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护理

2024-10-19

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护理(共7篇)

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护理 篇1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猪只通过采食发霉变质的谷物而引起中毒, 对猪危害很大。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200多种, 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等。

1 临床特征

1.1 急性中毒

病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 精神沉郁, 粪便干燥, 垂头弓背, 步态不稳。有的呆立不动, 有的兴奋不安, 流涎, 角弓反张, 皮肤上有紫斑。

1.2 慢性中毒

病猪精神不振, 食欲下降, 体温正常, 被毛粗乱, 形体消瘦, 皮肤发紫, 结膜苍白, 生长缓慢, 有异嗜现象, 有的出现呕吐, 有的腹泻。后期嗜睡, 抽搐, 后肢不能站立。空怀母猪不发情。妊娠母猪阴户、阴道肿胀, 乳房肿大, 严重时阴道脱出;早产、流产、产死胎和弱仔等。种公猪乳腺肿大, 包皮水肿, 睾丸萎缩, 性欲减退等。

2 剖检变化

(1) 急性中毒主要病变为贫血、出血和黄疸。全身黏膜、浆膜、皮下和肌肉出血;肾脏、胃肠道出血、水肿;肝肿大, 脾出血, 心内外膜出血, 血液凝固不良等。 (2) 慢性中毒主要病变为急性中毒性肝炎, 肝肿大, 变硬;腹腔内有大量的积液, 淋巴结水肿、充血;肾苍白、肿胀等。

3 预防措施

据调查, 我国饲料及原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率可达30%~40%, 南方各省更为严重。因此, 购买玉米时一定要做好质检, 买优质玉米, 放于干燥、通风、低温处贮存, 严防发霉变质。

3.1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特别是种公猪, 妊娠母猪对霉菌毒素十分敏感, 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3.2 霉变饲料的处理

轻度发霉的饲料先用清水反复冲洗3次, 然后用0.1%漂白粉浸泡3h, 再用清水冲洗, 烘干后能去除毒素的70%~90%, 可以饲喂育肥猪。饲料严重发霉的应全部废弃。

3.3 饲料中添加脱霉剂量

脱霉剂不要使用化学合成制剂。使用复合型脱霉剂, 安全, 除毒能力强, 效果好, 如使用产霉型益生菌代谢产物, 纳米级凹凸石等。

3.4 药物预防

为防止发生霉菌毒素中毒, 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甘草粉200~300g、黄芪多糖粉1000~1500g、大蒜素300g、溶菌酶400g, 连续饲喂1周。

4 治疗措施

霉菌毒素中毒后, 应立即停止饲喂发霉的饲料, 改喂没有发霉的饲料, 同时饲料中适当的提高蛋白质、维生素与硒的含量, 特别是增加维生素C的添加量。如果病猪吃料减少, 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黄芪多糖等混饮, 连用1周。

霉菌毒素中毒后治疗原则:提高免疫力, 解毒排毒, 恢复体能。

4.1 保护肠黏膜

硫酸钠25~30g, 液体石蜡75ml, 加水1000ml, 灌服;

4.2 解毒, 护肝, 保肾, 强心利尿

2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ml、25%维生素C5-8ml、40%的乌络托品20~40ml、10%的障脑磺酸钠5~8ml静注。

4.3 防止出血

可用止血敏3ml或维生素K35ml, 肌注, 防止中毒造成的内脏出血。

4.4 防神经症状

有神经症状的, 可用苯巴比妥0.25~1g, 肌注, 1次/d。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控 篇2

1 临床表现及发病原因

就急性中毒来看,主要是体温超过40℃,精神萎靡,步履蹒跚,弓背垂头,且兴奋急躁、口带涎水,皮肤紫斑。而就慢性中毒来看,主要是食欲低下、被毛粗乱,生长缓慢、皮肤发紫,呕吐腹泻,嗜睡,站立不稳等。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很多霉菌寄生在糠麸、饲料、粮食等上面,加上其具有较强的生存力,尤其是在温湿度一定的情况下,其繁殖的速度较快,但是其在生长和繁殖时有的霉菌会形成有毒的物质,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一旦猪食用了霉变的谷物,就会引发霉菌毒素中毒[1]。

