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前景

2024-06-09

专业发展前景(共12篇)

专业发展前景 篇1

一、教师教育者的身份

1 Anja Swennena*, Ken Jonesb和Monique Volmana (2010) 在他们的研究中, 将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身份定义为四种次级的身份, 这四种次级的身份涵盖了教师教育者身份的分类。

1.1教师教育者第一种次级身份就是学校的教育者, 所谓学校的教育者就是指专门培训小学和中学的教师教育者。这种教师教育者通常有着自己的博士或是硕士学位。他们有足够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这就为他们以后从事教师教育者这个专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2教师教育者的第二种次级身份就是高等教育中的教师, 这种教师教育着的身份其事是一个非常正式的教师教育者身份。其实这种教师教育者有两种专业身份。第一种就是大学或是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第二种就是从学校教育者转到大学里的教师教育者。这一类的教师教育者更加注重的是方法和策略的传递, 对于学科内容他们其实很少进行教授。

1.3教师教育者的第三种次级身份就是教师的教师, 对于这种身份, 涵盖面更加广泛, 也是通常我们对教师教育者的一种理解。

1.4教师教育者的第四种次级身份就是研究者。教师教育者的这种身份非常重要。近年来, 很多大学建立了为某一教育领域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 因此, 教师教育者需要具备研究的能力, 这对他们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

2李学农 (2008) 在他的研究中提出教师教育着就是有着通识素养和精深的专业素养的人。他们将培育教师作为自己唯一的一项专业工作。他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导师。

3在美国教师教育者的标准 (American Standards for Teacher Educators, ) 中, 他们对教师教育者的概念有着自己的权威解释。他们认为教师教育者应该是能提供正规教学, 进行学术研究, 并且能够教育未来教师的教授或是博士。

二、教师教育者的角色

1教师教育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者

教师教育者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者, 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教授实习教师。他们不仅从内容, 方法和策略上教授实习教师, 还不断地更新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念, 从不同的侧面提升他们的能力。因此他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者。

2教师教育者是教育知识的生产者

教师教育者是教育知识的生产者指的是教师教育者可以从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生产出有效的教育知识。教师教育者在指导实习教师的时候, 他们不仅能够内化已有的教育知识, 而且还可以发现实习教师存在的问题, 从而找出新的指导策略。从这个纬度来说, 教师教育者其实是教育知识的生参者和推进者。

3教师教育者是教育文化的推广者

教师教育文化指的是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概念和价值观相联系。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所以教师教育者应该教实习教师处理不同文化背景的能力。在教师教育的工作中, 教师教育者会遇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实习教师, 那么在培训的过程中, 教师教育者就充当了教师教育文化的推广者。

三、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标准

1荷兰教师教育者的标准

荷兰的学者们制定了相应的教师教育者的标准。这个标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五方面的能力, 主要有与内容相关的能力, 教学能力, 组织能力和发展与个人成长的能力。这五个方面下面有各自的活动设计, 活动实施和活动评价。通过这些方面的规定, 教师教育者的工作相对来说就更具有规范性, 有效性。

2美国教师教育者的标准

相对于荷兰教师教育者的标准, 美国教师教育者的标准 (American Standard for Teacher Educators) 更具可实践性, 所有的标准都有相应的指标, 便于评估者评价。这个标准主要包括的八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种能力就是教育教学的能力, 第二种能力就是在教师教育中能弘扬正义和促进文化的能力, 第三种能力是学术的能力, 第四种能力就是系统的自我专业发展能力, 第五种是项目计划、实施、评估的能力, 第六种是合作与沟通能力, 第七种能力是服务的能里, 最后一种是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能力。美国标准的实施遭到了教师教育者的抵制, 主要原因是教师教育者们认为遵循规定不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并且他们都有教育博士的文凭。这种标准是与准备教师完全没有关系的。因为教师教育者的抵制, 美国教师教育者的标准没有能很好地实施, 但是它的价值以及它所传达出来的理念是教师教育者需要具备的, 并且是要在实践中长期践行的。

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

在Bob Koster a, Jurriën Dengerink, Fred Korthagen&Mieke Lunenberg (2008) 的研究中, 我们曾经提到一个教师教育者专业质量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 荷兰的学者们从标准出发, 制定了一个自我评价和专业发展的步骤。通过这个步骤, 教师教育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了很好的发展和很大的提高, 尤其是自愿配合的教师教育者在知识, 能力和态度方面有非常的大的转变, 这在以后他们呢培训新教师中会有一个积极的影响和建构。

通过对教师教育者身份, 标准和专业发展方式的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教师的教师, 他们更加需要以一种专业的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也需要专业的标准约束, 这样才能更好地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Anja, S.Ken, J.&Monique, V.2010.Teacher educators:theiridentities, sub‐identit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36, 131-148.

[2]、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1996.Certification of masterteacher educators:Final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the Certification ofTeacher Educators.Reston, VA: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3]、Bob, K.Jurri n, D.Fred, K.&Mieke, L.2012.Teacher educatorsworking o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goals, activities andoutcomes of a project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educators.Teachers and Teaching:Theory and Practice 14, 567-587.

专业发展前景 篇2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型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成了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积极的方面看,高校的扩招在人才培养、拉动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世界IT业泡沫经济的出现,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我对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计算机网络科技专业人才需求

在过去的5、6年中,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网络在、向社会生活渗透的同时,也在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并且已经渗透到传统企业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2000年至今,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并被明确列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国策的实施重点。企业对网络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网络技术人才迎来了一个“牛市”。就业空间较大,效益也好网络科技世界的兴起,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世界的革命性发展,同时也为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人才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这个新的视野对于广大的IT行业人员而言,它代表着广泛的技术应用,更多选择的就业机会,和更高更远的发展空间。

其中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技术领域,尤其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网络经济蓬勃繁荣的形势下,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技术界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网络工程师正是这一学科的主宰力量。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都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各自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由此看来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没有网络,我们就无法进入真正的计算机时代;没有网络,企业无法实现信息化。基于网络培训投资大的方面原因,目前普通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缺乏对实用性的网络技术的培训。全国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区区几万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的却是数以百万计的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人才供应能力远远小于实际的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网络技术有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的特点。因此,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往往是网络技术知识比较陈旧,缺乏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无法满足所在单位对他们的工作要求。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并且普遍的社会问题。所以说,学历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国内急需发展网络技术方面的职业培训!

二、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就业前景

与软件技术人员相比,网络技术人员的从业范围更广,知识体系更复杂,职业技能要求更高,目前网络工程师成为实施国内信息化的巨大瓶颈。

就网络工程师的学习方面来说,网络工程师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人来说较为容易学习,对自身将来就业也大有帮助.网络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从目前的情况看:

企业的IT技术管理岗位一般设置为企业信息主管、总监等; 工程技术岗位设置为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等; 运行维护岗位设置为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 操作岗位则设置为办公文员、CAD设计员、网页制作员、多媒体制作员等。

规模较小的企业,一个岗位可能涵盖几个岗位的内容,如系统管理员既要负责系统管理,又要承担网络管理;而大企业往往将网络工程师细分为网络设计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安装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和系统测试工程师等。

网络工程师的就业范围相当宽广,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需要网络工程师帮助用户设计和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几乎所有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IT客户都需要网络工程师负责运行和维护工作。因此,网络工程师的就业机会比软件工程师多,可在数据库管理、WEB开发、IT销售、互联网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络开发和客户支持等领域发展。而且,薪酬待遇也不错,统计数据显示,网络技术人员平均月薪约3000~5000元,高的则在8000元以上。

三、如何在网络中发展好

(1)培养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规划、构建局域网,维护管理网络系统及网络软件编程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2)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计算机软件公司等行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和组网、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各类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网页制作、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计算机网络相关软硬件的营销工作及技术支持等工作。通过2-5年的锻炼、提高和深造,可以成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等。

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各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差异太大,难以确定毕业生的能力特点。

五、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

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该专业师资缺乏,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该专业具有良好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偏离专业培养方向。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3.专业实训条件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依靠政府教育经费建立发展起来的。虽然已普遍建立计算机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网条件、微机组装以及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等还难于满足要求,也没有实训基地,整体表现出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特别表现在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硬件条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4.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一些院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专业发展前景 篇3

