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演绎

2024-12-08

现代演绎(共10篇)

现代演绎 篇1

摘要:本文在充分解析乡土建筑本质和精髓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案优秀建筑例并结合自身学习心得, 探索了现代建筑对传统乡土建筑情怀继承和运用的三个层面即:对乡土建筑元素的提取与运用;对乡土建筑技术的继承和创新;对乡土建筑空间氛围的提炼与营造。并在此基础上发掘传统乡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土建筑,现代建筑,继承与创新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乡土建筑具有更强的地域特色, 它既是一个物质实体, 也是一种文化历程。它被当地的使用者自行设计并建造, 与当地资源、文脉、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现代建筑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向的今天, 乡土建筑保留着其珍贵的特质, 不仅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地区灿烂文化和历史, 同时也传承和延续精湛技艺和建筑思想。现代建筑的发展并不是凭空生长的, 传统乡土建筑应是现代建筑发展的文化根源。只有将现代建筑设计同地域文化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文化精神内涵, 耐得住时间淘炼的作品。

王国维先生总结读书有三境界, 在笔者看来, 如今现代建筑对传统乡土继承运用也可以被类似划分为三个层面, 不同的是读书三境界是一个递进的, 从厚积薄发到幡然领悟的过程, 而现代建筑对于乡土建筑的继承运用是三个不同的层面, 彼此没有手法优劣之分, 建筑师选择从哪一层面运用, 要考虑到实际项目背景需要, 更要思考怎样运用才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回归。一味追求在某种层面的再现并不是智慧地将传统吸取和继承, 而是套着传统形式的无内涵空壳。以现某有些仿古建筑为例, 为了做仿古建筑, 就不加思索地运用“坡屋顶”“假斗拱”等构建, 这种形式上的仿造并没有理解传统乡土建筑的内涵, 是徒有外表的效仿而不具内在情怀的。然而, 也有许多优秀的案例, 从多方面借鉴继承乡土建筑手法和精髓,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下文将从三个部分分析这些仍然保留着这乡土情怀的现代建筑。

1乡土建筑元素演绎新形势

英国建筑师彼得·索特尔认为乡土建筑具有经历长时间的演变而形成的“必然逻辑”。建筑师们只有考虑形成乡土建筑的客观原因并对之做出分析于运用才能真正接近这种“逻辑”, 他指出: “建筑师的技巧与乡土建筑的无意识过程并不存在矛盾, 建筑师们可以向乡土建筑学习”。每个传统的乡土建筑元素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和意义。以”传统材料“这一元素为例, 传统材料赋予建筑以大地的衷情、历史的沧桑、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温暖, 是许多现代材料无法企及的, 另外, 还具有便于与周围环境协调, 易于使用传统工艺和雇用当地的工匠等优点。 在新乡土建筑中传统材料的这些优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安腾忠雄设计的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日本馆就是对乡土民居材料的完美演绎和再创造。在日本馆的设计中, 安藤设计的主旨是强调 “木”这种日本传统材料的本质运用。日本馆高25米, 进深达40米, 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建筑地面部分由胶合木梁柱体系支撑, 正面和背面均为条状木板做成的弧面外墙。安藤对传统木建筑的框架结构进行了重新整合大量采用木材料构成的框架体系支撑其整座建筑, 在西班牙 ( 以石材为传统建筑材料) 举办的世博会中, 很好地展现了日本文化。

安藤的作品一向重视将建筑设计与其所处的环境综合考虑, 在创造舒适空间的同时满足地域文化特性。在日本馆的设计中, 安藤仍然选用了简洁纯粹的几何建筑形态, 意图表达一个日本人禅宗般的的民族性格。为了让日本馆的设计既能体现现代建筑设计及技术的进步, 又能反映日本本土的美学传统和文化特点, 他从多种方式调研观察, 提取日本民居设计的精华, 并转译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保证率建筑与本土自然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类似优秀案例还有陕西富平陶艺博物馆的设计, 建筑师提取的建筑形体原形就来源于陶瓷烧制的过程, 朴素的烧陶窑炉和曲线流畅优美的陶罐无论从形态的拟合度还是内在质朴厚重的气质都与陶艺博物馆的建筑性质相吻合。建成后的展览大厅内部穹顶宛如两个半埋于土中的古老陶罐, 层层泥土般润滑的质感, 为博物馆室内渲染出一种安静高雅的艺术环境。刘家琨创作的艺术家工作室建筑系列作品也是将当地乡土环境的提炼和抽象后融入现代设计的语言。罗中立住宅的原形提取于成都平原著名的灰窑, 其质朴又充满文化底蕴的风格与罗中立的画作特色异曲同工。另外何多苓工作室的原型则取自生活中藏羌的碉楼, 表现方法真实无雕饰, 这与画家的现实主义创作观也颇为相似。 诸如此类的优秀案例从传统乡土建筑中获取原形, 转译后用现代建筑语言重新阐释, 可谓在新时代下成功演绎了传统乡土建筑的精华。

在笔者所做“珞珈书院”这一课程设计中, 就运用了一些传统乡土建筑元素。比如细腻的粉墙和具有质感的毛石材料, 竹与石景观小品, 四水归堂的天井等。意图通过这些细小的元素的多处渗透, “渲染”一番传统山水书院气息。在节奏快速空间局促理性的现代社会,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或许会为人们的心灵带来一丝温暖舒适的慰藉。

2传统建造技术展现新应用

传统建筑技术是建筑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相关的, 反映出部分传统乡土建筑的特点, 其独特的建筑技术也折射出鲜明的地域性特点。

近年来的一则新闻, 为了庆祝今年的美国劳工节, 摄影师塔德- 梅耶斯拍摄了一组名为《美国工匠》的摄影作品, 向坚持传统手工艺的工匠以及辛苦劳作的普通工人们致敬。梅耶斯在《美国工匠》的序言中说: “我拍摄‘美国工匠’系列因为他们虽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 但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坚持和执着却是一种美国精神的体现。”乡土技术源于工匠的经验积累, 其中蕴含的更是一种文明的精华。但是, 乡土建筑建造水品还是存在低效等问题。当代建造技术进步迅猛, 手段多样, 运用新的建造技术再造传统乡土元素是一种工艺的转换和提升, 新的“适宜技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补折衷态度, 而是辩证和智慧的选择。

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考虑到工程实际, 同时注重了建造的经济性和过程简易性, 在保证建筑品质的前提下营造出艺术化的空间效果, 在经济、技术和艺术间寻求了很好的平衡。

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博物挂组合墙设计。设计运用了清水混凝土和页岩砖组合墙, 用清水混凝土模拟出人造石, 其外壁采用凸凹窄条模板, 利于鲜明纹理的表现, 同时, 粗犷而细小的网格划分掩饰了浇筑过程中的施工瑕疵。做法是: 分段留施工缝, 先绑扎好柱子和组合墙部分的钢筋, 再砌高砖墙。等砖墙达到强度后即为内模后支好木质外模, 再进行整体浇灌, 内外一次成型, 下次需要现砌现浇, 保证墙体垂直。 刘家琨这种外壁的工程做法, 实现了当初他的设计意图———“用清水混凝土诉说人造石的故事”。新的建造技术也为博物馆的外观带来了崭新的表现力。

3乡土建筑空间再造新意蕴

现代建筑创作继承运用乡土建筑的另一重要方面, 就是从传统的城市肌理、聚落环境以及空间氛围中发掘特质, 进而将其反映在新的建筑设计中, 体现传统空间意蕴和生活情怀。从某种意义而言, 这种设计方法是更深程度上对乡土建筑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群就是对传统乡土民居空间形式的变异和再创造。在设计中, 王澍采用了一种似是而非的方式, 模糊地描述出传统乡土建筑的建筑形态和空间氛围。这种看上去兼具现代设计感与传统风味的建筑传达了王澍对乡土建筑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象山校区的建筑, 大多是“大合院”形式的, 院子始于二层平台, 院子的内墙面采用杉木嵌板, 与江南民居里的木墙面效果颇为相似。平台的木墙上开有很多门扇, 勾画出江南传统建筑中颜廊的形态。此外, 建筑的首层还夹杂着许多小尺度的庭院, 翠竹砾石铺陈期间, 宛如置身农家小院。差异性的院落布局就像 “面山而营”的乡土建筑聚落。建筑群敏感地着随山水扭转偏斜, 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被小心保持, 传统园林的精致诗意与空间语言被探索性的转化为大尺度的园。教学交流的空间由封闭的教室变成了或是屋檐下、或是洞口内、或是栈道中、亦或是田间河边。田园式的空间体验给予了每位师生心灵上的自由。几十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地沉浸在平缓的山水之间。

