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民主化

2024-10-10

教学民主化(通用12篇)

教学民主化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新课程的核心就是创新, 课堂教学只有真正民主化, 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才能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积极思维。所以,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尝试着让学生真正民主地参与课堂各种教学活动中。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该如何为推进学生的民主学习而创设条件呢?下面, 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谈谈一些可行的途径, 供教育同仁者参考。

1 在制定学习目标上, 求民主

该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该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呢?本人认为, 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因此, 教师应巧设点子引导学生自己拟订自学目标, 教师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学习目标取代学生的个人学习目标, 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例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 为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我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师问:“大家已预习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 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同学们都争着举手。一生:“董存瑞机智勇敢, 不怕牺牲的精神很可贵。”一生:“文章中, 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特别细致, 特别精彩。”一生:“文章写得很短, 但内容深刻、感人。”一生:“作者的语言生动, 用词讲究。”……就这样, 一连七、八个同学谈了自己的感受。紧接着, 我又抛出了另一种诱饵:“这篇课文, 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学习?”同学们又春笋般地举起了手。一生:“我的学习目标是好好向董存瑞学习, 我的学习方法是认真学习描写董存瑞的句子”。一生:“我把心理活动描写作为学习目标, 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学习的方法是品味有关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一生:“我的学习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法是用自己的感受去读”。以上同学们自定的学习目标, 我都一一给予肯定, 还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的课堂, 教师轻松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教学效果落到了实处, 谁能说这不是教学民主化的收效呢?

2 在质疑解惑中, 求民主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 大疑则大进, 小疑则小进, 不疑则不进。”“疑”是创新的开始, 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 让学生质疑, 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可是传统教育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 制订出标准答案, 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 我赴杭听了某一优秀教师上的《弯弯的月亮》一课, 至今有一教学片断还清晰浮现在我眼前——投影出示“一个月牙状的东西”, 问学生说“这是什么”, 学生纷纷发表看法, 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为了引出下面教学环节说:“你们都错了, 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 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 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 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 现在“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 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 对部分的感知质疑, 及时疑惑的解答, 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 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 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谁能说这不是教学民主化的功劳?

3 在朗读教学中, 求民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 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 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朗读教学正是如此, 只有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 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 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 矫揉造作。

如, 全国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草船借箭》一文, 我受益非浅。他十分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 对其中“诸葛亮笑着说……”一句的朗读指导得相当妙。他以“诸葛亮究竟笑谁?”一问, 激起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各抒己见:笑周瑜的“奸诈”, 笑鲁肃的“憨厚”, 笑曹操的轻易, 笑自己的胜利等。然后随机让学生用自己的体会与感受试读“诸葛亮笑着说”的句子。反馈时学生读的语感效果显然不同。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 而是“内明于心, 外达于人”了。像具有类似语言色彩的文句, 如果, 我们追求一致不变的情感体验齐读的话, 势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真切的感情基础上的朗读, 或如小溪流水, 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 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 鸟语花香, 于人于已, 谁能说这不是民主化教学给学生、给听课者带来的一种享受呢?

4 在布置作业时, 求民主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 我经常在成功地教完一节课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让学生展现自我, 展现才华。记得首次尝试的是教完《三顾茅庐》一课, 在学生余兴未了时,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 这节课你们学习主动积极, 老师十分感动, 就决定让你们各自给自己设计作业, 意下如何?”学生顿时呐喊:“好!”很快学生一一反馈: (1) 我想跟几位同学演课本剧; (2) 我想给故事画一组连环画; (3) 我想把这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 (4) 我想用自己的感受把人物的个性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完七八名学生设计的作业, 我不禁拉大嗓门:“好!一言为定!下节课老师来分享你们的快乐, 把你想说的、想读的、想写的、想演的、想画的等等全都给展现出来, 好吗?”从后一节语文课上的精彩表演, 不难发现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作业很感兴趣。在往后的布置作业时, 我也经常用以上的方式操作, 有时我还设计了“请您出点子”, “我选我做”, “我想这样做”等自主、民主化的题型让学生乐意完成作业。作业民主化了,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作业质量, 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乐于学”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 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 让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认真反思, 让民主化教学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生机勃勃, 活力无限的学习基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启全, 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教学民主化 篇2

一、课标要求

要求学生懂得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民主决策主要是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等;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公民也应提高自身参与决策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理解民主决策的意义。

2、通过洛阳地铁1号线站名确定的分析,提高学生作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3、通过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听证会参与,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培养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民主决策的途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对比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

六、教学方式与手段

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搜集关于洛阳地铁的相关信息,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听证会,采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情学情分析

本框与上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及后两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起具体说明公民应当如何进行政治参与。学生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缺乏了解,甚至认为决策只是国家机关的事,与公民无关。但现在获取信息较容易,这为本框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八、教学过程

1、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教师制作视频《地铁来了》,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话题“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2、合作探究,形成观念

材料:2016年12月14日,洛阳市轨道交通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即日起,将邀请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结合洛阳历史文化和地理典故,给地铁站命名提建议,搜集汇总后召开专家论证会,形成草案向社会公示,进一步完善后最终确定。

如果您对地铁站名有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可以通过电话、邮件、信件等途径向洛阳市轨道交通公司反馈。

电话:0379-65951218 邮箱:gdbghk@163.com 来信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56号洛阳银行23楼。

政府真诚倾听民意的姿态更加激发了民众参与的热情。在此次征求意见中,从10来岁的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都积极参与到这场开放式的讨论中。目前此轮征求意见仍在进行。

请根据“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探究以下问题: 1.洛阳地铁站命名为什么征求群众的意见?征求意见中群众为什么会热情高涨?

