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2024-07-11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精选8篇)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篇1

写作教学是对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所以,它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正因为如此,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制约着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虽然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却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收获学生写作成功的成果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作的原驱动力。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会爱上写作并勤于写作,写作水平才会因此迅速提高。反之,学生即便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勉强拼出一篇文章,也会文不对题。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下列途径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一)以图激趣

指导学生写作《美丽的家乡》等作文时,我充分利用风景图片或者风光视频等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多维度地观察景物,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如此,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空间,其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想象的翅膀得以张开,乐于表达的天性得以展露,写作的强烈欲望便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二)以说激趣

每次写作前,我总是先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写作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口语表达中来。指导学生写作《献给母亲的歌》时,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向母亲献歌?向母亲献上怎样的歌最合适?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口语表达因为形式灵活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的积极性便因此非常容易调动,学生们发言也显得非常踊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写,并由此产生极大的写作兴趣。

二、积累写作素材

(一)广泛阅读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在学生写作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以及课外书籍《繁星》《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绿野仙踪》等名篇佳作,不仅可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确与巧妙,体味到蕴含于作品中的情感,还可以在阅读中吸其精华,汲取养分,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将作品中的素材转化为自己的素材,将作品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吸收、改进作品的行文思路,借鉴到自己的习作中。所以,我们必须在引导学生熟读深思教材中的经典范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等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以此积累写作素材,培养构思文章结构的能力。

(二)观察生活

小学生由于理性认知能力不强,对日常生活的细节缺少仔细的观察,而无法在写作时细致生动地描写不同事物的独特个性。对此,我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并教会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积极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声色味等。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观察一种新的事物,每天将观察到的各项内容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或者列表格填写。记录或者填写的内容越细致越好。这样训练,学生写作时,文笔就会显得非常细致与生动,内容也会显得非常充实。

三、勤于写作训练

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还必须勤于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选择运用或者整理所积累的零乱无序的写作素材,撰写成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中心明确、风格独特的文章。

(一)仿写

教学完朱自清的《匆匆》这篇经典美文后,指导学生仿写课文中的下列句子,可以迅速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教学完《各具特色的民居》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并列式结构写一篇题为《各具特色的春节民俗》,学生会由此学到根据写作素材如何布局谋篇的技能。如此,从仿写一句话开始逐渐过渡到仿写几句话或者仿写一段话,再到仿写一篇完整的课文,学生的写作能力会迅速得到提高。

(二)补白

教学完《伯牙绝弦》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在“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处进行补白。补写的内容为:伯牙听到子期死亡的消息后惊讶抑或痛苦抑或惋惜的神情、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补写伯牙“破琴绝弦”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三)续写

教学完《晏子使楚》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与主题的前提下,顺着作者的思路续写这个故事。续写的故事内容为在此后的两国交往中,楚王是怎样尊重与礼遇晏子的。

四、改革评改机制

(一)学生自我修改

学生完成作文后,要求学生细细品读,从标点的运用到词语的锤炼,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到文章的立意与结构等方面反复修改,在自读作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作文。

(二)学生互评

学生交换作文互相评改,既可以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学会修改作文的技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小到标点的运用,大到文章的布局谋篇等都要细致而认真的设定,并写成心得体会。教师选取修改较好的与较差的典型作品在全班展示,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够看到自己与同学的作文中具有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又能够迅速提高写作水平与修改技能。

(三)教师当面批改

在批阅完全班学生的作文后,我们要选出在内容或者结构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在个别辅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批改学生的作文,及时反馈批改信息,指导学生及时修正错误,引导学生不断修改,力求学生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总之,只有让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练笔、多自己评改等,学生才会写出烙上情感个性印记、涂上独特心灵色彩的好文章。

摘要:为了改变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虽然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却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令人遗憾的状况,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练笔、多自己评改等,以此促进学生写出烙上情感个性印记、涂上独特心灵色彩的好文章。

关键词:激发兴趣,积累素材,勤于练笔,改革评改机制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篇2

【摘要】:一般而言,很多国内企业较易偏重在短期速成效益的达成,只重视快速回收,缺少长期企业文化价值导向的厚植耐心,使内部员工对企业发展蓝图的认同变得肤浅、不容易凝聚向心力、对企业展翼能量也会相对较弱势。

【关键词】:诚信、敬业、礼貌、团结、忠诚。

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

那在企业文化中为什么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又为什么要求我们讲诚信呢?

第一、创业的第一桶金与诚信密不可分。

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很多考验。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成功,在这许多考验中坚持诚信便是关键的一关,因为诚信是创业的根基。

李嘉诚常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他从一名贫穷的打工仔到华人超级富翁,他开创的商业神话初期就是靠诚信靠信誉。

第二、诚信是获得贷款的前提。

从企业来看,无论是创办之初,还是经营过程中,都可能存在资金短缺的时候。那筹集资金的办法之一就是银行贷款。从家庭和个人来看,生活的改善助学金的申请最好的办法也是贷款。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信用十分关键。

在上海的时候,我了解到如果你为了逃避或者为了省时间而去翻越地铁的栅栏,那你的这一行为将会让你付出无法在上海贷款买房以及下一代无法在一类公立学校读书的代价。第三、诚信是合作的基础

