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对策论文

2024-10-05

管理与对策论文(精选11篇)

管理与对策论文 篇1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 诊疗技术与护理手段更是日新月异, 比较而言, 病案管理发展滞后。为适应社会及医学科学的发展, 尽快提高病案管理水平成为摆在病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就笔者工作经验, 将体会及设想介绍如下。

1 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病案书写质量不高

有些住院医师书写病案流于形式, 病案参考价值及学术价值不大。主要表现在病程记录中对一个病情进行分析时, 从广度上不能与其他学科联系, 从深度不能从基础医学知识去探讨, 思维局限且层次较浅;另一方面, 主要反映在病历书写上, 字迹潦草、不清, 医生签名无法辨认。没有明确诊断、诊断错误或主次诊断排列顺序颠倒, 医学用语不规范等。再者, 患者病案首页、出院记录书写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2 缺乏病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 我院对病案管理重视不够, 医院病案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我院病案管理人员全部由其他专业改行而来, 她们虽具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理论, 但缺乏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病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1.3 病案管理手段简单, 机构不健全

传统的病案管理, 局限于病案的收集、装订、编目、登记和保管, 忽视了病案质量的好坏, 以及病案利用率的高低, 病案管理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 微机管理为辅。

1.4 入院患者编号混乱

一个患者多个编号, 导致同一个患者住院病案存放在多处位置, 不利于对患者病情长期监控, 也不利于科研教学及地方流行病学调查。

1.5 病案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我院虽然也安装了计算机, 但由于种种原因, 主管医师不能网上书写病案, 护士也不能将大量相关信息录入, 致使医院联网就病案管理而言形同虚设, 大量病案输入工作积压于病案科, 使病案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录入, 无暇对病案这一重要资源作出系统分析与处理, 降低了计算机管理病案的意义。

2 改进病案管理的决策

(1) 领导要重视在职教育工作。

加强对医务人员系统教育, 强化工作人员的病案质量意识是提高病案质量的首要任务。

落实管理制度, 加强病案质量监控。要落实病案质控制度, 关键在领导, 重点在医生。

病案管理专业化, 首先要配备精通病案管理知识且有一定医疗知识的专业人员充实病案管理力量, 以利于指导国际病历、手术操作分类及负责病案质量检查等工作。其次, 适当加快病案现代化管理, 运用先进技术减少病案贮存空间。

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 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 住院部严格编号, 做到一人一号一袋。

(3) 严把借阅关, 制定严格的借阅归还制度。

(4) 病案管理措施:一是病案管理内容具体化、多样化, 对重要病案、特殊病案、教学病案实行分类索引、分类保存;二是病案管理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模式, 及时准确提供病案信息。

3 病案管理发展前景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使病案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创新和改善, 病案管理正在朝病案文献缩微化, 病案存储与检索磁性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

“留守学生”现状与管理对策 篇2

【关键词】留守;关爱;安全;监护;教育

一、概念

“留守学生”,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务工,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代为教育管理的适龄上学的孩子。这些孩子虽有爷爷奶奶或亲友照料,但他们的成长令人担忧,值得各方关注。

二、“留守学生”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的发展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民工在自己进城务工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所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加之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布状况,造成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于是,大量农民工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家庭父母与子女长期两地相隔生活的局面。农村出现了特有的留守学生群落——“留守学生”。

三、“留守学生”现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与正常学龄学生无异甚至更优秀;具有较好的素质,懂得学习、生活对自己今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并能够在学校内外管理好自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健全的人格。

但是留守学生中“问题学生”与普通学生中“问题学生”相比比例还是大得多,表现为:

1.学习兴趣缺乏。大多数留守学生因缺少学校和家长的有力监管没有学习动力,缺少自控能力,很难养成自觉学习看书的习惯;加之没有适当和及时的家庭辅导,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自然很不理想。时间一长,厌学情绪就滋生了。

2.心理素质较差。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许多留守学生亲情缺失,与父母的沟通极少甚至无法沟通;而负责监护的老人或亲朋又不会或无暇交流。

3.行为习惯不良。父母因常年在外觉得亏欠孩子,所以对孩子有求必应。多数留守学生零花钱都比较多,养成大手大脚花费的习惯,同时也能极大的满足在同学面前的虚荣心。

4、感恩意识匮乏。因为从小被娇惯宠爱,一些留守学生视祖辈父辈及师长的关爱付出为理所当然,不知感恩回报并将逆反进行到底。一点小愿望小要求没被满足或因犯错被批评教育,就觉得自己被歧视被遗弃从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的甚至将自己的错误归咎到在外辛苦谋生的父母身上。

5、安全隐患严重。多数留守学生因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性,很容易使他们意气用事,进而滋生打架斗殴吸烟赌博早恋逃学等事端,给学校家庭社会带去很多负面影响和管理难题。

四、留守学生教育“三合一”

1.学校教育:

①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在校学习行为习惯情况,思想状况等。②增设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心理课程,加强心理辅导。③各班成立“友情关爱小组”开展向留守学生献爱心活动,给予留守学生特殊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④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主要内容为思想情况汇报与交流,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⑤建立留守学生跟踪指导制度,各班科任教师包干到人,跟踪指导。

⑥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宣传普及家教知识。

2.家长极其监护人的积极引导

①家长一贯地经常地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沟通,当然,工作在忙也必须坚持与学生本人的常态化沟通,了解情况,使教育引导有的放矢。

②监护坚持和班主任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

③放假回家监护人必须严格控制孩子外出,在家情况要和班主任交流。

④家长尽最大可能留一人在家,尽到抚养教育的义务。

3.政府和社会的关爱

①各级政府要把留守学生的问题当成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村级政府要给予留守学生的家庭以高度关注,把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和网吧的整治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新农合管理对策与建议 篇3

