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2024-11-09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共12篇)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1

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际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工期及工程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难度也不断加大。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 只有保证工程项目现场管理高效运作, 才能更好保证建筑企业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现场施工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 对整个工程项目和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 其重要性与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 1) 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管理, 可以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控制, 并使材料的使用和管理有条不紊, 保证施工安全稳定地进行; ( 2) 对各个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有序的管理, 提供质量好、造价合理的建筑成果, 可使建筑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认可度; ( 3) 加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不仅能促进多工种的联合施工作业, 还能大大降低施工作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 4) 现场施工管理有利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将工程质量管理重点放在现场施工。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问题

2. 1缺乏严格的监管、监督工作

在部分实际现场施工中, 投入的人工劳动力过多, 一部分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也不能按照相关计划进行施工。 同时在施工现场存在材料和施工工具随意摆放等不规范现象。

2. 2施工队伍法律意识淡薄

在日常现场施工管理中, 一部分施工队伍未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现场施工, 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形同虚设;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施工作业人员难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施工, 常出现材料不合格、脚手架搭设不稳定等问题, 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3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者中, 只有少数管理者接受过专业的管理培训和教育, 其对整个施工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有着较大阻碍作用, 同时也使建筑工程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另一方面, 专业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同时也不能满足当前对工程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2. 4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工程施工现场的后勤管理是进行科学、合理施工的重要保障, 然而部分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较为混乱, 导致无法有序、顺利进行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常出现设备及材料管理问题, 如现场材料储存无秩序、施工现场生产设备不能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 直接导致了材料物资的耗损和设备资源的浪费。

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3. 1完善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制度

在材料进场时, 施工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材料使用计划执行, 并对进场材料的名称、型号、数量等进行严格检查; 现场管理人员还应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认真核对各项材料的检测资料和合格证明, 确保施工材料质量; 在完成材料的验货记录后, 实验员应进行二次检验, 抓好材料的取样和送检工作, 对材料进行制度化的管理。

3. 2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力度, 加强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 需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控制系统。 现场质检员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从“人、机、料、 环境和方法”五个方面收集施工质量数据, 全方位关注各个施工班组的施工质量信息, 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更好参考。

3. 3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施工进场前, 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 增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其在现场施工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定进行施工, 切实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素质, 进一步提升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和效果。

3. 4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是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各个工程部门应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并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修改更新;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加强管理人员对现场“人、 机、料”的安全检查和监督; 建立适当的安全奖惩制度, 进而保证现场施工安全高效进行。

3. 5依托于现代化软件进行管理

在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 建筑企业可适当引进管理软件, 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管理软件主要利用监控摄像设备对现场施工进度及施工程序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改和调整, 使现场施工管理更加高效。

4结语

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不仅能提高工程质量, 还能大大缩短工程施工工期, 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应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 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本文对当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深入探究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优化策略, 以期进一步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现场施工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彦立.简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问题与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6) :93-94.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2

摘要本文对贯彻修订后的《消防法》及其配套规章过程中,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调研的实际,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了阐析。

关键词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对策分析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已于5月1日

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消防工作的一件大事,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是《消防法》修订后所做出的多处重大调整和修改,对我国的消防事业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消防法》在强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的消防工作责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事后监督,相应弱化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事前行政审批职能,并在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责任、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消防产品的生产使用监管和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但从当前的施行情况来看,由于《消防法》及其配套规章的有关条文尚缺乏更具体明确的解释和指引,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适用上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由于《消防法》施行不久,各地对新修改条文的执行尚处于摸索实践阶段,如果不及时对这些问题给予明确的处理意见和工作建议,将会对执法工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消防法》施行后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改进措施。

一、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依据《消防法》和《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实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基层消防机构纷纷反映在相关规定的具体适用上遇到一些问题,分别有:

(一)关于备案。当前针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备案,有如下一些问题反映出来:

1.建设工程申报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设计备案需提交的新建、扩建工程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的范围。对于部分已建成的建设工程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或者消防设计备案时当地政府、城建规划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可否认定为106号令中规定的规划许可证明。

2.建设单位针对同一工程重复进行网上申报备案的处理。目前,基层消防部门反映,有部分社会单位在网上对同一建设工程多次备案,有些是因为第一次备案被抽查到,而场所本身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所以当事人采用加后缀等方式进行第二次备案;有些单位是因为备案信息不准确或不齐全被管理人员删除后,进行第二次备案;还有的单位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重复备案(有些被抽查中,有些没有被抽到),如何处理。

3.关于施工许可在申报备案中的必要性问题。有基层消防机构反映,按《消防法》和106号令,建设单位应在取得施工许可后七个工作日内申报消防设计备案,但有些小型的场所,按照建设部的规定,无法取得施工许可证,如何备案?

4.关于逾期不提供备案抽查要求的资料的处理。依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被抽查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收到备案凭证之日起五日内按照备案项目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五条或者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当建设单位提供材料不齐全时,消防机构出具不予受理凭证。但对建设单位逾期不补齐资料的,消防部门应当如何处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

(二)关于室内装修、装饰材料见证检验。室内装修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被抽查到的,应提供装修、装饰材料的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证明文件。而该工程在申报消防设计审核备案时,由于结果是在消防网上办事大厅中予以公告的,未能告知装修材料抽样送检事宜。备案的内部装修工程,装修材料如何送检?建设单位进行竣工验收或者申报消防安全检查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往往难以验证其室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

(三)关于申报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的资料。有基层消防机构反映106号令规定的申报消防验收和竣工验收备案资料中不包括相关的图纸,不利于验收和备案抽查。

(四)关于审核验收的标准。有的基层消防机构认为,106号令第9条、18条等处均有明确表示,对消防设计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审核。是否意味着消防机构在开展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时只要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对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耐火等级、建筑构造、安全疏散、消防给水、消防电源及配电、消防设施等进行审验把关就可以了?

(五)关于自动消防设施单独申报问题。有基层消防机构提出,对于部分内部装修工程增设的自动消防设施可否单独申报消防手续。

(六)关于单体建筑的判定问题。有基层消防机构提出,地下室与首层及二、三层的楼层商铺为连体的建筑,上面住宅分为若干栋,总建筑面积大于四万平方米,此类建筑是否属于单体建筑,是否

需要申报?执法实践中这类建筑设计类型经常出现。

(七)关于新规定施行后业务的衔接问题。有基层消防机构提出,对于5月1日《消防法》修订后实施前已通过消防设计审核,但按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属于备案抽查范围的工程,若在“网上办事服务大厅系统”中备案时没有抽中,如何处理。

(八)关于建筑物(或场所)整体和局部申报业务的问题。有基层消防机构指出,现行消防法律法规仍未能明确建筑物作为整体申报消防手续和局部的场所申报的关系。实践中,有些大型建筑物内分设的一些小场所不审验将会由于备案未抽中而留下隐患。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从我省各地调研的情况看,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上的理解和学习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的规范性解释等客观原因。具体主要体现在:

(一)法律条文理解应用不准确

《消防法》修订执行后,部分消防监督员对新法学习了解不够,对法律条文理解不深,导致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运用何种条文把握不准。

(二)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力度有待加强

有些问题也反映出了执法人员的素质水平不够高、执法能力不够。比如窗口受理方面的审核把关的问题,虽然现有的法律规定需要进一步解释,现有的业务系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中,但是有些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也导致了在建设工程消防行政许可和备案业务受理、办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对法律法规规定理解贯彻上的偏差和不足。

(三)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细化

新《消防法》和配套规章作为上位法,在条文上比较概括,有些术语和工作操作程序还有待细化;在审核验收和备案的工作要求等方面,还缺少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对有些场所和建设工程还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作出更明确的规定。

