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误区(共5篇)
一个误区 篇1
很久以前, 不知何人给学校起了一个“别名”:象牙塔。我理解起名者至少有两个意思:一是学校如象牙般圣洁无暇;二是学校自守一隅而与世无争。久而久之, 世俗便按照“应然”的法则, 渐渐地将学校打造成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一尘不染, 俨然“无菌化温室”。其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对学生的错误采取“零容忍”。
反省教育的设计理念不难发现, 我们总是按“圣贤”的标准苛求每一位学生, 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借助于严谨且巨细无遗的学生守则为导向, 借助于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为保障, 学校希冀成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净土”。然而, 如此构筑起来的必定是一个失真的和虚幻的世界。在这种“无菌温室”里, 学生本能的“野性”被文明“训化”, 学生的“免疫”能力也大幅下降, 以至难于抗衡市俗的浊流。于是, 不断有人惊呼“5+2=0”, 学校德育的乏力且低效, 成为困惑众人的一道难解之题。
学校为什么不能宽容学生的过错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每学期可犯一次错误而不予处罚呢?无意中损坏公物一次、因客观原因上课迟到一次、由于学习枯燥偶尔上网玩了一次游戏、忘了穿着校服来学校等等, 这些看起来并无大碍的“错误”, 在许多老师眼中却是不能“原谅”的, 他们会马上找学生谈话, 严肃指出存在的问题, 甚至还要学生写下“保证书”, 保证决不再犯。
为了实现对学生错误的“零容忍”, 我们便按照“无菌化”的理念来设计教育。如同不能允许任何“细菌”进入温室一样, 学校也决不让任何错误出现在校园和课堂。在学生手册里, 大量使用“不能”、“不准”、“禁止”等词语, 告诫学生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
人大附中有一位班主任, 因擅长“使‘差生’变优”而享誉业界, 他曾让一位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一的“差生”拿到北京大学的入学通知书。这位“差生”不仅成绩差, 而且沉溺网络、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一样没拉下, 先是在别班就读, 后转到该班。转班后, 班主任给他开出一项“优惠待遇”:“我允许你每周违反两次纪律”。对于这样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双差生”, 应该是在“屡禁屡犯”的环境中成长的, 教育对他来说, 是“禁止”的世界, 但同时又是“禁而不止”的世界。不知道这种另类的“允许”与北京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有什么内在关联, 但事实上, 恰恰是这种始料未及的“允许”, 改变了这位“差生”的成长轨迹和人生之路。
允许“差生”每周犯两次错误, 的确是一件新鲜事。我们每一个人都熟稔一条古训: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事实也是这样。人的一生, 总是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无怪乎伟大导师会用一种极为宽厚的平常心淡然处之: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浪子”固然令人痛恨, 但社会却用“金不换”欣喜期待着能够“回头”的“浪子”, 完全宽容了此前的斑斑劣迹甚或胡作非为。那么, 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 为什么不能给予最大的宽容和理解呢?其实, 在孩子所犯的错误中, 绝大多数是天真的“错误”, 也即所谓的“淘气”或“幼稚”, 此类“错误”是必须付出的成长代价。可以说, 个体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试误”过程。如果我们赞同科学进步中“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的话, 那么,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 “犯错”就是“进步之母”。如此看来, 我们为什么要惧怕学生的“错误”呢?
更严重的是, 当学生不断地因犯错受到批评甚至指责时, 其“自我”就会持续受到消极的负面强化, 贻失了成长的动力与信心, 所谓的“差生”正是这样“炼成”的。有一位老校长曾对我说:补课越多的老师, 班里的“差生”也越多。我问为什么?校长说:补课给了被补课者一种信号, 即因为学习成绩差, 才补得多, 正是因为暗示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最终成为学习的“差生”。对于学校德育来说, 这一辩证法同样适用。
人大附中那位班主任对教育有一个很好的譬喻:“人都需要盐, 但是, 一颗颗大盐粒子, 让人生生吞下去, 谁爱吃?要是把它放在菜里、汤里, 那吃起来就很舒服。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他允许“差生”每周可以违反两次纪律, 这是因为让他不违反纪律已不可能, 不如通过化解“违反纪律”的严重性, 让他自然认识违反纪律的危害性。这相当于将一颗十分难吃的大盐粒子化解在汤里, 转变成美味, 而不是简单地把它扔掉, 这是“浪子回头”的机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出现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把孩子的错误凸显出来、“提炼”出来、“强化”出来。我们要努力淡化和稀释孩子的错误, 让他在教育的自然中认识、纠正自己的错误。
教育不应让正处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未成年人承载太多的成人理想。学校教育亟待回归自然, 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在这种自然的环境中, 有正确也有错误、有快乐也有痛苦、有进步也有退步、有成功也有失败。正如在人的一生中错误是难免的一样, 对涉世不深的孩子就更应容忍错误的存在。
一个误区 篇2
做为用户现在要考虑的是,该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液晶?怎样看待液晶显示器的技术参数呢?价格固然要低,但价格最低的,是不是性价比最高呢?随着降价狂潮的来临,液晶的价格跌的令人瞠目结舌,中国的液晶市场是不是真的能走到这样低的价位,还是另有文章呢?
