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设计

2024-07-02

好的设计(通用12篇)

好的设计 篇1

Q:请问您理想中的家居氛围是怎样的?

A:我觉得家装还是应该舒适些, 随意些, 让人回到家就能全身心放松的。

Q:设计的选材对最终设计的效果是否有影响?磁砖在建材中所占的比重有多大?

A:当然有, 材料是最重要的。我告诉客户:“这款型号和颜色定了就是定了, 请不要随意替换。”我担心如果一换, 所有的效果都会打折扣。磁砖应用的范围很广, 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都会用到, 它在建材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选择用怎样的磁砖, 也是非常重要的。

Q:请问您理想中的磁砖是怎样的?

A:作为一个设计师, 我首先会注重磁砖的美观度。另外, 我认为理想的东西还是应该返璞归真, 接近自然。花纹和颜色都应该以自然协调为主, 体现自然的精华, 而非人工痕迹浓重的。

Q:有的设计师认为自己只应对视觉的美感负责, 您对此有何评价?

A:设计师把美感放在第一位, 这是自然的, 但我们同时要对客户负责。磁砖是耐久建材, 客户可能会用一辈子, 因此我们应该兼顾美感和品质。另外, 我个人也很支持环保, 因此我在选材时也会考虑优质环保的材料, 比如冠军磁砖, 它在美感和品质这两方面融合得非常好。

Q:您比较偏爱冠军这个品牌?

A:是的, 我比较信赖这个品牌, 在项目中一直都在用。我自己家装修的地砖也是使用冠军雪缘石系列的P80000L。

Q:您对这个品牌的信赖感是从何而来的?

A:冠军的质量是最好的, 这个无庸置疑。前几年我去意大利考察、参加展会时, 一个陶瓷行业的总经理指着现场一台7500吨萨克米压机对我说:“最先进最新款的这个设备, 在中国国内只有冠军有, 冠军做磁砖做得非常好!”我当时就想, 这样的话, 能从陶瓷同行的嘴里说出来, 可见冠军磁砖的确名不虚传, 令人敬佩。

家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 磁砖是家居装潢中至关重要的建材。选择优质、低碳环保、可信赖的磁砖来装饰自己的家, 是房屋历久弥新、保持活力与充满生机的一个基本保障。我们采访到了获得过河南十佳设计奖 (建业住宅) 和全国住宅金奖 (未来住宅) 的年轻设计师王刚先生, 请他分享他在家居设计和建材选择方面的经验。

好的设计 篇2

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预告、幽雅、错综、荡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清“好的故事”的具体内容,体会这个故事“美丽、幽静、有趣”体现在哪里。

4.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5.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梦境的美好,结合文字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于梦境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目标;

1.会写“综、锦、萍”等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内容结构,初步品味梦境的美丽景象。

教学重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脉络,结合关键语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导语: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有些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思考: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预设:这个课题很能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可能会想到看过的一个有趣的好故事,可能会想到这是一个讲述真善美的故事。依照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我们不会想到这个“好的故事”是梦里的故事、梦里的情景。学生大都提前预习过课文,此时或许还不太理解课题的意思,这里便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与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细细品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读准音、认清形。

综锦萍藻漾焰削瞬凝骤掷陡

易读错字:

“综”“藻”是平舌音,“瞬”“骤”是翘舌音。“削”在文中组词“瘦削”,读作xu,不要误读作xio。

易写错字:

“萍”和“藻”都是草字头,为上下结构,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漾”的右上部“ ”的竖不出头;右下部是“永”,不要写成“水”。

“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

3.学生认读词语,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课件出示要掌握的词语。

预告 烟草 烟雾 昏沉 幽雅 错综 萍藻 荡漾 解散 融和 退缩参差 瘦削 浮动 瞬间 骤然 陡然 凌乱

预设:可以请一组学生逐一朗读,其他学生和教师一起纠正错误,容易读错的词语有“参(cn) 差(c)、骤(zhòu) 然(rán)”等。

(2)学生交流圈画出难懂的词语,同桌间先交流,解决不了的全班一起解决。

预设难词:

[繁响]繁密的响声。

[伽蓝]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后泛指寺庙。

[打桨]划桨。

[底子]可做根据的东西,多指草稿。

[泼剌奔迸]“泼剌”是一个拟声词,原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奔迸”指奔涌、散开。文中是把红花的倒影比成红锦带,仿佛跃入水中时有声音、有形态。

[皱蹙]“蹙”意为“皱,收缩”,“皱蹙”表示“皱缩”。

[欠身]稍微起身向前,多表示对人恭敬。

教师提示: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们总结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理解本课词语时也可进行灵活运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交流对文章的初步印象。

过渡: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请大家说一说,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交流示例:

生1: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鲁迅先生写的景物非常美。他写到的乌桕啊,野花啊,都写得很美丽,同时也很细腻。

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画面感,在读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个画面。

生3:我感觉这篇文章读来很美,但是却读不太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梦境里的一幕幕景色称为“好的故事”。

师:我想告诉大家,其实这篇貌似又美又悠闲的文章,看不懂是正常的,因为它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而《野草》是非常难读懂的。但总的来说,《好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觉。

预设:学生初读这篇文章,对其中的景物之美肯定都印象深刻。同时,本学期学生也进行过不少想象的训练,所以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画面美。但是这篇文章确实不太好懂,不像我们之前学的文章,情感明确,主旨也清晰,所以学生说读不懂也很自然。通过交流初步印象,教师能对学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根据学生关注的重点调整教学。

2.快速读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提出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

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第3—8自然段。)

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是他做的一个梦。)

再留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能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吗?

(看书入梦——梦境——梦醒。)

(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概括文章在写法结构上的特点。

小结:大家说得很对,所谓的“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梦惊醒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这就是整篇课文的结构。

3.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体会“好的故事”的特点。

(1)学生汇报找出的句子。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2)说说自己的发现,用词语概括“好的故事”的特点。

(这两个句子中形容“好的故事”时用词是重复的。好的故事的特点是:美丽、幽雅、有趣。)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过渡: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理解字词、读通课文,对“好的故事”有个初步印象,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个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到底是怎样的“美丽,幽雅,有趣”?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味。

《好的故事》这篇课文和《少年闰土》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少年闰土》用生动的事例,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中,却完全没有具体的事例,只是丰富的梦境。但这篇文章读来,却是那么优美,就像一幅幅画,依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更可见鲁迅先生文学风格的多样化以及文字运用的出神入化。可能这篇文章我们读来还是有些迷糊不清,那么下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或许能有一些更深的认识,然后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好的设计 篇3

