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短期培训(共12篇)
对外汉语短期培训 篇1
一、短期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短期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模式, 但是随着中外国际交流和国内交流方面越来越升入, 越来越多的短期项目在高校中兴起, 有的高校甚至只做短期项目, 随着短期对外汉语教学项目形式多样化, 对外汉语教师群体也都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但是短期对外汉语教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 常常见到的有以下几种:
参加短期项目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心理预期与教师的教学安排往往不能统一。具体表现为, 初级过分重视语音教学, 忽略了学生“生存意识”[1], 学生之所以选择短期学习, 其目的常常是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尽可能提高自己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特别是基本生存交际能力, 比如:“买东西”、“出行”等。
教学活动或者任务设计理想化, 并没有考虑好实际操作可行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很多老师会让学生在学习了问路以后去找当地比较有名的景点。让学生自行完成问路、坐车等一系列的行为。这种任务型教学一方面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教学安排不够紧凑, 安全隐患也很大。
口语教学过分依赖文本, 对学生汉字能力提出了要求, 特别是欧美学生, 汉字基础比较弱, 学习口语压力很大, 特别是练习题方面, 也多表现为文字替换练习或者课文填空练习, 这对学生的汉字认读和书写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 口语教材的编排, 很多学者探讨过口语教材的文本安排的得体性和地道性[2], 也就是到底我们应该更注意原生口语, 还是次生口语[3], 教材中口语课问更多的表现为“次生口语” (姜燕, 2013) [3], 很多语言形式学生学会了, 并不一定用得到。
教学模式一般通过展示, 练习, 表达这种传统3P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知识, 在一种教师安排好的合适的情境中练习语言形式, 又在自我表达时, 运用所学到的句型。但学生常常出现出即学即忘, 情景错用, 语言点混淆等现象, 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在生活中很少遇到相关的情景。
二、对传统短期口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从教材方面来看, 一、口语教材多为文本, 这在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 学生的汉字水平无法跟上, 会让他口语的水平也相对滞后, 增加学习口语的难度。二、很多有意思的表达常常出现在HSK听力中, 比如“搞得我头都大了”, “露一手”、“A也不行, B也不行”等这样的词汇, 口语课本中出现的频率却很低。三、有的时候口语教材内容说话非常像电视节目, 有的课文更像听力而不是口语, 比如有一课介绍邓丽君生平和《音乐之声》的文章, 这两篇文章非常像电视节目里的讲稿的内容, 并不是一般人生活中介绍自己喜欢的明星时会说的话, 而另一篇课文介绍崔健和周杰伦时, 说“我喜欢听崔健的摇滚乐”, “他的歌不错”, “演唱会场面火爆”, “年轻人都喜欢听他的歌”, 在真实的生活中, 要是讲起周杰伦, 和崔健, 讲起流行音乐和摇滚乐, 绝不仅仅只有这几句话, 再细看文章后面的练习, 是几个语言点的形式练习和几种语言点的功能练习, 没有涉及更多的关于音乐方面的词汇。四、 学习的内容仍然是固定化的, 这种模式便于教师讲解, 但学生的能动性依然受到压抑。
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学习的知识被展示在课本上, 学生被动的学习被安排好的语言点, 教师根据语言点设计几种情景, 让学生练习, 学生总是在被动获取知识, 教师掌握话语的控制权, 忽略学生的“内隐学习”[4], 学生并不能真正的实现自动输出。特别是很多老师在口语教学时更是忽略的口语的交际目的, 三句话不离语法, 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学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 我们不妨就学生的交际能力, 从以下四个方面审视我们所讲授的内容, 即“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5]。语法能力指对语法的理解和使用能力;社会语言能力指根据环境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语篇能力能力指能使语言表达符合逻辑关系, 语句通顺的能力;策略能力指能够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克服语言障碍的能力。很多老师喜欢讲语法, 条分缕析, 学生疑惑, 我们是来学语言的, 不是当语言学家的, 所以学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用这样的句子表达, 不能用别的, 比如:“他个子高”和“他的个子高”, 很多老师解释时只解释第一句话是主谓谓语句, 为什么用, 什么时候用, 却常常被忽略, 学生自然选择更好理解的后者, 以致后来学生到了程度比较高的时候都不太会用主谓谓语句;从社会语言能力来看, 学生死板地学习, 到了生活中人们说的话跟课本并不一致;很多初级和中级的学生在语篇能力上培养是欠缺的, 他们除了课本上的内容以外, 没有经过成段表达的练习, 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说话时只能说简单的几句话, 甚至几个词。到了不会表达的时候学生也只会依赖母语翻译, 策略能力明显不足, 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其他能力的培养。
三、短期汉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1.沉浸式教学是近年来一直被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沉浸式教学是完全以目标语为交流语言, 借助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进行表达, 不管学生还是教师都不能够使用媒介语或者母语。沉浸式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渐渐习惯汉语的发音、节奏和语言习惯, 也可以感受说话人的感情, 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他会搜肠刮肚的寻找自己已经学会的汉语语言知识来表达, 这样就让学生重新对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多层次、不同程度的、反复的练习和使用, 这也是又一次新的加工和认知,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刺激学生产生需求。除了沉浸式的教学方法以外, 教师还需要通过某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实我们可以发现, 留学生在生活中一直会受到各种语言刺激, 但他们并没有整合起来, 教师可以先让他们产生需求, 比如, 要求学生去商店或者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录下收银员与顾客的声音, 或者录下在食堂吃饭时, 中国学生与服务员的对话。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总, 并学习, 一方面学生留意到了生活中“购物”“吃饭”这些语言的表达习惯, 另一方面, 教师也在学生可以理解的范围内, 可以进行教学, 学生兴致高, 学习起来有兴趣, 他的认知程度会更深,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这种先活动, 再学习, 再活动的办法, 可以极好的利用短期学习时间。活动是短期对外汉语教学听说能力提高的最重要的途径, 因为学生没有大量的时间培养语感, 所以必须把学生引入一个轻松、有意思的环境, 这种方式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刺激学生的诉说和学习欲望;二是体验听说时语言表达的习惯、包括肢体语言、语速、节奏等。三是从短时记忆到长期记, 多重编码方式让学生对语言点的认识更加深刻, 四是利用学生的元认知, 让学生自己从被动学习进入主动学习, 从而对所学知进行深度加工。
3.丰富学生的话题。很多学生记忆生词, 常常相差很远的生词发生混淆,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在词汇体系中建立起相关的语族, 想建立语族, 就要通过话题, 同一个话题中遇到的大部分的生词, 基本上就会是一个语族的但是在目前的口语教材中正是因为, 我们的口语练习注重的内容比较窄小, 学生常常会觉得, 不够学或者所学的知识没有用。汲传波 (2005) 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6]中将话题分六大类, 按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1.关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话题;2.个人信息话题;3.世界性话题;4.关于语言的话题;5.关于本国的话题;6.中外差异的话题。而大部分教材只在第二点个人信息话题方面说的比较多, 既然我们有这么多种话题和语境, 我们就可以在创造更多话题来进行探讨。对初级学生, 我们可以设计“哪里有好吃的东西”, “在中国餐厅吃饭的体会”, “我们要去xxx (比较远的地方) ”, “淘宝一下”;对中级的学生, 可以设计“打招呼的差别”, “请介绍本国人特殊的生活习惯”, “中国人和外国人习惯的差别”等话题, 这些话题里可以引申出更多的子话题, 学生需要通过汇报, 辩论, 自由发言等方式进行讨论;对高级班的学生, 话题可以是“温室效应对生活的影响”、 “会两种以上语言的好处”等, 教师在引导学生谈话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例证等方式, 让学生的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打得到提高。
4.课堂教学示例
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2》中第8课为例《教育需要全面发展的人》 为例, 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模式, 供读者思考, 以抛砖引玉。
课前准备, 学生分为三组, 每组要采访学校的老师, 中国家长, 中国学生三个不同的群体, 谈谈“教育问题”, 学生采访时需要录音, 并整理他们听到的内容, 在上课时作汇报。教师及时收取录音内容, 为上课内容做准备。
课堂学习, 学生分组汇报他们的采访结果, 教师选取学生比较有兴趣的方面进行点评和进一步的引导式提问, 然后展示从学生音频中得到的词汇和语法点等, 结合课文中的难解词和语法点一起进行讲解和练习, 词汇方面可以进行意象编码, 比如“填鸭式教育”, “学习机器” 等词, 另外一些词可以让学生进行文化对比思考, 比如“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教师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多种编码方式, 巧妙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 加深学生的印象等, 深度加工所学的内容。
课文课本内容, 作为学生阅读的对象, 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谈谈对课文中学生的一天的时间计划表、网友的评论, 以及教育的说法等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观看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关于教育的辩论和孩子教育的节选视频, 建立辩论队, 让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知识, 词汇等组成新的语言, 实现语言输出的自动化。
四、结语
短期留学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 很多留学生利用暑寒假一个或几个星期的时间来中国学习, 但是很多短期项目在开展时, 却遇到一些问题, 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感受, 如何让学生的短期汉语体验丰富充实, 又能有效提高口语能力, 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常常思考的事情。我们认为, 教师全部使用汉语, 借助课本的话题和内容, 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一方面可以把握内容, 一方面又给学生了极大的自由。学生学习所学知识后利用课本的文章, 一来可以做补充, 二来也可以梳理已学知识。最后表达方面, 学生要利用思辨的时间对自己学的知识, 语法点, 语言点功能进行融合, 在辩论过程中还要对对方的问题进行反驳式的思考,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练习成段的语言表达, 还锻炼了以及说话时的策略能力。
参考文献
[1][2]孙玉茜.对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反思[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9) .
