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增长

2024-10-10

持续高增长(精选11篇)

持续高增长 篇1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高增长必然伴随着高通胀,这是因为,一方面,高增长需要有更高的货币扩张来推动,货币增长必然会带来物价的上涨;另一方面,高增长阶段经济结构性变化也会带来结构性通货膨胀,高增长带来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必然带来消费需求进行推动物价上升。2002年以来,在低利率政策的带动下,美国经济出现了长达7年左右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周期。美国用持续低利率政策换来的长期高增长,最终的结果是诱发了史上最深刻的金融危机的爆发。

一、我国经济增长与CP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197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与CPI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CPI滞后GDP约6个月左右,从波动特点看,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波动幅度较大,CPI波动幅度较小;1988-199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和CPI均处于大起大落的走势;1998年以来,经济增长和CPI波动幅度较小。从数值上看,2000~2010年,我国GDP平均增速10.5%,而CPI的年平均仅为2%,出现了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

中国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态势有着特殊的背景:首先, 这段时期是我国经济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 货币市场化进程加速, 对货币需求大幅增加, 因此通货膨胀的货币压力很小;其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入, 我国潜在生产率逐渐提高, 消化了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过度需求, 通货膨胀的需求压力不大;再次, 中国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抑制了物价的上涨, 这段时期, 是我国人口红利的鼎盛时期, 廉价劳动力大量涌入市场, 同时, 我国大部分生产要素价格管制, 价格相对低廉, 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而降低了产品价格。

二、未来中国“高增长、低通胀”局面难以为继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高增长和低通胀之间的矛盾没有发达国家那么明显, 但是过去10年这种高经济发展也很难持续, 一方面, 经过多年的经济高增长, 我国经济面临着深层次的转型, 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 全球化进程加深, 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中国经济很难再像以前一样在世界经济中独善其身, 而是更多地与世界经济保持同步运行。

1. 我国潜在增长率逐渐下降

通过模型计算,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的走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6年,潜在增长率逐渐提高;第二阶段是2006年以来,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逐年下降,至2011年3季度,我国季度潜在增长率已下降至8.5%左右,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潜在增长率维持在9%左右。

潜在增长率的降低有多方面原因:第一,劳动力供给减速;第二,高储蓄率现象减弱;第三,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深化;第四,劳动再配置效应减弱等。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既有内部和外界环境的客观影响,也有中国政府主动调整的元素蕴含其中,如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等。但无论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下降,过去10年的高达两位数经济高速增长在十二五期间很难出现。

2. 物价水平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在过去20多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工和产品,使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得以维持高增长和低通胀的经济局面,但这种全球性的低通涨局面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已不复存在。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的高涨,被认为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带来的全球性流动性泛滥的恶果,但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全球性原材料价格猛涨的现象,我国CPI也在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超过了3%的警戒线水平,因此不能简简单单的认为当前我国物价水平的高企是刺激性经济政策引发的一次性效果,而应该说,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暂时打断了世界经济进入高通胀阶段的节奏,未来一段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体都将面临物价水平高企的局面。

2002年以来, 在低利率政策的带动下, 美国经济出现了长达7年左右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增长周期。

持续高增长 篇2

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中长期的高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的快速增长,1978年至的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影响,但中国经济增长依然较快,19增长7.8%,增长7.1%,增长8%,增长7.3%,增长8%.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我国的经济总量要比20翻两番,这就意味着今后内,中国经济要保持年均近7.2%的增长幅度.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史来看,在经历了的9%左右的高速增长后,这些国家都出现了减速过程,有的.增速明显回落.如日本经济1973年到年,年均增长率只有2.81%.有鉴于此,中国经济能否避免像日本等亚洲国家那样在经历了长期高增长之后出现减速过程?能否继续保持中长期的高增长势头?我认为,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中国经济保持中长期的高增长抱有信心.