专业引领的主要内容

1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引领

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表明,教育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于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也都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的结果。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学理念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直接产生影响作用的,主要是新课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和质量观。

教师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由过去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了师生平等互动过程中的首席。

学生观: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着巨大发展潜能的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的活生生的人。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教材观:教材不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不是法典;教材本身只是融学科知识、能力训练、现实生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教学载体,是一种工具和中介,教材只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空间。

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要对教材进行创生和开发,要创造性地把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得发展。

评价观: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要素是多元的,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教学的动态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素质。

质量观:新课程教学的质量体现,不是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而是要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真正的发展以及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等。

2教育教学实践方法的引领

教育教学实践方法的引领是指引领人员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教学思路的拟定、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教学行为调控等方面的引领。

第一,教育教学内容要全面开放。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教育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包括教材知识,也包括教师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还包括其他一切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图书、音像和网络中的教育教学内容资源。

第二,教育教学方式要灵活有效。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主要指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施教;教育教学方式的有效,主要指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互动探究。平等合作,指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成为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互动探究,指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批判、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生成、构建思想和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更要努力调动学生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要着眼于教育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要成为教育教学之需。就教学而言,采用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教学与个别辅导的结合使用,课堂座位的多变组合,教学情境的全新设计,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实地接触等,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广阔、充裕的时空条件。

第四,教育教学手段要多样化综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用电影、电视、投影仪、幻灯片、因特网等多种媒体和手段,实现教学的声、光、色、味、形、图的有机配合与生动再现,这将大大提高教育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教育教学管理要充分民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用师生间的平等来创设和构建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

专业引领的操作方法

1阐释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其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相应的行为方式。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让教师掌握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引领人员可采用讲座、学术专题报告、专题理论研讨、教学问题诊断、案例评析、教学专题座谈咨询和引导自学等形式,让教师全面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教学思想理念的引领来说,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课程教材教法的分析辅导、课程标准与学科课堂教学问题的评析等等。

2共拟教育教学方案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在教师掌握了教育教学思想,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引领人员要与教师就某种教育教学内容或现象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引领教师并与教师共同拟定出教育教学方案。在共同拟定教育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引领人员既要发挥引领作用,更要指导教师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风格的教育教学设计,并使教师学会独立拟定教育教学方案。共同拟定出来的教育教学方案,要符合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要求,要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

3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尝试

在教育教学方案拟定好了之后,引领人员要与教师一起将共同拟定的教育教学方案直接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学为例,引领人员要引领教师将拟定好的教学方案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实施教学方案,验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教师使用共同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领人员要深入课堂,关注、考察和记录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寻找出与教学科学理论的差距,以备在教师教学尝试之后与教师一起讨论进一步修订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

4引导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就教学来说,在教师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尝试之后,引领人员要安排和组织教师对教学尝试情况进行反思和评议。在这里,引领人员和执教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为进行自我反思,说明设计思路,找出教学预拟方案与教学行为的不和谐之处,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引领人员要让其他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在此基础上,引领人员

要总结大家意见,进一步引导教师将教学尝试行为的反思意见落实在新的教学行为之中,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化为行。这样经过几次反复,直至创生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专业引领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使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水平又是有差别的。因此,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目标定位要切合各类教师的实际情况,引领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引导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效。

2在专业引领中,要充分发挥引领人员和教师双方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引领人员既可以是教育科研的专家,也可以是教研部门的教研人员。还可以是既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科研专家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引领,教研人员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把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引领,第一线骨干教师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具体实践操作的引领。引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和引领能力,在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过程中,既有对教师理论上的指导,又有实际的教育教学示范;既要参与到教师学习、研讨的过程之中,又要对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评析,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善于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引领人员一方面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又能对引领工作有高昂的工作积极性,要乐于从事引领工作,这才能保证引领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在专业引领过程中,作为接受引领的教师,要有积极上进的精神,要确立“我要学习”“我要发展”的思想,在接受引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积极配合,要向引领人员虚心学习、认真求教,要深入钻研、努力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促进自己的专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3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到位而不越位

专业发展前景 篇4

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缘起

(一)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界定

1995年,伯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自此学习共同体备受教育学领域的关注,并从群体关系、社会组织等多个角度为学习共同体做出界定。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学习共同体指一个由学习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彼此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个体的成长[1]。该定义强调了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参与、共同目标、共享资源、对话、协作以及身份形成等显著特征。专注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的希普(Hipp)和霍夫曼(Huffman)认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包括支持和分享的领导权、 共享的价值和愿景、集体学习和学习的应用、支持条件以及共享的个人实践等要素[2]。笔者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及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界定为:以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愿景的教师为主体,遵循共同的规则和约定,共享专业知识与专业智慧,在协作与对话中完成专业发展的组织团体。

(二)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维果斯基所倡导的社会建构理论主张,人所特有的受中介工具影响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从这一角度来看,知识不是居于个体内部,而是内含在协同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因此,知识具有社会性,个体的知识建构过程与社会共享的理解过程不可分离。如果把知识作为抽离于教学实践的符号和文字,仍然把学习当做青年教师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那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也就失去了构建的必要和存在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是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创生的载体。

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实践表明,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高校青年教师与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在教学质量上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拥有大量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以叙事和隐喻的形式存在于教育情景之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共同体成员创设丰富的教育情景,借助于共同体成员间的实践的共享、观念的共享,在社会化参与中完成对隐藏在观念背后的意义、内隐于实践本身的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进而达成行动上的认同。

(三)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现实需要

高校青年教师在经历了学历教育、职前培训之后,在教师岗位上的专业实践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阵地。作为社会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依赖于开放性的环境。具体来讲,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依赖于学科与跨学科的、共同关心专业问题的协作、不同层次教师间的交流。高校青年教师渴望协作,但是经常受阻于其职业环境。当前多数高校实行教师不坐班制度。毫无疑问,该规定为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了方便之门,同时也关闭了高校教师之间思想、业务交流之窗。教师更多的时候处于孤立的状态,教师之间很少有机会坐而论道。

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满足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发展共同体服务于高校青年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的改善。成功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使教师能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此外,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协作与对话。由于从传统的孤离转向富有对话性的环境,高校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高校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中彼此激励和温暖,最终构建一种基于开放平台的、以知识经验的共享为精神食粮的、以隐形智慧的传递为最终归宿的专业成长环境。

二、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域

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个体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表现为专业知识的日益增长,而且包括个人价值观的逐渐转变,即从以教师为职业的谋生者逐渐转变为以教师为理想的教育者。从组织形式来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逐渐参与到共同体之中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 ‘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周成海等,2007)。高校青年教师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转向充分参与。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之中,高校青年教师在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的驱动下,促成专业知识的社会协商,以达成观念的共识和意义的共享。专业发展共同体顺理成章地成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域。

(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自觉有目的的过程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于青年教师成员的共同愿景之上。共同愿景就是教师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真心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王作亮,2006)。共同愿景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它为共同体成员提供了发展方向,为共同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内在能量。一个备受关注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保障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专业发展共同体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取决于共同体的目标以及共同体成员的活动范围。当共同体中的高校青年教师致力于内心关切的事情时,他们就会为真正想要实现的愿景感到振奋,从而使自身的专业发展转变为自觉有目的的行为。行政驱动下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僵硬的、 机械的、冰冷的共同体组织形态,最终只能流于表面形式。其学习形式最多是“适应型的学习”而非 “创造型的学习”,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变得虚无且毫无意义。

共同愿景使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由 “他驱”转变为“自觉”,这是青年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本源力量。这种自觉主要表现在,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自觉的发展意识,自觉把专业实践活动当做研究对象,意识到提升专业水平的必要性,从而表现出强烈的专业发展主动性。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自觉反思自己的专业实践活动, 审视自己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于共同体的力量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专业发展共同体有利于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自觉的专业情感。共同体成员分享对某一个特定主题的共同兴趣,为了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这样青年教师就能满怀情感且富有激情地自觉投入到共同体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体验自己在专业发展之路上的成就感,体验自己的专业价值和意义。