笔者曾在县上长期从事新农合管理工作, 现结合实际, 就新农合管理工作作如下探讨:

一、新农合制度的实践与成效

陕西省富县新农合制度实施开始于2006年4月, 运行之初, 我县组织专职人员到已实行新农合制度的试点县参观学习, 并对我县多年来农民就诊的各项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 根据国家对新农合制度的指导意见, 认真制定实施方案。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的稳步推行、规范运行和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

2006年以来, 运行过程中, 我县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监督和管理。一是广泛宣传。多年来, 县合疗办、乡镇卫生院通过制作宣传硬标, 宣传册及每月深入村户宣传等形式, 广泛向农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意义及政策标准, 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几年来, 我县农民参合率由最初的80%提高到目前的近100%。二是加强监督。多年来, 县合疗办与各定点医疗机构每年均签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标责任书, 并每月对各医疗单位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运转。三是科学调整方案。根据国家每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资金总量的变化, 我县每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补助方案进行调整, 提高补助标准, 增加农民受益度。

9年来, 通过严格管理,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平稳, 成效显著。一是累计为全县农民报销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近2亿元;二是县内农民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到总医药费的70%以上;三是全县农民年住院比例由2006年开始时的20%提高到现在的14%。以前农民小病拖、大病扛, 不敢到医院治疗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证农民及时就医, 提高农民健康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新农合制度管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农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1.管理体制不一。最初全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均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但在运行过程中, 一些地方改革管理模式, 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交由人社部门管理, 与职工居民医保合并管理。这样导致上下管理不对应, 政策不一致, 筹资标准和补助标准各地存在差异。

2.基金总量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以来, 农民住院比例逐年大幅增加, 加之药品等医疗费用也在逐年增长, 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增长相对较慢, 导致基金风险较大。如延安市2013年全市统筹, 城乡居民并轨后, 当年资金超支1.8亿元。

3.覆盖面低。就延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言, 目前仅对住院患者实施报销, 门诊患者除少数慢病患者外得不到补助。这样每年能够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人员仅占到15%左右。而有85%的农民缴费后得不到补助, 势必伤害他们的参合积极性, 影响到新农合制度的持续发展。

4.监管力度不够。新型农村合作制度管理机构普遍人员不足, 不能够对定点医院实施全方位监管。特别是部分地区由人社部门管理后, 由于缺乏卫生专业人员, 对医院是否合理检查、用药监管难以到位。出现一些医院过度医疗现象发生, 特别是一些私立医院弄虚作假, 套取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新农合制度管理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以上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 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

1.统一管理机制。目前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工作各省市不一, 分别由卫生、人社、财政部门管理。为确保统一高效及政策延续, 建议起码在一个省内实现管理机构统一。

2.逐步提高统筹标准。要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人数增长、医药费用平均增长、国家财力增长等综合因素, 每年适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和国家补助资金标准。逐步提高新农合资金统筹标准, 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足额保障。

3.不断扩大覆盖面。要逐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补助政策, 使更多参合农民能够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 从而提高全体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运行。

驾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4

2011年第27期科技置向导◇科技论坛◇ 浅谈驾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郭莹

(内蒙古自治区运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摘要】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轿车已经逐渐走入越来越多的家庭,汽车驾驶现如今发展成为人们的基本技

能,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随着参加驾驶培训学员人数不断增加,对于驾校的要求也逐步提升,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很多驾校存在着管

理不规范的现象,致使驾校的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驾校培训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从驾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 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关键词】驾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1.驾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驾校教学环节管理不规范.大纲没有落实到位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许多驾校缺乏规范的制度建设,档案管 理,职责分工等,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设置,在相关文件的填写, 报表统计环节存在着虚假信息.在管理岗位缺乏充足的人员配备.有 些驾饺没有设置培训记录环节或者虽然存在培训记录,但是记录不规 范.敷衍了事.这给结业证书的发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些驾校对于 学员的档案管理不规范.很多驾校学员的档案信息填写不完整,不规 范.这给学员的管理工作造成障碍.此外,有些驾校为争取生源竞相压 价.致使驾校培训费用的收取较为混乱 1.2驾校配套设施不完善.教练整体素质不高

有些驾校为了节约成本.在选择教学车辆方面存在选用老旧,淘 汰车辆的现象.有些车辆是没有经过等级评定的.甚至是存在安全隐 患的车辆.这给驾驶培训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学员的安全构

成了严重威胁有些驾校存在教练员整体文化素养不高,语言表达能 力差,对于相关政策不熟悉,教练员没有持证上岗,管理相对滞后,人 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驾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3驾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作为驾校培训监管部门的交通运管部门在对驾校的监管方面存 在着监管手段不到位,不科学的现象,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交通 运管部门为保证驾校的培训学时.要对学员的培训记录进行严格的审 查.然后对审查合格的培训记录加盖公章.作为参加驾照考试的基本 考核指标然而.有些学员和驾校为了早13取得驾照.一起进行培训记 录的作假.这给交通运管部门的监管过程带来了影响.不利于监管的 顺利开展.1.4驾校的整体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

大部分驾校分布在经济发展快,人I;q密度大的地区.因此在经济 较为发达的地区驾校的竞争日趋激烈.有些驾校为了争取更多的生 源.采用恶性竞争的手段打击同行对手.如压低培训价格,缩减培训课 时,进行异地培训等方式,严重干扰了驾培市场稳定的市场秩序在驾 校市场上,有些驾校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的单人单车 培训,而有些驾校却是“两根杆子,一块场地”的严重不合格驾校,驾校 的发展不平衡使得驾培行业的管理困难重重 2.解决驾校管理问题的主要策略 2.1切实提高驾校管理的力度