作 者:梁秀丽 罗时平 作者单位: 刊 名:浙江金融  PKU英文刊名:ZHEJIANG FINANCE 年,卷(期): “”(6) 分类号:F2 关键词: 

华力创通:三季度业绩持续高增长 篇3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于8月22日公告获得北斗运营服务最高授权,充分表明了军方和政府对公司的肯定,意味着公司充分具备了开展北斗行业应用推广的技术、咨询、销售和综合运营服务的能力。另外,公司于6月8日与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签署《北斗通信业务合作协议》。后者是唯一获工信部授权使用1349码号运营卫星电话业务的公司,华力创通将借助其垄断优势,全面推广自己的终端产品和运营业务,充分发挥公司在通信导航一体化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抢占军、民两大市场。

9月7日,公司公告其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导一体化量产基带处理芯片,走出了卫星通信业务产品化的第一步。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公司在通信导航一体化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深入拓展广播卫星、宽带通信卫星和移动通信卫星三个细分领域。与此同时,公司还涉入卫星遥感领域,布局卫星应用产业;拓展无人平台领域,跨越式发展值得期待。

操作策略:二级市场上,近期该股在高位整理,前期量价齐升,近日成交量有所减弱,作为创业板涉网涉军工的个股,可保持关注。<X:\13年固定彩图\结束符.jpg>

高增长需要新动力 篇4

在外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 在产业规模达到5 000亿元的基础上, 山东电子信息产业延续着10年来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7年, 山东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 今年上半年, 主营业务和利润同比又分别增长了37.8%和44%。从全国范围来看, 如果说前几年山东的高速增长还处于一种“常态”的话, 那么近两年尤其是今年, 山东电子信息产业仍然能够保持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双双高速增长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中国电子报记者组近日先后到烟台、威海、青岛、潍坊、淄博、济南等地进行采访, 试图探究山东电子信息产业“非同寻常”的足迹。我们发现, 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内资企业占主导地位、组织体系保障有力是山东电子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山东省大力开展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 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形成了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近几年, 山东电子信息产业建立了22个国家级、省级基地和园区。目前, 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为制造业基地、沿胶济铁路线铺开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其中, 青岛的家用电子和通信产品, 济南的软件和高性能计算机产品, 烟台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通信产品, 威海的传真机、打印机等计算机外设产品, 潍坊的电声器件、光电子产品, 淄博的电子元器件和新材料产品等特色鲜明, 优势明显, 产业基地和园区所创造的产值已经占山东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90%以上。

持续高增长 篇5

今年10月15日,铁汉生态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40%~60%,这与其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6%的数字相比,逊色许多。在业绩增速下滑的同时,公司的营业利润中也掺入了一些水分,大笔的投资收益成为公司提升业绩的一大法宝。

进入2012年后,公司大额工程项目订单出现大幅下滑,从2011年的9.78亿元迅速下滑至今年的1.09亿元。从完工日期来看,2011年的开工项目恰好可在2012年竣工后助推公司实现业绩增长,但2012年屈指可数的开工项目,将很难支撑2013年的高速增长。

营收增速放缓

在近期诸多上市公司爆出业绩下滑的预告后,铁汉生态的业绩让人眼前一亮。但其业绩增速放缓迹象的出现,也令人担忧。

今年1月18日,公司预告2011全年净利润增长95%~120%。但进入2012年后,公司业绩增速却逐渐放缓。今年铁汉生态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净利润同比增长44.4%。这与其去年业绩增幅不可同日日语,去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高达98.3%和117.13%。

除业绩增速放缓外,公司业务状况也发生较大改变。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态修复工程与园林绿化工程两项。铁汉生态2011年报显示,园林绿化工程占业务收入的67%,该业务增速比2010年增长132%,但今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增长却迅速降至9.1%。对于该项业务的巨大波动,铁汉生态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这只是由于去年业务基数过大造成的。

但方正证券分析师周伟则认为,这一方面与公司项目结算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则因为宏观经济调控影响到市场需求。

从上市公司网页可以了解到,铁汉生态园林绿化业务的案例多围绕地产、酒店、度假村、公共广场等项目展开。周伟认为,园林绿化中的这部分业务都是以“商人与商人”的身份谈判完成,客户对市场状况很敏感,“与经济同步性很强”,因此该项业务很容易受到波动。

与园林绿化业务不同,以政府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业务今年保持了31.3%的快速增长,但比去年增速还是下降了17个百分点。

