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思考

2024-10-21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思考(共12篇)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思考 篇1

2002年, “班主任专业化”这一命题在天津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研讨会上被明确提出。此后, 一系列关于班主任专业实践与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各种专业教育活动, 就成为我国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探索。班主任专业发展, 不是远离学校、远离班级、远离学生和远离自我的抽象发展, 恰恰相反, 它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在与学生的活动交往中、在鲜活的教育生活中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教育体验过程。由是, 班主任专业发展必然具有教育性、活动性、持续性的特征。

一、教育性

所谓教育性, 突出体现了班主任专业本身始终聚焦于对教育意义的执著追求。不论班主任自身开展的各类学习与研究活动, 还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各种班级内外的活动, 都离不开班主任对“教育是什么”的思考与回答, 都应当蕴含着活动背后的教育意蕴, 这是统领教师专业行动的思想基础。尽管存在着关于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诸多分类与讨论, 班主任从事教育工作的态度、情感、意向始终是最核心的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说,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就是班主任对于教育的理解不断接近教育本质的演进过程。

班主任眼中的教育是什么?不是靠教师单纯用语言概括表达的, 而是深深地嵌入在教师的身体与言行中;不是孤立地界说教育的应为与难为, 而是紧紧围绕着学生所发生的真实变化, 指向了学生的成长。而“带好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干部”“转变后进生”等班主任促进学生发展的各种貌似琐碎的常规工作, 都可以折射出教师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与表达。

记得在笔者参加的一次班主任学习活动中, 一位班主任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言语和表情间不断流露着对学生的欣赏和关怀, 与同伴共享了自己对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理解。

该教师讲述的学生小龙 (化名) “是一名初三的男生, 高高的个子, 穿着较其他同学讲究, 一双大大的眼睛, 但从不正眼看人。从他的发型和眼神里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我行我素的学生, 是那种令同学生厌、让老师棘手的学生。作为小龙的班主任, 关心、帮助他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

当班主任能够对这样一个“另类”的学生有了特殊的注视时, 意识到了“作为小龙的班主任, 关心、帮助他是我责无旁贷的责任”。他开始阅读孩子的学籍表、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等, 想方设法与之交流, 试图走进其内心世界。这样, 教师对于一定要让“教育”在学生身上发生的执著开始化为一系列的行动。

教师一旦开始接近学生, 才会发现学生内心世界其实承载着很多不应该有的承载, 因此教师才会对学生产生同情, 也才会以爱来补偿学生的爱的缺失。教师开始反思学校教育已经带给学生的是什么、还可以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在这次班主任活动中, 我记录下了这位班主任的发言:

我抓住小龙天生聪明, 学习成绩曾经相当好这一特点, 找他谈心, 当他说“想上重点高中, 考名牌大学”时, 我说:“你非常聪明, 如果上课认真听讲, 坚持每天完成作业, 你的学习成绩一定能提高。上课不捣乱, 首先赢得老师的赞赏, 再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你上重点高中的理想定能实现。学习成绩上去了, 家长自然会改变对你的看法。”

我还与班上的任课教师打招呼, 希望能一起做小龙的帮教工作。老师们也非常配合, 对他在课上多提问, 多鼓励。

我还利用家访和家长联系本, 告诉家长小龙在各方面的改变及表现, 并请家长配合。他父亲也真的对孩子关心了很多, 好像是要找回当年成绩优秀的那个儿子似的。小龙开始每天能够及时完成作业, 成绩明显提高……中考后他收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刻也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收获的快乐”。

可见, 班主任对于教育的理解, 常常是交汇并外显在对学生转变过程的关注与教育中。当学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时, 教育那让人迷恋的成长的意义就此显现出来。班主任因为对学生的关注并不断将这种关注传达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从而可以将这种教育理解外化为师生之间的心灵感动和因感动而发生的行为转变。

“教育, 如果它是真正的教育, 应使这些学生, 当他们被输送出来的时候, 对于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它的动向以及他们在这里所要起的作用等等要具有某种统一的看法。学校应该已经给予了他们以进入他们当代世界的某些在理智上和道德上的钥匙”[1]。可见, 不断深化班主任对教育的理解, 以关注学生真实发展的强烈意向执著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将让班主任因充满教育情意而具有教育专业特征。

二、活动性

所谓活动性, 突出了班主任专业发展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不断形成、展现和提升的过程。教育历来不是孤立的, 而是人与人的对话和交往。就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而言, 是直接依赖于多种活动体验所搭建的互动与交往的学习情境, 直接依赖于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不断感悟与反思, 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 就班主任而言, 专业发展更多是在诸多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 也是在活动中形成和提升的。这里的活动, 不仅仅是指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的活动, 也强调了在开展面向班主任的各种培训中也要注重活动性, 班主任的专业智慧也是在各种体验、感受中不断构建的。

记得在一个由大学与区域合作共同策划实施的班主任研修班上, 主办方曾组织班主任教师进行了一次户外的拓展训练活动。教师们参加了空中断桥、高空抓杠、集体电网、信任背摔、七巧板、合力造桥等挑战极限、团队合作等多个活动, 期间充满紧张、惊险、兴奋和辛苦。

高空跨越虽然只是一小步, 但对我来说却是考验自己胆识和信念的一大步。当我从十米高的狭路、断路上又重回地面的时候, 我是非常骄傲的, 因为我曾在那么高的地方站过, 曾在那么危险的地方跨越过, 曾在那里看更远处的风景。这不仅锻炼了我的胆识, 更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激励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勇敢地面对它, 战胜它。 (摘自班主任拓展活动后的博客留言)

这种活动让教师有机会站在高台上, 以一种从未有过的视角俯视大地和审视自己, 可以在一览未曾见过的风景、视野和不曾了解的胆识、勇气中发现自己所蕴含的潜在力量。

在做高空抓杠这项活动时, 自己尽管勇敢地第一个爬上了六米高的立柱, 但在即将登上顶端那一刻, 由于没有任何支撑物, 完全要靠自己才能站上去, 心里也是犯了很大犹豫。经过努力在站上去后, 心和腿一起在抖, 望着前面的杠, 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能跳起能抓住它, 但是在下面队员的鼓励下, 我稳定心情, 鼓足勇气, 奋力一跃, 竟然牢牢地抓住了。我成功了!这份成功的获得, 来源于自己的勇气和周围人的支持。同时使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大增, 内心里感觉自己强大无比。 (摘自班主任拓展活动后的博客留言)

活动带给这位班主任的, 是一种因同伴支持和信任而生成的意义感, 是自己对自己的重新发现和超越, 是对个人潜能的惊喜和自信的唤醒。

笔者在与这些参与活动的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时, 发现一提到拓展, 班主任们的兴奋劲儿和回味感就难以抵挡, 可见活动体验具有持久而深刻的印记。这种印记, 带来的是班主任对自我潜能的发现, 对自己教育工作的反思。这种体验一经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就转化为现实教育行为的生成过程。同时, 在活动中, 既有教师个人与自我的对话, 也有与他者、他物的相遇。充满活动感的班主任发展, “不在于一个人是否认同这个群体, 更重要的, 是在于关注整个对话的过程。你或许会认为, ‘这个群体的对话开展得不错’, 但实际真正起作用的, 不是群体本身, 而是进行对话的过程”[2]。

三、持续性

所谓持续性, 强调了班主任专业发展全面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生涯始终, 随时代、学生、学校等因素的日新月异而更加显示出与时俱进的自觉提高的状态。就发展关注点而言, 既关注到班主任要努力适应当前的岗位需求, 也要主动适应以班级教育为基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发展要求。就发展方式而言, 班主任的自我学习、同伴交流、专业研修、专题研究等生活体验及其整体关联, 都成为引领班主任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

在笔者曾参加的一次“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与困惑”专题研修活动中, 现场的40位教师以随机报数的方式组合成四个大组进行讨论, 并以“大字报”的形式张贴出各自的交流记录:

组名1:行知共进组

经验——勤家访, 多沟通;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对个别学生“一杯水、一张椅”谈心;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单亲) ;“一手橄榄枝, 一手杀家棒”;“恰似无声胜有声” (纸条沟通) ;适时点拨适时共享。

