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发展

2024-09-30

图书发展(共12篇)

图书发展 篇1

从20世纪70年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以来, 传统的图书情报机构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以纸质为主的收藏变化为电子书籍为主, 纸质为辅, 图书馆正在从印刷模式向数字模式转化。进入21世纪, 图书馆更被称谓为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而这一切都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科技发展了, 硬件跟上了, 势必要求软件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以作者所在的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从硬件上, 浙师大图书馆也从原来的邵逸夫图书馆增加为现在的图文信息中心和老邵馆两处地方;服务形式也由单纯的书籍、报刊杂志转变为电子、多媒体阅览和纸质阅览并重的情况。图书情报机构正在由知识的宝库变成情报交流中枢。因此, 图书情报机构的管理和服务都将最终走上高度的规范化, 标准化之路。同时作为软件中的最重要因素——图书馆馆员, 他的职责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列宁曾经说过“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 著名图书馆学家冈纳赞也认为:“一个图书馆的成败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数事实证实, 在图书馆所有资源中馆员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面临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 作为图书馆的工作、咨询人员的馆员必须进行继续学习, 更新观念, 提高服务意识以期更好地发挥馆员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来看现代图书馆馆员的学习、发展, 现代图书馆馆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而且应该有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知识, 同时随着不断发展的文献服务还应具备文件检索能力, 再加上现代高校和国外交流的不断深入, 留学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 作为现代高校的图书馆馆员也应具备基本的英语对话水平和英文检索能力。为了适应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工作, 作为现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学习、发展的方向要具备以下内容:

1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 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和从事此种职业的人生理想和理念,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操、道德品质, 它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中的特殊表现, 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职业形成不同的职业道德, 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是检验馆员对读者服务的标准。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 也是图书馆的生命。就图书馆员而言, 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整体的一部分, 向读者、用户提供需要的图书、资料、信息, 是馆员的工作内容和价值所在。所以, 为读者、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是图书馆员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读者利益的满足, 也就是图书馆员工作职责所在。

2 专业知识 (发展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也称专业馆员或称具有专业背景的参考馆员, 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 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 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服务的图书馆员。所谓学科馆员制度, 就是高校图书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工作能力, 指定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 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一种制度。这种服务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延伸, 也是目前主动服务的主要形式。就浙师大图书馆而言, 近年进入的馆员基本上是硕士以上学历, 具有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学科背景、符合专业馆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经过严格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理论培训和实际工作的充分锻炼后进入专业馆员队伍, 能保证图书馆专业馆员队伍的开放性, 吸引具有不同特点的人才进入图书馆, 为图书馆的发展进行后备人才的储备, 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实行专业馆员制, 对专业馆员、非专业馆员构成的比例进行有机的、科学的、动态的调整, 更好的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宝库和信息查找、信息过滤平台的作用。同时, 对于原有的馆员, 可以采用继续学习或深造的办法, 从非专业向专业转化一批, 对于不能转化的非专业馆员, 也应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

我们现在处于信息时代, 情报信息技术发展很快, 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 高新技术的图书馆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掌握网络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查询、使用网络信息的技能, 并能利用计算机从事相关业务工作。因此, 图书馆馆员必须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尽快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 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操作、软件开发、数据库德建立、网络技术等使计算机成为文献信息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让图书馆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紧跟时代的脚步。

4 信息过滤、信息整合能力

网络环境下, 读者更关注服务内容的实用性, 他们不再满足与图书馆只给提供文献信息的初级服务方式, 而更注重能解决问题, 目的更明确的深层服务, 面对文献资料中浩瀚的信息, 读者希望能获取直接的能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部分。所以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还应具备精确查寻网络信息资源的技巧。当我们在搜索引擎上打出一个关键词的时候, 有时会出现上千条相关信息, 面对如此浩瀚的信息资源, 就需要专业人员能帮助我们精确定位、节省时间。学生和教师都带着新的期望来到图书馆, 如果仅仅从专业和馆藏的角度提供, 他们应该需要的已经远远不够了。关于网络信息资源搜寻工具——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正确使用及技巧的介绍, 是每一位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网络信息资源搜寻工具就如为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掌握了它的使用方法, 使我们每个图书馆员都会受益匪浅, 同时, 也会帮助更多的人得到他们想得到的帮助, 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所以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它、运用它。

5 创新能力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信息、创新的时代, 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而科技创新的基础就是人才。作为人类知识象征的图书馆, 必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置身于社会的重要地位。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活动的管理者和参与者, 必将成为这场变革和创新的核心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 传统的图书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临新技术的挑战。图书馆员面临如何调整知识结构, 面临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问题。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就必然要求改革和创新。创新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一项任务艰巨又意义深远的工作。创新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馆员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6 运用外语能力

当前,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现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日益频繁, 图书馆要保证整体服务水平与质量有一个更快的提高, 馆员的外语水平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要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要求的深层次服务, 扩大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图书馆员必须要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就浙师大而言, 浙师大从1999年成立的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学院主要承担对外汉语本科教学、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教育, 近年来, 已接纳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近600名学生, 对外合作和交流也是日益广泛, 馆内外国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出入频繁, 经常有外国专家、学者到馆交流、学习。同时, 本校的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60年, 学院每年要聘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英、美、加、日等国专家来院任教、讲学, 图书馆正是这些外籍专家、教授必来之地, 有相当一部分外国专家和学者不懂中文或只能懂很浅的中文, 那这些人来图书馆势必要有懂英语的馆员接待。而且刚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图文信息中心也是浙师大的一大景观和对外窗口, 来校的学者、教授就是从馆员提供的服务上了解和认识这个学校的。所以作为现代高校的图书馆馆员还应具备基本的英语对话水平和英文检索能力, 能够和不懂中文的外籍教授、学者日常对话和交流。这不仅是信息、服务多样化、复杂化的要求, 也是增进各学科之间国际交往的要求。从图书的藏书结构看, 不同语种的外文原版书刊在馆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为了展开联机检索, 从网上获取信息, 现代图书馆员必须具有熟练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

总之, 顺应时代的发展, 紧跟时代的脚步, 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各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特色, 不断探索, 理清思路, 加强管理, 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研讨环境, 开展岗位培训, 建立终身学习制度, 图书情报机构的管理和服务都必将最终走上高度的规范化, 标准化之路。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作为图书馆诸元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馆员, 他们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 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信息整合能力, 创新能力和外语水平等方面展开学习, 适应时代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图书馆馆员,学习

参考文献

[1]寇硕.论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要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2]徐津铭.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12) .