利润增长借助投资收益

尽管今年业绩增速放缓,但上述业绩中仍掺有一些水分。我们从公司财报中发现,其上半年利润除大部分来自公司主营业务外,还有一部分依靠投资收益。

今年上半年铁汉生态实现净利润7463.6万元,同比增长44.4%。但其中有1228.6万元来自投资收益,占净利润的16.5%。而去年中报这一数据还为零。

对于这部分投资收益的来源,铁汉生态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解释道:“公司在进行BT项目施工时,会将前期自有资金投入,到工程竣工结算时委托方会一并将合同工程款与公司垫资应产生的利息一起交付给上市公司。这部分利息收入则被公司计入投资收益当中。”

若剔除这部分利息,2012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的纯利润增速仅为20.6%。

大订单减少高增长难续

园林公司业绩增长需要大额订单支撑,但令投资者失望的是,进入2012年后,公司对外签订的大额订单寥寥无几。从年初至今仅广东梅县公路局一家与公司签订合同,涉及工程金额仅有1.09亿元。此外,今年10月签订的“贵州六盘水市凉都大道、人民路等路段改造提级工程EPC+BT项目”仍处中标状态当中,尚未签署合同。

与2011年相比,上述订单显得有些寒酸。2011年铁汉生态分别与南通富通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衡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郴州高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合同。三张订单的工程款共计9.78亿元,是2011营业收入的118%。

对于今年订单额大幅减少,铁汉生态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并没有给出明确回复,只是表示未来还有2个月的时间,以公司公告为准。

印度农药市场将延续高增长 篇6

受益于农业发展

在印度有诸多机遇促使农药行业迅速发展。一方面, 印度不断扩大的食品出口、消费市场, 对谷类食物需求逐步增长, 以及耕地面积减少导致高产值农作物品种增加等, 为农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另一方面, 不断增长的人口、有限的土地以及对食物的刚性需求等因素, 推动着印度农药市场的发展。其中, 除草剂和杀菌剂的未来市场前景更加看好。

农副业种植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给农药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 BT棉花的出现有效地降低了棉花种植的农药用量, 小麦产量的增加带动了小麦除草剂的需求, 园艺的发展促使杀虫剂越来越多地用在水果和蔬菜上。

市场迅猛增长

农药产品包括以下4类: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和生物杀虫剂。2007年印度的农药市场产值达16.2亿美元, 预计2007~2014年, 印度农药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可达到7.6%, 2014年这一市场的销售额有望达到27亿美元。

目前, 整个印度农药市场中份额最大的仍是杀虫剂, 占52.9%, 其次是杀菌剂, 占20.7%, 然后是除草剂, 占18.4%。生物杀虫剂作为后起之秀占4.6%。印度的除草剂和杀菌剂市场潜力巨大, 而杀虫剂市场相对比较饱和, 预计除草剂市场未来将会迅猛发展。此外, 其他的作物保护化学品, 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灭鼠剂等未来都将较快发展。高端农药虽然价格昂贵, 但凭借其用量小、效果好的特点受到了注重性能的用户青睐。

竞争集中在研发与分销

印度的农药生产商超过800家。这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 大多数生产商规模较小。市场进入的门槛较低也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预计未来市场集中度会有所提高。原材料价格的波动, 气候条件的捉摸不定, 农户买方的长期还款许可及动荡的经济形势, 都给市场未来的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

印度农药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首先, 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入新的竞争。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 更多的印度本土厂商开始投资研发环保无毒的新品种, 许多跨国公司也都纷纷在印度市场引入了其新产品, 市场竞争的范围已从仅仅降低成本扩展到研发实力的较量。其次, 能否建立广泛而有效的分销渠道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前景。由于印度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分销渠道, 农药厂商必须通过零售商把产品销售到农户手里。强势的零售商不仅能帮助农户选择产品, 甚至可以向他们提供信贷支持。要想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建设分销渠道是所有农药厂商面临的严峻课题。

在这个行业里, 收购与兼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此举在提高企业在用户中的知名度和提供更广泛的农作物保护解决方案的同时, 还能扩大利润空间。此外, 市场参与者形成战略联盟也是一条取胜的途径。生产商通过联盟可以使产品多样化, 有效降低风险, 开发更多的客户。研发投入也非常重要, 农药行业的新分子研究介于化学、生物和生物技术之间, 生产商们除了改进原来的产品之外, 也正在研究抗旱以及提高植物养分的产品。