将诚信的概念推广到商业往来中,就是要求建议双方信守合约,如期履行各方的义务。在商业活动中必须讲求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带来双赢的局面。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诚信。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的“江南药王府”、“阜康钱庄”在民间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他的“戒欺”就被世人奉如经典。

第四、诚信是正当竞争的守则。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诚实守信既是立业之道,又是是游戏规则和竞争手段。海尔总裁张瑞民就说过:“一个企业要永远经营,就是要真诚到永远。”

第五、诚信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价值,是企业的一张“金质名片”,对比于同类企业如果他信誉卓著那么他就比对手具有更强的获利能力。

市场上企业的兴衰告诉我们,至关重要的还是用诚信换来的信誉和口碑。实践证明,尽管企业有大小之分,经营的品种和经营方式也千差万别,但只要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就拥

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因为只有讲诚信,才能聚人气、拓财源。

企业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但效益从何而来?效益是从被称为“上帝”的顾客中来,而要赢得顾客,就必须树立诚信的经营理念。

“做人先于经商,人品重于商品”。要做到诚信,就要纠正单纯追求利润的观点,摒弃抵制经营中的短斤缺两、背信弃义、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和坑蒙拐骗等不良行为。

回到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诚信贯穿到管理和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人人讲诚信,一个和谐文明的团队才能真正形成。

敬业——在工作中只有敬业才能卓有成效。

敬业这个词其实很好诠释但真要动笔去写还是费了一些周折,我觉得还是谈一个大学时期老师给我们说过的一个案例来引入吧...知名的沃尔玛商场要招考一名收银员,几经筛选,最后只剩三位小姐有幸参加复试。复试由老板亲自主持,第一位小姐刚走进老板办公室,老板便丢了一张百元钞票给她,并命令她到楼下买包香烟。这位女孩心想,自己还未被正式录用,老板就颐指气使地命令她做事,因而感到相当不满,更认为老板故意伤害她的自尊心。因此,老板丢出来的钱,她连看都不看,便怒气冲冲地掉头离开。她一边走,一边还气呼呼地咒骂:“哼,他凭什么支使我,这份工作不要也罢!”

第二位女孩一进来,也遇到相同的情况,只见她笑眯眯地接了钱,但是她也没有用它去买烟,因为钞票是假的。由于她失业许久,急需一份工作,只好无奈地掏出自己的一百元真钞,为老板买了一包烟,还把找回来的钱,全交给了老板。不过,如此尽职卖力的第二位面试者,却没有被老板录用。

轮到第三位女孩面试,一接到钱时就发现钱是假的,她微笑着把假钞还给老板,并请老板重新换一张。老板开心地接过假钞,并立即与她签定合约,放心地将收银工作交给她。三位面试者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第一个面试者的心态,是多数老板最害怕的类型,毕竟,只会用情绪来处理事情的人,任谁也不敢将工作托付给他。第二位面试者的处理方式,则是最不专业的表现,虽然委曲求全的人比较有敬业精神,但万一真的遇到重大问题,老板需要的不是员工委屈与退缩,而是冷静与理性的处理能力。于是,第三位面试者成功了,因为在这件小事上,她充分表现出责任心和专业能力。

引入这个例子就是希望大家去讨论,毕竟我是一个新人对于公司各位,我想我没有资格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敬业,但我个人认为敬业就是乐业、爱岗,对工作精益求精、日清日毕、说做就做、坚决执行。

敬业不仅是一个词汇,敬业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可以实施的公司计划,敬业是一条通向卓越公司的阳光大道,敬业成就卓越。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它是一种职业素质,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坚定信念和探索及奉献精神的代名词;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员工,也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礼貌——中国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公司来说也是对外形象的展示,所以说我们企业的一线员工在接洽客户的时候就是我们企业对外的第一印象,我们是否有信心为公司把控好

交际礼仪的第一关。公司职员的仪容仪表是一点,仪态举止也是一点,一动一静双管齐下那我们可以说有信心。

说个自己的例子,曾今有一次有幸与某位德高望重的将军共坐一席,开席后我们举杯共饮,谈笑甚欢,待到尽兴之时有人想请将军题字为今宵助兴,可表达之时言辞不够雕琢有些许轻薄之意,场面不禁有尴尬之气氛,此刻我的旁坐兄起身举杯说道:“晚辈诚请某将军赐字留墨念想”。将军听后欣然一笑,很爽快的答应了我这位朋友的要求,可见公务礼仪在关键时候的重要性。

从这件事我感悟到人生真的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去体会,只有在平时心中装有这些知识我们在关键时候才会得到眷顾,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团结——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的联合。

我们大家小时候都听过三个和尚和三只蚂蚁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和三只蚂蚁来搬米,这两首童谣,讲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从“人不如蚁”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呢?我个人认为,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产生1+1>2的效果。

我们讲团结协作精神,有必要研究狼的成功捕猎过程。狼是群动之族,攻击目标既定,群狼起而攻之。头狼号令之前,群狼各就其位,各施其职,嚎声起伏而互为呼应,默契配合,有序而不乱。头狼昂首一呼,则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而后动,后备者厉声而嚎以壮其威……。独狼并不强大,但当狼以集体力量出现在攻击目标之前,却表现强大的攻击力。在狼成功捕猎过程的众多因素中,严密有序的集体组织和高效的团队协作是其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因素。

