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共9篇)
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 篇1
经皮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y, PTA)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狭窄的治疗;随着冠状动脉支架柔韧性和顺应性的提高, 已有许多冠状动脉支架应用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报道。2004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过程中,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4年3月—2008年12月我科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病人29例, 男21例, 女8例;年龄42岁~75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9例, 脑梗死所致轻偏瘫10例;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发现颅内动脉狭窄行脑血管造影, 以确定狭窄部位、狭窄长度及程度;颈内动脉颅内段3例, 大脑中动脉M1段14例, 椎动脉颅内段7例, 基底动脉狭窄5例;狭窄程度60%~96%。
2 舒适护理
2.1 环境的舒适护理
病人术后进重症监护病房, 空间共享, 造成不适应, 给予围帐隔断, 形成相对私密的空间;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减少外界对视、听、触觉器官的刺激;减少噪声, 关闭监护仪报警声, 由专人负责中央监护系统显示屏的各种数据, 根据病情选择性地应用监护项目, 尽量减少各种连线和导管缠绕对病人体位的限制;夜间灯光调暗, 白天窗帘打开, 在病人无不适应的前提下保证病房有足够的光线;保持病房安静, 医护人员做到“四轻”;病房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合理安排治疗操作及护理活动时间, 尽量保证病人正常的睡眠周期。
2.2 体位的舒适护理
术侧肢体需伸直制动24 h, 术后长时间同一姿势卧床导致病人腰背部酸胀疼痛。采取的护理方法:①砂袋压迫6 h内, 2 h给病人术侧肩、臀部垫枕并给予按摩术肢和腰部1次, 每次按摩力量均匀、缓慢, 避免用力过度, 健侧肢体可自由弯曲;②去除砂袋压迫后, 术侧下肢可进行活动, 脚尖伸直向前、向上下部勾紧肌肉运动各做数次, 转动脚踝部上下、左右运动数次, 膝关节做弯曲与伸直运动, 也可以被动按摩肢体, 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2.3 穿刺部位的舒适护理
①穿刺口使用无菌敷料覆盖, 采用胶布固定后使用网状弹力绷带以“8”字形法加压包扎。②注意病人的血压及面色的变化, 敷料不宜过厚, 以免影响穿刺口出血量的观察, 注意观察包扎处有无移位, 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及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血运情况[2]。③杜绝使用导致穿刺口过敏的胶布及过度牵拉胶布, 防止因此而致表皮脱落。
2.4 社会心理的舒适护理
与病人家属交流沟通, 了解其家庭关系、经济情况, 在不影响治疗前提下适当允许家人陪护, 指导家属关心病人并提供有效支持;尽可能帮助解决病人的实际困难, 争取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协调好病人间的关系, 了解各自的生活习惯, 做到友好的提醒;建议病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关心, 使病房内保持融洽、祥和、友好的气氛。尊重病人的宗教信仰, 只要无危害性不予干涉, 并尽量满足其对宗教信仰的要求。出院前向病人发放温馨提示卡, 并填写随访表, 出院后电话定期随访1年。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 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最终目的是让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更好地配合治疗, 减少并发症,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3,4]。实践证明, 采取环境、体位、穿刺部位及社会心理的舒适护理, 实现了全人护理, 发扬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得到了病人的欢迎。同时, 舒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护理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 能科学地利用各种手段为病人解除痛苦。这样, 不仅使病人感受到最大的舒适程度, 还能促进护士业务素质和护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舒适护理,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植入术
参考文献
[1]陈凌, 卢海涛, 王凯, 等.提高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病人卧床舒适度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230-240.
[2]王运茹, 王小井.舒适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 12 (19) :87-88.
[3]萧丰富.萧化舒适护理模式[M].第6版.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7-9.
[4]贾艳清.心脏手术后ICU病人的舒适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3C) :786-787.
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 篇2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抗凝药物;观察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11-01
冠状动脉支架术(CS)是治疗冠心病一种方法。冠脉内支架能成功打开血管,粘合撕裂内膜,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建立正常血流,从而避免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或免除紧急搭桥术,具有手术简捷,创伤小,效果可靠等优点,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213例接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1.5岁,男111例,女:102例,伴有高血压10例,糖尿病7例,心肌梗塞146例。稳定性心绞痛24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26例.
