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2024-10-24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共12篇)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篇1

企业中层管理者是连接企业基层与高层的纽带, 是企业管理的脊梁骨,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相比, 具有其自身职责与权限的特殊性, 即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身份。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是在贯彻企业战略思路与政策方针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实践能力, 也就是将企业的战略、计划、方案变为现实绩效的能力。如果将决策理解成“做正确的事”, 那么, 执行力的定位就是“做事要正确”。因此, 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强弱, 只有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提高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能力, 端正工作态度,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层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稳固发展。

一、执行力的内涵

执行力是指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是如何将企业的战略意图转化为企业效益成果的行为过程。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 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就个人而言, 执行力是按质完成任务的过程。很多企业管理学者都是告诉管理人员如何加强策略制定, 怎样变迁组织, 怎样进行人员选拔与培养等, 对于执行力的理论塑造却非常缺乏。但是事实上有价值的策略必须要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去执行, 才能起到对战略上传、下达的目的, 因此, 如何培养管理者与员工的执行力, 也必然成为企业策略与理念渗透的关键。

二、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现状

当前很多企业中层管理者缺乏执行能力, 造成不能完成企业计划任务, 难以达到企业最佳效益, 主要表现在:执行方案的操作性不强, 虽然大多数中层管理者足够考虑到了企业利益, 具有工作热情与经验, 但是在决策执行中缺乏应变能力, 难以执行;其次, 在决策方案执行过程中逐渐降低标准, 越到执行尾端与方案既定标准越远;此外, 在执行计划时出现执行失误, 影响工作进度;在企业政策与规章制度执行中会遇到困难, 一旦遇到磕绊, 执行力度就会减弱, 无法达到计划效果。这些表现大大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 究其原因是受到了中层管理者的自身水平问题与工作态度问题的影响。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 中层管理者需要专才胜任, 其是商业模式的执行者, 如果自身业务水平低, 对于高层决策的理解只知大概, 甚至是误解, 会使企业战略无法落实。同时, 有许多企业中层管理者在布置与检查工作中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 对任务完成状况的检查越来越松弛。此外, 由于受到企业制度制约, 造成交流沟通不够, 纵横向协调效果不佳, 因此影响到中层管理者的执行效果。

三、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的有效措施

1. 推崇执行力文化

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凝聚力的无形力量, 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点滴积累, 执行力文化的推崇是为了达到可以影响中层管理者的行动意愿, 让执行力理念不是流于形式, 而是要在他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并情不自禁的执行。推崇执行力文化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增加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其次, 执行力文化的建立要在各个制度的基础上, 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相适应, 并要求行为方向和组织的宗旨目标相一致, 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发挥中层管理者的执行能力。

2. 提高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水平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实现的催化剂, 其执行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因此, 企业高层必须要正确认识他们的综合能力, 明确认同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企业高层总是只关注中层管理者必须要对企业尽哪些职责, 而漠视中层管理者各方面的需求, 造成其工作态度消极, 认为自己只是进行上传下达的执行者。对此, 制定科学的选拔机制、晋升渠道、绩效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同时, 为了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执行能力, 应对其进行多样化的培训, 拓展管理知识面, 从而可以形成创新的管理理念, 掌握更多的管理方法, 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制定全面的绩效考核系统, 通过绩效转变为执行力, 使绩效薪金得以实现, 以此确保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可以得到自我提升。

3. 配备互补人员

俗话说:“人无完人”, 管理者不是完美的, 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何况企业发展是团队合作的过程。要想建立一个高绩效团队, 除了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还应有合理的人员配置, 通过招聘与培养一些高素质、学习能力强的人才来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作用。加强团队沟通的流畅, 通过不断的沟通磨合, 中层管理者能够将执行的计划表达授意于下属, 下属也可以领会到中层管理者的要意, 以此形成人员互补机制, 增加执行效果, 确保最终实现企业战略。

4. 实现自我提升

中层管理者执行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企业的关注与培养, 也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实现自我提升。中层管理者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 将执行力文化、执行力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不能只“纸上谈兵”, 必须要分清各个岗位和各个人的职责, 具有自我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 遇到事情不推诿, 该完成的任务必须完成, 能做到最好的就尽力做到最好。不应半途而废, 或中途降低执行标准,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有自我信仰, 有目标的执行任务。除了自我修养之外, 还应监督下属是否完成了本职工作, 是否将本职工作做到位, 促进团队合作。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 提升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是确保企业管理达到战略目标的关键。但是, 很多企业中层管理者都存在执行力不足的表现, 而造成这些不足表现的原因除了自身水平问题, 还包括了工作态度、制度制约等诸多因素。对此, 为了可以使中层管理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执行能力, 首先企业要培育推崇执行力的企业文化, 加强对中层管理者综合能力的培训, 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 通过人员配置给中层管理者配备能力互补的下属, 以打造具有合作力的团队。此外, 还应充分体现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 让其可以诚恳的为企业管理进行决策执行工作, 从而促进达成企业战略目标。

摘要:企业的管理是否可以达到目标要求, 除了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策划, 还取决于执行能力。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水平对企业整体战略执行情况具有很大的影响, 是提升企业管理的关键之一。因此, 企业必须要及时分析中层管理者层面的执行能力情况, 积极构建企业执行文化, 通过其工作实践的观察与培训来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 以此打造高绩效团队。本文首先阐述了执行能力的内涵, 并分析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现状, 之后提出了企业中层管理者如何提升执行能力, 以确保可以增强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涛.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提升的主要途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中, 2013, (7) :168-169.

[2]费钰华.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3]陈可东.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执行力提升[J].科技、经济、市场, 2008, (8) :91-92.

[4]田长明.我国企业战略执行力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 2008, 27 (6) :113-116.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篇2

一、企业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者

(一)什么是企业行政管理

目前为止,各国行政管理专家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还存在诸多分歧,我们将“企业行政管理”定义为:企业为保障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由企业行政组织及人员按照既定的行政渠道,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实施行政事务处理,统筹协调,服务管理等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带有内部公共性的企业管理活动。

(二)发展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

日本丰田的“油门”事件,让各国专家感触到企业规模大了,如何才能实现对企业帝国的有效管理与控制,的确是件大事。企业行政管理对各类公司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分工日趋专业化,这就要求一个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最大可能的协调一致。因此要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行政管理。否则,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就可能因缺乏组织性而不能实现。做好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地健康发展。

(三)什么是企业行政管理者

企业行政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担任着统领协调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角色。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内容繁多,较为复杂。通常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具体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日常办公管理、机要文件资料管理、办公物品管理、外联事务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推动企业文化的传播,日常福利、车辆、安全卫生等。行政总监,即通常我们所说的行政总裁或首席执行官(CEO),他们是在一个企业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人员。

二、企业行政管理者的能力与素质

企业行政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与素质,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这确实是一个复杂而又国际性的问题。但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都可证明,现代企业行政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保证企业进行日常事务活动,促进企业有序快速发展。

