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演绎

2024-10-01

设计演绎(共12篇)

设计演绎 篇1

一、设计背景

新课程标准倡导语言教学的交互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资源, 充分创设情境, 设计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为例, 探讨“以生为本”的课堂情境的创设。

本节课中, 本人设置了四个比赛环节:比问句和答句的配对, 比月份名称的抢答, 比月份和序数词单词的拼写, 比节日日期的书写。比赛内容由简到难, 由点到面, 层层推进,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个语言实践活动, 较好地为学生搭建了语言输出的平台和支架。

二、设计思路

1. 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复习月份名称和序数词。学习:Is your birthday in May/on December 12th?How old are you?I’m thirteen.

(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方式, 能够询问和回答生日日期、节日日期, 能够用目标语邀请同学或朋友来参加生日聚会。

(3)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同学和家人的生日, 列举母亲节为母亲做的五件事, 阅读小短文来了解美国人如何庆祝母亲节等,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和亲情, 关爱家人的意识和情感。

2.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使用目标语言, 学会询问和回答生日和节日的日期。

(2) 通过两两合作, 能邀请他人来参加生日聚会。

(3) 能用目标语述说家庭成员的年龄和生日。

3. 教法与学法

(1) 通过challenge的方式,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词汇和句子。

(2) 使用小白板书写单词、列举为母亲做的五件事。

(3) 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交流, 学会分享, 学会合作。

4. 教学步骤

本课时共分两大环节: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复习环节由四个challenge组成;运用环节也由四部分组成:询问年龄和生日, 口头汇报小组成员的年龄和生日, 邀请同学来参加生日聚会, 列举为母亲做的五件事。

(1) 复习环节。

Challenge 1———通过warming up询问学生的生日日期, 引出:Is your birthday on December 12th?Yes, it is./No, it isn’t.Are your grandparents’birthdays in May?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板书上述问句和答句, 并带读。以“When is Jenny’s birthday, do you know?Let’s find it in3a.”自然过渡到“以抢答的方式完成3a的练习”。

设计意图:在3a的“将问句答语配对”中, 一般疑问句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因此, 3a既是对第一课时的复习, 又是第一课时的延伸。板书并带读新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两个问句的时间设置得也不同, 一个用月份, 一个用日期, 旨在强调in, on的用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导入, 实现教材与生活的勾连;设置挑战, 激发好胜心。这种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因为是配对, 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也会做, 这样就会产生全班学生抢答的热烈气氛。把它放在第一个比赛环节, 可以营造出积极踊跃的课堂气氛, 这种气氛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Challenge 2———猜月份的名称。

设计意图:月份单词是这个单元的重点, 多且难记, 这一环节的复习, 主要是让学生能说出各个月份的名称。

Challenge 3———根据音标, 看谁最先写出单词。

设计意图:通过音标来复习单词, 加强了学生对音标和字母一一对应的印象, 帮助学生了解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使用小白板, 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 也便于教师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既动口、动脑, 又动手, 增强了单词的记忆效果。由Challenge 2的说到Challenge 3的写, 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 学生在逐渐内化目标语。

Challenge 4———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日期吗?

设计意图:让目标语与生活相勾连, 力求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词汇的用法。

把散乱的、不同的知识点通过Challenge这一主线, 由简到难, 由点到面,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同时, 采用迎接挑战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课堂效率, 为进一步使用目标语打下了说和写的坚实基础。

(2) 作业布置。 (1) 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How do Americans celebrate (庆祝) Mother’s Day?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设计意图:扩大阅读量,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进一步加强月份和数词的运用。

三、总结反思

1.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节课教师围绕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以challenge为主线, 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他们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 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 发现语言规律, 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设计的四个挑战和四个语言实践活动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乐于挑战自我。因此, 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乐学善讲, 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3. 使课堂自然延伸

因活动受学生的欢迎, 课堂效率自然提高。学生不仅内化了课本内容, 还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教师最后设计的阅读, 既是一种学习语言的方式, 也是了解异域文化的途径。

设计演绎 篇2

传统社区培养了我们这代人的网络浏览习惯,纵向浏览的线性信息流很好的演绎了时间维度的动态信息,在固定宽度的页面区域内完成符合视距的阅读体验,更容易聚焦到feed中的每一条内容上。能够让用户聚焦信息,增强互动。如google plus的信息流页面:

随着feed承载内容的不断丰富,尤其是图片、视频等信息逐渐变为现代社区主要的社交内容,纵向浏览的线性feed视图似乎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浏览需求。从大洋彼岸的美国袭来的一股瀑布流,引发国内一系列瀑布流热潮,这个现象值得让我们去深思。

在这个互联网的读图时代,瀑布流给予我们一种新的视觉体验,自适应的网页布局,呈现以海量的图片为主的feed浏览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纵向线性浏览,挑战着我们的视觉浏览习惯,让我们的浏览不再受限于固定宽度的版式里。如pinterest:

这种瀑布流视图的优势:

平铺内容,让展示更充分,适合快速浏览与筛选有用信息;

用户不需要手动翻页,页面随滚动自动载入,简化了用户操作;

错落随意的排序更适合无目的的浏览发现与随便逛逛;

增大屏幕的有效阅读空间;

更适合特定内容的展示(如图片、视频),

有优势自然也会暴露出潜在的劣势:

满屏的内容,视觉上很难聚焦,每一条feed视觉上的相互影响较大;

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决定了它不适合强互动体验,更多的行为是看看而已;

缺乏秩序感,不便于目的性筛选;

在纵向浏览的同时需要兼顾横向内容,背离用户习惯;

过多的信息平铺出来,容易使用户产生疲惫感。

瀑布流的优势很大,但劣势也尤为明显,如何去权衡到底是以什么视图去表现feed,还是需要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仔细分析产品的定位和内容属性。

总之,传统feed视图与瀑布流视图模式,在用户体验上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互补,各自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feed更适合浏览,瀑布流feed更适合发现。)。如果能深度整合这些优势是否可以让用户体验变的更好,而不是盲目的“用瀑布流吧!”

设计有效活动 演绎课堂精彩 篇3

一、做中悟——在独立操作中周长含义呼之欲出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去发现数学知识。活动是探索发现的载体,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操作、思考,从而逐步发现规律,获得知识。“认识周长”一课的教学设计,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灵活使用教材,创造性地把对边线的认识融于学生喜爱的卡通图画之中,使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丰富的感知过程。

课始,教师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独具匠心地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剪一剪——让学生把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图片剪下来,学生通过充分的操作,感知到是沿着边线剪的;说一说——学生边指边说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从而得出剪的时候可以从任意一点出发,剪一圈后要回到起点;指一指——学生指出游泳池池口和操场的边线;摸一摸——教师边叙述边示范用手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引导学生摸一摸周围其他物体的边线;描一描——出示五个图形,让学生任选两个喜欢的图形,描出边线。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体验操作,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活动中充分地实践着、思考着、感受着……如此丰富的感受之后,周长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辨中析——在匡正纠错中周长含义水到渠成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学学习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随时可能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我们应把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偏差或失误,看成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是宝贵的认知经验,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发展,正确并巧妙地加以利用,从而给课堂展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教学“认识周长”一课,在学生汇报描了哪两个喜欢的图形后,教师出示搜集到的一份描边线的作业,请学生们来看一看这份作业有没有问题。稍加观察后,学生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生1:“半圆有缺口。”生2:“半圆没有围完整。”生3:“半圆描的线断开来了。”……这时教师顺势引导,使学生对于“围成”这个词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紧接着,再通过引导学生计算平面图形的边线长这一环节,教师就水到渠成地揭示了周长的概念。