2 具体危害

一是影响猪的蛋白质合成功能。在器官中,肝脏的作用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合成与分解,所以生成白蛋白的主要器官一旦中毒,就会降低猪的肝脏功能,导致合成血浆中的白蛋白降低,进而降低血浆胶体的渗透压,轻则出现生长缓慢和贫血以及抵抗力下降等情况,重则导致猪水肿和腹水,其肝脏在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凝血酶原以及凝血因子等方面的功能下降,此时血液的凝固性就会降低,进而出现出血的情况,尤其是黏膜和器官出血较为严重。

二是影响猪的解毒功能。在中毒之后,猪的肝肾功能会下降,所以在死亡病毒的排泄和细菌的崩解碎片以及产物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下降,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在体液中更长更多地停留,进而导致机体中毒,出现呕吐和腹泻以及口渴和厌食、尿频、脱水等情况,进而导致其解毒功能下降。

三是影响猪的免疫功能。因为中毒之后,猪的肝脏将会严重变性和坏死,出现肿大和质脆的情况,由于肝脏损伤后,就会出现细胞分裂,同时蛋白质的合成也会受阻,对核酸的生成带来影响,进而对其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带来影响,降低其免疫力,容易生病。

四是影响猪的排毒功能。猪中毒之后,将会导致其肾脏功能变性和萎缩,同时肾小管也会扩张,这样就会影响毒物的排泄,导致肝脏解毒负荷加大,代谢产物排泄功能下降,出现氮质血症状的情况,其酸碱平衡也会出现紊乱,导致治疗难度大,死亡率升高,甚至导致血小板的造血功能紊乱而引发胃肠出血。

五是猪的性功能失调。尤其是霉变的玉米,其中包含了玉米赤霉烯酮,就会导致性功能紊乱,尤其是母猪,其阴道黏膜内出现充血和肿胀的情况,出现不发情和假孕等情况。而公猪则是尿道口出现肿胀和积尿的情况,精液质量也会有下降[2]。

3 防控措施

1)控制措施。采取排毒、保肝和补液以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方式对中毒情况进行处理,并适当地做好能量的补充和强心利尿等工作。应结合猪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例如猪在中毒后有着严重的肺炎症状,应及时肌注抗生素,一般结合猪的体重确定抗生素的注入量,每千克体重注入头孢噻呋4 mg左右,每吨饲料中分别添加炎毒克喘王粉250 g和泰妙菌素150 g。再如针对肝肾病变问题,主要是添加能够保护肝肾的中西药,但是不得采用磺胺类的药物,否则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可在饲料中增加蛋氨酸和叶酸以及复合维生素的含量。

2)预防措施。由于霉菌存在的情况较多,所以很多时候饲料都会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但是往往由于症状较轻而被忽视。所以在注重对其控制的同时还应强化对饲料的管理。这就要求在饲料采购环节严禁采购虫蛀和霉变原料,并对玉米中的水分含量进行严格控制,只要超过12%就不得采用。其次就是强化饲料保管,切实做好防霉防潮工作,避免虫害和鼠害。再次是加强对霉变原料的控制,并利用草木灰水和1.5%的氢氧化钠浸泡处理轻微霉变的原料。最后是采用吸附剂,将霉菌毒素吸附,从而更好地预防霉菌毒素中毒的情况[3]。

摘要:猪食用了霉变的谷物,会导致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等中毒,严重危害养猪生产。本文分析了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发病原因,指出霉菌毒素对猪的蛋白质合成功能、解毒功能、免疫功能、排毒功能、性功能都有严重危害,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霉菌毒素,危害,防控

参考文献

[1]张君.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和防治方法[J].现代畜牧科技,2016(4):155.

[2]万遂如.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与防控技术措施[J].养猪,2010(4):53-54.