(一)企业行政管理者的能力

根据世界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的研究,认为不论处于任何

职位的管理者都必须具备三项最基本的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概念技能: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

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

他人共事的能力。

作为企业的行政管理者,他处于企业的高层管理,其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能力

对于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自主的;二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比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往往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等使这些变的实用,精炼,便利,省时省钱。三是企业行政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联。现代的企业行政管理者,对行政事务,企业的正常运转要想协调得好,控制得好,首先要懂得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其次要深入学习,加强对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吸收和运用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

2、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指企业行政管理者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对企业行政人员及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交流,信息进行传递,工作进行安排,同时进行控制,并对不和谐因素进行协调的能力。作为企业行政管理者首先要在企业中建立起公正的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上下传达渠道,冲突解决,协调机制。其次,对顾客,销售商,政府机关,社区等,做好公共关系的处理。

3、树立全球化观念

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企业竞争已不再是单一区域内的竞争,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舞台。那么,企业应该具有全球的思维与布局,同样,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行政管理者更要具备全球化意识,在任何混乱、复杂的环境中,敏锐的辨清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的抓住问题的实质,果断的做出决策能力。

(二)企业行政管理者的素质

1、知识素质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工作面涉及广,综合性强。那么,企业行政管理者要做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就应该具备丰富的行政办公管理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其他部门工作流程和业务,掌握组织整体的情况和信息,具有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统筹策划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的运作。

2、品德素质

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在用人原则上坚持以下原则: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谨慎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看来,在人才观上,“品德”居于首要地位。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管人先管己。”我们所说的品德素质一般指管理者在为人处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特征。企业行政管理者要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诚实,公平公正,荣誉感和奉献精神,事业心强,有较高的自我成功期望,思辨能力强。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构建自己的人格魅力。

3、心理身体素质

作为企业行政管理者热爱企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始终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勇于创新,富于远见,意志坚定,灵活应变,成就欲望强,镇定自若,乐观进取。同时,企业行政管理者身体要健康,精力充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企业行政管理者才能充满活力的进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企业行政管理者所面临的新挑战

著名经济学家柯林斯说:这个世界正在不断变化,也将继续变化。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探索永恒的真理。自工业革命促使企业管理诞生以来,企业管理理念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企业行政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行政管理者的能力必须多元化、深度化发展。

(一)危机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因素,存在着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危机事件常常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危险性,紧迫性,独特性。面对企业的危机事件,企业行政管理者应该怎样来化解危机。

日本地震危机引发的“IT安全”事件,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企业“秘密泄露”事件等,都说明企业行政管理者的危机处理能力是时代赋予的新挑战。面对危机时,基本做法是采取预防、识别、管理和总结四个步骤。作为行政管理者,首先要对危机事件进行分类:常态事件和典型事件。遇到常态事件时,行政管理者应按照正常的管理程序,分配资源,实施管理,准备预案。遇到罕见型危机事件时,首先要识别,其次对企业进行局部或全面的控制。在危机没有来临时,企业行政管理者要对危机进行预测,并把危机作为一种压力和激励,在危机出现之前便有效的避免,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危机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可以说,将危机事件处理得好,一个企业就可以起死回生,处理得不好,整个企业将被毁掉。

(二)打造企业文化

实践证明,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好,走的远,并不是靠领导个人的权威来规范组织,而是建立一种持久的企业文化。优秀的领导人带领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就,而当他离开时,在企业没有规范系统的文化的前提下,这个企业便会大幅度衰减。在企业行政领域,一个优秀的企业行政管理者应该着手打造企业行政文化。

由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特殊性,对企业行政文化的打造,着重对人、对人的思想、对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系统的规范的训练。

首先,是训练有素的人,企业行政管理者在起初并不是将较差行政员工引入正轨,而是要提拔重用训练有素的优秀行政员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训练有素能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其次,是训练有素的思想,企业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行政工作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思想是什么,这些都应该让员工熟记于心。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是一套完整的服务思想。最后,是训练有素的行为。在此之前,是企业的一套完整的制度建设,企业行政人员都能按照具体的原则办事。对训练有素的文化进行概括,它是建立一种在框架下实现自由和责任的文化。

通过对雅培公司、沃尔玛的企业行政文化研究,我们认为,现代企业行政管理者应该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文化的建设。有制度,有文化,那么,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才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整个企业的行政运转才会更加顺畅,从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的途径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 资金管理 水平 途径

建筑工程可以说是一项价值工程,而资金就相当于该项工程的血液,只有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价值,降低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建筑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强对提高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建筑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因此,资金管理也是建筑企业核心工作内容。通过加强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为建筑企业良好运营提供基础。

(二)建筑企业中资金流动量一般较大,特别是咋债务偿还期间,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很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导致企业资金断流,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此类风险,提高企业财务能力,为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提供保证。

(三)资金是体现建筑企业价值的基础,通过对资金的合理分配,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时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整体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现阶段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一部分建筑企业中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导致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无据可循;另外,一些建筑企业中虽然拥有资金管理制度,但是企业集中管理一套、项目经理管理一套,资金管理制度不够统一,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对资金动向的监管力度弱

在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资金进行实时的监管,掌握资金的动向。而一些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对资金动向的监管不够完善,在一些环节中甚至脱离了合同,导致资金挪用情况,不仅降低了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同时还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模式滞后

目前,一些建筑企业资金管理的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层面上,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实现主动监管企业资金;另外,由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低,导致资金分散、帐外循环等问题。

三、提升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建筑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施全面预算资金管理

首先,自下而上的编制建筑企业资金预算计划;其次,自上而下的实施对企业预算的审批工作;再次,严密执行对建筑企业预算的调整程序;最后,建立相应的预算考核制度、监督制度等。经过上述步骤,对企业各种预算进行反复的审核,然后提交给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审批后下发到各个单位部门中,监督其对预算的执行。

(二)推行资金管理结算中心模式

根据建筑企业相关项目分布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布置资金结算中心,建立专门的机构对结算中心负责。在结算中心管理部门中,需要引入资金预算机制、资金风险预警机子、资金划拨审核机制、资金流向监督机制等等,全面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及时的资金调拨方案进行调整,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规避风险。

(三)加强项目审查工作

建筑企业中,工程物资、设备等往往占用大量的企业资金,如果某个项目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进度,还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这就需要在投标阶段,企业能够认真的分析自身情况,对项目进行详细调查,同时对企业自身的资金、项目前景等进行分析,审查项目资金的划拨等,避免盲目投资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四)增强建筑企业资金周转环节的可控性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对资金的监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资金收入的监控,及时检查资金的回笼情况,合理进行资产处理及回收相关的款项;另一方面,资金管理工作还必须加强对资金支付的监控,保证资金立项、支付符合相关规定,分析应付款项的支付是否存在风险,并合理的风险预算与资金实际支付情况的差异原因。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资金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采用全面预算、资金管理结算中心模式,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控,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敏.浅析提高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的途径[J].时代经贸.2012,13(8):112-113.