那狼的“团结协作精神”能否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我个人认为,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都与全局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肯与他人协作,势必会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和整体形象。人们常说:立足本行如下棋,输赢系于每个棋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如果整个棋局都输了,再有力量的棋子也没有什么用了。

那么,怎样做到团结协作呢?一是建立和谐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氛围。心理学认为,如果我们能与同事、领导之间形成和谐的信赖的关系,那么我们和同事、领导相处的气氛就会更融洽,更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工作氛围和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对我们人设部门来讲,就是要领悟好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主动请示和汇报工作;虚心向兄弟部门学习,搞好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多交流、多协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搞好公司内部的团结,不盛气凌人,不欺上瞒下,外求支持协作,内求团结向上;协调好内外关系,把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实效性统一起来,秉承“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共同进步”的宗旨,做到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二是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协作意识,进而产生协同效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集体想办法、出主意,做到“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积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三是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必要的竞赛活动是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它能促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努力、工作上更用心、作风上更顽强,从而加快前进的步伐。我们提倡团队的协作精神和互补精神,就是要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携手协作,力争出一流的成绩。同时,我们要避免恶性竞争,力戒同贵相害,同美相妒,同行成冤家。四是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信任别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在与同事相处时,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时自己要谦虚一点、微笑一

点、宽容一点、主动一点。当前,要克服工作的各种困难,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任务,就是要搞好团结协作,把工作做得更好。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一个企业,如果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甚至搞“窝里斗”,何来生机与活力?又何谈干事创业?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企业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协作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

忠诚——能力可以用文凭、绩效来证明,人品用什么来证明呢?答案是忠诚最重要。我认为,忠诚关联于敬业,照应于诚信,敬业是忠诚的外在体现,诚信是忠诚的条件之

一。忠诚的员工是享受工作,他工作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企业发挥了他的才华,他会加倍的奉献,会懂得感恩。

说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2011年的一天我独自去商会下属皮草公司做调研,在我经过一个围墙时,听到两个人在吵架,于是停下脚步仔细听。有很多人在说话,其中两个对吵的声音最大。“这些皮料还可以利用,你当垃圾卖掉就不对!”一个人说。“你又不是领导,你少管闲事!”另一个人说。“我不是领导我也管定了!”“你管了也没人奖励你!”“我不需要奖励,我是公司的员工,爱惜公司财产就是我的原则,我要什么奖励?”

吵闹中,我听明白了,一个人要把皮料当成垃圾卖掉,一个人认为皮料还可以利用不让卖。我有必要出面解决这件事,当我走进厂时,大吃一惊,反对买皮料的工人,已经被打伤了!但他却坚决挡着皮料的车不让走。这件事得到了解决,卖皮料的工人收到了惩罚,而阻挡卖皮料的工人坚决不肯接受奖励,他说:“我觉得作为公司员工,理所当然要维护公司的利益,如果我接受了奖励,这个性质就变了,好像我是冲着奖金来的。”说完我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

“爱惜公司财产就是我的原则,作为公司员工,理所当然要维护公司的利益。” 这种理念,将因一个人根植于一群人,一位普通的工厂职工说出这样话,真是难能可贵,这不仅是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更体现了对企业的忠诚和珍视。

细细想来,忠诚是一种爱岗敬业的态度,忠诚是一种人生信仰,忠诚是一种对企业的感恩,她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忠诚于企业,我们会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忠诚于企业,我们的职业生涯即便平凡也注定难忘,忠诚于企业,我们也将因德操高尚而尽享人生乐趣……

最后,感谢大家能够坚持看完,也感谢领导给我这么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对于今后的工作我会以这五个词(诚信、敬业、礼貌、团结、忠诚)为指导,去完善我们人设部门的工作,成为公司人力资源的第一道把关者,和大家一起体验企业文化的内涵,做到文化落地、让各部门凝心聚力、为我们更美好的明天去奋斗!

人社部

滕翼

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之我思 篇3

目前中学语文新《课标》又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有效地朗读,在朗读中提升整体感知与把握的能力,从而感受情感的熏陶。我们也许不曾意识到,朗读也是一种感受与表达,也是一门升华知情意感染力的艺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做好朗读教学的引导与培养,是我们突破语文感受教学中的一条捷径。

一、关于实施

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日常诵读的评价。可见,朗读培养是有目的、有着重点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学生朗读的有效指导非常重要。

以下是学生对于课堂朗读接受程度情况的调查:

可见,学生对于静态的文字,更愿意以动态的形式接受。如果课堂朗读铺垫、引导等处理得较好,学生还是很喜爱朗读并乐在其中的。

如何加强指导,使学生领悟文章的精妙,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1.品境——了解写作背景及作文目的

提供情景导入或渲染。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或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朗读时才能投入感情,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

2.入境——理解感受文情,置身情境

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用心思考,把朗读跟理解相融合。只有熟悉、理解,才能理解得到位,读得好。

“入境”朗读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先要有意识,有感情,会引导,对课文的意境有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其间,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电脑课件、影视片断等生动直观的手段营造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赛、教师引读、范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

