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价值

2024-07-01

显性价值(精选5篇)

显性价值 篇1

档案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既有一般物质形态的共性, 又有独立于其他物质资源之外, 充分地体现自身特殊物质形态的个性特征。其价值与其他物质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可塑性的两个方面;从价值论方面研究, 具有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的两个方面;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 具有隐性价值和显性价值的两个方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 档案资源的价值属性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人们不断地追求档案资源价值社会实现的最大化, 因此对档案资源价值转化的辩证分析, 是从档案资源独立于其他物质资源之外的特殊性方面寻求档案资源价值的社会实现的最大化规律。

一、对影响档案资源价值转化因素的分析

从档案资源的本质属性方面讨论其价值的特殊性, 是在静态的环境中分析档案资源在哲学层面上反映的价值规律, 而档案资源价值的社会实现是在动态环境中实现的。档案资源的价值由静态的客观存在到动态的社会实现的过程, 既包含着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又包含主体行为的外在驱使性。因此我们不得不从主体的能动性和客体的客观性方面辩证的分析档案资源由隐性价值向显性价值转化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 档案资源价值的多维性对其价值转化的影响。档案资源具有多方面地满足人们需求的客观性, 当档案资源的多方面的客观价值属性与人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发生联系时, 就产生不同的价值含义。也就是说, 档案资源的价值具有多方位的辐射性或扩散性。档案资源不与人的需求发生联系, 其价值只是潜藏在客体的内部, 不依赖人的需求而客观存在的。这就是一种隐性价值, 相反, 当档案资源多维性都存在于主体档案能力的阈值内, 其价值就能充分地体现出来, 作用于主体的档案活动的目的。因此, 档案资源的价值在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产生了使用价值, 使档案资源的价值由隐性向显性方面转化, 需要客体与主体的需求联系起来, 才能发挥其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效益。 (2) 档案资源价值的间接性对其价值转化的影响。档案资源的价值间接性是说, 档案资源的价值实现, 有时必须通过其他方面的价值体现出来之后, 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如:人事档案作为档案资源的一种物质形态而客观存在, 不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但在人才的选择上, 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佐证, 当人才进入社会并担当起一定的角色之后, 就会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使档案作为物质客观存在的隐性价值实现了向显性价值的转化过程, 同时也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3) 档案资源价值的再生性对其价值的影响。由于档案资源不仅具有客观存在物的一般属性, 而且还具有主体智慧创造物的特征。档案资源的主体创造性, 在物质形态方面和价值方面就表现为一定的再生性。这使档案资源相对其他资源而言, 档案资源不仅克服了其他资源的可耗性, 而且还表现了档案资源的无限发展性的特征。这种再生性是主体能力对档案资源的创造或再创造, 是主体对档案加工后的智慧性的再生。当档案资源处在一个自在的阶段时, 它的价值不受主观的评价而独立存在, 并有较深的隐蔽性。当它由自在阶段向自为阶段发展或再生时, 其价值便逐渐由隐性向显性方面转化, 当实现其价值转化后, 其价值最大化还未实现, 因此档案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是相对的, 其价值的无限性是绝对的。 (4) 主体的认识能力对档案资源价值转化的影响。主体在驱使档案资源由隐性价值向显性价值转化之前, 是主体对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主观性的预测或评价。显然, 主体对档案资源的评价融入了主体的档案意识。主体的档案意识产生之后才有可能转化为档案行为。这种预测或评价的准确性反映了主体对客体认识的能力, 同时也反映了客体价值的隐蔽性的程度。因此, 可以说, 对档案资源的认识是对档案资源价值发现的过程。相反, 主体对档案资源缺乏认识或主体认识能力低下时, 其价值就不能显现出来, 或者不能完全地显现出来, 就不能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转化, 或者档案资源的价值就不能最大化的作用于行为主体的行为目的。 (5) 主体运用档案的能力对其价值转化的影响。主体利用档案的能力是完成档案资源价值转化的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意志行为, 是发现价值之后实现价值的档案行为。其行为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档案资源价值实现的程度,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档案资源的再生性。主体能力的正确实施, 不仅能取得较好的行为目的, 而且在档案资源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 也是对档案资源价值在动态环境中的再认识, 在更深的层次里, 发掘档案资源的新的价值, 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增殖性。如果错误的实施其行为会引起主体在档案意识方面, 对已经显露的价值进行否定, 将已显露的价值又重新地覆盖起来, 重新回到隐性的状态。所以说档案资源的价值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问题。档案资源的客观价值不会因为主体的行为能力而消失, 仍然具有再认识, 再开发, 再实践的客观价值。但应该指出的是, 档案资源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在时空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其价值在社会实现方面的差异性。