错误的描法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真实状况。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教师为了保护出错学生的自尊,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常常采取隐瞒错误的策略。本节课上,教师没有回避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是有效地挖掘利用了这一错误资源,把学生的错误呈现出来,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三、量中明——在合作交流中周长认识走向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这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更具自主性和思维的开放性,这时的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认识周长”一课,在学生已初步形成周长的概念后,对于如何去测量物体周长还需探讨比较有效的方法。由于各类物体和图形本身的形状不同,所以测量周长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采用了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一张书签和一枚硬币的周长。用哪些工具让学生自己选择(教师提供了众多材料),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自己定,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仔细地观察、热烈地讨论、认真地尝试、积极地比较。终于,学生们发现测量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直接用直尺量出长和宽,然后算出周长。而一元硬币周长的量法可谓精彩纷呈,汇报时,教师先设问:“1元硬币可以用直尺量出周长吗?”只听见学生们大声地回答:“可以!”学生派出的代表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向大家边讲述边操作起来:“首先做个记号作为起点,将硬币沿着直尺滚一周,就量出了硬币的周长。”多么巧妙的方法啊!这是学生在小组探究活动中的丰硕成果,学生们在交流中赏识彼此的智慧,享受着因发现而带来的快乐。

相信只要教师能为每位学生提供有效参与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给学生以自由发展、张扬个性的空间,使每位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学生定会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培养,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必将成为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

精彩趣味设计演绎魅力课堂 篇4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自控能力较弱、无意注意较强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极易感觉枯燥无味。而作为教师的我们知道:教学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门艺术,要想使课堂趣味横生,就必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设计出新颖巧妙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学生感到课堂就是乐园,从而营造学生由“要我学”转入“我要学”的学习氛围。下面具体谈一谈每一环节之趣味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数学课堂应让“情境”承担起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重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激发求知欲,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去。

(一)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听大人给他们讲故事。现在的数学教材都设计了很多故事化的情境图,教师要善于利用。比如,在教学“重复的奥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从前有座山,山上有棵树,树上有只老猴子,老猴子在给小猴子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棵树……”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而教师的这种讲法,就很容易地引入了本课的教学内容“重复”,因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

(二)现实情境,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习内容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再现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CCTV”四个字母,问:“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学生一下子就能想到在电视中看过,表示中央电视台。用这样的生活中的知识引入新课———字母可以表示数,表示一些特定的内容,使之变得简洁。

(三)问题情境,挑战自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所以,我们要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淘气沿着长方形花坛跑一圈,笑笑沿着正方形花坛跑一圈,他们都说自己跑的远。你能帮助他们算一算到底谁跑的远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自主探究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挑战自我。

二、探究发现,讨论归纳

“探究发现、讨论归纳”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探索、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一)玩中学,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巧妙的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去,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求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愉悦的理解、掌握新知,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时,我把直接认识人民币转化为班级购物小游戏,让每个孩子用准备好的钱到教师这里来购买学具,买东西之前要向大家介绍所用钱的面额、特征以及买完需要找回的钱数、怎么找等等。学生积极参与购物,在游戏中认识、了解的人民币,并学会了找钱的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同时也享受了数学学习过程的快乐和乐趣。

(二)目标分层,体验探究带来的成功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整齐划一,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面对普通学生,我们设计简单目标,使之很容易体验成功;面对学优生,我们应该给他更高一层的挑战,让他们觉得课堂更有意思,更有挑战性。如,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我引导A组同学用摆学具的方法搭配衣服,引导B组同学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搭配的方法,而C组同学没有任何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搭配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激发了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健康个性,张扬求知欲望。

(三)优化手段,体验学习中的情景交融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情景交融的课堂,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之中。如,在教学“线段、射线与直线”时,我用多媒体动画出示孙悟空的金箍棒,动画演示变短、变长的过程,同学在集中精神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很容易总结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

(四)优化方法,体验探究中动手操作的魅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优化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参与探究,用“再创造”的方法处理教材,把问题作为出发点,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引导学生用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应用创造

此环节主要是学生将探索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巩固知识、拓宽思维、发展能力、感受数学魅力的目的。

(一)组织比赛,“刺激”学习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如,在学习了“小数乘法”后出两道计算题,男女生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比赛的形式还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都有获胜的机会,从而使激励的作用更大,参与的热情更高。

(二)角色扮演,激发热情

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喜欢小动物,教学中可让学生扮演角色,激发学习热情。如,在学习“正负数”时,我设计了“一些动物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他们找一找吗?”的活动。正数是一个大家庭,负数是一个大家庭。“0”该去哪呢?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感受学习“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是枯燥的,但联系到生活中来,它也有着自身的魅力。如,在学习“重复的奥妙”时,当时在孩子们中特别流行编手链,我就把孩子们生活中喜欢玩的手链联系到数学学习中来,“你看老师这条手链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感受到编手链可以运用重复的规律。

(四)神奇魔术,激发欲望

设计演绎 篇5

【演绎的近义词】:

铺陈 发挥 展现 表现 推理 推求 推导 推演

基本解释

◎ 演绎 yǎnyì

[deduction] 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

反义词

归纳

英文翻译

1.{逻} deduction; inference; deduce

详细解释

(1).推演铺陈。《朱子语类》卷六七:“ 汉 儒解经,依经演绎; 晋 人则不然,尉而自作文。”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盖后人因此演绎为传奇,而以状元附会。 用修 据为事实,恐未然。”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关于文艺的不朽性》:“所谓民族性的优越,所谓人性的甚么,都是由先有艺术有不朽性的这个观念演绎出的。”

(2).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凡夫名词字义,远因于古训,近创于己见者,此必使名实相符,而后立言可免于。不然,观其概义则通,而加以演绎,则必不可通。”

相关内容

用演绎造句

嘉凤剧团演绎五出精彩粤剧只有中文

亲子中国故事演绎比赛

出神入化的演绎,无懈可击的音响效果

双陈述任务下演绎推理的错觉

最真诚感情,最实力演绎,最完美录音

归纳与演绎的理论前提

我没有具体想要演绎的角色。

2 )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

抽象算子逻辑及其自然演绎系统

马达,演绎强效动力

现代爱情故事有了全新的演绎版。

(二)

铜管四重奏演绎巴赫的前奏曲及赋格曲

曼克顿山电视广告首播动感演绎豪宅风范

演绎对象数据库中查询的实现

这演员以一种新的演绎方式来演出莎士比亚的剧本。

尽情演绎尽情改写通讯潮流。

完美技巧的深情演绎,丝丝入扣,感人至深

德语对白,现场粤语演绎及英文字幕

是该演绎数据库推理机制查询算法的一种实现。

收录杜丽莎重新演绎的11首经典作品及1首全新广东歌

Logo演绎的动画设计 篇6

一、Logo演绎动画的概念

Logo演绎动画是指用动画技法和视听语言将Logo进行表现和演绎,使其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电视包装设计的电视频道ID呼号片中,Logo演绎动画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在5秒钟左右)让观众铭记所收看的频道Logo,提示观众关注频道本身。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目前Logo演绎动画广泛出现在设备启动过程中、网络视频中、网站封面页中,以服务于企业形象宣传。笔者在《电视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和作品创作过程中,将电包装作品中的Logo演绎的动画设计进行了总结,在本文中加以论述。

