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竞争力(精选12篇)
价格竞争力 篇1
据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国产大豆已经开始更有竞争力,因为政府提供补贴,使得进口大豆价格依然高企的情况下,油厂更青睐国产大豆。
目前中国黑龙江省大豆价格约在3800元,而且收购国产大豆的油厂可以享受每吨160元的补贴。相比之下,一月份到货的大豆进口价格为每吨3970元,这与国产大豆价格的差距非常小。
如果加上运输成本,考虑到含油量的不同,沿海地区的油厂会发现国产大豆几乎和进口大豆相当。对于东北地区的油厂来说,国产大豆更便宜一些。
目前美国大豆在国际出口市场上没有任何的竞争,因而在南美大豆状况明朗之前,大豆进口价格不可能大幅下跌。这对于国产大豆销售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业内人士称,中期来看,随着春节临近,豆粕和豆油需求将会提高,这反过来将会提振大豆需求。
行业机构预计明年一季度豆油进口量可能大幅减少到17万吨。
价格竞争力 篇2
1.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及产生的前提条件
价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低于市场价格或其他同类商品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商品,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商品销路,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非价格竞争则排除了价格因素,是指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商品包装装潢和规格,改善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优惠的支付条件,更新商标牌号,加强广告宣传和保证及时交货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素质、信誉和知名度,以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扩大商品的销售。企业无论采用价格竞争还是非价格竞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产品的销售,获取利润,以求生存和更好的发展。价格竞争和与非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和买方市场条件下的产物。
2.价格竞争
在市场经济买方市场的较低级阶段,价格竞争比较盛行。这是因为:(1)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价格竞争盛行主要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制约。根据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人是理性的、又是自私的,人们所得到的(有用的)东西自然是多多益善,价格低就可以表达这个意思。因此,企业采用的价格竞争手段自然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2)从企业角度来说,价格竞争盛行主要在于生产同类或替代型产品的企业很多,生产技术、营销技术等技术水平不高,很难从价格以外的因素去考虑怎样使自己的产品与众不同,而且这也迎合了消费者收入水平不高,从而求廉的理。另外,企业之间的实力差别悬殊,较强的企业为了击败实力较弱或较强的企业或者阻止新的企业进入自己所在的市场,往往采取低价策略,以便扩大市场占有率;然而在此阶段,企业的非价格竞争意识不强。产品和服务差异化受到技术水平、消费观念等的制约,特别是在售后服务、反馈信息、品牌和产品个性化等方面意识薄弱。
3.非价格竞争
经过市场经济低级阶段价格竞争的充分洗礼,各种制度逐渐规范化,企业逐渐理性化,消费观念也不断得到更新。它们或者实力不相上下,或者有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一般情况下,谁也难以被淘汰。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上升使得其可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那么,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较高级阶段,企业为什么偏好于非价格竞争?这是因为:
(1)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知识的不断丰富以及消费文化的发展、消费观念的更新使得消费者对价格的关心程度已大大降低,越来越注重产品和服务的非价格因素。首先,消费者可以购买以前不能买的东西,而且购买力的增强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想象空间和消费欲望,使得许多梦想成为现实。此时,单一的价格竞争已不如非价格竞争那么具有吸引力。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的品种、品质、颜色等要求不再雷同。而且,把物质看成是既存的事实,从而越来越看中商品所带来的附加价值。第三,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趋向于购买环保产品。因此,那些想以价格取胜的非环保产品将不再受欢迎。
(2)从企业角度来说,多样化的需求也造成了市场的充分细分,这些被充分细化了的市场也在被企业发现和占领。鉴于价格竞争的单一性,无法满足消费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而,企业不再把价格策略作为重要武器,而更加注重非价格竞争。一方面,企业认识到消费者购买力增强、消费理念变化这个现实,需要迎合其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意识到价格竞争的利润空间已大大缩水,更大的利润空间在于产品的附加价值及其理念创新。因此,企业越来越注重非价格竞争的作用。非价格竞争手段丰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商品非价格竞争的能力,从而迎合消费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特点。如(1)提高产品质量(2)加强技术服务,提高商品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3)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推出新产品,更新花色品种等。
4.非价格竞争的力量
不怕价格竞争,看好车联网 篇3
车联网如今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手机与导航车机的镜像控制通过软件,实现无线同步,是很多人所期待的前景。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逐渐强大及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车机的开发周期长,成本大就相对显得逊色及落后,因而,车联网是汽车电子行业未来近几年发展的热点之一。目前来说,业内各大汽车电子企业都推出自己的车联网产品,德赛西威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涉足车联网领域,先后推出SiVi LINK,T-BOX等代表产品。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是以消费者应用为最终目的,所以如何将车联网技术应用到产品上,从而能为消费者带来便利,这是每个企业要思考的问题。
除了车联网之外,我认为导航显示屏的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显示屏由过去的电阻屏逐渐向电容屏乃至红外触摸屏等新兴屏技术方面发展。另外,车身安全控制方面也是值得关注的方向。随着汽车用户的逐渐增加,行车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如何保障车身人身安全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尽管车载导航企业理应朝这些新兴技术方向努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走这样的路线。有些小型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就会偷工减料,采用价低质劣的零部件去组装产品。而有些企业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没有合格的生产技术和检测设备。尽管这些企业可以推出价格低廉的产品,却以低价扰乱了整个市场。然而,这种现象可以说在哪一个行业都会存在,各行业始终都会遵循 “优胜劣汰”的自然原则。为尽可能少受这一“怪圈”的困扰,我们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精品路线,尽管我们一时也会受到低价竞争带来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优胜劣汰”对于我们德赛西威来说是一件好事。
企业除了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处理与供应商等方面的关系时,也不可掉以轻心。一些企业尤其是很多小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的事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我个人认为还是公司实力不够,利润额达不上,导致无法及时给到供应商货款,甚至员工的工资也无法及时给出。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只能短时间内维持企业的运转,如不及时纠正,必然会出现决堤的现象。一个健康成长的企业一定是讲究诚信的企业,并且他的经营状况也应该是良好的,可以正常周转的。自古,中国商人讲究“诚信”二字,这也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
价格竞争力 篇4
在市场经济的大前提之下, 市场竞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价格上面的;另一种是非价格的。
1.1 价格因素的竞争
案例:中国彩色电视的价格战。
1989年8月, 长虹牌彩电将出厂的价格降低了350元钱, 这就打响了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第一枪。1996年3月, 长虹彩电公司再次降价过后, 我国其他品牌的彩电通通降低其产品的价格。占中国大部分市场的长虹、康佳等彩电降价售出后, 其他品牌的彩电业相应采取了降价的竞争策略, 这样就使整个彩电行业的价格全部下降。信息产业部的相关人士表示, 就单单1996年的彩电降价就给国家企业减少了140多亿元的收入。
分析:价格竞争是指企业之间运用价格手段, 通过对价格的提高、维持或降低, 以及对竞争者定价或变价的灵活反应等, 来与竞争者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种竞争方式。价格竞争是一种最早也是最基本的竞争手段, 因为价格的降低和升高直接关系到竞争企业的利益, 效果是很明显的, 所以, 价格的竞争就成为竞争的主导手段也是常用手段。从古至今, 价格上的竞争就一直是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主要竞争方法。以至于只要遇到竞争对手, 第一想法就是降价。从80年代开始, 我国的市场竞争主要就是以价格的降低为主要竞争手段。从电视、手机、电器商品等, 竞争如火如荼, 但是降低价格, 相对来说, 利润就会降低, 换句话来说, 商家赚的钱就少了, 但是成本以及各方面的开支都需要利润来维持, 所以真正的赢家是没有的, 只有坚持时间长的, 长期下去、能够一直坚持的基本没有。并且, 随着时间的推移, 竞争手段已经不光是价格上面的了, 而是从服务的角度来竞争, 竞争不光是价格而是综合的一个实力, 服务态度不好, 再便宜, 也没有人来消费。
1.2 非价格因素竞争
案例:沃尔玛。
沃尔玛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连锁超市, 它就是以降低成本作为竞争手段, 通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 为了实现这点, 它通过连锁的方法, 扩大规模, 降低单个产品的销售成本, 来达到这个目的。它拥有一个全球联网的信息网络。总部集中来采购货物原料, 然后再批量地运输到各个售点, 像售点周围进行销售。当个售点卖出商品时, 那种商品卖得多或少的信息就会传输到总部, 总部的人员就及时地给予配货。由此看来, 沃尔玛的竞争优势就在大规模地低价进货, 并通过信息网, 及时地将商品运输到个售点, 达到库存和运输的最低成本化。