[3]姜燕.汉语口语美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3 (8) .
[4]崔正青.论3P模式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的任务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9) .
[5]武惠华.谈口语课课堂活动及课下练习的设计[J].汉语学习, 2002 (10) .
[6]汲传波.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话题选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11) .
对外汉语短期培训 篇2
对外汉语教师必备修为十六字:
夯实基础;规范措词;解义扼要;烂熟于心。
夯实基础:提高自身基础汉语水平,了解及拓展各类知识面; 规范措词:克服长期养成的不规范习惯用语以及发音;
解义扼要:可以以最短和直白词句来清晰解释语法及单词;
烂熟于心: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授课方法。
对外汉语教师授课方针十六字:
摒弃教条;循循善诱;以练代教;因材施教。
摒弃教条:放弃生搬硬套教条规矩,以灵活适时的方法教授对外汉语;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的引导学生以正确方法使用汉语;
以练代教:多说多练,以练习带动教学,使学生熟练运用;
因材施教:以各类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不同的汉语背景制定授课计划。
本文由上海儒森汉语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学校收集整理。
“汉语热”与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篇3
当今时代,汉语的复兴及其国际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文化事实。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不仅成为一门“显学”,更是一支“中国热”的温度计。这一事实,代表着一种基本的趋势,那就是中国和平崛起和世界多元文化潮的出现,正在为全球所接受。
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有海外学者指出:正是中国的崛起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凝聚并形成了这股前所未有的强劲的横扫世界各地的“汉语热”旋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这种需求已经从学术和教学领域走到民间及政府层面,已经转化成一种学习汉语的热潮。世界汉语大会正是为适应全球持续升温的“汉语热”而召开的,目的是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繁荣和发展世界汉语教学,推动汉语文化的广泛传播。
老外趣谈——“我们为什么爱上中文”
据统计,近年来,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很快,欧美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增幅更是保持在每年40%左右,2009年全球各类学习汉语人数为4000多万。隶属教育部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汉语热”已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此现象,笔者走访了武汉大学校内外的一些留学生。
尼古拉[阿根廷](中文名:开朗):学习一种和母语截然不同的语言,对自己是一种挑战。
开乐[西班牙](开朗的好朋友):我一直觉得中国男人很帅,我要努力学习中文,毕业后争取在欧盟的驻北京办事处工作。
[周安]西班牙:我喜欢中国的哲学,喜欢孔子、老子,最喜欢庄子。
宫国胜博[日本]:学习中文已经六年了,高中时代看过李连杰的电影,是他的表演让我喜欢上了中文。
黄丽慧[印尼](武大留学生院中文系):大学毕业后爸爸督促我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你应该学习掌握中文。
张之秀[韩国](武大留学生院中文系):中国很美丽,韩国同中国关系密切,学好中文,可以真正实现自由对话。
专家详解全球“汉语热”升温的背后
第一,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通晓汉语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有了较大增加。
第二,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中国文化揭开了以往神秘的面纱,走到各国友人的面前,汉学也因此成为“显学”。
第三,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民众更想直接了解当代中国。
由此可见,各国需求汉语人才是导致全球“汉语热”的直接原因。但归根结底,“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升温,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走进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学科描述——
对外汉语专业是教育部在全国最早设立的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培养思想品德优良,汉语基础扎实,外语水平高,对语言学理论、中国文学、中外文化有较全面了解,并懂得教育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对外汉语人才。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或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等事业单位和中外企业从事汉语言文字应用工作或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也能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学制四年,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文化和外语知识、技能并掌握一定语言教学理论、技能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及从事外事工作和其它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成绩合格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也就是说,要会用英语作为媒介教外国人汉语。因此这个专业在中外教育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发展前景——
教育部一项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正越来越多地走进国外的大、中、小学课堂。目前,美国、新西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汉语列入大学升学科目。
由于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多,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汉语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所以,学习对外汉语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在不少国家,中文教师已成为收入颇高、受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就业预测——
毕业生可以到国家政府机构中的涉外职能部门、各专业外贸机构、合资及外资企业、传播媒体(如报社、电视台)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外事、国际合作交流、对外宣传、翻译等工作。
主要课程设置——
必修课程:英语课(精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语言课(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文学课(文学概论、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等),文化课(中国文化史、中外文化比较、中国思想史等)。
选修课程:英语课(泛读、视听说、报刊、英美文学、英美文化、口译、专题讨论等),语言课(现代汉字学、汉语音韵、语言学论文导读、现代汉语专题、社会语言学等),文学课(中国古代诗歌专题、中国古代散文专题、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中国古代戏曲专题、先秦诸子研究、现代文学专题、外国文学作品选讲、比较文学等),文化课(中国历史文化专题、美学专题、艺术欣赏等)。
同时还开设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文献检索利用、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开设院校——
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学校(按省份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 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 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 湖南大学、湘潭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陕西] 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
[云南] 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辽宁] 大连外国语学院
[福建] 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注:不同的学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学院以及对语文和外语成绩的要求等可能会有所不同,请考生在报考时仔细了解相关学校情况后慎重决定。
知识集锦
1.“汉语桥”工程
宗旨:向世界推广汉语,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汉语桥”工程要求我国相关教育机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重点大学,根据周边国家的需求,帮助开设并壮大对口国家大学的中文系或汉语专业;支持其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帮助建设汉语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汉语教学管理模式,培训汉语师资并提供长期咨询帮助,组织编写有针对性的汉语教材和汉语教学参考资料,举办区域性汉语教学学术会议,开展汉语教学专家和学者间的各种交流和合作。
2.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即孔子学堂。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孔子学院就是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承办的。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3.汉语水平考试(HSK)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汉语水平考试(HSK)作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考试,目前已经形成包括基础、初、中、高等系列考试,以全面满足对汉语测评的需求。截至2004年6月,汉语水平考试已在世界上37个国家设立了154个考点,已有40多万考生参加了这一考试,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来考生人数增幅较大,被称为“外国人的‘托福’”。
4.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
实施“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的宗旨是通过有一定汉语教学水平的中国公民,发扬奉献精神,走出国门,在世界有需要的地方承担汉语教学的任务,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加深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发展友谊,促进交流。参加此项工作的志愿者与国家公派不同(后者需要返国),在国外2年后可申请留在当地。
对外汉语短期培训 篇4
一、西安高新一中短期汉语教学概况
本文主要以西安高新一中短期留学生为考查对象,通过对具体的速成汉语教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其他速成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对象为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学生,来华时间为7周,汉语水平为初中级,教学时间为每年的11月和12月。
