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问题

2024-10-02

现金管理问题(共12篇)

现金管理问题 篇1

现金管理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 现金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近年来, 虽然人民银行现金监管力度得到不断加强, 基层金融机构的现金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但由于多年来人民银行现金监管职能的弱化、《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滞后, 使不少企业、个人现金管理意识淡薄, 新形势下, 现金管理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

一、近年来霍州市现金使用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 霍州市政府抓住发展机遇, 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 人民收入稳步提高, 直接影响现金投回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辖内现金投放170301.5万元, 较2011年增加到4702万元, 增长2.84%;现金回笼6319.8万元, 较2011年增加1117.1万元, 增长1.8%, 净投放107103.5万元, 较2011年增加3584.9万元, 增长3.46%。由此可看出近年霍州市现金收入逐年上升, 现金支出也在逐年增长, 现金净投放基本保持在逐年上升的态势。虽然90年代以来创新了许多新的支付结算工具, 各种信用卡、支付卡等电子货币应运而生。但由于我国国民特别是年龄较大的人金融意识淡薄, 传统消费观、习惯根深蒂固, 加之信用卡消费结算的客观环境不完善, 使得电子货币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特别是在减少现金流通方面, 并未从根本上起到减少现金流通的作用, 致使使用现金的客户数量和金额也在不断增多。

二、影响现金使用增长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现金净投放逐年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居民储蓄增长成为现金回笼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 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住宅环境日益改善, 收入不断增加, 使得全市的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一是行业竞争使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近年来, 各金融机构为壮大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推动自身的经营与发展, 借助各种手段吸收资金。二是居民投资渠道狭窄, 目前办企业、服务业、种养业、承包荒山等创业性投资业务, 在经济发展中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欠完善, 投资者担心出现纠纷问题后解决起来比较难, 影响了居民的投资积极性, 形成“储币待投”现象。四是居民缺乏相关投资知识技巧, 缺乏投资安全知识, 不进行投资。五是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医疗和就业形势等促使居民储蓄居高不少。

(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加大了市场现金流量

近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投资结构不断完善, 主要用于电力、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拆迁和化学工业升级改造, 大规模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 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材料等, 绝大部分结算使用现金, 同时也就增加了市场现金的流量。

(三) 煤炭经济效益增长是现金投放增加的另一因素

煤炭产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 在GDP收入中占重要比例。近五年来, 煤炭市场出现了很大震荡, 前几年市场疲软, 价格下跌, 原煤销售困难, 煤炭企业大面积亏损, 从国家实施“关井压产”政策, 到开展乡镇煤矿停产专项整顿以来, 煤炭价格开始稳步上扬, 原煤出现供不应求状况。到2012年底, 月产原煤产量为80万吨, 产销率达到95%, 煤炭经济效益的增长直接影响到工人工资、奖金也随之增加, 同时影响到现金投放的增加。

(四) 资源型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现金外流是现金支出量上升的另一重要因素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导致我市轻工业不发达, 煤焦居民生活必需品主要靠外地区供应, 不仅大件家电等商品, 就是服装鞋帽、针纺日化等居民日常用品也都是拿现金到外地采购, 商品外采导致现金外流。

三、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现金管理法律法规滞后

目前, 我国现金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人民银行相应制定的《实施细则》。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通状况也不断发展变化, 特别是电子货币的出现, 对现金管理工作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机制上, 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规章已不能覆盖现金流通的全部, 也很难适应今天现金管理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条款已经过时, 比如说《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结算起点为1000元, 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一些条款规定得不够具体, 操作性差。三是对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 《条例》没有做出原则规定, 如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商品交易大量使用现金结算问题, 通过信用卡异地提取大额现金问题, 以及开户单位通过存款转账进入储蓄账户提现问题等, 都没有在《条例》中有所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涉及到上述问题无法定性, 如霍州市中镇五交化公司等多家霍州市用现需求比较大的民营企业, 为了图现金交易方便、效率高, 其进货、购原料等基本上是用现金结算, 少则几十万元, 多则上百万元, 有的是从基本账户中提现, 有的是以个人名义或以银行卡的形式转入储蓄, 用时随即提现, 用大量的现金结算, 在《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规章中对此类用现问题找不到依据, 目前体现的只是对大额支付现金审批和登记备案。四是随着监管职能的分离, 哪些现金管理行为属于基层人民银行管理的范畴, 哪些属于银监局管理的范畴, 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 开户银行现金管理偏松

开户银行是现金流通的中心环节, 处于现金管理的“第一线”, 一切现金都是从这里流向社会, 也是从这里流入人民银行发行库。从目前情况看, 开户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的中心环节, 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随着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 为争客户, 争存款, 一些机构放松了对现金的管理, 即使有也是应付上级检查, 作表面文章, 没有真正重视和加强管理, 把开户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视为“上帝”, 为争夺客户, 在现金支付上往往是有求必应, 有章不循,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于帮企业出点子, 想办法, 打“擦边球”。一部分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库存现金不敢检查, 或检查中发现问题不敢处罚, 使得有些开户单位超额库存现金情况十分严重。在执行人民银行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时, 一些开户银行流于形式, 没有落实专人负责, 账表记录不完整, 少登、漏登或有意不登时有发生。有的开户银行对开户单位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不把关, 登而不审, 敞开放行。根据我们平时对辖内金融机构现金管理的抽样调查显示, 存在大额现金支付漏登记、漏报备, 超用途、超范围支付现金, 支大额现金无审批, 同日超权限、化整为零等现象时有发生, 如:某信用社大额支现的审批权限是30万元, 而该社在同一工作日内分四次为开户单位支现50万元, 化整为零, 不仅没有上报审批, 也没有向当地人行备案。

(三) 大量现金通过非正常渠道进行流通, 影响货币流通秩序稳定

一是开户单位多头开户, 并编造用现名目套取现金。二是通过支票转储, 套取现金。个体经营资金通过储蓄账户结算较多, 增大了储蓄现金的收支额, 目前, 虽然新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开立个人结算账户, 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开户手续复杂等原因, 有80%的个人不使用结算账户。三是公款私存现金比较严重, 一些企事业单位将销售款、罚没款、土地管理费、拍卖收入等公款转入储蓄存款账户, 表现为储蓄存款增加, 但没有储蓄现金收入, 而通过储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使用。四是由于目前普遍存在商业信用危机, 企业、个体经营者为避免结算风险, 逃避银行收贷和少交费税, 较多地选择“一手钱、一手货”的现金交易方式, 使现金交易量普遍增加, 造成现金“体外循环”。

四、政策建议

为了预防和打击利用现金结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防范和化解现金结算风险, 进一步加强现金管理, 调查人员提出如下建议:

(一) 应加快现金管理相关法规的调整、完善工作

为使现金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应重新规定金融机构对开户单位现金管理的范围、职责、要求, 适当放宽现金管理的某些限制规定, 尽快调整、充实和修缮现金管理法规, 使其更具严肃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是强化现金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 建立全方位的现金管理体制

首先, 促进货币金银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横向沟通。货币金银部门应加强与行内其他股室的协作, 合力打造多功能, 全方位的监管平台。人民银行的多项职能不是相互孤立的, 也不应该各自为战, 如果账户管理、信贷管理、现金管理、人民币流通管理等各项职责能够协调起来, 相互弥补, 形成合力, 现金管理就能很快收到实效。人民银行应加大账户管理与现金管理的结合力度, 调整职能部门的权限划分, 创造条件, 运用品种多样、安全快捷的金融工具, 疏通结算渠道, 提高转账效率, 减少现金结算。另外, 积极支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银行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将储蓄账户、单位账户、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性资金的基本账户严格区分, 加强对单位、个体户的金融服务, 以服务促管理。其次, 在现金管理的具体操作中应形成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的纵向联合。各级人民银行在现金管理工作上, 应该做到事前在全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现金管理内容的宣传, 事中经常深入到商业银行与企业现金管理实际中去进行指导, 事后对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的商业银行与企业能够实施有效的批评与处罚, 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形成宣传、指导与查处相结合全方位的现金管理机制, 使其自觉地把遵守现金管理规定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当前, 由于投机需求、结算习惯、银行宣传不够等原因, 群众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现金管理各项法规的严肃性和现实意义, 对银行的现金管理制度要么间接逃避, 要么直接抵制。而某些金融机构显然也不明了其现金管理职责的严肃性, 对开户单位违反现金管理制度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大开绿灯。加强现金管理工作, 对金融机构和开户单位而言, 能够加强其资金安全性, 提高其结算效率, 减少其不必要的风险;现金管理的各项条法, 具有不容侵犯的法律效力, 金融机构没有对其灵活掌握、随意变通的权利。当前, 加强现金管理工作, 首先应加大对现金管理条法的宣传力度, 货币金银部门一年一度的“爱护人民币, 反假人民币”宣传, 应适当加入现金管理条法的宣传内容。第三, 练好“内功”, 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工作的内部制度, 强化现金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 提高现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使现金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多走, 多听, 多看, 多问, 多想, 使其精于业务, 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 勇于创新, 进行“动态式管理”。

(三) 组织学习, 加强培训, 提高现金管理人员素质

针对当前人员对现金业务不是很熟悉的情况, 人民银行应尽快组织现金管理人员上岗业务培训、相关条法的学习, 促使现金管理人员尽快转变观念、通晓业务、提高素质的同时, 明确职责, 进入状态, 以提高现金管理业务水平。

(四) 改善金融服务, 实行结算电子化和票据化

各商业银行系统内发行的银行卡以及银行卡联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大中城市减少现金投放的作用非常明显, 但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要通过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普通居民认识到电子化货币和个人支票结算方式的优越性。同时, 特约商户的发展以及基于网络基础的技术支持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这是控制现金投放、减少不必要现金流量的关键所在。

(五) 加强账户管理, 合理控制现金投放

要进一步加强账户的管理和监控, 严格监督账户的使用情况, 尤其要加强对一般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的管理和监督, 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 保证合理现金需求, 同时, 要加强监督检查, 减少或者避免现金体外循环, 控制现金投放。