在“土家族博物馆”这一课程设计中, 笔者设计的意图和重点也在于营造一种特色的乡土建筑空间。笔者所理解的是, 博物馆不应只是将文物冰凉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它更应带给人们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 在此人们了解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璀璨文化和悠久历史。因此, 对于传统乡土空间的营造是能否引发人们精神共鸣的关键。受一张土家族 “亮梯子”图片的启发, 我将展区划分为几个象征“山”的体块, 将交通空间做成山间的“栈道”, 这样游客在观展时也体验到一种土家天街和行走于崇山峻岭的感受。木质的栈道和粗狂的石材展馆表面也渲染出土家族质朴豪放的居住氛围。

4结语

当下一些建筑创作一味追求国际化风格, 丧失了本土性和地域特色, 城市也因此显得千篇一律, 毫无特色和亮点。乡土建筑凝结着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和智慧结晶, 不仅是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 更是建筑师获取创作灵感的原形土壤。相信在日后的建筑实践中, 乡土建筑的精髓会被人们更深程度的理解和更广角度的继承发扬, 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之路!

现代演绎 东方美妆 篇2

1. LANEIGE兰芝

魅彩三色眉粉组合 185元

2. M·A·C魅可 双色塑型眉粉 180元

3. KATE凯婷 双效立体眉笔 125元

4. shu uemura植村秀

砍刀眉筆 200元

5. SHISEIDO资生堂

自然恒采眉笔190元

Style1一起来画眉

中国人向来讲究面相与运势的关系,而在面相学中,不同的眉形能为你带来完全不同的运势。但从美妆的角度来讲,眉形对整个人的气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棱角分明的平粗眉,正是时下最流行的眉形。选择黑色眉笔更能突出东方元素。画的时候强调出眉头根根分明的层次以及眉尾的利落感,会让你整个人看起来既干练又不失古典气质。

推荐美妆

1. Giorgio Armani阿玛尼

挚爱唇膏 320元

2. CPB肌肤之钥 瑰丽唇膏660元

3. EST?E LAUDER雅诗兰黛

倾慕液态唇膏 300元

4. L' OR?AL PARIS巴黎欧莱雅

纷泽丰润雾感唇膏 105元

5. YSL圣罗兰

纯色金粹口红 300元

Style2纯正东方红

浓烈又纯正的红色,向来是国人最爱,尤其是在新年伊始,选择红色作为整个妆面的主基调一定能为你整年都招来好运!用经典红唇来表现新年开运妆无疑是首选,搭配清新裸妆再适合不过,聚焦视线效果极佳。如果你还没有尝试红唇的勇气,不妨选择边缘浅中间深的渐变唇,日常之余更添东方特色。

汉方美肤看这里

6. COGI高姿

白金焕白亮肤水 169元

7. KOS?高丝 雪肌精化妆水 380元

8. LANC?ME兰蔻 光泽润养美容液 505元

9. Bizenist美膳媛

循雅沁润睡眠面膜 220元

10. Sulwhasoo雪花秀

现代演绎 篇3

这些住宅有一个有趣而形象的名字——“铜壳锁”。

一、“铜壳锁”:形式之锁、精神之锁

“铜壳锁”其实是由堂屋(客厅)、东西耳房、东西厢房和院墙围合而成的住宅单元,形状如旧式的门锁。堂屋、东西耳房和向前伸出的厢房组成“锁”的主体,院墙自然就是“锁栓”了。(如图1)这样一把“锁”,就是一家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用地。

“铜壳锁”住宅的关键不仅仅就是那些连成锁形的屋子,更重要的是堂屋和天井。因为“铜壳锁”住宅的堂屋和天井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堂屋一般用来接待宾客和举行家庭仪式,也是一家成员的休息之所,即公共室内活动空间;天井的功能则更加丰富,洗晒衣物、养花逗鸟,为公共的室外生活空间。室内外空间互相辅助,加上耳房和厢房的映衬,三间两厢的围合格局就形成了。这样的住宅格局,也迎合人们对于家的基本需求。

近代大量扬州人移居上海,也带去了江淮一带的民居风格。从某种程度上说,近代上海民居的典型——石库门建筑就是“铜壳锁”住宅样式的纵向叠加(如图2)。这样的尝试节省了土地又增加了建筑利用率,可见“铜壳锁”住宅不仅能在当时本地发展壮大,也受到了异乡的欢迎。

总的来说,“铜壳锁”住宅不仅仅具有“锁”的外形,它既是形式之锁,又是精神之锁。人们生活在这样的锁式住宅中,固然一家成员有着较为亲密的联系,邻里街坊存在少量的交往,但仍然与世隔绝。现代生活与曾经的日作夜寐大相径庭,快速的生活节奏需要人们时常交流往来,这就决定了“铜壳锁”住宅必将被现代住宅赶超乃至代替。如今,即便是历史久远的古城,“铜壳锁”住宅也仅能在老城区看到。大量的新式住宅正在兴起,现代城市住宅已经展现出其优势。

二、钥匙在哪:“铜壳锁”住宅的现代演绎

要开上述的两把锁,关键是找到古今结合的钥匙——曾经的“铜壳锁”住宅与现代小区住宅的共通点。这些共通点之一是居住理念的改进,之二是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发展。

所谓居住理念的改进,就是吸取传统住宅的合理因素,在符合中国传统民居规划理念的基础上,对现代小区住宅布局方式进行改变。怎么改变?笔者认为可以变“铜壳锁”为“链条锁”,或者说变“大家庭聚居”为“小家庭聚居”。将现今小区内相互独立的小家庭住宅围合在一起形成小组团,数量在一户至三四户不等。这些小组团的住户可以是亲戚、朋友。小组团内部有廊道或平台连接,使得组团成为一体。如此布局,实际上是把现代小区住宅拆开重组,恢复“铜壳锁”时期父母、子女三世、四世聚居的生活方式。但是拆开不等于丢弃“锁”形结构,“链条锁”的意义就在于每户人家相对独立的同时保持户与户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通过半公共的一层或二层空间实现。

这样从建筑布局方面解决了前文所述的老人赡养和子女抚养难以两全以及亲朋好友团聚不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建筑布局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适合江淮地区聚居要求的建筑布局特点被延续下来,人们曾经拥有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传承。

营造公共空间,首先要打开建筑布局形式的枷锁,使之有可能灵活地放置公共空间。住宅建筑地规划应当能够引导居民进行交往,公共空间的数量与地点应该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相结合才能达到此目的,比如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能够与外界接触的事件有:上下班停车、买菜、倒垃圾等,在这些地点营造公共空间,其效果比简单地铺设绿地要好。美国公寓式住宅的公共洗衣房成为居民交流的便捷场所,就是很好的例子。上文所述的“链条锁”式住宅增加了住宅之间的灰空间,完全可以用来放置这些公共地带。居民在这些空间里可以进行简单而快捷的交流,闲暇时刻或到亲戚家串门,或到小组团外部较大的公共空间散步小憩。整个小区又以大面积的公共绿化景观串联起来,使得小区内所有的公共空间大小相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现代小区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这个阶段要求住宅建筑更加人性化,更全面地考虑到住户的精神需求,而人际关系正是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人际关系问题也应当成为住宅规划设计的重点。演绎现代“铜壳锁”,化“铜壳锁”为“链条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变现代小区人际交往的不足,这些都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带着明显的新时期建筑特点的构想。

三、新住宅,新生活:展望新时期的“锁”式住宅

未来江淮地区的住宅,尽管样式多变,形态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布局形式上遵循古老的聚居理念,在符合“锁”形住宅布局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新的组合样式。这些组合样式,或环抱,或排列,或封闭,或开敞,住宅之间有着各种联系方式,形成“藕断丝连”的效果。建筑布局开始向纵向发展,将无限的联系释放到空间中。在未来的住宅小区里,各种形式的小组团将结合成巨大的网络,这张网不仅串联着组团住宅,也串联着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以及交通和绿化景观,使得小区的功能分区趋向立体化、多样化。

