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排课论文

2024-09-24

教学排课论文(共12篇)

教学排课论文 篇1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下, 国家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要求给高校发展带来新契机的同时, 也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发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障日常教学工作有序科学进行, 切实贯彻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 安排好排课这个重要环节。着力寻找效率高和科学的排课方式, 是教务人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要使教学工作有序正常进行, 使教务管理上更高的层次, 各高校采取二级管理形式是一项好的举措。科学、合理的课表安排能促进教学工作高效运行, 对课程、专业、年级、教师、上课地点、时间进行组合优化就是排课工作的根本内容, 排课时要遵循课程教学规律和要求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课表编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教学规律原则。

编排课表不能违背教学规律的原则, 兼顾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 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 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

排课时应尽量做到教学班人数与所用的教室座位数基本相符, 余量控制在20人以内, 各教学班同一学期专业课的教学场所尽可能相对固定。

(三) 专业归属的原则。

选定专业教师的工作布置给各个专业负责人, 应多安排较高学术水平、擅长教学的教授、副教授担任本专业的教学任务, 使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保证。

(四) 课时分配合理化。

文理课程轻重搭配调节适度, 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周学时、起止周。在周学时安排上, 起止周安排上, 保证教学周内学生教学内容饱满, 避免出现课程前紧后松的现象。

(五) 依据学时排序。

实际的排课工作, 有一个公共大课、单一专业的课程、核心专业课、选修课程, 先排后排的问题, 容易犯的错误有:先排少学时课程, 将有些课程排在体育课之后。周学时在4课时以上的课程.每门课程的相距时间要符合规定。每学期各专业平均周学时一般控制在20~26学时。

(六) 教室上课课时。

上课教师每日讲课最长时长以6学时为限, 每周上课的学时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合理的限额, 以确保教学质量。教师想法是一个可以兼顾的因素, 如果与科学性和合理性相悖, 则需保持正规的排课规律。

(七) 确保课表的准确率。

少数有特别要求的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使用机房的课程在排课过程中应与专业负责人、上课机房管理方、实验室方面商量、充分交流, 正式课表形成前做到与专业负责人及涉课教师的充分交换意见。

(八) 公示调整原则。

课表排定后, 公示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 教务人员应及时调整, 公示期后确定的课表不再作调整。

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排课的实现

(一) 校级。

所有的排课工作由校本部统管, 在安排课程计划时校本部起着指导性作用, 掌控整个排课工作的时间安排, 集中各个院级单位反馈回来的相关要求和问题, 解决院级之间的冲突, 真正做到掌控全校所有课程的安排, 而细节部分由院级来实现。

1. 制定校历。

每个学期校本部都要制定一个师生可以遵从的校历。校历体现学校本学期内教学详细的时间安排。作为本学期开展所有工作的时间导向, 也是一个总体的教学日程计划。校历是一个详细时间布置, 将落实教学任务的原则, 各个时间的安排、本学期总周数和统一考试时间、运动会的时间、军训的时间、假期长短等情况, 是进行高校所有其它工作开展的依据, 是行动的指南。校本部需在该学期所有工作之前完成校历的制定, 以确保存该学期的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正常开展。

2. 落实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是指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 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教学环节。确定教学任务的依据是学校制定的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级对如下内容进行数据维护:排课节次、排课周次、教学场地、教师信息及课程信息等。

3. 传达计划任务。

依据各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校级在教务系统中下达排课学期的教学任务。

4. 校级对公共课的安排。

学科基础课, 公共选修课、基础实验课等由校统筹的公共校定课程。毛邓三、思想道德修养、军事训练、大学信息基础、高等数学、外语、体育、物理、基础化学类等课程, 为学科基础课程。其中体育和外语课程, 按照板块进行课程安排。另一类课程是设定为向全体学生开放的校公选课, 这类课程涉及的面广, 需用多媒体教室常常是数量多容量大, 为合理利用教室资源, 使之利用率最大化, 将上课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及晚上较为合理。对于需要时间持续上课的实验课程, 且每次实验持续的时间至少半天, 鉴于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资源有限, 在同一时点能容纳的学生人数也受到限制和局限, 所以教务部门、开课学院、实验室三方在排课过程中应协商、沟通, 优先排定。

5. 冲突检查。

所有的课程包括校排和院管全部课程都安排完成后, 必须采取正方教务系统中查错功能进行冲突的排查, 同时, 采用人工方法逐项检查每个专业的课程是否存在错误, 总之, 多渠道多方面多手段排查高校所有课程的正确性。

6. 人工干预课表。

为了优化课表, 使之达到最佳, 并排除不合理及违反原则情形, 手工做合理合规性的调整, 是这个阶段必须做的事。

7. 教师课表核对。

趋于合理合规化课表, 因为排课人员素质责任心及各方面局限性, 在课表初步排定后, 要公示初步课表, 及时通知教师上自己的教务系统查看课程表安排。以确保课表的优化并兼顾教师合理要求。在限定期限内, 如果教师因合理或正当要求需要调整课程安排, 说明理由, 并提交合理可能的方案, 在不违反课表编排原则的前提下, 排课人员对课表作局部调整。选课工作开始之后, 为避免冲突, 原则上对课程调整不接受。

8. 课表打印发送。

下学期开课的准备工作之一, 是将各个教窒的课表打印后, 将各个教学楼课表, 发送给各个教学楼物业管理中心, 以便下学期开课的顺利进行。

(二) 院级。

在二级管理模式下, 教学管理工作较大程度下放。由于学院排课的教务人员, 对本院的老师及学生情况较为熟悉, 在教学院长的支持及教务秘书的管理协调下, 院级更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可以减少后序的调整, 将教师的要求及合理化建议, 在排课的前期进行收集, 做出周学时的初步方案并公示教师, 对冲突的情况, 有特殊要求的课程, 都作一个调整, 对全学期课程有个全面的了解, 对专业的课程分布进行安排, 可以使排课工作高效顺畅进行。

1. 教学安排初步反馈。

从教务系统导出教学任务, 获取准确的基础数据, 作为学院的排课人员要合理安排好各年级专业的课程周数, 先将需要整周进行的课程如实践、实习、设计等排定时间, 留出两周考试周, 排除节假日等安排, 将剩余的时间, 作出一个合理的安排, 再根据校历进行课程安排, 将本各个专业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初步安排汇总并提交校级, 可供开课学院参考落实教学任务之用。

2. 教学任务落实。

接受校级下达的下学期教学任务后, 各开课学院在考虑教学资源、课程性质、师资情况、教学进程等因素下, 着手对教学任务进行具体安排, 完成课程、教师和学生的组合工作:确定是否合班, 根据校历及排除各类整同安排的课程, 根据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排定起止周, 落实各课程的任课教师等。

3. 院管课程安排。

在校管课程课表排定的基础上, 教务员对学院开设的课程进行安排。以专业为单位排课, 遵循低年级先排, 由于他们的公共课较多, 如果两个专业合班, 课程多的班级先排, 调整时则, 调整课程少的班级以满足课程多的班级, 每个专业根据校级课程排完后剩下的时间, 然后兼顾教师的要求安排详细的上课时间。资源不足或时间冲突的情况, 校级可以进行总体协调和分配, 以便完成各个院级课程所有专业课程安排。

4. 教师课表核对。

公示本学院排定的课表, 告知老师们查看核对, 在限定时间内, 在可能的情况下, 对教师要求, 由院级排课人员对院管课程进行适当调整。

5. 导出、打印、分发。

以专业为单位, 打印老师课表及各专业的课表, 并分发给各个任课老师及各专业的班委, 以备老师们做好下学期工作的安排。

三、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为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作为高校教务人员, 要根据各自学校的不同实际教学情况, 落实好排课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院校二级排课模式, 从而维持好教学秩序正常化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排课论文 篇2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分层教学实施方案的主要模式可以分为几种:

一、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可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保留了传统的行政班,但是从教学中,分出了优、良、一般各类学生,从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使得各类同学可以得到适合他的教学方式,从而的到良好的提升。详细的实施步骤为:⑴了解学生,分层分类,⑵针对各层,建立目标,⑶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⑷期末考查,重新分类,⑸教学评价,不断改进