[2]黄柳英.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32(8):99-100.

管理者的平衡协调能力 篇4

一、要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生活中, 是与非, 对与错, 善与恶, 单从表面上看, 有时并没有严格的明显分野, “是”有时隐藏在“非”中, “非”有时也似“非”而“是”;“对”有时与“错”交织, “错”有时也含有“对”的因素;有人为了作恶有时表面行善, 有些善举也许不为人所识。种种类似的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 其实都是经常存在着的。但是, 无论表象多么华美, 只要我们放出眼光, 善于洞察事物的内在本质, 我们就会尽可能少地避免被假象迷惑, 尽可能多地认识到是非、对错和善恶的区别, 从而使自己在矛盾的判断中作出正确地抉择。作为党员干部, 应该有这个辨别是非的能力, 也应该有控制自己向善避非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带领大家做正确地事, 才能把正确的事做好。

二、要提升控制情势的能力

自然界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蝈蝈有时会“无故”跳水“自杀”。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 寄生在蝈蝈体内的线虫幼虫是罪魁祸首。当线虫发育到一定程度后, 它们需要在水里完成生长及繁殖, 于是就会分泌出一种在结构上与寄主的控制中枢神经细胞生长的特定蛋白极为相似的化学元素, 这种元素能控制寄主的中枢神经, 从而导致蝈蝈“神经失常”而跳水“自杀”。要想逃避“自杀”命运, 蝈蝈就必须和寄生在体内的线虫做好控制与反控制的各种准备。其实,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 同样也面临着一个控制自我、控制情势的问题。管不好自己是废物, 控制不住局面是庸才。一个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和自己周围方方面面的关系, 就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良好的情商;一个人要控制住工作的局面, 不使局面失控, 就要学会从宏观上把握全局、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控制与反控制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和和谐的平衡点。党员干部, 一言一行都事关党的形象, 所以必须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工作局面, 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蝈蝈“自杀”式的情绪失控现象, 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完善的人, 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三、要提升平衡协调的能力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篇5

本测验有十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答案都有ABCDE五种选择,你认为自己符合哪种情况,就在相应的字母上画个圈,如我“非常了解”则选A。另外,每一个问题中还有两个测验要点,每个测验要点又有三种情况表现,在你认为对的答案上面画圈,可以多选。

1、你对目前国际形势、企业界及公司状况了解多少(视野、洞察力)? A:非常了解 B:大概都知道 C:知道一点 D:不太清楚 E:完全不知道 测验要点如下:

要点1:a:对报纸上政治、外交、经济各栏及电视报道不太感兴趣;b:对与自己工作无直接关系的消息不敢兴趣;对地理、历史不感兴趣

要点2:a:等到公司的方针或上司的判断指示出错后,才做批评;b:对政治、经济与社会方面的问题好发议论,但没有具体的方法;c:自己无法如期完成的工作,总要找借口推卸责任

2、你对周围的状况及工作场所了解多少(状况把握力)?

A:非常了解 B:大概都知道 C:知道一点 D:不太清楚 E:完全不知道 测验要点如下:

要点1:a:发生上司比自己更了解自己部属的尴尬情形;b:当上司、其他部门或是外人询问工作状况时,常常无法立即回答;c: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

要点2:a:时常觉得工作忙碌,而没有做其他事情的心情;b:不善于写工作报告 c:拘泥小事而不注重大要点,同时不易改变观念

3、你是否了解公司与经营部的方针(方针的理解与具体化)? A:非常了解 B:大概清楚 C:知道一点 D:不太清楚 E:完全不了解 测验要点如下:

要点1:a:上层的人经常改变工作方针,我不了解他们 b:我只是个小职员而已,和工作方针无关 c:听到部属批评方针时,我不但不反驳,反而和部属一起批评

要点 2:a:方针虽明确,但和现实情况不符,反而变成口号 b:虽不完全了解公司的方针,却将方针整个传给部属;c:上司定的方针抽象而不具体化

4、是否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职务内容的明确化与标准化)? A:非常了解 B:相当了解 C:大概都了解 D:不太了解 E:完全不了解

要点1:a:只了解特定的工作内容 b:有时不了解自己职务的权限范围 c:不知道工作必备的资料、零件或工具在何处

要点2:a:如果你在工厂,工作不但无法进行,效率也会降低 b:很多工作只有经辨认才知道 c: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

5、以你的计划,工作是否进行的顺利(计划性)?

A:非常顺利 B:相当顺利 C:大体还算顺利 D:不太顺利 E:问题很多 测验要点如下:

要点1:a:由于自己的计划不妥当,害的其他人徒劳无功 b:经常更改计划,使工作陷于混乱之中 c:虽有计划,却很少依计划行事,所以干脆不订了

要点2:a:计划制定后没有核对 b:虽有核对过,但没有追踪 c:不按计划行事已成习惯 6、工作分配是否得当(工作的分配)?

A:非常适当 B:相当适当 C:还算是当 D:不太适当 E:分配得很不公平测验要点如下:

要点1:a:部属经常没有工作可做 b:上司包办所有的工作,非常忙碌 c:部署不可靠 要点2:a:工作偏重于某些特定的部属身上 b:即使是工作能力强的人,也经常做一些任何人都能做的简单工作 c:没有工作经验的部属很不容易适应工作环境 7、日常工作的指示、追踪、报告做的是不是适当(指示、追踪、报告)?

A:做的.非常彻底 B:做得相当彻底 C:做的还算彻底 D:做得不太彻底 E:几乎完全没有

测验要点如下:

要点1:a:上司没有充分传达指示 b:部属不按指示工作情形很多 c:虽然不太可能出错,但是一旦出错,一定无法弥补

要点2:a:做报告的部属很少,所以无法充分了解工作状况 b:大部分部属至报告工作结果,对过程只字不提 c:及时部属没有定期交出报告,管理者也不会催促,任凭部属决定 8、有没有达到工作场所对营业额、利润、品质、交货日期、成本等目标(业绩目标的达成)? A:每次都达成 B:达成的次数很多 C:达成的次数不少 D:没有达成比达成的次数多 E:几乎完全没有达成 测验要点如下:

要点1:a:工作目标不明确 b:工作目标定得太高,根本无法完成 c:无法实现目标时,向管理者说明理由

要点2:a:在工作场所中,大家很少一起研究如何使工作更早完成 b:部属没有实现目标时,管理者也不会主动追究责任 c:虽然目标订的太高,却不敢向管理者反映,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

9、对工作场所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你有没有努力地研究解决或有无防止的办法(问题解决能力)?