3.出情——进行有效的朗读技巧指导,使学生读出感受

朗读前的引导、铺垫很重要,它的一切目的是为了很好地表达,也就是“出情”。朗读技巧的指导很重要,而有效指导则更应强调。通过指导,学生既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也要明白不同语言朗读的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情感细腻程度的把握等等。对于学生既要有感性的认识,又要有理性的指导,才能避免学生的机械模仿。

朗读不但要重质,更要重品悟。读,要读出情,品,要品出意。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品之无味、诉之无语,甚至倦怠;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思想世界的激情碰撞,更是学生深刻体验的放开与表达,应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二、关于有效性

课堂朗读,已被重申了许多次,但它的实施运用却在教学中鲜为所见。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认为具体有效应得到重视。

1.再现图画。就是用实景图片、幻灯片等视觉刺激,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使学生感同身受,自然进入到文本意境,促使有效理解、朗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时产生感情,并注入朗读中。此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描述说明或写景抒情等课文。

2.音乐渲染。就是借助声态听觉的形象,烘托、渲染朗读背景,较好地结合内容刺激学生的朗读感受,既让学生感受文段的音乐美,又激发了学生的感受力。此类方式适合对情景渲染力要求较高的课文。

3.语言铺垫。所谓语言铺垫,就是指教师通过对所学内容的环境、情感等的生动描述、铺垫,引起学生知情意的共鸣,提高朗读效率。在做语言铺垫时,教师应注意语言精练、明了,具有较强感染力等特点。

4.视频。这里所指的视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形象地再现画面和知识内容,插入集合动态画面、声效背景等综合手段的教学方式。其学习方式相对而言更加轻松,涵盖性较强,也较为直观。在教学过程中,视频的内容更具有凝练性和生动性,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下是课堂朗读练习综合几种形式的效果调查:

从此调查可见几点问题:

1.自由朗读不如齐读效果好,齐读不如个读效果好,个读不如教师共同参与效果好;

2.学生对于朗读兴趣较大,混合出声效果较好;

3.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分角色朗读,对整体学生的影响较好,两人或多人参与效果较好,但朗读个体也容易欠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4.教师在学生整个朗读过程中的引导和归正作用很大;

5.直观图片、声效影响、语言引导及视频,几种方式相比,直观图片较好,语言铺垫次之,声效感染力的引导效果最好,而视频对于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局部理解的影响效果较好,但也往往容易把学生带离文本(几种方式综合运用效果更佳,但过程较为繁冗,耗时也较多)。

三、还需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哪些具体问题呢?

教师对待朗读教学应该有一个正确、明确的态度,做好示范,做好引导,做好评判。为了加强学生诵读指导,提高朗读水平,教师也可以从字、词、句入手。每个词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不同的词语,比如在重读、停顿等方面,在朗读时,需要有不同的音效形象,让感染力更鲜明和强烈。

此外,也可以通过对比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感悟,丰富语言的色彩。教师应讲明要领、技巧,指导好学生,带着学生,在情感、意境、节奏、音效,语气、语速、情感、语调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品析。另外,可以采取学生间互读、互议等方式促进提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齐读、个读、对读、串读、分角色朗读、跟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方式的间或运用,也不失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好方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朗读后的师生、生生交流也非常的重要、有效,教师应加以引导、解答,不可忽视。

关于评价的语言,有一般性肯定或否定的语言,有一定激励性的语言,充满激情的語言,有针对性的语言,指导性评价的语言等。教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具有激励性,并且充满激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但朗读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课堂朗读效果往往不佳。

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而又缓慢的过程。其中,朗读能力的提高也是如此。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正确把握好朗读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悉心指导学生朗读,就能使课堂朗读教学最大程度地呈现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音律,也就能唱好品味朗读的优雅歌谣,更好地为语文教学及情感领悟、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

参考资料:

1.余映潮《中学语文朗读教学例谈》,知识出版社。

2.张华毓、胡兰《我们的朗读课堂》,长春出版社。

3.罗敏《初中生创造性阅读》,重庆出版社。

英语教学之我思 篇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 有了兴趣, 学习就会事半功倍。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所以, 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丰富的学识、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课堂、耐心的讲解、适时的激励、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是公平的态度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此, 笔者想谈谈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首先, 简单谈论一下语言的文体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听力, 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英语课堂当然以全英文为最好。但全英文授课在听说环节较为理想, 而在晦涩难懂且学生颇觉乏味的语法环节适当穿插些母语, 效果会更佳。试想一个连语言都有障碍的学生, 要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听懂并理解一定的内容, 那是相当有难度的, 因为这当中还会再多加一步语言转换的环节。所以在外语教学中, 适当且适量的母语使用, 两种语言的适时转换, 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 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接收平台。