二、Logo演绎动画的特点

目前,Logo演绎动画多采用三维动画来完成,也有部分作品出于作品风格的需要,采用二维动画或实拍与动画结合的方式来完成。Logo演绎动画片多数可以分为铺垫环节、亮相出场、定版静止三个环节。铺垫环节主要是为了烘托气氛、增强观众对将要出场Logo的期待。亮相出场环节是指Logo以某种方式出现在动画画面之中,该环节在设计上的主要任务是将Logo塑造成片中焦点,并展现出其造型、材质、颜色等方面的特点,定版静止环节则是将Logo静止在画面中,完成定版构图,使得Logo在观众心里留下最清晰、最深刻的印象。

三、Logo演绎的动画设计技巧

Logo演绎的动画设计技巧是很多样的,电视包装设计师要根据Logo本身的内在特点来选择。也可混合两种或多种动画技巧,使得作品显得更加华丽。一些常见的动画演绎方式如下:

1、从局部到整体式

该种动画演绎方式,是先用近景或特写镜头中展示Logo的局部,让Logo的特征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后再将景别转换为全景,让Logo整体出现在画面中。该方式利用了人看到残缺物体之后会对完整形象产生极大期待的心理,有很强的悬念感。这种方式较多应用在体量感较强的Logo上面,因为此种Logo的局部特征明显、空间表现力强。这些logo常采用玻璃或金属材质制作,效果华丽,对局部进行展示时有很强的视觉美感。该种类型代表作品为电影《功夫》的片头动画。

2、流体浇筑式

该种动画演绎方式采用三维动画软件中的流体技术制作,这种方式主要是让水流或金属液体、烟雾等流体沿着路径流动,最终“水到渠成”——流体浇筑(或替换)成Logo。由于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形态,无论是晶莹透亮的流水还是炙热的熔岩或液态金属,都能非常好地抓住观众的眼球。而流体最终浇筑成logo的一瞬间,往往有一种时间的凝固感或铸就的辉煌感。这类作品很多,例如湘潭都市频道的Logo演绎采用了金黄色的液体流淌效果,与最终出现的经黄色玻璃材质Logo相映成辉。

3、小元素聚集式

该种动画演绎方式采用小圆球、方块等简单形体在空间中聚集组成Logo,由于聚集的形体数量众多,这么做可以让Logo的产生过程变成一个“大场面”。例如2006中国电影报道Logo演绎B[5DS] 中,两次使用该手法,第一次是大量的小方块聚集成了中国电影报道的Logo——“影”字,第二次则是采用了“影”字的笔画来聚集。而2010安阳新闻综合频道Logo演绎[夺目世纪] 采用了像纸飞机一样的三角形在空中聚集,最终汇聚成了安阳新闻综合频道Logo。

4、辅助图形导入式

电视包装设计中,辅助图形与Logo的造型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它们比Logo更加简洁,但是能够体现出logo的某些造型特征。该种动画演绎方式先让辅助元素出场,铺垫出很好的画面气氛之后,然后再让Logo进入场景,使得作品中元素众多、画面复杂多变,却又非常和谐。例如2012年台州新闻综合频道logo演绎,将与该频道Logo中的构成元素相似的小长方条作为辅助元素,在动画中组成不断攀升的旋转楼梯图形,为Logo出现铺垫出气氛。

5、具象形象幻化式

有些Logo采用了具象图形进行设计,那么就可以使用一个复杂而写实的动画形象在运动过程中幻化为Logo造型,这么做的前提是该动画形象和Logo造型具有近似的特征、含义,并且通过动画演绎能够让人加深对Logo内涵的理解。这方面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凤凰卫视的Logo演绎经典版本:由于该Logo由两只凤凰图形围绕而成,因此在动画中采用了两只飞舞的凤凰相互围绕飞行,最终幻化成了Logo。再例如梅州电视台的logo包含有梅花的造型,在其Logo演绎片中采用了水墨梅花飘落幻化成Logo的动画,画面优美,顺理成章。

6、直接进入式

有些简单的片头动画由于时间的限制或者为了追求简洁的风格,设计师就不做任何铺垫,让Logo直接进入画面中,但是为了打破进入的突兀,往往采用由小变大,或通过旋转的方式的出现。这是最普通的出场方式。如果觉得仅仅让Logo在场景中旋转或缩放显得太简单,那么可以用丰富的动画来让Logo显得更加精彩,例如2011甘肃卫视logo演绎[中联同达] 中,甘肃卫视logo一开始就出现在画面中,但是随后就像民间艺术中拉花一样被拉开成五颜六色的效果,并经过翻转、扭曲等动画效果后重新组合为LOGO。

四、小结

掌握Logo演绎动画技巧有助于更好的研究电视包装设计,本文所提到的这些动画演绎方式是目前常用技巧的一小部分,但具有一定代表性,所总结的这些规律应用于电视包装教学和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希望能够在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琳,叶竞青.浅谈片头动画的设计与制作[J].科技创业月刊,2009.(06).

[2]喻晓和.片头动画的构成与制作理念研究[J].影视制作,2011.(10).

[3]万涛涛,李岚,费正涛,陈鹰.片头动画表现[J].美与时代(上),2009.(01).

[4]赵子涵.动画在电视栏目片头中的运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6).

设计演绎 篇7

一、照明设计在办公空间中的作用

首先要有照明概念的建立, 根据国际照明的标准, 办公室照明做了相关的规定, 普通办公室照度在300Lx, 高档办公室在500Lx。作为照明设计都是在满足这个基本前提下, 灵活变化和延伸。比如暗藏灯带、筒灯、灯盘的直接照明灯具, 都是在围绕照度为基础上变化着其安装方式。现代办公室是变化与灵活性的真实展现。电子通讯与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主宰并影响了办公室。不同的办公室活动都会产生与人沟通的不同环境, 并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些都需要通过照明来达到目的。照明对诸如作业、舒适气氛和花费效力等基本需求做出贡献。公司的生产力有赖于每一个雇员有效工作的能力, 因此今天的办公室都被设计成作业最优化。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 能效、能量保存和绿色照明概念越发流行, 完全能够满足现代办公照明的设计需要。

狭义的“办公空间”, 即办公桌区域, 其照明设计应满足环境行为理论, 眼睛舒服、阅读书写舒服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 反光灯槽、石英灯就不宜作为该区域的主要照明。光的投射方向也很重要, 应避免光从头顶正上方或后面照来。除了人工照明, 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在自然采光的条件下, 电脑显视屏的摆放方向应尽量避免眩光。如果在白天工作不得不关上窗帘然后开灯, 那就是一个不成功的设计了。广义的“办公空间”, 公共区域的照明是体现空间性格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为灯光最能表达场所的表情。但是, 办公空间的设计应尽可能强调自然采光, 灯光只作为辅助光源去考虑。

