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激励

2024-07-01

测试激励(共4篇)

测试激励 篇1

学生体质的评价历来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我国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针对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局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5号档),意见中指出“定期开展以保证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督导结论作为评价各地区、各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教育部联合体育总局于2006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总结交流学校体育工作经验,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会中也着重提出要切实加强《标准》的实施。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2006]6号档),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但是通过调研,自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通知以来,高校在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体质测试的过程及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重庆市10所高校体质测试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激励管理分析与调查,从浅层面的研究,就如何提升体质测试工作人员的激励性措施与管理来提出可行性建议,提升高校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本文将着重研究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人员在测试过程中的激励性管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学院10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负责人为调查对象。

1 .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法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通过收集有关的著作和国内外文献资料,查阅了有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文章30多篇,广泛学习、吸收和利用前人己有的知识经验和研究成果,为本篇文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 2.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参考相关学者的问卷设计经过咨询专家,反复修改后,设计了《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激励管理分析调查问卷》。对测试工作人员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工作人员对体质测试工作的认识和看法。问卷的回收率100%与有效率100%,均符合论文要求。

1. 2. 3 访谈法

在走访过程中,访谈了重庆市10所高校的体育学院院长(体育部主任),就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议题进行讨论,这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1. 2. 4 实地调查法

在进行调研前,作者亲自参加了西南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对体质测试中的管理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 现状分析

2 . 1 组织管理方面

2.1.1 工作条例

高校学生体质测试主要由学校体育学院(部)负责,体育部负责安排场地和人员。调研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表示,学校在测试工作中有相应的工作条例。包括测试前,测试中和测试后的相应管理办法,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管理办法。但经过调查发现,在测试工作中,工作人员并未对学生讲解测试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甚至也不了解《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和意义。对学校体质测试的工作条例了解不清楚,也不会主动的去了解有关于体质测试的规章和制度。

学校的相关工作部门对体质测试没有足够重视,没有严格要求和监督工作人员,没有系统合理的培训,没有专项的测试资金来做保证,没有激励工作人员去主动的进行测试工作。相反,个别工作人员还出现消极对待的现象。

2. 1. 2 工作人员培训

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人员的培训主要是以了解器材的使用为主。例如:秒表;身高体重测试仪;肺活量测试仪;立定跳远测试仪和握力测试仪的使用方法。这样不仅让工作人员掌握了测试的基本技术和要求,而且提高了他们对测试工作的认识。但是对工作人员的其他工作要求则较少,例如:“在工作规章制度的遵守上,奖罚措施的执行上等”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2.1.3 时间安排

绝大多数学校体质测试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时间的安排,工作人员大多数认为:体质测试工作持续时间太长,耗费大量的时间,占用了课后和周末休息时间。而且测试工作十分辛苦。但是学校相关部门却对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不太重视,没有给工作人员给予合适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报酬和奖励,没有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2.1.4 奖罚措施

除传统的工资、奖金等物质激励方式外,和谐的工作环境、适当的交流和通畅的管理渠道等无形的激励方式也不可或缺。健全激励机制,有物质激励、奖惩激励、环境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等六个方面内容。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对体质健康测试的工作人员只进行了少量的物质补助,造成“劳资”不等价,极大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 . 2 工作态度认知方面

2.2.1 工作态度

我们知道工作人员在测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工作人员态度的好坏决定了测试工作效率的高低。在体质测试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如果情绪高涨,工作积极,会给测试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在对工作人员参与学生体质测试的态度上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对于参与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态度还是存在不同的看法的,在调查中没有人非常积极参与;而较积极参与的才占有了2人,占到调查人数的20%;有3人在调查中选择一般积极,这占到调查人数的30%。而且还有3人对于参与大学生体质测试感到无所谓,占到调查人数的30%;还有2人对于参与大学生体质测试抵触。

2.2.2 认知程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体质测试的认识程度,针对相关内容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