对短期留学生,我校的课程安排特色是体验式兴趣教学,让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和在校高中生一致。晨练后早自习自主学习,上午一二节随着所在班级学习,从第三节到下午第七节为汉语课程,第八节为兴趣课程,晚自习自主学习。汉语课程,以口语为主,兴趣课程为武术、陶艺、书法、国画、篆刻、影视欣赏和烹饪等。
二、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Sophie出生于1994年1月13日,她从五岁开始学习中文。她所在的中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教师有来自汉办的志愿者,也有外籍教师。她已经学习中文11年了,喜欢阅读、演奏音乐和绘画,乐观积极,勇于面对挑战。在学校学习期间,她所有功课成绩优异,被老师和同学所认同。并善于协作,举止得体,外表成熟,能很好地适应国外生活,支持理解父母。2012年,她准备去大学继续进修中文。她和父母住在Adelaside城市边缘的一个小商业区。
Chloe出生于1995年12月11日。她从五岁开始学习中文。她所在的中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教师有来自汉办的志愿者,也有外籍教师。她已经学习中文9年了,在2010年的中文比赛中赢得九项奖励。她喜欢运动、网球,喜欢听音乐,和朋友一起唱歌,乐观积极,勇于面对挑战。在学校学习期间,她大部分功课成绩优异,被老师和同学所认同。并善于协作,举止得体,外表成熟,能很好地适应国外生活,支持理解父母。2012年,她准备去大学继续进修中文。她与父母和妹妹住在海边的一个郊区。
这些信息中包含了很多隐性和显性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将会直接对后期汉语教学的教学计划、课程开展、教学重点难点等的确定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她们的家乡是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角,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气温20度左右。而西安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最低气温会达到-5度。教学时间是西安的冬季,是一年中较冷的时间段,两地的温差至少会达到10度。较大的温差和饮食习惯上的较大差异,再加上水土不服,留学生很可能会在学习期间内身体不适,如感冒发烧等。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汉语教师要将“购物”和“就医”两个功能项目加入到教学计划中。提前告知学生中国天气的寒冷,需要添置衣物来御寒,同时对学生可能会生病这一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家的温暖。Sophie已经学习中文11年了,Chloe已经学习中文9年了,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两个人学习水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同样选拔出来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是毋庸置疑的。学习年龄相差两年,实际汉语水平就可能是初级和中级的差别。在测试准备阶段,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一信息,就直接会影响到教材的选择、教案的准备和教学内容的筛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课程进度。实际工作中,作为汉语教师,我的确忽略了这一要素,直到课程中期才认识到两个人的水平差异有多大。体现在课堂表现上,Sophie总是无精打采,不是很积极,好像对所学内容不屑一顾。Chloe态度很积极,学习也很认真,因为很多Sophie掌握了的知识她都没听说。我态度的变化是越来越疏远Sophie,对她的不认真很不高兴。其实这与我没有意识到她们差距如此大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这种现象就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生信息,没有及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进行调整造成的。
三、水平测试
为了开展汉语速成教学,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汉语熟练程度有细致的把握。为此,我们分别进行了三项测试:书面能力测试、认读能力测试和口语能力测试。在书面测试中,我们假设学生的水平是准中级,对拼音、组词、造句和阅读等方面进行了摸底。认读测试,我们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会话301句为试卷,随机抽取三篇课文,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录音。口语能力测试,我们以兴趣爱好、购物、时间、天气等常用话题为考试范围,由专业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交谈,难度从易到难,交谈时间为十分钟,进行录音。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我发现这两个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口语相对还是可以,不过汉字的书写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毫无疑问用在写字上的工夫不够。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的痕迹。对零起点的学生,可以适当地用上一点翻译法,更多的时候应该考虑用其他的教学法,例如实物教学、情景教学、以旧释新法等。的确,写一个汉字标上一个英文很省事,但是关键是它们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可能在某一个意义上有交集,但更多时候各有各的意义和用法。
四、短期汉语速成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交际场景。教学内容主要包含问候、吃饭、买东西、时间、方位、天气和告别等,用来解决学生最基本的交际问题。同时在教材的第一章,加入“课堂用语”这一环节,因为课堂用语的重现率在所有课程期间是最高的,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习得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汉语课堂环境。此外,汉语教师需要结合学校对留学生生活的安排,加入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出行的语言项目,如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古城墙等。
五、课堂汉语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高新一中努力让留学生建立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平等社会关系,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活动,让留学生有一种融入这个大集体的感觉。每期的寒假项目都只有两名成员,她们的母语团体很小很松散,不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不良的“母语情结”。我们努力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分享学校资源,生活快乐有趣。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希望可以长期在这里学习。学生都是准中级的汉语水平,经过层层选拔,避免语言休克。与中国家庭的近距离接触,避免文化休克,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动机强,没有自我封闭,是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带来的一大优势。当然,很多汉语教师担心的“化石化”现象也不会发生。
想方设法提高输入效率。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更明确地说学生与教师一起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容量地提供有效信息,同时加入学生活动的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内容。结合教学安排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具体设计,提前对学生的生活安排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提高语言习得效率。例如,周末留学生去大唐芙蓉园游玩,前一天汉语教师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系统讲解学生出行会遇到的情况和相关的文化内容,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无穷力量,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密切汉语课堂与其他课程活动之间的联系,改变单纯的汉语教学模式。在高新一中的课程中,除了汉语外,还有中国绘画、中国烹饪、中国书法、陶艺和武术等。以前的汉语课堂,只是单纯就某一本教材而言的。现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堂的语言环境。通过和各门授课教师的沟通,我们可以确定它们涉及字词和语句。在日常的汉语教学中,将这些字词和语句穿插进去。让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在其他功课中听到、用到,达到学以致用。在汉语课堂上,教师通过动作和指令,建立起语言和动作的联系。起初学生学习,认为这些声音都是毫无意义的噪音,但是在大量的重复和其他课程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很快开始理解这些指令。比如,烹饪课程中“煎炸炒烙”,通过这种汉语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相互配合的方式,学生认为通过语言环境学习,既容易又愉快。在这里,我们把汉语的教学和其他课程进行充分结合,利用生动的情景将知识重现和演绎。建立起汉语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赋予这些动作和物品以意义。学生通过充分的学习和真实情景,充分理解,并能通过动作将这些知识演绎出来。在以后的其他课程学习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陈述和指令,也能慢慢理解,使这一连串的声音内化。教师在课堂中,即兴和学生所做的这些练习,也不是漫无边际,而是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些内容。在随后的其他课堂中,就生动地向学生诉说其中的奥秘。
六、增强社会语言实践
充分利用社会大的语言环境,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习得引向目的语社会。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我们不断尝试新的有助于实际需要的“交际任务法”、模拟自然环境交际训练法等。同时,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这种目的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语言文化实践环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较大限度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目的语社会之中,课堂教学为社会实践做准备,社会实践的反馈进一步巩固课堂的训练结果,进而真正掌握目的语。
安排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正如孟长勇老师所说:“在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中,实现人、景、物互动,使学生切实感受中国文化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在文化活动和显示交际演练中,提高使用汉语的能力。”高新一中的澳大利亚短期汉语速成项目时间固定在春节前的两个月,这一时间段内的节日主要就是新年,学生活动就是新年晚年。汉语教师可以协助留学生完成晚会项目,将晚会上会用到的语言点一一列出,如打招呼、问候、致谢等,同时结合学生的表演项目,模拟半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彩排。
摘要:当前国内汉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 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研究很少。本文立足于实际教学, 通过对学生信息的分析和鲜明的水平测试, 对学生的具体个人情况和汉语水平有了明确的了解, 然后编写贴近学生生活实用性强的教材, 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日常安排, 进行了针对性教学, 以提高学生语言习得效率。
关键词:对外汉语速成教学,水平测试,语言习得
参考文献
[1]单宝顺.对外汉语短期班教学改革小议[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7) .