二、分层走班模式分层走班模式需要学校对学生的文化课进行摸底考查,根据学生的摸底结果,将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强弱,分层三或四个不同的层次,将其组成新的教学集体。分层走班模式并不打破传统的行政班,只是将学校的文化课按照不同的层次分类到不同班级,让学生们自行去上课,分层走班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大规模的分层,它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开,在重新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确保全部学生在保证基础的同时又能达到该有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可以大大的满足学优生的知识面拓展。

三、能力目标分层检测模式

能力目标分层检测模式主要是参考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能力与阶段目标科学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因此能力目标分层检测模式,需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分层评价,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一学期中学生的努力情况及成长潜能,在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同时在教学时,为不同层次的同学配备分层目标练习册,分层目标练习册是在承认学生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层次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应有的肯定。

四、个别类学习模式个别类学习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广义的分层,个别类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通过设计合适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资助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教材及考评资料等素材。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进新循序渐进的分层学习,每当完成一个目标就自行进入一下个知识模块。由于计算机数据存储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教学进度,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基于回溯算法的智能排课系统 篇3

【关键词】回溯法;数学模型;排课算法

一、引言

排课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在给定教师和教室资源、学生人数和开课计划的前提下,合理为课程安排时间与地点的问题。对于规模较小,教师、教室、学生人数不多的情况下,进行人工排课还较顺利,但对于规模较大,复杂的排课问题(如高等院校),进行人工排课,则费时费力,其科学合理性更是无法保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给排课问题搭建了一个平台,用计算机进行排课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充分利用回溯算法的特点,给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排课的有效求解方法。

二、回溯算法

回溯法是一种选优搜索法。按选择最优解的条件向前搜索,以达到目的。但每当搜索到某一步时,发现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退回一步重新选择。这种行不通就退回再搜索的技术称为回溯法。

回溯法就其算法的逻辑思路可表示为一棵树,根结点是初始状态,每搜索到一个结点都有若干个可供选择的后继结点,没有任何能达到到目标的暗示,只有走着瞧,不行了就回溯到上一层结点,恢复原来刚使用过的参数,再走另一条路径,所以回溯法其本质是穷举与试探,找到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中所有的正确结果。基于回溯算法的许多优点,其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

三、排课问题中的约束条件及数学模型

排课问题的关键就是为了解决课程安排对时间和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避免相互冲突。排课的优化目标就是使得各类冲突为零,并且尽可能满足教师、学生的要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实际排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教师、学生、班级、教室、教室的大小、实验设备等方面的问题。要满足班级、教师、教室上课不冲突;教室的座位应该满足上课班级学生的需要等等。所以对排课问题的基本约束条件如下:

1.同一时间,同一个教师,同一个学生,同一个教室不允许同时上一门以上课程;

2.教室必须有足够的座位容纳学生;

3.某些课程需要安排在特定的教室;

4.对于需要试验设备的课程,教室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设备。比如生化课需要生化仪器。

通过对排课问题约束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到排课问题实际上是将某种定量资源分配给不同的需求个体,并同时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因此其数学模型可概括为一个资源分配模型,该数学模型的几个要素:

1.需求集。其集合中的元素就是需要安排时间、教室与教师的课程,其特征有课程名称,上课人数,授课教师等等。

2.资源集。上课时间集合与教室集合就是两个最根本的资源集。对于时间资源集中的元素,时间序数就是唯一也是最基本的特征。而教室资源集中的元素,可以有教室大小(座位数)、教室用途等多种特征。

3.约束条件群。需求集中的元素特征与资源集中的元素特征相互作用形成的数学关系,构成了约束条件群。根据不同特征的性质,可以将约束条件分为两类:

映射约束。映射约束是一个Z[M,N]的矩阵,其中M是需求集中的元素个数,N是资源集中的元素个数,矩阵元素值是将资源元素i分配该需求元素j的满意度,是一个权值。由于在排课问题中,资源具有独占性,不可再分配,故应有M

软约束。需求集中的元素特征与资源集中的元素特征形成的多维,不定型约束。

4.解集,其形式为符合约束条件的一组解,实质就是需求集与资源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分配向量。

四、排课算法

排课系统中,选优条件即为排课数学模型中的约束条件群。换而言之,若不满足约束条件群,该选择即为不优或达不到目标。当遍历该步骤的所有可能仍未满足约束条件群,则该状态满足了回溯条件,该状态点即为回溯点。

具体的排课算法如下:

1.建立资源集合Y[N],并进行排序;

2.建立需求集合X[M],并进行排序;

3.建立映射约束矩阵Z[M,N],若元素值假定为0或1,则满意度为一个二元选择;

4.定义变量i=1;j=1;

5.为分配,其中,(i<=M,j<=N);

6.检查是否满足约束(包括映射约束条件群和软约束条件群);

7.若不满足,则为其分配Y中的第j+l个元素;

8.若Y中所有资源都被分配过,仍不满足约束条件群,则此状态作为回溯点,重新为X中第i-1元素分配资源(将i减1,回到第5步);

9.分配X中下一个元素(将i加1,回到第5步)。以此下去,直至X中所有元素均合理分配。

五、结束语

本文在回溯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智能排课系统,从排课的结果分析得出所编排的课程表满足排课原则,有效解决冲突问题,课时安排比较均匀。但对实际排课中的一些模糊因素,其更规范的数学描述有待研究。算法的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志斌,陈淑珍等.回溯算法与计算机智能排课[J].计算机工程,1999,25(3):79-80.

[2]夏小云,高武军.基于遗传算法的高校智能排课系统[J].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2008,4(1):175-177.

[3]王健,董改芳,许道云.自动排课系统的模型与实现[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34-36.

教学排课论文 篇4

一、排课工作及其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排课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之上, 为完成高校教学管理目标和内容而形成的一些管理方式, 或者一种规范的行为方法的总和。可以说, 排课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管理工作。排课工作及对排课模式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1、排课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为高效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其中, 为排课工作带来的便利可以说是最显著的。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工作是: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管理等等, 排课模式涵盖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大部分工作内容, 可以说它是高效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可以说它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2、排课工作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协调和调度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高校的课程设计往往较为复杂, 其教学资源的管理工作难度也就相对较大。而排课工作所涉及的教学资源范围较大, 包括教师、学生、体育场地、教室、实验室等等, 因此, 科学的排课, 对于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协调和调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3、排课模式体现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纵观各大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 我们可以大致的把这些模式分为:传统手工排课模式、单机版软件排课模式、网络智能排课模式三种, 不同的排课模式工作效率和质量是不同的, 这也进一步体现了一个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排课模式要点分析

1、以教学计划的执行为核心

教学计划是针对教学对象的一定需求所制定的教学过程的基本指导性文件, 是组织教学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之一。教学计划的实施, 是高效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 排课工作的进行必须立足于对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构建以及优化排课模式的工作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效教学管理中的排课工作, 对象主要包括对教师的管理以及对学生的管理, 首先,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热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排课模式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责任心的增强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其次,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尤其是排课工作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规律这一基础上进行, 这也是高效教学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

三、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排课模式的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以及实现排课工作的价值, 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排课模式的科学性:

1、完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高校的排课工作往往十分复杂, 包含了大量繁杂的数据分析及操作, 费时费力, 教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计算机的使用特别是教务管理信息平台的使用, 使得排课工作变得更加简洁高效。而要想进一步地提高排课模式的科学性以及提高排课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就要进一步完善高效教务管理平台, 实现对排课工作更加全面、系统的控制。

2、构建科学排课模式,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排课模式的优化特质主要表现是:网络功能、缩短排课时间提高排课效率、减少数据的人工录入、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排课质量等等。排课管理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排课系统的自动运算分配教师、教学班、地点、时间、教学资源、安排课程等。还要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设置优先级, 对学时多、难度大、理论性强的部分课程, 采用手工设置较高的优先级, 使排课系统在运行时能够优先安排这一部分数据。而对于自动系统难以解决的问题, 还要进行人工设置, 如:有些较为重头的必修课, 即使设置优先级较高仍会因教学合班的时间或者资源等问题的限制而被排到不合理之处;不同类型课程的交叉安排;课表编排的人性化问题等等。

3、加强网络智能化建设

通过对我国各大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观察可以看出, 虽然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排课系统的设计技术也比较完善, 但是, 目前高校排课系统尚未形成一个被大众所普遍认可的网络版本。而一个科学的、灵活的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排课系统对于高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中排课模式的优化, 尤其是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 特别是对排课模式的优化又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 排课模式的选择及优化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的重要环节, 对于能否实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而, 要结合高效的具体情况, 对自身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对于其中的排课模式进行及时的更新、优化和完善, 以实现更为有效的教学管理。

摘要:排课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手工排课模式, 提高了排课工作的效率。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排课模式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其必要性及改进方法, 以期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排课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1]林岩.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平台中的排课模式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98.