二、档案资源价值社会实现条件

根据档案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社会实现的条件, 我们从主体能力、档案技术的催化功能和政策法规三个方面作以分析: (1) 实现档案主体向档案人的转化。人们在以极大的关注力, 注重档案资源价值实现的问题时,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档案主体向档案人转变的问题, 从根本上实现主体档案能力的提高。档案主体是开发、搜集、整理、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具有能动性的实体, 而档案人除了具备档案主体的基本特征外, 特指在现代档案环境和档案时代中, 逐渐形成的一些共同性的档案行为和档案心理, 并构成了后天性的特征的档案行为主体。由此可见, 档案人是档案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专业特征的实体。档案人对档案资源的认识能力必须高于档案社会发展的水平, 必须以更高的姿态站在档案资源的面前, 甚至凌驾于档案资源之上来深入地挖掘档案资源的隐性价值, 并且, 以专业技能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社会实现的最大化。 (2) 档案技术的发展促进档案资源价值的社会实现。档案技术是获取、处理、传递、储存、使用档案的技术。它不仅可以深入地揭示客观存在的规律, 及时准确地促进档案资源的由隐性价值向显性价值转化, 同时也是档案价值社会实现的过程。档案技术的运用使档案资源进入社会实践领域, 反映了档案资源作为其他物质形态外化或显现的本质特性。使人们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深入地掌握事物的客观存在, 如:网络技术实现了跨时空的资源共享、光电技术实现了远距离的指令下达或联络、遥感技术对空间环境和地下环境的反映、纳米技术深入人体内对体内状况作病理分析等。档案技术的发展还有益于档案载体的进步, 防止各种灾害造成的档案资源的损失和流失, 如:火灾、虫灾、化学腐蚀等。为了防止这些灾害造成的资源流失和损失, 美国国家档案文件管理局 (NARA) 严格规定CD-ROM、WORM及可擦式光盘, 三种载体可用作文件的数字记录的载体。我国国家档案局《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方法》中也规定了电子文件应“拷贝至耐用载体”。所以我们研究档案资源价值最大化, 无论是从技术方面, 还是其他方面, 既要关注档案资源的直接价值, 也要关注其间接价值,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社会实现。 (3) 强化法制建设, 保障档案资源价值的最大化的社会实现。档案资源的本质是物质的、客观的, 就规定了档案资源具有可操作的被动性。在档案资源客观存在的隐性价值向显性价值转化, 并实现主体的行为目的的发展过程中, 使档案资源的价值实现就具有鲜明的主观性, 主体根据不同的目的, 可以对具有显性价值的档案资源进行主观性的“污染”, 或将其显性价值人为地掩盖起来, 增大档案运用主体在识别其价值方面的难度, 使其价值得不到发挥或不能充分地发挥。主体还可以利用档案资源可创性的特点, 制造虚假档案, 引导他人接受错误的档案, 使档案资源产生负价值, 影响档案资源价值的社会实现。这是主体意识的异化在物质层面上的反映。因此, 这就提出了档案资源的价值实现需要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予以保障。我们从档案资源本质特征和主体档案行为能力方面, 辩证地分析档案资源的隐性价值向显性价值转化的规律, 将客观物质价值的隐蔽性激活到人的感知阈值内, 并施以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保障, 这样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档案资源价值最大化的社会实现。我们相信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将成为档案化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社会档案化的程度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摘要:档案资源与其他物质资源一样具有相同的物质属性。但档案信息资源又具有显示自身个性的特点。本文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方面, 分析了档案资源的隐形价值向显性价值转化的规律, 以期求得档案资源价值社会实践的最大化。

关键词:档案资源,价值实现,辩证分析

参考文献

[1]邬焜, 李琦.哲学档案论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

[2]王芳, 赖茂生.论档案资源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 (6) .

[3]周鸿铎.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策略[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

[4]李欣.当代档案欣喜资源开发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03 (5) .

显性价值 篇2

一语言服务及其价值形态

(一)语言服务及其类型

语言服务是以语言作为工具手段或产品内容的服务行为。从服务行为的独立程度来看,语言服务主要包括专业语言服务和行业语言服务。专业语言服务将语言作为服务的主要产品内容,如语言培训服务、语言翻译服务、语言技术服务等。行业语言服务依附在特定行业领域的核心服务中,以语言作为服务的工具手段,如餐饮、医疗、金融等行业领域中的语言服务。相对于专业语言服务的独立性,行业语言服务的特点是依附性。行业语言服务不提供语言产品,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语言服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离开这一语言服务,整个服务行为就不完整,甚至无法开展。从服务的主体来看,语言服务可以分为微观语言服务和宏观语言服务。微观语言服务的主体多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或个人,上述专业语言服务和行业语言服务皆可划入此类。宏观语言服务是国家或政府部门为保证辖区内民众合理、有效地使用语言而对语言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及规划、规范。例如国家制定语言文字标准规范、颁布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等。宏观语言服务的主体是政府部门或学术团体(李现乐,2011)。本文主要针对微观语言服务进行相关的价值分析。

(二)语言服务的价值形态

语言服务的价值分析基于对语言资源的价值认识。关于语言资源的价值,近年来学界多有论述,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信息及社会价值等(陈章太,2008;李宇明,2011、2012;崔希亮,2012;范俊军、肖自辉,2008;等等)。关于语言资源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陈章太(2008)认为,“隐性价值是语言本体的价值,具体包括语言地位、规范程度、语言历史、承载的文化、信息、记录的文献、资料等;显性价值是语言应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语言社会交际作用、使用人口、使用领域、应用效益等”。李德鹏(2014)认为,“语言资源具有隐性价值和显性价值,语言资源的显性价值就是以语言资源为工具而形成的价值,按运用领域主要分为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词汇和规则等语言资源构成要素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就是语言的隐性价值”。语言服务的价值源于但不等同于语言资源的价值。作为一种具象而非抽象的服务行为,语言服务的价值更注重语言在社会应用方面的价值效益,即语言服务行为或语言服务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根据语言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受关注程度及价值效益可量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语言服务的价值可以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两种形态。

显性价值明显的语言服务其市场化程度显著。该类语言服务有明确的语言产品供给和语言消费需求,且按市场运作方式与规律运行。例如语言培训服务,国内外规模不一的语言培训企业按照市场供需状况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少数企业,如新东方,凭借雄厚的实力在该领域获得丰厚的经济利润。而具有隐性价值的语言服务则不具备上述市场化运作的特征,至少在关涉语言的服务产品供给方面尚未形成明确的市场运作模式。例如部分行业语言服务,作为一种依附性较强的语言服务,其中的语言服务尚未明确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因而很难用市场定价方式体现其服务与消费的显著形态。

和市场化程度相关的是受关注程度。市场化程度高的具有显性价值的语言服务,受到服务者和消费者关注的程度较高。如遍布各地的语言培训机构,尤其是英语培训,相关家庭和个人对此关注极高,因而也对此类语言服务有明确的消费认知和消费意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些行业语言服务受消费者甚至服务主体的关注程度较低,消费者尽管接受了此类语言服务,但缺乏明确的语言消费认知,例如餐饮、医疗行业中的语言服务行为。相比较而言,消费者更多关注核心服务(如餐饮、医疗服务行为),而不是依附其上的语言服务行为。