对外汉语短期培训 篇5
以下是我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对学生乐观、友好。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年纪还小,爱玩。这是孩子的天性。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要大呼小叫,要耐心向其讲解;更不能垂头丧气,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心理,懈怠教学。
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课下和学生做游戏,关心、爱护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这样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又可以学到许多泰国风俗习惯。
二、适当学习一写泰语。
上汉语课时,适当讲几句泰语,学生会感到老师很有才气,对他们的语言很尊重,这样就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如中秋节时,我用泰文写出了“中秋节”和“月饼”这两个单词,学生个个鼓掌称赞,学习兴致高涨。其实,这两个词的泰文书写,我是上课前才请教的泰籍老师。
三、找出中、泰文化的相似点。
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和“九皇圣会齐斋节”吃斋是中泰文化中都有的。这样当节日到来时,拿出来给学生一讲,学生立马就明白了,省时又省力。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循循善诱,积极引导。
在教学中,汉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注意观察各个学生,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五、赏罚严明。
对于上课注意听讲、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对于扰乱课堂秩序、学习成绩差的学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考试海外输出基地 生,要适当惩罚。
如我在教学中,对书写好的学生,在其本子上画一个笑脸,而在书写差的学生的本子上画哭脸。又如,对于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我在全班公开表扬。对绘画画的漂亮的学生,在班里粘贴他们的作品,并为其拍照。
六、绘画教学中渗入中国文化因素。
我在学校的绘画课上,让学生画哪吒、黑猫警长、孙悟空、葫芦娃以及奥运福娃,这样既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中华文化的熏陶,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七、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图片教学;实物教学;视听教学。
视听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典音乐及流行音乐、舞蹈的教授、中国武术的放映及教授等等。我在教学中,每周让学生听一次中国音乐,如中国十大经典古曲。两周教学生一首中文歌曲,如《甜蜜蜜》、《找朋友》、《世上只有妈妈好》、《茉莉花》等等。一个月播放一次中国功夫,如太极拳。
对外汉语短期培训 篇6
关键字:声调;偏误;方法
引言
“声调”这一术语,是由赵元任先生提出来的。在《语言问题》中指出:声调是“利用嗓音的高低的音位来辨别字的异同”。而王力先生在《汉语音韵》一书中则认为:声调是“由元音的升降和音长的总和形成的”。(赵元任,《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一期)当然,本文讨论的音调是绝对不包括轻声音节的。
一、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主要声调偏误类型及成因
1.泰语和越南语和汉语相似的地方在于三者都是有声调的语言。通过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泰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遇到的偏误类型可以简单概括为:中平调的声调低,四声调不够简洁、干脆,大多过于冗长。也可以这样说,泰国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出现的偏误有一个基本固定的模式,即:阴平的声调常常发不上去,不够高,如“家”“依”“屋”“间”“微微”“崩塌”等阴平字,发音时的声调都低于汉语的一声调,调值也根本达不到标准的55。除此之外,与汉语不同的还有第三声调,通常来说,泰语的第三声调是降调,而汉语的降调是第四声调,即去声声调,它的发音特点是声调由高突然降到很低,非常短促但是又特别有力。所以泰国留学生在遇到汉语声调的降调发音时,本能地会用母语的第三声调代替,结果就会导致发音时把第四声调过分地往下降,致使音节发音时间拖拉得太长,给人一种“似像非不像”的感觉,造成“洋腔洋调”的发音。
2.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遇到的偏误类型可以简单概括为:第四声声调较高或者有个别的音节发成平声,而汉语的第二声调又太高,起点不够降,上声的时候也没有做到瞬间发音并且有爆破力,在发第三声调的音时,前面的部分音节拖拉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尾音上升的过程就过于短小、简洁,并且同时也造成了上升时间的仓促,还有的甚至在发音时只是往下降低声调而从来不往上上升声调等等诸多问题。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第一声调的效果较好,只是稍微比汉语的第一声调偏低,其他的问题都还不存在。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最大的困难是在汉语的第四声调上,多次反复的教学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3.泰国、越南两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的异同点的比较
(1)相同点:
① 二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为母语是声调语言,受母语声调的影响当然也是在所难免。例如泰国留学生和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声调的时候,本能的第一反应会是在脑海中去寻找与母语相似的声调去代替新学习的汉语声调。所以通常来说,母语为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声调的时候,并且想用新学习的声调进行交际的时候,大脑中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反应程序链条:眼睛看到或者耳朵听到新学习或新接触的汉语声调——头脑中本能反应出相对应的母语声调——在头脑中用母语相对应的声调去替换新学习的声调——通过大脑神经的反应最终传递信号给嘴巴或者是肢体表达出来,这样才是完整地进行了一次目的语的输出。
② 都是在学习汉语声调的时候在母语中寻找与汉语声调相似的母语声调去代替汉语声调,都会造成汉语声调的发音偏误以及“洋腔洋调”的怪异现象
③泰语的高平调和越南语的锐声调的相同之处是:二者的声调调值都是45,同时也证明二者的音高强度也应该是类似的,两国留学生可能在这两个声调上形成类似的偏误。
(2)不同点
①泰语有5个声调,按照声调调值得大小,由高到低的分别是:高平调,调值是45,这是调值最大的声调;降调,调值是41;中平调,调值是33;低平调,调值是21;升调,调值是14,这是调值最小的声调;越南语有6个声调,按照声调调值得大小,由高到低的分别是:锐声,调值是45 这是调值最大的声调;平声,调值是44;问声,调值是323;跌声,调值是325;玄声,调值是32;重声,调值是31,这是调值最小的声调。二者除了泰语的高平调和越南语的锐声调的调值相同,都是45之外,其他的声调大多是相差较大。
②二者由于声调数量、声调发音、声调调值都不同,对于越泰两种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来说,用母语声调替代类似汉语声调的母语声调则当然也大不相同。
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主要声调偏误类型及成因
1.美国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的若干偏误原因
美国学生的母语即英语是非声调语言,根本用不到声调,所以美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的初期,在开始接触汉语声调学习的问题时,他们对汉语的声调表达特别不能适应。因为受了母语音节无声调的负迁移影响,美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往往会忽略汉语音节的声调或者以英语中的语调来代替汉语中的声调。但是,与声韵母相比较,汉语的声调在口语中传达的信息量最多。
通常来说,汉语的声调也主要表示为“同音不同词”,例如“liu”,这是一个汉语的拼音,可以写成“留”“刘”“流”“馏”“瘤”等等,仅仅是选择标注第二声调,就可以写出很多的汉字,除此之外还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声调,还有这些相同或者是不同声调之间的词语之间的搭配组合等等都是可以拼写出近百甚至是上千个汉字的。当然了,如果再包括汉语独特的“一词多义”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的前身,也就是古代汉语的文言文中的体现最为明显)。例如,朝:①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早晨②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朝庭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朝见。除了“一词多义”现象,还有汉语的“一词多词性”现象,例如“跑步”既可以充当名词又可以充当动词。
nlc202309020719
2.美国留学生的主要偏误类型
①阴平调发音普遍较低。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声调时,阴平调是比较易学的,但是发音起点比较低,调值明显达不到55的高度。
②阴平与去声分辨不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屡次要求示范阴平和去声的发音,以便区分。因此笔者觉得学生在听辨阴平和去声时存在一定难度。这两个声调一个是高平调,一个是高降调,按理不是很难区分。通过采用手势教学法,通过动作比划帮助学生感受高平调和高降调的走势。
③阳平是四个声调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声调。在初始阶段,美国留学生发阳平时往往起点太高,导致上升空间受到限制,阳平调升不上去,听上去有点像阴平。在外汉语教学中,上声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个声调,也是汉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声调。但是据笔者观察,美国学生在发上声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通常在教授上声的时候并没有可以让学生练习调值为214 的全上,而是告诉他们上声的原调的同时,教给学生211 的半上调值,这样学生会会学得又快又好。
3.美国留学生受母语负迁移影响
对于美国留学生来说,受母语用语调区别词语或者是句子意思的影响,在刚开始接触汉语这种用声调来区别词语或者是句子意思的表达方式时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美国留学生一直习惯于用升调、降调,或者是平调以及升降调或者是降声调来表达除了词汇意义以外的意义,也就是类似于汉语的声调意义一样,英语有属于自己的語调意义。换个角度来说,英语的句子或对话的完整表达需要词汇意义加上语调意义组合起来才能表达完整意思,从而实现交际的目的。当然,英语语调意义的重要性和汉语声调意义的重要性可谓是地位相当,他们都在各自的语言服务范围内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同样的英文句子,语调不同,意思也就会不同,有时候会相差千里。
不仅如此,英语语调意义的广泛应用也足以需要引起重视,倘若不了解英语的声调意义,就如初学汉语者,并且是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来说就会导致理解上的困难,造成交际上的障碍,严重还会导致留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愿意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的交际中去,更有甚者会放弃在目的语国家的学习,抵触目的语国家的一切事物,形成持续的恶性循环。对于美国留学生来说,英语语调的学习和汉语声调的学习进行对比来说,他们当然会觉得语调意义在表达完整意思的过程中更容易学习。
三、重视声调教学的原因
如此重视声调的原因在于声调在汉语的交际表达中起着重至关要的作用。声调,从字面意思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简单得出:声,即指声音,在物理角度上是指声带振动并且通过空气进行传播;调,则指调值,是可以有数值上的高低升降的变化、波动的范围。简单来说,声调就是由声音高低升降的不断变化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音高是声调的决定性因素。在本文开始我们就讨论了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在普通话中,“山北”和“陕北”,两个词语只是声调不同,音长和音强也就会有差异,但是最主要的差异在于两个词语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山北”是指在一座山的北面;“陕北”则是指我国的一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表示的意义可谓是相差甚远,但是二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表示的是空间上的地理位置。除此之外,即使是像轻声这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声调,代表的形象以及表示的意义也都大相径庭。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东西”(两个音都是第一声调),“东西”(东是第一声调,西是轻声调),前者表示的是东西的地理方位,后者表示的是泛指的综合的物体;通常来说,前者多用应于书面语,表达比较正式,后者多应用于口语,表达相对来说比较宽松一些。
四、在教学实践中应对留学生声调偏误问题的简单方法
1.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汉语声调,对外汉语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渗透学生要理解汉语声调能够区别意义这个独特的性质,从本质上接受汉语这种声调语言的独特表达,并且要经常给予留学生这样的暗示:正是这种独特的表达手法才记录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持续五千年而屹然不倒的中华文化,我们要能够欣赏汉语语言这种独特的艺术性所散发的魅力。这些需要教师有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精神底蕴,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留学生在内心深处热爱学习汉语。
2.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留学生对于第一声调、第二声调以及第四声调等会出现相对比较多的偏误,通过总结、对比偏误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凡是那些音高变化幅度比较大的声调都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会出现比较多的偏误,导致留学生在发音时声调就会忽高忽低,调值忽上忽下,根本找不到基调,最终使得口语表达不清晰,不能用目的语进行成功的交际。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调图在黑板上或者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在直观上感受到汉语声调的音高变化