[2]娄卫华, 巫世晶, 殷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2, (6) :119.

[3]周世军, 李家新, 张志红, 汪涧江.选课制下排课模式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4, (4) :96.

排课流程(推荐) 篇5

第五章 教师排课流程

意义:合理安排教师资源。充分高效的利用教师的代课时间,增加教师的带班量和课时收入,稳定教师队伍,降低人力成本。

流程:

1.确定班级数量:DEMO课结束以后,开课前一周与幼儿园再次确认以及更新《幼儿园报名收费信息表》,根据前期设班信息将学生进行分班,并按照每日增长情况预留名额,确定该幼儿园班级数量并确保开课后每班人数的合理性。最低不少于15人,最多不超过30人。不到15人或超过30人需向地区经理申请拆分班或是合并班。详见《设班流程》 2.确定开课、结课日期:开课日期可根据幼儿园时间安排以及招生课时间确定,一般招生课后1-2周开课,结课日期根据课次安排依次排序,如遇到国家法定假日课次顺延。3.确定上课时间:分8小时之内和8小时之外两种。商务尽量和园方协商安排在8小时之内,教师时间相对充裕,当然,也要看现有排课情况而定。教务随时为商务经理共享排班表,以便随时了解教师整体排课情况。详见《教师排班总表模版》

4.确定每周课次以及每次课时:根据公司商务合作模式,8小时之内上课,每周课次可安排2-5次,为了有效利用教师代课时间,商务与幼儿园尽量推荐每周2次或每周3次,或者每周5次。8小时之内上课每次课时一般分为30分钟,这样半天可以安排3个班级的课程。8小时之外上课一般每次课时是60分钟或90分钟,每周可安排一次或2次,为了更好的安排教师,8小时之外的课程尽量每周安排一次。

5.排教师:上课信息一一确定后,安排上课教师,根据幼儿园的的级别和招生总人数,选择不同级别的老师。在教师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重点园和招生人多的园要安排最有经验的老师。

6.开课前至少提前3天由教务人员打印《教师上课通知单》,教师按照上课通知单的时间和幼儿园上课。通知单一式2份,教师和教务签字留底。教务并将电子版排班总表共享给每个教师,以及商务经理。更新即在线更新。见附件《教师上课通知单》

工具:

1.报名收费流程、设班流程.doc 2.教师排班总表模版.xls 3.教师上课通知单.doc

4.附件一:设班调整申请表(并班、拆分班以及其他情况).xls

教学排课论文 篇6

【关键词】XML技术;排课系统;应用开发

一、前言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简单灵活的文本格式的标记语言,具有自我描述、容易扩展、数据可验证等诸多优点, 非常适合于网络上多种数据源间进行数据的交换。XML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的标准网络语言, 在数据发布、数据交换和整合、信息本地化处理等领域内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本人在实际的基于Web的排课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大量地使用了XML技术来实现数据处理, 如数据的本地化处理、数据发布等。下面本文将结合XML 技术的特点,探讨XML技术在实际的排课系统中的应用, 并论述具体应用的实现方法。

二、XML的特点

(一)内容的描述和处理分开

XML文档的主要功能就是定义内容本身,它保持用户接口和结构化信息的独立。在XML中,标记只是用来描述数据本身, 如课程名、教师等。在XML中, 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样式( XSL 或 CSS) 实现的。将数据和对数据的处理隔离开来, 使得多方面来源的数据可以完全整合, 让所有数据在中间层次转换成 XML( 或者已经是XML格式) , 然后在线交换并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 最后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力以特定格式将数据提交给用户。

(二)自我描述能力

在XML文档中, 标记本身就是对被标记信息最好的说明。加上通过XML文档可以获得的DTD和XML Schema中定义的各种约束, 在只有XML文档的情况下, 计算机也能理解文档中的数据。

(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在XML中, 可以定义无限量的标记。它提供了一个标记结构化信息的架构, 用户依据需求,可以随时定义新的标记, 大大拓展了可用标记的范围,也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理解。

(四)XML文档具有可验证的特性

利用XML文档对应的模式(如XML Schema和DTD) , 可以验证XML文档中数据在结构上的正确性和标记使用的规范性。在制定模式时,XML文档的一切都已经定义好了, 这样, 我们在数据形成阶段就能对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部分检验, 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而不用等到数据使用阶段。

三、XML在排课系统中的应用

在学分制教学模式下, 排课活动是一切教学活动安排的前提, 是实行学分制的最核心的内容。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排课系统中, 利用XML技术, 可以均衡系统负载、提高系统性能和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一)XML在排课冲突判断方面的应用

在排课过程中, 会经常出现课程冲突的问题, 因此, 排课过程中的冲突判断是排课系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果在服务器端解决排课冲突, 必然会给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 因为在排课时, 存在大量的并发操作, 服务器端的工作已经相当繁重, 因此将排课冲突的判断迁移到客户端是减轻服务器端负载的最好方法。在实际的排课系统的开发中, 本人利用XML技术, 成功地解决了上课时间冲突和教室冲突的判断问题, 而且冲突的判断准确, 效果明顯。下面部分简单代码为例, 说明XML在这方面的应用及实现方法。

(二)XML在数据加载和验证方面的应用

利用XML技术, 可以在客户端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 然后成批加载到数据库中, 减少了网络来回的次数, 减轻了服务器端的压力, 而且利用 DOM技术和XML Schema 还可以在服务器端进行更为细致的验证, 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在实际排课系统的开发中,本人就是利用XML技术实现了课程数据的批量添加和验证工作。

实现数据批量加载的思想就是: 在客户端利用XML, 向XML文档输入数据; 检查无误后使用 XMLHTTP 对象将准备好的数据包传送到服务器; 在服务器端利用XMLDOM技术对数据包进行剖析验证, 如验证无误, 则将提取节点数据, 将其添加到数据库中, 否则向客户端反馈错误信息。

(三)XML技术在数据发布中的应用

在每学期学生入学之前, 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发布课程安排表等。这些发布的XML文件的名字与专业、年级等信息建立一个对应关系, 如课程安排表的名字由专业、年级、学制和学生类型组成, 这样的话, 无论是学生还是管理用户, 输入相关信息后, 系统就可以找到该文件显示给用户( 当然, 如果将XML文件名称可以存入数据库中, 在管理上将更方便) 。每隔一段日期, 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必要的整理工作, 如学期结束之后, 删除更新(文件在删除之后, 教务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实现查询的操作) 。下面以课程安排表的发布为例, 说明数据发布的应用方法。

数据发布的过程就是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转入相应XML文件的过程, 首先发布程序会遍历新年级的所有专业及相关学制和学生类型信息, 然后提取所有相关信息, 将获得的数据写入到XML文件中。因为XML文件本身是一个文本文件, 所以数据写入的方法与向文本文件中写入数据的方法相同。发布数据的查询比较简单, 对于教学管理用户, 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组合, 就可以形成对应的XML 文件的名称, 实现查询功能(如果不存在对应的文件时, 系统会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实现查询; 对于学生用户, 在学生登录时, 系统会提取学生的专业、学制和学生类型信息放入Session变量中,用户在查询的时候, 系统会自动组合文件名, 实现查询。

利用XML进行排课系统的数据发布, 可以使系统的数据发布更加简单, 随时可以进行更新, 系统设计者只需要设计好一些通用的、固定的样式文件, 就可以使发布的数据以丰富的网页形式显示给用户。

四、结论

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排课系统普遍存在着信息本地处理能力差、负载不均衡、数据验证烦琐和数据发布不灵活等缺点。通过利用XML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较好地地弥补了不足。以上应用及其实现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WEB应用程序, 对于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孔令波,唐世渭,杨冬青,等.XML数据索引技术[J].软件学报,2005,16(12):2063-2079.

