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应用

2024-10-09

阅读教学应用(共12篇)

阅读教学应用 篇1

批注式阅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 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式之一。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 老师处于主导地位, 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式和方法, 对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加以分析, 或加以注释, 或进行褒贬评价, 最终形成学生自有的感悟批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批注式阅读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允许并支持学生对教学文本进行大胆的批注, 在充分考虑文本中心意图的情况下, 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 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批注。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学生, 老师起引路人的作用, 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多勾画多发现多感悟”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然后论述了这种阅读教学的方式。

一初中语文“多勾画多发现多感悟”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使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阅读的基础上, 学生对文本进行勾画和发现, 形成自己的感悟, 结合作者在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 继而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 批注式阅读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它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逐渐形成阅读的好习惯。并且, 批注式阅读教学不仅是对文章基础知识的学习, 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

二初中语文“多勾画多发现多感悟”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方式

1. 把握脉络, 自由批注——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喜好、理解、感受, 对文章的一些重要句子和词语进行自由批注,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初步形成对整篇文章的感悟。不过, 学生进行课前阅读的主要任务还是对文本的层次和中心思想进行批注,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整体上把握和感悟文本, 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对文本的阅读是学生进行批注的前提, 即学生要通读课文, 把握全篇的中心思想, 了解文章为何而写、怎么写的, 继而知道从哪里批注、如何批注。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逐渐认识到文章的题材, 把握好文章的重点、要点。如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文本的层次进行划分, 然后对文章段落进行批注。而对于文言文的批注, 学生首先要明白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 然后再对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字进行逐个分析, 最终完全弄明白文本的中心思想。比如在阅读《观沧海》时, 学生要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份和课本注释先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和抱负, 然后对关键词进行批注, 最终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本的中心思想。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基础薄弱, 文言文当时所处的语言环境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相对于现代文的课前批注, 文言文的课前批注更加困难, 学生需要先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当时的时代背景、文言文作者的身份, 才能进行批注。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在批注完成后, 再对文章进行细读, 有利于自我理解和感悟的形成, 并对自我感悟进行批注。

2. 有效点拨, 明确目标——课中批注

作为展示自学成果、张扬个性、一起探究、共同总结的过程, 课中批注需要确定目标, 指明重点, 这是一个考验老师能力的环节。在课中批注开始之前,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各自的批注进行对比和讨论, 经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对文章理解的偏颇之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互学习彼此进步。学生的课前批注是根据自己设定的阅读目标和计划进行的, 零散、自由、随意是学生批注的主要特点,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符合教学的目标和计划, 所以,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示课程目标和计划, 总结学生批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并进行点拨, 对于没有涉及的问题,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提问。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对自身阅读批注的改进, 最终把零散的批注整合到一起,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记录阅读批注的优缺点, 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比如, 在对《出师表》这篇文章进行课堂阅读批注时, 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着什么样的抱负?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文本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同时, 找出能突出表达文本的中心思想的句子, 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详细的批注,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老师在进行点拨的过程中, 给出的意见要具有引导性, 避免专断性点拨的出现, 在结合文本主旨的情况下,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和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批注是否契合了文本的教学目标, 哪几个批注涉及了, 哪几个偏离了, 总结课前批注的经验和教训, 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对文本重新阅读, 分析、讨论、总结, 按照教学计划, 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3. 课后批注反思, 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批注反思是通过对比实现的。首先, 学生将自己的批注和老师的、同学的进行对比。通过对比, 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找出最适合文本的批注, 继而形成自己的感悟。阅读作为一种相对个性化的行为, 应结合文本的中心思想和自我感悟进行个性化批注, 而课后的反思无疑是对课前阅读初步认知的升华, 而在升华的过程中, 会加入很多自己的感悟, 形成个性化的批注。如对《夸父逐日》批注为“与大自然竞胜, 征服大自然”, 可能这位学生的家乡正在遭受干旱。由此可见, 课后批注反思的作用, 它能使学生结合文本的内涵, 表达自身的感悟, 继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 在初中语文课程中, 进行“多勾画多发现多感悟”的批注式阅读教学, 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 形成个性化的思想。批注式阅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一种新的阅读模式, 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 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

阅读教学应用 篇2

摘 要:读和写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占据重要地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效率,如何帮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和理论中探讨地问题。其中情景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阅读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的灵活性和兴趣性,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被广泛应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穿插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综合能力。

情景教学模式是根据语文阅读文本进行模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情景教学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并不是新鲜词汇,已经被应用了近三十年研究史的情景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杰出的贡献。本文将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入手,简要分析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意义和具体应用。帮助高中语文老师充分了解在阅读教学适时适当的应用情景教学的意义,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间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能体会阅读的乐趣和文学的魅力之美。

一、高中语文课堂阅读的现状

阅读教学的定义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实践活动,因此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在高等教育的压力下,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语文阅读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形式落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习指标的压力和教师思想的落后,常常出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师强硬地讲、学生被动地学”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和互动,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不利于长久教育。尤其对于积累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教学质量。

