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头位阴道分娩

2024-08-29

足月头位阴道分娩(精选7篇)

足月头位阴道分娩 篇1

胎膜早破为临床产科中十分普遍的并发症状, 主要是胎膜在孕妇临床前出现破裂现象, 若该现象出现于妊娠满37孕周后, 则为足月胎膜早破, 发生率约为分娩的10%, 若出现破裂现象未满妊娠37孕周者, 则为足月前胎膜早破, 发生率约为分娩的2.0%~3.5%[1]。调查显示, 约60%的胎膜早破均在妊娠期满37孕周后出现, 由于该阶段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状况均发展为相对完全状态, 若此时终止妊娠则会对母体及胎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2]。造成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主要:母体维生素C及铜元素的严重缺乏, 子宫颈结构及功能不全, 胎膜自身内部压力过高或整体受力不均及各类感染等。为降低母婴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母婴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 及时正确的处理胎膜早破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确诊治疗的30例足月头位胎膜早破孕妇的各项资料, 探讨分析30例孕妇分娩方式及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现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30例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孕妇 (观察组) 与同期30例足月头位妊娠无胎膜早破孕妇 (对照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孕妇均为初产妇,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 (37.5±1.7) 周, 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 (28.1±2.6) 岁;对照组30例孕妇均为初产妇,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 (37.9±2.3) 周, 年龄21~34岁, 平均年龄 (27.2±3.1) 岁;两组孕妇在年龄与孕周方面比较上无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3]

(1) 自我感觉体内有大量液体经阴道流出体外或阴道后穹窿出现含胎脂样液体; (2) 经酸碱p H试纸测定阴道液p H值>7.0; (3) 阴道液经涂片加温烘干后, 可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羊齿状结晶物体。

1.3 治疗方法

胎膜早破孕妇经确诊收治入院后, 均卧床休息, 可适当填塞物体抬高臂部, 每日需对外阴部进行全面消毒, 确保外阴保持洁净干燥, 尽量避免实施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防止阴道感染, 密切观测孕妇宫体内羊水状况及胎儿胎心音, 监察孕妇体温、血象等指标。胎膜破裂>12 h者需实施抗生素治疗, 预防各类感染;胎膜早破孕妇除胎儿头盆不称及绝对性剖宫产指征外, 其余在24 h内宫口仍未开全的孕妇均应立即使用催产素进行引产, 终止妊娠确保母婴生存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统计处理, 采用χ2检验进行结果判定,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比较情况

观察组6例孕妇自然分娩、5例阴道助产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6例剖宫产, 难产率为70.2%, 经比较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89, P<0.05) , 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3,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胎膜组织质地较为坚韧, 正常情况下孕妇临产前均不易出现破裂, 但若受到某些异常因素的干扰, 可导致发生早破现象, 据相关流行病调查研究可知, 目前临床上均普遍认为胎膜发生早破现象与胎膜自身异常病变、母体经外阴部上行感染、生殖道炎症、胎儿胎位异常、创伤、头盆不称、宫内压升高或子宫受力不均、宫颈功能不全以及母体维生素C、铜元素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4,5]。经临床查体, 胎膜早破的孕妇一般体温均>37.8℃, 白细胞计数≥15×109, 或出现分叶核左移现象, 无明确原因的胎儿或孕妇心率异常加快, 子宫出现局部压痛, 阴道分泌物出现异味时均应提高警惕, 观察是否出现宫内感染, 根据病情可适时终止妊娠。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 阴道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 而剖宫产率 (53.5%) 及难产率 (70.2%) 均显著高于胎膜未破组。据有关文献报道, 胎膜早破与难产二者均相关:当母体内胎儿体积较大、出现胎儿异常尤其是抬头异常或母体骨盆较狭窄时, 均可导致胎儿胎头无法正常入盆, 或当胎头与骨盆二者间出现一定间隙时, 前羊水流入量增加, 导致宫内压升高, 传导至前羊水迫使胎膜出现破裂;由于临产时羊水具有一定的扩阴、扩颈及润滑的功效, 而当胎膜出现早破后, 羊水对宫颈不再具有一定的压迫力, 使子宫无法出现反射性缩宫效应, 因此母体易出现宫缩乏力症状, 增加了难产率;另外胎膜出现早破, 羊膜腔内羊水量急剧减少, 导致子宫内壁与胎儿身体发生紧贴现象, 压迫挤压脐带, 导致胎儿血液循环受到一定影响, 容易出现缺血、窘迫, 甚至出现新生儿窒息等现象;上述现象均符合本次调查结果。因此, 当胎膜出现早破现象时应高度警惕孕妇出现难产, 及时进行临床检查, 严密观察及检测体内胎儿状况、胎心率、胎心音及羊水等, 及时纠正治疗宫缩不协调或乏力, 降低并发症发生, 提高胎儿生存率及孕妇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足月头位胎膜早破易增加母体剖宫产率及难产率, 易导致胎儿出现胎内窘迫、甚至新生儿窒息。应加强早期卫生宣教及各项感染预防措施, 提高母婴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涯.89例足月头胎膜早破产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7) :119-120.

