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组

2024-10-02

教学小组(精选12篇)

教学小组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 是以合作思想为灵魂, 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来提高个人学习动力和能力, 是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具体来说, 合作学习是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由若干个学生组成的小组, 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 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 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了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小组合作教学在英语阅读课中的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活动的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笔者有意识地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英语阅读课堂中, 但在实施过程中, 发现很多教师往往只重形式, 不重效果。

1. 分工随意, 不均衡

课堂上教师只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组成小组,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小组活动富于表面, 流于形式, 看似热热闹闹, 实为摆架子、走过场。同时由于小组活动前个体的准备不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能各自为政或以小组个别学生为主, 很难起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2. 教师没有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没有在学生小组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没有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引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只是观望;小组讨论时, 教师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校对完答案后, 教师也没有做仔细分析, 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这样的阅读课, 很难产生满意的效果。

3. 评价单一, 较肤浅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化, 表面化, 不够深刻, 没有针对性, 只是用了Very good, Clever等, 这种评价扣在哪里都适用。好在哪里?聪明在哪里?教师根本没有仔细去考虑, 只是为了赶下一个步骤匆匆应付一下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的评价很假很虚, 不容易在学生内心产生涟漪, 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没有太大好处,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英语阅读小组合作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1. 分组合理化, 任务分配恰当

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散漫, 小组编排合理是英语阅读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教师应在了解摸清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基础上,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应是一个班级学生的缩影, 组员最好按成绩的好、中、差合理搭配,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心中有数。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 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编导者、探索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

首先, 教师要努力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建立有效、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小组活动应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各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 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其次, 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结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不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同时问题的设计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贴近生活, 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最后, 教师要积极参与, 及时调控。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 似乎这是课堂中得以放松、休息的机会, 只要给学生做一个纪律维持者就可以了。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共同学习的合作者, 从而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合作中去, 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管理,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以确保各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完善评价机制, 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多元化。以往单一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 在英语阅读合作教学过程中, 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所以, 在完成阅读之后, 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进行小组评价及小组个人评价, 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评出本节课的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并进行奖励。教师对小组合作成果应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总之, 交流和互动一直是英语阅读课堂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说, 小组合作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提供实际使用语言的机会。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 教学的研究重点正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 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人们发现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来自于实践当中, 而几乎所有的实践活动都涉及与他人的合作。因此, 合作教学的研究便成了目前教育者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和对策, 在仔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英语阅读,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丁侠.谈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

[2]梁承锋, 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J].2004, 5.

[3]刘若冰.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导刊, 2004, 5.

教学小组 篇2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2.引进绿色评价。在评价的形式、方法、标识上,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现人文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改革评价符号,引进时尚元素,由等级向数字、符号、标识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放大激励功能,以加代减,以奖代罚。 小 组 建 设 随 笔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2.引进绿色评价。在评价的形式、方法、标识上,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现人文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改革评价符号,引进时尚元素,由等级向数字、符号、标识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放大激励功能,以加代减,以奖代罚。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2.引进绿色评价。在评价的形式、方法、标识上,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现人文性、可行性、操作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现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改革评价符号,引进时尚元素,由等级向数字、符号、标识发展。关注学生心理特征,放大激励功能,以加代减,以奖代罚。 小 组 建 设 随 笔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工作中越发的体现出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独思共研、自主合作能力的有效路径。在深入探索和全面铺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化理念为操作路径,真正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带来质的变化。在小组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探究学习时力求凝聚力

为提高学习小组组员间的契合度,除了引导学生课堂内的合作,还可以开辟校园、家庭、社会3个大舞台,凝聚团队。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还指课前的共学,课后作业问题的解决,某知识板块的互查互督巩固,知识点的整理复习,甚至向家庭学习延伸,如家庭作业的督导、实践作业的合作、社团学习的共同参与等。只要是学习活动、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时机,皆可以发挥团队的互帮互督互查互学作用,于合作中学习,于学习中合作,还可以引进竞争机制。和谐小组的培养,还可以通过活动平台锤炼。小队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校级活动、校外活动,皆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参与,让孩子在活动中抱团成长。此外,包干区的承包、绿地的养护、班级事务的承担、中午的用餐管理、贫困同学的资助、灾区的爱心捐赠、低段同学的帮衬、孤寡老人的照顾、生活别字的采集、小区的服务、外出旅游等,皆可以组队而行。高密度地接触、交流、磨合,使组员间的隔阂渐渐消除,留下的只是信任、默契,熟练的交流程序和日渐形成的团队凝聚力、竞争力。

二、训练讲方法

学习小组,质在于如何共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尤为重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需对学生的自学、交流、思辨能力作重点训练。

1.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组共学之基。在操作上,要强化3点:一是给学生预习流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程序。二是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查询、批注、理条理、概内容、思考问题、试做练习等,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和知识储备,对常用的预习方法作重点指导,专项训练。三是关注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劳,需日久操练,持之以恒。