3.鼓励学生课下要经常和母语者多交流,要敢于在母语文化场所使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做到多听、多说,然后在语流中慢慢感受声调的变化,逐渐形成对目的语的语感,才能更有利于汉语的学习。尤其是在汉语声调学习的过程中,一味单纯机械地模仿并不会提高汉语学习的水平,相反,能够形成对汉语声调的语感则非常有利于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学习。除此之外,针对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成年人这一特点,他们大多数是具有一定的语音知识储备,而且理性认识比较强,可以进行自我分析,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接受情况,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发音,然后将自己的发音与标准发音进行对比,从而培养听辨能力。
结语
声调教学在长时期内仍旧会作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需要得到长期的坚持,应该被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需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进而探讨出针对汉语声调教学的为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继续推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元任.《语言教学与研究》[J].1992年第一期
[2] 曹思远.浅析零起点美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若干偏误[J]. 赤峰学院学报,2014年
汉语流行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7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 反映了某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 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并且具有时限性和一定的流行周期, 过了这段周期流行语很有可能将不再流行。每个时期的流行语都能反映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最近几年中, 流行语无论在产生的数量上还是传播的速度上, 都是前所未有的。流行语以词和短语的表现形式为主, 也有一部分以固定格式的形式存在, 它是发展演变过程最短, 变化更新最快的词语。而与之前所出现的流行语相比, 在特点和形成原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二、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对汉语流行语相当的重视。客观来看, 对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内语文教育, 我们的确只需要对汉语流行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规范。毕竟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 时刻都感受甚至参与着汉语流行语的变迁。
但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学习者, 汉语流行语就成为学习过程中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面对近年来掀起的“汉语热”, 更多外国友人不仅想学习传承五千年文明的汉语, 更希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的全貌, 以尽快地融入中国人的交际群体。因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口语教学中, 如果以培养汉语实际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 就必须关注流行语这一具有“俚语性质”的语言现象, 并给与其应有的教学地位。
流行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一是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汉语流行语具有动态性, 缺乏语言中基本词汇所要求的稳固性, 往往被很多研究者忽视。而流行语对丰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以及对对外汉语词汇大纲的调整、修订均有很大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教学意义。其二是有助于刺激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并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汉语的交际群体。流行语的学习有助于留学生熟悉中国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变化, 使他们尽快融入中国当下的汉语实际交际当中。与此同时, 汉语流行语自身的流行性、超常的表达效果必然会刺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口语环境中学习并获得汉语的交际能力。
三、汉语流行语教学的课堂实施建议
1.教学的灵活性。这是口语教学的首要原则。在实用性的基础上, 应选择当下被社会成员广泛使用甚至已进入日常基本语汇, 但字典词典未进行收录或未对其意义新解进行准确收录的流行语汇。追求时效性也是实际教学中应当被注意的,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在教学实践发生的当下或几个月、一年等作为时间尺度进行搜索, 时间跨度不应过长。
2.教学的针对性。汉语流行语数量繁多, 但并非杂乱无章, 教学中可按不同需要, 从不同的角度将其总结归类, 这样既有利于讲授, 又便于汉语学习者有规律地学习。对于以从事某种特定行业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与该行业相关的流行语或行业名词的流行新解;对于以日常生活口语交际为主要学习目的的汉语学习者应优先介绍当地的流行语, 甚至适当适时地引入当地流行的方言。
教学中, 既可作单一分类, 也可以将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从而提高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很多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汉语学习中, 除了校园外, 接触最多的交流人群是当地人, 他们很有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对于这种类似“浸润式”的方言接触, 我们不妨积极对待, 如在口语课堂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适时地引入一些方言常用词汇或者短语的教学, 每个方言词汇或短语都应给出对应的普通话表达, 这样增加了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趣味性, 也加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3.教学的整体性。为了增强汉语流行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教学中应注意对流行语的汉语应用范围及效果的讲解和辨析, 使学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流行语的意义及作用。
流行语也存在一定的使用范围, 如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等, 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进行汉语流行语教学时如果不讲清具体流行语汇的应用范围可能导致语义的歧义或交际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好范围的应用。
此外, 汉语流行语丰富的感情色彩也应在汉语流行语教学中加以重视。语汇使用效果是调侃、讽刺、自嘲或其他某种情绪, 都应加以适当说明。
汉语中的“羡余”与对外汉语教学 篇8
关键词:羡余,对外汉语教学,解释
“羡余”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术语, 是赵元任先生在他的《汉语结构各层次间形态与意义的脱节现象》中最早提出的。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可以看到“羡余”这一词条, 它的解释是: (1) 封建时代地方官吏向人民勒索的各种附加的赋税; (2) 多余的。这两方面的解释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那就是“多余的”。潘先军 (2010) 对于词的羡余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所谓词的羡余成分, 就是在单音节之外的复音词中, 组成词的语素在语义表达上没有作用的语素。这些存有羡余成分的词, 已经凝固为固定的词并收入词典, 其“合法”身份是公认的、毋庸置疑的, 可以说在词的层面上, 只要语言单位为词就只存在羡余成分而没有冗余或赘余。由此观之, “羡余”它其实跟“多余”还是有区别的。从词的感情色彩上来看, “多余”是有些贬义成分涵盖在内的, 语言中的多余成分也就是不必要的成分, 是交际中不需要的。而“羡余”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这是汉语的需要, 也是汉语语用方面的重要部分。
据说, 各种语言中都有“羡余”这一特点, 而且汉语比起其他语言还算少的。潘先军从词的角度给羡余下了定义, 其实可以把这个定义扩大, 不仅是词, 还有短语, 甚至句子都有羡余的成分存在。而且这些成分都是“合法的”, 甚至是必须的。比如, 很多人都爱举的一个例子“凯旋而归”。“凯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战胜归来”, 它本身已经包含了“归来”的意思, 而平时使用的时候, 往往爱加上“而归”。还有人们常说的“大约……左右”, 其实“大约”本身已经有了不确定的概数的含义, 后面又加上了“左右”非常多余, 这种用法也常常在中学语文中被视为病句, 可是语言运用中却不乏这种用例。还有一部很出名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 “秘密”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所隐蔽, 不让人知道的 (跟‘公开’相对) ”, 这本身就隐含了不能说的意思在内, 而这部电影的名字取做“不能说的秘密”, 似乎使它的这种特性更突出了, 起到了一种强调的作用。试想, 如果电影的名字只是两个字的“秘密”, 那么它的神秘感仿佛也减弱了不少, 名字中音节的韵律美也有所淡化了。因此, “羡余”不仅有利于表意的完整, 对于发挥汉语运用中音律的和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 对于这些“羡余”成分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些数字上的统计。2011年8月4日在Google新闻中搜索关键词“大约……左右”得到27 500条结果, 搜索“大约”得到41 400条结果。同时在人民网中搜索“凯旋而归”得到451项, “凯旋归来”641项, “凯旋”10 956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知道两点:一是这些羡余的用法是存在的, 而且是有一定数量的;二是这些用法比起“正确”的用法来说还是少数的。潘先军 (2010年) 统计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2001年) 中的羡余成分的多音词, 并得到含有羡余成分的多音词大约占所收全部词语的0.45%, 比例是非常低的。但是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生活中这种用法是经常会遇到的。因此, 汉语中的“羡余”成分也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部分。
关于“羡余”的教学, 应当秉持正确对待、认真解释的态度。汉语的羡余体现在很多方面,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体会汉语中的这种特点, 以便能够说地道的汉语, 而且还要学会利用这种特点, 以方便教学。其实, 可以发现大多数“羡余”成分都是对已有成分的再次补充说明, 因此, 可以利用它们的这种关系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比如“手持电话”中的“手持”。“持”作为“拿着”这个意思的时候, 本身就包含“用手”这个义素, 而且在使用中它所需要的搭配项也是可以“用手拿”的一类东西, 如“持枪”“持棍”等都有这样的特性。在教学中解释“手持”的时候, 就可以把“持”的这种用法连带在内,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这个短语, 也懂得了它的用法。同样, 汉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组合, 像“目视、耳闻、脚踹、火烧、水淹”等, 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解释。这样既避免了用翻译方法解释的单调, 使学生学会了其中各个词的使用方法, 又多教会了学生一个新的词语组合。
再如, “不能说的秘密”这样的短语也有很多, 这就相当于在一个短语中解释了一个词的本质特点。让学生记住这样的短语, 也为他们背诵生词提供了一种方法。如“不必要的浪费”, 学生就可以记住“浪费”有“不必要”的意思, 当他们忘了这个词时, 就可以利用短语关联出它的大概意思。其实这也正说明了汉语的一个特点, 定语有时并不是给事物分类或者描述特征以区别于其他事物, 定语有时纯粹是为了加强或者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 像“咸盐”, 盐都是咸的;“面貌”, 貌都是在面部的;“死尸”, 尸体都是死了的。这正是“羡余”所要表达的意义。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有时也不妨有意地把学生向这个方面引导, 比如学习“毛病”这个词, 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不好的毛病”这个搭配, 同时要告诉学生“毛病”都有“不好”这样的特点, 让学生从中体会这种搭配的意义及使用的方法。还有“无可争辩的事实、不朽的丰碑、最后的结局、个人的隐私、无用的废话”等都可以加入这种教学方法之列。
有一些音译词, 其实通过英语的音, 学生已经可以明白它的意思, 可是汉语在音译的同时往往还要加上一个汉语的义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音译词给学生解释汉语中的义类词了。比如, “吉普车”, 学生本已知道什么是“吉普”, 这就方便了学习汉语中所说的“车”。因为, 汉语经常用“car”来翻译“车”, 这对于留学生来说容易造成理解偏差, 因为“车”在汉语中是一个大类, 是泛指词, 而car在英语中只是指小车, 因为除此之外还有truck等。教师此时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懂得的“吉普”的意义, 来引导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个类词———“车”, 同时帮助学生扩展出关于“车”的更多的词。这种外来词还有很多, 教师都可以利用他们中的“羡余”成分来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再如, “贝雷帽、雅思考试、芭蕾舞、因特网”等。
还有在句子中的使用, 例如:“她会跳芭蕾舞”的“跳”的意义其实跟“会”是重复的, 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好理解的动词“跳”来解释助动词“会”的用法和意义。