教学排课论文 篇7

关键词:排课算法,研究,设计

高等院校的在校人数不断增加,排课人员的工作越来越繁重,而且一旦出现课表冲突调整课表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计算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应用领域。实际上,用计算机进行排课的研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

由于课程表问题所涉及的信息较多,并且求解课程表问题最优解的时间复杂性是课程表规模的指数级,所以一般采用求近似最优解的算法,而不一定非要最优解不可。因此,对于课程表问题,关键不是如何找到最优解,而是如何提高解的满意度。

1 排课问题调研

学校排课问题是为了解决课程安排对时间和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避免相互冲突。在排课过程中,需要考虑课程教学效果(比如一门周课时为6的课程不能安排在一天内上完)、满足教师特殊要求等多项优化指标,将各门课程安排到相应的时间和教室。

1.1 排课问题要素

在排课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要素、班级要素、课程要素、时间要素、场地要素。

教师要素主要包括:一是教师的基本信息,如教师所在部门、专业、教研室等;二是教师的特殊要求,如某教师要求他的课不能安排在某个时间。

班级要素主要包括:班级分为行政班级和教学班级,行政班级指招生时注册的班级,教学班级可以是几个行政班的组合也可以是行政班的一部分,是真正排课中的班级。每个教学班级都有一个唯一的ID号。

课程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的ID号、课程名、课程起始周次、周学时等,还有就是课程的优先级,课程优先级决定课程的排序次序,不同的课程优先级不同。

时间要素主要包括:一是在时间安排过程中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冲突:一同一个班级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段上两门课;二同一个教师不能在同一个时间段上两门课;三同一个场地不能在同一个时间安排两门课。二是时间安排还要满足的一些要求,如:星期六、星期天、晚上一般不排课,有的学校一周有一次的开会时间不能安排课(如我院为周三下午开会)。

场地要素主要包括:场地有教室、实验室、体育课场地等,场地能容纳的人数是主要要素之一;场地的类型,如是否是多媒体教室,有的课需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场地的其它特殊要求。

1.2 符号与约束条件

相应的符号与约束条件:设课程集合:K={K1,K2,.,Kt.,KT};班级集合:B={B1,B2,.,Bm,.,BM};教室集合:J={J1,J2,.,Jn,.,JN};教师集合:S={s1,s2,.,sp,.,s P};时间集合:T={t1,t2,.,td,.,t D};时间与教室对的笛卡尔积为:G=T·J=(t1,J1),(t1,J2),.,(t D,JN);G中的元素称为时间教室对;课表问题的求解过程就转化成为每一门课程寻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教室对。

排课过程中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可以归纳成两类:一是硬约束条件,硬约束条件是指在排课过程中因为资源有限,所以满足而无法变更的约束条件,主要有三类硬约束条件:同一时间,一个教师不能同时有一门以上的课程;同一时间,一个班级不能同时有一门以上的课程;同一时间,一个教室不能同时有一门以上的课。二是软约束条件,是指在排课过程中可以满足但又可特殊以不完全满足的约束条件,是排课过程中在满足硬约束条件的基础上能尽量要求满足的约束条件,不同的教学情况软约束条件会有所差异。软约束条件不是必须的,可以将一定要满足的软约束条件转换为“硬约束条件”。常见的软约束条件主要有:课程尽量安排在教学效果较好的节次;多学时课程每周的安排要错开(如,每周多学时(≥4)的课程,应该能够尽量将其隔天安排);满足教师所提出的上课时间和地点的要求。

2 排课算法设计

排课问题的关键是排课算法的使用。前人在排课算法的使用上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主要的排课算法有:启发式算法、优先级算法、应用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应用、分组优化算法、约束满足方法、搜索算法、数据挖掘相关算法等。

通过分析已有排课算法的优缺点,本排课系统拟采用分治法、贪婪法、回溯法三者的思想,结合优先级算法,完成整个排课算法的设计。

分治法也称分割求解法,设计思想是,把一个大的大问题划分为原问题的规模较小的问题,先求出子问题的答案,然后把各子问题的解合并成整个大问题的解。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小的容易解决的问题。

贪婪法的算法设计思想是分阶段工作,在每一个阶段选择局部最优,而不考虑将来后果。对最终的解不追求最优解,能够得到某种意义下的近似解的分级处理方法。贪婪法一般可以快速得到满意的解,因为它省去了为找最优解要穷尽所有可能而必须耗费的大量时间。贪婪法常以当前情况为基础作最优选择,而不考虑各种可能的整体情况。

教师、班级、教室的排课类似于贪婪算法中的机器调度问题。n门课程相当于n件任务,这n件任务由教师、班级、教室协同完成。每件任务的开始时间为si,完成时间为fi,si

一种获得最优分配的贪婪方法是逐步分配任务。每步分配一件任务,且按任务开始时间的非递减次序进行分配。若已经至少有一件任务分配给某个资源,则这个资源的状态变为已用;否则就是示未用的。在选择资源时,采用以下贪婪准则:根据欲分配任务的开始时间,若此时有已分配任务的资源可用,则将任务分给它。否则,将任务分配给未用的资源。

回溯法是一种选优搜索法,按选优条件向前搜索,以达到目标。但当探索到某一步时,发现原先选择并不优或达不到目标,就退回一步重新选择,这种走不通就退回再走的技术为回溯法。回溯算法是所有搜索算法中最为基本的一种算法,其相当于采用了先根遍历的方法来构造解答树,可用于找解或所有解以及最优解。

可用回溯法求解的问题P,通常要能表达为:对于已知的由n元组(x1,x2,…,xn)组成的一个状态空间E={(x1,x2,…,xn)∣xi∈Si,i=1,2,…,n},给定关于n元组中的一个分量的一个约束集D,要求E中满足D的全部约束条件的所有n元组。其中Si是分量xi的定义域,且|Si|有限,i=1,2,…,n。我们称E中满足D的全部约束条件的任一n元组为问题P的一个解。

解问题P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枚举法,即对E中的所有n元组逐一地检测其是否满足D的全部约束,若满足,则为问题P的一个解。但计算量相当的大。

回溯算法对空间的消耗较少,当其与分枝定界法一起使用时,对于所求解在解答树中层次较深的问题有较好的效果。但应避免在后继节点可能与前继节点相同的问题中使用,以免产生循环。

自动排课算法,首先,根据分治法的思想把整个排课过程分成时间分配和教室分配两个阶段。然后,依据贪婪法的算法思想,在时间分配时,总是在尚未分配的时间单元中选择上课效果最好的单元。而在时间分配发生死锁时,会向上回溯搜索到发生冲突的最近一个记录,然后对它进行重排以解决冲突。

算法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1)初始化设置

为了降低排课算法的复杂度,先对排课数据和时间单元进行初始化,初始化设置主要过程:

(1)划分等价类:将每学期的所有课程按年级和系别划分等价类。将有共同参与者的课程划分为同一等价类,同一等价类中的课程只有地点上的冲突没有时间上的冲突。这样就可以对每个等价类分别进行排课,从而大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提高排课算法效率。

(2)时间初始设置:时间初始设置包括构造时间模式库和构造时间模式数组。

时间模式库是为了提高上课安排的合理性,为不同周学时数的课程设置的时间组合模式。例如,每天上课时间安排为上午4节课,下午4节课,晚上4节课,可以把时间段划分为:上午1-2节一个时间段,用“1”表示;上午3-4节一个时间段,用“2”表示;下午5-6节一个时间段,用“3”表示;下午7-8节一个时间段,用“4”表示;晚上9-10节为一个时间段,用“5”表示,晚上11-12节为一个时间段,用“6”表示。星期一至星期天分别用“1”-“7”表示。用一个时间串来表示某门课程的上课时间模式,如:“11”表示星期一的1-2节上课,“42”表示星期四的3-4节上课。对于一个周学时数为4的课程,时间模式可以设置为:“11”和“32”、“12”和“31”、“11”和“42”等。在课程安排时对于课时数比较多的课程,要尽量隔天安排。

构造时间数组是为了表示教师、班级、教室的可排课时间。分别为他们建立一个12×7×30的三维数组。其中第一维表示每天的节数,第二维表示一周的天数,第三维表示一学期的周数。

(3)分别设置教师、教室、课程的空忙字段的值,这个字段的值是一个三维数组(X,Y,Z),用来表示是否可以排课,如果该位置的值为“1”表示可以排课,为“0”表示该时间段已用,不能排课。