A:非常努力地研究 B:相当努力的研究 C:还算努力地研究 D:不太愿意研究 E:差不妥没有研究 测验要点如下:

要点1:a:工作场所一切良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b:已经尽力防范问题 c:虽然很想解决问题,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运用

要点2:a:有很多问题不是以个人的能力就能解决的 b:对意外发生的问题,场布置从何着手解决 c:虽然用尽各种办法,仍无法解决问题 10、

你认为工作处理适当吗(处理能力)?

A:非常适当 B:相当适当 C:还算适当 D:不太适当 E:完全不适当 测验要点如下:

要点1:a:虽然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却没有彻底实行 b:常常以马马虎虎的态度处理事情 c:有拖延回答的习惯

要点2:a:虽然工作进行的很不错,但是处理的工作做得不够 b:管理者经常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 c:常在处理工作后,才后悔处理不当

说明:按照A=10分、B=8分、C=6分、D=4分、E=2分计算,在每个题目中得到10分或者8分的人,可以说“已经具备管理能力的条件之一:;至于得到6分的人刚好及格,而得到4分或者2分的人需要加强并扩展视野了。

测验要点是把这项测验画圈的分数从测验题中扣除,选3项扣3分,选2项扣2分,选1项扣1分

自我评价为B、C得人也依次扣除相应数量分数。

如果测验中自我评价为D(4分)或E(2分)的人,就不必扣分,因为一开始你已承认自己D“不太清楚”或E“完全不知道”。相信在测验题中,自我评价为D或E得人,在测验要点中会选1到2项甚至3项,由于这些人了解自己的缺点,所以,这个测验对这些人的建议是:应该改善。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对策探讨 篇6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对策探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当前,不少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是人力资源不尽合理。具体体现在:一是人员的聘用管理存在漏洞,人员招聘无计划性。二是在职人员的管理不完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三是企业的奖惩激励机制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标准,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对企业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也造成了极大的妨碍,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创新发展。

2.组织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传统企业,多是采用传统单一管理模式或者照搬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于管理问题的处理,很少作通盘考虑。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物本”观念突出,“人本”观念淡薄,忽视了人力资本这种特殊生产要素的增值潜力,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责任划分不清、缺乏信息交流等问题,难以提高企业效益。

3.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因循守旧的思想。管理方法和理念都过于保守,只看到了短期的利益,没有长远的眼光;企业的各项制度陈旧,机构设置和责任划分制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考核机制脱离实际,落实不彻底。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不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举措

1.企业管理理念要更新

在信息化时代,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适时予以创新。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提升企业人才知识结构,发挥人才工作潜力,提升人才工作积极性,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创新的理念,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体系和创新制度。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对于企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管理理念先进,就可以利用敏锐的目光带领企业前进,为企业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向企业内部引进危机意识、战略意识等新观念,不但能指导员工的具体行动,更可以在整个企业形成遍布全局的科学管理模式。

2.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前提和依据。要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支持。管理者是工作的核心,也是工作的重点,直接影响到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企业要注重培养和吸收优秀人才,建设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对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培训、对外交流与学习,促进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学习管理知识,提高管理实践技能,树立责任感和企业使命感,形成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的优良作风,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3.经营管理模式要进行创新

结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和企业的现实需求,形成现代经营管理模式,才能让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经营管理模式也要随之调整创新,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前社会是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的存储、发送和接受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要企业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及时掌握产品的生产、制造、营销方面的最新信息,才能规避经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避免企业的经济损失。

4.经营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

在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效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完善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是维持企业整体运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企业需要从全局考虑,制定全面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包括奖惩激励制度、岗位责任划分和绩效考核评定标准等。员工要自觉参与企业的科学管理,使各项工作有规章制度可循,整体工作的运行才会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状态。经营管理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及时调整,避免脱离企业生产的实际。

三、结论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是企业提高生存力的明智选择。企业要不断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更新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增强企业自身生存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祖成韬.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措施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19:80-81.

[2]陈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4,28:83-84.

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策略 篇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整个市场化经济的发展, 使得整个当前的企业在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呈现出自己的特色。但是, 我国改革开放的之后参与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人们都是在有意无意的学习着当前的企业管理, 往往呈现出的只是简单的模仿或者是套用, 并没有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模式来整体上提升整个创新过程中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不足

1. 管理创新意识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管理创新意识不足, 决策的科学性不够强, 缺乏监督和制约。在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和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虽然这种模式在某个的阶段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 这种管理方式始终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在这样管理模式中, 凡事一个人说了算, 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 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并没有真正了解市场环境、目标消费者和企业自身的实力, 仅从的良好意愿出发, 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而具体怎么实现目标, 在管理者和员工心中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2. 企业文化创新欠缺

国内外有很多企业依靠自身独特先进的企业文化获得了成功, 给很多企业很多启示。很过企业实行拿来主义, 通过模仿或克隆模等方式仿造国内和国外成功企业的做法。然而, 这样以来, 公司企业文化失去自身的特色, 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其文化建设的积极效应。

3. 人力资源管理随意性强

家族式管理是一般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 家族管理的典型现象是亲属员工比非亲属员工获得更多的信任, 这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分配上的不公平在用人方面, 公司主要负责人全凭自己主观和好恶行事, 不与其他相关部门商议, 启用的是和自己有关系的人, 并赋予他们很大的权力。这种做法引起了其他企业成员的不满。尤其是那些被变相剥夺了公司权力的企业团队成员的不满。由于沟通不畅, 甚至根本就没有沟通, 导致企业团队成员之间关系破裂, 相互之间拆台, 离心离德。新成员空有一番干劲, 但做事缺乏经验, 也没有公信力和威信, 无法服从, 导致在工作中要么无法指挥其他人, 要么就是瞎指挥;而企业团队的成员则在一旁旁观, 即使看出了问题, 也不指出来, 导致公司形象和利益严重受损。

三、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对策

1. 提升企业管理创新意识

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是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要求, 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首先, 要战略定位明确。定位在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 不盲目追求扩张。其次, 求专、求精。现在, 一类企业是做标准, 二类企业是做品牌, 三类企业做产品, 四类企业就是最普通的。企业在管理中就要坚持做最好的。最后, 在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上, 要逐步完善内部分配奖励办法:一是企业基本的薪酬制度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 并引入多样化的基本薪酬模式, 还要考虑职工的技能特点, 实行职工基本薪酬与技能水平和职务平行调整双轨制。二是工资也应考虑职工的岗位工龄, 让职工真正感受到在荣达服装厂长期工作所带来的归属感, 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三是公司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同行的水平, 每年对基本薪酬水平进行适度调整, 让职工树立自己的薪酬和公司的整体收益相联系的理念。

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让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 企业应该把西方的理性精神与东方的灵性创造性完美的进行结合, 并结合当前国内市场的发展状况, 越国际市场的新的发展形势, 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企业管理理念是情与法的结合。所谓的情与法的结合, 就是说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不仅仅会考虑到中国人的人情观, 更会结合企业的管理制度, 采取人为本的方式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第二, 适度原则的应用。企业在管理中采用的是因时制宜, 把握时中原则的管理方式, 所谓的时中原则就是因时制宜, 企业的管理目标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定, 这样可以使得企业的管理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化, 并确保了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第三。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进行结合。结合东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 中国企业在进行员工培养的时候, 不仅仅要讲究集体主义精神, 也应该尊重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 尤其是满足新进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使得员工对企业有更深刻的归属感。