——毛桦

毛桦是水湾1979当代中心的主创设计师,她与水湾1979当代中心的开发商、诚品地产董事总经理罗雷已认识有近十年。在沟通这个项目时,罗总抛出了这样的想法:“我希望这个售楼处要有博物馆的气质”。面对此设计诉求,毛桦坦言,这让她思考了很久——如何让售楼处既能承载售楼的商业功能,又具有艺术气质。就如她在受访时很坦然地说道,“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要帮助别人去解决问题”,她是这样思考的,也是如斯去做的。

在观察了本案现有的空间之后,毛桦对水湾区域的地理、历史及文化进行了详尽的调研:水湾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感的区域,该项目周边的建筑多显现出水泥或是混凝土的色调,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周边的环境充满绿色,人们推崇“慢生活”。而水湾的很多工厂厂房,现在也已开始改造,出现了很多创意园、展厅。那么,依照它目前的态势,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势必要与设计、艺术进行更多的结合。

水湾1979当代中心的主题是“You are what you live”,毛桦也提出了“Runway”的概念与之相对应,从售楼处入口到出口规划出虚拟的“T台”,让每一个参观的嘉宾都可以成为主角。“当他走过T台时,一边读着项目信息,一边欣赏着这些艺术作品,同时也反馈给我们他们独有的态度,这也是我们想做的行为艺术。”

规划好空间后,设计师的另一个难题又出现了——如何把设计和艺术进行很好地结合。因为对毛桦来说,“好的设计师不一定是好的艺术家,但一定要懂得欣赏艺术。如果设计师要做跟艺术相关的项目,首先还是要有一定的欣赏眼光,要引导客户,告诉客户什么样的艺术是适合你的,能够为我们所用的,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适合放在你的空间里。”那么,怎样的艺术才具有珍藏价值呢?毛桦以几位知名设计师为例,印证了“每一个艺术家的灵魂里都住着一个会讲故事的小朋友”的论断,并创新性地将设计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首先它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其次,它所蕴合的故事要能唤起人们的某种回忆,能打动人心。再次,它必须具有好的工艺和品质。最后也是最高的层级,即我们追求的理想——马托邦式的设计。只有这样,这个作品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才具有收藏价值。

对话毛桦

作为室内设计师,这不是您第一次接诚品地产的项目,从红树西岸的名人样板房到现今的水湾1979当代中心,诚品地产的罗雷先生对您的设计皆表示了特别大的赞赏。在这十来年间,您承接过其他的艺术与设计融合的个案吗?一般而言,您在思考是否接这类型案子时会有哪些方面的考量?

毛桦:2007年,我们和百仕达地产合作红树西岸名人样板房,那个项目给设计师的发挥空间很大,当时也是罗雷做甲方,对我们给予了充分信任,最后呈现的效果也不错。2008年我们做大连华润海中国销售中心,甲方希望做成艺术馆的感觉,所以在空间上我们也以此为基调做了很多的考虑,这个项目也是比较早提出将艺术引入到空间中的案子之一。

其实很多地产商想用艺术的概念来做项目,也有不少人在尝试,但是执行的力度不够,效果也就不那么到位。所以我们真正做到位的项目,是客户跟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里面,甲方的观念很重要,当然我们也会给客户建议,会引导客户——空间所呈现出来的品位要好,需要真正的艺术品。室内设计的职责是最佳地把控空间,同时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当您面对地产方提出的“艺术介入”的诉求时,是否也在思考“该如何与艺术‘和解’”?换言之,您如何兼具一个空间的艺术属性及空间属性,让两者不产生冲突?

毛桦:作为室内设计师,如果甲方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你思考的重点不能是只想着要把空间打造得多么炫。既然它是一个艺术馆,那么空间如何去衬托这些艺术品,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在空间的设计上尽量要简洁、素雅一点,主要还是以艺术品为主,把艺术品的展示位置留出来,还要思考灯光如何去配合等等,毕竟最终呈现的,是空间和艺术品结合到一起的效果。

在水湾1979当代中心这个项目中,走廊的处理是很困难的一个部分,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它本身是一个狭长的走道,比较黑且深,走到底还出现了一个“盒子”堵在前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它变得不是那么枯燥,我用了一些转折的发光体,把它规划成一个个小的展览区域。我们所用的造型跟材质是比较简洁的,如果没有里面的那些画和雕塑,那就是一个很干净的转折面。而且每个转折面的空间都相对比较独立,可以分成不同的组,每组有不同的主题,避免艺术品放在一起相互之间有冲突。

水湾1979当代中心内没有大理石、水晶吊灯,但配套的家私却富有艺术调性。在选择家私上,具有设计感是否是选择的首要标准?另外,能跟我们聊聊天花装置的设计思路及制作的一些趣事吗?

毛桦:因为我们的空间本身做得比较素雅,那么家具的选择上肯定首先是时尚的、现代的,而且一定是高品质的,在这几点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我一直认为,家具做好了,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当作艺术品。比如我们用了意大利B&B品牌UP系列里面的一组座椅,其实它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这样如同雕塑艺术般的产品放在空间里,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本身也参与到了艺术的展览当中。

水湾1979当代中心的层高特别高,有11米,天花需要做一些处理,但是艺术馆基调的空间不能做得过于繁复,又因为水湾1979这个名字本身带有历史的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表现了历史感的主题。天花从蛇口码头的旧船板上提取元素,体现了一种老旧的质感,色彩比较质朴。

前厅天花的那组吊灯是一个法国品牌,叫Petite Friture,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想起小时候见过我妈妈有一顶那样的帽子,我觉得那个帽子特别好,但是它只存在于那个年代和我们的记忆里,现在都找不到了。所以我选用了那组吊灯,因为它特别有艺术性,也会带给大家一些具有年代感的回忆。

走廊的天花装置是从徐冰老师的作品中得到的启发,徐冰老师是水湾1979的艺术顾问,我们引入了他的一些概念,从他的《地书》里面提取符号,加以我们自己的创意,做了一组这样大型的天花装置,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好,令这个狭长的走廊呈现出了一些亮点。

您在沙龙中的演讲标题叫做“每一个艺术家的灵魂里都住着一个会讲故事的小朋友”,您举了很多当代知名设计师的作品及个案,并阐析您对好的产品的三个层次的内涵。那么,在您看来,是否好的设计师一定得是好的艺术家?

