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介入治疗(精选9篇)
肺癌介入治疗 篇1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肺瘤之一, 临床发现的病例大部分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副反应小、疗程短的有效治疗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近3年来对36例肺癌病人进行介入治疗, 经精心护理, 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肺癌住院病人, 其中男31例, 女5例;年龄52岁~73岁;均经B超、CT、MRI、临床表现等确诊。常用的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顺铂、阿霉素, 常用的栓塞剂为超乳化碘油与吸收性明胶海绵。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治疗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主动与病人谈心, 说明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效果、安全性及成功的病例, 介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消除其恐惧心理, 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2.2 术前检查
术前进行必要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
2.3 术前准备
术前1 d行普鲁卡因、碘及青霉素过敏试验, 准确记录试验结果。行双侧腹股沟处备皮, 备皮时仔细认真, 防止损伤皮肤。
2.4 术前饮食
术前1 d或2 d进易消化流质饮食, 以防术后便秘, 用力排便导致穿刺处出血。术前6 h禁食, 避免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呕吐引起误吸。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
虽然股动脉穿刺采用Seldinge技术较为安全, 但毕竟是一种创伤, 可对局部血管造成损伤。所以, 股动脉穿刺处的局部出血是较严重的并发症, 多与手术后加压止血不当、病人肢体过早活动、凝血功能较差等因素有关。术前向病人宣教, 训练床上排尿。术后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15 min~20 min, 并行绷带加压包扎后以1.0 kg盐袋压迫止血6 h, 术后卧床休息24 h, 穿刺部位下肢制动12 h禁止屈曲。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
3.2 动脉栓塞
操作时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引起动脉血栓形成栓塞。护士应密切观察下肢血运, 每隔15 min~20 min双手同时触摸双侧足背动脉, 观察搏动情况。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 询问病人有无下肢麻木、疼痛。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肢体凉、有麻木感可能是加压包扎过紧, 张力过大, 可松动加压包扎。如出现肢体剧烈疼痛, 皮肤苍白或发绀可能是肢体动脉栓塞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溶栓治疗[1]。
3.3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原因认为是由于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 高浓度的造影剂或药物损伤脊髓或者脊髓动脉阻塞, 造成脊髓缺血。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损伤平面以下躯体感觉、运动功能降低或缺失以及尿潴留等[2]。尽可能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抗癌药物充分稀释后缓慢注入,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下肢感觉异常、尿潴留等症状。备好血管扩张剂丹红、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地塞米松、甘露醇等药物。
3.4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为化疗后常见症状, 向病人解释清楚, 使其放松。化疗前30 min遵医嘱静脉注射盐酸阿扎司琼针10 mg, 术后4 h进清淡饮食, 少食多餐, 24 h内禁食油腻食物。呕吐严重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治疗。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 以免误吸, 引起呛咳或窒息, 还应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并记录, 及时清除病人的呕吐物, 并予漱口, 减少不良刺激, 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
3.5 发热
大多数病人出现发热的原因是由于化疗药物或栓塞剂等注入肿瘤组织使肿瘤组织坏死, 机体吸收坏死组织所致[3]。多在38 ℃左右, 为术后吸收热, 对高热病人遵医嘱进行物理降温或使用解热镇痛药。嘱其多衣物, 保持口腔清洁, 退烧出汗时应及时为病人擦干汗液, 为病人更换衣物,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受凉[4]。
3.6 疼痛
疼痛多为栓塞后综合征, 术后1 d~3 d出现, 表现为栓塞部位胀痛。当病人出现疼痛时, 嘱病人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 采用移情、音乐、松弛、暗示方法减轻疼痛, 剧烈疼痛时, 遵医嘱肌肉注射盐酸丁丙诺啡或哌替啶。
3.7 肾脏毒性反应
造影剂和化疗药对肾脏有一定损伤, 药物浓度过大可能导致肾功能减退, 必须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 减轻肾脏毒性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严格遵医嘱静脉输注, 以稀释尿液, 加速药物从肾脏排泄。必要时遵医嘱给利尿剂, 注意观察尿量及性质的变化, 并准确记录。
3.8 术后感染
由于抗肿瘤药物对骨髓的抑制, 病人常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 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免疫机能有影响, 术后易发生感染。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空气消毒1次, 病房细菌数小于500 cfu/m3。一切治疗护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做好口腔护理, 限制陪床探视人员, 防止交叉感染。
3.9 饮食护理
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油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5]。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促进康复。
4 小结
为做好肺癌介入病人的护理, 首先要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做好预见性护理, 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延长其生存期。
关键词: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秀敏.人性化护理在输液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9) :75.
[2]单鸿, 罗鹏飞, 李彦豪.临床介入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7:77-85.
[3]吴沛宏, 黄金华, 罗鸣飞, 等.肿瘤介入诊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64.
[4]黄爱梅, 罗莎莎.肺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9A) :1701-1704.
[5]邢丽群.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2B) :447-448.