(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自主对话的过程

高校青年教师在由新手到专家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决策由“他决”到“自主”的过渡。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完成这种过渡的有效途径,理由有三:

一是这种过渡需要学习资源的支持,学习资源寓于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对话之中。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指出:“任何行业的成长都依赖于它的参与者分享经验和进行诚实的对话”,“同事的共同体中有着丰富的教师成长所需要的资源”(帕尔默,2005)。不同教师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模式的选择等方面各有差异,这种差异和多样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专业发展共同体为高校青年教师走向专业自主提供了对话的平台,增加了青年教师与优秀教师和同事、教育专家对话的机会。 青年教师可以在对话中完成知识经验的学习。这种“他人经验+自己经验”是高校青年教师走向专业自主的重要知识来源。

二是高校青年教师在对话的不断深入中完成由“他决”到“自主”的过渡。学习共同体是教育对话的理想境域,而对话是共同体生长所依赖的方式[4]。专业发展共同体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了与他人对话的平台。这种对话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参照共同体成员间的意义协商,调整和规范自己的专业行为,重构自己的专业认知,在观点分歧、 情绪调节、换位思考的循环过程中推进对话的不断深入。在专业发展共同体中,青年教师的知识学习、经验增长和智力发展通过社会互动而不是个人的努力来达成。持续的对话,个人的反思,系统的活动以及彼此的尊重,营造出一个青年教师可以深度学习和缜密思考的文化境域。而这种境域正是培育和支持共同体成员专业成长的沃土。

三是建立稳定灵活的对话机制是完成这种过渡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长期稳定、规范有序的对话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作用,保障共同体成员完成深层对话。考虑到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出生于1980年以后,该群体是接触新技术、新媒体的一代。因此,借助于网络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对话机制也就成为了可能。共同体成员间的对话可以是正式的面对面对话,也可以是随时随地的网络对话。共同体成员的共同的困难可以面对面的形式解决,个别问题则以微信、QQ等可为对话平台随时对话。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自为反思的过程

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反思是以内因的角色起作用的,是实践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桥梁,是高校青年教师完成从“他教”到“自为”过渡的有效途径。“自为”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因为高校青年教师不能通过机械地复制他人的经验和重复性的实践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而要通过创新的生成性实践来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如此才能获得专业发展的真正自由。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内在超越的活动,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活动,是一种获取具有缄默知识属性的实践智慧的过程。

智慧代表了人的最高认知和实践水平,与经验相同的是它无法由遗传获得,与经验不同的是它也无法通过传递得到。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对其教育教学经历进行自我解释而形成经验,上升到反思层次,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实际指导自己的惯例性教育教学行为———这便形成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5]。实践性知识也被称为实践智慧,源于专业实践之后的独立思考和反思,表现为有效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反思就是高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情境进行思考、审视和分析,它是置身教学实践之外的我与立足于教学活动之中的我之间的对话[6]。只有独立思考和反思,才能将在共同体之中获得的实践知识转变为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教师达到自为境界的关键,而教师的“自为”又使教师的角色从学习他人经验的实践者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者,从一个“教学研究工具”转变为具有专业话语权的真正主体。

摘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必要。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自觉有目的、自主有对话、自为有反思的过程。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同愿景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完成由“他驱”转变为“自觉”的专业过渡,协商对话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完成由“他决”到“自主”的专业过渡,自我反思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完成由“他教”到“自为”的专业过渡。

关键词:专业发展共同体,高校,青年教师,境域

参考文献

[1]徐丽华,吴文胜.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05,(05):41-45.

[2]Huffman,J.,&Hipp,K.Reculturing Schools as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M]Lanham:Scatecmw Education.2003:39.

[3]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4]高文,裴新宁.试论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2,(11):11-14.

[5]陈向明.对教师实践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66-73.

专业发展前景 篇5

高考志愿怎么填,哪些专业就业率高?

本科就业率持续缓慢下降

《报告》指出,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91.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0%)持续缓慢下降,较届(92.6%)下降1.6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92.0%,较2014届(91.5%)上升0.5个百分点。近两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同届本科。

2014~201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变化趋势

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五届持续下降;“自主创业”的比例(1.8%)较2014届(2.0%)略有下降;“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个、1.4个百分点。

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82.0%,较2014届下降1.5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3.6%)较2014届(3.8%)略有下降;“读本科”的比例(6.3%)连续五届上升,较2014届增长2.1个百分点。

2018届本科毕业生去向分布

因此,由于深造的分流,毕业生待就业压力没有明显增加。2018届本科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4.2%,较2014届(4.5%)略有下降;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待就业比例为7.5%,较2014届(8.1%)降低0.6个百分点。

02、2018届大学毕业生有收入达4624元

月薪是衡量一个专业前景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来说,每个月能赚多少钱,往往比就业率更加实在、重要。

《报告》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4624元)比届(4317元)增长了307元,比届(3988元)增长了636元。其中,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5135元)比2017届(4774元)增长了361元,比2016届(4376元)增长了759元;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4112元)比2017届(3860元)增长了252元,比2016届(3599元)增长了513元。

2016~2018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变化趋势

这位负责人称,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应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呈现上升趋势。2018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3271元)。

2018届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生月收入为6525元,比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5117元)高1408元;2018届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高职高专生月收入为5121元,高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月收入(4221元)900元。

2018届大学毕业生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月收入

其中,2018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5485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348元)。在本科主要专业中,2018届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是信息安全(6972元)、软件工程(6733元)、网络工程(6597元)。

03软件工程就业率最高

时下恰逢高考志愿填报关键节点,哪些专业就业势头好,哪些专业受到“职场冷遇”,成为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报告》指出,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1%),其次是管理学(92.7%);最低的是法学(85.1%)。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气类(95.5%)。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8%)、能源与动力工程(96.8%)、工程管理(95.8%)。

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93.7%),其次是公共事业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均为93.3%)。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食品药品管理类(94.5%)。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97.1%)、电气化铁道技术(95.9%)、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95.5%)。

麦可思有关负责人通过与以往数据比较发现,本科学科门类中的艺术学、经济学、理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较多。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土建大类毕业生就业率上升较多。

此外,《报告》还发布了就业“绿牌红牌”专业目录。目录显示,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连续三届绿牌。

据介绍,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

而绘画、历史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化学、法学成为20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其中,历史学、音乐表演、法学连续三届“亮红牌”。“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这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有关。”这位负责人说。

04毕业三年后有6.2%的大学生自主创业

《报告》称,201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7%,较2014届(2.9%)略有下降。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6%)高于本科毕业生(1.8%)。此外,有6.2%的2015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2015届毕业即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中,三年后有44.8%的人仍坚持自主创业(存活率为44.8%),比2014届(46.2%)低1.4个百分点。而2015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业(19.8%)。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内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业(14.8%)。

创业艰辛,但它带来的收益明显更高。《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群月收入优势明显。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5131元,三年后为11882元,涨幅为132%,明显高于2015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半年后为4042元,三年后为7441元,涨幅为84%)。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4601元,三年后为9726元,涨幅为111%,明显高于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水平(半年后为3409元,三年后为6005元,涨幅为76%)。

05读研主要动机是就业和职业发展需要

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4.7%。其中,“双一流”院校2018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29.4%,非“双一流”本科院校2018届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为11.7%。

2016~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的比例变化趋势

在2018届读研的本科毕业生中,有27%转换了专业,与2017届(27%)持平。其中,“双一流”院校为23%,非“双一流”本科院校为28%。

在本科学科门类中,2018届毕业生读研比例最高的是医学(26.3%),最低的是艺术学(6.2%);读研转换专业比例最低的是医学(12%),最高的是管理学(44%)。

2018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动机是就业前景好(53%)和职业发展需要(49%)。读研人群选择研究生院校时最关注的因素是所学专业的声誉(38%)和学校的牌子(25%)。

有6.3%的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后选择了读本科,读本科比例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文化教育大类(8.6%),最低的专业大类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3.2%)。

