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误区(精选12篇)
治疗误区 篇1
1 内服土霉素治疗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由魏氏梭菌B型引起的一种初生羔羊急性毒血症传染病, 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主要危害7日龄内的羔羊, 可造成大批死亡, 严重影响羔羊成活率。在治疗羔羊痢疾时内服土霉素属于给药途径的错误。因为土霉素内服吸收不规则、不完全, 它主要是在小肠的上段被吸收, 胃肠道内的镁、钙、铁、锌、铝、锰等多价金属离子, 能与本品形成难溶的螯合物, 而使药物吸收减少。内服后2~4 h血药浓度达峰值, 反刍动物因吸收差且抑制瘤胃内微生物活性。同时, 内服土霉素等抗生素可杀死羊瘤胃内的有益微生物, 严重影响瘤胃内微生物的繁殖, 导致瘤胃内菌群失调、消化功能紊乱, 所以不宜内服土霉素, 而要选择肌注给药。
2 用病毒灵治疗羊痘
羊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是所有动物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 是严重危害养羊业发展的一种疾病, 俗称“羊天花”。羊痘病毒是一种DNA病毒, 在患病期间的任何阶段都有传染性, 羔羊死亡率高。病毒灵听其名为抗病毒的灵药, 所以人们常采用病毒灵来治疗羊痘等病毒性传染病, 这是一种错误的治疗方法。因为病毒灵抵抗不了羊痘病毒, 由于“病强药弱”, 所以达不到治疗效果。治疗羊痘可用羊痘痊愈羊只的血清肌肉注射, 同时要对发病羊的圈舍、用具以及可能被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清扫, 用来苏儿、菌清畏、消毒精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对健康羊只用羊痘弱毒冻干苗进行定期预防接种。
3 羊疥螨病治疗中圈舍不消毒
羊疥癣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 往往在短期内引起羊群严重感染, 危害十分严重。大多数情况下牧户都进行羊的药浴, 却往往忽视了对圈舍、用具的清扫和消毒, 犯了“重治轻防”的错误。由于此病的传播是健羊与患羊直接接触, 或与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厩舍、用具的间接接触引起感染。所以在对羊群进行药浴的同时, 还要经常用药品对圈舍进行消毒, 并保持圈舍卫生、干燥和通风良好。
4 用利尿剂治疗非肾源性尿闭症
羊的尿闭症分为肾源性和非肾源性两大类。肾源性的是由于肾机能障碍、毒物中毒、感冒及营养不良引起体机抵抗力减弱所引起的疾病, 包括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而非肾源性的是由于膀胱、胃肠破裂或服用了刺激性物质经尿排出时刺激了膀胱, 或因尿道中出现盐类结晶的凝结物所致, 有膀胱炎、尿石症、膀胱痉挛等。利尿药是一类促进肾脏排尿功能从而增加尿量的药物, 主要作用于肾脏, 使肾小管在增加水排出的同时增加钠的排出, 达到增加尿量、消除水肿的目的。用利尿剂治疗非肾源性尿闭症, 药物直接作用于肾脏上, 而不是作用于发病的器官上, 往往会导致药物对组织器官的选择性错误。
5 单用抗生素治疗羔羊腹泻
羔羊出生后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 机能不完善, 胃液酸度很低, 酶的活性也弱, 故消化机能很弱, 杀菌作用不强, 致使母乳或饲料进入胃肠后不能正常消化, 导致有害微生物滋生, 引起肠道的分泌、蠕动和吸收机能障碍而发生腹泻。常常由于母畜乳汁质量不佳或羔羊舔食脏物、饮水不洁等引发。如果单用抗生素治疗, 只是杀灭了滋生的细菌, 并不能调节消化道内环境的酸碱度和酶活性, 则属于“治标不治本”, 所以要治疗羔羊腹泻必须先进行补液, 提高酶的活性, 再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6 用解毒法治疗羊快疫
羊快疫是一种由腐败梭菌引起的疾病, 其症状极似中毒, 所以人们常简单地将症状作为病因, 误用解毒法进行治疗。羊快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为特征。在发病时会出现羊只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拒食、腹部膨胀有痛感、叫唤, 个别排稀便、磨牙, 体温不高, 以散发为主, 发病率低而病死率高。而中毒一般不会传染, 症状表现一般都是非常迅速而剧烈的, 中毒的羊只口角流出泡沫, 发生呕吐和下痢, 精神极不好, 头下垂, 眼无神, 腹部疼痛, 切齿呻吟, 甚至发生痉挛, 步行不稳, 严重时卧地不起, 四肢开张, 结膜充血, 四肢及鼻端冷凉, 陷于昏迷状态, 怀孕羊往往发生流产。所以在治疗羊快疫前要与中毒进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发病情况、饮水、饲料的来源等方面做全面的调查, 并根据可疑的对象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找出病因, 标本兼治, 方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7 见热就服用退烧药
许多牧民一旦发现羊只有发热现象马上喂退烧药, 这是不正确的。一般来说, 中等程度的发热对机体是有利的, 因为它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加速抗体形成, 提高白细胞酶的活性, 加强肝脏的解毒机能等, 有利于机体消灭病原微生物。而且退烧药对胃肠道都有些刺激作用, 服用不当可引起恶心呕吐, 也会加重或诱发溃疡病, 诱发雷氏综合征和肾脏损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不要过早地给羊只服用退烧药。
8 羊病治疗体会
(1) 不同的给药途径, 可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血药浓度的高低, 从而决定着药物作用出现的快慢, 维持时间长短和药效的强弱, 故在临床上应根据病程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的性质来确定适宜的给药方法。
(2) 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治疗范围和适应症, 在羊病治疗中要杜绝针对现象下药, 而要找准病因对症用药, 切勿滥用, 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3) 临床上为了提高疗效, 可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4)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相对的, 药物进入机体后对各种器官的作用并不一样, 要根据药物作用部位的不同, 进行适宜地选择。
(5) 在使用驱虫药进行寄生虫病的治疗过程中, 要遵循“防治结合”的原则, 既要对患病家畜进行治疗, 同时还要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动物。
治疗误区 篇2
首先脱发的男性非常多,有些男士认为脱发是因为肾虚造成的。对于那些脱发严重的患者则拼命去花钱买些补肾药。肾虚引起脱发,是中医的一种辨证,但脱发并不都是肾虚,专家认为,一味吃补品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一定要经医生诊断分辨,确定病因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有效治疗脱发.
