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人文关怀之策略(精选4篇)
班主任人文关怀之策略 篇1
一、班主任要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
人文集中体现的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人文, 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 同时, 也是一种制度, 一种法律。人文思想是人文制度的理论基础, 而人文制度又是人文思想的实现, 人文思想的制度化, 法律化。人权观念的诞生以及人权的法制化、人权法的国际化、全球化, 是人文理念真正确立的标志, 是人文思想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班主任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二、班主任要创设人文关怀的环境
要形成人文关怀的人际关系环境, 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向师性和趋同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符合道德、法纪、政治、规则的行为, 对学生的个性如气质、性格、能力等的形成和发展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和谐的生生关系,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助合作等好品质, 进而增强集体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特别是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也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班主任应按照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标准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健康积极的教育环境。为了实现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 必须形成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培养的师生关系及教育环境。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 鼓励学生提问、假设和陈述的教育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探究性活动和参与, 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
三、班主任要以关爱学生为人文关怀的核心
1.以了解学生为人文关怀的前提。
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 了解学生的学业、品德、身体、心理和社会化程度, 了解学生的过去、现在甚至预测将来。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 并根据每一类学生的特点开展具体工作。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是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态度、教育基本功及教育艺术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
2.以尊重学生为人文关怀的基础。
教师怎样看待学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和行动。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 班主任是师生情感沟通的主要方面。学生从教师的尊重中感受到信任、关怀和鼓励, 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激发了创造性。这样, 教师把尊重带入师生交往中, 用平等的观念对待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美好。 教师尊重学生使学生学会了自尊和尊重他人, 有助于培育学生爱的能力。
3.以适度宽容为人文关怀的手段。
班主任人文关爱的手段是宽容学生。班主任应该使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变得真诚而合理。如果总是高高在上, 居高临下, 以高要求、特优生的标准看待一般的学生, 以挑剔、责难的眼光看待学生, 以传统的“学生就是被改造者”的观念来审视学生, 可能看到的永远只能是一无是处的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无限潜能, 同时班主任应该理解不同的学生, 其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都是不一样的, 适度的宽容是班主任进行人文关怀必需的手段。
四、班主任要以有效沟通为人文关怀的途径
实践证明, 班主任的人文关怀是施教的前提和基础, 而有效沟通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和过程。班主任是否具有有效沟通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要掌握师生沟通的艺术。师生沟通是搞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有了师生沟通, 才会有彼此间的理解和尊重。班主任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班主任要放下架子, 平等沟通, 把握时机, 注意场所, 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沟通中, 当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艺术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 师生之间就会产生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共振”或“共鸣”, 班主任的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 通过交往, 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倡导合作学习, 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与合作习惯。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师长合作和亲子合作等途径真正实现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同频共振。
五、班主任要以科学评价为人文关怀的标准
班主任在心目中往往有一套理想化的评价学生的标准系统, 这一系统由于过分追求完美而忽视了班级学生的发展实际和现实差异。作为班主任, 把握好评价标准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度”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虑学生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社会的现实需要的同时, 用高于学生已有水平、经过学生的最大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去要求他们, 即要有“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班主任要找出每个学生、每个学生在发展的每一不同时期的“最近发展区”, 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使学生可持续地发展。班主任要潜心研究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适时、适度、适当地提出教育要求,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不断地发展。