要从各个环节加强对驾校的管理驾校要顾全大局.严格按照规 范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同时做好培训日志的填写.对于学员的档案 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与填写.不制作虚假信息交通运管部门要认真履 行监督管理职能,对驾校培训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可以设置 驾校质量排行榜.对于表现出色的驾校进行宣传与表扬.对于违反规 定的驾校进行批评,并进行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资格只有加大 奖惩力度.才能使驾校的管理具有实效性? 2.2不断增强教练队伍的综合素养

教练员素养的高低和驾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驾校 要不断对教练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把他们培养成理论 知识扎实,驾驶技能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加强对教练员队伍建设力度.可以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组织相关课程的学习.大力加强教练员的 政治思想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实施教练员持证上岗帝4度,着力提高教 员对于教学原则及方法的掌握程度.促进教练员综合素养的提高.推 进教学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增加驾校的硬件设施投入力度

驾校要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加质量过硬的教学车辆.进 一

步完善培训环境和教学设施.有条件的驾校可以发展扩大成为现代 化,功能强大,规范化的专业的驾驶培训基地.采用现代化管理设施和 手段.充分利用电子桩考仪,夜训照明和监控系统等,为学员提供舒适 的培训环境.驾校要加大对于硬件设施的投人力度.大幅度提升驾校 的竞争实力.只有做到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才能满 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使驾校管理规范化.提高驾校的培训水平.2.4对驾校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交通运管部门要定期对驾校进行相关的监管.督促管理培训的科 学化和规范化程度,对于驾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师资力量,设施配 备,教学场所等进行规范.对于理论课程培训内容进行系统化管理.使 学员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如安全驾驶,交通法规,伤员急 救,车辆常见故障检修与维护等.同时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联系,使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轻易理解和接受.使驾校的培训工作能够有 的放矢.3.结语

综上所述.驾校在对学员的培训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树立以品 质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和宗旨.不能盲目的追求眼前利益,忽 视了对驾校的管理和长远规划只有对驾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才能 从根本上提高驾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

生存与发展.驾校提高管理培训质量,不仅能够提高学员的驾驶水平, 还能够减少道.tlt~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切实确保交通安全,有序,畅 通的进行,为构建和谐交通事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平崩晰专业驾校品牌传播平台价值『J1.经营者,2007,(24-).[2]袁华东.培养高素质的驾驶员是驾校的神圣职责IJ1.辽宁警专,2007,(o4).[3]周晓炜.试论汽车驾驶培训中如何对学员进行心理教育m.中国科技信息, 2007,(14).[4]夏青,毕思东.强化内部管理提升驾培质量——关于驾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fJ1.交通职业教育.2006,(O4).[5]殷晓章.驾校背后的利益博弈【J】.记者观察(上半月),2006,(07).(上接第270页)第二,监理职业道德需进一步加强.全面建立监 理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严肃监理工作纪律,加强廉政建设,这些 已成为树立监理职业道德形象不可缺少的保障.第三,很多地方上的建设单位往往不重视监理.建筑市场也不规 范,监理地位也比较尴尬,权限狭窄,监理工作难以开展.I76 5.结束语

建筑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篇5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8%增加到了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长期以来,建筑业在我国是仅次于矿山采掘业的风险事故高发产业,建筑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与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社会稳定的大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表明,仅2006年我国建筑业(包括铁道、水利、交通等专业工程)伤亡事故就发生2224起,死亡2538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建筑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和探索建筑安全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些标准规范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加强,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企业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和成本成为企业负责人关注的第一要素,也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有些建筑企业没有摆正安全生产的位置,对待安全生产得过且过,存在着侥幸心理,完全将安全生产形式化,没有将安全生产作为主要问题来抓。在安全上少投入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种变相手段。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分配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

政府执法力度不够,监督责任不落实。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督管理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完全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建设工程(如冶金、化工及开发区工业园等建设项目)政府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

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培训不到位。目前,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占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这些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违章作业严重。主要原因是不少农民工不经培训教育就上岗工作,有些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另外对于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工种培训效果不明显,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建筑安全生产。

要解决我国建筑安全的弊端,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加大安全投入。同时还要增强监督检查的力度,落实监管责任。检查规章制度执行和实施的效果,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筑工程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隐患,由于检查不及时、不深入,会酿成伤亡事故。因此,必须以安全制度为标准,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发现不合格的假冒伪劣安全防护用品要及时更换,对发现的问题要一抓到底,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解决困难,力求使安全不留隐患。在认真执行现有建筑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规制度的基础上,从法规上合理划分建设各方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安全监督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落实各监督管理部门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以督促其加强对建筑安全的管理;加强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建筑业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实施强制性培训教育的规定和办法。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和任务、农民工从业的条件、培训教育内容、考试考核办法、违规处罚责任等,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引导施工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发证,做到持证上岗;同时,需要加大对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严格考核标准。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和其他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安全技能知识,自觉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作业,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应收账款管理措施与对策 篇6

一、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

信用评估宜采用传统信用法 (5C) , 从客户的信用品德 (Character) 、能力 (Competence) 、资本 (Capital) 、抵押品 (Collateral) 、条件 (Conditions) 五个方面来评价客户的信用情况。以上5C信息主要可通过下列渠道取得: (1) 商业代理机构或资信调查机构; (2) 委托往来银行向客户关联银行索取信用资料; (3) 其他企业; (4) 客户的财务报告; (5) 企业的经验或其它渠道。从这五个方面建立Credit Metrics信用评价模型:

其中y代表综合评价值, c1为品德方面的得分, 具体是指客户愿意履行付款责任的愿望, 根据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确定;c2为能力方面的得分, 根据企业可利用的财务报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而获知客户按期支付货款的能力;c3为资本方面的得分, 根据企业有形资产数额和获利能力来衡量客户的经营规模和财务实力;c4为抵押品方面的得分, 根据客户是否提供抵押资产和抵押资产的质量进行测评;c5为条件方面的得分, 指企业所不能控制的各种影响企业付款能力的外部环境因素, 通过以往客户在再过去困难时期的付款历史进行测评;ε为得分修正值。