据笔者了解,国内的液晶生产线虽然已经开始投产,但是要到投放市场,恐怕至少还要一年到两年。比如苏州的爱普生,今年招了一大批大学生,主要的投产的项目就是液晶系列。不过看架势,最少要到明年冬天,第一批液晶才有可能出厂,等到完全上市,起码还要很长时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的液晶大幅度降价呢?有消息说,最近投放市场的3999元一批的液晶显示器,有质量问题,具体情况我不得而知,但我对于这一批产品的技术指标倒是不敢恭维。商家抓住用户要求液晶降价就好的普遍心理,降低技术指标,通过宣传,告诉用户低价的液晶显示器上市了。利用用户对液晶显示器技术指标的不了解,将抵档次的液晶,甚至于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投放市场。对于中国的市场,价格低的次品,总要比高价的正品好卖,更有利润,
液晶显示器的降价不过是另一种延续而已。不过也是应为这个因素的影响,给用户也代来了一个好的消息。技术性能比较好的液晶厂家就跟正版软件商一样,为了生存,只好压低价格。
如果又是不知名的品牌,价格就更好了!笔者也是超级gameplayer,对老的CRT,早已不爽很久。所以一直在注视着液晶显示器的行情。
就目前的液晶市场而言,想要一款性价比高的液晶显示器并不是真的十分困难。主要的是一,技术参数要高。目前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15寸的就有CRT17寸大小的屏幕,足够大了。可视角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起码要上下120度,左右120度,最好都是160度。反应时间的大小决定了你的屏幕是一页一页的跳跃还是平滑的滚动,一般40ms就可以了,最高不要超过50ms。接着,亮度、对比度都是关乎效果的,本来液晶的显示效果就没有CRT的好,如果这两项参数的值再低的话,那就没法混了。最好是250的亮度,350:1的对比度。这样定位的产品,市场报价一般都在6000-8000之间,甚至更高。
一个鲜为人知的误区 篇3
关键词:误区;三角函数;区间;集合
笔者在讲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一课的习题时,一道判断题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题目 函数y=sinx在第一象限内是增函数.
学生中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观点1:错误. 根据正弦函数图象,函数y=sin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有增有减,明显不是递增的.
观点2:错误. 举反例:和π都是第一象限角,且<π,但是sin=,sinπ=sin=,所以sin>sinπ,不满足单调递增的定义,故y=sinx在第一象限内不是增函数.
观点3:正确. 第一象限角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k∈Z上是增函数,即函数y=sinx在第一象限内是增函数.
持观点1的学生显然是理解错了题意,理解成了函数y=sinx在第一象限中的图象是上升的,题目中第一象限是指自变量角x的取值范围.
观点2是正确的,通过举反例证明了函数y=sinx在第一象限内不满足函数单调递增的定义.
那么,观点3就是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观点3看起来也很正确啊.经过仔细思考和反复辨别,还是观点2给了笔者启发,我们来看看反例的这两个角:∈
0,
这是错误的,在教材上可以找到两点依据:
1. 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关于正弦函数y=sinx单调区间的叙述为:单调增区间是
2. 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必修四第31页提到:因为终边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所以函数y=sinx,x∈[2kπ,2(k+1)π),k∈Z且k≠0的图象,与函数y=sinx,x∈[0,2π)的图象的形状完全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区间
然而,无论在解题中还是教学中,我们似乎已经默认了区间与集合是等同的,写区间和写集合都可以,并没有过分追究,现在细细想来,我们却因此犯下了不少鲜为人知的错误.
