维护农民工权益

2024-10-26

维护农民工权益(精选12篇)

维护农民工权益 篇1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 农民工问题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所谓农民工权益, 是指农民工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基本权利, 及其依法获得的利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根本出发点, 要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的劳动权为核心。本文从我国法治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农民工问题, 剖析了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深层次原因, 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些维权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权益,法律维护

一、“农民工”群体的由来及其概念界定

(一) 农民工群体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的, 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在计划经济时代, 国家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限制农村人口的自由流动与迁徙。在这种制度之下, 农民除了考学、参军提干等一些为数不多的机会之外, 不允许在城市居住、务工, 只能在农村务农。因而, 那个年代并不存在“农民工”这一群体。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 城市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地区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的限制, 发展速度远比不上城市地区, 城乡之间物质条件的差异日益显现。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致使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这一部分农民在无法依靠传统农业增加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的情况下, 只有进军城市, 成为在城市务工的农民。于是, 便有了“农民工”这一称谓。农民进城务工,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乃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

通常一个国家要实现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必须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在工业化过程中, 城市化通常和工业化是同步的。与此相联系, 也经历着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入高速成长时期。与这一历史进程相伴生, 在中国国土上发生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了大量由农村向城市、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全国性流动, 形成历史上所谓的“民工潮”。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 截至2008年12月31日, 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

(二) 农民工概念的界定

“农民工”这个词汇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来的, 随后这个说法被大量地引用, 初始在中国社会学界, 后来至经济学界, 后来扩大至整个社会, 成为一种通用的说法。农民工从简单字面上分析, 他首先是农民, 即具有农业户口, 在家一般具有责任田, 随后, 我们可以从“工”字理解是打工的而非从事农业的农民;从工作环境和行业上分析, 主要存在于城镇各种行业, 包括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家政等;从社会规律及政策背景上看, 主要是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 在国家政策对进城务工人员逐步放宽乃至合理支持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此同时, 他们仍未脱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所给他们限制范围。于是, “农民工”这个词汇在城乡二元结构中, 逐渐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色彩:“农民工”一方面具有农民的身份属性, 另一方面从事的工作却是非农产业劳动, 在这种状况之下, 产生了许多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 包括同工不同酬、限制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

二、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

农民工权益受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平等就业权得不到保障、农民工工资水平低, 讨薪困难、劳动保护权得不到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缺失、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休息权受到侵害等。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归结如下:

1.不合理的户籍制度所造成的二元社会结构是农民工权益缺失的根本原因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造成了城乡之间严重的不平等, 使农业滞后, 农民收入低下, 拉大了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并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市场经济的步伐。传统户籍固定制度使农民工很难取得城镇居民资格。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 也就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可以获得的一切福利待遇。

2.从劳动力市场看, 劳动力供大于求

在现阶段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一直都将供大于求, 这是农民工工资水平低最根本的一个因素。由于在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将一直都供大于求, 这也导致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情屡屡发生。

3.现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现行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在工资支付方面, 对拖欠、克扣工资等行为, 只是设定了50%到一倍的赔偿金;对企业主拖欠、克扣工资等行为没有强制手段。在劳动保护方面, 对恣意延长劳动时间、不依法提供劳动保护措施的行为缺乏强硬的处罚措施等等。由于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过低, 导致部分用人单位有法不依。

4.农民工维权的成本较其收益太高, 维权之路过于复杂漫长

(1) 农民工维权的经济、时间成本高

根据《中国农民工维权成本调查报告》的资料, 农民工维权需要的最短时间是11-21天之间, 需要的花费为921元。但从时间成本看, 这仅仅是直接参与处理纠纷的时间, 而不是维权需要的期限。实际上, 农民工维权案件经过一裁二审和执行的一般期限至少在六个月左右。从经济成本看, 实际支出将远不止这些。比如说, 交纳的案件受理费、聘请律师或其他诉讼代理人所支付的费用、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因收集证据、赴外地开庭等支出的交通费、通讯费、住宿费、餐饮费等、参与诉讼活动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等等。试想:农民工为了一千或几千元的工资, 会不会拿出上千元钱、花半年时间去维权呢?何况, 法律并不保护维权期间的经济损失。

(2) 维权之路过于复杂漫长

首先, 程序过于复杂。现行劳动法规定, 劳动争议案件实行劳动仲裁前置程序, 非经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诉。从实践来看, 这一规定妨碍了劳动者维权, 增加了当事人特别是农民工的诉累, 劳动争议的解决实质等同于三审终审 (一裁两审) , 降低了解决争议的效率, 不利于及时解决劳动争议。

其次, 举证难。劳动争议案件属民事案件范畴, 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在农民工维权案件中起到了消极作用。因为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农民工一般不签订劳动合同, 并且提出诉讼时都是在劳动争议发生后许久, 在举证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尤其是那些不符合劳动安全职业卫生的生产条件对农民工的健康的影响, 一般在短期内还无法察觉, 这就使农民工举证的困难更大。

第三, 执行难。很多农民工在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中经过一段漫长而又复杂的司法程序之后, 拿到手的却是法院的判决书而非自己的血汗钱。这是一个法律价值的贬值, 更是对法律信仰的极大的打击。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没有信仰的法律只会退化为僵死的教条”[1], 对法律的信仰体现了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

5.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保险无法对接

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缺失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中, 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门槛高。企业和农民工个人普遍感到费率过高、负担太重。二是农民工流动性强, 生活压力大。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保险无法对接, 应当建立起便于跨地区转移保险关系的机制。

三、农民工维权措施

1.首先要改革户籍制度, 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

要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 就要制定统一的《户籍法》, 赋予公民迁徙自由, 并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政治、经济利益, 打破城乡壁垒, 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

2.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举证责任

在农民工维权案件中, 实行主张举证倒置原则, 即农民工主张, 用人单位举证。如果用人单位举不出反对农民工主张的证据, 则可推定农民工主张为办案依据。在农民工劳动争议维权案件中, 实行有条件的举证倒置, 可以避免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因自身的力量孱弱而无法提供充足的证据导致不公正的败诉。

3.废止劳动仲裁前置程序, 代之以裁审选择自由

当劳动争议发生后, 立法应赋予当事人既可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也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即废除“一裁两审”, 实行“裁审分离”、“或裁或审”。从长远来看, 只有取消劳动仲裁, 完全由法院通过独立审判解决劳动争议, 设立劳动法院或劳动法庭专事劳动审判, 才能真正体现法治文明。

4.建立严格高效的劳动监察制度, 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查处

劳动监察部门执法不力是导致农民工权益问题不断的重要因素。劳动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 积极主动地查处劳动违法案件, 及时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对于那种随意侵害劳动者权益屡教不改的, 决不能手软, 一定要从严查处。

5.加重拖欠工资的违法后果

《劳动合同法》以经济补偿作为拖欠工资的违法成本, 不足以制止拖欠工资的行为。因此, 应加重用工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责任, 即增设违约责任。建议司法解释或行政法规要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劳动工资的违约责任。规定拖欠工资给付违约金的好处在于, 一是侧重保护了弱势一方的劳动者, 改变了双方之间的权利失衡;二是加重了用工单位的责任, 使其不敢轻易拖欠工资。

6.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将其权利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

一是要适当降低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门槛;二是要建立起便于跨地区转移保险关系的机制, 让农民工在一个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 能顺利、方便地把保险关系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 农民工不论转移到何地, 均可凭卡缴纳保险费, 使保险关系得以延续;农民工可凭卡领取保险金, 真正享受社会保险福利。

综上,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维护问题涉及到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其身后的几亿农民的切身利益。一个文明的社会, 应该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加强法律对农民工权益的切实维护, 是全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茜茜.法律的启示.法律出版社, 2003.76.