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选择读本科的主要原因是“想去更好的大学”(33%)、“职业发展需要”(25%)和“就业前景好”(24%)。

高考专业解读:志愿填报之高就业率机械类专业

01机械类专业介绍

(1)专业要求。机械类专业属于十二大门类中工科类的一个细分专业,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同学在数学、物理方面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机械类专业

(2)核心课程。机械类专业下属有13个专业,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机械制造与机械自动化、电子工程、测量工程、测量维修等。

从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来看,基础理论课程必不可少,比如机械工程、机械自动化工程。

此外,交叉类型的学科,比如工业设计,在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和表现技法等基础课程,后期还需要学习形态设计、装饰设计、色彩设计等专业课程。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偏向于时尚的设计类岗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因此,工业设计逐步被同学们接受和喜爱。

机械类专业

(3)行业现状。环境脏乱差是大部分家长对机械行业的认知,但机械行业发展到今天,更多的是与其他行业的交叉。如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即化工过程机械,是一个对能源过程的管控与机械制造的专业,学习这一专业的同学将来可以进入石化能源企业工作。

机械类专业

(4)涉及到车辆的机械类专业,如车辆工程,主要研究汽车车辆、军用车辆以及一些工程领域。这类专业对学生物理、数学的成绩要求较高。从985/211到一本、二本,甚至专科院校,都有车辆工程专业,可供不同学习成绩的同学进行选择。

另外,对于学校地域的选择,如果学校离汽车厂商较近,在校企合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学生毕业找工作也相对容易。

如北京理工大学在建校之初就承办了国防特色专业,其下属的车辆工程就有三大研究方向:第一,特种车辆研究所的装甲车专业,主要学习坦克的设计、制造、维修;第二,无人驾驶领域;第三,电动车辆领域。

机械类专业

(5)机械类新兴专业。如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基于机械工程,结合电子信息、计算机领域的综合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作业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工程是一门交叉类学科,目前国内的部分一本高等院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二本独立院校,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都设有该专业。但是,建议有意报考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同学选择高层次院校,因为对于这一类新兴专业来说,对学校整体的资源、国家的经费配备有一定的要求。

机械类专业

02专业院校分析

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该学院主要以三个方向培养人才,其一是电器、信息工程方向,其二是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方向,其三是智能科学方向。在这三个方向之外加入机器人感知、机械原理设计等课程,以加强本科生的专业感知。

该学校是湖南大学新建的学院,整合了各个学院的优质资源和对外交流资源,并且在本科阶段,学院会鼓励学生参加机械类的相关赛事。由此可见,该学院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

院校分析

03志愿填报建议

(1)专业选择要符合考生特长,不要盲目追从热门专业,传统专业的优势科学也可以多加考虑;

(2)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选择前要多加留意;

(3)选择学校要留有余地,不要只锁定北上广的院校;

车工专业人才需求与发展前景调研 篇6

一、调查的方式

1.走访调查:走访辽阳市及周边机械加工企业(公司),与公司的人力资源、技术、生产管理人员交流、座谈;

2.网络调查:调研组通过搜狐网、网易、新浪等大型网站进行了调研,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相关资料;

3.报纸调查:对辽宁省及省外大型报纸,如辽宁日报、华商晨报、中国工业信息报等报纸所载信息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二、调查的对象

这次调研主要是针对辽阳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公司),网络及报纸调查涉及到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既涉及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型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其调研情况如下表所示:

调研企业一览表

三、调研内容

1.人才现况统计与岗位

车工技术人才现状统计表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车工技术人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51%,专、本科学历占47%,本科以上学历仅占2%。

2.基本技术工种需求

对企业需求的技术工人工种人数的专项调查,显示出企业技工工种需求最多的是普通车工。调查数据见下图:

3.岗位要求

在对企业的调查中,我们重点进行了岗位能力需求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显示,普通加工设备操作能力、设备安装调试能力、设备维护维修能力、机加工工艺能力作为关键能力而被大多数企业所选择。这说明在企业现有人才结构中,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比较短缺。

四、调查结论

调研表明,现代机械制造业需要大批车工技术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需求在生产任务饱满的企业中尤为明显,这些企业由于生产任务的加重往往存在着产能与产量的突出矛盾,并且矛盾在短期内很难解决。要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唯一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增加生产班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这样就造成技工队伍的严重缺额,特别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另外,企业为了保持技术力量的先进性,在补充员工进行新老交替时,很注意工人队伍的合理梯队结构。一般 50 岁为退休段, 3000 名技工队伍的企业,每年需补充 百余人。可见国有大型企业及民营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持续性的和稳定的。

调查还表明,我国现有8000万产业工人,其中高级技工仅占3.5%,技师与高级技师不到1.4%,而世界发达国家高级技师、高级技工的比例达到30%到40%。从近期职场行情看,目前我国车工人才不仅数量上短缺,而且质量、知识结构也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需要的车工“蓝领”人才,不仅要在现代机械设计、机制工艺、夹具、刀具和量具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在车工技术应用等方面也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五、发展前景

我们以辽阳市为例,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以中旺集团、新风集团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及为装备制造业配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用人机会,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中职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技术人才队伍缺乏,技术工人队伍总量不足,总体素质偏低,结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就全国而言,现在,不仅仅“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车工行业高级工、技师短缺,我们辽宁乃至辽阳,这个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更是十分抢手。像中旺集团、新风集团、一汽弹簧辽阳分公司这样的大公司也已经出现高级工、技师断档,人才馈乏的现象。“十二五”期间,辽阳机械加工产业的振兴,制造业结构的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都急需各类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这样的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辽阳各种形式的车工人才培养模式纷纷登场,但是真正上规模的,持久赢得市场的还是屈指可数。目前开设有车工专业的有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机电工程学校、辽阳技师学院等。前者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技术院校,后者是以培养技能为主的职业培训学校。两种模式由于体制、机制不同,前者重学历、理论,存在着学生“中看不中用”的现象,后者重实践,练技能,存在着学生文凭低、“中用不中看”的现象。职业教育应敏锐地把握时机,在提高技能训练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把学生嫁接到大专学历教育上,传统的车工技能培训转型到最新科技的数控车工上,这样,学生技能操作普车,又能操作数控车,达到一专多能。

中药及中药专业的发展前景 篇7

日前国家注重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制定“中药十二五”规划等相关前瞻性计划大力促进中药的发展。在全国各地投设中药现代化研究基地和重点科研项目, 具体而深入地从药材、有效成分、药效以及新药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

中药材的种植是对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源头性保障, 国家制定GAP种植规范, 从绿色、高效、可持续方面保证中药药材的质量。首先在药材的资源方面, 因为我国比较特殊的地形地势, 药材的分布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其种类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北至西南由少增多, 但药材的蕴藏量则以北方最多, 向南逐渐减少。从产地上讲为GAP基地的选址提供了参考。GAP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应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适应范围、引用标准、环境条件、种类特征、种子、栽培管理、采收加工、药材质量标准测定以及包装运输储存环环都必须严格把关[1]。

比如用GAP质控下栽培的中药丹参作为重金属内控标准物, 研究其制备和表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丹参内控标准重金属含量的数据准确可靠, 稳定性好, 可作为丹参中药材重金属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 也可作为其他中药GAP规范管理中有毒元素的内部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2]。再比如现在大家非常熟悉的养生之宝人参, 利用HPLC及其他分析法, 得出人参花蕾 (果实) 在各时期均以人参皂苷Re含量为最高, 不同时期其人参皂苷含量波动;得出抚松县无公害栽培人参基地六年生人参于9月1日至9月11日采收, 加工的人参产量高, 质量好;得出对五年生栽培人参留种田进行留外方二圈花蕾, 中间全部摘除的疏蕾方法是可行的大田留种操作方法。这些操作结果为确定人参的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们知道, WTO对于中国来讲, 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中药市场的竞争讲究的是药材的真实、优质、稳定、可控。在这样的环境下, 实施GAP的优越性就非常明显, 第一它从中药生产的第一关——种植入手, 各个影响因素均有严格的监控;第二它很好地保护了有限的中药资源;第三对药材规模化种植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基于GAP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仍然有许多地方亟待被改建完善。主要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较难实现社会共享、未能迅速推广认证药材品种的规范化生产技术;增加了GAP的实施难度和准入门槛;国家的投入未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对通过认证的产品缺乏标识, 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的建议是SFDA需完善现行GAP法规;SFDA组织研究、发布各种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技术指南;发放GAP认证标识[3]。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是在中药种植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热点, 通过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更精确地确定道地药材的质量, 普通药材的质量等级和真伪优劣药材的鉴别等。目前, 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种中药理论研究和新药开发的模式和方法, 是中药化现代关键问题之一。中药引入指纹图谱的手段是因为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鉴别手段, 指纹具有唯一性, 这是由指纹的遗传物质本身的唯一性决定的。按应用对象来分类, 可分为中药材 (原料药材) 指纹图谱、中药原料药 (包括饮片、配伍颗粒) 指纹图谱和中药制剂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分类可分为中药化学 (成分) 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