现金管理问题 篇2

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其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不稳定的,这就造成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也不平衡。

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平衡,保持现金流的通畅,企业必须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对企业的现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企业最佳现金持有的财务目标。

论现代企业的现金管理问题 篇3

关键词:现金;现金管理;问题;对策

1.现金管理的重要性

“现金为王”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现代企业资金管理的中心理念。现金犹如企业日常运作的“血液”,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保障,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企业的现金循环与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之间相互影响。通过现金管理,关注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是股东价值增长必由之路。现金流量是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计量的,可以增加企业决策实效性。控制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可以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降低财务风险。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提升现金管理水平,可以合理的控制营运风险,提升企业整体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

2.现代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现金的安全性不高,管理控制薄弱

企业现金面临的风险首先是安全性。由于企业内部现金管理控制薄弱,企业现金可能受到非法的侵占和挪用,造成企业款项的流失。众所周知,许多企业存在会计作假,现金“跑、冒、滴、漏”的现象。比如企业资金可能被侵吞,进入私人的小金库,或被挪为他用;利用企业制度的漏洞,“坐支”现金;库存现金被盗;企业的各类文本文件、票据和印章、印鉴等被随意放置而被遗忘,或被员工盗用,造成企业现金的流失。

2.2 现金管理缺乏规划,利用率不高

在我国,由于现金管理的理念还未深入人心,现金管理的理论发展滞后,大多数企业没有对现金进行合理规划,存在着多头开户,现金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一个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往往分别开有数个银行账户,每个账户里的金额不一,使得集团总部对整体资金缺乏控制。这样就容易出现集团总体资金富足和分公司的资金过于分散从而不能形成规模,导致资金浪费与沉淀,企业集团部分资金短缺。当需要资金时往往因为抽不出资金而向银行贷款,造成集团内部自有资金与负债双高的现象,导致公司存在高额的财务费用和大量的现金沉淀,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2.3 资金运作的风险控制不足

企业通常会用现有的闲置资金在证券市场进行有价证券买卖委托理财,以期规避经营风险或投资获利。一些企业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缺乏理性的投资预测、决策、预算、分析能力,在投资方向难以把握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对外投资,导致现金无法及时收回,破坏了资金的良性循环,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现金流量。

3.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对策分析

3.1 建立良好的现金管理制度

良好的现金管理制度有助于防止或减少不法分子偷盗、贪污、挪用企业现金等舞弊行为的发生。第一,建立严格的组织分工和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第二,建立审批流程机制,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第三,保证企业建立起的现金管理制度能得到有效地执行,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资金收付行为。第四,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和程序,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促使各部门能够更好地开展现金管理工作。

3.2.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传统企业资金的管理模式相对松散,使企业的资金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建立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行现金池管理,实现最大化的资金利用效率,最小化的资金持有成本,以提高集团企业的经济利益。

实行现金池管理,将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账户管理,使资金能在公司内部进行流通,以满足子公司缺少资金的状况,以内部资源共享替代外部融资,从而减少了因外部融资而产生的财务费用,也减少了资金管理的成本。

3.3.追求最佳的现金结存额和使用效率

为保证企业在任何需要的时候有随时可动用的现金资产,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在账上随时保留足够的现金结存。但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包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和机会成本。现金管理的最佳境界是“不结存现金”,在条件允许下,尽量借用银行的钱来保证公司任何时候的资金需要。

确定现金结存额后,就要确定现金短缺的时期有多长,从而能达到最佳的现金使用效率。企业一般采用三种方法来缩短现金缺口时期:延长采购存货的应付账款付款期,缩短应收账款收款期,加快存货周转期。

3.4.强化投资管理,降低资金运作风险

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企业通过理财来获取收益。为避免盲目投资,企业需要强化投资管理。第一,委托信誉好、规模大的专业机构理财。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往往比企业自身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更好的投资决策能力,与企业直接参与二级市场投资相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委托理财风险更小。第二,配备专业理财人员,加强对现金的管理。企业根据自身的状况,合理配备理财人员和管理团队,权衡相关支出和收益,提高现金利用率。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投资管理中要正确评价自身能力,量力而行。

4.结论

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曾说:“一个企业的死亡,其直接原因往往不是它的利润,而是现金流量。”现金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现金管理对企业经营意义重大。而现代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强化现金管理,从而使企业能有效抵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的整体利用率,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资产经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高源.浅析现代企业现金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2,(697):44-45.

[4]徐晔,方先丽,林卓英.现金管理的最佳境界[J].上海会计,2001:35-37.

[5]王甲迎.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现金管理[J].商情,2010,(30):31-32.

[6]杜馨.我国现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华东经济管理,1995,(5):27-30.

企业现金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篇4

在微观经济学中, 企业最为重要的目标被界定为在局限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里的局限条件当然包括各种风险, 现金管理所存在的风险就是一种重要的风险。也就是说, 企业在实现最大化利润过程中, 始终伴随着现金风险, 并且利润和风险之间往往呈正相关关系。因此, 企业在追求最大化利润过程中必须关注风险。就现金管理而言, 一方面现金不能过多, 以免因现金资产闲置而使得企业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 又不能让现金太少, 以免陷入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企业现金管理就是要在现金过多而闲置化和规避现金流断裂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实现无风险或低风险的利润最大化。

1 现金和现金管理的含义

在企业理财 (或财务管理) 业务中, 企业的现金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手持现金, 而是指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 还包括现金等价物, 即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容易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等, 也包括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本文所说的现金就是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而现金管理就是对这种现金的计划、预算、调配、控制等以无风险或低风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很显然,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也不等同于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 比如, 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中, 被冻结、查封、作为保证或质押, 或者因为其他情况导致其用途受到限制, 不能随时不受限制地用于支付用途的, 都不能作为现金流量表上的“现金”。企业持有现金,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 是基于三种动机:其一是交易动机, 指企业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业务而需要持有现金的动机, 出于交易动机而持有的现金, 其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确定。比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需要购买各种材料、用品、设备等。其二是预防动机, 是指企业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现金的动机, 出于预防动机而持有的现金, 用于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比如意外的订单、设备事故、罚没等。其三是投机动机, 是指企业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 需要持有现金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因为现金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 具有周转灵活性, 持有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金融投机。

2 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就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重要目标而言, 企业的现金管理从大的方面来讲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现金流断裂, 企业现金不足将会使其无法满足三种现金需求动机的需求, 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 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现金流断裂, 最后破产倒闭;其二是现金闲置, 企业的现金过多可能因发展战略不当或者缺乏较好的投资机会而使现金闲置, 从而丧失更大的盈利机会, 同样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

2.1 现金流断裂

如果把企业现金比喻为人的血液, 那么企业的现金流就是人身的血液循环。正如人体血液循环停止人就会死亡一样, 企业的现金流断裂企业就只有破产倒闭。比如2004年的德隆集团倒闭和2013年无锡尚德的破产, 其直接原因都是由于现金流断裂。

而归纳起来企业现金流断裂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企业盲目扩张。企业领导缺乏合理的发展战略, 只是一味地求大求全而盲目扩张。当过高的扩张速度超过其资金承受能力之时, 将会导致企业营运资金严重不足, 进一步则会导致企业存货增加、付款提前、收款延迟等, 资金周转率严重下降, 最后导致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倒闭, 这是中国企业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

(2) 投资失误。企业在投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投资失误, 而所投资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又因投资的盲目性而大大超过财务预算, 并且所投资的项目往往又不能按照预期投入生产, 导致企业不能快速获得投资回报, 过长的投资回收期 (甚至彻底不能收回投资) 而使得企业现金流断裂进而破产倒闭。

(3) 过度利用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又叫筹资杠杆或融资杠杆, 是指由于固定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的现象。如果企业过度运用财务杠杆筹集资金, 将会使财务杠杠系数增大, 从而使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中, 最后可能使得企业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倒闭。

(4) 信用风险。当信贷政策宽松时, 企业的信用贷款管理可能也会随之放松, 过度信贷可能使得应付账款到期而无力偿付的状况增多。在交易过程中避开银行转账和支票而大量使用商业汇票, 会在短期内透支商业信用。另外,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可能会选择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 最后可能会因种种原因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这些信用风险都可能会使得企业现金流断裂而破产倒闭。

上述企业现金流断裂的原因是多数企业会遇到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予以重视并进行防范和规避。此外, 还有其他原因会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 比如企业之间相关联企业之间开展相互担保进行借贷过程中会出现关联方损失产生连带风险引发的现金流断裂;企业资金周转率过低, 而应付账款又过多时也会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

2.2 资金闲置

人体血液过多相当于出现淤血的情况, 淤血时间长了人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 企业的现金闲置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金是流动性最强、而盈利性最弱的资产。如果扣除掉通货膨胀率 (如果通货膨胀率较高) , 那么即使是以银行存款形态存在的企业现金, 也在不断地发生资金净流出。而按照会计学中资产的定义, 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称为资产, 这就意味着, 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资产并不构成资产 (当然要扣除掉企业三种动机所产生的现金需求) 。这显然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悖。

而企业资金闲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 企业经营存在淡季和旺季的分别。这是由产品本身的属性和客户的需求特性导致的必然情况, 经营者的主管能动性至多能够缓和这种季节差异, 但很难彻底消除。在经营的旺季, 企业产品销售状况较好, 资金相对容易收回, 从而导致出现大量现金, 这些现金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闲置状况。

(2) 企业缺乏比较好的投资机会。企业的任何投资都是在企业战略指导下进行的, 如果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 即使看似比较好的投资机会也应该放弃, 而有些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投资机会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之交臂。更多地情况则是缺乏在企业管理者看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此时, 虽然企业拥有大量的现金, 但却缺乏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良好投资机会, 只有让资金闲置。

当然, 上述只是资金闲置的主要原因, 一个企业可能还会因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现资金闲置的情况。

3 解决现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应对现金流断裂的对策

(1) 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制定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合理的发展战略, 确保企业主营业务发展的顺利健康和稳定, 这样做就可以保证企业拥有稳定的内部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防止企业现金流断裂。其中, 在财务方面确保主营业务现金流充足通畅是重中之重。并且, 非主营业务和主营业务在现金流的使用方面要维持一定的比例, 这可以保证主营业务的常态化。