从价值效益的可量化程度看,具有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语言服务也存在较大差别。具有显性价值的语言服务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化运作方式较为成熟,因而其效益的核算与统计较为可行。尽管目前语言服务产业整体上仍缺乏统一的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标准和统计口径,但一些具有显性经济价值的语言服务业仍能进行较为符合实际的利润效益核算统计,这方面既有诸如语言培训、语言翻译等传统语言服务产业,也有语言创意、命名产业等新兴语言服务业。而一些具有隐性价值的语言服务,其效益和利润则不可量化或不易测度,如医疗行业中的语言服务。这类语言服务的经济效益量化测度如此,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更是如此。目前,针对显性价值明显的语言服务产业,需要进一步明确分类标准和统计口径,使其更“高大上”地进入国民经济统计门类行列,进一步凸显显性价值;针对隐性价值明显的语言服务,则需要另辟途径加以研究分析,从而综合评价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效用与价值。

语言服务的显性价值多指向经济价值,隐性价值多指向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显性价值多和专业语言服务相关,隐性价值多与行业语言服务有关。从语种上看,语言服务的显性价值多指向外语的价值,而隐性价值多与母语价值相关;在少数民族地区,显性价值多指向通用语,隐性价值多指向民族语言。这也与语言经济学基本理论相一致: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如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等(许其潮,1999)。

二显性价值分析

(一)专业语言服务的显性经济价值

专业语言服务已经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其显性经济价值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尤其是语言培训服务,国内外相关文献、调查报告分析较多,不断更新的经济数据也表明其不断显现的巨大经济价值。据2007年发布的《加拿大语言产业经济评估报告》,2004年加拿大语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保守估计为27亿加元。其中,语言学校的经济活动的贡献约为5亿加元。由于语言学校吸引了大量的留学生来加留学,由此带来了额外10亿加元的最终消费。如果将这部分资金归属于语言培训部门,2004年加拿大语言学校共产生约15亿加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刘国辉、张卫国,2013)。中国的语言培训服务行业也不逊色。相关数据显示,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教育等8家教育上市公司2012年度总营收18亿美元,净利润1.93亿美元,年营收合计约为113亿人民币(曹荣,2015)。显然,语言培训产业已经逐步成为显性经济价值巨大的支柱型语言服务产业。

再看翻译服务产业。据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翻译服务业调研报告(2014)》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5287家翻译服务企业,其中调查的120家企业中,26家翻译服务企业2012年营业额在100万~200万元之间;16家在200万~500万元之间;4家在500万~800万元之间;6家在800万~1000万元之间;而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9家,占调查企业的24%。另据武汉传神信息技术公司总裁何恩培介绍,中国翻译市场潜力巨大,产值可达10000亿元(贺宏志,2012,胡小玲,2013)。

以上数据反映的是宏观经济状况。在微观市场上,翻译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成本量化数据较为明确。在日本,翻译服务价格数据清晰明确,例如外译日的每页费用,英语和汉语大约5000日元,德语和朝鲜语等9种语言6000日元,荷兰语、土耳其语等18种语言7000日元,阿拉伯语、泰国语等21种语言10000日元;日译外的费用是外译日的1.5倍(1)。国内翻译市场,价格数据也量化清晰明确。例如某翻译网站公布的价格数据显示,不同语种翻译计价标准不同,每千字的价格从120元到400元不等,中译外和外译中也存在较明显的价格差。以上数据同样表明,翻译服务产业的显性价值明显,经济价值巨大。

当前,专业语言服务产业发展迅速,新的语言产业不断涌现并形成规模。分析其语言服务显性经济价值,对于把握产业行业发展、做好产业规划和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外语服务的显性经济价值

除了大部分专业语言服务中提供的属于外语类语言服务外,部分行业语言服务中也有外语服务。尽管此类语言服务尚未达到专业语言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益可量化程度,但相关服务主体(企业或个人)已经关注到此类外语服务的经济价值,因而积极采取措施开发其经济价值。以旅游行业为例,世界各旅游地区服务人员为接待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纷纷学习外语甚至手语。例如,坦桑尼亚为酒店业从业人员提供英语培训,印度尼西亚一些生态旅游村的农民们积极主动学习英语,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旅游部门为酒店业员工提供手语培训,泰国国家旅游局计划在全国展开包括英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在内的10种外语培训,以发展旅游产业。(2)在商业领域,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的公交车中英文双语报站,许多商店招牌用中、英、韩、阿拉伯4国文字交相展示;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网站制作中、英、法、俄、阿拉伯、西班牙、日、韩、德等10余种语言的网页,向世界推介义乌小商品(毛力群,2009);而在美国,一些高端品牌销售商积极鼓励员工学习汉语普通话,以便更好地向中国游客推销产品。(3)

语言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Grin,2003)。对个人来说,学习掌握外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可以获得就业机会、甚至高薪等经济回报,上述旅游行业的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就服务企业或国家和社会来说,个人价值收益的总和也是社会经济价值的体现,旅游从业人员个体的外语服务或手语服务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则是显性的社会经济价值所在。同时,语言服务个体对外语经济价值的认知加深,也促进了专业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例如义乌小商品城,各种外语在小商品市场交易中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因而社会的语言技能需求明显增强,由此带来语言培训和语言翻译服务市场的火爆。据悉,义乌市有外语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100余家,10多万名经营者正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外语学习与培训,5000余名外商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毛力群,2009)。