三、解决新消防法律法规适用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根据这些问题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笔者结合当前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实际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拟提出如下的解决建议:

(一)强化执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要通过执法大轮训、研发推广执法培训操作演示系统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各级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推动新消防法律法规的工作要求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监督机制。要结合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更具体明确的执法操作指引和工作规范,细化、量化执法工作要求,有效整合公安内网和互联网消防监督工作平台,不断强化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监督制约,实现执法规范化水平和为民服务水平的“双提升”。

(三)领会法律法规精神,准确把握执法标准。结合在省内调研和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笔者拟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的上述有关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建议。

1.关于规划许可证明文件的问题。《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建设单位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应当提供新建、扩建工程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因此对改建(含室内装修、用途变更)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申请消防设计审核时,应不要求其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明文件。

对于不同时期的建设工程,建议做如下处理:对5月1日后新建或者扩建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须持县级以上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许可证明文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或者备案;对5月1日前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需要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或进行消防设计备案的,建设单位可持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出具的规划证明文件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或备案。

2.关于重复申报备案的问题。为防止故意重复申报备案逃避被抽中,以及防止虚假备案对监督管理工作的干扰,建议明确:同一建设工程使用同一名称或者不同名称多次在网上申报备案的,当其中一次被备案系统确定为备案抽查对象时,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依法对该建设工程进行抽查。其它重复申报的按虚假备案处理。多次在网上申报备案且均未被抽中的备案项目,保留其中一次完整的备案记录,其余按虚假备案处理。

3.关于申报消防设计备案涉及施工许可的问题。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除依法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的外,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其中,已办理施工许可的,应当在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未办理施工许可的,应当在施工前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4.关于备案抽查逾期不提供规定材料的处理。《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定为备案抽查对象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收到备案凭证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按照备案项目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五条或者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建议:对于建设单位逾期不提供规定材料或提供材料不齐全的,视为“未依法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并按《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处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公告备案抽查结果。

5.关于室内装修、装饰材料见证检验的问题。建议明确:建设单位申请进行消防竣工验收或者申报消防安全检查前,对选用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室内装修、装饰材料,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见证检验工作,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供合格的见证检验报告。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进行装修、装饰材料见证取样和抽样检验的抽封样工作。

建议推广《广东消防网》网上办事服务大厅提供的“广东消防防火材料检验信息服务平台”,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可登陆,并便捷验证建设单位申报的室内装修材料防火性能证明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

6.关于申请消防验收应提供的其他材料。建议明确:《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其他依法需要提供的材料”主要包括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图纸和工程竣工图纸等。

7.关于消防技术标准适用的问题。为强化建设工程的审核验收,防止出现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建议明确: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时,应当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消防设计文件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消防安全,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应当依照规定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对消防设计文件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的,不得批准。

8.关于申报消防设计审核中涉及自动消防设施的问题。为防止审验的片面性,建议明确:自动消防设施不应单独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或备案,应纳入土建工程或内部装修工程一起申报。

9.关于“单体建筑”的判定问题。建议明确:地上建筑物任一楼层相连为一整体,其他楼层建筑形式分为多个单体的建设工程,应视为一个完整的“单体建筑”。适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关于“单体建筑”的规定。

10.关于新规章实施后的业务衔接问题。为便利群众,强化监管,建议明确:在5月1日前已通过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依据《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的规定,现属于备案范围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根据建设单位的验收申请进行消防验收;也可以将该建设工程纳入备案抽查范围,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抽查实施检查。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因素;对策;影响;分析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in it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Li Zhen-jiang

(Fushun Mining Group Co., Ltd. Heating Plant Fushun Liaoning 113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s China continued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steady improvemen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ushered in unprecedented favorabl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Now,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mainly with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and facilitate the role, but when all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are relatively less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a stable, healthy, long-lasting momentum, we must start from their own management, and are done "within a strong and Colleges," Only in this wa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will have an inexhaustible momentum to go farther, more stable. In this paper, ou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its impact factors and strategies to make a brief analysis.

【Key words】Construction;Management;The main factors;Countermeasures;Impact;Analysis

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指:从建筑工程项目立项开始,经过招投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最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而效益高”的根本建设目标。目前,我国全面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相对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总体分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 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1.2 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 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国内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2.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从表面形式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是国内部分建筑行业专业管理人士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后发现,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停滞”发展的状态。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主观因素。 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如果在人的主观意念中排斥新事物的萌发,则必将扼杀这一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前景也难见光明,究其根本原因,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中排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极大的关系。由于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坚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主观意识中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满足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求,无需耗时、耗力去进行修改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上不支持和配合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建立、管理责任制的明确、管理任务的具体化等工作内容,我国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也就不难解释了。

2.2 客观因素。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指除建筑工程单位自身以外的一些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因素。首先,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不足,是影响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具有协助建筑工程单位加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实施和落实。其次,由于我国工程监理单位及监理体制的起步、发展较晚,也无形中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之一。监理单位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独立第三方参与者,其具有独立开展建筑工程全部项目审核与管理的权利,是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进步的新型体制之一,但是多数监理单位心甘情愿的被施工单位“束之高阁”,也就失去了监理的意义和效果了。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建筑工

endprint

程管理的客观因素多是来源于外界,并且也较易得到解决。

3. 如何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已经逐步提升为衡量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基本原则,还要充分考虑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主要的问题,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方针和路线,否则只能是循规蹈矩,难以有全面的突破和飞跃。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的措施,主要有两点。

3.1 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国内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始终难以全面确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问题,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共同来组织实施,才能最终实现。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还要积极吸取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与方法,并对各方面资料加以综合和整理,以实现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只有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才能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2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相对忽略了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孙占军、马厚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丛书选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金晓丹.最新建筑工程监督与管理规章制度全集[M].合肥:安徽文化教育出版社,2004.

[3] 宋发明、魏 博.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措施[M].甘肃建筑科技,2001(12) .

[4] 赵龚琪.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前景[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4) .

[5] 张德明、王思易.如何全面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J].辽宁经济导报,2007(10) .

[6] 刘东江.浅析工程监理制度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和作用[J].四川建筑,2009(3) .

[7] 赵翔宇、李晓红.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分析[J].建筑行业发展与创新,2006(2).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4

一、建筑企业在签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全面认识到签证的重要性

签证是对当时当地事件的客观情况的反应,即使签证的内容未得到监理人或发包人的确认,只要承包人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签证程序进行,并通过拍照、摄影等有形形式固定现场证据的,涉诉后仍有充分的书面证据还原事实,据以获得相应的赔偿。而实践中,不少建筑企业考虑到与发包人、监理单位的下一步合作或者人情关系,或是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的缺乏索赔意识,施工过程中不签证,对出现的索赔事件也不提,事后产生争议主张赔偿时又无相应的证据支撑,在法庭上也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二)应当签证的未及时签证

有的发包人代表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通过口头形式向承包人发指令,比如新增零星工作、设计变更、临时清理非承包人施工范围内的垃圾等,并与承包人通过口头协商费用,事后也未以书面指令覆盖口头指令。承包人只顾着按照指令完成相应工作,既没有像发包人发出书面签证单,也没有对固定现场证据,结算时才发现需要补办签证。而工程进入结算阶段,项目部的大多数人员已撤换,补签是非常麻烦的,而且易造成伪造签证的风险。