[2]周萍.182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 (1) :81-82.

[3]罗国妮.91例足月头位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10 (5) :262-263.

[4]罗红琳.足月头位胎膜早破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 2011, 9 (8) :36-37.

[5]赵淑兰, 李小徽.足月头位妊娠胎膜早破98例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 2009, 31 (12) :1211-1212.

足月分娩致阴道壁血肿1例报告 篇2

1 病历资料

产妇, 22岁, 宫内孕40周, 孕1产1, 于2010年11月13日11:00入站待产。查体:BP 120/80 mm Hg, 心肺听诊无异常, 肝脾肋下未触及, 腹部隆起如孕足月状, 脊柱四肢无畸形, 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情况:宫高28 cm, 腹围104 cm, 阴道见红3 h, 有不规律宫缩, 胎头已入盆S=0, 宫颈成熟可, 宫口容1指, 胎心140~150次/min, 未破膜, 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化验:血尿无异常, 心电图正常, B超:单胎妊娠, 头位, 晚孕, 胎盘成熟Ⅲ度。入站后, 宫缩逐渐规律、增强, 胎心平稳。于11月14日02:00阴道助产一男活婴, 第一产程9 h 30 min, 第二产程35 min, 第三产程5 min, 总产程10 h 10 min.产后新生儿阿氏评分1 min10分, 体重3 750 g, 胎盘胎膜娩出完整, 子宫收缩具体, 阴道出血不多, 会阴Ⅰ度裂伤, 内缝数针, 外缝3针, 产后BP 110/70 mm Hg, 产房观察2 h无异常, 送回康复室休息。11月14日05:00产妇自诉肛门坠痛难忍, 值班医生查看产妇:子宫收缩具体, 阴道出血不多, 会阴缝合处无红肿, 误认为会阴缝合处不适、刺激所致, 给予碘伏涂擦会阴处。至11月14日10:00产妇意识清, 精神差, BP 80/50 mm Hg, 一直诉说肛门坠痛, 心肺听诊无异常, 子宫收缩具体, 阴道出血不多, 妇检发现阴道右侧壁有一约5 cm×5 cm×10 cm大小血肿, 给予快速静脉输液、吸氧, 于11:00在无菌操作下行阴道壁血肿切开术, 清除阴道壁积血块约200 g, 积血约100 m L, 切口局部给予肾上腺素压迫、止血, 甲硝唑冲洗切口及外阴, 纱布卷压迫止血, 术后BP 90/60 mm Hg.术后抗炎治疗, 产后第2天, 母婴无异常, 家属要求办理出院手续。

2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占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24 h内流血量>500 m L[2].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胎盘因素居第2位, 软产道损伤是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底及会阴等组织组成, 弯曲管道在分娩过程中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产道损伤。本病例所致阴道壁血肿是由于失血比较隐匿, 医师经验不足, 责任心不强, 未及时发现所致。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 h内, 但也不能忽视2 h后的出血情况, 医护人员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 定期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 (11) :647-648.

足月头位阴道分娩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进行临床研究, 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32岁;孕周37~40周, 平均孕周为38周, 本次妊娠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2~6年, 平均时间4年。另选取60例非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 年龄24~36岁, 平均年龄31岁;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为38周。所有患者均要进行严格的产前检查, 包括收集详细的病史资料, 完善体格检查, 了解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切口方式、术后恢复情况等内容[3], 通过B超了解胎儿的大小、子宫下段切口愈合情况及胎盘附着部位等, 测量骨盆, 明确骨产道、软产道情况, 测量子宫底高度、胎头衔接情况、位置, 估算胎儿体重。

1.2 阴道试产标准

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端横切口, 术后未发生感染和出血;剖宫产后≥2年;B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下段前壁完好, 瘢痕厚度>3 mm;前次手术指征消失, 本次妊娠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新的剖宫产指征;头盆对称;孕妇和家属接受阴道分娩。