分析:非价格竞争是指在产品的价格以外或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借助于产品有形和无形差异、销售服务、广告宣传及其他推销手段等非价格形式销售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竞争形式。因为当前社会的发展, 商品使用时间的缩小, 光靠价格上面的竞争, 难以取得大的利润, 并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消费者的经济各方面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 非价格的竞争就成为当前竞争的主要手段, 谁掌握了这种竞争方法, 谁的产品就能成为主流产品。非价格的竞争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生产技术, 加强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以及外观和实用性等; (2) 采取高效的售后服务, 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3) 通过媒体等广告大量宣传, 造成消费者心理效应。
1.3 非价格因素竞争与价格竞争的利弊分析
(1) 价格竞争比非价格竞争更迅速。从竞争效果来看, 价格竞争的周期短, 可以很短时间来打倒竞争对手, 效果比较显著。而非价格竞争则是周期比较长, 但是可以引起长时间的效应, 使企业的品牌深入人心, 建立起品牌形象。品牌形象的树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对企业综合竞争力要求还是很高的。
(2) 价格竞争的方法很简单, 就是降价, 而非价格竞争则很复杂。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还是不容易的, 目前同类型的商品品牌繁多, 想使其在消费者的心里留下好的印象, 也不是单方面能做到的, 不光是服务和质量上, 还是技术层面都要做到持之以恒, 使消费者信赖。
(3) 非价格竞争比价格竞争更能使自己的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价格竞争, 顾名思义需要经济作为基础, 企业的经济越强大, 越能支撑则能越持久, 但是利润的降低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长期以往, 最后都会成为输家。所以, 光是单一的价格战, 已经无法赢得竞争的胜利。因此, 非价格竞争逐渐走上竞争的主导, 它能使商品深入人心, 竞争周期长, 并且利润丰厚, 这样使企业能更好地发展,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我国企业在非价格竞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的企业界在开始的时候, 基本的竞争手段都是价格战, 不重视非价格竞争的方法, 虽然企业规模经济都比较强大, 但是竞争周期一长, 最后都趋向于倒闭, 经不起折腾。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价格战, 而是技术、服务、态度等综合的一种竞争力,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所以, 企业应该把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首要目标。
(2) 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要想长期的发展下去, 信息是个不可缺少的资源, 没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做支撑, 会使自己商品的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进步停滞不前, 商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转化为信息技术之间的竞争。信息技术将成为企业竞争发展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已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美国在前20年中, 制造行业就增长了40%, 电子行业增长16%。而在前10年的时候, 就达到45%和20%。近年来, 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成本增加了数十倍。相比较而言, 我国在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面则差距甚远。
(3) 缺乏品牌竞争力。每一种产品都有很多品牌, 但是真正让消费者信赖的产品却很少。这就说明我国企业中没有真正的名牌。现在, 品牌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 品牌产品就是值得信赖的产品, 在各行各业发展如此之快的市场经济之下, 品牌就是一个标志, 只有真正的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如果没有品牌, 肯德基就是夹心面包而已。
(4) 企业文化互相模仿。在我国, 企业之间的文化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更不能体现自己企业的独特风格, 对人没有吸引力, 对员工没有凝聚力, 使员工在工作中没有做到应尽的责任。
(5) 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低。我国在技术研发的层面投入很少, 导致我国的产品很多都是仿照其他国家的产品, 导致“山寨”产品大量出现。外国的大公司研发经费都高达数亿美元, 而我国则只有几十、几百万不等, 研发中遇到经济问题就打住, 技术停滞不前。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研发经费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 甚至更少。
2.2 非价格因素竞争的优点
(1)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价格因素竞争是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非价格因素竞争力强则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 这也是品牌塑造的过程, 企业自己产品打响了, 那你就是品牌产品, 消费者就信赖你, 那自然带来超出同行业的水平, 带来利润。因此,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经营的持续动力。
(2) 不易于模仿。非价格因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渐坚持积累得到的, 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特殊标志, 别的企业难以替代, 不像价格战, 你降价, 我也降价, 易模仿。像一些品牌商业, 有专有的技术、销售技巧、服务、管理方式等。像海尔公司的售后服务就做得很到位。
(3) 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非价格因素核心竞争力一旦提高, 在其他行业中突现出来, 那消费者都来买你的产品, 自然会带来更多利润, 提高效率, 同时, 给消费者也带来更大的利益。例如, 戴尔电脑就做出和IBM等品牌电脑不同的营销模式, 在这之前IBM都是先采购到自己没有的配件, 然后再组装卖出, 而戴尔却是先获得订单, 然后再采购需要的配件, 出售给客户, 这样大大缩短了出售的周转时间, 提高了销售速度, 减少库存。这样戴尔电脑总能根据市场需求, 避免了库存量大的情况, 经济情况就可以充分地周转, 没有存货贬值, 在销售上就占据优势了。
(4) 有利于市场秩序的维护。非价格因素竞争是通过提高自己的技术、态度、管理来提高竞争力, 这与价格竞争不一样, 价格竞争最后不论哪个企业都是处于输家, 而非价格竞争是通过提高自己来提高竞争力, 这样就会有利于整个市场的提高, 属于良性竞争, 市场秩序得以维护。例如, 快餐店里最出名的肯德基和麦当劳, 他们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很激烈的, 但是他们通过竞争却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 并没有互相降价而导致两败俱伤, 使整个快餐市场井然有序地发展, 做出了自己的品牌。
(5) 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非价格竞争属于良性竞争, 是通过提高自己来达到生存的目的。产业若采用非价格竞争方式, 与价格竞争手段相比, 这样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结果, 使竞争成为一个相互提高、共同发展的动力, 进入良性循环, 既提高了利润又能使企业长期发展下去。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堪称经典。
2.3 建议
(1) 培育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成功可以说是有多方面因素的, 成功容易, 但要长期处于成功的状态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这需要很多方面, 需要自己不断改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同时还要做到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某项调查发现, 90年代杂志《财富》中, 前500强的公司, 到2000年已有30%消失。总体看来, 企业能否长期发展, 决定因素就是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2) 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在当今社会, 信息高于一切, 企业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 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只有加强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建设, 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渠道。互联网的发展使厂商之间、顾客与厂商之间更能直接地交流, 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树立独特的产品品牌。现在消费者进行消费时, 看的就是牌子, 谁是品牌就买谁的产品, 所以, 品牌就是企业最看重的资产。一个企业的形象好坏, 就是企业品牌的体现, 品牌不仅仅影响企业的销售和发展, 更能决定企业的未来是否会被淘汰。品牌的建立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像现在大家所知晓的联想、Canon等, 靠的就是品牌。在如今这种信息发达的时代, 技术上的差异是越来越小, 那么, 核心竞争力就逐渐体现在营销能力上面。因此, 能否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品牌, 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志。
3 结语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 以往降低价格的竞争方法, 已经不能决定产品竞争的输赢。一个企业要想在发展如此之快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长期发展下去, 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同时,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 来选择非价格竞争的方法和策略, 做到同企业之间能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但是, 也不能全面否定价格竞争在市场中的作用。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来制定自身的经营方法, 不能随便就打价格战, 也不能盲目采取非价格竞争方法。
摘要: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赢得市场的必要手段就是竞争。以前的市场竞争主要是靠降低价格来增加消费这种手段来实现的, 也就是价格的竞争, 谁家卖的便宜, 就会在竞争中占据大的优势。现在则不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进, 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生产力的大幅提高, 靠价格便宜这种优势越来越不起作用了。
关键词:营销,非价格因素,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泽, 翟宁.浅析利用营销中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商业, 2007 (16) .