其次, 谈论一下语言频率的合理运用。有人曾做过试验, 语言在某种频率下会使人发困。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听某些教师的课总想睡觉的原因之一。试问在一个平铺直叙、波澜不惊, 甚至有些懒洋洋的语言情境下, 学生怎么可能会集中注意力呢?这也就是古代在打仗时会擂战鼓增长士气, 而不是吹箫弹琴的原因。当然, 也不是要求教师讲课时都要如雷贯耳, 那会使学生的神经总是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 同样不利于知识的吸收。据医学资料介绍:平铺直叙、一声到尾、毫无变化的语言会降低人的注意力、意志力以及思维的发散。相反, 抑扬顿挫、有节奏、有侧重的语言能激起人的兴趣, 引起人的注意。声音速度的快慢, 语调的高低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声音比较慢、语调比较高时起强调作用, 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或做读书笔记, 同时又能让学生判别哪些是重要知识, 哪些是次要知识, 从而有选择地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运用语言频率,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恰当使用语音、语调、重读、弱读、连读等来增强语言的美感和力度, 力求使学生在一种和谐而富有激情的环境下学习。

然后, 我们来分析一下语言在不同课型中的应用。英语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课型, 例如, 听说课、读写课、习题课等。在这些不同的课型中我们若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听说课中, 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准确而缓慢, 并适时地停顿和加以提示,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在读写课中,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贴切, 通俗形象, 而且富有感染力, 以便学生理解其精髓并引起共鸣;在习题课中, 教师的语言则要简洁明快、有的放矢、旁征博引、归纳总结, 富有条理性、逻辑性、归纳性以及延伸性, 切忌冗长拖沓, 力求言简意赅。总之, 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语言表达方式, 做到灵活多变。

最后, 谈论一下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富有幽默感的语言, 富有感情的语言, 富有智慧的语言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激励性的话语都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何通过自身的语言魅力表现人格魅力,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简化学生学习的难度, 加快对知识的吸收, 引起学生的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斗志, 从而把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 把教师的“教”变为吸引, 是当前每个教师的必修课。

总而言之, 科技是发展的, 知识是灵活的, 课堂是多变的, 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 更是时刻也离不开交流的源泉——语言。因此, 只有发展的、灵活的、多变的语言才会创造出更好的课堂教学。

此外, 英语的学习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完全靠死记硬背, 它也需要技巧。学无定法, 但学有良法 (王蔷2003) 。尤其在新教改全面实施的情况下, 对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 以英语单词学习为例。我认为, 张思中的“集中识词, 分类记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6) 就不失为一种适合中学生学习单词的好方法。把中学生应掌握的3500 个单词集中汇总, 分门别类, 先过单词关, 然后再学教材, 在课本中使用和巩固它们的用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同一元音或元音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单词归为一类;根据词形词性等集中记忆;把相同词根、前缀、后缀、合成、转化、派生等构词法相同的单词或词组列在一起集中识记, 印象比较深刻, 记忆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样每天记40~ 80 个单词, 坚持不懈, 多联想、多思考、多使用, 词汇问题就解决了。如, 以self为词根的形容词有selfish, unselfish, selfishless等。

其次, 关于英语语法的学习, 我总结了“五步学习法”, 即“吸收—理解—激活—反馈—识记”。以consider一词的学习为例, 教师先讲授关于这个词的整体用法, 例如, consider doing / sb. to be/as / sb. to have done / that-clause等, 然后分别举例, 至此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吸收, 但需要对学到的知识加以反复思考, 尤其是通过对例子的分析来理解这个词的各个用法。这时学生会觉得已经记住了这个单词的用法, 其实不然。学生必须要在学后及时地做相应的练习来激活对知识的理解, 然后对错题及时进行反馈, 最后再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完整的总结与正确识记。所以, 虽然我们不必搞题海战术, 但一定量的典型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先重视基础练习, 如课后习题、单元同步练习题等, 这些是针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性练习。基础知识掌握后, 再有的放矢地做一些语法方面的专项练习和考试题型的专题训练。特别提倡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 把平时做错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或语言点记录下来, 以备将来查漏补缺, 这样知识的掌握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 对于英语作文的提高, 我觉得用“五步练习法”非常有效。即“练习—对照—总结—背诵—写作”。也就是说, 我们在拿到一篇作文题目的时候, 先自己练习一下, 然后参照范文对比差异, 再把此类题材作文中的常用表达总结梳理并背诵范文, 最后结合范文重新写作。即学会用它山之石来攻玉。对于这种方法, 成绩偏优和稍差的学生在应用的时候可适当灵活地增减或交换顺序。例如, 成绩稍优的学生, 一定要自己先写一遍作文, 然后再对照范文查漏补缺、完善优化;成绩稍差的学生, 刚开始可能写不出来, 这时可以先背诵范文, 然后再凭借对范文的理解和记忆, 进行模仿写作。其实, 操练的顺序和形式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领悟了此类文章的写作精髓。学生要注意多背诵不同题材的文章, 力争每种类型的文章都能自己总结归纳出一个写作模板。

总之, 在教学中, 只要教师有心、用心, 就会真正地发现很多值得我们总结、反思的教学经验, 值得在日后的教学中钻研、思考。

参考文献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6.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陶瓷艺术”之我思 篇5

再来欣赏我国陶瓷工艺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史,如:新石器时代发掘于黄河、长江流域古文化的陶器;商汉时期瓷器的产生与发展;从唐代的“唐三彩”到宋代的各大著名瓷窑,及现时盛行的古陶瓷珍品的拍卖等,在交流与讨论中,简要了解陶瓷工艺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和功能等,都能获得极其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然而,某次历史片的观看,却一下子震碎了我深深根植于心底的那一份自豪、那一份骄傲!骇人惊厥的一幕,沉重地压上心头,挥之莫去。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古国最值得骄傲的艺术瑰宝,在那个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时代,同样,避免不了被疯狂掠夺的厄运。造型美观、技艺精湛的大量陶瓷珍品与青铜器、古画等宝贵艺术精品一同,被漂洋过海,盗离中国。

是的,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国家若甚强盛,谁还敢来瓜分与掠夺?