2.交流能力。研讨是共学的主要呈现形态。如何交流、如何研讨,是小组共学之关键。如何及时展示独思先学成果,如何有效表达,是难点。在操作上,要关注3点:一是以优带差,让优生先示范,带动、影响其他成员。二是以点带面,着重交流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巧选交流内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关键问题的解决。三是以精代繁,指导学生聚焦个人观点想法,交流研讨时重呈现个人观点,简单机械的不说,与他人雷同的不言,省时增效,说重点讲关键。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还可以组织以表达能力为主的相关活动,如故事会、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同时要注意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一言堂。

3.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小组共学中最需要和上层的能力。当组友提出一个问题或表述一个观点时,其他组员头脑中能快速及时地对此信息进行评估和辨析,提炼出它的存在价值,同时形成自己的认同系数以及自己随即生成的思考,为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准备。它集倾听、吸纳、分析、内化、生成信息为一体,能助推小组共学绩效的提升。在训练时,可以采用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的习惯。

三、评价要创新

1.建立捆绑机制。捆绑评价是优化小组合作绩效的助推器。它主要包括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的制定、评价展示园地的设立、评价过程的运行操作3个方面。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成实际,制定集规范性和趣味性一体的《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细则》和《小组捆绑合作学习评价考核要点》,明确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评价方法和合作要求。二是设计富有意趣的小组评价记录本,取选黑板一角和教室部分空间,建立专项评价展示园地,及时呈现由一节课至一学期的阶段性评价绩效,放大评价的过程性、公开性和鞭策性。三是评价的运行,谁评价,何时评价,何时记录,采用何种评价体系,如何奖励,何时落实等程序向学生公开,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

小组化教学 篇3

[关键词]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93-02

[作者简介]徐洁(1975—),女,专科,江苏省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

教育家陈鹤琴在幼稚园课程论思想中指出,幼稚园课程应当采用小团体式等教学方法。他认为:“幼稚生的年龄不齐、智力不同、兴趣不一,应当区别对待、分组施教,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稚生都有所长进……”闻名于世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方案也是以项目小组活动方式开展的。所谓项目活动,是指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大家感兴趣的某个问题或“课题”开展的研究与探究活动,在共同的研究与探究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它的特点是建立项目小组,每个小组一般有2-5人,小组成员可根据幼儿的特点及需要安排。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因此学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受苏联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多为集体化。集体教学虽然在知识、技能的习得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但是没有兼顾到同年龄段幼儿的个体差异,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小组化教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一、“幼儿园小组化教学”组织形式的界定和内涵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多种。我们常见的形式有:集体教学、小组化教学和个别教学形式。

小组化教学是指以幼儿组成的一个个小集体为单位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它有别于集体教学形式,是教师对幼儿个体进行教学的活动形式。在小组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按照幼儿认知、能力等不同程度进行分组,根据每组幼儿的实际操作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协助。

二、幼儿园小组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小组化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及角色作用都发生了改变,学习更符合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

(一)幼儿学习的组织策略

1.幼儿学习的组织之一——同伴互助学习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教育应该遵循准备性、主动性、活动性、协作性原则。”同伴互助学习提倡的是同伴影响法,重视幼儿之间的互助、互学。在数学《我家住哪里》操作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把能力水平不同的幼儿进行分组,让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按楼层和房号两个条件找到正确的房间。

2.幼儿学习的组织之二——同伴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和观点后,幼儿通过自我协调,配合合作者,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体育活动《山洞变变变》中,幼儿通过两两合作、三人合作、多人合作等方式变化出不同造型的山洞。合作学习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性,并形成师幼、幼幼之间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方式。

3.幼儿学习的组织之三——个体观察学习

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模仿学习以获得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游戏建构《美丽的社区》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大量的房屋建筑图片,建立了丰富的表象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材料搭建出各种建筑。

(二)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

1.目标制定的灵活性

在小组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促进他们自我发展。例如,在语言活动《春雨》中,笔者根据班级幼儿的语言能力水平制定层次目标,一是对能力弱的幼儿着重培养他们倾听理解的能力;二是对能力强的幼儿则发展他们大胆表达和创编的能力。

2.操作材料的层次性、多样性

教师应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和提升经验的空间。材料的投入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在中班数学《小兔开超市》活动中,笔者分别准备了三种思维水平的操作材料:实物、图片和点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教师指导角色的多面性

小组化教学活动中,指导角色具有多面性,既是观察者,又是支持者,更是参与者。在音乐《逛公园》活动中,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在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促进师幼的共同发展。

三、幼儿园实施小组化教学的优势

小组化教学有着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降低师幼比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小组化教学按幼儿能力同质或异质分组教学,教师从关注全体到关注个体,活动中对幼儿的针对性指导更强。