毛桦:我觉得不一定。艺术家会比较自我,考虑的是对个人思想的表达,会比较个性化,但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要帮助别人去解决问题,当然你要有自己的个性,但不能因为凸显自己的个性去给别人制造麻烦。我觉得现在很多设计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但没有帮别人解决问题,反而因为做不好,在给别人制造麻烦。

谈如何创造出好的设计作品 篇4

(一) 何为“谈古”

这里的“谈古”就是说, 做设计, 做好的设计, 就要了解传统文化, 学习传统文化。这涵盖有很多内容, 按地域分, 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按门类分, 有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思想、艺术等各个领域。

(二) “谈古”与“设计”

文化与设计相辅相成, 文化可以把美带给我们。同时, 可以启发我们的设计思维, 为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打下基础。再者, 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同时也可以发扬、传承我们的文化。

在这里, 举几个例子进行论述。

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是世界四大园林风格流派之一, 并且影响了世界很多地区的造园思想。是什么使中国的古典园林有如此的魅力呢。游赏于江南园林, 面积不大的园子, 不足一刻钟足以走完全园。但是, 如果是带着欣赏、体会的姿态, 就会发现, 园子里处处是文化, 处处是艺术, 需要细细品读。甚至可以说, 是一次精神之旅。

拙政园,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山水花草, 亭廊榭阁, 充满诗意, 其中有一轩名叫“与谁同坐轩”。因为它拥有着扇形的屋檐, 扇形的轩门, 扇形的窗洞, 扇形的灯罩, 扇形的匾额, 扇形的石桌, 扇形的石凳, 扇形的围栏, 故又称为“扇亭”。“与谁同坐轩”的匾额出自书法家姚孟起之手, 其寓意源自于苏轼词《点绛唇·闲倚胡床》:“闲倚胡床, 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 有唱应须和。还知么, 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想到这里, 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装饰, 一件书法作品, 同时, 它的内容引起人们的感情集合, 在人们心中产生了一种意向, 已经超出了这块匾额其自身的美, 这种美在人们的内心里产生了影响与照应, 处于不同心境的人, 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当闲暇之时, 独坐于此亭, 看到“与谁同坐”这几个字时, 想到在你身旁有清风明月相伴为伍, 那么独坐于此是否另有一种美呢?我们接着游览, 就会看到梧竹幽居亭, 四面白墙上开了四个圆形洞门, 移步换景。匾额“梧竹幽居”四个字为文徵明所提, 意在祥瑞, 古人认为“凤凰非梧桐不栖, 非竹实不食。”而凤凰是一种“灵鸟, 仁瑞也。”在此亭周围亦种植竹子和梧桐。此园取名拙政也是有寓意的。拙政园建于明正德四年 (1509年) , 王献臣受诬解职, 归隐苏州, 建此园, 取名拙政。园主是自比西晋潘岳。潘岳的《闲居赋》中:“筑室种树, 逍遥自得……灌园鬻蔬, 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了解了这些是不是体会到了当时园主的心境呢。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俯首皆是, 所以它的影响如此广泛, 并且深远, 至今不衰。这就是文化带给我们的感动,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很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所以, 他看不懂中国的园林。同样的, 因为我们不了解外国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 外国人的艺术作品我们也难以理解。日常生活中, 有的时候我们看美剧, 剧中的人因为一句话都笑了, 可是你却摸不着头脑, 不知道笑点在哪里。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导致的。由此可见, 文化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的作品能够像前面提到的那些作品一样, 有深厚的文化渊源, 能够让人们产生联想、意会、共鸣、感动。美, 便在人的心中产生了, 并且久久不能忘怀。这种美, 是多种多样的, 完美的, 残缺的, 欢快的亦或是悲伤的。

文化不仅仅能够让人感到美, 另一方面, 也能够帮助艺术设计创作者更好的设计、创作。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了解文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感受文化, 将其融于我们的生活, 融于我们内心深处。其实这很简单, 只要多一份观察, 多一点感动就好。当抬头看到了天空中翱翔的鸟儿, 想到《逍遥游》中鹏鸟之于蝉雀的雄途大志;嗅到路边盛开的桂花香, 想到了“闻木樨香”的典故及其教育意义;听到窗外噼噼啪啪的雨滴声, 想到“疏雨滴梧桐”“开门看雨、一片蕉声”等等。如果我们看到一些美好的景致时, 能够联想到其它更多美好的东西, 那么对于我们发散思维以及艺术设计创作是不是也会有不少好处呢?

二、“论今”

(一) 何为“论今”

这里的论今就是指科学文化素养。今日, 科学文化水平与日俱增, 我们的设计与“科学”越来越密不可分, 科学的观念, 科学的领域, 科学的材料, 科学的方法等等。

(二) “论今”与设计

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 从设计的构思到设计成果的产出, 都离不开“科学”, 在构思阶段, 设计我们的方案过程中, 会考虑内容、形式上的简与繁的问题, 以求达到“简而不少”“繁而不乱”“乱中有序”的效果。在后期完成阶段, 会考虑材质、技术的使用与实施, 以更好地表现设计。某些时候, 艺术甚至会成为科学的表现形式。设计与科学的关系将从下面几点来阐述。

首先、从实际的应用上看。

在设计构思阶段, 不仅仅需要调动我们的感性思维, 还要用理性的科学的思维去分析。梁思成先生说, “在艺术创作中, 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重复而无变化, 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 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1看中国古代建筑, 明清故宫是很好的范例。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 再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每一个殿、阁、廊、门都是按照工部的“工程做法”的规定来建造的, 无处不在的重复, 统一的构件、统一的雕饰、彩画, 可以说是“千篇一律”。但是, 有谁会觉得枯燥乏味呢, 从天安门一步步向前, 给人的震撼无处不在, 空间的连续性、差别性展现无遗, 整体的轮廓、光影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西方的希腊神庙、罗马的拱顶艺术、哥特式建筑的教堂, 无一不是“千篇一律”, 却又体现出空间上的变化、差异、连续。

此外, 很多设计作品都要借助于科学, 甚至创作设计的作品直接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太空美术”来说, 随着人们对太空的逐步认识, 太空的形象由模糊到清晰的变化, 太空美术的作品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直接表现出太空的壮观景色。还有数码作品, 摄影作品, 无一不需要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成果——摄像机、电脑等仪器。

其次, 从学科、知识的联系上看。

“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 它的一面以感情来表达事物永恒的秩序, 另一方面, 则以思想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2创作设计过程中, 我们的想法来自于哪里呢?我认为, 来源于自然。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拥有满腔的热情, 还需要拥有冷静的头脑, 观察自然, 分析自然, 从中获得灵感, 来更好的表达心中的想法。相传达芬奇画蒙娜丽莎那一点微笑画了四年, 他自己说, 虽然恋爱极热, 始终却是那极冷酷的客观态度去画他。梁启超曾经论述过美术与科学的关系, 他说, 艺术先生和科学先生, 他们哥儿俩, 有一位共同的娘, 叫做“自然夫人”。东方与西方艺术形式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园林的形式, 西方讲求对称, 拥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几何纹样随处可见;东方讲求自然, 追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意境。这一结果是由很多的历史原因所导致, 但是追根溯源, 这是由东西方的自然环境所导致的。西方的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 这里自然环境恶劣, 沙漠广布, 耕地非常有限, 而东方的发源地黄河流域, 这里自然环境优美, 广袤的平原、肥沃的土地、秀美的青山、奔腾的大川、纡曲的溪流分布其间。所以, 西方的园林形式表现出强烈的人工改造的痕迹, 东方表现出的是对自然的模仿, 将美好的山水花草置于自己的住宅当中。