[2]黄琼英, 袁明.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J].宜春学院学报, 2003 (01) .
论价格竞争与产业结构调整 篇5
论价格竞争与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接连不断的价格竞争,这不仅在企业界引起了阵阵恐慌与激烈的争论,也成为经济学界关注和讨论的重点.笔者认为,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价格竞争有着深厚的产业结构背景,它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必然产物,是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自发的强行的实现,只要能将价格竞争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它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 者:王芳 童阳 Wang Fang Tong Yang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刊 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年,卷(期):“”(1)分类号:F0关键词:
市场竞争:奶粉价格战利益之争 篇6
市场现状
今年上半年,国内奶粉市场价格呈现全面下降态势。这表现为:一是线下渠道以促销降价为主,线上电商打折降价;二是高端或高价位产品走线下渠道,而价位较低产品都开始走电商渠道。从市场表现看,国产品牌降价幅度较大,最高降幅超过50%,进口品牌也加入促销降价行列,部分进口品牌奶粉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
可以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已经提前进入“红海”阶段,未来面临产能过剩及价格下行带来的市场风险,中国奶粉的价格战已经全面打响。
从产能角度看,2008年后,市场陷入“买贵买进口”怪圈,进口品牌大量涌入,母婴店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快速发展。欧洲、大洋洲奶粉产能快速扩张,特别是以中资海外投资为代表的产能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丹麦、瑞士、爱尔兰等国发展起来。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政府加快国内奶粉行业整顿,通过重新发放生产许可证,促使国内大多数生产企业借此机会扩张产能。初步预计,国内奶粉产能加上中资在海外投资的新产能,总计超过150万吨。
从消费需求看,由于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及品牌众多影响,消费者信心恢复艰难,海外奶粉通过代购、海淘及自贸区挤占国内部分消费,加上每年正规渠道的进口奶粉日益增加,这些渠道折算出厂价,初步约180亿。另外,2015年是传统羊年,人口出生率放缓,“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人口增长也并未达到预期。随着价格下行,中国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增速将明显放缓,预计今年增幅降至9%。
世界范围内产能严重过剩、中国市场快速与国际接轨、新型电商渠道对传统渠道冲击深入以及新进入者低价策略等因素影响,中国婴幼儿奶粉价格长期将进入下行通道。那么,奶粉价格战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内在逻辑
通常情况下,只有挤压对手,占领市场份额,才会被迫价格战。作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本不适合打价格战,但面对中国市场有2000多个品牌,产能严重过剩,价格与海外价格差距巨大,小品牌凶猛蚕食大企业等问题,只有价格战才能让优者胜出,才能“去产能化”。
通过价格战,首先要解决品牌众多问题。市场太大、南北差异明显、渠道太多太分散,特别是三四线以下城市母婴渠道的高毛利,是品牌众多的温床。价格战让大批小品牌退出市场,又压缩渠道利润,倒逼渠道朝着专业化方向升级。
其次,通过价格战,迫使国内奶粉整体价格体系下移,逐步与国际接轨。未来随着国门全面放开,适应了新价格体系的企业可以从容与进口奶粉在价格上一竞高低,不至于让海外奶粉有价格优势。
最后,通过价格战实现“去产能化”。去产能化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二是推动企业削减产能或退出市场;三是加快海外市场拓展。价格战让一部分企业退市,特别是随着利润下降,抑制资本过多投资和海外新奶粉经营者进入。
发展趋势
中国依然是世界最大奶粉市场,价格战之后企业将会获得较好的行业发展红利。不过,根据相关产业发展周期,未来中国婴幼儿奶粉产业将进入到微利时代,这意味着依靠奶粉为主营的企业将不得不进行产业转型,加快多元化发展:一是围绕孕婴,集中打造系统化的产品品类,提升附加值;二是推动“跨领域”合作,实现产品销售与专业服务为一体,推动线上与线下进一步融合。
奶粉利润下降,也让那些主营奶粉的母婴渠道被迫加快产品多元化、门店连锁化发展,更为重要的,对一二线已连锁化的母婴渠道将加快向专业化及服务化的转变。另外,传统意义的电商因难以解决专业服务化,未来其奶粉销售趋势会明显放缓。笔者认为,不与线下相结合、提供专业服务内容的电商,是不可能做好奶粉销售的。
当前处于奶粉产业全面转型阶段,也是奶粉消费信心恢复的关键时期。政府出台整顿市场的政策本意是好的,但还是得交给市场来解决。对政府而言,配合此轮长达三四年的价格战,应推动产品标准升级,加快追溯等科学监管体系的构建,在配方注册制上严格把关。
现代市场经济中非价格竞争刍议 篇7
1 关于非价格竞争的涵义和特点
1.1 非价格竞争的涵义
“非价格竞争, 是指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 使本企业产品与竞争产品相区别, 并使之具备差别优势, 以推动产品销售的竞争方式。”[1]“经济学家认为:同类产品之间的市场竞争弹性, 是由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决定的;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 产品之间竞争的弹性就越大。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性的本质内容是指产品在质量、性能、形状、包装、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别。”[2]当今时代, 科技的发展为产品的差异性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撑;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为产品的差异性形成提供了市场保障。同类产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成为非价格竞争的基础。
1.2 非价格竞争的特点
非价格竞争相对于价格竞争来说,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具有多样性。非价格竞争相对于单一的价格竞争而言, 可以在产品质量和促销以及服务等相关方面开展竞争。第二, 具有兼容性。价格竞争往往通过降价来彻底打垮竞争对手, 而非价格竞争可以通过自身的特色来吸引消费者, 而不是要置对手于“死地”。第三, 无限度性, 价格竞争具有一定的限度, 也就是企业降格的幅度受到成本和相关法规的限制, 而非价格竞争具有无限度性, 因为非价格竞争强调与竞争产品的一种差别, 这种差别主要反映在产品质量、功能、形状、包装、广告、公关、服务等非价格因素方面, 企业在这方面的竞争具有无限度性。
2 市场经济中采取非价格竞争的意义分析
市场经济中采取非价格竞争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 有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 有利于企业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2.1 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
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竞争方式, 产品的质量应该是企业竞争的基础。然而, 企业采取价格竞争方式, 容易会让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降低价格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 例如:我国乳产品中频频出现添加“三聚氰胺”的事故, 这就是以次充好, 降低成本的案例。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如果企业的质量不合格, 最终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被市场淘汰。反之, 企业产品质量优良就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并使企业家喻户晓, 产品供不应求。非价格竞争内涵包括产品质量的优劣差异竞争, 同时产品质量的优良是实现其他差异性竞争的基础, 如果没有产品质量作为保证, 其他差异性竞争也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 开展非价格竞争, 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2.2 有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
产品质量的好与坏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而在当今人们的需求日新月异的条件下, 如果企业固步自封, 不开发新的产品来开拓市场, 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 任何产品不管其在投入市场时如何畅销, 总有一天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市场竞争力而退出市场, 企业如果能不断开发新产品, 就可以在原有产品退出市场时利用新产品占领市场, 例如现在“农夫山泉”、“康师傅”等很多饮料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就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一个成功的企业就应该抢夺先机, 开发新产品, 新产品的开发就是通过产品的差异性来吸引消费者, 从而占领市场, 因此, 人们戏称新产品的开发是非价格竞争中的“新式武器”。
2.3 有利于企业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要了解市场, 占领市场和开拓市场。企业如果不主动走向市场, 把消费者的需要作为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深入细致地研究市场, 努力使自己经营方向的转换与市场变化相一致, 从而主动地适应市场, 自觉地驾驭市场, 那么将无法在竞争中取胜, 比如, 前些年比较畅销的中低档的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现在就难于销售了, 尽管有的厂家和商店采取削价优惠, 把价格一降再降, 仍然无人问津。
非价格竞争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企业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 非价格竞争有利于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3 市场经济中采取非价格竞争的策略探究
既然非价格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那么非价格竞争的主要策略有哪些呢?本文认为主要有产品质量与功能创新竞争、品牌竞争、情感营销竞争、包装竞争和服务竞争等几个方面。
3.1 产品质量与功能创新竞争
产品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 企业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都围绕产品展开。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 主要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有关调查结果表明, 产品质量的信誉度与产品市场占有率大致成正比。因此, 产品质量竞争是非价格竞争首要的策略。当然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是多样的, 最主要是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 要注意产品功能的创新, 其实产品功能的创新是提升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 产品功能的创新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优良的基础上, 创造出与其他同类产品不同的功能, 这些功能能够为消费者青睐。例如, 高露洁有一种三重功效的牙膏, 膏体由三种颜色构成, 给消费者以直观感受:白色的在洁白我的牙齿, 绿色的在清新我的口气, 蓝色的在清除口腔细菌。这就是产品创新好的例证。