新的住宅组合样式也是新的生活方式的代表。人们生活在既开放又联系的空间里,感受到的不再是小单元的冷漠和“铜壳锁”的封闭,高度一体化的空间属性将引导居民进行交流和沟通,便利的生活渠道也为增进居民的相互了解提供了条件和气氛。更重要的是,居民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新生活也影响了他们的处事方式和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得以进一步加强,小区的人居环境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在新时期演绎新“铜壳锁”,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借鉴传统并改革现代也是创新的基本方法之一。如果“铜壳锁”住宅能够不断的成长、成熟,不断地回应时代的召唤,最终成为影响古今,甚至影响全世界的住宅模式,这样的尝试,未尝不可。

参考文献

[1]姚邦藻.徽州学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现代梁祝用真情演绎“死亡之旅” 篇4

雪儿出生那天,唐医生断言她活不了多久,因为她一生下来就得了纤维变性囊肿,这是一种致命的不可治愈的障碍性遗传紊乱。雪儿的母亲拼命想使孩子活下来,便把她抱回家来,每天雷打不动地拍打雪儿胸部三分钟,以驱散那些瘀积在她胸部的粘液。唐医生说,驱散那些粘液同用扫帚把撒在地上的糖浆清扫干净一样困难。

出人意料的是雪儿竟然茁壮成长起来。她上了小学,甚至上了舞蹈班。“她简直就像个公主!”雪儿的母亲看着天使般翩翩起舞的雪儿想道。她觉得自己和正常孩子的母亲没什么区别。她想象着雪儿能够像正常女孩一样进舞蹈班学习,并能陶醉的等待自己的初吻。

但治疗中心从事纤维变性囊肿的唐医生告诉她,雪儿病情的缓解只是暂时的。这种病像个巨人杀手,势不可挡,尽管对肺部的治疗和靠药物的维持能减轻病痛,但患者的平均寿命不会超过30岁。

不出医生所料,雪儿的身体状况就像打满了气的皮球被戳了洞似的,很快就瘪了下去。父母把她送进了治疗中心,然后他们就陷入了这么一种翻来覆去的程序:在治疗中心住一阵院,换来几个月病情的缓解,回到家轻松几个月,等出现状况又马上住进医院。

每次住院雪儿总是带上她粉红色的玩具动物,和那些因贫穷而买不起玩具的孩子一块玩。雪儿还喜欢写日记,每当周围有孩子死去时,她就写下自己的悲伤和感想:“倩倩,早上8:10死了,昨晚她受了一夜的罪。这样也许对她更好些,可怜的人儿。”

有一段时间,雪儿竟然能做正常孩子所能做的事。在学校,她门门功课都是A。为了盖住自己骨瘦如柴的腿,她经常穿长及脚踝的裙子。同学问她干嘛老咳嗽时,她总说是哮喘病,她甚至自己骑着自行车,向男孩子挥手致意,冲他们得意地微笑。

但现实终归是现实,她的消化系统也被粘液堵塞了,腹泻以及神经系统紊乱影响了她的身体平衡和视觉,终于,在中学的最后一年,由于身体太虚弱,她不得不休学住进医院。雪儿的情绪越来越悲观,动不动跟病友吵架,把《蓝色环礁湖》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是一部关于一对青春少年被困荒岛,坠入爱河的故事。雪儿想,自己要是里面的女主人公该多好啊!

雪儿就是这时候认识天宇的。天宇在治疗中心是个传奇人物,他的病情其实比雪儿还严重,但却是个乐观豁达的男孩子。每逢有新的患者进来,他总是耐心地开导他们,并把自己抵抗病情的经验告诉他们。稍有空闲他就钻到别的病友房间里,给他们讲笑话,逗他们开心。为了驱逐病友对死亡的恐惧,他甚至骑着自行车在治疗中心狂奔,和病友在三楼进行轮椅车赛、西红柿投掷比赛等。所有的医生都评价他:“天宇身上有一种不死不灭的东西。”

经常在清晨,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天宇会轻轻地走进雪儿的房间,道声问候,然后给她讲保尔·柯察金、张海迪的故事,笑着讲《廊桥遗梦》中的罗伯特万和弗朗西斯卡,讲《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和露丝……一缕阳光照着他微张的嘴和洁白的牙齿,雪儿想,这真是个英俊善良的男孩。

有一天,天宇问唐医生:“您相信一见钟情吗?”唐医生一愣,感触到天宇那充满了对爱情的无限憧憬的目光,他的心中倏地掠过一丝悲哀。这么好的孩子,却时时刻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也许爱情对他来说永远是个梦想吧。唐医生努力地一笑,用力拍拍天宇的肩头:“相信。”

后来,天宇出院了,但他还是抽时间经常回医院看雪儿,或者打电话给唐医生,询问雪儿的近况。

终于,雪儿出院了。可现实的一切使她坚信自己不会成为《蓝色环礁湖》里的主人公,她悲观的想,自己不可能和正常女孩子那样,有白马王子向自己翩翩走来。天宇经常光临雪儿的家,他的乐观和热情使雪儿一家人都非常喜欢他。天宇邀请雪儿出去跳舞,但雪儿拒绝了。可母亲劝她,这样也许对病情能有些帮助。看着母亲含泪的目光,雪儿答应了。

一开始,看着舞厅里那些青年男女神采飞扬的样子,雪儿害怕,怕别人笑话。可天宇鼓励她,固执地把手伸给她。犹豫之下,雪儿伸出了手。起初雪儿小心翼翼地,只跳慢三,可渐渐地发觉体内有什么在动,她和天宇跳探戈,跳迪斯科,在奔放的音乐声中,雪儿有一种飞的感觉,她觉得自己像露丝,而天宇呢,是杰克,在泰坦尼克号上做着那个迎风招展的动作。

那以后,天宇和雪儿经常出去散步,打保龄球,甚至还偷偷去游泳。爱情之花终于盛开了。雪儿在日记里写道:“和天宇在一起总是很快乐,他总是能给我乐观的力量,正像他说的一样,我们是健康人。今天我和天宇第一次接吻了。上帝啊,请让我们的爱情开花结果吧!”

初次约会后的第6个月,天宇和雪儿宣布了他俩订婚的消息。这使得他们的父母和唐医生大吃一惊。天宇的父亲含泪恳求他:“你们俩谁也照顾不了谁。”雪儿的母亲也差点给她跪下:“你难道不知道你俩总有一个要先死在另一个的怀抱里吗?”唐医生也坚决地认定他们的病情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天宇和雪儿却坚持以为他们有权利结合在一起享受爱情的幸福。雪儿依偎着天宇:“妈妈,您不相信爱情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吗?”看着女儿因爱情的滋润而变得粉红的脸,雪儿母亲答应了。

在他们相识后的第2个年头,22岁的雪儿摇摇晃晃沿着教堂的走廊走向天宇,在整个治疗中心所有的病友面前宣布了她对天宇的爱。就这样,雪儿和天宇在病友们的咳嗽声中完成了他们的婚礼。

雪儿和天宇这对新婚夫妇搬进了一所简陋的,只有一间卧室的新家里,他们靠残疾补助金维持生计。他们的新房简直就是个病房,挤满了氧气瓶、药瓶和一个装满静脉注射液瓶的冰箱。

家务活对他们俩来说是个大难题,打扫房间和洗衣服他们得花整整一天的时间,到了晚上,他们总是累得精疲力竭,但他们却是唱着歌完成这一切的。他们的家中充满了欢歌笑语,一切比他们原来想象的还要幸福得多。天宇叫雪儿是“哈巴狗”,因为她有一头瀑布一样浓黑的发。雪儿呢,则叫天宇是“大熊”,因为他总是像熊那样拥抱她。天宇总送贺卡给雪儿,雪儿呢,就给天宇大篇大篇写情书。

为了挣点额外收入,天宇开始创作,并在一所大学上会计班,争取拿个会计学位。他的父亲警告他,保持这样的生活节奏是不行的。 天宇却说:“为了雪儿我必须得这么干。我的生活中如果没有她就没有一切。”