[3]李全英.图书馆员应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搜寻工具盒搜寻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5) .

[4]刘桂英.试论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7) .

图书发展 篇2

图书馆一直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第二课堂”,它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和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其均衡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了素质教育的步伐。同时,利用现有的书籍和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知识丰富自己。

图书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积极服务”为宗旨。遵循图书馆工作规律,加强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科学组织管理图书、报刊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全力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3、不断增加新书,满足学生求知欲,做好新书的分类、编目和上架工作。

5.及时整理报纸和杂志。在同一天,报纸在月底装订,杂志在年底装订。为教师查找信息,带来一切便利,并做好借阅记录。

三、具体安排

1、完善图书馆日常工作管理

落实文件收集、处理、借阅、归还、保管、补偿、清点、淘汰、借阅、阅读等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注重一库三室的日常管理,确保书刊摆放整齐美观,落实防盗、防火、防潮、防鼠、防虫措施。注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2、实行科学规范的文献管理

认真购订图书、报刊,注意选材,努力发挥文献的教育作用,对各类图书、期刊进行验收,避免给学校造成损失。

按照图书分类标准,分类编目科学、详细,分类合理、检索方便。

图书发展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管理 图书验收流程 问题与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走向大学,而随之各个高校的学生人数也正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高校学生对于阅读的需求,图书馆不得不增加图书的储藏量,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因此,图书馆图书的验收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工作量和难度会大大地增加。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即使图书验收工作难度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也要做好图书的验收工作,保证图书馆的稳定运行。

1 图书验收的流程

1.1 手工验收

手工验收针对的是实体书籍,网络图书馆上的电子版书籍并不在其中。手工验收工作主要的任务是对购入书籍的数目和质量就行检查,防止书籍缺失和损坏问题的出现。新书到馆之后,拆开包装,将实际的书籍数量与购书清单上面的数量进行对比,保证书籍数量不存在偏差。检查完书籍数量之后,对书籍当中是否存在较为明显的瑕疵和损坏进行检查。检查无误之后,对书籍进行编目,就可以入库储藏了。

根据实际操作当中的经验,在新书入库前对其数目和质量进行检查,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查的效率,而且此次检查的效果也要大大地高于后期检查。拆开包装之后,可以通过包装当中的配书单对书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而且,在检测的过程当中,可以及时地发现书籍存在的错误,如果发现字迹不清和错页漏页等情况,说明书籍为盗版,不符合要求,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我方的利益。

1.2 书籍加工

书籍的初步手工验收之后,要进行堆放,堆放的过程要对书籍进行分类,按照一定的规则将书籍堆放到预定的位置。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书籍堆放的合理性,节约堆放的空间。堆放完成之后,就可以对书籍进行粗加工了,所以合理的堆放顺序有助于后面的粗加工。图书的粗加工是盖章、埋磁条、贴条码等,而现在许多的书商都是将这些加工工作进行外包,虽然这些粗加工都比较简单,但是仍然需要图书管理人员的重视。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如填埋磁条就必须隐蔽不能外漏,贴条形码也要加贴保护膜等。

1.3 电脑验收

在进行书籍编目过程当中,书籍的数据会被输入到电脑当中,电脑会通过软件将新书的数据与原本库存的书籍进行比较,查看此新书是否是重要书籍。通过分析数据的方式,可以对书籍进行定位,方便书籍进行排序和储藏。新书购买之后,由于数量大,种类多,在进行验收的时候难度较大,所以要保证验收的效率,同时,还要保证验收的严格和准确。新书初步验收之后,并不能保证书籍验收的完整,所以要进行二次的验收,进行ISBN号与题名乃至著者名等检索途径的查重验收,有效地防止重书过多情况的发生。

1.4 总结验收情况

经过上面的几个过程,书籍的验收基本上完成了,可以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打印验收对账单,并认真与随书清单进行对比,如果没有差错就可以交给财务进行结算。通常情况下,一般会出现退书的情况,而对账单就可以作为退书的依据。书籍验收完成后,验收人员要对整个验收的过程撰写验收报告,报告的内容要包含订购的数量及退订的册数等数据。除报告之外,还要对验收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总,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在以后的工作当中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2 问题及对策

2.1 验收规则不完善

验收工作本身比较烦琐,需要一个合理完善的规则来对验收的过程进行规范。但实际当中,高校图书馆的验收规则并不完善,许多地方都还没有涉及,所以无法保证验收工作高效的进行。所以,要保证验收工作的稳定进行,首先要对验收规则进行完善,严格按照规则来进行操作。

2.2 验收人员水平不齐

图书馆的验收工作必须依靠验收人员来进行,但是实际当中,许多的验收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一旦验收人员工作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导致验收工作出现差错,影响图书馆的正常运作。所以,在进行验收人员的选择时,要严格进行考核,并且进行职业相关的培训,保证验收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

2.3 图书加工质量不达标

图书的加工可以进行外包,外包加工时,要对加工好的图书进行检查,保证加工的质量。而图书馆加工过程,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所以在进行实际加工时,要严格地控制加工过程,保证加工的质量。

3 结语

图书验收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图书馆的运作,完善的图书验收过程,可以极大地提高藏书的质量,保证图书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美芳.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验收工作[J].科技信息,2010(01).

[2]张玉华.试论高校图书馆图书验收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5):17.

[3]熊超.网络环境下图书验收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06):23.