信用评级是指基于收集到的信息, 对客户进行量化打分的过程, 基于打分结果然后决定是否为客户提供信用。为评定客户信用等级, 基于5C原则, 借助国际上通用的债券等级评价方法, 将客户的信用等级分为10类, 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先从品德、能力、资本、条件四个方面评价客户, 评价分为4个等级:好 (5分) 、良好 (3分) , 一般 (1分) 、差 (-15分) 。将“差”定为负-15分意味着客户只要上述四项中有一项为差, 企业不应向其提供应收账款, 除非该客户提供抵押物;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以往交易情况和现在欠款情况赋值修正, 以前信誉良好并且现在无欠款得2分, 以前信誉好但现在有欠款并且有能力偿还得1分, 以前没有往来或者欠款金额巨大的给0分。通过以上信用评价模型和评分原则, 可制定信用标准参考表 (见表1) 。

说明: (1) 由于在实务中抵押行为通常较少见, 而且如果企业赊销有抵押物, 那么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较小, 因此, 评价系统将抵押单独列出评价; (2) 如果综合得分低于14分, 那么企业应要求客户提供抵押; (3) 如果综合得分低于6分表明该客户信用较差, 除非该客户提供一定的抵押, 否则应该避免与该类客户发生业务往来。

如果仅考虑抵押对客户信誉的影响, 根据抵押物占全部应收款项的比重 (简称比重) , 可以参照表2。

企业可以参照信用参考标准, 制定信用政策。除了5C方法以外, 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5P”原则:个人因素 (Personal Factor) , 资金用途因素 (Purpose Factor) , 还款财源因素 (Payment Factor) , 债权保障因素 (Protection Factor) , 企业前景因素 (Perspective Factor) ;

2.“5W”原则:借款人情况 (Who) , 为什么借款 (Why) , 提供什么担保 (What) , 何时归还 (When) , 如何归还 (How) ;

3.“LAPP”原则:流动性 (Liquidity) , 活动性 (Activity) , 盈利性 (Profitability) , 潜力 (Potentialities) ;

4.“CAMPARI”原则:品德 (Character) , 偿债能力 (Ability) , 企业从借款投资中获得的利润 (Margin) , 借款目的 (Purpose) , 借款金额 (Amount) , 偿还方式 (Repayment) , 贷款抵押 (Insurance) 。

二、建立科学的信用条件

信用政策中的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通过上面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 可以参照信用评估标准等级来设计科学的信用条件。据信用等级、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建立对应关系, 具体如表3所示:

表3所采用的是定性角度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测算评定客户信用情况, 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3) 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额。

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根据企业近三年来所发生的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与应收账款总额求出单位应收账款的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根据上述所选取的指标, 企业应运用计算机如软件系统进行运算, 再结合定性的方法, 最终做出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

三、应收账款的追踪管理

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各个业务环节之中, 因而仅对某个环节实行应收账款管理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应实行全程追踪管理模式。所谓应收账款全程追踪管理是关注销售过程中的每一环节, 合理运用信用政策, 使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具体包括在选择目标客户、确定信用条件、签订合同、合同实施、到期收款、逾期收款采取收账政策等环节控制。

企业在对应收账款过程控制的基础上, 要对尚未付清的款项严加监控。首先, 通过账龄分析表等工具监控其平均收款期。把企业所有应收账款按账龄进行分类, 对于超过信用期限 (逾期) 的应收账款作为追踪的重点, 分析客户的信用品质和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可调剂程度。如果客户的信用品质良好, 日常支付现金充足并且现金支出的约束性较小, 即现金的可调剂程度较大, 客户大多是不愿以损失信誉为代价而拖欠赊销企业账款的;如果客户信用品质不佳, 现金匮乏或现金可调剂度低下, 则赊销企业的账款被拖欠也就在所难免。为了减少坏账损失和缩短平均收账期, 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 当客户赊购所欠货款余额达到或者接近其信用额度时, 企业应拒绝为其提供商业信用。

其次, 赊销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全部的应收账款都实行追踪分析。一般只需要对金额大或信用品质较差的客户为考察重点。在这种情况下, 应严格的要求经办应收账款的业务员, 详细地了解赊销给客户的货物去向, 客户的资金回笼情况, 客户逾期付款的原因等, 在必要时可以向客户提供相应建议或者采取一些保护控制措施。

最后, 企业财务人员应根据账龄分析表中的信息分析应收账款的归还、占用、拖欠情况, 进而提出企业信用政策的改进建议。客户信用额度每年需要重新修订, 以便适应客户信用方面发生的变化。

四、收账政策

合理的收款程序, 既能保证应收账款及时、足额收回, 又能节约收款成本, 同时还可以避免激怒客户以免影响到未来的销售工作。因而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收账程序,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礼貌、善意提醒。

应收账款到期时, 及时通过信函、电话或电报的方式礼貌地提醒对方付款期限己到, 应予以付款。

2. 分析拖欠原因。

应仔细分析客户拖欠货款的原因, 寻找最合理的催收对策。若客户已提出展期付款的要求, 如果该客户以往的信用状况良好, 在一般情况下, 应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的要求, 以其与客户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3. 函电、上门催收。

对于经常拖欠货款或不够善意的客户, 企业应及时通过函电或者专程上门实施催收等方法进行及时催讨, 如对方确有付款困难, 可协商与其建立新的收账合约, 并明确表示如再不能按期付款企业将采取强硬的措施, 直至运用法律的程序。