1.2 抗凝方法:所有非急诊手术患者术前3-5天服用拜阿司匹林100mg/天,泰嘉75mg/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u(每天两次),急诊手术当天服用拜阿司匹林300mg/天,波立维150mg/天,手术当天停用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后3小时使用单硝酸异山梨脂20mg加肝素3750u以15ml/小时泵入,3小时后以20ml/小时泵入。第二通道以欣维宁7ml/小时泵入,期间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50--70秒)低于50秒以生理盐水加肝素1000u静脉推入。停用抗凝药物后6小时后拔动脉鞘管,以弹性绷带8字压迫,6-8小时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100u。(每天两次)
2 观察与护理
2.1 严格控制肝素滴数
静滴肝素时采用输液泵或微量泵,以保证液体匀速滴入,从而维持血液中相对恒定的低凝状态,若用普通输液法,速度变化大,从而很难维持血液中相对恒定的低凝状态,容易造成病人出血,应严密观察严防输液速度过快而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牙龈出血,及痰中带血,血尿等,一旦出血立即报告医生。
2.2 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每3小时抽静脉血观察凝血酶原时间(APTT)。APTT在70-90秒,低于70秒:单硝酸异山梨脂20mg加肝素3750u在原来基础上上调5ml/小时,高于90秒:单硝酸异山梨脂20mg加肝素3750u在原来基础上下调5-10ml,APTT:低于50秒:低于50秒以生理盐水加肝素1000u静脉推入。
2.3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可增加全身出血的危险,而老年人凝血机制差,血小板功能弱,血管脆性大,大大增加了老年患者术后出血的可能。严密细心观察伤口变化,以降低伤口出血发生率[2]。患者在送回病房后,嘱咐患者术后应采取平卧位保持手术侧肢体伸直制动,必要时以约束带约束右下肢,向患者反复解释肢体制动伸直的重要性。严密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颜色是防止和及时发现血肿形成的重要措施[3]。要经常巡视检查伤口有无出血,鞘管有无移动或脱落,敷料有无渗血,如出现渗血,可用手指用力压迫穿刺点直到止血后重新包扎,注意避免一些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咳嗽、大便用力等,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淤斑、皮下血肿、咯血、血尿及便血。
2.4 血栓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植入支架后24 h及2周内,应严密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措施,如有心绞痛复发,预示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冠脉急性再闭塞,要立即治疗。应密切观察有无其他各系统血管的血栓形成,有无意识改变,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下肢皮温等,预防和及时发现血栓的形成。
2.5 生活护理 术前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不能适应床上小便、及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可在无菌操作下为病人安置尿管。因为术后需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协助进食、个人卫生,解除不适。由于术中使用造影剂(碘海醇),术后为了促进造影剂的排泄,督促患者多饮水,一般要求尿量6 h~8 h达1 000 ml~2 000 ml,同时,病人平卧位休息,感腰背部疼痛,可用扶他林外擦。饮食予以低热量、低脂肪、半流质为主,避免粗糙、较硬、过热食物,以免造成口腔黏膜、胃肠道出血。
2.6 出院指导 让患者坚持服抗凝药,告诉病人服用抗凝药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危險性,容易引起出血,注意使用软牙刷,观察皮肤,口腔,及有无黑便,血尿等。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坚持半年内每月复查一次,半年后每3~6月复查一次,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3 小结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13例,通过术后严格控制肝素滴数,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观察术后有无出血、坚持服用抗凝药物等,使病人能转危为安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彩霞,刘京璇.冠脉球囊扩张术并冠脉内支架术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3):135.
[2] 王丽姿,李丽杰.冠状动腔内支架术后重度股动动脉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6-18.
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的60例患者, 回顾性总结临床资料、护理措施、临床护理效果以及随访记录。其中男40例, 女20例;年龄:47~79岁, 平均年龄: (66.6±2.3) 岁;植入支架共70处, 直径:2.2~4.1mm, 长度:12~35mm。其中16枚右冠状动脉巧、25枚冠脉回旋支、19枚冠脉前降支。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于半小时的持续性胸痛、心电图胸段导联ST段抬高成组出现。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右股动脉穿刺, 置入导管。患者取平卧位, 采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麻, 选择右腹股沟区韧带下穿刺, 置入7F鞘管, 通过鞘管注入2 000单位肝素。穿刺完成后, 沿导丝送入相应Adante球囊导管, 其经闭塞病变可至病变狭窄远端, 扩张并释放支架, 确定支架位置后退出支架导管, 缝合伤口。
1.3 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术后, 患者卧位休息, 给予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定时监测体温。注意患者生命体征, 增加巡视, 若病情变化, 及时呼医抢救。营造安适静环境, 夜休时, 应将各仪器报警设置调整至合适范围, 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2) 提高护理人员心理承受和应急反应能力:为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3]应强化外部培训和内部自身修养。 (3) 用药护理确保准确无误:术后一般应用抗凝剂和血管扩张等药物, 应该保证用药时间、剂量等准确。使用抗凝剂过程中, 注意检查患者是否有口腔黏膜、消化道等部位出血, 用药期间应避免热敷、理疗等。注射替罗非班时, 应该注意调节滴速,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 (4) 肢体制动护理: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 切口处采用砂袋压迫6h,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及术后出血情况。应做好健康宣教和指导, 减少肢体制动增强患者睡眠质量。 (5) 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缓解患者疼痛感。以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 消除患者心理焦虑感;把正确体位能保证睡眠质量的重要性传递给患者。
2 结果
60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手术均成功, 成功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 (46.2±2.8) d;术后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1例发生心源性休克;1例出现局部渗血;2例发生心脏压塞;2例发生排尿困难, 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 并发症状缓解。
3 讨论
近年来, 冠心病发病率仍呈逐步增长趋势[4~6], 具有起病急、危害大以及痊愈率等特点, 目前尚未出现彻底根治冠心病的有效措施, 手术风险往往较大[7~9], 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手术的较为有效解决方案, 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 而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理想, 又缩短住院时间, 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如产生支架内血栓或穿刺动脉出血[10]。
本组报告从护理角度探讨制定了术后相关负面因素等的预防方法等护理措施, 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记录病情变化,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汇报医生, 并且严格按照医嘱及时准确给药, 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小。