从调查的结果统计中看出,有4位工作人员认为大学生体质测试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占到40%;有3位认为是较重要的,占30%,有2位工作人员认为大学生体质测试在学校体育中的的地位是重要,占20%,有1位工作人员认为无所谓,占10%。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大学生体质测试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3. 1. 1 人员培训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有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系统全面的培训,他们只是了解其中的一部分流程和规章。由于体质测试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由体育学院(部)教师和学生组成,因此,在学生工作人员的选取和培训上出现了问题,即没有严格的人员选拔过程,没有对学生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所以,工作人员的对体质测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工作人员对体质测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够,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关于测试项目知识和技能方面差错,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积极性,使他们因担心测试失误而不敢主动进行测试,不利于测试工作快速有效的进行。因此,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不够,使激励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3.1.2 奖惩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校的相关部门对体质测试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体质测试工作期间,对测试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规定,导致在工作人员的测试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当在测试工作中遇到应急事件或是职能之外的情况时,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而且,高校对体质测试工作人员虽然有明确的奖励措施,但是存在“劳资”不合理现象。有明确的奖励措施,但没有惩罚措施。奖励机制不全和执行不力,导致了在测试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无法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我校的相关部门对体质测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无论是从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有体现。没有明确的奖罚机制来刺激工作人员努力工作,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来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工作。

3.1.3 时间安排和态度方面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体质健康测试的工作时间安排不恰当。测试工作的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占用了工作人员大量自由支配时间。这会出现工作人员不愿意主动参加测试工作,或是测试工作不积极,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大部分工作人员虽然认为体质测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但是由于体质测试工作占用了工作人员的大量自由支配时间,因此他们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不愿意参加测试工作。有少部分工作人员更是不了解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及意义,他们只是觉得这是学校下发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工作人员在体质测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 2 建议

(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设立明确的奖罚措施。荣誉激励 ,对在测试工作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荣誉评定,如:评选优秀工作者。薪酬激励,对测试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薪水报酬,按劳按工作时间进行薪水的发放,同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发放奖金。而对工作表现不好的,进行警告和批评,或是取消个人参与评优、评奖学金等方面的资格。

(2)工作激励,加强工作人员关于体质测试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增强他们的工作自信心。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明确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测试观念,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整测试工作安排,缩短测试工作的持续时间。

(3)环境激励,成立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小组,由各个学院委派教师或是学生参与到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中来,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要责任到人。

(4)对工作人员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对学生工作人员。管理和监督工作人员的行为,对测试工作不认真,表现不好的学生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取消评选奖学金、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的资格。

测试激励 篇2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 电能表的动态误差特性测试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新问题。一方面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分布式能源的引入, 使电网中产生了呈现动态特性的电能;另一方面电力电子技术的普及, 使电网中动态用电负荷越来越多, 如电气化铁路、交流电弧炉、中频感应加热炉、交流逆变器装置、建筑塔吊与焊接设备等[1,2,3]。这些负荷工作时瞬时电流剧烈的大范围波动, 导致用户的电能计量值明显小于电力系统变电站出口的电能计量值, 引起电能计量的误差, 不能实现公正合理的计费, 严重影响供电方的经济利益[4,5]。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智能电能表 (以下简称电能表) , 研究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试方法和误差特性。

目前, 国内外对于电能表动态误差特性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献[6]试验证明了不同原理的电能表对冲击负荷电能的计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文献[7]认为闪变的随机性和冲击性是造成电弧炉动态负荷电能计量异常的主要原因。文献[8-10]提出了电能表动态测量功能的试验方法和典型动态电流波形, 以正弦包络、梯形包络工频电流作为动态负荷试验信号, 进行了电能表动态特性试验。文献[11]提出了一种基于DDS信号发生器的智能电能表动态测量功能评价方法, 并对测试电流信号进行了仿真。威胜集团研制了一种高精度冲击性负荷专用电子式电能表[12,13], 申请了一种电能表动态性能测试仪的发明专利[14]。

从电力系统动态模型来看, 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建立了多种动态负荷模型结构, 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如文献[15]建立了电力负荷动特性模型, 用于提高电力系统仿真准确度。但是, 该类模型主要目的是提高电力系统仿真准确度, 不适用于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试验, 因为评估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试激励动态负荷模型需具备以下特点:能够充分反映动态负荷的变化范围和变化模式;便于控制产生;呈现周期特性;能够实现动态电能量值的溯源。