此外, 还要知道“羡余”是有度的, 在这个度之内, 才是“可被允许的重复”, 要让学生分清楚“羡余”跟“多余”也就是病句中的赘余的区别。以防学生超过“羡余度”造出“真的非常很难”这样的句子。教师可以举出一些赘余的病句让学生作改病句的练习, 从而体会两者的区别。如 (1) 快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陆续接连进入教室。 (2) 汤姆来中国一年了, 他很喜欢中国, 他也很喜欢汉语。 (3) 天气冷了, 容易造成感冒。 (4) 欢度国庆节的到来。以上四句都是赘余的病句, 第 (1) 句应去掉“接连”;第 (2) 句应去掉第二个“他”;第 (3) 句应去掉“造成”;第 (4) 句应去掉“的到来”。显然, 这与鼓励学生使用的“羡余”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过, 对于汉语语感还比较弱的留学生来说还需要教师带领着进行多次对比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并清楚地区分。
汉语中的“羡余”可以加强语意, 而且能使内容表达得更充分、更完整。学生通过对羡余成分的学习更好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这同时也有助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来释义, 并帮助学生在遇到生词时进行模糊猜测,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 可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汉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 1963 (1) .
[2]潘先军.汉语外来词构成羡余现象说略[J].汉字文化, 2007 (3) .
[3]潘先军.多音词羡余现象考察[J].汉语学习, 2010 (3) .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的作用 篇9
关键词:汉语拼音,语音教学,汉字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使得汉语倍受关注成为一门十分热门的语言, 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这就要求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从而有能力承担世界与中国交流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汉语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语言, 一方面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谱系关系都较远。另一方面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有它的特点, 对于学习者是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尤其是其中特殊的文字系统———汉字。汉语是语素文字, 语音和汉字并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结构复杂难书写, 更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并且随着汉语拼音及其正词法的不断完善, 不断调整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
一、《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从汉代的“直音”、“读若”法, 到了汉末的“反切”法以及后来的“拉丁字母注音”和“注音字母”, 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58年2月11日, 《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正式公布, 终于解决了几千年来给汉字注音的难题。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口语化、音素化以及拉丁化的三个特点。“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音素化”, 是指汉语拼音按照音素来拼写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表达和拼写汉语语音的记音体系。“拉丁化”, 是指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顺应了国际语言拉丁化的潮流, 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 也便于国际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 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学习汉字、普通话和人名地名拼写法标准化。此外, 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功能、序列索引技术和图书检索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拼音
为了帮助外国学生认读汉字、练习发音和说话, 必须借助一定的注音符号。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贯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中, 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汉语拼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语音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但方案本身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 而且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 也很容易掌握拼写规则, 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这样也就掌握了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基本内容, 为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这种矛盾归根结底是汉语本身的特点引起的, 即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 另外汉字难认、难写、难记更加剧了这个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 留学生学习起汉字来势必要花费很多时间, 这样一定会影响听说。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很容易掌握, 对初学者借助汉语拼音进行口语教学, 允许少出甚至不出现汉字, 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 就可以大大加快口语教学的进度, 以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要。
(3) 有利于汉字教学
虽然汉字难认、难写、难记, 汉字教学仍然要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 一开始应当教一些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但是这些简单的句子写下来往往要用一些复杂的汉字。《汉语拼音方案》的引进就可以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 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字的写法。应先教汉字的基本笔画, 然后再到“一、二、三、十、八、人、个”等等这样一些最简单的汉字。复杂的汉字等到有一定基础了再学, 这样不仅学生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4) 有利于词汇和语法教学
运用汉语拼音首先从语音入手, 在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语法教学, 就十分便利了。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个基本词汇和语法单位, 另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更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总之, 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时, 汉语拼音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 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汉语教学界所普遍接受, 成为了势不可挡的世界潮流。
2、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负面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并不仅仅只是语音, 汉字、语法、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占重要地位。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
(1) 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
与汉字的难相对的是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突出贡献。汉语拼音使汉语走向了国际, 今天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一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公司和商标的名字, 甚至拼写某些中国历史与文化概念, 如“Taijiquan” (太极拳) 、“Wushu” (武术) 、“Jiaozi” (饺子) 等等。尤其是这短短20年中, 全球开始学习汉语的成千上万的年轻人, 都毫无例外地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而汉字由于较难则被放在一个忽视的地位。
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 差不多都经历了一个先语音后文字的阶段。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学生可以借助它来学习生词或用它来写作业。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 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 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 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 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是要注意的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辅助工具, 汉语拼音并不是记录汉语语音的文字, 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 为了满足提高他们日常口语的需要, 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到后来慢慢学习书写汉字, 一方面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语音不相应, 也难认、难写、难记;另一方面留学生更倾向于好学好用的汉语拼音, 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 洋文盲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 汉字就被忽视了。
可以看出, 把汉语拼音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 由于汉语拼音采用的是拉丁字母和译音文字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使得汉语拼音大受外国留学生的欢迎, 而记录汉语语音的汉字放到了一个被忽视的地位。所以, 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为了解决听说和读写的矛盾, 不仅仅只是重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对汉字的排挤, 使汉字放在了被忽视的地位,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 不利于汉语语音的准确发音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对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熟悉的, 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 近似的事物也往往也容易造成混淆。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来看, 方案中某些设计和规定, 存在一些不太合用的地方。这是因为方案设计考虑的主要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使用的情况, 而不是考虑外国留学生的使用情况。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教汉语语音, 多少会受到学生母语拉丁字母读音的干扰。比如, 用表示清、浊对立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送气、不送气音, 这容易使英语国家的学生在拼读音节时将浊音与汉语的不送气音b、d、g等同起来。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外国学生学习的。
三、结语
总之, 为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为了将汉语推广到世界各地, 必须要将汉语拼音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一方面发挥汉语拼音在语音、听力口语、汉字以及词汇和语法上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弥补汉语拼音在汉字和语音教学上存在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7
[2]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 2003, (3)
[3]吕必松.《汉语拼音方案》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语文建设, 1983, (3)
[4]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曲阜:现代语文 (语文研究版) , 2006, (11)
[5]刘涛.汉语洋文盲与汉语拼音的教学和应用[J].曲阜:现代语文 (语文研究版) , 2005, (1)
[6]石佩雯.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J]..北京:语文建设, 1983, (12)
[7]杨甲荣.《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北京:语文建设, 1983, (9)
对外汉语短期培训 篇10