困惑——对“刀枪不入”的学生管理教育;如何对待与校纪班规“唱反调”的学生;怎么样面对来自离异家庭学生的“性格偏激”;不完成作业, “屡教不改”怎么办;留守家庭的隔代教育;学生对教师“欺软怕硬”现象的处理;如何瓦解不良小团体;控制和解决“早恋”问题。

组名2:共勉组

经验——了解学生, 找准教育突破口;允许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争取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延缓解决矛盾, 避免激化。

困惑——责任大, 压力大, 没有权力;如何教育管理“多差生”;如何消除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金钱至上、单亲家庭、社会分配不公、教育体制) 。

组名3:绿叶组

经验——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走进学生心灵;多组织班级活动, 增强集体荣誉感;对个别学生要善于攻心;对学生多些感情投入。

困惑——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游戏误区;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怎样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如何培养得力的班干部。

组名4:园丁组

经验——用心爱学生;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 及时表扬;帮助学生与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学生的细微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

困惑——奖励机制的落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学生犯错误惩罚力度不够;教师安全没保障, 得不到尊重;单亲家庭、借读学生不好管;心理问题。

当小组活动记录张贴出来后, 展示给所有参与者的, 有现场参与者即时的理解, 有参与者在活动中引出的原有经验的呈现, 有对教育工作的生机与活力的憧憬, 有对履行职责的直面, 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可以发现,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是基于已有教育经验基础的, 是对现实问题的不断关注与破解, 是对其教育理解的现实诠释, 是在教育对话中的继续思考。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就是班主任教师与他人、与教育情境、与教育生活中的学生持续建立起联系的生动过程。

正如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二律背反的矛盾一样, 班主任在从事班级教育中的问题、冲突、压力、倦怠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这种存在, 显现出班级教育的复杂与探索的巨大可能性。而班主任在教育中对于挑战、困惑的不断应对, 使其教师生涯成为当然的“终身学习者”, 学习面对诸多遭遇的一种平和、坚实而自主, 明了“教育的关系不只是奔向目的的手段, 它在它自己的存在中找到了它自身的意义, 它是一种充满了痛苦和欢乐的强烈情感”[3]。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72.

[2]戴维·伯姆.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21.

[3]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99.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思考 篇2

来源: 马鞍山职教中心 作者:江伟 发表日期: 2008-12-15 15:45:28 阅读次数: 531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作者:江伟 单位:马鞍山职教中心

内容摘要:中职生是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有其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既要做中职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中职生进步的引导者,准确定位专业角色,切实有效地开展好班主任工作。关键词:中职生 班主任 心理定位

中职生是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处于活跃而丰富多彩的青年期,这是中职生人格发展的黄金阶段,也是心理发展最富特色的时期。一些西方心理学家称青年期是“狂风暴雨时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是因为处于这样一个心理发展的“狂风暴雨时期”,中职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有着许多值得班主任重视的心理特征。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厌学心理

大多数中职生在学习上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久而久之,导致学习上失去目标,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产生厌学心理与行为,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现象: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要放弃。对于这个事实,早有专家指出“学习准备不足不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九年义务教育不成功的部分转移到了职业院校”,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十分中肯的。

2、兴趣广泛,认知模式简单化

中职生处于一个兴趣广泛的年龄阶段,他们从升学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渴望在职业学校里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男生痴迷于足球、篮球,女生沉浸于化妆、言情小说。不少中职生就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拿一纸毕业证书,把工作和前途寄托于学校和家长,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设计根本不作考虑。

3、善于交往,渴望独立,勇于表现自我善于交往是中职生的一个明显特点,他们很容易和老师、同龄人打成一片。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更擅长“察言观色”,更能够“善解人意”。他们的人际交往频率高,交往能力强,交往的对象也更加广泛。他们渴望尽早地走上社会,幻想早日脱离父母的管教和经济支持,在各种活动中表现欲很强,“出人头地”的思想比较严重。

4、自卑与自尊交织,内隐与浮躁并存

在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的形势下,一些中职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比较渺茫,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与强烈的自尊心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变成了内心冲突的个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有时甚至用过激的方式,比如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来掩饰自己受到的伤害,显示自己的勇敢。有的中职生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家长和老师是不能理解的,所以不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坦然相告。还有的中职生盲目追求新潮,形成自己的小群体,这都是浮躁心态的表现。

5、社会化倾向明显

很多中职生已经有一种准社会人的自我意识,从而表现出比同龄学生更明显的社会化倾向,典型表现是不愿意穿校服、戴团徽,喜欢背时髦的包,戴首饰,男生喜欢留长发、抽烟,女生衣着暴露,竭力地标新立异,寻找一种领导和追逐潮流、做社会“新新人类”的感觉。

6、情感迷茫,异性交往有偏差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男女生的性别角色进一步加强,有了解异性的好奇和冲动,再加上文化媒体的“催化剂”作用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性问题在中职生中前所未有地开放和透明,他们觉得有异性朋友很正常,有的中职生反而认为没有异性朋友会被人笑话,他们觉得学校和家长不应该过多干涉其异性交往。

二、班主任专业角色的正确定位

综上所述,不同与普通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构成了中职生在发展起点上的特殊性,中职校班主任要积极把握中职生发展的特点和走向,分清主流和非主流,本质和非本质,既关心爱护又不简单护短,既鼓励支持又不盲目吹捧,既信任放心又不放任自流,既理解宽容又不姑息迁就,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做好引导、培养的教育工作。

(一)做中职生成长的主要教师

班主任是教师,而教师并非都是班主任。一般教师理论上应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但真正做到的,主要是关心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情况,而班主任则必须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习、身体、道德、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以达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1、身怀正气,以身作则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中职学校要培养的职业人,首先是个道德人。作为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来说,引导学生做有道德的公民一直是德育工作的旨归。我认为班主任老师首先自己必须要有一身正气,要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不能姑息求全,不能偏袒,但要注意方法。同时还要时时处处做出榜样,要站在正义的一面,对于学生的严重违法违纪现象,要敢于义正严词。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教师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并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言行举止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已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我就坚持天天早到校、迟离校。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我会主动向学生打招呼,互相问好。班主任的生活小节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如教师的工作作风、生活态度、学习方法、待人接物等,对学生都有影响,甚至教师的板书、服饰、发型、举止、谈吐等等,学生都要模仿。由此可见,教师的表率作用

是任何教科书和奖惩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既要当好“言传”知识的“经师”,又要做好“身教”为人处事的“人师”。

2、更多了解,更深研究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他在班级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所拥有的教育的时空,都使他成为学生最可能亲近、最容易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并进行更深度交往的教师。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这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班主任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成长经历、未来理想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等等。对学生个体进行综合了解、全面分析就能够了解学生集体。了解学生集体,除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情况外,还要重视研究班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状况等。只有了解了学生,就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尤其是新班,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和家庭等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的经验之一就是记好、用好学生的几本帐,如“班级学生家庭信息帐”、“班级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帐”、“班级特殊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和留守家庭)帐”、“班级学生发展奖惩帐”、“班级学生学习状况帐”等。

(二)做呵护中职生心灵的精神关怀者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深刻指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如此。中职生在校期间面临的不仅是生理的、知识的和技能的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成熟,包括道德、价值观、情感和信仰等的发展。班主任主要从事以心育人、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这种教育劳动的主要内容或者说实质就是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因此,精神关怀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对于精神生活处于处境困难的中职生,班主任更是要给予特别的关心。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有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可能就没有受到过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学生自信心严重缺乏,又不愿主动跟班主任交流,这样师生间就容易形成隔阂。学生由于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在家里却得到家长的娇惯,因此有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有的甚至公然和老师作对。他们认为天下的老师都一样,只会批评学生。要想改变学生这种片面的认识,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要有诚心有耐心地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那些住校生,他们远离父母,有的学生自理能力又差,更应该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应该在教学之余要教给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特别是学生生病和遇到困难的的时候,老师更要担当起做父母的责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战胜病魔,战胜困难。其次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能正确的分析,容易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效仿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这就需要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向,教育他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社会,看问题,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主流与事情好的一面,告诉他们社会的阴暗面和不良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确对