肺癌介入治疗 篇2
近年来放射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进行对治疗靶区的勾画、分期及诊断,调强适形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超高能射线放疗(HLET)使放射治疗的增效比有明显提高,其中可以加强对呼吸运动的跟踪及控制,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现就具体方法综述如下。
1.1 PET-CT所发挥的指导作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确定肿瘤的原理主要是根据正常与恶性细胞间糖代谢的不同,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来进行显像,可反映出体内的代谢状况,提供的功能图像一般质量较高,但在空间结构的分辨能力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所采用的PET-CT是借助CT提供的高质量解剖,再结合PET的显示作用,可具备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来识别肿瘤病灶,是一种复合性成像的装置。
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过程中,PET-CT能发现较多的肿瘤远处转移和外部侵犯,对肿瘤的边界和体积更能准确的定位和评估,对肺不张和肿瘤可以做到正确区分,能把计划靶区更为准确的勾画出来,并可对转移性淋巴结做出精确判定。
可通过合理的具有根治性的放疗、化疗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放射治疗的效果也能做出检测,有学者研究发现,22%的患者发现有转移淋巴癌,范围在距离原发灶5cm处,55%的患者需对放射治疗的计划进行改 变,23%的患者由根治性转为姑息性放疗。
有报道还指出,采用PET-CT对计划靶区检查和CT对计划靶区的检查存在差异,有患者PET-CT计划靶区大于CT的计划靶区,其原因是患者远出处出转移淋巴结,有患者出现PET-CT的计划靶区小于CT的计划靶区,其原因是因为脊髓或心脏超过耐受力或是肺不张。
因放疗后组织一般会形成瘢痕组织、坏死或是纤维化,在预后和疗效的判断上,CT、MRI等都很难对肿瘤的复发和残存在形态学上做出鉴别,而PET-CT可利用坏死纤维化组织代谢低和肿瘤组织代谢旺盛等特点,做出比较明确的鉴别诊断。
1.2 3D-CRT与IMRT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与计算机技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正在广泛开展和应用,其中调强适形(IMRT)和三维适形(3D-CRT)具备了适形放疗技术的特点便衍生出来,其优越分布的方式为正常组织是低剂量,肿瘤区域是高剂量的特点,3D-CRT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已经得到重视和应用,可以预防和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Rosenzweig[5]等研究表明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在术后IMRT的治疗与3D-CRT和二维的技术剂量结果做对比,IMRT可使肺组织与心脏的体积剂量显著降低,可显著降低平均剂量,并且能对靶区的剂量进行更好的分布,有学者研究在用IMRT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59例患者中,因患者本身受是否有过放疗史和肺功能自身的原因,或者受肿瘤紧邻的重要结构与肿瘤的范围影响,合剂量因体积的限制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造成不能使用常规的技术。
采用中位剂量63Gy,其中6个月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和47%,按计划使冶疗得已完成的患者有84.8%例,研究表明,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治疗难度在较高水平的人群,应优先选用IMRT,虽远期的效果还在进一步的验证,但仍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
IMRT虽然对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剂量上能够体现出一些优势,在进行冶疗的过程中有不确定的因素存在,临床上,要做好对病例的选择,IMRT对肿瘤靶区贴进食管和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能起到作用,IMRT使正常肺组织可以接受低剂量的放疗体积增加,在应用时通过采用射线的高利用率和减少照射野的LMRT技术来完成。
1.3 HLET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近来,放射治疗的技术和设备在不断的飞速发展,采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方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60Co到电子兆伏级的加速器,提高了放射治疗肿瘤的可操作性和精确度,虽然设计在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完美之处。
肺癌关注月 关注肺癌治疗新进展 篇3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120万新增病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最新资料表明:肺癌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之首位,每年约有60万患者死于肺癌。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不控制吸烟和空气污染,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例,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北京市卫生局在2008年10月底发布的健康播报中指出,自1977年以来,北京市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一直高居首位,而且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北京市肺癌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恶性肿瘤的29%,肺癌死亡率从1974年到2003年增幅高达167%。2007年,北京市居民死亡66421人,死亡率为5.51%,约有24.55%死于恶性肿瘤,其中因肺癌致死的北京市居民约有4729人,已占恶性肿瘤的29%。在去年北京市恶性肿瘤死亡中,男性、女性排在第一位的都是肺癌,这一现象应引起公众的高度警惕。
2008年11月,由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工作部、北京健康教育协会、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主办了“第八次全球肺癌关注月——肺癌治疗新进展”健康大讲堂活动。肺癌专家支修益教授介绍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向民众和肺癌患者及家属讲解治疗信息,为治疗过程中的问题释疑解惑,并提供病友交流的平台。
肺癌为什么要先分期后治疗
得了肺癌千万不要急于治疗,科学正确的临床分期是规范化治疗的前提。肺癌治疗前一定要进行各项分期检查,然后再谈论治疗方案。
准确的临床分期有助于医生为肺癌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使那些已有远处转移、不应该做手术的肺癌病人避免承受开胸手术之苦,使那些原本并没有转移的肺癌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外科手术治疗。
判断肺癌早期、中晚期或晚期的检查办法,就是了解肿瘤的大小、部位、侵及范围、有无侵及周围组织器官、有无肺外其他脏器的转移,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临床分期。由于肺癌容易发生颅脑转移、骨转移和腹腔脏器转移,治疗前除外和确定有无肺外转移对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例,病人胸片和胸部CT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阴影,经气管镜活检确诊是肺癌,胸外科医生马上就给病人“成功地”实施了肺切除手术。自认为预后良好的病人,很短时间后就发现肺外有多发转移,如颅脑、肝脏、骨骼等部位的转移,事实上这些病人在手术前就已经出现了肺外转移,只是因为没有例行检查、没有发现而已。如果术前作了腹部超声、颅脑核磁共振、全身骨扫描等检查,就能够及早发现肺外转移。从而使病人避免开胸手术而选择其他的治疗手段。
肺癌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肺癌有非常明确的高危人群——长期大量吸烟者。医学统计学资料显示,吸烟指数(吸烟的年数乘以每日吸烟的支数)大于400的人群肺癌患病率比不吸烟人群高20倍以上。另外大气污染也是肺癌高发的一个危险因素,世界各地的资料均显示,城市的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
另外在我国云南个旧和宣威是肺癌肺癌发病率极高的两个地区。个旧肺癌患者多为锡矿采矿工人,被认为与以砷为主的矿尘和氡以及氡子体等有害物质被吸入肺内有密切关系。而宣威的肺癌发病与当地的生活燃煤多为烟煤有很大关系。
由于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不佳,早诊早治就成了肺癌防治的重要手段。如何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呢?