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科技人才是企业产品创新的灵魂, 要加快企业产品创新进程, 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首先, 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本着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原则, 在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专业职称、学习进修、社会生活保障等方面, 形成了配套的人才政策。其次千方百计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人文环境, 形成了鼓励人才干事企业的良好氛围。在现有人才的培养基础上, 注重做到“三个结合”。即:岗位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鼓励自学成才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广泛培养与重点培养相结合。

四、结语

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过程。企业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而管理创新则是整个企业创新的重要环节。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 现代管理科学也在竞争中不断发展。毋庸置疑, 现代的管理科学正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人类正面对着管理创新发展的挑战。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完善, 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最终促进管理的创新, 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肖旭著.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创新[M].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2.

[2]李国荣著.民营企业管理创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

[3]许庆瑞著.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基于能力评价的供电企业薪酬管理 篇8

一、传统薪酬管理方案的局限性

1. 基于工作的薪酬系统局限性

基于工作的薪酬管理方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以员工的工作表现为依托, 但在实际的薪酬管理中, 工人的加薪往往与职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底层员工加薪机会相对较少, 企业薪酬分配效率不高, 工人加薪困难。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 企业员工的能力无从体现, 最终影响企业发展。

2. 基于个人绩效的薪酬系统局限性

基于个人绩效的薪酬管理系统中, 工人的工资与其努力程度具有直接关系。这种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但执行不当则会导致企业内部存在不良竞争, 许多员工为了获取个人业绩, 存在造假现象, 使企业内部出现明争暗斗, 影响企业内部团结。实际上, 企业只有在动态环境中才能获得发展并提高其竞争力。这个过程需要提高的是员工的能力, 只有能力提高, 其在实践中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绩效才能更明显。

二、关于能力评价的几种误解

传统薪酬管理之所以存在弊端, 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人员对能力评价存在误解。如将能力等同于绩效或过分重视工作年限对薪酬的影响等。具体体现为:

1. 将能力等同于绩效

这一观念导致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过分重视结果。对考察结果的来源却未进行考察, 许多虚假绩效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无法发现。另外, 完全依靠绩效进行员工的薪资分配, 激发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但对于工作能力稍差或者短期内绩效不佳但工作较为努力的员工却会造成不良影响。实际上, 这种观念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 绩效的好坏也不一定决定了员工能力的高低。按照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价则会造成员工积极性下降。同时, 绩效虽是能力的回报, 但其与能力之间并非完全成正比, 还要综合考虑员工的精神状态, 资源配置等问题, 单纯的依靠绩效来进行薪酬管理存在局限性。

2. 将能力等同于工作年限加上以往业绩

企业薪资评定上, 很多企业过分重视工作年限的影响。以工作经验作为加薪的标准。但实际上, 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能力与年限不完全成正比。许多新生力量的加入会使公司充满活力, 而一味的给老员工加薪则会打消新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造成一些老员工工作态度消极, 不利于企业内部团结。毕竟能力只代表过去。对于企业薪资管理来说, 应重视阶段性的表现并结合员工的经验等问题, 而现代电力企业则缺乏这样的管理方案。

3. 将能力等同于学历和专业知识

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 其表现形式也很多。但目前很多企业将员工的能力等同于学历, 或者专业技能。认为只有员工拥有高学历就会拥有高技能。这是企业薪资管理中的最大误区。还有一些企业将员工的职业素质作为薪资发放的重要标准, 实际上这些评价标准较为主观, 缺乏合理性和全面性,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三、基于能力评价的供电企业薪酬管理模式

对能力的正确定义应该为:能力是员工的行为表现方式之一, 这种表现方式可以是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其对企业绩效和个人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 具有可辅导性、可衡量性以及可观察性。核心能力则是企业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 是员工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模型则是企业在关键成功领域中表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在发展中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表现的综合。建立合理的、有效的能力评价模型, 是使企业薪酬评价趋于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基于此供电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能力模型对员工的能力进行分段考虑, 如考虑员工某个方面的能力和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根据不同的问题中员工的表现给予其肯定的评价。从而实现对员工能力的科学合理评估, 从而建立完善的、非单一化的薪酬管理模式。科学的薪酬管理模式的构建要致力于对员工能力的发现, 将其划分为多个等级, 为企业进行能力管理和员工薪酬的管理提供前提。同时, 还可以依据不同员工的类型进行能力模型的建立, 根据员工所在岗位和所需能力的匹配程度来进行薪资管理。当然, 即使对于基础能力的薪酬管理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就其表现而言, 这种管理方式相对较为合理。其能够对员工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 并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其能力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给予其相应的薪酬回报, 使企业薪资管理更加合理化。

四、总结

文章分析并构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企业薪酬管理模型, 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更具合理性。对企业员工能够起到激励作用, 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团结, 也帮助员工实现在企业中的价值。供电企业在快速发展的今天, 其管理合理性也受到了关注。薪资管理作为重要管理内容之一, 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侯俊.供电企业有效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J].市场周刊, 2009, (3) :135-136.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建设的研究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能力,构成要素,评价及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特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独特性是指财务管理者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环境, 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所创造的本企业特有的财务管理方法, 这些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升华, 最终形成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并对企业价值的创造产生积极作用。

一、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的区别

财务管理能力通常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等特点, 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是两个不同概念, 通常认为财务能力是对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筹资能力、投资能力、获利能力的综合评价, 实质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状况进行的财务评价。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的区别表现为:财务能力是有形资源, 财务管理能力是无形资源;财务能力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集中体现, 通过财务分析计算的财务比率予以评价, 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所积累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集中表现, 在评价方法上更多的是以定性的方式并结合模糊评价法来反映;财务管理能力与财务能力的内在联系表现为:财务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能力在过去经营活动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财务管理能力是形成财务能力的基础之一, 其最终价值体现在企业未来的财务能力之中, 财务管理能力的直接目标在于形成良好的财务能力。

二、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财务管理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能力的组成单元, 其本身又是由更小的能力单元组成。我们将这些更小的能力单元称为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它们是进一步识别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财务信息提供及分析能力、金融关系能力、财务控制能力、价值创造能力、财务预警能力。