1.3 分娩内容

专业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分娩过程中产妇的情况, 及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测量胎心率[4]。根据产妇的情况对症治疗, 害怕分娩疼痛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分娩镇痛, 必要时点滴小剂量缩宫素加强宫缩, 产程时必要进行会阴侧切以缩短产程。产后要进行常规探查宫腔, 检查原有子宫瘢痕是否发生破裂。在出现剖宫产指征例如先兆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短时间内不能分秒和产程停滞等现象时要进行剖宫产。产后常规使用20 U缩宫素促进子宫止血收缩。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疗效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结局比对

观察组孕妇中53例孕妇成功经引导分娩, 成功率为88.3%, 7例孕妇阴道试产失败转为剖宫产, 3例孕妇产程异常, 2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 2例孕妇和家属拒绝继续试产。对照组孕妇55例孕妇成功经阴道分娩, 成功率为91.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子宫破裂和产后感染等并发症。

2.2 产后各项指标比对

比较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属于常见妇科疾病, 出现瘢痕子宫有很多原因, 主要有剖宫产史、子宫肌瘤手术、子宫破裂史等, 其中孕产妇以前具有剖宫产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原因, 也是目前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当前剖宫产率在我国的比例非常高, 由于国家目前放开生育二胎的政策实行后, 以前有过剖宫产的孕妇再次妊娠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成为了产科医生的首要选择。现今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 大部分妇女再次妊娠时, 其剖宫产的相关特点已消除,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抗菌药物的使用, 促进了子宫切口更好的愈合。因此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时, 通常采用阴道分娩, 目前应用越来越广。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中53例孕妇成功经引导分娩, 成功率为88.3%, 7例孕妇阴道试产失败转为剖宫产, 其中为3例孕妇产程异常, 2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 2例孕妇和家属拒绝继续试产。对照组孕妇55例孕妇成功经阴道分娩, 成功率为91.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子宫破裂和产后感染等并发症。比较两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可知瘢痕子宫足月妊娠接受阴道分娩安全可靠, 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临床结局。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60例非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为阴道分娩, 观察比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母婴状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经阴道成功分娩49例, 对照组孕妇经阴道成功分娩51例, 所有孕妇均未出现子宫破裂和产后感染等并发症, 在产后出血量、产程和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选择阴道分娩, 做好相应的适应证准备, 在产前、产中、产后均要密切严谨, 阴道分娩安全可靠。

关键词: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

参考文献

[1]龙丽娟, 施海英.再探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 :123-124.

[2]陈克芳.2011-2012年海南省临高县中医院剖宫产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4, 5 (2) :28-29.

[3]易理华, 刘娅.瘢痕子宫足月妊娠315例分娩结局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09 (3) :413-414.

足月头位阴道分娩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疤痕子宫产妇978例, 根据妊娠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 其中阴道分娩组466例, 年龄31.7±3.9岁, 孕次2.8±0.2次, 孕周38.2±1.3w, 此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5.7±0.3年, 上次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201例, 胎儿宫内窘迫79例, 羊水过少88例, 妊娠并发症45例, 胎儿臀位53例;剖宫产组512例, 产妇年龄32.1±3.3岁, 孕次2.7±0.3次, 孕周38.5±1.1w, 此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5.5±0.2年, 上次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299例, 胎儿宫内窘迫78例, 羊水过少63例, 妊娠并发症39例, 胎儿臀位33例, 两组产妇上次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产后均未有感染发生, 无产后出血及晚期阴道出血现象。

1.2 方法

产妇入院后进行病史采集并完善各项检查, 当产妇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推荐其行阴道试产: (1) 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2年, 未发现剖宫产指征; (2) 第一次剖宫产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未发生感染, 无产后出血及晚期阴道出血现象, B超检查子宫恢复良好, 胎盘附着位置良好, 疤痕厚度>3mm; (3) 彩超检查无头盆不称, 胎儿情况良好, 估计体重<4kg, 阴道分娩条件好; (4) 产妇及家人同意先行阴道试产。同意阴道试产的产妇临产后送入产房, 专门助产士进行监护, 监测血压脉搏、宫缩、胎心以及产程过程, 重点关注子宫下段疼痛情况, 若出现以下情况则放弃顺产果断行剖腹产手术: (1) 子宫下段疼痛异常, 胎心异常并成持续性加重; (2) 试产时间超过6h, 宫缩正常者; (3) 宫缩过强或生产过程中出现宫缩无力、先露无法下降等问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组间比用t检验, 率之比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