二、情景教学的必要性

情景教学是在课堂上引用阅读文本进行情感模拟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文本提供的背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能丰富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帮助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情景教学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响应新课改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情景教学的参与性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重要地位,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情景教学的灵活性,适应于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变的突发问题,教师只要正确的把握课堂的进度和收放程度,却把课堂教学气氛能学习能讨论能参与,就对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第三情景教学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充分应用有效的课堂时间,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完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是与现代化教学模式接轨的有效措施之一。

三、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1.情景课堂教学的原则

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育应用中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其一,在情景教学的应用时,要针对阅读内容调整情景假设的应用,不能在讲解《荷塘月色》的美景时插入《陋室铭》的补充扩展,两者虽然都有着借景抒情的微妙相识之初,但《荷塘月色》是对生活淡淡的感伤,而《陋室铭》则是托物言志。如果阅读课堂中没有针对性的教学,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不佳;其二是和谐性,即将阅读文本和情景设计有意识的糅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展示情景阅读的体验式阅读和情感交流的学习模式;最后是把握教师课堂引导的度,保证课堂的收放程度,可放可收,才能确保情景阅读教学的质量。

2.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成果不明显,如果教师只注重分数的积累,忽视了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就会形成学无可用的尴尬情景,只有重视课堂教学的使用性,才能从教学思想上转变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在阅读课堂上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学方式,随着情景教学的发展和现代化课堂的进步,情景教学中看可以充分应用媒体教学设备,如在《荷塘月色》的朗诵中,播放背景音乐和相关画面,加深学生的理解。情景教学的另一个优势是在课堂知识框架的学习中,因为课堂情景的假设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来。

四、结束语

阅读教学应用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报刊阅读;应用

现阶段,在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作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效率,是英语教师应关注的重要教学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探究,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教材选择不够恰当、学生缺少英语词汇积累、缺少合理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给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英语词汇量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增加。通常情况下,英语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这些教学手段的滞后性,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无法及时的学习到新的内容,也导致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成为重要的教学探究问题。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

(一)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效率,为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比较热门的英语报刊,引导学生针对新鲜的词汇进行讨论,提高学生阅读英语报刊的积极性,在不断的英语期刊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通过英语阅读报刊的方式,了解更多的英语语法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应用的重要内容。

(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选择知识面较宽的报刊种类,其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难度适中的阅读资料尤为重要。在实际阅读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广泛的涉猎英语报刊,不断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非常重要。

(三)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

在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养成定期阅读英语报刊的习惯。但是在此环节中,英语教师应重点关注英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合理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阅读内容以及不同的阅读模式。其次,英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难句、长句的正确断句、判句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此外,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也非常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重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研究,通过发挥英语报刊阅读的优势,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也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语法的基础上,轻松的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阅读报刊的过程中,自觉的运用语法,在遵循英语语法规则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重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钟小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分析[J].校园英语(中旬),2015,(10):160-160.

[2]宋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高三版),2014,(8).

阅读教学应用 篇4

一、阅读笔记的内涵

阅读笔记是通过阅读把自己的阅读所得记录下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阅读可以陶冶志趣情操, 可以品味人生百态。而读后所得, 则又是一番学习境界, 积累起来都是一笔财富。读书必动笔, 读中写, 写中悟, 读写同步, 以这种方式亲近文学是选择阅读笔记作为读写一体化训练的一个出发点。

二、阅读笔记的运用

1. 确定学生的阅读内容

(1) 名著大餐, 饕餮美食

名著的阅读要侧重经典, 立足于广度, 在教学中可选择可读性较强的中外名著, 推荐给学生供之阅读。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繁星、春水》……外国作品《巴黎圣母院》《简·爱》《安徒生童话》《鲁滨孙漂流记》……

(2) 名家美文, 书中三味

名家作品立足生活, 可选择能反映生活, 或真挚感人, 耐人寻味的素材。比如, 朱自清、老舍、巴金、史铁生、张丽钧、毕淑敏、余秋雨等人的哲理短篇。莫泊桑、欧·亨利等人的优秀作品都在可选之列。让学生读出趣味, 读出品味, 读出人味。

(3) 读古品今, 传承文化

读“孔孟”而识礼仪, 品史书能知兴替, 诵诗词可以怡情。古代优秀灿烂的文学作品选择一部分供学生品读, 如《论语》《史记》等, 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2. 阅读笔记的整理形式

(1) 摘录式笔记:摘录妙笔, 熬制心灵鸡汤, 原汁原味地品享书香

在阅读中让学生把随时读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积累, 以卡片、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反复咀嚼品味, 并试着在以后的写作与口头表达时应用, 以达到读写同步的目的。

(2) 评注式笔记:文苑漫步, 置身字里行间, 圈点评画中品味乐趣

学生不必把书看得崭新, 读书要学会“吃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见缝插针, 蝇头小语, 三言两语, 养成随读随悟的习惯, 自己的见地随时迸发出火花, 不拘泥于形式, 力求字字千锤百炼。过段时间再翻书反刍, 从前的观点跃然纸上, 这样清晰地比较一番, 也可再次欣然提笔, 温故知新。