3.2 品牌竞争
菲利普·科特勒先生曾说过“品牌就是来圆梦的, 品牌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说明品牌的优势,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举了个例子:中国为HUGOBOSS生产衬衫的厂商, 加工一件衫衬只能得到12美元, 而该衬衫在纽约的售价是120美元。这其中, 零售商得到了72美元, 品牌公司得到了36美元。零售商由于有各种高昂的销售费用, 实际拿到手的钱也并不多。”[3]可口可乐公司的创始人艾萨·坎德勒说过:“假如可口可乐的所有公司所有财产在今天突然化为灰烬, 只要我还拥有‘可口可乐’这块商标, 我就可以肯定地向大家宣布:半年后, 市场上将拥有一个与现在规模完全一样的新的可口可乐公司。”“2008年8月, 全球品牌顾问公司Interbrand公布2008年全球品牌报告, 可口可乐以666.67亿美元连续第八年排名第一。”[4]毫无疑问,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
品牌竞争的本质就是从消费者出发, 在产品的质量、包装和设计以及服务等方面来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赖, 与消费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 一个企业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 质量一定要优良。我国有些好的品牌, 例如“三鹿”和“冠生园”都是因为质量问题而夭折了。其次, 包装和设计等这些产品的形式方面也很重要, 例如, 我国茅台和五粮液酒的包装很有特色。再次, 企业要重视服务, 例如, 美的公司的服务就很到位。最后, 企业要注重广告宣传, 例如, 现在我国电视台上的广告经常出现的是“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宝洁公司的一些知名品牌产品的广告。
3.3 情感营销竞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不仅包括质量、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 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 消费者的情感性消费不断增加。”[5]现代营销应该从立足于包装、商标、公关、服务、广告等几个方面开展情感营销, 以适应消费者从“量的需求”阶段、“质的需求”阶段向“质与情感需求并重”阶段的转变。对于企业来说, 根据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应有的放矢地推出产品或改变销售方式, 使产品所体现的情感和趣味与众不同, 从而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例如, “王老吉” (现更名为“加多宝”) 凉茶的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打出关心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这张情感牌, 也就是“怕上火, 喝‘王老吉’ (加多宝) ”。
3.4 包装竞争
产品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 “一个造型美观, 色彩艳丽, 含义深刻, 设计独特, 并便于随带的包装, 能够在众多同类同质的商品当中被消费者所注意和选购。因此, 正确的包装策略有利于商品销售的竞争, 有效地促进销售。”[6]《韩非子》中有个买椟还珠的故事, 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 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 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但是如果从竞争的角度也启示我们商品包装的重要性。从现在人们经常消费的包装精美的烟和酒就可以看出包装竞争的重要性。
3.5 服务竞争
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莱维特曾说过:“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不再是企业能为消费者生产出具有什么使用价值的产品, 而是企业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附加价值——即服务。”“销售服务是指营销者围绕着促进产品销售和帮助消费者使用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当前的竞争中, 最具有竞争力的服务竞争策略是全方位的销售服务策略。”[6]全方位服务竞争策略可从销售的三个阶段来划分。第一, 售前服务。主要是向消费者宣传商品的相关知识, 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例如食品的免费品尝和高档产品的用户培训班。第二, 售中服务。主要是促使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 并提供相对便利的购买条件。例如帮助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及送货上门服务。第三, 售后服务。主要是帮助购买者使用、保养商品。现在人们购买商品, 往往更看重售后服务, 尤其是高档商品。
4 结语
价格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优化经营管理和降低生产成本, 也可以满足消费者以较低的支出获得较高的消费和服务的需求, 因此价格竞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 目前仍然是企业采取的一种主要竞争方式。然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发展, 价格竞争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 要将非价格竞争与价格竞争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瑞彩.我国中小零售企业非价格竞争策略探讨[J].商业时代, 2010 (19) .
[2]段雄春.试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4 (4) .
[3]迟淑云.浅析经济管理中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J].科技向导, 2012 (12) .
[4]龙良贤.全球百大品牌价值榜可口可乐666亿美元居首[EB/OL].2008-09-27.[2012-08-18].http://cjb.newssc.org/html/2008-09/27/content_269170.htm.
[5]赵占亮, 王亚森.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4 (2) .
价格竞争力 篇8
银行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稳定繁荣金融市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继深圳发展银行率先在深交所上市以来,数十年间,已有十几家银行分别在沪深两市挂牌进行股票交易。其他中小商业银行也竞相追随,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上市工作。面对数量日增的银行股,金融市场对其关注度也水涨船高。目前,银行股作为证券市场上的大盘蓝筹股,其股票价格的波动对证券市场价格具有较大的影响。截至2014年末,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所有16家银行股,累计流通股本已达9886.3亿,重仓持股基金总计近600多家。根据K.Prahald C.和Hamel G.(1990)的观点,核心能力是指:“管理层将公司范围内的技术和生产技能合并为使各业务可以迅速适应变化机会的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其创造价值、获取利润的基础,也是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可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指示器,当然银行业上市公司也不例外。1968年Ball和Brown率先对会计盈余的有用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会计数据向证券市场传递了新的有用信息。之后,针对会计盈余是否具有信息含量即具有价值相关性(Amirt et.al,1993)的研究,学术界发展出了统一的理论模式(直接估价理论和间接估价理论),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实证模式(Ohlson,1995等)。对此,后续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两大基本理论: 信息观(Barth,M.E,W.H.Beaver, and W.R.Landsman,1993等)和计价模型观(Amir,E.and Lev, 1996等)。如0hlson,Fe Itham(1995)市值计量定价模型更为直接地表明财务信息在公司价值计量中的地位。国内学者主要受信息观理论影响,吴世农、黄志功(1997)最早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会计盈利信息报告与股价的关系,指出会计盈余向市场传递了有用的价值信息。这表明,银行业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其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上述研究往往将银行业排除在外。以银行业为对象进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如唐建伟(2006)发现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稳定性之间具很强的相关性。董喜艳(2010)研究表明:资本润率、拨备覆盖率、权益资产比、第一大股东股权比、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与股价正相关性微弱;前两大股东股权比与股价正相关性较强;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流通股比例与股价之间不具显著的相关关系。张安立(2011)研究表明: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股东持股较为集中,但并未对股票价格造成显著性影响;股票价格与公司各财务指标之间相关性不大,反映了现实股市中股票价格并没有体现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从另一方面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机制问题。王建平(2014)的研究指出:金融类的主要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存在相关关系,且随着时间推移,金融类上市公司与其股票价格相关的财务指标的数量会增加。不过上述研究,仅从企业的财务指标方面去探索其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由于股票价格的决定要受基本和技术两大类因素的影响。其中基本因素常指来自股票市场之外的经济、政治、法制环境及投资者心理和交易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它的变化与波动通常会对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趋势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影响其价格的经济因素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是较为重要的方面。尽管针对上市公司股价的有关研究,理论界长期关注的重点领域颇多。但对银行业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与其股价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却寥寥无几,鲜有人问津。