二、办公空间照明设计的原则

光可以改变空间的视觉品质, 而这种贡献凌驾于简单的工作视能概念之上。尽管办公空间的设计主要还是以工作为主导, 但照明对空间使用者的满意与舒适度等心理性影响也应当同时考虑。我们应该保证在办公空间点亮的每一盏灯都是有必要的。办公空间面积越大, 需要的灯具数量也越多, 功能也不同, 因而, 需要保证灯具的高效性和必要性。有时我们进入一个安装了不少灯具并全部点亮的空间, 但仍会感觉很暗。其实, 人眼感知光, 不是靠绝对的亮度, 而是亮度比。大范围的灯具布置, 可能伴随大范围的眩光, 我们的眼睛失去了对光的亮度比感知, 所以会觉得很暗, 而且此时光的利用率非常低。改变这个空间的亮度, 我们应适宜做“减法”。

办公空间的照明需要考虑到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的有效搭配。其中, 直接照明为满足工作面照度, 但对垂直面照度没有帮助。间接照明, 则是为了提高垂直面照度, 但要达到工作面照度要求的话, 其能量浪费较大。所以, 我们可以选择混合型灯具兼顾这两方面的需求。办公空间装饰材料的表面反射率的水平, 是决定灯具安装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天花的高度, 墙壁的反射系数, 地板的反射系数, 影响着光直射或间接反射到受光面的亮度。略微粗糙的表面虽然不会留下光源反射的影子, 但更多光被照面吸收了。此时需要精确地计算出灯具的安装高度, 以及是否与办公环境中的镜面 (电脑屏幕) 产生了反射, 影响工作的进行。除了以上提到的, 另外还有人面部的垂直面照明, 书柜等家具的垂直面照明, 墙面的照明, 天花的照明等等, 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

三、办公区域空间的照明设计

1. 开敞办公区域

开敞的办公区域, 这样的布局通常是用于客户服务中心和技术办公室一类的开放式办公场所。因此, 应当尽量对所有表面做全面的且尽可能均匀的照明。不管如何布局, 所有工作站都应当获得充分的照明以便顺利展开视觉作业。工作站的方位布局必须能保证高效作业。比如设计公司, 它属于技术办公室, 这类工作环境需要大的房间, 配有大的窗户以保证充足的光照, 设计使用的绘图桌适宜于窗户呈锐角90度以内放置。人工照明必须根据这样的布局做相应的调整。因为绘图桌的作业表面可以设置不同的水平高度, 并可以选择不同的倾斜角度, 所以在此上面的照度必须达到1000Lx左右。良好的照明是有利于员工的身体舒适, 并产生健康、安全、警惕等感觉, 同时也可以设定或改变办公室内的情绪。通常电脑屏幕和顶面形成一定程度的眩光干扰, 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嵌入式砂面的横插筒灯, 一般使用PLC (节能插管) 光源横插设计, 能有效的提高天花的使有率, 外设钢化磨砂玻璃, 防雾防眩光, 在满足基础功能照明上, 还能营造一种温馨、舒适和安全的氛围。开敞办公区域通常照度的均匀是不够理想的, 一些挡板下的阴影部分, 找不到正常的读写任务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增加辅助照明, 比如台灯, 或者使用反射效率高的灯盘, 增加一些间接的照明。

2. 独立办公区域

独立式办公室可以提供安静的环境, 使人们可以集中精神独自开展工作。独立办公室之间的交流方便性不是首要考虑的, 这类办公室通常包括经理办公室、面对面客服的VIP室等。经理办公室往往反映着经理的品味和个性, 其任务包括在就业政策、公司利益和公司发展等重要问题上做出决策, 以及读、写和使用电脑等。在这样的照明中, 如果提供工作面的特殊照明, 一般照明推荐采用300到500Lx的照度, 局部要增加特殊的照明方式, 比如独立台灯, 或者落地灯, 这些都是为了方便空间的多场景的需求增设的, 而总的设计重点应该放在能够增加独立办公室特色的空间照明上。如果主要作业的任务是读写, 那么照明首先要充分满足这些活动的需要。可以使用防眩光设计的格栅灯盘或者是吊装式灯盘或者筒灯;如果主要是进行谈话类任务, 照片则需要柔和, 色温宜控制在2700K和4000K, 照明方式以暗藏灯带和面罩式灯具或者间接照明灯具为主。而灯带的选择不宜使用扁线的LED灯带做暗藏, 应使用大功率的LED灯带或者TC管。

四、办公空间照明设计的趋势

不管迄今为止业务功能分类的特点是什么, 人们一直认为办公室的内部装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经济高效。而良好的办公空间照明设计可以提高员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在未来的现代办公空间发展中, 我们更应立足于办公照明设计, 吸取国外照明设计的优点来补充我们的不足, 并力图将其做得更好, 无论是办公照明的设计产品和专业设计水平, 都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应付变化迅速的办公室功能, 同时使办公空间的照明设计变得更专业化, 就必须努力为员工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 轻松惬意的工作环境, 这就需要一个优秀的照明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现代装饰》《办公空间照明设计》

[2]网络文章《如何创建良好的办公空间照明环境》

[3]网络文章《西顿照明设计》

设计演绎 篇8

关键词:照明,设计,酒店,空间

序言

酒店, 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场所, 它的出现可追溯到公元1400年左右英国出现的客栈,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旅馆的国家, 《论语》里提到的“逆旅”以及后来的“驿站”, 就是酒店建筑早期的例子。中国酒店的诞生应该是1974年建成的北京饭店和随后建于上海外滩的中国饭店。尤其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 各国交往的频繁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经营者把更多的目光关注在酒店室内设计这一部分。

酒店的主要经营是在夜间, 照明设计便成了酒店成功的要素之一, 专业化的照明设计不仅具备酒店所特有的气氛, 而且为酒店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灯光造型把空间做得亮丽动人十分的重要。亮丽可以给人以愉悦, 以好感, 以无声的召唤;让人难忘让人向往, 让人不忍离去。所以酒店照明必须是丰富的、有情调的、令人心身愉快的。

一、照明设计在酒店设计中的作用

酒店在社会中已经占据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尽管酒店类型不同, 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挽留客人, 给他们提供一个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功能, 为了提高酒店经营收入, 在酒店设计这一方面, 酒店的经营者都是煞费苦心。一个以“夜”为时间单位概念的酒店, 照明设计在酒店中显得至关重要。

照明简单地来说就是用灯具来给空间提供光源, 然而在酒店设计中它还起着许多作用。首先, 照明具有调节作用。它通过调节空间、调整灯光来弥补各个界面的缺陷, 也可以通过对灯光的分散、组合、强调、减弱等手法来调整界面不合适的比例。酒店所具有的照明方式、灯具种类和光的颜色等都可以影响空间感, 它通常有直接照明、间接照明、漫射照明、半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这几种照明方式。通过多种照明方式, 可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 让人们感受到酒店的气氛与意蕴。其次, 照明还有揭示作用。通常表现在对材质感的揭示, 对物体体积的揭示, 对色彩的揭示等。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灯光投射, 充分表现材质的质感, 表现物体的体积, 通过强调、夸张甚至削弱来改变某一种色彩的本来面目。这种情况通常表现在舞台上, 通过变换色彩来表现舞台的气氛。再次, 照明对空间的再创造起了很大的作用。灯光环境通过联系、围合、分隔等手段, 形成空间的层次感, 对灯光的合理安排可以将空间很好地串联在一起。