学生回答:从决策机关来看,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从公民来看,首先是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利益,其次公民通过参与,感受到主人翁地位,再次,政府提供了好的平台,有利于群众积极性的发挥。

点评:通过征求意见,可以看出这样的决策有利于反映民意,群众的积极参与,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的体现。这就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征求意见,是公民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2.洛阳地铁站命名为什么要请专家座谈和论证?形成的草案向社会公示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专家学者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对重大事件进行分析,集中学者的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决策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

点评:这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回答:重大事件群众享有知情权,在此基础上才能积极建言献策,发挥自己国家主人翁的作用,决策只有透明公开,公民才能更好的参与。体现国家保障公民的权利。

点评: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3.归结升华

请学生根据上一部分的合作探究结果,总结民主决策四种方式的关系及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以上我们了解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途径,感受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参与民主决策是公民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更有利于最终推动决策的实践。四种途径由浅入深,从民意、专家、公示、到再完善,体现了民主决策的全过程,通过民主决策实现决策为民,决策利民。

4.课堂检测 2016年12月14日,洛阳市轨道交通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即日起,将邀请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结合洛阳历史文化和地理典故,给地铁站命名提建议,搜集汇总后报专家论证。根据材料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以上材料体现了民主决策的哪些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政府真诚倾听民意的直接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D.公民参与决策可以提高决策民主性 参考答案:1.A 2.D 5.创新应用: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社会听证会 学生活动: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社会听证会

(设计意图:通过此次活动,让我们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感悟方法、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由学生担任不同角色,表达各方意见。分集中发言和自由讨论两个阶段。

主持人(学生主持):同学们,大家好!洛阳开始修地铁了,作为洛阳人的我们对此话题格外关注,也将是洛阳地铁的直接受益者;同时在不久的将来,洛阳地铁票价如何更是我们关心的话题。为此,召开此次“模拟洛阳地铁票价制定听证会”。下面让我宣布听证会会场注意事项。(略)

听证会申请人: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我是这次听证会的申请人。关于洛阳地铁,我们提出的两个听证方案已发到各位手中,欢迎各位提出问题和建议。首先请轮流发言。现在请自由发言。

主持人总结:感谢以上各位的精彩发言!洛阳地铁票价制定关系到千家万户,各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宝贵,我们将予以悉心整理,仔细研究后有选择性地采纳,最终予以确定和公布。听证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参与!

6.作业布置:课后反思以下两个问题

1.参加听证会的人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来自各方面意见的差异主要是什么? 2.假如你是决策者,你能否对这种差异作出评估和说明?

九、板书设计 2.2民主决策

一、民主决策的方式

二、民主决策的意义

三、社会听证会

十、教学设计反思

(一)创新说明

1、学生活动“合作探究”不仅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时事热点,激发兴趣,明确四种民主决策方式及其关系,更使学生体会到民主决策的意义。

2、学生活动模拟听证会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中不但巩固了相关知识,培养了公共参与地学科核心素养,而且实现了价值观目标,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设计感悟

高中物理课堂民主化教学初探 篇3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转变教师角色观念

在物理课堂民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使学生“心理安全”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求知中得到快乐,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和谐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的具体作法是:①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求知者角色,启发学生创造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②营造情景,激活学生投入情绪,将学生从杂乱的思维中带入新鲜清晰的物理世界;③教师适机而“导”,学生自主而“学”,师生配合,“导”“学”默契;④科学引导学生的好奇心理、想象心理、标新求异心理,促使其“顿悟”,激发其“灵感”,开启其创造思维的闸门;⑤实行“因材施教”“适性而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和扬长教学,特别是男、女学生在学习物理中的差别。

物理教师应转变角色观念,确定新型师生关系:①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和人格品质的示范者上,真正落实“教师中心”转化为“学生中心”。②切实处理好师生之间、教学之间的关系,坚决摈弃教师中心、学生被动的师生单向传授关系,实现学生中心、教师主导的师生双向互动关系,追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关系,真正落实“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形成持久的自主学习、主动求知和探索的良好学习动机。

二、实施“问题中心”教学

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特点以及高中物理学科特点,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不断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在“依纲据本”,落实“精、活、实”前提下,注重问题的基础性,扩展性和探索性之间的合理梯度和合适比例,尽可能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①每课每节每章,其基础性问题,必须面向全体,以保证夯实基础,培养常规求同的思维能力;②扩展性问题注重发展,以促进知识迁移和能力强化,培养发散求异的思维能力;③探索性问题注重创新,是专为学习潜力大的学生设计,为他们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提供空间,培养求新、求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贯穿于设置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不仅如此,物理教师还应注重启发,激励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并把它作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问题中心教学要求物理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教师设置问题或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经过多年探索,我总结出课堂教学“问题中心”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问题及问题情境——分析、思考问题核心——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生“主动学习”是民主教学的直接实现,是教师由“教”转为“不教”的目的所在,是实现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标准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做法是:①努力实现两个转移——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前提:②以情导学,对学生即时肯定和期盼,改善学生非智力因素,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注入活力:③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精讲精炼,“减负让时”,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重要保证;④致力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总结,帮助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并进行学习上的自我设计,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四、面向全体,分层推进

实行民主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学生在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方面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物理教学分层推进,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①备课,教师备课中坚持备学生,并通过平时观察、作业检查、问卷调查和学习总结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然后有所针对地对作业的难度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②练习,物理教师在指导演练时,采取扣紧问题,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方式。③机会,给“后进生”和优生以平等的学习和成功的机会,坚持做到“三个一样”和“三个不一样”:对所有学生一样热情,一样认真,一样严格要求;对不同学生学习目标可以不一样,回答问题的难度可以不一样,作业数量和难易度可以不一样。④要求,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严格督促检查,并用好“错题本”,认真纠错,写好总结;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研究性学习,超前学习。