[2]谢建社, 郑百灵, 谢蓬勃.社会变迁下的中国‘农民工’.求实, 2004, (5) .

[3]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起草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改革.2006, (5) .

[4]姚小林.论民工的法律地位及其权益保护.广东法学, 2004, (3) .

维护农民工权益 篇2

浅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12-14 22:43:1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浅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浅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

农民工泛指具有农村户籍身份,但已经完全或部分脱离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他们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果,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农民工作为新兴的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劳动者,已经成为企业职工队伍的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维护。但目前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合法保障,用人单位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意拖欠、克扣工资,不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现

象时有发生。

一、当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介陷阱多。近年来,求职陷阱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一些营利性职介,特别是一些非法职介机构以职业介绍为名,利用农民工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以及对城里有关行情又不了解,对他们施以欺骗,甚至设陷阱以套骗其钱财。这些黑职介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巧立名目,多收费,乱收费,千方百计骗取农民工的血汗钱,造成有的农民工交了钱找不到工作。二是用工不规范,不签订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私招乱雇,不与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不办理录用备案手续。有的在试用期上做文章,随意延长试用期,在试用期内压低薪酬,甚至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而且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无故辞退农民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个别用工不规范的单位乱收费、乱押证。有的用人单位为了控制农民工,特别是一些熟练的操作工、技术工,防止他们随便辞职、跳槽,采取乱收费、乱押证件的办法来控制人员,如:进厂费、培训费、服装费、工具管理费、保证金、抵押金以及身份证、毕业证、资格证等等。

四是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手工密集的用人单位,如服装厂、鞋厂、玩具厂等,不执行《劳动法》,随意拖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有的每月只发给生活费用,将剩余的工资承诺到年底兑付,然而到了年底兑付时再以种种借口扣发部分工资,扣压部分工资说到来年来人上班再发,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拖欠克扣工资。

五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休息权利不落实。有些用人单位大量使用农民工,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其成本,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雇用农民工只发给工资,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有的用人单位通过延长劳动

时间或占用休假休息时间,来获取高额利润。据日常巡视检查情况看,很多农民工的每天劳动时间在10小时以上。六是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得不到保护。农民工相当一部分是从事脏、累、苦、险、有毒、有害的工种,而且没有相应劳动安全保护和卫生设施。一旦生病或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往往采取不闻不问,或者私下了结,严重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对策

目前我国已有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如何把农民工稳定在城镇中,让他们真正变成享有平等待遇的城镇人,已经成为城镇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强调人人都是公民,都应享有公民平等的权利。农民工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如何引导好、组织好、服务好这些人,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

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社会稳定。所以,笔者认为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问题时不我待,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好:

一是建立健全农民工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农民工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保护体系。即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司法援助部门、民工救助部门等,在收费标准上能少则少、能免则免,在手续上能少则少、能简则简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

二是查处非法职介,铲除求职陷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从源头入手,根据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检查相结合等办法加大对社会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检查力度,对那些非法经营的以职业介绍为名骗取农民工钱财的“黑中介”,坚决打击并取缔,必要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防止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死灰复燃再继续行骗。

三是支持社会职介的规范经营。当前政府成立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不法人员瞄准这个市场进行无证无照,非法经营,骗取钱财。为此,政府要调动社会力量并降低和简化办证办照门槛和手续,积极鼓励支持社会上有能力、有资格、想经营的,特别要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来弥补职介市场的不足。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促使他们做到文明经商,规范经营,合理收费。

四是加强《劳动法》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进行社会性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政策宣传,营造全社会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解决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认识上的不足和观念上的误区。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法律意识,对那些拒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要进

维护农民工权益 篇3

随着交通基础建设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建筑施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使用农民工日益增多,农民工已成为中交建设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农民工队伍的管理,努力实现并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融入中交这个大家庭,共同为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对于贯彻落实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交一航局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中交一航局各级领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农民工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同为企业生产的生力军;实现并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该局坚持以人为本,将农民工的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之中,从保障权益、提高素质、实施一体化管理入手,为加强农民工队伍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障权益

对农民工实施人文关怀

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按照全国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该局积极推动农民工入会工作,对农民工入会条件、会籍管理、会费收缴、会员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农民工学习《工会法》、《劳动法》,编印了入会宣传材料发放到农民工手中。自2004年至2006年,各基层单位建立农民工工会组织30个,发展农民工入会5 812人。

该局所属各单位把农民工作为自己员工的一部分,组织他们参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近两年共有93名农民工代表参加项目部(分公司)职代会或职工民主管理大会,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农民工的安全健康始终是该局各级组织关心的重点。为了使农民工在施工生产中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该局所属各单位都不同程度地为农民工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有的单位在为农民工买了意外伤害保险的基础上,要求分包队伍老板为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同时,加大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工安全月”活动,进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工艺,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该局各单位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每逢节日,不少项目部自己出资,给农民工送去肉、蛋、蔬菜等食品和节日礼品,举办集体会餐,共度節日。为了活跃工地的文化生活,各项目部为农民工配备了各种文体活动用品。一公司曹妃甸项目部着重改善农民工的住宿生活条件,为分包单位建起了宿舍楼,并统一配备了新床铺、被褥、衣柜等,使过去分包队伍劳务工住帐篷、窝棚成为历史。三公司船舶分公司专门投资为农民工家属来公司探亲修建了一次可接待6对夫妻的招待所,使农民工体会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受到农民工及亲属的由衷称赞。据统计,两年来,该局共为农民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1.7万余件,金额达30余万元;配备文化娱乐设施200多件,金额近10万元;配备生活设施近3 000件,金额达15万余元。

提高素质

为农民工提供展示舞台

该局把提高农民工素质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组织他们参加重点工程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群众性技改、合理化建议以及“名师带高徒”活动。

该局各基层项目部、分公司与分包队伍工会联合举办质量和安全培训大会、放映幻灯片等形式,将质量安全隐患在分包队伍中进行讲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有的项目部利用开办“农民工夜校”、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岗位大练兵、专业师傅授课、知识答卷等形式,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取得较好效果。在2006年杭州湾大桥项目业主开展的立功竞赛中,一航项目部的一名农民工获得“先进个人”称号,是大桥全工地唯一获此荣誉的农民工;有的农民工船员经过外海作业的历练,进入了领导船员行列,担任船长或大副等职务;有的农民工因管理能力较强,在分公司已承担起了分片项目经理的职责;有的农民工在和正式职工一起进行的技能比武中,荣获第一名,成为正式工的榜样。对农民工队伍中年纪轻、身体好、文化水平较高、工作表现好的,企业与他们签订固定劳动合同,让他们享受正式职工待遇。2006年以来,全局共有28名农民工转为正式合同工。