二:盲目减少或增加洗发次数:
再次,脱发的治疗误区和认识误区有的会认为洗发的稀疏会影响到脱发。有的患者认为,头皮油脂分泌旺盛,造成油脂过多,从而增加洗头的次数,而医生提示,一般冬天3-4天洗头一次,夏天2-3天洗头一次是正常的洗头频率,太频繁洗头会增加对毛囊的刺激,而隔太久才洗头则易孳生糠秕孢子菌,使脱发加重。这一点对于那些常常掉发的人来说及其重要,所以,适当洗发也能起到防止脱发的作用。
三:自己买药自己治:
谨防治疗误区 篇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治疗方法最混乱的疾病。就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水平而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按摩、牵引、热敷等;介入治疗是经过皮肤穿刺向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臭氧等化学方法,或经过皮肤穿刺,利用激光、射频等物理方法将病变的椎间隙内的髓核消除一部分,从而达到减压效果;必要时可以通过手术或者脊柱镜、椎间孔镜等方法,将脱出的髓核去掉,解除神经压迫。但由于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在选择治疗方法上常常无所适从,盲目轻信,从而导致了许多误解和误治。
诊断上的误区 许多患者在当地医院做了个腰部CT检查,发现有椎间盘脱出,就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没有疼痛症状,就不能说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能够引起腰腿痛的疾病有许多,如腰椎结核、腰骶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椎管内肿瘤,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典型症状是先出现腰痛,1周左右腰痛减轻,但疼痛向一侧的下肢放射,常常伴有下肢麻木。常见的腿痛和麻木分布在大腿和小腿的外侧,甚至到达足的外侧、内侧或足底。因此,医生建议,如果腰腿痛症状不典型,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查体,必要时做腰椎磁共振(MRI)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以免误诊。
认识上的误区 椎间盘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结构,周围有纤维环,中间是髓核组织,类似于轮胎的外胎和内胎,当椎间盘退变后,外胎的弹性和强度降低了,当轮胎的内压增高后,内胎通过外胎的薄弱区鼓了出来,这时的脱出医学上称为包容性脱出;如果外胎破了个口子,内胎通过口子跑了出来,则称为非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这时有可能刺激或压迫神经,引起腰腿痛。椎间盘脱出如果不刺激旁边的神经根,就不会有腰腿痛。这里要重点强调一下,必须有腰腿痛的症状,才能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才需要治疗。因为椎间盘脱出的是人体内的髓核,不是肿瘤,如果没有症状则不需要任何治疗。治疗方法很多,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完全可以治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不治之症”“不死的癌症”,是不对的。
治疗方法选择上的误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它有许多种类型。脱出的大小、脱出的部位、疼痛的时间、是第一次发病还是复发性的、是包容性脱出还是非包容性脱出、有没有合并椎管狭窄等情况,均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每个人的椎间盘脱出都不一样,治疗方法的选择也不一样。一般来讲,有85%的普通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15%的病人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要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对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有效,非包容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适合介入治疗,应该选择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或者脊柱镜、椎间孔镜等方法将脱出的髓核去掉,解除神经的压迫。
羊病治疗中常见的误区 篇4
羊痘是一种接触性、急性、热性传染病, 在动物的所有痘病中, 危害性最大。羊痘病毒是DNA病毒中的一种, 羊在患病的任何阶段都有传染性, 由此导致羊羔的死亡率极高。治疗羊痘可以用经历过羊痘后痊愈的羊的血清对患病羊只进行肌肉注射。搞好饲养卫生, 对患病羊只的用具、羊圈, 以及可能被污染的地方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对健康的羊也需要定期接种疫苗。
2 单用抗菌素治疗羔羊腹泻
羔羊出生后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 身体机能不健全, 消化酶等酶的活性不强, 胃液的酸度也不高, 所以消化机能薄弱, 杀菌能力低, 这就导致了进入肠胃的饲料或母乳不能被正常消化, 从而滋生有害的微生物, 引起肠胃的蠕动、分泌和消化机能障碍而导致腹泻。通常情况下是因为羔羊舔食不干净的食物、喝脏水、污水和母畜乳汁质量不达标而引起。治疗羔羊的这种腹泻, 仅仅依靠服用抗菌素进行治疗是不可行的, 需要调节消化道内的环境, 调节好消化道内的环境后再用抗生素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见热服用退烧药
发现羊只有发热现象, 很多养殖户都会立刻给羊只服用退烧类药物,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也是错误的。中等程度的发热对身体不但没有危害, 反而对身体有好处。它能使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 使抗体快速形成, 加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提高白细胞酶的活性, 这对机体灭除病原微生物十分有利。而且, 退烧类药物对肠道并不好, 它会刺激肠道, 有时会引起恶心呕吐, 从而加重或并发溃疡病、雷氏综合征甚至损害肾脏。因而不要一有羊只发热就立即对其用药治疗。
4 内服土霉素治疗羔羊痢疾
由魏氏梭菌B型引起的初生羔羊急性毒血症称为羔羊痢疾。它的病发特征是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它对7日龄内的羔羊危害最大, 可造成羔羊大批死亡, 严重影响羔羊的成活率。内服土霉素治疗羔羊痢疾是一种错误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内服土霉素会导致吸收不完全、不规则, 土霉素大多在小肠的上段被吸收, 肠道中的钙、镁、铝、铁、锰、锌等多价金属离子会与土霉素形成难溶的螯合物, 使小肠吸收的药物减少。同时, 内服土霉素等抗生素还会使羊瘤胃内的有益微生物死亡, 对瘤胃内微生物的繁殖产生严重影响, 从而使瘤胃内菌群失调, 消化功能紊乱。所以治疗羔羊痢疾不宜内服土霉素。
