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过程

2024-07-01

重建过程(精选7篇)

重建过程 篇1

体育本是一个来自于游戏, 发展于游戏的学科, 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令人遗憾的是, 有些学生在上了一段时间的体育课以后, 变得越来越不感兴趣。对于高中生来说, 如果说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是为了弄清什么是体育课程所要追求的最有价值和最为根本的目标, 那么,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观的重建, 则要回答在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确定以后, 体育教师需要怎样认识高中体育教学过程, 并如何以新的体育教学过程观为指导, 去创建新的体育教学实践模式, 以实现高中体育课程由理想向现实的转化。

我国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和发展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即它基本上是在普通教学论基础上的推论或扩展。因此, 我们在对传统体育教学过程观进行审视时, 有必要对传统普通教学过程观的发展进行回顾。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观实质上是普通教学过程观的翻版, 特别是受凯洛夫的理论和实践形态的影响极深。因此, 在哲学层面上把体育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在教育学层面上把体育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在生理学层面上把体育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体能发展的过程, 在方法学层面上将体育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机械训练的过程。忽视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对象作为人的多种需要与整体人格的成长, 造成了体育教学过程的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情感与灵性的自然流露;体育教学内容太忠于教材, 而缺乏创生性、情境性和灵活性;体育教学方法有太多的说教与模仿, 而缺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改变这种状况, 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观, 这里主要是指凯洛夫的理论和实践形态, 建立新的体育教学过程观是势在必行。

体育教学过程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师生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观是对体育教学过程存在形态的认识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体育教学过程观, 是由于人们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基本组成元素和结构以及实践模式认识不同而产生的。我们也试图在理论筛选和实践归纳的基础上, 重建高中体育教学过程观。我国传统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完全是将学生作为一个被动改造的对象来设计的, 根本没有考虑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选择性的主体存在的学习需要与精神发展的特殊性。这种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任务观已经遭到多方面的批判。在针对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把高中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定位为: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主动、自主、创造性地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体验身心发展的过程, 形成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逐渐完成个体对社会共有的体育文化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 充分接受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的教育与熏陶。这一体育教学过程基本任务的定位, 表达了我们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体育教师、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学生身体的发展、学生心理的发展等内容之间关系的基本认识, 对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基本立场, 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服务目标的要求等。需要进一步说明的, 是关于学生对社会共有体育文化的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这一要求。其中, 个性化是指个人的动机、需要、基础、兴趣、特长、倾向性、学习的风格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组合, 是每个人从共有体育文化中获取的内容、方式都带有个人的选择和特征, 并形成其个人所拥有的体育文化的特质和促进个体的丰富化与发展。提出这一点是为了强调学生进行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的汲取不是千篇一律的过程, 也不是要求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出标准化的学生。创生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 创生性的占有过程, 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生成的意义, 它不仅表现在通过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践, 能丰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 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和加速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而且表现在学生对自我的期望、信心和发展意识、策略等方面的提升。第二, 创生性的占有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生成和积聚, 以及对创造性活动的理解和体验过程。它不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与简单积累, 而是用体育科学文化内含的创造力, 去激发、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创造力的发展过程。

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元素, 这已是不争的共识。争论主要是在三元素外还有哪些?如体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这些无疑都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构成因素, 但这些构成要素的地位与前三者不同。前三者作为不可缺失的基本元素是基质性、原初性的要素, 并内含着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独立出来的其他要素。其他要素则是服务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 是由体育教师、学生选择而进入体育教学过程的, 是受制于体育教学内容的性质的要素。总而言之, 这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形成与作用的发挥, 服务并受控于前列基本元素, 它们是派生性的要素。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基本元素之间关系的认识, 其难点与关键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 新形势对我们体育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也将会勇敢地面对挑战, 探讨并实践高中体育教学过程观。

重建过程 篇2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正震荡着世界的各个角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强烈冲击,而与全球化进程相一致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导致社会道德出现了某种混乱和无序。在这一社会快速变迁与转型的时期,青年的道德和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站在这世界性、世纪性的时代发展浪潮中,如何认识和把握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青年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青年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现实走向,更加理智、科学地加强和改进当代中国青年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培养中国青年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人格和道德主体精神,提高青年的道德情操,使青年走出道德冲突与困惑,这既是我国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新的世纪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青年工作所面临的一项充满挑战性、前瞻性的时代课题。

一、全球化对青年道德的冲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维系社会结构的重要依托,也是社会意识转型的敏感地域。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客观上导致道德转型,传统道德观和价值体系将经受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

1.全球化使世界青少年日益凸现普遍性的道德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反思20世纪的社会发展时,常常痛感忽视道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带来的青年成长问题。事实上,西方发达的经济并没有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青年,却造就了“道德迷惑的一代”。现代西方青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但某些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相对淡漠,青年精神空虚现象普遍存在。如在国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非常发达的美国,大多数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接触过人类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基础――道德标准。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青少年被称为“漠不关心的一代”,大多数青年只顾及自己的目的,追求个人私利,而放弃政治和社会责任;英国三分之二的青年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是非对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者把谁作为榜样;法国青少年中犯罪率非常之高,对社会危害很大,被称为“牺牲的一代”。一份全球问题专家的研究报道显示:许多青年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不能正确地对待职业、个人生活和政治,他们在寻求“自我实现”、“个性张扬”之中获得的只是感官的刺激、物质的享受和性的满足。我国青年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中,在道德价值取向上也发生了严重的偏差,主要表现在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迷乱、非道德主义泛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总之,从世界范围来看,青年的道德滑坡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潮流。