持续高增长 篇7

2010年, 我国外贸出口取得高速增长, 全年出口1.58万亿美元, 增长31.3%, 此增幅处于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如何正确看待2010年我国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我们认为, 以下情况值得关注:

(一) 上一年外贸出口基数较小

2009年,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 欧美经济大幅滑坡, 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 我国外贸出口一度低迷, 出口不增反降, 全年出口1.2万亿美元, 下降16%, 为我国1978年以来降幅最大的一年。在2009年出口基数较低的基础上, 2010年出口增长31.3%, 其实不容盲目乐观。因为, 与2008年相比, 2010年出口的年均增幅仅为5.1%, 此增幅属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二) 2010年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据对厦门的外贸企业调查, 2010年, 企业出口商品报价比2009年普遍上涨, 平均涨幅在15%左右, 而商品出口数量并没有较快增长。特别是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 如纺织服装、鞋帽、工艺品、玩具、农产品等涨幅更高, 在20%以上。出口商品涨价, 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上升, 2010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达4.72%;另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提高, 从而推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据部分企业反映, 2010年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达20%~60%, 用工成本上升达50%。粗略测算, 涨价因素推高了出口增长约10个百分点。

(三) 出口企业利润水平越来越低

从厦门市的情况看, 2009年, 虽然受金融危机的重度影响, 企业出口利润水平还能达到8%左右, 而2010年出口额虽然大幅增长, 但企业的利润水平却被大大挤压, 只有3%左右, 有些商品出口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这说明外贸运行质量事实上是下降的。

以上分析表明, 2010年度我国外贸出口虽然取得了高速增长, 但这种增长是脆弱的, 是缺乏后劲的, 因此, 我们必须理性看待这种高增长背后的“虚增”, 切不可盲目乐观。

二、2011年外贸重点工作

2011年, 世界经济形势还很复杂, 外贸形势还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为此, 建议2011年的外贸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从宏观层面看, 政府要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主要工作建议:一是重点建设并培育优势出口商品基地, 带动产业链发展;二是鼓励企业延伸价值链, 增强出口后劲;三是鼓励基地企业自主创新, 创立自主品牌;四是帮助企业搭建经贸平台, 开拓国际市场;五是探索多种贷款方式, 多角度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六是加强对外经贸的深度交流, 积极承接发达国家优势产业的转移;七是激发和引导外贸企业的创业热情, 为推动外贸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八是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贴近企业着想, 及时解决企业最迫切的问题;九是关心企业经营者, 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二) 从微观层面看, 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 苦练内功, 促进全面升级

通信业高增长还能延续吗? 篇8

通信服务的刚性需求特性, 以及国家两化融合、城市化、信息化等进程的持续推进, 为通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突出体现为收入的快速增长 (速度) 和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 (质量) 。

2011年, 尽管国家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放缓, 对通信业外部需求的增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但由于通信服务具有较为显著的刚性需求特性, 以及国家两化融合、城市化、信息化等进程的持续推进, 为通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网络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技术和业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行业转型有序推进, 市场差异化竞争取得新进展, 市场整体格局保持相对稳定。在具体发展成效上, 突出体现为收入的快速增长 (速度) 和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 (质量) 。

2011年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收入增长超预期。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 2011年, 通信业全行业实现电信业务收入9880亿元, 同比增长10%。从收入规模看, 呈持续扩大态势, 逼近万亿元大关;从收入增速看, 在历经4年后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不仅远远超过2011年年初预测的5.3%~5.7%的增长水平, 还比2010年提高3.6个百分点。横向与GDP增速相比, 更是在历经6年相对低速增长后, 再次实现超越, 从2010年低4个百分点变为高出0.8个百分点, 呈现相对更快的发展态势。