(2) 保持理性, 约束投资。一方面需要企业领导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识到企业盲目地进行多样化战略和盲目地扩张投资规模都是伴随着极大风险的, 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始终专注于本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即使要进行企业规模的扩张, 也要在合理的企业战略指导下, 在企业主业稳定的情况下, 有步骤地、逐步地进行扩张, 避免快速扩张;另一方面需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用严格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确保企业现金流的充足和流畅。

(3) 设定财务杠杆率标准。为了避免过度利用财务杠杆而使财务杠杆比率过高, 需要在财务上设立合适的财务杠杆比率标准, 确保财务杠杆比率处于限定值之下, 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工具。财务杠杆率标准的制定既有对企业管理者风险警示的作用, 也有制度约束的效果。

(4) 设定信用标准。限定贷款比率, 防治过渡信贷;设定使用商业汇票的限额, 防治过度透支商业信用;设定赊销产品比率标准, 防治过度赊销。这些信用标准, 即是预警机制, 又是制度约束。通过这些标准的设定和严格遵守,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

3.2 应对资金闲置的对策

(1) 提高企业现金管理水平。企业现金管理是指对企业现金流进行有效的预测、监控及管理。在确保公司的主要业务经营顺利的前提下, 充分合理第利用货币市场中各种现金管理工具来使用流动资金,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收益率。除了传统的活期存款、票据、短期国债和拆借等方式外, 企业还可以运用一些新的现金管理工具或管理方式, 比如货币市场基金、通知存款等。

(2) 站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当企业出现较多的闲置资金时, 企业领导很容易头脑发热产生投资冲动, 进行不符合企业利益的盲目投资, 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此时, 企业需要站在发展战略高度, 在规划好企业财务状况的前提下, 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4 结语

本文针对现金管理中两种阻碍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即现金不足导致的现金流断裂和现金过多导致的资金闲置, 分析了导致这两种问题的成因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然企业的现金管理问题绝不止这两种, 要想做好现金管理, 需要在企业领导支持和配合下, 由财务管理部门做更加细致的预算、规划和统筹, 笔者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2]贺志东.如何做好企业现金流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3]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

现金管理问题 篇5

摘 要:企业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而现金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对企业的各项活动与相应的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现金管理的目的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企业现金对企业运转的重要性,然后结合现阶段我国企业现金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现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158-04

一、现金管理的目的

现金是对其他资产度量的标准尺度。它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意义的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仅仅指库存现金,即企业金库中存放的现金,是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的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包括人们经常接触的纸币和硬币等。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等。本文论述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

企业进行现金管理的目的是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与资金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追求。现金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遵守现金管理原则,保证现金流动的透明化;其次,保证资金充足,迅速为企业提供即时可用的资金;再次,避免企业资金冗余,保证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功用。总之,现金管理的宗旨就是以最少的现金冗余量去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现金管理理念缺失,管理者素质堪忧

1.企业的现金管理观念错误。目前,许多企业对现金管理存在观念性错误。部分会计人员误以为现金管理仅仅是为了控制成本,他们简单地统计日常现金流的流出而忽略了现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这种忽略也使得现金的利用价值大幅度缩水,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之相反,部分会计人员对效率的理解过于片面,他们出于提高资金周转为效率的目的,自己随意选择结算种类,不理解也不配合银行对现金支付的管理。其次,“紧急关头,用了再说”理念的盛行使得部分企业现金管理相对主观随意,主要表现在:滥用自有资金甚至是专项资金;消费基金和面子工程占用过多资金。此类行为使得资金的运用难以落实,财务管理制度陷入困境。

2.财务人员素质堪忧。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准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而言,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薄弱,这与企业领导任人唯亲和专业人员培训机制的缺失密切关联。会计从业人员只是单纯记录现金的流动而非去有效管理。甚至有些从业人员并未获得从业资格,这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此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影响着企业的现金管理水平。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应本着客观的原则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与道德心,对非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自己也与其同流合污,互相串通,弄虚作假。此类行为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管理秩序,不利于公司的有序运行。

(二)企业现金管理机制缺乏严谨性

1.对现金的使用过于随意。企业现金使用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没有遵循《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1000元的限额;将库存现金用于不恰当的会计科目等。随意的使用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

2.存在“白条抵库”与“坐支现金”现象。企业在应对临时的应酬,支付出差人员的差旅费等情况下经常有人写下一纸欠条并挪用库存现金,这就是“白条抵库”行为。此类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账实不合”的困扰。与之相对的还有“坐支现金”的现象:单位用自己的现金收入直接支付各项支出的行为。很多企业为了方便省事,将收入直接用于其他开支而不存入银行,“坐支”现象时常发生。二者都影响了财务管理机制有效率的运行。

3.多头开户。企业以同一个身份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同一银行的不同网点开立多个户头办理存取业务以套取银行信用,方便大额贷款进而隐瞒收入和支出来逃避纳税。这就是“多头开户”。有的企业甚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债务逃避或者诈骗行为。此类行为无视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一方面破坏了金融系统的秩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体系。

4.私设“小金库”。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企业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的外观各异,内在复杂,性能各异,“小”已经难以掩盖其本质,在某些方面,它已经成为腐败的温床,严重干扰了企业对现金的管理。

5.岗位分工不明确。相容职务岗位的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但会计和出纳相互串通或者由同一人担任出纳和会计两个职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无疑增加了舞弊、掩盖错误和越权管理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起不到内部牵制的作用。

(三)资金运用效率低

1.闲置资金过多。现金管理涉及到企业资本的利用效率问题。这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金的持有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方面,现金的持有要保证企业的日常开支和资金的周转;另一方面,由于持有现金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价值,故而闲置资金也要遵循效率最优和适度原则。在大多数企业中,现金的大量冗余仍然存在。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着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

2.企业现金周转不顺。资金周转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资金占用量。不顺畅的资金流转使得企业无法吸引足够的劳动力,无法购置固定资产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影响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顺的原因一个是应收账款管理不当,一个是存货管理不当。

(1)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应收账款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为了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竞争对手,争夺客户,被迫采用赊销的手段。这种手段虽然可以增加账面上的收入与利润,但由于售出货物和客户还款之间存在时间差异,企业的现金数量并不能马上增加,这无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而且如果客户的信誉水平不高,偿债能力较差,那很可能造成财货两空的下场,“坏账”的风险也会更大。

(2)存货管理不当。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企业为了营业活动所购买或制造的商品,都属于企业的存货。存货数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过大的存货存量会占用很多流动资金与劳动力资源,增加企业的负担与风险。由此可见,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与企业存货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存货管理水平的降低必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顺。

(四)企业资金缺口加大

1.企业内部融资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进行外部融资以利用财务杠杆减少赋税乐此不疲,而对内部融资的作用明显缺乏认识。所谓内部融资,就是把自身的储蓄用于经营和投资。该融资方式更倾向于利用内部资金,在企业内部进行现金的融通,它是外部融资的基础,共同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也没有融资费用,不会给企业带来偿债风险,所以相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的成本要相对低很多,但是由于内部融资合法性的界定问题存在争议,且偿还压力较大,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机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企业外部融资困难。我国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外部融资的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却更愿意放眼于国有企业或大企业,这造成了现在绝大部分企业都感觉借款难,融资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的放贷带来很大的风险;第二,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票据进行抵押,缺乏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贷款项目往往泥牛入海;第三,银行大多青睐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在同样的评审标准下难以对抗大型企业。

外部融资的缺乏使得企业绞尽脑汁挪用现金,进而加剧了现金管理的混乱。

三、提高现代企业现金管理水平的重要对策

(一)增强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1.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是对现金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意识的提高应该从管理层开始,企业领导要摒弃以前将营销、成本、利润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对现金管理的思想,认识并接受“现金为王”的理念。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积极关注现金的流入、流出及运用情况,并及时总结现金流管理的经典案例和经验,然后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企业员工自觉注重现金管理,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团队的建设。

2.保证财务人员素质。高素质的财务团队是企业珍贵的财富。财会人员素质的保证需要企业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保证只有符合基本要求的员工从事财会工作,杜绝没有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其次,企业要通过培训及再教育的方式纠正财会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升其业务素质与法律意识。知识的更新对于会计人员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与此同时,与会计领域相关的经济法和公司法也要称为会计人员必须娴熟的法律法规,进而可以提高其核算水平。最后,企业要完善奖惩制度,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朝着符合企业需求的方向发展。

(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应明确职责分工。企业必须由不同的人分别承担不相容职位的工作,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氛围,杜绝舞弊或串通舞弊的行为,努力做到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具体要求包括:钱、财、物要分管:负责仓库保管的人员只能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管理,而对它们的相关信息登记任务则要交给财务人员管理;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者不能同时担任审核人员和记录人员,而财务的保管者不能同时担任记录者;在入账方面,记录明细账或者日记账的财务人员要和记录总账的人员相分离;货币资金的收付和保管只能由特定的出纳人员负责,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非货币资产的登记、货币资金审批等工作,还应与稽核人员、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

2.完善审批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约束,避免权力的滥用。审批人应对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采取谨慎的态度,认真规定经办人在处理事务时的工作要求与职责范围,并将这些要求形成书面文件要求经办人必须遵守。对现金支付的审批也是重中之重,单位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确定企业的现金开支方式与范围,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着力控制资金支付,尤其是大额现金的支付,以便及时发现违法资金收付行为。