2.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信息网络化,使青年德育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全球化进程中,信息技术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道德等的影响是全面和全方位的。英特网的崛起,加速了全球信息网络化革命。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宝库的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和糟粕堆。在英特网上,各种思想跨国界交流,思想“藩篱”形同虚设,不同的政治立场、文化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以及各种黄色、暴力等信息都云集网上,网络内容对青年发展产生明显影响。由于传统德育的方式是单向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容易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德育内容的传授将由单向转变为双向,青年受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可以更主动地摄取自己所需的内容。由于青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辨别力不强,自制力较弱,往往会出于好奇和冲动心理,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道德的内容。从而使自己逐步脱离现实,弱化道德意识,形成人格发展障碍。由此可见,全球信息的网络化,青年德育功能模式中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者的主导和独尊地位将受到挑战,教育(www.

重建过程 篇3

学术文化大学精神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艰难的转型时期,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新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世俗化的过程中,大学里同时并行着官、学、商三种利益诉求、管理机制、功能作用完全不同的体制,行政化、企业化的办学模式己经成为我国大学的共性特征。大师寡于大楼,人才轻于设备,内涵小于形象,仍是普遍的现象。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仍然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大学基本上变成了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培训站或加工站。政绩观念、形式主义、跟风陋习更是大行其道,本应高尚神圣的学府内,学术腐败、造假等恶习屡禁不止,计划体制、官本位的弊端仍然顽固存在。在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各类大学不断重组与整合的关键时期,重建“大学精神”成为迫切的需要,从学术文化的视角对培育大学精神的反思和追问,进而对当代大学的教育理念进行探求,无疑会对大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一、大学学术文化的内涵

何谓学术文化?伯顿·克拉克认为,由于学术工作的表达和任务的安排方式差异,位于学术系统内部不同部门的人们必然产生不同的规范和价值观,这就是学术信念或学术文化。“高等教育是由生产知识的群体构成的学术组织”。那么它就是一种社会结构,也是一种文化,其中信念是学术文化的核心。大学本来是“学科”与“院校”交叉形成的矩阵组织。所以,大学的学术文化也可以从学科维度的学术信仰和院校维度的组织氛围两个方面来认识,它们相互交融和渗透,共同构成大学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软环境。

学科文化是学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语言、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与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学科组织成员之间不断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各种形式的互动使他们产生某种认同和归属的心理,逐渐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最终沉淀为具有特定文化特质的学科文化。学科文化是大学最基本的学术文化,它与学科的特点密切相关。“一个范例是一个科学团体的成员共享的东西;反过来,一个科学团体是由共享一个范例的人们组成的。”尽管如此,学科文化在其差异的基础上又具有共性,任何学科的学者都具有基础的共性品质,如追求自由、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等,这对整合学科文化,促进学科繁荣具有重要价值。

大学是各种学科的汇聚场所,是学科的组织载体或者说单位体现。不论具体学科如何,大学这个特定单位也有其局部的学术氛围或者说组织气候与文化。它会对置身其中的学者、各种学术组织产生单位文化的影响,这就是“院校文化”。像“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等无不是院校文化的写照。“院校文化”确立了大学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基本信念,是对学科文化共性的升华。它往往成为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并带有鲜明的个性,影响着大学的发展。总之,学术文化是生产知识的群体组织特质和要素,研究学术文化是探索高等教育规律的重要切入点。

二、当代大学精神重塑的重要性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拥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质,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大学精神是大学优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大学历久常新的动力和源泉,对于凸显一所大学的形象、特色、风格和水准举足轻重。大学精神就是大學立足于本性,在自由地实现内在超越的过程中所凝聚、体现出来的特质和风貌,是大学的本质的规定性。

“从普遍的意义来看,大学的精神主要体现为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大学的自由精神,主要体现为大学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大学的民主精神,主要是指大学追求校园民主与社会民主进步的精神;大学的科学精神,既包括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系列行为规范,也包括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追求,把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作为科学研究的最高价值准则。大学的创新精神,主要是指大学在选择、批判和创新文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指向科学研究、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向上”的精神。总之,大学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深厚积淀在大学中的体现,是历史文化与当代精神的凝结。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高等教育学者A·弗莱克斯纳所指出的那样,“总的来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受到挑战和冲击,我国当代大学精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