2011年行业发展的另一突出特征是业务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首先, 数据业务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2011年, 固定数据业务和移动数据业务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其中, 固定宽带接入新增用户突破3000万户, 创下历史增长新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和数据流量更是增长迅猛, 带动移动数据和互联网接入收入增长超过55%。从全行业看, 二者对整体收入增长的贡献合计超过50%。其次, 新兴业务发展加速。2011年, 物联网、云计算等成为新的行业热点, 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此外, 移动支付、手机阅读、手机游戏付费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商城等均取得长足进展, 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力量和新的收入来源。最后, 移动通信内部业务变迁加速。主要体现为3G相对2G更快的发展, 以及2G用户向3G用户迁移的加速。统计显示, 2011年全年新增3G用户占全部新增移动用户的比重上升到64%, 在移动总用户中的渗透率提高到13%。部分省市新增3G用户数甚至已超过新增2G用户数。正是在上述业务结构调整的推动下, 行业发展对话音业务的依赖持续减弱, 目前话音业务对收入的贡献率已降到53%。

发展背后的隐忧:增长动力与模式问题

行业当前的发展仍以规模扩张型和粗放型发展为主, 与良性、持续发展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国际同行转型深入推进的形势下, 更要认真审视高增长背后的问题或制约未来增长的潜在因素。

2011年, 电信业的快速增长与用户规模的急剧扩张、运营成本的巨额投入、价格的持续走低等因素密不可分, 当然固定话音业务下降趋缓、新兴业务快速推进也对收入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基础性支撑。但总体来看, 前三个因素无疑是决定行业增长的最关键要素, 也因此决定了行业当前的发展仍以规模扩张型和粗放型发展为主, 这与我们所期望的良性、持续发展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特别是在当前整个宏观经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国际同行转型发展深入推进的大形势下, 更需要认真审视行业高增长背后存在的问题或制约未来增长的潜在因素。

如果延续现有增长路径, 行业未来持续增长将面临以下制约:一是用户增长空间缩小。此前新增移动用户数和宽带用户数的纪录不断被刷新, 无疑是拉动增长的最基本力量。但截至2011年年底, 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73.6% (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已超过100%) , 城市家庭宽带接入普及率接近50%。尽管总体来看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增长空间主要集中在中西部, 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导致在可预期的时间内, 实际发展空间远小于潜在空间, 这意味着用户规模扩张对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趋于减弱。二是以降价换增长的操作空间缩小。一方面, 话音业务资费在经历多年的持续快速下降之后, 绝对资费水平已较低, 基于成本的价格下降空间有限;另一方面, 话音业务的价格弹性持续下降, 降价所带来的业务量及相关的收入增长同样呈下降态势。因此, 以降价促增长这种模式将难以持续或者说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显著下降。三是持续的高投入难以确保。观察行业的经营绩效, 可以看到行业投入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 远高于产出的增长 (收入、利润等) , 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占当期收入的比例仍高达30%以上 (最终转化成营业成本) , 营销费用 (包括终端补贴) 占当期收入的比例超过20%且持续攀升。这种高投入运转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利润水平的下降, 直接影响行业后续投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再加上国资委和股市对投资回报率及盈利水平的外在约束加强, 以高投入换高增长模式也难以长期维系。

2012年趋势预测:高增长有望延续

电信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服务, 其增长主要由内生需求和投资驱动, 再加上城市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 带动通信消费需求以更快的速度扩张, 经济发展趋缓对行业的影响将相对较小且滞后, 总体上电信业仍处于相对稳定、积极的大环境下。

电信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服务, 其增长主要由内生需求和投资驱动, 再加上城市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 带动通信消费需求以更快的速度扩张, 经济发展趋缓对行业的影响将相对较小且滞后, 总体上电信业仍处于相对稳定、积极的大环境下。

具体到通信业2012年的发展态势, 需要考虑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外部宏观环境看, 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对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 各界对经济增长的预判是GDP增速将有所放缓 (预计GDP增速在8.5%~9%之间) , 这无疑将对电信业的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应看到, 电信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服务, 其增长主要由内生需求和投资驱动, 再加上城市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 带动通信消费需求以更快的速度扩张, 经济发展趋缓对行业的影响将相对较小且滞后, 总体上电信业发展仍将处于相对稳定、积极的大环境下。