4. 司法程序。

如果客户恶意拖欠, 一般的收账程序已经无法正常收回货款时, 或与客户在收款政策及条件上明显不能达成共识的, 应通过调解、仲裁、司法等手段处理债权债务纠纷, 最大限度收回欠款或取得必要的损失补偿。

为有效收回货款, 将损失降到最低, 可进一步将客户拖欠账款的原因概括为两类:无力偿付和故意拖欠。对于无力偿付的客户, 则应帮助渡过难关, 可以允许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修改债务条件、延长付款期限、分期付款、债转股等方式, 以便收回较多账款。对于故意拖欠的客户, 则须采取强硬措施。在有明确合同约定的基础上, 做好证据保全工作, 利用法律手段进行追债。值得说明的是, 在采取法律行动前, 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不必起诉: (1) 法院诉讼费用超过债务金额; (2) 客户抵押物变现可以足额偿还债务; (3) 客户债务额不大, 而且客户拥有广泛社会关系, 起诉可能会使企业运行受到连累甚或导致损害; (4) 即使胜诉, 收回账款的可能也极为有限。

总之, 收账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企业在收账时不仅要注意程序, 而且要注意采用各种谋略和技巧。常用的谋略和技巧如下:

1.情理并用收款法。正如孔子《论语》中说过, “诱之以利,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胁之以威”。让客户明白长期拖欠对双方都无任何益处, 倘若采取法律手段解决时, 更影响对方信誉。

2.恻隐攻心情感法。即讨债人摆出一副可怜相的姿态, 以求得对方同情和怜悯, 进行感情投资。

3.软磨久泡疲劳战。依靠软磨久泡、打持久战和疲劳战达到收款目的。

4.据理力争雄辩法。当本企业赊销或收款时出现某些失误给对方落下把柄, 收账人员应仔细分析双方的各项具体细节后, 在有理的前提下, 找到对方的不利之处进行辩驳, 最终使对方服输而付款。

5. 木马计和激将法。在讨债先期, 顺应对方意思, 获取对方信息, 而后再反过来攻击对方, 从而取胜;或者以语言或行为刺激对方, 使其在盛怒之下付出债款。或者使其顾及到自己的面子与尊严, 不得不及时付款。

6. 软硬兼施收账法。即通过软硬兼施, 既唱红脸又唱白脸诱使对方就范, 有时态度强硬, 寸步不让;有时态度和蔼, 以理服人。

摘要: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管理成效不仅会对企业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文章从信用评估体系建立、科学信用条件、追踪管理和收账政策四个方面提出了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旨在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运营效率。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评估,收账政策

参考文献

[1].杨淑娥主编.财务管理学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409~454

[2].程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述评[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60~64

[3].王竹泉, 逄咏梅, 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 2007 (2) :85~90

[4].程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 (中) , 2009, (12) :72~73

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对策 篇7

一、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分析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 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准确把握金融业所面临的风险, 进一步强化金融管理, 不断创新金融服务, 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对确保金融稳定与安全意义重大。

1. 金融布局与发展单一扩大银行风险。

尽管近年来, 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鼓励中小金融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小金融机构得到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国有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绝对支配地位没有改变。广大百姓缺乏多样化的投资渠道, 同时, 随着衣食住行教医保成本的不断攀升, 老百姓只有选择将钱放在银行里。另一方面, 企业的发展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很高, 在直接融资得不到有效支持的情况下, 不得不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这种结构的失衡与融资形式的单一化发展, 加大了银行风险。

2. 地下金融规模庞大危及金融安全。

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老百姓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多, 一些人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来吸收老百姓手中的资金, 用于发展地下金融服务。多年来, 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 往往被迫寻求非正规金融渠道。地下金融服务由于不具合法性, 缺乏有效监管,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很难得到保障, 这种庞大的非正规金融规模已经成为影响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 甚至会危及金融安全。

3. 利率风险影响日益显现。

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 管制仍然比较严格, 商业银行不能自主调整利率, 面临着较大的系统性利率风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利率波动会不断加剧, 而金融机构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不足, 也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利率风险利率的变动会对金融产品的持有者或投资者造成收益或价值的波动, 这就产生了利率风险。由于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 所以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

4. 信用风险时刻存在。

信用风险由来以久, 信用风险的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由于政策、业务扩展等的推动, 导致银行领域积累大量不良贷款, 往往会自然抬高银行信用风险等级,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扼制, 就会提高银行的经营风险, 使银行面临经营困难的境地。因此, 信用风险时刻存在, 是金融业要时刻认真关注的问题, 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强化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5.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在银行的日常业务操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人员素质风险、操作规程不规范、合规性差等方面。比如: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把关不严, 就有可能导致假按揭现象的发展, 增加银行的风险;对抵押品的审核把关不严, 有可能使银行蒙受损失等。因此, 金融机构必须要强化对操作风险的防范, 重点是加大对银行从业人员教育管理入手, 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通过规范有序的常态性业务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胜任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本领。同时, 要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和自律, 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防范金融犯罪。

二、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对策探讨

金融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 除了要强化金融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外, 还要积极开拓视野, 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方法, 以创新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以创新来推动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1. 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

金融机构面临市场多元化, 客户需求多层次化, 金融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 在这种形势下, 要坚决树立和贯彻“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牢固树立起“面向市场, 了解市场, 服务市场, 开拓市场”的经营策略, 将“以客户为本”落到实处。要通过创改变金融行业、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 来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进而获得企业的收益。客户是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基础, 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 就离不开客户。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2. 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主要指金融行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凝聚形态, 包括种类用于投资、避险, 或者金融操作便利工具, 以及附加在这些产品上的其他劳动价值。金融工具是金融产品的一部分, 传统的金融行业主要通过提供各种劳动, 为客户获利、避险、支付便利提供帮助。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服务产品与领域, 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不止金融工具, 还应当包括咨询、信息服务等, 并进下发挥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支票、汇票、银行卡、保单、期货等的作用, 以新的模式促进服务的增值升值。同时, 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 尽可能为客户提供舒适、整洁、大方、美观、庄重的服务环境, 提升金融企业服务形象。