“比较而言,中国的大学更像是政府机关,拥有太多的机构,太多的会议和太多的文件,其管理运行机制几乎完全行政化;大学还像是职业培训中心,只要有钱,什么班都能办,什么课都能开,迎合时俗,舍本逐末,其办学行为带上了浓厚功利化色彩。”用行政模式管理大学,用行政思维决策学术问题的状况已较为普遍,正是在如此嘈杂的社会化浪潮中,大学精神逐渐黯然失色甚至悄然失落,大学似乎淡忘了对大学精神的追求。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和兴盛的灵魂,明晰什么是当代大学精神并加以重塑和弘扬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弗莱克斯纳所说:“大学不是一个温度计,要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做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这样,大学才可以保持批判和反省精神,引导社会健康地发展。因此,追寻大学精神,重塑大学精神,是激励和推进大学发展的需要,也是重铸和升华大学理念的需要。因此,大学精神的缺失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重塑大学精神”是时代的强烈呼唤。

三、学术文化对大学精神的影响

研究学术文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理念。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当然是现代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封闭保守的大学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其价值也无从体现;片面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并因此而放弃大学的本性,大学必将失去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对于大学而言,大学精神应在为社会服务与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之间求得平衡,使大学沿着既有内部组织的独特性又与外部环境间保持着不即不离的

路线行进。两全之道就是要努力达成大学与社会之间一种健康的互动关系,让基础研究引导社会发展,以应用学科推动社会进步。既保持特立独行的大学精神,又提供社会需要的知识产品。要达到如此境界,唯有建设开放的大学可以实现,不以丧失自我为代价的开放既有利于交融互补,更有助于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局面。

研究学术文化有助于加强当代大学的凝聚力。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作为教育研究的场所,它从事的是知识生产活动,同时也非常重视精神的力量。学者们的主要追求不在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而在于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理想抱负的实现。因此,大学精神成为聚集人才的重要因素。然而大学又是由多学科组成的松散型组织。大学里学者有两种忠诚,一是专业忠诚,二是职业忠诚。各科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异很大,彼此间存在着合作、交流、竞争的复杂关系。在大学这个高深学问共同体中,维系大学目标、协调专家学者的学术和社会关系的就是学术文化,是学术文化凝聚着各种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使他们根据一定的规范从事研究和教学,通过交流、合作、竞争,推进大学理念的实现。

总之,学术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精神重建,它形成了大学学术的“生产力场”。通过学科文化的渗透,院校文化的渲染,优良学风、校风的扩散,大学学术文化对大学精神发挥着深刻而奇妙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3]吴洁.试论大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4]肖海涛.大学的思想与文化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5).

重建过程 篇4

在LTE系统中,无线资源控制子层[1](RRC)是支持终端和eNodeB间多种功能的最为关键的信令协议,属于接入层,主要完成无线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功能。它支持所有终端和eNodeB间的信令过程,包括移动过程和终端连接管理。EPC控制平面的信令(例如终端注册或认证的信令)通过RRC协议由网络端传递给终端,因此要建立起RRC和上层的连接。但是随着终端的移动或周围环境的变化,UE和网络端的RRC连接可能会出现异常,比如重配置失败,此时,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异常,以保证UE的业务不被中断就显得很重要,因此对于RRC连接重建过程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E-UTRAN分层结构[2]

RRC层[3]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终端和E-UTRAN接入网之间的连接,是LTE系统中支持终端和eNodeB间多种功能的最为关键的信令协议。其主要功能包括RRC连接管理、无线资源的建立和释放、系统信息广播、寻呼、传输EPC的信令消息。它同时也支持一组与处于RRC连接状态的用户移动有关的功能,包括关于测量的配置,以及将UE端的测量结果告知eNodeB的方法,支持小区间移动过程,切换中eNodeB间的用户上下文传输。

PDCP层的主要作用是头压缩,而且实现加密和完整性保护,通过E-UTRAN的下层提供无线承载。每个承载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信息流,例如用户平面承载数据(如语音帧、数据流和IMS信令)或是控制平面信令(如RRC或由EPC发出的NAS信令)。由于“系统信息广播”和“寻呼”特殊目的和处理方式,因此它们产生的信息流对于PDCP来说是透明的。

RLC层向PDCP层提供类似于OSI中的纯L2层业务,比如数据分段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quest,ARQ)机制。每个RLC流和逻辑信道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MAC层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间的映射和复用。数据流可以被复用到一个传输信道上,也可以复用到多个传输信道上,MAC层也支持混合自动重传(HARQ)。

MAC层将数据流交给物理层(PHY层),物理层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后将数据发送到无线接口。

2 终端RRC层的状态设计

在协议标准中,E-UTRAN中UE端的RRC状态[3,4]分为:空闲状态(RRC_IDLE)和连接状态(RRC_CON-NECTED)。RRC_IDLE状态即UE从开机到完成到某个小区的正常驻留或任意小区的驻留,此时没有RRC连接,网络对UE的定位在跟踪区域层面。RRC_CON-NECTED状态是指网络端和UE端之间已经建立RRC连接。这种状态划分相对简单,也很好理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状态划分越少,在每个状态下完成的任务相对多,这样必然增加设计的复杂性。