持续高增长 篇9

一、劳动与资本之间分配不合理导致税收高增长

根据收入法GDP核算,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四个部分: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和折旧。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生产税净额指政府在初次分配中获得的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 不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营业盈余为资本要素在初次分配中所得, 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政府在初次分配中获得生产税净额、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其中个人所得税来自于劳动者报酬, 企业所得税来自于营业盈余。从近几年的统计可以看出, 我国生产税净额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甚至略微降低, 如表1所示, 而近几年的税收收入却超GDP增长, 那么这种高增长的深层次原因是, 劳动力与资本要素之间的初次分配格局不合理, 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由于对营业盈余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于对劳动者报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这就造成我国税收超GDP增长。

(一)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份额不断下降

可以通过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的高低及其变动情况来考察初次分配情况。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越高, 相对来说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很高。以美国为例, 劳动者报酬占GDP的70%, 其他国家也普遍都在54%-65%之间。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高就业政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以廉价劳动力吸引外资。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国情, 使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强势, 使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在我国的初次分配中, 资本所得偏高, 劳动者报酬偏低。根据计算, 近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从2002年的50.81%下降为2006年的40.61%;而营业盈余 (资本回报) 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 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从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看, 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 1991年为15.3%, 1996年为13%, 2000年下降到12%, 2005年下降到11%。1998年, 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2.4倍, 到2005年降到了0.43倍。这说明了近几年我国的初次分配不断向资本要素倾斜。

(二) 资本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于劳动所得税

用个人所得税收入除以劳动者报酬, 计算出我国劳动所得税的平均税率, 2002-2006年劳动所得税的平均税率为2.06%-2.62%。用企业所得税除以营业盈余, 计算出我国资本所得税的平均税率, 2002-2006年资本所得税的平均税率为9.42%-11.78%, 结果见表2。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税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

(三) 从资本中取得的税收远高于劳动

由于初次分配中资本回报多、劳动报酬少, 加之对资本所得课税的平均税率高于劳动报酬, 造成从资本所得中取得的税收收入远高于从劳动报酬中取得的税收, 导致税收超经济增长。近几年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收入是个人所得税收入的2-3倍, 详细数据见表3, 而且个人所得税中只有一半左右来自工薪所得, 其余来自股息红利等。相比之下, 美国近五年的个人所得税在联邦税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45%左右, 在全国税收收入中占35%左右;企业所得税在联邦中所占的比重为10%左右, 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8%左右。

(四) 资本和劳动的初次分配不合理引起的税收收入增长

2002-2006年5年间, 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0.81%下降到40.61%, 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从18.94%上升到30.67%, 生产税净额占GDP的比重基本不变。如果2006年资本和劳动的初次分配格局与2002年一致, 企业所得税将减少GDP2006× (30.67%-18.94%) ×9.99%=2708.38亿元, 个人所得税将增加GDP2006× (50.81%-40.61%) ×2.62%=617.44亿元, 总税收收入将减少2090.94亿元。2006年由于我国初次分配结构不合理 (以2002年初次分配结构为基础) , 使我国税收收入增加2090.94亿元。如果2006年资本和劳动的初次分配格局与2005年一致, 企业所得税将减少GDP2006× (30.67%-29.56%) ×9.99%=256.78亿元, 个人所得税将增加GDP2006× (41.4%-40.61%) ×2.62%=48.13亿元, 总税收收入将减少208.65亿元。2006年由于我国初次分配结构不合理 (以2005年初次分配结构为基础) , 使我国税收收入增加208.65亿元。

二、来源于城市的二、三产业税收高增长

(一)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分配不合理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分配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第一, 工农业产品之间价格的“剪刀差”, 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 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 使城乡发展一开始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第二,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科研等投入严重不足, 使农业发展的资金和技术短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受教育的机Á会远Ä远Â低Á于城镇ÂÁ居民, 农Â业劳动力普遍素质低下;农村劳$Â动生产率难以得到提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第三, 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的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及城乡分割的就业体制,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顺利流入城市, 剥夺了农村劳动力提高收入的机会。1978年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到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 其比率为3.22:1。城乡之间的巨大收入差距, 已严重影响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影响社会的稳定。