(二)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幼儿的兴趣度

小组化教学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三)改善师幼关系——提高教学的和谐度

师幼关系从传统的管理型、集权型转变为交流型、伙伴型。幼儿可以走到老师的身边,教师也可以随意地触摸到每个幼儿。距离的拉近、言语交流频率的递增、动作交流的增加等各种师幼互动方式的增加,可以让师幼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四)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小组化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幼儿,更能了解幼儿参与情况、活动水平、活动兴趣等需要,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每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小组化教学符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理应成为幼儿园今后活动组织的重要形式。但在小组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小组化教学如何与教学内容紧密契合、小组化教学的评价如何进行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2]唐淑,王雯.学前教育思想史[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3]孔起英,王绪兰.幼儿园主题式美术教育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教学小组 篇4

一、你来我往———围绕教材展开讨论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托, 是合作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 可以围绕英语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关的讨论话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从而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话题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兴趣, 以便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对于生活的帮助作用。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Neighbours教学的时候, 便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邻居是学生们经常会接触到的人, 但是邻居的概念和作用却变得越来越模糊。当前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邻居也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针对这种情况, 我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当前的邻里关系进行讨论, 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自行组成小组, 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有的小组还让某一个同学充当记录员, 做好相关内容的记录。学生们在小组的讨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观点, 很多同学还提出了自己的中肯建议。有的同学针对当前的邻里关系冷漠情况说道:“This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trust crisis between people.”有的同学对改善邻里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We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ay hello to the neighbors.”之后我还与学生们一同进行讨论, 彼此之间发挥了各自角色的作用, 提高了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要注重在此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材学习范围内让学生建立相互合作的意识, 为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身临其境———运用知识设定情景

情景创建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 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与真实世界相似的模拟环境中, 在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从而提升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情景创建和合作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情景话题的抛出让学生想象力插上高飞的翅膀,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现。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School life教学的时候, 便让学生们组成“school groups”对学校的生活进行“倾情演绎”。学校的生活可以说是学生们最为熟悉的生活, 也是学生们各种故事展开的场所。我以此作为引导, 让学生们的“创作思维”不会仅仅停留在学校的学习范围内, 而是拓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让学生们的思维予以最大程度的发散。学生们的思想主动性得到发挥, 其所演绎的“作品”也更加精彩。有的小组演绎了朋友之间吵架又和好的情景, 感悟道:“Friendship is based on mutual understanding.”有的小组演绎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感:“Teacher is our beacon, to guide us forward.”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短剧创作的过程中, 不仅对英语知识进行了应用, 而且对于情景的创设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两者的结合带给学生们全新的感受, 让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情景创建的过程中, 尽量创建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情景, 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在生活中的用处, 让学生的“生活英语”能力得到提高, 拓展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范围。

三、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丰富活动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范围内的, 还可以运用于课外领域,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建立起更好的平台。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 要注意促进学生在课堂范围之外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5 Art world教学的时候, 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个“采访艺术家”的活动, 并将小组合作的方法应用其中。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任务”, 让学生们对自己周围的“艺术家”进行采访。但是, 此处的“艺术家”并不是指的已经成名的艺术家, 而是学生自己所认为的“艺术家”。这些人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艺术认知和想法, 可以让学生对其某一方面艺术类型产生渴求欲望, 甚至“艺术家”的生活让学生们感到神秘有趣。学生们自愿组成“In-terview group”, 每个成员都在小组中担任一定的角色, 有的承担记者的责任, 有的承担记录员的工作, 有的承担主持人的任务等等, 并对所要采访的人物进行研究, 确定相应的采访方案。学生们的“采访”非常有成效, “His art is very good.The brush becomes very magical in his hands.”“She plays the piano is very well.She is called an artist by us.”等等内容都是学生们在采访中写下的感受, 活动效果非常好。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 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使英语的学习变得轻松、自然。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展开, 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应用技巧更加娴熟, 学生在活动中也可以积累起丰富的英语应用经验, 并且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生在课外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 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应用习惯。

四、透彻心扉———客观公正积极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加了解, 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并加强不足之处。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评价多样化, 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丰富多彩, 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客观性。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还能够鼓励学生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 让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1 Know your-self教学的时候, 指导学生们在合作意识的基础上构建评价与自我评价体系。我首先让同学们围成一个圈, 每个同学将评价进行等级划分, 由高到低划分成为A、B、C、D、E五个等级并制作等级卡, 依次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而后依照灵活组建小组的方式进行“搭对”组合, 彼此之间首先使用等级卡对对方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学习效果等等方面依照等级标准进行评价, 而后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说明自己应当向对方学习的地方, 最后给同伴提出中肯的建议, 以及彼此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方向。此过程中有的同学评价较为简单:“His study is very good. I should learn from him.”有的同学评价则较为深刻:“He has a good study habit. This is not only that I should study , but also what everyone should learn . ”可以说, 这种评价方式非常全面, 并且让学生形成了彼此学习的意识, 评价的内容也非常有利于小组的进步。