总之,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应对患者做好综合护理干, 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维持恢复期稳定。
参考文献
[1] 李福秀, 孙新鑫.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减压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1;26 (1) :5
[2] 时昆, 吴丹红, 吴丽英, 等.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支架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 2011;40 (4) :53~56
[3] 朱瑞婷, 余同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人术后护理要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16 (4) :97~101
[4] 刘霞.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护理I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 (28) :17~20
[5] 段莉莉.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护理IJ].中国伤残医学, 2011;19 (1) :143~145
[6] 王小梅, 王倩, 柏巧云, 等.冠状动脉心内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3; (22) :360~360
[7] 陈金菊, 顾玉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精神障碍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29 (z1) :30
[8] 毕春晖, 刘素莲, 谭霞, 等.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3;48 (6) :503~506
[9] 王丽梅, 陈静.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 (9) :121, 123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心理护理 篇4
【关键词】 冠脉支架;术后;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35-02
冠脉支架手术为目前较为多见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方法,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笔者所在科室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72例冠心病患者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术后心理干预,疗效较为理想。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72例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者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51~73岁,平均年龄为63.1±1.7岁;29例伴高血压,5例伴糖尿病。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50~74岁,平均年龄为62.9±1.5岁;28例伴高血压,6例伴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冠脉支架术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2]:
①恐惧患者:患者通常由于对手术缺少一定的认识,因而易出现恐惧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对患者讲解相关疾病、手术知识,缓解其不良心理。②忧虑患者:不良情绪往往易反复出现,因而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以亲切、自然的话语安抚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③疑心较重患者: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缓解缺少一定的信心,因而护理人员要认真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好自我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④悲观患者:多为缺少亲人陪伴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耐心的态度主动关心老年患者,让老人感受到内心的温暖,缓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1.3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①显效: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平静状态下心电图无异常;②有效: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有所降低,平静状态下心电图ST段上升大于0.5mm;③无效:患者心绞痛发生率无明显降低,平静状态下心电图无明显变化;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n(%)]
通过表1可以得出,观察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约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约为80.56%。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当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脉支架手术为一种血管再通术[4],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相对比较小,通过心导管对狭窄或者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再通,以此提高心脏灌注量。1977年Gruntzing率先在临床中使用了冠状动脉成形术[5],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冠脉支架手术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临床意义,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相对比较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但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因大部分患者对冠脉支架手术缺少一定的认识,通常对疗效、愈后康复存在较多的顾虑,对手术的可靠性缺少一定的信心,同时因手术开销相对较大,术后需服用药物,往往令多数患者怀有各种不良情绪,如害怕、紧张、担忧、疑虑等,能够导致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血压上升,心跳加速,进一步造成患者疾病的严重化。所以及时有效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冠脉支架手术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本文所研究的临床资料当中,通过对36例观察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后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约为91.67%;36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约为80.56%。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单纯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而言,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改善冠脉支架手术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宏.冠脉支架手术前后的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中国中医急症,2009,18(3):483-485.
[2]李秀清,梅静,梁艳敏.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与干预.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2):25-26.
[3]王梅兰,邓套格陶.冠脉支架术后护理.中国蒙医药(蒙),2011,6(2):154-158.
[4]刘桂英,张英秀.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体会.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2):222.