艺术有其风格, 一位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后, 即能辨认出莫扎特、贝多芬或舒伯特;一位画家在看了一幅画作后, 即能猜到是齐白石、徐悲鸿或是吴冠中;一位建筑师看到一座建筑的时候, 即能判断出古希腊、古罗马或是拜占庭式建筑。有趣的就是, 科学家们也各有其风格。杨振宁曾经描述过狄拉克和海森堡, 他们都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说, 狄拉克的文章读起来很通顺, 就像“秋水文章不染尘”, 没有任何渣滓, 直达深处, 直达宇宙的奥秘。引用高适的《答侯少府》中的诗句, “灵性出万象, 风骨超常伦”来形容这位性灵、风骨超常的物理学家。而海森堡的风格是朦胧、不清楚、有渣滓的。物理学的研究, 也是有其不同的风格, 会产生不同的美。由此可见, 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 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所以, 了解科学对于更好的设计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三, 从大师的创造上看。

文艺复兴时代, 是艺术与科技密切交融、共同向前的时代。在15世纪初, 佛罗伦萨“拱顶”大教堂的总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最早通过实际研究而发现透视法。为了准确的描绘景象, 他在镜子上描绘出景象的影象, 然后进行描绘, 得到的画面准确无误, 之后, 通过数学, 逐步分析线条, 得到了透视法的规律。在他之后, 有关透视法的研究、论著出现很多, 为之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拉斐尔等人的创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达·芬奇是更加独特的, 他不但是画家和理论家, 还是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其绘画风格上, 由程式化转向自然、逼真, 从狭小、静态的圣像转向开阔动态的画面,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人, 人的体态、表情、甚至是皮肤的毛孔、筋骨都要表现出来, 以此来展现人的内心情感。为了表现这些, 透视法、解剖学就很重要, 在那个透视法、解剖学还处于研究阶段的年代, 达·芬奇也成为理论研究家、解剖学家, 来更好的表现自己的画作。还有一些画家, 致力于研究人体比例测量、分析、统计, 为人体测计学和统计学开先河。

到了20世纪, 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成为立体派的开端。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画派的产生呢。艺术史家, 伦敦大学的米勒列出了11项因素,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新发现:电影所捕捉的动态;摄影, 毕加索热爱摄影, 经常利用摄影照片做构图研究;X-光以及其他穿透能力射线的发现, 使得“观察表象以认识世界”的观念受到冲击, 认识到将人体器官或是其他物体重叠显示的正当性;数学, 非欧几里得几何和四度空间理论, 特别是这抽象的数学构造如何可以通过“投影”而在二度平面表现出来。

所以, 科学革命和艺术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新发现改变了人的世界观、宇宙观, 而新观点、新意向不可避免会刺激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内涵的产生。在文艺复兴时期, 两者甚至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

三、“谈古”“论今”做设计

前者是我们的文化知识底蕴, 是感性的认识。后者是我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是理性的知识。作为一个设计师, 一定要将这两者结合才能够为将来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做好设计不仅要学习设计方面的知识, 还需要了解我们传统文化, 运用科学文化素养, 并将两者结合。如果只是一味地尊崇、学习先前的人类文明, 忽视未来发展的趋势, 就只能固步自封, 被时代吞噬。但如果仅仅学习先进的工艺、材料、技术、思维, 而对优秀的人类文明视而不见, 嗤之以鼻, 那么你的作品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甚至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而无心灵上的感动, 即瞬将会被淡忘。想要做一个好的设计师, 一定要涉猎广泛、触类旁通, 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 了解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知识。曾有人说, 当你走到学科的顶端时, 却发现, 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竟然消失了。

摘要:设计师不是表现出漂亮的手绘、熟练运用了几个很棒的软件就是好的设计师;艺术家不是掌握了几种绘画的技法就是很棒的艺术家。从古至今, 那些伟大的艺术品, 从建筑、园林、平面作品、影视作品到绘画作品, 无不包涵着丰富的内容, 他们的设计创造者也无一不是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内涵。这就启发我们设计创作者不仅要学习人类的传统文化知识, 同时还要了解社会科学的发展, 紧跟时代, 并且高瞻远瞩, 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设计,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1]梁思成.建筑文萃[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7.

如何设计一节好的教案 篇5

这是我平时搜集到的一些优美的教学设计标题,供大家参考。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质疑谈话,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题目切入,引发期待 复习导入,开门见山朗读课文,感悟文章再读课文,感悟内容细读全文,理清脉络通读全文,感体感知深入探究,领悟内涵自主学习,感知理解自主探究,感悟品质品读故事,揭示寓意品读归林,感受壮观质疑讨论,梳理问题复述训练,把握故事探究问题,读中悟情朗读全文,升华情感引导质疑,确实目标品读结尾,感悟动感讨论交流,课外延伸总结全文,深化感悟

扣题导入,直奔中心指导朗读,感悟文意细读课文,体会感情解题引思,整体感知深入探究,体会思想自主阅读,适时点拨自主学习,体会方法学习字词,了解大意欣赏诗句,体会意境走近作者,升华情感回顾概述,以情切入复习词语,归纳大意拓展延伸,学会关爱课前交流,了解课文多层诵读,感受意味总结全文,延伸情感广泛思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外竟猜,拓展思路

总结全文,拓展作业 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总结全文,展开想象 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总结全文,整体理解

发散思维,角色体验

好的设计 篇6

【案例】 生活中的负数

教师呈现信息:(1)某场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2)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0名同学。(3)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得到的数据信息准确地记录下来,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收集信息。)

师:这样记录,大家有什么看法·(在投影上展示第一种情况。)

生1:这样记录不能让别人看出是进2个球还是丢2个球。

师:都是2个球,但一种是进球,一种是丢球,意思正好怎么样·(同时借助手势让学生感悟进球和丢球是相反的意义)转来和转走的意思呢·赚和亏呢·仅仅用我们学过的数,还能区分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吗·

生:不能。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意思清楚不清楚·还有谁是这么想的·(投影展示第二种情况。)

生2:老师我的方法特清楚。

师:再来看看你的方法!(投影展示第三种情况。)

师:快说说你怎么画了这么多符号·

生2:我用箭头表示一出一进;转进来,给对勾,转出去,给叉子;张阿姨赚6000元心里肯定特别高兴,所以我用了一个笑脸来表示,而亏了2000元就用哭脸,表示她心里很难过。(其他学生发出会心的笑。)