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 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的研究已经成为电工测量界的热点问题, 目前已经提出的动态负荷电流模型用于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取得了有益的结论, 但是, 对于测试激励的动态负荷电能信号数学模型和动态负荷功率模式的研究还未见公开的报道, 对于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还缺少动态电能量值溯源方法。

本文建立了动态负荷电能序列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一种从动态电能量值到静态电能量值的溯源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量方法;针对国内外不同厂家的电能表进行了动态误差测试, 给出了测试结果。

1 动态负荷电能信号数学模型的建立

1.1 动态负荷电压、电流信号的数学模型

在动态负荷条件下, 电能表测试激励的瞬时交流电压和电流信号分别表示为:

其中, Urms、Irms分别为交流电压和电流信号的有效值;‖v1 (t) ‖∞≤1;‖v2 (t) ‖∞≤1;ω=2πf, f≈50 Hz;φ (t) 为测试激励电流信号在t时刻的瞬时相位。

在实际电网中, 动态负荷工作情况下, 电力用户端口交流电压幅度变化范围小、形态变化种类少, 而动态负荷电流幅度变化范围大、形态变化种类多, 且每个周期内电流的频率和相位变化小。为了反映负荷变化和便于控制产生测试激励信号, 选取式 (1) 和式 (2) 中的v1 (t) =0、v2 (t) 为确定函数, 且第n个周期T内的φ (t) 为常数φn。然后, 对时域瞬时电压、电流信号在每个整数周期上进行截短, 将其分解为各个周期{n T≤t≤ (n+1) T n∈N}上的瞬时电压un (t) 和瞬时电流in (t) :

其中, g (t-n T) 为窗函数;i′ (t) 为50 Hz稳态正弦电流信号。则测试激励的瞬时电压和电流信号可分别用函数序列{u1 (t) , u2 (t) , …, un (t) }和{i1 (t) , i2 (t) , …, in (t) }表示。令1+v2 (t) =an, 在{n T≤t≤ (n+1) T︱n∈N}上有:

则动态负荷测试激励电流信号可表示为:

式 (5) 表明, 通过二进制序列an对稳态电流信号i′ (t) 进行二进制通断键控OOK (On-Off-Key) , 得出了一种新型的OOK动态负荷电流信号模型。该电流信号能够产生多种动态负荷模式, 有效地测试电能表的动态误差。图1给出了OOK动态负荷电流信号的波形图。图中, NA、NB分别为1个OOK周期内导通与关断期间所包含的50 Hz正弦电流信号的整周期个数, 分别记为通周期数和断周期数, , 为50 Hz稳态正弦电压信号。

1.2 动态负荷电能序列的数学模型

电能表测量的输入是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 输出的电能计量值与2个输入的乘积和时间相关。本文将输入电能表的函数序列{u1 (t) , u2 (t) , …, un (t) }和{i1 (t) , i2 (t) , …, in (t) }相乘积分转换为电能序列{EI (1) , EI (2) , …, EI (n) }作为电能表的测试输入激励, 具体方法如下。

OOK方式下, 输入至电能表的任意1个周期T内的动态负荷瞬时功率Pn (t) 为:

将式 (3) 、式 (4) 代入式 (6) 中整理简化得:

则在OOK测试激励方式下, 电能表在任意1个周期T内计量的电能为:

图2给出了三相四线接线方式下, 功率因数cosφn=1.0、NA=1、NB=2时, 输入至电能表的三相瞬时电压、三相动态负荷瞬时电流、三相动态负荷瞬时功率和三相动态负荷瞬时总功率的波形图。

在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中, 取激励电压Urms和电流Irms为电能表的额定量程值, 即Urms=UN、Irms=IN。当功率因数cosφn=1.0、an=1时, 1个周期T内的动态负荷激励电能为:

其中, UN、IN分别为电能表的额定量程值;Estd定义为电能表的周期额定电能当量 (简称额定当量) 。

当Urms、Irms、φn分别为测试输入的某特定值时, 取Urms=αUN、Irms=βIN、cosφn=γn, 其中α=0.8~1.2, β=0.2~H (H为过载系数) , γn=0.5~1.0。若an=0或1, 则任意1个周期T内的动态负荷激励电能为:

其中, Eq=αβUNINTγn=αβγnEstd定义为某一输入的测试电能当量 (简称测试电能当量) , 它反映了校验输入的条件。此时, 电能表的动态负荷激励电能可用输入的离散电能序列表示为:

式 (9) — (11) 称作OOK动态负荷电能序列的数学模型。

在OOK测试激励方式下, 电能表以时间间隔ts对un (t) 和in (t) 采样, 则在n T≤t≤ (n+1) T内电压和电流瞬时采样值分别为un (ti) 和in (ti) , 其中ti=its (i=0, 1, …, Ls;Ls为各周期T内的采样点数) 。那么动态负荷条件下, 第n个周期内电能表计算输出的动态负荷电能EO (n) 可用内积表示为:

其中, ρdi取不同的值对应电能表不同的功率电能测量算法。式 (12) 表明选取离散电能序列作为电能表测试输入, 以电能表计量电能EO (n) 作为输出, 则EO (n) 与输入电能EI (n) 之间的关系为离散线性系统关系, 进而可以采用线性系统的分析理论, 研究测试激励的动态负荷模式与电能表动态误差特性。

1.3 电能序列激励与动态负荷模式

为了能够较全面地测试电能表的动态误差特性, 根据线性系统对输出动态响应的激励方法, 本文的测试输入序列{EI (1) , EI (2) , …, EI (n) }采用了2种确定型电能序列的激励方式, 即单位抽样电能序列激励和离散矩形电能序列激励。

1.3.1 单位抽样电能序列激励

电能表输入的单位抽样电能序列激励的强度为测试电能当量Eq, 其输出响应可以反映电能表的动态误差。图3给出单位抽样电能序列激励, 序列的表达式见式 (11) , 其中an满足:

其中, M为序列周期。

1.3.2 离散矩形电能序列激励

离散矩形电能序列激励可以看作是单位抽样序列激励的叠加, 因此也可用离散矩形电能序列激励来确定动态负荷下电能表对任意输入的输出特性。图4给出了离散矩形电能序列激励, 序列表达式见式 (11) , 其中an满足:

其中, n∈N+;M1、M2-M1+1分别为激励序列通、断长度, M1、M2均为正整数, M=M2+1为激励序列周期。

根据图4中激励序列通 (an=1) 的长度M1和激励序列断 (an=0) 的长度M2-M1+1的取值范围, 可以给出暂态、短时、长时3种不同的动态负荷功率模式。当M2-M1+1>M1时, 可由1个OOK周期内动态负荷电流信号导通周期个数M1定义动态负荷功率模式:

a.若1≤M1≤5, 则定义为暂态动态负荷功率模式;

b.若5<M1≤50, 则定义为短时动态负荷功率模式;

c.若50<M1≤500, 则定义为长时动态负荷功率模式。

当OOK控制信号an的断周期长度M2-M1+1设为0时, 可产生稳态的电能信号。本研究采用上述电能序列数学模型与激励方式研发了动态负荷电能控制与动态误差测试装置, 所产生的动态负荷电能信号呈周期性变化, 可以充分反映动态负荷的变化范围和功率模式, 周期变化的动态负荷测试激励可实现重复测试对比电能表的动态误差。

2 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量算法

设动态负荷电能序列为{EI (n) =Eqan:n=0, 1, …, N}, N为序列总长度, 且N=LM (L为OOK周期数, L∈N+) 。对于标准表, 取{an=1:n=0, 1, …, N}, 则标准表测量的总电能为:

输入到被测电能表的动态负荷电能理论值为:

则被测电能表测量的动态负荷电能理论值可由标准表电能测量值表示为:

设被测电能表实际测量的电能值为Ex, 被测电能表动态误差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对于电能表的每次动态误差测试, 实际观察到的OOK周期个数不一定是整数, 因此根据式 (13) — (16) 计算动态误差ε时, 最大可产生1个OOK周期的误差。若OOK测量周期数为L, 则该算法产生的理论附加误差小于。

因此, 当OOK测量周期在300个以上时, 考虑到标准表的误差小于10-4, 本文动态误差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小于0.4%。同时, 本文动态误差测量算法实现了从动态电能量值到静态电能量值的溯源。