鉴于此,本文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反映银行业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数据,揭示其与股票价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如果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那么投资者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考察,可以发现与其股票价格有关的信息,进而为投资银行业上市公司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关注这些指标,预测银行股未来的价格波动,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K.Prahald C.和Hamel G. 1990最早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他们列举了三种确定核心竞争力的检验标准。Amy Snyder和William H. Ebeling(1992)描述了核心竞争力的三个特性。Hamel G.(1994)提出确定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标准。Raffa和zoflo(2001)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组织核心竞争力和文化核心竞争力三者的有机融合,它体现在企业的操作子系统和企业的文化子系统中,表现在企业复杂的人与人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具有不可模仿性。Matt Barney (2004)指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四个条件。国内学者,大多参照国外的相关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了不同层面上的研究。如荣艺华(2001),陈燕、陈志明(2002),乔海曙、蒙宇、李克文(2003)等仅从单一角度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相关研究。却忽略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动态能力,是不同技能的有效组合这一基本内涵,而没有考虑构成企业核心竞争的其他因素。为弥补这一不足,李志诚(2002),王德静和王维贤(2003),温彬(2004),李镇西(2006),谭春霞和李宽(2007)等则从多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研究表明银行业的制度创新能力、技术资源、金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信贷风险管理能力、资源能力、整合能力、创造盈余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持续获利能力、管理者的素质、决策能力以及这些能力或因素的组合等都构成和影响其核心竞争能力。显然,从多角度分析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更符合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尽管如此,忽视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其自身业务的特殊性质,未能结合国际权威标准或体系来分析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得出的结论与普通企业并无实质性区别,并且在有关概念表述上也较为含糊不清,未充分关注我国银行的实质。
当前,国际上关于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标准,主要有:WEF和IMD国家竞争力中金融体系指标及其测评、CAMELS评级系统以及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价标准。前两者仅从单一角度或仅注重几个重要指标对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缺乏全面性。而后者则较为全面、客观。目前该杂志已被视为全球最具权威的对银行业实力进行评价的标准,被各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广泛使用。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资产状况(一级资本、)、盈利能力(税前盈利)、经营状况(盈利增长率、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成本收益率)、BIS(资本充足率)、NPL(不良贷款率)。因而,借鉴该评价体系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可与国际大银行进行横向比较。同时,考虑我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参考银监会2004年02月下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及2006年1月出台《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本文选取资产状况与质量、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流动性五大类指标,其中资产状况与质量包括:不良贷款率、贷款损失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五个具体指标,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有形资源要素;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涵盖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两个指标,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源要素;净利润、资本利润率、存贷比、成本收入比例和资产利润率作为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发展能力用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两个指标来衡量;流动性比例单独作为一个指标用以反映银行的流动性。综观上述研究,不难发现反映银行的资产状况与质量、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流动性的指标越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
企业的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是企业现在及未来创造利润的保证;盈利能力是企业现阶段产生现金流的基石;发展能力是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源泉;流动性则是银行自身业务特殊性所决定的获取利润的保障。由此可见,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创造利润的根基。依据Beaver(1968)的研究,会计盈余信息的披露确实向证券市场传递了新的信息。这有力支持了Ball和Brown(1968)的研究结论,即会计盈余变动方向与股票价格变动方向具有显著的统计相关性。Collins,Maydew an Weiss(1997)的研究指出:单就利润而言,会计信息与股价相关性降低了;如果考虑资产负债表中的财务信息,则所有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仅未下降反而有所提高。赵宇龙(1998)采用Ball和Brown(1968)的研究方法,检验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结果显示:会计盈余信息的披露与非预期报酬率呈同向、同质变动,说明会计盈余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和交易行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王建刚、许晓芳(2010)借鉴Ohlson的计价模型,对会计盈余与股价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上中小企业板要较沪市更明显。基于上述文献回顾,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资产状况与质量、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及流动性与银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之间具有正向变动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所有16家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国泰安数据库搜集了2007年末至2013年底有关数据,并经手工整理得出有效样本106个。股票价格则从中信证券至信版股票交易系统中获取各年底的收盘价获取。
(二)变量定义
基于上文分析,本文选取五大类指标,即资产状况与质量指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及发展能力指标及十五个具体指标,作为研究的自变量,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针对取得的有效样本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首先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成份因子。然后,以股票价格为因变量,主成份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最后,对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并得出结论。
四、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经过KMO和Bartlett的检验,各指标间相关性显著。表2为总方差解释表,前六个因子的初始特征值大于或接近于1,且累积贡献率为82.369%,可见主要因子反映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经过Kai ser标准化正交旋转后,从表3中可看出,第一个因子在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上有较大的载荷,第四个因子在不良贷款率上载荷较大,可将此作为资产状况与质量的代表因素;第二个因子在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上有较大的载荷值,可以作为对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代表因素;第三个因子,在贷款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上载荷较大,可作为发展能力的代表因素;第五个因子在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及净利润上载荷较大,因而将此作为盈利能力的代表因素;第六个因子在流动性比例上载荷较大,作为流动性代表因素。
(二)回归分析
将上述提取的六个主成份因子F1、F2、F3、F4、F5、F6作为自变量,股价作为因变量采用模型P=β0+β1*F1+β2*F2+β3*F3+β4*F4+β5*F5+β6*F6+ε进行多元回归(见表4)。结果表明:代表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因子F2和代表发展能力的因子F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部分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其他因子F1和F4,即资产状况与质量、F5盈利能力、F6流动性与股票价格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注:括号内为每一系数的 t 值,*、**、*** 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是0.1,0.05,0.01(双尾检验)。