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5月, 经本院与潍坊市人民医院合作共收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 其中男38例, 女12例, 年龄55~75岁, 平均年龄 (63.5±1.5) 岁;患者合并糖尿病12例, 合并高血压12例, 慢支肺气肿患者12例, 心功能不全14例;患者急诊入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24例, 择期PCI术26例;其中50例患者经股动脉途径24例, 经桡动脉26例。
1.2 支架植入治疗方法
术前患者口服氯吡格雷以及阿司匹林。介入治疗: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后, 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进行球囊预扩后支架植入, 术中应用抗凝剂肝素钠, 术后继续应用肝素钠3周, 氯吡格雷6个月。
1.3 术后护理
1.3.1术后将患者推进监护室, 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全程跟踪护理, 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检测患者的血压及其24 h心电改变, 依照临床医师的嘱咐给予患者抗凝药物。
1.3.2对于穿刺点的护理注意观察穿刺点的颜色改变, 测定患者穿刺患肢的温度改变, 如患者出现麻木肿胀或疼痛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对于压力止血带, 在术后4 h进行放气, 不能一次性将气体全部放出, 采用逐渐减少的原则, 避免因放气过多造成穿刺支的扩张性水肿渗出。
1.3.3术后出血倾向的观察术前、术后患者应用大剂量的抗凝药物, 一定在临床护理中注意患者的皮肤改变, 有无皮下出血点、口腔黏膜、牙龈改变, 对于原来合并有慢性胃溃疡的患者更要注意患者的呕吐物或排便有无颜色改变, 预防患者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
1.3.4术后尿潴留的观察与护理由于患者一般年龄较大, 习惯于站立排尿, 对于卧床排尿不适应, 很容易出现尿潴留;对于股动脉穿刺的患者由于伤口的疼痛, 不敢移动, 患者不愿排尿或不主动排尿, 造成患者的膀胱充盈过度, 排尿无力, 导致尿潴留;此时临床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膀胱周围按摩, 或用温水袋对患者膀胱周围进行热敷, 必要时进行导尿。
1.3.5脑出血的预防性护理[2]术后重点监测患者的血压改变, 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可以口服钙拮抗剂, 比如硝酸甘油, 降低患者的血压;对于精神烦躁的患者可以给予一定的镇静药物, 同时将患者的头部抬高, 使患者的倾斜角度约为25°, 尽量使脑血流量减少, 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中枢改变, 立即对患者进行颅脑CT检查, 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1.3.6腹胀的观察与护理患者多为老年患者, 卧床后, 胃肠蠕动明显减慢, 如饮食上不注意, 饮水过快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很容易造成腹胀, 临床护理人员可以嘱咐家人或者亲自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 对于大便干燥或者排便困难的患者可以给予灌肠处理。
1.3.7恶心呕吐的观察与护理出现恶心呕吐常见的原因多为药物反应或者饮水过快, 临床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临床指导, 如出现呕吐较为严重的, 可以给予一定的止呕药物。
1.3.8预防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术后支架异物植入后, 患者容易出现排斥性血栓形成, 一般发生的时间为支架植入后的2周内, 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是造成该不良反应的诱因, 过度的谨慎紧张, 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 血小板聚集, 造成血管闭塞。所以术后的心理疏导极为重要,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 有无S-T变化, 患者有无胸闷气短等症状, 一旦患者出现不适症状, 立即向上级医师进行汇报并采取救治措施。
1.3.9焦虑的观察与护理[3]焦虑是所有患者的入院后的表现, 由于对医学知识的无知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 患者会出现术前及术后的焦虑反应, 主要表现为患者失眠、烦躁等。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临床宣传教育工作, 以图谱的形式向患者讲解心脏支架植入的步骤, 最好的消除患者焦虑的方法是跟患者讲解隔壁病房成功的范例。
2 结果
50例患者经本院转院到潍坊市人民医院, 支架植入术后再回到本院进行术后的后期治疗, 50例患者均完全康复, 未出现死亡病例。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冠心病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 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 比如高脂饮食、高糖饮食以及吸烟、喝酒等, 导致了冠心病的高发生率。PCI术治疗冠心病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且临床见效快、疗效好。但是术后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本文简单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原则及其步骤, 并且对于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的护理做出了相应分析。术后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 能够使得患者机体处于平稳状态, 严格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临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提高PCI手术的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其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常见临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 搜集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患者造影以及手术顺利, 无死亡病例, 临床常见并发症为:穿刺点渗血、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尿潴留, 经过临床有效护理以及积极的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消失。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临床创伤小、见效快, 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严密观察、耐心疏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临床护理,不良反应,预防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8) :627.
[2]梅静, 郭小平, 李淑荣.两种路径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非心脏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0) :61-62.
