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乳酸菌胶囊论文(精选7篇)
复合乳酸菌胶囊论文 篇1
小儿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内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食欲不振, 偶有溢乳或呕吐, 大便次数增多, 但每次大便量不多, 稀薄或带水, 呈黄色或黄绿色, 有酸味, 常见白色奶瓣和泡沫, 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1]。我科自2014年10月以来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辅助治疗小儿轻型腹泻, 疗效显著, 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门诊、急诊和留观的70例3岁以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 男23例, 女17例;对照组30例, 男16例, 女14例。全部病例均因天气寒冷或腹部受凉导致腹泻, 每日大便3~10次, 呈黄色、黄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 可伴有少量奶瓣, 有酸臭味。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大便常规镜检:有黏液、未消化物、脂肪滴、红细胞、白细胞少许。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QRS预防和纠正脱水, 不禁食, 采用抗病毒治疗, 部分采用抗菌素治疗, 有脱水症状者给予静脉补液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止泻, <1岁, 1/3袋;1~3岁, 1袋/次, 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口服治疗, <1岁, 1/3~1/2粒/次;1~3岁, 1~2粒/次, 3次/d。观察两组患儿3 d治愈率及腹泻缓解时间。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72 h时大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 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时大便性状和次数明显好转,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和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3 d治愈率比较
治疗组40例患者中, 3 d治愈患者36例, 3 d治愈率为90%;对照组30例患者中, 3 d治愈患者18例, 3 d治愈率为60%, 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两组患儿腹泻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组止泻时间为 (3.10±0.98) d, 对照组止泻时间为 (4.53±1.10) d,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 治疗组临床腹泻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3], 属于儿科门诊和急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小儿轻型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内感染引起。临床上治疗轻型腹泻主要方法为对患儿进行维持营养治疗、水电解质纠正治疗及肠内外感染的对症治疗。复合乳酸菌胶囊的主要成分为乳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酸链球菌, 产品为肠溶胶囊, 内容物为白色粉末。其通过生物途径调整肠道菌群, 定植于肠内, 形成生物学屏障, 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分解、吸收, 合成维生素, 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 抑制致病菌的繁殖生长, 改善肠道运动功能, 增强机体免疫力, 对多种抗生素药物具有耐药性, 在肠道内具有较好的生存能力[4,5,6]。本组研究显示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组止泻时间优于蒙脱石散对照组, 且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龚俊霞, 孙祖红.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22) :1819.
[3]田春红, 吴荣初.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 :12-13.
[4]万欣, 赖光涛.小儿腹泻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5, 36 (4) :690-691.
[5]王晓云, 杨桂英.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10 (17) :283-284.
[6]万欣, 赖光涛.小儿腹泻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5, 36 (4) :690-691.
复合乳酸菌胶囊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腹泻患儿, 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标准[3]。男62例, 女48例, 年龄1个月~4.5岁, 平均 (2.67±0.89) 岁。临床症状: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腹泻、发热等。其中病毒性肠炎 (多为秋季腹泻) 62例, 细菌性腹泻40例, 单纯消化不良8例。全部患儿均发病<3 d, 大便次数4~8次/d, 均呈水样或蛋花水样伴带黏液样便, 粪便培养均阴性。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55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儿均给予饮食调整, 加用口服及钙剂 (乳酶生、维生素B等) , 对于呕吐脱水者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失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腹痛明显的患儿, 给予口服解痉镇痛药物。治疗中不使用止泻剂、抗生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思密达3次/d, ≤6个月1 g/次, 6个月~1岁1.5 g/次, >1岁3 g/次, 温水冲服。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3次/d, ≤6个月0.4 g/次, 6个月~1岁0.8 g/次, >1岁1.2 g/次, 温水冲服。