以RRC_CONNECTED状态为例,连接状态下的主要任务:随机接入,完整性校验,重配置,连接重建等。现在假定UE端的RRC处于空闲状态,接收到来自NAS的连接建立请求EMMAS_ESTABLISH_REQ,RRC在接收到这个消息后,将前导请求MAC_RANDOM_ACC_REQ发给MAC层,要求MAC层进行随机接入过程。MAC层与网络端的MAC层之间进行交互,完成PRACH过程,当UE端的RRC层得到MAC层的CMAC_ACC_STA-TUS_IND消息,则可得知UE端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情况。若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是成功的情况,则将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通过Msg3经空中接口发送出去。网络端的RRC在接收到请求之后,将对本地的低层进行配置,然后将RRC连接建立消息通过Msg4发送出去,此时网络端已经建立了RRC连接,并开始组装其他消息,但网络端发送给UE的消息可能在空中丢失,当定时器T300仍在计时还未满时,将可能接收到网络端发送的完整性保护或重配置信息,此时RRC连接建立并没有完成,在接收到这些消息后,经过解析RRC发现不是所期待的消息,则直接丢弃。由此可知,在RRC_CON-NECTED状态下,只要接收到相关消息,RRC都需要进行解析,然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处理,RRC_CONNECTED状态的众多消息无疑增加了RRC的负担。而如果根据RRC在连接状态下的几个大的任务,将连接状态分为几个子状态,则每个状态要处理的信息只有有限的几条。这样可以简化设计,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处理速度也会加快。基于此,笔者在协议标准的2个大的状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几个子状态。但子状态不能太多,否则RRC就会频繁地进行状态跃迁,这又将增大后面程序设计的复杂度。所以在两者均衡的基础上,可进行以下状态设计:

对RRC_IDLE状态下的UE,开机的瞬间为一个特殊状态,因为此时UE在网络中没有任何标识,也和网络没有任何消息交互,处于空白状态,相当于只是个简单的带电设备,所以可以将此时RRC的状态设计为NUL状态。

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小区进行驻留,需要在指定频点(带BA表)或全频段进行搜索,寻找可用的PLMN,并在选择的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上选择合适的小区驻留,所以可以将RRC此时的状态设计为SEL状态。

在正常的小区驻留状态,在收到寻呼或是高层发起呼叫之前,UE一直处于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UE与E-UTRAN之间没有任何上行物理信道连接。UE在该状态监听广播信道,维护更新服务小区的系统信息;执行邻近小区的测量,当发现一个更好的小区或是满足小区重选标准时就进行小区重选,所以可以将此状态设计为IDL状态,对于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下的UE,当UE接收到高层配置的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时,根据连接建立原因判断小区是否被禁止。若小区不被禁止,UE的RRC负责配置无线资源和无线信道,通过原语通知MAC初始随机接入进程,建立上行同步。当RRC接收到MAC来的随机接入响应的指示消息,将存储在MAC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通过物理层发送出去,请求建立SRB1。因此可以将此时RRC的状态设计为ACC状态。

RRC初始化安全性激活,配置AS密钥和相关参数,并配置低层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所需要的相关密钥和参数,建立SRB2和DRBs,完成UE和E-UTRAN之间的无线链路建立后,UE和E-UTRAN之间可进行正常数据通信过程。因此可将此时RRC的状态设计为CON状态。

执行同频、异频小区间的切换,主要是通过重配置消息里的移动性控制信息MobilityControlInfo来实现。因此可以将此时RRC状态设计为HO状态。

设计出的各个子状态之间的转换见图1。

3 RRC重建过程的具体研究

3.1 RRC连接重建的原因[3]

RRC连接重建的原因主要有:

1)在检测到无线链路失败后;

2)在切换失败后;

3)在从E-UTRA的移动性失败后;

4)在接收到来自于低层的完整性检验失败后;

5)在RRC连接重配置失败后。

以接收到低层的完整性校验失败为例,设计的MSC图如图2所示。

在RRC重配置过程中,网络端向UE端发送RRC重配置消息,信息由物理层,MAC,RLC和PDCP层层传递,到达RRC层,此时接收到重配置消息的RRC层请求,PDCP层对此消息进行完整性校验,PDCP层通过CPD-CP_INTEGERITY_IND原语向RRC层指示完整性校验失败,从而RRC层将完整性校验消息发送至下层,通知网络端安全模式失败,一旦完整性校验失败,就触发RRC连接重建初始化过程。

3.2 RRC连接重建的具体过程及消息序列(MSC)图的实现

RRC重建的目的是重建RRC连接[3],包括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中SRB1的恢复和安全性的重激活。

图3为RRC连接重建的通信流程。

在RRC连接重建的通信过程中,为了监控不同消息的发送,会开启相应的定时器,下面先对本过程中涉及到的定时器进行分析和描述:

当UE端向网络端发送RRC连接重建请求消息时,开启定时器T301,一旦UE接收到网络端发送的RRC连接重建消息,连接重建拒绝消息或者已选小区变得不可用这3种情况中任何一种时,T301停止运行。若T301计时已满,则RRC直接进入RRC_IDL状态。

当检测到物理层的问题,即当接收到低层连续失步指示N311时,T310开始计时,当接收到低层连续同步指示N310时,或触发切换进程,以及初始化RRC连接重建进程时,定时器T310停止计时。若T310计时已满,如果安全性没有被激活,RRC进入RRC_IDL状态,否则初始化RRC连接重建进程。