3. 创新金融管理。

管理出效益、出战斗力。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金融管理服务激励机制, 创新为提供更有效地金融产品和服务所需的组织、岗位、流程、培训与考核, 以及市场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积极探索设立独立的信用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引入风险管理一票否决制、贷款终身责任制。信用卡的收费模式要打破传统的向受益客户收费的模式, 转向了以向商户费为主的商业模式, 扩大信用卡的使用范围, 使信用卡像手机一样普及和便捷。同时, 要加强金融技术创新, 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个人金融业务的科技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 使个人金融业务电子化服务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尹利芳.抓住机遇, 创新民生金融服务[N].湖南日报, 2010, (2010-08-08)

护理差错原因与管理对策 篇8

1 临床上常出现的护理差错原因

1.1 责任心不强

差错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 对病人责任心不强造成的。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工作繁忙, 相对于病人对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容易产生矛盾, 引发差错。如错误执行医嘱、巡视病房不及时、输液滴速不真实、扎推聊天等。

1.2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未执行查对制度引起的护理差错在整个护理差错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临床上常出现的打错针、发错药就是这一制度缺失的典型表现, 不仅给病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而且还带来精神上的损害, 严重影响护士形象和医院声誉。

1.3 未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规程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护士在给病人做治疗、护理、操作时遵守操作规程, 行为正确, 就是有利于病人康复的有益行为, 反之则给病人带来伤害。目前人们对医护质量要求逐日提高, 护理行为的透明度越来越高, 以往在护士眼里认为“大不了”的事也可能被认为是差错而投诉。例如:输液一针见血但未扎止血带而遭到病人投诉。

1.4 专业素质较差

由于护理人员整体水平不够高, 学历结构不完善, 而继续教育状况不理想, 导致专业素质跟不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医院开展了新业务、新技术, 护士如果不紧跟步伐, 不断学习探索, 就不能适应临床需要。

1.5 管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 使护理工作过程中无章可循, 随意性大, 目标不明确。或者是虽有相应管理制度, 但因监控管理不严, 护士自律性差, 导致没有落实到位。

1.6 实习带教不规范

带教老师不遵守带教相关制度, 在临床操作时放松了护生的指导、监督。特别是在实习中后期, 护生的操作水平逐渐成熟时, 最易放松警惕而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2 防止护理差错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责任心的培养, 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使护士认识到其每天的行为不仅影响到病人的健康, 而且与法律息息相关, 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护理工作同时又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 应该脚踏实地地工作。同时工作期间不会见熟人、朋友, 不接打私人电话, 排除干扰, 防止注意力不集中引起差错。再者, 要培养护士的慎独意识,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任何时候的行为和语言都在护理规范内。

2.2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坚决执行三查七对, 认真检查落实。三查七对是保证护理质量, 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环节, 及时、准确地查对工作能第一时间发现错误, 便于迅速补救, 将对病人可能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防止酿成不良后果。护士应将三查七对这一观念根深蒂固地铭刻在脑海中, 养成一种职业习惯。

2.3 强化培训, 自觉遵守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行为是高风险行业, 在做每项治疗、护理时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使每一项护理行为都严谨、合法、准确, 以保证护理安全。要加强对护理操作规程的学习和培训, 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岗前培训, 对高年资护士进一步规范其行为。采取多种措施, 使规范化行为从被动逐步向主动过渡。

2.4 努力提高专业素质

强调终生学生的理念, 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 订阅各种护理报刊杂志, 开展和参加各种专业学习、讲座、进修班, 拓宽继续教育领域, 每季度对护士进行业务考试, 连续三次考试不及格者予以降级或解聘。总之,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护士专业素质, 提升护理专业技术含量。

2.5 加强护理安全质控管理

针对工作中薄弱环节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安全检查与质控小组, 不定期对全院进行安全检查, 尤其加强对节假日、中夜班等非行政工作时间段的检查力度,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同时科室每季度做一次护理差错分析与整改的书面报告, 对科室护理差错重点分析, 及时提出可行性整改措施, 防范护理差错。另外, 利用典型的差错事故实例, 仔细剖析, 警钟长鸣。再者, 针对目前护理岗位严重缺编的现状, 护理管理者应坚持弹性排班, 科学安排人力资源, 防止因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护士超负荷运作而引起的护理差错。

2.6 认真搞好实习带教工作, 坚持做到“放手不放眼”

有报道称, 护生在实习中、后期出现的差错占实习总差错的93%。[2]足以说明加强护生带教管理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中后期技术操作较熟练的护生更要提高警惕, 严格遵守实习带教规定, 对护生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模式, 始终坚持“放手不放眼”。同时带教老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为护生做一个好的榜样, 为护理队伍培训出合格而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03.