关于语言的显性价值,陈章太(2008)指出,“显性价值是语言应用价值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语言社会交际作用、使用人口、使用领域、应用效益等”。语言经济学也认为,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如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等(许其潮,1999)。上述语言服务显性价值分析也表明,一种语言服务显性经济价值的实现和凸显,需要以社会对这种语言需求程度的提高为前提。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增强和地位提高,语言的显性价值就不断凸显,随之而来的相关语言服务产业就能够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在关注语言服务显性经济价值的同时,需要关注一种语言的社会地位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状况,关注社会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三隐性价值分析

具有隐性价值的语言服务主要涉及行业语言服务及与母语相关的语言服务行为。其中的隐性价值尽管没有上述显性价值的市场化程度、受关注度和效益可量化度高,但因其客观存在且在某种程度上非常重要,因而需要首先从理论上加以关注。以下简要分析上述语言服务行为的隐性经济价值及其隐性非经济价值,如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战略价值等。

(一)母语在行业语言服务中的经济价值

针对母语语言服务的经济价值,李现乐(2012)从语言服务消费者(服务接受者)角度对部分服务行业消费者做了调查。相对于显性价值,这部分价值较为隐蔽,不易量化。为此,调查借用经济学中支付意愿的概念(曼昆,2001),调查消费者的语言消费意愿。语言服务的消费意愿主要是指语言消费者愿意为语言服务支付的价格。较高的消费意愿意味着较高的潜在语言消费价值,因而消费者的语言消费意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语语言服务的经济价值。

李现乐(2012)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愿意选择价格略高而语言服务项目好的消费场所。消费者的语言消费意愿与消费者年龄、经济状况和对语言服务的关注程度有关。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倾向于较低的语言消费价格;中高收入的消费者倾向于能够接受较高的语言服务价格。越是关注语言服务的消费者,越是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越是年轻的消费者,对语言服务的消费意愿越高。

从服务提供者角度看,研究发现,在部分服务行业,母语语言服务并未得到服务人员和服务单位的足够重视,或者只重视与传统的服务形态相一致的语言服务形态(如口语服务),而忽略了书面语等其他形式的母语语言服务。尽管服务单位在员工应聘时对其语言能力多有要求,但是对于员工在工作中的语言服务行为、能力评价方面,不同服务单位均重视不够(李现乐,2011)。这也是上述语言服务隐性价值受关注程度不够的现实表现。

(二)语言服务的隐性非经济价值

语言服务的隐性非经济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战略价值等。相对于经济价值,这几方面价值的效益可量化度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受关注程度不一。

1. 文化价值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文化价值毋庸置疑。作为一种服务产业或行为,语言服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同时语言服务也是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扩大文化消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有特色的语言服务必将发挥应有的重要价值。在专业语言服务领域,语言创意、语言艺术等服务产业都是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在此不必赘述。就行业语言服务来说,其间包含的文化因素同样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也不可忽视。以方言服务为例。特定的地域文化往往体现在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抛开有特色的语言使用,特色文化将无从展现。北京特色店用北京方言服务,上海公交增加吴语报站服务等,从语言服务的角度看,这些方言服务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途径,这是语言服务文化价值的体现。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来说,道理相同。少数民族语言往往体现出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知识,适度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服务也必将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语言服务体现文化价值可以有多种形式和手段,可以形成、发展特定语言产业,如语言艺术、语言创意;可以借助特定服务行业,发展依附性行业语言服务,如方言服务;少数民族语言服务也可以结合地方旅游业发展语言体验、语言展示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等(李现乐、刘芳,2013)。

2. 社会价值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和国民语言能力,保障社会成员(尤其是特殊群体)的语言权利,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近年来已经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语言服务在此过程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领域的语言服务行为来探析语言服务在保障社会成员语言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先看医疗行业语言服务问题。加拿大统计局曾经对新入境的12000名新移民进行健康追踪调查,发现在加拿大生活4年后,英语或法语不流利的男子自诉健康状况不佳者从5%增加到12%,女子从8%增加到21%。那些语言掌握很好的新移民就没有这种情况。由于不能与患者进行很好的沟通,医生会变得非常谨慎,要做更多观测和检查,使患者花销更大。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往往等到病情严重后才送到急救中心,延误了治疗时机。加拿大很多医院使用第三方电话翻译服务,来解决医生和病患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4)近年来国内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医患矛盾与冲突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据有关媒体报道,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的出现,80%以上是沟通问题(5),语言在医患沟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语言服务角度看,医院及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提供了依附性语言服务,即行业语言服务。

针对医疗行业语言服务状况,李现乐等(2014)调查了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书面语和口语服务状况。口语交际是医患沟通的主要渠道,调查显示,医患双方对医务人员口语服务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对医务人员语言服务质量的评价低于医务人员的自我评价。在医院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医务人员的不良言语行为和不当的语气语调都会对患者了解医疗信息、判断病重程度以及自我心理调整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绝大多数患者认为医务人员的语气态度对于缓和医患纠纷有重要作用。书面语服务方面,除了广受关注的“天书”病历遭受病人抱怨之外,医院公共场所的语言使用受到患者的关注。其中,导医标识、宣传普及类语言服务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肯定,而激励暗示类和语言艺术赏析类语言服务在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述社会价值的分析仅仅是选取微观层面的行业语言服务。从宏观语言服务看,其对于提升国民语言能力、保障公民语言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更加明显。对于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或地区来说,政府部门或语言社区能否提供适当的语言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关于宏观层面的国家语言服务,郭龙生(2012)指出,“不仅可以保证正确处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消除或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实现民族认同,从而为国家的稳定与统一服务”,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我国当下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家语言服务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认同。

3. 战略价值

战略是决定全局的策略,就一个国家来说,战略涉及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战略关注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从传统安全领域(如政治、军事领域)到非传统安全领域(如文化、科技、信息领域),语言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对9.11事件的深刻反省,美国提出了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语言”战略,推出“国家安全语言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美国公民学习美国需要的包括汉语在内的8种“战略语言”的政策(王建勤,2010)。围绕“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美国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项目计划,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美国这一计划的提出与实施表明语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也启示我们需要关注语言战略问题。语言服务则是落实语言战略的重要途径。语言服务的战略价值主要是从国家全局角度考量语言服务的价值。这是在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语言功能的结果。战略价值同样也是很难效益量化和市场化的价值形态。