图书发展 篇4

一、明确建设发展目标

所谓建设发展目标,是指图书馆向何处发展的问题,具体包括本图书馆在同类图书馆中的地位以及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与项目、藏书体系、人才结构、设备设施和发展规模等图书馆发展方面的问题。每个图书馆都应量力而行,在认真分析需要与可能、规模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等各种关系后做出恰如其分、适合自身发展的定位选择,进而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其基本使命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的,其办馆建设发展目标应与所在学校建设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与项目、藏书体系、人才结构、设备设施和发展规模等图书馆建设发展各目标都要围绕学校需要和可能展开。如我校作为立足三明,面向海西的地方性高职院校,以轻纺、经管、护理为主要专业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就业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办学规模定位是在校生6000人左右;其发展目标是办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居全省中上水平的高职院校,我馆的建设发展目标和中长期规划都围绕着学校上述定位和目标确定。明确建设发展目标,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基础,既指明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又不超越现实,保证高职图书馆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把握高职教育特点,建设特色馆藏

高职教育是培养基层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课程体系对一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着力点是专业实践课程,加上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十分有限,因此其藏书建设应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不求各学科门类齐全,而是以专业性、新颖性、实用性为收藏原则进行文献资源收集,并依托学校专业建设的重点展开。如我校重点专业是轻纺、经管和护理,对这些专业的图书文献资料收集要做到“齐、精、深”,不仅要大量收集相关的传统文献包括书、刊、报以及专业会议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源,还要善于利用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关系相对密切的优势,了解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程等方面的发展动态,及时收集各种最新的、实践性很强的灰色文献,并开辟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特色资源库如实训资源库、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专业课程案例库、高职精品课程资源库、产学研合作资源库、实习资源库、就业资源库等,以形成特色馆藏。为建好特色馆藏,还须注意做好五个方面馆藏文献资源采选的校内信息收集平台:校部收集平台、系部收集平台、专业骨干人员收集平台、学生收集平台和流通统计收集平台。

三、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关系到整个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关系到图书馆职能的有效发挥。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首先应掌握图书馆基本知识,对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对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有较好的把握,并掌握有分类学、目录学、文献学、情报学等基本知识;其次还应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这并不要求每个图书馆人员对所有学科专业都有相当了解,但至少对学校开设的某一主要学科专业相当熟悉,对某一学科专业的主要内容、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主要文献资料和基本工具书等有一定的掌握,以便能有针对性地为相应学科专业的师生服务,实现与教学、科研的良好对接;其三还应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普遍存在图书馆人员综合素质低、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提高其人员素质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解决方式一方面要抓紧图书馆人员的培训学习,加大培训学习的力度,通过在职进修、参与相关专业研讨班学习、短期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提高其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现代化操作技能,同时可根据业务联系和往来,聘请图书馆学专家学者来馆讲学、作学术报告,聘请相关软件公司和信息库的专业人员作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及时充实图书馆相应岗位,改善图书馆人员的学科结构和层次结构,使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四、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提高网络化服务水平

高职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也是薄弱环节,而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提高网络化服务水平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高职图书馆资源需求增长与馆藏资源不足、馆舍面积偏小、经费预算不足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现代图书馆包括纸质文献馆藏、数字化实体馆藏和数字化虚拟馆藏三部分。数字化实体馆藏包括购入的磁带磁盘、光盘软盘、存入本馆电子存储设备中的电子图书数据库、期刊论文数据库以及视频库、试题库、精品课程数据库、应用软件等电子信息资源,虚拟馆藏则是通过图书馆网页链接的付费使用或免费试用的互联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源。高职图书馆应在引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要加大数字化信息资源购置比例,并建立网上图书馆,提供便捷的联机检索和网上浏览服务,加强图书馆对网上文献资源的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把开发网上资源作为重要任务;要积极促进局域网、校园网与外界网络的连接,建立完备的电子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要建立和完善网上查询、网上荐书、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图书、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问题解答栏和意见箱等网上基本服务;要设立人性化图书馆门户网站,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如按照特定读者请求为读者提供定制化的WEB页面、信息栏目、实施查询代理等,以更好满足师生需求。

五、开展馆际合作,实施资源共享

图书发展 篇5

郑巧英,杨宗英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华山路1954号 200030 文摘: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为读者提供了远程访问,资源共享等优点,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网络时代的特点。数字图书馆对信息密集型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大大扩充了信息的获取范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源比印刷型载体更便于检索,使学者以最快速度,获取所需资料;对教育、科研和技术开发都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网络;元数据;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Digital Library

Zheng Qiaoying, Yang Zongying Library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954 Hua Shan Road, Shanghai,2003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s and the model of a digital library(DL)as well as overview of DL in the world.A real digital library model should consist of four structures levels, which are user interface,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reference service system.There are five functions in the digital library, which are digitized documents for various media, large stores, quick access fast transfers, privilege and management.We are creation the prototype of the digital library 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They in include a goal and content built SJTU DL, an environment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digital library support services and agents.Key words: Digital Library;Library Network;Metadata;Resource sharing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了高科技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信息和通讯等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图书馆推向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对于正在不断产生的浩瀚的信息资源的整理、管理、提取和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发展的意义凸显出来,成为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引起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全球范围内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创建数字图书馆系统及数字图书馆资源库,一批雏型成果已在Internet上出现。目前,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已能够实现中文文献信息的初步处理,但是在如何有效的存储、压缩、信息的结构化、多语种信息的对译、元数据的生成、内容描述的抽取和建立、搜索引擎及互操作性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

1.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内涵

1.1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回顾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过程,可归纳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的阶段,此阶段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发行MARCII的机读目录为标志,使图书馆正式步入了图书馆自动化的阶段。第二阶段也称为过渡阶段,是图书馆在网上进行全球性、整体化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新阶段。自1985年以CD-ROM光盘和局域网开始在图书馆得到应用为主要标志,在此阶段人们可以在图书馆、办公室、实验室甚至在家中访问图书馆的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检索系统,使70年代出现的大型文献信息中心充分发挥了效益。尤其是90年代Internet 的迅速发展,将图书馆网上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推向了全球性服务的新阶段。第三阶段是图书馆自动化的高级发展阶段,也称为数字图书馆阶段。根据专家分析和预测,21世纪初15年内将有一批数字化图书馆出现,专家、学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将在电子世界中漫游,不但在本地图书馆,而且在它以外的“虚拟图书馆”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人们可以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

1.2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每位读者都有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刊、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经历,但是数字图书馆却是内容无限、图文并茂、无边无界的数字化的空间。目前对数字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或者仅仅建立一个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怎样才是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含义呢?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一种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分布的、大规模和有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组成,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对系统内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并获取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资料。

1.3数字图书馆的益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益处,首先是对于国家的珍本、善本等珍贵资料可以用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其次是数字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多个分布式多媒体信息源,为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大大的扩充了信息的获取范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最后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源比印刷型信息资源更便于检索,使用户能最快速度的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对教育、科研和技术开发都有很大的意义。2.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数字图书馆就是收集数字化的信息源和将图书馆内的部分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将这些数字化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海量存储和媒体多样化

