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状况

2024-12-09

背景状况(共9篇)

背景状况 篇1

摘要:羽毛球是一项非常大众化的运动项目, 在我们国家各大高校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因此, 在现阶段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羽毛球教学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一定的重视, 而为了更好地促进现阶段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水平和效果的提升, 满足学生的需求, 必须客观分析研究其教学状况, 并据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制定采取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羽毛球教学,策略

对于羽毛球这需要全身活动的对抗型运动项目来说, 包含着“体、技、智”三个方面能力的, 同时, 兼具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简便易行、安全等性能和特点, 因此, 在学校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在我国高校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 但是在目前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羽毛球运功的开展与其教学都与相关要求有着极大的差距, 据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对现阶段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以此来促进其教学水平与效率的提高, 促进广大学生身体、心理、智力等更加健康地发展。

一、分析研究的对象以及方法

在本次分析研究中笔者运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 (使用了随机抽样) , 对象则是本市部分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此次问卷达超过了92% 的回收率, 在整理以及归类的过程中是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的, 并采用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软件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进行科学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了近年来的有关的资料、文献等进行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了归纳与演绎这一科学、合理的方法, 最终得出结论, 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

二、研究分析涉及到的几大方面

(一) 基本性的要素。通常构成高校羽毛球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性的四大要素就是客观的所需要的条件、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的契机、相关的管理工作和政策、设施和人力方面的资源。而这几个要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相互之间也是彼此影响的, 同时这几个要素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一动态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与教学活动。

(二) 管理以及相关政策。在我们国家高校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体制的影响, 同时, 阳光体育运动进行落实也是以此为依据, 并以此为发展推进的方向。而从近年来各项政策来看,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非常重视的。回过头来看, 我们国家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为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必须大力发展体育运动, 而二零零七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 并在我国高校迅速得到了落实, 而这一标准颁布的大背景就是“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政策的提出, 该政策主要目标是在以后的三年之中, 让广大学生能够在很大的幅度上提高体质, 并且能让我国的90% 的学校对前述《标准》进行实施落实, 同时, 让90% 的学生每天能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并能够体质健康达标。接下来就是“人人充分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力, 促进全民参与到体育健身”这一政策与措施在二零一零年提出。上诉相关措施与各项政策清楚地表明我们国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有很大一部分都积极地在推行“阳光体育运动”, 做了很多的表面文章, 但却没有采取更多的实际行动, 没有很好地落实, 而其中也不乏某些学校的领导阶层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有形成相关的意识, 更没有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当然因为我国教育体制方面 (如应试教育等) ,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看重, 因此, 羽毛球这一良好的体育运动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都被忽视了。

(三) 人力以及设施方面的资源。对于我们的各项体育运动项目来说, 要想很多地得到开展首先就应该具有必要的人力和设施资源, 这也是最为基本的条件和必要的保障。而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显示, 我们高校的羽毛球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教师队伍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其中仅有百分之三符合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相关要求, 而仅百分之十符合国家二级运动员的相关要求, 剩下的就是非专业性的羽毛球教师了, 而这些教师中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 有些是自己学习之后就上岗, 或者经过短训就上岗,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校羽毛球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 现阶段学校生源的不断增加, 各种硬件方面的设施建设和完善都跟不上, 很多的运动场馆都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满足不了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需求。

(四) 现阶段需求。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羽毛球这一大众化的体育运动项目受到大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接近60% 大学生都会在校园的寻找一块宽广的空地开展羽毛球运动, 来锻炼身体, 对于该项运动的动作、技术方面的科学要领都没能掌握, 或者根本就不懂, 他们是很需要也很希望相关教师能给予指导。在这些大学生 (在羽毛球运动中积极参与的) 中有50% 的认为该运动能够作为娱乐项目并能锻炼身体, 有40% 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动作上的规范, 而10% 的有意愿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此外, 此次调查资料还显示对于目前高校羽毛球运动在教学的内容方面还持基本上满意的态度, 对高校该项运动的在竞赛方面开展的频率以及学校在该项体育运动方面整体上所具有竞技水平是持基本上不满意的态度。

三、结论与对策

(一) 结论。首先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体育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非常重视;其次, 目前由于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对羽毛球体育运动及其教学有所忽视;再次, 高校相关体育运动设施以及场馆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运动需求;最后, 缺少相应的合理的机制, 部分相关的管理工作者思想观念较为陈旧;此外, 高校羽毛球体育运动的师资力度不够, 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整体上来看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不高。

(二) 对策。首先, 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次, 完善羽毛球场馆以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再次, 加大羽毛球运动的师资力度, 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 积极组建起羽毛球社团, 也或者组建起相关的俱乐部。

参考文献

[1]高卫民.“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2]杨永华.湖南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 2013.

背景状况 篇2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各国一直面临财务危机。公共债务占据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83.3%,欧盟又面临债务危机。历时两年,“危机”不仅无意远去,反而咄咄逼人。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

第一文库网等国的债务问题久拖不决,主权信用多次遭降级,直接危及欧元的稳定。作为欧洲“双引擎”的德国和法国,经济增长迟缓,股市受挫,融资困难,财政赤字及税赋压力大,失业率激增,物价高涨,国民购买力疲软,欧盟各国对外籍移民政策缩紧,随之频频暴露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都无疑对欧债实体经济复苏雪上加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欧洲可能重陷衰退,而导致全球经济重陷经济危险期。

特别是欧盟17个欧元成员国深感欧债危机加剧与蔓延而带来的严重后果,纷纷实行财务紧缩政策,并采取注资救市。但是,能够拿出的“注资”与实际“黑洞”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

随着美国政治困境和经济危机加剧,欧洲债务危机成为另一场比美国更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尽管目前欧洲债务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并非大国,但对银行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欧盟内部迅速扩

散,并已蔓延至意大利和法国等欧盟核心成员国。早前《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警告称目前的欧债危机有可能演变为规模不亚于20金融海啸的又一场全球危机。如今,这场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蒙