二、酒店照明设计的原则

照明犹如生命之源, 生命如此鲜活明亮, 种种气息散发人们的心悸, 催生人们的各种情绪。照明不只是简单的照明, 它还讲述了一个个故事, 为戏剧性的生活提供隐喻和式样。酒店的本质是一样的, 但是酒店的气质和氛围却因为照明设计而个显其味。酒店灯光设计需要考虑视觉环境、视觉表现、视觉舒适这三个层面。其中视觉环境层面要考虑灯具的光色 (色温) 、照射方向、立体感等因素。不同光色包括冷光色、暖光色、中性色的应用, 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而光不同的照射方向形成不同光的阴影, 将使酒店内的平均照度降低, 重点照明扩大, 从而使得酒店的立体感更强。利用灯光对酒店进行暗区、明区的设计, 将使酒店看上去更富有层次感。在视觉表现层面, 则要考虑灯光的明亮度、眩光控制, 以免影响酒店整体照明表现。在光源色温标称一致的情况下, 要对不同类别光源的光色具体分析。而灯具的运用与酒店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结构、装修风格应是相统一的。灯具本身也是一种装饰, 可起到空间构图、加强空间容量和空间感觉的作用。在灯具的选材和造型上面, 我们要更多考虑与整体风格的搭配。照明设计要针对性的选择光源类别, 而且要特别注意色温和照度的关系。一般来讲, 色温和照度成正比例的搭配, 也就是高照度, 高色温, 反之亦然。越高级的酒店, 所要表现的光源的显色指数就要越高。酒店是属“静”性的, 其照明所要传达给客人的感受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酒店照明必须是有情调的、令人心情愉悦的, 同时也必须是有目的性的和强调性的, 而强调的不是冲突性和戏剧性, 所以酒店必须保持统一的色调。

三、酒店内部空间的照明设计

1. 大堂空间

大堂是酒店室内部分最大, 人流聚集最多的地方, 也是给顾客留下第一印象的部分。它主要有三个大部分的照明区域, 分别是入口区域、服务总台区域以及休息区域。大堂里一般都要设置调光系统或者采用分路控制装备来控制各种照明, 以便调节白昼所需求的不同灯光。例如, 上海世博洲际酒店是上海最新的奢华型酒店世博酒店, 主要采用直接照明为主, 间接照明为辅并配以装饰照明和局部照明的方式来进行整体设计, 策略上尽可能做到见光不见灯的策略。考虑能源利用率问题, 酒店所有公共空间均采用直接照明与自然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最大化利用自然光, 响应绿色世博节能主题。灯具以嵌入式卤钨天花射灯, 配低压卤钨灯。大堂讲究的是整体性, 从照明方式的角度分析, 大堂入口应考虑到过渡室内外的光环境, 应该采用色温较高的光, 不但扩大了空间感, 而且避免了室内外温差过大的问题, 从而使顾客感觉舒适。入口区域通常采用一般照明或全局照明。服务总台要求照度较高, 以显示此部分的重要性, 通过采用不显眼的下射式射灯进行, 局部辅以暗藏式间照明。休息区域我们要求灯光照度较暗, 灯光温馨, 方便顾客有一个片刻休息之所。在设计过程中, 我们应考虑到光环境的整体性, 保持色温的一致性。大堂空间的照明设计是尤为重要的, 通过三个区域的亮度对比, 使大堂各个空间形成富有情趣的、连绵起伏的明暗过渡, 营造整体上亲切的气氛。

2. 客房空间

酒店客房具备了家的特质, 因此其中需要营造宁静、安逸和亲切的气氛。例如, 上海世博洲际酒店的客房是这次设计的主要功能区域, 在照明设计上重点强调以光线柔和温馨为主, 同时人性化的照明控制也是一大亮点。客房入口的小过道的天花为筒灯或下射式灯具, 使入口处和壁柜有一定的亮度。酒店卧室的中照明通常采用吸顶灯和壁灯或者带有纱罩的灯光, 在有写字台的卧室内, 常采用可以移动的落地灯或者台灯的局部照明。为了体现客房静谧、休息甚至懒散的特点, 一般客房的照度都较低。客房的梳妆镜台和床头阅读照明属于局部照明, 这些照明应该有足够的照度。客房灯源的选择应该以白炽灯为主, 少设吸顶灯。床头灯的设置应该便于客人躺在床上阅读, 灯的照射角度应该保证不干扰房间其他客人休息, 并通过调光系统调节光的强弱。为了满足客人在桌上书写或化妆, 我们多采用台灯和镜前灯, 落地灯和结合窗帘盒的暗藏等则为窗前休息区提供照明。在浴室内设置普通照明与镜前照明是相呼应的, 一般甚至高星级的酒店经常采用标准荧光灯, 但因为其显色性较差, 导致了对材质等质量高低不同的对比明显, 因此, 浴室中只能提供良好显色性的光源。

四、酒店照明设计的趋势

酒店照明设计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国内各界人事所关注, 顾客在选择酒店时通常是基于形象、舒适、设备、位置、星级和价格等因素, 因此照明设计可以使每一家酒店的形象都有其独特之处。除了满足酒店的自身利益外, 我们应该更多的为客户服务, 并着力于将其传递给目标客户。照明设计强化了酒店的个性与特点, 实践了功能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理论。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我们更应立足于酒店照明设计, 以服务为宗旨, 吸取国外照明设计的优点来补充我们的不足, 并力图将其做的更好。好的灯光设计不是游离于装饰之外, 而是预置在装饰之中与建筑融为一体。酒店照明设计应充分调动光的一切特性, 结合酒店的各项功能和酒店设计理念, 创造一个理想的光的世界, 一个艺术的世界, 以达到舒适性、艺术性、统一性、安全性的设计效果。通过共同元素的结合, 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空间, 把酒店设计打造出极致的完美。

参考文献

[1]肖华《照明周刊》

[2]田鲁《光环境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

[3]网络文章《上海世博洲际酒店照明设计详解》

[4]《日本照明学会照明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演绎 篇9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建筑设计,创新,传承,发展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 秉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是建筑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前提。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师提供丰富的思维空间, 同时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又能够为传统文化的设计表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结合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设计实例,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也简要介绍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灵活运用。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内在统一

建筑是反映文化和艺术的长期存在的实体, 建筑设计依附于文化环境和地域环境中, 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观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 建筑能够展示和促进文化发展, 所以文化与建筑是内在统一的。

1.2 当代建筑设计作品缺乏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文化渊源流长, 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 建筑设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国际化与多元化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各大城市高楼林立, 发展迅速, 钢筋混凝土与玻璃幕墙成为了现代建筑的流行设计语言。中国建筑业也迎来了空前繁荣, 大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拔地而起, 但整体来讲, 中国现代的建筑设计作品, 大部分缺乏中国文化的民族文化内涵。设设计计师师需需要要从从建建筑筑设设计计中中能能将将传传统文化融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 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形成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 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延续, 又能够体现时代特色。

2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分析

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 需要分两个层次来把握:1) 物质与形式层面。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从建筑的整体布局、颜色、空间、材质、形态等方面分析地域文化特点;2) 精神内涵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风格讲究秩序、讲究对称、讲究稳重和谐、讲究端庄大气, 同时也具有浪漫优雅的气质, 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设计理念继承和演绎的关键所在。