(三)签证不符合规范

如前所述,签证的本质就是一份补充协议,即一份合同。因此,一份有效的签证单必须符合前述四个构成要件。实践中,有的签证单上确认人不是合同约定经委托授权的特定人员;有的签证单载明的签证事由及要求含糊不清,如签证金额不确定、工期顺延起止日期不明确等,导致无法将其直接作为结算依据。

(四)违法违规的签证

有的项目经理或相关技术负责人在施工过程中与监理单位串通,恶意进行签证,比如虚报工程量、虚报停窝工人数等,以此向发包人骗取多得利益。这样的签证背离了合同当事人双方,即发包人与建筑企业之间的真实意思表示,是违法违规签证。建筑企业要注重项目管理,杜绝出现此类行为。一旦出现违法违规签证,将会破坏发包人与建筑企业之间的信任基础,对正常的签证产生不利影响。

二、建筑企业如何做好签证

(一)组建签证专项管理团队

建筑企业要组建一支签证专项管理团队,对项目中的签证工作进行专项管理。团队成员中应至少配备一名造价人员、技术人员、法务专员,分别从施工技术、工程造价、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等四个角度对签证进行全面把关,确保每一份经过监理单位及发包人审核确认的签证都是一份有效签证,可直接作为结算程序,同时避免过期补签、签而无效的情形出现。

(二)建立合同培训及交底制度

建筑企业可根据项目性质、规模及合同价款情况,就大中型项目设立合同培训及交底制度,可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对合同内容进行全面解读,并对项目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将合同的有利条款和风险条款、操作注意事项通过合同培训及交底的方式明确告知合同履约人员,让每一个参与项目的技术、供应、预算、财务等管理人员对合同内容都有所了解,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也做到心中有数。如此,建筑企业的签证单质量才可不断提高。只有项目部人员的签证和索赔的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才能为建筑企业预防风险,开创效益。

(三)严守合约,及时签证

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少发包人代表经常在工程例会上提出变更等要求,事后又不及时补发书面通知;还有不少项目经理在出现可签证情形时不及时签,只顾埋头苦干,而缺乏书面签字确认意识,导致很多签证未及时办理。因此,建筑企业应更新“服从甲方,不办签证”等旧观念,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该签则签,刻不容缓。建筑企业该应重点注意的是,根据2013版施工合同第19款的相关规定,承包人不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向发包人提出索赔的,则丧失索赔权利。

(四)签证时的注意要点

1以合同约定为准:即注意审查签证内容是否属于合同约定的工程范围,对于签证格式是否有明确约定;

2签证的文字措辞恰当,依据要充分,要求发包人确认的意思表示明确;

3注意监理人及发包人在签证单上批注“签收”与“同意”的区别;

4对于发包人或其代表发出的口头指令,应及时以书面形式要求发包人或监理补充确认;

5依据约定由发包人授权代表签证:

第一,约定必须由多方共同签字确认才能生效的,应遵照办理;

第二,约定盖章才能生效的,应及时提请发包人加盖公章;

第三,对于各代表人有权限分工的情形,签证应遵照办理;

第四,发现授权文件授权不明时应及时发函要求发包人澄清。

6重视甲供材料签证:

第一,甲供料改为乙供料时,应要求甲方发出书面指令,并明确乙供料计价方式等事项;

第二,甲供料范围、损耗、计价方式等结算依据应约定明确;

第三,涉及到设计变更等事实导致甲供料用量增加的,也应及时签证。

7积极与监理、发包人等相关方沟通,创造良好的签证氛围;

8在发生争议时,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索赔期限及时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书,否则将面临逾期失权的不利后果。

(五)规范签证的送达方式

1结合签证单的具体内容,向发包人发出签证单的同时抄送监理、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指定分包商等相关方。设立收发文登记簿,对于不愿在文件上签字的,可要求其在登记簿上签收;

2建议采用EMS快递(及时查询签收)或者双挂号信的邮寄送达形式,建筑企业应在EMS快递单或挂号信上注明内部文件详细名称及内容,同时复印所寄文件,会同邮寄凭证和签收证明一并保存。邮寄送达后,建筑企业应及时到邮局复印收件人的签收单原件,同时在EMS官网打印EMS送达记录,并邮局加盖查询章后予以保存。

3采用E-mail、传真等电子数据形式送达时,应注意与其他证据形式结合使用。

4对于重要的签证文件资料,诸如涉及到重大设计变更、工期顺延等签证,建筑企业亦可采用公证送达的方式,让公证部门对送达资料内容、送达过程进行公证,增强证明效力。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5

姓名 单位 单位邮编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各个阶段的问题,进而集中探讨了在施工阶段,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关键词:建筑工程 管理模式 现场管理

一、现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普遍的缺点,有的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型、复杂、现代化信息集成的工程项目需要。现有的项目管理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分离的合同构成的交易关系。主要参与者是业主、咨询专家、设计师、监理、施工单位等。他们之间的工作流动和信息传递采用的是一种“抛过墙”。在决策决断常常只有业主和咨询专家的参与,不能对项目实施以及运营阶段进行系统考虑。在实施阶段,业主倾向于主观的选择某一种项目采购方式,如CM模式管理,而不是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进行系统地考虑。设计与施工相分离,即当设计全部或部分完成之后,再选择承包商按照设计进行施工。项目的设计由设计师全权负责,项目的施工由施工单位全权负责,业主除了进行支付以外常常只是负责所谓的监督审查,这些分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导致了项目的实施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模式中业主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交付运行阶段分别进行管理,不能充分考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需求和限制;缺少对项目真正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分析,工程项目的决策方案缺乏系统性,无法实现全生命周期目标;

2在大多数项目中,项目参与方相互独立,各自以自身利益为目标参与项目,参与方各自完成其专业工作,在项目进程中充满了各种冲突和争执,他们的管理活动之间缺乏集成整合、协同工作;

3传统模式没有也不可能以建设项目的运营目标来导向决策和实施,最终用户需求往往自决策阶段开始就很难得到准确的定义,无法实现运营目标的优化;

4传统管理模式中不同阶段用于业主方管理的信息支离破碎,形成许多信息孤岛或自动化孤岛,决策和实施阶段生成的许多对物业管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能在运营阶段被直接、准确地使用,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5适用于分阶段管理的信息系统为各自管理目标服务,建立在不同的项目语言和工作平台之上,难以实现灵活、有效、及时的信息沟通; 6设计、招标和施工中产生的信息传递不畅,某一阶段产生的信息无法在下游得到正确使用和增值,同时出现了大量的重复信息工作;

二、从施工阶段现场管理出发,提高工程质量

1、建筑施工现场达标

建筑施工现场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安全、整洁、美观,在城市的施工工地,有围挡设施,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米;道路平整、畅通、不积水、材料堆放整齐有序,泥浆不外流; 垃圾及时处理,不得就近乱堆乱倒;扰民的施工不得在夜间进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夜间施工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小噪声;符合卫生标准;作业人员佩戴证明其身份的胸卡;作业人员临时宿舍牢固,宿舍内整洁通风,不得设通铺,不得乱拉乱接电线;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工地。施工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不得在建筑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等易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气体的物质;不得从高处向下抛撒建筑垃圾;不得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

2、追求高质量 , 严格按图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各方质量管理人员把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检查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控制返工率。甲方代表应随时抽查施工方是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与监理单位一起,追究责任。及时检查是否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问题,质量不符合规定的,施工方应负责返工、修理。甲方应及时对隐蔽的工程进行检验。

3、确保工期,对施工单位奖惩分明

施工进度方面,甲方代表要注意查看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工期、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对于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的,发现在合同约定的工期内确实完不成的,要适当延长工期或者督促施工单位加人加班。对施工质量好坏及工期提前或拖延情况实施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施工方的积极性,在使施工单位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感到“干好干坏不一样”,促使其达到工程管理的理想境界。