该局还大力表彰农民工的先进典型,引导农民工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近两年来,共有4名农民工被评为公司级先进职工,40名农民工分别被评为先进职工或被记功表彰,先后推荐了6名农民工参加政府的先进评选,分别获得省、市级先进的荣誉称号。2006年“七一”,有两名农民工经过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体化管理

提升分包队伍管理水平

该局在分包队伍管理中,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向分包队伍传递,实施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分包队伍的管理水平。四公司第二项目部与分包队管理人员相互参加生产会、安全会、质量方案讨论会,使分包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项目部各项施工管理的具体要求,并及时教授施工操作规程,帮助解决分包队伍施工过程中的难题,潜移默化地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进行灌输,使分包队伍在施工管理、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一公司以“和谐共赢”为主题召开分包队伍座谈会,加强沟通,征求意见,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使项目部与分包队伍、与农民工的关系更加协调。五公司强化分包队伍管理做到“八到位”,即:施工进度到位、质量控制到位、安全保证到位、文明施工到位、治安防范到位、生活管理到位等,力争打造一流的分包队伍。

实现并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农民工一道构建和谐企业,使广大农民工对企业有了较强的认同感,对企业产生了较深厚的感情,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将自己的命运和企业联系在一起,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浅谈如何维护农民工权益 篇4

一、维权先知权

尽管有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已经好多年, 但是不少人对自己依法享有哪些权利并不是十分清楚。不能全面了解自身应该享有的权利, 是造成农民工不能很好维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要维权, 先知权。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产业工人, 农民工在法律上就应该跟其他产业工人享有一样的权利。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 农民工应该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一)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在就业时, 不会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农民工找工作时, 有权根据自己的才能、爱好、兴趣选择合适的职业。用人单位不能强迫农民工就业。

(二)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农民工只要是按用人单位的要求付出了劳动, 就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 也就是工资。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 实行同工同酬, 绝对不能因为来自于农村就低人一等。用人单位要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不能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农民工本人, 不能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代替;用人单位要遵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发放给农民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安排农民工加班, 应支付加班工资。其中, 正常工作日加班的, 用人单位要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农民工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的工资报酬;星期六、星期日或其他休息日安排农民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 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农民工本人日工资标准的200%的工资报酬;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及其他法定节假日安排农民工工作的, 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农民工本人日工资标准的300%的工资报酬。

(三) 休息休假的权利

休息休假是指农民工在法律规定的时间里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 自由支配自己的活动时间。《劳动法》规定职工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 超过这个时间用人单位就侵犯了农民工的休息权。休息休假时间包括: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 即工作日内休息和吃饭的时间;每周公休假日,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农民工每周至少休息1天;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几个法定节假日;“三八”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 “五四”青年节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此外, 农民工还依法享有病假、女职工产假、依法参加社会活动请假等休息休假的权利。

(四)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根据《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对农民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 减少职业危害;农民工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农民工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从事特种作业的农民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不能无证上岗;农民工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有权拒绝执行, 对危害农民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 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五) 参加社会保障的权利

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有权参加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六)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包括依法组织参加工会的权利, 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 或者就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作为劳动者的农民工, 与其他产业工人一样, 应该依法享有以上各项权利。农民工对此应该心中有数。

二、如何维权

(一) 学法懂法, 理直气壮

农民工要有法律意识, 学会用法律手段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之前和工作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一些跟务工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特别是学习《劳动法》和中央有关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 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后应承担的责任等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有备无患。

当权益受到侵犯时, 千万不能意气用事, 选择绑架、堵路、跳楼、爬塔吊等暴力、极端手段。这样, 不仅维护不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当然, 也不要忍气吞声, 一味纵容用人单位恣意侵害劳动者权益, 要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问题, 协商不成再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法律手段,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签订合同, 明确关系

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而言, 劳动合同是确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件, 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农民工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农民工一定要主动提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执意不肯签, 农民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情况, 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督促其签订。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农民工要注意以下问题:

1、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

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 农民工对以上各条要做到尽可能详细、具体。

2、签订劳动合同前, 要仔细阅读关于

相关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劳动纪律、工资支付规定、劳动合同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因为这些文件涉及到农民工多方面的权益, 当这些文件作为劳动合同附件时, 与劳动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约束力。

3、劳动合同至少一式两份, 双方各执

一份, 农民工应妥善保管。如果用人单位事先起草了劳动合同文本, 农民工在签字时一定要慎重, 对文本仔细推敲, 发现条款表述不清、概念模糊的, 及时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说明修订。为稳妥起见, 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前, 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法律人士进行咨询, 确认合同相关内容的合法性、公平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当劳动合同涉及数字时, 应当使用大写汉字。

4、农民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拒

绝下面几种合同: (1) 口头合同。有的企业不以书面形式与劳动者订立合同, 只是口头约定工资、工时等, 一旦发生纠纷由于缺乏书面文字证据, 农民工往往有口难辩。 (2) 生死合同。一些危险性行业企业不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安全卫生义务, 在签订合同时要求与劳动者约定“工伤概不负责”等条款来逃避责任。对这种情况, 农民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取消这些条款;如果协商不成, 一旦发生事故, 农民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这些条款无效。 (3) “两张皮”合同。有的用人单位害怕劳动保障主管部门监督, 往往与应聘方签订两份合同, 一份用来应付检查, 另一份合同才是真正履行的合同, 而这份合同往往是只利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合同。 (4) 押金合同。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农民工求职心切的心理, 在签订合同时收取押金、保证金等名目众多的费用, 农民工稍有违反管理的行为, 用人单位即“合法”扣留这部分押金。这类合同是法律明文禁止的, 农民工可以拒绝;实在无法拒绝, 也一定要保留好收据, 以备将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作为证据。 (5) 卖身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农民工在合同中约定“一切行动听从用人单位安排”, 一旦签订, 就如同卖身一样完全失去行动自由。在工作中加班加点、强迫劳动, 甚至任意侮辱、体罚和拘禁农民工。遇到这种情况时, 不能忍气吞声, 要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投诉举报,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 保留证据, 事实说话

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或者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 都需要提供证明自己主张或案件事实的证据。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有关证据, 可能会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因此, 劳动者在平时的工作中, 应该注意保留有关证据。主要包括:

1、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 如与用人

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单、押金收条、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2、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 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单据。

3、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 如发

生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寄出举报材料等的邮局回执。

4、来源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证据, 如劳动保障部门告知投诉受理结果或查处结果的通知书等。

(四) 多条途径, 注意时限

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视具体情况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以解决问题:

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 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 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 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 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推诿, 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 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官司, 对法律问题搞不懂, 没钱打官司的时候, 可以到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当地新闻媒体、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寻求帮助。

如果想了解劳动保障政策, 或者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 可以拨打“12333”免费劳动保障政策咨询热线电话, 工作人员会给劳动者详细的解答。

劳动者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或者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 一定要注意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申请。如果超过了法定时限, 有关申请可能不会被受理, 使自身权益难以得到保护: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 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也就是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的那天起, 60天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仲裁裁决不服, 提起诉讼的, 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申请行政复议的, 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 提起行政诉讼的, 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 也就是“民告官”的, 应当在3个月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于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 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 可以申请延长期限, 由人民法院决定。