由于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技术难度较大, 客观困难较多, 需要不断地探讨与交流。那么指纹图谱质控技术对现代制药学的发展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 此技术可以保证中成药的功效。此外, 它也是带动当前中药工业的现代化技术, 是牵动中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纽带, 是实现中药走向世界的必要保证。

那么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又有哪些建立原则呢?一个理想的指纹图谱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对药物物质基础的相对显示, 而应该将测定的参数通过一定的数据相关性比较, 并联系药物, 从原材料到最终制成品整体过程的质量特性, 对中药进行整体相关性、有效性的控制。指纹图谱的建立应该针对分析样本的特性。另外, 实际测定中, 影响一个方法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从样品来源、组成、供试样制备、不同仪器、测定条件等等, 都会对结果有所影响, 所以测定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可变性, 也是指纹图谱测定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指纹图谱研究在现代制药研究产业的应用。比如中药白芨, 中药白芨的化学成分复杂, 但白芨水浸液荧光光谱图中只出现两种组分的荧光峰, 实验条件一定时, 两种组分荧光强度都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可以作为两种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再比如枸杞, 可以用到DNA指纹图和化学指纹图谱法来对枸杞子的质量进行测定。由于其具有应用范围广, 分析结果准确、快速、重现性好等众多优点, 日益受到重视, 非常适合构建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的创制过程中, 指纹图谱学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利用数学和化学统计学手段、依托计算机科学进行综合整理和评判, 以获得更高层次的生物学信息而服务于生命科学。中药指纹图谱学的核心就是依托中药指纹图谱信息学技术手段获得关于中药的全面物质信息和中药作用于生命体的生物信息, 最终目的就是弄清中药的作用机理、代谢规律, 实现药效的最优化和毒性的最小化, 生产出优秀的新型中药, 即实现中药指纹药剂学的目标。

运用现代化仪器比如高效液相色谱, 超声波浸提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多项技术对中药中主要药效成分进行提取、精制和含量测定, 比如地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 我们主要研究其挥发油是否有增强纤溶的作用, 我们联合了GC-MS法以及化学计量学等其它的分辨方法, 为其化学成分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参数。蒲桃茎、叶和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中, 我们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分析鉴定了其化学成分, 比较了不同部位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异同及物性, 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蒲桃资源提供参考。另外在超临界CO2技术分离提纯青蒿挥发油及成分这一实验中, 我们则是结合了SFE和GC-MS二者的优越性。

克服传统煎煮费时, 有效成分被消耗的缺点, 去除余质的干扰, 更大程度地利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跨越中药饮片加工的阶段, 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根据化学持性制成不同的剂型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这些技术在很好的保留了传统中药炮制精髓的同时, 也显示出非常强大的优越性。比如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 技术, 在萃取率、保留药物有效成分和生产周期等方面均有较为理想的水平[1]。再比如超微粉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药物利用率的问题。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省时、节能和获率高等优点。超声波辅助提取有温度低, 溶剂使用量少, 节约能源等优点。近年来这两种辅助提取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在天然产物提取中得到了应用。近年来, 随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药新制剂的开发研究取得很大成绩。所涉及的新药剂型包括口服液、冲剂、软胶囊以及一些新工艺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进行中的新药研究和“二次开发”。目前中药作为新药研究领域一个新的方面拥有着庞大的药源基础和开阔的前景。中药来自于天然药物, 我国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 还有很多尚未开发的品种有待发现和研究。并且采用包含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缓释控释技术以及脂质体制备技术等多项现代化技术将中药制成不同剂型用于临床, 对于某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在某些程度上优于化学药, 甚至在某些常见病的治疗上与化学药等效或者更具安全性。这对于我国新药研究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国内知名院校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合作, 利用中药抵抗传染性疾病 (禽流感) 的研发平台, 建立一个抗禽流感H5N1病毒中药筛选平台。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这也是全球首次通过实验室证明中药对治疗人感染禽流感有效。就抗病毒颗粒治疗禽流感的处方、工艺、用途申请了2项中国发明专利, 先后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申请专利。中药的新药研究开发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国内, 对国际市场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内外市场需求,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都将促进我国中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如此, 在新药研究发展还是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市场竞争压力, 中药新药研究中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不力, 中药新药研究人才培养能力欠缺, 经济实力不强, 重基础 (药学、药理、毒理) 轻临床现象较普遍, 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对中药新药研究部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中药新药研究的主导思想应当是创新中药, 走从研究到开发的高速公路。至今已有1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 其中一类新药占11.5%, 二类占6.5%, 三、四类各占40%, 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 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永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 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对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和思考。自我国加入WTO组织后, 我国中药发展面临以下三大机遇:一是加快发展的机遇, 二是政策扶持的机遇, 三是合资合作的机遇。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医药工业面临着新的调整和变化以及“洋中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冲击。因此, 发展必须破解四大危机:一是理论传承危机, 二是种质资源危机, 三是产品创新滞后危机, 四是国际竞争加剧的危机。并且开发高技术含量的中药新产品, 改变我国目前以资源输出为主的中药外贸格局, 这对加速中药走向世界的进程意义十分重大[1]。

通过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解决了中药在人体中药理作用发挥的不明确性和难解释性, 使中药更好地被科学公众认可, 拓宽中药国际国内市场。

在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的趋势下, 医药院校的中药专业也在蓬勃的开设和发展, 中药专业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 专业性、系统性地培养中医药人才, 掌握中药传统知识技能和现代化发展的最新信息技术, 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 以实现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中药带着极其深厚的医学理论积累和文化品质, 以平和而谦逊的姿态, 行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仿佛是一位微笑不语的老者, 又仿佛是一位朝之蓬勃的年轻人在传统医学理论和先进科技的碰撞下, 厚积薄发,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走向光亮的明天。

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中重要部分, 目前其发展前景也是受到了许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GAP种植、中药指纹图谱和中药新药研究三个方面探讨中药专业的发展前景, 通过分析当前各个领域的研究形势, 提出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GAP种植,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新药研究

参考文献

[1]魏志华, 阎红敏, 王新民, 等.中药远志GAP标准操作规程[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7) :85.

[2]黄志勇, 庄峙厦, 王小如.GAP质控下栽培丹参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的制备和表征[J].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 (9) :808.