(3) 心得式笔记:读有所得, 感悟作品思想, 丰富学生思想, 提升自我精神追求和审美品味

摘抄评注多了, 习惯养成了, 自然便读书必动笔, 读中写、写中悟, 自然会对某一类作品产生阅读倾向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这样的心理感受写出来便能折射出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 教师也会以此为中介, 恰当地进行人文教育与关怀。

三、实施方法

第一阶段重点放在摘录笔记的整理上, 学生每学期自读一本推荐的名著, 每周设置一节课内自读时间, 每天记住一句优美语句, 每节课前朗诵一段美文, 每周上交一次阅读笔记备查。采用的评价方法灵活多样, 如, 名句诵读比赛、作文集精编、三分钟演讲等。

第二阶段重点放在评注上, 第一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变, 但要加上评注作品。通过学生手中的一些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圈点评画, 说真话, 诉真情, 这样的评点不仅仅体现在课外阅读上, 在课内教师也要把此列为重中之重, 同时学生的作文批改也采用“我写文章, 我评我文章”的方法, 在眉批上下工夫, 认真评注, 相互促进提高。

第三阶段要注重学生心得式笔记的训练。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 与古今中外文学对话, 促进批判性的思考, 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读书心得以随笔的形式装订成册, 在班级出刊学生的作文集, 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以及学生对文学的亲近感。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篇5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大新镇李王小学

电话:0558—8226780 邮编:236620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合理运用能很好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 营造氛围 创设情景 开发潜力 净化心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鲜明、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等独特优势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运用的教学媒体多种多样。这些教学媒体既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又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营造氛围,情感共鸣

在上某些情感性足的课文,用上多媒体,能很好的渲染气氛,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小音乐家扬科》有一个片段说的是扬科从小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我特地选了斯特劳斯的《春天的歌》,播放给学生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我让学生闭眼去体会大自然的一切响声,配上和弦的旋律,于是那田野里风儿“呼呼”作响声,小鸟“叽叽喳喳”叫声,青蛙“呱呱”声等等也就在乐曲中想象产生了。接着我又抛出一个话题:那森林里“噢咦”!“噢咦”!又是扬科听到的什么声响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点),学生思绪 顿时一泻千里,联想翩翩。有的说是小虫在鸣叫,有的说是小鸟在呢喃,有的说是小兔在交谈……最后我又一次播放出音乐,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这一段,从学生的表情中,不难发现他们也陶醉在这音乐声中了。让学生轻松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和扬科热爱音乐的热忱。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能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认知主体。

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使整堂课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进行。教师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杨梅树、杨梅果的诱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杨梅树、杨梅果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喜闻乐见,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 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雨中杨梅树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出示动画片:一幅细雨如丝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看”,静静地想,来理解春雨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计算机显示杨梅在细雨如丝的背景上不断长大,让学生观赏杨梅树贪婪吮吸春雨的诱人画面,在那身临其境的境界中去体会“贪婪” “吮吸”的含义。再接下来,教师把杨梅树吮吸甘露,不断旺盛生长的样子通过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再现了杨梅树在雨中成长的形象过程。学生此时面对那翠色欲滴的杨梅树不由产生了喜爱之情,觉得它是那么可爱。最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学生读屏幕文字,看提示加以思考,并调出描写杨梅树生长的动画片进行学习,动画片中配合教材组织的画面,配以播音员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写作方法,体会出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样子。在讲杨梅果时,教师也同样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第三段的教学任务。学习时,学生对杨梅果那鲜红的果肉和那甜津津的味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面对画面中的儿童吃杨梅果的样子,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谗得口水直流,使学生们产生了对杨梅的喜爱,从而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也没有用过多的解释,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简单的“内存”。在技术媒体环境下,学生面对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形象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从杨梅的形、色、味,感受杨梅树和杨梅果的生机与美。

三、拓宽视野,开发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挤身于社会,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我记忆犹新的是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找到了有关“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的磁带。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多媒体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四、声情并茂,净化心灵

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在课堂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上《我爱绿叶》这篇课文,课伊始,老师便出示绿叶图片,配乐朗诵,导课。这里给予多媒体具有视、听及一身的效果,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很快产生对绿叶的敬意,便迫切地想知道下文。随着学生在情感上对绿叶产生爱的升华时,老师又出示了一组组照片,那是一幅幅被人们砍伐掉的只剩下一桩树根,那被浓烟染黑了天空的烟囱,那排放的污水使得不能成活的庄稼……触目惊心,老师用沉重地话语问道:“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留给人类的又是什么?”“一片望不到边的沙漠。”“一颗失望的心。”……瞧,多美的答案呀!在同学们情绪高涨、义愤填膺时,老师又问“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呢?”于是一个个实际行动(如植树、搞宣传等)便动态生成,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中得到深深地教育。

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应用探究 篇6

关键词:小学 阅读教学 新模式 应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要集中升级和建构基本的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利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以阅读促写作的良性阅读教学模式。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基础阅读环境