治疗72 h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 腹泻停止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2)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72 h后, 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恢复正常, 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后, 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明显好转, 症状改善明显;无效:治疗72 h后, 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3]。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72 h后, 联合治疗组腹泻停止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1) , 详见表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X2=5.99, P<0.01) , 详见表2。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d
3 讨论
婴幼儿消化功能不成熟、肠道菌群失调及人工喂养等常发生小儿腹泻。而感染性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 以轮状病毒多见, 2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较高, 且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4], 救治不及时可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5], 如严重的脱水、休克, 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6]。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或多或少为小儿腹泻的病因,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临床上多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腹泻, 其机理为利用其对宿主无害甚至有益的微生物, 通过生物拮抗来发挥治疗作用[7], 且价格低廉, 已成为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手段。
复合乳酸菌胶囊是一种新型微生态制剂, 由乳酸杆菌、嗜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三种活乳酸菌组成, 具有多种耐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 的乳酸菌克隆株, 不被大环内脂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等多种常用抗生素所灭杀, 能与大部分抗生素联合治疗。它通过在肠道内繁殖, 产生乳酸, 降低肠道的p H值, 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有效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失衡, 使其数量和比率恢复正常。另外复合乳酸菌胶囊还能促进分泌消化酶,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改善消化道黏膜的营养和微循环, 更好地维护肠道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和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稳定性, 减少内毒素的产生, 增强机体免疫力, 恢复菌群失调[8], 从而达到收敛、止泻作用。
思密达具有多层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特点, 是一种有效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其可强力覆盖在消化道表面, 防止病原体入侵, 促进消化道黏膜修复, 从而使水分减少丢失, 显著减轻腹泻症状, 可维持6 h左右[9];并且它能吸附、抑制消化道内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等攻击因子, 并将其牢牢地固定在肠腔表面, 排出时携同肠道病毒一起排出体外, 保护肠细胞避免受到进一步侵害[10,11]。思密达可通过与肠黏液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增强黏液凝胶的内聚力和黏弹性, 增加其存在时间, 从而增强黏液屏障, 保护肠细胞顶端和细胞间桥免受损害[12], 减轻腹泻症状, 但仍无法补充正常肠道菌群而使原本菌群回归优势菌状态, 不能影响肠道菌群比率使其恢复平衡。本研究结果在应用思密达的基础上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36%, 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思密达治疗的对照组 (P<0.01) , 而腹泻停止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P<0.01) , 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安全性高。与龚俊霞等[13]报道基本一致。
两者联用有协同作用, 能恢复维持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及使胃肠道病毒排出, 从而达到全面治疗腹泻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腹泻患儿, 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5例, 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思密达口服治疗, 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合乳酸菌胶囊, 72 h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腹泻停止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1) ,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 (P<0.01)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 两者联用有协同作用,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复合乳酸菌胶囊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IBS-D患者100例, 其中, 男44例, 女56例;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40.5岁;病程6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 5~15次/日, 为黄色糊状便, 含较多黏液, 无明显脓血便;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且以阵发性为主。