班主任人文关怀之策略 篇2
一、建章立制, 教师管理有章可循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新系不论规模大小、等级高低,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加强建章立制, 定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教师管理, 建立健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是促进新系民主化、科学化的需要, 是促进新系教师良性竞争的需要, 有利于挖掘教师潜能,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实现教师最优化发展, 从而促进新系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有理有据对教师进行管理
学院制定的相关教师管理制度是新系教师管理制度的依据, 新系不仅要认真贯彻这些制度, 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内部的规章制度, 对教师进行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新系可能规模不大, 但工作内容繁杂, 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 是一个在院级管理之下的又相对独立的部门, 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系部改革分配制度,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搞活系部。为了完成好各方面工作任务, 使整个部门正常运转, 新系必须高度组织起来, 建立良好的秩序, 迫切需要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与制度, 使教师内部有共同的行为规范, 为人处事有规可依, 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按制度办事。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理顺新系内部的关系
规章制度是协调系内各种关系的基石。用规章制度协调系内之间的关系, 使大家各司其职, 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不必遇事就要请示汇报和开会讨论, 可以避免文山会海和扯皮与摩擦, 从而大大节省系主任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一套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 规定了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 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应该怎样做, 不该怎样做, 都有一定之规, 教师都清楚并执行, 这就可以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顺利进行。
二、日常管理中采取刚柔相济, 体现人文关怀
制度是刚性的, 一旦定下来就适用于全体教师, 对事不对人, 无人情可讲, 这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的不信任和冷漠, 这对于新建系部是要命的缺陷。为解决这一问题, 在执行刚性制度中更要增加柔性成分, 体现人文关怀。
1.制度的内容要彰显人性化特征
规章制度的建立, 应淡化惩罚, 注重激励, 以调动积极性, 挖掘潜能, 鼓励教师思想解放、精神自由和个性张扬为原则, 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和系部工作的发展为前提。教师激励制度宜粗不宜细, 鼓励教师多工作, 多贡献, 少推诿;教师工作约束制度应适度灵活, 采取民主集中制确定内容, 执行起来阻力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应突出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体现出多劳多得、多能多得, 奖勤罚懒、奖能罚拙的原则;教师福利制度因涉及学期和年终奖励、评优评先等内容, 宜重视人性化管理细则, 既考虑考评结果, 又参照平常表现和教师的健康状况。制度的人性化, 可以减轻教师被约束、被控制的感觉, 代之被尊重、被信任的心理感受。这不仅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且就制度本身而言, 也更具可行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教师执行起这些采纳了自己意见的规章制度来, 自然就会少了许多抵触的情绪。
2.对教师进行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 增强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 想方设法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做到尊重每一位教师, 发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 激励每一位教师实现人生价值, 进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
礼贤下士、公正严明的领导, 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系主任不能依靠由职务、权力等构成的制度化的尊严进行管理, 而应以自身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服人, 树立起人性化的威望。因此, 系主任必须通过管理中的情感投入, 建立起平等、民主、宽松的上下级关系, 使教师们真正接受你的人文管理。俗话说, 士为知己者死。系主任若能通过人文管理实现“师为知己者劳”, 则上通下达, 效率高, 内耗小。怎样使教师把你视为知己呢?最根本的是在关心教师上下功夫。
关心教师首先要任人唯贤, 用人所长。对于教师间不同的个性、特长、能力、气质等系主任不应加以压制或试图改变他们, 明智的做法是科学地加以整合, 把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能力专长整合成群体的综合素质, 作为宝贵的校本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力求做到人尽其才,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心教师还应关心教师的个人问题和家庭生活。首先, 系主任应做到“有好处, 让着点;有责任, 揽着点。”对待评优评先、晋职加薪, 系主任应做到公正无私, 先人后己。对待系部工作的某些失误, 系主任不能把责任下推, 应勇于承担责任。其次, 是要关心教师的生活, 把教师的冷暖放在心上。节假日要适度举行教师集体活动, 教师生日时为其送上最诚挚的问候和祝福。教师生病、教师直属或隔代家属病、逝, 系主任要上门慰问。系主任多与教师聊天谈心, 设立教师意见建议箱, 让教师有话敢说。帮教师子女读书、求职出谋划策, 寻找门路;及时探望生病住院的教师;资助家中发生重大灾难的教师, 必要时发动教职工给予援助, 让受灾者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等等。人文的关怀如春风化雨, 让教师心田得到滋润的同时, 产生对领导者的向心力。
正如一首顺口溜“你若把我当人看, 我愿把自己作牛看;你若把我当牛唤, 我就什么都不干。”可见, 在系部管理中, 关心、理解、尊重每一位教师, 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也是系部管理工作成败之所在, 更是系部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摘要:建系初期, 人的问题是第一关键的问题。系主任必须坚持民主集中, 加强建章立制, 有理有据对教师进行管理, 理顺新系内部的各种关系;在日常管理中, 还必须采取刚柔相济的方法体现人文关怀, 使制度的内容彰显人性化特征, 关心教师, 以情服人。
关键词:制度建设,人文关怀,情感管理
参考文献
[1]肖川.现代教育思想精要.开明出版社, 2006.