申请工伤认定的, 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日起, 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 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 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 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没有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 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维护农民工权益 篇5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

放,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保障返乡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主要内容

(一)以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2009年初,组织各地集中力量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重点检查活动,及时纠正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09年末至2010年两节期间,再次组织开展全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公安厅、省建设厅、省总工会参加)

(二)以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重点,开展“春暖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在3-5月份,农民工进城求职高峰期间,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签约时间短、工作时间弹性大等特点,推广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督促和指导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大力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建设厅、省经贸委、省国资委、省总工会参加。)

(三)以促进返乡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培训行动。在一、二季度,针对春节后未能实现再就业的返乡农民工、在岗农民工、农村贫困家庭和零转移就业家庭的农村劳动力,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以各类实用技能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和公共培训。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鉴定补贴政策,完善和推广培训券的做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培训设施,扩大培训规模,适当延长培训期限,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省农民工办牵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农业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参加。)

(四)以加强进城求职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为重点,开展“春风行动”。在春节后大量农民工集中返城和新增农村劳动力进城求职期间,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动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加强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严厉打击坑骗农民工的非法职业介绍行为,促进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参加。)

(五)以妥善解决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土地承包维权行动。针对一些地区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落实、违法调整收回农民工承包地、强迫农民工流转承包地等突出问题,依法妥善解决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省农业厅负责。)

(六)以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安全培训为重点,开展“工伤保险全覆盖和安全督查行动”。巩固扩大“平安计划”成果,争取年内实现建筑施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启动“平安计划”二期,重点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力争2010年基本实现有较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的目标。

二、三季度,围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企业农民工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完善和落实高危行业安全培训相关制度情况、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进行检查。(省劳动保障厅和省安监局分别牵头,省建设厅、省总工会参加。)

(七)以大型施工项目为重点,开展建筑工地农民工标准化宿舍行动。鼓励和督促建筑企业重点解决农民工由简易工棚向适宜居住的标准化宿舍转变,切实保障农民工宿舍、工房符合抗震规范和消防要求。确保宿舍、工房质量安全,强化治安及环境卫生治理,并配备必要的生活、卫生和娱乐等设施。(省建设厅牵头,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总工会、团省委参加。)

维护农民权益事关国之大局 篇6

“八连增”、“八连快”来之不易

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达11424亿斤: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同时,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全面增产,这是近16年来第一次。特别是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8年较快增长。2011年,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00多元,实际增长10%以上,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在灾害重、挑战多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这是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基础不断加强、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成果。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8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万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1%。

其中,粮食始终是这些强农惠农政策的重中之重。政策支出的着力点主要放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调动地方政府抓粮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上,其中尤以农业补贴政策最为突出。8年来,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的种植面积不仅保持了稳定,而且年均增加1.41%,这充分显示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对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部不久前已确定,2012年要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一些专家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将面临严峻挑战——粮食“八连增”后,产量基数高、资源约束日益凸显,气候条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农业防灾减灾压力加大:目前粮食生产的资源要素已绷得很紧,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空间有限,继续提高单产的难度很大。同时,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多、出口环境恶化,可能从就业人数和工资水平两方面影响明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依靠农产品价格增收,依靠农民外出务工增收,形势都不容乐观。

如何保持我国粮食增产增收的良好势头?这就需要抓住“黄金期”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怎样使农民在粮食增产中得到实惠,持续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二是如何使主产区产粮不吃亏、地方经济能发展,有效调动地方重粮抓粮的积极性。三是怎样进一步完善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指向性和有效性,使政策支持持续发挥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支撑作用。四是如何建立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机制,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依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一号文件锁定农业科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即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能实现粮食“八连增”,2007年以来开展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发挥了突出作用。集成展示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52%,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发凸显。

“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

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中央明确强调,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節问题。这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强调,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务必集中力量、抓紧部署。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要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

农村民生加快改善新农保将实现全覆盖

温家宝总理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将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政策补贴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自主发展能力。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将从230元提高到300元、国家补助由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实现全覆盖。

同时,今年还将落实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支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做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

中央为何如此强调农民土地权益问题?专家指出,第一,中央提出“三化”同步,就是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保护耕地,使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尽量少占耕地,从这个角度讲,需要强化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第二,我们已经认识到,中国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现在我国虽然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到城市打工,许多已经常年生活在城市,但是还不能说他们已经成了真正的市民,他们要完全融入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温家宝总理也明确讲过,我国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也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所以,农民不可能也不应该在较短时间内放弃土地的权益。第三,我们还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把尽量多的人才留在农村。如果不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不保障农民合法的财产权利,农村根本留不住人。

而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但由此引发的矛盾甚至是冲突并不鲜见。从地方政府看,它占用土地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近年来,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越来越重,有的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占到了地方财政的60%以上。同时,城镇化、工业化也需要大量建设用地,这些建设用地不管是征用的农用地,还是通过增减挂钩等方法置换而来,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另一方面,征地制度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征地范围过宽,补偿标准较低,还有对农民权益的保障措施不够细致,执行的力度也参差不齐。因此,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我国的征地制度需要加快进行改革。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指出,征地制度改革,要改变过度、过快消耗农用地状态,尽最大努力减少征地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征地补偿是按照土地财产市场价值对农民进行补偿,征地安置是按社会公平原则。由国家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失地救助和长远生活保障,两者完全不同,总体上要把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长远安置区别开来。被征地农民安置,应该在征地成本中加大。他表示,征地制度改革要重点规范征地行为和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安置,调节好农地转用后级差地租收益分配,让被征地农民分享城市化成果。

责编木艮

企业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保障探讨 篇7

一、农民工的阶层性

众所周知, 农民工是这个社会上最为弱势的群体, 他们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 他们应得的合法权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当前, 权利保障的需求已经成为农民工最大的需求, 而相应的社会组织的需求却成为第二层次的需求。其中农民工的组织需求主要是下面的两种类型, 一是非正式组织, 如帮会、同乡会、外来人口协会:二是正式的组织:如工会组织, 农民协会、党团组织等;但是往往能满足农民工组织需求的应该是工会的组织, 工会是当今农民工的最合理, 最现实的组织选择形式。

二、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立法分析

虽然工会组织吸纳农民工的条件日趋成熟, 但是并不代表障碍已经不存在。我国的宪法规定, 农民工加入工会不应该存在任何障碍, 入会权是每一个公民结社权的重要表现形式。每一位农民工加入工会都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剥夺。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对于《劳动法》究竟是否保护农民工, 社会各界一直都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 我国的《劳动法》既不调整农民, 更别说农民工。另一种看法则是相反, 认定《劳动法》保护农民工, 因为农民工也是属于我国劳动者的范畴, 受到劳动法的调整和保护是理所当然的。

第一, 关于农民工的身份定位。“农民工”一词, 顾名思义, 只能说明这些劳动者出身农村, 并不能代表他们现在的阶级或者阶层属性。从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层面, 以及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工资的收入来看, 农民工俨然从从前的农民阶级, 变成了现在的工人阶级。谁都不应以他们家居农村或者在农村还有承包的土地等理由, 无视他们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事实。

第二, 农民工的迫切愿望是加入工会组织。即使农民工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们应得的合法权益仍然无法得到保障, 诸如子女入学难、工伤事故、被拖欠工资等问题, 都应该有一个得力的社会组织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