错误一 求定义域用区间
综上所述,上述几种情况,区间与集合是不能混用的,具体用集合还是用区间要区别对待,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强调这一点,并加以规范. 或许,以上问题不痛不痒,无关乎数学本质,过分追究便是吹毛求疵,但是数学本身是严谨的,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 况且这个问题本身就可以一言以蔽之,当然应该严格规范. 笔者希望本文能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一个误区 篇4
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说法, 甚至很多人也信以为真。果真如此吗?以英国为例:第一, 如果去英国读大学, 不需要高考成绩, 只需要提供在读高中教务处出具的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单、两位老师的推荐信和学生的自我评述。第二, 到英国之前的雅思成绩通常也不高, 五分到六分都可以去。
中国学生家长如何看待申请英国大学
单纯从要求条件看, 除了雅思之外再没有统一考试, 对我们国内的学生来说, “作材料”岂不是“宽”得开心吗?在国内, 很多留学中介公司为学生伪造高中成绩单, 也有学生家长直接通过学校相关负责人出具修改后的成绩单;教师推荐信也可以同理炮制, 恪守“诚信慎言”的老师也许有, 但是随便写一些好话换取利益的现象更普遍;至于学生的自我评述, 通常是留学中介代笔, 学生和家长不用费什么心思, 当然更是觉得“宽”, 这种“宽”不是国外大学招生制度宽, 是中介在收取不菲的佣金之后让学生和家长买到一份“宽”。就仿佛一个只会做广播体操的孩子, 硬是告诉武术擂台赛组织者自己南拳北腿都精通, 刀枪剑戟皆行家, 人家那些真正精通武艺的选手都是经年累月一招一式练出来考出来的, 而你准备一大堆PS出来的练武照片蒙混进门。不是人家门槛低, 是你亵渎了人家的信任。
同样是中国学生, 凡是能够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知识与能力水平并被国外大学录取的学生必定不会觉得“宽”。因为, 这样的学生不仅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确的学习目标, 还要有学习与研究方法、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等等, 如果一个学生能把自己的个人陈述用英语通顺地写出来, 并打动英国大学负责招生的老师, 其英语写作能力已经远超过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 那么这个学生自己清楚自己经受过多么好的培养, 早已经非国内目前中学教育所能提供, 他们怎么会认为宽呢?
英国高中学生是怎样申请大学的
我们再站到英国本国学生申请入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 英国大学是否“宽进严出”呢?英国学生在接受过11年的学校教育之后, 必须参加GCSE-GeneralCertificateof Secondary Education的考试, 持有GCSE证书者被证明通过普通中学教育考试并合格, 学生就可以合法地离开学校, 开始工作。此时, 学生一般在16周岁, 所能从事的工作为餐馆服务生或者商店收银员等。不过, 大多数学生会进入延续教育学院, 在那里学习专门的技术, 比如水暖工、电工、厨师, 等等。
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 在英国当地, 只有不到50%的学生在取得普通中学考试合格证之后进入高级阶段即Advanced Level (简称A-level) 学习, 这个阶段课程是中学阶段第十二年和十三年, 此乃申请大学的必经阶段。想想看, 有读大学意向和能力并继续读书的本国学生已经只有同龄青少年人数的一半儿, 谁说“宽”来着?
在A-level这两年时间内,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能力, 从40多门课程中选择自己未来在大学里深造的方向, 比如:经济学、传媒、摄影、戏剧、数学、英国文学、历史、地理、健康与社会保障、艺术与设计、工程学、戏剧与剧场管理、各种现代语言 (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汉语) 、古代语言 (如拉丁语、希伯来语) , 等等。当然, 通常每个公立和私立学校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师资资源开设其中一部分的课程, 并非每个学校提供相同及全部课程。每个学生一般选择4到5门学习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单凭这一点, 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早在进入大学之前的两年甚至更早就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研究方向有了相当明确的界定, 并用这两年或更多的时间准备好充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 如查阅文献、小组讨论、写研究论文和做研究演讲报告。
特别要说的是, 在英国学校, 学生写论文时引用文献的内容一定要在索引中规范地标注出原作者的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月, 否则一律视为抄袭, 属于违法行为。违反者会被教师记录在成绩报告中, 大学招生工作人员是不会录取这样的学生的。
英国全国统一考试是从A-level入学不到四个月之后, 即次年一月就陆续展开, 按照不同科目不同单元模块考试。这两年就这样一路学来一路考来, 每个阶段都需要有扎扎实实的真功夫, 算不算“严”呢?如果学生的某一次考试没通过, 他可以继续复习, 在下一个考试季“重考”这一模块。不过, 凡是经历一次考不过的学生, 基本已经无缘被声誉好的医学院或者法学院录取了, 也不会被牛津、剑桥或者伦敦经济学院录取。算不算“严”呢?