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则是数字信息资源。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的与日俱增。反之社会的进步又促使信息生产量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出版物等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势对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量、处理量和存储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大。从图书馆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GB、TB甚至PB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需要拥有海量存储的极好例子。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体、虚拟空间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媒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目前常见的在电子图书馆采用的文件格式有TXT、DOC、PDF、HTML、SGML、XML、WAV、MP2、GIF、JPEG、MPEG等。这些媒体信息仅仅对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信息内容加以再加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性进行标引、数据加工、限制、缩放等。虽然数字图书馆存储了各种各样的媒体介质的信息,但是这些多种媒体信息之间通过存在着各种关系如内容、事件、形状、次序、色彩、音调等相互钩连,读者可以利用这些相互关系来方便和容易的查找电子资源。

2.2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网络应用管理

当今世界已经为我们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空间。人们对网络的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已经突破了数字信息存放的地点的限制,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还是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网络越普及、网络应用越广泛,网络的重要性也就越突出,我们必须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OSI规定了互联网络的七层模式,不同的信息需要在不同的网络层次上传递。在数字图书馆中也应根据各种应用本身的需要来划分不同的层次,网上用户的使用层次也根据各馆的政策和规定检索不同层次的信息。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无法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有组织的连接起来,同时它还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去获得任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2.3具有智能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软件 简单的将传统的图书馆中惯用的检索手段如关键词、题名、布尔逻辑等查询方式应用于数字图书馆,远远无法解决数字图书馆中浩瀚的信息资源的查准和查全的问题。数字图书馆中存储的海量的多媒体信息需要有智能化的搜索引擎、交互式智能化而又简单易用的多媒体检索工具,让读者在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的各种数据库和知识库中获取有组织的、连续性的、真正所需的信息资源,让使用者不必预先了解或学习检索各种类数据库的技术和方法,这就意味着数字图书馆必须有异构平台的统一检索界面的功能,并可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服务。数字图书馆在检索方法上的要求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自然语言,不断地与系统进行交互,逐步缩小搜索目标,并将检索结果予以知识化关联,最终获得确切的信息资源。检索的结果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显示、表达或演示甚至构造虚拟现实。

2.4 拥有多种媒体介质、多种语言、全文检索

数字图书馆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的互联实现了资源共享,传统的服务所得到的二次文献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需要获得基于全文检索的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所收藏的资源信息不限于印刷体,而是具有声音、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它的存储载体也相应地有光盘、录音、录象带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因此数字图书馆应提供生动、具体、逼真的形象的信息资源。当然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图书馆的消亡,今后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刷媒体仍旧有很大的作用和占有很大的比例,印刷媒体不可能被其他媒体所取代。此外,由于对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一致性的服务,要求数字图书馆具有兼容多种语言的能力。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读者,都可以在数字图书馆中访问到多种数据库和知识库,取得自己的目标文献资源。

2.5强大的信息传播和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传统图书馆的最主要的目的只是收藏,在对所收藏的书刊资料保存、组织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被动式的模式,读者来到图书馆,图书馆才为他们提供查询、检索功能,这些功能根本不可能在家里或办公室中完成。而且读者也只知道题名、作者、主题词、馆藏等有限的信息。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服务也只能停留在你问我答,你借书我取书的状态。而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将收藏、服务和人集成在一起的一个环境,它支持数字化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包括生成、发布、传播、利用和保存。它所提供的服务却是主动型的,随时发布和广播各种信息资源的消息,它不断地、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导航式和个性化服务。这样图书馆服务模式就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从根本上改变未来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数字图书馆应该不断地综合最新的科技动态、新科技和新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读者进行信息资源的引导和导航。数字图书馆拥有现实的馆藏和虚拟的馆藏,多种类型信息的处理,免费和计费的服务、服务模式的广泛性、服务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具有部分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使其具有与传统图书馆的不同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立足于本位,作为一个信息站点,按功能或任务来划分组织机构,包括信息采集整理、信息资源的加工转换、信息发布和服务、数据信息维护等;作为全球数字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应展开形式多样的资源共享,包括联合购买数据库、共同揭示报道馆藏资源、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等,但是无论是在提供的资源或服务上必须强调特色,突出分工,相互协作,互尽义务,互惠互利;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享用不用的使用权限;在不违反版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传递信息资源;对某些服务或某些读者的使用率进行正确的使用统计和合理的收费功能;,可以结合电子货币结算功能。

3.数字图书馆的模式

数字化图书馆的模式由三个部分和附加层组成: 用户界面;网络和通讯;信息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检索系统以及附加的咨询系统。

3.1用户界面

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被广大用户或读者使用,必须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 包括各种类型的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 如IBMPC, MACINTOSH等,使用命令语言或菜单或直接手操法等方式进行操作。目的就是让用户访问资源时,使用方便,所以人们非常重视用户界面的开发,例如近年来,在INTERNET上出现一些方便用户的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它们使用的是窗口、图标浏览器和超文本等用户友好界面的技术,使用者不必知道所要查找的信息在网络存放的位置,也不必掌握许多操作命令。这些界面使用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掌握起来也没什么困难。

3.2通讯系统

网络和通讯系统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基础。若网络系统不完善,用户必须到图书馆使用各类资源,失去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从宏观的数字化图书馆概念出发,它是一个整体化建设。包括一个单位内的区域网络以及地区、国家和国际网络和通讯系统的建设。因特网是数字化图书馆实现的网络环境。由一大批共同遵循TCP/IP通讯协议的计算机网络通过网络设备互连而成的庞大网络。目前因特网已经联系着超过160 个国家和地区。大量的信息资源均可通过它获得。宽带网是数字图书馆要求的运行环境。

3.3信息资源 读者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满意的资料。一个现实的数字化图书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同时存在三种资源:即本单位收藏或开发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资料(有各种数字化的索引);外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中心和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的资源等。就长远观点而言,还应有国家级的“知识银行”、“文献数据库系统”,供数字化图书馆共享。目前因特网已为全球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从最尖端的太空探索、科技信息、文学艺术,甚至烹调技术。图书馆联机馆藏目录通过因特网免费对外开放也是虚拟图书馆重要的信息资源。