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 均行大便常规、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腹部B超和电子结肠镜检查, 排除器质性病变。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调整饮食及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两组患者均使用思密达, 3克/次, 3次/日, 首剂加倍, 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复合乳酸菌胶囊, 3次/日, 2粒/次;黛力新, 1粒/次, 1次/日, 早上服, 共4周。复合乳酸菌胶囊与思密达服用时间间隔30 min以上, 思密达饭前30 min服用, 复合乳酸菌胶囊饭后服用, 避免药物相互干扰。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腹痛、腹泻停止, 大便成形, 1~2次/日, 两个月不复发;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腹泻仍不能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用t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34例 (占68%) , 好转13例 (占26%) , 无效3例 (占6%) , 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25例 (占50%) , 好转11例 (占22%) , 无效14例 (占28%) , 总有效率72%。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见表1。
注:*表示χ2=8.575, P<0.0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两例出现心慌, 1例头晕, 两例失眠;对照组1例恶心, 所有患者均未停药, 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
2.3 复发率
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 治疗组两例复发, 对照组5例复发, 复发患者使用治疗组方案后均有明显好转。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病率较高, 临床表现以腹痛和 (或) 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 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指标异常。IBS-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确, 一般认为本病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异质性疾病, 精神心理因素、肠道动力、肠道感染、饮食、应激、内脏痛觉过敏、神经和内分泌等因素都与本病有关。研究还显示, 50%~60%的IBS患者存在肠道细菌过度增殖, 肠道菌群失调。复合乳酸菌胶囊是含有多种活乳酸菌的微生态制剂, 主要成分为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链球菌, 每粒复合乳酸菌胶囊含活性乳酸菌总数不少于2万个, 其中, 乳酸杆菌数不少于70个, 嗜酸乳杆菌数不少于7千个, 乳酸链球菌数不少于1万4千个, 辅料为淀粉[2]。乳酸菌定植于肠道内, 分解葡萄糖, 产生乳酸, 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 调整肠道菌群, 防止肠内发酵, 减少胀气, 因而有促进消化和止泻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由内源性或外袭性微生物引起的肠道感染。此外, 它还有抑制肠道有害菌过度繁殖, 使肠道恢复微生态平衡, 维持肠道正常功能的作用。因其对多种抗生素药物具有耐药性, 因而与多种抗生素同时服用而不影响其疗效。近几年来, 国内外研究认为心理因素与IBS-D的发病密切相关, 许多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和 (或) 睡眠障碍等心理异常, 就医频繁, 反复检查, 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思想负担很重, 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用抗焦虑、抗抑郁药治疗IBS-D与改善患者心理障碍的同时, 也可缓解胃肠道症状。黛力新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的复合制剂, 可增加突触间隙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 调节神经功能, 具有明显抗忧虑、抗抑郁及抗胆碱能作用, 两者有互补、协调作用。蒙脱石散对消化道黏膜有覆盖作用, 具有保护粘膜屏障对抗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能减少排便次数及便中水分。思密达的主要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 具有层状结构及非均匀电荷分布, 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能激活和吸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 加速胶状保护层的形成, 通过与黏液蛋白相互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外来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 因而, 具有恢复上皮组织和止血作用;二是具有极强的固定作用, 对肠腔内的病毒、细菌及毒素有强大的吸附、抑制、消除作用, 使其失去致病能力, 并能均匀覆盖肠腔, 连同所固定的病毒、细菌及毒素一起排出, 减少患者腹泻的次数和水分的丢失[3]。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可加重IBS-D的症状, 所以, IBS-D患者必须注意饮食结构, 摄入平衡, 避免刺激性饮食、过度饮食、大量饮酒、咖啡因、富含动植物脂肪的食物、可导致腹胀和产气的蔬菜及豆类等。对于存在腹胀、腹泻和肛门排气增多症状的IBS-D患者, 可以选择低纤维素或排除性饮食疗法。本研究发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基础治疗加服复合乳酸菌和黛力新可明显缓解症状, 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且不良反应少, 患者依从性好, 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品津.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7) :669-670.
[2]徐会玲.聚克、思密达联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9, 22 (6) :718-719.