五、爱护学生,民主评价

(1)在教学中,要民主评价学生。①把握评价的恰当性,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是值是肯定的,不足之处是必须纠正的;②注重评价的层次性,物理教师善于捕捉,分析,运用反馈信息,分别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评价,使评价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⑧运用评价的多样性,综合运用鼓励的言语、眼神、微笑,机会的提供、成绩的展示等方式,使每个学生有成功感;④利用评价的多功能性,既进行学习指导,又注重思维启发,既注重师生心理沟通,又注重融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民主教学氛围;⑤坚持评价的参与性,鼓励、指导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这种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懂得怎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欣赏他人的长处,学会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这些措施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2)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尊重学生人格。①保守秘密,坚持考试成绩不公开,不排队,由物理教师个别通知学生,②注重分析,坚持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科学分析,尤其关注学习暂时困难学生的进步,公开表彰先进,个别指导后进。⑧指导有法,对中差学生,运用“微小进步激励法”指导他们调整和优物理习策略,帮助他们制订“小步子前进”的计划。

论课堂教学民主化 篇4

1 课堂民主化的理论依据

以苏联当代教育实践家教育革新家阿莫纳什维利为核心人的合作教育学思想倡导:民主、公平、关心、体贴学生, 对学生富有同情心, 与学生休戚与共, 这一切是教师的行动指南, 坚决摒弃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权力主义和强迫命令及其种种表现形式;使学生乐意参加到师生共同教学教育过程中来, 成为教学过程的自觉、积极的参与者, 使学生得到与教师交往的快乐、认识的快乐、发展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西方社会较早就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民主”的主张。他们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并能有效的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参与的积极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他们反对压抑学生的个性,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参与意识。

现代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符合学生发展观的教学理念, 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共同发展的过程, 通过教育者探索新型的授课方式、教育思路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以此来塑造新时代的建设者。

2 传统教学非民主化探析

2.1 传统教育的人才观非民主化

长期以来, 人们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的硬性标准, 无视学生个体差异, 强行灌输知识。在指导思想上, 只要会学习、能学习、学好习的学生就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所谓的人才。非知识性能力培养、思维习惯的引导、道德标准的强化、团队合作精神的倡导这些都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神话。这种落后的人才观泯灭学生独特活泼的天性、兴趣, 乃至健康为代价的, 使教育只能培养出一批“不学经史子传, 唯有题海苦练”的缺乏创造力的“书呆子”, 从而导致未来社会的发展受到这些不能为其所用”的“人才”的严重制约。

2.2 传统教育的学生观非民主化

在传统的学生观中, 教师和书本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 学生是被压制和被塑造的、缺乏独立性的“小大人”。学生被视作教师的附属品, 在教育中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监督鞭策下最大可能的完成事先设定好的知识内容, 这种“教师中心论”使得学生缺乏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进取精神严重的被抹杀;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优异的思维品质, 将难以成长;这种诟病已久的落后的学生观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合作”教学理念大相径庭, 成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2.3 传统教育的课程观的非民主化

传统教育的课程设置往往是以“教”为中心, 用“以教定学”, 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习内容的选择主要考虑文化遗产的传承, 教学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课程目标是唯知识论, 把预设的知识量传输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学生唯书为上、服从知识权威;教学环节过于单一, 基本上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霸王式”“斥责式”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和管理大都是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进行的。非民主化的课程观造成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滞后。

3 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新思路

3.1 人才观的更新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教育是叫人做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 做国家的主人, 做世界的主人。”新型人才观要充分的体现教学民主化理念, 在新的形势下, 一改以往的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泛化的人才理念, 即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身体健康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劳动者, 具有健康情感态度和健全意志品质的社会公民,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未来社会建设中的中坚力量。

3.2 学生观的更新

韩愈在《师说》中有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 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以学生为中心, 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教学的民主思路首先是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平衡。在民主化教学中, 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只是拥有知识上的先知优势, 新课标意义下的新型学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去挑战和质疑教师知识上的权威地位, 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极具拓展, 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 学生的创造性灵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才能被全面激发。

3.3 课程观的更新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 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 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在教学民主化的平台上, 新课标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从三维课程角度, 更新教育观念,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改变书本本位的观念。

课堂教学内容应具有选择性。在民主平等基础上, 在合作教学理念下, 老师们高度注重教学中的民主平等, 完全排除对学习的强制手段。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具有机动灵活性。适当的变换教室的布置, 采用一些必要措施, 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民主模式的平台中, 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 走向社会, 领进大自然, 以此来打破严重阻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规范, 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民主化教学评价应尽量多元化。课堂民主化的教学评价目的是把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活动的进程或结果与拟订的学习和认识任务需要达到的目的相对比较的过程, 以便确定是否接受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教学评价的民主化会促使教师从多维角度去发现学生的多元智能, 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 最终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

4 结语

古人说“亲其师, 信其道”, 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的氛围、师生间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 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教学目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 对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是我国未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12) .

[3]王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J].教育研究, 2001 (2) .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篇5

来源:新思考网发表时间:2009-7-20 10:40:01访问次数:1325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从以前的备课依靠大纲,到今天的依靠课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整合不同的课程资源;从而转变教师的个人观念,更好地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入手;从而确定整个的教学过程的设计;然后设计教学评价,检测教学的效果,从而对整个教学作出反思性的评价。

二.目标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Ⅰ〉中,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的规定: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根据课程目标,我们要了解古代雅典的城邦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希腊城邦古代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顶峰,民主政治机构的相对完善,成为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源头。今天的西方人把希腊的思想文化视为自己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渊源。

根据历史必修I模块课程目标,“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故此要科学分析希腊的自然地域的因素、经济发展的情况、人文素养、及政治因素的考虑等等,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了解城邦制度的发展、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过程等,认识民主是在不断的斗争中发展的,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本节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包括: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希腊的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实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图分析雅典的自然规律地理环境;收集有关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课的学习,体会古代希腊的辉煌文化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遗产;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分析古典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对历史知识和历史的事件有一定的掌握;加上初中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同学们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学习。

前面的第一单元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了了解,对古代东方大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前设计思考题目:“比较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义与西方的希腊雅典选择民主政治的不同原因的分析”。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各方面的知识,通过查阅史料、阅读有关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出自己的认识,并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得出新的认识。

这样将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掌握和新知识的认识、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和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从而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为了达致本课的目标,参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四个版本的实验教科书不同的编写,包 括内容、引用的图片、资料、设计探讨的问题等等,找出它们内容、结构上的异同。