第三, 工会工作的新战场是在广大的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这既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方面、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以落实贯彻的重要基础。

首先, 《工会法》《劳动法》都应该得到合理的整改, 非但要把农民工纳入其调整范围, 也应该明文规定农民工应享有的入会待遇和劳动权利, 只有在法律上消除了对于农民工的歧视, 才能使得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者成为法律上认可的劳动者, 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享受同等的劳动待遇。其次, 主体界定的不明。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通知》没有明确地界定农民工的法律主体, 陈述的是“进城务工人员”, 而这个范围却和农民工不能等同。另外, 私营企业的工会建设难度大。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是在私营企业工作, 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其工会建设更是面临着很多难题:一是即使建立了工会组织的, 也只不过是流于形式, 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与作用;二是有的私营企业干脆拒绝成立工会。譬如说, 在建筑业, 农民工的“领导”就是“包工头”, 许多的报酬及日常的工作安排都是由“包工头”决策。虽然迫于压力, 有些私营单位成立了工会组织, 但工会的领导仍然是原企业的“包工头”, 甚至有的单位的工会主席都是“包工头”, 其实质就是自我监督, 农民工在这样的工会里权益丝毫得不到保障。

三、企业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内容

第一, 代表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用人单位很少与农民工签订单个的劳动合同, 农民工的劳动权利, 经常被无视, 因此, 签订集体合同便成为了雇主与农民工的最好选择。

第二, 对解除农民工劳动合同提出意见。工会对于那些用人单位随意解除用人合同的有权提出意见。工会的职权主要表现在下面两点:

一是工会对于那些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解除农民工劳动合同的行为, 有权利提出反驳意见, 凡是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工会可以决定不予以接受, 并且要求重新处理。对于农民工请求劳动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 工会必须依法给予农民工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依法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

二是工会对于那些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而又没有给予农民工经济补偿的, 可以要求合理补偿。

三是工会可以参与劳动争议的处理。如果企业内部发生了劳动争议, 农民工一般可以通过几种基本的方法予以处理。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无法调解或者调解无效的, 也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还可以通过诉讼解决。在这三种维权的方式中, 前两种形式, 必须有工会的介入。

四、企业工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基本途径

维护和代表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是企业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

第一, 最大限度地将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我国是以工农阶级为领导的社会主义新社会, 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工农阶级要依靠党的领导, 党也要依靠工农阶级, 虽然有的情况下需要接近和联系单个的不同的工人, 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依靠整体的广大的工农阶级群众。如果企业工会想切实地代表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就要将广大的进城务工的人员最大限度地吸收到自己的组织中来。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应积极地在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 把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的个别劳动关系转变成用人单位与工会的集体的劳动关系, 在真正意义上奠定工会是农民工的集体劳动权代表者的身份, 改善散漫无序的现状, 把非市场行为转变为市场行为, 把个别劳动关系的不均衡状态整合为集体劳动关系的市场均衡。

第二, 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劳动者的个人权益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劳动者自己去争取和捍卫。劳动者自身应该具备成为合格的主体的意识, 即劳动者必须拥有自我的权利意识和集体的团结意识, 并且应该勇于“为权利而斗争”, 不畏强权, 争取自己所应得的, 我国的劳动者权益的切实保障, 才能够有坚实的内在动力和群众基础。

五、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主要对策

第一, 改革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是证明农民工阶级属性的有效凭证, 不能停留在取消户籍登记的相关管理规定, 而是应该着重剔除依附在户籍档案上的不合理因素。既应避免城镇人口继续由于户口所在地来决定, 而维持他们先前就已经享受的特殊权利, 也需要有效地保护旧城市人的特殊利益, 防止新进城市的农村人口对这部分人权利的侵害, 而是应该着重降低与户籍直接相关的福利, 确立申报城镇户口的法律机制的依据是必须有固定的居住地和稳定的收入。对于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在维护权益、求职方向、子女受教育、社会保障、政治权利等方面与城市的居民都应该一视同仁, 使得户口只能成为标志居住地的相关证据, 进而逐步地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

第二, 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需要出发, 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就业特点, 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可实行一人一卡、全国联网的社保制度, 为其提供与城市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险。要想从源头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做到这些。

第三, 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建立相对完善的政策法规是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有效手段,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必须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切实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严格执行《宪法》《劳动保险条例》《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建筑法》等法律条规的相关规定, 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就业环境等方面做到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平等的待遇。要不断完善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 做到与时俱进。

第四, 加大劳动执法部门的监察力度。用人单位之所以明目张胆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律不完善, 惩罚力度不强。另外, 我国行政执法部门“行政不作为”的消极现象严重。因此, 当务之急是用合法形式明确劳动部门的责任并赋予其强制执行权, 加大其监察执法力度, 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发现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及时予以查处纠正, 给予经济制裁和行政处罚。

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维护的探索 篇8

近年来, 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永兴县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 初步统计, 在县内就业的已达4.9万人。这些农民工主要分布在金银冶炼、煤矿业、建筑业、服务业发达的乡镇和县城的周边。他们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银冶炼、煤炭、建筑业以及传统服务业。由于劳动条件、劳动强度等因素的限制, 全县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较少, 不到被调查对象的10%, 全县女性农民工人数大约0.82万人。

一、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存在的不足

(一) 部分农民工未签合同或合同权利义务失衡

用工单位为规避劳动部门的监管, 尽可能地减少自身在用工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不愿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 即使签订也只是不对等的简单用工协议。在走访的20家企业中, 多数企业合同法定必备条款不齐, 其中11家被调查企业中都没有具体明确职工的工作岗位, 9家没有约定工作时间和确定职工劳动报酬数额及发薪日期。有的企业合同明显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和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条款。农民工为了获得工作机会, 在不明了自身权利的情况下, 也不会主动提出要求签订劳动合同。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 煤矿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不足50%, 金银冶炼业不到10%, 建筑业更是不到5%。

(二) 许多农民工每月无休息日且得不到加班费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 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加班每日不超过1小时, 最长不能超过3小时, 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加班需支付不低于工资百分之150%的工资报酬, 休息日上班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法定节假日上班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 普遍存在职工工作时间长, 企业不支付或规避支付加班费问题。比如煤矿行业由于大部分实行“按劳分配”, 实行计件、计时、计量的工资制度, 农民为了要获得更多的工资收入就必须“自愿”地增加工作时间。一些企业主为减轻成本, 尽可能少地雇农民工, 人手很紧, 根本不方便休假, 而且如果有事请假还需扣除相应的月工资。因此, 有些企业农民工基本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的概念, 而且平时加班和节假日上班也没有按《劳动法》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