那么,我们到底落后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方方面面地分析一番,总结起来,甚是复杂。

偶尔,在某次历史片的观看中,一件小小的瓷器珍品,却给出了我们最简洁、最明了、最惊人的答案。

片中,一个豪华的西方大教堂内,一箱箱中国陶瓷珍品铺满了一地,周遍上下三层,密密麻麻地围满了红毛贵族,正中台上,摆放着一件十分耀眼的大型精品瓷器,一個神气十足、挥着指挥棒的“绅士”,正在兴奋地指着诸多宝贝,夸夸其谈地做着他那伟大的“中国淘宝之行”专场演说。

贵族们在目不暇接的赏识与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大开了眼界。在这里,西方贵族们的赞叹,足已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自豪感。原本,艺术品就具有让欣赏者从中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认识真理等认识功能。

随着“绅士”滔滔不绝的演说,贵族们在赞叹之余,内心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同时在一部分贵族中,也渐渐地产生了些许疑问:如此“博大精深的文明大国”,真可任由我等随意掠夺、自由来回?

一阵清脆的破碎声,划过教堂的每一个角落。台上那件被“绅士”不断推举、祥解细析的无比耀眼的精品瓷器,应声而落,顷刻间,变成了一摊碎瓦。“绅士”的举动,惊呆了所有在场的人,不论是片中贵族,还是片外的观客——我等。

“这可是他不远万里,好不容易成功获得的宝贝呀?”

“绅士”对他的举动,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他的解释,轻易地破解了贵族们的种种疑问;他的解释,更深深地刺痛了我——一个极其普通的中国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心。

“我亲爱的同胞们,那个所谓‘博大精深、强大无比的中国,它就跟这个名贵的瓷器一样——历史悠久、精美绝伦。可它也有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堪一击!”

神气十足的“绅士”如是说。

珍贵的国宝,惨遭如此命运,令人哀惜不已。外强还居然对中华民族有着如此的比拟与解说,震惊下的我,无可适从。多少年来的自豪感在此刻竟荡然无存。所剩的,唯有那井喷的愤怒、赤裸的耻辱、沉痛的反思……

陶瓷工艺——中华文明古国最值得骄傲的艺术瑰宝,竟成了西方列强们如此认识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形象代言”与“有力依据”!

回顾历史,我们不得不进行再一次的反思,一段中国美术史不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吗?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欣赏,聚认识、教育、审美三大社会功能于一体,始终为我们呈现着美好、兴盛的一面。然而,在列强眼里,却有着如此另类的认识与教育功能!

回首往昔,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无情岁月,我满腔沉痛,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也真如那精美的陶瓷,难于呵护至善。在民族精神缺失的历史时期,我们的艺术也就变得暗淡而颓废。

呆呆盯着世界地图默唠:“中国!不就是那只巨大的母鸡吗?嘴角下,俨然一只毛毛虫状的日本岛。”“只要鸡妈妈脖子一伸,毛毛虫便可嘴到擒来。”如小儿随想,也不见有多怪异。可是,就这样一只毛毛虫,却如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在中华大地上,翻肠倒肚,侵占东北三省,势不可挡。难道,这真应了西方“绅士”对中国那“不堪一击”的定论吗?

渐渐地,我开始不怎么喜欢欣赏陶瓷艺术了,即使在课堂上,也失去了那往日的激情、满腔的自豪感。比之陶瓷的不堪一击;比之青铜器的权贵象征,不由自主地,我开始偏爱起聚陶瓷与青铜艺术之美于一体的“景泰蓝”艺术来。一种多么尊贵、典雅、精美而又不失牢固的艺术品!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不错,陶瓷艺术的发展史,犹如中华美术史的一方缩影,更是七千年中国文明史的象征。历经沧海桑田,一路走来,已近2012。

国富民强,中华民族良好的发展趋势正在呈现。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之际,作为一名小小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我由衷地期望:让痛苦成为过去,让我们的陶瓷艺术真正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功能,让我们历史悠久的陶瓷艺术在新的时代共创辉煌。

高效课堂建设之我思 篇6

一、一个设想

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课题研究的假想: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 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这就是素质教育。

二、两个支点

支点一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不管课程改革怎么改, 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没有吃透, 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

支点二是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

三、三个途径

途径一是通过“说教材”活动, 引导教师把握课标和教材, 落实第一个支点;途径二是通过“同课异构”优质课活动, 探讨高效的课堂模式, 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 落实第二个支点;途径三是通过写“课例分析”, 对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进行认真的反思, 以便不断总结, 逐步提高。

四、四个问题

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其实, 每个老师上完了课不需要问别人, 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 就知道这堂课是否高效。

1. 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 (目标问题)