3.完善审计工作。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监督、检查和评价行为,内部审计部门只从属于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对现金的内部审计主要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是否充分有效,管理部门制定的现金管理目标是否合理可行,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合法,各项经营业务的执行是否到位等进行审计。这些信息可以直接报告到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企业还要定期进行外部审计,以保证现金使用有效,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配合更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做日清月结,并定期盘点。为了防止挪用现金、贪污腐败、舞弊或串通舞弊,保证现金安全,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账实核对,账账核对,并对现金进行盘点,如果发现账实不符或账账不符的情况,应立刻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强投资管理,减少闲置资金。第一,申购新股。为了避免高风险,获得稳定的收益,企业可以将短期资金投入到一级市场来申购新股,而不必购买收益很诱人的高风险股票。第二,购买国债。国债流动性很强,参与者也较多,如果企业不愿长时期持有某一债券,那购买国债相比购买其他债券更容易及时脱手。因为国债由国家发行并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再加上上市国债的品种都具有较高收益性,所以最安全的投资方式便是购买国债。第三,委托理财。专业的理财机构拥有专业的理财专家,面对现代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企业与其自己投身于二级市场进行投资,委托信誉良好、经验丰富、规模较大的理财机构要更加保险一些,也能更大地减少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利益。第四,培养理财人员。当企业拥有一定的财力与规模时,可以考虑聘用或培养优秀的理财专家或理财团队,让他们随时观察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变化、研究利率走势并为企业提供最新信息,帮助企业高效利用现金,合理制定计划。

2.控制现金收支平衡。企业对现金收支的控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通过制定以信用条件、信用标准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根据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以往的交易信息来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然后对不同信用程度的客户采取不一样的应收账款回收策略。第二,增加预收账款也是加速现金周转的有效方式,客户先付款企业后发货,这样可以减少坏账损失,有利于企业现金的回流。第三,尽量推迟偿还应付账款,争取充分利用对方的现金折扣等优惠政策,但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晚的付货款。第四,加强存货管理。过多的存货存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人工费用,这无疑会增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利息支出,还会造成货物积压,面临跌价或者毁损的风险,所以控制存货数量可谓十分重要。采用优惠的信用政策促进客户进行赊购,以此来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四)提高公司融资能力

1.加强企业内部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和信誉的问题经常不能从银行得到所需数量的贷款,所以进行票据贴现是从银行得到资金的有效途径,而且商业票据大多是企业间交易时买方开给卖方的,贴现行为也可认为是变相的提前获得货款。资产典当融资就是企业对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或者财产权利进行典当而获得的资金,这是民间融资的主要渠道。资产典当具有灵活性,企业可以用作抵押的资产多种多样,抵押给典当行以后只要在一段时间内赎回即可,期限最多可以达到半年,赎回后可以再次抵押。资产抵押对融资者的信用度要求很少,所以资产典当融资十分方便。商业信用融资是指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信用向自己的客户筹集资金,比如向客户收取预收账款、定金,延缓向购货方支付货款等。但也伴随着还款期限短,压力大等风险。

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了缓解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国家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法律并大力贯彻实施来为其提供帮助,比如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实施结构性减税,也可直接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另外国家应该通过强制力大力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纠正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银行不应只注重不动产类型的抵押担保方式,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于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可以考虑让其以存货或者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抵押,企业也可以借助其他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企业间互相提供担保。另外,银行应转变观念,将对企业的评估更多地转变到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分析上来,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企业分析”。

(五)银行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首先,银行根据被监督企业的现金使用情况、违规使用现金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可能产生问题的方面进行特别的关注,比如私设“小金库”、坐支现金等,并以此为突破口坚决纠正现金管理工作,同时对违反规定使用现金的企业进行罚款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银行应严格管理企业多头开户的行为,按照规定一个企业只可在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出基本存款账户,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只可以办理临时存款账户进行转存款收付。最后,企业减少(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60页)现金交易而使用转账的结算方式可以减少现金交易产生错误的概率,银行可以对除用于发放工资、福利或者采购农副产品等行为以外的现金提取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为了节约成本,企业便会放弃使用现金结算转而使用转账方式。

参考文献:

[1] 邓一帆,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探讨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3(12)120-122

[2] 顾丽,企业现金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07):125-126

[3] 万怡,现阶段我国企业现金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08)063-064

[4] 陈巧楠,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78-279

[5] 薛明芳,企业现金管理状况分析[J],会计师,2011(05)039-040

[6] 刘海林,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4(01)070-071

(作者简介:邵名童,女,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谈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篇6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管理;管理意识;管理方法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让企业长效、良性的发展下去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往往比较重视短期的效益,看重收入和利润所给它们带来的好处,而忽视现金流对企业的影响,造成很多效益好的企业纷纷破产。

现金流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及总量的总称,也可以这么描述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它能够全面客观的评价企业经营状况。

一、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剖析

1.现金流量管理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更能体现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

企业的生存发展关键是需要足够的“血液”——资金来运转,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管理措施,就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正常运转,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破产风险及致命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倒闭的80%的民营企业是因为出现资金断裂,现金流出现问题而引起的。还有著名的美国最大商业企业之一W.T.Grant1975年宣告报产案例,就是因现金流量净额出现负数,无法支付巨额的生产性支出费用不能偿还债务而导致破产。

2.现金流比利润表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现状

过往的企业都是追求利润至上的,利润一贯是企业考核及发展的目标,很少有企业将现金流作为企业的评价目标的。其实利润只不过是一个账面数据,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采用延长生产链、加大项目投资、积极筹资、融资等手段来扩张,通过各种促销手段以及压低成本等多种方式来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和利润的增长,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用现金流量表来分析这个企业我们会发现企业在现金流方面必然不会向利润表所反映的那么好。现金流量由于是用收付实现制将企业现金流反映出来,它就能更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延长生产链造成的结果是企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由于要加大项目建设必然会通过筹资向企业融资贷款等方式解决,而企业为了促销对资金的回笼方面也不会做到钱货两清,造成资金回流的滞后,从而形成恶循环,企业无钱还贷、无钱支付供应商,从而无法开展生产,更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最终企业现金流变成负数,从而破产。所以说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说话,在企业更为重要。

3.现金流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指示灯

现金流可以说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指示灯,企业的筹资、投资、经营能力的好坏只要一看现金流量表并一见分晓。有了它,管理者就能明确企业的资金来龙去脉,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分析指出企业现在资金是处于什么状态,所遇到的瓶颈和问题,帮助企业经营者能更好地认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制定的企业发展策略,以及如何日常更好地管理现金,让现金管理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4.现金流有效管理可以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

现金流无非是现金流入、流出的反映,也是钱物交替的表现,通过现金流的有效管理,我们可以使现金流动处于财务监控之下,杜绝一些弊端。

二、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问题分析

现金流是一个企业财务指标,它能对企业筹资、决策及资信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它更能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在当今社会通过为什么有很多利润很好的企业会出现金流短缺,主要是因为:

1.企业重生产销售、轻内部管理,无现金流管理意识

很多企业历来追求的就是利润至上,上到企业管理者下到生产、销售人员往往都无现金流意识,将全部关注力都放在生产销售环节上,认为只要销售收入高、成本低、利润高企业就能发展。企业由于无此意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就必然会出现现金流短缺的问题。

2.盲目扩张和多元化建设导致现金流链条出现断裂

很多企业管理者只会膜拜利润,都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一些刚试水成功的民营企业,小有成功后就开始进行多元化投入,完全不懂现金流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以为只要多做多元化产品就能带来利润,而这一切必须要有强大的现金来做支持,企业就开始不顾一切的大搞融资贷款,完全没有考虑到产品的回报率及资金的回收等问题,结果往往出现可能市场不能完全打开,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供应商款项不能及时支付,又不能及时偿还企业债务。资金链开始出现断裂,从而企业走向下滑,纷纷变卖资产,拆东墙补西墙,走向破产。

3.缺乏有效的现金流管理方法,造成资金周转失灵

很多企业的采购部门都有采购货物招标制度,企业往往采用标的最低折扣最多的方案,而这些方案中往往要求企业大批量采购才能享受此折扣,这就造成采购部门不顾企业实际的需求盲目采购,从而造成库存积压,形成大量经营现金被占用,从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同样在应收账款回流方面及存货的管理方面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销售员为了打开销路,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这样也最容易出现资金的难以回笼,加大坏账风险。存货管理也会出现混乱,采购员为了压缩采购成本,根本不管企业库存的实际需求,盲目采购,从而出现仓库物品积压。

三、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1.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所以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现金流这个财务指标,通过了解现金流,并参与到现金流的管理决策中,做出有效决策,防范风险,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各部门联动,合理规划现金流

合理规划现金流,制定现金流计划,能让企业做到事先知晓现金流入及流出情况以及未来现金的增加额及缺口数。

企业是一个多部门组成的集体,现金管理也应如此。采购、生产、技术、销售、财务、行政、计划等部门它们都应成为现金流的载入者和管理者,因为,只有把这些部门有效地联合在一起,才会发现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对企业未来现金流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一公司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的支付方式,一方面要求销售在接纳银行承兑汇票要注意所开具银行的规模、信用等情况注意风险,同时公司要对公司项目供应商及材料供应商结算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就同样要求公司的项目部与采购部配合,协调,只有几部门的配合,才能在现在的整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要求他们接受银行承兑汇票。

3.建立以财务部门为牵头的应收账款、存货项目等管理小组

建立以企业财务部门为牵头的应收账款、存货项目管理小组就可以起到以财务为监督,采购、销售、物流为联动的机制,从而做到坏账率最低,存货周转率最快,资金流动性最强。

4.集中统一管理现金,实行收入统一上缴总公司

对于非独立核算的子公司和成本中心可以采用备付金管理制度,指定开设银行报账专户,通过拨付备付金采取报账制度来控制企业的现金流。

对于独立经营的子公司采取指定银行开设专户,实行收入统一上缴总公司的方式杜绝企业抽逃资金,不上缴收入。

总之,作为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在目前企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全企业同心协力发展企业的同时,要警钟长鸣,合理控制企业现金流,避免出现致命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谢荣.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现金管理,问题,对策

一、现金管理的目的

现金是对其他资产度量的标准尺度。它作为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意义的现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仅仅指库存现金,即企业金库中存放的现金,是单位为了满足经营过程中零星支付的需要而保留的现金,包括人们经常接触的纸币和硬币等。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等。本文论述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

企业进行现金管理的目的是协调好资金的流动性与资金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追求。现金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遵守现金管理原则,保证现金流动的透明化;其次,保证资金充足,迅速为企业提供即时可用的资金;再次,避免企业资金冗余,保证企业资金发挥最大的功用。总之,现金管理的宗旨就是以最少的现金冗余量去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现金管理理念缺失,管理者素质堪忧