复合乳酸菌胶囊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87例, 其中男46例, 女41 例, 年龄6 个月~4 岁, 病程1~5d。患儿均有大便次数增多、糊样便、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 大便隐血, 细菌培养阴性, 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呈阳性。所有患儿诊断符合秋季腹泻病相关标准[2]。将87例患儿根据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4例, 男24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16.8±4.7) 个月, 平均病程 (2.3±1.2) d;对照组43例, 男21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17.6±4.9) 个月, 平均病程 (2.5±1.3) 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组间比较, 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性别=0.101, P=0.750;t年龄=0.778, P=0.203;t病程=0.747, P=0.241) 。排除标准: (1) 细菌性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 (2) 伴严重呕吐或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入组后中途退出研究或转院的患儿剔除。
1.2 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确诊后, 立即开放静脉通道, 加强营养补给, 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 维持酸碱平衡;进行抗病毒治疗, 发热者先进行物理降温, 呕吐较重者禁食4~6h, 伴有其他系统或相关症状者均做对症处理;给予蒙脱石散:≤12个月, 1g/次, 3次/d;≥12个月, 3g/次, 3次/d, 温水冲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6个月, 1粒/d, 分3次服用;7个月~1岁, 2粒/d, 分3次服用;>1岁, 1粒/次, 3次/d;温水冲服或送服。
1.3 观察指标密切关注患儿大便性状改变情况, 记录患儿发热、呕吐、腹泻以及脱水等症状明显改善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中的标准评价疗效, 显效:72h内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失, 每天大便次数少于5次, 大便性状改善;有效:72h内症状、体征消失或有所改善, 但是每天大便次数为5次或以上;无效: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大便性状均未发生明显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腹泻、发热以及呕吐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快 (P<0.05) , 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 (P<0.05) , 脱水症状改善也较快, 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虽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当, 但是治疗组显效率明显较高 (79.5%, 35/44) , 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两组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粪-口途径传播, 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发病高危人群。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胃酸分泌少、酸度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 肠道微生态平衡脆弱, 机体的调节机能也较差, 轮状病毒入侵体内后, 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 使上皮细胞发生空泡变形、结构功能改变, 最终死亡脱落, 使微绒毛发生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 肠黏膜形成不规则的裸露病变, 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功能受损, 肠道渗透压增加, 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 发生渗透性腹泻[3];另外, 肠内微生态环境改变导致正常菌群平衡打破, 益生菌迅速减少, 失去对肠道的有效屏障作用和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 导致病情加重[4];加之一些患儿长期喂养不当, 消化功能紊乱, 感染轮状病毒后, 病情较为严重, 康复较慢。
蒙脱石散是一种八面体蒙脱石硅铝酸盐, 具有特殊的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的电荷分布, 难溶于水, 口服后不被吸收, 覆盖在肠道黏膜表面, 能吸附和固定病毒、细菌及其毒素, 与黏液糖蛋白等作用, 抑制病菌的定植、复制和传播, 有利于肠道黏膜的修复和防御功能的提高[5]。本文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蒙脱石散, 总有效率为95.3%。复合乳酸菌胶囊含有乳酸杆菌、嗜乳酸杆菌和乳酸链球菌, 是一种活菌种的新型微生态制剂, 与双歧杆菌不同, 复合乳酸菌中的乳酸菌株是多种耐抗生素乳酸菌的克隆株, 对多种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等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 可与多种抗菌、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 进入体内后在肠道内定植、发育、增殖, 在整个肠道表面形成生物屏障, 拮抗和抑制轮状病毒对肠道黏膜的破坏作用, 维护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同时, 对双歧杆菌、拟杆菌等肠道菌属有扶植作用, 对腐败菌的分解蛋白质有抑制作用, 可以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复合乳酸菌在肠道中定植后形成新的微环境, 耗尽病原菌赖以生存的某些营养物质, 导致大部分高氧生存的致病菌失去感染力, 从而发挥治疗作用[6]。本文结果显示,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蒙脱石散联合复合乳酸菌, 患儿腹泻、发热以及呕吐等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明显较快, 住院天数短, 大便性状改善明显, 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高, 提示该两种药物联合对轮状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有利于肠道功能的迅速恢复。
参考文献
[1]薛辛东, 杜立中.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 :381.
[3]刘晓丽, 李文文, 林丽星.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系统评价〔J〕.儿科药学杂志, 2015, 21 (1) :6.
[4]韩耀明.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2) :194.
[5]钟群英.秋泻灵合剂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8) :35.