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 在我科行PTCD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的6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其中男性42例, 女性20例。年龄42~81岁。肝门部胆管癌30例, 胆囊癌11例, 消化道肿瘤肝门淋巴结转移13例, 胰头癌6例, Mirrizi综合征1例。全部病例先行PTCD术, 引流3~7d后行胆道造影, 适合放支架的行支架植入术。
1.2 材料
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8.5F, 长40cm的多侧孔猪尾巴内外引流管, 所用的支架为德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
1.3 方法
62例阻黄患者需PTCD及支架植入术者, 术前均行全科护理讨论, 分析研究并发症产生的有关因素, 针对有关因素积极采取护理干预。
2 并发症及其产生的诱因
2.1 感染
2.1.1 因阻塞性黄疸, 胆道内积存的细菌可在穿刺过程中, 进入血液循环。
2.1.2. 不规范的胆道冲洗易导致胆道系统感染, 如菌血症、败血症。
2.2 高胆质血症
因胆道阻塞时, 胆道内的压力可超过门脉系统的压力, 高压的胆汁可经穿刺时损伤Glisson鞘内的血管 (主要是门静脉或分支) , 短时间内, 大量快速的进入血液, 对心血管产生抑制, 引起突发性心跳骤停。
2.3 内毒素血症
胆道阻塞, 小肠内胆盐缺乏, 革兰阴性杆菌异常增殖, 生成大量内毒素, 内毒素经肠壁进入门静脉, 引起内毒素血症。
2.4 重症胰腺炎
胆道阻塞时, 胆道内高压, 加之快速大量注入对比剂, 使胆道内压力进一步加剧, 部分患者可出现胰管全程显影, 甚至扩张, 胰管内高压, 胰泡破裂, 导致重症胰腺炎, 此概率很少见。
2.5 胆心反射引起休克
迷走神经在胆道系统内和肝门部的分布较多。当穿刺时, 肝门受刺激, 易引起胆心反射, 造成血压降低, 心率减慢, 甚至休克。文献也曾经报道阻塞性黄胆可使患者在术中心脏骤停[2]。
2.6 出血
穿刺时由于胆道溃疡或肿瘤破坏, 往往出现血性胆汁, 若血性胆汁>1000m L/d, 或出现低血容量症状和生命体征的改变。
2.7 疼痛
反复多次穿刺, 扩张通道, 损伤肝组织, 导致引起疼痛及浅表性呼吸。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支持
术前探访安抚患者。由于恶阻患者不能进食, 导致的进行性消瘦, 营养不良, 全身皮肤黏膜干燥脱屑, 乃至水肿, 色泽金黄, 这些症状乃体征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担心PTCD及胆道支架手术能否成功, 术中是否痛苦, 经济能否承受;术后这些患病症状及体征能否消失, 引流管及支架是否对人体有损害, 以及对日常生活起居, 个人保洁不变及管道牵拉引起管周皮肤疼痛感到厌烦。因此, 术前我们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PTCD及支架植入的有关知识, 使其了解PTCD及支架植入术利与弊, 介绍引流管护理的有关知识, 如何防止脱管, 怎样洗澡。起床活动时引流袋如何固定、携带, 引流液发生变化的原因, 以减少患者紧张、忧虑的情绪, 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
3.2 术前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及抢救器械, 使其处于功能状态, 为抢救患者做好准备。
3.3 术中尽量避免加重胆道高压, 当穿刺针进入胆管后先释放出一定量的胆汁, 而后再注入对比剂。
3.4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针对感染及内毒素血症等并发症, 术前3d应用针对革兰阴性菌, 并经肝胆排泄的广谱抗生素, 同时加用抗厌氧菌抗生素。
3.5 应用适量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抗过敏, 抗休克, 降低血管通透性, 稳定溶酶体膜, 防止多种酶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从而缓解胆质血症或者内毒素血症对机体的损害,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3.6 防止心脏出现异常
针对患者术中或术后有可能发生胆心反射情况, 除术前术中应用镇静剂和抗胆碱药物外, 术中术后应做好心电监护, 随时发现处理心脏出现的异常情况。
3.7 预防内毒素血症
术前常规口服胆盐和果糖, 因其可直接破坏内毒素, 术前常规行清洁肠道准备, 改变肠道菌群。
3.8 胆道冲洗
PTCD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 胆道冲洗至关重要, 单纯PTCD未作支架植入者, 因胆道梗阻尚未解除, 用生理盐水50~100m L内加庆大霉素16万U进行反复冲洗, 1次/d, 力度以患者为无不适为主, 直至冲洗液清洗变清为止, 所用注射器>30m L, 由于注射器越小, 压强越大, 容易引起胆血反流。植入支架后, 因梗阻一部分解除, 冲洗过程不能回抽, 防止肠液反流引起胆道感染, 冲洗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并根据冲洗阻力大小, 判断梗阻程度。
3.9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胆道引流管的长度以40cm为宜, 在引出腹壁时, 用“蝴蝶黏贴”做固定, 腹壁外胆道引流管盘成S型, 固定于S型COOK盒内, 外接的一次性引流袋, 长度适度, 过长过短都容易拽脱。在我们的实际护理当中, 其长度以70~90cm为宜, 引流袋距床缘40cm左右, 床上长度30~50cm, 便于床上灵活翻身, 携带方便。引流袋每日做完冲洗后更换, 引流袋要保持低于引流口30cm, 我们在日常护理中不主张挤压引流管, 因该操作易引起胆液反流, 造成感染。避免各管道受压折叠, 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腹壁管周有无渗液, 如有渗液保证渗液自由渗出, 2次/d更换无菌敷料, 不能做加压和填塞处理, 以免胆汁流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3.1 0 引流液的观察
PTCD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1~2d, 由于胆道阻塞, 胆管内胆汁的长期积压, 胆道损伤或肿瘤破坏, 往往出现墨绿色胆汁和血性胆汁, 若血性胆汁每天>1000m L或有低血容量的症状时, 要及时报告医师, 进行抗休克处理, 并对胆汁的颜色、性质、量做详细记录, 有利于医师对愈后的判断。
3.1 1 夹管、拔管护理
若黄疸指数下降50%以上, 引流液逐渐由墨绿色变为金黄色, 量少于200m L/d, 可试行夹管48h, 患者无腹胀、腹痛, 无黄疸指数升高, 经引流管造影支架引流通畅, 可行拔管。拔管太早, 容易引起引流管窦道形成胆汁漏[3], 根据我们的护理经验, 术后12~15d拔管为宜。
4 结论
本组62例患者中, 除1例因护理不当导致的胆汁性腹膜炎而引起死亡外, 其余61例患者均经我们精心护理, 无并发症发生, 平均住院天数18~24d, 比其他报道拔管和住院时间缩短3~7d。
5 讨论
PTCD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为4%~10%, 胆道引流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胆道脓肿和胆管炎, 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3%~6.7%, 其发生与引流是否充分和胆道冲洗是否恰当有关, 现在都用千叶针穿刺, 反复穿刺导致的胆漏较少见。术后1周内, 若对引流管护理不当, 导致引流管脱落, 胆汁流入腹腔, 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其他并发症与患者体质、医务人员操作技术、所用材料等有关。与我们医护人员有关的我们做到术前预防、术中谨防、术后护防, 从而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缩短住院时间和经济上的解困。
参考文献
[1]梁朝群, 唐历, 杨京可, 等.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及死亡原因的探讨[J].胆肝外科杂志, 2002, 10 (6) :432-434.