4、以科学管理促进协调

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明显的问题要及时协调,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个管理环节,不走过场,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体系结构上建立更加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5、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协调作用 甲方书面授权给监理单位进行监理,明确监理权力,监理在委托的范围内,有工程使用材料和施工质量的检验权、工程施工进度的检查监督权、结算工程款的复核确认权和否决权等。这就明确了在建设工程中,监理方是甲方重要的技术协调和行使权力代表。甲方代表要留意监理是否在甲方赋予的职权范围之内进行了实际工作。比如监理查验质量工作后,对所批准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构件是否真正合格,甲方代表要实测一下,发现问题,甲方代表要责令监理方监督施工方更换建筑材料、设备、构件,或可依照《建筑法》有关条款追究其法律责任。

6、明确责任,综合管理

成本管理方面,现场管理人员应实行归口管理,管好项目控制投入,降低消耗,提高工效,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深入挖掘各分项工程中存在的降低成本利润点,降低成本。作为项目经理,要在充分分析施工合同和投标报价的基础上,建立项目部成本控制体系,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编制成本控制计划,形成成本控制全员、全过程参与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局面。

7、动态控制,分析成本,控制成本

成本分析既要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服务于成本形成的过程。预算员根据本项目的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清单报价表,进行综合单价分析,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目的。在这过程中,分项管理,节约成本。主要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间接费及其它费用。项目部定期定阶段进行成本分析,根据清单报价为综合单价法,对每道工序施工完后都要进行成本分析,明确赢利了多少,亏损了多少,找出亏损的原因,制订补救和改进措施,控制成本支出加强成本管理。

结语: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加强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必须紧密围绕着建筑所包含的施工内容的多样性和繁复性进行管理,系统合理地控制施工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董华,付光辉,邓玉勇.基于并行工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6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整个建筑业健康发展,事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采取了许多坚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举措,促使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呈现出相对平稳、趋于平稳的局面。但是,应当看到,目前许多施工现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危险源没有得到真正的控制,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工作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对此,作为安全管理各主管部门和各责任主体,要以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依法行使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义务,积极主动地在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求实,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建筑市场的管理尚有空白点。国家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法律的层面上界定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规定了施工企业进入建筑市场安全方面的门槛,对促进整个建筑市场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比如,许多施工企业,特别是许多一、二级以上资质的施工企业已演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其本身并无固定的劳务施工队伍,公司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分包给有关的专业施工队伍,公司派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的管理工作。这也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以包代管,公司只派少量的管理人员到现场,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从目前一些工程招投标情形来看,挂牌企业充斥市场,层层转包,肢解分包,不能建立合理的工程总承包管理体系;转、分包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逐渐走低,管理力量逐渐削弱;对于这种纯管理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与管理自己的劳务施工队伍又有着区别,比如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现场的安全管理模式等都需要适应新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分包的专业劳务施工队伍本身安全资质管理以及日常的[发表职称论文]安全生产监督,在一些地方还未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还未形成专业化劳务承包市场管理机制,不利于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成熟的劳务承包企业,也不利于劳务承包企业对员工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随着市场分工的逐步细化和整个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专业化的劳务承包企业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大,如何培育和建立一批成熟的专业化的分包队伍对保证工程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相互压价已经成为拿到工程的普遍手法,一旦工程到手,压缩安全方面的投入,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用于安全方面的设备、器材、工具等能省则省、能拖则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安全投入处处不到位,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专业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首先,建筑行业是接纳农民工最多的行业,而从一个农民转化成一个地地道道建筑工人应该有一个必要的培训过程,实际上这一培训过程目前在许多地方还是名存实亡的。虽然,许多公司可以提供安全教育记录,但是一些记录的真实性还是有待商榷的。许多农民工没有经过必要的上岗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许多安全事故都是因此而发生的。而如何让作为培训主体的用人单位真正负起该负的职责是政府主管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监管的重点。而探索出一条农民工培训的更加有效的途径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许多施工管理人员甚至包括一些监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知识也是相当缺乏,许多安全措施不知如何去做,出现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更不用说提前做出防范。对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原有教育培训机制显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这一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应是当务之急。

施工企业的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好的施工队伍能自觉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自觉按照安全规范的相关要求去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许多施工企业对安全问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不论从安全投入还是安全教育、安全培训以及日常的安全管理都显得不足。具体表现在安全设备、机具、器材等严重不足,人为消减安全投入;公司日常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制度虽然已经制定,但并没有得到认真地执行,培训机制形同虚设,不论是进场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还是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培训都显得不到位;最主要的还是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漠,认为有关安全的人、财、物的投入产生不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能省则省,一味地追求高额利润。虽然许多地方在招投标阶段就规定了不可竞争的安全施工费用,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这笔费用相当程度上并没有直接投入到安全方面上,日积月累,导致企业安全欠账越来越多。

监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有待提高。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赋予了监理工程师安全技术措施、专项安全方案审查责任以及现场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隐患的检查和督促整改责任。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许多监理人员安全方面知识、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识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监理工作的需要,对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对施工过程中危险点、危险源实施预控,才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事故的隐患,也才能对施工单位的不安全行为提出整改的要求和措施。安全生产的管理是一比较复杂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单靠任一单位、任一部门都不能办到,需要有关部门牵头,充分促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系统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强化行政管理的力度,消除管理上的盲区。国家虽然已经制定了有关安全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有关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从市场准入到日常的动态监管实施全过程监控,实时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这需要创新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以保证企业包括专业分包企业真正按照有关的要求去落实有关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健全建筑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建立建筑从业人员的学习网络,特别是对农民工培训,凡进入工地的农民工必须接受培训教育,合格后持证上岗,把对建筑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培训、教育纳入施工企业考核、资质年检和升级的重要指标。

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采用市场化手段规范企业安全行为、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建立企业的安全信用体系,针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频次、严重程度及处理情况等建立完整的检查及评价体系,并与市场准入和投标评分相结合,使“安全”真正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另外,培育完整、成熟专业分包市场,培育一批有能力、有实力专业分包队伍无论对整个建筑市场的建设还是提高整个建筑行业管理水平包括安全管理水平都显得相当重要。

总之,安全问题解决事关整个建筑业的发展,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各个方面创新思路,认真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7

1.1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主要特征

通常说来, 城市重点工程是存在于政府发展计划, 并已经通过各种审批和着重进行投资的项目, 并且由政府派遣人员监督, 或直接进入建设工作, 其过程受到严格控制和监督, 这些工程具有特殊的个性:

第一, 耗资大, 一般个人承担不起, 而由国家作为出资对象, 一些桥梁道路, 以及城市基础建设属于这一类;第二, 时间长, 但必须如期完成, 其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复杂。这种重点工程通常超过一年, 并且以某个重要事件和时间为目标, 必须在期限前完成。第三, 建设单位数量大, 部门多。市政道路建设仅仅在地面建设时就要分成道路的路面和路基建设, 以及环境的美化绿化等方面的工作。第四, 受到政府领导阶层的极大关心, 因为这些工作关系到政府的形象, 或具有为城市, 人员挣得荣誉, 体现政府功能的作用, 很多工程领导直接监督和管理。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工程对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推动意义, 更受关注。