[2]陈勤.浅论科学发展观统御下的科学管理观.Journal of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6, (05) .
[3]吴洪敏.浅谈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中国教育教学研究, 2004, (06) .
[4]吴秀娟.校长应该具有现代的教师观.中国基础教育网教坛之声.
[5]唐永康, 雷章富.高等学校健全规章制度依法治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广西高教研究, 2000, (02) .
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 篇3
一、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内容
所谓人文关怀, 就是新闻报道在注重真实性、时效性的同时, 关注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生存需求等, 以人性、人品、人格为探究重点, 体现对“人”的重视程度, 最终上升到国家高度, 体现国家感情, 并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作用
(一) 平衡公众话语权、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关系
进入21世纪, 公民提倡的是生活幸福、人民自由的理念。“自由”这两个字作为一个简单的单词组合, 却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内涵和意义。经历了国家民众的奋斗与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 我们最终建立起现代民主国家。话语权、知情权、个人隐私权是人生而平等的基本权利, 但是这种权利的实现却需要道德的监管和法律的约束。新闻媒体作为社会道德的一部分, 能从根本上传达民众的心声, 表达民众的意愿、要求, 同时成为维护这种自由的武器, 在维护民众自身利益的同时, 也考虑他人的利益, 最终促进这种权利的实现。
(二) 遏制新闻媒体的逐利风潮
当前, 社会已经步入经济时代, 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效益与利益, 似乎认为金钱能解决一切问题。然而, 新闻媒体行业应当“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保持自身的社会性与大众性。如果新闻媒体也过分重视利益, 将新闻的人文关怀放在次要的位置, 那么这种新闻媒体行业的“变质”表现极易引发社会危机, 从而破坏社会道德、文化导向等的建设。
(三) 消除客观主义的负面影响
就新闻发展的特点以及职业性质来说, 新闻报道应当在保持事件真实性的同时, 注重表达方式的客观性。但是, 过于客观性的表现形式最终将使真相以一种更加残忍的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因此, 应该在表现新闻真实性的过程中加入人文关怀, 最终消除客观主义的负面影响, 维护新闻的健康发展。
(四) 调和“抓新闻”与救人之间的关系
在新闻发展的历史中, 那些经典题材、经典图片是在还原场景、记录事件发生那一刻的真实景象中得来的。但是在新闻报道中, 救人与“抓新闻”之间的矛盾有时难以调节。新闻报道应当注重协调“抓新闻”与救人之间矛盾。对于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新闻媒体报道者本应关注这些群体的生存发展状态。《饥饿的女孩》这张在1994年获奖的纪实性照片曾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照片的作者也曾因为没有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而遭到世人谴责, 这个事件直到今天也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新闻工作者应当具有人文关怀。虽然保持新闻的真实性、抢一手新闻是新闻人员的第一要务, 但是涉及救人时, 必须将人文关怀深入内心, 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 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 新闻报道的娱乐性
就当前我国新闻报道的发展来说, 新闻由真实性、客观性向着娱乐性方向发展。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而过于包装, 将不利于达到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新闻与小说不同, 应当减少悬念性、戏剧性、煽情性等, 不能过于追求新闻的视觉效果与感官冲击力。就新闻报道来说, 保持人文关怀并不等于新闻向小说的层面发展。
(二) 媒体看客式的冷漠
就新闻媒体的社会性来看, 新闻媒体应当保持应有的社会功能, 反映社会现状, 体现焦点问题, 同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看客”。“看客”这个词生动地表现了一部分人的冷漠无情, 他们站在旁观者的视角, 表现出人性的冷漠。所以, 新闻报道应当反映积极的主流思想,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消极思想, 最终引导社会舆论。
(三) 媒体采访中的话语霸权
媒体报道最真实的表现形式就是将公民的思想与发生的一切事实向更加广泛的群体转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 媒体应当传达事件当事人的真实看法与事情发生的经过。新闻报道通过真实传播, 最终使得新闻媒体更加具有社会性。人文关怀这一表现形式强调对虚假信息的屏蔽。在实际的媒体采访中, 不能为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添油加醋”, 伤害新闻当事人。
(四) 报道中遣词造句的失误