传统安全领域,以军事领域为例。二战期间,在太平洋战场上,为了应对日军频繁破译美军密电码的问题,美军征召了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利用外族人无法听懂的纳瓦霍语,将他们训练成了专门的译电员。29名纳瓦霍族年轻人利用其独特的语言,为美军编译了被称为“无敌密码”的纳瓦霍密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美军造就了“无敌密码”的神话:他们成功地从飞机或坦克等移动目标上传递密码;他们开发的密码从未被日本人破获,保全了太平洋战场上成千上万的美国士兵。在硫磺岛战役中,6名“风语者”在登岛的前两天里保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总共收发超过800条信息,无一出错。美国海军陆战队表扬称,“如果没有使用纳瓦霍语,海军陆战队永远无法攻克硫磺岛”(6)。类似的例子二战期间在中国战场上也有发生。从语言服务的角度分析,29名纳瓦霍人就是利用其母语为美军提供了有重大价值的语言服务,其优质的“语言产品”为美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家安全涉及诸多领域,以文化安全为例。这方面价值也很难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刘跃进指出,安全既包括外在威胁的消解,也包括内在疾患的消解;文化安全的主体并不只有国家,个人以及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是文化安全的适当主体。就国家主体的国家文化安全来说,本质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保持与延续(刘跃进,2011)。而语言则是保持和发展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潘一禾,2005)。无论是行业语言服务还是产业语言服务,都与国家语言文化安全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文化传统的保持与延续,需要母语的合理规划,需要包括国家通用语、各族群语言及方言在内的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不断完善。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与发展则需要各种类型语言服务形态的发展完善,尤其是行业语言服务的完善。我们要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同时,广泛吸收包括语言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而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语言服务既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行业语言服务、母语服务、少数民族语言服务),也是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手段(如翻译服务、语言培训服务等专业语言服务)。

四对语言服务与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的思考

语言服务与语言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语言服务的多视角分析,彰显了语言服务的显性经济价值和隐性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当前,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是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语言服务价值分析为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提出了另一视角的思考。

(一)关注多语种、多形态的语言服务价值

语言服务的价值体现在多类型的语言服务上,有书面语、口语,外语、母语,还有少数民族语言,甚至方言以及特殊语言服务(盲文、手语等)。因此,语言经济贡献度的分析需要跳出过于关注专业语言服务产业的圈子,尤其是外语类专业语言服务,如翻译、培训等语言产业。尽管这些行业或产业相对成熟,较易观测,但这并不是语言经济的全貌。对于行业语言服务,尽管其依附的核心服务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是针对其中语言服务的效益与价值分析往往很不够。无论从语言服务的信息传递功能或是其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来看,都需要重视研究行业语言服务价值,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语言服务行为和服务效果。另一方面,需要更多关注行业语言服务中的母语经济价值。从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角度看,发展母语经济,实现多样化的母语语言服务,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将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相信其经济贡献度也较为可观甚至惊人。此外,一些特殊语言服务也值得关注,例如手语服务和盲文服务。这一类型的特殊语言服务,一方面其社会价值明显,对于保障残疾人语言权利和发扬语言人道主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为全国几千万听力视力障碍者提供便利的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条件。

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语言服务或语言产业的显性经济价值。然而,语言服务除了具有显性经济价值之外,还有诸多重要的隐性价值,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间接带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全面把握语言服务的价值构成,不能只见“市场”只见“钱”,还应该看到显性市场价值背后的非市场价值。专业语言服务如此,行业语言服务亦如此。在对语言服务的价值分析时,除把握其工具性、经济性的一面外,还需要注重语言的文化性质和认同作用,把语言资源的经济属性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从而更全面认识语言服务和语言产业的价值效益。

(二)加强语言产业调查研究

语言产业研究近年来受到语言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关注,相关学者就语言产业内涵与外延、构成要素及国内外语言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发展战略做了有价值的分析。然而,目前语言产业研究多为宏观定性分析,就部分语言产业发展的基本数据进行描述评判,或是利用目前有关部门基本统计资料做较为抽象的理论分析。当前语言产业发展迅速,及时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调查研究,则是进行语言产业经济贡献度研究的必要前提。语言产业调查需要收集产业个体或群体的微观数据,需要根据服务企业的类型,调查语言产业生产构成要素、企业市场分布、生产运作方式与成本等。在此过程中,要兼顾语言产品和语言服务的特殊性,关注语言需求,了解和把握消费者的语言需求状况,包括消费心理、消费需求、消费行为等,进而科学评价语言服务产业的价值与经济贡献度。

(三)进行科学的语言经济规划

针对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相关语言服务主体需要进行科学的语言经济规划(徐大明、李现乐,2009)。所谓语言经济规划,是从语言经济价值角度对语言资源的评价、选择、配置与管理,是针对语言经济行为和语言产业的语言规划。语言经济规划是语言功能规划的体现,也是语言资源理念在语言规划中的进一步落实。同时,语言经济规划也是对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语言经济行业和语言产业的管理。因而,相比传统的语言规划(如语言本体规划和地位规划)来说,国家层面的语言经济规划与社会经济规划有着更为直接的关联性,它是语言规划、国家语言战略与社会经济规划的交叉领域。科学有效的国家层面语言经济规划能够引导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的健康发展(李现乐,2011)。

做好语言经济规划,除了要有针对性地调查、掌握当前语言产业发展状况之外,还需要分析当前语言经济产业发展中的语言学和经济学的问题。例如:语言产业的发展受到哪些经济因素的影响?个人语言习惯、社会经济状况、国家语言政策对语言产业的影响有多大?如何处理方言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当前经济发展所要求的通用语普及与推广的关系?民族聚居区的民族语言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衔接?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经济和语言产业的规律与国家通用语语言经济、外语语言经济的市场规律是否有差别?如何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趋势,合理规划不同语种的外语语言经济、语言产业?语言经济与语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关系?在社会意识层面,如何唤醒社会民众的语言经济意识和语言消费意识?这些都是和语言经济贡献度相关的问题,都是语言经济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结语