1.企业的现金管理观念错误。目前,许多企业对现金管理存在观念性错误。部分会计人员误以为现金管理仅仅是为了控制成本,他们简单地统计日常现金流的流出而忽略了现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这种忽略也使得现金的利用价值大幅度缩水,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之相反,部分会计人员对效率的理解过于片面,他们出于提高资金周转为效率的目的,自己随意选择结算种类,不理解也不配合银行对现金支付的管理。其次,“紧急关头,用了再说”理念的盛行使得部分企业现金管理相对主观随意,主要表现在:滥用自有资金甚至是专项资金;消费基金和面子工程占用过多资金。此类行为使得资金的运用难以落实,财务管理制度陷入困境。

2.财务人员素质堪忧。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准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就目前而言,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薄弱,这与企业领导任人唯亲和专业人员培训机制的缺失密切关联。会计从业人员只是单纯记录现金的流动而非去有效管理。甚至有些从业人员并未获得从业资格,这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此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影响着企业的现金管理水平。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应本着客观的原则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与道德心,对非法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自己也与其同流合污,互相串通,弄虚作假。此类行为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管理秩序,不利于公司的有序运行。

(二)企业现金管理机制缺乏严谨性

1.对现金的使用过于随意。企业现金使用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没有遵循《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中1000 元的限额;将库存现金用于不恰当的会计科目等。随意的使用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

2.存在“白条抵库”与“坐支现金”现象。企业在应对临时的应酬,支付出差人员的差旅费等情况下经常有人写下一纸欠条并挪用库存现金,这就是“白条抵库”行为。此类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账实不合”的困扰。与之相对的还有“坐支现金”的现象:单位用自己的现金收入直接支付各项支出的行为。很多企业为了方便省事,将收入直接用于其他开支而不存入银行,“坐支”现象时常发生。二者都影响了财务管理机制有效率的运行。

3.多头开户。企业以同一个身份在不同的金融机构或同一银行的不同网点开立多个户头办理存取业务以套取银行信用,方便大额贷款进而隐瞒收入和支出来逃避纳税。这就是“多头开户”。有的企业甚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债务逃避或者诈骗行为。此类行为无视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一方面破坏了金融系统的秩序,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体系。

4.私设“小金库”。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企业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的外观各异,内在复杂,性能各异,“小”已经难以掩盖其本质,在某些方面,它已经成为腐败的温床,严重干扰了企业对现金的管理。

5.岗位分工不明确。相容职务岗位的分离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但会计和出纳相互串通或者由同一人担任出纳和会计两个职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无疑增加了舞弊、掩盖错误和越权管理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起不到内部牵制的作用。

(三)资金运用效率低

1.闲置资金过多。现金管理涉及到企业资本的利用效率问题。这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金的持有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一方面,现金的持有要保证企业的日常开支和资金的周转;另一方面,由于持有现金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价值,故而闲置资金也要遵循效率最优和适度原则。在大多数企业中,现金的大量冗余仍然存在。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着企业市场目标的实现。

2.企业现金周转不顺。资金周转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资金占用量。不顺畅的资金流转使得企业无法吸引足够的劳动力,无法购置固定资产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影响企业收入和利润总额。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顺的原因一个是应收账款管理不当,一个是存货管理不当。

(1)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应收账款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为了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战胜竞争对手,争夺客户,被迫采用赊销的手段。这种手段虽然可以增加账面上的收入与利润,但由于售出货物和客户还款之间存在时间差异,企业的现金数量并不能马上增加,这无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而且如果客户的信誉水平不高,偿债能力较差,那很可能造成财货两空的下场,“坏账”的风险也会更大。

(2)存货管理不当。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企业为了营业活动所购买或制造的商品,都属于企业的存货。存货数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过大的存货存量会占用很多流动资金与劳动力资源,增加企业的负担与风险。由此可见,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与企业存货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存货管理水平的降低必然会造成资金周转不顺。

(四)企业资金缺口加大

1.企业内部融资缺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进行外部融资以利用财务杠杆减少赋税乐此不疲,而对内部融资的作用明显缺乏认识。所谓内部融资,就是把自身的储蓄用于经营和投资。该融资方式更倾向于利用内部资金,在企业内部进行现金的融通,它是外部融资的基础,共同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内部融资不需要支付利息,也没有融资费用,不会给企业带来偿债风险,所以相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的成本要相对低很多,但是由于内部融资合法性的界定问题存在争议,且偿还压力较大,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的内部融资机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企业外部融资困难。我国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外部融资的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却更愿意放眼于国有企业或大企业,这造成了现在绝大部分企业都感觉借款难,融资难。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的放贷带来很大的风险;第二,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和票据进行抵押,缺乏担保机构进行担保,贷款项目往往泥牛入海;第三,银行大多青睐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在同样的评审标准下难以对抗大型企业。

外部融资的缺乏使得企业绞尽脑汁挪用现金,进而加剧了现金管理的混乱。

三、提高现代企业现金管理水平的重要对策

(一)增强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1.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提高现金管理意识是对现金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管理意识的提高应该从管理层开始,企业领导要摒弃以前将营销、成本、利润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对现金管理的思想,认识并接受“现金为王”的理念。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积极关注现金的流入、流出及运用情况,并及时总结现金流管理的经典案例和经验,然后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企业员工自觉注重现金管理,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团队的建设。

2.保证财务人员素质。高素质的财务团队是企业珍贵的财富。财会人员素质的保证需要企业做好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要保证只有符合基本要求的员工从事财会工作,杜绝没有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其次,企业要通过培训及再教育的方式纠正财会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升其业务素质与法律意识。知识的更新对于会计人员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与此同时,与会计领域相关的经济法和公司法也要称为会计人员必须娴熟的法律法规,进而可以提高其核算水平。最后,企业要完善奖惩制度,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朝着符合企业需求的方向发展。

(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应明确职责分工。企业必须由不同的人分别承担不相容职位的工作,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氛围,杜绝舞弊或串通舞弊的行为,努力做到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具体要求包括:钱、财、物要分管:负责仓库保管的人员只能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管理,而对它们的相关信息登记任务则要交给财务人员管理;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者不能同时担任审核人员和记录人员,而财务的保管者不能同时担任记录者;在入账方面,记录明细账或者日记账的财务人员要和记录总账的人员相分离;货币资金的收付和保管只能由特定的出纳人员负责,出纳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总分类账的登记、非货币资产的登记、货币资金审批等工作,还应与稽核人员、档案保管人员相分离。

2.完善审批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加强对会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约束,避免权力的滥用。审批人应对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采取谨慎的态度,认真规定经办人在处理事务时的工作要求与职责范围,并将这些要求形成书面文件要求经办人必须遵守。对现金支付的审批也是重中之重,单位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确定企业的现金开支方式与范围,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着力控制资金支付,尤其是大额现金的支付,以便及时发现违法资金收付行为。

3.完善审计工作。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监督、检查和评价行为,内部审计部门只从属于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对现金的内部审计主要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是否充分有效,管理部门制定的现金管理目标是否合理可行,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合法,各项经营业务的执行是否到位等进行审计。这些信息可以直接报告到企业最高的管理部门。企业还要定期进行外部审计,以保证现金使用有效,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配合更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做日清月结,并定期盘点。为了防止挪用现金、贪污腐败、舞弊或串通舞弊,保证现金安全,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账实核对,账账核对,并对现金进行盘点,如果发现账实不符或账账不符的情况,应立刻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强投资管理,减少闲置资金。第一,申购新股。为了避免高风险,获得稳定的收益,企业可以将短期资金投入到一级市场来申购新股,而不必购买收益很诱人的高风险股票。第二,购买国债。国债流动性很强,参与者也较多,如果企业不愿长时期持有某一债券,那购买国债相比购买其他债券更容易及时脱手。因为国债由国家发行并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再加上上市国债的品种都具有较高收益性,所以最安全的投资方式便是购买国债。第三,委托理财。专业的理财机构拥有专业的理财专家,面对现代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证券市场,企业与其自己投身于二级市场进行投资,委托信誉良好、经验丰富、规模较大的理财机构要更加保险一些,也能更大地减少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利益。第四,培养理财人员。当企业拥有一定的财力与规模时,可以考虑聘用或培养优秀的理财专家或理财团队,让他们随时观察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变化、研究利率走势并为企业提供最新信息,帮助企业高效利用现金,合理制定计划。

2.控制现金收支平衡。企业对现金收支的控制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通过制定以信用条件、信用标准和收账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根据客户的经营状况以及以往的交易信息来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然后对不同信用程度的客户采取不一样的应收账款回收策略。第二,增加预收账款也是加速现金周转的有效方式,客户先付款企业后发货,这样可以减少坏账损失,有利于企业现金的回流。第三,尽量推迟偿还应付账款,争取充分利用对方的现金折扣等优惠政策,但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晚的付货款。第四,加强存货管理。过多的存货存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人工费用,这无疑会增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利息支出,还会造成货物积压,面临跌价或者毁损的风险,所以控制存货数量可谓十分重要。采用优惠的信用政策促进客户进行赊购,以此来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四)提高公司融资能力

1.加强企业内部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和信誉的问题经常不能从银行得到所需数量的贷款,所以进行票据贴现是从银行得到资金的有效途径,而且商业票据大多是企业间交易时买方开给卖方的,贴现行为也可认为是变相的提前获得货款。资产典当融资就是企业对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或者财产权利进行典当而获得的资金,这是民间融资的主要渠道。资产典当具有灵活性,企业可以用作抵押的资产多种多样,抵押给典当行以后只要在一段时间内赎回即可,期限最多可以达到半年,赎回后可以再次抵押。资产抵押对融资者的信用度要求很少,所以资产典当融资十分方便。商业信用融资是指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信用向自己的客户筹集资金,比如向客户收取预收账款、定金,延缓向购货方支付货款等。但也伴随着还款期限短,压力大等风险。