新闻报道在注重对事件真实性描述的同时, 也应当保持遣词造句的严谨性、客观性与人文关怀。就当前新闻报道的发展来说, 媒体不能使用粗鄙、缺乏推敲的关键词, 编辑应当保持社会意识, 做到对人性的基本尊重, 同时保持人格。但是现实生活中, 新闻报道经常会使用一些不正确的遣词造句。例如, 对社会底层人群的称呼, 经常会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 这种现象常伴有轻视之意, 会影响社会各界对媒体看法, 也违背了新闻报道的人文情怀。
四、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体现
(一)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它通过传达社会事件来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 弱势群体的生活是社会最底层的生活的真实反映。新闻工作者应该将人文情怀放在新闻报道中, 体现对这一群体的关爱。例如, 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关注当下社会急需解决的难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孤寡老人问题、社会医疗问题等, 这些问题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有从百姓的角度出发, 新闻报道才能最终实现对社会的关注。
(二) 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
现阶段, 公民的各项权利建立在保障国家权利的基础之上。只有保障了国家富强、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才能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就当前社会新闻报道的发展来说, 应当关注国家机器的建设与制度的完善, 通过出台相应的保障制度、加强行业管理与建设, 真正做到各项事业合理、均衡地发展, 在维护人民基本利益的同时实现人文关怀, 提升国家的形象, 增强公民的幸福感。
(三) 新闻媒体明确并实现自身定位
就目前社会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而言, 新闻媒体应当正确理解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在各项工作中认清自身的责任。除了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外, 还要关注自身对公众的导向作用, 不为了追求社会“卖点”而加深、加大事件的影响性。同时, 新闻媒体工作者也应当打破偏见, 摆正位置, 从而体现人文关怀。
(四) 新闻报道正确把握人的需求
新闻报道要结合事件发展的重点及前后联系, 也要在人文关怀的指导下, 以大众的关注点为重点, 逐渐开阔大众的视野, 提高大众对社会的了解程度, 从而加强人们的道德责任以及对社会的关注。现代商业化模式的运作下, 新闻媒体的发展应当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保障当前的各种事件得到真实反映的情况下, 通过人文情怀提升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 提升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体现新闻报道的人文价值, 从而提高新闻媒体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五) 承担起疏导社会矛盾的责任
新闻媒体作为强有力的文化载体, 在构建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中肩负着重大责任, 既要满足广大受众的信息需要, 也要不断向受众传递积极、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要多报道充满理性、科学精神以及文化知识的作品, 真正认识我国当前的发展特征, 深入剖析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在此基础上, 要引导人们主动且正面地看待并化解矛盾, 从而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切实发挥社会导向的作用。
五、结语
人文关怀是当前新闻报道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充分显示出人类逐渐走向成熟、进步。新闻媒体真实地记录着社会的发展, 应当在报道新闻事件的时候, 准确把握社会道德、社会价值、社会伦理等, 构建符合时代气息和时代价值的生活体系, 真正做到与时代相结合, 为新闻行业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摘要:当前,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大规模的使用和发展, 人类已经进入数据化时代, 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传播已经成为常态。依靠新闻媒体的报道获取信息的方法被广泛认可。伴随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 现今的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人文关怀作为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需严格遵守的首要原则, 能帮助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下存活、发展下去。以人文关怀为新闻报道发展理念的媒体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新闻报道为探究重点, 对新闻报道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闻报道,人文关怀,舆论
参考文献
[1]王黎明.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体现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9) :137.