初始化RRC连接重建进程时,开始T311的计时,一旦选择了一个合适的E-UTRA小区或者使用另外RAT的小区,T311停止计时。当T311计时已满,RRC则进入RRC_IDL状态。

对于处于RRC_CONNECTED的UE,且它的安全性已经被激活,UE发起RRC连接重建过程,并将初始化该进程来继续RRC连接。连接重建立只有当相关的小区已经准备好才能继续,即该进程需要有一个有效的UE上下文。如果E-UTRAN接受UE可以进行RRC连接重建过程,并且当无线承载保持被暂时搁置状态的时候,SRB1运作重新开始。如果AS安全性还未被激活,UE不初始化该进程,而是直接转移到IDLE状态。

RRC重建的初始化:在RRC连接重配置失败等异常情况发生时,当接入层安全性被激活,UE开始初始化RRC重建进程。在初始化进程中,UE将停止和开启相应的定时器,挂起除了SRB0以外的所有无线承载,重置MAC层,并应用默认的物理信道配置,半持续性调度配置以及MAC层主配置,执行小区选择操作[5]。此时RRC由CON状态跃迁到SEL状态。

当选择到一个合适的E-UTRA小区时,UE端的RRC向MAC发送随机接入前导[6],由MAC将随机接入前导发给对等层网络端的MAC,请求随机接入,当网络端的RRC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允许接入的时候,网络端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同时UE端的RRC由SEL子状态跃迁到子状态ACC。

UE端接收到RAR,成功完成随机接入,就在CCCH上发送RRC连接重建请求消息。此时RRC由ACC状态跃迁到CON状态。

若在计时器计时范围内,网络端RRC没有收到来自UE端的连接重建完成消息,具体原因有两种:1)网络发给UE的随机接入前导响应没有接收到,则RRC必然不能接收到来自UE的连接重建请求信息;2)UE发送的RRC连接重建请求信息在空中丢失,导致网络没有收到,在这种情况下,RRC配置MAC回到IDL,然后RRC由ACC状态回到IDL状态。

UE发送RRC连接重建请求消息后,网络端作出响应,发送RRC连接重建(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消息到UE,告知UE端可以进行RRC重建进程的操作。在接收到网络端的指示后,UE端的RRC将重建PDCP和RLC,并执行无线资源配置进程,利用先前配置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算法,更新密钥,配置低层以激活完整性保护和加密,执行相关测量,将连接重建完成(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Complete)消息传送到网络端。

这个进程的目的是重建立RRC连接,涉及SRB1的恢复运作和安全性重激活运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区选择过程、随机接入过程、测量过程、对低层进行完整性保护和加密的配置过程以及对重建原因值的设置方法研究。具体的MSC图如图4所示。

5 小结

LTE系统是一个基于3G移动通信系统的前沿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的切换、低层链路的建立等对整个LTE系统的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这些过程的进行失败,RRC重建的意义在于重新建立RRC连接,网络重新配置信令无线承载SRB1并恢复针对这个无线承载的数据传送。

而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RRC连接重建,虽然协议标准中给出了统一的执行方案,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浪费某些无线资源。因此,更好地完善RRC连接重建过程的处理方法也是LTE通信系统中需要研究的方向。

摘要:介绍了LTE系统及其接入网E-UTRAN网络分层结构,分析了LTE协议栈及其功能,重点研究了RRC连接重新建立过程、设计RRC的状态和此通信过程的消息序列图,最后对研究课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展望。研究表明,更好地完善RRC连接重建过程的处理方法对于LTE系统通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LTE通信系统中需要研究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长期演进,无线资源控制,重建

参考文献

[1]LESCUER P,LUCIDARME T,李晓辉,等.演进分组系统(EPS):3G UMTS的长期演进和系统结构演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3GPP.3GPP TS 36.300,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S].2010.

[3]3GPP.3GPP TS 36.33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Radio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9)[S].2010.

[4]张克平.LTE-B3G/4G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刘丽利,曹型兵.LTE终端空闲模式下的小区选择过程分析[J].山西电子技术,2010(2):56-58.

重建过程 篇5

基础设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所建设的一系列用于社会服务的设施。基础设施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共有九大系统:交通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燃气系统、供热系统、通信系统、环卫系统和防灾系统。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物质载体,也是协调城市各种职能的纽带。

2 灾后基础设施规划的研究背景

城市有人口密度大,建筑物集中等特征。在强烈的地震灾害中,建筑物的倒塌和基础设施破坏的现象普遍存在,震后灾民对外界物资来源形成依赖,无法在短时间内正常生活和生产,城市的经济停滞甚至后退。灾后重建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关系着灾民的生活保障,而且从根本上影响着灾后重建的质量及速度。因此,基础设施规划成为灾后重建工作中最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

3 灾后重建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资料收集不全

基础设施的建设指标通常需按照城市居民的人口资料进行确定。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基础资料收集困难,一般都是根据地方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上报。结古镇震后确定重建城镇的人口规模为8.1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98万人,有房无户的常住人口3万人,半年以上暂住人口2.17万人。但所报数据中缺少对人口年龄构成的调查,导致教育设施以及社会福利设施的指标无法合理确定,造成配套设施数量不合理的现象。