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并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同学间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也能够获得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处于同等的地位, 防止抵触心理的产生。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应用技能得到提升, 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方式明确了学习的任务, 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此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让其在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方面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静芳.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现状和思考[J].教书育人, 2011 (31)

小组合作教学心得 篇5

———教学心得

城区小学田姬善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几个月了,可是我感到学习效果不是那么明显,这可能是每位老师初用新教法都会经历的时期吧!特别在以自然段为单位让学生总结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的时候,学生说的知识点无非是读写生词,短语,主要内容,同学们不想开动脑筋也不敢大胆说,有时学生在总结知识点时方式比较单一,我想这时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思维一点一点引到更宽广的空间,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一位同学认为我们在本段应该掌握“人声鼎沸”这个词,我顺势让他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并用这个词造句,请他让可能没掌握这个词的小组内的成员造句,让全班同学写出自己造的句子,学习伙伴相互交流。接着我又请他把刚才的说话流程作为范本完整的复述一遍,让其它同学参考,后来我发现同学们的说话方式开始变得多样了,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我及时的表扬,对每位同学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对团结认真的学习小组加以褒奖。无形中同学们渐渐有了质的提高。

小学语文小组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并选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这样的教学适合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适合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进行把握以及掌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教师的关注。

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全班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被广泛地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及课下教学过程中。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还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配合才能让整个小组作为一个团队,使语文成绩获得整体的提高。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如在6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在刚接班的时候首先就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每一组都具备好、中、差3个层次的学生为标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合作能力、学习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教师不仅要指导小组长在每一次学习任务公布后调动每一个组员的积极性,还要引导学生开展组间的竞争以及组内之间的竞争。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被调动起来,语文的学习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升。

二、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设置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表扬,还要针对学生回答的程度以及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为小组加分。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不仅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还能为小组争得荣誉,就会更好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5课《艾滋病小斗士》的教学中,要紧扣本单元“无私的奉献”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南非黑人儿童恩科西身患艾滋病,但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与他一样的艾滋病病人的动人故事,让学生感知到本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的写作特点。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哪一个小组的课文朗读比较好,就可以在小组评价中为这一小组加上1分,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启发提问法”“点拨法”“扣读导悟法”等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而在理解“恩科西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的原因”这个难点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小组比赛发言,提升每个小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确定自己在合作小组中的学习地位,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根据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不相同的特点,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清教师的口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从多媒体展示的问题中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还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将思维集中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桂花雨》的教学中,针对4年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能够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师基本采用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进行点拨,让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而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进程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

总之,在小学语文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小组的组内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当中,最后教师要强化小组评价,充分开展组内的竞争以及组间的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運用能力。

参考文献:

李武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四条途径[J].甘肃教育,2010(14).

教学小组 篇7

参考文献

[1]李炳亭.杜郎口“旋风”.

浅析古筝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 篇8

一、个别教学的教学实施分析

在谈及此话题之前, 要阐明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把音乐院校里的“一对一”教学和社会上的“一对一”教学混为一谈。因为这两者之间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不同, 切不可相提并论。前者是按着国家培养的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 教师严格按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进行授课, 而后者完全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结合教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授课。

古筝“一对一”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教师教学要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如视其专业程度的高低、基础知识的深浅、理解问题、接受能力的快慢、在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多少等, 犹如医生治病, 对症下药才易于见效。

古筝有独奏, 但是许多时候有多声部的重奏。而重奏不是简单的将几台古筝的演奏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演奏的乐曲在声部、织体、音乐对位及和声方面息息相关.演奏者无论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基本音乐素养上都要有高度的默契与和谐。这种高度的默契与和谐不只是要求演奏者有过硬的演奏技巧, 还要有彼此配合的感知和协调。因此, 单独的一对一教学是无法适应古筝的重奏教学的。而小组教学正符合了古筝合奏的这一特点, 小组教学成员可演奏同样的乐曲, 也可演奏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四重奏。因此, 在教师本身专业素养过硬的情况下, 在严格把关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小组教学进行得越早越好。

此外, 在传统古筝的一对一教学中, 一名教师面对一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师的角色是教, 而学生的任务是学, 这样的教学虽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但容易出现教师因长时间面对同一教学对象, 而失去比较饱满的教学情绪.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比较和竞争而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客观上的单一的教学关系如果长期存在, 就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如果学生课下不练琴, 教师就无法进行新的教学, 使得教师不得不从教授主体变成陪练, 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在一对一的教学中, 学生没有来自其他学员的监督和技术对比, 没有学员间适时的横向交流, 也没有在众人面前演奏的锻炼机会。在专业的古筝教学中, 学生规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中, 学生大多要求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教学示范, 学生只记指法.很少或根本不看谱子。从而忽略了视奏的训练, 出现学生能演奏但找不到谱子位置的怪现象, 即使教师的指法和书上的指法有出入, 学生也根本无法发现更谈不上矫正。另外, 学生考试紧张, 难以发挥自己正常水平, 这和“一对一”的教学及课后自己闷在琴房练习是有直接关系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演奏, 在一些动作和对乐曲的处理上与其老师几乎完全一样, 没有任何个性。