背景状况 篇3

关键词:留守背景;心理健康;贫困地区

所谓“有留守背景大学生”,指在学生上大学之前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经商、学习,曾与其分居1年及以上的大学生。近年来,社会各界开始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而早期的留守儿童目前都已经步入标志着独立与成熟的大学生活,这些有留守背景的大学生却成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已出现就业率低、人际关系差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各自的家庭,而且影响到未来的农村和城市的发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了解乐山贫困地区留守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留守背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访谈调查与定量分析的方法,首先运用访谈和调查法得出乐山高校大一新生中来自乐山贫困地区(沐川、马边)有留守背景的学生共350人,随机抽取样本121人,发放问卷121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67%。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erogatis编制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也称SCL-90项症状清单,是以五点计分的量表,共包含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从无症状(用数字1来代表)到极端严重(用数字5来代表)来估计,数字2-4代表中间程度。量表共包含9个主要的症状维度和1个其他维度,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

本研究的统计结果参照国内大学生常模标准,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结果

调查的81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比较发现,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显著高于常模人群,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躯体和敌对两个因子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常模人群,具体见下表。

三、结果分析

根据SCL-90评分标准,乐山地区高校有留守背景大学生的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这四项分值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并且有统计学意义。而躯体和敌对两个因子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说明在这两个方面留守背景大學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常模,其他因子与常模数据无显著差异。

强迫症因子分数过高可能是因为被测学生有完美主义倾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过度追求完美造成的。这部分学生可能对自己、对他人、对事都要求过多,并且要求过高,细节之处也不放过,给自己与他人带来一定的困扰。从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留守背景的学生一般家庭较为贫困,但是又不甘于被别人看低,因此希望自己和别人在经济上保持平等,这一情况可能导致强迫症状因子分数较高。

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数过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当中的不自在感与自卑感,不良的自我暗示,消极期待,以及可能伴有某些行为症状(如坐立不安、退缩等)。通过对留守背景大学生访谈了解到:在遭遇重大变故时,虽然有好朋友,但他们一般会选择自己独自承担,因为对人际关系不抱太大期待,觉得自己才是最值得依赖的人。

焦虑因子分数过高则是由于被测个体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管外界的压力大小,他们都感受到较大的内在压力,从而导致躯体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等其他躯体症状。这些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经济和学习压力,怕被别人笑话,自然就会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恐怖因子表明出长期人际关系不良或者压力大的状态下,个体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出现恐怖排他的一些异常情绪行为表现。有留守背景大学生普遍缺少社会支持,当有压力时不易找到排泄不良情绪的途径,从而导致恐惧排他等异常情绪行为表现。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有留守背景大学生部分心理健康因子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缺少社会支持,不能及时有效排除不良情绪;留守背景正向引导不足,负面影响过度放大。

四、对策研究

一是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正向引导。从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留守背景确实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在目前形势下,我们的新闻媒体往往只是关注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基于此情况,一方面,新闻媒体应端正对留守群体的看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另一方面,学校心理工作者及管理人员在对有留守背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并发挥留守经历对其正向的作用。

二是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从本次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有留守背景的大学生认为周围的人比较关心自己,且从小到大有若干的知心朋友,他们在遇到困难会选择性地寻求帮助。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自己独自解决问题,不会向他人寻求帮助,并且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针对这些不愿主动求助的学生,学校及家庭应该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情绪疏导,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情绪的积压。

三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应当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2).

[2]谢新华,张虹.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研究的述评[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2):25-29.

[3]牛慧明,裴根祥,龚成太.有留守经历的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及干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106-107.

项目基金: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SKL2015 C41)。

背景状况 篇4

在现代社会, 通过实施义务教育, 普遍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那么, 在现实中农村初中特殊家庭背景学生 (孤儿、单亲家庭的儿童、留守儿童、收养儿童) 的思想状况有何不同?影响该类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因有哪些?本课题组成员, 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 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 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 探究农村初中特殊家庭背景学生的思想状况, 分析其成因, 并找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最终使该类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地成长, 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调查时间

2009年9月1日—2009年11月30日

三、调查对象

本校为农村初级中学, 全校共有250名特殊家庭背景学生, 其中孤儿10人, 单亲家庭的儿童8人, 留守儿童141人, 收养儿童15人。本次调查是从这250人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四、调查方式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个别访谈法。

3.数据统计分析法。

五、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一) 家庭生活状况

1.父母不在身边,特殊家庭背景学生平时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的占43.5%, 与叔伯或姨妈等生活的占17%, 与哥哥姐姐等生活的占8%,与其他人生活的占31.5%。

2. 父母不在身边对该类学生最大的影响是孤单寂寞的占59%。

此外, 学生在回答问答题“在家里令您感到最烦恼的事是什么?您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时, 学生比较普遍的回答有:

(1) 生病时没有亲人、朋友的帮助。

(2) 总是感到孤单、寂寞, 希望父母 (已外出务工) 经常打电话回来。

(二) 社会生活状况

1. 特殊家庭背景学生认为现在的社会是公平公正的占34.5%。

2. 在生活中被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一脚后, 此类学生会原谅对方的占79%。

3. 此类学生有崇拜的偶像的占49%, 而其崇拜的偶像大都为歌星或影视明星。

(三) 学校生活状况

1. 特殊家庭背景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精力比较集中的占56%。

2. 此类学生自己认为在老师、同学的眼里自评为一般学生的占77%, 而在他们各自的班主任提供的素质评价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看出, 有50%的孤儿为优秀生, 有44%的单亲家庭儿童为优秀生, 有28%的留守儿童为优秀生, 留守儿童被评为差生的占17.7%, 是特殊家庭背景学生中素质评价为差生人数最多的。

(四) 学生自身心理状况

1. 特殊家庭背景学生平时遇事不顺心时能克制情绪的占41%。

2. 此类学生平时生病能去医院就诊的占51.5%。

3. 此类学生平时总是担心被他人讥笑或不喜欢的占18%。

六、影响特殊家庭背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因

(一) 家庭原因

1.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的照顾, 特别是在精神上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引导, 总觉得生活孤单。