2)设定优先级

对子类中的课程计算优先级L设优先级函数为:

其中,Z(g)表示该课程的周学时数;J(g)表示课程级别,选修课的课程级别设置为1,必修课的课程级别设置为2;R(g)表示该课程的参与人数;T1、T2、T3是可以调整的参数。由式(1)可以看出课程级别越高、周学时越多、参加人数越多的课程,其L(g)值越大,其优先级也越高;反之,L(g)值越小,其优先级越低。这样,就可以根据计算的优先级的高低对课程进行排序,优先级高的优先排课。

3)查询可用时间单元:首先,初始化某门课程的最大可安排时间数组,为(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 123456)。然后,找出参加该课程学习的所有班级。第3步,查询每个班级的时间数组,得到班级的已排课时间,并将其与课程的最大时间数组相“与”,从而得到该课程不能安排的时间单元。第4步,依次处理教师时间数组和相关教室时间数组,这样,该课程最终的可安排时间数组就是班级、教师、教室可排课时间的交集。

4)查找适当的时间模式:找到可排课时间后,就应根据课程的周学时数在时间模式库中匹配适当的时间模式。

以上排课工作完成后,就确定了课程的上课时间和地点。在处理中如果发生死锁,则可根据回溯法的思想向上回溯搜索到发生冲突的最近一个记录,对它进行重排,以解决死锁,如果死锁问题仍不能解决,则将该课程信息输出到冲突列表中。

5)人工干预的处理:计算机自动排课也需要进行人工干预,以便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具体要求设置和调整排课算法中的一些参数,而且可以对计算机排出的课表进行手动调整。人工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等价类划分中参数的设置,教室类型的设置,时间模式库的设置,优先级函数中参数的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要求对这些参数和库进行设置。另外,对于计算机排出的课程表,用户也可以通过手动进行适当调整,使得课程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3 结束语

在自动排课系统设计过程中,排课算法的设计是关键,所用排课算法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可行性。此排课算法经验证是可行的,通过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算法,充分发挥了各算法的优点,使实现自动排课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钱德凤.TTP在高校排课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10-11.

[2]湛德照.高校自动排课系统的算法研究与实现[D].重庆:重庆大学,2006:15-17.

[3]陈雪芳.教学管理系统中排课算法约束条件及其实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51-54.

[4]李明.一个基于智能化搜索的排课表算法及其Client/Server实现[J].现代计算机,1997(6).

[5]李增智,王云岚,陈靖.课程表问题的一种混合型模拟退火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报,2003,37(4).

排课系统需求分析设计 篇8

所以排课系统应该具备教学计划的导入、课程表元素初始化设置、课程表的优化生成、课程表信息查询、课程表信息打印导出等基本功能。对课程表元素初始化参数设置考虑的是否全面、是否人性化将在很大层面上影响生成课程表的优化程度。

课程表的编排涉及到教师、教室、班级、学生、时间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来避免冲突。本排课系统针对大部分院校的授课特点完成对学习周、时间单元、教学区域等课程表中相关元素信息的统一属性设置, 以使设计开发的排课系统能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下面列举出对课程表编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一些重要因素。

学习周:每学期学习周总数将在已经实施的教学计划中体现。

单双周:有些课程单双周授课方式并不相同, 这便需要在课程属性中有所体现, 以便于科学合理排课。按照教学计划设定学期周数, 并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是否单双周授课。

授课天数上限值:每周上课天数为D天, D小于或等于7天。每学期根据学校要求设置D的上限值。例如, 当授课时间充足的情况下, 可设置D的上限值为5。

时间单元:最小授课单位设置为两学时, 即两小节为一个时间单元 (或称为时间片) 。每天分为三个大的时间段, 上午 (P1) 、下午 (P2) 和晚上 (P3) 。P1包含两个时间单元1 (1、2节) 和2 (3、4节) , P2包含两个时间单元3 (5、6节) 和4 (7、8节) , P3包含1个时间单元5 (9、10节) 。

课程类型: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按照授课内容又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种。一般来说, 公共基础课可安排同届或同专业合班上课, 甚至可以跨专业合班上课。排课过程中必修课的优先级要高于选修课, 尽可能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时段, 选修课尽可能考虑到需要面向的所有学生, 安排统一时间, 例如可以安排在晚上时段, 或分成两组授课供学生进行时段选择。

教学区域:各教学楼之间距离一般较远, 将邻近的教学场地视为同一个教学区域, 然后为其分配区域编码, 例如:jxq01教学区、jxq02教学区等。每个教学时段学生、教师均在同一个教学区域进行教学活动。

2 系统用户管理需求

排课系统应该结合各部门、各使用人员的具体需求进行权限设置。一般来说, 高等院校的排课系统使用人员主要由系统管理员、教务处管理人员、各学院、各系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组成。系统用户根据自身权限将获得不同的服务。

系统管理员:所有用户中权限最大 (权限值为1) , 能够进入排课系统所有界面, 使用排课系统全部功能。

教务处管理人员:权限值为2, 具有系统管理员的部分功能。主要功能是:排课参数设置、自动排课及课程表人工调整、课程表结果查询打印、数据分析等。

各学院 (各系) 管理人员:权限值为3, 具有系统管理员的部分功能。主要功能是学院 (各系) 对教学计划的导入、课程表结果查询打印、数据分析等。

教师:权限值为4, 仅具有查看自己授课信息的权限。

学生:权限值为5, 具有查看自己班级课程表安排的权限, 还具有查看公共选修课课程安排的权限。

3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

整个排课系统根据功能需求可划分成五个功能模块, 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3.1 初始化信息管理模块

初始化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排课过程所需要的初始信息录入及数据信息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此模块包括7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2所示。

(1) 行政班级信息管理模块:可完成班级编码、班级名称、班级人数、所属学院、系、专业等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2) 教学区域信息管理模块:可完成教室编码、教室名称、教室类型、所属教学区域等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3) 教师资源信息管理模块:可完成教师编码、教师姓名、所授课程等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4) 课程信息导入模块:可完成每学期各学院 (系) 教学计划的导入、修改、删除等功能。 (5) 数据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库清空等功能。 (6) 排课初始信息设置模块:学期周数、每周上课天数上限值等初始信息设置。 (7) 退出系统模块:完成规定操作后, 用于结束现有操作。

3.2 自动智能排课模块

自动智能排课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系统获取足够的参数信息后, 进行自动排课, 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工调整, 最后输出排课结果。此模块包括4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3所示。

(1) 系统参数设置模块:设置自适应参数、种群规模大小等。 (2) 预先排课模块:对具有特殊要求的情况, 进行预先排课。 (3) 自动智能排课模块:系统操作员输入排课所需信息并验证无误后, 点击“排课”按钮, 系统将自动完成排课。 (4) 人工调整模块:根据需要, 人工调整不适合实际需要的课程表安排, 最终生成可用课程表。

3.3 课程表查询管理模块

课程表查询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查询课程表, 并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打印输出。此模块包括4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4所示。

(1) 教师课表查询模块:可查询任一名教师的课程表, 并能完成查询结果的打印输出。 (2) 班级课表查询模块:可查询任一个班级的课程表, 并能完成查询结果的打印输出。 (3) 教室课表查询模块:可查询任一个教室 (包括实训室) 的课程表, 并能完成查询结果的打印输出。 (4) 公共选修课查询模块:可查询任一门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表, 并能完成查询结果的打印输出。

3.4 数据统计分析模块

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排课系统中的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排课系统进行科学、合理排课, 同时也为学校的一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此模块包括3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5所示。

(1) 教室场地利用率统计模块:统计各教室、实训室的日常使用情况, 为学校硬件配套设施的更新提供基础数据。 (2) 教师工作量统计模块:统计每学期每位教师的工作量, 为各学院 (系) 下一学期教学安排以及教务课时费发放提供基础数据。 (3) 班级教学任务统计模块:统计各行政班级已完成的教学任务, 为教学计划的实施验收提供基础数据。

3.5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设置不同用户权限。此模块包括两个功能子模块, 如图6所示。

(1) 系统管理员管理模块:可以修改当前管理员的密码, 添加、修改、删除用户功能。 (2) 密码重设模块:可以修改学院 (各系) 、教师、学生等用户密码。

4 系统总体界面需求

在本排课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界面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需求进行考虑:

界面简单友好。用户能够很方便的处理各种应用问题。

使用术语标准, 并保持一致化。用户可以轻松读懂应用流程并进行熟练操作。

拥有完整的帮助说明文档。用户可根据帮助文档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概况。

摘要:排课问题即是课程表问题, 它的生成过程需要考虑到教师、教学场地、学生、课程、时间等诸多因素, 一个科学、可行的课程表必须是无冲突的。使用计算机排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排课效率, 降低教务人员的排课难度。本文主要从功能要求入手对排课系统的设计进行需求分析设计。

关键词:排课问题,课程表,需求分析

参考文献

[1]姜谦.中小学排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10-35.