(一) 财务信息提供及分析能力

财务信息汇集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绝大部分信息, 在企业的信息资源中有重要价值, 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人、债权人及公共机构, 企业应适应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并提供相应信息满足其需要;财务信息的另一面是满足经营者的决策需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产品产销存信息。主要反映企业整体的产销存衔接及在行业中的增长速度, 同时反映库存资金的占用以便于控制。第二, 产品盈利信息。主要是对产品的盈利能力测试分析, 包括纵向比及横向比, 以满足企业不同时期产品开发及投放的决策需要。主要包括企业所在行业的盈利前景分析及涉足新行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分析, 便于企业的总体投资决策需要。第三, 预算执行信息。反映企业各项预算执行结果及差异分析, 以及预算执行部门对公司整体目标的清晰度、执行力等。第四, 企业整体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如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的变化, 以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能力的位势及改进方向。财务通过现代信息手段的利用, 快速、及时、准确地提供上述信息并分析提示, 基本满足了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 并持续改进不断提升该项能力。

(二) 金融关系能力

金融关系是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调度过程中与有关金融机构形成的合作关系。金融关系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 而且是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融通资金的主要依据。金融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 它是企业在与金融机构的不断交往中通过信息的不断双向传递所形成的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资金供应者的角度来看, 金融机构也是企业重要的客户。与金融机构交往, 凭借的不单纯是企业的经济活动, 企业财务管理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完整的金融关系是财务管理者对金融市场的知识, 对金融机构信息的了解, 对企业经营活动准确把握的集中体现, 其中也包含了财务管理者在金融市场上的公共关系。良好的金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为企业摆脱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发挥积极作用, 也可以在企业资金充裕时寻找最佳的投资渠道。

(三) 财务控制能力

财务控制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独有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征, 财务控制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更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战略管理由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等前后衔接的过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战略实施过程最为关键。实践证明, 绝大多数战略的失败都发生在其实施阶段。战略实施过程的实质就是控制, 而企业内部能够从全局角度进行控制的只能是财务控制。巴林银行破产的实质在于其内部缺乏有效的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 价值创造能力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其核心就是创造价值。价值创造主要包括企业价值链中的供应链价值、制造链价值、设计研发链价值。供应链价值创造主要是制订企业采购定价管理流程规范采购付款程序, 提升供应系统对企业战略目标的支撑, 同时对采购系统进行价格监管, 确保企业供应系统运转的效率、成本最优。制造链价值创造主要是财务部门要有效配置资金资源促进生产与销售环节在生产安排、资金占用、存货结构等方面的衔接满足销售的同时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提升制造环节效率, 要引导劳动生产率、材料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存货周转率的不断提升;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有效降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及消耗, 实现手段是推行车间成本核算, 及时调整核算职能及核算对象, 细化核算环节。设计研发价值链是指财务部门要制定企业产品开发可行性制度, 加大对产品开发设计的参与, 使得产品开发更具前瞻性、盈利性、发展性;鼓励以技术部门为主的各单位进行价值工程、工艺优化降成本工作;对新产品的投产进行规范管理, 开发新产品必须进行产品成本的前期测算工作, 并结合市场定价, 引导企业制造部门制造高附加值产品。

(五) 财务预警能力

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逐步暴露、不断恶化的过程。因此,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也要求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常用的风险监测与预警的定性方法有四种:表征观察法、管理评分法、“季度资金预算”分析法、过程分析法;常用的定量预警方法有单变量分析法及多变量分析法。企业财务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企业要求和特点的总体财务失败预警系统, 从总体上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呈现不稳定的现象, 随时监测财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 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经营者,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提前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危机发生的准备工作, 就可以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回避财务失败的发生。

三、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及管理

如何评价一个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 不管是对审计人员, 还是对被审计组织来说, 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既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需要, 也是企业绩效考评的重要环节。研究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通常的方法是使用层次分析法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细化, 并利用模糊评价法进行量化并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五个构成要素看成五个一级指标, 然后将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分, 将每个一级指标细化为若干二级指标。各明细指标的赋值需要由专家讨论确定。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实际上是企业的一项软资产。按照管理学的理论, 对其进行管理应主要从识别、培育、应用、巩固与再造几个方面入手。能否有意识地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培育、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评价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者能够对财务管理能力有明确的认识, 这是企业有效管理财务管理能力的前提。没有财务管理能力的观念, 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过程就不会出现, 应做好财务管理部门与绩效评价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协调, 把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融入到提高企业整体能力的过程中。财务管理能力的应用会是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并将企业的战略意图延伸到各个部门。企业管理者必须注意对已有财务管理能力的保护, 并再造由于客观原因已逐渐失去的财务管理能力。定期评价财务管理能力是巩固与再造财务管理能力的主要手段, 评价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利于财务管理能力的不断演化与改进。

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 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需要围绕着一个目标来制定和执行, 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办法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 从短期来说, 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利于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 从长远来说, 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中, 财务管理已不仅仅是传统模式中的计算和分析, 而是延伸到企业中的很多部门甚至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制定。因此, 一个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企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重要保障。

(二) 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重点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 经营、投资、筹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三项重要工作。只有在这三项工作中做到了思路清晰, 工作分工明确, 操作过程规范, 才能够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三)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要求能够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 也要能对企业内部有高度的控制能力。规范的操作流程是财务管理的基本, 也是避免财务混乱的方法, 不仅要求财务管理部门自身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来操作, 也要求企业的各部门员工都能够按照企业财务制度来进行。

(四) 加强财务会计的监督控制

充分利用综合业务应用系统这一平台, 加强对各级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监督。建立健全财务审议、审批与审查机构, 实行财务审议、审批与审查相分离的制度, 建立财务管理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慧敏,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公用事业财会, 2003年第3期[1]刘慧敏,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公用事业财会, 2003年第3期

[2]张惠平,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能力探讨,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8年第2期[2]张惠平,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能力探讨,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8年第2期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篇10

关键词:企业,网络运行机理,网络管理能力

网络经济是现如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活动, 通过这样的经济活动能够扩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进而能够高效的形成一种系统化的信息网络,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重视网络化的经济发展, 建立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 不断的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紧紧贴合现如今的市场需求, 不断改善自身体制, 从而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最终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1企业网络

对于现如今的中小企业来说,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企业通过网络形成科学的经济体系,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深入, 根据企业不断提升对自身的发展要求, 通过现有的资源结合网络实现信息化系统的经济发展, 这能够帮助企业顺利的发展,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在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帮助企业能够实现科学管理、经营与发展。因此企业要想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就应该不断的借助信息化技术, 因此能够合理的帮助现如今的企业发展, 这样的方式不仅适用于大型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同样适用, 能够不断的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发展使网络建设的基础框架与维护管理更加简单快捷, 各个企业要按照企业自身的情况, 按照实际的条件建造属于企业的网络。现在网络经济发展逐步的暴露出信息过大等问题, 而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适合的网络系统。为了贴合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 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可靠的网络系统, 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