专业发展前景 篇8

关键词:专业创新团队,职业教育,专业内涵

随着职业教育春天的到来, 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深化教学改革, 创建专业特色, 培养能生产服务于一线、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是每一位分管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2008年3-7月, 我很荣幸地被派往北京西城区外事学校进行挂职学习, 收获颇多。专业创新团队建设是他们学校的一大特色。2007年, 他们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这一专业团队经过长期的培养锻炼, 凭着专业师资力量强, 教师学历水平标准高, 教育教学效果好, 培养的学生讲究礼仪、技能高、素质高, 并且专业发展具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创新思路, 因而在众多参评团队中脱颖而出, 被评为“北京市专业创新团队”称号。在创建专业创新团队过程中, 学校不断探索团队建设的新模式, 引导各专业、各学科形成以专业组长、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习型、研究型的专业团队和学科团队, 提升了各专业、各学科教师的整体水平, 促进学科带头人的成长, 大力推动了学校的专业发展。学校计划在往后的两年内, 创建两支校内专业创新团队和学科创新团队。这一做法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我们都知道, 职业学校的核心工作是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是课程体系整体改革, 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核心工作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创新团队的建设, 对调动所有积极的因素, 团结一切力量, 对提高专业教师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专业的发展、内涵的建设、学生技能的培养等方面都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所以我选择了创建专业创新团队, 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内涵发展这一课题作了如下的探究。

一、什么是专业创新团队

首先, 它必须有团队精神。也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整体效率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 是成功团队身上难以琢磨的特质。在强势团队中一起工作的人们会觉得心情比较舒畅, 干劲也很足, 大家的协作性很强, 能够创造出一些使人感到骄傲的业绩;在弱势团队中人们觉得钩心斗角的情形较多, 心情压抑, 没有成绩, 没有战斗力。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有团队精神的团队, 团队成员的个人智商可能是100, 但加在一起的团队智商可能会达到150甚至更高;而反过来, 缺乏团队精神的团队, 即使个人智商达到120, 但团队组合到一起的智商只有60到70。

其次, 它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 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 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 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1) 创新意识包括四方面:

(1) 创造动机。它是创造活动的动力因素, 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造性活动。

(2) 创造兴趣。它能促进创造活动的成功, 是促使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3) 创造情感。它是引起、推进乃至完成创造的心理因素, 只有具有正确的创造情感才能使创造成功。

(4) 创造意志。创造意志是在创造中克服困难, 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它具有目的性、顽强性和自制性。

(2) 创新意识的主要特征:

(1) 新颖性。创新意识或是为了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满足原来的社会需求, 创新意识是求新意识。

(2) 社会历史性。创新意识是以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为出发点的, 而这种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在阶级社会里, 创新意识受阶级性和道德观影响、制约。人们的创新意识激起的创造活动和产生的创造成果, 应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创新意识必须考虑社会效果。

(3) 个体差异性。人们的创新意识和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情感志趣等相应, 它们对创新活动起重大推进作用。而这些方面, 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创新意识既要考察社会背景, 又要考察其文化素养和志趣动机。

二、创建专业创新团队的重要意义

专业创新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 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不公正的现象, 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的, 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团队精神是一个集体的精神支柱。离开这个精神支柱, 这个集体就是一潭死水, 就毫无活力, 毫无竞争力可言。有团队协作精神、配合默契、有凝聚力的优秀团队, 就犹如猛虎添翼, 所向披靡。

首先, 专业创新团队对于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 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的最重要的标志。良好的团队精神就成为一面旗帜, 它召唤着所有认同该团队精神的人自愿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 为实现集体和个人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其次, 专业创新团队还起着激励作用。对许多企事业单位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大部分员工总认为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所谓回报, 并非仅限于加薪或晋升, 他们最需要的是别人的认可与肯定。良好的团队精神充分尊重团队成员, 赋予团队成员具有价值的角色, 倾听其心声并且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分付出。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深植于内心的活力与使命感, 对团队成员的行为有着重大的激励作用。

再次, 专业创新团队能始终站在职业教育的前列,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运用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 来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 包括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管理、考核与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的改革和探索, 专业创新团队为培养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提供保障, 对专业的建设、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如何创建专业创新团队

首先, 加强对专业创新团队领头人的培养。团队领头人是本团队的管理者, 也是团队的学术业务领头人。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 只有一名德才兼备、素质高、能力强、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领头人, 才有希望带出一个创新团队, 推动职业教育的专业内涵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一名专业创新团队领头人, 他 (她) 必须符合如下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身体健康, 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熟悉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及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及规律, 有突出的专业成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具有对本领域工作的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 能够带领本创新团队赶在专业发展的前沿;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 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的能力。

其次, 努力打造团队精神, 强观念、定目标、抓执行、多活动。让团队的每一成员都清楚地认识到团队精神必须强化五个方面的观念: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团队精神的动力———事业目标;团队精神的基础———发挥个性;团队精神的关键———领导示范;团队精神的框架———制度保障。还要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及时地制定专业发展的目标方向, 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法学法, 确保专业建设具有先进性及示范性。工作中提倡落实执行, 拒绝推诿拖拉, 自觉以全局的整体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全局意图为意图, 以整体效益为效益。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工作的整体性、协作性, 行为制度化、规范化, 才能实现整体力量的最佳效果。另外, 为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要多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的文体活动, 以培养和弘扬团队精神。

再次, 努力把团队成员培养成为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近几年国家已经明确地提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千计的技能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要实现这一目标, 中职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既要有教师的职业素质, 又要具备其他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也就是说, 既能像传统的教师那样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 又能像企业中的“师傅”那样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并且能将行业的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这就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所必需的“双师型”教师。所以, 作为专业创新团队中的每一位专业教师, 都应该更新观念, 努力学习, 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 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方向, 站在本专业前沿上进行科研课题研究, 具有整合开发本专业课程的能力;并且要经常到企业中进行学习锻炼, 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操作本领, 了解企业的文化及所需的人才结构;学习现代的教学观,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作为指导者及组织者, 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 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

最后, 建立有利于专业创新团队成长的激励机制。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概念, 主要指激发人的动机,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在学校管理中, 激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成长。所以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 建立奖惩、评价、培训、聘用等制度, 并且让教师享有充分的权力, 使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氛围, 促进教师的成长。

录音艺术的专业定位和发展前景 篇9

关键词:录音艺术专业,录音师,发展

录音艺术专业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初, 随着无线电广播和有声电影的产生而产生的。录音艺术专业是为电影、电视以及广播等各行业培养优质的能从事录音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人才而开展的, 是为电影、电视等艺术创作单位培养能从事对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进行声音艺术创作的录音师。在现代国际上, 录音艺术专业的教育是被作为影视教育的一部分的, 录音课是影视专业学生一门基础的必修课, 只是在今后的实际工作或后期进修等过程中才会出现较为专业的录音师、混音师等等的分类。当然, 在我国大部分院校中, 录音专业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进行独立招生的, 这同样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的效果。

录音艺术专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其历史必然性。十九世纪后期, 照片开始能够在银幕上活动, 这标志着最初的无声电影的产生。在随后的几十年中, 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让电影发出声音的研究工作。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这个愿望并不能成为现实。在后来, 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 让电影具有更高的观赏性, 人们有时会采用让配音演员在银幕后说话的方式来达到有声的效果。对于部分十分优秀的无声电影作品, 有时甚至会启用大型乐队、知名风琴家、知名钢琴家等进行现场演出, 然而这么浪费力气的工作仅仅是为了使电影“看起来有声音”。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电影的观赏性, 帮助电影“看起来有声音”了, 但无疑这并没有解决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无声电影艺术逐渐走向尾声。

二十世纪初, 在观众对电影高质量要求的需求刺激下, 在电影艺术被科学技术不断推动前进的情况下, 有声电影逐步在无声电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随着电子放大器、三极电子管以及记录设备等电子科技设备的出现, 无声电影艺术时代正式完结, 完全地彻底地被有声电影时代接替。在有声电影的发展初期, 录音工作只是由录音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负责, 并不存在专业的录音人员。随后, 电影业商业化的迅猛发展对录音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电影制作中有关声音的工作也由简单的技术设备使用及管理工作上升到了艺术处理的高度, 声音创作有了由有到优的制作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 电影录音师这一行业出现了。在电影电视制作中, 录音师担负着声音的主要创作工作。毫无疑问, 在有声电影的市场状况下, 这项工作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录音师的创作需要达到导演对影视作品的展现要求, 同时自身应该对影视作品的有一个深度的理解, 然后对影视作品进行声音艺术上的创作构思, 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这些需要展现的“声音”元素连同画面一起展现在银幕上, 全面完成一个银幕形象的塑造和一部影片的艺术创作。因此, 录音师是要参与一部作品的艺术创作的, 有声电影时代的声音工作者是录音师, 更是艺术家。在有声电影的催化下, 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的创作对录音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并逐渐有了一个完整的专业技术体系要求, 录音艺术专业由此诞生。