(三) 农民工工资低、工作生活条件差

在煤矿、冶炼、建筑业工作的农民工由于工作量大, 工作环境差, 安全风险也大, 因此一般工资较高, 平均每日能拿到40元左右。而在餐饮、服务业工作的农民工的工资相对较低, 把吃住算进大概每日20元左右。除了工资低外, 部分企业还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企业普遍采取扣压职工工资作为补充流动资金的措施和控制职工随意流动的手段。一些企业每月只发给一定数额的生活费, 余额按季或年末再结算;一些企业则扣除一个月的工资作抵押金。在一些农民工相对集中的重点行业, 如建筑行业, 仍然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农民工工作生活环境普遍较差。一是工作环境差。除了在超市工作环境比较好外, 其他行业如煤矿、冶炼、建筑等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具体表现为设备陈旧、机器安全系数低、管理粗放, 有些甚至基本的安全装备都未配置, 工人作业时防护措施不规范, 职业病发病率高。二是居住环境差。农民工一般是住集体宿舍, 多人挤在面积很小的房间或工棚中, 卫生条件差, 通风设施差, 床上用品简单。三是精神生活单调。农民工一般住在企业的生产地, 往往较偏僻, 生活不方便, 业余生活枯燥单调, 更为困难的是子女上学的问题。

(四) 大多数农民工均未参加社会保险

调查显示, 在走访20家企业中有15家民营企业没有参加工伤保险;所有走访企业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绝大多数农民工处于游离社会保险之外的境况。有些企业以商业保险替代社会保险。调查了解到, 有些私营企业在商业保险公司为部分岗位的职工上了意外伤害保险, 但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后, 企业既不经当地劳动部门认定评残, 也不再承担任何费用, 仅以商业保险工资赔偿的数额与职工一次性结清, 多数伤势较重职工也因此失去工作。而未参加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职工工伤则是双方私了, 赔偿数额没有保障。

二、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

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遭侵害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既有部分企业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因, 也有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 维权能力有限的原因, 还与我国劳动力大量过剩由不得择业者精挑细选的就业环境有关。

(一) 企业不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使农民工维权很难

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农民工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成本高昂。如一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要经历很长时间, 农民工输不起时间, 而且法律救济的高成本也使农民工理性地回避事后救济。农民工的标的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 除涉案较大的伤亡案件外, 很少通过仲裁和诉讼程序解决。这种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每况愈下。

(二) 农民工自身的局限使其无能维权

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一般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 没有一技之长, 就业渠道狭窄, 加之劳动力过剩, 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 农民工往往觉得工作难找, 常常忍辱负重, 对于各种无理要求不抵制、不申辩, 致使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解决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问题的对策

为了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 永兴县许多部门已做了大量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现实情况看, 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因此, 探索解决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措施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着力解决农民工收入偏低和生产生活条件差的问题

收入偏低和生产生活条件差是农民工最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 也是当前农民工反映强烈的问题, 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一方面, 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做到农民工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 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 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 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再次, 多渠道地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 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监管职责, 企业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标准, 通过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和公共服务, 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

(二) 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根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 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首先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 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当前, 要加快推进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建筑、采掘等行业参加工伤保险;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抓紧研究探索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 并能够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

(三) 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

农民工输入地政府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 对农民工实行属地管理。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 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 逐步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当前, 子女上学是长期在城市工作农民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 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列入教育预算。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 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输入地政府还要加强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和适龄儿童免疫工作。

(四) 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首先, 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另外, 农民工在评定技术职称、晋升职务、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等方面要与城镇职工同等看待。其次, 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与监督, 制定和推行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 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再次, 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 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 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

农民工已是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工的权益问题决非小事,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益, 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这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决定的,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同时对于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摘要: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为农村增加了收入, 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却比较突出, 权益保障存在一定困难。文章从永兴县调查了解到的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出发, 探索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维护农民工权益 篇9

2010年以来, 辽宁省档案局与省民政厅、省农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办法》, 联合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 提高了档案部门服务民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利用档案信息,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宽甸县建立林业要素市场, 凭借林权档案开展林权登记管理、森林资源评估、林木交易等工作, 规范了森林资源流转体系, 为林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东港市大东管理区锦江渔民委利用档案室保存的职工档案顺利开展了分配制度改革, 利用滩涂使用执照顺利化解了滩涂边界纠纷, 促进了渔业生产。

二是为落实惠农政策提供了依据。近年来, 国家制定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移民安置补助、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惠农政策。各地积极利用档案为群众享受国家惠农政策提供依据。本溪市彩北新村利用土地征用档案解决了400多名60岁以上村民的养老问题。抚顺市62个村利用大伙房水库移民档案, 为158人办理了移民安置补助。宽甸县档案局 (馆) 为全县1000多名老军人办理老年生活补助提供了依据。

三是为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凭证。本溪满族自治县档案馆为112名老知青提供档案材料, 建昌县档案馆接待知青查档145人次, 为老知青接续工龄、办理退休手续提供依据, 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

四是为解决土地征用等经济纠纷提供了凭证。葫芦岛市连山区沙河营子乡政府利用征地批复文件, 责成乡砖厂把多占村民的15亩土地退回给村民。村民激动地说:“档案作证让土地又回到了我们手中!”东港市新城街道办事处八棵树村委会利用土地征用档案, 为500多村民争取到647200元土地出让金。

建筑业农民工就业与权益维护探析 篇10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5459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国GDP的6.8%,建筑业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筑行业就业人数已达5000万人左右,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作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总从业人数的80%以上。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妥善解决农民工就业和权益维护问题,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巩固执政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

1 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就业和权益维护问题分析

自2008年9月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建筑业经受了危机的冲击,享用了4万亿投资的盛宴,也经历了2011年以来的“寒冬”,可畏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市场形势使建筑施工企业认识了市场的波谲云诡,也看到了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目前国内基建市场从2012年下半年呈现复苏之势,但建筑施工企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步伐也正方兴未艾。市场形势的转变和企业转型的推进,使原本就存在的农民工就业障碍和权益维护问题,在此背景下更加凸显。

1.1 农民工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目前虽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所恢复,国内企业生存困境有所改善,劳动用工在经历大规模的“返乡潮”后,有明显趋稳的迹象,尤其是建筑行业也出现明显的复苏,停建、缓建项目陆续复工,新开工建设项目增多,但要恢复危机前的需求,还需要时间。同时,随着企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国家政策调整调控的影响,劳动用工数量一时难以出现明显的增长。而在全球经济无明显复苏的状态之下,由于汇率影响、国际投资的萎缩和局部政治局势的紧张,我国在外工程项目减少,经济效益滑坡,承包工程带动的劳务输出也需求疲软。综合起来,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状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

1.2 农民工总体素质偏低

目前,建筑业企业招用的农民工多来自农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受过专业、系统、完整的技术培训,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在工程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设计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1.3 农民工工作环境恶劣

建筑行业的农民工长期处于较差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中,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极不相称。有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差,施工条件十分恶劣,工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有的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狭小的工棚,洗澡难,洗衣难,饮食安全也没有保障。

1.4 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突出

一是受建筑业企业整体微利状态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不高,加上建设项目资金的短缺,克扣工资、欠薪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合同履行率低下,农民工就业处于“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尴尬境地;三是社会保障缺失,农民工参保率较低;四是维权不到位。企业工会组织受制于用工单位,作用发挥有限;五是劳动监察力度不够。劳动监察部门对劳务用工纠纷,或处理不及时,或效果不理想,企业违法违纪成本低。

2 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就业与权益维护的对策与建议

有效改善农民工就业与权益维护,需要国家职能部门、企业和农民工等同时做出不懈努力。作为用工主体的建筑施工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农民工就业和权益维护做出更大努力。