在整体的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在于教师要创设基本的教学环境,从而助推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集中对教学模式进行升级,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确保学生得到良好的自我发展。教师要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分秉承积极的教学理念,对学生集中的培优训练。首先,教师要创设基本的教学情境,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教师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优化阅读。另外,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利用有效的问题和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使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基本语篇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优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发挥创造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基本的优化资源,实现整体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教学环境的创设,保证学生可以在终端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要在新型教育环境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知识吸收和阅读,促进学生利用自身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意识进行整体语文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为整体阅读资源和素材的积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结构,实现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有效融合。

二、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主张

教学模式能集中展现教师的教学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集中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保证整体教学目标的确立,鼓励学生对重要的篇章进行集中的理解和体悟。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满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优化。教师要秉承育人为本的理念,强化语文阅读的基础教学。其次,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运用语文要素的能力。再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基础读本为依托,使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强化阅读过程中读的部分,保证阅读教学的基本通道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良性的内化。并且教师要辅助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要实现基本阅读策略的升级,不仅仅是提升学生对于基础篇章的理解,也要保证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宏观认知,形成强化的语文教育观。教师要合理运用略读、精读以及跳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情绪和技巧的感知。教师也要合理规划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结合计划,教师要建立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整体架构,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知识融合。

三、小学阅读教学的创新教学程序

在整体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对于教学程序的规划,教师要保证基本教学环节的完整,才能呈现比较优质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基础学情,进行有针对式的教学课型设置。在实体化的教学程序中,教师要保证对于深层教学结构的有效认知,保证表层教学和深层教学形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强化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基本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对语文资源和信息进行集中的整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整体阅读篇章内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优化输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学生只有对基本问题进行自主的解决和分析,才能更好地内化相应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式。另外,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集中挖掘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进行情绪体验的有效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基本的模式更新,鼓励学生对课文的留白进行优化利用,升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在阅读后将自身的阅读体验进行有效地表达和输出,通过阅读促进整体写作能力的优化。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并将自己的阅读体悟和收获进行总结,逐渐转换成为自己的语言。

(二)优化阅读教学课型结构

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课型对阅读课进行优化的区分和总结,促进学生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获取不同的阅读感受。首先,是精读课。教师在精读课设置过程中,要全面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在粗读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课文的精读,保证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整体文章的研读和品读,保证学生通过精读内化阅读篇章的基础知识点。精读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情感的陶冶促进学生习得相应的知识。其次,是略读课。在略读课中,教师要集中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保证学生在了解阅读篇章的基础上进行略读方式的优化使用。再次,是学习指导课。教师要利用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优化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结构的建立。教师要集中力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延伸阅读。最后,课外阅读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内的阅读内容,要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素材的总结和交流,并且鼓励学生对于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进行阅读心得的输出,逐步强化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不同的阅读技巧,并充分运用感情,从中体会对土地和蒲公英的喜爱,进一步助力学生理解课文内优秀的语句。

(三)整合阅读教学基础教学

在实际的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基础教学进行集中的优化升级。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学习规划,并监督自身完成规划的能力,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专业指导,促进学生将阅读时间和阅读阶段进行清晰的时间节点标注,对学生的阅读成效进行及时的检查。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能力,不仅要锻炼学生进行有效的精度和略读,也要集中力度培养学生对于语句的思考和内化,并且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效的记录。教师还要辅助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提升,鼓励学生运用阅读笔记或者读书心得,优化基本的阅读资源。另外,随着数字化教学模式的逐渐展开,学生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学习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有效利用。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基本的阅读课程讲解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创新,保证学生从教学升级中获取实质化的能力提升,更好地完成小学阅读技能和知识的学习。

阅读教学应用 篇7

一、阅读前信息输入、预测阶段

学生阅读兴趣的调动要靠教师的引导。在学习新课程之前,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相应的课堂活动, 设置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讨论问题, 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 帮助学生寻找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点, 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 牢牢把握学生思考和谈论的方向, 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阅读主题。

如在学习高中英语课文第三单元Travel journal时, 教师首先提出一些与本单元及学生旅游经历相关的话题, 如:Do youlike to travel around?Where else have you traveled?Please introduce your travel experience.学生回答之后,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旅游时应注意的问题, 逐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文中。

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或者故事, 为学生创设情境, 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预测新的内容, 制造一种学习新知的期待, 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验证。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The world of our senses时, 教师就可以结合内容提出问题:Look at the topic“fog”and try to guess what will happen.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 调动学生探究“fog”的积极性。

二、阅读中信息收集、阐释阶段

在阅读信息收集、阐释阶段, 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收集有用信息。小组合作的常见形式一般是课堂辩论赛、情景模拟和分角色扮演等。利用小组活动的形式, 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的机会, 活跃课堂气氛,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实践运用中, 可以在快速阅读、细节阅读、阐释难点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运用。

快速阅读, 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文中最重要的信息。教师可以留出三五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阅读课文, 让小组成员合作找出文章的重点并用英语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然后, 教师给出确切的答案, 供学生参考。

在进行细节阅读时, 交互式阅读要求学生高度参与合作讨论, 在自然和非自然的语境中, 进行互动式的语言交流。在学习高中英语Integrating skills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Do you make friend on theInternet?Do know e pal, or key pal?Which one you choose between E-mail and letters?教师也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设计其他题型, 如事件排序、正误判断等,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以学习高中英语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一文为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正误判断题让学生辨别对错:There are more than 42 countries where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speak English;In only fifty years, Chinese has developed/into/the 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English is also the language of global culture such as popular music and the Internet.