3.2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不受重视

实际的灾后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规划和落实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结古镇经过一年半的灾后重建工作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中仅有一座桥梁竣工,道路未设置照明设施和交通信号灯。城市仅中心地区的集中安置点内配备有医疗站,周边片区内未设置医疗服务设施,居民的医疗卫生无法得到保障。城市中无环卫设施的建设,道路两侧未设置垃圾桶和公厕,规划中未布置垃圾填埋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灾后重建过于注重单体建筑的建设,忽视了服务于灾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了建设的进程。

3.3 各部门协调性不强

灾后基础设施重建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很多,它们都在规划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些部门往往都只顾自己部门的设施建设,忽视了和其他部门的相互合作,未进行统筹规划,施工项目相互干扰,从总体上延缓了灾后重建的进度。例如:在市政工程建设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进行了道路的铺设,市政管线无处埋设,又重新挖开道路将其铺设在路面下,造成资金损失和时间浪费。

3.4 设施规划分布不均衡

结古镇灾后重建中教育设施布置过于集中,城市中心片区集中布置有三所小学,医疗服务设施也都集中布置在城市中心区。禅古寺村位于城市的东南部,居住组团内无任何教育及医疗卫生设施,居民需步行40 min才可到达教育和医疗设施集中的城市中心地区。城市的金融设施位于远离中心的西北部,仅有一条道路可到达该区,为人们的出行办公带来了不便,同时也造成了交通压力。

3.5 重建过程造成环境破坏

发生地震灾害后,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环境破坏现象未进行及时管制。玉树临时建设的燃料发电厂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质量,缺少环卫设施的城市中心地区垃圾随处可见,贯穿城市的两条河流巴塘河与扎曲河被建筑垃圾堵塞,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4 对灾后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建议

4.1 完善基础资料的收集

灾后重建中基础资料的完善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应及时就灾后的当前情况展开调查,为灾后的各项建设提供可靠依据。必要的时候,可对集中安置点的灾民进行定期访问,获取灾民的切实需要以便确定基础设施的规划方向。严厉制止数据造假的现象,以保证重建资金的充分利用。

4.2 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

灾后重建过程中城市的其他建设项目应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城市整体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完成之后再进行其他项目的分步建设。基础建设的实施应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可对过渡时期的集中安置点进行有效的临时设施建设,使灾民尽可能地正常生活和生产,减少对外界的依赖,从而加快灾后城市经济的建设。

4.3 提高各部门的协调性

基础设施的建设部门和监管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统筹建设和详细分工有利于缩短工期和节省资金。各部门可共同成立一个监管小组并由政府统一协调、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进程和具体施工,避免重复建设和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发生,从而更好更快地达到灾后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

4.4 重视设施规划的均衡建设

规划中应根据服务半径进行设施的均衡建设,保证不同片区的居民都能便捷地进行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公共服务设施应考虑交通流量的影响进行城市分区式布置,保证每个片区在交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职能。教育设施和医疗设施应根据其服务半径进行分布,保证每个居住区内都有便捷的服务设施。道路的铺设应贯穿城市的各个片区,连接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最大限度地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4.5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玉树州隶属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灾后重建应由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破坏环境和制造严重污染的项目进行管制,从行政手段上制止部分建设项目肆意制造污染的行为。城市需要从建设初期就进行环卫设施的规划实施,对建筑垃圾与集中安置点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从根本上杜绝因随意丢弃垃圾所造成的污染。

摘要:介绍了基础设施的定义,阐述了灾后基础设施规划的研究背景,运用实地调研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对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的灾后基础设施重建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灾后重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戴慎志.城市工程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7.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82-350.

[3]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3-328.

[4]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02-215.

重建过程 篇6

1重点内容

1.1 食品卫生。

灾区就餐主要是赈灾分发、集体供餐和居民自制三种方式。灾情较重地区由于加工条件受限, 在重建过程早期, 食品以赈灾分发为主, 各地支援的食品以直接入口的定型包装、袋装密封食品或瓶装饮料为主。卫生监督员要指导食品集中储存、发放场所采取必要的卫生保障措施, 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发放并保留必要的记录便于追踪溯源。要组织工作人员按食品索证要求检查食品来源和标签标识, 必要时可进行质量抽检。一旦发现腐败变质、假冒伪劣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要及时采取控制、处理措施。对于简易条件下承担供餐任务的集体供餐点, 要严格对其原料来源、加工环境和餐具消毒情况进行检查, 开展食品卫生快速检测, 凡存在重大卫生隐患的要责令停止供餐并调整更换供餐点。对仍有能力运转的集体食堂、餐饮单位要进行拉网式检查, 加大技术指导、保障力度, 督促其配备必要的清洁用水、洗涤消毒及加热、冷藏设备, 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后方可开业。抗震救灾期间不宜加工凉菜, 对不具备基本条件的供餐单位要立即实施取缔, 对不合格食品或可疑食品要当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1.2 饮用水卫生。