5 用解毒法治疗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 以突然发病、病程短、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为特征。羊只病发时会出现远离羊群、拒食、卧地不动、鸣叫、腹部膨胀且伴随痛感, 个别体温不高、磨牙、排稀便等现象。羊快疫是一种以散发为主, 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的疾病, 与中毒不同。中毒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传染的, 并且病发迅速而猛烈。中毒的羊只会呕吐和下痢, 口吐白沫, 精神极度萎靡, 腹部疼痛, 甚至因痉挛而行走不稳, 严重时会卧地不起, 结膜充血, 四肢张开, 陷入昏迷。如果羊只怀有身孕的话, 还会导致流产。因而治疗前诊断病情是十分必要的, 不能在未完全查明病因的情况下就误用解毒法进行治疗。
6 用利尿剂治疗非肾源性尿闭症
羊的尿闭症可分为非肾源性和肾源性两大类。非肾源性是由于胃肠、膀胱破裂或是服用了刺激性物质在排出体外时刺激了膀胱, 也可能是因为尿道中出现了盐类的结晶物。肾源性是由于肾机能障碍、感冒、营养不良和中毒等引起的, 有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利尿药是一种促进肾功能的排尿能力从而使排尿量增加的药物。它主要作用于肾脏, 使肾小管增加钠的排出, 从而达到消除水肿、增加尿量的目的。如果用利尿药治疗非肾源性尿闭症, 药物是直接作用在肾脏上, 而不是作用于发病的器官上, 因而无法达到治疗尿闭症的效果。
7 羊病治疗体会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误区 篇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疾病的发展可造成关节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治疗的药物和方法是层出不穷,临床疗效也有了改进,不仅使许多患者症状减轻,也因关节功能的改善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许多病人甚至医生也认为,关节痛加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误区。因为类风湿因子本身是人体产生的针对变性免疫球蛋白G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由于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中发现,所以被称为类风湿因子。5%~10%的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测出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滴度较低,只有滴度在1∶64以上才有诊断意义。同样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就排除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上有少部位病人类风湿因子始终都是阴性。
误区二:抗风湿治疗就是消炎止痛
很多病人包括基层医生也认为,抗风湿就是用消炎镇痛药。用些消炎止痛药物,关节不痛了,就好了。其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键是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目前治疗类风湿药除镇痛消炎药外,还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误区三:自服“纯中药秘方、祖传秘方”
在这里尤其要提醒患者一定要警惕这些所谓的“纯中药秘方、祖传秘方”等,用药一定要正规,不要自行服用没有药品批号、禁忌症、厂家地址等的药物,要用有国药准字号的药物,以免误服激素,长期服用含有大量激素的中成药导致股骨颈坏死的病例在国内常有报道。一般在急性期、免疫抑制药物尚未显效时或小剂量使用。一旦出现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副作用,就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不能相信某些中药药酒,即使中药,也有毒副作用,其甚者可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危及生命。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有独特的优势,当然也有缺陷,要取其利避其害,因此要在医生的医嘱的指导下应用中药治疗。
误区四:关节痛就不想动,不想动就卧床
类风湿病人要坚持适当的锻炼,可以保持体质和恢复关节功能,否则身体会日渐衰弱,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变形,成为终身残疾。病人在关节肿胀的急性期需要休息,过了急性期,可在床上做髋、膝、1
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也可理疗。逐渐增加穿衣、吃饭、洗澡等生活能力的锻炼,以防止关节变形。值得提倡的是在温水中活动,除了可以减轻关节疼痛、促进肌肉放松外,并可改善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耐力。
误区五:症状缓解后,就自行停用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在规范、系统、有序的治疗下可以达到临床上缓解,使患者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因此类风湿患者必须坚持用药治疗,否则会使病情越来越重。
误区六:用药后不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特别是病史较长的患者,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自己认为自己对病情的了解好于专科医生,在用药的过程中不注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认为自己的症状很好,无需做那些检查,花冤枉钱,其实那是极端错误的,任何一个患者的对自身疾病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都是先从自身的疾患开始认识疾病的,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系统性,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在出现症状之前出现。因此在规范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