阅读难点, 教师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对长句和难句等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程度, 加快阅读速度。在重视语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 指导学生从文章篇章结构出发进行整体分析, 改变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驾驭篇章的能力。

三、阅读后信息输出、总结阶段

在学习新的知识后, 教师要对本次阅读成果进行总结, 把本次阅读的重点、难点及教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列出来, 应不失时机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练习题,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课堂知识之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资料, 课外阅读要和学习的知识相关, 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机, 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在知识讲授和练习题完成之后, 教师要针对本次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 要坚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辅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学生完成练习题之后, 教师要把批改权返给学生, 让学生互评、互批、互改。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 学生要作出自我评价,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 进而提高自己。教师应对同学的互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做好总结, 把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 为学生指出改进的方向。

交互式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体现了阅读的本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把眼光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上, 把教学重点转移到阅读过程上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选择优秀文章进行精读, 对文章多分析、多反思, 真正把交互式阅读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逐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占很大比重,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当前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引入交互式阅读模式, 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作者在大量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经验上, 结合高中英语交互式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交互式阅读的运用策略, 旨在有效推进交互式阅读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关键词:交互式阅读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刁盼.交互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2.

阅读教学应用 篇8

一、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一) 阅读过程从被动到互动的认识

传统的阅读教学在语法翻译法理论指导下, 依赖语法分析来理解语义, 用能否译成确切的母语作为衡量理解的标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词汇与语法之间, 处于被动的地位, 因而缺乏深层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 阅读速度上不去, 交际运用能力也跟不上。从教师的角度看, 由于传统理论强调从音素—字母对应, 词组—句子对译关系着手, 语言点讲解往往不能紧扣上下文, 即紧扣语篇语境作全面的分析。

自从心理学家Nuttal (1982) 提出, 阅读是“an interactive proce s s ofcom m unication” (交流的互动过程) , 并把外语阅读描写为“active interrogationofatext” (对语篇的积极询问) 人们才逐步认识到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双向活动, 是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语篇将其信息编码, 而读者通过译码来获得语篇的含义, 在此过程中, 读者即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 语言单位从句子到语篇的认识

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 语言学家如J.G.Nesfield和Noam Chom s ky都认为:“句子为最高一层的语言单位。”而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在与夫人Has an合作的Cohe s ion in Englis h. (1976) 一书中指出:“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K.L.Pike更明确指出:“语篇处于最高层次。”系统功能语法把语篇视为一个超级句子, 认为可以像研究句子一样来研究, 并构制一套语法。它打破了传统的纯语法和句本位的研究, 主张将语法研究与语篇或话语分析结合起来。

二、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 预测文章内容

即运用已知信息 (如背景知识等) 对文章的大意和情节发展进行推断, 并检验有关推断是否和文章内容相符。具体方法为选取文章的标题、次标题或章节的小标题等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推测, 然后带着这种推测, 逐步去理解课文。在理解的过程中, 他们的推测会得到证实、否定或修正。最终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这种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

(二) 总结段落大意

即让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文章, 舍弃次要信息, 选取文章要点, 归纳文章或段落的中心思想。一般说来, 文章的中心思想通常是由标题或副标题来表示的, 但是文章的每一段或几个段落又有各自的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段落大意往往由段落的主题句表示, 段落的发展都是紧紧围绕主题句这一中心发展的。主题句的位置非常灵活, 可出现在段首、段中或段尾, 也可能是隐含的。因此, 在语篇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到或总结出各段落的主题句, 然后再进一步挖掘出作者为说明这一主题所引用的事例、证据, 从而使段落的层次一目了然。学生在对语篇进行分析、总结的过程中, 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处理能力。

(三) 适当的语言分析

对段落中一些重点词、关键短语以及某些语言点的分析和讲解。在讲解中, 应侧重于这些词汇、短语及语言点在具体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并指出其情感和文化特点, 以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整个语篇, 从而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

(四) 加强背景知识学习, 扩大知识面

学习一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理解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分析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这样的方式入手有助于调动学生和老师的潜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如《爱情故事》 (Love Story) 中男主人公表达不参加他父亲生日晚宴的决心时说的一句话:We w ouldn't s how unle s s he llfroze ove r. (除非地狱结冰, 否则我们不会到场。) “地狱”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非常寒冷、阴森的地方”, 它应该一直结着冰, 但“地狱”在西方人心目中是“非常炎热的地方”, 所以“地狱”永远不会结冰。也就是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决心永远不和他父亲和解。因此说, 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知识, 理解上句就会有困难。另外平日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各国 (尤其是英美国家) 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习惯方面的书籍资料, 开阔眼界, 扩展知识, 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孟建国.翻译学中的语境与语篇分析.语言与翻译[J], 2005.