《四种版本教材内容的比较》

知识内容

《人教版》 1.希腊文明的摇篮(希腊的自然环境、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

2.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3.辉煌中的阴影(进步性、局限性)

《岳麓版》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制度 1.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2.古希腊城邦

3.古希腊城邦政体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4.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5.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6.雅典民主的得失

《人民版》

民主政治的滥觴 1.蔚蓝色的希腊

2.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

3.希腊公民

卓尔不群的雅典 4.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5.“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

6.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大象版》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

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意义

共同点:1.古代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2.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

3.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形成和内容 4.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评价上

选用的地图、图片、资料等等都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并且进行较详尽的分析。

不同的是,《人民版》和《岳麓版》对这一内容的讲述都用了两节的课时,前期的铺垫增加了大量的篇幅。

《人民版》用了很多的笔墨在描述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的基础上,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同时展现了古代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氛围,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以及公民整体素养,呈现了奴隶社会时期雅典社会的美丽画卷。

而《岳麓版》从克里特文明到迈锡尼文明,加插了许多的图片、资料,直观地再现了古代希腊文明兴起发展的历程,分析希腊城邦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四个版本的实验教科书的不同的编写,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合理取舍,整合课程的资源,从而明确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

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本课的教学过程,注重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改变;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据此思路设计这一节课。

1.课前布置学生作业:

“比较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义与西方的希腊雅典选择民主政治的不同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自己找出论点,然后自己搜集、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第一单元学习的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学主要过程的图示

教学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希腊雅典辉煌的画面 直观感受、体验历史 创设情景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处理史料、分析、整理 设问、引导、分析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观看、阅读史料、感悟历史 提供图片、资料,再现雅典的辉煌;综合分析

比较东西方政治制度的选择 查阅、搜集资料(课前);合作讨论、分享交流;获取新知识; 设疑、引导对比、分析、整理

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思考、分析问题,得出认识 启发、指导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分析、概括、获取新知识 感性认识、理性分析

3.具体过程

u本课开始首先通过展示古代希腊的辉煌的画面引入:采集奥林匹克圣火、雅典卫城、帕提侬神庙、露天剧场、阿戈拉市场、公民大会会场与讲演台遗址(焦点问题所在)„„

u要求学生阅读P125《历史纵横》简单概述古代雅典的发展,城邦制度的形成,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1)前8世纪:雅典城邦制度开始萌芽

(2)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基础(运用P126《学思之窗》的材料提问,帮助理解)

(3)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制度确立(运用P126《资料回放》补充说明)

(4)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u提问:“假如你是古代雅典公民,试想象一下,你一天主要干什么? ”引入 讲述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主要通过提供图片、学生回答的方式完成)

(1)公民大会——最高的权力机关

(2)五百人会议——附设的常务机构

(3)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检察机关

(4)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5)发放“公职补贴”和“观剧补贴”,鼓励公民参政,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让学生知道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情况,提问:“民主民主政治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打出投影的内容。

u提问:为什么古代雅典选择了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选择了君主专制?

打出课前布置的思考题:“比较古代中国选择专制主义与西方的希腊雅典选择民主政治的不同原因的分析”(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分享交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帮助分析整理)

在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自然地域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人文素养„„

u运用P126《资料回放》,伯利克里的一段话,设问:你如何评价?(学生回答)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1)进步性

(2)局限性(实质)——奴隶主的民主,而且是少数人的民主

(运用图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比分析,加深学生认识分析)(3)理性认识:民主是相对的、具体的、都是有一定的阶级性的。

u最后作业:P128探究题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六.学习效果评价

根据本课的课程目标,制定针对性的课堂效果评价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评价如下:

1.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大河流域

B.大陆

C.重叠的山峦与海洋

D.中国文化影响 2.希腊城邦闻名于世的是

A.民主制

B.贵族制

C.君主制

D.议会制

3.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的统治

D.公民大会的设立 4.古代雅典哪个机构享有立法权

A.氏族贵族会议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5.雅典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

B.十将军委员会

C.公民大会

D.陪审法庭 6.关于十将军委员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统率军队

B.不参与政治

C.可连选连任

D.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

7.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

A.几乎所有20岁以上的公民都有权利参加到政权中来

B.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人员是固定的,任期直到其去世为止

C.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成员是有年龄限制

D.十将军的权力很大,可以世袭 8.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A.所有公民的民主

B.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民主

C.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D.奴隶也有民主权

参考答案: CABCC,BCC 二.运用思考题目,激发学生对本课问题的探究,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问题的思考、质疑;从而学会查阅、搜集资料,分析、整理;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新的认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爱好,可选择不同的作业呈现方式,包括作业的问题的选择、缴交的方式(制作、小论文、课件)等等,从而体现学生对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意义的认识的程度。1.“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因素分析”(课前)

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课后)

七.反思与总结

本课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总体效果比较好,对课标的要求基本达至。尤其是通过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选择的对比,不但复习了旧的知识,而且加深了对新知识的掌握,从而有更深入的认识。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前自身的活动(搜集、查阅资料),逐步培养历史的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讨论的过程,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民主化 篇6

关键词:师生距离;乐于表达;妙导巧引;开展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46-01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教师摆正位置,重新定位了教师的身份只是合作者而不是训导者。这一转变,教师从神坛上走了下来,不再是板着面孔的学究样,代之的是和蔼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民主教学式样。小学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中,其“民主化”教学更为重要,教师通过民主教学,学生愿意参与和主动参与,乐于学习数学,乐于思考数学,增强出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分辨能力,归纳概括等能力。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缩短师生距离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二、开放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的数,接着我说:“还有写吗?写得完吗?”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竟然有说出“无数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又如:如教学“乘加乘减”时,出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有的学生说把四个鱼缸里的金鱼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学生说可以列4×3+3=15;也有的学生说4×4-1=15(把四个鱼缸都看成是4条,而第4个鱼缸多了一条,所以减去一条)。甚至有学生说把第4个鱼缸里的三条金鱼分到前面3个鱼缸里。因此可以列5×3=15.看!这是孩子个性的展示,多一些引导、点拨,少一些讲解,学生会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三、妙导巧引和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疑问,用疑问激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有几个人,每个人用几只碗?几只筷子?坐几张凳子?……再引到教室里的课桌,每人一张,全班共要几张?从而引出“乘法”。探究活动。如果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看似确定无疑的、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冲突的“客观真理”,学生在经历了教学过程后,只是熟悉了一些现存的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无疑的心向,那么,这种教学的功能就没有达到对个性的发展与解放。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去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知识的规律,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不仅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还可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四、开展游戏,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