之所以罗列出如此多的个别授课的弊端, 目的是非常清楚——就是想改变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只采用这种唯一的个别授课的方式方法, 倡导民族器乐之王应采取教学方式多样化。

二、集体教学的教学实施分析

集体教学作为一种班级制上课方式, 在实施小班化古筝教学以前, 古筝个别教学曾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但是其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如:师资资源得不到最大发挥、上课时一对一无法进行有效互动、没有良性竞争和比较、不利于培养重奏齐奏合作意识等。因此, 古筝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古筝教学的一种共同趋势, 它的理念在于促进社会更多的人们了解学习古筝, 从而弘扬国乐, 让更多的人们充分分享各种古筝教育资源, 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有更多时间与古筝教师及同学交往、沟通, 从而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和熏陶。通过习筝者在班级里探求、摸索、借鉴、吸收、对比、和相互促进, 使小班化教学发挥了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去负担”。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 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小班化古筝教学恰恰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首先, 习筝者由于缺乏对古筝知识或者音乐知识了解, 学习会感到吃力, 而且乏味、抽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这些乐理知识或古筝知识的时候,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 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和乐趣。通过让每位同学加入活动, 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轻松。因此小班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教学。

小组课学习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 在古筝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使学生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 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以8人班为例, 在教授学生弹奏《渔舟唱晚》时, 把学生分为4组, 每组弹奏一段进行竞赛, 当其中一组在弹奏时, 另外三组在积极校对和聆听, 养成习筝者学会聆听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听辨能力。当能辨别同学弹奏的对错时, 无形中也能辨别自己的好坏。而演奏的同学也因有了更多的听众会更加集中注意力, 锻炼学生的现场即兴演奏能力, 长期的锻炼使其在日后的登台表演奠定了舞台演奏基础, 同时老师和另外旁听的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做到弹奏者和旁听者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促进个体整体同步发展。最后, 教师进行组内点拨、激励评价也使同学们尝试了成功, 激发再学习的欲望。大家你追我赶, 形成一种竞争氛围, 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总之, 小班化教学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乐学, 提高学习兴趣;保障互动教学的实施, 发挥群体效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及时的评价。这些优势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一条更好的教学模式, 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取长补短的改造

通过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的讨论, 我们可以总结出, 两种教育方式应该兼顾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对于当今古筝教育也存在一个现实, 那就是师资力量薄弱, 进行单一的个别教学模式也是难以实现的, 或者说实现很有困难。所以在古筝教学界,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就应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两种教育方式的集合实施。

如果将两种教育方式进行结合实施, 抛弃单一个别教学方式, 既可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还能兼顾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举两得事情。而且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 古筝教育界形成了很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教学方式, 假使进行论证讨论, 可以进行多种教育方法的杂糅, 演奏方法讲解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齐头并进, 这将对古筝教育界是很好的事情。

相比而言, 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讲解弹奏要领时, 也应该兼顾讲解音乐的思想和人文风情, 因此, 对于教师的培养上, 应该努力提高其教学素养。集体教学中, 我们难以保证学生水平的统一, 但是授课规划的统一必然造成一些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 感觉吃力, 这对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是有害的。因此, 集体授课应该将需要进行特别补充授课的学生加入一些个别小课, 进行辅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这一乐器。

摘要:古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 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 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热爱, 古筝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作为古筝的发祥地, 古筝乐器在中国最为风行, 研究和总结古筝乐器教学, 提升古筝教育水平对于中国当代的音乐教育以及未来的乐器演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筝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音并非器乐教学的禁区——谈古筝集体课教学[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 (04) .

小组合作式英语阅读教学 篇9

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校在前年就引进了有趣的典范英语阅读教材, 供学生模仿和训练, 尝试通过小组活动,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 这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 通过小组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

笔者尝试把全班分成8个大组, 由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 其他成员担任记录员或者汇报员。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 最关键的就是如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体验活动。