2. 特殊家庭背景学生与抚养人相处时, 产生矛盾太多没有很好地去交流沟通, 采取闷不吭声的处理方法对身心健康发展不利。

3.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此类学生总为生活费用不足而担忧, 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 社会原因

1. 由于自己家庭的不完整, 或生活贫困, 使得部分特殊家庭背景的学生感到社会的不公平。

2. 当此类学生与他人产生矛盾时, 大多采取忍让方法或粗暴的手段, 性格上有自卑或偏激的倾向。

(三) 学校原因

1. 学校领导、教师对特殊家庭背景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生成长档案, 不利于因材施教的落实。

2. 因家庭经济困难, 部分此类学生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开支不足, 影响课堂学习, 其精力不能集中, 学习效果不佳。

3. 由于家庭的特殊背景, 此类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同学的尊重, 自尊心受到伤害, 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四) 自身原因

1. 有部分特殊家庭背景学生平时生病, 不能自觉去医院就医, 不利于身体健康。

2. 大部分此类学生课余时间很少去阅读文学名著, 内心空虚, 缺乏内在的精神支柱。

七、总结

背景状况 篇5

一辽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008年,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 (两者地理范围有交叉重叠) 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省的比重达51.6%和56.7%, 人均生产总值和经济密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辽西北地区经济实力较弱, 区域面积占全省的28.9%, 人口占全省的19.1%, 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省比重的8.7%, 人均GDP仅及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全省平均水平的28.9%、36.9%和46.5%。2008~2011年各区域在人口和占地面积上的改变比较微小;2010年, 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9260亿元, 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1757.4亿元;2011年, 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1182.6亿元、13948.3亿元、2155亿元, 与2008年6926亿元、8722亿元、1170亿元相比, 四年内的三个区域生产总值增幅辽西北地区取得了进步, 但经济总量仍然只占很小的比重, 这种失重阻碍了辽宁整体的发展。从辽宁省产业发展状况来看,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经济实力较强, 产业基础雄厚, 基础设施完善, 具备互动发展基础;辽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单一, 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经济实力较弱, 只有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 才能实现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承接外区产业转移及其配套产业是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 辽西北地区应借机发展, 紧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和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机遇, 主动融入两大区域,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区域间的联系, 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同时,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及其产业配套, 引进资金、项目, 大力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二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状况

截至2011年, 全省共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点80多个, 其中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30所 (省属本科院校25所, 市属本科院校4所, 民办本科院校1所) 。按院校所在行政管理区域排列 (注:铁岭、阜新既属于沈阳经济区又属于辽西北地区) , 以沈阳和大连最多, 共40多所, 锦州7所, 抚顺、辽阳各4所, 丹东3所, 鞍山、阜新、营口、铁岭和盘锦、本溪、朝阳和葫芦岛各1~2所。2009~2012年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增加不多, 但是专业点数增加幅度较大, 但全省开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排在前10位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没有一所属于辽西北地区。辽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对应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相映的比例均不超过50%, 错位幅度第三产业甚至达到20%左右。

三辽宁区域互动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目前, 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需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这就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合新职业、新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 逐步扩大辽西北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

根据“木桶理论”, 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组成木桶的短板。对于辽宁经济总体而言, 辽西北地区就相当于木桶的短板, 只有加快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才能真正振兴辽宁经济。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现需要产业振兴, 同时也需要技术型人才的供给。然而, 目前辽西北地区技术型人才供给相对不足。人才的供给可以由外区域流入, 但在目前条件下, 人才流入相对困难。扩大辽西北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 将有效提高人才供给的效率, 这样, 人才培养与产业振兴相得益彰。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两个渠道完成, 一个是增加原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量, 另一个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增加高职院校的数量。

2. 着重提高辽西北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外延增长, 而且需要内涵提升, 即不仅要重视规模, 而且要重视质量。人才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可雇用性, 能应用技术,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产学合作, 要对产业需求敏感,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上形成一定的标准, 从而提高学历证书的含金量。

3. 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优化专业结构

设置专业一定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 符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办学定位。要对相关的社会、产业、行业背景进行广泛、深入、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 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 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实际要求, 根据各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专业服务面广、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高的重点专业,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市场调研, 专业设置上没能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近几年, 虽然根据市场用人需求开发了一些新型专业, 如数控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动漫等专业, 但大多都是一些原来优势专业的派生专业, 缺乏开辟新专业领域的魄力。

4.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 辽宁省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在数量上和结构上都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研究生学位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22.19%;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 占专任教师的67.2%;双师比例仅为34.8%, 与国家规定的80%比例还有较大差距。要采取多种有力措施, 培养和造就一支真正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专业教学骨干队伍, 特别是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 发挥专业带头人的骨干作用;鼓励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同时, 具有一定的行业企业经历或较强的实践能力;重视教学梯队建设, 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与素质;提高来自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来自相应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或生产、技术研发、咨询以及服务项目。

摘要:在辽宁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 辽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影响了辽宁整体经济的继续长足发展, 而在众多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中, 高等职业教育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最为密切, 本文在分析与地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分布情况、专业点数、与区域产业相映比例等基础上, 提出了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教育建议, 以培养出适应当地发展的、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为辽宁乃至社会整体和谐作出努力。

关键词:辽宁区域互动,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丛珊珊.辽宁高等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背景状况 篇6

如今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行列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社会经济在中小企业的作用下有着巨大的发展。而融资问题成为了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 面对强大的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中小企业的融资遭受到了极大的困难。本论文就中小企业在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和解决方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得到了有力的帮助。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利率市场化