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护理 篇3

1 饲喂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原料和饲料对家禽的危害

增加了家禽对病原菌的敏感性, 包括微生物和病毒。削弱和改变各种防预体系, 降低抗病能力。破坏关键组织如肝、小肠和肾, 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健康。在细胞水平抑制蛋白质合成, 破坏DNA和RNA合成。造成必需而且有价值的营养损失, 亚临床的能量吸收障碍。

2 临床表现

某饲养户饲养的20000只海兰灰商品蛋鸡, 270日龄左右时出现了呼吸道症状, 咳嗽、喷嚏, 个别鸡只鼻腔内流浆液性液体, 使用了两个疗程的药物后无明显效果, 并出现食欲减退, 饮欲增加, 精神萎顿, 嗜睡, 机体消瘦, 排料样粪便, 产蛋率下降约5%, 蛋壳质量下降, 变薄、变脆。

3 病理变化

肺脏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 质地较硬, 气囊壁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干酪样物或斑块, 腺胃壁水肿, 腺胃乳头之间无明显界限, 肌胃角质层有条状裂斑, 肠道粘膜脱落, 肠内容物呈淡黄色粘性物, 腥臭刺鼻, 成熟的卵泡减少至3~4个, 输卵管缩短, 变细。

4 病因分析

4.1 饲料原料霉变。

湖北、湖南等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时, 不断出现玉米在成熟期倒伏, 导致玉米就地霉变, 保存不当霉变等。饲料厂和养殖户没有办法杜绝使用霉变玉米。

4.2

养殖户饲料保存粗放, 导致饲料霉变。

4.3

部分蛋鸡、种鸡场因饮水器漏水, 导致料槽内经常湿料, 长期采食湿料引起发病。

4.4 寄托于脱霉剂。

普遍认为饲料内添加脱霉剂就可以彻底预防饲料霉变, 或鸡吃过添加脱霉剂的霉变饲料后不会出现异常。事实上, 脱霉剂只能脱去一部分霉菌。

4.5

霉菌及霉菌毒素种类繁多, 且不同种类的霉菌和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存在差异, 对各个系统、组织、器官的致病状况也不尽相同。导致临床发病后表现形式不一, 剖检后病理变化差异很大, 这给临床兽医人员的诊断和处置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甚至大部分兽医和禽病专家都不能准确认知本病。

5 实验室诊断

镜检:取病死鸡的肺和气囊上的黄白色结节, 压碎后滴加生理盐水调匀, 加盖玻片镜检, 可见大量的曲霉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菌丝体有分枝和分隔, 可确诊为曲霉菌病。

6 治疗措施

上午“肠毒专治” (主要成分:盐酸林可霉素) 150千克水/袋, 集中4小时饮完。

下午“乐宜康” (主要成分:磷酸替米考星、增效剂等) 250千克水/桶, 集中4小时饮完。

“祛霉禽乐旺” (主要成分:各种维生素、防霉剂、抗氧化剂等) 400千克料/袋, 全天拌料 (连用7天) 。以上方案每天1次, 连用4天。

7 辅助治疗

停止饲喂发霉的饲料, 选择优质饲料。临床症状消除后, 在饲料中添加“健胃散” (主要成分:山楂、麦芽、六神曲、槟榔) 和“超浓缩鱼肝油”连续使用10~15天, 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1例酒精中毒病人的抢救及护理 篇4