定期体检我们提倡45岁以上居民每年做健康体检,体检应包括拍摄x线正侧位胸片。如果你是一个烟民。就是35岁,也应该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如果你是一个重度烟民,每天抽两包,抽了30年、40年了,每半年就要做一次胸部的体检。这是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的早期发现肺癌最好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对于55岁以上的中重度烟民应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
症状就诊如果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有血痰,平时也咳嗽,但是咳嗽的规律,咳嗽的习惯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些症状要警惕,要到医院及时就诊,拍摄胸片。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肺癌患者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部感染等其他疾病,到胸外科医生介入时疾病已达晚期,很令人痛心。要想改善此种状况,一方面应加强各科医生的肺癌防治知识的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发挥肺癌中心的多学科优势,肺癌中心成员应包括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射科以及病理科等科室医务人员,对疑似肺癌的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及早作出诊断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化治疗。也可以使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为什么说肺癌是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
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新一轮全国人口死因调查数据显示: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从城乡前十位恶性肿瘤构成来看,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
2008年3月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恶性肿瘤死亡率由2006年第三位升至第一位,首次排在北京市居民死因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夺命杀手。其中肺癌居恶性肿瘤死亡之首,其构成比已达29%。
美国癌症学会公布报告,2007年全球新增癌症病患1200万例,760万人死于癌症,相当于每天死亡2万人。而在众多的恶性肿瘤疾病中,肺癌对生命的威胁排在第一。2008年中国肿瘤大会报告,我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肺癌,每4个因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1位是因肺癌死亡。全世界平均每30秒就有1人死于肺癌;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列为所有肿瘤之首,是名副其实的癌症第一杀手。
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有几种
随着医学科学、近代麻醉学、手术器械和微创胸外科技术的发展,肺外科手术在肺癌综合治疗的地位与价值愈来愈受到重视。肺癌外科手术随着电视胸腔镜和微创胸外科技术的开展而有所发展,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的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胸膜活检已在全国普遍开展。
可以肯定地讲:I期、Ⅱ期和部分高度选择的Ⅲa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可以从外科手术中获益。
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是目前肺癌切除最常用的术式。约占肺癌肺切除手术的70%。支气管袖式成型肺叶切除主要是针对一组特殊的中心型肺癌患者,支气管镜提示肿瘤位于或侵犯叶支气管开口处。术中支气管残端送冰冻病理检查已经成为常规。
全肺切除术,近年来逐渐减少,特别是对于高龄肺癌患者更要慎重。局部切除术:包括肺段切除和楔形切除。近年来电视胸腔镜肺局部切除给高龄早期肺癌患者带来生存益处。
肺切除加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术是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性术式。新近几年开展的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十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术在各大城市进步很快,其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所导致卫生经济学的争论也在继续。希望医保部门重视并给于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
此外,不损伤胸壁肌肉的小切口开胸肺癌根治术给更多中小城市的肺癌患者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和低廉的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肺癌外科手术前要做哪些准备
肺癌外科手术前准备包括肿瘤学准备和外科学准备两方面。一旦经过肺癌诊断及分期检查确认为符合外科手术适应症的肺癌患者,主治医生会制定一系列与肺切除术相关的术前临床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并了解全身健康状况,完成重要器官功能的检查,了解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和既往手术史。外科重点是肺功能和心脏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用以确认余肺是否能够代偿。血气分析用以判断血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排泄功能,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以确认心脏能否承受开胸肺切除手术。
医护人员还会指导患者如何锻炼肺功能和有效咳嗽。
肺癌患者手术前一定要戒烟,吸烟对肺部手术有不利的影响。吸烟可以刺激呼吸道,减弱气管内纤毛对粘液的清除能力,导致痰液淤积,影响术后排痰;开胸手术本身对健康肺组织就是一种损伤,肺切除术后余肺很容易出现肺不张,出现肺部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医护人员会告诫烟民立即停止吸烟并于术前至少达到戒烟2~3周。
术前一天要进行灌肠或服泻药,术前晚10时禁饮食,常规服用催眠药,进手术室前摘除所有的首饰、隐形眼镜、假牙假发等。
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术前积极处理治疗合并疾病十分重要。
肺功能测定临床常用的有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一般认为当VC占预计值百分率(VC%)≤50%,MVV占预计值百分率(MVV%)≤50%,FEV1或FEV1%<50%时剖胸术的风险非常大。一般认为MVV%≥70%者手术无禁忌,69%~50%者应慎重考虑;49%~30%者应尽量保守或避免手术,30%以下者禁忌手术。
肺癌外科手术为何要常规清扫纵隔淋巴结
我们强调了临床分期的重要性,其实最重要的是外科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作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不单单是切除了转移的纵隔淋巴结,更重要的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得到了准确的病理分期,为术后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果肺癌手术中不进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就有可能将Ilia期肺癌错划分到I期或者II期,即把局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当作早期肺癌看待,甚至错过了术后辅助治疗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