师:看得出来,大家很欣赏这种方法。像这样用符号表示的方法还有吗·

(老师随即展示其他学生使用的不同符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你用的符号你明白,他用的符号他明白。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我们相互交流的,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生1:需要找到一种大家都能看懂的符号。

生2: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师投影展示第四种情况。)

师:这是哪位同学记录的·快说说你的想法。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种表示法的特点和好处,并揭示正负数的概念、读法和写法以及省略正号的现象。

好的设计 篇7

一、电影市场上供给创造需求的特殊规律

电影需求, 是一种衍生需求。在纷繁复杂的需求中, 人的基本需求是有限的, 其他需求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衍生。人的基本需求与生俱来, 而其衍生的需求则往往需要经验和体验来开导和培养, 否则无从发生。电影自诞生以来, 其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政治价值日益显示, 被人们所利用、所喜爱、所消费。贺岁电影进入中国不过十余年的历史, 它给观众带来了笑声, 观众需求也越来越强盛, 贺岁电影票房大幅上升, 2007年为7个亿, 2008年达到13亿元。

供给创造需求的特殊规律, 还表现在电影需求是一种被动需求。在电影市场上, 供给变得越来越主动, 观众是追随产品、响应潮流才去“需求”、去消费。此时, 消费者已不是主动需求者, 因为除了“必需”, 消费者几乎很难去设想进一步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体验经济。商业电影必须是让观众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娱乐效果以后, 才可能变得有需求, 才可能拉观众进影院消费, 市场才会成为大众市场, 厂商也才能在产品更替中实现盈利, 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而那些脱离现实、脱离时代、脱离群众口味的电影产品, 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其价值, 必然失去票房, 陷于拍一部砸一部的困境之中。

因此, 我们必须根据精神生产的特点来发展文化, 从努力创造优质产品的供给入手, 来推动电影大发展大繁荣, 决不能像发展制造业那样发展电影。政府基于振兴消费的专项转移支付并不一定就能带来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的发展, 首先要依靠广大电影工作者生产制作出大量符合时代特色、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产品。

我们必须根据精神生产的特点来发展文化, 从努力创造优质产品的供给入手, 来推动电影大发展大繁荣, 决不能像发展制造业那样发展电影。

二、市场短缺是当前电影发展的主要矛盾

当前, 我国电影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存在着严重的供给瓶颈。电影生产力落后, 电影的生产及供给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潜在精神需求。

1. 我国电影的供给瓶颈

一是产品数量少, 产业规模低。电影产品, 主要包括影院产品、内容产品和品牌授权产品, 这些产品类别, 我们都严重不足。我国现代电影银幕数, 目前仅为4000多块。而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 却有4万块。我国电影产量虽然达到世界第三位, 可是, 电影类型却远没有好莱坞电影丰富, 大众喜欢的电影类型很不发达。我们的品牌授权产品更是没有开发出来。美国的电影收入, 30%依靠电影票房, 70%来自于授权产品;我国相反, 90%以上的收入来自票房。

二是质量有待提高, 有效供给不高。我国每年的电影产品中, 有近60%的电影由于脱离了市场, 进不入院线, 不能跟观众见面。这些进入不了市场的一半以上的电影过剩产品, 尽管占用了许多信贷资金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却相当低下。对于这部分电影产品来说, 与其说是有效需求不足, 不如说是无效供给过剩。当前, 我们要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 制作出满足市场需求、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及商业价值兼具的电影产品。特别是要大力开发如贺岁片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产品, 而不要再把注意力集中在制作那些缺少市场吸引力的无效电影产品上。中国有市场影响力的商业大片现在每年仅为10部左右。如将来每年能制作20部电影商业大片, 那对中国电影产业的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如果平均每部大片票房为2个亿, 那么, 光这20部大片, 就是40亿。加上年产量400部的中小成本影片所产生的票房, 那么, 我国电影票房过百亿的目标就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了。

2. 当前影响我国电影产品供给的因素

一是替代品的影响。显然, 电影面临着同为视听产品的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的挑战。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 在新崛起的电视竞争之下, 电影观众快速缩减。上世纪80年代初, 全国每年有297亿观影人次, 如今有效观影人次徘徊在7亿左右。而目前中国的电视人口为3亿, 有线电视用户为1.5亿。我国电视剧产量2007年和2008年都达到了1.4万余集, 500多部, 远远超过了电影产量。新媒体的发展也极快, 当前中国网络用户为2亿, 网络视听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众媒体。

二是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制约。电影产品尽管消费者人数远比不上电视产品和网络产品消费者, 但是, 比起后两者来, 应该更具有市场性、大众性及通俗性。作为大众性的产品, 电影产品更需要具有市场号召力的电影人才。电影是明星产品, 但是, 我国明星, 包括具有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力的导演和演员极其不足。我国商业大片少, 关键在于能配得上商业大片的明星严重缺乏。我国电影产业也存在着投资力度不够和渠道不通畅的问题。我国电影故事片平均每部投资为500万元人民币, 而美国平均每部为5000万美元, 相差近百倍。投资不到位, 势必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美国电影投资主要依靠社会资本, 与金融资本联系很密切。我国电影投资还很单一, 社会资本参与力度不大。我国电影产品对新技术的利用也明显滞后。中国是最不缺乏电影素材的, 但是, 我们拍不出美国大片那种宏丽场面, 主要还是后期特技制作比不上好莱坞, 数字技术落后美国太多。

三是政策。近些年来, 在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的指示下,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保护电影、促进电影发展的优惠政策, 其中包括“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五项经济政策。但是, 我国电影市场的进入门槛依然太高, 电影产业的税负依然很重, 国家电影专项资金使用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有待提高, 我国金融市场对电影开放不够, 这些都会对我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受未来预期的影响。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乐观态度, 就会增加供给;反之则减少供给。电影是高风险的行业, 要同时遵照经济规律、宣传规律及艺术规律, 不能有所偏废, 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电影市场的不可确定性, 让投资者持谨慎态度。电影不同于物质产品, 还在于是一个链条很长的产业。电影是通过整个产品链条而实行盈利的, 票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美国电影的盈利就并不体现在票房上。我国投资者普遍缺乏耐心, 急功近利, 唯票房马首是瞻, 没有长远投资打算。

三、发展电影供给的政策路径

如果我们从“供给创造需求”这一角度看电影市场, 就会知道, 作为一个电影生产者, 应该有所作为, 通过自己的努力, 提高和丰富电影供给, 从而带动电影需求, 使电影产业走向大繁荣大发展。政府在电影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缺位的, 但是, 其工作重心应该在扶持供给上, 为电影供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1. 建立和完善各类产业主体