本文对语言服务价值的分析,重点关注的是语言的使用,是作为一种语言行为或语言现象的语言服务,而不仅仅是静态、抽象的语言本身,因而相关讨论多涉及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应用实例。语言服务的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分析,让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语言服务及语言产业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多重作用与价值。就语言服务和语言产业的经济价值来看,目前尚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社会语言学、语言规划学及语言经济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综合考量。无论是外语还是母语,国家通用语还是少数民族语言,无论是专业语言服务还是行业语言服务,无论是显性经济价值还是隐性社会、文化、战略价值,都是语言的价值体现。科学评估语言经济贡献度,综合开发语言服务的多重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有诸多理论问题需要思考。

摘要:从语言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受关注度和效益可量化程度角度,可以把语言服务的价值分为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专业语言服务和外语类的语言服务多体现为显性价值,行业语言服务和母语语言服务的价值多体现为隐性价值。语言服务的价值研究为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有效路径。语言经济贡献度研究需要关注多语种、多形态的语言服务,综合评估其多重价值表现。做好不同层面的语言规划和语言经济规划则是开发语言服务价值的重要保障。

显性价值 篇3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被突出强调,这既是对国民教育现状的自觉回应,也为大学“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并指明了方向: 大学生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考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在思想文化领域,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并存交织。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之中,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此,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对大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客观要求; 是回应西方对我国大学生意识渗透的紧迫需要; 是抵御多元思潮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现实需要; 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的历史诉求。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任。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选择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需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构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显性教育,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通过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 一) 显性教育: 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显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组织实施的,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主渠道。这种教育形式目标明确,直接正面,具有权威性高和时效性强的优势。由于显性教育强调灌输原则,传统的显性教育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往往注重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排斥感,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必须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优势,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1.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

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部分大学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现象,片面强调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而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伦理素质等的教育则重视不够。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性教育的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根红线,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正面导向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等其他课程的显性功能

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还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的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专业课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功能。针对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可以通过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论坛、讲座和网页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针对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为人师表,自觉运用教材的育人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达到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显性功能。

3.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回答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问题,体现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深化,即从宏观层面的价值“体系”建构走向更为具体层面的价值“观”凝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结和提炼,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为此,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

( 1)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灌输原则,注重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和探索真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打破传统课堂里“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抄你写,我给你收”的被动式教学的沉闷局面,使课堂由“单边活动”变成师生互动、充满活力的“双边活动”。

( 2)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需求、道德标准等新变化,尤其要针对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价值观上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现象,要发挥显性教育的优势,促使大学生坚持一元化价值导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从外延到内涵都应当进一步拓展,改革教学方式,把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的前提下,针对大学生思想及生活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积极热心地为大学生解疑释惑。面对改革开放以后社会滋生的各种金钱至上、公德丧失、唯利唯己等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就需要查找原因,抓住根本,对症下药,引导纠正。学生通过学、问、思、辨而知理明理,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当前的社会现象,从而认知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二) 隐性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隐性教育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以潜在的、较为隐蔽甚至是无意识的形式,或者通过受教育者生活的特定环境,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让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接受某种思想、提升素质的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

隐性教育是伴随显性教育所出现的具有非预期的功能,往往会造成教育效果的不可预知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无意识性、渗透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隐性教育强调其隐性特征,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教育之目的。隐性教育作为一种更加隐蔽的教育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充分体现理性、贴近人性的教育模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比如: 教学效果差的情况比较普遍,认真听讲的不多; 一些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不解决实际问题等。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还需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成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无小事,树立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观点。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师德师风,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优良、道德高尚、业务精湛、博学多才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着力培养一批个人能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好、积极进取的青年科研和教学骨干,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队伍”。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体,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隐性教育功能,重点要加强辅导员、思政课、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影响作用,做到言传身教。

2.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引导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选择、审美情趣。应加强校史文化教育、大学精神教育和网络文化建设;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活动,如开展书画、合唱、歌手、舞蹈、专业技术等比赛、讲座、展示等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团活动,通过开展团日活动、团组织生活、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党团活动进宿舍等工作,引领青年学生思想; 借助网络媒体,实现隐性教育,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3. 加强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实践中“隐性”育人。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内心需要得到很好的尊重。在课内可采取专题学术讲座、学习座谈、辩论分析、情景模拟、播放各种实践资料等形式,调动学生广泛参与,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课外可结合党团活动、节日纪念、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社会考察、慈善活动、社区服务、学科竞赛、三下乡等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迹遗址、红色主题陈列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做社会调查,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教育。以环保、植树、无偿献血等方式开展校内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弘扬学生奉献精神。通过创业模拟会、创业讲坛、就业创业活动等,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亲自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深刻领会理论的精神实质,通过内心体验来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效,从而内化为自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具特色,功能互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所以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要把二者结合起来,使它们互为补充,扬长避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积极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通过探索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显性脐带脱垂14例临床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分娩总数22 297例, 其中发生显性脐带脱垂14例, 发生率为0.06%, 人院时已诊断为显性脐带脱垂3例, 住院期间确诊11例。年龄18岁~40岁, 平均28.8岁;初产妇12例, 占85.7%, 经产妇2例, 占14.3%;定期产检7例, 占50%, 不定期产检或未行产检7例, 占50%;单胎13例, 占92.9%, 双胎1例, 占7.1%;新生儿体重≤2 500 g者6例, 占40%, >2 500 g者9例, 占40%;孕周<37周者5例, 占35.7%, 孕周≥37周者9例, 占64.2%。新生儿轻度窒息3例, 重度窒息3例, 死亡1例, 正常新生儿7例。