中小企业可以使市场竞争充满活力, 能够促进市场效率, 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促进。到达2014年, 中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7800万, 占据着中国全体企业的主要部分, 与此同时, 中小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也存在着巨大的占比, 帮助人们解决了就业问题。所以这些都说明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因为中小企业的存在可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使经济结构更加协调, 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使人们和社会享受到巨大的福利和待遇。伴随着时间的发展, 融资困难成为了中小企业主要的困难, 融资渠道单一也成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阻碍。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直接融资, 一方面是间接融资。 (1) 直接融资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融资,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中小企业是不符合实际的, 主板市场影响着上市公司, 再加上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很高, 限制的条件也不少, 二板市场的主要对象集中在高科技和快速发展的公司上, 所以这都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阻碍。 (2) 间接融资是指信贷融资, 如今中国企业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来实现间接融资, 如今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身处主要地位, 因为中小企业承受着极大的风险, 所以很难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处得到贷款, 另外就是一些金融机构缺乏完善的组织架构使中小企业很难完成间接融资。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得到改善, 因此, 利率市场化也有了足够的促进条件。近年来, 一些先进的工作思路被确认开来, 比如说先外币后本币, 先进行贷款后进行存款, 这些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足够的基础, 利率市场化只有以中央银行为依靠, 用货币市场来作为中介, 在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中, 利率是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的。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改变, 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并且克制了中小企业融资受深层次制度的影响, 如此中小企业融资便得到了显著地改善。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直接融资作用不大, 而对间接融资意义深远。

三、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利影响

利率的决定权在于金融交易主体, 如此便成为了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因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变, 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利率市场化形成了比较大的利率浮动空间, 如此的金融机构可以使商业银行更加踊跃的贷款给中小企业, 然后, 利率市场化使各个银行之间充满了竞争的合理局面, 如此就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得到缓解。利率市场化分别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的有利影响

1. 银行具有自主经营权

商业银行可以独立自主的行使自己的业务经营权利, 如此银行就可以自由向企业贷款。利率市场化严重的影响了银行自主权的实现, 它会影响着银行进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等方面的行为。利率的浮动空间在利率场化基础上得到了扩大, 从而使银行从利息收入中得到利率风险的承担补偿, 接着银行就会发生贷款, 这对不同风险的融资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然而在利率管制作用下的金融机构得不到足够的贷款定价自主权, 为了进一步确保经营安全, 融资机会就会落到信誉良好的大公司头上, 从而使中小企业丧失了机会。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商业银行更加倾斜于中小企业的贷款, 因为收益和风险是对半平分的, 因此, 中小企业就会从商业银行那里得到更多的贷款机会, 这样就会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的环境, 使环境更加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2. 银行合理竞争方面

银行的竞争会随着利率市场化而变得更加剧烈, 如此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发生改进。利率市场化过后, 中小企业融资可以通过选择来对银行进行贷款, 它们可以根据自身和银行的条件对银行进行选择, 还可以以贷款的利率和项目的收益率来作为选择银行的依据。因此银行之间就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建立在全方位的基础上, 不仅仅出自资金价格的竞争, 而且还从服务水平上进行竞争, 如此银行有了巨大的压力。根据价格来说, 银行的资金价格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得到改变, 所以资金的定价可以根据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来进行定价, 进而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从服务角度上来讲, 银行想要提高营业收入, 使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 并且和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进而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改进。同时, 利率风险变大, 如此作用在商业银行的身上, 会加大竞争的压力, 如此商业银行便产生新的金融创新进而使动力和压力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各大银行都会将自身的信誉作为重点维护对象, 对金融服务进行更加到位的服务, 通过金融产品的不断完善来增加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各大银行取得更加优质的服务, 改变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

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利率市场化不但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上的困难, 还可以消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约束, 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所受到的制度性约束受多方面影响, 所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所受到的制度性约束作用力逐步变得减弱。

1. 利率上涨

利率市场化会引起利率的上涨, 进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中国的官方利率都是很低的, 如此便长期的和实际的市场水平相背离。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巨大的贷款需要这会造成利率产生巨大的上升压力。同时利率市场化的变革中国家利率的增加也说明了利率上升带来的巨大的压力。根据报告显示, 研究人员对20个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行了分析, 有75%的国家出现了利率的上涨, 在18个认真统计资料的国家中。只有波兰的利率发生了下跌, 其他的十七个国家的利率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上涨。利率过度的上升会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中小企业的风险高, 这就影响了贷款的利率也跟着上涨, 如此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 严重的影响了信贷融资的机会。最终, 中小企业的预定收益好的项目就会遭受到停止的威胁, 如此便使发展中的想、中小企业丧失投资的积极性。

2. 对称的信息没有存在于银行和企业中

银行向企业进行贷款会遭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参与。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也没有上市公司那样的定期财务报表, 所以就造成了银行和企业的不对称信息。巨大的风险存在于中小企业的经营中, 因此银行为了得到更高的贷款回收率, 所以银行必须提高对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五、改变融资约束的方法

利率市场化引起的利率上涨在短时间内会成为一种经济事实。所以为了消除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 重点就是使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发生对称。在解决融资约束的对策中一定要解除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通过以下的方法消除信息的不对称:

1. 要有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 使社会信用体系更加的良好健全。社会中不讲信用, 破坏信用的事情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变得越来越大, 使银行的正常信贷工作受到影响。在信用评估机构的作用下, 企业和个人可以提供信用历史资料, 如此信用评估机构才可以通过提供信用评估和查询服务给个人和企业。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就是信用评估机构, 信用评估机构的建立可以使还款不及时或者高风险借款人提供融资。这样在信用记录, 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跨越部门面向群体大众的社会信用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向全社会提供信息发布, 查询和共享, 能够更加有效地使银行和企业得到对称的信息, 进而使信息不对称得到解决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解决。

2. 政府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而摆脱市场失灵现象

金融市场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使市场发生失灵, 所以资源就得不到市场的自动调节, 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央银行是政府货币的金融监管机构, 它要在自主经营的前提下, 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补贴和信贷担保工作进行有效地完成。还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道义劝说方式使中小企业得到贷款。同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还应该依靠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 只有这样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境遇才会得到挽救。政府可以通过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来保障中小企业得到充足的资金缓解融资困难的局面。

3. 担保机构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构, 来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也可以通过政府成立永久性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担保, 如此中小企业便可以得到更加具有保障的融资, 改变了融资原有的面貌, 使中小企业融资拥有足够的依据和担保, 另外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是连接银行和企业的有效桥梁, 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担保, 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同时它还转移了银行的风险, 担保机构成为了分解银行风险的机构。另外担保机构可以对被担保企业进行详细的信息查询, 可以按照查询的结果选择担保还是不担保。如此也极大地缩小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 使中小企业能够按照担保机构的查询更好的进行融资工作。