老师在上课时头脑一定要清楚, 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不是说一节课热热闹闹就行了, 这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 是知识的、能力的, 还是价值观方面的, 不能走到哪算哪, 目标一定要明确。

2. 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 (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 如果离开时间就无所谓效率。同样的教学内容, 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 课后不布置作业, 课上解决全部问题。如北京22中的数学教师孙维刚、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的马芯兰老师等课堂不热闹, 但都非常扎实, 教学成绩很好。现在山东省高青县的几个农村初中也做到了“课前无预习、课后零作业”。他们提出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能力还给学生, 把健康还给学生, 学生的负担很轻但升学成绩很好, 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的老师的课堂很热闹, 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 而课后却布置了大量的预习和作业, 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之前搞过的教研活动, 也是“同课异构”, 对同一个班的学生讲同样的内容, 有的老师提前与学生演练了4个课时, 有的老师提前与学生演练了2个课时, 有的老师只是在课前与学生见面10分钟,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但我们看到的效果却差不多。这就是效率问题。

3. 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 (方法问题)

要实现教学目标有很多方法, 但方法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不用探究就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 但自学的能力却得不到培养。一堂课老师讲多长时间为宜?现在有的学校规定, 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10分钟, 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基本的原则是:只要是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 如果老师真的放手让学生看书, 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是能自己看会的。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 小组不会的老师再引导。现在许多老师一上课就讲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 他认为:今天是新授课,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 所以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

4. 你知道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要求? (达标问题)

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标了, 这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我们在下课后能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或核心知识全班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 价值观也不同, 但基本的核心知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涉及的。

如果我们下课后对这四个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 就能评价自己的课是否高效。当然我们也可以用这四个问题来评价别人的课。

五、五个环节

根据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 概括为:

1. 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新旧教材的主要不同是:旧教材是线形结构, 新教材是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 一个整体。学习每个单元, 老师不要一上来就讲“第几课”, 而要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 (文科理科教材都有编者的一段话, 一般是在标题下单独成页) , 这一段话很重要, 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后导入新课,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 而应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 让学生先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 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学生自学以后首先最方便的是同桌相互检查和互助, 如果有问题则小组讨论, 没有问题则小组不再讨论。如果一开始就是几个人讨论, 则会出现少部分学生占据话语权、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现象, 这是极不公平的。在所有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 我还不太同意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首先要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 不要动不动就表演。当然有些表演可以放在课后。那种少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做法, 在所有学生没有完全将知识内化、感悟的情况下, 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3. 交流展示, 教师点拨。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巡查。老师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而不是辅导。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 老师要适时启发、精要点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4. 达标检测, 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这是课堂常规。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的问题, 而且是教育公平的问题。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不关注成绩差的学生, 这就是教育的不公平。当然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 做到保底不封顶。

5. 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每堂课在结束前进行本课小结并回归单元, 就是把本课的知识回归到单元知识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篇7

1. 陈旧的教材观、教学观

教材是传承知识的载体。每本教材的诞生都凝聚了无数学者的心智,且数易其稿,力争展现社会发展的缩影,符合教书育人的宗旨,令学生们学之于心而践之于行。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远远滞后于其发展的实际,虽然就在笔者9年的执教历程中先后更换了5套教材,但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显得相当迟缓,致使信息技术课程无法突显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部分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教材配套光盘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后,无法给主动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重技术轻人文,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与信息责任的培养,是教材的一大缺憾;新课标要求教材展现信息技术发展、创新与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养成负责任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但现行教材中诸如“计算机安全与网络道德”、“计算机道德规范与安全”、“计算机病毒与安全”等人文专题内容很少,也没有将人文背景与信息伦理渗透到技术章节内容中去。这当然无法承载信息技术教育全面的信息素养内涵。媒体心理学警告我们,青少年好奇心强,没有选择良好信息、拒绝劣质信息的能力,正处于心理与人格定型前的关键时期,信息评价与辨别能力的培养目标不可忽视。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生存能力,全面发展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本质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快速获取、综合分析、组织加工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自主学习的基础。但现行的教学目标重理论讲解和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涉及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实际问题的内容不多。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模式单一,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玩计算机,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

2. 缺乏资金投入,资源利用率低下

缺乏资金投入是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最薄弱环节,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足够的硬件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大多数比较落后,纵使办学单位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无钱投入,有些也只是为了响应号召和应付上级的检查验收而象征性地购置设施,大部分地区很难达到人手一台。计算机数量少、配置低、网络速度慢,无法开展探究性学习,这样,信息技术教育缺乏必备的物质载体,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是一句空话。教育资源不能共享,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校在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上限制了学生对设备的充分利用,学校也没意识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并且由于网络消极因素的存在,教师家长甚至都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孩子的信息技术课上不上根本无所谓,甚至学得越差反而对其它学科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越有利。

3. 师资短缺,学生水平低下且参差不齐

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IT人才,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紧缺,大多数是兼职,缺乏对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的了解,难以发挥其引导作用。大多还是从其他专业或学校管理人员中转过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另外,信息技术教育不单是专业教师的事,而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把信息技术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才是根本。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中基础工具的操作应用知识甚少,有的教师甚至对计算机有排斥感和畏惧感。因而多数教师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上。由于受到区域经济、教育的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学总会面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近80%的学生属于零起点,真正具有较高操作能力与理论水平的少之又少,虽然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但毋庸置疑,过大差异的存在必将给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改进措施及办法