3 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试系统

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系统由标准电能表、计算机、程控电源、动态负荷电能控制与动态误差测试装置和2块被测电能表组成, 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误差测试中, 首先通过计算机来控制程控电源产生稳态的三相交流电压和电流, 将稳态的三相电流输入至动态负荷电能控制与动态误差测试装置 (简称动态装置) 。然后, 动态装置控制产生三相动态电流分别输出至2块被测电能表, 使被测电能表对动态负荷电能进行计量;最后由动态装置在设定的被测电能表输出脉冲数期间, 采集标准电能表的输出脉冲, 根据本文第2节提出的电能表动态误差的测量算法, 完成被测电能表动态误差的计算与显示。

4 实验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图5所示的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系统, 对国内外3个厂家的三相四线电能表进行了动态误差测试, 每一次动态误差测试都选取了300个以上的OOK测量周期。3种电能表在暂态、短时、长时3种动态负荷功率模式共6种通断周期比 (NA∶NB) 状态下的动态误差如表1所示。表1中, 动态误差均为5次测量最大误差值;厂家A电能表为1.0级智能电能表, 厂家B电能表为1.0级电子式载波电能表, 厂家C电能表为0.5S级国外关口电能表。

注:k=NA∶NB。

由表1可见:厂家A智能电能表的动态误差 (除1∶40模式外) 明显优于其他电子式电能表;在暂态动态负荷1∶40模式下, 厂家C电能表动态误差最小;厂家B电能表没有脉冲输出, 出现了不能计量暂态动态负荷电能的情况;在长时动态负荷功率模式下, 厂家A和C电能表动态误差均明显小于其误差等级。上述测试结果表明电能表的动态误差与测试激励动态负荷的功率模式紧密相关, 不同电能表的动态误差特性差异较大。

5 结论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OOK动态负荷电流信号的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态负荷电能序列的数学模型, 并定义了3种动态负荷功率模式。其次, 提出了一种从动态电能量值到静态电能量值的溯源方法, 推导得出一种电能表动态误差测量的算法。最后, 建立了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系统, 采用该系统分别对国内外不同厂家生产的电能表进行了动态误差测试, 结果表明电能表的动态误差与测试激励动态负荷的功率模式紧密相关, 不同电能表的动态误差特性差异较大, 有些被测电能表的动态误差甚至超过了其准确度等级的20倍, 不适合计量动态负荷电能。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电能表动态误差测试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测试激励 篇3

飞机机械电气监控系统是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械电气监控系统测试台则主要完成对对机械电气系统的测试。该测试台的核心组件主要包括:检测主控机和激励源主控机两部分。激励源主控机用于模拟机械电气监控系统的下接口工作环境。本文主要对激励源主控机的硬件部分的结构及组成进行设计;同时就系统软件部分的结构及实现进行研究。

1系统实现的功能

激励源主控机硬件为某型飞机机械电气监控系统提供非航空电子系统接口环境,可通过其应用软件控制信号输入/ 输出,模拟与该产品有真实连接关系的各非航空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

激励源主控机主要实现非航电系统的工作状态模拟和故障模拟;接收输出信号;通过以太网接收控制命令;在线调试; 自检测等功能。

2激励源主控机的硬件系统结构

硬件平台由主控计算机并配合各种硬件资源构成。主要包括研华IPC610H工控机;KEITHLEY2750系列多功能表;以及根据激励源主控机需要模拟的信号性质、类型、通道数目和精度要求,配置了以下6块板卡:

2.1 c PCI-7434,为离散量输出卡,用于模拟大部分离散量地/ 开输出信号;

2.2 c PCI-7432HIR,为离散量输入输出卡;

2.3 c PCI-7234P,为电源COM端离散量输出卡,用于模拟9路28V/ 开信号;