[2]成伟.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8-17.

[3]张华.智能排课算法的研究及实现.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35-43.

[4]杨珊珊.基于多维遗传算法的成教排课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河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13-15.

浅谈高校排课工作 篇9

在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 排课是一项最具组织性和协调性的系统工程, 同时也是最复杂、影响因素最多的工作。

一、高校排课的影响因素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教学计划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方向和结构, 规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开课时间、学时和学分等方面。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应该熟悉全校各院系、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及特点, 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分布、学分和开课学期等信息, 只有完全熟悉并掌握学校教学计划, 才能知道什么类型的课程需要排在什么教室, 需要什么教学器材, 哪些教师能够承担教学任务, 才能真正在排课的过程中做到符合教学规律, 避免教学事故。

2.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学校的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等。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应该对学校所有的教室信息了如指掌, 包括每个教室能容纳多少学生, 哪些教室是多媒体, 共有多少机房、语音室, 有多少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 每个实验室有什么仪器, 能够完成什么实验等。同时, 还要全面了解学校教学器材的信息, 及时掌握学校现有教学备品及教学用实验耗材的储备情况, 以判定是否能够满足正常上课需要。

3.教师

熟悉全校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是合理有序编排课表的前提保证。教师的教学经验直接决定了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 排课时要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重要课程的教学任务, 如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等, 而工作时间较短、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年轻教师, 可以安排担任一些选修课和共同课的任课教师。有些教师在任课的同时还兼任校内的行政职务, 这就需要在排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排课的合理性, 又要保证正常的行政工作不受影响。另外,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也是在排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力争做到同专业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基本相同, 不会因为教学工作量分配问题产生矛盾, 争取让每位教师都能完成学校要求的学年基本工作量, 同时, 为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完成科研工作, 不能因为教学而忽视科研。

二、高校排课的基本原则

课表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高校排课的基本原则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 有利于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有利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由学校组织专家自主制订的, 是组织教学和编排课表的基本依据。教学计划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又要根据学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适时的进行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一经确定, 所有课程的编排就都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 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期开课, 完成规定学时。排课过程中, 所有的课程安排不得脱离教学计划随意更改, 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 则需要履行相应的程序, 严格审批后方可变更教学计划。

2.避免冲突, 合理优先

避免课程冲突, 是课表编排的基本原则, 课程冲突主要指三方面的冲突:教师冲突、时间冲突和教室冲突。教师冲突是指同一位教师在相同时间被安排给多个班级或多门课程授课, 时间冲突是指同一班级在同一时间被安排了多门课程, 教室冲突是指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被安排了多个班级或多门课程。这几种冲突在排课过程中都会经常出现且不易察觉, 这就要求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排课中和排课后要反复检查课表,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课表编排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 还要考虑到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应根据学生与教师的生理、心理特点, 在排课时合理优先编排部分课程, 保证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高效率。在时间安排上, 每天上午是教与学的黄金时间, 学生与教师精力充沛、思路清晰, 应优先将专业必修课和教学难度较大的外语、高等数学等课程安排在每天的上午时段;每天下午学生精力分散、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如上午有效, 应将实验课、体育课和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选修课安排在下午时段。在班级安排上, 由于各院系的课程安排所占时间不同, 导致合班课尤其是跨院系合班课在排课时困难更大, 应优先考虑编排合班授课的课程, 保证有共同的空余时间安排合班课。在课程安排上,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应优先考虑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的安排, 先将必修课的时间和地点排好, 然后再将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等其他课程排在空余的时间和地点, 做到主次分明, 保证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保障教学质量。

3.以人为本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何调动和激发二者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课表编排的过程中以人为本, 在遵循教学规律、执行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主、客观条件, 尽量满足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安排的合理要求。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排课时应考虑到学生在课间换教室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尽量将同一班级相邻课节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教室, 如果因为教室资源问题不能实现, 也应尽量将课程安排在同一教学楼或相距较近的教学楼,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课间换教室的时间消耗, 避免学生迟到和进错教室。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开始排课之前应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 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有的教师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或者需要接送孩子, 对上课时间段有特殊要求, 应尽量满足。对于怀孕、年老的教师, 尽量不要将课程连排, 留出一段时间休息, 避免过度疲劳。对于一些家距学校较远、交通不便的教师, 尽量不要将课程安排在晚上。同时, 在处理一些教师的不合理要求时, 要耐心地与任课教师沟通协调。

高校的课表编排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因此, 对于周学时超过2的课程要尽量隔天排课, 保证学生有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文、理课程尽量交叉排课, 合理分布, 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效率。

三、高校排课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高校办学水平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课程编排上显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合理排课, 是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教学资源紧张

近年来, 各高校的专业和招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但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没有随之增加, 教学用房和教学仪器相对不足, 在课程编排环节上,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因教学资源紧张所带来的困难。对于配套教学设备不足的课程, 可以实行分组授课, 将需要上课的同一专业学生分成若干组, 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上课, 以缓解教学仪器和教学场地的不足。将部分周学时为3或5的课程由原来的单双周排课改为三节连排, 上下午的授课时段各安排一个三节连排的时段, 将部分总学时较少的选修课设置为分段教学, 即在同一教室的同一时间安排两门课, 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各完成一门课程, 这些方式既能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 又能减轻教室数量不足的压力。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中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情况越来越多, 导致多媒体教室的需求增多, 学校的原有多媒体教室不足以满足教师要求, 在添置多媒体设备的同时, 高校应组织督导教师随堂听课, 对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 可要求教师取消电脑课件, 采用板书教学。另外, 学校可以要求新进教师在三年之内不允许使用多媒体教学, 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师技能, 又能缓解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压力。

2.教师学时安排不均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排课时经常会遇到教师提出的学时安排不均的问题, 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课程安排和工作量分配不满意, 全面实现学生选课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由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按照教学计划, 将学生每学期可以修读的全部选修课录入选课系统, 由学生自主选课, 选课结束后, 将选课人数不足要求的课程取消, 这样,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调动教师的竞争意识, 避免因学时安排所产生的矛盾。

总而言之, 高校课程编排是一项困难多、影响因素多的工作, 排课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和经验积累,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者在课程编排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基本原则, 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 编排出科学、合理、高效、周密的课表。

参考文献

[1]顾宏民.高校排课方法探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

[2]李群英.学分制条件下高校课表编排艺术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4) .