1.2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的特点

对于重点工程, 其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穿起工作的前前后后, 记录了所有工程的所有环节的布置办法和可行性研究, 对整个工程来说, 也有增强记录, 真实动工的作用, 对于制定方案, 选择方法, 实现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是在后期进行检查修理, 科学维护的有效依据。它包含了下面几个特征:第一, 档案总量大, 内容多, 可用性强。第二, 有关工作的内容多, 来源充分。它的记录, 调整, 核对, 传递都需要各个方面一起参加, 并不是属于某一部门的独立工作, 所以对档案真实完整性的影响包含多种因素。第三, 完成所需时间量较大。因为重点工程本身需要特殊的时间要求, 所以, 在工程建设的时候, 需要每一阶段的材料, 每一方面的材料汇集起来, 并整理和归档, 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第四, 门类繁多, 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技术面广。如涉及勘察、地质、水文、测绘、环保、气象、地震、设计、建设施工、设备、管道安装等不同专业, 是各方人员思想和劳动的共同智慧的综合。

2 当前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档案意识薄弱, 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 很多工程虽然在建设上力度较大, 但实际在档案管理并不重视, 对档案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并将注意力放在建设工作上, 对档案管理的建设和管理的方法都不算积极, 对内容很少过目, 缺少责任心。尤其在施工的整个过程, 因为工程的内容量大, 参加建设的单位通常对时间, 质量, 成本控制问题有更高的关注度, 档案工作被忽略或滞后, 等到马上完工时, 临时突击档案工作, 集中时间来弥补档案缺失的部分, 答复验收。这样的集中突击使档案的形式化严重, 而实际有价值的内容大大减少, 而科学性受到质疑, 使得后来的档案利用受到影响。另外, 工程管理的整个制度并不成熟, 管理方法不够健全。一是建设方和承包方在档案管理时责任分配不清晰, 缺少明确的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得资料工作的进行受阻, 档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而档案最终的收集整理也被推迟。二是档案负责人不明确, 资料的流通和建设不完整, 一些档案因为人员的变动受到干扰, 档案的最终完整度无法达到。第三, 某些档案部门对重点管理项目尽管有了制度上的约束, 不过却在执行上得过且过, 侥幸心态严重。

2.2 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 常选择新来人员, 后备人员, 或者由其他行业的人员来负责, 这些人员并无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 也不大重视工作的进展, 而对实际的档案需求来讲, 有很明显的滞后性。另外, 档案管理者因为技术不过关, 素质较低, 并且经常变动, 因此档案最终凌乱, 不完整, 质量差的情况层出不穷。

2.3 档案质量存在较多缺陷

很多重点工程在建设期间都是由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 “工程指挥部”缺乏经过培训的专门的档案资料员, 工程完工, “指挥部”解散, 管理权限移交。所以, 档案工作在整个工程中被放置次要地位, 因此尽管工程属于重点, 但材料的完整性成套性极低, 并不完整, 很多档案出现内容散乱, 缺失, 未得到签字, 记录模糊, 内容偏差, 雷同出现等状况, 一些部门甚至搞不清楚竣工图和施工图, 运作起来态度不认真, 效果很差, 这些问题就导致作为重点工程的档案不可能真正实现其作用, 而不存在有效的凭借作用, 给未来的管理和维护造成诸多麻烦。

2.4 档案资料移交不及时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往往存在着验收归验收, 移交却成了老大难的问题。以株洲市为例, 目前, 对于一般工程档案的移交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备的行政程序来制约。从政务中心窗口报建到工程竣工验收, 这些环节如果没有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认可, 就不能最终完成。而对于重点工程, 这套程序就难以产生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因为重点工程中有很多是地方领导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年度实事工程, 工程报建与验收手续在领导的批示下, 往往可以一简再简, 因此给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收集该类工程档案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的说只有一套资料, 有的说要等审计结果, 还有的说要交只有复印件, 凡此种种, 说白了, 就是不愿意将竣工资料移交给城建档案馆。

3 加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完善工程档案工作机制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 加大宣传力度, 组织参建单位领导和员工认真学习《档案法》及有关重点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 向工程“挂帅”的地方行政领导宣传工程档案的重要性, 并用典型事例晓之利害关系, 不断提高地方领导、参建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对重点工程档案工作的思想认识, 促进工程档案系统、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归档。

3.2 加强业务指导与培训, 寻求工作质的突破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获取重点工程计划安排信息后要主动出击, 与建设单位或“重点工程指挥部”取得联系, 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性较强规章制度, 提出具体的档案收集、整理、移交、验收等工作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经常下工地进行档案资料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确保工程档案规范、完整与及时归档。

3.3 实施同步跟踪管理, 确保工程档案完整准确

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其档案工作必须实行同步跟踪管理, 要做好同步跟踪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工程指挥部和各参建单位要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管理网络, 明确工作人员及工作职责;二是运用合同条款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来提高重点工程档案的编制质量, 将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列入合同的有关条款, 并将档案工作质量与经济挂钩, 确保竣工档案的形成质量;三是档案管理部门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跟踪指导服务, 随时了解工程进度及现场施工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 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工程管理或质量管理部门进行项目阶段审查验收时, 要有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同时检查指导工程档案工作, 把工程档案的质量视同工程质量的一部分;五是参建单位及时做好工程档案的审理鉴定工作, 完成一项、审理一项, 不要等到整个工程全部竣工时“算总帐”。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8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 项目资源配置不合理。项目资源浪费严重, 主要是由于项目上级主管企业没有形成一套规范成熟的项目资源配置模式, 其次是由于项目部没有根据自身工程实际进行科学合理资源配置, 从而经常出现资源不足和浪费现象发生, 这增加了实际工程成本, 降低了经济效益。2) 项目管理人员责权利界定不明。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标准, 没有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责任目标管理体系, 干好干坏一个样, 干多干少挣得一样多, 一项工作人人都管, 又人人都不管, 这种“想当然”的态度不仅降低了管理效率, 而且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 同时也影响了项目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3) 企业对项目监管不到位。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不清, 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的监督不到位, 项目责任考核流于形式, 配套措施不健全或执行不力。4) 风险管理落实不到位。对施工前可能造成的合同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地质、气候、材料、设备、运输、财务信誉等风险估计不足, 没有风险处理预案, 导致一旦出现风险, 项目处于被动状态, 严重的甚至将风险转嫁给上级企业, 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5) 项目评估、合同管理流于形式。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 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 激励、约束不到位, 缺乏动态跟踪考核, 造成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不力, 项目盈亏到竣工时算总帐。6) 物资设备管理需要加强。招标采购流于形式或执行不好, 材料浪费、超耗、丢失现象在一些项目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设备管理上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现象。7) 责任成本管理落实不好。近年来, 一些企业一直摆脱不了效益水平低、资本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 其关键的原因在于项目责任成本抓得不好, 先干后算、干而不算, 有制度无责任、有责任执行不到位是责任成本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8) 施工生产管理不规范。施工准备不充分, 整体计划性不强, 没有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方案;施工过程中, 技术力量不足, 资源使用不当, 劳务人员配置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等等, 经常造成节点工期完不成, 重点工程工期滞后, 由此出现的赶工和窝工给项目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益的对策