病人, 女, 82岁, 2011年8月26日08:00, 因误服75%乙醇约400 mL, 当时感到口腔及上腹部不适, 而后呕吐胃内容物, 家人发现误服, 20 min~30 min送入我院急诊科。当时病人意识不清, 稍烦躁, 面色潮红, 呼吸急促, 立即予洗胃排毒、输液及应用纳洛酮, 随即收住入院, 诊断为酒精中毒、吸入性肺炎。查体温36.5 ℃, 脉搏88/min, 呼吸22/min, 血压104/58 mmHg (1 mmHg=0.133 kPa) ;病人皮肤潮红, 咽部充血, 呼吸有乙醇味, 瞳孔等大 (0.15 cm) , 对光反射存在, 颈软, 两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88/min, 律齐。病人原有浅表性胃炎糖尿病10余年, 长期便秘。急查血气分析pH为7.32, 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44 mmHg, 血氧分压 (PaO2) 155 mmHg, 血氧饱和度 (SpO2) 99%, HCO3-22 mmol/L, 碱剩余 (BE) -4.0 mmol/L, 电解质血钾3.51 mmol/L, 血钠141.4 mmol/L, 血氯101 mmol/L。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109/L, 红细胞计数3.70×1012/L, 血小板215×109/L, 血红蛋白114 g/L, 凝血酶原时间 (PT) 14.13 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24.28 s。入院后立即予以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为3 L/min~5 L/min;建立静脉通道, 输液及应用利尿剂, 促进乙醇排泄, 雾化吸入, 保护重要生命器官功能, 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留置导尿, 病人于入院后的当天15:00时意识转清, 8月27日拔除导尿管, 小便自解, 5 d后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彻底洗胃

给予温开水彻底洗胃, 直至洗胃液无味为止。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 注意面色、呼吸、血压、脉搏的变化;病人有浅表性胃炎病史, 要密切观察并记录洗胃液的性质、颜色、气味及量。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予以鼻导管吸氧, 氧流量为3 L/min~5 L/min, 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吸及呼吸道阻塞致窒息。给予雾化吸入, 促进痰液及吸入物的排出。

2.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留置静脉留置针, 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 应用纳洛酮及利尿剂, 促进病人清醒和误服物的排泄,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因病人有糖尿病史, 注意监测血糖及胰岛素的应用。留置导尿管, 观察病人尿量及肾功能情况。

2.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给予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及神经精神症状的变化。病人年龄大、机体反应差、自我表达能力弱, 病人子女因母亲误服乙醇, 深感内疚, 情绪急躁, 救治心切。护士要积极救治病人, 还要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 使其配合治疗。

3 小结

鼾症的危害及护理对策 篇5

1 鼾症的危害

许多研究表明, 鼾症是造成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导致多系统器官损害。

1.1 呼吸系统

由于睡眠时呼吸暂停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血氧浓度降低, 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甚至睡眠中突然发生窒息而导致死亡。

1.2 循环系统

鼾症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血氧浓度降低, 也会导致缩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 血管收缩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危险事件的发生;长期缺氧会刺激红细胞反射性增加, 血黏度增高, 从而诱发血栓性疾病;鼾症患者多为肥胖者, 常伴有血脂增高, 而肥胖本身就是冠心病高危因子, 因此更容易引起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3]。

1.3 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会使患者睡眠时做恶梦, 并引起唤醒反射和四肢乱动;另外, 睡眠时反复憋醒, 睡眠质量下降, 易出现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种临床表现;由于打鼾者在清醒状态下的脑干局部血流低于正常人, 如果是睡眠状态下更低, 加上血氧饱和度降低, 影响脑干部位的氧及能量供应, 对听觉和耳蜗等脑干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导致其功能降低[4]。

1.4 内分泌系统

快速眼动睡眠期是脑下垂体前叶释放生长激素至血液中的主要时期, 鼾症患者的生长激素会有不同程度减少, 因此其身体发育会受到影响[5]。

1.5 对女性的危害

女性鼾症患者在社会交往中一般心理压力较重, 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焦躁的性格, 造成人际关系不融洽;尤其是出差时, 为了不因为刺耳的鼾声而影响别人, 女性会在睡觉时高度紧张, 造成入睡困难、失眠, 导致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低下, 最终可造成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或者冠心病等疾病;打鼾孕妇出现先兆子痫的概率高, 同时发生低氧血症的可能性也增大[6]。总之, 女性打鼾的危害从各种角度来说, 都比男性更大。

2 鼾症的护理

2.1 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 护士应指导鼾症患者采取下列方法改善临床症状:定期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锻炼肺功能;睡觉时把既往的仰卧位改成侧卧位, 采用高床头[7];睡前不要饮酒及喝浓茶和咖啡, 也不要服用酒精、镇静剂、安眠药以及抗过敏药物等药物, 因为这些药物会使呼吸变得浅慢, 使肌肉比平时更加松弛, 导致咽部软组织更容易堵塞气道。