过敏患者的治疗误区 篇6
生活中引起过敏的物质绝大多数都是无毒害的,它们无处不在,可以直接与皮肤、鼻腔、眼结膜、气管及肠道接触而诱发过敏,给人防不胜防的感觉。但是在出现过敏反应时积极查找过敏原并针对过敏原进行治疗,过敏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疗和控制的。另外合理的脱敏治疗可以提高机体对过敏原的适应能力,改善过敏体质,阻止疾病发展变化,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误区二:过敏是天生造成的,治不好
虽然大量的证据表明,过敏与遗传确实密切相关。但是我们知道遗传基因的改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而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成倍地增加,却是近二三十年来发生的,说明过敏主要还是由于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的剧烈变化而引起的。所以科学地掌握预防方法,配合恰当的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过敏性疾病还是可以控制的。
误区三:过敏症状不严重,治不治无所谓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过敏,但却不以为然,如有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觉得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非常危险的。医学统计表明,很大一部分过敏患者未经积极治疗会并发渗出性中耳炎、支气管哮喘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早期积极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病已提出预防性治疗的主导思想,即以预防为主,防止发作。
误区四:过敏发病了才治,不发不管它
我们经常使用的抗过敏药多为对症治疗,是用来缓解症状的,对过敏性疾病的进程无治疗作用。如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需长期治疗,过去大多数患者采取应急手段,只在哮喘发作时想起治疗,而在缓解期不用任何药物,这样反复发作,可能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通过缓解期的治疗,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长久的防病能力,彻底消除气道内的炎症,从而达到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
误区五:过敏会自然痊愈的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许多过敏的小孩长大后,气喘发作次数减少了,症状也减轻了。这真的是过敏自然痊愈了吗?其实产生这种情形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免疫学上的改变,另一种是生理构造的改变。
免疫学上的改变是指某些抗体及免疫细胞功能上的成熟,免疫力的提高可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生理构造的改变是指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气管变粗、变硬,气管内形成C状软骨,就不容易再发生气喘了。
误区六:激素副作用多,不能治过敏
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治疗过敏的药物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各型过敏反应的疾病,可消除病变部位的炎症,迅速缓解症状。激素确实有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与用药剂量、制剂性质、用药方法和持续用药时间因素有关。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激素,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深度阅读
激素治疗分为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两种。
局部用药:是鼻腔、气道吸入剂局部应用,由于直接作用于患处,黏膜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所以用量很小,尤其对以鼻堵为主的患者效果明显。由于鼻黏膜表面吸收激素剂量很小,全身吸收不到1%,所以很安全,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吸入剂吸入方法正确与否是影响药物能否到达有效部位的关键,吸入到气道的药量可相差几倍到几十倍。
禽病治疗中用药误区及其对策 篇7
1 不重视用药时间
大多数养殖户不重视用药时间, 认为什么时间投药都一样, 其实不然, 由于内服药物都是在肠道吸收, 胃肠道的生理环境如pH值对药物吸收和利用有着极大的影响。据报道, 红霉素不能空腹给药, 否则药效下降80%, 林可霉素应空腹给药, 若采食后给药药效会下降2/3, 有的药物还需定点给药, 如氨茶碱晚上8点一次给药, 疗效可增加4~8倍。
2 不注意给药次数
多数养殖户习惯一天给药两次, 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药物不同, 其抗菌机理、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不同, 他的给药次数也不相同。如浓度依赖性杀菌药, 其杀菌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而不是用药次数, 以通常使用剂量的2倍量一天一次即可;如左氧氟沙星溶液, 这样既有利于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提高疗效, 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剂量达不到, 投药再多次也达不到治疗目的;而抑菌药物如硫氰酸红霉素在达到最低抑菌浓度后, 还要依赖必要的用药次数, 否则, 浓度再高, 也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还能造成细菌在高浓度压力下产生耐药性。
3 盲目搭配用药
在禽病治疗过程中, 在不清楚药理药效的情况下, 就把多种药物搭配使用, 这是很危险的也是不经济的。临床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 配伍后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是合理配伍, 如青霉素和喹诺酮类联合使用时会增大其药效。配伍用药出现协同作用的药物, 如半合成抗生素+多肽类, 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 氨基糖甙类+速效抑菌剂, 磺胺类+磺胺增效剂。出现相加作用的药物, 如丁胺+庆大, 红霉素+泰乐菌素, 磺胺类+喹诺酮类。出现拮抗作用, 如青霉素+土霉素, 青霉素类、头孢类+速效抑菌剂。出现特别作用的, 如治疗禽伤寒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 治疗大肠杆菌病用利福平+氧氟沙星, 治疗慢性呼吸道病、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用环丙沙星+克林霉素。