英国大学录取对成绩如此严格, 那么教师评语呢?在A-level阶段, 老师会随时记录学生的表现, 比如参加学校运动队、在家长教师联谊会上做志愿者、参加学校摄影大赛取得好成绩, 等等, 都会被老师一个不落地写进学生档案。在英国文化中, 做一个Liar (说谎者) 是一个人最没有尊严的耻辱, 你希望哪个老师会把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孩子用生花妙笔美化成天才呢?而且教师胡编学生操行也是违法的。似乎唯一可以有出入的就是学生的自我评定了。不过, 自己写得跟老师报告中的反差过大, 招生的老师会怎么想?因为有文化和法律的大背景, 过度美化自己的学生诚信度难免被打折扣。还说不“严”吗?
如上分析, 不难发现所谓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宽”是我们自己“放”出来的尺度, 远非英国大学招生的本意。英国本土学生会觉得高中和大学的教育只不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无所谓宽严之分。
说到这里, 家长也许还是认为国外大学门槛不高。国内的学生和家长会说, 英语很简单啊, 雅思考五分到六分也不是很难。真的吗?如果孩子不去社会上各种的雅思考试培训班, 单纯凭借孩子在学校学来的英语, 未必那么简单。雅思考试从听、读、写、说四个方面考查, 哪一个是咱们学生的长项呢?其中听就有四个部分, 难度从第一到第四递增, 特别是第四部分听力国内高中教材还真达不到那个程度。
关于英语考试:现在高考要求写作的通常是一封信或者一份演讲词之类的, 词数100左右;雅思呢, 一个看图或者看数据资料作分析的150单词的Task1, 加上一个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的250单词议论文Task2, 相比之下, 哪个更“严”?目前高中英语生英语阅读水平基本上是70~80词/分钟,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题目每篇300左右单词, 照此阅读速度, 雅思3 000词学术类阅读理解, 权且不算词汇的难度高出高考卷子多少, 雅思阅读理解的3 000词内容必须在一个小时内读完并答完40个题目, 有多少高中生快速读过1 000单词以上的文章?哪里的大学入学要求更“严”一目了然;至于口语和听力我们就不需要仔细分析了, 即使大学毕业的学生去参加雅思口语考试能得高分的也是少数, 遑论高中毕业生?
好吧, 就算雅思五分六分容易, 我还是要再泼冷水:中国高中生必须先读一年的预科 (Foundation) 才能够进入英国的大学。本文开篇的两大条件仅仅是满足英国大学预科录取条件, 人家给留学生们一年的时间对未来的专业方向打基础, 同样要求留学生在这一年中英语继续提高, 要想真正拿到英国大学无条件录取通知书 (unconditional offer) , 重新考雅思并保证达到6.5或者7分才可以。当然, 一流大学如UCL的预科入学雅思成绩就是7分, 让很多学生望而怯步。可见, 录取的门槛不算低, 大家还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另外, 说到专业问题, 中国学生到英国大学专业的选择面已经不宽了。原因很简单, 如果选择历史地理或者英国文学, 人家英国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在用研究的方法学历史学地理学英国文学, 即使你自认为可以用一年的时间狂补世界历史、欧洲历史、英国历史, 抑或世界地理、欧洲地理、英国地理, 可是, 文学, 你总没有办法自学莎士比亚这种古典英语吧?好多专业课国外学生都在A-level阶段严格学习与训练了两年以上, 不是你眉毛胡子一把抓, 狂抓半年就能抓明白的, 一年之内能把英语捋顺就很好了, 对将要攻读的专业有基本了解, 这才有资格拿到英国大学真正的入门通行证。容易吗, 宽吗?