2.2 饮食起居

清淡饮食, 限制钠盐的摄入, 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戒烟戒酒, 早睡早起。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 如果量过大会使人夜晚疲劳, 加重鼾症。

2.3 监测血压

因血氧含量下降, 鼾症患者常有高血压、心律紊乱、高血脂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要重视对鼾症患者血压的监测, 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2.4 手术护理

严重的鼾症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医生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变和咽腔阻塞程度, 分别选用胯咽成形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及软腭紧张术, 通过手术使患者原来狭小的咽腔适量扩大, 使气流受阻状况得到改善, 呼吸通畅, 临床症状好转。

2.4.1 术前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白天护士多与患者交流, 务必使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夜班护士要观察患者鼾声响度和憋气程度并做好记录, 不同程度的鼾声及有无憋气症状是医生选择手术方式及切除咽腔组织程度的重要依据。

2.4.2 术后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说话时有无鼻音及饮水逆流现象, 以及手术伤口有无伤口渗血和局部血肿等情况, 因为上述两种情况的出现预示手术中对软腭、悬雍垂组织切除过多;该手术后患者无需禁食, 可进少许冷流食 (包括冷饮) 有助于局部止血, 也可减轻局部疼痛;术后第2天可予患者朵贝尔液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减少局部感染, 一般每日3~4次[8]。

总之, 鼾症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症状, 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鼾症患者需积极治疗干预及防护, 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以减少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雪梅, 越颖, 曾祥龙, 等.北京地区鼾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口腔正畸学, 1997, 3 (4) :162.

[2]谈小琴, 刘辉国.睡眠呼吸暂停与鼾症[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1, 17 (1) :6-8.

[3]钦光跃, 吴健, 施旦虹, 等.老年人鼾症对心脑血管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1, 1 (3) :12-14.

[4]朱红梅.鼾症防治研究新进展[J].甘肃中医, 2001, 13 (2) :62-64.

[5]卜国铉, 杨占泉, 董震.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5, 30 (3) :175-177.

[6]朱淑盟, 袁义厘.女性鼾症的发生因素分析及防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17 (19) :29-30.

[7]童茂荣, 曹鄂洪.睡眠呼吸紊乱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276-279.

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护理 篇6

1 职业危险因素

1.1 化疗药物的危害性

很多化疗药物的选择性很差, 在抑制或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 对正常的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特别是对一些生长旺盛的细胞如骨髓细胞、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等, 损害则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致畸、致癌。护理人员在配药、执行化疗或处理污染物品的过程中, 接触的化疗药物分子可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进入人体, 当积累到一定剂量时将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甚至引起疾病[1]。

1.2 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的危害认识不足, 自我防护意识差

护理人员对化疗药物危害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个人防护行为欠缺, 大多数人存在侥幸心理。朱晓鸿等[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对化疗药物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 结果显示:56.5%的护士在溶解化疗药物时无任何防护设备, 17.4%的护士不了解化疗药物对人体有害, 72.5%的护士未经过化疗药物防护知识培训。

1.3 职业防护管理不到位

管理者在思想上不重视, 监管力度薄弱, 防护制度不健全, 操作程序不规范, 防护措施不完善等均可导致职业危害的发生。

1.4 防护设施不健全, 护理人员操作不当

医院没有专门的化疗药物配制间, 配药室无排风设备, 空气不流通, 不能提供必需的防护用品及设施如防护衣、护目镜等。护理人员操作中打开安瓿或注入溶剂时粉末散出, 溶药时加压过大, 拔针时造成药液喷出, 针头脱落致药液外渗, 加药时药液漏到手上、工作服上, 针刺伤等易造成职业危害。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及管理力度

加强护士对化疗药物防护专业知识学习, 进行专职培训, 包括化疗药物的基本毒副作用及预防处理, 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及防护。除进行常规的防护知识考核外, 还要制定护士接触化疗药物具体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 使专业人员全面掌握, 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 化疗护士应定期轮换, 合理排班。孕期和哺乳期护士可暂时脱离接触化疗药物的环境。