一、让学生“读”, 在读中体验语境

古人曰:“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我校采用的典范英语阅读教学突破了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放手以学生读为主。上新课之前, 让学生跟着录音反复读, 不断模仿语音语调, 争取让学生读出其中的味道和感情, 读出意境。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笔者鼓励小组在预习时以读为主, 通过小组成员单独读、分段读和整体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文章整体, 筛选信息, 理解易懂的关键语句。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内容, 推敲出一些生词生句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 笔者在平时就教导教学生在阅读时要加深体验, 抓住主要信息, 读思结合。例如, 7B Unit 6的《Down the rabbit hole》这篇阅读文章与典范英语阅读有一定相似之处。文章中精彩的图片很能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 使他们对故事情节产生浓重的兴趣。因此, 每个小组成员自由朗读之后, 都会自觉看着图片理解故事情节。这时, 笔者会指导组长出题, 让组员猜测新词和新短语的意思, 如rabbit、hole、pass、stand up、fall、locked等, 通过语境呈现生词, 并借此检测和巩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这样的课文分解更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二、让学生“议”, 在议中参透答案

学生在阅读一篇英语课文时, 并非从零起步, 而是基于平时的累积, 与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相匹配。教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 理解程度不同, 因此对文本理解也不同。因此, 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自己去寻求答案。教师应起到引领作用, 而不是主导作用。

1. 培养学生用学习语文的方式剖析全文

以7A Unit 5 的《Let’s celebrate》一文为例。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 分组讨论四个段落的key sentences, 也就是语文学习中段落大意的概括。然后抛出两个基本问题:“When is Halloween?”“How do people cele⁃brate Halloween?”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 加深体验, 使他们学会从文中寻找有用信息,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文文章的写作习惯和写作结构,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善于讨论的能力

通过讨论, 学生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 逐渐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并进一步发展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以8B Unit 1的《Changes in my hometown》为例。通过第一步, 学生已经初步整体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接下来, 安排两两小组进行辩论。一个小组负责past in hometown, 另一个小组负责present in homwtown, 各自讲讲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并将之记录为文字。在此基础上, 笔者布置了一篇课后作文, 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 有词可写, 而且作文逻辑清晰。可见这样的教学形式远比传统的作文课生动、有效得多。

三、让学生“悟”, 在悟中了解生活

英语阅读教学不仅仅意味着阅读材料的充分利用, 更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9B Unit1 的《Asia》为例。笔者要求小组成员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常识以及生活体验, 说说英国、中东、南美和美国等地的交往常识, 从而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在解读作者文章内容的同时, 让学生注意人际交往细节, 带着英语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四、让学生“编”, 在编中得出新意

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 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教师可以采用短文填空的阅读形式, 以避免枯燥的讲解, 达到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的目的。课堂中, 教师可以安排小组编小短文比赛, 引导学生梳理归纳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词、短语填空, 深入挖掘文章中心, 全面掌握课文意思, 同时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学完一篇课文后, 小组可以运用所学内容仿写、仿说文章, 如根据《Tour of London》仿说《Tour of Nanjing》, 或根据8B Unit 2 的《A trip to Hong Kong》写一篇外出远足活动的游记, 这样就能就将书本知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当然,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学完童话《Down the rabbit hole》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个自己最喜爱的童话, 或者安排小组进行故事阅读竞赛。

总结:

1. 运用小组合作式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提升英语学习幸福指数。通过不同活动的体验,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发展, 为他们创建乐于参与、乐于学习的氛围。

2. 运用小组合作式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向老师学, 更向同伴学, 向课外知识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练机会, 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式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体验式英语阅读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默契和交流。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是组长还是组员, 都会积极提问题。活动的动机、态度、参与和习得等认知表现都有所改观。

浅析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 篇10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推动英语教学

(一) 小组合作学习, 群策群力, 助推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

当前, 我国素质教育推行的大背景下, 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组内合作讨论, 组间竞争学习, 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之地位, 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演的分工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 教师投放学习任务, 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和合作共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热情被点燃, 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讨论合作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同学情,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帮扶,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并强化了学习能力。在英语课堂上, 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育和提高。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

(二) 小组学习过程中, 充满竞争与合作, 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和团结学习意识。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小组内的同学在组长的分工下, 组内同学之间合作共存, 各负其责, 责任明确。在组长的协调和组织下, 在限定时间内, 高效率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这种合作是共赢的合作, 增加了同学间的合作和团结意识, 另外, 对于同学间的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也是很有意义的。在组间竞争的过程中, 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成员发表观点, 组间争论和讨论的过程对于学生间的团结和学习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 有利于学生的集体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 在英语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三) 教师适时调控, 助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推行合作学习, 不代表教师就没有任务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很重要的, 教师要在投放本节学习任务后, 巡视各小组讨论和任务完成的程度, 进行实时点拨和展开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向和进度, 经过教师的及时点拨调整, 可以提高任务完成的有效性, 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小组学习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之间的帮扶, 可以实现共同学习的进步。

二、小组学习落实的措施

(一) 建立小组, 选拔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在学习小组的成立过程中, 要注意学习成绩和性格特长的互补, 尤其要重视和选拔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优势, 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4-6人, 另外, 注意每组配备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强、学习好、口齿清楚的学生担任小组发言人, 这样, 才能真正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更好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 创设英语合作学习情境。