五、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大数据时代,全球经济日新月异,任何企业裹足不前,安于现状,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只有不断进取,提升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企业战胜竞争对手、获取成功的制高点。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作为企业无形资源的一个极为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头活水。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已是莫衷一是。通常企业80%的财富来自于20%的客户。据张琦(2005)的研究,推行CRM,即客户关系管理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研究发现: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与发展能力作为银行业上市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其变化会影响股价,且二者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由此,投资者通过考察反映银行业上市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指标中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以及反映发展能力的贷款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指标,有助于发现股票价格的有关信息,从而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而有关管理部门也可通过关注这些指标,预测其未来股价的趋势,便于制定相应对策,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由于可获取的样本容量有限,难免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忽视反映银行业上市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其他指标,仅选取某几个指标进行研究,也使得实证结果缺乏有效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各单个指标与其股价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本文并未作深入的研究,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摘要:本文通过选取反映银行业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五大指标及十五个具体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其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反映银行业上市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指标中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率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以及反映发展能力的贷款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指标分别作为整体因素,与其股票价格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而资产状况与质量、盈利能力与流动性指标与其股价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股票价格,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董喜艳:《基于财务信息的银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因素分析》,燕山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张琦:《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上海金融》2005年第1期。
价格竞争力 篇9
随着科技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一些网络游戏开始风靡全球。而这些玩网络游戏者为了在游戏中取得较高的成绩, 就需要较多的网络游戏币, 但他们多是上班族没有时间自己在网络中挣取虚拟货币, 宁可花现实中的货币去换取网络中的货币。所以一个新兴的行业就产生了。这个行业就是在劳动力比较廉价的国家通过专业培训的游戏高手生产游戏币, 而一些公司通过网络平台收购他们生产的游戏币, 再通过网络平台把游戏币卖给外国人, 从而赚取中间的差额。游戏币是通过在游戏中交易, 而货款是通过现实中的网络银行交易。这个新兴的行业所经营的产品就是全球盛行的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但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 收购游戏币价格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为对于虚拟产品, 产品的质量几乎没有差异性, 所以各经营企业不断采用价格杠杆作为其重要的竞争手段, 而且行业内的战略联盟的可能性较小, 各大经营公司的价格战愈演愈烈, 收购价格愈涨愈高, 甚至出现了恶性价格战的趋势。
博弈论 (Game ory)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 当一个主体, 好比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 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
在博弈过程中, 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行动空间和最优战略的选择;同时, 博弈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先后, 参与人的行动次序对博弈最后的均衡有直接的影响。
二、虚拟货币的价格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
(一) 建立模型
根据虚拟货币的实际情况来构造价格战的博弈模型。各经营企业是进行博弈的局中人, 其博弈过程有如下四个特点:①先后次序的博弈。竞争者之间为了收购更多的货币而引起了虚拟货币市场上的价格战。②完全信息的博弈。企业的定价行为是公开的, 通过收购网站是可以看到每款游戏下每个服务器的价格的, 价格最终还是要面对供应商的, 竞争对手也是很容易获取价格信息的。③重复博弈。市场上的价格是不断变动的, 经营企业要继续经营, 价格战也会持续下去。④零和博弈。由于在虚拟货币领域中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不常见的, 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是竞争的关系, 故而可以看作是零和博弈。
(二) 博弈的过程
首先, 假设参与人为X与Y, 他们都是虚拟货币的经营商, 他们在虚拟货币领域展开竞争, 设开始时固定单位虚拟货币的价格都是P0。X是先进入该领域的老牌企业, 实力比较雄厚, 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Y则刚刚成立不久, 是后进入该领域的, 只占据少数的市场份额。
1.第一轮博弈 (见表1) 。
从X角度看, 显然涨价要比降价好。从Y角度看, 效果也一样, 涨价同样比降价好, 其涨价收益为 (5+8) /2=6.5, 降价收益为 (3+6) /2=4.5, Y也同样会选择涨价。因此, 在第一轮博弈中, X、Y都将涨价作为策略, 并且各损失1, 整体损失2, 整体收益是最差的。这就是纳什均衡现象, 这里的每个参与人都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但整体利益并不是最大, 就像所构造的模型那样。
2.博弈后。
在第一轮博弈后, 双方都不满意自己在第一轮博弈的结果, 那么双方就要进行协调, 彼此认识到收购价格的上涨只能使得双方受损, 所以他们就会权衡利弊, 停止涨价的行为。但是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这样的约定是无法长期存在的, 他们会通过变相的涨价以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样, 就使得刚刚建立的平衡被打破, 最后双方都要受损。
3.重复博弈。
从博弈后的分析中, 可以得出企业之间相互涨价的行为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涨价成了不断重复的过程, 直到价格等于边际利润时, 也许会停止涨价。X、Y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但在这样的纳什均衡中, 整体利益是不断下降的。
三、避免虚拟货币的恶性价格战的策略
(一) 改变博弈结构
先前的博弈过程是以收入作为企业目标进行博弈的。我们不妨把收入转为利润, 相应的博弈双方的收益就会发生变化, 可能就不再符合“囚徒困境”模型的条件, 从而避免了价格战。假设选择“降价”策略时, 企业的利润率是35%, 选择“涨价”策略时, 企业的利润率是25%。如表2所示, 双方都降价时, 利润都是6×35%=2.1;双方都涨价时, 利润都是5×25%=1.25;一方涨价另一方降价, 则涨价方可以得到8×25%=2的利润, 降价方能得到3×35%=1.05的利润。这样最优的选择就为博弈双方都降价, 从而回避了恶性价格战。
(二) 行业协会的加入价格战博弈可能会避免恶性价格战
现在把行业协会加入到博弈中, 作为博弈一方, 而把趋于涨价竞争的经营商作为博弈的另一方构建模型 (如表3所示) 。该博弈模型分析了行业协会对经营商涨价竞争的影响。在此博弈中, 经营商试图在行业协会监控下的市场中进行涨价竞争。在行业协会监控下, 经营商涨价会被行业协会惩罚, 所以损失C, 降价就正常运作不会有损失;而对行业协会来说, 无得无失;如果行业协会选择“不监控”策略, 对于经营商来说, 当涨价后没有被惩罚就相当于得到E的正收益;行业协会获得数值为-D的负效益, 当运营商都降价时, 行业协会获得数值为S的正收益。
加入行业协会后博弈模型就变成了三人博弈, 表4所示的是在前述表3所示的价格战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行业协会后的三人博弈模型。经营商X选择行, 经营商Y选择列, 行业协会选择矩阵, 有“监控”和“不监控”两个策略。如果行业协会选择“监控”策略, 对于采取“涨价”策略的经营商予以惩罚C, 对行业协会来说, 则是无得无失, 因而行业协会的收益均为0;对于经营商来说, 采取“涨价”策略时收益值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去C, 如表4中矩阵所示。如果行业协会选择“不监控”策略, 对于经营商来说, 收益值相对原来没有变化, 当经营商都降价时, 行业协会获得数值为S的正收益;一家经营商涨价时, 则行业协会获得数值为-D的负效益, 两家经营商涨价时, 行业协会的收益值是-2D, 如表4中矩阵B所示。
由于矩阵B中有-D和-2D的存在, 此三人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解取决于其中的参数C。令H=8-C, F=6, Q=5-C, S=3, 取较小的C时, 如果满足: (1) H>F>Q>S; (2) F> (H+S) /2, 则 (涨价, 涨价, 监控) 是该博弈模型的唯一纳什均衡, 虚拟货币的经营仍然陷入“囚徒困境”, 无法避免恶性价格战。当取参数C的数值逐渐增大时, 使得上述两个条件不再满足时, (涨价, 涨价, 监控) 不再是纯策略纳什均衡, 当参数C不同时, 有时 (涨价, 降价, 监控) 和 (降价, 涨价, 监控) 是纯策略纳什均衡, 有时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此时就可以避免价格战了。
总的来说, 行业协会的加入是有可能避免恶性价格战的, 但是前提是行业协会必须采用监控的策略, 而且对经营商的惩罚C要足够大时, 才会使其走出“囚徒困境”, 继而回避恶性价格战。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中, 良性竞争是可以促进其发展的, 但是恶性竞争只会使双方受损, 所以应有效的控制恶性竞争的行为, 使其健康良性的发展。通过运用博弈理论来分析从事虚拟货币企业收购价格的竞争可以得出:要控制恶性竞争中的恶性价格战, 应避免竞争者在竞争中陷入“囚徒困境”中, 继而能回避恶性价格战。或是加强政府的管制和监控, 使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 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112-119.
[2]吴萍.基于“囚徒困境”模型的电信竞价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1) .
[3]成中梅, 袁晓萍.从博弈论看价格竞争策略[J].经济论坛, 2003, (4) .