排课冲突检测的设计及实现 篇10

电大系统生源的种类较多, 有高职生、脱产成教学生、在职开放生、在职研究生等, 各类学生对上课时间有不同的要求, 加上各门课程不同的教学需求, 因此电大与普通高校的排课有所不同, 以宁波电大为例, 排课有下列特点:

(1) 上课时段有重叠, 现有的上课时段有8个:上午1-2节、上午3-4节、上午1-4节、下午5-6节、下午5-7 (13:00开始) 节、下午5-7节 (13:40开始) 、晚上, 另外还有非以上情况的自由设置时段。在上述时段中, 上午1-4节与上午另外两个时段有重叠, 下午的3个时段也有重叠。

(2) 上课周次设置灵活, 周次设置不是普通高校课表中的单周、双周和全周3种情形, 而是形如“1, 3-8”的周次序列, 一个课程安排 (以下简称课元) 的上课周次可以自由设置。

(3) 同一班级同一课程可能由多名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教室授课, 因此一个教学班的一门课程安排可能包括多个课元。

由于上述原因, 为普通高校排课系统设计的冲突检测方法根本不适用, 采用全自动排课很难表述这种特殊性要求, 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 宁波电大排课系统采取半自动排课方式, 课表编排手工输入, 而每当更改排课元素时, 系统自动进行排课冲突检测, 当所有课表编排都没有冲突时, 所得课表就是一份没有冲突的有效课表。

1排课冲突检测算法设计

1.1排课冲突介绍

排课问题是满足教学计划和各种约束条件的组合规划问题, 约束条件就是要避免课元的各排课元素之间存在冲突, 排课元素包括课程、时间、教师、教室和班级, 在冲突检测中, 必须要满足的基本约束条件有:①教师不冲突, 同一时间, 一个教师只能给一个班级上课;②教室不冲突, 同一时间, 一个教室不能安排两门不同的课程;③班级不冲突, 同一时间不能给同一班级安排两门不同的课程。

在排课冲突检测中还有一些其它的约束条件也要满足, 例如上课的班级人数必须小于教室座位数等, 本文不做考虑。

1.2冲突检测算法的概念设计

考虑到上课时间可以细分为周次、星期和上课时段, 一个教学班一门课程安排的课表问题空间T可表示为:T=P×C×Z×W×S, 其中P为教师集合, 表示全校所有任课的教师;C为教室集合, 表示学校所有的教室;Z为周次序列集合, 可为任何有效的周次序列;W为星期集合, 具体为“周一”、“周二”…“周日”;S为上课时段集合, 具体为上述的8个上课时段。

课元a对应T中的一个向量, 记做a= (pα, cβ, zγ, wδ, sκ) , 其中pα∈P, cβ∈C, zγ∈Z, wδ∈W, sκ∈S。假设课表P有n条记录, 为了检测课元a与课表P是否有冲突, 那么系统要进行n次检测, 每次检测要考虑排课的5个元素, 而每当排课元素修改后, 系统都要进行冲突检测, 那么系统运行效率会很低。考虑到教师冲突、教室冲突、班级课程冲突都是因为课元所选的教师、教室、班级没有空闲时间, 它们都与时间关系密切, 排课冲突检测的关键就是时间的冲突检测。因此可以采取固定几个排课元素, 缩小问题空间维度的方法进行检测, 具体就是, 固定课元中除周次外的4个排课元素, 从课表中筛选有可能存在冲突的待检测数据集, 然后将课元中的周次和待检测数据集中的周次进行冲突检测, 如果周次有冲突, 则该课元与课表有冲突, 否则, 该课元与课表没有冲突。

在课表P中筛选出与课元a有可能冲突的待检测数据集Y可表示为:

设a= (p, c, z, w, s) , 则Y={t|t∈P, (t.p=a.p 或 t.c=a.c) 且 t.w=a.w 且t.s与a.s时间冲突}, 其中“.”表示向量的分量, t.p表示课元t的教师 (p) 分量, 其余符号意义类似。

有效课表P不冲突可表示为: P⊆T且∀a∈P, ∀b∈P, a≠ b有a与b不冲突。

1.3上课时段冲突检测

在上述上课时段中, 上午1-4节与上午1-2节、上午3-4节冲突, 下午5-6节、下午5-7 (13:40开始) 节和下午5-7节 (13:00开始) 冲突。为了判断上课时段是否有冲突, 对上课时段的编码设计如表1所示:

那么, 对于两个固定时段, 设其编码为s1、s2, 则:

undefined

非固定时段的冲突判断仍需人工判断。

1.4周次冲突检测

设一个学期有20周, 课元的周次设置可以用一个20位的二进制数z表示, z的位数对应周次, z数位上的值表示有无课程安排, “1”表示有课程安排, “0”表示无课程安排, 例如, 周次设置“1-2, 15, 20”的二进制编码为:

表示在第1、2、15、20周有课程安排, 其余周次没有安排课程。

那么, 对于两个周次设置, 设其二进制编码为z1、z2, 则

undefined

判断一个课元a与待检测数据集Y的周次设置是否存在冲突, 可采取下列方法:

a.z∧ (y1.z V y2.z V y3.z V … V yn.z )

undefined

其中a.z表示课元a周次设置的二进制编码, 其余符号类似地表示数据集Y中课元周次设置的二进制编码。

1.5算法流程图

在上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排课冲突检测算法的流程如图1所示。

2实现

宁波电大排课系统采用B/S结构, 选用Visual Studio.Net 2008开发平台, VB.NET开发语言开发, 系统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 数据访问技术选用ADO.NET。

2.1排课页面

排课页面如图2所示, 该图显示经管系对课程“会计”进行课表编排, 该门课程有两个教学班, 教学班各有1、2个课元, 其中教学班1有排课冲突。在该页面中用户可以增删教学班, 教学班中的课元也可增删, 课元的排课元素除了周次和非固定时段是直接输入外, 其余排课元素都为下拉列表, 下拉列表数据来自对应的数据表。如果排课没有冲突, 在总课时栏会显示总的课时, 否则显示冲突的详细信息。

页面中教学班和教学班内的课元由具有主细关系的Repeate和GridView两个控件表示, Repeate控件负责显示教学班、Gridview控件负责显示教学班内的课元, 表格的内容和样式在控件单元格数据绑定的事件中编程控制。每当排课元素修改后, 页面将自动刷新, 重新进行冲突检测, 返回冲突的结果。

2.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数据表中存储了排课信息和各类排课基础信息, 为了保证冲突检测时排课元素的唯一性, 对排课元素记录进行自动编码, 在课元表中保存的是排课元素的ID号, 冲突检测以ID为准, 教学班与课元是一对多的关系, 通过关键字“教学班ID”关联。数据表关系如图3所示。

2.3冲突检测类

冲突检测由自定义类GetDayFromStr实现, 类中包含用来设置课元排课元素的方法, 在设置了待检测教学班的排课元素后, 调用方法GetCount () 实现冲突检测。GetCount () 方法在不存在排课冲突的情况下, 返回周次序列所表示的课时数, 否则, 将冲突的详细信息保存到类的错误属性 (ErrorMsg) 中, 并返回一个负数, 不同的返回值代表不同的冲突类型, 具体情况见表2。

筛选待检测数据集的 SQL语句如下, 其中以”m_”开头的变量表示待检测课元排课元素的取值:

3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解决上课时段重叠、周次自由设置的排课冲突检测算法, 并在宁波电大排课系统中加以实现, 在2011年春季排课的试用中, 排课系统能准确地检测出上课冲突, 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通过采取缩小问题空间纬度的方法, 将排课冲突检测问题空间的纬度从5降低为1, 能提高排课冲突检测的效率, 并且算法简单, 有一定的通用性, 稍做修改可以应用到多种排课情况。

参考文献

[1]陶滔, 毛宁, 夏石莹, 等.有限维冲突算法及应用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9) .

求解排课问题的遗传蚁群混合算法 篇11

针对排课问题,本文将遗传算法和蚁群优化算法融合,提出了一种遗传蚁群混合的优化算法。首先利用遗传算法产生初始信息素的分布,在运用蚁群算法求精确解。实验表明该算法取得了良好的适应度值和时间性能。

排课问题涉及到教师、教室、班级、课程、时间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处理起来相当复杂的优化决策问题。排课问题已被证明是一个NP完全问题,也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实际问题。

文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解决排课问题的离散粒子群算法,在三维空间中建立模型,并引入了冲突检测及变异等操作。文献提出了自适应遗传算法,该算法采用三维编码方案,并在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适应度函数、初始种群的生成等方面都进行了设计和优化。文献应用蚁群遗传算法进行排课研究。在本文将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融合来研究排课问题。

排课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

排课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五维空间上的组合优化求解问题。五维是指教室、教师、班级、课程、时间,要实现的目标是上述五元素的最优化配置,对于这一类组合优化问题要寻求一种合理的近似最优解。

约束条件

排课方案必须满足两大类约束:硬约束是衡量一个排课方案是否可行的标准,软约束是衡量一个排课方案优劣的标准,而反映一个排课方案优劣的标准有多种情况。

硬约束是指在排课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同一时间段内,一位教师不能排一门以上的课程,不能占有一个以上的教室;同一时间段内,一个班级不能上一门以上的课程;同一时间段内,一个实验室不能排一门以上的课程;教室能够容纳上课班级的学生人数。