4 不重视时间间隔
养殖户习惯一天两次投药, 采用上午一次, 下午一次, 由于白天时间间隔短, 晚上间隔时间过长, 这是不可取的。不同的药物一日用药次数也不相同, 但出于实用方便就一日两次投药, 正常用药间隔时间应为12小时, 如果实际养殖中, 不易做到的话, 白天用药两次, 间隔必须在10小时以上才能保证药物的连续作用。
5 给药方法单一
养殖户投药时, 常用饮水和拌料两种方法, 使很多比较好的药物丧失了治疗效果, 如注射用的青霉素, 溶于水中饮水, 因青霉素在水中时间长易被分解而失去药效, 内服更容易被消化酶破坏。在临床上应根据药物理化特性、作用机理、疾病缓急程度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
犬胃肠炎治疗和护理误区 篇8
1 电解质选择不当
有些兽医接到胃肠炎的病例, 尤其是畜主说已多天不食时就急于给犬静脉输葡萄糖。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做法。凡是胃肠炎的犬容易脱水而死亡,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补充水分, 使血管内水分增加, 利于代谢排毒和器官机能需要。葡萄糖是电解质且可提供能量但不能使血管扩容补水。在体内血糖很低的情况下直接输送葡萄糖尤其是高浓度葡萄糖反而易使体内水分流失。氯化钠溶液可使血管扩容。因此建议先输氯化钠溶液 (0.9%) 至一定量再输送葡萄糖溶液以补充能量。
2 酸碱不平衡
胃肠炎严重的犬, 尤其是剧烈腹泻的狗往往有酸中毒的迹象。表现为精神极度沉郁, 体味酸臭。这与胃肠内容物产酸产气和碱性消化液大量流失有关。此时应补充些弱碱性溶液输液。对于呼吸困难的狗也应考虑补充些弱碱性溶液, 主要是由于大量二氧化碳蓄积形成碳酸而造成酸中毒。剧烈呕吐且病程长的狗往往因为大量胃酸的流失和碱性胆汁的回流而导致碱中毒。此时就应使用酸性溶液。如果只考虑水分和能量的补充而忽略酸碱的平衡, 治疗效果不好甚至会延误病情。
3 抗生素无选择
对于胃肠炎患犬除补水之外, 最重要的是要抗菌消炎。抗生素有多种多样, 治疗胃肠炎应选择广谱抗生素且侧重于抗革兰氏阴性细菌。因为导致胃肠炎的细菌大多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类。但又不能排除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可能。所以像头孢噻肟钠这类药物是理想药。因其对大肠杆菌有强大的抑杀作用且同时具备了头孢拉定的抗阳性细菌的作用。临床中接触到有些医生只使用青霉素或头孢拉定治疗胃肠炎这样有些不妥。抗生素的选用除应考虑广谱之外还应注意不同抗生素的特性。如硫酸庆大霉素是治疗胃肠炎的常用药物, 但使用量大, 长期使用时会造成药物在肾脏内蓄积, 对肾脏造成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恩诺沙星也是治疗胃肠炎很好的药物, 但当用于大型犬的幼犬时会对其关节造成严重伤害残疾。再如头孢类不可用于出血严重的胃肠炎, 因为头孢类不利于血液的凝固。当必须要选择头孢类治疗时起码要考虑同时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敏。
4 畜主护理不当
治疗胃肠炎要与畜主的护理紧密相结合。护理不当会使治疗前功尽弃, 甚至加速死亡。兽医往往注重药物的使用而忽略与畜主的沟通, 没能及时科学指导护理方法。
4.1 饲喂不当
患犬经治疗开始好转时胃肠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 此时饲喂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肉类骨头类, 会加重导致胃肠负担, 病情进一步恶化。治疗输入的葡萄糖、氨基酸已能基本保证犬的需要, 刚好转时应少量多餐且喂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4.2 强行灌喂葡萄糖水或牛奶
有些畜主从犬不进食第二天起就强行给犬灌喂葡萄糖水或牛奶。他们认为葡萄糖可提供能量, 能支撑犬与病魔做斗争。而事实却相反。因为葡萄糖进入胃肠后成为了胃肠内致病菌的营养剂, 使大量致病菌繁殖。药物抑菌的速度远不及增殖的速度。而牛奶含有乳糖且有滑肠的作用更不可用。
4.3 饮水量不控制
如何避免走入猪咳喘病治疗的误区 篇9
分析饲养模式和诱导因素, 温度没有控制好, 温度低就会引发咳喘;饲料原料质量, 会降低免疫力;环境不好, 有养殖户反映, 有害气体和粉尘也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找出需要迫切改善的条件, 通风换气, 降低粉尘, 提高饲料吸收率。
根据以往经验和临床表现, 诊断发病因素, 可能是病毒, 细菌或霉菌毒素, 对症对因治疗, 小猪、母猪尽量使用中药调理恢复, 肺部病变有一定时间的, 肺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中药可以起到恢复的作用, 严重的要用中药和抗生素联合治疗。
一旦感染呼吸道疾病, 免疫力大幅降低, 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需要用些中药成分的药物来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扶正固本,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注重动物本身的习性和营养需求, 减少应激。
消化性溃疡80例的治疗误区分析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门诊近2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46~74岁,中位年龄60岁。胃溃疡35例,十二指肠溃疡45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痛(钝痛、灼痛、胀痛、剧痛等),反酸、嗳气、厌食及腹胀等,均经电子纤维胃镜明确诊断。
1.2方法对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诊治过程及患者的自身因素进行回顾分析,并逐一探究治疗误区的出现原因及导致病情变化的相关性,并给予及时纠正相关因素,临床上有以下方法:纠正不良习惯、规范治疗方案及疗程、合并其他疾病史时合理整体调整治疗方案,忽视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及时纠正,采用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PPI应用),根除Hp、保护胃黏膜等规范的治疗方案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疗效好,用药方便,价格适中,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少。法莫替丁片每天2次,每次20mg,连续服用6周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分别达到80%~95%和90%~95%;PPI应用:兰索拉唑片每天1次,每次30mg,抑酸作用很强,可使胃内达到无酸水平,且抑酸时间较长,达72h,多在2~3d控制症状,溃疡愈合率高于H2受体拮抗剂,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4周愈合率分别为80%~90%和90%~100%,此外PPI还可以增强Hp抗生素的杀菌作用;根除Hp:2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克拉霉素每天1g,阿莫西林每天2g,疗程为2周。