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了缓解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国家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出台相关政策、法律并大力贯彻实施来为其提供帮助,比如出台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实施结构性减税,也可直接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另外国家应该通过强制力大力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纠正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银行不应只注重不动产类型的抵押担保方式,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于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可以考虑让其以存货或者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抵押,企业也可以借助其他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企业间互相提供担保。另外,银行应转变观念,将对企业的评估更多地转变到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分析上来,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企业分析”。

(五)银行加强对企业现金流的管理

首先,银行根据被监督企业的现金使用情况、违规使用现金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可能产生问题的方面进行特别的关注,比如私设“小金库”、坐支现金等,并以此为突破口坚决纠正现金管理工作,同时对违反规定使用现金的企业进行罚款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银行应严格管理企业多头开户的行为,按照规定一个企业只可在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出基本存款账户,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只可以办理临时存款账户进行转存款收付。最后,企业减少 现金交易而使用转账的结算方式可以减少现金交易产生错误的概率,银行可以对除用于发放工资、福利或者采购农副产品等行为以外的现金提取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为了节约成本,企业便会放弃使用现金结算转而使用转账方式。

参考文献

[1]邓一帆,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探讨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3(12)120-122

[2]顾丽,企业现金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07):125-126

[3]万怡,现阶段我国企业现金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08)063-064

[4]陈巧楠,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278-279

[5]薛明芳,企业现金管理状况分析[J],会计师,2011(05)039-040

企业现金管理工作若干问题初探 篇8

一、现金管理中的财务主体

根据财务分层管理的理论, 财务管理的主体按其权力层次可以分为一下四个主体: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部门的财务和员工财务。这四个主体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在财务管理中的权利与责任也不相同。企业的财务管理包括现金管理, 但是一些企业认为财务部门是财务管理的主体, 笔者通过多年的实际工作研究, 对这一点不是绝对的赞同。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分为决策和执行两个层次, 财务决策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决策, 执行这些财务决策的是企业的财务部门, 任何一项财务决策都会引起现金流动, 执行现金的流动就是财务执行的内容, 也是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责。就现金管理而言, 对于重大的投融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流出, 是出资者在进行决策, 经营者的只能是对于出资者授权的投融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决策, 而财务部门是根据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投融资决策来执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与投融资相关的出纳等工作人员是企业决策最基层的执行者。所以, 我们不能单纯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财务部门。目前,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 多则逾千, 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 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 盲目投资, 热衷于铺新摊子, 投资失误多, 损失严重, 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 占用不尽合理, 货款拖欠居高不下, 产成品资金有增无减, 周转缓慢, 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二、现金流量集中管理

市场竞争剧烈的今天, 许多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据资料显示, 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在45岁左右,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却不足3岁。从企业的数据来看, 许多公司甚至大公司的倒闭都有共性, 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过度负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无法支付企业正常运营需要的资金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根本原因。企业的目标是盈利, 企业存亡的关键, 不在于帐面利润, 而在于现金流量。

目前世界各国的大型公司制企业都采取了集中管理的模式并且以现金池的方式予以实现, 通过发挥集团财务公司的“结算中心”作用, 正成为众多企业集团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方式。企业财务管理采取集中管理最大的有利之处是能够保证现金的安全, 实现现金在所属成员企业之间的合理调配, 这不仅有利于整个公司的资源配置, 也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资金集中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趋势, 但是由于企业集团对下属成员企业的控制能力不同, 且各分、子公司在股权结构、地域分布等方面情况各异。因此, 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将资金集中到集团总部的做法, 容易受到区域金融政策、成员自身利益和资金汇划网络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实施。充分利用财务公司的结算平台, 实施结算与集中支付, 带动资金集中管理的做法, 颇有借鉴意义。目前国有企业中, 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 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 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 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 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 个人说了算, 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 企业资金入不敷出, 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 财务风险极大。由于监督工作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 不出问题则已, 一出问题则触目惊心。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不清, 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 且处于从属地位, 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 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 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 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创新现金管理模式

现金流量管理是指以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兼顾收益, 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财务管理活动。现金流量管理的内容包括:现金预算管理、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管理、现金使用效率管理和现金结算管理等。现金流量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确保企业有进行正常经营及其基础上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同时加强现金的流动性, 提高其营运效率, 使得企业在稳定发展中得以壮大实力, 在稳定发展基础上扩大规模。在企业和企业集团管理模式上可以简单的划分为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在集权模式下, 一切权力和主要权力都集中于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最高权力层, 也就是凡事必须经过审批才能进行;在分权模式下, 在权力下放到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各个层次时, 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者责任, 并根据义务或责任的履行程度分享相应的利益。企业的一切业务活动都会引起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所以集权模式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现金收支权的审批的高度集中, 而分权模式得以实现的最重要手段则是现金收支权的下放。实际运作中, 企业不可能主观的采取单纯的集权模式或者是分权模式, 我们所说的集权模式是权利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于管理层的集权模式, 分权模式则是权力在下属层次在企业管理当中占据较大的份额。一般来说, 小规模的企业由于经营项目单一, 管理相对轻松, 所以更趋向于集权模式的财务管理, 大规模的企业资金流动性强, 经营项目广泛, 所以更趋向于分权模式的管理。因此,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和企业集团越来越采取分权管理的模式。

四、保证企业运作的现金储备

现金是企业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企业必须准确的判断出企业当前经营管理中所需要的资金并且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需要。但现金是一种非盈利性资产, 不必要地持有现金或长久地让资产滞留于不盈利的货币资金状态, 必然造成资金的浪费, 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的现金管理应实现流动性与效益性的最大统一, 在确保现金流动性的前提下, 力争将现金的持有水平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之上。比如, 企业可以合理安排购货和其它现金支出, 有效地组织销售和其它现金收入, 在可能的情况下, 力争使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波动趋于一致。这是除了加速收款及控制付款之外, 有效利用现金的一个重要策略, 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对现金流量进行准确地预测,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相应的现金预算。

五、总结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不难看出, 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 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 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 现金管理的主体是多层次性的, 从而体现了分权管理的要求;现金管理又是集中性的, 从而反映了协同效应的要求;现金管理是动态性的, 从而反映了现金高流动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陈琦.浅谈民营企业的财务控制[J].中国总会计师, 2005 (11) .

[2]、陈海生;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现金管理问题 篇9

国库现金管理是在国库资金归集管理的基础上, 围绕资金的时间使用成本, 通过明确每笔现金的支出和收入情况, 合理预测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量, 以最大程度降低国库中闲余资金的库存率, 最大程度提高国库资金的利用效率, 充分发挥国库闲余资金额外增值作用, 有效降低财政赤字等一系列财政资金运作与管理活动的总和。

从发达国家的做法来看, 虽然各国国库财政资金管理方法迥异, 但是不管是哪个国家都建立了单一的国库账户体系, 以提高财政资金归集统一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多个子账户组成, 例如零余额账户、专项财政资金拨款账户、特别调拨资金账户等。通过归集管理国库资金, 能够在宏观层面提高国库资金的综合利用效率, 有效避免一些部门存在大量闲散资金, 另一些部门却要发行高息国债募集资金的情况发生。

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 随着国库体制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库资金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改革之前, 我国财政资金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账户上, 由部门自行保管、财政主管部门审批使用。由于缺乏资金节约意识和考核制度, 各部门对资金管理存在严重浪费和低效使用行为。这必然会导致国库资金利用效率严重偏低, 造成巨大的资源损失。1998年以后, 我国开始启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我国国库资金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库现金管理逐渐受到了政府财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国库管理体制对国库现金管理的影响

(一) 传统国库管理体制对现金管理的影响

1. 传统国库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国库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为加强国库资金管理, 有效提高国库资金资源利用效率而专门制定的管理制度, 它包含国库管理人事编制、部门设置、职责范围以及监督管理等内容。国库主要管理业务和职责有: (1) 归集国库资金, 主要有三种归集方式:本地入库, 统一入库, 自取汇缴; (2) 国库资金主要来源有:中央财政收入专户、地方财政收入专户, 央地两级财政征收账户; (3) 国库资金的调拨; (4) 国库资金明细的调整:出现工作失误需要修正, 改变财政征收方式或对象, 调整上缴税收额度, 对超出计费款项代征附加费, 以及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专项工作和管理职能; (5) 财政资金的给付和拨付, 即“财政拨款”, 它是根据不同的政府部门资金使用计划, 拨付流程和管理规定, 将财政资金支付给申请部门。

当前, 财政资金管理部门缺乏资金效能管理动力, 职责缺位, 使得财政资金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亟待解决: (1) 国库运行的效率比较低。传统国库管理体制下, 由于制度设计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 直接影响了公共产品的综合利用效率, 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2) 不利于财政监督。在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上都有所体现。 (3) 国库的宏观调控职能弱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国库作为财政资金的直接管理者, 应该不断增强资金节约利用观念。但是在传统国库管理制度下, 由于没有体现出这个要求, 直接削弱了宏观调控功能效应。

2. 传统国库管理体制对现金管理的影响

传统国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与缺陷, 导致国库现金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不利于分析预测现金流

在传统的国库管理体制下, 财政资金由不同的部门分割管理, 零散分布在多个商业银行财政专户中, 这类财政账户中的资金与国库账户没有直接联系, 也没有设置余额管理制度。因此产生了一系列财政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例如财政资金周转效率偏低、资金调拨速度较慢等问题, 从而降低了对财政资金运动预测准确性。

(2) 不利于加强现金流管理

传统财政资金入库和拨付方式, 是通过税务、海关等征收机关开设的财政专款账户来进行的。在这种资金调拨模式下, 财政资金周转较慢, 大笔资金滞留在各部门在商行开设的财政专用账户上, 严重影响了资金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

(3) 不利于国库现金余额的投资和缺口的弥补

在传统国库管理体制下, 各部门掌握了一定的财政资金周转权力, 为了赚取时间差带来的利息收入, 许多部门倾向于延迟资金支付时限, 导致财政资金运动存在较大粘性;另一方面, 在各部门专项账户里滞留大量财政资金的同时, 政府国库中经常会遇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 只得寻求发行国债来募集资金缓解财政资金支付压力, 显著增大了国库管理成本, 也增大了国家财政赤字。