3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1) 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 应该侧重于对其内在精神的演绎。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 应该避免保守僵化的误区, 避免机械的照搬中国古建筑的具体形式, 由于时代不同, 材料技术不同, 建筑的功能体量和以前的建筑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所以在设计当中, 应该侧重于对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演绎, 创造性地结合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 做到继承中创新。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表达形式。建筑是具体存在的实体, 它通过空间、形态、色彩、质感等建筑基本元素的组合来实现建筑艺术的视觉感受和精神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 这些元素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并以此来反映它的文化倾向, 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反映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a.建筑形态。建筑形态是指建筑的整体布局、空间大小、尺度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事物的形态具有自己的审美习惯, 讲究对称, 秩序, 讲究不同的形态创造不同的意境, 现代建筑师通过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结构、比例、均衡、节奏等造型符号元素的理解和分析, 选择适合建筑类型的组合方式, 达到所要表达的建筑文化意义。b.建筑色彩。建筑色彩是构成建筑视觉认知符号系统的必要元素。色彩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独立的建筑形式元素, 中国的建筑色彩丰富, 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象征意义, 比如红色象征热烈、喜庆、吉祥、浪漫, 黄色象征富贵和皇权。现代建筑利用色彩和传统文化的呼应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c.建筑材料和质感。材料和质感的运用是建筑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与形式的融合是建筑设计的理想目标, 建筑材质符号就是指建筑的表面特征。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质感, 给观赏者不同的审美和文化感受, 比如谈起灰砖, 谈起白墙灰瓦, 人们会自然的联想到中国传统建筑。利用人们熟知的材质肌理来向观赏者传达建筑印象, 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联想, 增强现代建筑的文化意义。

4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演绎

4.1 项目解读

1) 文化背景解读。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是我国培养各民族青年及高级人才、研究各民族文化的最高学府, 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对于单体建筑风格而言, 设计应考虑具有民族风情并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加以表现。由于我国民族众多, 不宜采用某一民族特定的民族建筑风格, 而选择整个中华民族传统建筑中的成熟元素加以演绎, 综合起来形成人们亲切熟悉而又有新意的“民族化”建筑形象, 体现“民族特色”“中国气派”及“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2) 时代背景解读。设计不但要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更要体现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自信, 体现作为现代文明传播的载体所应具备的建筑形象, 烙上时代的烙印。以现代演绎的手法同时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和传统文化已成为设计的主流趋势。3) 建筑区位解读。图书馆位于校园的南北中轴线上, 南侧紧邻团结广场, 是中轴线上仪式性序列空间的高潮部分, 建筑形态应具有强烈的“中央”气质, 计算机中心及博物馆分列东西两侧, 三栋建筑围合八角形的团结广场, 从整体性考虑, 本设计应统一考虑三栋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造型, 以形成统一的校园核心区整体风格。

4.2 设计要点

1) 现代的语言演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设计用现代的语言表达传统的中国文化精神, 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抽象, 提炼出一系列现代的建筑语言, 追求在气质上的传统文化的神似, 而非简单复制的形似, 从而塑造出简约端庄大气的文化教育建筑形象, 具体措施如下:a.以有着方正对称中心感强的秩序组织简洁庄重大方而雕塑感较强的建筑形体, 表达出中国文化中四方平顺、贤良方正的形象气质 (如图1所示) ;b.建筑顶部采用平屋面与坡屋面相结合的方式, 屋面与建筑立面使用同种材料, 并采用直接交接的方式, 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特点, 又具有较强的雕塑感;c.建筑主入口采用象征坡顶形式的玻璃雨棚, 形成中轴线上的视觉焦点, 并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d.以中国古文字和中式花棂窗抽象出现代建筑语言, 形成整个建筑幕墙的表皮, 尺度宏大规整, 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同时又兼具现代建筑的气质 (如图2所示) ;e.建筑主要材料为米色石材、灰色陶板及玻璃幕墙, 突出“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同时, 体现大学建筑亲切、典雅、自然的风格特点。

2) 中轴对称的均衡布局。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博物馆三栋建筑共同围合了八角形的民族团结广场, 其中图书馆位于校园南北中轴线上, 计算机中心及博物馆分列东西两侧, 均衡布局, 形成整个校园的核心区域, 设计统一考虑三栋建筑风格和建筑造型, 以形成统一、完整、气派、均衡的区域空间 (如图3所示) 。

3) 树立绿色节能建筑的典范, 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近年来,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 绿色、生态、环保、节能、低碳排放等议题在建筑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界的一大主题,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不谋而合, 本工程考虑以下绿色节能措施:a.生态绿化屋面。本工程首层有较大面积的屋顶绿化, 生态绿化屋面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蓄水性能、滤水性能、吸尘降噪性能、防辐射和调节温度湿度功能, 达到建筑的绿色生态化, 降低建筑能耗同时提供宜人的室外学习交流活动空间。b.积极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没有环境污染, 永不枯竭的新能源, 利用太阳能可提供照明、热水、光伏发电等需求, 本工程拟在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纤导入照明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有效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c.自然采光及光导利用。本工程积极利用自然采光及光导利用, 合理控制立面的窗墙比、尽量增大自然采光面;节约人工照明成本;利用光纤导入照明系统将太阳光经聚光元件高效采集、传输至建筑内, 具有节约电能、无污染的特点, 可提供绿色、环保、清洁、安全的照明环境。适用于地下空间引进阳光。d.自然通风与气流组织。自然通风既可为室内提供良好的空气品质, 且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本工程充分利用外部地形空间条件合理布置建筑主动构造良好的自然通风体系, 同时利用方正的建筑形态、中庭、窗户的通风布置等积极的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e.绿色建材。提倡使用原料提取、产品制造、使用及再循环、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材料。

5 结语

当今世界的建筑设计已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 建筑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相结合, 体现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传承和发展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建立起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纽带, 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更好的应用于现在与未来, 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董豫赣.预言与寓言贝聿铭的中国现代建筑[J].时代建筑, 2007 (5) :60-65.

设计演绎 篇10

知识目标:通过甲烷分子式的教学, 使学生初步体会确定气态烃分子式的计算方法;简要复习碳原子结构和共价键的知识, 使学生掌握甲烷的电子式、结构式的写法、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掌握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认识物质结构本质、透过表面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学习天然气的组成, 认识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节约能源、关注环保的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计算过程的逻辑思维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物 (球棍模型)

三、教学组织过程

以“一段简介‘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资料”引入教学

1.甲烷的分子结构。

师生互动完成课本P60的“交流与讨论”, 得出以下结论:

分子式CH4电子式

结构式

(学生活动) 尝试用橡皮泥与牙签摆出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即正四面体构型。

2.甲烷的物理性质。

首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共同归纳补充:

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同温同压下, 其密度比空气小。

3.甲烷的化学性质。

(观看多媒体演示, 师生共同探讨)

(1) 甲烷的燃烧。

(老师设问) 1点燃甲烷前要进行什么操作?

2点燃甲烷气体, 有什么现象, 燃烧后的产物如何检验。

(师生共同活动) 观察、思考、讨论

(小结)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 无烟。

, 利用此性质, 甲烷可作燃料

(老师设问) 甲烷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观看多媒体演示, 师生共同探讨)

(2) 甲烷的取代反应。

(老师设问) 1实验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重点观察部位:量筒内气体颜色的变化, 量筒水面上升情况, 量筒内壁的变化 )

2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师生共同活动) 观察、思考、讨论

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并分析现象, 写出反应方程式, 进而揭示其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小结) 1现象:集气瓶内气体黄绿色褪去、有白雾, 水位不断上升、内壁出现油状物质。

2反应原理:

3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4该实验的注意事项:须是纯净的氯气, 而不能使用氯水;反应条件为光照;甲烷分子里的4个H逐步被Cl取代, 生成的油状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的混合物。

(安排学生讨论)

1光照下,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后, 共得产物 ( )

A.5 种 B.2 种

C.3 种 D.4 种

2下列物质中, 不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

A.CH3Cl B.CH2Cl2

C.CHCl3D.CCl4

3是同分异构体吗?