企业物资管理现状与对策 篇9

关键词: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对策

企业的物资是指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包括原料、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工具和设备等。物资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各种物资的采购、储备、使用等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部门的经济效益,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物资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要清楚物资管理的内容,并对现存的一些问题,给与及时的处理,并面对外界急剧变化的环境,要及时转变管理方法与策略,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内容

1、物资规划

物资规划是物资管理的第一步,是企业进行物资采购和内部供应的依据。在现今社会,不少企业均采用由各个分管部门对本部门内的信息进行小范围计划,再由物资部门进行总体规划的管理模式。如市场部门负责对物资市场进行监控,深入了解物资行情,掌握实时价格信息;生产部门则负责估算企业所需物资的数量、规格并提交物资清单;财会部门负责提供资金信息,以流动资金量将物资计划控制在可行的范围内;而物资部门负责处理各部门提交的信息,编写总体物资规划,统筹安排企业物资的储藏、采购和使用。

2、物资储藏

物资储藏要求企业在满足生产需求及扩大再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库存量,降低储藏物资对资金的不合理占用,盘活积压的物资,加快资金周转率,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3、物资采购

物资采购是企业资金支出的关口,能不能把好这个关口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为此,实行比价、限价和定价采购制度为核心的物资采购管理便成为当前企业物资采购的主流模式。比价采购是指同种物资比较质量、同等质量比较价格、同样的价格比较服务、同样的服务比较信誉,选择购买最好的物资。而限价采购和定价采购指企业在经过物资部门总结规划之后,依照规划决定企业能够接受的价格上限或者是确定的数额,再按照这些价格进行采购的模式。

4、物资使用

物资使用是指对物资的配送和消耗,现代企业重点管理物资使用时配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对物资消耗量的控制。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出适宜、方便、高效的物资配送计划,在保证生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对物资的不合理消耗。

二、企业物资管理中现状

1、企业管理者对于物资管理部门工作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管理重心都放在产品销售和生产之上,对于企业的物资管理从思想上没有给与很好的认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约束,并且在物资管理方面建设投入的资金有限,多数企业仍停留于原来的整套财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面,管理手段仍是以人力手工管理为主,造成当前物资管理基础薄弱,是典型的流程式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混乱,职权划分不清

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机构设置不完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岗位职责不明确,企业只注重物质的购买环节,而忽视物资的保管、领用、报废等环节,造成物资的大量浪费。物资的采购是由采购人员直接与供应商协商,企业没有专门的对市场进行调研,单纯的凭借材料发票进行入账、报销,容易给采购人员与供应商提供“互利”的机会。

3、企业物资管理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经营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地位,无法吸引人才、增强企业活力,使得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法规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上往往是凭借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管理方法;三是普遍存在人才机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有些工作人员连电脑都不会使用,更不会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企业物资管理完善对策

1、建立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法人制度,履行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组织建立物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严格执行采购制度,规范存货采购、消耗环节,建立供应方、销售方的信息档案,加强对其信誉、资质等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发挥物资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作用。

2、企业应该重视物资控制管理

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合理确定一定数量的基本物资为管理原则,勤进少购,以免大量资金积压在原材料上,采用现代物资管理手段,及时了解追踪物资量的变化,详细分析并尽量以能使物资的存储成本、物资不足引起的短缺成本、订货、装运和提货成本三者之和为最低时,确定企业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要尽量在各种物资成本与物资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3、进行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企业管理中物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信息时代中就需要结合信息化管理来对企业物资实现科学化管理。因为物资管理是一个即复杂又很繁琐的过程,所以针对现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要在物资的采购以及使用等环节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来实现创新。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让对企业物资管理更为便捷,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可以让企业及时的获取市场信息。面对当下经济的复杂形式,企业可以将对物资的管理看作是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物资监管体系

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 篇10

关键词:金融行业;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服务与管理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很多行业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更没有从中中找到合理應对的办法,这其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金融企业,所以金融企业就有必要加强金融管理,并不断的创新服务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使金融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创造健康稳定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环境,推动各行各业的长远发展。

一、当前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可以说金融行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核心与命脉,金融行业在我国的当代资源配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应准确的将金融业的风险把握住,加强金融业的管理,通过不断对金融服务的创新,有效化解与防范金融带来的风险,这样做对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兜里的钱也越来越多,有很多人就想方设法的吸纳人们手里的钱,来增加对地下金融的投资,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长期以来,很多企业特别是各个中小型企业从正规渠道获得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迫不得已使用非正规的渠道融资。地下金融提供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不具备合法性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这样形势下的金融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致使许多企业深受其害,可见,这样的地下金融机构对正规的金融机构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对金融业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另外,我国市场的利率化发展水平不高,对其进行监管的制度就没有放松,致使商业银行无法对市场的利率做适当的调整承担着过大的金融风险。同时,利率发生的不合理的变动,对投资者和金融产品的持有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价值和收益出现波动,使金融的风险增加。再加上金融产品是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利率的变动对金融产品的影响很大。最后,信用的风险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银行将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管理信用风险上,主要是由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决定的,在业务的拓展和经济政策的影响下,使银行方面出现大量的不合理贷款,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等级,如果这种风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加大银行经营的风险,意味着银行方面就会面临各大的经营艰难。因此,信用风险的存在和影响,已经成为金融行业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对策,加强金融行业对信用风险的预防与有效控制。

二、实施完善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

想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应该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的方式。金融市场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客户的需求也更加复杂,需要提供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服务。在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金融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指导作用,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做到按照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经营。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金融管理和服务的体系,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其管理和服务,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和谐发展。想要完善金融管的与服务的对策主要有几点:

(一)创新金融的服务和产品。

金融服务与产品的创新,这方面主要包括用于避险和投资,或提供便利的工具用于金融方面的操作,以及其他的附加在产品上的价值,金融产品中就包含了金融工具,金融机构要加大服务产品的创新,不断拓宽发展的领域,在新的技术的帮助下,创新金融产品的形式,除了提供金融工具以外,还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的重要作用,如期货、保单、银行卡、汇票、支票、债券、股票等。用新模式增加服务升值与增值。

(二)创新管理方式

要对金融管理进行创新,金融管理是管理方面具备了战斗力与效益。要进行管理的创新,首先就要有完善的鼓励机制,支持设立信用卡企业,小额贷款企业等。信用卡的模式应该有一定的改变,把传统的模式转向现代化的商业模式改进,同时扩大信用卡的使用范围,增加信用卡的快捷性,使其更加方便和便捷。另外,要实现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加大个人金融等业务的开发,让电子化的个人金融业务水平能够与国际的先进水平达到一致。

(三)加强立法,使金融管理有法可依

以立法的方面来看,对于金融风险的法律防止和控制要加大力度。如今对于金融风险的防控已经不是实不实行的一个问题,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行。首先,需要对金融方面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利用法律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进行规范和保护,于此同时,还要对金融监管的能力进行加强。

总结

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否具有时代性,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有关单位应该积极的对金融行业的服务与产品进行创新,对金融管理的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加快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的金融事业能够有强大的抵御危机的能力,让我国的金融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靖华,庞学卿,丁生娟.中英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比较分析:基于创新障碍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1,(04).