待,并且还要勇敢的与不良行为作斗争。最后要关心学生的家庭情况。职业学校的学生,之所以综合素质较普通中学学生差,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家庭教育有关系。笔者所担任的班级里有很多孩子,不是父母离异,就是父母长期不和;还有的就是单亲家庭;或是孩子从小就失去父母,只好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缺乏必要的父爱或母爱,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他们的人格不够健全,孩子的心灵容易扭曲,有些可能会嫉妒其他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形成报复心理。这就需要老师及早发现这样的学生,要多与这样的学生交流,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从而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2、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不同,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班主任要学会“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理解和尊重又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理解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做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每周我都会认真地批改学生的周记,有的学生写周末一家人野外踏青,我批阅“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吧!”;有的学生写和父母闹矛盾了,心情很郁闷,我就写下“先冷静下来,想一想父母对你的好,男子汉受一点委屈又何妨?”的批语;有的学生反映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就只批“面谈”二字,然后喊他到办公室,与之促膝而谈。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绝不能挖苦、讽刺,或一味的训斥,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对那些一错再错的中职生给予一点惩罚也是必要的,如罚跑步、做俯卧撑、打扫卫生等,但也要注意分寸。

(三)做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引领者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尽早制订一个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措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努力方面,珍惜在校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职业素质,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创业和升学,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发展。因此,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是中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工作。而中职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限制,往往很难制订出既符合自身特点又适应就业环境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需要教师作深入、全面、具体的指导。

1、分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教育。一年级时,班主任要摸清学生的爱好、特长,分析学生的性格和缺点,了解学生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具体活动有:用“现在的我”等语句做小标题,做课堂简短发言;鼓励学生和学长们,尤其是毕业生进行交流,询问就业情况;进行主题教育,开设诸如“我眼中的××专业”、“我们爱专业,明天更美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好职高第一步”等主题班会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增强交流技巧;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等等。二年级时,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考虑清楚未来是深造或就业,鼓励学生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以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开设“做一名优秀的中职生”、“做一个成功的未来职业人”等主题班会。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三年级时,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就业信息上,班主任可指导学生拟一个“流程图”,一步步地去实施目标:先对在校期间的学习做一个总结,然后开始申请工作,积极参加招聘活动,最后组织依次模拟面试。可主题班会课开设“面对就业,你准备好了吗?”、“面试指南”、“我的未来不是梦”“摆正就业心态,从容面对市场挑战”等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学生在实习期间,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实习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帮助学生实现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思考 篇3

一、班主任专业化是学科专业专业化与教育专业专业化的统一

专业是职业分化和发展的结果,是指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明确的专业标准,并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专业化。班主任专业化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班主任的“学科专业”是指班集体建设、班会的组织、团队活动的指导、与学生谈话的艺术等。它们构成班主任学科知识的体系,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基础。班主任的“教育专业”是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与学生精神成长相关的知识,包括关心、理解、尊重、信任等。就班主任的专业化来说,“学科专业”的专业化很重要,如果没有班集体建设的本事,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但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专业”的专业化,即从精神上关怀学生,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具备这样的素质与能力,才是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

二、班主任专业化是群体专业化与个体专业发展的统一

从实践主体来看,班主任专业化包括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从职业群体角度看,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群体在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从班主任个体角度看,班主任专业化也被称作“班主任专业发展”。班主任专业发展是指班主任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群体专业化与个体专业发展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然而,在班主任专业化中,班主任的个体专业发展更为重要,因为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没有个体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群体的专业成熟。个体专业发展是一个职业上升为专业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职业保持、巩固其专业地位的必然要求。

不论是在职业群体层面还是在个体发展层面,班主任专业化都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实现班主任个体专业发展,必须深化专业认知、增强专业技能、提升专业道德。

三、班主任专业化是制度保障与自主发展的统一

班主任專业化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制度。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我们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班主任的职责制度、培训制度、资格制度、职级制度和薪酬制度等,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班主任职责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班主任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形成清晰的专业角色意识。这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在国家规定的班主任职责制度之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也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细化班主任职责,形成完善的职责配套制度。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就要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课程体系,依据班主任的职责要求,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特点建立系统性、科学性的培训课程体系。班主任培训课程体系要注重成人培训的特点,以实践性、体验性培训为主,渗透理论性培训内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制度。建立班主任资格认证制度,既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的基本要求,又是对班主任工作专业性的认可,是对教师具有承担班主任工作能力的认定。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篇4

从班主任的产生和发展来看,班主任是我国和少数几个国家独特的产物。在我国,班主任工作主要体现为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班级管理、家庭与学校联系协调等工作。近几年以来,小学班主任工作备受重视,甚至发出了班主任专业化的呼声。尽管如此,现实中许多小学教师“对班主任畏难而退”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小学教师宁愿做普通教师,也不要班主任的“殊荣厚利”。这折射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特殊、重要,也表达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彰显出小学班主任痛苦、尴尬的使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只要是教师都能做的工作,而教师又总是认为班主任工作不是专业,没有技术,不能晋升职称,吃力不讨好而不愿做的工作,观念上形成了只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就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认识,而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重视不够,甚至出现“反教育现象”。

我国是一个教育基础薄弱,却又承担着受教育人口巨大压力的发展中大国。应试教育的强势作用、班额超大等等原因,使得兼任班主任的小学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压力不断增大、教育价值发生偏颇,仅专于“应试”、疲于“应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纷杂的班级管理、家校协调等工作无力顾及,使得“育人”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或“只教书不育人”。

2007年3月,中小学班主任津贴问题被提上了全国政协会议的议程。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曹维新在提案中写道:“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从1988年起再没修改过,这样的标准如何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体现多劳多得?”

说到班主任津贴,还得追溯到1979年,在当时颁布的《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中,中学班主任的津贴是每月5至7元,小学班主任的津贴是每月4至6元。直到1988年,有关部门规定,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各地基本上按1979年的国家标准增加了一倍。时至今日,随着物价上涨和工资提高,新的班主任津贴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在一些地区,班主任津贴仍沿用这一标准。在少数贫困地区,班主任的津贴甚至更低。

当然,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班主任津贴的标准都已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少则百元,多则近千元,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但实际上,这样的津贴发放方式仍不尽合理。

再看一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就能明白,其中这样写道:“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要将班主任工作记入工作量,并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

问题就在这里,既然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主业”,授课有课时费,班主任工作理当记入工作量。相应地,课时费要根据教师的级别和年限有所区别,班主任工作量也该如此。但目前的班主任津贴,既不等同于班主任的工作量,也不分优良中差,往往是“一刀切”。客观原因是,班主任的很多工作难以量化评价,班主任工作量的确切计算也缺少操作性。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必要性

小学班主任是学校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的实践者,是班级正常运作的组织者,是小学生性格成熟、知识成熟的培育者。所以,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内,他与班级、学生相联系。对外,他与任课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相沟通。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将影响一个班级的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小学班主任工作必须成为一门专业,小学班主任必须走专业化道路,小学班主任工作必须由有专门的班主任专业知识的人担任。

2005年11月上海闸北区对1200名班主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2%的班主任认为班主任上岗应该持有班主任资格证。这就证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班主任专业化的重要性。2006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它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班主任教师应该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敬业爱岗,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力求工作实效。”

在这一精神指导下,人们对于小学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班主任具有的地位,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小学班主任的积极性。紧接着很多部门对小学班主任也进行了培训工作,但是作为小学班主任,他的素养不是几天、十几天的短期培训就能具备的,必须进行长期的培养和学习。

三、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培养途径

培养专业化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师范院校中设置班主任专业,招收文科类学生,然后在班主任专业中开设各科班主任必备的基础知识。学生毕业后经班主任资格考试合格后才能就职班主任工作,并以此为专业参加班主任继续教育和职称评聘。“班主任专业化的培养与发展主要是通过学历教育、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理论和培训以及职后的工作实践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完成的,是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过程”。2006年9月,教育部启动对全国几百万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计划。要求从2006年2月起,凡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内必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业培训,这是目前来说能够做到的全面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的有力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划和班主任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学校规划一般以3年为一个周期,内容主要有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班主任队伍现状,现有的物质条件及拟提供的物质条件经费的筹措与保障,班主任学习培训方式和方法,班主任专业发展目标,评价与奖惩机制等。班主任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每学年拟定一次,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所带班级学生全貌,上学年度专业发展状况(第一次任班主任不要求),需要学校提供的条件,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班级建设目标,学生发展目标等。个人专业发展计划须经年级组长组织同一年级的班主任充分酝酿讨论修改完善之后,一式三份,报教导处签署意见,校长签名,由分管校长具体组织实施。