2.2 配制化疗药物的设施要求

有条件的医院在静脉配制中心配制化疗药物, 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使用特别的安全柜配药, 并在窗口下方设有吸引装置, 形成无形的屏障, 从而防止污染的空气外流以保护配药护士。如在基层医院无此设施, 可尽量在安装有排风设备、空气流通、人流较少的地方进行。操作台上要覆盖一次性防护垫, 减少药物污染, 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立即更换。医院尽量配齐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穿防护衣裤, 戴一次性口罩、帽子, 戴双层手套及防护镜。另外不要在配药区内饮水、进食、吸烟。

2.3 正确、规范地配制化疗药物

2.3.1 玻璃安瓿内药物抽吸方法:打开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 使药液内空气上浮, 颈部以上的药液降至瓶底, 打开时应用纱布包裹, 以防划破手套及皮肤, 如不慎划破应立即处理。抽吸时确保注射器与针尖连接紧密, 针尖斜面朝下, 缓慢吸取, 以免药液外渗。

2.3.2 玻璃瓶装粉剂的稀释方法:打开瓶盖, 抽取不超过玻璃瓶2/3稀释液缓慢注入瓶内, 注意注射器朝下, 瓶盖朝上;退出针头后, 慢慢摇匀, 应在瓶塞原针眼处插入针头, 避免由针眼外渗药物, 瓶盖朝下, 注射器朝上, 缓慢抽吸, 压力不可过大, 以免造成针尖脱落, 污染环境。

2.3.3 输液过程中更换液体时, 应将瓶盖朝上正立位插入输液器之后再倒立挂好, 使瓶内压力与外界保持平衡, 以防瓶内压力过大, 药液顺排气针眼漏出污染患者和操作者。另外, 从墨菲滴管内壶加入时每次入量不可过大, 速度不宜过快, 以防药液溢出。

2.4 废弃物的处理

2.4.1 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手套及其他污染物品应放置在带盖的专用袋中, 集中高温焚烧, 针头、安瓿及玻璃药瓶放入利器盒中交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理。

2.4.2 患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要使用有密封盖的容器, 弃入下水道或马桶后, 要反复冲洗, 处理时必须戴手套以免沾染皮肤, 医院应设有污水处理装置, 防止环境污染。

3 讨论

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化疗药物, 随时可能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因此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 加强化疗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护理人员个人防护意识, 遵守操作规程, 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保护环境, 确保护理人员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运贤, 陈惠珍.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职业医学, 2001, 28 (4) :43-44.

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篇7

吉林市中心医院自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5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24例。年龄16~60岁, 口服百草枯平均2~6 h入院, 其中1例皮肤接触中毒。存活8人, 死亡48人, 成活率约14.3%, 死亡率约85.7%, 死亡率极高。

2 临床表现

2.1 有明确的接触或口服史。

2.2 可发生接触性皮炎、色素沉着、眼结膜、角膜灼伤。

2.3 呼吸系统 表现为咳嗽、咳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 少数见肺水肿, 严重者可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

2.4 消化系统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5 心肾系统 少数可发生心肌损害。药物从肾脏排泄可损伤肾小管, 产生蛋白尿、血尿, 血中尿素氮、肌酐升高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2.6 神经系统 表现为头痛、头晕、抽搐、幻觉等。亦有部分患者神志较清楚。

3 急救措施

3.1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脱去被百草枯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流动的温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黏膜。误入眼中的百草枯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 min以上, 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 必要时请眼科大夫会诊。

3.2 经口服中毒者应立即反复彻底洗胃或导泻。可使用吸附剂如30%漂白土、活性炭。这样做能利用粘土对产品的吸附特性, 从而使之钝化。为了加速排泄, 可用硫酸镁、甘酸醇等。原则为:早期、快速、足量、反复给药。直至患者粪便由绿色变为漂白土色为止。灌服导泻时采用小剂量多次灌服的方法, 每次灌服量不宜超过400 ml (60 ml注射器向胃内注入) , 防止患者呕吐。每次灌入后需在胃内保留约1 h后再抽出。