[2]梁全义.阻塞性黄疸患者术中心跳骤停9例[J].肝胆外科杂志.1999, 7 (3) :189.
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 篇7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尤其是急性支架植入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且此类血栓多来源于病变部位血管, 部分或完全阻塞靶血管以外的冠状动脉。因此如何预防和处理非支架植入部位急性血栓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替罗非班化学名称为N- (正丁基磺酰基) -O-[4- (4-哌啶基) 丁基]-L-酪氨酸盐酸盐—水合物。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TCA) 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时使用替罗非班, 能增强抗血小板作用, 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4月采用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将观察与护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8例, 其中不稳定心绞痛30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38例。68例患者中男48例, 女20例;年龄46~82岁。均同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和低分子肝素治疗。
1.2 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前4h静脉推注替罗非班, AMI患者38例行PTCA术前0.5h静脉推注替罗非班, 剂量10μg/kg, 3min内推注完毕, 而后维持量0.15μg·kg-1·min-1静脉微泵输入, 持续24~36h。
2观察与护理
2.1 心理护理[1]
患者情绪紧张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的常见诱因。持续剧烈的冠状动脉痉挛可致支架内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或血管闭塞。因此, 要注重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如术前采取讲解、发放资料、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亲身体会等方式, 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方法、过程、注意事项及安全性。当出现轻微出血时, 及时安慰患者, 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2.2 熟悉用药注意事项[2]
(1) 严格掌握禁忌证:对有过敏史、近期出血史、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者慎用替罗非班。 (2) 剂量准备:抽取药物时剂量要准确, 严格按医嘱的速率微泵注射, 微泵有异常报警时应及时处理, 以免剂量过大引起不良反应造成严重后果或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 (3) 实验室指标监测:在推注或负荷输注后6h内及治疗期间每天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等, 如有异常立即复查。 (4)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如颅内出血、心包积血, 其他有轻度发热、寒颤、皮疹或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轻微, 一般无需治疗, 停药后即可消失。 (5) 替罗非班主要由尿道及胆道排出体外, 鼓励患者术后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多饮水以利替罗非班排出体外。 (6) 持续心电监护, 严密监测心率、血压、神志的变化, 用药后行心电图 (ECG) 检查, 每天3次, 观察治疗前后48h心电图ST段、T波和给药前后缺血导联数的变化, 以便及时了解心肌缺血的发生和程度。常询问患者有无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主诉, 评估替罗非班的药物疗效。
2.3 加强饮食管理
告知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高的软食, 避免食用粗糙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3小结
替罗非班是一种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 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内或支架内再次发生血栓或狭窄。替罗非班主要不良反应是血小板减少、出血, 术后应加强临床护理, 密切观察出血征象。综上所述, 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但增加出血的风险, 所以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参考文献
[1]戴盈盈, 王美兰, 林芳.盐酸替罗非班临床应用的并发症及护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 7 (1) :69-70.