价格竞争力 篇10
现实中我们有些农机企业过于注重价格竞争和成本管控。价格竞争虽然能增加出货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但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后续投入的影响和品牌的伤害也是明显的。成本管控如果走得太极端, 体现在零部件和原材料方面, 就是低价低质、少工减料, 最终影响到整机质量。
近年来的发展形势表明,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机消费的逐渐理性与成熟, 由于价格便宜而选择购买一款农机的消费者正在逐渐减少。中国农机市场的竞争已由价格转向质量, 中国农机企业并不缺乏创新力, 成本控制也相当厉害, 只是在产品质量的执行方面有待加强。而决定质量执行的关键是企业文化, 因此完善企业文化、建立成熟的产品质量体系正是自主品牌未来的出路。
实际上, 一些农机企业的竞争方式, 也给一味走低价路线的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近年来, 有外资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比国内同类产品都要贵出数万元, 更有外资品牌水稻收割机更是比大多国内品牌价格要高出一倍, 可是由于他们的产品质量更好、可靠性高, 不少农民仍然选择购买。今年, 山东某企业的两行玉米收获机比不少厂家也要高出一两万元, 可是也得到不少用户的青睐, 产品供不应求。这些事实都说明, 以质量取胜, 是未来竞争的大势所趋。
这两年, 农机行业涌进了不少新的企业, 有些农机企业也拓展了经营范围, 譬如原来主业为拖拉机的企业干起收获机械, 这对于繁荣农机市场是好事, 市场需要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促进系统肌体的不断优化生长。但是, 新进入企业或企业新进入另一产业尤需注意的是, 质量是第一位的, 尽管事后的修正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 但是对消费者情感的伤害和对自己品牌的树立却并无多大好处, 不如把缺陷提前控制在出厂之前。
在价格竞争中降低消费者成本 篇11
[关键词]价格竞争;消费者成本;竞争优势
引言
通常来说,在价格竞争中,生产者成本越低,售价越低,产品越具有竞争优势。然而,货币价格并不是消费者在发生购买行为时考虑的唯一成本因素,消费者主观感受的成本在价格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一、价格竞争中不能只考虑生产者成本
竞争是不同主体之间为达到有一定冲突性的目标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奥古斯丁·古诺,法国经济学大师,他在著作《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中,首先对竞争的概念给出了一个比较精确的解释。后来,瓦尔拉斯(1874)将这一概念扩大到了经济社会中。许多学者将竞争的概念推广到产业竞争,企业竞争,营销竞争,渠道竞争,价格竞争等领域。
但是与其他竞争相比,价格竞争不仅仅是不同竞争主体之间在价格上的优势,同时还必须带来需求的增加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因此,通常来说,价格竞争是指企业为了获得自身尽可能大的利润水平,在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其需要的产品时,跟竞争对手进行的竞争性行为。企业要在价格竞争中胜出,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在消费者身上下功夫,带来需求的增加,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然而,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价格竞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生产者成本来获得价格竞争优势上。有的学者从单位劳动成本这一指标考察价格竞争的问题(赵慧卿、郝枫2009)。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价格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管理、节约现场经费可以帮助企业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增强竞争优势(叶敏,2000)。价格竞争中产品的成本,不仅是生产成本,还包括流通成本。有些学者就从流通成本的角度研究了价格竞争行为,认为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生产成本,在包装、装卸等方面降低流通成本是价格竞争的有效途径(赵艳丽、刘红伟2000)。有学者从政策性成本的角度来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以提高我国玉米的价格竞争问题(袁义勇,2003)。有的学者认为要转变降低成本的思路和方法,要充分利用生产资料,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此提高价格竞争优势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喻朝阳,1999)。
综上所述,这些关于价格竞争的探讨均是从生产者方面的成本来考虑的。这种观点认为只要降低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就可以获得价格竞争优势。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消费者这一重要因素,价格竞争的优势地位最终要通过消费者的购买体现出来。
二、消费者成本在价格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营销专家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Christopher H. Lovelock)提出了净价值这一概念,认为净价值是收益减去成本的差额。他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要以净价值来衡量,即当消费者认为他从产品中获得的收益大于他付出的成本时,就会发生购买行为。因此,要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必须在保证消费者收益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降低消费者付出的成本来提高净价值,从而增强竞争优势。
那么,消费者付出的成本包括哪些呢?笔者在此做了总结如下:
1.最基本的是货币价格,即生产者成本,是指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时所实际支付的货币,实际上是产品的客观生产成本,是消费者为获得产品所必须支付的。
2.信息搜索成本,指的是消费者由于对要购买的产品品牌不熟悉,为了弥补信息不对称的缺陷,而投入时间、精力等去搜集信息所发生的成本。消费者为了找到合适的产品,必须要花费时间、精力、金钱等去搜寻各种信息,或者是通过亲朋好友以及同事等的介绍、推荐来获得所要购买产品的各种信息,以及与同类产品主要竞争者的品牌产品在功能、成本上的差异性等,并且要对各品牌的产品进行权衡比较。这也是消费者在与卖方达成交易前要支付的成本。
3.信任危机成本,指的是消费者在做是否出购买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产品不信任和内心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规避风险的成本,以及对于厂商可能不守信用造成消费者损失的担心,主要体现在:产品说明书上阐述的产品功用、特征的可信性;产品质量是否检测合格;商家能否对售后服务等做出承诺并积极兑现;当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商家是否会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基础进行处理等。为了降低被骗的可能性,消费者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探测商家的可信任程度,他们会花费很大的精力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说更为详细周密的调查、设计签订更加复杂的合约等,这些都会成为买卖交易中的阻力,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成本。
4.消费转换成本,是指当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或服务的商家转向另一个商家时所产生的成本,是消费者更换商家时产生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仅表现为经济上的,更表现为时间、精力和情感上的成本,如为适应新厂家的产品所做出的努力等。
以上对于消费者成本的分析表明,消费者所付出的成本不是单纯由生产者方面的成本决定的,信息搜索成本、信任危机成本和消费转换成本虽然注重于消费者主观心理方面的成本,但却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在价格竞争中,当消费者获得的收益不变或提高,消费者付出的成本低时,产品的净价值就高,这种产品就比其他产品更能成为消费者的选择对象,即需求越大,其在价格竞争中越占据优势地位。因此,在价格竞争中,不仅要降低生产者方面的货币成本,还要考虑到消费者主观心理方面的成本。
三、价格竞争中如何降低消费者付出的成本
生产者成本的降低可以增强价格竞争优势,但最终要通过消费者需求的增加来实现价格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因此,消费者的信息搜索成本、信任危机成本和转换成本在价格竞争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故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在价格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策略:
nlc202309041256
1.降低货币成本,即降低生产者成本
降低货币成本要通过降价来实现,企业可采取成本领先策略,为此,可优化价值链,通过进行精益生产等方式,在价值链的每一环节(如原材料购进、物流、生产操作、储运、销售等环节)上降低生产费用,以此来降低成本实现降价的目的。
2.要注重降低消费者的信息搜索成本
以往学者在研究价格竞争的时候着重于强调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等卖方的成本。诚然,卖方成本的降低会使企业获得低价的优势。但是消费者在购买时不仅要付出货币成本,同时也要付出信息搜索成本。因此,还应考虑到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信息搜索成本。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能够更加便利的搜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因此利用电子渠道、发展电子商务等都可以降低消费者的搜索成本。
此外,为了提高消费者搜索信息的效率,企业可以开展网上营销,进行网上宣传,提供最新的产品和公司信息,并且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提供有用的信息,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信息需求,降低搜索成本。
3.采取多种方式降低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成本
信息搜索成本是消费者客观上所实际付出的成本,而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成本则是主观心理上的成本。这一成本并不是卖方的成本,所以常常被我们忽视。但是降低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成本,可以提高净价值,从而能够在价格竞争中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
如何降低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成本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消费者心理层面的不确定感;产品的宣传符合实际,在充分展示优缺点的同时,不过分夸大;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品牌美誉度,取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提供齐全的产品保证书、合格证,做出可兑现的售后服务承诺。
4.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
企业可以向消费者宣传期产品的复杂性和学习过程很长,让他们感知到转换成本很高,从而不愿轻易更换供货商;还可以宣传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及不可替代性,为消费者提供一整套不同功能的产品和服务,来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依赖性;此外,经营与消费者在情感层面的一对一关系,增加消费者的 情感成本,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选择。
综上所述,企业要获得价格竞争优势,不仅要在降低生产者成本方面下功夫,还要注重降低消费者的信息搜索成本、信任危机成本以及转换成本。这样才能在产品价格降低的同时获得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在价格竞争中胜出。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58-360.
[2]德尔·I·霍金斯等.消费者行为学[M].原书第8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08-312,505-506.
[3]Zeithaml,V.A.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and Value: A Means-end Moda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Journal of Marketing,Vol.52,July1988:2-21.