近年来,经常在特需门诊遇到在基层医院刚刚手术完的肺癌患者前来会诊,术后复查的胸部CT片显示术前纵隔肿大淋巴结还在胸腔,病理报告单上也只有肺门淋巴结的报告结果。术后不到半年病人就出现声音嘶哑等因肿大纵隔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的症状。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肺癌根治术的重要步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的金标准。
肺癌手术中肋问神经冷冻止痛术有什么益处
肺癌患者往往有长期大量吸烟病史,手术前就有咳嗽咳痰症状,加上手术本身对肺的损伤,术后痰量会明显增加,需要患者有力、有效的咳嗽将痰液从肺内排出。但由于手术后患者往往切口疼痛惧怕咳嗽,致使痰液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呼吸道梗阻发生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等并发症。
以往肺切除手术均采用胸部后外侧切口,类似英文字母“S”,长约30厘米左右,需要切断前锯肌、背阔肌、斜方肌等胸壁肌肉,手术创伤大,手术后切口疼痛严重,发生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几率高。
开胸手术后疼痛主要是由于手术中肋间神经受到了损伤和刺激所致。为此,我们在完成肺切除后准备关胸前常规游离出切口附近的肋问神经予以冷冻,使肋间神经暂时性麻痹,患者手术后仅仅感觉切口部位麻木,不会再有疼痛的感觉。患者有效咳嗽能使痰液及时排出,促使剩余的肺组织膨胀,使手术后恢复明显增快,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麻痹的肋间神经在手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功能,手术侧运动、感觉均恢复正常,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肺癌患者术后为什么要定期复查
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率较高,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再次患肺癌,这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求肺癌患者术后都要进行定期检查、随访。
一般来讲,术后第一年,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持续终生。术后第一年并不是每次复查都查胸部CT,主要是复查与手术相关的项目。但有一点要强调:术后每年至少要做一次胸部CT复查,有助于发现肺部微小病灶转移。一旦查到有问题,就要及时治疗。尤其是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病人,更要进行定期复查。
术后需要进行辅助化疗的病人,一般是21天一个疗程,需完成4~6个周期术后辅助化疗。每次化疗期间都要常规进行一些检查,如果发现了复发,就及时处理。
目前肺癌根治性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的病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远处转移,如骨转移、脑转移和腹腔脏器转移。如果出现了骨转移,就按照骨转移的治疗方法,防治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如病理性骨折和骨痛的治疗。并进行全身化疗,或二线治疗。
定期随访检查的另一个好处是患者能及时的从医生那里得到关于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新技术、新药物的治疗。
定期随诊检查最少应持续5年以上。
看肺癌专家门诊要准备哪些资料
患者到医院看肺癌专家门诊前应首先做一些“功课”准备:
仔细回想一下发病开始到就诊时的症状变化过程,在其他医院检查和治疗的情况,争取能用简单、清晰的语句将以上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向肺癌专家陈述清楚。
一定不要忘记携带以往就诊时在当地医院拍摄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胸片、CT、核磁等,如果接受过手术治疗,应携带相关的手术记录、病理报
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篇4
1一般资料
我院肿瘤科2009年3月-2010年9月共开展肺癌介入术88例, 通过对该手术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能更好地对该类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2观察及护理
2.1 穿刺口局部渗血
虽然股动脉穿刺技术较为安全, 但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方法, 可对局部血管特别是动脉造成损伤。护理: (1) 术前向患者宣教, 训练床上排尿, 以免因下床活动引起出血。 (2) 术后用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1cm处止血20min, 24h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 (3) 加压包扎, 并以1.0kg沙袋压迫止血6h。 (4) 术后必须卧床24h, 术侧肢体制动, 向患者解释下肢伸直的重要性。
2.2 脊髓损伤
介入术中由于高浓度的造影剂或抗癌药进入脊髓动脉, 易造成脊髓细胞损伤或脊髓血供被阻断, 从而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因此, 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肢体麻木、无力、感觉障碍、腰背痛、尿潴留等早期脊髓损伤的表现, 及时发现症状, 积极处理。护理: (1) 抗癌药物充分稀释后缓慢注入。 (2) 嘱患者15~30min主动运动健侧下肢或针刺皮肤上下平面观察有无感觉异常。 (3) 观察患者有无尿潴留。 (4) 备好血管扩张剂, 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药物。
2.3 术后感染及发热
由于抗肿瘤药物对骨髓的抑制, 患者常有白细胞下降, 血小板减少, 且多数抗肿瘤药物对机体免疫机能有影响, 化疗后易发生感染。护理: (1) 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 做空气细菌培养, 保持细菌数<500/m3。 (2) 一切治疗护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加强无菌观念。 (3) 做好口腔护理, 饭后漱口, 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促进毒素排泄。 (4) 限制陪床探视人员。发热是由于癌细胞坏死后的吸收热, 一般体温波动在37.5~39.5℃, 持续约1周。体温≤39℃者不必处理, >39℃可行物理或药物降温。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促进康复。
2.4 消化道反应及压疮
消化道症状主要是由化疗药物所致, 应向患者解释出现上述现象是正常反应。护理:恶心呕吐严重时, 可给予胃复安10mg肌内注射或恩丹西酮8mg静脉注射。呕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以免误吸引起呛咳或窒息, 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 并记录, 同时安慰患者使其放松。由于术后平卧24h, 受压部位毛细血管微循环受阻, 产生局部缺血, 若持续时间较长易发生压力性溃疡。护理:将手平伸于受压部位, 用手掌环形按摩皮肤1~2h/次, 保持床单平整无皱折, 睡海绵床垫,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擦拭汗液。
2.5 疼痛
多为栓塞后综合征, 术后1~3d出现, 表现为栓塞部位胀痛。护理:当患者出现疼痛时, 嘱其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 采用移情、音乐、松弛、暗示方法减轻疼痛;剧烈疼痛时, 遵医嘱肌内注射盐酸丁丙诺啡或哌替啶。
2.6 咯血
动脉灌注治疗后呼吸症状可明显缓解, 但少数肺癌患者可因介入术后肿瘤组织坏死脱落至瘤体血管破裂引起咯血症状。轻度表现为痰中带血、血丝, 重度表现为咳大量鲜血痰, 血凝块。护理:镇静, 预防和及时抢救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休克发生。保证休息, 做好心理护理。
为做好介入治疗的护理, 首先要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预防性护理,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红伟, 孙兆实, 熊秀真.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 3 (1) :56.