3.4数字化图书馆的咨询系统

数字化图书馆的咨询系统一般分为自我服务系统和请求帮助系统。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能在客户端上显示读者指南,能自动指引读者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目前大多数电子信息中心均有自我服务系统。后者为请求帮助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应有各种信息专家,随时接受读者的联机访问并提供咨询。已有数字化图书馆的示范单位,有的已使用专家系统来部分解决一些读者提出较疑难问题。请求帮助系统应能在读者不中断检索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系统专家还能监控这些活动,知道信息专家解决问题的情况。

4.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5.准和工具

4.1 数字化文献资源描述和处理语言

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主要有:

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它包括许多ISO标准。HTML是其子集,专门用来在MARC格式。早在七十年代,MARC就在图书馆自动化的应用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MARC是机器可读目录,人们使用MARC来标引书目数据。在1995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项目中,推荐USMARC作为数字信息资源标引的元数据,并在原USMARC的字段的基础上增加了856字段(电子资源地址与存取字段),用来存放URL的地址,直接连接因特网;增加了958字段,用来存放文件的存取地址。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标准通用标识语言文献类型定义—SGML DTD,它能将ISO-2709的MARC格式的数据自动转换成基于国际标准ISO-8879 SGML格式,以适用网络软件和浏览器。

(2)都柏林核心数据格式—Dublin Core。它是一个国际范围通用的使用于网络资源著录的格式。由15个数据单元元素组成,但仅使用于HTML的环境。15个元素为:名称、题名、主题词和关键词、内容描述、资源类型、来源、关系和范围。Dublin Core结构简单;数据元素的含义容易使用,即使是非图书馆编目人员也能掌握;有德语、日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10多种语种的版本;可扩性好,可以与其他元数据连接使用。

(3)VRA视觉资料核心类目—VRA Core。1995年VRA是为在网络环境下对艺术、建筑、幻灯片、照片等艺术类的数据资源标引而产生的,随着应用和推广,逐渐扩大应用到非艺术类的数据资源的标引。VRA格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品著录类目,有19个数据元素,用于任何一种作品实体或某种视觉文献所记载的原始作品。二是视觉文献著录类目,有9个数据元素,用于记载某种作品实体的视觉文献(照片、幻灯片、数字图像等)作品。

另外,随着XML应用环境的日渐成熟,许多基于XML的元数据格式也被提出来。如Web Collection,CDF(channel Definition format),MCF(Meta Content Framwork)等。

4.3搜索引擎和全文检索

搜索引擎是数字图书馆收集信息资源和读者查找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动态建立索引的搜索引擎,能自动帮助数字图书馆收集和查找信息资源,它也能为读者提供定题服务的工具。目前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浏览式查询;按主题指南分类目录查询;利用检索软件进行关键词或自然语言查询;集成式、多线索的查询。全文检索系统已越来越被大家重视,现代全文检索已引入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概念。它不但对本地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文检索,还能提供超文本联想检索和网络检索,按读者的要求链接到另一个网上图书馆获取所需的资料,全文检索系统有自然语言接口等功能。

6.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从技术到内容,从使用的工具到应用的环境,及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目前,不同规模的数字图书馆的试验基地正在不断涌现,今后的任务是将其不断完善,并将它放大以存贮更多的信息,应用更先进的信息存储、管理、检索工具以及容纳更多的用户,逐步向实用的、规模较大的数字图书馆迈进。

参考文献

杨宗英,郑巧英“数字图书馆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no.1 郑巧英、杨宗英“图书馆自动化新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肖珑“元数据格式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no.4

图书馆自动化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篇6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思路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社会。近年来,随着信息类型的不断丰富,信息资源也在不断增长,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变化,现代图书馆正在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时,数字图书馆就应用而生了。但是在图书馆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之后,在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才能让数字图书馆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了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

一、现阶段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现有馆藏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用户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与信息资源量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这两种趋势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阶段书价涨幅较大,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与书价涨幅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得图书馆实际采购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现有图书馆的规模受多方面的制约,有些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十分有限,馆舍配置较为陈旧,随着馆内文献的增加和各类图书的不断更新补充,现有馆舍容量趋于饱和。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

2.现代社会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给图书馆信息管理增加了难度

现阶段大多数的图书馆馆藏文献还是以印刷型资源为主,但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一些电子期刊、光盘、电子图书等多种形式的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这就给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增加了难度。一方面,尽管许多图书馆在购书经费中增加了电子型文献的购置费,但这还是远跟不上电子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一些副本量较少的珍贵文献和现阶段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往往都需要经过图书馆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数字加工,生成元数据并进行关联保存后才能供广大读者直观的使用。

3.互联网的应用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并通过快速编辑方式将信息传递至目的地。这使得一部分人改变了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绕开了来图书馆查阅资料这一环节,通过互联网直接搜索信息。这些都对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用因特网来改革和完善图书馆服务,创造新的服务方式是我们面对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今后图书馆自动化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路向

要想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新方向,就必然要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今的世界中,对于Internet技术的应用已经是相当的普及了,在我国亦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图书自动化管理,但是由于之前的网络数据访问以及安全体系是在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基础之上完成和实施的,由于其一般建立在专用网络之上, 适用于小范围里的网络环境, 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所以相对与如今现阶段的用户对信息的大量需求,这种结构就显得相当滞后了。如今建立在广域网之上, 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有着更强的适应范围, 一般只需要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体系就显得更为便捷、简单,它为内部网络环境提供一种全方位、全面化、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服务,让以往的环境变得流畅而轻松。为此,我们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应用系统建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以促进数字图书馆的成功运作,实现每个图书馆之间的联动和系统的互联,真正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网上信息的电子化、自动化以及全方位网络化的进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以为未来图书馆自动化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路向提供有力的借鉴:

1.建立完整的公共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和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有人曾经说过,建立图书馆自动化和数字图书馆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图书馆操作过程中的资源共享力度和网络分享制度,但是我们说这绝对不是。我们需要的是根据如今的网络环境和氛围,建立一种完整的公共信息资源检索系统。而建立这样一种完整的公共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就必须首先建设完成联机公共检索目录,也就是OPAC。OPAC全称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信息资源中的一个部分,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读者可以利用万维网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而且网上提供的书目信息多以地区性图书馆的书目加以汇总,这就能使读者的查询结果覆盖更大范围的图书馆,这都是原来基于Telent协议上所不能支持的。知名的哈弗大学图书馆馆藏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馆藏等都已经应用这样一种联机公共检索目录,它使得信息资源更好的得到共享。此外,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的运用也增强了图书馆的自动化、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使得图书馆业务的操作不再简单的仅仅是自动化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的转向用户、服务用户、为用户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它也将引导着图书馆其他功能的多方向、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从成功案例的实战经验来看,这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可行方向。

2.促进网络上提供检索目录到检索全文的转变

为用户提供网上检索目录和全文搜索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进行转变的一个必要前提条件,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现有图书的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率,而且也便于用户的检索和阅读。通过向用户提供检索目录和全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管理的节奏化、计划性和重点侧重。这种方式既把诸多珍贵的图书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了下来,又实现了图书在网络上资源的共同分享,有效的促进了数字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和步伐。从实践经验来看,我们认为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为用户带来的并不是简单地图书书目和全文信息,还有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等信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资源的共享。

3.充分考虑图书资源共享以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我们促进网络上提供检索目录到网络上提供全文的转变,也是充分考虑了图书资源的共享性。而要想更好的进行资源共享,就必须要建设软、硬件环境这些基础性设施建设,这其中包括未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数据库资源、网络环境以及网络站点的建设,这些都是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基础意识。既然要充分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那么我们就要从全局出发、着眼全局、量力而行、取传统图书馆的精华、去传统图书馆的糟粕,提高图书资源的共享。当然,我们也必须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和目前的具体环境,切不可以盲目投资。比如说,一个规模较小的图书馆,建立一个自己的数据库、并为自己的图书馆匹配上一种高档次的网络服务器,这很明显就是资源的浪费,会造成资金的严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图书馆的无法很好、正常的使用。这就是很多美国的中小型图书馆并不自己购置自己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而是利用一个联机终端,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这种做法不仅仅减少了自己的投资成本,也很有效的利用了社会资源。在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社区图书室或团场的文化站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更快捷、高效的信息,又可以节约资金,这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要抓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首先要加强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其次要立足全局,统一部署,为适应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要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进行整体规划。另外还需要建立现代化的技术队伍,更好的服务于数字图书馆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宗英.再论数字化图书馆的现实模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7 (1).

[2]乐桃文.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选择[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5).

[3]杨宗英.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新阶段[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3).

图书发展 篇7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资源共享

1 图书馆联盟的含义

马丁 (Susan K.Martin) 对于图书馆联盟的解释为:“各自独立的图书馆相互结合或组织形一个系统去达成某些特定的目标。这种图书馆的联合行动必须包括一个交流机构”。意思是说:图书馆联盟是馆与馆之间或者是某个系统的图书馆之间联合而形成的组织机构, 从而更加便利的获取和实现合作所带来的利益和机会。

图书馆联盟是以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为目的, 以若干个馆为主体, 联合彼此相关的资源系统, 根据共同认定的协议及合同,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 通过信息传递结构, 执行单项或多项合作功能的联合体。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模式, 也是当今社会图书馆得以生存的主要发展方向。“图书馆联盟”一词比较准确地解释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特征:即突出强调通过互惠互利、资源共享这种合作方式, 满足日益激增的读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因而, 其更具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特性。从另外的一个角度看来, 图书馆联盟即可以理解为馆际之间的合作, 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由此可见, 图书馆联盟更适合当今图书馆的发展状态。

2 图书馆联盟的主要类型

图书馆联盟的类型划分没有统一标准, 从不同功能、不同目的、不同角度等进行划分:按其地理区域范围, 可分为地区性、全国性、国际性的图书馆联盟, 例如GALILEO、Ohio Link、VIVA、NERL等都是美国的著名州图书馆联盟。OCLC是著名的国际性图书馆联盟, 国内中国高等教育的数字图书馆联盟 (CALIS) 也有152个高校成员馆。按照联盟性质, 则可分为专门性和综合性图书馆联盟, 如CDL由包括了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四种类型图书馆组成, 而NERL则由18个美国东部的公私立研究图书馆组成, 而CIC VEI就是校际图书馆联盟了。国内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由理、工、农、医四大支柱组建。按各馆之间的协作方式, 则可分为紧密联盟和松散联盟。

3 图书馆联盟的作用及其建设意义

3.1 图书馆联盟的主要作用

3.1.1 更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并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信息时代的图书馆联盟正以传统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逐步向自动化、电子化和网络化转换。3.1.2将信息资源建设特色化。图书馆联盟就是根据联盟内的各种信息资源、人力、网络技术、资金及设备等进行分析和科学配置, 组织联盟内的各种数据库资源共享;同时努力提高各成员馆的数据库建设质量, 突出特色化信息资源建设, 避免重复建设, 方便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 提高查全率、查准率。3.1.3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的新渠道。图书馆联盟的实现, 不仅有效扩大了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还极大的提高了图书馆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图书馆联盟的馆际合作将以新的理念和形式, 为读者提供“更准、更好、更快”的服务。

3.2 建设图书馆联盟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 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随之而不断变化, 没有一个图书馆能单独利用自己的馆藏来完全满足读者需求。所以, 图书馆联盟就是提供了通过虚拟收藏、联合共建这样的方式, 来满足读者的各种不同需要。图书馆联盟经过组织分散的文献后, 提供一个大量信息平台, 为迅速做到数字化的文献传递创造了条件。

3.2.1 高效文献传递的速度与广度。

以网络途径, 采用E-mail、电子文献快递、传真, 可提供文摘及全文的传递, 更加便捷、灵活地满足了各种不同读者需求, 使文献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最大的提高。3.2.2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通过图书馆联盟的技术保障和管理手段, 可以读者的权限提升, 将借书的权限从服务人员转移到读者自身, 从而更大节省读者的时间。3.2.3提高馆内工作效率和水平。通过特定机构的协调, 实现了逐个项目的系统规划和协调管理, 有利于各馆有效地使用经费, 从而节约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将图书馆服务集成化程度的增强, 使成员馆的服务重心从以文献处理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读者服务为中心;有利于集中力量进行图书馆业务的研究及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4 关于图书馆联盟服务创新的探索