4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

B

C

D

4.甲烷的用途 (学生阅读第 60 页“甲烷的利用”, 进行总结归纳) 。

(总结) 甲烷是我们接触有机化学的第一种物质。学习有机化学首先要掌握有机物中碳原子呈四价 (即构成四个共价键) , 再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甲烷的分子结构是正四面体, 它的主要化学性质是能发生取代反应。对甲烷的学习是我们打开有机化学的金钥匙, 请大家体会这节课的探究方法。

(课后练习) 查阅资料, 分析我市进行生活燃气改造工程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设计演绎 篇11

关 键 词:文化产品 设计程序 文化创意

1、引言

就现代设计而言,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不等于复制和仿制,而是将传统文化中具有形式美感和精神文化内涵的元素与现代的审美理念,生活环境等有机地交汇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得适度且得当,会为设计增添外在与内在的艺术魅力。反之,则会不伦不类,生硬造作,玷污了我们的瑰宝。传统元素的运用应该本着适量、适度的原则,力求自然,避免堆砌。这样的结合即凸显了传统文化的特征与精神,又易于被现代都市环境和审美情趣所接受。然而,如何通过传统文化的解析,将其文化内涵转换成创意文化产品呢?

2、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演绎方法探究

中国古代社会中,器物用品除了实用功能外,透过其形制与纹饰变化,不只是独特美感的呈现,从中更能传递着情感与文化意涵,或诉说着动人的故事与传说等。

Leong(2003)提出将文化分成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图中:①外在层次,指色彩、质感、造型、表面纹饰、细节处理、构件组成等感官表现;②中间层次,指功能性、操作性、使用便利、安全性、结合关系等;③内在层次,指某种特殊含义,例如,产品有故事性、有感情,具有文化特质性等。外在层次描述的是文化品的形体特征,是视觉感受的方面,中间层次描述的是行为操作的感受方面,而内在层次则是升华到心理感悟与享受的情感方面。Leong(2003)将文化从外到内各个方面都剖析的很透彻。

接下来将分两部分对传统文化进行讨论:传统纹样和传统用品。

2.1 传统纹样运用于当代设计方法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祖先遗留下来的巨大财富,是现代艺术家、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传统纹样中图形元素对于设计师而言,是艺术创造的一个起点,可以引发无限的畅想。同时,传统文化的再设计,也是一个艰巨的、具体性的艺术活动,需要一套再设计的规律方法。

无论是传统纹样还是传统用品的再设计,首先,必须对设计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传统纹样再设计时,了解其纹样的内涵和寓意对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是很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联想的方法往往是借助比喻、借喻、象征、谐音等来表达内涵。如汉字“忍”的造型,在心上放一把刀,用来形容忍耐的刻骨铭心和坚毅性;“鹿”与“禄”谐音,所以象征着富裕,一百头鹿在一起,称“百禄”,鹿和蝙蝠在一起,表示“福禄双全”等,所采用的方法是以“实形”喻“虚形”,以具体的物象来象征、比喻抽象的观念和精神。想象,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根据某一个抽象的概念,想象其具体的内容。比如,当我们看到蟠桃,就会想象到老寿星那鹤发童颜样子等。传统纹样中图形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形式陈旧,不符合现代审美的要求,不能直接沿用,必须加以提炼、取舍、分解,发掘可行性的形式。对已经提炼、打散的元素再进行重构形成我们所需的设计图案。

深入了解文化内涵,在设计实践时可以以现代创造意识和表现技巧进行有意味、有形式美感的造型创作,将无形的抽象的某种理念和心理感受转化成为一种具体形象,引发出抽象意念延伸和连接,创造出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美感的图形。

2.2用品的文化意象与现代设计演绎

设计文化产品时,如何萃取文化元素,并合理地通过产品设计得以呈现是很重要的。在产品设计时,因其所具有文化特色本身所涵有的文化意义,必须探讨其文化属性,寻求文化特色与产品表现间合理的转换脉络。实体层次文化产品的应用,都可以藉着对色彩及纹饰的了解与运用、材质运用搭配的创新、提取整体或局部的造形特征、线条的强化或简化、细节处理的取舍,构件的重组运用等方面的思索,致力于文化特色转换到产品表现的应用,而不只是形态的仿效,或纹饰的转贴等。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可帮助设计人员了解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依据各阶段对文化元素的需求有目的地选取材料,逐步完成文化产品设计。

随着消费需求的转变,目前产品除了使用功能与实用性外,还必须兼顾消费者认知与文化诉求等方面。当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之际,消费市场日益重视具有能展现文化特色与现代美感的产品。总体而言,目前的设计方法,可概括为:其一辅助构想设计的方法,着重于概念的拓展发散;其二是在设计。

(1)信息提取:在设计探讨初期,应对文化的表象及意涵加以调研,重新认识器物本身及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并针对其有形的、物质的、使用行为、仪式习俗、意识形态、精神形态等文化属性,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综合等设计准备工作。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内容,一般可分为衣(服装特色、饰物、材料及纹样等)、食(食物、生产形态)、住(建筑及室内居住)、工艺(编器、制陶、木雕、手工艺)、日用品(家具、茶壶等)五项。设计时我们一般从四个方向来进行具体的文化分析,即形态、色彩、材料、传统哲学意识等,并通过前面提到的一些提炼形态、线条、色彩的具体方法来进行。对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承,这些是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其传达和共鸣性强,对于设计具有传承的意义。此外,对于情节记忆的研究,必须通过一些访谈、文化氛围调研才能了解。情节记忆,涉及人、时、地、物、情境所感知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具象与抽象结合的文化感受性情境,也是被情境感知的各种关系的交错与综合。对于这种情节记忆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创造出更深刻的文化产品,引起消费者的心灵共鸣。

nlc202309041037

(2)设计定位:

文化产品是以文化概念为基础,寻找适合当代的文化题材来赋予产品文化的表征,即透过产品的色彩、线条、形态、材质或肌理,结构或使用,装饰、图案或者传统哲学意识等加以表现,在这些文化资料中撷取文化特色,将这些信息与目标产品合理化结合,以确定产品的设计定位。

(3)产品设计:

无论从Leong(2003)文化空间的观点,还是杨裕富等的文化空间观点来看,文化设计都需要通过多个层次的转换才能实现。外在层次,即有形的视觉表现,以产品语意设计中隐喻等手法,将抽象的文化元素部分加以具体化呈现;中间层次,以“用户为导向”,的情境故事法和通过实际探访的生活形态观察,应使设计充分符合文化产品使用时所需的情境和考虑的重点;内在层次,即最深层意识形态与无形精神,通过本地文化资料、情节记忆等的系统整理和选取,形成概念并转换。