复合乳酸菌胶囊论文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采集我院妇科门诊2012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的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28.6±3.3)岁;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29.1±2.8)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患者主诉外阴、阴道瘙痒,白带增多,无异味,可见豆渣样白带,症状反复发作4次/年以上,既往抗真菌治疗药物阴道上药可有好转。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充血,黏膜壁可见白色膜状物或豆渣样物。取分泌物显微镜检可见假菌丝或芽孢,培养法可培养出白色念珠菌。
1.3 排除标准排除妊娠期及接受大剂量雌激素治疗患者。排除合并其他阴道炎患者。
1.4 治疗方法
采用局部放药治疗,治疗期间禁性生活,规律用药30 d,(月经期禁止用药)。嘱患者清水清洗外阴,观察组每晚于阴道后穹隆放置乳酸菌阴道胶囊2粒,对照组每晚于阴道后穹隆放置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1片。
1.5 观察指标
停药后3 d和1个月分别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6 疗效判断
治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未见致病菌;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已经大部分消失,实验室检查也未见致病菌;有效:患者症状、体征部分已经消失,实验室检查呈阳性;无效:症状、体征未减或加重,实验室检查阳性。如果患者治疗期间再次出现了外阴及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妇科检查见到外阴阴道黏膜充血、出血点,豆渣样白带。实验室检查可见白色念珠菌。出现以上2种情况,则诊断霉菌性阴道炎复发。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停药后3 d,观察组治愈23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
2.2两组复发率比较治疗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0.0%,对照组复发率为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见表2。
3 讨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有1次VVC,45%妇女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的发作[2],而RVVC发生率约5%。近年来,由于人们卫生习惯的改变,滥用清洁洗剂及栓剂以及抗菌药物,严重破坏了阴道正常菌群,致使该病有增长趋势。该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治疗较为棘手。原则上选用广谱抗真菌药并足够疗程,而反复长时间应用抗真菌药可能引起真菌耐药。对于RVVC,我们以恢复阴道正常菌群为原则,建立正常的阴道微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并有效的防止其复发。
健康女性具有稳定的阴道菌群种类,并以一定的比例分布。乳酸杆菌是阴道微生态的优势菌,占阴道内微生物的95%以上,对维持阴道内微生态平衡起重要的作用。假丝酵母菌(俗称白色念珠菌)也少量存在于阴道内,为阴道内条件致病菌,一旦阴道内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假丝酵母菌将大量繁殖而致病。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阴道上药,对照组采用盐酸特比萘芬阴道上药,两组均取得了良好的治愈率,但观察组用药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目前,普遍认为,假丝酵母菌为阴道常驻菌,无法彻底清除阴道内的假丝酵母菌。能够使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得到抑制是治疗和预防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关键。当局部放置抗真菌药物时,虽然能杀死或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可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恢复阴道内的正常菌群,一旦停药,症状很快复发。乳酸菌阴道胶囊是人工合成的微生态活菌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活肠链球菌[3],活肠链球菌能使阴道内固有的乳酸杆菌快速生长,维持阴道内的正常生态环境,有效地抑制条件致病菌———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繁殖,防止其再次过度生长,入侵阴道黏膜而使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乳酸杆菌平衡阴道微生态,使阴道得以自净。
摘要: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宝坻区尔王庄卫生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后1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复发率为0.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复发率为46.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疗效可靠,大大降低该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酸菌阴道胶囊,霉菌性阴道炎,复发,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于洋,徐红.口服与阴道使用抗真菌药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3034-3038.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9-244.