(4) 不利于与货币政策协调一致

传统国库管理制度下, 财政主管部门很难全面掌握各部门财政资金支付、周转和库存量等信息。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 财政主管部门很难审时度势制定各种财政资金政策, 这直接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二) 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对国库现金管理的影响

1. 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当前,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拨付资金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2001年, 我国启动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中国人行、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 出台了一套完善的改革配套计划, 包括: (1)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2)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和措施已经出台, 并且得到了执行。 (3) 建立高度统一的财政资金归集利用管理制度。

2. 对国库现金管理的影响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制度得到落实之后, 财政资金账户设置以及收支缴纳和拨款形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大幅度变化, 对传统国库管理体制的弊端进行了合理修复。首先, 包括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等所有的政府资金统一进行管理, 提升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灵活性, 降低了闲散资金的搁置成本损失;其次, 政府资金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国家不必像以往一样提升国债的发行量来募集所需资金, 降低了利息支出。第三, 通过严格的部门预算制度, 有效控制财政支出在中间环节的过渡, 提升资金调拨的透明性, 保证国库现金流得到科学预测。

三、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模式以及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一共有六个内容:第一, 对政府资金收支的现金流进行控制, 降低闲散资金量。第二, 严格展开对闲置资金头寸的管理。第三, 现金管理工作围绕当期货币政策目标展开。第四, 严格展开对政府资产负债表和风险的管理。第五, 现金管理工作与债务管理政策协调。第六, 支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要保证, 以维持政府的稳健形象。

(二) 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对国库管理的影响

1. 财政存款计息是我国目前国库现金管理的模式

财政存款计息这一模式的建立是受现代国库投资管理原则推动的。现代国库投资管理原则首先强调资金的安全性, 其次追求资金的流动性, 再次追求资金收益。国库资金有政府性质, 其来源包括国家向全社会征收的税收以及发行的国债。国库资金的最终归属是政府各类预算项目, 资金的安全性自然要放在首位。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存在时间差, 临时性沉淀的国库资金因此而形成, 由于是短期资金, 因此资金的流动性亦是重点需要保持的要求。只有国库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了保证, 才能够追求资金的赢利性。

2. 对国库管理的影响

中央银行将利息支付给各级财政, 这种现金管理形式将对国库现金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 增强了各级财政部门对资金利用率的敏感性, 加强了理财意识。其次, 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顺利实行的基础和保障。再次, 现有财政体制对国库管理有一定的制约性。由于人们银行利息低于商业银行的利息, 导致部门财政资金脱离国库, 资金流向商业银行, 并且政府部门能够对这部分资金自由支配, 国家预算无法对其进行约束, 加强了他们维持原状的行为倾向。

(三)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制约因素

1.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尚在建立与完善之中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 将财政资金集中起来, 是国库现金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初始条件。当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处于发展和变化过程中, 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 有的地区甚至还没有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整个体系尚需完善。

2. 财政国库部门短期现金流预测机制尚未建立

国库进行现金管理, 其效率建立在科学而准确的现金流预测上。现阶段, 我国还缺乏可靠的短期现金流预测机制, 当天收入的资金第二天又划拨出去, 资源配置和管理上的成本较高, 应付未付的现象较多, 严重阻碍了国库现金管理的效率。

3. 征收机关和商业银行数据集中的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国税、海关、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等机构都达成了地 (市) 级的征收和退付数据集中的要求, 现阶段, 地税机关也在朝这一目标努力。然而, “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构筑模式依旧是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运作的原则, 导致数据信息离散性较高, 而征收机关和商业银行数据集中的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4. 我国开展国库现金管理还存在一些政策、法律、法规障碍

自1981年相关规定出台以来, 对于国债而言, 始终采用的是年底发行规模管理, 人大对发行额度进行审核并批准, 其指标具有强制性, 既不能减少也不能超越。这一制度要求限制了短期国债发行机制的实施。另外, 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对国库资金进入商业银行或货币市场获取利益的行为予以准许, 实际上是财政部门资金管理和监督权体制不完善表现。由此可以得知, 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要顺利开展, 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的障碍必须尽快扫清。

四、结论

(一) 注重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的机会成本,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

现阶段, 我国应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 尽快建立国库现金预测、预警分析模型以及动态分析模型, 保证其可操作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国库现金管理全面开展打好基础。中央银行和各级财政要重视国库现金流统计和分析工作,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并做好预测工作, 提升现金管理的效率和融资的准确性。

(二) 畅通国库资金运行渠道

为推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我们应当吸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去粗取精, 推动金融电子化的目标尽快实现, 以中央银行支付系统为主体, 各级各地银行网络系统为协调配合的庞大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确保数据集中目标的实现, 纳税人能够自由决定将税款注入不同的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将这一部分资金存入中央银行国库单一账户;国库综合考虑用款单位的要求, 能够实时将资金划拨到相关地点的用款单位, 整个过程具有高度的畅通性。

(三) 进一步规范零余额账户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账户管理办法》顺利推出之后, 将加强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力度。定位零余额账户的性质, 保证其能够在《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则制度的有效管理之中, 提升合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 孝义市规划的国库直接办理财政资金支付的创新模式, 同样具有一定的操作意义。这种创新模式减少了支付流程, 国库部门直接和单位对接, 消除了国库部门和代理行“零余额账户”开展清算的环节, 精简了操作流程;其次, 大额支付系统上线之后, 提升了异地支付的便捷性;再次, 对于资金的支付和流动, 国库能够实施全程监督, 降低资金运作的风险和压力。

摘要:我国在未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之前, 国库资金不是统一管理的, 而是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财政账户上, 这就导致国库资金流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 为了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国债券的方式来募集资金, 这又会显著增大国库资金管理成本, 违背了政府理财基本原则。国库制度改革之后, 原来分散保管的财政资金全部归集到国库, 国库闲散资金规模显著增大。一方面存在大量闲散资金, 一方面各地政府还在发行高息国债券, 这种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提高国库闲散资金利用效率, 首先要理清楚国库现金管理与国库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国库管理体制对国库资金的影响机制, 并全面分析了目前国库资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中小企业现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内部控制

一、现金管理的概述

(一)对现金的认识

现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活期存款、银行汇票、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等内容;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根据财务管理中的定义,现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暂时停留在货币形式的那部分资金,即广义的现金,与我国会计中的货币资金概念几乎一致。现金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代表着企业的现实购买力,是企业中流通性最强的资产,可以有效地立即用于材料采购、支付人工、交纳税款或偿还债务等等。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现金;同时,一个企业拥有多少现金,又标志着其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的大小,是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等分析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

(二)现金管理的内容

现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在保证企业高效、高质地开展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最低现金持有量。现金管理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确定现金管理目标;现金预算;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为了实现现金管理的目标,进行现金预算是强化现金管理的最主要方法。现金预算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按期编制现金预算来规划和控制未来现金的收支活动,目的是把握企业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关系与期限结构,确定现金收支的余缺状态,以便预先作出财务安排,防止因现金持有量的过多或不足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交易、预防、投机这三个动机的要求,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但现金持有量过多,又势必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机会损失,降低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因此,现金管理要在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作出一个合理的选择,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成为现金管理的基本任务。

二、中小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资金周转困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财务管理的中心是资金管理,而资金管理的中心又是现金管理,所以,现金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公司的命脉。但是中小企业为了追求市场销量,追求利润最大化,现金管理的理念不强,企业现金管理的内容没有落到实处,现金管理的目标没有达到。具体表现如下:

(一)企业管理者的现金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健全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现金管理的认识普遍不足。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模式使得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往往只注重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不注重对现金的管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多数为私营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如一些中小企业的业主出于人员成本的考虑,导致财务部门设置过于简单,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不符合法律法规,会计岗位职责划分不清,不相容岗位却由同一会计人员包揽,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牵制机制。

(二)应收账款回款不及时,存货管理不到位,造成资金占用率过高

一方面为了追求过高的销售额而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回款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回款不及时,造成现金流短缺。另一方面,存货管理的不善,造成资金占用过高,导致中小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变慢。而盲目的生产和采购,产品不能产销对路,造成大量库存积压,资金占用相对也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现金随意使用,缺少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手段

坐支现金,白条抵库等随意使用现金的现象在一些中小企业很普遍。尤其一些新兴中小企业由于现金管理观念不强,缺乏专业人员,对现代化支付不熟悉,频繁携带巨款外出交易结算;还有一些效益较差的中小企业,他们通过坐支现金来逃避银行信贷债务,没有严格遵守收支两条法律线,从而使现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不断滋生。大额现金监管手段弱化,公款私存的情况在有些中小企业尤为突出,这种现象成因复杂,危害明显,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而大多数金融机构对大额现金支付的监控尚未建立支付数据库和实时监测系统,很难掌握开户单位在本系统,特别是本辖区的大额现金支取情况。

三、中小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人员的现金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现金观念是指导现金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现金管理问题的出发点。一方面,要提高企业主对现金的重视程序,强化的现金管理意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对现金管理上的工作人员的重视,制定现金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现金管理程序,如出纳人员更是要做好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的日清月结。

(二)完善现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监督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现金管理的前提。各企业应认真贯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的规定,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比如要实行管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钱。建立现金收支日报制度,通过编制现金收支日报表,加强对企业现金流出的日常监控,防止现金遭受盗窃、挪用或不当使用,以节约使用资金。完善财务审批制度,明确规定会计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公司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三)强化现金预算管理,科学确定现金持有量

很多企业解决现金流不足的方法是举借新债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这样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当把现金预算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建立保障现金流预算的管理体系,通过现金预算掌握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及时补足余额,并从现金流角度对企业未来现金流断裂的可能性进行科学预测,还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建立一套资金储备计划,对现金使用加以控制。

在做好预算的前提下控制好现金的持有规模,需要确定适当的现金持有量。现金的持有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转换成本和短缺成,上述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同时建立现金流量考核指标体系。在一定时期内对现金流量管理至少能做到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在较长期限内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应能实现企业现金流量充足性和有效性目标。