(二)积极创造条件,扎实抓好班主任培训工作

小学的班主任培训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我培训,让班主任始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习,还要善于从工作实践中学习。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创造,在反思中升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校本培训,通过每学期三次的班主任集中培训,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理论,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焦点和热点问题方面大讨论,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落实“专业引领”,安排外出学习培训班主任介绍所看、所听、所思、所想;要求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采取“头脑风暴”和“问题树”方法开展两次有关班级德育、班主任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和讨论,实现“同伴互助”,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分管校长备案,作为学年结束的考核评价依据之一。三是外出学习培训。每年学校都要花大量的经费,分期分批派出专业化发展相对显著的骨干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班主任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近距离聆听专家教诲,感悟现代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走进发达地区、走进名校,亲身体验和感受现代教育强烈的开放气息和时代气息。

(三)组织班主任广泛参与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班主任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学校应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教育科研课题,组织和鼓励所有的班主任都参与一至二个子课题的研究。无论成功与否,我们认为,只要班主任用心去参与了研究的整个过程,一定会对其专业素质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引导班主任学会反思,在教育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成长

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功”。这个公式更适合班主任的成长,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来自于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提炼,但经验的简单机械积累,未必都能产生教育智慧。纵观我们身边默默耕耘几十年,当了十几年班主任的许多中老年教师,不可谓经验不丰富,但真正成功又有几人。原因固然多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不善于在反思中积累。因此,我们在班主任专业化进程中,一开始,就要求每一个班主任学会记录反思笔记,字数不限,每天三、五百字即可,只要如实记录,认真总结经验或教训,反思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提出,今天的学生更需要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更懂得与学生沟通的科学和艺术的班生任,班主任的定位应该是“学科老师+德育教师+人生导师”。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种专业性的岗位,小学班主任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才能成为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工作者。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目标,是一种追求,也是一项事业,既需要小学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体会和感悟,需要班主任个体的素质建构、内涵提升、自主发展和自我超越,更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保障制度,促进小学班主任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计划范本 篇5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

二、班主任专业化的认识:

班主任专业化是关注班主任成长,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的过程。在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专业化”转变。 作为一位新教师,理论知识虽然掌握的很多,但时间经验很少。所以应该向身边的典型人物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智慧之处,学会他们管理班级的小窍门,同时更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策略。

三、班主任专业发展计划:

1、调查研究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做好家访工作。了解班级组织,骨干队伍的组织情况和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发展动态。

2、组织管理班集体

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搞好班主任如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⑴组织每周一次的班会课。

⑵组织学生参加全校、年级的活动。

⑶督促学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⑷督促学生按时到位上好体育课各类艺术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兴趣特长。

⑹与班委会、队干部讨论班级情况,问题和解决办法、措施。

⑺处理班内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立即上报学校。

⑻查阅班级日志和学生周记。

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⑴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四化建设而奋斗的志向。 ⑵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⑶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军训、社会等实践活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

⑷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社会活动。

⑸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⑺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⑼建立后进生档案,做好后进生转化和学生不良苗头的监控工作。

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

班主任要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联系本班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5、订好班主任计划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总结工作。

⑴班主任计划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贯彻学校教育工作的计划和要求,要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要全面、具体、突出重点。

⑵班主任要定期检查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其它教育力量执行计划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调控。

深入班级的管理工作,摸索学生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为学困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

每个阶段,每一年都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要及时的总结自己的优缺点,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

既然深知自己的实际情况并制定出了目标,那么就更要努力的实践,在教学改革中茁长的成长,形成自己的班级管理风格。

努力探索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建设有特色、有亮点。跳出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方法,让班级成为孩子向往的精神家园,让孩子的生命在这里得以蓬蓬勃勃地成长。努力成为受学生喜爱、欢迎,并能引领学生不断发展的优秀班主任。

四、班主任在师德方面的注意点:

1、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作为学生表率的教师,首先要建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思想,只有真心实意献身教育事业,才能够严于律己,把自己磨练成为称职的教师。品德端正,严于律己,是教师必须做到的。

2、尊重学生人格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认真贯彻教师“十不准”、“十提倡”和教师忌语等,不断完善自我。

3、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用我们的言论行动去感染学生,使之潜移默化,

4、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学习、生活习惯。

5、以人为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恒心关心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6、重视“家校”联系,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情况,个别教育指导。

五、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有哪些途径?

依据我们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定义,我们认为班主任成长的动力来自外部压力和自身需求两方面。所以,概括起来,班主任成长的路径也包括两大方面:一为自身的学习、反思;一为外部的培训。两种方式不能截然分开。更多的时候走的是内外结合的路径。无论处于哪个阶段的班主任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自身或外部的途径进行学习。但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会有不同。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说来,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有五条途径。即:一是日常工作,二是学习,三是反思,四是探索,五是研究。

第一条途径,“做中学”。主要通过日常班务管理教育工作中的自然积累,使得班主任逐渐具有某些班集体建设管理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成为有实际经验的实践工作者。其特点是:实用性强。缺点是花费时间长,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速度较慢,达到的专业水平不高,属于经验型的班主任。

第二条途径,主要是通过读书学习、跟师学习、参加培训、交流研讨及听专家讲座等方式的业务学习。它能使班主任较快地认清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开拓视野,获得班级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学到某些专业技能。其特点是:能使老师迅速获得大量信息、理论或方法。缺点是书本的专业知识和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专业技能内容,不容易转化为班主任的内在认识和班级建设管理教育行为。要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行为,还需要与自己所带班级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要防止南方的橘子移植到北方可能就不甜了,甚至不结果子了这种情况。

第三条途径,主要通过不断地对日常工作的理性思考,从中发现工作中的可取与不可取的做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某一实践工作的深刻认识。其特点是:以实践为基础进行理性思考,推动班主任不断自我进步,体验研究的快乐。但易长时间停留在困惑之中。

第四条途径,主要是实践中积极主动大胆地实施自己新想法、新思路,体现出改革创新的精神。其特点是:在自身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使得工作不断创新。但易忽视对理论的充分认识,这种实践往往是以个人行为为主,在突破上有局限性。要注意思想上的大胆设想与行动上的严谨稳妥相结合,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大摇大摆的现象,导致改革失败。

第五条途径,主要以实践为基础,以专题研究为主,以个案研究为辅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既关注理论的认识,又关注对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还有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既是一种个人行为,又是一种集体行为;拥有一种研究的氛围。

六、总结:

做一名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班主任更不容易。有人可能会抱怨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当班主任,我认为你现在如果是班主任,就不要抱怨,要有一颗平常心,要从苦中寻求快乐。我们要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凡事要换一种角度着想,合理排解自身的消极情绪,要学会自得其乐。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思考 篇6

[关键词] 班主任 专业化 人事制度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影响班主任专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事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班主任工作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专业性岗位,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胜任的,但如果相关配套的政策、制度不跟上,班主任专业化还是一句空话,以至于教师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教书的“副业”,既不看重这项工作,也不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更没有专业诉求。

一、传统的班主任教师人事制度的弊端

1. 岗位由学校领导统一安排,班主任没有选择的权利

有些学校虽然采用了名为双向选择的聘用制,但实施过程中单向指派的意味依然很强烈。由于工作岗位是学校安排的,教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甚至成了大家“争相谦让”的角色,班主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就缺少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人不可能做好他不想做的工作,以非我的态度投身班主任工作实践,只能得过且过,只能品尝失落和痛苦,其工作质量之低,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学校班主任工作人事任命制度没有激发起持续的班主任专业工作的热情。

2. 学校在对待班主任教师的能力水平上,往往注重使用轻视开发

表现在管理行为上,就是对使用优秀班主任热情有加,但对班主任的培训培养却少有重视和支持,这既有利益关系,也有管理思想的原因。说它有利益关系的原因,是指培训、培养费时费力,花钱又多,经济上不划算,而且见效慢;说它是管理思想的原因,是指在对待班主任的态度上,把班主任仅仅作为达成学校目标的工具,而没有把班主任作为人力资源,没有把班主任的潜能开发作为管理者的职责,缺少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学校在班主任使用过程中,没有持续地开发班主任潜能,提高水平和层次。