4. 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而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通过实践证明大型金融机构眼中只存在着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即便对中小企业开设了服务部门, 也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设在中小企业所在地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能够对中小企业的所有情况了如指掌, 所以他们则会对中小企业存在着更加积极的贷款行动而不会舍近求远去选择大型的企业。所以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可以更好的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得到缓解。

六、结论

在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下, 只有认清中小企业的现状, 使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信息对称, 使银行对企业有过多的了解, 还要加强政府的扶持, 建立足够的担保机构, 进一步的缩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风险, 加强担保机构的信息追寻机能, 使担保机构能够更加清楚中小企业的现状, 才可以有助于中小企业形成融资便利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琳琳.基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安徽大学, 2014.

[2]梁旭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长安大学, 2013.

背景状况 篇7

1“大旅游”概念及其内涵

“大旅游”理念的提出, 是针对传统旅游模式而言的, 不管是可持续旅游, 还是生态旅游, 在发展过程中所遇的问题都很多, 尤其是在旅游事业亟待发展、资源问题不断严峻的趋势下, 旅游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向着更加健康、更加持续的方向发展。目前更多的旅游企业将文化与旅游结合,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由于文化的渗透性强, 资源开发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同时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提升国民素质, 奠定传统旅游的文化底蕴, 这些都是“大旅游”所带来的结果。简而言之, 从新的视角去整合旅游资源, 能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的旅游理念, 这种理念就是“大旅游”概念。

“大旅游”内涵包括很多内容。首先, 旅游客体, 它可以是山水, 是建筑群落, 是植物风光, 也包括茶文化等传统文化。旅游的主体, 就是旅游者。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旅游者, 旅游是一种享受和放松, 是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城市与乡镇地区的很多居民具有旅游的能力, 因此旅游主体也在增加。“大旅游”背景下旅游主体与客体都产生了变化, 融入了新的血液。“大旅游”的价值取向有所转变, 传统旅游的目的是最大限度追求经济效益, 而“大旅游”是力求实现环境、资源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在推行“大旅游”理念的过程中, 最为关键、最核心、最能体现“大旅游”特点的就是对客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它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大”。以往的旅游模式在客体资源方面都是单一的, 即便是单一的资源也没有做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而“大旅游”恰恰是针对这个方面做足了文章。类型上包括,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叉资源等;而空间方面, 包括城市与山野、水陆与天空;地上与地下等的开发;从历史性来看, 有历史文化与当代景色的联动, 与已有资源再创造和新资源开发同时进行等等。这些内容是“大旅游”的核心特点, 而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分支, 其在历史文化与当代景色联动的方面发挥着作用, 在一些以茶文化为主要开发资源的景区, 研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情况, 是对实现“大旅游”的有利支持, 也是实现资源、环境、文化与人的和谐统一。

2“大旅游”发展背景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互动状况统计

在“大旅游”背景下, 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的开发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茶文化旅游是推动“大旅游”发展的一个有效举措。茶文化作为一种资源, 完全具备旅游资源的特征, 以茶叶生态环境、茶叶生产与茶文化内涵为有机整体的茶文化旅游, 已经在我国很多区域开展起来, 这就是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通过丰富的茶文化内涵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 在合理的规划后, 打造更具特色的旅游活动, 不仅能满足人们身体上的享受, 而且对人们的心灵也会带来巨大的慰藉, 将旅游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 就是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过程。下面针对茶文化旅欧资源的开发情况进行分析:

2.1茶文化资源分类

2.2.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是茶山、茶树资源与茶事井泉这三大方面。首先是茶山资源, 我国有一句古话“高山出好茶”, 这就说明名茶与名山之间的联系。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 大多景色优美、风光宜人, 并且温度适中, 非常适合旅游。我国宋朝年间, 曾有《煮茶泉品》记录“吴楚山谷间, 气淸地灵……大率右于武夷山, 为白乳……”这段文字所提到的武夷山就是福建武夷山。各地的名山, 目前都是茶叶的主要产地, 这些茶山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 可以说是天然的旅游场所。

其次是茶事井泉。说到茶, 便离不开水, 好水才能泡出好茶。泉水和井水, 是较好的泡茶用水。大自然的纯绿色水源, 不仅水质好, 矿物质丰富, 同时对提升茶的色、香、味都具有积极的功效。从古至今茶与水都是不可分割的, 所谓得茶不易, 得泉尤难。我国众多名泉, 其周围的风景秀丽, 取其泉水煮茶, 泡茶过程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同时品茶又是一种传统的文化, 因此属于非常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再次是茶树资源, 茶树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审美价值。我国很多园林工程中都会引入茶树作为绿化的主要树种。它的形态、气味都非常符合人的审美, 尤其是一些野生品种的茶树, 经历千百年的历史, 属于稀有资源。从资源互动开发的角度来看, 茶树资源就是一种不可位移的有限资源, 受到地域性的影响, 很多宝贵的茶树都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生物景区旅游资源, 因此茶树是茶文化中非常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 它夹杂着泥土味道, 所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会让游客感到身心舒畅, 心旷神怡。

2.2.2人文资源

首先是茶历史古迹。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 各地有很多茶文化古迹, 它们都具有非常价值的旅游资源。有代表性的茶马古道, 穿行于滇、川、藏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 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茶叶贸易通道, 以马帮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非常具有特色。另外还有四川的皇茶园、福建的北宋北苑贡茶院遗址等等。

其次是一些特色建筑。在茶文化旅游地区, 会有很多有特色的茶楼, 茶馆, 酒店或者是博物馆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的共同特点就是以凸显茶文化为主, 同时具有不同的功能。茶馆、茶楼是进行茶艺表演, 游客品茗, 欣赏茶道的重要场所, 非常具有特色, 与当地的风土民情非常符合。而酒店基本都是为了迎合茶文化旅游的需要, 进行建设的, 酒店人文气息浓厚, 诗词歌赋的作品在酒店随处可见, 酒店服务以及装修都非常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博物馆是体现地域茶文化的场所, 珍藏很多稀有的茶叶品种以及与茶有关的历史文物, 非常具有文化价值。这些都是茶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 是茶文化与旅游资源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