肺癌介入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 男89例, 女37例。年龄43岁~84岁, 平均58岁。左上肺癌32例, 左下肺癌21例, 右上肺癌41例, 右下肺癌23例, 右中心型肺癌9例。
1.2 方法
1.2.1 技术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一般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所用导管的头端方向应与支气管动脉的走向一致, 多用Cobra导管, 导管外径5~7F。在荧幕透视下, 在第4~9胸椎间寻找支气管动脉。导管进入支气管动脉时, 对比剂充盈血管向外向肺门方向行走, 深入肺野内并有较多分支, 同时患者有喉部发热、异味感或刺激性咳嗽。确认导管位置无误, 行支气管动脉造影[1]。
1.2.2 抗癌药物选用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或生物学类型、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患者的耐药性与灌注方法等合理选择化疗药物, 决定其用量。目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常用药物及一次剂量为丝裂霉素 (MMC) 10~20mg, 顺铂 (DDP) 50~60mg, 阿霉素 (ADM) 30~40mg, 5-氟脲嘧啶 (5-FU) 500~100mg, 氨甲蝶呤50mg,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2~3种药物, 制定个体化方案。化疗栓塞剂有DDP胶囊、ADM胶囊以及MMC胶囊。
1.2.3 灌注化疗
灌注化疗药物前经导管给予止吐药, 如枢复宁、康泉等。灌注化疗药无时, 每种药物用40~50mL生理盐水稀释, 以2~4mL/min的速率以自动滴注泵将药物注入支气管动脉内, 灌注时间20~30min, 灌注过程中注意患者反应及肢体功能状态。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环境与心理护理
安排整洁、肃静、舒适的病房, 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对患者造成的不应有的心理负担, 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以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 消除其恐惧心理。对患者家属要详细介绍病情, 了解患者的性格及生活习惯, 交给家属应有的护理配合知识,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2]。
2.2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正的变化, 特别是病情较重的患者,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监督患者穿刺侧相对制动24h, 嘱其少动, 少翻身;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出有无出血、肿胀以及皮肤颜色, 经股动脉穿刺得尤其要注意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有活动性出血, 应先行压迫再报告医生处理, 并记录尿量。如化疗输液后24h尿量少于1000mL, 要报告医生进行利尿药物应用 (对比剂、卡铂等有损伤肾脏的副作用) , 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嘱其患者多饮水, 以促使患者排尿, 加速对比剂的排泄, 保护肾功能。
2.3 术后24h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护理
穿刺部位的血肿是灌注后近期常见的并发症, 除了对穿刺点进行局部加压包扎外, 更重要的是密切观察患者局部情况, 每15~30min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色及皮温是否有变化, 穿刺点有无疼痛及胀感, 嘱患者24h尽量减少活动及翻身。如需翻身时, 穿刺侧要伸直, 不能屈曲, 对于出现较大血肿, 可在血肿内注射透明质酸酶1500~3000U, 以减轻疼痛, 促进血肿的吸收, 如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或血肿继续增大, 应立即报告医生, 采取相应措施。疼痛。注入对比剂引起反射性腹痛, 应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时间, 可相应给予对症镇痛处理, 并同时向患者说明疼痛原因和缓解时间, 使其配合。脊髓损伤[3]。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支气管动脉和脊髓动脉有吻合, 因此高浓度的对比剂或药物极易损伤脊髓或造成脊髓根动脉水肿、阻塞, 造成脊髓缺血致脊髓损伤。临床上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 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感觉、运动减低或消失及尿潴留症状。应给予足量液体, 促使对比剂排除, 同时向患者说明原因及缓解时间, 并对症处理。在造影过程中对比剂浓度不宜过高, 用量不宜过大。抗癌药物应充分稀释。如发现脊髓神经损伤应立即处理, 使用血管扩张剂改善脊髓血液循环, 同时应用地塞米松或甘露醇等脱水剂, 以减轻脊髓水肿。
2.3 术后24h后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护理
灌注药物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多发生在术后72h后, 患者常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及脊髓抑制。对于恶心、呕吐患者嘱其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食物, 可少食多餐, 必要时应用止吐药物治疗, 如灭吐灵、枢复宁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脊髓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所以做好保护性隔离, 防止交叉感染, 定期复查血象是必需的, 同时给予粒生素150μg或惠尔血150μg皮下注射, 必要时可输入少量新鲜血, 以增加患者的机体免疫机能, 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口腔粘膜溃疡糜烂的护理。应用生理盐水4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加地塞米松10mg超声物化口腔以减轻炎症, 保证患者及时用餐, 切记餐后口腔护理, 应尽清淡无刺激半流及软食。
3 体会
通过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的术后观察和护理是整个介入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失的。126例患者采取介入治疗, 进行局部化疗后, 都不同程度的缓解了病情, 提高了生存质量, 也充分证明了, 介入治疗后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疗效
参考文献
[1]杨瑞民, 狄镇海, 李天晓.介入医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79.
[2]李玉红, 王晓辉.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157 (9) :81-82.
[3]刘子江.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227例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0, 24 (增刊) :1.