3. 职称评定制度从来没有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这具体表现在:职称系列中没有班主任的一席之地,即便是教师职称系列中也没有班主任这一个项目;专业人员随着专业素质的提高,职称(职级)也会拾级而上与之匹配,而班主任即便工作时间再长,经验再丰富,专业素质再高,其职级也无缘攀升;教师职评指标缺乏对班主任工作的足够尊重和专业认定。某些地方教师职称评定,没有当班主任的经历和年限,基本上是一票否决,但提交送审的班主任工作论文却因为没有学科专业性而不予接纳。这样的评聘制度很容易挫伤大批有专业追求的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4. 薪酬制度并没有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激励

任何一个专业成熟度很高的职业都有相当高的经济回报作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从业人员不断地致力于提高专业水准、建立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从而提高这一职业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目前,班主任的生存现状是:体力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经济上,付出多、回报少;心理上,压力大。人事制度并不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制度支持。对同类职位而言,没有薪酬差别;对不同职位而言,只有管理责任轻重不等时才有薪酬差别。换言之,薪酬制度并没有提供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激励。

二、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逐渐被认同,但专业化的地位仍未能真正确立。班主任的资格、职级、培训、评价、薪酬等一系列制度都有待出台。这种情况导致学校在聘任班主任问题上陷入尴尬的境地: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解决了职称问题之后往往出现发展的高原现象,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纷纷表示不愿做班主任,而青年教师则正好相反,虽然有强烈的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愿望(因为热爱或职称方面的现实压力),却因为缺乏管理经验而不能胜任。

我们认为,为解决上述问题,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如果没有资格准入、职务评聘、绩效考核、薪酬晋升方面的制度支撑,班主任教师职业难以实现有效的专业化。第二,独特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是班主任教师人事制度与其他职业以及岗位教师人事制度的核心区别,脱离班主任教师专业化的人事制度容易忽视班主任职业的内在特点,甚至违背教育规律。第三, 结合班主任教师专业化的学校人事管理,能够将班主任个人专业发展和学校运行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真正既实现科学管理,又实现以人为本,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根据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成果,可将教师工作分为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科研工作和学校领导管理工作四类工作岗位,让教师在不同方向上发展,同是“一级教师”,可能方向并不一样。目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岗位,有职务、职级、工资,工资是根据教师担任教学任务的工作量来颁发的。正因为如此,对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实行聘任制和岗位工资制,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普遍。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作为一种专门岗位,目前只适用于高校,同样有职务、职级和工资,其工作量是看其完成的科研任务来确定的。学校领导(校长)从事管理工作岗位,有专门职务、职级和工资的,目前只限于上海,在其他地方还没有推广,但这是一种趋势。

然而,从事学生工作(班主任)的,除大学辅导员外,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专门岗位,因此对班主任实行的是津贴制度,而不是实行岗位工资制度,也没有实行职务、职级制度。尽管《意见》指出班主任是专业性岗位,较以往的政策、法规有很大的进步,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论上,还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作保障。正因为没有作为一种专门岗位,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推理演绎的认定:班主任由教师担任的,认定了教师从事教学的专业地位和特性,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和特性也就落实了。换言之,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和专业特性是依附于教师从事教学而全无自身的个性。

我们认为,班主任是教师工作的一种专门岗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与教学岗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应当实行相应的岗位聘任制度、职级制度和工资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将教师工作划分为不同岗位的人事制度,可以让教师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一种岗位都有职务、职级和工资制度,这对教师专业化和学校人事制度管理都是有利的。

三、班主任专业标准体系是班主任人事制度的核心

如何将班主任专业化与人事制度管理结合?人事管理强调班主任承担了什么样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何;专业发展则强调教师在承担相同或相似的任务时能达到什么水平。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只有通过绩效考核来结合两者,既评价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程度,又评价班主任对学校目标的贡献度,势必需要一个庞大、复杂、精细的考核系统,增加难以承担的管理成本,而且这样的考核仍然无法衡量因分工不同造成的贡献差异。例如,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的与发表了数篇论文的班主任,或者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与新上任的年轻班主任,谁的报酬应该更高?实际上还有更简单有效的办法。班主任专业标准体系就是班主任人事制度的核心,通过结合学校运行目标,将班主任专业标准转化为班主任职位标准,由低到高将班主任专业化职级拟定分为五个层次,即实习班主任、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和特级班主任。五个职级,按次序评选,原则上不能越级评选。在评选过程中,对于表现特别突出的年轻班主任可以提前破格参评高级或特级班主任。班主任的职级与教师的职称并列,同等对待,不同职级的班主任享有不同的报酬。这样,班主任专业化和人事管理可以有机地统一起来。班主任专业标准描述了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不同职位类型教师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为划分班主任教师职位的类别和级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班主任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加上管理责任的因素就可得出班主任教师职位标准,再加上目标、态度等因素,就可得出班主任教师的绩效考核标准,这些标准正是班主任教师聘任、评价、薪酬的依据。更重要的是,班主任专业标准围绕如何创建学生优良班集体,以此为核心建立人事制度,一方面使学校的管理真正扎根于班主任个人的专业实践之中,一方面使学校的组织目标不会脱离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根本。

影响班主任专业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事制度建设是基本保证。当然,班主任制度建设更具有“校本”的特征,如职称(或职级)评定与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不同,不适宜统一评审,而应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定。所以,应从国家政策的层面,提出宏观的指导性意见,给予班主任专业信誉保护提供政策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行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从业人员不断地致力于提高专业水准、建立严格的职业伦理规范,从而提高这一职业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

参考资料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2006

2 黄正平.制度建设:班主任专业化的保障[J].班主任之友,2006(9)

3 潘健.实施职级评定制: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思路[J].班主任,2004(4)

(作者系无锡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在职硕士)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思考 篇7

一、让学习成为班主任的生活方式

学习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只有夯实了理论功底, 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班主任教师要从胜任到优秀, 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不仅要学习经典理论, 还要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的三块“基石”, 即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不仅要向书本期刊学习, 还要向网络媒体学习, 要向同行和名师学习;不仅要联系岗位需要, 结合职业特点广泛性地学, 还要联系工作实践、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事实上, 作为一个挚爱教育而又喜欢学习的班主任教师来说, 心中有教育, 眼中有班级, 万事万物都能读出教育和班级管理的道理来, 通过学习将新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内化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班主任素养。

二、让实践成为班主任的发展动力

作为班主任仅有学习的意识是不够的, 一定还要有搞研究的意识、借鉴成功案例的意识, 更重要的是, 要有意识地将自己学来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不断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不断去摸索一些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 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有许多班主任曾经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带班之前, 对班主任工作心中没数, 担心不能胜任, 但带班以后, 随着班级工作的逐步开展, 一边学习, 一边探索, 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 也就逐步适应了。实际上, 从建设班集体、培育班级文化到抓学习、管生活, 从培养学生干部、关注后进生发展到开班会、搞活动, 班主任的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组织管理能力, 都是在工作实践中通过磨炼逐步形成的。因此, 学校很有必要建立良好机制, 引导班主任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磨炼意志, 锻炼基本功, 努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实现育人育己双重功效。

三、让研究成为班主任的工作习惯

学而不研则浅。班主任教师一是可以起步于问题研究, 注意个案的积累和分析, 关注形势变化、学生发展带来的难点、热点, 善于积累经验和探索方法。

二是立足于主题探究, 积极实施科研带动战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学校及时对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 定期组织班主任把课题研究凸现的特色和个性化的做法进行交流, 发现典型, 培植推广。

三是收获于论坛研讨。每年举办全校性的班主任工作研讨, 从经验丰富和管理班级“点子”多的班主任中选拔代表交流, 同时鼓励班主任教师全员参与互动, 实现智慧共享。通过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 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 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发展。

四、让培训发展自我成就团队

最好的成长是共同的成长。班主任特别是年青的班主任, 除了需要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班主任教师的“传、帮、带”之外, 更需要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根据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律, 探索适合不同层次班主任特点的培训模式, 建立新班主任、骨干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德育导师四个层次相互衔接、梯次成长的班主任培养体系。既要严格岗前培训, 也要重视职后培训, 既要科学规划, 也要有序推进。