复合乳酸菌胶囊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检查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78例, 年龄54~76岁, 平均65岁, 绝经年限2~30年。
1.2 诊断方法
绝经女性, 外阴瘙痒, 阴道分泌物增多, 伴或不伴尿频、尿急等症状, 除外糖尿病患者及脚气患者, 使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阴道炎五联检试剂盒, 按照其检验方法及检验结果以除外阴道分泌物的滴虫及念珠菌感染。
1.3 治疗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39例:A组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 (西安正浩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粒/次;B组给予0.5%醋酸液阴道冲洗, 甲硝唑泡腾片 (北京顺鑫祥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0.2g/次阴道上药。两组均治疗10d。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为痊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为显效;症状和体征减轻为好转;症状和体征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关于痊愈、显效及总有效率, 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老年性阴道炎是一种门诊常见病, 也是困扰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 其发病原因为卵巢功能衰退, 雌激素水平降低, 阴道壁萎缩, 黏膜变薄, 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 阴道内pH值上升, 局部抵抗力降低, 致病菌容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1]。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 呈淡黄色, 严重者可有血样脓性白带。检查时见阴道呈老年性改变, 阴道黏膜充血, 有小出血点, 有时有表浅溃疡。多年来一直采用阴道冲洗配合上药治疗, 严重者再配以口服或局部用药 (己烯雌酚) 阴道上药7d, 疗效满意。但对于老年人来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 行动不便, 冲洗不到位, 上药吸收差, 雌激素的应用产生的心理顾虑及撤药性出血等不利因素, 再加上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 上药后甲硝唑的胃肠道反应时有发生。以上因素皆影响治疗效果。乳酸菌阴道胶囊每粒含600万活乳酸菌, 可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提高阴道酸度, 阴道上药后可改善阴道内酸性环境, 从根本上治愈老年性阴道炎。而且免除了冲洗步骤, 易吸收, 其治疗效果与甲硝唑相仿, 且安全可靠, 无毒副作用, 适合于临床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
关键词:乳酸菌阴道胶囊,阴道炎,老年,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复合乳酸菌胶囊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将2011年1 2月至2 01 3年8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42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均符合Amsel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 阴道分泌物增多, 呈均质的灰白色乳状; (2) 阴道p H>4.5; (3) 阴道分泌物涂片线索细胞存在; (4) 胺试验 (或H2O2试验) 阳性, 符合这四项标准中的三项, 其中第3项标准是必备标准[1,2]。这些病例阴道分泌物Nugent革兰染色积分法评分≥7分[3]。自愿参加, 排除滴虫和霉菌性阴道炎、妊娠和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患者年龄20~45岁, 平均32岁;平均病程8天。将4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05例和对照组215例, 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甲硝唑阴道泡腾片, 每晚使用1片, 连用7天。观察组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 (西安正浩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0.25g/粒) , 每晚两粒, 与甲硝唑阴道泡腾片隔天交替使用, 13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疗程结束后3~5天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并取阴道分泌物做Amsel症状和体征评分及N u g en t革兰染色评分。随访3个月, 统计复发率。
1.3.1 Nugent评分
用无菌棉拭子取样涂片行革兰染色, 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线索细胞并作Nugent计分。线索细胞即涂片中阴道鳞状上皮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小杆菌而形成巨大细胞团, 上皮细胞表面粗糙, 有斑点和大量细小颗粒, 边缘呈锯齿状, 细胞趋向深解或已深解, 模糊不清者。Nugent阴道分泌物评分标准 (表1) , 总分0~3分为正常, 4~6分为中介, 7~1 0分为细菌性阴道病。
注:总分为A+B+C
1.3.2 pH值、唾液酸苷酶活力等
另取阴道分泌物检测p H值、唾液酸苷酶活力和H2O2, 用珠海市丽拓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LTS-V400阴道炎检测仪及配套试剂。唾液酸苷酶阴性表示正常, 阳性表示细菌性阴道病阳性;H2O2阴性表示H2O2浓度正常, 阳性表示H2O2浓度偏低, 提示菌群失调。
注:1、2分别为用药前后组间比较
1.3.3 阴道分泌物评分
根据阴道分泌物的量和性状进行评分, 严重程度从无分泌物、穹隆少量分泌物、穹隆可见多量并有脓性分泌物和穹隆积满脓液分别评0~3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大样本u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A m s el相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阴道分泌物减少, p H值下降, H2O2、线索细胞及唾液酸酶阳性率降低, 两组之间用药后除H2O2阳性率、p 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项目用药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N ug ent评分及高倍镜下阴道乳酸杆菌分布情况比较 (表3)