肺癌介入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东莞市樟木头医院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确诊。依据1997年肺癌国际分期修正系统确诊的分期Ⅲa期50例、Ⅲb期15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7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2.1±6.2)岁。组织学分型:鳞癌51例,腺癌14例。血尿常规及肝肾生化指标及心肺功能检查均符合介入及化疗标准。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组织学分型比例及临床体征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系统性纵膈淋巴结清扫。观察组(肺动脉介入组):术后1周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经右锁骨下静脉路径,植入化疗药盒,将导管头端送至患侧肺的肺动脉处。术后2周起从药盒中输入化疗药,以卡铂(75mg/d)1~3d为主要药物,另外选用足叶乙甙(VP-16,65mg/d)1~3d,丝裂霉素(5mg/d)ld,每4周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期间每1周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药盒系统1次。对照组(外周静脉化疗组):术后2周起给予外周静脉化疗,具体化疗方案为卡铂(100mg/d)1~3d,足叶乙甙(120mg/d)1~3d,丝裂霉素(9mg/d)ld,每4周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病理组织学疗效标准分为:缓解(CR)手术病理组织标本镜下无肿瘤组织可见仅有变性坏死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部分缓解(PR)组织标本镜下仅见小灶性肿瘤细胞残留,或见大范围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无变化(NC)组织标本镜下可见大范围的肿瘤细胞存在,或伴有小灶性肿瘤细胞变性坏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表1)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表2)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情况的比较(表3)
3 讨论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纯行手术治疗疗效不满意,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近年来,对术后辅助化疗持肯定态度[2,3]。但是传统的化疗方法均通过静脉给药,但抗癌药物般并不具备组织特异性,其严重的毒、副作用使得许多患者将承受更多的身心痛苦,甚至难以耐受而不得不终止治疗[4]。本研究通过采用肺动脉介入方法,植入化疗药盒,此药盒导管头易放置,冲洗方便不会造成感染,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本研究通过肺动脉介入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期临床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5,6],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与手术的彻底性及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肿瘤生长发展过程中微转移灶,存在于原发肿瘤组织的边缘、淋巴结或淋巴管、血循环和骨髓中,是以后转移复发的根源。其发生频度由原发灶依次向外周扩展。本研究通过系统性纵膈淋巴结清扫,参照病理组织学疗效标准进行分析,两组手术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虽行根治术加系统淋巴结清扫,但手术无法达到真正意义的根治。因而术后化疗能最大程度地控制微转移灶的复发和转移。本研究分别通过肺动脉介入化疗和外周静脉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种方法在肿瘤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理论上效果化疗良好。但是化疗过高的药物的药物浓度强烈刺激了局部血管导致痉挛,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外周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症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外周白细胞减少现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机体总体免疫水平较好。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生存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的预后生存率较一般化疗预后高。通过本研究总结肺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药物大多为游离状态释放,能通过肺循环开放血池系统,将药物渗透至病变周围组织和纵隔组织中。减少了对胃肠道、肝脏等系统的不良刺激。(2)使药物浓度于体内分布与病变转移复发的频度呈现高度一致性,药物将以游离状态对原发病变周围组织首先进行杀伤,通过血循环对肿瘤远处组织仍维持一定的浓度,这样除对重点部位重点杀伤外,同时亦达到了全身化疗的效果,对抑制微转移病变的复发和转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由于缩短了药物循环的路径,因而减少了化疗药物的总剂量,从而降低了整体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在相对提高机体整体免疫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预后生存质量。综上所述,肺动脉介入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介入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东莞市樟木头医院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外周血白细胞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1~2年的随访中,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动脉介入联合化疗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周静脉化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肺动脉介入,化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参考文献
[1]Fukuoka M,Yano S,Giacone G,et a1.Multi-institutional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of gefitinib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J Clin Oncol,2003,21(12):2237-2246.
[2]Stamatis G,Eberhard W,P6ttgen C,el a1.Surgery after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04,45(Suppl2):S107-S112.
[3]Machtay M,Lee JH,Stevenson JP,el a1.TWO commonly used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regimens for locally advanced stageⅢ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long-term results and associations with pathologic respons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4,127(1):108-113.
[4]李国庆,单根法,李小波,等.山莨菪碱联合介入及全身化疗方案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65-66.
[5]林浩东.支气管肺癌的介入治疗[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2,37(5):408-409.
肺癌介入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肺癌患者中男56例, 女24例;年龄25~75岁, 平均 (58.0±2.6) 岁;其中腺癌20例, 支气管腺癌25例, 鳞癌15例, 大小细胞癌20例;癌症分期及例数如下:Ⅱ期25例, Ⅲa期28例, Ⅲb期12例, Ⅳ期15例。患者均经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细胞学检查、CT检查等确诊为肺癌, 排除肾、脾、心脏等重要器官危重病症。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单介入治疗, 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灌注化疗法进行双介入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 对照组治疗方法:取患者支气管动脉血管, 经皮穿刺后插入支气管动脉导管,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 确认血管无误及肿瘤染色后缓慢注入化疗药物, 灌注速度以患者无刺激反应为宜。 (2)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行上述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的同时, 对侧股静脉穿刺, 引入肺动脉球囊导管, 在下腔静脉注入造影剂, 注意注入剂量以充盈球囊为宜, 经右房室、肺动脉瓣进入肺动脉, 抽出一半造影剂, 使球囊变小后行化学药物灌注治疗[2]。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等各项体征的变化情况, 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并对患者随访1~3年, 记录和统计两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 计算两组患者生存时间,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缓解:患者气急、气促症状明显改善, 胸闷、胸痛、咳痰、咯血完全消失;治疗无效:患者胸闷、气短、咳嗽、咯血等症状明显改善, 癌症迅速恶化或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52.5%、25.0%, 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0.5%、22.5%, 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26.8±12.5) 个月、 (25.4±12.8) 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短期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由于大气污染、生活不良嗜好、职业环境等因素影响, 导致肺癌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 给社会带来极大不良影响。肺是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 其正常做功过程中由两套系统供血, 包括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 其中肺动脉是功能性供血系统, 完成心肺之间血液循环输送;而支气管动脉是营养性供血系统, 是发自胸主动脉, 攀附于支气管壁, 随支气管分支而分布, 完成营养物质的输送[3]。但一直以来, 医学界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血液供应问题尚无定论。20世纪60、70年代, Noonan、Hellekent等国外学者提出了肺部肿瘤与支气管动脉供血密切相关, 认为肺动脉不参与肿瘤供血;韩铭均、肖湘生等国内学者对此做了相关实验验证, 主要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造影试验, 验证了肺部肿瘤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肺动脉不参与肺部肿瘤的血液供应[4]。但Milne等通过对尸体进行微动脉造影研究, 提出肺动脉参与转移型肺癌的供血。虽然目前已经明确支气管动脉是肺癌主要的供血系统, 但对于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供血尚且存在争议, 对于临床治疗是否可以通过肺动脉进行治疗看法不一[5]。
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的必要手段,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 给药途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灌注双介入方法治疗, 对照组则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单介入方法治疗, 两组在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表明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性。可见采用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 其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增加, 且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十分不利于保障患者的切身利益。因此, 临床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 明确肺癌供血系统, 才能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未见显著疗效, 其不仅增加临床用药量, 导致临床毒副作用增强, 同时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摘要: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0.0%、52.5%、25.0%, 对照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5%、50.5%、22.5%, 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26.8±12.5) 个月、 (25.4±12.8) 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未见显著疗效, 相比支气管动脉单介入治疗方法, 其不仅增加临床用药量, 导致临床毒副作用增强, 同时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肺肿瘤,支气管动脉,肺动脉,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福红.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5 (11) :102-103.