当前, 我国文化产业的最大障碍是主体缺乏。虽然我国电影产业的改革起步早, 一大批电影产业主体建立起来了, 已有34家城市院线公司, 农村数字院线公司105家, 国有电影集团7家, 还有近百家大大小小的电影制作企业。但是, 这些产业主体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企业, 而现代企业, 应该是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要加快完成电影事转企, 推动电影产业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 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 组织一批主业突出、品牌名优、综合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实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调整, 实现跨地区发展和多媒体经营, 逐步增强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引导社会力量, 发展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的中小电影企业, 促进其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提高与电影大企业的配套能力。中小企业也是电影生产的生力军, 要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按照中央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基地) , 建设产业集群, 使产业园区 (基地) 成为我国电影产品供给的集散地。

2. 建立电影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建立起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依法经营的电影市场体系, 废止电影流通体制中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等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 打破地域封锁和行业垄断, 积极推进电影市场对内对外开放, 促进电影产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序竞争。要加快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电影中介服务机构是电影市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熟的电影生产体系包括政府、企业、资本、中介、科研机构等多个要素。要形成各要素协调配合, 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就需要发挥中介组织的“融合剂”作用。

3. 完善产品供应机制

树立观众意识和市场意识, 以市场需求为取向, 以提高质量为根本,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 改革创新电影创作生产和营销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创作人员的积极性, 面向群众, 面向市场, 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做到以销定产, 把观众喜爱和市场份额作为创作生产和评价产品的重要标准。还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 坚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以饱满的艺术热情讴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 着力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进步, 着力刻画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引导电影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创新品牌, 提高质量, 努力创作出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要鼓励电影创作者自由选择创作题材和主题, 自由探索创作风格和样式, 大胆创新, 大胆实践, 充分借鉴世界范围内的电影先进艺术经验和成果, 形成类型化、多样化的创作格局, 以独到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样式开拓电影的新境界。更好地配置和发掘现有的创作资源和生产力资源, 满足电影市场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废止电影流通体制中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等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 打破地域封锁和行业垄断, 积极推进电影市场对内对外开放, 促进电影产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序竞争。

4. 完善产品宏观管理机制

今后我国电影宏观管理应在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一是在管理职能上, 由管系统转到管行业, 并把管理的重点放到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上面。二是在管理手段上, 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管理, 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特别是要实现管理法制化, 通过健全电影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规章, 规范市场准入, 为电影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在管理方式上, 使电影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的转变、由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由政策为主管理向法治为主管理转变、由重命令向重服务转变、由前置审批为主向事后监管为主转变、由管主体向管行为转变。四是在管理主体上, 解决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 实行统一、综合的执法管理。总之, 要提高电影宏观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切实解决管理上的缺位和越位问题。

好的课堂从好的关系开始 篇8

一、好的师生关系是好的课堂的基础

好的师生关系是好的课堂的基础。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喜欢一个老师, 自然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这一学科就能学好。

如何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 一是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二是要有很高的语言艺术。专业技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反思, 在公开课中去磨练, 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 对于专业有独到的见解。语言艺术则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修行, 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学习专业的语言表达, 说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学生在没有控制、打开、快乐的状态下, 接收信息快, 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那我们就想办法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打开、快乐的状态, 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 一) 冥想, 让学生静下心来

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做冥想, 刚开始只有十几个学生能闭上眼睛, 投入进来, 跟随我的引领去想象;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班级的三十位同学基本上都能静下心来去感受和体验。我的冥想内容大多是想象美好、快乐的画面, 比如学习《秋天的图画》, 我就让学生闭上眼睛, 想象自己来到了田野, 一片片金黄色的稻子, 笑弯了腰, 随风起舞; 来到了果园, 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 闻一闻, 好香啊; 来到了森林, 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枫树林, 红红的枫叶像火一样鲜艳。深吸一口气, 把秋天丰收的喜悦吸进来, 把秋天的美好吸进来。同学们在冥想的过程中, 心情很放松、舒畅, 感受到了秋天的丰收和美好, 同时也能静下心来, 把状态调整到打开、快乐的状态。

( 二) 游戏, 增加学习的乐趣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比一年级有所增加, 这就对学生的专注力要求更高, 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加入游戏, 增加学习的乐趣。如专注力训练的游戏, 听到水果拍手, 其他的不拍手, 老师说: 苹果、香蕉、橘子、火车等; 抓手指的游戏, 同学们右手打开, 掌心朝下, 左手食指伸出向上指, 顶在左边同学的右手手掌上, 老师说“开始”就抓别人的手指。

二、好的生生关系成就好的课堂之精彩

好的生生关系成就好的课堂之精彩。在学校教育中, 同伴关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很大作用, 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的建立。基于此, 我们在做好各项常规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重点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制定班规, 二是六人小组合作。

( 一) 班规, 共同制定, 内化于心, 自觉执行

开学第一节班会课, 我和同学们共同制定了三条班规: 做最好的自己, 做好分内的事。会做的, 坚持做; 做不完, 继续做; 不会做的, 学着做。这些班规, 我们会经常诵读, 学生已经内化于心。遇到问题, 我们就会把班规拿出来, 自觉执行。

( 二) 六人小组合作, 产生团体动力, 能量最优化

一年级的小组合作, 我们是以四人为单位, 讨论时前面两个同学回头, 这里面学生对小组的概念不强。殷永胜校长说, 团体心理学中, 六个人以上才能产生团体动力。于是, 我们就大胆改革, 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 座次变成三对三的会议桌模式, 学生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 学生的小组团体意识大大提高, 产生团体动力, 共同维护团体荣誉。小组讨论时, 由组长组织组员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轮流发言, 会的同学大胆去说, 不会的同学认真倾听、积极学习, 会的教不会的, 能量达到最优化。

三、好的家校关系是好的课堂的保证

好的家校关系是好的课堂的保证。好的家校关系主要是指好的老师和家长的关系。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 教育好孩子, 培养独立、有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好学生。作为班主任, 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家访, 二是开展父母效能课堂。

( 一) 家访, 让家长通过孩子反观自己

在我学习父母效能和家庭系统排列课程之前, 我的家访议题主要是孩子的优缺点, 怎样取长补短。最后发现, 孩子的优越点依然在那里, 因为家长没有改变。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基于此, 我暑假的这次家访议题就是家庭教育, 父母如何成长自己。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房子或车, 而是父母的自我成长。

( 二) 开展父母效能课堂, 让家长达成家庭教育共识

魏台凤老师说: “孩子在母亲子宫里多舒服, 出生就面对伤害。第一个伤害是: 要经过母亲的产道; 剖腹产的孩子没有面对伤害的勇气。剖腹产的妈妈真的爱孩子吗? 人是带着伤害来到这个世界的, 所以人要修行。可是, 没有一门功课叫“父母学”, 我们爱孩子的方式就是用父母爱我们的方式。”我们尽管不喜欢父母的教育方式, 可我们又在潜移默化中传承, 真是苦不堪言。其实, 孩子是来成长父母的, 所以身为人母的我愿意去改变和成长, 我也愿意把我的成长分享给家长朋友。

好的课堂, 有了好的师生关系做基础, 好的生生关系去成就, 好的家校关系做保证, 一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堂!