阴道分娩组产妇出血量为251.7±19.5ml, 产程时间为9.2±0.4h, 住院时间为3.9±0.7d, 剖宫产组产妇出血量389.5±33.2ml, 产程时间为9.0±0.1h, 住院时间为9.3±1.1d, 两组产妇出血量、住院时间与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新生儿Apgar (1min) 评分与子宫破裂数比较

阴道分娩组新生儿Apgar (1min) 评分为9.13±0.05分, 剖宫产组为9.19±0.21分, 两组产妇均无子宫破裂产生, 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 (1min) 评分、子宫破裂数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中国是剖宫产大国, 在WHO对亚洲9个国家与地区的剖宫产率统计中显示:中国剖宫产率达47%左右, 远高于同期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 剖宫产最初仅用于处理高危妊娠, 合理选择剖宫产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新生儿与高危孕妇的病死率, 但随着社会经济与医学水平的发展, 社会因素使得剖宫产比例大大增加, 相当部分的产妇因畏惧疼痛等原因而选择剖宫产[1]。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与近年来二胎政策的放开, 疤痕子宫产妇的数目也随之增高, 有研究表明: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相比, 其手术时间、产后出血与感染风险、住院费用等均明显增高, 且对子宫损伤较大, 部分产妇在二次剖宫产后会出现切口持续疼痛、慢性盆腔痛或子宫活动受限等症状[2]。

我院作为二级乙等医院, 每年接收产妇将近一万例, 其中疤痕子宫患者有600例左右, 70%以上的疤痕子宫产妇均能通过阴道试产顺利生产, 这充分说明疤痕子宫产妇足月妊娠在一定程度下实施阴道分娩是可以成功的。通过本院的研究表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但应满足以下条件: (1) 产妇病史采集完整, 充分了解首次剖宫产的情况, 通过首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手术切口选择、切口缝合情况与术后是否出血感染来判断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从而判断是否能够顺产[3]。 (2) 严格控制剖宫产后与再次妊娠的时间, 一般来说, 剖宫产后2年以上的子宫其切口疤痕肌肉化能达到最佳程度。 (3) 若产妇在首次剖宫产前进行阴道试产将有利于再次妊娠时阴道顺产, 因为阴道顺产能够充分扩张子宫口, 简短再次妊娠时的第一产程, 减小对于子宫疤痕的压力, 降低子宫破裂的发生率[4]。 (4) 产妇的产前教育是关系到产妇能否接受阴道试产的关键, 部分产妇因观念偏执或单纯性的认为阴道试产对于新生儿危险性较高而选择再次剖宫产, 对于此类产妇我们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 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使其了解疤痕子宫与阴道顺产的优点, 从而降低再次剖宫产率。

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其出血量与时间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安全性方面, 阴道分娩组新生儿Apgar (1min) 评分、子宫破裂数与剖宫产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产程时间也无明显增长。

综上所述, 疤痕子宫足月产妇阴道分娩减少产妇出血量、降低住院时间与费用, 且安全性与剖宫产比较无差异, 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 产前经过仔细检查, 积极准备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 可推荐其行阴道生产。

参考文献

[1]孔熙.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人工流产方法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9) :189-190.

[2]张雪芹, 黄慧珍, 倪美兰, 等.瘢痕子宫并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方式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3) :189-190.

[3]陈灿芳.148例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10 (2) :134.

足月头位阴道分娩 篇5

关键词:阴道,分娩,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我院于2011年6月据我州卫生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开始了全院性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在此之前,很多医院妇产科对经阴道正常头位分娩产后产妇均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5d预防感染。我院妇产科进行了对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产妇不予常规应用抗菌药物的尝试,笔者对180例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产妇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经阴道头位正常分娩、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180例,均不存在感染因素,无贫血、慢性疾病、胎膜早破、产程异常等,产前3d体温均正常,产前血常规无异常,产时及产后2h失血量≤500ml,胎先露均为头部,均未进行胎吸及产钳助产;产时均进行了会阴侧切;产后均常规每天进行会阴冲洗2次及碘伏涂擦会阴伤口2次。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将产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9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A组不予常规应用抗菌药物;B组产后予常规口服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予青霉素80万U肌内注射,每12小时1次,用药3~5d。