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 要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 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和分工来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和学生课堂的表现, 采取巧妙的情境设置, 让学生投入到小组学习中, 提高学习的热情, 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 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分工合作、明确责任, 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的内容。小组合作的关键其实就是小组交流学习任务的过程, 对于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 最重要的就是小组合作发挥的如何。小组合作过程中, 要发扬民主, 引进竞争, 合作共赢,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习小组, 教师要注意对其及时表扬, 鼓励其他小组向其学习。通过评选先进小组长、先进发言人、先进小组的方式, 激励小组合作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小组活动让教学更有效 篇11

在课堂中,一般四人左右为一小组,跟只是师生、生生对话的课堂相比,那每个人说的机会就多得多,从整个英语课堂来算,那学生得到的运用、锻炼机会,在量上是比较可观的了。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有时反而使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做法和预期的设想背道而驰呢?我做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小组活动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草率行事,使小组活动流于一种形式。但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从质上也产生一个飞跃呢?我认为一定要增强小组合作活动中对话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能真正深入、切实的参与到小组合作的活动中。那应如何增强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人员安排

我认为四人左右为宜。男、女搭配,好差搭配,选一个小组长。人太多可能乱,小组长也难管理和辅导。或者说人多之后,小组合作需要的时间就多,就不能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这和我们预想的充分锻炼不符。男女搭配主要是act的需要。如果全是男生或女生,扮演时不方便,也可能使学生男生做Nancy,女生做David时,产生不必要的笑闹、干扰,而影响课堂效率。好差搭配是为了,使学生之间有一种互助,使差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中,同时,也可以使好的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荣誉感,满足他们的一点点“虚荣心”。(这当然在事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是老师请他们帮助那些成绩还不太好的学生的,这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做好铺垫

人员安排做好了,我们就可以说给小组合作活动搭建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但做好小组合作活动前的铺垫工作,是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我认为有些小组合作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就在这,教师还没有做好铺垫工作,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自然无法很好的开展,即使有几个学生掌握了,但对于整个班级来说那无疑还是杯水车薪,必然会导致小组合作的失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课堂效率低下。

那怎样做好铺垫呢?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此次小组合作的目的,小组合作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运用什么知识,训练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比如小学牛津英语4A Unit7有一个调查表,What time do you…?It's at …这个调查表主要为了让学生运用此句型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做一些事的时间,比如get up,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watch TV, go to bed的时间。要很好地完成本次小组活动的任务,要做那些准备工作呢?首先要使学生会说、懂得本单元重点的句型,即What time do you…?It's at …而要学生会时间表达,又要首先让学生数字有个很好的掌握,这都要做必要的铺垫。其次,对那些词组也要进行一定的复习,然后再进行师生对话练习,生生对话练习,让学生有个可操作的模式,使他们明确小组合作的内容,最后让学生一起开展小组活动。这样就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基本扫清了障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实效,从而真正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也许有些教师认为:这样不是很浪费时间吗?其实,不然!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学生在对重点句型、时间表达、词组的掌握还不太好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你设想一下会是什么结果。它只能借助中文,甚至直接填个时间

三、及时辅导

在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并非无事可做了,只是在看热闹,教师要注意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帮助辅导一些小组,这是做好铺垫的必要补充。

我们老师很清楚,即使做了充分的铺垫,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就都掌握了。肯定还有些学生需要帮助,但如果就因为几个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就在课堂上重复练习,这样会使一些已经掌握的学生乏味,没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这其实又浪费了大部分学生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但利用小组活动时去辅导,既能节省大部分学生的时间,又能使学的不好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真正感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从而也使他们也能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活动中,而不是只当一个看客、过客、游客。

此时,如果学生遇到一些生词、句子由于表达的需要,也需要老师做出及时的帮助,从而使小组合作活动更顺利的进行,同时这也增加了他们的知识。

此外,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还可以增加一些激励机制,以辅助、促进小组合作活动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

总之,要开展好小组合作活动,就必须事先安排好人员,做好充分的铺垫,教师并注意及时辅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增强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性,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的能力。

游戏化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 篇12

一、革新背景

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首先必须认识到这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从理论研究到转入实践, 达到真正的革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理论研究阶段而言, 要实现革新, 首先要做到的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发现其不足。

1. 缘由。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过渡到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很多细节。在革新的缘由上, 我们可以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比较常规的讲授型教学, 即老师讲、学生听、记笔记、背诵。这四个步骤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套路所在, 略显枯燥。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只能应付学生的考试, 但事实上, 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已,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实现汉学的传承。所以这一套传统的略显枯燥的教学方式是完全不能够支撑这一目的的。