2.2基于茶文化与旅游资源互动状况进行分析

从以上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来看, 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并且与“大旅游”的发展要求十分契合。下面针对这些内容分析其具体发展的措施:

2.2.1开发地域主体茶文化资源

通过调查, 发现茶文化旅游游客对宗教茶文化与茶艺表演的热情最高, 同时对一些常规的茶文化内容, 比如茶园活动、品茶鉴茶等次之。不同地区, 游客所青睐的项目也不同, 在进行资源开发之前, 做好调查, 根据地域特点与游客的喜好, 制定富有地方特色的主体茶文化旅游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宜兴茶文化旅游中, 阳羡茶文化博览园的主体就是大觉寺游览, 而长兴顾渚山茶文化景区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金沙泉等等。这样的资源开发方式, 能够突出优势, 不同资源之间的相似性, 差异性更加凸显了地域文化资源的特色, 同时从“大旅游”角度来看, 整体上这些地域资源又实现了优势互补, 综合发展。

2.2.2开发茶文化资源的层次性与多样性

茶文化旅游中, 特色产品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仅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茶文化的载体。为了实现茶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开发具有层次性与文化多样性的茶产品。茶产品的种类很多, 比如名山胜水、茶叶深加工、茶庆节、宗教仪式以及茶道、茶歌、茶舞等等, 内容非常丰富, 都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承载了非常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 对不同游客群体可以发挥不同的吸引力, 这就是多样性与层次性开发的目的。

2.2.3加强茶产品的包装外形设计与宣传工作

茶产品作为茶文化资源的一部分, 仅仅满足多样性与层次性是不够的, 在外形包装上也要讲究, 凸显特色与文化内涵, 符合茶旅游的主体。另外开发这些资源的过程中, 良好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结束语

“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事业, 发展方向更加科学, 内涵也更加丰富。本文基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些分析, 从其种类与资源互动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促进资源开发的策略, 希望能为我国茶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摘要:为了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特色旅游的资源开发显得更加重要。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内容。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结合, 实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 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会大有帮助, 同时也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针对“大旅游”发展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大旅游”背景,茶文化,旅游资源,互动状况

参考文献

[1]喻燕.旅游资源总价值货币化估算研究——黄山风景区实证[J].旅游科学.2010 (05) :13-15

[2]王锋, 王永.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与发展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 (01) :34-35

[3]桂燕玲, 骆锐, 董苾莉.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30) :56-57

[4]张全镇.话说长兴大唐贡茶院[J].江南论坛.2013 (08) :23-25

[5]申彧.SWOT分析法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知识经济.2014 (09) :45-47

背景状况 篇8

美国的大学分公立和私立两种体系,私立大学经费来源于学费收入、捐赠和校办产业,而公立大学的经费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除了培养高级人才之外,公立大学承担着维护教育公平的职能。

加州大学创办于1868年,是一所由政府通过赠地方式建立的公立大学,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大学年收入将近251亿美元,包括伯克利、洛杉矶、旧金山等10个分校,除了旧金山分校之外的九个分校都提供本科到博士的教育。加州大学是一所在独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公共信托机构,即是由州政府支持的学术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医学、法律等各类学位的授予。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规定了大学的三个主要任务:(1)培养合格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员;(2)强调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开展研究型教学;(3)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展开合作农业、医疗卫生等项目。

加州大学不但是世界上学习、培养天才和社会精英的中心之一,还是加州创新的动力源之一。同时与顶尖私立大学相比,加州舒适的气候,优美的海湾环境也颇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加州大学秉持平等和先锋的文化理念,以及在公益服务上“优秀”与“公平”相结合的公立大学理念。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加州大学是排在前10左右的顶尖大学,同时也是美国公立大学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加州大学为例,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公立大学面临的财务危机,以及美国教育拨款对公立大学教育的影响。

二、经济衰退背景下加州大学的财务状况分析

美国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财政资助两种方式来干预公立大学的发展。在财政拨款方面,州政府每年为公立学院和大学提供约45%的经费支持,同时限制其学费增长。在立法方面,州政府将管理公立大学的责任和权利分配给一系列的机构,其中包括立法机关、州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大学管理董事会。但实际上,一些立法机关和行政部门的特权很大,甚至可以对宪法规定的有自治权的大学施加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加州财政危机导致州政府对加州大学的拨款大幅削减,加州大学管理小组被迫于2009年11月通过了新的学费方案,规定2010年加州大学系统的十所校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费均上涨32%。学费涨幅如此之大,对于美国公立高校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联邦政府基于美国复兴和再投资法案(ARRA)的激励投资的终止,大学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加州的教育经费在2011~2013年三年中分别是27亿美元、20亿美元和22亿美元。在2012年加州税收方案投票通过的情况下,州教育经费在2013年增长了1.909亿美元。在面临财政困难、联邦政府的激励计划终结的情况下,州教育经费在2012年比2011年下调了6.87亿美元,在申请人数增加、教学和管理人员增加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下,加州大学不得不依靠涨学费来维持运转。在2012年和2013年,申请入学的学生人数分别增长了0.8%和0.9%,由于美国公立大学的本地生源学生和外地生源学生的学费不同,对本地生源的学费在2012年和2013年内勉强维持原来的标准,外地生源的学费则有一定幅度的上涨,2011年春季和秋季无论是本地生源还是外地生源,学费分别上涨了8%和9.6%,学生普遍感受到了学费上涨的压力。实际上,尽管不同学科收取的学费不同,在2012年和2013年,大部分的项目还是收取了追加的学费。