1.3 观察指标

(1)产后3d血象变化;(2)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h~10d用口表测量体温每天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38℃者[1];(3)会阴伤口感染:会阴伤口出现红肿、硬结、压痛,或伤口有脓性分泌物渗出;(4)会阴伤口愈合情况:3~5d拆线时会阴伤口按外科愈合情况分类。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组产后3d血象、产褥病及会阴伤口感染发生率、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抗菌药物是人类最伟大的药物发现之一,自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挽救了大量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但由于抗菌药物大量使用,特别是不合理使用,浪费了宝贵的医药资源,增加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造成区域性耐药的发生等更严重的后果,使大量抗菌药物失去了应有的治疗效果。就外科一般而言,清洁无污染伤口或轻度污染伤口,估计感染率<5%,不宜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某些大手术如心脏外科、骨科、肝胆、脾、胰、肾及较大的妇科手术,可短期使用抗菌药物[2]。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从本文结果来看,对正常分娩产妇应用与未用抗菌药物其结果无差异。产妇为正常青壮年,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伤口感染效果不佳,相反用药后伤口一旦感染,多为耐药菌株所致,治疗更加困难。故提倡对正常分娩产妇不应用抗菌药物,除分娩前已合并其他感染出现症状或体征,或有全身性疾病、分娩期并发症者除外,不主张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提倡“能不用尽量不用”的观点[3]。引起会阴伤口感染主要是分娩暂时降低了产妇全身及局部的抵抗力,从而有利于细菌生长。医院产房感染管理不到位,消毒不严,接生者无菌观念差,手卫生不规范,细菌仍可经其他途径如接生者的手、器械、敷料等将细菌带入伤口,因此接生前的会阴用碘伏严格消毒,产后用10%碘伏冲洗会阴,每天2次,做好产后会阴护理,同时加强产后卫生、保健等健康教育,增加自身抵抗力,养成产后良好的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所以,预防产后感染,应为一个自然、综合的策略,而非靠抗菌药物来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阴道头位正常分娩产后可不予应用常规抗菌药物,以提高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5.

[2]裘法祖.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9.

足月头位阴道分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0例瘢痕子宫妊娠足月产妇作为观察组, 产妇年龄为27~45岁, 平均年龄为 (36.7±2.3) 岁, 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为2~8年, 平均 (4.5±1.5) 年, 孕周为38~41周。且该10例产妇均符合下述纳入标准: (1) 前一次剖宫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 术后产妇恢复良好; (2) 具备阴道分娩条件, 且此次愿意进行阴道分娩; (3) 无严重妊娠并发症, 同时不存在不适宜进行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并发症; (4) 瘢痕厚度≥2.4 mm, 超声检测显示子宫下段前壁完好; (5) 距离上次剖宫产间隔2年以上。对照组产妇20例, 均为非瘢痕子宫妊娠足月产妇, 年龄为24~43岁, 平均年龄为 (35.5±6.6) 岁。孕周为38~41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及孕周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术前对产妇进行各项临床诊断, 了解产妇的剖宫产史, 并对各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以确定产妇可进行阴道分娩。医师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鼓励产妇进行阴道分娩。在产妇产程中, 医师需对产妇的基本症状进行严密观察, 灵活掌握, 一旦出现剖宫产指征, 需及时对产妇进行手术更改。终止阴道试产指征具体如下: (1) 宫颈扩张停滞在2 h以上或第一产程在12 h以上; (2) 宫口开全胎头仍未衔接; (3) 产妇瘢痕疼痛; (4) 先兆子宫破裂; (5) 胎儿窘迫。

1.3 观察指标:

术前主要对产妇下述指标进行观察: (1) 既往子宫切口记录, 均采用了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 (2) 产妇监测; (3) 胎儿监测。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视P<0.05时差异显著,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结果:

观察组10例产妇, 7例经阴道顺利分娩, 其分娩成功率为70%。另3例试产失败产妇均改行剖宫产进行胎儿分娩, 包括胎儿窘迫2例, 瘢痕持续疼痛1例。对照组20例产妇中, 试产成功18例, 成功率为90%。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在上述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 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 越来越多的妇女希望再次妊娠分娩, 但这一趋势使得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人数也明显增多, 而剖宫产后二次分娩的方法也是临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往临床上一直以“剖宫产后分娩仍以剖宫产”为主的方式让产妇进行分娩, 但近年来, 新的报道指出, 剖宫产妇女只要符合相关的经阴道分娩指标, 那么其是可以进行阴道分娩的[3]。在此次调查中, 笔者对剖宫产妇女二次分娩的方面进行探讨。