对外汉语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校文科的热门专业之一, 全国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已经由2000年的16所激增到目前的80余所。其中, 北京语言大学自上世纪60年代成为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推广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 是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师资力量最雄厚的院校。
概括来说, 对外汉语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 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 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 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 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熟练地掌握英语, 具有从事语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与对外汉语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有中国语言文化、汉语言文学及外语类专业等。修业年限为四年, 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一般的汉语教师都需要学士学位, 如汉语志愿者和公派汉语教师。如果在高校的国际交流中心担任教师则需硕士及其以上学历。
学习策略:语言能力与文化杂家
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较宽, 主要涉及中国语言文学文化、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等几个层面。一些抱有良好职业愿景的低年级学生往往在众多课程中摸不到方向, 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 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有的学生周末时间加课学习日语、韩语, 课余时间基本都投进了英语及二外学习中;有的是传统中文系的学习模式, 课余时间大量地阅读小说、研读汉语言理论知识;还有一些同学甚至对当初选择的专业产生了怀疑, 投入到其他相近专业的学习中。
因此,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明确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科目标, 制定高效的学习策略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要突出重点、兼顾其他。低年级时要杂取旁收, 大量选修汉语言文化类课程, 并打好外语基础;高年级时结合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学习, 积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和升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具体来讲,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习首先要突出汉语本体知识的学习, 系统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基本知识。在重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之外还要注意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原来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来不成问题的语言现象, 也许就成了重点和难点。所以, 对外汉语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 往往不能从现有的教材、工具书、汉语语言学论著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者多关注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为主体的报刊杂志, 积累素材,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其次, 处理好学习汉语课程与文化课、外语课的关系, 正确认识文化课和外语课的学科地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时本身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教授汉语必然同时传播中国文化。大一时一般都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 对中国文化有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已经就业的小刘介绍说, 很多同学把“文化课程”想象得太过狭窄了,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中医、气功、太极拳、国画、书法甚至中国菜的烹调,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独特部分都应该有所了解, 最好还能对其中之一二项略有专长。这些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精髓的部分在未来的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中肯定会大有帮助。目前, 各国人士对海外孔子学院的课程需求已从单一的汉语语言学习扩展到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传统的拼写和发音授课已远远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吸引文化背景各异、思维方式不同的各国学习者。对外汉语传播的多元时代已经到来。
有人认为对外汉语就是汉语+外语。比如小敏是班里的尖子生, 几乎把自己当成了外语系的学生, 已经过了英语六级, 正在计划过英语专业八级, 还选修了日语、韩语, 忙得不亦乐乎。大四学生小齐向她提供了不少建议——主动与留学生接触, 开展语言上的互帮互助活动;利用网络上外语初级的免费课程, 进行远程学习。他还提醒小敏学习外语要重视听说等交际能力的培养, 与外语专业的学习还是有区别的。在选择语种上, 可以依据学校的地缘特征或将来从事工作的预期来确定。比如, 山东省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多选修韩语和日语, 吉林、黑龙江省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多选修俄语、朝鲜语等。总之, 要清楚的是, 学习外语是为对外汉语教学、汉外交流服务的, 不能本末倒置。
再次, 学习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技能课。
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技术学等公共课程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法、教学案例的自主学习, 为将来的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以便尽快与国际接轨, 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中加以应用。如学习并运用中文助教等教学软件, 以帮助未来作为汉语教学的教师编写教材和日常备课。最好适当地选修各类公选课。对外汉语教师往往要求具有“杂家”的综合素质, 毕业后从事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小赵建议不妨选择绘画、书法、表演、交际、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便于将来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义、篇章, 成为“学高为师”的优秀人才。
除了学好专业知识, 还要在实践中加强历练。某国际交流学院的高老师就认为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办法就是实践再实践, 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找出差距, 不断地完善自己, 成为高素质、有经验的对外汉语专业教师。毕竟, 教授留学生汉语要遵循独特的二语习得和教育规律, 还要考虑学习者独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在异域生活的独特心理感受, 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 所以, 高年级的学生必须通过实习, 在实践中切实提高教学技能。
就业前景: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机构, 并命名为“孔子学院”。截至今年1月, 已有6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10所孔子学院 (包括孔子课堂) 。还有61个国家的200多个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与此相对照的是, 国内汉语教学人才匮乏。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 2005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近4000万名, 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不足4万名。该报告预测, 到2010年, 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到1亿人, 需要数百万名汉语教师。那么, 这种形势是否就意味着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呢?
我们首先调查了山东省的一所省属师范院校, 该校在普通高校中设立对外汉语专业较早, 2007年有58名应届毕业生。其中19名继续读研, 5人当了语文老师。至07年9月1日前, 仅10人有了工作。采访中, 该院的副书记一直强调这一届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十分刻苦, 38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有20多人, 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了50人, 有8人成绩在550分以上。很显然, 努力的学习态度、优异的学习成绩, 并没有令他们的就业状况更为乐观。
我们带着困惑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系主任潘文国教授做了交流, 潘先生所在的大学于1 9 8 3年就创办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本科专业, 该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实力较为雄厚。潘教授介绍说:本科毕业生基本都读研, 因为学生想要进国际交流中心就要有高学历。华师也有与美国芝加哥地区的汉语教师的交流项目, 只是最后派去的是经过中美两国合作培训的中学英语教师。
香港教育统筹局高级学校发展主管蔡若莲博士, 向我们讲述了香港地区的语文教育情况:香港中文学习的整个模式类似于外语学习。香港每年与大陆有互派教师的交流项目, 派遣教师的数量在07年也增加到70人, 但并没有选择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 而是选择了中小学的语文教师。
以上情况表明,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 对于那些留学生数量较少的内陆省市来说尤其如此。综合起来, 无非是两点:国内招收留学生数量较多的一般是高校, 而高校教师起码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二是那些不要求高学历的汉语教师派出或选拔更重视教学经验, 对教师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为看重, 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弱点和软肋。
综合起来看,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分配去向大致如下:出国任教, 如当志愿者 (截至目前, 国家汉办已向41个国家派出了3400多名志愿者教师。志愿者在国外的生活津贴基本标准为每人每月400-600美元。) 、国家公派教师 (被录取的公派出国教师工资最高每月可达1300美元, 工作地区包括美国、瑞士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近几年名牌高校的部分毕业生有进入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入外资企业从事文秘及其他工作;在新闻媒体、出版单位等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翻译、文学创作等工作;或从事其他涉外行业的工作。一些地方院校的大学生也可往新闻、文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方向发展, 依据个人志趣寻求就业。
对外汉语专业有较大的考研、考博的上升空间。传统中文专业、外语专业的相近学科在考研时都可以考虑;直接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研究生专业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专业等, 还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该专业在学习期间即有机会在海外实习一年, 这个专业是为培养能够胜任海外教学工作的实践型专门人才而设的。目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每年均有三十至五十个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名额。
2000年前后欲从事对外汉语工作的人可以选择考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可申请中级, 硕士毕业可申请高级证书) , 该考试目前暂停,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考试正在改革, 新的规定正在酝酿中, 估计不久即将出台, 具体消息请关注国家对外汉语官方网站。
对外汉语研究主题分析 篇11
关键词:对外汉语 主题分析 共词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热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对外汉语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为了能更科学地了解对外汉语在近十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以在线文献为实例,通过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来展开此项研究。作为了解一个领域研究现状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献统计分析对于把握学科研究结构和发展趋势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数据采集
中国知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汇集各种学术资源的网络平台,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工业类、农业类、医药卫生类、经济类和教育类多种数据库。其中综合性数据库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文论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则具有代表性、前沿性、权威性,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国内在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的核心期刊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在中国知网中通过全文高级搜索“对外汉语”,在文献的“哲学与人文科学”学科领域内选择“中国语言文字”下的“语言学”及“汉语”,同时,由于研究对外汉语的论文数量比较庞大,因此本文所选的论文时间跨度在2006年到2015年之间。论文数量如图1所示,这十年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文数量没有太大的变动。