[2]宋雅文.词汇与阅读的关系[M]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7.

[3]吴庆玲.培养语篇分析能力, 提高阅读教学效益[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

[4]张金荣, 等.从语篇宏观把握, 于词义微观入手[J].外语教育, 2004.

[5]刘绪华.语篇分析理论和逆向型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 1999.

阅读教学应用 篇9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近几年的高考内容偏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试, 对英语阅读材料的选用也是五花八门, 有热点话题、商品说明、人文风俗、广告文案、寓言故事等等, 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技能, 也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然而, 随着长期以来师生对阅读教学的狭隘认识, 学生为了考试而做题, 教师为了考试而教题, 陈旧的阅读材料, 固定的阅读套路, 使学生疲于进行英语阅读。而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版面生动且反应时代特点, 它的阅读材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也有吸引学生的娱乐、体育、明星等文章, 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阅读积极性。同时, 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刊中很多阅读材料都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其内容大多数是与中学生生活紧密相连,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 就能集中注意力, 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英语阅读活动。有了阅读兴趣, 自然而然地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随着提高了。

2 培养学生英语素质, 锻炼阅读思维能力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江东, 2008) 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 但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限于此, 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素质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 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英语报刊好似一个窗口, 学生透过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很多新鲜的资讯、时尚的话题以及国内外的新闻和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 能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更加能体会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 英语是一种语言, 需要灵活掌握, 时刻运用到生活中去, 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还要注意掌握和了解文化传统中有价值取向的文化信息。由此可见, 英语素养与获取的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锻炼是进行英语阅读活动的关键, 如果阅读教学仅仅注重表面内容的扩展延伸, 而忽视了内在的思维锻炼, 那么这种阅读延伸只流于形式,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在报刊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英语报刊对学生进行思维锻炼。《21世纪报》是每周更新一次的报刊, 学生拿到报纸后, 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由阅读。教师可以根据他们阅读兴趣的情况, 进行分组阅读, 然后专门开始一节检验阅读成果的英语课, 让学生采用辩论、演讲、歌曲以及情景剧等形式进行阅读成果展示。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 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3 掌握英语阅读技巧, 带动学习听说写

英语报刊文章能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指导。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选材设计, 难易适中并加以适当的中文注解和语点点拨。近几年的阅读理解试题普遍地增加了阅读量, 这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教师在选择英语报刊材料时不仅要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 进行课内外知识的链接, 还要注重学生阅读技巧的锻炼。英语阅读技巧有很多, 这需要学生充分利用英语报刊, 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训练, 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英语阅读技巧。报刊中提供的丰富鲜活的阅读材料, 能使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带动学生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们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读是写的基础, 写又是在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听有利于读、写和说。所以,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法, 循循善诱,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听说读写的学习打下基础。《21世纪报》就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机会;此报有8个版面, 分“国内外新闻”、“文化与体育”、“校园生活”、“开心驿站”等专栏。 (曾亚平, 2008)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报刊中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材料, 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要做到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听说写的能力也要协调发展。

4 扩大英语词汇容量, 加强语法知识学习

报刊语言偏重大众口语, 直接体现现代英语特色, 它能使学生学到最地道的英语语言, 同时, 21世纪英语报拥有丰富的词汇量, 这是任何一本英语书都比不上的。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 新词汇层出不穷, 很多都出现在英语考试试卷上, 而且相当一部分词汇在英语字典中查不到, 所以, 想要了解并且掌握这些词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阅读英语报刊。例如, glocalization这个词, 它是由英语单词global和local (ization) 这两个词合成而来, 可以猜测, 这个词与全球和本土有关, 可以翻译成“球土化”, 它指的是一种文化现象, 即带有本土和民族特色的东西逐渐被全球接受。 (Schank, 2002) 在英语报刊中, 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很多新鲜有趣的词汇, 还能更多地了解世界。如果坚持阅读英语报刊, 对相同词汇进行反复接触, 学生的记忆力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就语法学习而言, 21世纪报中常常出现表达力强且朗朗上口的句子。这些句子在省略冠词、助动词、代词等可有可无的成分的同时, 也增加了缩略语、前置定语等的使用。我们知道, 英语重在实用性, 报刊上有些句子显得不符合语法规范, 但是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 学生渐渐理解英语的语言特点, 找到语感。英语不是死板的书面知识, 它跟随着时代在进步, 多多阅读21世纪报, 我们能学会理性地看待语法知识。

5 结语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而英语报刊阅读也在英语阅读中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21世纪报中广泛的题材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报刊为基础的活动和任务可以给学生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语言训练 (周进, 2007) , 促进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培养英语学习的好习惯。

摘要:英语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所占权重较大, 它是学习英语的重要载体, 因此,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刊具有时效性、新颖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是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本文主要介绍通过英语报刊阅读,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教学,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Schank, Roger C.Designing World-class E-learning[M].New York:McGraw-Hill, 2002

[2]江东.浅谈英语教学中报刊阅读的运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 (4) .