(二) 城乡分配不合理导致的税收超经济增长

二元经济结构下, 城乡分配不合理, 税收主要来源于位于城市的二、三产业, 促使税收收入增速高于总的GDP增长。总体上看, 近年来我国第一产业增长较慢,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较快, 1994年我国三个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9.8:46.6:33.6, 到2007年这一比例变为11.7:49.2:39.ÂÁ1, Á第一ÁÁ产业比Â重下降ÂÂ了8.1个百分点, 而第二、三产业增Å加值占Á比提高幅度较大。“十五”期间, 我国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9.5%, 其中来自农业的税收年均下降16.4%, 2005年占全部税收比重为0.02%, 较“十五”初年的0.09%下降了0.07个百分点, 随着农业税的全部取消, 农业税收只有剩下烟叶税, 税收收入就更少了。城市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 带动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超GDP增长。

(三) 城乡分配不合理引起的税收收入增收

持续高增长 篇10

齐鲁证券认为,从公司公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报告可以看出,膳食营养补充剂主业持续回暖,终端网点持续布局拉动汤臣药业主品牌20%以上的收入增速,细分市场健力多等单品提供收入增长充分弹性空间。新品投放带来市场推广费用高企,利润小幅承压,但四季度低基数效应明显,全年利润高增长基本无压力。

齐鲁证券预计,今年汤臣倍健会新增1万家销售网点;而子公司佰嘉药业和佰悦科技为膳食营养补充剂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弹性,2015年前三季度健力多实现超过1个亿的收入,预计全年同比增长200%左右。无限能和健乐多、每日每加等品牌今年陆续推向市场,每年至少保持翻倍的增速,有望成为继健力多之后的大单品。

汤臣倍健坚决的转型态度同样是齐鲁证券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半年公司的大健康布局持续推进,从具有较强优势的实体产品和健康管理内容服务两方面齐发力,通过大平台嵌入,形成健康管理数据的沉淀,打造大健康产业的生态圈,是实现公司向“健康干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有效途径。在健康管理内容服务端,合资设立桃谷医疗公司及相互人寿保险公司,参股上海臻鼎、北京极简时代和大姨吗等公司,完善在健康管理服务及健康数据的积累;在实体产品端,投资入股有棵树跨境电商平台,为做强膳食营养补充剂主业嫁接资源,也为后续海外品牌的并购做好铺垫。

随着保健品行业监管从严,批文优势也值得投资者们多加关注。新版《食品安全法》正式确立了保健品的注册和备案制双轨并行制度,虽然原则上放低了行业进入门槛,但是通过“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一系列举措可以预见,上市之后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将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汤臣倍健在批文方面优势明显,行业规则的出台有利于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的规范化和加速集中化。同时,新版《食品安全法》对进口保健食品的相关规定,还将有效缓解进口保健品混乱的现状,为国产的保健品品牌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

简而言之,短期对业务板块进行重新梳理,汤臣主品牌、佰嘉药业、佰悦网络科技三大业务布局对公司业绩形成了有效支撑;中长期公司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链,大力发展健康管理和移动医疗,跨境电商及海外并购预期强烈。业绩方面,齐鲁证券给出汤臣倍健2015-2017年EPS分别为0.94元、1.23元、1.54元。

持续高增长 篇11

随着企业及政府客户的市场需求加强, 用户对提供商产品和专业服务能力的要求提高, “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政府信息化建设正在转向“自主、可控、可持续、低成本”方针, 外资企业的信息化选择趋于合理化和本地化;我国人力成本将会继续上升, 企业需要转变基于低人力成本的发展模式。这一切都表明, 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将迎来新的“黄金十年”。而云计算/移动应用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新浪潮, 是中国软件企业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速成长出新的世界级软件及IT服务提供商的战略机遇。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在发布会上表示:2011年用友将优化经营结构, 改进业务模式, 加强基础管理、资产经营, 加快投资业务, 提高整体经营效益;加大重点行业、服务业务、海外业务发展力度, 发展与南昌、三亚基地对应的产业, 积极开展收购兼并, 加快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积极拥抱云计算产业浪潮, 实施用友云战略, 推进“用友软件+用友云服务”框架的落地。

上一篇:航运安全下一篇:国际化内部审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