可是,婚后的第二年,雪儿的静脉开始萎缩,由于她的身体不能通过消化系统吸收食物,她的体重开始迅速下降,整个人都变了形,雪儿开始变得羞于见人。“大熊”天天给雪儿写道:“你是我认识的无论是从心灵上还是从外表上都是最漂亮的女人。”雪儿常跑到医院,天宇总是陪伴在她身旁。雪儿住院,他就睡在雪儿病床旁的钢丝床上。为了逗雪儿开心,天宇就用车推着她到妇产科去看那些新生婴儿,并亲热地对她说:“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孩子。”如果半夜里雪儿想吃糖果,天宇就不顾一切地出去给她买些回来。没想到雪儿的身体奇迹般的恢复了,她又回家了。

可是,雪儿好后不久,天宇的病情又开始恶化了。他的咳嗽越来越厉害,他的脸由于水肿而肿大起来,最后他也得靠便携式氧气机呼吸了。天宇安慰雪儿说,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他只需恢复体力就行了。但他没有把最后的体检结果告诉她:他的双肺由于里面的瘢痕组织已经变得僵硬,他的支气管已开始封锁起来。他正在慢慢地窒息而死。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天宇告诉自己,他不想浪费和雪儿一起的每一分钟。7月份,为了庆祝他27岁的生日,他带着雪儿到北戴河度假一周。蓝蓝的天空下,清澈的海水,柔和的阳光,整个海滩仿佛只有他们两个人,像两个外星人似的,戴着氧气瓶手拉手喃喃耳语着走在海滩上。

三个月后,天宇住进了医院。唐医生说:“你这次得住很长时间。”天宇依然一脸的微笑,但他恳求唐医生:“您一定要保证雪儿没有问题,求您了,唐医生。”唐医生从事纤维变性囊肿研究30多年,亲眼目睹过400多个年轻患者死亡。为了保持头脑冷静,他尽量从感情上与天宇这样的病人保持相当的距离。可他知道天宇在雪儿心中的位置,他把一切都告诉了雪儿。雪儿流着泪问他:“他不会死的,是不是?”唐医生重重地点点头,把雪儿紧紧地抱在怀里,泪如雨下。

雪儿陪伴在天宇的病床旁。她请求母亲和父亲四处筹款,为天宇做了肺移植手术,这是治疗纤维变性囊肿的最后的一种办法了。但5天后天宇的嘴唇和指甲都开始变紫了。

“大熊,你好着呢,我们的日子还很长,美好的一切还等着我们呢!”雪儿想笑,但泪水早已充盈了她的眼睛。天宇已说不出话来,但他用口形对雪儿说“我爱你”,并给了她一个飞吻。那一刻,仿佛时光为他们停留了一下,天宇和雪儿交换了一个悲痛但却充满爱意的眼神。过了一会儿,天宇在雪儿的怀抱中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眼睛还睁着,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对雪儿的关爱。

天宇是穿着新郎的礼服火葬的,那天雪儿没能赶上天宇的葬礼,因为天宇葬礼后的24个小时里,雪儿始终处于昏迷状态。她的母亲迅速地把她送进了医院。唐医生竟然提出一个完全非医学的诊断:“她的身体没有到死亡的地步,但她好像是因为心碎而正在走向死亡。”

雪儿又开始休克了两天。凌晨,她苏醒了过来,睁开了眼睛,开始用一种平静的、细细的声音说些谁也听不懂的话。有个护士说,她好像在跟天宇说话,因为只有和天宇说话的时候,她才是这种神态。说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儿微笑着对母亲说:“我真的很幸福。”然后闭上眼睛,走了。

雪儿也是着新娘的穿戴火葬的, 亲人们将俩人合并葬在了一起。墓碑上写着:“毕天宇、李逸雪之墓。”

现代演绎 篇5

一、“重述神话”的意义

《珀涅罗珀记》翻译者韦清琦先生说过 :“‘重述神话’的意义在于, 当一个现代作家把本民族 / 文化的童年记录加以重新叙述时, 我们不仅看到了作家个人的思想视阈, 更可以了解一种文化在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后, 它所哺育的人民对它的赞美与反思。

其实, 重述神话并不是近代的产物, 早在古希腊时期, 西方世界就出现了类似的文本。例如根据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传说, 埃斯库洛斯写出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拜伦的《普罗米修斯》, 雪莱的《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更有现代主义作家乔伊斯对荷马史诗的现代演绎 ;而对于圣经题材, 更是世世代代文人作家笔下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源, 例如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 拜伦的《该隐》, 勃朗宁的《扫罗》, 王尔德的《莎乐美》等, 由此可见, 西方文学对神话的态度是珍视的, 他们的神话在文本中经历了不断填充和丰富的发展过程, 形成了文学领域里一股颇为重要的类型。上世纪掀起的“神话复兴”, 以及由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神话主义”就是这一西方传统的延续。

二、“重述神话”的现状

现代人的自我异化, 对文学对世界万物的近乎疯狂的解构, 使得我们在精神上流离失所, 无处寄托, 有人说对神话的重述是对自我的救赎, 是一次精神上的还乡。然而重述神话意义不但出于神话本身的价值和吸引力, 另一方面也是受到文学“全球化”的大环境影响和促进下孕育而生。全球化语境中, 文学的世界性问题不再是有某种“中心主义”, 而是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平等地交流和对话的“去中心化”。顺应这股复兴神话的潮流, 2005年3月启动了“重述神话”项目, 全球已有30余家出版社、数十位作家参与, 其中不乏诺贝尔文学奖及英国布克奖获奖者。至今为止已经先后出版了六部作品, 分别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珀涅罗珀记》, 英国作家简妮特·温特森的《重量》和凯伦· 阿姆斯特朗的《神话简史》, 中国作家叶兆言的《后羿》、苏童的《碧奴》和李锐的《人间》。而在网络背景下方兴未艾的奇幻小说, 亦是植根于神话的基础上, 甚至融合了东西方神话传说元素为一体的神话故事变体, 它也是神话重述的一个颇为成功, 又得到普通大众喜爱的文学类型。

由于中西历史文化的明显差异, 以及作家个人经历、写作方式、兴趣偏好等个人因素的不同, “重述”出的新神话不仅在原来的文本基础上生发了独特的新质, 而且各个作家推出的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重述神话做好不容易, 尤其对于中国作家而言更不容易。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有充实的情节和生动的细节, 并在后来不断依靠文本得到系统化和多样化的阐释, 西方作家对本国经典的重述和反思保持了高度的敏感和自觉。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缺少情节, 缺少故事框架, 是高度符号化的。而且, 中国神话故事虽然丰富多彩, 但各民族神话基本属于口述, 神话文本并不多, 处于一种“述而不作”的状态。到了现代, 受现实主义影响和我国政治需要, 古代神话的收集改编更是进入了空白期, 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功改写至今仍停留在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上, 而我们具有历史开拓性的权威神话史也只有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史》。因而, 作为中国人, 我们似乎更多的是在继承和阐释神话传说背后的理念, 而非关注文字遗产的保留。口头传述的传统, 增加本土神话的重述难度,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又给予现代作家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造余地。被“重述”的“神话”, 在这个意义上说, “重述神话”是一部充满着个人创造色彩的旧故事, 也是一个有着历史神秘厚重感的现代新故事。

另外, 文本细读下中西作家对神话改写的思维差异, 还有在个人形象上的差异。这一点凸显在女性形象上。从英雄主义的角度来看, 西方作家着力于刻意颠覆其精神价值观, 而中国作家沿用的仍然是英雄形象的传统性格因素 ;西方作家更擅长于他们小说中传统的理性思辨色彩, 中国作家则继承古人诗文化的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和乐观主义精神, 等等。

三、中国重述神话的困境

当然, 我们必须得承认, 相较于西方, 中国重述神话迎接地太仓促, 必然存在各种缺陷。

神话以及远古传说所遗留下来的资料内容有限, 这就就对作家想象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想象力正是现在的作家创作较为薄弱的环节。浮躁的写作环境, 加之相较于正统文学, 神话长期处于边沿化的状态, 都是目前神话重述的硬伤。