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讲故事等形式来开展各种教学内容的学习。如在教学“多少比较”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比较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3个小学生跳绳,并标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死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决定让三个学生来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交流,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突出动静结合,从而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的情感。

数学“民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7

教学民主是指把民主精神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 它要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尊重, 平等参与,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构建合作探讨的教学环境, 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就如何实行“民主化”的课堂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是数学课堂教学成败的主要条件,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上课时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好奇心, 允许他们自由发表看法, 对他们的幼稚言行不能指责, 对他们因疏忽大意而出的错误不能羞辱。教师要用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用灿烂的微笑面对学生, 让他们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落实“民主化”教学的过程

许多数学内容的课堂教学都适合“自学———展示———评价———追问、完善———归纳总结———拓展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落实是一种民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学生“自学”阶段是:学生根据下节课的数学内容和教师相应拟定的自学提纲进行自我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调查、猜想、实验操作、合作学习等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学生“展示”阶段是:数学课堂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让学生以自学提纲为主展示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也是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的手段。这一过程, 师生平等, 生生平等, 能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的学习个性和求异、求新、求奇的思维意识, 让学生感知知识无边界, 思维无限界, 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用数学的意识。“评价”过程渗透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 可以由教师评价, 也可以由学生来评价。“追问、完善”阶段是:教师在学生展示和评价后, 根据学生的展示内容和展示的情况, 适当地进行提示、修正、补充、变式等活动。这一过程, 完善了课堂教学目标规定的必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数学方法。“归纳总结”阶段是:学生对整堂数学课学习过程的回顾, 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理解和巩固。“拓展提高”阶段是: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升华, 对培养数学优秀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数学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提倡适时适度的评价方式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此, 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 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然,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一定要认真指出来, 因为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恰当有效的, 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四、实行民主化检测,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检测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是了解学生获取知识情况的必要手段。在日常检测中, 要进一步研究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画图题等各题型的功能, 充分发挥它们的检测效应, 努力做到整卷难度保持稳定, 各类试题难度分布更加合理。实行民主化检测, 可以用书上的试一试或练一练中的题目, 由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或前后桌互相检查;也可以组织一批优等生互相交换批改, 然后一帮一、手把手互换指正。

民主化的课堂教学应当慎行 篇8

应该承认, 新课标的确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但是, 在对被定性为僵化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强力反拨中, 在进行全新的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中, 一些声音、一些做法却常常令人怀疑:这样, 对吗?

有一种叫“非指示性”的新型模式是这样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作明确的指示, 不给所谓的标准答案, 而是让学生独立尝试和探索, 发挥潜能和创造性。在课堂上, 让他们自选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或就某些问题进行5-10分钟乃至更长时间的讨论探究, 教师尊重并接受学生生成的各类观点。

我们曾经听过、也曾尝试上过这样的课, 最初的印象是教风民主、气氛活跃、双边活动热烈, 似乎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尊重了他们的个性, 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于是这堂课得到了几乎是众口一词的积极评价。但在事后的单元测试、模块考试及个别交谈中, 发现不少学生并没有从那种课堂里真正学到什么, 该明白的没弄明白, 该品味的没有去品味, 而且, 令人尴尬的是, 有些学生其实是利用讨论在闲聊在旁观在随声附和。

“讨论”作为合作的有效手段, 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本无可非议, 但若“论”而无定论 (当然有时不一定有定论) , “论”而无引导, 甚至将讨论当作调味品, 当作点缀物, 仅为讨论而讨论, 则讨论已失去其意义价值, 被泛化和庸俗化了。

必须反思、必须追问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越活跃越好?活跃之余, 主题会不会越来越偏?教师讲得少的度是否该有个合理把握?对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该不该全盘接受?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主人翁地位的同时, 对他们认知深度的关注, 会不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

以个人体验观之, 在热闹中是很难进行有效的思考的。

学生课堂参与的核心应是“精神介入”, 而不只是表面的“肢体介入”———即发言、讨论、表演等等。客观地说, 有时学生的沉默也是一种参与———在静默的外表下, 思想之火在燃烧, 心灵之花在绽放。

课改提倡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 注重个性化解读, 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讨论课能够较大限度地焕发出学生们的思维热情, 催生出我们所期待的个性化解读。个性化解读实际上就是提倡多元解读。但问题出现了:如何看待“多元”与“无界”的矛盾?“多元”是不是“无界”?若是“无界”, 评价如何体现?若是“有界”, “界”如何把握?教师如何介入?会不会伤害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问题看似难度不大, 实际上“度”是极不易把握的。

有些课堂貌似民主, 实际上是无原则地纵容学生、迁就学生乃至不管学生。这个时代越来越强调民主、尊重、多元, 人们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一些在过去看起来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言论如今也可以大行其道。部分老师在面对一些讨论余地较大的问题时, 为贯彻执行所谓“民主、开放式”的教学原则而盲目草率地放任学生自主, 他们往往以一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老师尊重大家的选择”作为结束语。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 授课者讲的是一首古诗, 经过一番延伸拓展后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年轻人行走在野外, 忽听有人在喊救命。这人循声找去, 原来是一位旅行者掉到湖里去了。此时四周没有他人, 也没有船只、木板、绳子、救生圈之类, 年轻人自己又不会游泳, 也没有通讯工具, 大家说说, 如果你就是那位年轻人, 是选择跳下去救人呢还是转身离开?