2.4 PCI-6216V,为 ±10VDC模拟量输出卡,16通道电压输出、16位D/A分辨率;用于模拟1路3 ~ 7VDC的信号;

2.5 PCI9111DG,为0 ~ 10m A模拟量采集卡,32通道单端或16通道差动输入, 16位高分辨率A/D转换器,双极性模拟量输入,最高100 KHz采样频率;用于采集产品输出的1路0 ~ 10m A信号;

2.6 CP118U,为8路RS422A/485串口卡。

主控机配置的六块板卡均通过专用的电缆和安装与机柜内部托板上的相应的端子板相连,端子板上的接线端子通过自制的集束电缆连接到机柜的信号转接面板上。CP118U卡通过背部的DB37插头的集束电缆直接连接到信号转接面板。

托板上布置四块继电器板,托板上的端子板分布,分别为电源供电、28VDC电压、AC1和AC2,它们分别模拟了四路供电、6路28VDC电压信号以及10路115VAC电压信号。继电器的线包由c PCI- 7432HIR的离散量输出提供负端控制。继电器板的输出信号通过“AC/DC”DB25的插头接入信号转接面板。另外,在托板上还安装一块RS423电流输出板,它根据接收到的地址信息,输出相应的0 ~ 10m A电流信号。RS423电流输出板安装在托板上,它通过一个“RS423/DB25”插头把地址线和信号线连接到信号转接面板上, 通过一个DB9插头的RS232信号线和主控机连接,RS423电流输出板所需的+12VDC,±5VDC电源以及地线通过一个5芯端子插头连接到托板上的电源、地线端子线排上。

与主控计算机直接连接的硬件接口主要有能够进行信号输入/ 输出的RS- 422A接口板、模拟电流接口板、离散量接口板、模拟接口电压板、模拟多路信号转接器及423通信接口板、以太网卡。

3激励源主控机软件设计

激励源主控机软件部分主要完成非航空电子系统的模拟和系统自测试两部分功能。能够对该产品的故障进行定位, 能模拟该产品正常工作所需的非航空电子下接口环境,并与测试台检测主控机实现通讯接口联系。

激励源主控机的缺省工作方式是自动方式,在自动方式下,通过以太网接收主控机信号命令,根据命令的内容,模拟测试过程要求的非航电子系统的工作状态或故障,输出激励信号,另一方面,输出此测试过程的相关信息返回给测试台检测主控机,或者根据需要,检测该产品的输出信号返送给测试台检测主控机。其次也应具备手动工作方式,在手动工作方式下,可根据需要模拟非航空电子各子系统任意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或根据该产品或其它设备的测试需要模拟相关信号。

3.1激励源主控机应用软件模块设计

非航电模拟软件是激励源主控机应用软件的主体部分,主要实现除自检测功能外的所有列出的功能,包括接口驱动程序、与测试台检测主控机的数据通信、非航电子系统的状态模拟和故障模拟程序、 在线数据调试,可分别在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下完成。

航电子系统的状态模拟和故障模拟程序能完成该产品自动测试过程,在线数据调试能按操作人员的需要进行数据显示和各接口数据的输出控制,在人工干预下完成对各接口信号的模拟输出,并能截获在线运行的各接口数据。

3.2应用软件用户界面设计

激励源主控机的缺省工作方式为自动方式,用户界面主要考虑在线调试功能,而在手动方式,需要用户干预应用程序的执行,界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易用和方便。

在手动操作模式时提供子系统故障状态的设置和查看功能,在自动模式只提供子系统故障状态的查看功能。用户界面还提供了系统工作模式、阶段选择和重要状态显示功能。

3.3子系统仿真软件设计

系统的模拟需提供在连续自检测、维护自检测以及飞行前自检测三种监测阶段下的子系统模拟。子系统模拟采用的模拟算法给出了子系统某个故障发生或状态改变,子系统输出到检测设备的信号随之变化的关系。

非航空电子系统模拟算法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要确定用哪些信号量来表征系统状态,选择信号的依据是飞机安全运行和故障定位到LRU的需要;另一方面便是子系统在各种运行状态下子系统信号量的变化规律。

4结语

本文首先提出了机械电气监控系统测试台的核心组成部件——激励源主控机的主要功能,并根据其实现的功能对系统硬件结构部分进行设计,同时对系统软件部分也进行了设计。由此设计完成了测试台的激励源主控机。

摘要:以机械电气监控系统测试台为基础,介绍了其核心组件—激励源主控机实现的功能及接口要求,提出了激励源主控机的硬件组成,并对系统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