今天, 商业出版社涉猎文学领域, 我们可喜的是商业体制下的宣传和普及性, 但我们担忧的是文学附庸市场之后, 文学价值的削弱。“重述神话”本身是一个带有命题作文意味的、市场化运作的出版项目, 这些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市场化的烙印。对于文学创作而言, 市场是一柄双刃剑, 它在带给作家丰厚的物质回报的同时, 也给文学创作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获得最大利益, 作家不能不更多地考虑读者的接受, 导致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吸引读者眼球, 如何给读者产生阅读快感的层面上, 往往会忽略文学价值和人文思考本身。加之, 神话重述是再叙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故事, 这样一个内容创新受到限制的命题作文, 本身就给作家提出一个难题, 我们不能在故事基础上胡编乱造太多的虚拟人物或情节, 但是同时又要考虑或是叙述或是视角的新意留住读者的视线, 这便是一种微妙的博弈。事实上, “重述神话”的项目在策划阶段就已经将作家的市场影响力作为选定加盟作家的重要指标了。如何能把握好这个度, 在文学和市场性上找到平衡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们提出的这个困惑就给作家提出了一个要求——在种种利益的诱惑下, 需要作家纯正文学态度和牢记文化人的使命, 才能使文学不至于染上铜臭味, 才能还原神话本身的真纯。

四、重述神话的前景

尽管“重述神话”并非一种具有新意的写作方式, 但是, 在今天它疏解了作家长期处于西方话语霸权之下的“影响的焦虑”。回归本土, 在传统文化与民族记忆的根基中汲取中创作的养料, 创作出具有中国本土气息的作品, 重塑“中国文学”, 以与“西方文化霸权”抗衡, 而通过重述神话, 这种文本经典化的有效途径, 我们确实能找到可行的突破口。这是中国作家摆脱民族身份焦虑的应对策略。全球化文学的多元化, 显示了强烈的去中心化意识。狂欢是一种充斥着各种独立声音, 相互交融混杂的对话现象, 正像今天的文学, 乃至今天的神话一样的文化大交融, 甚至可以说, “世界文学”本身就是一场狂欢。这有如巴赫金盛赞的狂欢节, 狂欢的大众戏拟着一切。而“重述神话”这一活动的可行性, 就很大程度上在于神话简洁框架而纷繁复杂的人物资源所提供的广阔的艺术阐释可能。在这样一个热闹活跃动的“狂欢化”平台上, 作家根据自己的想象, 结合自己的创作风格对神话进行精彩的重新演绎。

专家指出, 神话作为传承远古文明的载体, 是不可取代、不能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 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人文资源。丰富的神话文化资源, 蕴藏着很多发展机遇。“重述”作为文本经典化的有效方法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需要更多的作家积极的保护这份珍贵的遗产。另外, 这份植根于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 也需要当代作家去唤醒和传播!

参考文献

[1]袁珂.中国神话史[M].重庆出版社, 2007.5.

[2]叶舒宪.神话如何重述[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16-18.

张枣诗歌对古典传统的现代演绎 篇6

(一) 意象的复写与开掘

意象, 是构成一首诗歌的基本要素, 也是诗歌整体风格的具体承载物。张枣诗歌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很大程度上由意象选择和处理为支撑。张枣诗歌中的古典意象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于这些意象本身意义的继承, 即所谓意象的复写;一类是对于这些意象的创新使用, 不再拘泥于其本身的实体意义或者象征意义, 即所谓意象的开掘。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 即复写是构成张枣诗歌意象系统的基础, 而开掘则是立足于复写之上、对于古典意象更深层次的一番升华, 也是张枣诗歌在古典传统之中富于深刻现代性的关键所在。

从意象的复写方面来看, 张枣的诗歌中大量出现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 而且这些意象往往和其原本的意义有一定程度的关联。《镜中》开头一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 其中梅花意象的使用, 很容易使读者将其与古代的一些诗词联系起来。梅花在古典诗词中往往用来表达一种低徊的情感, 比如王维《杂诗三首·其二》中的“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再如陆游著名的《卜算子·咏梅》等等。《镜中》里的梅花意象继承了这一历来已久的传统。虽然这里的“梅花”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附着了一层现代色彩, 但其意义以及情感的根基, 仍然来自对于古典诗词“梅花”意象的复写。易使

张枣诗歌中的许多意象虽然是复写自古典诗词, 但这种复写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者套用,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意象的本身实现了一番超越。这种超越使意象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而是注入了现代内涵或者诗人的独特体验。张枣的诗歌之所以不落于照搬古典的窠臼而富有独特的魅力, 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对于古典意象的个人性开掘。

以张枣的《西湖梦》为例。西湖, 在古代诗词中更多的是一种美的体现, 是心旷神怡之地, 是超然物外之所。前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后有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二)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到了张枣这里, “西湖”这一意象已然改头换面:“西湖, 三三两两的/逻辑从景点走了出来, 像找回的零钱”。西湖周围的人也早已经不是什么文人墨客:“而在你的城市定居的人, 围拢你/像围拢一餐火锅。一条鲤鱼跃起, /给自己添一些醋/官员在风中, /响亮地抽着谁的耳光”。在这首诗中, 张枣对于传统的“西湖”意象进行了深入的开掘, 经过现代演绎的“西湖”, 不再是传统的美的寄托, 转而成了反映现代社会丑陋的一面镜子。由此可见, 对于古典意象的开掘, 往往会突破甚至背叛其原有的模式;而这一番开掘之后, 古典意象才能“旧貌换新颜”, 真正成为现代内涵的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 张枣对于古典意象的复写和开掘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相反, 在很多情况下, 两者往往紧密联系。《历史与欲望》组诗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均来自古老的爱情传说, 而且也用来表达爱情相关的意义, 在这一重意义上, 算是对古典意象的复写;但全诗所想表达的, 又并非对于这一爱情故事的全文复述, 而是试图表达一种现代的情感观念。因此, 对于古典意象的开掘也就必不可少。所以在这首诗中, “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深入彼此, 震悚花的血脉”。实际上这一句是关于性的隐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不再是因为悲剧而化蝶、命运不能自主的古老传说, 而是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甚至灵肉一致的现代男女。而这两者之间的转换, 是通过对于古典意象的复写和开掘共同实现的。

(二) 形式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的古典诗词, 向来在形式上有所讲究。从诗到词, 往往都是字数确定, 格律严谨, 故而读之音韵和谐, 朗朗上口。形式, 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张枣的诗歌扎根于古典汉诗传统, 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古典汉诗的形式。

首先, 张枣的诗歌继承了古典汉诗注重音韵的特点。根据诗人柏桦的回忆:“在我与他交往中, 我常常见他为这个或那个汉字词语沉醉入迷, 他甚至说要亲手称一下这个或那个 (写入某些诗的) 字的重量, 以确定一首诗中字与字之间搭配后产生的轻重缓急之精确度。”[3]柏桦的话体现出张枣对于诗歌内在音韵完美的追求。

张枣在诗歌的内在节奏上向古典汉诗看齐, 继承了古典汉诗的音乐性的特点。实际上, 这一特点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也有所体现, 即为诗歌的韵脚。韵脚的设置在张枣的诗歌中大量存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楚王梦雨》的最后一节:

请你不要再聆听我了, 莫名的人。

我知道你在某处, 隔风嬉戏。

空白地的梦中之梦, 假的荷花, 令我彻夜难眠的住址。

如果雨滴有你, 火焰岂不是我?