2企业网络运行机理

现如今对于企业网络运行机理进行分析, 首先要运用网络分析模式, 帮助企业快速发展。这个分析模式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分析的, 它将企业看做成一个整体, 由此能够通过这样的模式得出一个社会结构假设, 在企业网络上来看, 其结构大致能够分成两种, 一是将企业的自身战略与需求作为焦点, 通过网络运行能够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进而获得经济效益的模式, 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使企业间互相存在一种竞争平衡;另一种模式是通过以社会观念为主的企业网络管理机制, 不断的强调企业是一个整体, 企业整体的形成模式是由企业中的形式建立出的一种全新的关系, 因此能够受到网络结构的影响。在现如今的企业网络中应该将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企业网络的形成与演变, 使企业网络与发展能够有所关联。企业网络的变化也是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关联的, 首先是对于环境来说, 现如今的经济环境能够为企业网络带来一定的影响;其实在关系与技术中, 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能够对企业网络带来一定的问题, 要不断的更新与调整才能够适应于现如今的经济发展。也就说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发挥效力, 实现战略目标, 就要不断的制定合理的企业网络系统, 帮助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立足。

3企业网络管理

3.1企业网络发展远景

在企业的发展中离不开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 网络与企业的结合发展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通过这样的环境, 企业能够快速发展与生存。企业要想不断的社会中立足, 就要不断的通过活动以及资源提高自身网络管理能力。由于网络是不透明的, 因此在企业中需要通过网络才能够实现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 这样才能够获取更加全面的资源, 通过企业的知识与信息, 更加促进员工的交流, 使企业能够快速的发展, 而且通过企业网络运行趋势与演变方向, 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网络管理的重要核心。

3.2管理能力

在企业的网络管理中能够适当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目标, 主要根据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与表现形式进行有效的体现, 通过当前的网络关系体制进行表达。因此在现如今的网络运行管理中, 企业要较为准确的识别与构建网络体系来体现企业的作用与社会地位, 进而能够协调企业的信息资源, 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

3.3组织管理

在企业网络管理中, 要不断的注重对于自身内部的组织管理, 这个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高效的完成日常的运营工作, 网络管理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管理, 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资源与活动的全面管理模式, 因此在建设网络管理的过程中, 要不断的将新技术与网络相结合, 促使网络管理系统全面的发展, 因此企业在内部管理模式上也要不断的提高, 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关于网络建设的培训, 帮助建立更加全面的专业意识, 保障企业能够顺利的发展, 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4关系处理管理

在企业中, 要不断的注重员工间的关系处理方式, 良好的关系处理能够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 帮助企业能够快速的建立企业网络管理系统, 从而更加高效的完成信息统计与收集, 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更加迅速的管理发展模式。企业要不断的协调处理企业与合作者间的管理, 进而能够更好的制定经营策略, 要不断的积极了解客户反映的问题, 使企业能够做出调整, 帮助企业能够快速的发展, 最终实现战略发展, 使企业网络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建设。

4结语

随着现如今的经济不断的发展, 我国大型企业的网络运行管理随之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 大型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科学的网络化管理系统, 维护好企业正常的网络管理能力, 提高自身的管理协调能力, 因此能够帮助企业迅速的发展, 因此企业必须要不断地对网络运行机理提高重视度, 加强网络管理的能力, 从而能够实现企业的优质的发展, 使企业员工共同发展, 帮助企业能够在社会中发展更为全面, 实现经营模式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朱晓琴.企业网络能力、跨组织知识管理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韦春北.网络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3]赵颖斯.创新网络中企业网络能力、网络位置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4.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篇11

[关键词] 财务支撑 匹配 整合

在战略管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战略规划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战略实施成功率不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相关研究显示,在美国,大约有70%企业失败并非缘自低劣的企业战略,而是因为所制定的战略没有被有效地实施。在我国,企业的战略执行效果也不容乐观。在参与调查的拥有比较清晰、明确战略的企业中,仅有26.32%的企业比较有效地执行了既定战略。如何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已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议题。

一、财务资源、财务能力及其与战略管理的内在关系

1.财务资源

“资源观”认为一个企业根本上是资源的集合体。资源是企业实施战略,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

对资源的认识,有一个明显的认识过程。《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大卫.J.科利斯等将资源大体分为三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组织能力。并且指出“企业资源之所以具有价值,除了决定于它拥有的一般有用性、交易性(流动性)、稀缺性等一般特征之外,还取决于“顾客需求、不可模仿性、可获得性”。可见,传统资源观正向泛资源观发展。

在企业资源观发展的影响下,对财务资源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演变。传统财务资源观认为财务资源就是企业的资金。泛资源观认为财务资源是“对企业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体”。强调只要对企业有价值,它就是企业的资源,而对其是否可以计量并不重要。具体包括硬资源和软资源。

2.财务能力

能力是以人为载体的,是配置、开发、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力量。能力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一种能力体系。而且,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的能力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广义的资源包括企业能力,但能力理论也认为,能力与资源有所不同而且可以用来解释企业之间的异质性。能力理论管理学家克里斯蒂森指出:“就本身而言,资源几乎没有生产能力……能力是生产活动要求资源进行组合和协调而产生的。因此,企业能力理论可以贴切地阐释企业的异质性”。

对于财务能力的很多观点,基本上都认为企业财务能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收益分配能力、财务预测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财务关系协调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

3.战略管理各阶段都必须依赖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

(1)战略制订阶段。首先要进行包含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的条件分析;其次,主要依靠财务分析和财务指标来完成战略经济效益分析。常用的财务指标有:反映收益性方面的总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股利报酬率等;再次,在战略选择和评估时要考虑财务资源。

(2)战略实施阶段。资源配置是制定战略实施计划的基本决策因素之一,因此首先需要采用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把实施战略计划需要设备、资金、人力资源及其他重要资源表达出来;其次,按照战略目标和预算,具体运用各种财务能力来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再次,因为战略实施处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之中,因此企业必须实行包含财务控制在内的一系列控制手段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3)战略评价阶段。企业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体系来评价战略管理的成果和状态,才能够正确判断企业战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无论战略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如何发展,财务指标始终是一个基本的评价指标,财务评价也是最基本的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财务支撑的构成要素——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是战略管理各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与战略管理之间的是彼此关联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对战略管理具有保障作用。财务资源的充分、优劣以及配置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伴随着战略管理的开展,能够促使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积累及财务能力的提升。

二、财务支撐是对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的整合

1.财务支撑的内涵及特点

根据辞海,支撑有两个含义:一是顶住压力使不倒塌。如:用柱子支撑着,引申为勉强维持;二是设置在某些主要承重结构之间的构件,承受风力及制动力等,以加强结构的整体作用,保持结构的稳定和减少变形。按照对支撑的一般理解,本文将财务支撑定义为:围绕战略管理全过程,对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对战略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决定性力量和作用。企业战略管理财务支撑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与战略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支撑与其支呈物之间具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战略管理财务支撑和战略之间也不例外。一方面,战略管理财务支撑通过对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的整合,对战略管理全过程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战略也影响着战略管理财务支撑的构筑、调整、应用和评价。