倘若一个中国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一年预科学习, 雅思成绩也完全达到大学的要求, 很严的一道关卡就算过了, 真正的大学生活也就不会难倒这样的学生了, 他们也无需担心“严出”的说法。有了金刚钻, 就是要揽瓷器活。
一个误区 篇5
关于摇滚乐队演出专业设备及技术支撑的介绍关于乐队演出大多数的人都会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我已经提供了演出用的舞台音响,乐队可以直接通过调音台,然后经过现场舞台音响就可以进行演出了,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做并不是最正确的,原因有以下2个:其一:舞台演出音响是一个4频段的扩声系统,频响范围大,适合大面积的扩声用,并不适合乐队中吉他、贝司等乐队的使用。因为吉他、贝司等乐器所需要的一个音响是一个有限定的频响音响,然而舞台音响大大的超出了吉他、贝司等乐队所需要的频段,现场演出难免会改变吉他原有音色,音色失真、偏离等现象出现。其二:一场专业的乐队演出需要的是匹配的专业设备,有这样一套设备做
前期铺垫,能大大提高演出的质量,声音的真实性。让人们感受到乐队演出中所蕴藏的无穷魅力。咱们先拿一个最小的室内乐队演出为例,舞台大概最多20几个平方,一般的酒吧基本都这样.我的配置是鼓麦全套去掉两个环境麦克,各种乐器音响一个(乐器专业音响),返听音箱一人一个,而且独立分开.首先鼓的音量在舞台这一块基本已经不需要再进返听了,最多给个底鼓,扩声方面不用担心擦片,因为前面的人声话筒和鼓话筒的串音足以解决.乐器在返听内配送的原则是亲自到乐手所处的位置听一听,自己乐器的部分就靠自己身后的乐器专业音箱,其他的乐器就听不清哪个就给哪个,最终目的就是让他可以听清每个乐器,那各部分的音量大小自然是以身后的鼓为参照了,如果你都按这个方法调试完舞台这一块了,当你走下舞台去听的时候,你会发现主扩音响没打开就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比例了,这样扩声起来就很方便,也因为场地小到一定程度,舞台也够小,所以不会有两个声音的感觉.这是在小场地通过控制舞台音量来达到相对好的声场.总结原理:把舞台部分利用乐器本身的发声音量和返听音量先来做一个舞台部分的良好扩声,这个整体这被看做一个声音,然后主扩音响扩出来的声音整体作为一个声音,这两个声音因为距离短,没有造成一个人耳可识别的延时,在感觉上自然就两个声音合成一个声音了.另外一种相对大型的室内,其实就楼主的题目而言,舞台足够大,足够出现人耳可识别的舞台和主扩之前的时间差异的场合,那也无所谓室内室外了,都一个道理.因为舞台足够大,所以你要让乐手做到听清,那么你就不能让返听是有限的,因为就算你乐器音箱再多,声音再大,你人声还是要返听来给.作为舞台,舞台上有个良好的扩声那是绝对必要的,返听,乐器音箱的比例都应该以这个原则为调整.但这种场合的音量参照就有变化了,这种大的场合,乐器音响有两个功能性,首先他是个音源,要在乐器音箱本身的合理能力内提供给拾音话筒一个足够的增益.这也直接影响调台开的口子有多大.调台上的增益开小了缺乏动态,开大了,增加噪音底层,哪点最合适,那就是长期的经验和实际情况了.另外一个功能就是舞台上的布景,看很多国外都愿意摆乐器音响墙,但即使摆的多,也不一定全出声,这个要看实际情况了,总之根据你的需要和乐器音箱的能力来开音量.每个乐器音箱部分有了这个音量基础,然后就是满足每个乐手的需要了,那就是直到他听的清,听的爽为准,调整完的结果也是再没开主扩之前,就有个很好的扩声比例了,听着已经是一场好的演出了,主扩只是把这个音量加大而已.还是那个原理,舞台部分一个声音,主扩一个声音,但是因为舞台够大,场地够大,这两个声音开始别人耳所识别,既然不同是因为声音转播的时间来引起的,那我们就调主扩的时间就可以了.但调起来没那么简单,需要相当技术和一起辅助的.一场演出的问题要解决还是解决到根上,我认为现代演出,尤其是乐队演出在出行前应该有下面这些准备:1.应该对演出场地提前有实地考察,来决定用电安全,音箱预想摆放的位置,调台预想摆放的位置等.2.对所做演出的内容做足够了解,对现场要完成的音压做足够合理的系统配置.3.在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的安排安装调试工作,以给节目的调试和可能出现问题的补漏工作留出充裕的时间.提这3点,是因为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演出的弊病,缺乏准备,以导致在演出前后问题多多,造成恶性循环.尤其现在关于功放和音响的搭配,很多都不近合理,往往只有“推动”推不动"两个词,缺乏科学的搭配使系统不能发挥到最佳能力.更大的是没有时间去解决问题和调试,都基本上是临阵几个小时的辛苦工作,但实际效果有点瞎忙的意思,因为调音工作是和大量的调整工作离不开的,而目前大部分中小演出自己安排的时间只是安装完成使用的时间,就匆忙演出了.关键还是观念问题,不论一个演出有多小,我们都应该和大型演出保证一个态度,就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发挥到最好,还有就是有多大能力就接多大的活,这样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