软约束条件是指在排课方案中可以满足但又可以不完全满足的条件,根据各学院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别,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相关的重要课程尽量安排在较好的教学时间段;多学时的课程每周的安排要错开(学时大于等于4课时,能够尽量隔天排一次课);一周内每天课时尽量平均;教室利用率高,上课班级人数尽量接近教室可容纳人数。

遗传蚁群算法

算法基本思想

遗传算法在搜索初期具有较高向最优解的收敛速度,但是达到一定时刻后不能有效利用系统中的反馈信息,使搜索具有盲目性,导致求解速度会明显降低。由于信息素匮乏,蚁群算法在初期搜索速度缓慢,当信息素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蚁群算法求解效率会迅速提高。而遗传蚁群混合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采用遗传算法产生初始信息素的分布,当遗传算法达到一定迭代次数或群体中向最优解的进化速率低于一定程度时结束遗传算法,应用蚁群算进行最优解的求解。如图1所示。

遗传算法

编码。针对排课问题的特点,使用三维数组对排课信息进行保存,具有编码和解码都很直观,方便冲突检测,算法的复杂度低等优点。

排课过程中教务秘书的职责 篇12

随着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结构的变化, 高校原来由学校统一排课 (一级排课) 的缺点越来越凸显, 最近几年高校基本慢慢过渡到了二级排课阶段。在二级排课的过程中, 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共同进行排课。排课人员涉及到教务处的教务运行人员、二级学院教务秘书、系部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等人员。其中教务秘书起到了上传下达、衔接的重要作用, 教务秘书具体在排课中要有以下职责。

一检查改错

在整个排课中, 第一步是系部专业负责人要将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输入教务系统。目前, 教学计划基本上是年年要改, 以适应每年的教学需要。而教学计划对于每学期的科目, 公共课和专业课的设置等有着明确的要求, 特别是公共课, 专业负责人一般并不是很熟悉, 比较容易出错。所以, 当专业负责人输入教学计划以后, 教务秘书要详细认真地进行核对, 包括每个学期的课程、学分、起止周、教材等等信息, 做到没有遗漏。

教学计划输入系统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输入教学任务, 这一步一般只需要本学院开课的信息即可, 涉及到学时、合班情况、任课教师、起止周、教室要求等等, 教务秘书需要细心核对, 遇到有错误或者是有冲突的地————————————————————————方, 要及时反映给专业负责人, 以便及时修改。

二沟通协调

确定好下学期的教学任务以后, 还要进行沟通协调。比如说, 某种专业课教室, 很多专业都需要这类教室, 导致这类教室不够用, 又比如, 一些教学设备需求量比较大, 导致设备供应紧张。这种情况很常见, 遇到这类情况, 就需要教务秘书进行协调。

教务秘书隶属于二级学院, 他与教务处的排课人员不一样, 对于自己系部的专业课程信息比较熟悉。首先, 他需要和学校来商量有冲突的教室或者设备如何进行分配, 确定好自己系部的份额以后, 再进行协调。教务秘书上报给系部教学主任, 还要对涉及的课程进行评估, 分出优先级, 看涉及的课程能否用其他教室或者设备代替, 要拟出一个合适计划来解决问题。召集专业负责人进行沟通, 最终得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三收集资料

排课的过程中, 涉及方方面面的信息。如了解并熟悉教学计划的内容, 掌握所在系部每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信息, 包括课程性质、学分、周课时、开课学期等, 还要了解前序课程、实验环节等情况。还有教室情况, 包括教室的校区、位置、容量、类型、设备、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信息都要有所了解。除了这些因素之外, 人为的因素变动最大。教务秘书需要了解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的信息, 不仅仅是他们的职称、专业、专长等, 更重要的还有教师个性化要求, 如有些需要外出进修、有些不能排在早上的特殊要求, 这些在排课时是很有用的。除了教师的信息, 还有学生的信息也需要掌握, 特别是有一些特殊情况的班级。

四辅助参谋

教务秘书的职责中, 辅助参谋是重要的一项。排课的过程中, 教务秘书辅助参谋也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负责人从制定教学计划开始, 教务秘书就要参与其中。专业负责人设置新的课程, 教务秘书需要制定课程代码;教务秘书还要检查教学计划, 除了查错以外, 更重要的是针对每学期专业课、公共课的搭配, 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过渡等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 教务秘书虽然在专业水平方面不及专业负责人, 但是他对于公共课信息、教学资源信息掌握比较全面。

在安排教学任务时, 教务秘书需要辅助教学主任安排课表的周课时、教室、任课教师、每门课程的上课时间等等。教务秘书在准备好种种信息的情况下, 在教学主任总体安排课表的时候, 辅助执行。安排每个班级课表的时候, 教务秘书根据相对全面的信息, 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五统筹安排

排课的时候要考虑非常全面, 而且制约的因素非常多, 常常会出现冲突的情况, 这时候就需要教务秘书的统筹安排。比如, 各专业的教学任务输入系统以后, 教务秘书就要汇总检查, 因为专业教室和教学资源有一些不协调, 如果自己系部各专业安排的时候出现冲突, 这样就会造成矛盾, 需要教务秘书统筹安排, 拿出方案和专业负责人、教学主任反复协商。

安排各种合班课程的时候, 特别是公共课 (如体育、马列、外语等) 的合班, 也需要教务秘书统筹安排。系部教务秘书对于专业信息、公共课信息了解比较清楚, 各个班级如何安排上下午的公共课程, 进行合理的分配。

实际上排课的难点就在于需要处理各种的冲突, 还包括教师由于个性化要求产生时间上的冲突, 系部和学校资源之间的冲突等等, 都需要教务秘书的统筹。

就目前来讲, 除去种种客观因素之外, 教务秘书的作用往往不能最大效果地发挥, 但这也是由多种的因素所决定的。目前, 二级学院的教务秘书大多是由其他岗位的教职工调任或者兼任, 即使是专职人员, 也往往良莠不齐, 这也导致了教务秘书这一岗位职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还有教务秘书本身工作任务比较繁重, 发展空间也比较小, 上升机会不大, 平时学校对其重视不够, 种种原因导致教务秘书职能的局限性。

想要解决此现状, 需要学校与自身两方面的努力。

第一, 学校需加强管理: (1) 学校需要发正式的文件, 明确教务秘书的岗位职责。这样可帮助教务秘书整理好自己的事务, 明确职责, 更好地工作。 (2) 学校要关心队伍的发展, 关心教务秘书的工作, 让教务秘书感觉到教务秘书这个岗位是被关注的, 这有助于岗位的稳定性。

第二, 教务秘书必须加强自己的学习: (1) 要加强自己思想素质的学习。学校教学的实施, 实际上也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 学校教学计划能否贯彻执行, 课表的安排能否到位, 教务秘书个人的素质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这也就要求教务秘书的思想觉悟的提高, 信仰的坚定, 政治水平要高。 (2) 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 各专业的情况。每个系有每个系独特的学科和专业。教务秘书应该对其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宏观的把握, 对于每个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计划要有所掌握, 这样才能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3) 要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学校、系部经常会有各种教学活动, 需要教务秘书的协助和组织, 如期初的补考和重修工作, 期中的检查和座谈会, 期末的考试等工作。 (4) 要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时刻有着各种的变化, 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等经常有变动, 教学管理工作本身也经常有变动, 教务秘书需要努力适应新的变化, 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5) 要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教务秘书做的工作常常需要上传下达, 相当于桥梁的作用。如果协调工作做得不到位, 领导与专业老师的沟通就不顺畅。 (6) 要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教务秘书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 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给专业教师和学生, 也能撰写各种文件。 (7) 要提高自己管理档案的能力。作为教学秘书, 应高度重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及时、认真、细致地进行整理、分类、立卷、归档、保管, 建立健全各种档案, 凡是做过的工作都要有记载, 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

排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 涉及方方面面的情况, 在这个庞大的网络当中, 教务秘书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教务秘书要随时掌握排课的工作动态, 将排课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反映、协调、统筹, 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 教学秘书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工作上不计较个人得失, 乐于奉献, 任劳任怨, 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树立质量管理意识, 积极、有效地参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本庆、马永强、何虎.改进型回溯法在高校排课中的应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3 (2)

[2]张晓梅、赖剑明.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素质和能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7 (18)

[3]宋尚桂.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 2000 (3)

上一篇:新时期班主任素质培养下一篇:气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