1) 主管企业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在潜力, 降低消耗, 从而使建筑工程管理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第一, 企业要把项目管理纳入战略发展规划的范畴, 管理好企业内所有的工程项目, 实现整体绩效的最大化, 而不是单个项目绩效的最优, 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增强竞争力。第二, 界定好责权利关系。给项目什么权力、项目承担什么义务、利益如何分配都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写进合同并切实落到实处。对重点项目、影响企业发展的大项目要结合实际出台专项制度。第三, 建立配套完善的项目激励、约束机制并有效执行。2) 主管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一是要树立“低成本, 高质量, 高效益”的观念。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就要降低成本, 建造更多的有代表性的精品名牌工程, 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预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实现最佳结合, 达到成本管理的最佳效应。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精打细算, 做到质量与成本的有机统一。其次要从制度上维护施工单位权益。行业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建筑单位的资金到位情况及有无拖欠施工单位工程款的情况进行检查, 对于随意拖欠工程款者有权对其进行行政处处罚直至发出停工令, 以此保护施工单位权益不受侵害。建筑施工单位每月要根据实际完成工程量报建筑单位及监理单位审核。采取争行托收形式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进度款。再次建立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系统。把成本管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管理发展。完善内部成本激励机制, 按岗位责任、工作目标、成本内容与每个人的工资奖金挂钩, 上下浮动。促使全体员工在实现各自成本责任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3) 完善招投标办法。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应提倡合理竞争, 按审定的工程标底取最接近标, 建筑单位盲目压标和施工单位互相刹价, 以企业所承建工程的质量、信誉、综合实力及合理报价为招投标的竞标条件。各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建筑法》对将要投票的项目从立项、投标至开工、施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严格实行监督管理, 依法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利益。4) 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首先要选好承包人。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 通过竞争和组织考核产生承包人, 使领导权拿握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手中。其次。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承包基数, 要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 技术装备的优劣, 外部施工环境等因素全面衡量, 在充分考虑中标工程报价的合理性和市场变化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承包基数。5) 加强物资设备管理。贯彻落实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制度, 实现阳光采购, 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诚实守信、实力强、价格低、服务好、易协调的供应商和分承包商, 加强过程控制跟踪管理, 采购时应尽量采用“总量订货, 分批采购”, 避免积压和浪费。遵循优化配置的原则, 综合分析工程项目需要、合同要求、施工周期, 以经济合理方式配置项目机械设备, 自有常用设备不足时, 尽量租赁, 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小型设备和材料的管理, 建立台帐、专人管理, 防止流失, 加强设备的保养、维护, 确保完好率。6)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 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 施工中不遗琐碎, 不留后患。

三、小结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施工企业如何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 提高工程质量, 保证进度, 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这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以施工企业应不断的努力加强工程质量, 努力寻找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争取使工程项目质量最优、工期最短、成本最低, 从而使施工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具体的几个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9

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和外延在持续扩大。为满足城市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满足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层次提升的需要,各个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很多城市在经历了前几年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大发展后,发现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普遍存在较多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严重影响市政工程使用功能的正常有效发挥,另一方面造成大量的建设投资浪费。因此,对当前城市道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普遍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并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思考改进之道对当前的城市建设应有裨益。

1 城市道路工程的特点

1)专业技术种类多,复杂程度高;2)市政工程项目目标高,要求严,政治性强;3)市政工程的工期短、准备期短、开工急;4)市政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工程的推进往往依赖工程实施的环境;5)施工场地狭窄,动迁量大,房屋、绿化、各种管线及杆线、公用或民用设施等施工障碍很多。

2 当前城市道路工程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1 道路路基工程

1)地基处理质量差。2)路基压实质量普遍较差。3)桥台路基回填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使得桥头路基工后沉降大,导致桥头跳车明显。

2.2 道路路面工程

1)路面基层强度不足,路面结构早期破坏。2)沥青或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差、龟裂、纵横向裂缝、推移、壅包、车辙、断板、角隅损坏。出现这样的病害主要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质量控制不严、盲目抢工等原因造成施工质量差所引发。另外,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和拌合质量、路面混凝土的配比与施工养护对路面质量影响也很大。有时,施工单位还会减少沥青的用量或改换沥青的品牌与标号、采用质量差的石料、减薄路面的厚度等方法减少成本,获取不当利益,使路面的施工质量差。3)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4)因规划设计不合理、施工组织与协调不当等原因,道路附属的管线工程的交叉施工、随意开挖导致路面局部破坏、沉陷、平整度差、跳车等病害。5)路面纵横坡设置不合理或施工错误,导致行车不舒适或路面易积水。

2.3 道路排水工程

1)因回填质量差或填料选择不当导致窨井周边、管道沟槽沉陷造成局部路面破坏或路面平整度差影响行车舒适度。2)因管径设计偏小、边井设置不当、边井数量不足、管道变形严重、管道堵塞等原因导致雨天排水不及时,路面积水。3)在含流砂层地质的区域,因管道或窨井漏水产生流砂导致道路沉陷、开裂、滑移等病害。4)窨井井盖标高控制不准确,井盖高于或低于路面,导致路面行车舒适度差。有时窨井井盖或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出现断裂,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

2.4 道路附属工程

1)平侧石或人行道板材料质量差,导致耐久性差,外观不美观。

2)因路基沉降、施工的标高和线形控制偏差大,导致平侧石线形不美观,人行道路面不平整。

3 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对策

3.1 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规范与指导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至竣工验收各阶段、各环节对各部门、各参建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

2)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开放工程建设市场,避免地方垄断。优化施工招标评标办法,使创精品工程或施工质量好的企业更容易中标,或有更多的机会中标,避免施工单位的恶性价格竞争,使中标价回归理性。

3)建立并完善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的工作监督与考核办法,形成对各单位的评级与优选制度。

4)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的奖惩制度。

5)完善对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与个人的廉政考核与处罚管理制度。

6)建立并完善业主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大纲,明确并规范质量管理的内容、标准、程序、方法、准则等。

3.2 加强质监站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质监站要切实履行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引导、指导、督导责任。形成对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按照工程特点、区域特点制定创优指导计划,分类制定监督方案,组织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活动。实行材料供应单位信息登记与使用目录制度,施工、监理单位人员资格登记、信息公布制度,优质工程创建公示制度,工程监督验证制度,社会监督反馈制度。强化对各方质量行为、责任与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加强质量行为、工程实体的监督抽查与验证。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管理经验的推广与宣传。强化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对存在的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

3.3 择优选择监理单位

1)业主选择监理单位应重点考虑监理单位的业绩、信誉和以往的监理工作质量考核情况。对监理费率可在国家指导价格的基础上不作下浮,按国家的有关政策内插确定。对因拆迁等非监理原因而造成的延期,应给予监理单位一定的费用补偿。

2)完善对监理单位的考评制度。对监理单位的考评应着重于考核组织机构与人员配备、质量控制程序执行情况、质量效果、监理机构和监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监理资料、监理对业主提供的服务等方面。对创精品工程项目的监理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给予监理更大的现场控制权,减少对监理工作的过多干涉,充分树立监理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威信,要求其更好、更全面地履行职责。

3.4加强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考核和奖惩

1)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质量的监控与考核。

采用定期检查和现场临时抽查等方式对施工质量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关键部位的质量状况进行监督与控制。这样的监督与控制应由业主、监理、质检站等联合控制。对监控与考核的内容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内容和要求详细讨论研究制定。

2)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投入、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检查与考核。

重点考虑对承包人是否有合同违法行为、承包商的组织机构及主要负责人的到位情况、主要施工设备的投入情况、质量控制程序的遵守、材料质量控制情况、施工方案、现场实体质量控制情况、内业资料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对检查考核的结果要采取两个手段来抓:一手抓激励;一手抓惩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3.5重视勘察设计工作在提高工程质量中的作用

勘察工作的细致与代表性对设计与施工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设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大。设计工作在工程建设的两个阶段对工程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个阶段是施工前,主要涉及交通量调查与预测、设计标准与规范的采用、“三新”采用、方便施工、图纸正确性、设计方案的优化等。另一个阶段是指施工阶段,主要是详细的设计交底、技术指导、质量问题的处理、变更方案的审定等服务工作。因此,业主须加强对勘察设计的管理和考核,甚至采用问责制。

3.6业主和质监站应从工程质量的源头上抓好管理

一方面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商品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沥青混合料、管道、道板、伸缩缝、支座、预制桩、预制板梁等成品半成品,建立供应商准入名录;另一方面,结合工程使用情况反馈和对产品质量的飞行检查,建立材料供应商的动态考评记录,并定期公示。对质量考评差的供应商不予准入。

参考文献

[1]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9):46-48.