2.1 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

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趋稳,尤其是在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建筑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在经受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建筑业企业在危机的应对和机遇的把握等方面会更加成熟。同时在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着更好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条件的历史机遇。在多方面利好因素齐备的条件下,建筑业企业有望取得新的发展成果,也能尽可能多地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体现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2.2 强化技能培训,主动为农民工创造就业条件

一是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健康培训。加强岗前技能培训、三级安全教育等教育培训,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能力。对从事高危作业和特种作业的农民工更要经过专门培训,保证持证上岗。二是要重点对骨干人员优先培训。建筑企业从业的农民工数量多,企业既要进行大规模的全员集中培训,也要对施工现场的骨干人员进行超前培训,而后由骨干培训一般的农民工的“传递式”模式,以点带面拓宽培训面。三是要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阶段性和临时性强的特点,企业应制定并实施常年培训计划,做到现有农民工定期培训,新来农民工随时培训,重点岗位农民工重点培训,保持培训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2.3 实施人性化管理,不断改善农民工作环境

一是要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要通过改善环境和条件,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完善安全保护措施等,使施工一线的农民工心存安全感,能够在尽可能好的环境从事施工生产。二是安排好农民工的生活。要着力在在住宿、就餐、医疗卫生等方面大力投入,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确保劳动者身心健康。三是要在人格上尊重农民工。不论农民工来自何处,一旦在企业工作,就是企业的一名员工,必须受到关心、爱护和尊重。施工管理人员要同农民工友好坦诚相待,多交流、多沟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以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要组织农民工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

2.4 规范用工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首先,要规范农民工的管理和使用。真正把农民工纳入员工整体管理工作中,使其在项目实施中接受企业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规范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突出企业信用和风范,注意履约,解除农民工劳动关系要依据规定给予合理补偿。其次,要保证农民工劳有所得。企业必须依法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或克扣。同时,企业还应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努力使农民工收入稳中有升,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工。第三,要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筑业是农民工集中且安全风险较高的行业。企业要严格按规定,及时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手续,并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企业也要遵守法律规定,为农民工办理并完善社会保障手续。第四,要拓宽农民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积极组织农民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对符合入团、入党条件的农民工,企业也可以按相关规定吸纳进入党团组织。

2.5 讲求诚实守信,着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在生产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企业凝聚力,尤其要强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中。

其次要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全员的质量和服务意识,重视、教育和引导农民工立足岗位,履行职责,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再者要实施有效的激励。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采取多样的激励方式,“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把农民工作为企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突出对农民工的激励,增进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归属感,使他们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智慧。

3 结束语

做好农民工的管理和使用工作,主动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维护好他们的各项权益,是每一个建筑业企业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与政府、社会团体和农民工群体共同努力、真诚维护,农民工就业及权益维护才会有和谐的新局面,企业和农民工群体才会有共赢的明天。

摘要:文章针对建筑企业农民工就业和权益保障的现状, 提出解决农民工就业与权益维护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同时呼吁政府、社会团体和农民工群体共同努力, 使企业和农民工群体实现共赢。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权益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萍萍.“民工荒”引起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06) .

[2]贺海利.关于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12) .

维护农民工权益 篇1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和政府逐步加大对农业的各项投资建设,涉及农村和农业的政策也逐渐向着农民利益倾斜,特别是吉林省落实农业税全部取消和粮食直补政策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但也带来了一些矛盾,特别是因土地承包问题引发的矛盾尤为突出。税改以来,靖宇县县乡两级调解仲裁机构共接待受理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653起,涉及农民总数3197人。

1.土地纠纷的主要类型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起的纠纷;村民与村社之间履行特殊承包合同引起的纠纷;离婚分割承包地引起的纠纷;土地集中流转后租金分配引发的纠纷;未按程序发包或调整土地引起的纠纷;经营权侵权引起的纠纷;未取得承包经营权引发的纠纷;土地补偿分配纠纷;经营权继承纠纷。

2.土地纠纷形成的主要原因

2.1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效益的大幅提升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和农民问题重视达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程度,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也是空前的。中央一号文件着重于让农民减负增收,以“两减免、三补贴”为重点,启动了城市资源施惠农村工程;农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土地效益增加明显。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土地的收益所带来的诱惑是巨大的,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也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个高潮,许多在城镇打工的村民也开始走回家门承包土地,以求好的收入;原先許多被弃耕的土地开始有人争相耕种;承包户开始收回原先转给他人代耕的土地。新形势的变迁,农民对土地渴求的加强成了争执发生的现实诱因,土地效益的增加则成了土地纠纷增多的根本原因。

2.2二轮土地承包时农户由于各种原因未分到承包地问题

1982年土地承包后,由于土地价值较低,户口在本村,全家已搬迁外地多年,有的农户弃耕、抛荒、有的将地交回村里;许多农民外出劳务,土地私下流转,口头协议,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部分合同也存在文本不规范,内容不齐全,流转面积、标地不准确的现象。靖宇县弃耕、抛荒的农户有215户1610亩,交回村里154户1153亩,私下流转394户2961亩。发包方将弃耕、抛荒的土地收回重新发包给第三者产生纠纷;私下流转、口头协议的,由于未在村里备案,按照二轮土地承包规定未能分到承包地,引发纠纷;因当初落户手续不全或与村有不要地协议未分得地;二轮土地承包后新增人口要求分地。

2.3未按程序发包或调整土地

部分承包有失公开、公正,承包关系是在村务会上以口头形式确定的,不签订书面协议;有的协议由村里个别领导私自敲定,不拟定承包方案或拟定承包方案未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不履行民主管理程序;还有一些村干部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不采取正当的公开竞价的承包原则,仗权承包土地,偏亲向友;有的村干部不如实向上级申报本部门、本人及亲友承包村集体资源的情况,非法承包、暗地经营,此种情况极易引起农户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事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没有根本依据,这也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

2.4机动地发包、土地经营权流转

机动地发包时间过长,合同不规范;因村欠个人债务,抽出村民地抵债年限过长,农民要求毁约还地;农户之间土地转包、转让,因政策调整引发合同纠纷。

2.5土地权属不清,通过行政手段难以解决

地方与林场地权属不清,农户已开垦多年荒地,有的已办了国有土地证,有的已纳入集体土地台账,可林场近年来却以在林业区域内强行收回引发矛盾;由于个别村干部不负责任,造成村集体耕地或林地遗失,在1990年后林业部门以林地版图认证时,未经实地踏查就盖了公章,致使林业部门以林相图为依据向农民索要一直耕种的土地;1990年后林业部门用林地与村集体的林地或耕地互换,后来都成了林业部门的林地;国家电网改造铺设高低压线路后,遗留的线路地农民耕地多年,现林业部门索要林地;移民搬迁新建村开垦的耕地被林业部门强行栽树。