[2] 周胜利, 王江涛.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 治疗肺癌的价值[J].当代医学, 2010, 5 (5) :255-256.
[3] 谢友发.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3) :112-113.
[4] 金刚, 王徽, 王纯, 等.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双介入治疗肺癌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3, 17 (3) :44-45.
肺癌介入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 年7 月-2012 年7 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86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病理证实,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 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其中,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龄57~76 岁,平均(65.92±9.83)岁;非小细胞癌35 例,小细胞癌8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全身化疗。其中,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龄54~77 岁,平均(64.68±9.36)岁;非小细胞癌34 例,小细胞癌9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化疗,非小细胞癌患者采用NP方案:诺维本25 mg/m2,第1、8 天静脉注射,顺铂40 mg静脉注射3 d。小细胞癌患者采用CE方案:卡铂400 mg第1 天静脉注射,第1~5 天足叶乙苷100 mg静脉注射,以28 d为1 个治疗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全身化疗基础进行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具体如下:首先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以了解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支气管阻塞程度,术前禁食4 h,采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雾化吸入麻醉。患者入室后连接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采用K300冷冻治疗机进行冷冻,酒精消毒后经支气管镜工作通道将金属探头插入瘤体病灶内,控制开关2 min后发现瘤体发白脱水,随后停止冷冻让其自然融化,3~4 min后完成1 次冷冻融循环。对于较大瘤体可以选择多方位冷冻,若过程中出现出血可以采用APC进行止血。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法国Cis公司生产的放免试剂盒测定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NSE)、细胞角质素片断抗原(CYFRA21-1)及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
1.3.2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 含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测定MMP-2 及MMP-9 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4+、CD8+和CD4+/CD8+。
1.3.3 生存时间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进行长期随访,判断治疗后1 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
观察组患者接受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后,血清CEA、NSE、CYFRA21-1 及CA199 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具体见表1。
2.2 血清MMP含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
观察组患者接受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后,血清MMP-2、MMP-9 及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具体见表2。
2.3 生存时间
观察组患者接受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后,1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肺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晚期肺癌患者更是错失了最佳手术时机,多采用全身化疗来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全身化疗可以在短期内取得确切治疗效果,但在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一同被消灭,导致各类副作用发生、患者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4]。鉴于单纯全身化疗存在的局限性,加入另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进行联合治疗有望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痛苦。经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是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应用此技术对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有望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减轻治疗痛苦[5,6]。
血清肿瘤标志物为肿瘤组织及细胞内由于癌基因异常表达所产生的抗原及活性物质,可以有效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CEA为一类糖蛋白,正常人体中血清水平极低,在诊断内胚层恶性肿瘤、肺腺癌中阳性率极高[7]。NSE是一种糖裂解酶,存在于人体神经组织中,是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敏感指标,可以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反应,一般患者有效治疗后NSE水平可迅速下降。CYFRA21-1 为一类可溶性酸性多肽,主要分布于上皮肿瘤细胞的胞浆内,当肿瘤细胞死亡时细胞角蛋白大量降解,溶解片段释放入血导致血清CYFRA21-1 水平升高[8]。CA199 主要由唾液糖脂及唾液糖蛋白组成,属于非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在多种上皮类恶性肿瘤血清中可见增高,晚期肺癌患者阳性率高[9]。上述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指标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CEA、NSE、CYFRA21-1 及CA199 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提示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在治疗晚期肺癌中具有切实疗效,可以显著降低一系列肿瘤相关指标。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属于内切蛋白酶家族,其中,MMP-2 及MMP-9 是其主要亚型。MMP-2 及MMP-9 的激活状态可以降解Ⅳ型胶原、弹性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肺癌患者中,MMP-2 及MMP-9被大量激活并降解肿瘤细胞基底膜、突破基质屏障后促使肿瘤转移发生[10]。MMP是恶性肿瘤的重要侵袭能力指标之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血清水平会随之改变,故目前较多临床研究将其作用判断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客观指标之一[11]。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MMP-2、MMP-9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可以有效降低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侵袭性。患者的全身免疫功能状态对于疾病的走向及转归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晚期肺癌患者本身免疫功能降低,经全身化疗后免疫系统进一步受到攻击,成为后期肿瘤复发转移的隐患[12,13]。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提示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可以一定程度上优化患者的全身免疫状态,对于患者的自身防御能力提升有益。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所有的治疗目的均为延长有质量的生存时间,上述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提示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可以有效降低晚期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指标及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提升全身免疫功能及生存时间,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以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接受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对照组(43例)接受单纯全身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含量、T细胞亚群水平及生存时间等差异。结果 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CEA、NSE、CYFRA21-1及CA199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MMP-2、MMP-9及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可以有效降低晚期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指标及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提升全身免疫功能及生存时间。