人神道殊, 而殊途同归,

我要, 我要, 爱上你神的热泪。[4]69

在这一节中, 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尾字, “戏”和“址”, 是押韵的;最后一句的内部, “归”和“泪”, 也是押韵的。实际上, 如果去掉中间为了强化情感而引入的问句, 这一节诗可以视作是每两句押一韵的情况。而每两句押一韵的情况, 不论是是先秦的《诗经》, 还是唐宋的诗词, 都是普遍存在。张枣在诗歌音韵方面中对于古典汉诗形式的继承, 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除了内在的音韵方面, 张枣在外在结构方面对于古典汉诗的形式传统也有所继承。在具体的作品中, 主要表现为“戏剧化结构”。

仍然以《镜中》为例。《镜中》一开始的抒情形象, 实际上应该是一位男性。除了长久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使我们容易把男性视角作为阅读的最初视角之外,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这一句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到了后来, 从“面颊温暖羞惭。/低下头, 回答着皇帝”开始, 抒情形象开始向一位女性转化:“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望着窗外,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如此一来, 这首诗便形成了一种双向抒情的结构, 即抒情、回忆是双方互动的, 一面镜子是这种双向抒情最好的载体。这种双向抒情结构即是“戏剧化结构”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其核心要义在于人称的变换, 而人称变换在张枣的其他各时期作品中同样常见。最典型的莫过于《秋天的戏剧》。在这首诗里, “我”、“你”、“她”、“你们”、“他们”, 各种人称的变换, 使得全诗巧妙地呼应诗题, 演绎了一出完美“戏剧”。

虽然“戏剧化结构”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西方文艺理论的名词, 但实际上它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早已存在, 最早则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卷耳》一诗内容如下:

采采卷耳, 不盈顷框。嗟我怀人, 寘彼周行。

陟彼崔巍, 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 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 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 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 我马瘏矣。我仆痡矣, 云何吁矣![5]5

这首诗从“征夫”、“思妇”两个方面分别抒发了思怀之情, 可以视作“戏剧化结构”的早期萌芽。

如前文中提到的, 张枣对于古典意象的开掘首先立足于对这些意象的复写, 二者不可割裂来看;同样地, 张枣对于古典汉诗形式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也立足于对这些形式的继承, 二者同样是紧密结合的。上文中主要从音韵和“戏剧化结构”两个方面论述了其继承性, 而创新性也自然地寓于其中。

在音韵方面, 张枣对于古典汉诗形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严格甚至刻板地追求韵脚工整, 没有因噎废食, 为了音韵而废弃诗歌的内容。张枣诗歌追求音韵和谐, 更多的是依靠诗歌内在节奏而形成独特韵律的自由体诗作。类似的, 张枣对于古典汉诗“戏剧化结构”的继承, 也是经过现代演绎的继承, 有其创新之处。古典汉诗中的“戏剧化结构”, 涉及的人称变换, 一般来说只有诗人和“代思之人”两位, 而在张枣的诗歌中则不仅仅如此。《秋天的戏剧》中前后变换了不下五种人称, 《灯芯绒幸福的舞蹈》里面也涉及了“我”、“他”、“她”、“它”等多种人称。古典汉诗往往因为字数和句式限制难以塑造更多的抒情形象, 变换更多的人称, 而到了张枣这里, 这一切都成为了可能。这也是在继承之后的创新, 是张枣对于古典汉诗传统在形式层面上的现代演绎。

(三) 主题的延续与替换

古典汉诗中, 某几类主题往往相对固定, 并且频繁出现在不同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之中, 比如爱国之思、流离之痛等。张枣在其诗歌作品中主动延续古典汉诗的主题, 这使他的诗歌古典意趣愈加浓烈。但不同的时代与环境决定了张枣必然会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注入现代人所特有的主题。这意味着张枣在诗歌创作中会使用某些古典汉诗传统的主题模式作为切入点, 但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则会进行某些替换, 使诗歌成为现代内涵或独特体验的载体。由于诗人的情与思往往是多源并进的, 因此对于张枣主题的解读不能分行并置, 而是应该作为同一个过程来看, 即在同样的内容里面既要看到对于古典汉诗主题的延续, 也要看到有所替换的地方。

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诗为例, 这首诗既有对于传统的继承, 也有进行现代演绎之后的替换: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他们每天

读书猜谜, 形影不离亲同手足

他没料到她的里面美如花烛

也没想过抚摸那太细腻的脸[6]109

这里很容易读出古典汉诗传统中所具有的一些内容:对于天真、合礼的爱情的赞美, “把英台娇小、可爱、含蓄的美感充分表现出来, 也强烈地渲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性:以含蓄、柔美为上, 对女子的审美尤其如此。”[7]这些都可以视为对于古典汉诗传统主题模式的一种延续。而到了后面, 这种延续更多地被一种现代爱情观念所替换:

这是蝴蝶腾空了自己的存在,

以便容纳他俩最芬芳的夜晚;

他们深入彼此, 震悚花的血脉。[8]109

在这些诗句中, 梁、祝二人仿佛化身为现代青年男女。因为这种绚烂而激情的情感体验, 更像是现代都市男女所具有的。张枣分别用了两节的诗句, 对于传统的爱情诗歌主题进行了延续和替换。

除了在延续之后有所替换之外, 张枣的部分诗歌则直接进行了主题的替换, 虽然形式上看起来依然是古典的。比如《吴刚的怨诉》这首诗, 直接地否定了传统的追求长生不死的主题, 把吴刚塑造成一个渴望死亡的形象:“无尽的盈缺, 无尽的恶心, /上天何时赐我死的荣幸?”。这里的吴刚和传说中的吴刚, 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形象。

由此可见, 对于传统主题模式的延续和替换, 在张枣的诗歌中有时齐头并进, 有时有所侧重, 而这些, 都是张枣对于古典汉诗传统主题进行现代演绎的某一个侧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 汉语诗坛呈现出一种略显混乱的状态, 但总体的趋势是世俗化、口语化、琐碎化。古典汉诗传统在这时往往受到轻视。在这种情况下, 张枣扛起了古典汉诗的旗帜, 用自己的创作实际呼吁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此同时, 他也积极主动地向古典汉诗传统中注入一些现代的内容, 并且巧妙地寻找到了两者的结合点。张枣古典与现代并存的诗作, 为当代汉语诗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柏桦, 宋琳.亲爱的张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2]王沛然.张枣诗歌的古典意蕴[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 (3) .

[3]柏桦.张枣:镜中的诗艺[J].东吴学术, 2010 (3) .

[4][6][8]张枣.张枣的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5]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10.

现代演绎 篇7

一、信息技术应使数学直观化

小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 开始具备运算能力, 思维由于具有可逆性转化的资格而获得了运算的地位。但是, 这一阶段的运算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能脱离具体情境, 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具体对象进行操作, 形式同内容还没有完全分开[1]。因此, 在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成熟的情况下, 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直观化。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中, 教学时合理使用powerpoint软件将会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从而认识分数, 理解分数的意义。如

(一) 教师应当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比”的形式直观体现分数的表示是建立在整体“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 教师应当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的演示充分让学生在理解整体与部分时区分“份数”与“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 教师应当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转化”的方式充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由分数的应用问题可以归结为解决分数意义的问题: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后, 取出其中的部分份数, 从而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现在课堂上Powerpoint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教师如果能够正确的使用powerpoint多媒体技术, 结合课程内容需要科学的设计教学课件, 可以方便自己的教学, 更重要的是使数学知识呈现的更加直观, 真正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了。

二、信息技术应使数学丰富化

新课程下的数学不再是单学科的数学, 而是与各学科各方面都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呈现交叉学科的丰富内容, 就可以真正体会新课程所提倡的要求。

Authorware是一个Authorware被用于创建互动的程序, 其中整合了声音、文本、图形、简单动画, 以及数字电影等功能。它与powerpoint相比, 制作起来程序性更强一些, 动画效果更加优美, 与学生的互动性也更强。

如在小学数学有关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教学内容中, 教师可以在课前使用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作为引入, 结合Authorware软件的图、文、声、像等功能, 伴随着意境般丰富多彩的动画吸引小学学生的眼球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同时这样的数学课堂也能够充分体现人文气息。而在课堂的练习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交互程序设计热对象和热区域, 让学生在解决完问题之后, 软件直接给出反馈, 拉近了学生与信息技术的距离, 感受到数学学学习的快乐。

在熟练掌握Authorware软件的应用之后, 你会发现它的显示、计算、多媒体、动画、交互程序以及分支结构等等一系列的功能, 完完全全可以结合授课实际, 把该学科之外的学习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呈现给学生, 让数学课堂中的数学不断地丰富起来!