1. 校本培训。

主要以校内专业讲座、集中辅导、论坛交流、案例研讨、体验参与、经验分享等形式进行。重点围绕班主任工作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与班级管理知识、班务工作基本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自身的心理调适、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及班主任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讨等, 旨在满足班主任工作的实际要求, 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研修培训。

主要是满足班主任的成长需求, 对具有发展潜力的班主任重点培训, 使班主任工作更富有成效。通过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 促使优秀班主任由经验型、事务型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学校需要设立专项资金, 建立班主任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制度, 以集中研修为主, 结合调研实验、课题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进行, 积极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国家及省市级业务研修、学习培训。在交流中共享科学人文的教育方法, 共同切磋问题的处理, 达成教育共识, 形成少数人受训、众多人受惠的良好局面。

3. 团队培训。

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实际, 可以组建专业团队和项目团队, 通过师徒结对、言传身教、专题指导、互动交流等方式, 开展课题研究, 举办竞赛活动, 引导班主任既能自我加压促发展, 又能融入集体同发展。组建团队时充分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 同时尽量做到团队成员的年龄、性别、职称、专长合理配置。发挥名优班主任效应, 着力培养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班主任, 形成班主任人才梯队, 保持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引领、辐射学校德育工作。

五、让反思成为班主任的思维方式

教育反思, 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经历进行综合、总结、分析、提炼的过程。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是一名教师成熟的必由之路。班主任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 加强自己的工作反思, 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梳理, 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和总结。反思最有效形式是写作和讨论交流, 同时读书笔记、管理手记、教育随笔和德育案例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形式。

反思主要包括: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对教育理论的反思。在所有的反思中, 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反思, 是对自己错误的反思。通过反思可促进自己不断学习、思考、完善, 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思考 篇8

在技师学院班主任队伍之中,非师范院校毕业者所占比例较中小学要大;学校大多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忽视班主任的教育技能培训,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没有引起重视,或者说对促进班主任工作没有找到科学有效的途径。

一方面是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是班主任工作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在工作实践中,不少班主任按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工作方法简单、形式化和经验化,观念陈旧,工作效果差,对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摸索处于自发、初始、非专业化阶段,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经验、感觉、惯例仍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依据,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等科层管理的方式是最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班主任沦为“杂务管理者”,导致许多教师对班主任工作唯恐避之不及。

二、技师学院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技师学院班主任工作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技工教育主要是培养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从这一意义上说,技师学院班主任工作所肩负的责任比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更加重大。

(二)技师学院学生的现状决定了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学生起点低,很多学生表现为认识上模糊,行为上盲目,心理上脆弱,学习上缺少压力与动力。

总之,无论是从班主任的工作特点,还是从技师学院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都需要我们加快推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简单地说,班主任通过学习、实践、培训和自我培训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过程,就叫班主任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技师学院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一)学校要树立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意识。

(二)班主任专业化需要专业化的班主任。

技师学院的班主任长期与学生在教室、实验室、工厂、实习车间共同学习,有着最广泛、最直接的联系,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专业化的班主任除了应具有高尚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教会学生做人。(2)教会学生学习。班主任应该在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中为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明白:本专业学什么?主要开设哪些课程?将来干什么,就业前景如何?加强专业教育,树立专业意识,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5)懂理论。专业基础理论是加强学生技能的前提,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播专业基础知识,二是积极引进企业文化。(6)精技能。技师学院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就业”,而“技能”是就业的通行证、“生命线”,从而对教师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操作策略。

1. 加强班主任职业精神的培养:要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就要培养班主任的职业精神。加强班主任的职业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组织班主任学习法律法规,强化班主任的职业精神。第二,组织师德报告会及师德演讲会,促进班主任职业精神的形成。第三,校长率先垂范,树立“大班主任”的良好形象。

2. 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第一,注重学习。第二,结对子。通过优秀班主任与新班主任的师徒结对,使新班主任快速适应学校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3. 立足于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校本”,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本校班主任为培训对象,紧密配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培训资源并有效借助校外培训资源,注重促进班主任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注重提高培训的实际效能。

(1)把握培训的阶段性。

(2)把握培训的针对性。面向现任班主任开设中级班,改进班主任例会制度,将过去的工作总结会和工作布置会开成经验交流会和理论培训会,加强例会的有效性;面向青年教师开设初级班,试行见习班主任制度,保证新老班主任的顺利交接;面向少数优秀班主任开设高级班,试行班主任工作研修制度。

(3)培训管理。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新班主任岗前培训;班主任岗位培训。班主任工作两年以上,要以工作指导培训,把实践中的发现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反思结合起来,提高岗位育人能力。培训要求是:每学年开学初,开展不少于10课时的培训,每学期召开两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组织两次班主任外出学习观摩活动,班主任每学期撰写两篇学习心得、教育案例或教育论文,每周五的第六七节课确定为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学习时间;优秀班主任专业培训。

4. 引领班主任走上科研之路。

总之,目前职业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班主任,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决定班集体建设的质量,有一个好班主任就有一个好班级。

参考文献

[1]孙联.班主任管理专职化——对中等职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职教通讯, 2004 (11)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实践取向 篇9

教师每天都在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这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过程, 就是班主任专业化最真实的体现。所以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实践取向, 若干个怎么办的提出、思考、回答过程, 显现出班主任的专业自觉。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其实是教育理念、教育行动和教育反思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呢?这里我用了一个词———实践取向, 因为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一定是在教书育人的教育场景中实现的, 它不可能脱离教育本身。

班主任怎样认识和理解教育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范梅南有一句非常简洁而又深刻的话:“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班主任要着迷于人的成长, 要思考如何让孩子成长。

有一位校长在给教师的信中写道: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 请你帮助学生成长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 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班主任怎样理解教育

第一, 教育作为一种鲜活的实践活动, 它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班会、课外活动、每一节课, 都是教育的载体和路径, 都有很丰富的实践表达。在这些表达当中, 最核心的一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强烈的意向性。意向是什么?就是有这样一种意愿, 有这样一种倾向。教育的这种强大的方向性引领作用非常关键。

班主任要对教育的行动指向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比如:为什么开班会?为什么上这节课?组织一次班会活动、一次外出活动或者一次综合性的研究活动, 我们要实现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班主任几乎都是任课老师.每天备课时要写教学目标, 班会设计也要写班会的主题、意图。我曾经问一位班主任:“为什么要写这个?”他说:“学校所提供的模板就是这样, 必须得写。”那么, 为什么学校要提供这个模板?这个模板背后的期待是什么?其实就是要求班主任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明白, 自己是在带着孩子往哪儿走。在教育行为实施之前班主任就要知道, 四十分钟之后、一周两周之后、一个学期两个学期之后, 这些孩子能走到哪儿, 所以我们才有了班级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体现了班主任清晰的教育意向和认识。这个目标达成了没有?情况如何?行动之后班主任要反思。一节课后要反思, 一次活动之后也要反思。反思会让教育意向变得更加清晰, 教育行为变得更加有效。当一个或者一系列活动承载着教育者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的时候, 教育应有的这种“迷恋他人成长”的特征才会显现出来。我们去研究, 去探索, 去思考, 最终是要看在教育活动当中孩子的成长情况如何。

第二, 教育是一个人在其中不断融入的过程, 是一个人在其中不断获得意义的过程。我们常说:某个教育活动很有意义。这个意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会和人建立联系。当教育活动和人建立联系时, 对人的权利、人格等的尊重, 就自然显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常说教师要尊重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应遵循职业道德, 这些说法其实显示了教育的另一个特征———伦理性。在师生关系当中, 班主任要坚守一些原则, 比如多给孩子机会, 让孩子能够明确权利、承担责任、锻炼能力等, 让孩子更多地融入教育活动中, 使孩子不断地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强大, 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第三, 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它一定会和知识、价值、情感、方法、关系等有机融合。教育到底怎么做, 没有办法来统一要求, 因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行为、教育过程等具体条件, 在不同的场景下都可能发生变化。但是, 在不同的教育方法背后, 又有共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去遵循。教育的情境性决定了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是教育的鲜活的实践体现, 所以校本研究回归到教育现场的研究也就成为可能。另外, 教育的发展更多体现出一种主体性。教育活动是一个人与人对话、交往的过程, 所以我们的课堂、我们的班级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最基本途径, 要在课堂和班级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一定是和学生的成长相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不是目的, 它更多指向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 我们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以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引领学生成长?如何把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长有机结合?