这个问题马上让学生们陷入道德拷问与生命威胁的两难之中, 但在教师以一句“同学们尽管畅所欲言, 观点不作为操行评定依据”鼓励之后, 他们开始踊跃发言。或曰“跳”或曰“走”, 个个兴致高昂, 教师也颇有成就感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切。只有一个学生呐呐地说:“我既不走也不跳下去, 先找找有没有其它的救人工具, 实在不行, 我就脱下衣服撕开弄成长布条抛过去让他抓住!”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一片没心没肺的笑声中。事实上这是个上好的答案, 可惜那位教师也未能发现这一回答的闪光之处, 他最后总结道:“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就在于我们的讨论, 新课程不是强调过程性学习吗?同学们积极地参与了讨论的过程, 这就是意义和价值所在……”

且不论这位老师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 单就对讨论结果的评价来看, 这位老师浪费了一次极佳的提升同学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机会。尊重彼此的选择是对的, 重视学习的过程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更重要, 对学生的一些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不应该如此作无原则的盲目肯定。答案, 有的是丰富多彩的, 也有的只能是唯一的。尤其是面对一些道德含量和智慧含量较高的问题时, 更不能随便打发, 模糊化多元化有可能导致无是无非无中心, 违背了我们育人的初衷。

应该考虑到的是, 这堂民主的课给学生的技能、智能或道德等方面提供了怎样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在不提供既定答案之后有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些确切的东西?在抛弃了传统话语霸权、师生平等对话的同时, 有没有体现出你作为教师应有的高度?放低了为师者姿态的同时是不是也放松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此外, 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现实是:由于社会风气的某些负面影响及网络不良信息和恶俗之风的浸染, 不少高中生已很难称之为“璞玉”, 甚至在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方面百孔千疮, 无规矩之念、是非之观、荣辱之心、敬畏之感, 他们并不珍视这种民主, 而是视为一种放纵, 他们的激情往往释放在见缝插针的恶搞之中, 民主的课堂则给他们提供了“驰骋的天地”, 于是, 教师美好的教育理想因之屡屡碰壁。

民主的课堂教学要有一个良性的循环, 就必须扫清这些障碍, 而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需要耐心、时间和智慧, 来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规范养成教育及人文精神建构。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调的民主课堂并非没有成功的案例, 但细细观察便可发现, 这些有的已刻入光盘的成功的教学范本几乎一无例外的发生在各省市一级达标的重点校, 那些学生素质之高、配合之默契、探究之深入, 常令那些多年执教二、三级达标校乃至非达标校的老师惊诧不已艳羡不已。整堂课几乎不见一点的不合理甚至荒谬的旁逸斜出, 而能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 广度与深度兼具, 活泼与严谨并存, 可以说, 没有那样的学生, 就不可能有那样的课堂。因此我想, 不一定是理论之错, 而是我们没有立足校情、班情、学情, 盲目地模仿、移植之错, 许多教师或慑于流行的课堂评价标准, 或惑于全新的课程标准, 照搬照抄, 于是陷入了上述困境。还是回到那句老话吧:一切应从实际出发, 否则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基于以上论述, 我认为, 错的不是课标理念, 而是我们的理解以及相应的实施策略。课堂教学不能盲目跟风, 评价方式不能单一。诚然, 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保护其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 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 要师生互动也要生生互动, 要有知识性启发性人文性, 要使课堂生成自觉的民主的开放的文化意识形态……但一定要立足实际, 因“校”制宜, 因“班”制宜;学生素质千差万别, 生成的课堂效果也会千差万别, 而教师的功力却可能是相当的。我们在评课时, 在寻觅新课标精神下的课堂要素的同时, 还应积极评价其针对校情、班情实际所作的向传统的适当回归和妥协。

试论语文的民主化教学 篇9

语文教学将民主性原则引进课堂, 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 寻求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就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次真好”为例, 展示一下民主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首先, 一上课, 以谈话的方式, 引导学生:我们在生活中一定有过许多第一次的经历, 而在这些第一次中一定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对此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 此时教师也深入学生中听取或参与交流, 然后让几位学生来说一说, 并陈述留有深刻印象的原因。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判,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以此为由头导入课文, 第一步是“认”:老师带领学生落实文后的字词。对于不认识的字、词, 学生可以当堂查阅字典或举手问老师, 这时的老师起到“活字典”的作用;假如教师也解决不了的, 就共同查字典, 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第二步是“读”:学生老师一起快速默读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找学生站起来朗读, 老师也参与朗读, 使学生通过师生对比朗读, 体会文章的读法和文章中的情感。第三步是“研”:师生共同研讨文中的问题, (1) 文中写到了哪些第一次?详写的是哪两次?作者有何感受? (2) 为什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但“使人回味无穷”? (3) 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 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4) 那么是不是人生中的每个“第一次”都可以去尝试呢?学生分成几组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此时老师也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参与讨论。很快, 学生们就有了结果,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发言之后, 几个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决, 特别是第四个问题, 学生得出了好多不同的答案, 学生都表示同意, 都觉得有道理。这是老师采取积极的引导, 让学生自由畅谈对生活的态度, 并让学生去评价。第四步是“提”: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 让学生质疑, 提出课上不理解或练习里的难题, 以其他学生帮助解决为主, 老师在必要时提示为辅。第五步是“结”:老师就这节课做结语, 学生将上课的心得做小结并记录在本子上。

整节课尽显民主特色, 在课堂上谁是主人?当然应该是学生。而多少年来, 学生的位置一直没有被摆正, 致使学生的潜能受到约束, 创新能力被抑制, 个性得不到张扬。而民主化教学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切实改变了学生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权威已不复存在, 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 而是转换为一个帮助、引导和参与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的平等互动, 通过对话学生在学的同时也在教, 而教师也成为被教者。教学活动不仅成为一种认知过程, 更是一种平等的精神交流, 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解放。在“第一次真好”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态,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激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 呵护学生创新思维萌芽的产生。