用药后Nugent评分, 观察组恢复正常占9 1.2%;而对照组以中介为主 (6 8.8%)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8.35, P<0.01) 。观察组乳酸杆菌数量集中在+++~++++之间, 占82.9% (170/205) , 而对照组乳酸杆菌数量集中在+~++之间, +++~++++只占6.5% (14/21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 54.4 6, P<0.0 1) 。
2.3 复发情况比较
用药后3~5天回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 对照组215例中有23例 (10.7%) 检出假丝酵母菌, 进行规范治疗;观察组全部正常。治疗后3个月内随访, 对照组共有49例 (22.8%) 复发, 观察组有2例 (1.0%) ,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8, P<0.01) 。
3 讨论
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主要是某些因素导致阴道微生态菌群失调, 使占绝对优势的乳酸杆菌 (主要指产H2O2乳酸杆菌) 数量下降, 阴道加德纳菌和其他厌氧菌数量上升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4]。
乳酸菌阴道胶囊是有益菌乳酸杆菌的活性制剂, 其主要成分为活肠链球菌, 在阴道内通过分解阴道上皮的糖原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 实现维持阴道处于低p H值的作用;其代谢产物H2O2、细菌因子等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的作用;实现提高阴道局部抵抗力、恢复微环境平衡的目的, 有效预防复发。但目前, 临床上对各种类型阴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等, 特别是细菌性阴道病, 虽有效地杀灭或抑制了病原菌, 但阴道内正常菌群微生态并没有得到改善, 生理防御功能也没有得到提升, 结果是阴道炎反复发作、耐药甚至继发混合性感染。
笔者采用Nugent评分对不同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进行评价, 发现两组BV患者用药后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 p H值下降, H2O2、线索细胞及唾液酸酶阳性率降低, 阴道清洁度明显好转, 两组之间用药后除H2O2阳性率、p 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项目用药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Nugent评分也显著下降, 且Nugent评分变化与Amsel指标变化有显著相关性。治疗后, 观察组Nugent分数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巩固治疗BV, 在预防复发方面效果肯定[5]。
综上所述, BV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经抗菌药物治疗后阴道微生态环境并未完全恢复, 治疗后并未对其进行客观评价。Nugent评分中的乳酸杆菌量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给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加微生态制剂-活菌制剂巩固治疗, 有助于恢复阴道正常菌群, 维持生态平衡, 从而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摘要:目的 用Nugent评分系统评价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 (BV) 的效果。方法 将420例BV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甲硝唑阴道泡腾片, 观察组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巩固治疗, 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Amsel临床症状、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及Nugent评分变化。结果 用药后两组Nugent评分均明显下降, Amsel临床症状有较大改善, 与用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ugent评分下降与Amsel症状改善有明显相关性;观察组用药后阴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Nugent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巩固治疗BV, 可有效增加阴道内乳酸杆菌数量及活性, 恢复阴道正常菌群, 减少复发;用Nugent评分结合Amsel诊断标准可有效指导临床医生进行BV诊断和阴道微生态环境评估, 指导临床用药和疗效评定。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乳酸杆菌阴道胶囊,Nugent评分
参考文献
[1]Amsel R, Totten PA, Spiegel CA, et al.Nonspecific vaginitis.Diagnostic criteria and microbial and epidemiologic associations[J].Am J Med, 1983, 74:14.
[2]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61.
[3]Nugent RP, Krohn MA, Hillier SL.Reliability of diagnosing bacterial vaginosis is improved by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gram stain interpretation[J].J Clin Microbiol, 1991, 29 (2) :297.
[4]Verhelst R, Verstraelen H, Claeys G, et al.Comparison between Gram stain and cultur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vaginal microflora:definition of a distinct grade that resembles grade I microflora and revised categorization of grade I microflora[J].BMC Microbiol, 2005, 5:61.
【复合乳酸菌胶囊论文】推荐阅读:
乳酸菌胶囊06-24
聚乳酸功能材料小论文07-10
研究称R-1乳酸菌能预防流感07-29
乳酸杆菌06-17
乳酸测定08-12
乳酸水平10-26
聚乳酸合成10-16
聚乳酸纤维09-19
乳酸乳球菌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