好的教育 篇9

一是能让孩子有愉悦感。令人愉悦的活动, 总能吸引人, 甚至让人乐此不疲, 乐而忘返。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习活动有5个层级:愿学 (学习动机) , 乐学 (学习兴趣) , 好学 (学习情感) , 勤学 (学习意志) , 独立学习 (学习性格) 。由此可见, 孩子的学习内因源于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若孩子从一开始就觉得学习是一件苦不堪言的活动, 那么无论学习多重要, 孩子都会敬而远之。然而, 我们的教育, 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学习要用功, 一味地要孩子勤奋、刻苦, 常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激励孩子。孰不知, 这是比较高的学习层级, 没有前面的愿学、乐学、好学, 又怎么能让孩子做到“勤学”呢?减轻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 不是简单地控制作业的时间, 少做几道题, 而是要从改善孩子的学习情感做起, 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让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学习, 从而渐渐地爱上学习。这样的教育变革, 才可能为孩子所喜爱。学习, 需要刻苦, 但绝对不要痛苦!

二是能让孩子有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 进步感则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 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成功、渴望进步。孩子亦然。所谓进步感, 是孩子经历学习之后, 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收获, 看到了自己所具备的学习潜能, 久而久之, 便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 才能超越自己。这似乎触及到了教育的真义。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既了解别人, 也了解自己。陈国安先生说得好:知人者方能体慰他人, 自知者犹可坚守自己。一个能“知人知己”的人, 就是一个文明人!学习, 正是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智慧潜能, 就是要创造条件, 将孩子的智慧潜能转化为各项实践智能。然而, 我们的教育往往过度拔高了对孩子的评价标准, 是以90分来评价、衡量孩子, 而不是60分。由此, 教育呈现的不是孩子的潜能与进步, 而是孩子的问题与缺点, 制造了无数个“失败者”。从孩子的起点出发, 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每天那么一点点的进步, 才是教育应该具有的情怀。这样点滴的进步, 对于孩子来说,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能需要他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好的教育, 一定会用足够的时间, 让孩子慢慢长大;一定会有足够的耐心, 静待花开的声音;一定会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会的可能。

这种感觉,挺好的 篇10

爷爷是个农人, 与农田打了一辈子交道, 虽已年过七十, 但依然精神矍铄。他的两鬓早已霜白, 头上也只剩稀稀落落的几根白发, 杂乱无章地挂着。

爷爷是去年寒冬时节来的。那时寒风凛冽, 原本冷冷清清的家, 因为他的到来, 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爷爷有一爱好, 就是下棋。到我们家后, 下棋便成了他的消遣。

爷爷可能是年纪大了, 棋艺看起来已不咋样, 但他的棋品却比棋艺更让人担心, 而老爸却依然热衷于和爷爷切磋。

就拿上次来说吧。吃完晚饭, 爷爷照例拿出棋盘, 摆好棋子, 端坐在那儿, 一言不发。不一会儿工夫, 老爸就坐到了爷爷面前。只听爷爷吼开了:“好啊!今晚让你输个彻底!”老爸一言不发, 脸上微微含着笑, 让爷爷先走, 然后静静地等待开始。

在爷爷的一番自我吹嘘之后, “战斗”开始了。爷爷架起了当头炮, 老爸随即跳起了马;爷爷飞起了象, 老爸也效仿;爷爷出其不意地出了车, 老爸胸有成竹, 应对自如……屋子里一片寂静, 只有棋子落到棋盘上的铿锵声。

时间飞逝, 不一会儿, 棋局就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爷爷渐渐招架不住了, 老爸占了上风。

突然, 老爸的车“咬住”了爷爷的双马, 无论爷爷怎么动脑筋, 都会被老爸吃掉一匹。我想, 爷爷只能忍痛割爱了。

爷爷安静地坐了片刻, 猛地拍案而起, 指着老爸, 质问他的车怎么会到这里来的, 并命令他把车退回去。老爸似乎并不急躁, 他一步一步, 慢慢地给爷爷分析、解释。爷爷的耍赖没有成功, 他闷闷不乐地坐了下去。谁料, 他屁股还未坐稳, 又猛地站了起来, 这次不是质问, 而是强行要求老爸:要么回去, 要么送个子给他吃。见过“蛮横”的, 却没有见过如此“蛮横”的, 这下, 老爸就算有100张嘴也没辙了。无奈之下, 老爸只好妥协。

可强者总是有办法的。在爷爷面前, 老爸就是这样的强者。没一会儿, 爷爷又到了危急关头, 这一次, 他不再耍赖了, 而是自说自话, 说自己赢了, 随即点起一根烟, 跑了, 留下老爸一人, 坐在棋盘前, 含笑不动。霎时, 我悟出了那笑的含义:大度, 善解人意。

因为爷爷, 冷清的家里多了一份生机, 多了一些活力, 虽然时不时要忍受他的“蛮横”, 却很温馨。

这种感觉, 挺好的。

点评:这篇文章, 小作者主要通过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等描写, 以下棋的故事为载体, 塑造了爷爷和老爸这两个人物形象。爷爷率真, 老爸稳重;爷爷随性, 老爸体贴;爷爷“蛮横”, 老爸谦让……爷爷看起来像个老顽童, 老爸倒真是个“一家之主”。正是在这样的人物刻画中, 小作者描绘出了爷爷给我们增添的热闹和情趣, 并且在文末巧妙点题。文章语言流畅风趣, 叙事简洁明了, 充满了生活气息, 是篇难得的佳作。

好的伦理与好的建设 篇11

拿什么维护环境?

在三亚旅游,仿佛被美好的东西所包围,美好的阳光、美好的沙滩、美好的海水、美好的空气、美好的热带水果。唯一不美的也许是一些人的心灵:来三亚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三亚的环境正在迅速恶化。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不免以环境和传统的更大破坏为代价。就环境而论,“现代化技术+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破坏恶果肯定超过了历史的总和;就传统来说,“现代化技术+旧城改造”带来的旧城和传统建筑被毁肯定超过了历朝历代。

原来,我们不是缺乏好的环境与好的文化,而是缺少一颗善加维护的心。由此,我想到好的伦理与好的建设的关系。

瑞士为什么美好?