语文民主化教学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 而关注人正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作为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他们都享有人的权利和尊严, 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因此民主平等成为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致力于建立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它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重学生的人格。语文的民主化教学所追求和奉行的也正是尝试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然而要真正建立这种关系, 必须努力做到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提高法制意识、加强师德建设。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是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的。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更何况作为一堂课, “第一次真好”的课堂教学不能说解决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但它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做的努力和探索是有益于语文教学的, 也是值得其他学科借鉴的。作为语文学科, 课堂教学的方法灵活多变, 希望民主化教学能成为其中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中显示它的魅力。

摘要:本文意在通过一堂语文课, 尝试民主化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发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配合新课程改革, 最终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民主化教学。

教学民主化 篇10

众所周知, 自从强化素质教育以来, 语文教学民主化, 已成为中小学特别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实验改革的热门话题。同时,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自主探究等, 也促使语文教学进一步走向民主化。但不难了解, 现实课堂里大量的时间环绕着中考、高考转, 特别是高中语文的教学, 见文不见人的“满堂灌”或见题不见人的“满堂做”却仍比比皆是。这就充分说明“语文教学民主化”这一课题还需在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为什么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注重实施语文教学民主化

(一)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感、心理的强烈诉求

据对一些中小学生、高中生的了解和日常听课了解, 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 在新课程背景下一些教师仍习惯于居高临下, 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或简单的我问你答, 仍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差。这种师生角色定势, 仍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则强调教师务必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东西?德国勒温等人曾做过一个关于领导作风的实验, 研究结果发现:专制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较大挫折, 并对领导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领导不在, 纪律涣散, 情绪低落, 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而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则使学生心情舒畅, 关心集体, 纪律较好, 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勒温等人的这一实验, 充分反映出学生对教师课堂领导作风方面的情感与心理上的需求。我们不难理解, 新世纪的学生或现代人在情感与心理上对民主则有着更强烈的诉求。

有一位知名教师, 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到中学生对教师、班级、教学等方面的要求。如对“你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一条, 87%的学生喜爱学长式、朋友式的教师;对保姆式、家长式的教师, 表现出反感甚至怨恨。对“你认为好的班级教学”一条, 92%的学生都认为应该是民主、可爱、和谐、共融的;对呆板、僵硬、沉闷、涣散的课堂气氛, 表现出深恶痛绝。可见, 进入“心理上的断乳期”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 他们不仅需要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更渴求关心、尊重、信任与爱, 诚如苏霍姆林斯所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 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二) 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社会需要的诉求

进入新世纪和网络信息时代以来, 科技发展、文明进步、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和价值取向, 发展人的个性特长和人格品质, 更加成为共识, 成为时代和社会的一种氛围;而“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恰恰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然而长期以来, 由于初高中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性和筛选功能, 教育教学的实践至今仍呈现出重智力教育而轻人格发展, 重升学教育而轻个性发展的倾向。这种“集团军式”的教育, 较为严重地妨碍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制约了学生人格品质的完善。其实, 培养个性, 塑造人格, 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目的之一。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主持日本教育改革, 在提到面向21世纪教育问题时, 要求的是铲除过去教育的“划一性、僵便性、封闭性、确立个人尊严、个性尊重, 自由和自律、自我负责的原则, 即重视个性的原则”。日本企业界要求人才的标准也是有个性的人、有能力的人、能与人合作的人。当今, 国际上兴起的教学改革新潮流——“合作教育学”也认为, 高分率、合格率牺牲了学生的个性兴趣、情感、爱好、才能……而人的个性要求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 “个性的自由发展”、“个人的一切才能和精神力量的发展和解放”应当是教育的目标。主张学校不能走平均主义的道路, 它应当为发展学生各式各样的才能和天资开辟天地。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办出各自的特色。”进入新世纪, 我国推行新课程改革, 正是从课程的设置上力图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目的。没有人能够否认,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需要的的确不仅是在学科方面智力、智能健全完善的人, 更需要个性鲜明、善于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人, 需要有不同理想抱负、择业志向和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独辟蹊径的人, 需要有强烈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的主人翁式的人。而这一切, 都需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中切实贯穿民主化的教学思想来实现, 而绝非凭过去那种封闭的、单一的、趋同的传统教学观能实现的。

二、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与实现语文教学民主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语文教学民主化的思想, 其核心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并非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所玩弄的那种你问我答、一呼百应的形式主义提问;也不是缺乏科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 让学生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无政府主义教学, 表现上看, 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中心位置转变为双向交流中的参与位置, 似乎是降低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其实不然, 非但没有降低, 而是要求更高、更严。具体地说:

第一、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要具有深刻性, 在理论构建上要有具体性。换言之, 就是真正认识到教学民主思想的核心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民主理论上构建或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体系。如宁鸿彬老师的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老师 (三不迷信) ;欢迎学生质疑、欢迎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观点的意见 (三个欢迎) ;允许学生听说读写有错误、允许随时改变自己的看法、允许同老师争论问题、允许保留自己不同于老师的意见、允许在老师讲述中随时质疑 (五个允许) ;以及老师要表彰和采纳学生正确的方法和见解, 要肯定学生发言中正确的因素, 要妥善处理学生的错误答案, 老师出了错误或有疏漏要作出自我批评 (四条守则) 。

第二、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措施手段的实践性, 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多样性。就是说, 在教学环节处理上真正落实民主化的教学思想, 而不是理论与实践的水乳分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坚决杜绝“一言堂”、“满堂问”、“满堂做”, 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的作用。如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其中“讨论”、“答疑”两个环节的信息传递, 师生都是信息源, 又都是信息接收器, 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其间,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助型, 学生的学习是自主性的与互动性、合作性的。

第三、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行为上的自觉性和时间上的持久性。要知道, “教学民主化”的思想犹如一朵绚烂夺目流芳溢彩的奇葩。它稚嫩、诱人, 既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 又要我们长期坚持, 精心培育, 做到每时每刻都把民主思想自觉地贯穿到自己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之中。那些没有持久“耐力”, 无视其周期性长, 全凭一时心血来潮、一暴十寒的人, 是无法也不可能采撷到甜蜜的果实的。