设计师根据设计目标:内在层次、中间层次和外在层级,将所撷取的文化元素通过明喻、隐喻、寓意、类推、象征、借用、重构、装饰等设计手法,设计出具有文化表征的文化创意产品,这种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是形似的,即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法设计出具有明显的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演变的,对撷取的传统元素进行淡化变形,设计出具有现代形态感的文化产品;神似的,即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进行设计,并且符合现代需要。

(4)感知及记忆:

设计不仅是连接技术和人文文化的桥梁,同样也是文化、产品与人之间的沟通者。使用者可以通过观看、触摸、认知和使用等方法来感知所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达到对所用文化元素的共鸣。产品与人之间的桥梁是文化感知,即产品能够让使用者产生认知操作或心理上的认同感,进而唤起使用者对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记忆。

设计文化产品时,设计师从历史中汲取一部分文化特质,可能是从形态、色彩、材质等具体的方面,也可能是从传统观念、社会意识、审美判断等抽象方面提取。而关键的是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还原成具象形式、转换成具体产品的过程。即是产品的形态、色彩、结构、材质及使用状态等元素进行系统整合,并赋予设计美学、文化等各种意义的过程。这种文化元素的呈现,要经过合理地转化或提升,有些是具体的,反映在产品的形态或细节上,而有的是抽象的,表现的是一种特定的观念、风格和语言意象等。简而言之,即运用设计手段将文化元素转换成一种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形式,探求产品使用后对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满足,进而唤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

三、部分案例设计分析

以下几件文化产品设计,是根据文化元素的探索与理解,结合现代的设计审美思想设计而得的。

四、结语

华夏五千年悠长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文化元素,我们应该倍感珍惜且需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在产品设计中加以运用。现代设计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移位及变异,而是从传统文化中撷取可造元素,并以现代创造意识、表现技巧和审美欣赏进行有意味、有形式美感的创作,将无形的抽象的理念和心理感受通过一定的设计程序转化为一种具体的可感形象,引发出抽象意念的延伸和连接,所创造出来的新图形和新产品将具有全新的视觉形象和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飞. 《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陈原川. 《中国元素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高阳. 《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2008

[4] 徐启贤、林荣泰. 《文化产品设计程序》,设计学报,2011(4)

[5] 刘焕雲. 《文化、创意与地方产业结合发展之研究─以客家工艺产品为例》,文化创意产业永续与前瞻研讨会,2010

[6] Leong, D., & Clark, H. (2003). Culture-based knowledge towards new design thinking and practice- A dialogue. Design Issues, 19(3), 48-58.

设计演绎 篇12

关键词:真善美,当代设计,阐释和演绎

“真善美”一直是学者和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 不断变化又万古常新, 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赋予了这个课题新的内容。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所说:“世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写出一本完美的书。”这说明人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 是为了创造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世界。设计是人类历史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当代设计中, 同样离不开对真善美的追求, 真审美三位一体的思想是人们评价设计的最高境界。

一、真善美的涵义

真善美是人类活动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目标, 也是人类发展的三个不同向度的价值追求。[1]总体上说, “真”主要反映人与世界的认知关系, 体现着合规律性的认识世界的目标;“善”主要反映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体现着合目的性的改造世界的目标;“美”主要反映人与世界的情感关系, 体现着合感受性的创设世界的目标。

按《辞海》的解释, “真”是指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还有与伪、假相对的真实、真诚等涵义。从字面上理解, 《淮南子·真训》注“真, 实也”;荀子《劝学》注“真, 识也”;淮南《本经》注“真, 不变也”。从哲学角度来讲, “真”是指主体在思想和行动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观必然性的状态。“善”是使人们的行为与主体的利益相符合, 是一种价值, 是实现主体必然性的境界;美能使人产生愉悦的体验,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词也做了诸多诠释, 涉及的领域较多。

二、当代设计追求真善美理念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现代设计创造的成果最终是与社会化工业生产联姻, 形成普遍介入社会生活的产品。当代社会, 国家整体设计水平的高低与其综合竞争力息息相关, 设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但在当代设计中, 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例如一篇报道曾披露, 目前我国50%以上的商品都存在过度包装问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里有1/3属于包装垃圾。在价值最大化的观念的指导下, 非善意的设计经常出现, 不是片面强调某种极端就是图有其表而不涉及功能核心, 在设计中出现的山寨、假冒伪劣产品, 更是屡见不鲜。

正是由于在设计中缺少必要的道德意识约束, 当代设计中出现了真与假的并存和混淆, 善与恶的颠倒和抉择, 美与丑的模糊与扭曲。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的永恒追求, 同样在当代设计中追求真善美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三、真善美理念在当代设计中的演绎

在设计创造中, 真善美构成了设计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也是设计理论批评的标准。在设计中也出现了很多将真善美用不同表达方式演绎的优秀设计。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也非常认同真善美理念, 曾提出建立“真、善、美”CI的主张。“真”是基础, 是“善”和“美”的前提;“善”与“美”相结合并借助一定的形态为依托便产生了“美”。

1. 真——设计之本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同样, 设计创作的素材也来源于生活。事物都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性, 拥有其自身所固有的一种特质。然而, 现在的许多设计产品却背离了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真的标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 真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塑料在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产生之初, 因其自身材质的优越性, 得到了设计师们的喜爱, 在他们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塑料的身影。但如今, 由于塑料自身的不可降解性, 塑料制品产生的垃圾难以处理, 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避免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环保、绿色的材料随之产生, 这种材料在短时间之内被分解, 而由这种环保材料制成的产品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对人与自然的关怀, 符合客观发展规律。

2. 善——设计之核心

设计创作中的“善”分为“行为之善”和“理念之善”。在当代设计中, 一些山寨、假冒伪劣的产品琳琅满目。理念之善表现为“人文关怀”“人性本善”。设计师在设计时将人机工程学原理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近年来兴起的“通用设计”, 就是对能力有差异的人一视同仁, 例如城市里的无障碍通道设计, 体现出人性中的善和人文关怀。对个体的关怀, 善意的设计更关注情感需求的释放和表达。在包装设计中, 设计师采用环保绿色的材料, 不过度包装, 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体现为善。

3. 美——设计之升华

设计具备了真与善, 并不意味着美。美的设计能够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体验和满足。一个设计, 在具备了实用价值之后, 之所以讲究色彩、形式、材质及与人的交互体验, 就是为了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只有当设计师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 认识与把握了产品材料与功能的规律性, 并将此用具体的感性形象表现出来时, “真”才具有了美的属性与价值。[2]“美”不仅是形态美, 而且要具有思想内容之美, 真正的美是外在与内在的统一。“真”与“善”体现在具体的产品形态设计上, 就产生了美, 这种美的产生不能违背真与善的本意。

4. 真善美的统一

“真善美”是设计追求的最高境界, 但不是追求“真”“善”“美”的独立个体, 而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在追求真善美统一的过程中, “真”是设计的基础, 是善和美的前提;在真的基础上体现人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关怀, 即达到了善。[3]真, 善、美是具体形态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部分人生存的特殊性质和能力。而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统一。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则体现在人性化的设计之中, 人性化、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要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四、结语

当代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代设计也不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实践活动, 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促进人类进步的强大武器。在当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真善美的引领, 有了对真善美的追求, 设计美才能成为设计的灵魂而无处不在, 这也是设计师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志山.真善美的哲学与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8.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上一篇:钢铁信息化下一篇:肺曲霉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