首先要全面摸清可用饮用水源和供水单位情况, 根据监测、评价结果, 建议政府对存在安全问题的水源和水厂采取处理措施, 尽快恢复集中式供水。水质指标达不到要求时可由消防部门定期送水或配发瓶装饮用水。对可用的集中式供水单位, 要加大出厂水、管网水、用水点和自备供水水质监测频次, 加强对人员集中场所临时储水设施的监管与监测。同时指导群众合理使用饮水消毒产品, 杜绝饮用生水的现象发生。

1.3 传染病防治。

首先要搞好临时聚居场所的环境卫生, 建立临时厕所, 及时清运、处理垃圾、粪便, 消杀蚊蝇鼠等病媒生物, 消除传染病流行隐患。其次要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与监测、院内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与临床用血等工作加强巡回监督, 积极建议当地政府对医疗垃圾实行定点焚烧和无害化处理, 做到病人与普通灾民分开居住、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开收集、肠道、发热门诊与普通门诊相对分离。疫情网络报告系统要尽快恢复工作, 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加大主动搜索力度, 掌握疫情动态, 一旦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信号, 要及时报请当地政府启动相关预案, 科学、高效、有序地实施紧急应对。

2主要困难

2.1 落实卫生监督意见的支持条件多不具备。

地震中许多医疗机构楼房倒塌或成为危房, 临时性工作场所空间狭窄, 配套设施缺乏, 多数医院不能有效处置医疗废弃物, 发热、腹泻门诊和传染病区设置、运转不规范, 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力。目前, 食品供应已由集中免费发放逐步转为自行解决。但灾民聚集点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食品加工条件简陋, 由于天气炎热又没有冷藏设备, 剩余食物极易变质。而餐饮单位临时搭建的简易加工间普遍存在流程布局不科学、基本设施不完善、原料存储不规范等问题。即使政府统一建设的安置点, 集体食堂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灾区的一些农村未通自来水, 居民多靠压水井取浅层地下水饮用, 震后许多水井水质出现异常, 加之取水点距厕所、牲畜圈距离较近, 容易受到污染。从技术层面讲, 有些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卫生监督意见十分必要, 却受现实条件制约无法落实到位。

2.2 管理相对人的身份发生变化。

在灾后重建的早期, 卫生监督执法的主要对象不是从事经营行为的业主, 而是来自各地的志愿者或参与自救的灾民, 上述人员普遍缺乏卫生专业知识且流动频繁, 加之管理机构不健全, 各项工作多由志愿者临时负责, 无法保证卫生监督意见落实的连续性与有效性。例如我市卫生监督队对某部队医院设立的医疗救助点进行传染病执法检查时, 发现医疗废弃物与灾民生活垃圾在露天条件下混放, 也未按要求设立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和隔离区。但医生认为当务之急是救治, 救助点责任人也表示因资金、物质缺乏, 没有条件处理医疗废弃物、防止医源性感染。

2.3 受灾群众的情绪尚不稳定。

地震灾害使灾区群众家园被毁, 财产损失惨重, 有的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 有的自身受伤甚至致残, 很难在短时间内稳定情绪。在这种情况下, 卫生监督执法以指导宣传、技术服务和督促整改为主, 一般不会实施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 虽然避免了矛盾激化, 但也削弱了行政执法的强制力, 使少数违法经营者有机可乘。

2.4 卫生防疫未有机纳入灾后重建整体规划。

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 灾民又存在一定焦虑情绪。基层政府首先考虑的, 必然是尽快恢复基本服务能力、尽快改善灾民基本生活条件等可能影响稳定的问题, 卫生防疫工作容易被忽视。但如果重建措施没有充分听取或采

纳卫生专业意见, 在保证重建速度的同时, 会留下大量卫生安全隐患。

3对策措施

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多管齐下、数措并举的原则, 妥善加以解决。

3.1 要加大高层协调力度。

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综合协调组应及时调查、汇总基层卫生监督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就可能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突出问题向四川省等有关方面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 将卫生防疫工作纳入灾后重建整体规划, 变事后的补救性监督为事前的预防性监督, 以减少资源浪费。灾区各卫生监督队要加强与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 特别要向政府领导宣传忽视卫生监督与卫生防疫工作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争取他们的支持, 依靠政府的指挥调度推动技术措施有效落实。

3.2 及时调整监督执法方式。

要充分体谅灾区的困难和群众的心情, 管理相对人暂时不能理解卫生监督意见时, 要以最大的耐心、尽最大的努力做好说服工作。在监督方式上强调控制效果而不必苛求程序完备, 在监督内容上以技术指导、督促整改为主, 在技术支持上以现场快速检测为主。发现卫生隐患要及时评估、确定危害程度, 对高风险因素以当场取缔违法行为、就地查扣不合格物品等快速控制、消除危险因素的措施为主, 对低风险因素可结合客观实际, 指导相对人因地制宜解决问题。对一般违法行为可不实施处罚, 但对少数见利忘义、顶风作案的投机分子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惩以儆效尤。

3.3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重点宣传卫生监督工作在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保障灾后重建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使有关工作人员和受灾群众明白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 对于灾区和群众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理解、支持、参与卫生监督工作的自觉性。同时大力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的基础上, 主动提供卫生监督线索, 配合落实卫生监督措施, 达到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基本要求。