教学民主化 篇11

省教育厅厅长、省指委主任委员沈健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省指委的成立是推进全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加快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机制创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对于面广量大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来说。目前取得的成果还是局部的、实验性的,校企合作还显得不够普遍和深入。各地各校都要进行大胆尝试,充分依靠省指委各成员单位,共同推进校企合作的多样化、普及化,逐步使校企合作模式覆盖到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学生。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职业院校要主动了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及其变化情况,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围绕岗位变化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设置课程。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同建设基地、共同设计课程、共同培养培训人才等方式,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还要加强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对校企合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创建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和载体,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学校与行业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形成推动校企合作的新的合力。沈健希望省指委各位委员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行研究分析,认真研究和制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立足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效益。同时要尽快形成决策咨询的高效机制,营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

据了解,省指委委员共62人,除了教育系统的同志之外,还有省政府有关厅、委、局的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界负责人,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

情感投入与教学民主 篇12

一.教师情感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劳动具有育人性, 情感便是育人的主要工具, 它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从育人活动的本质看, 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的过程。这种相互影响是通过思想、情感、知识、技能的交流和沟通实现的。没有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教育, 是缺乏人性光辉的。教师劳动富有示范性, 教师情感是教师育人、影响人、塑造人不可或缺的工具。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也是教师角色情感投入的具体表象。它既是教师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 又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保证。在和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朝夕相处中, 教师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有巨大影响, 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故而教师情感这种独特的工具价值是其它的劳动都不能相比拟的。

研究教师的情感建构, 如何提高教师素质, 有助于我们从理性上认识和把握教师情感, 有助于实现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情感价值。

情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 它对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积极性、创造性和自尊心、自信心总是和教师的情感密切关联着的。由此可见, 师生之间的关系, 并非单一的知识传授, 更重要的是授教者自身的信念、气质、品德、风尚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实践反复证明没有良好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思想负担、一种精神压力, 双方必然以消极态度相排斥、相抵触。缺乏情感就缺乏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纽带。

情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一切教学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无论怎样改, 都得从调节师生关系, 融洽师生感情着手。师生情感融洽, 才可望调节教师自身行动, 促使教师把奉献人民教育事业, 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责任感和关心爱护青少年学生的真挚情感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这样, 教师热爱、尊重、信任学生的情感才会在学生身上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教师的这种情感是催化剂, 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这样, 教师提出的要求就容易转化为学生的直接学习目标, 进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动力。

情感又是激励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外部力量。无可否认, 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便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等经常接触学生, 学生崇拜、敬畏他们, 课堂教学秩序井然, 效果良好的原因所在。而有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疏远或紧张, 课堂纪律往往不好, 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心态不佳, 学生情绪低落, 怎么能上好课?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 创造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触发, 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挥。惟其教师爱学生, 关心学生成长, 呵护学生, 帮助他们成才, 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好感, 爱听他上的课, 愿学好他教的学科,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争取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二.教师情感的内涵与外延

爱是教师情感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切教育的出发点都源于对学生的爱。天无私盖, 地无私载, 师无私爱。教师对学生的爱胜于情爱, 高于母爱, 它不需要任何回报, 是纯社会性的情感, 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的重要推动力。教师这种爱心, 是指导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 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尊重、理解、信任和严格的要求等心理意向, 是教师全部情感内容的集中体现。

要关心了解学生, 就要主动、自觉、热心关注学生, 接近并了解学生, 平等相处, 促膝谈心,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 熟知他们的情况, 掌握他们的情绪, 时时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

要尊重学生, 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个性。但凡发育健康的学生, 都有成才的天赋, 在教师的眼里不应有差生, 只应有差异。人皆可以为尧舜, 差生也有成才的可能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是不尽相同的, 但他们都有渴求知识, 希望教师教他们取得成功的愿望。因此,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只有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他们才有安全感和成熟感, 才不会自暴自弃。唯其如此, 教师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学生热爱的又一表现。这种爱主要体现在思想上、学习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对学生极端负责。所谓严就是不迁就, 不放松, 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做到, 有悖教学目的的偏颇务必矫正。严是爱, 松是害。但严要有格, 合于情理, 有利于学生智能、道德及身心的发展, 而不是压抑它们, 这种严格是善意的, 它出于对学生真诚的关心, 学生不会反感;它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会自觉接受, 不是盲从的;它是现实的, 学生经过努力是能做到的。如是严而有情有度, 严爱相剂, 师生情感乐乐相融, 其可嘉也!

良好的教课心境是教师情感的外延和表象。但凡教师上课都持有一种心态, 即在向学生传道、授业, 传递知识信息时总伴随着个人各种各样情感, 纷纭繁杂的心理情感纵横交错就构成了教师授课的心境。这种心境是教师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师在良好的心态下上课, 就会思想敏捷, 左右逢源, 应对自如;学生聆听教师解惑释疑兴味盎然, 如坐春风。若教师情绪低落, 带着闷闷不乐的心境上课, 必然思路闭塞, 语无伦次, 反应迟钝;学生身心受压抑, 兴味索然。所以教师上课要调整好心态, 排除一切烦恼和干扰, 使之处于良好的授课心境之中。这样才可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民主, 情感畅通

教学民主化是教师情感艺术化的表达方式, 也是师生情感畅通的手段。教学民主, 就是彻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勇于发表不同意见, 从而产生主观能动性, 发挥创造性, 实现师生情感沟通, 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民主, 是创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 在课堂上出现愉悦、理解、激励、微笑的教学境界, 促使学生在欢乐中充满信心的学习。教学要做到创设教学民主的氛围, 做到对全体学生的关心而不排斥, 帮助而不指责, 鼓励而不责难, 说服而不压服, 启发而不包办, 真正做到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敢于和教师对垒较劲, 质疑问难。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建立起奋发向上的学习信心。

上一篇:创新企业管理理论下一篇:科普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