[3]袁洋泱.英语报刊阅读课的积极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

[4]周进.英文报刊阅读课之实践与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浅谈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10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含义

“对话”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含义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上, 其涵盖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方面。对话教学在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模式的人性化。“对话”教学模式包含了以下三层关系:教学主体学生与阅读材料间的关系;教学客体教师与阅读材料的关系和教师、学生、阅读材料间的关系。从“学生———阅读材料”来看, 其实两个主体间的对话交流, 即教学的主体和阅读的主体, 这种对话交流, 侧重于学生与阅读材料作者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从“教师———阅读材料”来看, 教师作为教学的客体, 在这一关系中是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与阅读材料进行心灵上的思想交流。从“学生———教师———阅读材料”来看, 我们可理解为教学对话是主体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侧重于教学中读者 (教师与学生) 对文本的“言说”。由以上三方面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 对话式阅读教学就是从教学各要素间的关系出发, 采用对话的形式, 使学生———教师———阅读材料三者间形成一种相互“倾听”相互“言说”的动态教学过程。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中的要素

高中对话式阅读模式是由教学的主体学生、教学的客体教师及教学内容阅读材料, 三个要素构建起来的一个统一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 各要素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在此模式中教学的主体学生也是教学的对象, 其在教学模式中是最为重要的, 他是构建阅读式教学模式的主体, 处于主动地位, 他与教师与阅读材料之间可以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对话平台, 对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模式中的客体,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和讲解的作用, 他是学生与阅读材料间对话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又为学生与教师和教师与阅读材料间的对话构筑了一个有较高水平的平台, 在整个教学模式中起到一个结点, 链接上下的作用。阅读材料作为模式中的教学内容, 为整个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是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只有阅读材料的出现, 为整个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运行条件。

三.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应用

1、情境交融, 带着情感与文章对话

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过程中, 学生作为教学主题, 是整个对话式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因此,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以对文章的体验和感受作为基垫, 将自身感情融入文章中去, 带着情感与文章作者对话, 体验文章作者的写作情感及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这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成元素之一, 要积极引导学生与文章展开充分的思想交流, 将自身情感与文章情境融合, 同时, 教师应该以问题导入的形式, 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 与文章充分交流, 从而完成与文章的交流。

2、设疑答问, 带着问题与作者对话

教学过程中应设置充分合适的与文章相关的问题, 从问题出发, 针对文章中所出现的相关情境, 以文章的主旨、意境、写作手法作为出发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难、重点与学生展开设疑答问的课堂交流, 要求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材料, 并与作者展开“对话”,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3、各抒己见, 带着想法与大家对话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讨论环节有助于学生从自身独立思考的角度出发, 结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想感受, 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并在讨论过程中丰富见解缺陷, 弥补阅读漏洞, 在晚上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活跃呈度, 为对话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交流学习环境。

阅读教学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阅读教学 启示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这说明任务型教学是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任务型教学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它强调教学只有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我国新英语课程标准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从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的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二、阅读教学在任务型教学中的应用

Willis把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一是任务前阶段;二是任务中阶段;最后是任务后阶段。任务前阶段是任务教学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做的工作有:首先,教师介绍与课本有关的背景知识。适当介绍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其阅读的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其次,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把较难的生词交给学生,能用构词法学习的让学生进行猜测,对于短语和固定搭配讲解给学生。最后,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因为不同的阅读目的决定了阅读的方式和速度。与此同时,学生需要做的是:学生在看到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图像等背景介绍后,应当积极地联系自己脑海中与此相关的知识,充分做好阅读准备,熟悉阅读任务。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同时,应对课文进行语篇分析,掌握篇章结构,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推理句子之间的语义关联,了解语篇的脉络。学生能够据此体会到任务教学的优点,根据主题列提纲,然后以提纲为依据,阐述课文细节,从而为进一步课文阅读打好基础。

任务中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任务。首先,该环节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快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主题句、关键词,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主要信息的掌握,以及要求学生回答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综合性问题等,以此来了解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其次,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中的特定信息预先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有重点地进行略读,找出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审美的观点认真阅读全文,促进对篇章结构的理解。学生在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后,要有针对性地回答教师设计的任务问题。例如,回答关于课文的细节问题,回答讨论过的主题句,总结文章结构。学生应根据课文内容能对具体的问题作出判断,在各个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还应注意自己的阅读速度。