测试激励 篇4

一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共性问题

高校体质测试工作是一项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活动, 影响高校体质测试工作的困难和障碍既有实施主体因素, 也有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1. 部门协调不畅通, 宣传力度不到位

由于对体质测试的精神实质理解不透彻, 不少学校盲目地执行, 导致出现较多的问题, 如部门与部门信息的畅通程度、沟通方面是制约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 测试工作人员准时到达测试地点, 而有些学生还没有来或来的学生与测试名单要求不符。还有在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出现冒名顶替等问题, 在测试过程中, 教师和测试管理人员十分繁忙, 不能发现同学代测现象。因此, 应定期利用中心宣传栏对《标准》进行解读, 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介绍科学锻炼身体的常识, 在课余体育活动中指导学生科学健身的方法。

2. 测试人员不专业, 培训工作需进行

要想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个体健康状况, 除了要考虑测量仪器的质量因素外, 测试人员的专业性要得到保证。从对各高校的走访中发现, 有的高校为了压缩经费, 体质测试全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更有甚者只选测了一至两项, 其余全是“盲”填, 这样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为此要严把测试项目关, 加强体质测试工作的认识程度, 确保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准确、可靠。要把体质健康知识、仪器操作的能力以及利用《标准》的知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列为高校教师培训的核心内容, 以适应体质测试中“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需要。因此, 建立适合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体系, 进一步发展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系统。

3. 测试仪器的数量和质量难保障

与测试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是指构成测试的场地、器材、人数等,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合理性、协调性和相依性的关系, 其中场地、器材是最基本的保证。访谈得知:测试时仪器出故障时有发生。测试仪器生产厂商应加强研发, 设计出基层学校买得起、用得好、售后有保障的系列产品。在实施体质测试的过程中要科学地管理, 周密地安排测试时间,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精心养护, 在现有的条件下, 尽可能地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 评价机制缺失, 锻炼效果差

引导全社会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局面, 是提高青少年体质状况的有效途径。而现在高校的体质健康测试评价与激励机制并不健全或缺失。学生对体质测试往往采取应付的态度, 甚至是厌烦, 进而导致锻炼积极性不高, 锻炼效果自然就差。

二建立“达标争优”的激励机制模式

1. 建立课余辅导制度, 便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要想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仅依靠体育教学是不够的。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常规化的体育教师课余辅导制度, 能促使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更具有操作性, 有利于提升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效果。体育教学部或体育教研室, 在学期的工作计划中, 应当把辅导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列入计划, 恰当合理地安排人员、场地器材, 准备专业资料,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咨询辅导计划。要帮助学生解决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时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正确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2. 改革传统考核方式, 建立相关资料库

要构建“体育课堂+课余体育”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积极参与课余体育运动。并据此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将体育参与度作为体育考评的重要因素。要积极推行新的体育教学考评方式, 推动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的进一步开展。

3. 建立促进体质测试工作的激励机制模式

体质测试的实施除体育部门外, 还涉及多个部门, 如何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 在学校体质测试的管理方面, 应成立领导小组, 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各部门分工明确, 各负其责, 协调配合, 奖惩完善。对于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奖励。教育部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 对没有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学校都是“一票否决”, 而高校则还没有类似的评价机制。对于拖后腿, 影响体质测试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在查清问题后, 要严格处理。

各院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际, 有选择地进行删减增加项目, 以利于学校体质健康测试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应该说高校体质测试实施情况较好, 基本按照文件的精神执行, 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 如测试仪器的数量和质量欠缺、部门协调不畅, 测试成绩的反馈不及时、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测试监督、测试人员专业性欠缺、测试时间安排不当等问题。应建立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激励机制, 促进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顺利实施。应构建大学生体质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 弥补体质测试工作中出现的不足, 促进大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并加强对体质测试的引导工作, 建立常规的课余体育锻炼辅导制度, 改革传统评价方式, 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还应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声势, 宣传体育的知识和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单舜.长沙市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突出问题[J].湘南学院学报, 2010 (2)

[2]杨骁.常熟理工学院2009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 (8)

上一篇: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责任下一篇:无线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