[2]闫林娜.如何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办法[J].时代经贸,2008(2):101.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10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以确保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面的经济权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涉及国民经济计划、土地、建设、物资、物价、设计、施工、交通运输等部门和单位,既包括宏观决策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各种定额和价格在内的微观控制方面的内容,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近几年,我国建筑市场进入计价方式的转变时期,这更加大了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使建设工程能求得一个科学合理的造价,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1 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等失控现象,究其原因可分为2个方面。一是客观原因,即政策性方面的原因,如设计取费、增加的各种税费和材料涨价等;二是主观原因,即人为因素方面的原因,如为了多赚钱,人为增加工程造价中不存在或不应该发生的费用,俗称“水分”费用。结合当前建筑市场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侧重于抓好工程质量和增加建设规模,未能正确处理好建设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造价控制流于形式,造价管理松懈被动。

(2)造价管理工作滞后于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着“先开工,后批概,投资不足,再调概”的现象,重建设、轻造价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勘察设计深度不够,初步设计审查、审批意见落实不到位,设计变更随意性大。工程项目应经过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实施中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实际发生额度也应控制在限额以内。但很多建设单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急于开工,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建筑标准的把握、装潢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条款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边施工边变更,对施工中的工程想改就改,有的项目一改再改,而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变更工程计价支付规则也不够完善,造成工程费用增加严重。

(4)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多头管理。比如,就工程定额而言,按主编单位与管理权限可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等。地级市一级和省一级的定额是由省(区)级定额站编制颁发在全省(区)统一执行的,而市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又有市政府相关部门颁发的市政定额,由于2个部门的要求与掌握尺度不同,在执行过程中时常发生矛盾,造成定额使用单位无所适从,有关主管部门也难以仲裁。

(5)建设造价管理法规滞后,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监控。该问题具体体现是:①当前建筑市场交易中围标、串标等不正当竞争非常严重,不按常理“出牌”,盲目压低造价、压缩工期、不按质论价、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现象十分普遍,造成许多建设项目出现工期长、质量差、超预算、效益低、浪费人等问题。②建设单位造价控制把关不严,有的甚至内外勾结,尤其是面对政府工程,大家都想“吃一口”,甚至有甲方、乙方、咨询中介机构三方串通一气,有意通过加大工程造价来牟取私利,行为十分恶劣。③设计人员人为变更设计、抬高标准的情况时有出现;监理人员不但“监而不理”,甚至合谋串通,蓄意追加签证。④业主只希望以低价招标,却往往忽视对投标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导致出现转包行为,承包商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盈利”的方式承揽工程,靠合同漏洞与监控不力来赚钱。

(6)结算中存在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的情况。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加大工程量。如,对单位造价高、计算复杂的项目,施工单位蓄意利用签证,多计工程量;有的是巧立名目,高套定额;有的把定额中已综合考虑并包含在综合单价里的内容单独列项,把费率中包含的内容另外列项计算,利用定额单价的换算抬高项目单价;还有的甚至提高计费标准,随意扩大取费范围。

(7)未能及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定额进行测定、编制及研究,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缺乏计价依据,造成工程成本增大。

(8)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水平良莠不齐,有的甚至滥竿充数,直接影响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基本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切实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

2.1 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实施并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1)要构建一个规范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强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加快法规建设,大力规范建筑市场,切实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2)要切实理顺各种工程造价管理主管部门的关系,建立各部门定期的协调联系制度,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和指标能够更好地衔接、配套。要加快从政府组织管理过渡到行业协会管理的步伐,支持、鼓励设立专业化的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对政府和非政府投资要分开管理,放开建材及人工的价格,由直接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要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搞好协调,理顺关系,提供信息服务上去。

(3)加强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认识与企业自主报价的能力,建立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相配套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实施的关键在于企业的自主报价,这就要求大多数施工企业要建立自己企业的定额,在制定综合单价时,不再沿用过去的定额计价模式去处理,而是应该构建企业自己的定额体系。

2.2 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严格把好现场签证审查和结算审计关

(1)实行设计招标及限额设计,强化设计阶段对造价的控制管理。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应该是技术先进、功能适宜、经济合理的统一体,只有三者得到充分平衡时,建筑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设计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具体要求,按审批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好施工图的设计,并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及竣工验收时,设计单位应注意与设计方案对照检查。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审核认可,施工单位若未经批准同意,擅自改变设计、提高标准、追加投资、扩大建筑面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审查造价时不但不予认可,还应追究责任。

(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千方百计治理好围标、串标等久治不愈的“顽疾”;二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制定一套富有实效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信息发布机制,对合理确定标底价和成本价等相关造价指标加强监控;三是在批准项目招标申请时,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查招标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施工企业也要加强自我保护,谨慎择标,不要盲目投标;四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标底和合同价的审查把关,一方面不干预交易各方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要保证价格竞争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切实维护建筑市场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

(3)规范现场签证审查,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审计。现场签证人为因素多、管理难、漏洞多、结算难度大,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的管理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审查时,审查人员应该注意审查签证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明确项目负责人及施工技术、预结算等有关人员的责、权、利,是否规范各级工程管理人员对现场工程签证的管理行为,现场签证的项目和内容是否清楚,签证的数量、规格及单位的日期是否准确,从而增强签证人履行职责的责任感。

(4)严格把好结算审计关,不断完善工程投资管理。工程造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工程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核减金额,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来发现投资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促使工程投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工程结算审计时,审查人员应在工程量审计、定额套用审查、取费审查等几方面下工夫。

2.3 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良好竞争秩序

要做好工程造价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提高该领域各级管理者及工程造价咨询执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使管理者能够廉洁奉公、严格执法,使造价咨询执业人员能够保证咨询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公正性,充分发挥其在咨询服务和市场中介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要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开始,直到竣工决算阶段为止,做好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由主要部门牵头,众多相关单位参加,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信息网络和及时可靠的价格信息中心,及时收集和发布建筑市场的各种价格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实现对工程造价各阶段的动态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与可靠保证。

2.4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性金融危机不断冲击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工程造价人员仅满足于掌握识图、套定额、取费、计算总价等基本方法,而没有充分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专业知识,就不能满足当前建筑业市场必须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进行有效管理的新要求。因此,企业应对建筑造价从业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和再教育计划,加强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及业务知识的更新学习,并严格监督,严格执行执业资格上岗制度,使广大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

总之,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工作,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提升造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解决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随意压价、高估乱算、投资失控、违法犯罪等问题,有效节约国家建设资金,提高建设投资收益,达到保民生、扩内需、促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璇璇.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思考[J].广西电业,2006(8).

[2]刘玲.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学术论坛,2009 (2).

[3]邓卫宁.关于控制工程造价的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 (2).