(四)加强存货管理,加速回款速度,加快现金的周转率

加快现金周转率主要包括现金的加速收回,现金的延迟支付和存货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速现金流回收、降低风险损失的基础保障。进一步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健全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制度与控制措施,以顺利地实现应收账款投资的基本目标,通过利用现金浮游量和使用汇票结算,延缓现金的支出,延长应付款的周期,这样才能为有效利用现金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加强存货的管理,努力缩短存货周转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存货的经济采购批量,及时清理库存物资,避免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影响企业的进一步经营运转。

(五)加大银行监管力度,正规化现金的管理程序

加强银行层面的监督,特别要对公款私存、超额使用现金等违规现象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对现金管理工作重要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可以建立银行同业间相互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企业的检查和处罚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处罚金额,强化处罚力度。

企业必须严格将库存现金控制在核定的限额内,超出限额的部分必须送存银行。对资金的用途、去向进行有效地监控,严格审批制度,手续不全、不规范,不付款;实现责任追究制度,违规开支,谁批准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单位领导坚持每月一次现金、银行存款盘查制度,并不定期对现金库存进行抽查,出纳人员坚持对现金日清月结,确保现金安全,让浑水摸鱼者无机可乘。

综上所述,现金作为企业的血液,在企业资金循环与周转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任何企业都是追逐利润的,但充足的现金流是获得真实利润的基础和保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源于增长背景下的现金流问题是经营中的最大风险。现金流量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与目标,中小企业在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后,要想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保持其核心产品的竞争力,首先应加强对现金的管理,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婧,严品,丁春玲.浅谈中小企业现金管理[J].财会通讯.2011(9):84-85.

[2]王斌.《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唱.浅谈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260、265.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11

【关键词】现金流管理;财务决策;融资成本;中小企业

在经济学概念中,现金流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企业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等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其中,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收回投资、借入资金等,现金流出包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投资、偿还债务等。

一、概述

(一)现金流

对具体的某一企业而言,现金流就是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的数量。这里的现金流量又称净现金流量,是企业在会计期内各个时点上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以及流入和流出的差额。现金流量可以用现金流量图或现金流量表表示,在财务统计中,现金流量一般以会计周期为时间单位。

作为现代财务理论中的重要理念之一,现金流能够清晰地说明一个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包括是否有资产快速变现的能力、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等。因此,现金流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标。

(二)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管理,就是在一定会计期内,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管理,以实现最大化的价值目标。在现代财务体系中,现金流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系统活动,具有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如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报告和分析等。一般而言,现金流的管理主要包括:库存、应收款、应付款,对这三大部分的规划、控制和评价是现金流管理的主要目标。

现代企业的运转越来越依赖现金流,现金流管理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确保企业的日常资金流转、长远经营发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对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

现金流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实现现金流的有效管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笔者看来,现金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金流管理是执行收付实现制的重要保证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收付实现制是其财务运转的基本原则。企业内外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都以收付实现制为基本准则,而现金流管理则是控制企业多种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系统活动。只有在整个现金流管理系统内设计出合理的资金通道,才能真正在企业资金运转的每一个环节执行收付实现制。因此,现金流管理是实现收付实现制的重要保证。

(二)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指标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是其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企业财务流转中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而现金流管理能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具体的数据指标,并据此进行市场预测,为未来企业财务资源布局的调整指明方向。因此,对内看来,现金流管理也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指标。

(三)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节点

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债权人和投资人对企业当前财务状况的信心。在融资市场上,企业想要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投资和贷款,必须依靠其自身良好的现金流管理,这也是金融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普遍模式。因此,对外看来,现金流管理更是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节点。

三、当前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在很多刚刚建立的中小企业中,一些企业主只有“现金”的意识而不知道“现金流”为何物,有的企业甚至只有一个财务专员负责日常的财务管理,对现金流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这些企业中,对现金流重要性的忽视是从上到下的,由此产生了种种问题:企业日常资金管理混乱,财务决策缺乏可靠指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

(一)日常资金管理混乱,建立现金流管理机制是有效对策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大多不重视现金流管理工作,极易造成企业日常的资金管理混乱,流入、流出的资金没有有效约束,甚至不能保证收付实现制的切实执行,造成资金流转迟滞,长远影响企业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现金流管理机制是有效对策。首当其冲是加强现金流的意识,分清主次。例如,一些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仍然使用传统的记账式财务管理方法,只看重利润收入和成本支出。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企业主加强自身的财务意识,重视现金管理模式、现金流通周期等长远发展的财务决策,建立现金流管理机制。

(二)财务决策缺乏远见,可以从现金流管理中提取可靠指标

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现金流需求。当下,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往往会比较滞后,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给企业的长远发展拖后腿。企业在初创期、稳步发展期、高速发展期等不同阶段,其资金运转方式有着巨大差别,可以说关键的财务决策是“一言定兴衰”。

而从现金流的管理来看,这些问题都是有预示的。在现金流管理中,现金流的具体数据可以指明当下企业发展的,从而根据其特点进行财务决策,为其提供明确指标。

(三)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通过现金流管理能够节约资源、快速融资

很多企业为了吸引资金,盲目上马新项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使用灰色渠道向公众债权人进行融资,直接导致企业付出极高的融资成本后,反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造成融资失败,甚至使企业的长远发展无以为继。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现金流管理来解决。现金流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金节流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节约资源,实现快速融资、资金回笼。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并提出企业现金流管理的可行对策,以期对我国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王强.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05:86.

[2]李姝娟.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2,14:80-82.

[3]董春华.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0:171-172.

现金管理问题 篇12

1.1 现金的含义

狭义的说, 现金是指企业持有的可以立即用于支付的货币。在现金流量的概念中, “现金”是指企业拥有的支付能力最强但获利能力最弱的资产。在我国, 现金定义包括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1.2 企业持有现金的三大动机

企业持有现金通常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亦称为支付动机, 是指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以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付需要。预防动机是企业为满足未来发生意外事件同时为了保证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持有的现金余额。投机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资金以满足某种投机行为。

1.3 最佳现金持有量分析

1.3.1 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持有的现金的成本, 寻找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企业持有现金有三种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如图:

我们从图1可以看出, 机会成本线向右上方倾斜, 短缺成本线向右下方倾斜, 管理成本线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总成本线便是一条抛物线, 该抛物线的最低点即为持有现金的最低成本。超过这一点, 机会成本上升的代价大于短缺成本下降的好处;在这一点之前, 短缺成本上升的代价又会大于机会成本下降的好处。这一点横轴上的量, 即是最佳现金持有量。

1.3.2 存货模式。

存货模式又称为鲍曼模型, 是William Baumol提出的用以确定目标现金持有量的模型。即假定企业平时持有较少的现金, 在有现金需要的时候, 通过出售有价证券换回现金, 既能满足现金的需要, 避免短缺成本, 又能减少机会成本。

1.3.3 随机模式。

随机模式是在现金需求难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现金持有量控制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 测算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 即制定出现金持有量的上限和下限, 把现金持有量保持在上下限之间。当现金量达到上限时, 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 使现金持有量下降;当现金量降低到下限时, 抛售有价证券取得现金, 使现金持有量上升。

1.4 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管理是指企业对先进的预算和结算、现金的流出和流入、现金的期限与结构、现金的成本与使用效率等各方面的管理。现金流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运营的充足现金, 同时尽量减少企业现金的持有量, 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是现金流管理活动的要旨。

1.5 现金流管理的作用

1.5.1 实现价值。

现金流管理会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现金流量分别对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企业资信、盈利水平及企业破产界定有着深远影响。

1.5.2 创造价值。

现金流管理有助于保护企业高速成长。高成长的企业有很多优点, 但也更容易犯错误。成长的过程中处处充满现金流的陷阱。很多成长企业因为现金管理不善掉落陷阱中。

1.5.3 提升价值。

现金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质量。现金流管理考虑了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更加稳健可靠。

2 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普遍观念陈旧, 现金管理模式僵化;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非常薄弱, 投资能力也很弱, 投资管理落后;财务控制、监督存在问题。企业的一些行为, 诸如囤积现金、大量购置不动产、应收款项周转缓慢等均能削弱资产生息能力, 造成可持续发展基础薄弱。

2.2 企业现金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现金管理观念的缺失以及现金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企业战略失策, 许多企业违背财务管理的目标, 使得企业“重销售, 轻控制”;缺乏匹配的现实环境。因此, 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现金管理体系。

3 提高企业现金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3.1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 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 有利于充分利用资金, 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发生。实行预算制度, 还可以避免资金不足和过剩的现象发生, 有利于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防范金融风险, 以及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3.2 建立现金流集中管理制度

现金流集中管理控制模式是指将整个集团公司现金融通、收付、投资以及日常管理等管理权限和运作权集中于总公司或母公司的一种现金管理模式, 它涉及现金集中、融资管理、外汇管理、国际支付管理等各个方面。现金流集中管理是立足于集团公司现金管理部门开展的, 基本模式 (如图2) 通过集团公司财务部———子孙公司财务部来实施。

3.3 实行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

根据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 职责分明, 相互制约, 确保资金安全。进行严格的现金对账、报账制度, 加强对现金、会计凭证、原始资料的管理。加强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各级领导按规定对首付款凭证事前签字审核, 财务收支严格按照公司章程等制度进行审批。

3.4 现金的审计稽核制度

首先, 建立内部审计组织。应围绕先进建立有效的组织保证;组织和实施日常财务控制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仲裁和考评机构, 将这些机构的职能合并到企业的常设机构中。其次, 建立先进的审计稽核制度。会计工作集合采取专职复核与相互复核相结合, 领导审核与室主任复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最后, 统一资金调配, 防范资金风险。

摘要:2012年, 世界经济增长略有改善, 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 欧债危机持续发酵, 并向欧盟核心成员国蔓延;美国失业率依然高企,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但增速放缓,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加工贸易政策大幅收紧等诸多的因素让本来就处成长期的企业遭遇了重重考验。面对异常复杂的世界经济局面, 我国企业资金链大批断裂严重, 现金管理再次站上了核心舞台。

上一篇:商业银行的差异化营销下一篇:科普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