整个加州大学纯学费收入在2013年、2012年、2011年分别是34亿美元、32亿美元及28亿美元。而同时,学生的奖学金在2013年和2012年也分别增加了1.66亿美元和4.26亿美元。2013年、2012年、2011年的奖学金分别是10亿美元、7.79亿美元、8.3亿美元,逐年增长的奖学金抵销了相应的收入,并不能弥补经营费用。按照学校的一贯政策,这些收入大约三分之一要用来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进行经济援助。

从联邦政府、州政府、私人及地方政府和补助金、合同金等获得的收入在2013年、2012年和2011年分别为51亿美元、52亿美元及52亿美元,包括弥补2013年、2012年及2011年9.91亿美元、9.98亿美元及9.92亿美元总体的设施及行政管理成本。

加州大学在争取联邦补助金和合同收入方面还保持着高度的竞争力,同时,在得到联邦科研机构预算的科研经费方面起伏较大。三分之二以上的研究经费来自两个部门,一个是健康和人类服务部,即通过国家卫生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获得科研经费。其他比较大的科研经费来源单位包括教育部、国防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能源部。尽管国家经历着财政紧缩,但两党中的任何一党都注重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大学正是帮助政府实现其竞争力的载体。

联邦政府各个部门的科研合同拨款是加州大学的另一个重要收入来源,2013年,加州大学从卫生部获得的合同拨款达到19.67亿美元,略低于2012年的20亿美元。从国家科学基金会获得的拨款4.78亿美元,也略低于2012年的5.12亿美元。从表1可以看出,与2012年相比,除了从能源部获得的资金增加了100万美元以外,加州大学2013年从其他部门得到的拨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总的合同收入从33.47亿美元减少到了32.45亿美元。

单位:百万美元

注:资源来源于加州大学2012~2013年财务报告。

在收入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加州大学的支出却在逐年增加。2013年度、2012年度、2011年度包括各类非运作成本的与大学的核心业务有关的重要支出分别为273亿美金、261亿美金和248亿美金,2013年支出增加了12亿美金,主要原因是薪资与福利支出增加,2012年支出增加了13亿美金,主要原因也是薪资和福利的增加,再加上物资供应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2011~2013年三年内各类支出情况详见图1:

加州大学63%以上的支出花费在薪资和福利方面,加州大学2013年总共有140 000名全职工作人员,这还不包括在国家实验室工作的人员,他们的薪资和福利包含在实验室支出当中。与2012年相比,2013年的薪资和福利各自上浮了4.1和5.4个百分点(见图2)。

在净资产减少的情况下,加州大学并没有减少员工工资,反而是增加了薪资福利,因为作为公立大学典范的加州大学面临着私立大学的竞争,减少薪资意味着一流的师资会被迫离开公立大学而流向私立大学。但是迫于经济压力,校方开始大幅削减教师招聘数量,同时也通过休假、裁员等形式缓解支付教师工资的压力。2009年,虽然有300位新教师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由于预算的大幅削减,该校也已经失去了900个职员位置,且校方只能很被动地应对职位的空缺。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加州财政拮据,致使州政府对加州大学的拨款力度降低,加州大学董事会被迫于2009年11月通过新的学费方案,规定2010年加州大学系统的十所分校学生学费上涨32%。

除了涨学费之外,加州大学还通过调整学生来源结构,压缩本地生源人数,增加外州及国际学生数量来增加收入。因为外州及国际学生的学费大约是本地生源的3倍左右,因此,加州大学通过扩大外地生源比例来缩减本地生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紧张的问题。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为例,2014~2015学年,非本地居民生源新生需要交费19 194.75美元,而本地居民生源新生只需要交费7 755.75美元。老生续费的情况也大致相当于这个比例,非本地居民生源19 019.75美元,本地居民生源7 580.75美元。每学年的具体收费项目见表2。

单位:美元

注:资料来源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官网;学费按学期计算。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加州大学挖掘各种资金来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2013年的加州立法会议上,批准了州长关于2014年和2015年给加州大学各增加5%、2016年和2017年各增加4%的预算经费,这种跨年度的预算给加州大学提供了未来几年稳定的教育经费。加州大学必须运用各种办法平衡使用这些经费,以实现其教学、科研、公共服务等目标,并长期评估其资本的基本状况。

当前,加州大学还没有预提退休人员健康基金,2012年大学医疗中心的花费是145亿美元。校董事会通过了一项集体讨论形成的退休法案,该法案针对2013年7月1日之后入校的雇员有效。要义是根据成员的年龄和退休时间来计算退休需要的服务,以积分的形式记录并兑付给受益人。加州大学的退休计划是由投资收益、雇员、雇主等共同投资完成的,针对校园和医疗中心的未备基金资产2012年的实际价值达到100亿美元,占到所有资金的78.1%。

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外部资金、捐赠等其他来源的一系列资源的支持下,加州大学继续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影响力不断增加。在2011年的经济和计划系统报告(EPS)中估计,对加州大学250亿美元的年度直接投资在加州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多重效应,这250亿美元的投资产生了46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报告更进一步指出,加州政府对加州大学33.5亿美元的投资引发了联邦政府及科研经费提供部门170亿美元的补助及资助。

三、财政拨款减少给美国公立大学带来的问题

美国的私立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捐助和学生学费。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是依靠捐助资金建立起来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财务困难时,大学发起了大规模的社会筹款运动,5年间共向17.4万个机构和个人筹款26亿美元,平均每笔捐款达13 000美元。哈佛大学的捐赠收入在整个财政预算中的比值已经由1998年前的23%增长到2008年的34%。哈佛大学的学费也远远高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费,伯克利分校非本地居民本科生的学费是19 194美元,而哈佛的是23 189美元。

相比之下,公立大学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经营状况难以稳定,非常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公立大学需要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和私立大学进行同台竞争,仅以师资为例,美国是自由的市场经济,人员流动非常容易,如果由于财务原因缩减工资和福利,会直接导致有影响力的教授流动到其他私立大学,因此,加州大学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每年上调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一流的学者在这里进行他们的研究工作,以保持学校的持续竞争力。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术500强前10所大学中除了剑桥和牛津之外,其余8所均来自美国,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列第三,而且是其中唯一的一所公立大学。可见,尽管可以获得的经费减少了,加州大学还是通过各种办法克服了困难,继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次,公立大学承担着公平教育的职能。如果政府的拨款持续波动,不仅加州大学有被拖垮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教育公平的理念及其在加州大学的实践将被彻底破坏。