1.2 诊断方法

显性脐带脱垂常发生在第一、二产程, 临产前很少发生, 本组病例的诊断均直接看到脐带脱至阴道口或阴道口外, 或是阴道检查时触及条索状有动脉搏动的脐带而确诊。14例产妇有3例入院时已发现脐带脱出于阴道口;其余11例在试产过程中人工破膜后窥阴器下直视看到脐带, 或自然破膜行阴道检查触及条索状、有搏动感的脐带从而确诊。

2 结果

2.1 胎先露与脐带脱垂

本组病例中头先露7例, 占50%;足先露5例 (包括双胎足先露1例) , 占35.7%;肩先露2例, 占14.3%。

2.2 显性脐带脱垂其他高危因素

本组病例中脐带长度45 cm~80 cm, 平均长度57 cm, 脐带过长者 (≥80 cm) 2例 (14.3%) , 胎膜早破8例 (57.1%) , 胎头高浮5例 (35.7%) , 早产5例 (35.7%) , 经产妇2例 (14.3%) , 双胎1例 (7.1%) , 产程中行阴道检查发生脐带脱垂5例 (35.7%) 。

2.3 处理方法

本组14例脐带脱垂发生在潜伏期7例, 活跃期6例, 宫口开全、先露S+1者1例, 诊断后均立即给予孕妇吸氧, 抬高臀部, 取头低臀高位, 交代病情, 建议立即手术终止妊娠。除1例患者 (18岁, 未婚, 孕32周) 坚决拒绝手术, 行臀牵引术助娩, 其余13例患者头先露者消毒外阴、阴道后, 用手上推胎头, 以减少胎头对脐带的压迫, 严密监测胎心, 保证胎儿存活的前提下, 尽快剖宫产将胎儿娩出。

2.4 围生儿预后

13例 (其中双胎1例) 剖宫产新生儿 (共14个新生儿) 均存活, 其中轻度窒息3例, 重度窒息3例, 正常8例, 1例臀牵引胎儿死亡。

2.5 诊断至胎儿娩出时间 (DDI) 与围生儿结局情况

通过对本组14例脐带脱垂 (其中双胎1例, 共15个新生儿) 进行统计, 分析DDI与围生儿情况的关系。显性脐带脱垂时间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存在明显相关性:DDI>30 min的新生儿1 min的Apgar评分≤7分者占83.33% (5/6) , 显著高于DDI≤30 min患者的22.2% (2/9) ;且前者有1例围生儿死亡。见表1。

3 讨论

3.1 脐带脱垂的发生率

国内外脐带脱垂发生率报道不一, 国外报道发生率为0.1%~0.6%[2], 国内报道为0.4%~10%[3]。我院自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10年间共发生脐带脱垂14例, 发生率为0.06%, 较国内外报道的发生率均低, 这可能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经产妇比例较前下降, 产妇方面的高危因素也就相应下降;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口素质的提高, 人们更加重视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异常胎位, 及时纠正, 胎位异常选择提前入院待产, 择期手术, 均有效降低了脐带脱垂发生率。

3.2 脐带脱垂的高危因素

凡引起胎先露与骨盆入口衔接不完全, 均是脐带脱垂的高危因素。胎儿因素:胎先露异常、早产、低体重儿、多胎妊娠;母体因素:经产妇腹壁松弛、骨盆狭窄、胎头高浮;其他因素: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脐带过长、前置胎盘;医源性因素:人工破膜、阴道检查。本文资料中, 胎位不正5例 (其中臀位4例、横位1例) , 胎头高浮4例, 双胎 (臀先露1例) , 合并羊水过多1例, 合并前置胎盘1例, 术后证实脐带过长1例。胎膜早破8例, 产程中行阴道检查发生脐带脱垂5例。

3.3 脐带脱垂的处理方法

一旦确诊为脐带脱垂, 孕妇立即面罩给氧, 增加血氧饱和度并通过胎盘血流提高胎儿血氧供应;取头低臀高位, 上推胎先露, 若宫缩较强可同时使用宫缩抑制剂, 最大程度缓解脐带受压;开放孕妇静脉通道, 补液改善宫内环境, 严密监测胎心, 根据宫口开大及胎儿情况决定分娩方式: (1) 若胎心存在, 胎儿成熟度可, 宫口未开全, 估计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 应选择剖宫产迅速娩出胎儿, 同时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4]。 (2) 若胎心存在, 宫口开全, 先露部较低, 估计短时间内能经阴道娩出胎儿, 立即行产钳或者臀牵引术协助分娩, 否则应立即剖宫产。 (3) 胎儿孕周低, 估计不能存活, 或胎儿已死亡, 等待自然分娩。 (4) 脐带还纳术临床应用成功率低, 胎儿病死率高, 故临床采用较少[5]。脐带脱垂的发生紧急, 处理要求争分夺秒, 应选择经验丰富、手术技巧娴熟的医师尽快取出胎儿, 麻醉应选择时间较快的全麻或局麻;若确定胎死宫内, 应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经阴道自然分娩, 使产妇损伤降至最低, 同时仔细操作,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中13例剖宫产终止妊娠, 围生儿全部存活, 结局良好, 所以对脐带脱垂患者在胎儿存活前提下实施剖宫手术相较于其他处理方法效果更为显著[6]。1例臀牵引病例情况是产妇18岁, 未婚, 孕32周早产临产入院, 入院后自然破膜, 宫口近全发生脐带脱垂, 交代病情建议手术, 但产妇及家属因考虑未婚手术对产妇的损伤及新生儿孕周低, 抢救治疗费用等问题, 坚决拒绝手术终止妊娠, 要求阴道分娩, 行臀牵引术, 新生儿出生后放弃抢救死亡。