数字时代图书馆是依靠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而发展的。图书馆联盟的起始思维应该是服务创新, 而合作则是服务创新的起点。

4.1 统一思想, 为加快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创造便利条件

各成员馆只有统一思想, 更新落后观念, 同时加之领导的高度重视, 才能保证图书馆联盟的有效运行。因为每一个成员馆不仅仅拥有权利, 还要承担义务;每一个成员馆都是各种资源的输出馆, 都要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运行。

4.2 增加资金的投入、建立技术平台, 以确保图书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联盟要为读者提供数字化的信息服务, 必须以高效的信息资源系统为前提。图书馆联盟的发展也需要得到政府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在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增加对其投资, 提供充足的所需的资金。在当前, 各级政府对图书馆联盟投入资金少、政策扶持力度薄弱的情况下, 还可通过合作共建、资源分享或收费服务等方式, 吸纳外界的投资资金来作为必要财力补充。

4.3 购建联盟服务平台, 建立图书馆联盟文化

信息时代, 网络给图书馆的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 在网上构建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平台, 让所有联盟的用户都能利用联盟的虚拟资源和享受联盟的服务。依托Internet建立一个整体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共建共享服务平台。

考虑联盟的利益时, 应从长远的利益出发, 每个成员馆必须把联盟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加以考虑, 维护联盟的利益就是维护个体馆的利益。

总之, 促进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方案。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需求已经清楚地向我们昭示:图书馆联盟将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图书馆联盟将越来越成为图书馆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图书馆联盟, 无论是对个体用户, 还是对资源商都是有极大利益的, 势必是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胡立耕.图书馆联盟简论[J].图书馆, 2003 (5) :5-7.

[2][美]迈克尔.A.希特等著, 吕魏等译.战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337-372.

[3]林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 (2) :32-34.

[4]林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 (2) :33-34, 44.

网络图书出版发展分析 篇8

网络出版是指作者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将自己的作品或者他人的作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供给用户浏览、阅读和下载等行为活动。我国的网络图书出版开始于1995年, 经历了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信息发展浪潮外部环境的推动, 如今在出版业务中已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网络图书出版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出版的出版形态模式、出版流程以及管理经营模式, 更表明了未来图书出版的发展方向, 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信息需求前提下的必然趋势, 网络图书出版也许将成为我国出版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对网络出版授权的日益增加,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发展网络出版业务, 这也就随之产生一些体制建设问题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有鉴于此, 本文对现阶段网络出版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网络图书出版的主要形式

1.电子图书

新型基于网络电子媒体形式的图书新电子丰富了出版的形式, 是出版行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多的出版机构或者成立自己的网络出版网站平台, 或者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第三方网络出版平台, 实现自己的网络出版业务。我国的正规电子出版物总量已经达到百万种,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用户购买电子图书、期刊、文章的销售规模将达到数十亿元。另一方面, 电子图书为教育教材实现了革新突破。实现教材的电子课本化对发展教育事业具有广泛而且深远的意义, 电子教材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诸如关键词搜索、文本收藏、电子标记、分类对比、相关资料的实时下载等等。同时, 电子教材课本的使用也为社会节约了更多的资源, 为学生减少了大量图书阅读带来的压力。电子图书形式的出现, 对于长期以来依靠纸质图书经营生存的出版社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同时也给这些出版社带来了新的经营压力, 但也为其经营转型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发展机遇。

2.电子期刊

电子期刊拓展了传统期刊发展的整体机制, 将新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内容相融合, 成为媒体出版的新生力量, 改变了最初电子期刊依靠光盘形式进行发行的模式。现阶段, 电子杂志的内容逐渐由传统的平面升级为多媒体音频, 动画和其他新的。传统期刊的缺点是电子期刊, 形式, 阅读途径单一, 无法跟上新媒体的发展, 无法打开新的分销渠道。因此, 两者相辅相成, 将长期并存, 强烈的电子期刊的发展势头, 和存在价值的传统杂志还在继续, 在某些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网络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

网络数字出版权保护的是作者, 出版商、网络公司和读者的共同利益。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就会导致一系列纠纷, 阻碍了网络出版的健康发展。网络出版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它的信息沟通和维护文明的新的出版样式, 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出版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现在仍没有健全。根据一些网络运营商的调查, 3%的用户选择愿意付钱买书, 但真到了销售数量远远小于。究其原因, 也有一些网站上一本书出售, 一些网站是免费阅读, 这是网络知识产权的新一轮挑战。

2.网络图书出版的内容选择问题

图书出版是一种文化产业, 它就像电影, 电视, 游戏一样主要靠内容吸引用户群。同样, 网络出版是文化产业的变化后的载体, 知识和创造性的工作。其在出版内容上更密集, 在出版量上跟巨大。网络时代的出版, 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跨媒体的内容生产, 按不限于印刷或制作飞机电子水平, 并在认真挖掘需要满足读者在网络时代的内容需要。根据网络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图书出版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书籍, 文学作品、计算机图书和其他类型的书籍, 其他类型的专业图书类型比较稀缺。二是网络图书出版内容不整洁, 网络出版业图书质量良莠不齐, 对其管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度。

网络图书出版的发展动向

1.网络出版物的存储介质多样化

当前的网络出版是主要以磁介质为信息存储工具, 以光盘存储作为补充。该方法首先不利于保存, 数据易损坏、丢失。二是过分依赖电脑阅读, 使读者成本较高, 不易携带。另一种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阅读, 但是其对网络的依赖性太强。不在网络覆盖区域将无法浏览。总体上来讲, 网络出版的未来的存储方式是丰富多彩的, 除了基本的传输形式, 通过网络, 磁盘存储, 还可以通过光盘存储, IC卡存储器, 与电子阅读器的商店和其他存储和流通, 和网络出版和印刷出版应该交换, 用户可以自定义打印的内容, 实现按需印刷后, 以印刷品的形式对图书资料进行有目的的保存和收藏。