1. 设计符合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新教材

信息技术教材设计者不能将教材定位于技术知识课堂灌输与技术训练的工具,而要求将信息技术定位为服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工具,定位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选取有利于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教材内容。从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和城乡差异的角度来选择内容;从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过程与方法的角度选取内容。设计多学科综合的、难易不同的探究式主题研究活动。教材设计应考虑多个不同主题的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供不同知识水平、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进行个性化选择。同时要提供各种资源以创设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环境,创设“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条件,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与交流信息、创造与评价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力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应用、交流讨论、巩固提高和总结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实现信息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与交流,既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开拓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尽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一些现实问题。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2.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保证。边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边疆地区的专项经济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另一方面,必须调动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力量,从本地实际出发,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保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需经费。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实现各个学科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变以往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认为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实际地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整体和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保持协调一致,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可操作性更强。

3.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大力开展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配备标准,在教学工作量计算、职务聘任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作为学校要注意定期不定期对专业教师送出去培训,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的步伐。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如何改变中等生现状之我思 篇8

相信每个班级里都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优秀、积极,是班级里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无论在哪里都是耀眼的明星,让班级里熠熠生辉。然而,在这些光芒的阴影里,却躲着平凡的普通学生,这些人,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也可以叫“中等生”。他们不够优秀,但也不恶劣,他们成绩不差,却也不突出,他们不积极,但也没有反抗班级规则的勇气,总之,他们各方面都很平平。他们是普通的、贪玩的孩子,有着普通孩子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但这种优缺点却都不足以引起老师的重视,所以他们成为了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时间长了,这种被动地行为固化,成为了“中等生”在班级里的一种存在方式,慢慢地他们越来越自卑,不敢表达自己,变得更加沉默起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班主任要转变思想

诚然,老师们是爱学生的。但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所表现出的关爱往往很难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中等生”是一个潜在群体。当他们被忽略的时间过长,不受老师重视,学习得不到有效指导时,就会慢慢沦为“后进生”,甚至有些中等生在刻意制造“小动作”获得老师的关注后尝到“甜头”,从而继续不断制造麻烦,慢慢沦为“问题学生”。反之,当“中等生”在获得老师的关注之后,犹如甘霖普洒干裂的大地,学习一下有了动力和兴趣,成绩反而会得到大幅提高,从而迈进“优秀生”行列。

二、多关注鼓励他们,主动与之交流

与学生交流、沟通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重要保障。我们常说爱是教育的全部,不仅老师要爱学生,学生也需要这种爱,老师的爱是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的动力来源。这种师爱是什么?就是关注,是交往。“中等生”并不需要老师像关注“问题学生”一样倾注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往往一个友好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谈话就足以让其了解到班主任对他的关爱。

我班上有一名很不起眼的学生,是典型的默默无闻的“中等生”。有一次他的家长打电话给我,说孩子不想上学了,想和邻居家的孩子一样去武校,让我帮忙劝劝他。我听了很是吃了一惊,我没有想到班级里有学生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平时对他的关注确实很少,那孩子不知道在背地里忍受了怎样的折磨。第二天,我就把他领到了办公室,我让自己的声音尽量温和,话语尽量委婉,我对他说了说我的想法,而他一直没说话,感觉有些不知所措。最后我问他:“你有没有想对我说的话呢?”他明显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我说:“那好吧,你想起来再来告诉我,随时都可以。”从那以后,我就感觉到他有了变化,上课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写的字也越来越工整了。后来有一天,他塞给我一张小纸条,就逃也似的跑掉了。我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句话——“您是黑暗中的光”,几个稚嫩的字却让我感动到几乎流泪。同时,也让我更加坚信,关注和交流是“中等”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多给他们机会,帮助其建立自信

有一个词很有意思,叫“学霸”。说的是班级里成绩优异,课堂表现活跃,学习上几乎成为一方霸主的人。學霸霸占了课堂,那谁被迫成了受压制者?就是普通的占大多数的“中等生”。他们本就缺乏自信,在课堂上“优秀生”的压力下,更不敢伸出手去与他们竞争。是的,教育是为了所有孩子,当教师只关注少数几个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室里就没有了学习氛围,我们就会发现,举手回答问题的老是那有数的几个人。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必须发挥作用了。在各种活动和课堂中给“中等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以鼓励为主,要求不要过高,如果像要求“优秀生”一样去要求他们,只会带给他们挫败感,让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一般我都告诉他们:“你尽力了就好。”

总之,“中等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有充分的耐心,给他们也给自己时间去“静听花开的声音”。我相信,只要我们对“中等生”多加关注与爱护,对他们的进步予以鼓励,对他们的退缩予以理解,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不会再沉默,终会褪掉茧衣,化为美丽的蝴蝶。

参考文献:

1.黄芳妮.读书失落.教育文摘,2014(3)

2.被忽略的中等生.中国青年报,2007-3-7

3.向昌兰.关注中等生.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8(1)

上一篇:政府改革下一篇:跨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