[4]蔡益新.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建筑,2002(2).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11

【关键词】工程预算;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74-01

1 预算的基本含义

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编制基本建设计划、确定工程项目投资额、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招投标以及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工程预算是指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

2 筑工程预算中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2.1 人员素质不能达到要求

一般来说各建设单位都是自我组织建设、审核工程预结算、实行监督管理,因此需要建设单位配备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此类工作。但实际上除了大中型企业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常是进行工程建设时才开始筹集人员,等这些人刚刚熟悉业务,又随着工程竣工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而终止业务。如果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就很难准确地进行预算管理。

2.2 设中缺乏综合管理意识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在施工招投标阶段,标底和标价估价不准,使得工程在实施阶段,或者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成本管理不严,导致投资管理失控,工程不能按期完成。同时由于贷款利息不断增加,致使原本紧缺的资金在恶性循环中运行,给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3 确定方法滞后

由于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不断涌现,编制预算时,需要经常进行定额换算。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并且新增补的定额往往缺少代表性,造成了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这种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

2.4 区承揽、跨行业承揽,导致预算差错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區建筑市场的壁垒已被打破,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企业逐年增多。由于我国现行各地区、各行业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有所不同,致使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承担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不甚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有关规定,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中常出现差错。

3 决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问题的主要方法

3.1 算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

如果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就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投资预控,更不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后果极其严重。所以需要对工程预算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把好工程预算第一道关。对没有能力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而又要进行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部门代理,最好是成立一个建设监理组织。

3.2 预算的监督和校审

工程预算环节需要进行监督和校审,防止出现大面积误差。工程预算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防止出现人为错误。做好工程预算校审工作,首先要分清工程预算校审的阶段和重点,制定出工程预算校审程序,明确发包方、承包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贷款银行、预算中介机构在工程预算校审中的职能和责任;其次要严明工程预算校审工作纪律,防止工程预算校审走形式,造成工程预算校审形同虚设;再次,工程校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预算经验,有能力承担起工程校审的职责。

3.3 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施工图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定额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实际上与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和过程基本相同。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初学者审核的施工图预算;投资不多的项目,如维修工程;工程内容比较简单(分项工程不多)的项目,如围墙、道路挡土墙、排水沟等;建设单位审核施工单位的预算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和细致,审核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重在重复劳动。

3.4 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就是抓住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进行审核的方法。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核法,其与全面审核法之区别仅是审核范围不同而已。该方法是有侧重的,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作为审核重点。如基础工程、砖石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而一些附属项目、零星项目(雨蓬、散水、坡道、明沟、垃圾箱)等,往往忽略不计。其次重点核实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单价。

3.5 采用合理的审核方法

由于装饰工程项目繁多,较为零散,因此采用合理的审核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将直接关系到审查的水、电,故在结算造价审核中,应相应扣减造价中所包水电费用。把预结算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级,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审查工程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道德把若干分部分项工程按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进行编组。利用同组中分项工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计算基数的关系,审查一个分项工程数量,就能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的准确程度。如楼面找平层、天棚涂料面层、地面面层编为一组,先把楼地面面积求出来,其他分项的工程量利用这些基数就能得出。此种方法最大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因为装饰工程造型多样化及复杂化,竣工图纸往往难以完整反映施工情况,使用摄影器材拍摄、记录现场真实情况并妥善保存,对结算工作中竣工图纸反映不清楚、不明确的地方具有很大的帮助。使用高效的测量仪器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缩短审核工作的时间。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问题 篇12

建设工程的造价分为静态和动态投资,是建设工程的一种价值体现。有自己的特有价格形成方式,国家对于按照项目类型分为:大型项目、中型项目和小型项目。虽然建设工程具有普通商品一样的特性,但是由于它的承包生产方式,决定了它不能像其它商品一样去流动作业,所以在建设全过程中就要做好造价的控制管理工作。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设计的内容十分复杂。

2 加强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紧迫需要

加强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的建设都有十分的益处。第一,加强我国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有利于实行经济核算。各建设企业可以根据造价管理部门提供的价格信息,来改变自身的技术方式和产品的结构,对于企业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第二,有利于社会经济效益整体的提高。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合理,可以使得投入降低,在低投入高成本的保证下,自然能间接支持社会经济的整体提升。第三,有利于商品化住房的综合需要。第四,有利于国家从宏观经济角度去调控固定自查的投资和理化。第五,有利于我国建筑市场快速健康的发展。

3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几个阶段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与越来越重视。在资本社会主义发展的国家里,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的研究比较早。在16世纪初,只是简单的对于工料、工程委托人、建筑商之间的一个管理雏形。到了19世纪之后,西方国家的工程建设逐步推行了工程招投标制度,由简单的对于材料和施工的要求,变为更加科学的、合理的测量、评估等等过程。

4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管理法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对于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起步较晚,在实施过程中的某些地方还存在着法律的空白。虽然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对于行业内颁布了《价格法》、《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等等的法律条文,但是建设工程是一个综合的行业,只是在某一个环节去按某适用的法律作为标准,这样是不严密的,对于行业本身没有立法,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4.2 定额方式落后

第一,我们现行的定额法定量较之市场相对于落后。具体体现为人工用量的落后和检测的数据准确性欠缺。这会导致企业承担的政治和功能效果相互背离,使企业的资金费用结构产生变化。第二,定额的计价方式较之市场需求不配套。实际工程施工中需要的工、料等度量的单位变化性不强,如果用传统计价的方式,需要经过分析之后才能名前,直观性不强。第三,适应不了市场化的价格更新速度。第四,与国际通用的计量标注不配套。

4.3 计价方法有缺欠

现行的建设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强制性过于高,多为指令性之。这就制约了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使得施工企业的装备和管理水平达不到要求。

4.4 管理队伍的素质偏低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专业性较

强。这就需要从业人员第一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知识,第二还需要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大部分从事造价咨询服务的人员多数都是无证从业人员。而一些负责专业的经济和技术造价人员,则多数由原企业的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转兼。不专业和无证人员的上岗,也是一些工程造价准确性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4.5 缺乏行业统一性

许多企业对于专业的造价咨询机构尚没有深刻印象,大部分工作由会计事务所和审计所带办。首先,这些中介行业的名称大多不规范,会让不了解行业的人无法识别。第二,这些机构在工作中,并没有按国家的规定适用正规的合同范本。第三,各个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没有交集,很少有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这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是不利的。第四,建设工程造价收费制度混乱,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许多公司收费项目五花八门,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是会影响市场发展的。

4.6 信息管理落后

第一,建设工程的造价信息处理手段方式不全面,基础设施落后。第二,建设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开发成本偏高而使用率却很低,这就倒成了行业的垄断局面,严重的影响各个机构之间的分隔情况。第三,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市场化体系完善性不强,对于供求之间的关系阻隔性偏大。第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设工程造价信息业务也逐渐的由计算机取代了原是的手工模式,但是有许多专业人员对于计算机的使用精通程度有限,造成了复合型人才的严重缺乏。

5 加强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几个建议

5.1 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立法的保护才能健康发展,造价行业也不例外。目前在已经有的现有适合法律法规基础之上,还应该增加与行业更为贴切和配套的法律。

5.2 改革现行的工程定额方式

首先,要重新对于定额的法定量进行修改和测定。其次,要尝试逐步的对现行的计价方式进行改革,要综合工程的各项费用,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5.3 改变现行的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方式

第一,政府要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逐步的转变管理职能,应该从指令性的角度改为指导和建议性的管理。第二,要实行实体材料和施工材料的消耗分离工作,顺应市场的价值规律要求。第三,要全面的按照国家的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定实施工程计算。第四,要从各个方面综合的对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管理。

5.4 加强工程建设造价信息网络化管理

第一,要健全网络组织机构,建立以工程建设造价信息为基础的资料库。第二,要做好与之配套的软件、硬件工程,做好信息源的采集和整理工作。第三,要从根本上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保证其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如宝.建筑经济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黄渝祥,刑爱芳.工程经济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仔猪球虫病的诊治报告下一篇:行政平等法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