2.6集体确实既无地源又无经济实力,矛盾问题突出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我国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实践证明,它对维护农民利益,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土地承包规定30年不变,目的在于维护农村的稳定。土地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承包则是为了巩固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分析该规定,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以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30年不变。假设土地承包经营后第2年又增添了人口,以新生儿为例。按照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总原则,该新生儿将在30年内得不到土地(虽然该法规定用机动地等调整给新增人口,但该法又规定,机动地不足5%的不再增加机动地。村委留机动地的很少)。在结婚生育以前,他与其父母一块居住生活,可能感受不到没有土地带来的压力。但他成人后,假设他24周岁结婚,对象也是24周岁,与他同种情况。婚后又生育一子。他们这又是典型的一个农户,但他们在以后的6年中仍不可能得到土地。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这种情况下,新的农户就可能面临吃不上饭的境地,他们会要求行使承包权,产生纠纷。

3.解决土地纠纷的对策

3.1加强法规和政策宣传教育

涉农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开展政策下乡活动,深入讲解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现场解答农民的问题,让农民熟悉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加强对村两委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旨在提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合同意识,规范村两委的发包行为。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第十九条规定,按5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公开实施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同时,遏制村委会的各种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

3.2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农村和农民的土地权属案件要依法加快办理

政府进行土地详查,明确土地权属并加强对村委土地工作的管理。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工作,政府部门应该依法进行土地详查,在以前详查的基础之上了解土地现状及不安定因素,进一步明确地界,确定一些新增地及权属不明地的权属,并及时发放经营权证书。通过及时确权并排除隐患达到减少土地纠纷的目的。镇政府还要在土地纠纷中发挥积极作用。《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可以请求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最了解土地的现状及纠纷的产因,可因势利导的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3.3规范土地合同样本,加强指导承包合同的签订工作

指导当事人正确签订承包合同是搞好合同管理的第一项工作。必须按照《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签订,减少订立合同的随意性和粗放性,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合同责任,杜绝口头合同。土地承包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权利;民主协商,公平合理;承包方案应当按照《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承包程序合法。土地承包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

3.4把好鉴证关

搞好合同鉴证是防止合同纠纷的关键,在合同鉴证中要做到“五不”:内容不合法,指标不明确、格式不规范的不予鉴证;条款不齐全的不予鉴证;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的不予鉴证;手续不完备的,不合乎规定的不予鉴证;程序不合法的不予鉴证。

3.5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检查

在县级要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管理办公室,在乡级健全承包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在村级设立承包合同管理小组,从而形成层层管理的组织网络,针对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特别是要对土地发包的全程进行监督,以维护村民承包经营权的落实,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迈向更高层次。

3.6搞好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合同仲裁,维护农民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丰富纠纷解决机制。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土地纠纷解决方式有3种: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调解作为其中的一个方式,应该大力加强和进一步丰富。调解可分为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第3人或者村委会主持调解、基层乡(镇)人民政府主持调解。在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调解还应贯穿于仲裁和诉讼之中。不管是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还是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是应当多做调解工作,切勿轻率处理。调解时,可找一些德高望众的第3者帮助调解,也可以让村委领导或者基层乡(镇)人民政府部门或者司法所出面协调。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是调解解决矛盾,防止矛盾升级。

3.7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制度建设

维护农民工权益 篇12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任务

一是建立机构。为加强对农机质量监督,钦州市成立了质量投诉监督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科教质量科科长和推广站有关人员为成员,在推广站增设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站,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各县 (区) 局参照市局成立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的组织领导,为做好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明确分工。为推进质量投诉监督工作,市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由站长负责联系工商、农业、质监等有关单位协调联动,成员分工负责质量投诉系统填报、质量投诉受理、处理及档案资料整理等,形成了市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站全员参与、全程负责及受理后全方位跟踪的“三全”管理体系。各县(区) 站参照市站基本做法,明确分工,做好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

三是落实经费。2014年年初,钦州市把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联系,取得了财政经费支持。市农机局共安排了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各县(区)也分别安排了3~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较好地保障了开展专项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广大农机手源于基层,农机质量有问题可直接在基层农机站进行投诉咨询,钦州市深入开展“制度上墙,干部上心”活动,发挥基层农机站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各项规章制度与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制度指导、规范工作。抓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农业节令与“3·15”等社会活动日,做到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月月有重点,年年有提升。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按照自治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文件要求,钦州市提出农机投诉监督工作“三到位”,即领导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落实人员、经费保障等,做到明确职责,明确要求,明确标准,确保完成好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任务。为加强农机投诉监督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形象化,促进工作效率,2014年钦州市从财政经费中抽出部分资金分别下拨到各县区站,用于开展工作及解决办公场所。在钦北区实施“三统一”示范,即:统一工作制度上墙、统一办公程序、统一档案管理,通过抓示点,有效地提高了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的标准、规范、形象。

三是加强队伍培训。2014年以来,钦州市共培训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人员培训班5个,其中各县 (区) 分别举办了一期。5月12日,市级举办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专项业务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市、县 (区) 农机局分管领导、科教科 (股) 负责人、推广站站长 (质量投诉站长)、部分乡镇农机站负责人等共60多人。培训班邀请自治区农机局和农机投诉监督总站领导进行授课辅导,内容包括“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案例处置办法”等相关知识专题。7月10日,召开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工作会议,各县 (区) 农机局分管领导以及质量投诉监督站站长、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9月27日,该市组织有调查任务的钦南区、灵山县、浦北县相关人员参加了在南宁市举办的“2014年微耕机产品质量调查培训班”。10月27 ~31日,市农机推广站组织开展2014年微耕机产品质量调查专项督导检查。通过培训学习,学员进一步懂得了农机产品质量检查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了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法定程序,提高了识别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鉴别能力。

三、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农民识假维权能力

一是利用会议培训等时机宣传。利用各种会议时机开展宣传,在农机化工作会议、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农机质量集中整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机质量打假和维护农机用户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利用春耕生产时机、政风行风热线、“3·15”活动日等开展宣传活动,2014年,钦州市共开展宣传活动20多场次。

二是利用农机化信息网宣传。通过农机化信息网平台设置专栏宣传有关法规知识,在专栏共刊登了12篇有关宣传信息。

三是编印宣传资料发给农民。共发放农机打假维权和农机质量有关知识宣传资料等10000多份,新机具新技术宣传手册500多册,接受群众咨询800多人次,使农机用户了解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联合检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组织技术人员为用户检修服务。在春耕生产期间和秋冬种期间,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机用户检修农机具,提供维修保养技术服务,2014年,市县两级共开展了8个场次为农机用户检修953台机具。农忙时节对农机用户反映的农机产品质量问题及时提供技术服务。此外,对88起一般性故障的农机具,组织技术人员上门进行修理;对17起零配件损坏而没有买到零配件的农机具,协助联系经销商或厂家帮助解决;对1台水稻收割机存在液压变速系统泵故障质量问题,协助要求经销商给重新换了一台,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机户的合法权益。

二是与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检查。2014年以来,市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站加强与工商、农业、质监等有关单位联系,市县两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站会同有关单位开展联合检查12场次,共出动执法人员86人次,检查农机生产企业9家、农机销售企业28家,检查农机产品12种,数量953台 / 套,检查农机产品总价值32万多元。在专项整治活动中,重点检查大中型拖拉机、旋耕机、微耕机、水稻插秧机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12类。检查内容包括产品安全性能状况、使用说明书及三包凭证、推广证章情况以及售后服务等。8月份,组织开展重点农机产品质量调查、监督抽查、定期检验、市场巡查等专项治理夏季百日行动。

上一篇:提高舒适下一篇: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