录音艺术专业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录音师对声音有足够强的听辨能力, 有对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的声音创作能力, 同时还应该对电子设备应用及技术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同电影一样, 录音艺术专业最早产生在英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培养电影电视行业的录音人才, 逐步开始在一些工科院校开设录音艺术专业。

录音艺术专业最早是在我国清朝末年随着电影一同从国外引入的。通过向国外电影从业人员的不断学习, 我国最早于北洋派系建立的工科学校里招收和培养录音艺术专业人员, 承担电影的录音工作。他们中的部分人承担了我国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的建设工作。新中国改革开放后, 艺术类院校的建设工作日趋收到国家重视, 专款专用对这些院校建设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录音艺术专业得益于国家政策, 各种录音设备得到完善。如声音制作中使用到的降噪器、混响器、音频工作站等设备, 正在逐步追赶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水平, 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 录音艺术专业的教育工作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 我国的录音艺术专业也加强了同国外的交流, 给更多的录音人才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机会。我国的录音人才已经更多的参与到国际作品的制作中去。

如今, 在电影电视行业的“声音”艺术创作过程中, 大量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已经被注入。除此之外, 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理论要求也不断提高, 我们需要将社会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技能等各方面有效的集合起来。录音师需要进行充分的理论知识学习, 以保证完成高技术条件下的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创作工作。录音师在电影电视等影视作品声音的创作过程中, 既要保证设计创作出的作品符合艺术上对银幕形象的要求, 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 利用高标准的科学技术准则要求来保证艺术作品中的声音的质量。作为一名录音师, 需要对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技术设备有充足的了解及熟练的运用, 并充分发挥其潜力, 在完善的知识储备、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上攀登艺术高峰。

现如今在我国每年累计生产的电影电视作品多达几千余部, 电影电视等艺术创作单位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录音艺术人才来保证影视作品的创作和拍摄。音像制品的普及以及各类音乐公司产品的激增, 均对录音艺术专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加强了对高水平音乐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 对录音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录音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各类艺术作品及艺术演出的成功与否。录音工作已经由让观众听到声音, 发展到利用声音渲染氛围;由简单的声音录制发展到录制、合成、音效等各方面的技术合成。伴随着我国日益强大的影视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一需求定会不断扩大。同时, 介于录音艺术专业较强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决定了该专业不仅能够满足影视、音乐类工作的需求, 同时还有机会向多媒体的应用方向发展, 录音艺术专业的广阔发展空间决定其必将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洪吉.浅谈录音技术与艺术再创作[A].广播电视技术论文汇编[C].2005.

[2]张灿.录音艺术专业——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J].考试 (高考族) .2008.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前景反思 篇10

一、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随着英语教学在中国高校的不断深入, 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已较为成熟, 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然而, 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依然受到很多因素如个人的成长受教育经历、个人工作环境、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制约。总结起来, 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个人内部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因素的制约。国内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师普遍学历不高, 工作之后接受培训和出国交流的机会较少, 虽然每年公办院校都有几名出国交流实习机会的名额, 但是大部分教师都与这样的机会失之交臂, 更何况独立学院因为资金的问题, 更不可能给教师提供这样一个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机会。我们都知道, 英语是一门交流的工具, 语言也是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才能快速被学者接受和理解,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所以,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需要高校和社会机构提供这样的有利资源和机会。另一方面,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较差, 在高校中处于劣势地位, 在日常工作中周课时量大, 科研时间少, 这种现状和自我认识也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

内部因素的制约。内因起决定作用, 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之所以受到限制, 除了社会高效外部环境的因素外, 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作者在走访和试听了几所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课堂之后发现: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 对于教学理论的理解和阐述都比较透彻, 然而在课堂上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不能归因于外部因素, 它在于教师个人的灵活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快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采取当代学生易接受和合理的合作教学模式, 解放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传统角色。另外, 教师个体自主意识的发展很重要, 所谓教师个体自主意识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并采取自我提升、改进和发展的一种能力。在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生涯中, 这种自主意识比较淡薄, 即使有时候有这种强烈的自主意识, 但缺乏较好的、系统的培训指导, 因此, 个人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教师自主地提升个人专业知识、渴望更新个人专业知识等能力决定了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前景。除了这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外, 个人的心理因素和性格因素也会影响专业的发展, 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和性格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个人专业发展的快慢程度。

二、高校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前景规划

鉴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受到以上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笔者将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分析这两方面因素如何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前景, 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第一, 增强个体自主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 因此, 教师必须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改进、刷新自己。作为教师, 更应该增强个体自主意识,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接触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给课堂注入更多新鲜元素, 同时全面加强和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个体自主意识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它要求个体有较强的自制能力, 对个人的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规划, 能够制定合理的专业发展计划并能够认真地执行计划。因此, 教师的个体自主意识增强需要教师克服自身的心理懒惰性和心理依赖性, 真正给学生树立榜样, 起到示范作用。

第二, 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提升自身能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促进作用, 高校良好的资金条件和专业发展条件会给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自我发展机会。社会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比如现代化的网络资源, 网络公开课等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众所周知, “教学相长”, 其实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在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 即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更新个人知识的过程。因此, 教师个人应该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提升自身能力, 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同时加强与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高校也应该积极努力的探索更加科学的考核机制, 尊重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规律, 给予大学英语教师更好的职业认同感, 适当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第三, 进行反思实践。研究表明, 经常反思的教师的业务水平远高于不进行任何反思的教师。教学的过程, 实际上是学生如何理解教师所设计课程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接收效果,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及学习经验的个体差异, 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改进。教师不是黄金法则,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应该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打破传统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的错误观念, 善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在反思的实践中才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找出解决的方法, 最终达到真正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在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能够重构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程序, 促使自身所拥有的认识得到修正和发展。

三、结论

大学英语教师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团队,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更是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教师本身的发展, 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 做到与时俱进。本文笔者在分析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 反思教师自身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能够对大学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前景有所帮助。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中坚力量, 是高校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活力资源。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仅关系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而且关系到学生和整个学校的发展。因此, 大学英语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应该受到重视。本文作者在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基础上, 试图从个人的教学经历出发, 发现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结英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特点, 反思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前景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反思

参考文献

[1]Almarza, G.G.Studentforeignlanguageteachers’knowledgegrowth[A].InD.Freeman&J.Richards.TeacherL earninginL anguage Teach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Avalos.B.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T eachingand Teacher Educationovertenyears[J].Teachingand TeacherE ducation, 2011.

[3]陈劲波.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

保险专业前景看好 篇11

但是,无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内在需求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点缺陷:一是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不分,对一些风险性较大的业务,过多地让商业保险公司承担;二是赔付率低,保险费用却很高;三是保险公司收取的保险费限定投资领域狭窄,处于相对闲置状态,资金运用不足;四是保险业税收偏重。

然而,国内的保险市场仍具备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首先,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张。保险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业,有着福利事业的性质,把保险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必须的。其次,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从而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在国内,保险无论从传统观念上还是从实际的运作中都远远没有达到“深入民心”的程度。因此,加大对保险的宣传,使百姓了解其实质,很有潜力可挖。第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第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目前,全国已有28家保险公司,一个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但规模与一些国际知名公司相比有很大差距。

中国的保险公司在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发现专门的保险人才。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根本上说,培养各类保险专业人才及与保险相关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是提高保险经济效益的根本大计和根本途径。

保险学主要为适应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专业方向。本专业主要为经济和管理部门、保险公司、外贸公司、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保险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我国的有关法律、方针和政策;了解国内外保险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有:西文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结算、保险学原理、风险管理、精算原理、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海上保险、涉外保险、保险会计、保险法律环境分析、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等。本专业实行文理科学兼招。相关内容请登陆http://www.guanwd.com

推荐几所保险学专业发展不错的美国院校:

1.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Madison, WI

Program in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

Graduate Group in 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3.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Atlanta, GA

Program in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4. Temple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PA

Doctoral Programs in Business

申请的条件:

以 Temple University 为例

录取的要求:

1. 至少有两篇学术方面的推荐信

2. 500-1000字的personal statement,内容包括你为何选择TEMPLE UNIVERSITY,你的研究的目标,你的职业目标,你的学术成果等。