摘要:文章结合实例, 对地震灾区这一特殊环境中卫生监督执法的重点内容和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 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高层协调、调整监督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三条对策。

重建过程 篇7

近几年来, 国家大力提倡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人民服务, 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来到西部, 来到相对落后的地区, 为祖国奉献他们的光和热, 然而关于基层官员非正常死亡的事例屡屡见诸报端, 让人越来越担忧基层干部的健康状况, 尤其是心理健康。作为最活跃的基层干部, 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从城市来到社区、农村, 在西部的土地上体验着不同文化的冲突, 因而关注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WHO早在1948年成立之出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 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本文亦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健康问题。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在绵竹市担任志愿者的大学生40名, 回收问卷36份, 其中有效问卷35份。男生22人, 女生13人;年龄分布在22岁到28岁, 以23岁为主;四川籍的大学生志愿者5名, 非四川籍30名;专科的大学生志愿者11名, 本科占24名;独生子女18人, 非独生子女17人;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志愿者11人, 农村19人, 郊区5人。

2、研究材料

本研究采用许军等人基于WHO的健康定义, 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该量表由48个条目, 10个维度组成。10个维度分别是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 日常生活功能, 身体活动功能, 正向情绪, 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 认知功能, 角色功能与社会适应, 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 社会支持, 健康总体自测, 其中前9个维度构成了3个子量表: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社会健康子量表。

3、统计方法

原始数据输入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内, 通过方差分析和t检验来检验性别、籍贯、学历水平、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五个因素在其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三、研究结果

1、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籍贯差异和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四川籍和非四川籍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子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通过t检验得出,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生理健康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15﹤0.05) , 而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水平的城乡差异

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大学生志愿者在心理健康子量表上存在城乡差异 (p=0.043﹤0.05) , 而在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量表上不存在城乡差异。通过事后检验得知, 农村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郊区的大学生志愿者 (p=0.049﹤0.05) 。

四、讨论

1、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

通过调查与统计, 男、女大学生志愿者在日常生活功能因子上男女大学生志愿者存在显著差异 (p=0.006<0.05) 。随着经济型社会的快速发展, 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让男人、女人在社会地位、社会功能、社会职责等诸多方面拥有了更多的相似性, 然而男人的传统观念仍然认为, 女人即便走上工作岗位, 也需要花时间来照顾家庭, 这就使得女性自小就受到此般教育, 所以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功能水平要比男大学生高得多。

2、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水平的籍贯差异

从总体上来说, 大学生志愿者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子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发现非四川籍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因子上显著高于四川籍大学生志愿者 (p=0.028<0.05) 。虽然现在通讯、交通很发达, 但是非四川籍的志愿者们地理上的距离导致了他们心理上的压力, 他们要让家人、朋友看到他们长大了, 已不再是那个还在校园没长大的孩子, 所以即使遇到了生活、工作上的困难也是一个人承受, 这导致他们很多负面情绪郁结心中, 最终产生没有幸福感、对目前的生活状况不满等心理症状。

3、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水平的文化程度差异

在绵竹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在其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究其原因, 专科和本科均属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范畴, 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与适应能力。这也间接说明了心理健康与文化程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在社会支持这一因子上, 具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志愿者显著高于专科的大学生志愿者 (p=0.035<0.05) 。在大学生志愿者这个群体中, 专科的大学生隐隐地有自卑感, 这导致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忽视了与他人的交往。他们通过出色的工作才能证明自己是不逊色于本科大学生的。

4、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水平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志愿者在生理健康子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子量表上则无统计学意义。生理健康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功能 (p=0.001<0.05) 和身体活动功能 (p=0.000<0.05) 维度上。独生子女作为家庭中的唯一孩子, 得到了父母、长辈的百般疼爱, 家长甚至包办一切事务, 阻断了其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纵向研究表明, 在反映速度素质的50m跑项目中, 独生子女一直保持上升势头 (p<0.01) 而非独生子女9年间出现波浪式发展。体育学上的研究再次佐证了独生子女在生理健康水平上要高于非独生子女。

5、关于大学生志愿者健康水平的城乡差异

来自城市、农村和郊区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心理健康子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检验我们发现, 心理健康量表的显著差异主要是由农村和郊区的大学生群体决定的, 并且郊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自郊区的大学生心理上的优势介于城市和农村大学生之间, 虽然他们不属于喧闹的城市, 但是他们能够享受城市的各项优惠政策, 但是农村的大学生则比较自卑, 他们大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想在城市扎根, 而这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志愿者的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农村家庭的人均月收入不超过1500元, 而城市、郊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基本都超过了2000元。这一经济水平的结果表明想在城市扎根的农村大学生需要克服很大的经济压力, 这也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不健康, 总是觉得生活很累, 没有幸福的感觉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德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文献研究, 2010, (4) .

【重建过程】推荐阅读:

气管重建07-14

重建策略07-15

文化重建10-16

重建路径05-13

二维重建06-08

重建时期06-17

重建方法07-05

生态重建07-05

项目重建07-06

档案重建07-26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导入下一篇:愉悦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