三、信息技术应使数学活力化

部分小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在于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 看到数学就头疼。换句话说, 在他们眼里数学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说数学是好玩的, 而很多人都很难体会到这一点[2]。采用信息技术则可能改变这一局面, 因为它将给数学带了更多的活力。一些生动活泼的动画效果、有趣直观的彩色图形, 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刺激, 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地思维状态, 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下会以趣引思, 有利于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这些活力的要素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到的。

Activ Inspire软件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款交互式白板软件, 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互, 能够让老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更有活力。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认识七巧板》一节中, 如果能够发挥好白板软件的运用, 将会给数学课堂增添活力。

本堂课除了让学生认识七巧板之外, 还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形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热爱, 同时让学生欣赏用七巧板所能够拼成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增强学生的数学审美感。除此之外, 我认为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Activ Inspire白板软件, 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将图形进行移动, 旋转, 拼合等一系列方式参与到拼图的数学游戏中, 感受数学活动, 一方面可以在拼图的过程中引发其数学思考, 另一个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数学游戏, 还是数学活动, 这样的操作显然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反倒是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如果教师能够深入了解Activ Inspire白板软件, 熟悉它的神奇墨水、幕布等系列特有的功能之后,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好奇心, 给数学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这一些, 都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做法。

思考

现代教育离不开信息手段, 为了能够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成熟, 更具有现代化, 更具有信息化,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责任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如今, 教学软件的普及, 每一种软件都有自身的特色, 它都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因此, 教师应当在学科教学的范围之外, 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数学的学习方式方法, 从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选择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 让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开心, 学得有味道, 让信息技术手段科学有效的成为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 让信息技术演绎现代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演绎着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 真正为教学服务, 成为当前教育界专家和教师普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一些案例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使用提出了一些看法:信息技术应使数学直观化、丰富化、活力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信息技术手段, 使其起到科学有效地辅助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直观,丰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士锜, 吴颖康.数学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6.

现代演绎 篇8

1、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文明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文化系统。它与古希腊文化同时产生, 在古代几乎同样的辉煌。中世纪, 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衰落的欧洲文明, 独领风骚, 以自身的力量创造出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二高峰。近代之前, 中国传统文化仍然走在世界的前列。

2、现代文明精神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新拓展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环节, 应理智地把握其区别和衔接。对于传统中阴暗、消极的东西, 如专制主义、个人迷信、封建家长制、闭关锁国、践踏知识与人权等, 应视为糟粕摒弃。中国的现代化, 从1840年起, 每一次现代化的变迁, 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民族的文明精神都有新的拓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精神。

二、现代文明精神对传统文化的整合和创新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两个环节, 既相互衔接又相互矛盾。传统文化是昨天文化创造活动的积淀, 是能影响后人的文化成果。现代化则是当前历史进程的目标, 两者既有区别, 又有必然的联系。对待传统文化采取国粹主义的态度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都是错误的。每一个民族都是在对自身传统文化整合基础上, 形成自己的现代文明精神。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不是洪水猛兽, 我们没有必要排斥与否认。从另一个方面看, 外来文化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传统文化毕竟是我们的文化主流。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佛道儒教文化已影响了我们数千年。从骨子里就有, 就像我们的不能改变我们肤色与发色一样, 只要是炎黄子孙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是龙的传人。传统文化的开拓与创新也在于它不断吸收、融化、外来文化而突出新的文化精神。

2、创新传统文化精神

文化是在传承过程中适应时代不断创新的, 也正是不断的创新发展使得文化具有生命力。

第一, 进一步弘扬现代文明的权利观念。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无论是经济的市场化, 还是社会机体的自我发育, 都意味着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由此而来, 并作为独立性之另一面的相互依赖性的提高。人们在现代社会的这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 即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 表现为人们自主、平等的权利关系。权利观念是现代文明最重要的观念, 实现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项重大文化使命, 就在于破除权势意识, 确立权利观念。提出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益, 正是对权利观念的强调, 突出了现代文明最核心的价值。

第二, 进一步弘扬现代文明的民主精神。权利是与自主性相联系的, 任何权利都是自主选择的权利, 离开自主选择即无所谓权利, 所以人民的权利与民主紧密联系在一起。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他们行使自己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广泛权利而实现的, 这个过程就是民主的过程, 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利, 就是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主安排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在这个最具实质性的意义上, 人民权利就是人民民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益, 而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现代民主精神。

第三, 进一步弘扬现代文明的法治思想。人民的利益以法的形式获得肯定, 就表现为权利, 并因此就不再是模糊的, 而成为明确的, 不再是抽象的, 而成为具体的, 不再是不确定的, 而成为有制度保证的。法治是权利的根本保障, 因而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在经济上, 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消除两极分化, 调适个人、集团与国家的矛盾冲突, 赋予所有公民以均等机会, 使大众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弘扬中华文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创新一道构成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 共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战略,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基础之一。如何正确认识现代文明精神对传统文化的演绎和整合, 使中华传统文化合理的融入现代文明建设当中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而处理好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好的成为现代文明的增长点, 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现代文明,传统文化,演绎,整合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著:《文化价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185页[1]司马云杰著:《文化价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185页

精益求精演绎产业现代化 篇9

工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充,向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进化

生产规模继续扩充。2009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3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35%。在产业结构调整、奥运限产、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十一五”前四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低于“十五”年均增速4.2个百分点。2010年1~3季度,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944.9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高于上年同期9.7个百分点。

汽车、电子等重点产品产量大幅提高。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汽车127.1万辆,其中轿车53.8万辆,分别比2005年增长1.2倍和1.4倍;生产手机2.1亿台,微型电子计算机842.7万台,分别比2005年提高1.3倍和29.7%。“十一五”前四年,全市汽车、手机和微型计算机产量累计达到342.6万辆、7.9亿台和3113.7万台,比“十五”时期分别增长90.8%、2.7倍和29.4%。

结构不断优化。一是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态势较好 。2009年,全市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95.2亿元,占工业的比重为38.9%,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医药类、机电类和交通类是现代制造业的主要领域,占比超过七成,比2005年提高两成多。200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4.8%,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69.4亿元,占工业的比重回落到20.4%,其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占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达到八成以上。二是高耗能行业生产收缩。2009年,全市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71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3%,比2005年下降6.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为3.2%和2.5%,分别比2005年下降10.8个和1.4个百分点。相关产品产量也出现下降,2009年分别生产水泥、生铁、粗钢1231.5万吨、414万吨和452.5万吨,比2005年分别下降11.9%、43.9%和35.8%。

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产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平均增长水平,占比逐步提高。2009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17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63.5%,年均增长13.1%,高于“十五”时期年均增速0.3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5%,比2005年提高5.9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到《“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2%”的目标。2010年1~3季度,由于房地产业、金融业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变化较大,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35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4个行业门类中,有3个行业的年均增速超过三产平均水平,分别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十一五”前四年分别增长22%、18.9%和18.6%,高于“十五”平均增速8.9个、5.8个和5.5个百分点。

涂鸦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演绎 篇10

随着Hip-Hop在世界的流行, 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街头艺术--涂鸦自20世纪年代后被渐渐商业化, 并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创意的文化符号, 也脱离了它的社会根基和原始出发点而成为一种时尚符号, 时尚设计界纷纷推出涂鸦图案的服装、皮包、鞋子、汽车等, 大量充实着涂鸦风格的动画、片头、广告、MTV、游戏也纷纷出现, 经历了50年的历程, 涂鸦元素丰富了包装视觉设计的语言, 给包装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归纳和总结其表现手法, 探索其运用法则为设计师提供参考和指导的作用。

二、涂鸦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 涂鸦字体的分类与特征

1. tag, “标签”形式。

最初在涂鸦中直接涂写名字, 主要指单线条写就的字母, 这是涂鸦发展的最初形式, Tag发展出一些新花样的签名, 受风格的局限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2. Throw-up, “甩涂”。

这种风格不仅仅是简单的字母, 而是一种双线勾勒的字母, 在英文中叫Bubble letter, 这种字体占据面积较大。

3. Wild style风格。

Wild style风格诞生于Throw-up风格之上, 是指把字母肢解并随意装饰美化, 有时融入卡通风格。

4. 气泡字体。

这种字体是通过膨胀变形使字体有泡泡的圆弧的外形, 同时可以加上投影和高光来加强“泡泡”的视觉效果。这种形象特征传递着一种轻松感, 解放感和自由感。

5.3D效果字体 (又称立体字体) 。基于文字的变形, 它们的表现方式主要以箭头、文字的体积化、变形、透视及组合来完成。

6. 几何变形字。

将文字几何形的夸张变形来获得的, 这种字体可以是文字轮廓的几何变形, 也可以是文字笔画的几何变形。这里主要是追求一种夸张的几何结构的组合, 使得文字在似与不似之间, 整个字体给人很强的规律和次序感。