3. GRE/GMAT成绩,每个部分不能低于80%; TOEFL要600分以上(或机考250分)

4. 一份个人的简历

Deadline

Fall: January 15

学校的教授:

Temple University

Dr. R. B. Drennan Jr. http://www.sbm.temple.edu/~rmidept/faculty.html

Chairman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 rdrenna@sbm.temple.edu

1992年毕业于宾大的WHARTON 商学院PHD学位,专业是Insurance and Risk Management.现任教于宾大的WHARTON 商学院和TEMPLE的FOX商学院。发表了多篇论文如:“Plan, Market, and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in HMO Solvency Prediction”,“Changes in HMO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the New Role of Consumers”,等

Dr. Mary Weiss http://www.sbm.temple.edu/~rmidept/weiss.html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Deaver Chair

E-mail: mweiss@vm.temple.edu

Web Site: http://sbm.temple.edu/~rmidept/weiss.html

1984年毕业于宾大的WHARTON 商学院PHD学位,具体研究的领域有international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no-fault automobile insurance, and reinsurance regulation。有丰富的实际咨询经验,现在教授的科目有international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actuarial applications in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等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Anderson, Dan http://www.bus.wisc.edu/faculty/facdetails.asp?id=31

Professor in Actuarial Science,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Address: 5295 Grainger Hall 975 University Avenue, Madison, WI 53706

Email: danderson@bus.wisc.edu

他在以下的领域中有较深的造诣:

* Asbestos

* Catastrophic insurance

* Environmental risk management

* Government insurance programs

* Hazardous waste

* Insurance company insolvencies

* Liability

* Superfund

Miller, Robert http://www.bus.wisc.edu/faculty/facdetails.asp?id=34

Professor in Actuarial Science,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Address: 4291 Grainger Hall 975 University Avenue, Madison, WI 53706

Email: rbmiller@bus.wisc.edu

专业发展前景 篇12

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从最初的理念阐释到现在的实践探索, 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新要求, 教师职业的新任务和劳动特点, 体育教师如何在一节课里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 正确合理地安排他们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调动其运动兴趣, 提高其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育体、育心以达到增强体魄和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并且在组织管理方面严格要求、科学管理,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值得我们去深思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搞好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为此, 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方向是我们要着重研究的课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手段, 通过新课程改革这一新的时代要求, 对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分析, 结合现阶段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并从观念意识、政策体制、教师的专业素质三个方面, 提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结果与分析〗

一新课程改革下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一般认为, 教师的专业素质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部分组成。具体来说就是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学识素质, 教育技能素质, 科研能力素质, 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

第一,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体育教师影响体育教学环节的质量, 一个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意识, 一个是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意识、引导技巧和实践经验, 也就是教师要在意识上对体育教学有奉献、钻研、创新精神, 要有专业发展意识, 不断追求专业化发展的进步, 还要有分析、设计、判断以及语言表达、示范讲解、应变等教学基本能力, 同时还包括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这些都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高, 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就好。

第二, 新课改下对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1) 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的工作比较辛苦, 而劳动付出和劳动所得报酬往往又难以相等, 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深厚的感情, 才能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体育教育事业。

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爱护学生、培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好手段就是尊重、理解、信任, 并提倡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锻炼的合作意识, 身体力行,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实践证明, 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又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现代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要从升学服务、为比赛服务转变为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服务;要从只有升学才能成才、只有运动尖子才是人才转变为指导全体学生各自成才;要从以考分、升学率、运动成绩为评价标准转变为以学生基础素质发展水平为标准;要从重尖子轻全体、重灌输轻启发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学会学习的教学。

(3)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是教师所具有的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在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教师必须掌握体育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 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 掌握体育教学的规律, 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使自己具有与时代步伐吻合的新的教育观点, 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4) 具有过硬的语言艺术素质。教师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艺术高超, 就能使教学锦上添花。首先是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高超的语言艺术能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挖掘学生的智能、体能, 语言的音质、音量、音调、语速的变化, 通过听觉中枢刺激动觉中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教师良好的身体语言能力, 即标准的技术动作示范, 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向往,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为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 体育教师已不能再是只懂得运动技能的教师, 而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好的文化修养、兼具各学科的知识, 特别是健康理论知识及运动保健常识, 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先进的教育技术 (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 , 会利用网络平台搜集、使用信息为教学、科研服务。

(6) 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素质。较其他学科而言, 体育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涉及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综合性学科。体育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也是人类健康的工程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 更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 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 总结教学、训练经验, 并有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欠发达地区比发达地区偏低, 特别是一些城乡学校和偏远山区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的状况较明显。具体表现有:

1. 思想认识不够, 心理素质不足

由于社会偏见, 体育还没有被社会真正认可, 经济实力不足, 体育教学条件较简陋。由于体育教师的付出还未能够在精神、物质待遇方面获得应有补偿, 因而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 导致心理不稳定, 特别是在物欲膨胀的今天, 如有的体育教师怨天尤人, 马虎工作;有的满足于师范教育学习时所掌握的知识, 缺少积极上进、开拓创新精神, 甚至丧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

2. 知识结构陈旧单一

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评价考核监督机制, 部分教师自认为只要学历达标就一切都好, 缺乏继续学习研究的动力, 忽视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功利甚至认为只要能出几个好学生, 在比赛时取得几个好名次, 凭现在的经验、能力就可以上岗, 在这种错误认识下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考试内容的教学, 忽视了其他内容的教授, 忽视了教师育人的目的, 忽视了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加上体育教师文化基础普遍薄弱, 学习修养、继续教育意识不足等原因形成了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陈旧单一的现状。

3. 大环境下片面的人才观

在应试教育及传统教学的影响下, 学校通常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在体育教学方面则把学生在运动竞赛中获得名次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因此, 学校体育教学出现了放弃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片面追求少数体育尖子运动技能的提高的做法, 背离了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另外, 许多学校认为体育学科是副科, 为了节省经费, 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师外出培训与学习, 有关专家也很少来学校指导工作, 使教师失去了学习机会, 不能及时引进优质学习资源, 大多数的体育学习仅靠一份专业刊物获得, 这些无疑会限制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 使体育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师表作用受到损害。

三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在新课改下,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扮演好体育教师的角色, 就要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重视职后的自我“充电”和自我教育, 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是教师的专业化。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这就使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努力与这一方向所要求的知识结构相一致。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观念意识是基础, 其次还要有相应的政策体质作保障, 然后才能谈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依据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探索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倡导新的发展理念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以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为取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终身性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应该是内发性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工作中的问题来学习, 增强学习和发展的针对性。

2. 向以人为本的继续教育迈进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组织模式、教学模式、教育内容, 应充分考虑教师成长的阶段性特征, 体现以人为本, 体现不同层次参与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 对刚走上岗位的教师的立足点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转变;工作5~10年的教师立足点是能形成教育教学理念、个性风格和管理思想, 成为一名胜任学校的常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对工作10~15年的教师立足点是提升品位, 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完全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过程中, 应该加强培养和培训机构与学校的合作伙伴关系, 可以尝试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筹建体育教师专业学校, 重视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还要保证体育教师的培训机会和时间。

3. 深化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制度

改革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 任用实施证书化制度, 使体育教师的社会形象日趋凸显, 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质量认定也应该形成评价制度。这样, 既体现了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视, 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4. 立足课堂教学, 完善知识面, 加速自我成长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如“金字塔”, 既要有精度、高度, 更要有宽度、厚度, 不仅要有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 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而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 恰恰就是体育教师扩大知识面的基本途径。教学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断积累、创新和持续生成的结果, 教学经验的积累通过教师在每一节常态课中获得, 认真对待常态课, 将积累的经验充分运用到公开研讨课以及优质比赛课中, 并经常参与此类活动, 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加速教师自我成长。

5. 体育科研——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提高科研能力不仅要有创新思维, 还要时刻关注体育课程改革, 努力探索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不断总结体育教育中的问题与经验, 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律与应对策略。

学校体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加强体育,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奋斗目标, 全面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必经之途。

上一篇: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下一篇:古城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