(2)不可替代性。支撑的效果就是让支呈物能够承受一定压力而不倒塌、不变形,支撑的这种特性使它具备了不可替代性。对于战略管理来说,财务支撑也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企业战略目标的量化形式就是财务目标,而且财务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其他资源和能力作用的发挥;企业必须通过公开披露财务信息和除管理者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树立企业社会形象。

(3)刚性和一定的弹性。在一定的时间里,战略管理财务支撑必须能够应对变化的环境,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步骤支撑着战略管理,保障实现战略目标,此谓“刚性”。同时,战略管理财务支撑必须能够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有应变的空间,能够随战略的变化而实时调整,此谓“弹性”。对企业战略管理财务支撑来讲,其“刚性”要得到绝对保证,而“弹性”则是相对的。

(4)可构筑性。战略管理财务支撑本身不是企业与生具有的,而是企业在拥有一定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战略管理全过程的需求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具有可构筑性。但同时,财务支撑的构筑不是完全被动的,财务支撑和战略管理是一对互动的共生体。

2.整合的必要性

(1)从静态来看,财务资源、财务能力和战略的匹配性不一定很高、配置数量以及结构也不一定合理。因为虽然资源是战略实施的基础,但是资源不会主动和战略管理挂钩,必须要通过合理配置,才能发挥其基础作用。

(2)从动态来看,一方面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本身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财务支撑构成要素的动态性会引起与战略的不匹配;另一方面,环境的动态性引起战略的动态性,而战略的动态性也会引起和财务支撑之间的不匹配。

(3)整合的方向。匹配是战略领域里而一个古老的概念与工具,是“主流战略文献的基础”。“使得战略管理从它的同系学科中(财务、人力资源等)区分出来的关键,就是匹配的观念”。在企业战略领域内,对匹配存在着较多的理解。

匹配性既是财务支撑整合的行动原则,同时也是整合的目标方向。任何违背战略目标而对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进行的整合都无法形成有效的战略管理财务支撑,自然也无法发挥支撑作用。

三、财务支撑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具体途径

1.通过资本运营支撑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资源保障能力

资本是战略管理最基础的资源,而且随着战略的调整和变革,企业对资本的数量、结构、配置速度和方向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战略管理财务支撑所依赖的资本不是静态的、离散的资本,而是必须要围绕战略管理的需求,将资本与其他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进行整合,形成既要包含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这些基本的财务功能,同时又要融合资本市场的变化因素和运作策略的财务支撑——资本运营。而且,通过资本运营,企业不仅可以保障财务资源,还可以通过管理整合,积累其他战略资源。

2.通过财务信息支撑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协同能力

“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协同在战略管理中尤为重要,而协同必须要依赖信息传递和沟通来达成。财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戰略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还是评价阶段,都离不开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的产生依赖于战略管理各部门、各层次,同时又对各部门、各层次的决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财务信息具有很强的贯穿性。

3.通过财务技术支撑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预算、评估和评价能力

通过财务预算可以对企业战略计划实施定量化管理,可以引导企业各部门、各管理层的计划与战略计划进行衔接;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各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沟通,使之围绕战略管理做到协调一致;可以围绕战略管理对企业资源和能力进行合理配置;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战略实施中的偏差;可以作为企业考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员工及组织整体战略业绩的标准。

通过财务评估,可以为战略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在战略管理中,对项目进行评估时常用到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收益指数法、期权评估法等财务评估方法。财务评估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公司战略投资决策的质量。

通过财务评价可以形成对企业价值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的正确判断,为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决策提供依据;可以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提供战略业绩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齐大庆:战略执行与执行力[J].中国新时代,2004,(12)44

[2]韦华宁:中国企业战略执行现状研究[J].商业时代,2005,(20)33

[3]Edith T. Penros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四卷,1995,373.

[5]大卫.J.科利斯辛西娅.A.蒙哥马利: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出版公司,2000,34-40

[6]兰艳泽:论财务管理的泛资源观念[J].当代财经,2002,(12)78

[7]郁义鸿:企业的性质:能力理论的阐述[J].经济科学,2001,(6)92-94

[8]罗宏陈燕:财务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J].当代财经,2003,(12)110-111

[9]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

[10]Donald W. Beard,Gregory G. Dess.Corporate-level strategy, Business-level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1,Vol 24,(4)663-688

后勤管理者必备的能力与素质 篇12

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和高度责任感

学校后勤肩负着管理学校工作的重任, 因此, 作为后勤管理者, 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 充分认识到后勤服务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要深知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办好学校, 把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是自己的天职。所以, 要努力培养自己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良好的职业素养, 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作为一名学校后勤管理者, 应具有为全校师生服务的思想。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谦和待人, 要有“低调做人, 高效做事”的思想。对待师生要热情, 服务要真诚, 真正做到有求必应, 服务到家。只有树立了这种服务意识, 才能让在第一线的教师无后顾之忧, 才能使学校的一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要树立环境育人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

我校坚持把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列入学校管理的重要日程,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 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 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 从而形成了人人各负其责、层层责任落实的局面, 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治安环境, 创建了安静、整洁、稳定、和谐的校园, 维护了校园政治稳定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作为一名后勤管理者, 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拟订特大事故处理预案, 全体教职员工签订安全责任书, 并实施校园安全责任首问制, 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并制订严格的入校制度, 加强门卫、校园管理, 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校报等形式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紧急疏散演习,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并利用每周一早晨升国旗时间, 小结上周安全工作, 强调安全事项, 开展常规检查。

三、要和全体后勤人员搞好关系, 团结协作

后勤管理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名管理者, 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绩, 还必须依靠全体后勤人员, 凝心聚力, 形成合力。所以, 和全体后勤工作者搞好关系, 团结协作至关重要。学校里的杂事较多, 后勤相关人员的工作处处需要分工、需要协调, 做到职责明确, 分工不分家, 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平时的后勤工作中, 作为后勤管理者, 要以身作则, 常深入到第一线和后勤员工并肩作战, 时刻起先锋带头作用, 并在工作之余常常倾听师生的心声, 听取合理化的建议, 关心师生的生活, 成为一名让师生心服口服的好管家。

四、要不断提升廉政素质

后勤工作常与钱物打交道, 为此必须加强廉政建设, 增强法纪意识,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 把自我价值观与学校后勤工作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真正树立起淡泊名利、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 抛弃个人私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五、要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管理能力

加强学习意识, 提高思维能力, 要坚决克服那种后勤工作主要是做事和服务, 不需要学习的错误观念。后勤工作者必须强化学习意识, 努力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 这是推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我们既要学习后勤业务知识, 增强实际工作的本领, 更要注重理论的修养和锤炼, 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

作为一名后勤管理者, 只有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 为师生生活服务, 强化后勤内部各环节的管理, 强化安全卫生工作, 发扬勤快、务实、高效、优质的工作作风, 把后勤管理工作当成自己应尽的天职, 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后勤管理者。

上一篇:孝感城区下一篇:黄河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