剖宫产后想经阴道分娩的妇女需满足下述原则: (1) 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 (2) 子宫下段为横切口; (3) 其他可进行阴道分娩的各种指征。目前, 临床上关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研究不断的增多, 且有实例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以阴道分娩的可行性进行证实, 因此, 只要院方具有足够的评估水平, 能够对产妇及胎儿围生期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价, 且产妇具有经阴道分娩的能力, 符合各项经阴道分娩的标准, 那么产妇是可以尝试经阴道分娩的, 而院方也应该给予产妇阴道试产的机会。

但在实际情况中, 大多数产妇习惯性选择以剖宫产进行分娩, 一是由于对经阴道分娩疼痛的恐惧感, 二是担心发生子宫破裂的问题, 因此, 临床上剖宫产后二次分娩时选择以经阴道分娩的人数并不多[4]。针对这一情况, 临床上可加强对阴道分娩优势的宣教, 让产妇能够了解经阴道分娩的好处, 逐渐接受经阴道分娩。我国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的主要方法也为剖宫产为主。当然, 并不是强制每一例瘢痕子宫在此妊娠产妇选择以阴道分娩方式进行分娩, 其也需结合多方面进行考虑, 如产妇是否具备经阴道分娩的条件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机具有较高的标准, 其不是距离上次手术时间的长短进行恒定, 而是主要依靠瘢痕能否具备产程中宫缩产生的宫腔压力的能力, 这一情况与上次剖宫产术后手术瘢痕的愈合情况具有重要关联[5]。通常情况下,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机应距离上次剖宫产手术2年以上, 这是因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的肉芽组织及生长时长通常在6个月以上, 而术后2年左右, 年瘢痕肌肉化程度达到最佳状态[6]。在此次调查中, 观察组10例产妇中有7例产妇顺利实现经阴道分娩, 其成功率为70%。由此可见, 瘢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 这与术前病史询问、医师的合理评估、围手术期的护理等方面具有密切关系。综上所述, 瘢痕子宫妊娠 (足月) 经阴道分娩时具有可行性的, 临床上可对该种理论进行广泛推广, 推崇阴道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姚娟.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及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处方药, 2014, 12 (4) :71-72.

[2]Aragão FF, Aragão PW, Martins CA, et al.Comparison of metara minol, phenylephrine and ephedrine i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hypotension in cesarean section under spinal anesthesia[J].Rev Bras Anesthesiol, 2014, 64 (5) :299-306.

[3]MacD orman M, Declercq E, Menacker F.Recent Trends and Patterns in Cesarean and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VBAC) Delive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J].Clin Perinatol, 2011, 38 (2) :179-192.

[4]郑登淑.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38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5) :155-156.

[5]彭妍.5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6) :225-226.

足月头位阴道分娩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住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24~38 (28.41±4.86) 岁;孕周36~42 (38.24±4.65) 周。另选取同期行再次剖宫产术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23~38 (27.47±4.58) 岁;孕周36~43 (38.11±4.42) 周;2组距上次剖宫产术时间1~11年。所有产妇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 均无剖宫产指征, 均具备阴道试产条件。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行阴道分娩。阴道试产过程中做好剖宫产准备, 并备好输血及抢救设施, 如阴道试产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头盆不称等异常情况时, 由医护人员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仍无法继续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终止试产, 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对照组实行剖宫产术。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产妇及新生儿情况。记录产妇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产褥期感染情况, 以及新生儿的5min内Apger评分、新生儿窒息、肺炎、颅内出血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产妇产褥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新生儿情况比较

2组新生儿5min内Apger评分、新生儿窒息、肺炎、颅内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自然分娩率几乎减少了一半, 剖宫产率仍呈无法控制的上升状态, 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已成产科临床突出的问题, 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产妇是选择阴道分娩还是再次剖宫产手术, 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2]。近年来有学者指出, 若上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 具备阴道分娩者, 建议采用阴道分娩[3]。

本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产妇产褥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新生儿5min内Apger评分、新生儿窒息、肺炎、颅内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 阴道分娩可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对新生儿产生无不利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综上所述,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产妇, 对符合阴道分娩条件且无明确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应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

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住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行再次剖宫产术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产妇产褥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新生儿5min内Apger评分、新生儿窒息、肺炎、颅内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 阴道分娩可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对新生儿产生无不利影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申恒春.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93例分娩方式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3) :234-236.

[2] 陈海燕.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3, 23 (2) :595.

上一篇:新生儿心脏病下一篇:企业新业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