2结果
纠正不良习惯13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5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10例,治疗方案及疗程不规范10例,忽视抗Hp治疗13例,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出现胃轻瘫12例,肝硬化患者7例,以上因素经逐一纠正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讨论
诸多因素导致了诊治误区的出现,导致了临床疗效的降低,具体分析如下:(1)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进食辛辣、生硬食物,进食无规律、吸烟、饮酒、诱发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临床上经给予指导劝解,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事物的摄入,疗效均较前有所提高,并且避免了远期复发。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期精神紧张,可导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缺氧、黏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屏障功能损害,诱发溃疡发生,临床上给予指导,必要时给予抗焦虑抑郁治疗:如阿普唑仑、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应用,均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3]。(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疾病时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片,非甾体抗炎药是导致胃黏膜损伤最常用的药物,大约有10%~25%的患者可发生溃疡,临床上经给予减少阿司匹林用量或给予氯比格雷替代治疗,病情有所减轻。(3)少数患者合并有肝硬化病史,临床上有时忽视了基础疾病的处理,一味抗溃疡治疗,效果欠佳,因为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能及时清除代谢产物,胃黏膜常有渗血及糜烂,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临床上经给予保肝、降低门脉高压、必要时手术等处理后,加之配合规范的抗消化性溃疡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4)忽视了抗Hp的治疗,相关研究发现: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p凭借其产生的氨及空泡毒素导致细胞损害,促进上皮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均加重了胃黏膜的破坏,在临床实践中,50%~70%胃溃疡患者伴有Hp感染,近95%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伴Hp感染,Hp好于胃上皮处生长,加之胃酸分泌旺盛,导致了临床上溃疡病变的发生。清除Hp可加速溃疡的愈合,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消化性溃疡不论活动与否,都是根除Hp的主要指征之一,对于并发症和经常复发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追踪抗Hp的疗效,一般应在治疗后至少4周复检Hp,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溃疡的复发率,由于耐药菌的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等因素,患者胃内的Hp难以根除,所以应制定多种抗Hp治疗方案。(5)患者有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临床上虽然给予了相关的制酸、保护胃黏膜、抗Hp治疗,但患者仍有腹胀、嗳气等症状,多考虑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排空延迟,出现胃轻瘫、便秘及腹泻症状,临床上经给予严格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药物使用等处理,患者腹胀、嗳气症状缓解。(6)治疗缺乏规范性,如抑酸药物使用不规范,抑酸药物通常需要使用4~6周,部分患者需要8周,根除Hp治疗出现联合用药不规范、剂量不合理、疗程不够、跟抑酸药物重叠治疗不合理,一般根除Hp所需的1~2周疗程可重叠在4~8周的抑酸药物疗程内,也可以在抑酸药物疗程结束后进行,以促进溃疡更好地恢复。消化性溃疡愈合后,大多数患者可以停药,但对反复溃疡复发的患者可以维持治疗,较长时间服用维持剂量的H2受体拮抗剂或PPI,时间为3~6个月,长者1~2年,甚至更长时间。
总之,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需要在患者配合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抗溃疡治疗,首先告知患者因该注意的事项,加强健康教育,饮食习惯应忌辛辣生冷硬食物,规律进餐,及时调整生活及工作节奏,讲解服药的依从性对远期疗效的影响,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还应加强心理护理,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抗焦虑抑郁治疗,能提高疗效。其次,抗溃疡治疗必须坚持规范化的方案,即抑酸、抗Hp治疗,保护胃黏膜,及时处理合并症,病情反复或复发时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大局意识,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时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治疗误区,抗溃疡治疗
参考文献
[1]葛俊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72.