四、美国公立大学拨款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1. 拨款数量要稳定。

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拨款机制导致美国公立大学师资结构和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拨款减少的时候,美国公立大学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减少教师数量,减少开课门数,增加外国学生比例的方法来应对,前两个措施减少直接成本,第三个措施减少了本地学生的入学机会。总体来看,这些措施破坏了原有的稳定结构,对高等教育形成了冲击,维持高等教育公平的理念不得不被放弃。

2. 应深入研究激励校友捐款的机制。

校友捐款是美国高校收入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美国建立了和捐助相关的比较完善的减税制度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校友捐款能够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我国应当研究激励捐助的制度体系,形成以捐助形式筹集社会资金投向高等教育的新机制。

3. 建立投资回报的视角招生的理念。

美国一流大学招生暗含着一条明确的标准,即招进来的大学生在未来是否有潜力成为社会精英,是否有能力回报母校。因此大学招生应该进一步完善招生的标准和培养方式。

4. 对国家而言,教育投资的回报率高于其他产业的投资回报率。

美国加州州政府对大学每1美元的投资将会产生约13.8美元的经济产出。这样的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重视高等教育,以促进经济更快的增长,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参考文献

武学超,徐辉.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公立高等教育财政的影响与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1).

詹姆斯.杜德斯达,弗瑞斯·沃玛克著.刘济良译.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张万朋.美国如何防范高校债务风险[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9(11).

背景状况 篇9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体系和架构,金融风险

金融全球化最显著的特点是范围更广更迅速的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国际金融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从1980年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2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远超同期GDP。2014年,中国的家庭财富总额已达到全球第三。据报告,中国内地个人平均净资产已从2000年的5670美元达到2014年的2. 13万美元。全球财富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8. 3% ,达到创新高的263万亿美元,但贫富差距形势仍然十分严峻,50% 的财富集中于1% 的人的手里。1可见,尽管金融全球化能使资金流动更迅速,使财富总额相比以前大大增加,它仍然会带来很多动荡因素,比如一国之内的贫富差距增大; 东亚国家缺乏区域性抵御机制而不得不面对更为剧烈的冲击。

双面性的实例数不胜数。金融全球化有力地推动了国际金融发展,毋庸置疑带来了众多的利益。然而一旦金融危机发生,那么所受的损失亦是更大的,其危害波及的范围也是更广泛的。例如中国及其他国家在美国引发的全球性次贷危机中所受的影响: 出口企业受到冲击,巨额资产缩水,企业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增长被迫面临大幅放缓等考验。2

改革开放后,中共十四大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以来,国内便开始了金融中心建设,当时已初步呈现出格局。而我国能成功走上国际金融发展这条道路并建立金融中心,离不开多种优势因素的促成。

第一个因素就是地理因素: 金融资源在时空和区域配置得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初步累积起经济基础,初具经济规模且有很乐观的增长潜力。3一个好的地理位置与资源配置是万分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中国非常有优势。第二个因素就是人为政策性因素。这里引入最典型的美国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完整金融体系的国家,且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美元为国际货币,再加上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国外美元紧缺的局面,鼓励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行外国债券。这种种措施都使纽约在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中独占鳌头; 在政府监管方面,1973年美国使资本流入自由化,随后放宽了外国公司进入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要求,同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向外国贷款的管制和利率管制。1986年4月全面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实现了利率自由化,并形成了新的市场利率管理制度。4虽然市场经济好,但放任自流会导致危机。按目前最好的做法仍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手并抓,所以此时金融市场的政策性因素对其发展导向就显得至关重要。第三个因素则是建立在前两个因素成立的前提下,即金融市场条件的一些微观因素。如金融市场体系化程度、发展程度,金融创新能力等。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经济强国,中国推行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是十分正确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际金融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5: 第一阶段: 宏观上把握吸引外资的导向,但没有具体提出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发展之初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资金没有跟上步伐成为一大问题。所以通过建立经济特区以及沿海开放经济区来大量引进外资,从排斥外资到主动引进,成为此阶段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阶段:推动实施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建立相关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此时的上海已基本确立了在我国金融中心的地位。总之,从总体上看,相关优惠政策的供给 ( 中央的或地方的) 或强化金融 优势的策略,是这一时期推动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第三阶段: 加强制度和环境创新。在这一阶段已侧重于自主创新,以及配套的金融改革、金融制度、金融环境的建设。

尽管相比以前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已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但仍然还有很多不足亟待改进。有观点认为1,以大规模、快速和更趋自由的资本流动为特点的金融全球化对国际金融稳定性带来严峻的挑战。而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由于国际机构有效功能缺失和美元全球本位存在条件下,难以完全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不稳定性。东亚国家缺乏区域性抵御机制而不得不面对更为剧烈的冲击。所以需要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即通过建立区域危机扶助机制,有规模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区域性的各种机制,来缓解金融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增强东亚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在国际金融架构中比较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 ,国际清算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在平衡国际金融发展和解决国际金融危机中,担当着相当重的责任。几次金融危机下来,全球要求IMF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批评家认为IMF无效的监控、对危机国家问题的错误诊断以及延误时机的援助,都会使危机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危及更多国家的利益。

在金融架构中另外一个支柱即美元。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货币协议,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正式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很多人认为浮动汇率制将降低美元的主导地位。而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的广泛开放和快速的货币流动反而增强了美元的地位。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美元仍是主要的储备货币。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灵活的汇率制度,但是在全球总的外汇储备中,美元仍然占据最大份额。其次,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交易稳居最大份额。中国也十分依赖美元,或多或少的将美元作为钉住货币。这种美元本位,将会给我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美元本位的困难也更难克服。大多数东亚国家缺乏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使得这些国家不能向外国获取长期贷款,甚至在国内也无法取得长期贷款。2

上一篇:日本再出发下一篇:处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