任务后阶段,阅读后任务阶段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阅读内容,利用已学知识完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任务。任务后活动主要包括展示、讨论和评价等。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任务,例如:学生展示,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势通过报告、复述及细节阐述等方式向全班展示任务完成情况。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评价,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或观点,完成一些任务。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和个人的观点,提出建议,评论课文的人物,设想故事的多种结局,就某一话题进行辩论等等。每项活动都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可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然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地完善阅读任务。学生在阅读后任务阶段,可以从文章中挑选出一些主题来进行辩论活动,陈述理由,发表看法,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涵。学生在此阶段注意力应当更多地投向阅读后的准确性,这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让学生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再次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之处。总之,任务型阅读活动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清自身所学与局限,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本学科教学理论认识的加深,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三、任务型教学的启示

英语阅读教学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是英语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字材料进行理解与判断、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试作解答,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以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地使用语言。任务型教学在阅读中的有效运用,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阅读教学的“阅读目标不明确,阅读学习不细化”的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来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更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有效途径。它适合于各级、各层、各类的英语教学,已逐渐在我国英语教学领域中推广和使用。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把任务型教学理论真正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四、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任务型教学理论及在阅读课中的应用,提出对任务型教学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任务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和相互探讨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的互动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是看做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做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本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做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也是“师生”“生生”“本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积极探索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认识,使互动教学真正互动起来,把学习时间、 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Brown, J.D. Understanding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Press. 1988.

[2]Willis.J 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ning [M].London Longman press,1996.

[3]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5]龚亚夫,罗少茜. 任务型教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应用探讨 篇12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价值

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了他们, 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着力点, 并牢固把握住着力点, 实现对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体验式教学注定会形成其独特的魅力。

1.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完善知识储备的强大支撑。

体验式教学最为基本的特征在于对学生知识层面的传授。这样, 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 掌握教学内容中应当掌握的知识, 增强学生的知识消化能力, 提升学生的知识体会能力, 从而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 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 使知识真正地被学生所掌握、所理解, 为增强学生的知识气息作铺垫。

2.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对人性自由的一种彰显。

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的自我把握为主线, 对书本之外的知识进行接受, 使学生自身的缺点被逐渐淘汰, 并意识到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优点。可见, 体验式教学是对人性自由的一种关注和关爱。我们必须认清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于人性自由的彰显和追崇。

3.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塑造良好品德与健康心理的催化剂。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去特定的情境里感受知识以外的东西, 使自身的思想意识有所提高, 使自身的精神面貌有所改变, 从而完善自己的性格, 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此外, 体验式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切实塑造健康的心理, 从而形成理性思考的良好习惯,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实现体验式教学的原则

体验式教学的意义非常明显, 值得我们应用和推广。但是, 我们要在推广之前, 结合初中生的特点, 把握切实可行的原则理念, 这样更有利于体验式教学效果的呈现。

1.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

初中生的思想意识仍然处于较为活跃的阶段, 他们往往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形成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意识。因此, 在推广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意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 确保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意识, 从而完成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改造。

2.避免强硬执行原则。

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已经客观存在。但是, 在推广体验式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学生只有在非强硬状态下, 才能更好地配合老师, 完成教学任务, 并在完成过程中客观地审视自己, 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三、落实互动式教学法的积极策略

体验式教学模式具备较为浓烈的人文性, 时刻彰显着一种人文气息, 这也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独特魅力所在。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确保这种魅力的存在及发散。

1.抓住文章基调, 推进学生思想教育步伐。

很多时候,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具备较好的价值取向, 对于提升学生思想意识, 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要时刻注意这类文章, 并积极将文章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正面教材, 使学生在文章描绘的情境下完成思想觉悟的提升, 实现内心情感的丰富。比如,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散文, 其感人之处就在于对于父爱的一种描绘和抒发。老师可以牢牢抓住这个机会, 让学生深切体会浓浓的父爱, 并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与父爱进行有效衔接, 从而提升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顺层面, 也可以将现今社会中的子女与家长的关系, 赡养问题等加以有效融入, 从而使学生在文章中体会父爱, 在文章之外体会孝道, 并使理性的看待一些社会性的问题, 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 也提升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

2.适当增强课外阅读量, 以备更好的陶冶情操。

很多经典的文章不仅在于行文上的魅力, 更在于其文字背后所影射出的哲理。因此,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适当放宽阅读范围, 增加阅读量, 鼓励学生在课文阅读方面注意体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存在。这样, 学生的阅读量得以上升, 他们也便会在更多优秀作品中使自身的情操得到陶冶。比如, 初中课本有一篇《白杨树》, 是茅盾的散文作品, 其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 歌颂了北方农民, 也歌颂了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果老师抓住这个契机, 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老师可以将《松树的品格》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怀着一颗好奇心去阅读这篇课外文章, 体会两篇文章的异曲同工之妙, 也体会其差别, 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也使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3.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让学生感受文字背后的内涵。

有时候, 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别人无法涉足的。所以, 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塑造一定的情景, 让学生在自己塑造的情景中感受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这样, 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才会更加真实。

总之,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价值还需大力开发, 我们必须努力研究体验式教学模式, 以便更加有效稳妥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使语文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摘要:体验式教学是初中语文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的有利条件, 能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提升思想觉悟, 完善自我性格, 丰富自身情感。

上一篇:语言本质下一篇:供电系统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