班主任要“发现学生”

在教育这种具有情境性、意向性、伦理性的活动发生时, 班主任要思考一些问题:学生有什么特点?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需要?如何去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何去看待学生的发展?

有一本书叫《发现母亲》, 我特别欣赏这个书名。班主任要“发现学生”。学生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不断成长的人。他的经验是什么, 我们知道吗?我们要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今天的发展之间, 哪些是可以连接的?哪些是可以分离的?另外, 因为孩子是有差异的, 存在多种发展可能性, 所以基础教育更多是一项奠基工程, 要强调全面性, 强调在学校开齐开足课程, 把各类课程, 无论是学科的还是活动的, 无论是统一的、共性的还是校本的、个性化的, 都提供给学生, 以满足他们的多种需求。同时, 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们在面对学生时不要轻易“贴标签”。

班主任都经常说关注个别生。我想请大家思考:个别生能不能成为一种教育资源?能不能成为班主任获得专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当班里有个别生时, 我们很关注他们, 会为他们的成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些特殊孩子, 我们有什么样的成长期待和成长建议?这些期待和建议能不能顺畅地传递给孩子?能不能让孩子接受?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一次开学半个月后, 我到一所学校听课。我先听了一节初中的英语课, 英语老师是班主任。我提前进教室, 坐到一个学生旁边准备听课。上课前, 班主任也来到这个学生面前, 给了他几支彩笔和一些纸, 说:“你这一节课, 把阿拉伯数字从1写到100, 分10行写, 写好下课交给我。”我很奇怪, 为什么老师在英语课上给这个孩子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后来我观察发现, 这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这孩子上课就真的在那儿写数字。下课后, 班主任检查了他写的数字, 然后把纸、笔收走。在和这位班主任一起回办公室的路上, 我问他:“你接这个班时知道这孩子的情况吗?”他说:“知道。”我说:“你怎么想的?”他说:“我得让他明白他在上学, 上学和在家里不一样, 不能上课趴在那儿睡觉, 想干什么干什么。上课得干点事儿, 得知道自己是在学校上学。他能干什么事, 这是我要琢磨的。通过干事, 他要养成习惯, 要学会点儿知识。在我的课上, 我每次上课都给他布置一点儿特殊任务, 使他不能趴着睡觉, 这就是我的目的。第一个月我要让他知道上课得干点事儿, 第二个月我再想他能学点什么英语知识。他如果在我的班里待上三年, 英语一定能有收获, 怎么着也得会说几句英语。”这位班主任让我很感动。在他身上, 促进学生发展不是一句口号, 真的落在了实处。他确实在考虑不同孩子的发展, 在以实际行动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同样在这所学校, 我还听了高一的一节英语课。下课后我跟老师开玩笑:“你知道这节课谁听得最认真吗?”老师说:“你说是谁, 明天我表扬一下。”我说:“不用表扬, 是我。”这一节课学生根本没听明白, 老师说什么学生都没反应, 就在那儿翻书。这节课气氛很沉闷。下课前我问一个学生:“留的作业是什么?”他说:“不知道。”我说:“老师讲的课没听懂吗?”他说:“没有。”我问:“平时怎么上课的呢?”他说:“平时老师中英文都说, 这节课一句中文不说, 根本听不懂。”我很惭愧, 原来老师这次是专门给我上了一节课。一节课上下来, 我们就能够看到老师的关注点, 明白他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向何处。上一节课, 不管谁来听课, 老师的教学目标都应当清晰。前面我说过教育的意向性, 就是这一节课下来, 老师要知道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没达成目标的原因是什么。所以, 老师对教学要有设计、有反思, 要不断地去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学科兴趣?做什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班主任要从基本职能入手, 根据班级学生的需要, 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一是要关怀所有学生, 特别是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我们国家特别强调, 要给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 而不是提供完全一样的教育。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 我们就要去思考不同的孩子都需要什么。这种人文关怀非常重要。二是要培养孩子积极融入的态度。当学生都不听课的时候, 老师该做些什么?有的老师说, “他们不听我不管, 我接着讲。”这是为什么?老师这么做有道理吗?我们要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完全融入教育活动中, 这很关键。

班主任要给孩子们搭建活动平台, 组织各种活动, 让他们共同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要和每个孩子的参与建立密切联系。我们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目的是什么?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闪光。学校、班级一定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让不同的孩子都能从中获得自信, 这份自信会迁移到孩子今后的持续发展中。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班主任是在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十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班主任专业化, 到今天我们还在探讨这个话题。为什么?因为我们在不断地澄清认识, 不断地丰富理解, 把它变成一个行动过程, 力求让它达到知和行的有机统一。杜威说教育是对经验的不断改造。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也是我们对班主任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坚持把“开放、敏锐、反思”这三个关键词作为专业品质。

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 篇10

1 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现状

1.1 缺乏专业化的工作理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中职班主任在专业化发展方面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先进性, 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落后, 很多中职班主任认为班主任工作就是要做好班级学生学习的日常管理工作, 往往站在主导者的位置支配学生, 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缺乏先进的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工作理念, 导致班主任工作开展得不到位, 不能在学生当中树立威信, 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效果都不明显。

1.2 中职学校缺乏对班主任的专业化培训

目前, 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班主任都是从任课教师中选拔出来的, 往往都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教育培训, 而且也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 没有作为班主任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 因此不能胜任中职班主任工作, 难以满足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另外, 中职院校也没有提起对班主任培训和培养工作的重视, 在招聘班主任时没有对其进行专业化的考核, 对现有班主任工作队伍也缺乏必要的专业教育培训, 班主任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升, 专业化总体水平不高。

2 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径分析

2.1 中职班主任要树立专业化的工作理念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首先就需要中职班主任更新观念, 树立专业化的工作理念, 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用专业的精神和观念去开展班主任工作。首先, 班主任要对自身的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感和投入感, 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观念, 用高度的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格。其次, 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 除了要高效地完成专业教学任务之外, 还要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作为班主任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 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胜任班主任工作。另外, 中职班主任还要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和职责, 理清工作思路, 学会利用现代化的班主任工作理念和专业知识去解决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使自身的职业和专业优势在学生工作中得到高效的发挥。

2.2 中职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技能

作为中职班主任,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会经常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 需要班主任具有高度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胜任, 再加上中职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相对复杂烦琐工作, 因此需要中职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技能, 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 中职班主任除了要完成基本的专业教学任务之外, 还要对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因此需要中职班主任具备比一般任课教师更丰富的知识结构,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医药卫生保健知识等, 这样才能在学校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其次, 中职班主任还要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 为建设更好的班集体积极组织各种班集体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 运用专业化的知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从而达到教育管理学生的目的。此外, 班主任还要负责与学生家长联系, 处理各项学生事务, 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 因此一名合格的中职班主任还要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内容繁杂的班主任工作。

2.3 中职班主任要加强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一名合格的中职班主任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这就需要中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并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自律意识和自觉意识, 并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精神品格和道德素养。还要根据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班主任。

2.4 实现中职班主任的专职化管理

要想切实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需要中职院校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中职院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专职化管理。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聘请专业人员担任班主任, 这样可以有效减轻任课教师兼任班主任时的工作压力, 从而将全部精力放在班主任工作当中, 提高中职班主任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高效性。同时, 中职院校还要加强对班主任的教育培训, 把责任心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集中在班主任岗位, 鼓励其学习作为班主任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 从而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 为完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贡献力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 中职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 为了提高中职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需要班主任加强学习, 树立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 加强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同时中职院校也要加强班主任的专职化管理, 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敏.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J].学理论, 2015 (09) :239-240.

[2]李姝.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探究[J].才智, 2015 (28) :210.