[2]葛俊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3.
哮喘治疗存在3大误区 篇1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指出,中国哮喘患者的良好控制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同时哮喘患者或家属在认知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哮喘是目前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哮喘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增长,控制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我国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哮喘患者近2000万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原所长钟南山教授总结了哮喘治疗方面最常见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不发作不治疗
从2013年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很多患者哮喘一发作就往医院跑,感觉症状稳定了,就逐渐减少用药甚至擅自停止用药,结果往往造成病情的反复。而此次网络调查结果也显示,近两成(17.3%)的受调查患者或其家属认为没有症状就应中断治疗或者认为“是药三分毒”,能不用就不用。
专家观点: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从而降低入院治疗费用及总体治疗费用,并且保护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误区二:拒绝激素治疗
不少患者和家属听说需要长期吸入激素来治疗,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患者,怕吸入激素会发胖或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在哮喘症状缓解后,往往自行断药,有些患者转而去使用未经正规批准的偏方,潜在危害很大。
专家观点:吸入激素是目前公认的有效且安全的哮喘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炎症,不同于细菌感染性炎症,使用抗菌素治疗是无效的,只有规律应用激素才能抑制此类炎症。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无痛无创,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哮喘人群的防治。现有的研究表明,儿童患者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激素治疗,药物可直接吸入气管,直接作用于气道,吸收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极小,吸入激素治疗所需的激素剂量也比口服给药所需剂量小得多,大约只相当于口服剂量的1/10至1/20,所以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误区三:治疗期间不检查肺功能
患者常常不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只根据自身的某些症状及用药次数,来判断哮喘的病情,这样的做法主观成分较多,每个人对某一个症状的轻重判断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能客观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标。
专家观点:肺功能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其指标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哮喘患者的饮食
很多的食物,并不适合哮喘患者食用,比如鱼虾(海鱼)、芝麻、贝壳类、坚果类(腰果、花生等)、奶制品甚至小麦制品等,这些食物可作为过敏原引起哮喘发作。
哮喘患者忌吃(或少吃)食物有鸡蛋黄、公鸡、肥猪肉、羊肉、狗肉、海鱼、蛤类、蟹、虾;木瓜、韭菜、金针菜、笋(或笋干)、花生、咸菜、辣椒、胡椒;糖精、香精、色素、巧克力,雪糕等冷饮、汽水等碳酸饮料、酒、咖啡、浓茶等。
在明确过敏原后,可以避免食用相应的食品,以避免意外的发生,当然了,有些食物因其性味之偏盛而导致不同的患者有所宜忌:比如哮喘患者常有痰浊内伏之病机,此时不宜食用猪肉、鱼肉或肥甘油腻的食品,因其可助湿生痰,此时可多进食萝卜、丝瓜、薏米、柑橘、银杏等化痰利湿的食物,对体有内热或痰热的患者,不宜吃辣椒、花椒、芥末、茴香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因其性温化热,可进食绿豆、油菜、苦瓜、柚子等清热之物。
哮喘患者饮食宜温热、清淡、松软,可少食多餐。除了忌食肯定会引起过敏或哮喘的食物以外,应避免对其他食物忌口,以免失去应有的营养平衡。在哮喘发作时,还应少吃胀气或难消化的食物,如豆类、山芋等,以避免腹胀压迫胸腔而加重呼吸困难。
治疗误区 篇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7例, 均为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0月门诊及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男110例, 女147例的病程都超过半年以上, 最长者达40.5年, 平均12.3年。最大年龄80岁岁, 最小年龄7岁, 平均年龄 (27.3±3) 岁, 15岁以上149例, 20以上岁34例, 21~66岁34例, 60岁以上4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2002年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哮喘诊断标准。
1.2 治疗情况
257例中都进行过抗生素治疗 (均用过两种以上) , 应用抗生素超过1个月以上者110例, 约占43%, 长期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者145例, 约占56.42%;长期反复应用糖皮质激素者98例, 约占38.13%。209例 (约占80.31%) 在发作期治疗, 在缓解期可不用任何药物。所有病例中仅26例 (约占10.11%) 能够掌握吸入剂正确使用方法。
2 诊治中的误区
2.1 诊断中的误区
2.1.1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