作者简介
卜正学,男,1970年生,广西柳州人,副教授,现任职于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小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赵小丹,女,1987年生,山东临沂人,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任天堂和索尼游戏机价格竞争 篇12
关键词:任天堂,索尼,游戏机,定价策略,价格
一、任天堂和索尼游戏机价格战伊始
企业营运, 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得利润, 但是来自同行业的竞争压力, 迫使企业不得不在价格上持久作战, 赢取消费者青睐。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企业定价策略和产品价值则是赢取战争的最利武器。于1946 年5 月成立的以电子、娱乐, 金融和信息技术等为经营范围的索尼和于1947 年11 月成立的以TV游戏软硬件开发与发行为主打的任天堂, 都是世界著名企业, 自成立以来, 两家企业在交叉重叠的游戏和游戏机开发业务上的竞争和价格争夺战从未停歇。
二、日本任天堂和索尼公司经营简介
1.任天堂的游戏和游戏机研发产品
任天堂的主要经营产品就是游戏和游戏机, 它不仅是最有影响和有名的游戏平台生产商, 而且是便携式游戏机平台的领导者。自成立以来, 任天堂推出了超过250 款游戏, 制作了最少250 款游戏, 超过24 亿套游戏售出, 2015 年更是推出了游戏名为Miitomo的首款手游。而其生产的游戏机也已从家用机过度到了掌机, 众所周知, 尤其是80 后和90 后们, 儿时的游戏记忆都是从Color TV-Game、FC (NES) 、SFC (SNES) 、N64、GC、Wii和Wii U等这些家用游戏机开始的, 而后推出的掌机包括Game&Watch、GB、VB、GBA、NDS和N3DS等也成为一代游戏人的最不能遗忘的珍贵留念。
2.索尼在游戏和游戏机方面的成就
日本索尼公司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 世界电子游戏业三大巨头之一。虽然索尼经营范围比较广泛, 但是其游戏和游戏机产业却也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 其最著名的Play Station系列电视游戏机是继索尼新创的Walkman后, 全球最为成功的产品。
三、企业定价策略
企业产品的成本价值和定价策略是决定企业产品价格的关键, 消费者的选择和消费观念是企业产品销售量的主要因素, 二者对企业利润的形成和提升至关重要。传统的价格战以低价策略赢得市场份额, 实现业务增长, 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演变, 企业运营成本日渐加大, 低价和低成本已较难成为众多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此时战略定价的目的应是通过盈利性的定价实现更多的价值, 以此在同行业竞争中获取持续优势。几乎所有成功的定价策略都包含了三个原则———基于价值, 积极主动和利润驱动。
四、任天堂和索尼游戏机价格战
1.基于价值
1977 年任天堂“电视游戏15”和“电视游戏6”发卖;1980 年掌上型游戏机“Game&Watch”发卖, 在业界引起轰动;1983 年Family Computer发卖, 在业界再次引起轰动;1983 年红白机的磁盘机发售, 这是首次尝试于卡带式的电视游戏平台, 但是却非常成功, 两个月内售出超过50 万部, 而且该平台技术含量较高, 并且价格便宜, 大约100 美金。任天堂这一系列的举动, 使其游戏机价值逐渐累积增加, 价格也逐渐上升, 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不仅产品定价策略达到最优, 而且赢取了消费者的信赖, 销售量也成比例提升, 利润额大大增加。而此时的索尼, 正致力于电子影像的发展, 1970 年, 索尼与JVC、松下共同发表了U-matic磁带录影系统, 正式为日后的录像带规格竞争揭开序幕, 1975 年4 月16 日, 索尼发表了全球第一台针对民生用市场Betamax规格的SL-300, 并一举让索尼成为全球的消费性电子影像大厂。而且索尼在1979 年推出的Walkman,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成功的产品。索尼公司虽然在这期间逐步发展壮大了, 但是它在三大核心业务中的游戏机产业中, 远远落后于任天堂, 游戏机价值较低, 价格也不高, 销售量也远远低于任天堂。在此次的价格战中, 毫无疑问, 任天堂完胜。
2.积极主动
1984 年, 任天堂FC游戏机的巨大成功得以延续, 1985-1995, 任天堂公布他们将会在全球推出FC游戏机, 在此期间超级马里奥这款FC游戏亦在日本市场推出, 获得空前巨大的成功。任天堂于1985 年10 月18 日, 在纽约区推出NES来测试市场, 随后快速地获得成功, 在全世界它比其他竞争对手卖出更多。这一时期是任天堂的帝国时代, 迫于形势, 索尼为了提升自己的游戏机品牌效应, 1988 年宣布与任天堂合作, 共同开发超级任天堂用CD-ROM主机, 超级任天堂在1990 年11 月21 日, 于日本推出。这部游戏机获得了广泛成功, 在3 日内全部售罄。超级任天堂较前一代, 以其低价格和颇高的技术规格, 经过改良的控制器, 新增的数颗按钮又再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与之合作的索尼在游戏机平台上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但是好景不长, 合久必分, 任天堂担心索尼一家独大, 1992 年5月在任天堂的背叛之下合作破局。索尼逐渐意识到形态发展的趋势, 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游戏机业务产品中, 主动出击。1994 年12 月3 日, SCE推出了Play Station (PS) , 尤其是1995 年新总裁出井伸之走马上任, 确立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不失时机地杀入年销售额高达200 多亿美元的游戏市场, 凭借2000 年3 月4 日推出的PS2家用游戏机一举夺得游戏产业的霸主地位。在当时PS2 已成为世界最知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游戏机, 远远领先同期任天堂的GameCube。
面对索尼在游戏机产品的强势回归, 任天堂推出了N64 游戏机, 尽管性能强于索尼, 但还是采用卡带存储, 容量低、成本高、制造时间长, 令第三方不愿为它制作游戏, 相应的, 高成本带来的高价格高于索尼的PS游戏机, 消费者也不愿意购买, 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据美国调查公司DFCIntelligence的报告, 2002 年索尼的视频游戏收入为82 亿美元, 位居第一, 任天堂为46 亿美元, 虽然位居第二, 但只有索尼的一半多一点。2004 年12 月12 日, 推出PSP, 2006年11 月11 日推出PS3, 2011 年12 月17 日推出PSVITA。2013 年11月15 日推出PS4。自1992 年以来, 索尼不仅在产品研发上主动出击, 并且价格上也变得积极主动, 预示到来自任天堂的竞争威胁, 并提前制定好价格策略来应付。预算到任天堂的Game Cube游戏机会让客户要求更低的价格时, 也研发了一批较低价的产品PS3 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在这场价格战中索尼打了一个完美的翻身仗。
3.利润驱动
一个企业评估价格管理的成功与否, 是要将它获得的投资回报与可替代的投资机会的投资回报来相比, 而不是拿它的收入与竞争者的收入对比。在利润驱动下, 企业用看似一些亏本的价格战略来获取更多更大的利润。索尼每卖出一台PS2, 就亏损37 美元, 但是它还是盈利的, 因为它的利润来自于向软件开发商年宣布收取的“权利金”。索尼生产高性能的游戏机, 必然付出巨大成本, 然而索尼通过降价促销, 迅速占领了市场。以首发价格299 美元的PS2 为例, 它每卖出一台就会亏损大约37 美元, 但是它每销售一台, 第三方软件商就要向索尼支付一定数量的权利金。如果权利金为每份8 美元, 那么每个PS2 玩家只要买5 部游戏, 索尼就能赚到钱, 买的越多, 索尼赚的也越多。索尼正是凭借PS2 的低价, 迅速占领市场, 而用户为发挥PS2 的强大功能, 就会不断的购买游戏, 游戏的热销, 反过来又刺激了PS2 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扩大, 吸引开发商开发更好玩的游戏, 这样就形成了PS2 利润率的良性循环。
但在索尼开发的PS3 中, 功能太过于强大, 游戏开发成本高, 为PS3 开发一部发挥90%功能的游戏成本高达1700 多万美元。而且由于PS3 的高价格, 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其售价499 美元远远高于任天堂Wii游戏机售价249 美元。任天堂Wii游戏机定位的目标群体是98%的普通玩家, 并为这些玩家发明了一个游戏手柄, 没有复杂按键, 只要用日常动作, 谁都能玩任天堂游戏, 以此获得了大量的消费者。因为普通玩家对游戏机功能要求不高, 任天堂成本大降, 改变主机亏本的行业惯例, 每台能赚50 美元, 同时又能获得权利金收入。
目前, 任天堂市值已超过索尼, 是索尼的1.3 倍, 收入和净利润翻倍增长, 位列日本十大上市公司。
五、任天堂在此场价格战中的最终胜利
索尼和任天堂自成立起, 在游戏机的价格之战中就没有休战过, 先是索尼综合实力的强大, 后是任天堂用FC游戏机实现在游戏机上的超越, 面对任天堂的背叛, 索尼凭借开发的PS系列游戏机价格模式一举成为游戏机霸主, 创造了游戏机行业的神话, 而后, 任天堂又因Wii游戏机的低廉价格和目标群体定位超过索尼市值。一个只做电子游戏机的公司市值超过索尼, 任天堂靠的就是不断创新的游戏机开发模式和价格上的不断打破定律, 但又合理合规的产品价值体现和产品定价策略。
参考文献
[1]詹芬萍.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03, ⑶:37-:57.
[2]姜福洋.论价格战的积极作用[J].理论月刊, 2001, 5:36-39.
[3]侯雁.正确认识价格战本质, 规范企业竞争行为和市场竞争秩序[J].商业研究, 2001.
[4]杜建耀.价格战的效应和企业的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 2005, 1.
[5]陈阳.竞争博弈[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