3.4 围生儿预后

新生儿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脐带脱垂的时间和脐带受压的程度, 显性脐带脱垂脐带脱垂时间长短与新生儿窒息率、病死率呈正相关。脐带完全受压7 min~8 min, 胎儿就有死亡危险, 故抢救脐带脱垂成功的关键是迅速解除脐带受压, 有效恢复脐带血液循环。国内多位专家都认为DDI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围生儿结局, 本组病例的统计结果亦证实了此观点, 有报道认为最佳的DDI是脐带脱垂发生后30 min内[7]。除此之外, 随着新生儿复苏技术的提高及早产儿治疗水平的上升, 脐带脱垂围生儿病死率也在逐年降低。

3.5 脐带脱垂的预防

脐带脱垂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尤其要避免产科干预造成脐带脱垂。加强孕期保健, 做好产前宣教;积极治疗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 预防早产的发生;及时发现胎位不正并及时纠正;胎位异常可考虑足月后临产前剖宫产终止妊娠;加强产程观察, 严密听取胎心音[8], 操作检查要轻柔, 避免胎膜早破;破膜后应尽快听胎心, 如果胎心有改变应考虑有脐带脱垂可能, 应立即行阴道检查排除。严格掌握人工破膜适应证, 尽量减少产科干预, 人工破膜不可避免时, 应选择高位破膜。

综上所述, 脐带脱垂是产科少见的急症, 临床医师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及早诊断、有效处理, 对母婴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9.

[2]钟丽红.50例脐带脱垂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 2012, 12 (8) :90-92.

[3]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12-213.

[4]熊薇, 周容.脐带脱垂预测及紧急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 (2) :101-103.

[5]董建华.脐带脱垂19例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 27 (8) :610-611.

[6]王娜.剖宫产处理脐带脱垂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17) :157.

[7]钱志大, 杨小福, 翁碉.脐带脱垂3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7) :443-445.

前间隔显性旁路的射频消融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前间隔显性旁路患者共6例。其中男4例, 女2例。6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 病程3个月~26年。年龄16~47岁, 中位年龄27岁。均经体格检查及X线摄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心电图为B型预激综合征。其中δ波在V1导联 (-) 、Ⅰ导联 (+) 、aVL导联 (±) Ⅱ、Ⅲ、aVF导联 (+) 。

1.2 方法

(1) 常规局麻下Sendinger′s法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左侧股静脉分别置入十极冠状窦电极至冠状静脉窦, 四极标测电极至希氏束及右心室, 常规行心房及心室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右侧旁路。 (2) 穿刺右侧股静脉送入消融导管电极, 在左前斜 (LAO) 45°透视下沿三尖瓣环及希氏束旁详细标测, 证实AV融合最佳点位于前间隔。在窦性心律下进行消融, 精细标测到AV融合最佳点为靶点。设置初始功率为5W, 温度为45℃, 放电5s, 如体表心电图δ波消失, 无A-H间期延长, 表明为旁路位置。继续试放电, 如不出现交界区反应, A-H间期无变化, 则增加功率逐渐至20W, 温度增至55~60℃, 持续放电60s。试用机械性压迫的方法:在窦性心律下用导管轻轻压迫AV融合最佳点处, 如果δ波消失, 则为旁路位置, 但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验丰富、导管操作熟练的术者, 初学者使用此法易致希氏束机械性损伤。

1.3 成功标准

体表心电图δ波消失;心电生理检查, 心室刺激出现房室分离;心动过速不能被诱发。

2 结 果

6例患者中5例获得成功, 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另1例患者术中经反复消融后旁路中断, 但术后第2天体表心电图δ波恢复, 由于靶电位图在δ波消失后希氏束电位较大, 在放电过程中有交界区心律出现, 恐造成Ⅲ度房室阻滞, 进行随访观察, 随访5个月, 无心动过速发作。

3 讨 论

希氏束旁旁路在房室旁路中占的比例很小, 仅占右侧旁路的6%[1]。希氏束旁路一般位于距离希氏束5mm范围内, 消融电极的损伤范围为3~5mm, 故造成希氏束损伤的风险很大。前间隔显性旁路在窦性心律下希氏束电位混藏于AV之间的杂乱波群之中而不能被辨别。如果在心室起搏下放电不易观察窦性心律下传的情况, 故多采用在窦性心律下放电消融。观察希氏束电位的方法可应用冠状窦电极或高右房电极行S1S2刺激, 较短的S2在进入旁路不应期时, 刺激可完全经希氏束下传而使希氏束电位显现;也可诱发心动过速发作, 使希氏束电位显示, 从而降低希氏束损伤的风险。大多数旁路前传的有效不应期为250~350ms, 平均值300ms[2]。放电过程中保持消融导管的稳定至关重要, 可以减少希氏束受损伤的风险, 应用Swartz导管可以增加消融导管的稳定性。

为避免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笔者采取了从小功率、较低温、短时间的点滴放电方法 (5W、45℃、5s) 逐渐增加功率和放电时间, 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本组病例中失败1例, 为19岁男性患者, 该病例窦性心律时的心内电图, 希氏束电图上希氏束电位埋藏于旁路电位之中, 不能分辨。 (图1-A) ;在窦性心律下放电1 230ms δ波消失, 旁路前传中断 (图1-B) ;停止放电后靶点图上显示His波很大, 靶点离希氏束很近, 放电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反应, 并出现一过性A-H延长, 停止放电后旁路前传很快恢复 (图1-C) 。虽然术中δ波消失, 但第2天δ波恢复。考虑到该患者年纪轻, 再次消融造成Ⅲ度房室阻滞的风险很高, 笔者放弃再次治疗。对于年轻希氏束旁路患者行射频消融术, 不可强求成功率。

关键词:前间隔显性旁路,射频消融

参考文献

[1]曹京燕, 程月新, 郭晋祥, 等.56例右则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师杂志, 2003, 5 (8) :1098.

上一篇:村落价值下一篇:肖邦钢琴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