如何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篇11

一、“理”字

1.理念:理念并不神秘,每个人或清晰或模糊都有自己的人生和工作理念。《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人生理念就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作为班主任的一种工作理念就是热情、自信,对班级工作有整体理解(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同学生相处)。

2.道理:不管做个别学生的工作还是对班级提出要求,都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仅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3.理顺、理清:不管解决什么问题,班主任首先要理清思路,理顺关系,然后去做,减少工作的盲目性。(要考虑问题或任务的性质是什么?怎样解决或完成?什么时机解决或完成?谁来做?可能的障碍是什么?如何排除障碍?等等)

4.理解:宽容是班主任必备的心态之一。一个宽容的人,首先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理解从了解学生天性、个性、人性开始,好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理解了这两点,才能实行“人性”的管理。

二、“实”字

1.求实。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社会大环境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规划和计划。工作过程中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落实。工作规划和学校布置的任务要落实到底。

三、“适”字

1.适合。班规班约的制定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合上级和学校的要求,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2.适当。班主任工作方法要适当,不违法、不违规,既能传达一定的目的,又不引起反作用。如学生犯错适当惩戒,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错了,犯错误如不及时改正,小错可能酿成大错。批评可严厉,但不要伤及学生的人格、自尊。切忌有“治人”的心态。

3.适应。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要尽快相互适应,适应是开展工作的基础,适应期越短,越占主动。

四、“跟”字

1.跟靠。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食堂、走进学生群体中。一是可以预防突发性事件发生,二是可以通过观察、交谈,了解情况。

2.跟上。跟上学生的脚步,了解学生渴求什么、追求什么、需求什么,把握学情,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3.跟踪。对特殊的事、特殊人要跟踪管理,有些要有跟踪档案(特殊学生发展曲线条),这就是以前强调的“反复抓、抓反复”,抓有效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五、“放”字

1.放权,学生干部能管的事就放权让学生干部去管。

2.放手,学生自主能干的事就放手让学生去干。

放权、放手并不是放任,不管什么事,什么活动,班主任都要有预案,要考虑周全、随时点拨,有些方面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训练。这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才能真正培养起来。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有一位班主任从抓指导学生制定计划入手,从制定标准入手,进行长期训练,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强”字

1.强化。不是强迫,而是通过反复细致的工作,深入到教育对象的心灵深处,找准教育工作最恰当的切入点,想方设法触及学生心灵最真实、最柔软的部分,让学生养成自觉、自理、自律的意识和习惯。

2.强者。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指导学生找准自己最有发展空间的方面,形成自己的强项。

3.强大。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

七、“情”字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学生的工作就要学会以情感人,如何做到这一点?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全心全意为每位学生服务的观念。

2.通过深入到学生中间,摸清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的心理,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滋润他们的心田。

3.要以诚恳关切的态度,运用语气、情绪、动作,把自己的情感适时表现出来,以感染学生。要注意在细微末节处以自己的热诚之心关心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与温暖。

4.要注意情理结合,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寓情于理,相得益彰。

做学生工作,切忌对学生使用“冷暴力”,即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嘲讽、威胁或其它非暴力手段对待学生,同学之间不要有歧视、孤立、刻意的疏远,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应引以为戒。

八、“调”字

1.协调。作为班主任应协调好各种关系。如:班内同学之间的关系(班干部与一般同学、同宿舍同学、男女生交往问题),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本班与相邻班级的关系,班级工作与学校工作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2.调整。班级工作头绪很多,有些计划可能不能按时实施,有时可能事情很多,班主任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先办急事,认真研究大事,对班级工作及时做出调整。

九、“乐”字

1.快乐的工作。这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职业精神的体现。同时参加工作的教师,工作几年之后会有差别,导致差别的因素很多,职业定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定位准了,再加上好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个人发展才能迈上新的台阶。“我辛苦我快乐,我付出我幸福”,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亲身体验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生命之美和职业生命之乐。

2.寓教于乐的工作方式。要寓教于乐,班会课的设置要灵活多样,只要能达到效果,选择题、问卷、演讲、讨论、辩论、朗诵、合唱等各种形式都可以引入。

十、“学”字

1.为什么“学”?为了做好工作的需要,为了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2.学什么?

(1)学生学什么?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

(2)班主任学什么?学如何教育人、培养人的知识和方法,做到以人为本;学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知识,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才能做到融入生活;不断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3)怎么学?自主学习可以增加教师的宽度,合作学习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自我反思、自我探索可以增加教师的深度。

①自主学习,首先要养成爱学习、善学习的习惯,形成用什么就有目的地去学什么的意识。

现在影响学生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的一些现象,如“恶搞文化”、“偶像崇拜”、“浅层次阅读”、“悲观厌世”、“早恋”、“中学生上网”、“城市化”等,班主任要主动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研究。这样做学生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②合作学习。班主任之间经常相互学习、交流,可以拓宽思路,解决工作上的疑惑。有些系列教育内容,如生命教育、理想教育、学法指导等班主任可以与学校课程开发结合起来,联合开发研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自我反思,探究学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不二法门是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体现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自我反思的成果体现就是写教育叙事(又叫案例)。不放过每一个灵光闪现的想法,应成为教师日常的思考状态。想大事,做小事应成为班主任的一种常态思维和行为习惯,班主任只有常想大事,才能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只有善做小事,才能由小积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试论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篇12

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 许多职业正朝着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逐渐形成自己的特征, 成为专业。在现代教育中, 班主任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 其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那么什么是班主任的专业化呢?笔者认为班主任专业化是一个依托专业组织对班主任进行专业训练, 逐步推进班主任工作的文化底蕴、学术水平、理论素养以及实践能力, 让班主任教师能够很好地按相关规定履责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目前, 班主任专业化存在一些误区, 具体表现在:忽视班主任工作专业化的必要性, 认为班主任班主任是人人都做得了的, 而且是老师就应当可以做班主任;许多学校对班主任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要求不是很到位, 没有从培养人的高度去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定位和要求, 导致了许多教师将班主任工作当成了评优晋职的工作, 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功利化。

当然, 思想上的误区会导致班主任的实际工作大打折扣, 如有些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愿开拓创新, 只求平安无事, 而有些班主任虽然具有良好的愿望和朴素的感情, 但是缺乏相应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技巧, 不善管理班级, 不能很好地组织班级活动, 这些都会使班级缺少生机活力, 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班主任工作是不可替代的, 具有专门性, 可以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名教育家, 因此, 提高班主任素质、推动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新时期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也是新时期做好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笔者结合平时工作实际, 认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 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体制建设。在这个方面, 笔者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宏观上,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要承认专业地位并落实班主任工作的相应待遇, 如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 保证班主任津贴等与班主任劳动相关的劳动报酬按时发放, 只有这样, 才能班主任队伍的稳定。微观上, 学校应积极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管理, 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在时间、经费以及资源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2) 提供系统的专业化培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培训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必须兼顾入职前和入职后, 入职前可以对班主任进行学历教育、理论培训, 入职后则主要针对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进行培训。

职前培训中, 有必要开设班主任课程既能提高班主任对工作社会价值的认识, 既能增强其事业心、责任感;又能培养他们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系统知识和技能, 为将来尽快适应并创造性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班主任的教育信念、知识结构、职业兴趣、教育效能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 才能有利于形成和构建新时期班主任专业化的特征体系, 而这一切的大量工作还在于班主任的职后培训。要彻底打破“班主任人人能为”的观念, 需要建立完善班主任聘用制度体系, 严格进行班主任资格的考核与审定。并采取多种形式脱产进修、校本培训、相互观摩、交流研讨等, 加强班主任的职后培训, 形成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

另外, 在进行班主任专业化培训时, 我们还可以并且有必要利用师范院校的优势, 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 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理论和实践培训的成效, 让师范院校在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 重视自身发展, 投身教育科研。班主任自己需积极投身教育科研, 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时常会遇到个性化和特殊化的问题, 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无法奏效, 这个时候教育科研很有必要,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常规化的工作, 更是适应性和创新性的工作, 需要通过教育科研来探究新的教育方法, 切实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也能做到教学相长, 促进班主任本人个性化的专业发展, 有助于班主任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如果班主任的教育科研蔚然成风, 那么每一个班主任都是一个教育家就能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李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30 (12) :11-14

[2]罗孟祥.构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平台[J].中小学教师为培训, 2007, (2) :22-24

上一篇:高校思想宣传下一篇:工程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