肺癌介入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 我们对46例均为无法行手术治疗, 又不愿行静脉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采用本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均经胸片、CT及细胞学检查确诊。男性38例, 女性8例, 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60.4岁。34例为鳞癌, 12例为腺癌;39例为中央型, 7例为周围型;32例为Ⅲ期, 14例为Ⅳ期。其中27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12例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7例伴有肺内转移, 3例伴有骨转移。
1.2 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 选用4F或5F Cobra导管, 选择性进入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 使用碘海醇经高压注射器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术, 了解肿瘤供血情况及有无脊髓动脉、肋间动脉共干。然后进行灌注化疗。化疗药为:顺铂DDP60mg、表阿霉素40mg、5-氟尿嘧啶1.0g或丝裂霉素6mg。灌注时化疗药物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 经高压注射器以1mL/s注入。对于存在脊髓动脉或肋间动脉共干的, 用微导管 (3F的SP导管) 超选择至支气管动脉远端, 导管头端越过脊髓动脉或肋间动脉后再行灌注化疗。然后用明胶海绵粉混合一定造影剂行栓塞治疗。再次造影, 肿瘤染色消失, 终止栓塞治疗。28d后行第2次介入治疗。
第2次介入治疗后2周, 给予体外6MV X线前后对穿照射, 放射野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全纵膈。每次DT 200cGY, 每周5次, 4000cGY后进行缩野照射, 总量DT 5000~6000cGY/5~6周。伴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的, 给予相应部位的放射治疗。
2 结果
46例患者均行动脉灌注化疗, 其中31例行动脉栓塞术。术后给予止吐、保肝、水化、升白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进行放射治疗时再辅以对症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或至死亡。定期行CT复查。经过治疗, 患者咳嗽、胸闷、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46例患者生存期为7~19个月。结果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我国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中约70%已经丧失手术机会, 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原则目前多采取全身+局部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由于直接作用于肿瘤供血动脉, 具有化疗药物剂量低、疗效高、副反应小等特点, 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晚期NSCLC的一种重要手段。
支气管动脉是肺癌的主要营养血管, 尤其是中央型肺癌。因此,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时, 肺癌组织局部药物浓度能够显著增高, 缓慢灌注则延长药物与癌细胞直接接触时间, 从而显著减轻瘤负荷, 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提升, 增强了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进一步增加疗效。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还可克服静脉给药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缺点, 使血中游离药物的浓度明显增加, 与静脉化疗相比可提高疗效2~6倍。抗癌药物还可通过血液循环再次到达肿瘤本身从而发挥二次抗癌作用。采用明胶海绵粉作为栓塞剂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可使其选择性的进入瘤体内, 闭塞肿瘤血管, 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顺铂是一种广谱抗癌药物, 在NSCLC化疗中起关键作用, 因此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成为标准治疗方案。由于不同化疗药物对于肿瘤细胞的不同周期起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联合用药可以有效作用于肿瘤细胞的不同周期, 从而取得最大的治疗效果。此外, 顺铂还可以为放射治疗起到增敏作用。
本组晚期NSCLC46例, 通过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加局部放射治疗总有效率58.7%。 (1) 治疗效果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研究表明, ERCC1表达阳性提示可能存在铂类药物耐药。由于腺癌中的ERCC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2]。因此, 腺癌对化疗的敏感性低于鳞癌。本组结果, 鳞癌有效率67.65%, 腺癌有效率41.67%, 与此研究相一致。 (2) 治疗效果与肿瘤部位的关系:本组中央型肺癌的有效率 (66.67%) 优于周围型 (28.57%) , 这是因为周围型肺癌肺动脉及胸壁动脉的供血比重增加, 导致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有效抗癌性降低。如果术前进行三维CT造影扫描, 就能能充分显示肺癌复杂的供血动脉。在CTA的指引下, 能顺利找到所有的供血动脉, 不但能节省插管时间, 还能做到精细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3~4]。 (3) 治疗效果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本组Ⅲ期有效率81.25%, Ⅳ期有效率14.29%。提示肺癌分期越早, 治疗效果越好, 患者生存期越长[5]。
晚期NSCLC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 是一种最有效直接的治疗方法。同时辅以局部放射治疗, 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经过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 不但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也为晚期NSCLC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因此, 我们认为即使晚期肺癌发生纵隔淋巴结或远处, 只要一般情况许可, 仍不要轻易放弃治疗。
参考文献
[1]杨玲, 李连弟, 陈育德, 等.中国肺癌死亡趋势分析及发病、死亡的估计与预测[J].中国肺癌杂志, 2005, 8 (4) :274~278.
[2]单利, 韩志刚, 刘莉, 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BRCA1的表达及与顺铂耐药性的临床研究[J].肿瘤, 2009, 29 (6) :571~574.
[3]于红, 李惠民, 刘士远, 等.原发性肺癌的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 24 (12) :1063~1066.
[4]陈国栋, 王岩, 王志铭, 等.支气管动脉MSCT三维成像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 2006, 21 (10) :1021~1023.
【肺癌介入治疗】推荐阅读:
肺癌介入治疗的护理10-07
肺癌手术治疗05-27
治疗晚期肺癌06-29
肺癌靶向治疗07-05
肺癌治疗的进展06-24
靶向药物肺癌治疗案例07-04
肺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05-26
紫杉醇治疗肺癌的护理07-12
急诊介入治疗06-14
导管介入治疗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