如果说以破坏大自然、毁坏传统为代价的建设是坏的建设,而根源就在于人的因素的话,那么我们同样可以从世界上“好的建设”背后看到人的因素。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建设伦理的不同。

让我举瑞士为例。在瑞士,人们能够看到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建设: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融洽协调的社区以及世外桃源式的美景,堪称世界上“好的建设”的典范。瑞士拥有这美好的一切,难道因为那里是天生的世外桃源吗?未必。以笔者的考察,瑞士的美好与其说是大自然的恩赐,不如说是瑞士人良好伦理导引下的良性建设的结果。

眾所周知,瑞士是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改教的地方。加尔文不仅给瑞士人带来了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以“荣耀上帝”),同时还带给瑞士人敬虔的生活方式。其中之一,就是谦卑的态度。正是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谦卑,成就了瑞士人好的建设伦理。

比如:瑞士人深知自己只是上帝的管家,身负管理大自然的职责但不可以破坏自然,这使得他们本质上对大自然是谦卑的。他们的建设不能以破坏大自然为代价,而要寻求天人合一的协调。

此外,瑞士人对前人也是谦卑的。这使得他们总是格外珍视传统,而不随意破坏传统,努力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在瑞士联合银行讲演,主人特意将我安排在400多年前拿破仑的行宫居住。这样古老而被珍存,至今仍继续使用的房子,在瑞士比比皆是,可在古老的中国却几难一觅。

瑞士人对左邻右舍也是谦卑的。这使得他们决不可能心血来潮地去建一栋与周边风格格格不入的房子,他们甚至在制度建构上要求新建住房除了合法外,还要取得周边邻居的认同,以确保整体的协调与美好。

因为有内心的谦卑,所以瑞士的建设(包括其建筑)才会成为全世界的“好的建设”典范。

中国为什么总是“破坏”?

对比瑞士的谦卑型建设伦理,我们在中国看到的更多是骄傲型建设伦理。我们对大自然不谦卑,所以对大自然随意支取、任意破坏;我们对前人也不谦卑,所以随意毁坏传统、对传统一次次浩劫;我们对他人更不谦卑,所以我们无论是社区还是城市,都无法达至融洽与和谐。说到底,我们是一群缺乏信仰、缺乏内心敬畏和感激,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肆意地追求自我利益的人。于是,我们的建设理所当然成了世界上“负的外部性”特别强,不断损害环境、以邻为壑的坏的建设的典型。

不能再坏下去了!

然而,这样的“坏的建设”已不可延续。我们毁坏了黄河、又毁坏了长江,我们难道还要再毁坏大海吗?我们毁坏了西北,又开始毁坏东南,我们难道竟要将中华完全毁坏吗?当然不可以。

从某个角度上讲,目前也许是最坏的时刻,但已不能再坏了。接下来的情形,应该会“乱极而治”吧!只是我们须清楚:“好的建设”最终取决于“好的伦理”。所以,我们在重视制度与政策构建的同时,不可忽视了好的伦理构建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什么是“好的数学” 篇12

一、“好的数学”不仅是“数学”, 更是“人学”

我们的数学教育, 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还要让学生感悟更重要的基本思想、基本生活经验;同时, 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简言之, 我们的数学教育, 不仅是知识的训练, 还是智慧的累积, 更是生命的成长、人生价值与意义的体现。

人学是以人性 (人的本质) 、人生意义及人的行为准则为思考对象, 是以人性论为核心, 兼含人生观 (人生价值论和行为准则论) 、人治论 (自治的修养论和他治的政治论) 、人的社会理想论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思想体系。把数学不仅看作“数学”, 更当作“人学”, 是数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好的数学”是以人为核心的数学, 是真真正正的“人学”。

二、“好的数学”不只是教知识与方法, 还教思想

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 教方法, 教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优秀品质在于, 她支撑着整座数学大厦, 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应用广泛, 容易保留在人的长时间记忆之中。任何学科都要用到数学思想方法, 只不过应用的方式、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统一体。“好的数学”首先要追问四个问题:第一, 教与学的内容是什么 (分别审思究竟、应该、能够教学什么) ;第二, 为什么要教与学这些内容;第三, 师生应该怎么做;第四, 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此基础上, 教师对文本进行还原性、探源性的深读与细读, 对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进行调研与分析, 便会明白一节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 更应该感悟与提升哪些方法与思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认识客观世界的数量变化规律, 并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才是数学科学的真谛。

三、“好的数学”不仅关注昨天和今天, 更指向明天

数学总是挑战与危机并存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加, 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日益加快, 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学科又与数学密切相关, 特别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数学的应用范围更广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还要带有前瞻的目光。好的数学是运动着的, 她不会停留在过去, 也不会在今天原地踏步。

昨天, 意味着基点与重复;今天, 意味着起点与出发;明天则是希望与方向。昨天的“旧船票”难以登上明天的“新客船”, 没有未来的数学学习活动的确是非常可怕的。“好的数学”不会让学生做一个机械的、复制粘贴的搬运工, 而要让学生扬起奋进的风帆, 激发起思维探究的欲望, 走向充满不确定的、创造的未来。

四、“好的数学”不仅是记忆与模仿, 更是发展与创造

美国学者斯蒂恩在给郑毓信教授的信中, 曾诚恳地指出:“中国与美国学生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中国学生比较适应适用于特定问题的特定解法的‘算法’学习, 而美国学生则较善于解决那种开放性的、含糊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并需要更多创造性的非常规的问题。”

我们的基础教育给学生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勿庸置疑的, 记忆与模仿于其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于此, 我们是不可视而不见的。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躺在“扎实的双基”上而沾沾自喜, 则明显是短视与浅薄的。人才的竞争力在哪里?她的核心当然是创新能力, “好的数学"必然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 选择有发展、重创造的数学。我们既不崇洋媚外, 也不盲目排外;我们既不夜郎自大, 也不妄自菲薄。我们要于“传统”与“拿来”之间, 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好的数学教育。

五、“好的数学”不仅“好玩”, 而且“有用”

2002年8月, 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 9l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 写下“数学好玩”四个大字。当然, 数学好玩是有不同的层次与境界的, 数学大师看到的好玩和小学生看到的好玩是截然不同的。

“好的数学”不仅是“好玩”的, 而且是“有用”的。———数学课程改革已将那些“繁、难、偏、旧”的“没用”的内容删去了, 让学生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正可谓“大哉数学之为用”。

每当我看到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踢了四五个小时足球的校队小队员, 就会忍不住问:“累不累?”“不累!”———小家伙们回答得异常干脆。

明明已精疲力竭, 却仍兴奋不已, 为什么呢?因为他喜欢, 因为他沉醉, 苦在其中, 更乐在其中, 不以为苦, 反以为乐, 化苦为乐, 再累也不觉得累了,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上一篇:特征技术下一篇:多元化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