[2]陈猛.试论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J].理论观察, 2015 (5) :116-119.
浅谈高中班主任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篇4
在当今教育现实中, 班主任往往偏爱守纪且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对那些爱惹事生非、成绩较差的学生常常不太关心。虽然有时班主任也会主动去帮助他们, 然而其行动的动机却是希望该生学习成绩能有所进步, 不拖班级的后腿。而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或影响了学科均分的时候, 班主任立马就露出“狐狸尾巴”, 痛斥、辱骂便随之而来。这种所谓的关爱, 带着十分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而非出自肺腑的爱。
作为班主任, 我们应坚决摒弃这种功利主义的爱, 代之以一种真心实意的爱。你真爱他, 他知道;你虚情假意, 他亦能感知到。那种带着强烈的功利主义目的去做学生工作的班主任常常徒劳, 无功而返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机早已被学生察觉。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 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 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作为班主任, 有很强的爱生的思想感情, 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才会产生强烈的事业心。
二、放下师道尊严, 与学生平等相处
目前大部分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就好比猫与鼠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不少班主任高高在上, 俯视学生, 不愿与学生交心, 久而久之, 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就形成了一座看不见的高墙, 师生便隔膜起来。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 是学生精神的引领者, 班主任与学生有了隔膜, 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同时, 学生精神的困惑也将难以得到及时的排解疏通。因此班主任要纡贵降尊, 与学生平等交往, 要让学生觉得可亲近, 容易亲近。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可以利用QQ与学生聊聊自己的心里话, 可以通过电话向学生致以生日祝贺, 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学生家中去走走, 当然也可以请学生到班主任家中做客。
三、维护学生尊严, 尊重学生人格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的尊严常常被班主任肆意剥夺。迟到了要罚站;讲话了要写检查并张贴在教室内;看小说会被撕;作业做错了要罚抄。俗话说:“树有皮, 人要脸。”这句话中的“脸”指的就是“尊严”。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犯错就毫无顾忌地剥夺学生的尊严, 侮辱学生的人格。
美国一位教育家讲过一句比较有名的话:“学校就是犯错误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学校犯点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 班主任应当转变那种不许学生犯错的陈旧观念。古人早就说过:“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我们怎么能苛求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时时刻刻都循规蹈矩, 不越雷池一步呢?我们应用更宽阔的胸怀包容学生所犯的种种错误, 在学生的错误已经犯下的时候要注意教育的方式, 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
四、多一点民主自由, 少一分专制管束
高中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控制力明显增强。而相当一部分班主任无视学生的这种实际, 仍然采取“管”“卡”“压”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早中晚到班监视学生, 不让学生有自由放松的机会。这样的管理根本就没有把学生当成具有独立思想的自由的人来管理。
作为班主任, 我们应给学生更多的民主与自由。班级干部的任用我们可以通过选举来确定, 班级班规可以由全体学生讨论制定, 班级学生的奖惩可以由学生评议评定。课余时间应让学生自由支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多征求学生的意见, 充分倾听每个学生的想法, 对学生中的不同意见班主任要作出善意的说明和解释。
五、重视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关注学生的未来
高中生基本素质较差是如今高中教育中不争的事实。在走廊上大声喧哗者有之, 追逐打闹者有之, 说脏话者有之;随地扔垃圾;水龙头被故意弄坏;不讲诚信, 缺少责任心等等。学校对以上问题也进行过教育, 但收效甚微。因为多数班主任更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对其他方面是得过且过, 有时甚至还想一俊遮百丑, 只要成绩好了, 其余方面就是有欠缺也无妨。同时也因为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只追求教育的短期效应, 对教育教学的评估只以最后的高考或交班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依据。
在班主任工作中, 我们应坚决纠正教育中的这种短视行为, 关注学生未来, 着力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学生不是考试机器。我们的教育除了要教给他们知识外, 更应教给他们如何做人。在日常管理中,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以成绩好差作为主要依据, 评价要多元化, 要涵盖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 让学生了解文明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 积极开展学生基本素质互评活动, 逐渐使我们的学生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 养成文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