同时,本文整理了论文发表数量排在前10的核心期刊,具体名称如表1。
二、数据分析
笔者基于论文关键词共词分析法,以搜集到的3378篇论文为数据,对关键词聚类与多维尺寸分析结果,可以呈现出对外汉语的研究主题,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绘制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可以进一步揭示该研究领域结构的内部联系及其特征。
共词分析法是内容分析法的一种,其认为两个能够表达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条在一篇论文中同时出现,则表达二者具有一定的共现关系,共现词数越多,则关系越强。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法,用来构建聚类图和多维尺度图谱,聚在一起的若干关键词可构成一个研究主题领域。研究者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绘制网络知识图谱并呈现出各个研究主题在相互作用下的分布情况(核心与边缘),因知识图谱并不能很好地反映领域的成熟度,难以判定某研究领域的成长趋势,还将基于共现矩阵构建战略坐标图,进一步解析各个研究领域的特征以验证结论。
(一)关键词频率分析
本文利用SATI软件,对收集的2278篇论文的所有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分析,并认为词频越高,则该关键词在该领域的研究热度越高。在操作软件过程中,除去与本领域无关的关键词,并对有效关键词进行过滤,本文没有对同义及近义关键词进行合并。如下表2所示为2006-2015年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内关于对外汉语研究的相关论文高频率前30的列表。
由表2可大致看出在对外汉语领域多集中在教学方面:“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和“汉字教学”等,研究主题则有语言文字、语法、语义、词汇及口语等,说明这些主题是2006-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对外汉语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在一方面反映了对外汉语研究的情况,但仅仅从关键词的词频来推断对外汉语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还是远远不够的。研究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构建出关键词内容之间的网状结构对于分析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本文利用共现分析法获得关键词的共现频率,再以聚类树状图和多维尺度图谱来揭示对外汉语的研究主题及结构等。
(二)聚类树状图
崔雷(1996)将聚类分析定义为是一组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的统计分析技术。通过统计聚类分析,揭示实验语音学研究主题结构,读者可以简单、直观地了解到研究内容的大致分类情况,以此展现对外汉语的研究主题结构。同样,本文选取词频前20的高频关键词,得出高频关键词共现相似矩阵,将相似矩阵导入ucinet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得到如图2所示的对外汉语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从对外汉语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中可看出,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学方面如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和汉字教学等,研究主题则有语言文字、语法、语义、词汇及口语等,说明这些主题是2006-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对外汉语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三)网络知识图谱
从关键词频次的角度来探索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现状固然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略显单薄。本文还将使用网络知识图谱来进一步探究,并使用SATI和ucinet两个软件对以上的20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构建共现网络,如图3所示。
网络知识图谱以关键词为节点,关键词之间的共现为连线,连线越多说明该关键词和其他关键词出现在同一论文中的情况越常见。节点位置越居中则认为该关键词越核心,节点的形状越大便表明该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的地位越重要。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则认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越紧密。由图3可知,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的节点形状最大,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连线最多,位置也居中,说明“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关键词在这个共现网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同理可知,其他关键词如“对外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教学”等,在这个共现网络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
三、结语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专门的分析工具,可以把某一主题的关键词网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加直观地呈现出该研究领域的重点、热点以及内部联系和特征。本文通过这种方法将对外汉语相关论文进行了定量的统计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学方面如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和汉字教学等,研究主题则有语言文字、语法、语义、词汇及口语等,说明这些主题是2006-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对外汉语研究的重点及热点。
参考文献:
[1]Callon M,Courtial J P,Laville F. Co-word analysis as a tool for describing the network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basis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The case of polymer chemistry[J]. Scientometrics,1991,(1):155-205.
[2]Cottrill C A,Rogers E M,Mills T. Co-citation analysis of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ditof innovation research traditions: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J]. Knowledge,1989,(2):181-208.
[3]崔雷.专题文献高频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4):49-51.
[4]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01):50-58.
[5]汪小帆,李翔,陈关荣.网络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58-159.
[6]那日松,齐力格尔.蒙古语语言学研究主题分析[J].蒙古学集刊,2015,(2).
对外汉语短期培训 篇12
一、汉外词汇对比
比如探讨汉外词汇的民族性差异时, 称谓词的用法就有很大差别。汉语词汇中关于亲属称谓十分丰富, 如哥哥的妻子称“嫂”, 弟弟的妻称“婶”, 英语中一个“sister”就代替了。汉语中“伯伯、叔叔、舅舅”等, 英语中就用一个词“uncle”表示, 而“aunt”则代替所有的第二代女性长辈, 而不分所谓的“婶娘、姨、姑”等。在进行汉语教学时, 就应列出一个详细的亲属关系框架图进行具体说明。
汉语词汇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汉语词汇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 单独使用时就是词, 不单独使用时就是构词成分。如:“学”和“习”既是两个语素, 又是两个词, 二者合起来又是一个词。②汉语中有一大批外来词, 如“咖啡”、“沙发”、“阿斯匹灵”。我们把外来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借词, 如“咖啡”;另一类是译词, 如“科学”、“电话”等。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外来词, 但一般总是借词占大多数, 而汉语的外来词则是译词占大多数。③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趋势:单音节词常常扩充为双音节, 多音节词语往往被压缩成双音节, 如:月—月亮, 窗—窗户, 高级中学—高中, 对外贸易—外贸等。④汉语中有大量四字成语, 如“前车之鉴”、“未雨绸缪”等, 都有其典故和出处, 用法和搭配固定, 是不能随便拆开使用的。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 不能简单直观的去教学生词汇, 而应该让学生首先了解汉语词汇的构词规则和特点, 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汉外语法对比
汉语语法缺乏形态变化, 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 所以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分析型语言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1) 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英语的形态变化丰富, 形态变化是印欧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 它有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 如:英语形容词 (adj.) 加上ly后缀变为副词 (adv.) quick+ly→quickly, clever+ly→cleverly除此以外, 通过不同的形态变化还可以表达时态、数、人称、格等语法意义。
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所以无法用构形形态来展现句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故语序和虚词就显得尤为重要。语序排列的不同和虚词使用的不同是表达不同语法关系和意义的主要手段。如“着”的用法, 根据形势和意义的不同, “着”有不同的含义。“看着”表正在进行的意义, “着”是时态助词;“墙上挂着一幅画”表一种状态, “着”是状态助词。
汉语的语序较固定, 而词序相对灵活。如:“前门”和“门前”, “上边”和“边上”, 又如“经济计划”不同于“计划经济”, “方便群众”不同于“群众方便”。
(2) 汉语中大多数实词可以作多种句子成分
这其实就是说汉语中词的多功能性, 即汉语语法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 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英语里什么词类作什么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是很明确的, 如:名词——主语、宾语, 动词——谓语, 形容词——定语、表语, 副词——状语。而在汉语里, 某一类词常可以充当几种句子成分, 如:a、他们正在工作。 (谓语中心语) b、工作是一种乐趣。 (主语) c、路旁有很多工作的人。 (定语)
另一方面, 一种句子成分在汉语里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 如:a、天气暖和了。 (名词做主语) b、追求进步是一件好事儿。 (动词性短语做主语) c、漂亮不是一种罪过。 (形容词做主语) 这些特点往往会让外国学生在学习时感觉非常困难, 在教学时必须大量的举例和模仿, 让学生慢慢领会。
(3) 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具有一致性
在汉语各级语法单位的构成中, 无论是语素组成词, 词组成短语, 或者词、短语组成句子, 基本的构造方式都是相同的, 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等五种方式。如:词“改革”, 短语“治理整顿”, 句子“改革开放了。”都是联合结构的构造方式。
汉语语法中这种特点, 即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 使我们能较容易地掌握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类型, 也能够让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时觉得有规律可循。
(4) 汉语有比较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汉语里的量词数量大, 它们分别是名量词和动量词, 这也是汉语相对于英语的特点。名量词分为①度量衡;②集合量词, 如:一棵、一束、一把;③习用量词, 这是汉语仅有的, 如几头牛、几匹马、一线希望、一汪秋水等, 这些一定要让外国学生熟悉。
语气词丰富也是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汉语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都有各自的语气词。同样的语气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也不同, 如:你是小王吧? (表猜测) 你是小王吧! (表肯定)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 要反复进行演示和举例, 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区别和含义。
三、语言教学要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语音、词汇和语法不是汉语教学的全部, 语言、文化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汉语词汇和语法的特点和中国文化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将词汇语法的讲解和中国文化的介绍相融合, 必须打破外国学生对其母语的定势思维, 只有接受了中国的文化, 才能真正去理解中国的语言。
参考文献
[1]《语法讲义》朱德熙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