咳嗽变异性哮喘无明显喘息及肺内哮鸣音, 而以刺激性咳嗽为主要症状, 往往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而延误治疗。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可以明确诊断。本组有2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 初诊误诊者23例, 误诊率93.4%。误诊时间1~7个月[1]。
2.1.2 未正确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临床上习惯于根据哮鸣音的强弱来判断哮喘严重程度是不可靠的许多严重的气道阻塞, 哮鸣音可以不明显, 甚至可以消失。在本组病例中, 能正确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并按阶梯治疗原则进行治疗者96例, 占37.3%。
2.2 治疗中的误区
2.2.1 未正确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
误将“咳嗽变异型哮喘”当作支气管炎确诊。一些医师对哮喘发病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不清, 仍按常规为哮喘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本组约有45%的患者长期应用多种抗生素, 无形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 部分患者出现菌群失调, 产生很强的细菌耐性, 即延误病情又产生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2.2.2 呼吸兴奋剂的使用不合理
当气道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时, 道粘膜随之水肿, 导致气道平滑肌痉挛, 同时形成黏液栓, 最终因气道狭窄而发生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暂时的可逆性通气功能障碍, 治疗时首先消除气道的炎症, 解除气道平滑肌的痉挛和阻塞。个别医师尚未掌握呼吸兴奋剂治疗作用的原理, 在没有改善气道阻塞的情况下, 就使用呼吸兴奋剂导致机体反而的耗氧量增加, 同时二氧化碳的产生也随之增加, 不但不达到治疗目的, 而且还适得其反, 使原有病情。
2.2.3 对哮喘病研究的进展不了解, 在治疗上不求创新, 应用的解痉
药物品种较单一, 仍停留在见到哮喘病就用解痉药物的陈旧观念上, 有些医师一味的强调用M受体兴奋剂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用β受体兴奋剂来解除气道较小血管的痉挛, 故临床医师主张两者可以联合使用, 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是轻症支气管哮喘可以这样的应用, 对于中度、重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单独应用此种解痉方法显然是不适宜的。解痉药物只能是暂时缓解症状, 单一使用却忽视了抗感染治疗, 暂时掩盖了局部炎的症继续发展, 使病情不但得不到到控制, 最终而且导致不是了较严重的哮喘频繁发作。单一的解痉药物可诱发心律失常, 损害心肌, 大剂量的应用解痉药物可使病死率增加[2]。
2.2.4 茶碱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茶碱类药物的有较严格的有效浓度, 与中毒浓度较接近。在血药浓度≥15~20mg/L时, 就能明显增加毒性反应。某些基层医院或乡镇医院根本无血药浓度监测的条件, 只能凭借经验片面地估算有效血药浓度, 这样粗略的估算必然导致氨茶碱应用过量, 出现一些较严重的毒副作用, 甚至在患者静脉注射氨茶碱时就有可能导致心跳骤停。
2.2.5 不能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
经验不足的医师不了解糖皮质激素的种类、剂型及给药途径, 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不了解哮喘病治疗的进展程度和新的观念, 继续使用以为患者口服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法, 有的医师甚至以秘方的形式加入糖皮质激素过量, 在患者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后, 引发了许多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气道给药的方法相对较正确的[3], 在气道给药尚未能控制哮喘发作时, 待经静脉给激素类药症状得以控制以后, 是可以采取口服给药途径的。但制剂必须选用半衰期短的, 采用清晨顿服或隔日口服的方式, 达到减少PHA抵制作用的目的。维持强的松的量≤10mg/日, 症状待得到控制后, 再用气道给药方式。长效糖皮质激素不可肌肉注射, 用该法治疗哮喘病的不良反应极大。
2.2.6 忽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哮喘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有些医师只知道盲目用药, 忽视了解对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管理是, 不了解哮喘病情的监测治疗作用, 不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引导, 医师不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长期采取老传统式不规范的治疗, 使哮喘病频繁发作率增高[4]。只在患者哮喘发作时才临时用药治疗, 并在缓解期间也不用任何药物, 最终导致肺气肿和肺心病并发症, 直接影响效果和预后。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4.
[2]李方卫.哮喘误诊误治原因分析[J].中华慢病杂志, 2002, 15 (1) :44-45.
[3]陈静波.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的误区探讨[J].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 (7) :283-285.
【治疗误区】推荐阅读:
高血压药物治疗误区05-30
猪病治疗的常见误区01-09
脑中风治疗误区分析论文06-24
男性不育症的治疗误区论文09-03
战略误区07-17
听力误区10-16
开发误区01-15
理解误区01-20
实验误区01-21
观念误区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