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11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40例CAS病人,全部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有血管狭窄,有介入治疗指证。排除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时拒绝参与本实验和医院伦理委员会认为不能纳入实验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7例,女3例;年龄61岁~76(66.50岁±5.55岁);接受教育年限4年~12年(7.59年±3.56年);入院后第2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5分~18分(8.95分±2.80分);合并有高血压病18例,冠心病12 例,2型糖尿病10例。实验组男18例,女2例;年龄60岁~75岁(65.80岁±6.55岁);接受教育年限3年~13年(8.01年±3.64年);入院后第2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5分~19分(9.06分±3.04分);合并有高血压17例,冠心病11 例,2型糖尿病11例。两组均无脱落病例,两组病人年龄、接受教育年限、入院后第2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合并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第2天和手术前后1 d均完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个项目,0分~4分的5级评分法)评估焦虑情况。对照组病人检查、治疗和护理均按常规进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第2天开始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成员均经过统一培训。
1.2.1 术前常规护理
①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及帮助病人完成术前各种检查,开始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好血压,使用调脂药物,督促病人做好个人卫生、备皮等术前准备。②术前宣教:对病人及家属进行CAS知识宣教,让家属了解手术的目的和方式,术前应注意的事项及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如吸烟、嗜酒者劝其戒烟、戒酒,停用某些可能对手术有影响的药物。③饮食指导:嘱病人低盐、低脂饮食,控制好血糖,术前8 h禁食,术前4 h禁饮。
1.2.2 术前心理护理
CS病人体质一般较差,合并疾病多,病后行动多不便,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主观上愿意手术。但是同时病人又担心手术风险大、费用高、难度大及术后卧床、家人照顾难等。术前向病人详细介绍术前准备、手术的原理、手术过程、术中配合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对手术有较全面的了解,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及术后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认知疗法、行为治疗。认知疗法包括向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住院环境、手术和局部麻醉方法、责任护士及本病区的医疗水平、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并发症的处理,并播放CAS术的视频讲解。担心手术失败的病人,详细告知本手术为老年人常规手术,是一种成熟的手术方案,成功率非常高,并发症相对少,比较安全。针对病人担心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同时采取同一病室病人成功手术的例子进行现身说法,增强其自信心。行为治疗:向病人运用转移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转移分散其注意力,包括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读书、看报等)、听力分散法(听音乐、戏曲等) 和触觉分散法(如轻按摩等)。松弛疗法,如心悸、烦躁时做连续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通过教会病人有规律地收缩和放松,使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进入完全松弛状态,从而缓解病人紧张、恐惧心理,消除病人因惧怕手术而导致的不良心理反应。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3 讨论
CS多由颈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膜组织变性、钙化、斑块内继发血栓形成等所致,严重者甚至管腔闭塞。CS栓子脱落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发生严重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越高,因此积极治疗CS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CAS治疗C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因为老年人的个性特点因素和对CAS治疗了解甚少,手术前后担心、害怕等心理问题非常普遍[4,5],因此护理亦应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老年人异常的心理活动首先表现在情绪的变化,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出现又可导致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等,从而影响手术的过程及疗效,因此早期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研究发现,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在手术前达到高峰并在术后减轻,但仍然较入院时严重。实验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的焦虑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这可能与心理护理有关,心理护理起到了减轻了病人术前的焦虑的作用;同时发现对照组病人手术前后的焦虑比入院时还严重,说明传统的护理方法还是有不足之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病人疾病的护理也由功能制护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也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有关自己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住院适应能力,以良好的心态促进康复。心理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和护理方法,在医治病人机体疾病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病人的心理健康,尤其是CAS病人,针对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活动特点,实施全面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S病人一般均为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治疗群体,心理状态既与一般病人有共同的特点,同时又有其独特的特点。认识到心理护理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它对于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治疗的信心,均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不能忽略CAS的并发症,如颈动脉窦反应、脑血管痉挛及高灌注综合征等的观察及出院健康指导等相应护理措施的落实。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CAS)病人手术前后焦虑的影响。[方法]将40例CA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两组病人入院后第2天和手术前后1d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观察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后第2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和术后1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心理护理可减轻CAS病人手术前后焦虑症状。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心理护理,焦虑
参考文献
[1]张新生,李政伟,王鸿鹤.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J].临床医学,2009,29(9):44-45.
[2]辛绍伟,杨久娟,张蕾.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86-187.
[3]沈新天.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131-132.
[4]田素红,李素新,陈思诺.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2):241-242.