2. 目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无非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实现汉学的传承。在全民学英语的年代, 学习汉语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我们之所以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 目的也是为此, 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文学素养, 让汉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这是大的目的, 往小了说, 改变教学的方式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这就好比是管理学中的“青蛙效应”, 通俗来讲也就是“温水煮青蛙”。老师如果一直在一种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 他所掌握的能力就有限, 甚至会退化, 如果换了一个环境,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所以有必要给教师换一种教学模式, 让他们自己的能力保持住或者是得到提升。另外, 就学生而言,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学习难免会觉得腻, 课程学习效率不高, 换个环境, 觉得新鲜, 往往能够用心听课。何为游戏化教学, 即用大量的小游戏将课程支撑起来, 使整个课程活泼有趣。小组合作就是将学生凑在一起, 大家集思广益, 将胸中的智慧交换, 两个人都有一个苹果, 交换之后还是每人只有一个, 而如果每个人掌握一门知识, 交换之后每个人就掌握两门知识, 就是这个道理。而仅仅是游戏化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单方面来讲, 游戏化教学无法保证每一次的教学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也无法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 从理论上讲, 可以让教学在趣味之中实现“1+1>2”。

二、革新过程

游戏化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如果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 实现向教学新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更上一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压力也会相应减少。但要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必须要考虑到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 且必须要解决所有问题。

(一) 可能出现的问题

1. 学生年纪幼小无法控制自己。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相比自然懂事很多, 但即便如此, 他们的心性依然比较单纯幼稚, 一旦遇到新鲜好玩的事物就难免会忘乎所以而难以控制自己。尤其是他们日常教学中的语文课程突然变得有趣起来, 难免有的学生会兴奋异常, 一个学生的顽皮就会影响全班学生, 从而导致整体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 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方式处于懵懂状态, 游走于课程之外。由于新的教学方式包括小组合作和课程游戏, 而在每个小游戏中每个小组中学生的角色是不同的。比如说, 为了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做小组组长, 管理整个组的角色设定和游戏环节的设定。所以很多学生难免就会出现角色模糊的现象, 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就更大了, 因为学生年纪还小, 没有能力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老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分组,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份及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3. 教师缺乏新的教学方式的经验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上的语文教学与本文所提到的有很大区别, 在传统教学之中, 教师是课程学习的核心所在, 知识的传授仅仅通过教师。而游戏化教学和小组教学有所区别, 这种新颖的教学中, 老师已经不再处于核心的位置了, 学生才是教学的核心, 老师所做的就是设计合理、科学的小游戏, 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但是很多老师对于传统的教学自然有很丰富的经验, 对于游戏化教学却是最新的接触, 所以能力有限。老师在设计小游戏时因为缺乏经验等方面的原因, 游戏的设计自然不够合理, 这是极其常见的。

(二) 具体细则

1.教师要学习管理学的知识, 懂得管理学理论, 更应该懂得将理论带入课堂, 应用于课堂。其实作为教师, 自步入岗位开始就是管理者了, 如果是班主任, 管理的是一个班级, 如果是科任老师, 管理的是该课程课堂上的学生。所以对老师的管理能力的要求一直便存在, 只是在新的教学方式下, 对管理能力的要求更多了而已。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难事。在学生心目中, 老师一直处在比较权威的位置, 所以管理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但除此之外, 教师在业余时间也应该抽空学习管理类的知识, 对于管理学中的类似于木桶效应、蝴蝶效应等理论必须要熟识。

2.教师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处于引路人的位置。将游戏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结合起来, 从理论上讲, 对于教学效果自然是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年纪小的学生, 他们本就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面临游戏式的课堂, 他们会表现得更加兴奋, 以至于课程难以进行。进一步分析, 学生如果不把新的教学当成是学习, 而只当成是娱乐, 那么最后的效果会更糟糕。所以教师必须要拥有引导学生习惯新教学方式的能力, 其中可能要用到的也就是教师的威严, 教师必须要能够保持自己的威严, 又能够融入学生之中, 实现寓教于乐。

3.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活动时, 教师的思维务必扩散开, 想出的活动既能够保证有新意且不失专业水准。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制定的课程小游戏不宜太过困难, 但如果太简单又失去了课程的效果, 达不到期望值。所以就难度而言, 适中便好。但这一个“适中”如何取值, 就得针对各个班的实际情况来定了, 要保证教师对班上学生学习水平的了解。小游戏的内容比较丰富, 有很多类似成语接龙这样的游戏都是已经耳熟能详的了, 但这样的活动已经失去了新意。所以可以把汉字拼写大赛搬入课堂, 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比赛, 其中的主持人、裁判都可以让学生担任, 老师只是负责维持纪律便好。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在于“积累”二字, 这种活动的意义就在于, 一个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是固定的, 两个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加起来就会很多, 而如果一个小组加在一起进行拼写比赛, 他们的词汇量就会合并, 积累量成倍增加。

上一篇:汉英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下一篇:质疑思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