3.3 积极补液 使用呋塞米等药物加速毒物排泄, 原则为越早越好。使用呋塞米时注意观察尿量。

3.4 确保气道通畅, 呼吸、循环功能正常。

4 治疗

4.1 出现呼吸衰竭、肺纤维化使用呼吸机, 以增加气体交换, 改善氧合功能, 提高氧分压, 减轻肺损伤。

4.2 尽早应用保肺药物。应尽早使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及百草枯单克隆抗体、大剂量维生素C和E, 以防止氧自由基形成过多过快, 减轻其对细胞膜结构的破坏。

4.3 血液灌流, 最好在服药24 h内进行, 1次/d, 持续1周左右。

4.4 血必净治疗: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2~4次/d。

4.5 补液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保肝治疗, 加强支持营养治疗。消化道腐蚀性损伤严重胃肠道功能衰竭时应禁食, 可给予深静脉高营养, 同时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 预防出血。

4.6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地塞米松8~10 mg, 3次/d静脉滴注。

4.7 止痛剂应用 因口腔、食道和胃的腐蚀性损伤可引起剧烈疼痛可以使用强的止痛药物。

4.8 使用抗生素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5 护理

5.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瞳孔、心律、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监测血气、心电图。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呼吸不规则等人体系统危害症状立即通知医师。

5.2 彻底清除毒物 即刻洗胃:洗胃液 (液温25℃~38℃) 。胃管插入长度45~55 cm。昏迷患者插管前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 使头后仰以避免误入气管。当胃管插至15 cm时, 左手托起患者头部, 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 以增大咽喉部弧度, 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 直至预定长度。洗胃完毕, 关闭洗胃机, 将胃管与机器断开, 轻揉患者腹部将胃内液体引流干净。胃管末端反折, 拔出并撤去油布, 擦净患者面部, 协助其取合适卧位。

5.3 建立静脉通路, 特别是在院外, 挑选近心端大静脉, 尽量采用留置针, 大量补液, 遵医嘱使用利尿剂等药物。

5.4 眼部的护理 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以防止继发感染。应用清水或盐水冲洗眼睛15 min以上。

5.5 呼吸道护理 由于肺是百草枯中毒的靶器官, 早期容易使肺损伤而出现急性呼吸衰竭, 晚期形成肺纤维化, 所以禁止或限制吸氧, 因可加重肺损伤, 只有在血氧分压低于40 mm Hg时才可以给低浓度的氧吸入,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时湿化气道, 翻身、拍背、吸痰, 必要时应用呼吸机。

5.6 消化道护理 患者的整个消化道都有可能造成烧伤, 唇、口腔、咽及食道黏膜灼伤、溃烂。口腔黏膜糜烂及黏膜脱落是本病特点, 糜烂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 严重者可发生食道穿孔。为缓解疼痛, 可用利多卡因稀释后反复含漱, 重点是口腔护理, 早期鼓励患者餐前、饭后漱口, 用棉球清洁口腔, 禁用牙刷, 以免损伤黏膜。口服维生素B类药物可促进溃疡愈合, 以米汤、牛奶等流质食物为主, 减少黏膜刺激。

5.7 仔细观察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及量, 以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 注意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5.8 留置尿管, 准确记录尿量, 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颜色, 有无肉眼血尿, 有无少尿、无尿监测肝功、肾功、心肌酶等指标,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9 血液净化患者要做好透析管路的护理, 妥善固定。防止管路扭曲, 受压甚至脱出。血液净化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 要对血流量、动脉压等监护装置严密监测, 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拔针时要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穿刺点20 min。防止局部出血。

5.10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的心理或自杀未遂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 其心理极为复杂。医护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理念, 加强心理疏导、安慰, 多给予劝导、鼓励,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帮助患者度过情绪的低谷, 使患者配合治疗。

6 预防

6.1 改进生产工艺和喷洒装备, 防止跑、冒、滴、漏。

上一篇:个体控制点下一篇:工会文体活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