7. 滴流体。

滴流体就是涂鸦者用自喷漆在墙面上进行涂写制作时, 油漆自然流淌所产生的特殊效果。这种滴流效果可以说是涂鸦艺术的一种象征和标记, 它不仅给字体带来自由挥洒的淋漓感, 更给人一种野性和反叛的心理感受。因此, 滴流体实际上已经成为涂鸦艺术的符号被人们所公认。

8. 飞溅体。

涂鸦者在创作时用自喷漆所产生的意外效果, 它的油漆是从中心向四周飞溅的效果, 比滴流的效果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它的这种飞溅的形式同样是涂鸦所特有的。

(二) 涂鸦的图形的分类及特征

1. 鸦图形按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法分为手绘涂鸦、喷绘涂鸦、纸模涂鸦、贴纸涂鸦、网络涂鸦。

徒手绘是涂鸦最传统的制作手法, 有炭笔、粉笔, 甚至油画笔都可以使用, 绘制需要较长时间, 手绘涂鸦的视觉效果远比计算机技术产生的视觉效果更令人感到亲切和感动。喷漆罐和马克笔也传统涂鸦的主要创作工具, 涂鸦艺术家用马克笔书写自己的签名, 用喷漆罐制作大型的文本 (tag) 或图画 (bumer) 。各种颜色的喷漆和不同粗细的喷嘴使涂鸦作品呈现出多样性。纸模涂鸦 (Steneil) , 主要利用割版技术, 先在纸板上起稿, 再将绘制的图案的轮廓镂空, 最后用自喷漆将镂空部分喷漆, 这种技术可以使图案、文字重复使用, 不但可以制作漂亮简洁的图形, 在街上复制速度较快, 从80年代开始, 纸模涂鸦逐渐演变为涂鸦艺术的一种流行方式, 它可以是单层的, 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层和颜色创造出复杂的图像。贴纸的制作过程是, 首先将图样手绘或是纸模喷制在纸张面, 然后剪出图像的外型, 再用胶将作品贴到街上。网络涂鸦即运用电脑屏幕, 虚拟画板、鼠标或手写板代替喷枪画笔, 直接在屏幕所显示的画板上, 用鼠标或数位板进行涂画, 在电脑上制作涂鸦图像的这种方式拓展涂鸦的势力范围。

2. 涂鸦图形按表现内容可以分为具象图形、半具象图形、抽象图形、装饰图形等。

具象图形包括动物、人物、风景等;半具象图形则主要以卡通人物、宗教与神怪形象及抽象处理的人物动物形象为主, 抽象主义的创作手法产生的图形往往具有幽默、夸张、抽象的特点;抽象图形包括各种线条、箭头、对话气泡、烟缕等;装饰图形则包括王冠、镶条、斜纹、星形、圆点花样或西洋棋盘等装饰元素符号, 这些图形装饰在文字或图形上产生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其中各种线条和箭头的运用是涂鸦的突出特点。比如直线代表着单调而坚定的情感, 曲线代表着变化、运动的思维, 无节奏的波浪线或经常处于改变状态的线条, 则是警觉性、弹性和敏捷的象征等等。线条的虚实、强弱、流畅、抑扬等都体现了涂鸦的随意性, 给人轻松的视觉感受。涂鸦中大量使用具有方向感和运动倾向的三角形箭头, 多是弯曲、旋转、互相纠缠的形态, 营造一种“爆炸”的视觉效果, 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摄人的气势, 对人的感观造成强烈刺激。

(三) 涂鸦的色彩

TAG和THROW-Up是最早出现的涂鸦风格, 是一种不填色或者上单色调的简单涂鸦。两者的用色方式都比较单纯。白色和黑色最为常见。从色相的角度来说, 黑色和白色都属于无色系。无彩色的黑色和白色是调和其它颜色的良方, 能在众多鲜亮的颜色搭配中起到缓冲和隔离的作用。黑色常运用于涂鸦字体或图像的描边, 在黑色的衬托下, 有彩色的纯度和明度更高, 视觉冲击力更强烈。此外涂鸦作品中大量运用色相对比较强的纯色搭配, 特别是补色或三原色的纯色搭配, 具有跳跃、绚丽的效果。运用对比强烈的高纯度的颜色, 不考虑色彩的调和关系, 不用按照传统绘画所谓的“技巧”去考虑物体的固有色, 环境色以及背景色等外在的因素, 这种对色彩绝对自由发挥的作风与后现代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四) 涂鸦的肌理

涂鸦使用的工具不同, 被涂鸦的介质不同, 产生的肌理效果也不同, 不同肌理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质与情趣。如在城市建筑、桥梁、高速公路的护墙或是地铁车辆等介质绘制的涂鸦, 肌理也略有区别。涂鸦艺术家粗糙的、未经开垦的朴实笔法以及华丽眩目的萤光色彩被认为是现代艺术中原始主义的最新展现, 它看上去也许是原始的、幼稚的、草就的、褶皱的、褴褛的、猥亵的、无意识的、废话一样的, 但是只是外表看上去, 也是以往美术界的艺术家们未曾提供的。涂鸦肌理运用在包装设计中, 常常作为背景与上面的色块组合在一起, 达到多与少、简与繁、深与浅的对比、烘托的效果 (如图1) 。

三、涂鸦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演绎

(一) 整体运用

这种方法指将涂鸦字体、图形或肌理完整地运用于包装上, 如图2限量珍藏版人头马VSOP涂鸦酒瓶礼盒的设计完美结合涂鸦手法与元素, 外盒保留人头马VSOP的黑色元素作为底色, 白色涂鸦字母吸引目光, 经典黑白配尽显简约之时尚, 纵身而起的潮流达人, 正手持喷漆尽情挥洒, 架势欲将引领时尚涂鸦潮流, 动感无比。传统的经典与现代的潮流, 和谐地展现于礼盒包装上。这种手法具有整体、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受。

(二) 局部运用

局部运用一层含义指包装中局部选用一些涂鸦的图形、字体、肌理, 增强了画面的活跃感, 不至于使画面显得过于呆板和严肃;一层含义指将涂鸦文字或肌理的某些局部运用到包装上。由德国的包装设计师Axel Peemoeller设计的YSL新的香水包装设计 (图3) , 用油漆随意地涂鸦产生特殊的肌理效果, 随意之余更彰显了个性。

(三) 混合运用 (组合运用)

混合运用指不同的涂鸦字体相混合, 涂鸦肌理与涂鸦文字相混合, 复杂涂鸦图形和简单的涂鸦字体相混合, 有时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相混合, 有时不同作画方式创作的的图形相混合, 或者是涂鸦与摄影照片相结合等。涂鸦元素的混合运用在轻松、随意、对比中拉近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如图4) 。

四、结语

现代消费者渴望个性和具有艺术魅力商品包装, 包装在满足基本的保护功能外, 人们更希望通过包装彰显自己的个性, 涂鸦艺术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 超越国界能更好地体现多元文化和设计的个性化、丰富性, 增强商品包装的设计感, 为包装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丰富了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及技巧。涂鸦艺术在中国发展一定要和我国文化结合起来, 找寻本土化的表达方式, 使商品包装更好的满足我国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摘要:本文通过归纳涂鸦字体、图形、色彩、肌理的分类及特征, 论述了涂鸦元素的艺术特性, 并从整体运用、局部运用、混合运用等方面阐释了涂鸦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手法。

关键词:涂鸦元素,包装,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琦.画在墙上的声音——涂鸦文化史[M].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0.

[2]张辉.汉字涂鸦设计教学初探[J].美术大观, 2011 (01) .

[3]李焕翱, 罗凯婷.浅析涂鸦艺术的色彩特点与色彩心理[J]艺术与设计, 2011 (12) .

[4]魏可静.“涂鸦艺术”的手法给平面设计的启示[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5.

上一篇:雍正王朝下一篇:磁记录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