支架植入术后心理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 男61例, 女35例, 年龄36~72岁。其中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者45例。均在局麻下行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 根据病变部位、性质及程度选择股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术中肝素化, 术后继续抗凝治疗, 心电监护, 术侧肢体制动,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1.2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2.1 皮下血肿、出血
此并发症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中发生率最高, 其中皮下血肿13例, 出血3例。其原因为: (1) 冠状动脉造影时血液从血管鞘周围漏出。 (2) 拔管后压迫股动脉不当, 血液外漏。 (3) 穿刺位置不当压迫止血困难。 (4) 术后患者过早弯曲术侧肢体, 使压迫纱布移位。 (5) 血压过高[3]。护理: (1) 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术中配合, 术后注意事项, 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功能。 (2) 术后绝对卧床休息, 穿刺侧肢体制动12~24 h, 以1.5 kg沙袋压迫穿刺处6~8 h。穿刺处保持平直状态, 切勿因卧位不适而自行活动。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如敷料有渗血, 可用力压迫穿刺点, 局部垫厚纱布, 并用绷带加压固定。 (3) 患者用力排尿排便咳嗽时, 注意压紧穿刺点。
1.2.2 假性动脉瘤
手术时行股动脉穿刺, 由于穿刺后止血难度大, 或止血不当等多种原因, 可导致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本组出现1例, 检查发现局部有波动性肿块, 听诊有收缩期血管杂音, 立即行局部加压包扎, 肢体制动24 h。经积极处理后包块消失。
1.2.3 动脉血栓栓塞
原因为穿刺部位血管因导管或导丝损伤血管壁, 或局部斑块被导管或导丝触及而脱落, 导致血栓栓塞;或压迫过紧肢体制动时间过长等形成血栓。本组发生1例下肢动脉血栓, 患者肢体疼痛、发麻, 动脉搏动减弱, 经溶栓抗凝治疗后, 症状缓解。护理: (1) 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如发现动脉搏动消失皮肤苍白、发凉或肢体肿胀, 及时报告医生。 (2) 按压伤口止血力度不可过大, 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
1.2.4 迷走神经反射
各种刺激因素 (如外伤、疼痛、恐惧等) 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 通过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 引起内脏及肌肉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 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心率迅速减慢[4]。外加进食少血容量不足, 不当使用血管扩张剂等。本组发生7例。护理: (1) 备好利多卡因, 协助医生在拔出鞘管前局部麻醉, 减轻患者疼痛感。 (2) 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变化, 发现患者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 恶心呕吐, 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等, 立即告知医生, 遵医嘱静注阿托品0.5~1.0 mg, 以提升心率, 对抗迷走神经反射。 (3) 保持静脉通路, 吸氧, 快速输液扩容, 术后4 h内常规静脉输入生理盐水500~800 ml。 (4) 缩短术前进食时间, 术后尽早进食。 (5) 备好急救药品, 如多巴胺、阿托品、肾上腺素等。
1.2.5 尿潴留
术后发生尿潴留多由于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而引起。本组发生13例。护理: (1) 术前训练患者床上排尿。 (2) 对床上排尿困难者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 如热敷腹部, 让患者听流水声, 温水冲洗会阴部等, 诱导无效者可经导尿术解除尿潴留。一次放尿不超过500 ml, 防止膀胱过度回缩[5]。
1.2.6 造影剂反应
本组发生1例, 患者在注入造影剂后出现寒战感觉, 静注地塞米松10 mg后症状缓解。术前应备好抗过敏药物和急救药物, 以备急用。术后嘱患者多饮水, 并静脉补液, 术后4~6 h使尿量达到1 000~2 000 ml, 加速造影剂的排出。
1.2.7 心绞痛
与患者冠脉病变, 术中血压, 情绪变化有关。本组发生3例。护理: (1) 术前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控制血压, 并备好急救药物。 (2) 发生心绞痛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静注硝酸甘油, 给予吸氧, 心电监护。
1.2.8 心肌梗死
由于血栓形成, 导致冠脉急性闭塞所致。本组发生1例。护理: (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持续心电监护, 吸氧。 (2) 绝对卧床休息, 加强生活护理。 (3) 饮食清淡易消化, 保持大便通畅。
1.2.9 心律失常
与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所致的机械刺激, 导管嵌顿或造影剂刺激冠状动脉有关。本组发生1例室颤, 立即除颤后转复。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持续2 min左右自行恢复。2例出现心动过缓, 嘱患者用力咳嗽后症状消失。护理: (1) 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造影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 一旦发生室颤立即除颤。 (2) 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以免患者紧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使心肌耗氧量及心肌兴奋性增加, 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3) 术后嘱患者多用力咳嗽, 利于造影剂从冠状动脉排出[6]。
2 结果
本组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出血16例, 占16.6%;假性动脉瘤1例, 占1.04%;动脉血栓栓塞1例, 占1.04%;迷走神经反射7例, 占7.3%;尿潴留13例, 占13.5%;心律失常4例, 占4.2%;心绞痛3例, 占3.1%;心肌梗死1例, 占1.04%;造影剂反应1例, 占1.04%。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 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脏疾病最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但是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并发症成为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前积极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 术中密切配合, 术后认真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 都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症护理的方法。方法:对96例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皮下血肿、出血16例, 占16.6%;假性动脉瘤1例, 占1.04%;动脉血栓栓塞1例, 占1.04%;迷走神经反射7例, 占7.3%;尿潴留13例, 占13.5%;心律失常4例, 占4.2%;心绞痛3例, 占3.1%;心肌梗死1例, 占1.04%;造影剂反应1例, 占1.04%。结论:术前积极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 术中密切配合, 术后认真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 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玉凤.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2 (4) :375-376.
[2]杨省利.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患者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2) :83-84.
[3]程敏.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中术后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1) :49-50.
[4]王蓓.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4) :381-382.
[5]杨秀兰.预防PTCA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措施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6)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