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与对策 篇11

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面临挑战。

在以土地和其他物质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工业经济时代, 物质资源的投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尽管技术进步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但人们对物质资源的依赖常常制约了生产力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物质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们更多地注重对有限物质资源的有效配置, 人力资源倍受忽视。传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都是研究稀缺性的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资源将取代土地、资本和原材料等物质资源而成为第一生产要素, 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创造者, 人和人力资源则成为现代化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成为超出物质资源的第一资源。美国的“新经济”现象正是这种推动经济发展的资源发生变化的结果。因而随着人力资源地位和作用的提高, 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也必须提到更高的位置, 要和研究物质资源一样的地位来研究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研究应该突破“组织行为学”的领域, 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力资源组织得好坏是21世纪企业成功的关键。

2.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面临挑战。

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从事的是“体力型”、“经验型”劳动, 人力资源管理以培养高效率熟练员工为目标。通过对员工进行工作标准的训练和对员工需求满足的激励来达到目的。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本身已降为例行事务”。劳动者更多地从事的是“智力型”和“科技创造型”劳动。熟练工作交给计算机和由计算机与网络组成的信息系统及计算机与机械组成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去完成。人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去完成“创造性的劳动”, 这种创造性劳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它使得经济以“超加速度”发展。比尔·盖茨的资产从1993年的73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585亿美元, 6年中增长了8倍多。Microsoft公司第一张Windows磁盘的推出花了50万美元, 而第二张磁盘的成本还不到0.5美元。这样的奇迹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才能获得, 传统的熟练劳动是望尘莫及的。这种创造性劳动还使得经济发展突破传统经济周期理论, 并保持持续发展。美国经济自90年代以来连续8年高速增长, 并保持低失业、低通胀, 正是其技术不断创新带来的成果;这种创造性劳动同时产生无限制的报酬递增, 突破了传统的以物质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存在的报酬递减现象。因而, 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而不是“循规蹈矩的机器”。

3. 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面临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革新的动因和动力源于企业管理的革新, 同时它又是实现企业管理革新的关键。从泰勒提出计划与实施分离开始, 仅仅经过了约一百年时间, 已经形成了今天以金字塔组织结构为基础的等级制管理思想和模式, 虽然矩阵组织模式被认为可以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但通常是在不改变企业原有等级体系的报酬、会计制度或权力分配方式的情况下, 简单地嫁接到等级体系结构上的。现存企业管理模式的支柱仍然是法约尔的命令就一致性原则, 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和激励等) 的实现也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等级链”的传递来完成的。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并行工作的实施, 也不利于知识的共享和人本管理的进一步加强。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员和敏捷化的反应能力, 因而, 传统企业管理必须要突破“亚当·斯密/泰勒/法约尔瓶颈”, 建立一种以信息处理的网络化为基础, 以重视对知识和人才管理为特点的新型管理模式。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对象的重要部分, 其管理方式的先进、科学与否是整个企业管理科学化的核心, 其对人才的吸引、录用、保持、发展、评价和调整等职能和方式的改革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改革同步甚至要前行。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

经济下的对策

虽然我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知识经济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超常规发展的经济。因而我国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应加快革新, 积极采取对策, 迎接挑战。

1. 在推动企业创新的前提下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目标是方向, 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动力源泉。树立推动企业创新这一目标, 可以澄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过程中将会出现的认识上的局限, 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新思路。为此, 要求在组织和制度上进行改革。首先, 同过适时的组织创新满足知识经济下的人才需求。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虚拟企业、敏捷制造、快速反应系统的出现, 要求企业组织机构尽量扁平化、网络化以促进信息畅通, 同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晋升机会, 更多的学习、尝试机会, 更多处理实际工作的机会, 为员工创新思想转化为企业创新能.力提供组织保障, 同时也满足了知识员工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其次, 建立知识经济下的新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员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培育需要完善的人才内部流动、开发、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保证。这种机制的完善要突出有利于员工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 (建立完善的选拔、培训机制) , 有利于员工创新的实现 (建立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 ;有利于员工创新精神的保持 (建立全面的考核、激励机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只有转换观念, 才能在新一轮经济大战中赢得发展权、主动权。

2. 建立新型的适应于知识经济环境的教育培训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将以知识型、教育型、学习型企业为主体, 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加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是保持企业人力资源存量和人才效益增量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大转变。首先, 管理者 (主体) 要通过培训具备实施管理的素质、知识、技能和信息;被管理者 (客体) 要通过培训掌握最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同时通过培训唤起员工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 将使“要我做”内化为“我要做”。其次, 人们的认识及行为取决于他已有的信息, 这种信息决定了人们在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所持态度及采取行动的参数和准则。管理者因此要善于把各种命令、指示、要求以及培训的方式下达, 使员工知道如何做, 为什么这样做。再次, 培训也是一种激励, 它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与员工的对话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 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 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 可以沟通上下级的联系, 掌握工作进展状况, 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 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3. 强调以激励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

上一篇:京剧走进音乐课堂下一篇:手术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