2.出版周期越来越短

图书发展 篇9

当代在校大学生获取所需信息渠道繁多、形式多样, 传统课堂只是他们获取有用信息的基本方式, 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信息达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如, 在线精品课堂、国内外高校moocs、网易公开课、InTech开放获取书库、OA (Open Access) 、超新软件、喜马拉雅听书App、各类微信推广以及各类专业网站等。同时读者也会对信息的内容做出取舍的选择和精准的评价。当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在这样信息渠道林立的情况下立足发展、如何更好的适应信息资源网络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当代大学图书馆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 不仅要跟上现代科技在图书馆应用方面的步伐, 还要不断追随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此外, 图书馆还要将自己打造成校园信息资源的中心, 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形成品牌效应, 把校园打造成文化信息中心。那么, 品牌馆营销成为图书馆扩大在校影响必不可少的策略, 至此才能不断的提升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 品牌营销定位

品牌是指一个名称、术语、标志、符号或设计, 或者是它们的结合体, 以识别某个销售商或某一群销售商的产品或服务, 使其与它们的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成功的品牌可以让用户对其品牌有极大的认同感和信赖感, 迅速的扩大用户群体。然而, 品牌营销是打造品牌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

图书馆在进行品牌营销时, 一定要结合自身馆舍硬、软件设施, 明确服务主体, 进行精准的营销定位, 制定长期的、科学的营销方式和策略。在营销过程中要突出本馆特色服务内容, 并将其紧密的融入到营销方案中, 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不断的强化读者对本馆特色服务的印象, 扩大校园影响力, 才能树立起图书馆品牌效应, 在营销过程中实现图书馆的价值。

大学生校园生活包可以分为青春、爱情、奋斗和成长四个方面。在开展营销活动时要充分分析用户的需求特点和使用行为习惯, 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方案。在活动设计中要具有连续性、动态性和递进性。同时要结合不同的平台开展实践, 有些活动也可设置长期的线上和线下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深入到用户生活和学习中, 不断的了解学生群体, 不断的优化和升级营销策略。

3 品牌营销的策略和方式

3.1 图书馆营销周期

图书馆营销活动可根据学生校园生活周期, 分为上学期和下学期两个阶段。上学期的主题活动主要围绕“4.23世界读书日”展开, 可根据当年的世界读书日主题来策划活动内容, 也可延续已经制作成熟的经典活动。活动步骤分为前期策划准备阶段———宣传阶段 (预热造势) ———正式开始阶段———结束宣传阶段。前期策划工作要细致周详, 统筹规划, 要确定当年活动内容, 举办方式、活动周期、是否有线上、线下活动配合、需要邀请合作的人员以及商家、宣传口号、活动所需的鼓励性奖品、使用的场所等。预热宣传和结束宣传也是品牌营销的不可忽视的部分。前期的预热宣传阶段是要将本学期的活动主体、思想、内容以及目标宣传给用户群体, 并尽可能吸引校内读者注意, 提前告知活动的内容, 吸引他们积极加入。结束宣传是将各类活动的结果进行告知并展出, 不仅能让参与者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更可以吸引潜在读者了解并使用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参与来年的图书馆的新活动。

下学期的主题活动以新生入馆教育为起始点, 每年入校的新生就意味着是图书馆的新用户, 也是图书馆必需吸引的有效用户。新生的入馆教育工作也可当成重要的图书馆营销。入馆教育工作更可以在学生未正式入校前开始宣传, 可在学生的入学通知单中加印图书馆二维码, 让其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图书馆, 此举可以让其更加向往大学生活。在新生入校报到时也可在新生入学指导手册上加印关于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的二维码, 让其尽快的了解图书馆。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内容包括:新生入馆培训、图书馆参观 (个人体验式参观和集体参观) 、迎新书展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营销中一定要以吸引用户为主, 不管是图书馆网络宣传还是图书馆馆内宣传栏, 宣传内容要简单明了, 宣传风格清新可人, 尽可能的发展潜在用户。

3.2 图书馆网络宣传途径

随着现代科技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用户获取信息习惯的网络化, 网络宣传工作十分的重要。网络宣传途径包括图书馆官网以及与图书馆相关的各类APP软件应用程序。宣传工作内容要紧扣当下的社会环境, 结合自身馆舍条件, 不断地尝试使用新的网络应用软件。如图书馆公众号已从以前的新浪博客、腾讯微博、到现在的腾讯微信。新软件的应用促使图书馆宣传工作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断的改变宣传模式, 吸引潜在用户。同时, 在宣传内容设计上也要紧跟社会风向, 要做到生动有趣、实用性强、与时俱进。

3.3 互动型营销

互动营销是一种情感营销方式, 其成本低、效果显著。图书馆要善于利用这种营销模式, 与在校读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 有效的处理和反馈读者意见与建议, 培养他们对图书馆感情。图书馆可以建立专门的读者之友QQ群、图书馆微博和微信等, 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与读者互动, 给予读者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并对读者的意见进行积极正面的回复, 对读者的评论、分享和转发做出积极地回应。例如, 可以在图书馆官方微博上发布“入馆寻找指定图书活动”, 设置纪念品, 鼓励读者入馆参与找书, 与图书馆进行线下互动。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校园团体进行互动, 互动活动内容根据参与团体的类型制定方案, 有针对性,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达到好的活动效果, 扩大活动影响。如与校COSPALY团体合作, 打造一场校园服装趣味问答活动。团体成员穿着不同时代的服装, 每人手上各有10多道与服饰年代相关的题目, 题目内容包括服饰所在年代的社会问题、名人名事、战时以及风土人情等, 他们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参与活动者分别回答对10道题, 就可凭优胜券入馆兑取奖品和纪念品。这种带有娱乐性质的互动活动更容易扩大图书馆在校影响度, 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

3.4 校企互动

邀请著名企业入馆互动也是不错的营销方式。可以利用企业的专业优势, 向读者提供特定的知识讲座, 普及大学生应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如超星公司为在校读者提供超星移动图书馆、歌德阅读机的使用说明会, 解析读秀中文学术搜索。中国知网举办CNKI在学术论文中的应用讲座。通过专业企业的讲解, 让读者更快的了解现代知识的搜索途径、学习信息搜索方式, 更快更便捷的找到所需信息。此种营销方式可分学生版和教工版, 特定版本的方式服务特定的群体, 使图书馆服务精准, 有效, 具有针对性。

4 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核心竞争力

优良的服务品质是品牌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也是打造品牌图书馆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品质服务包括图书馆的硬、软件设施两个方面。在保证图书馆硬件设计的情况下, 更要从图书馆馆员自身下手, 提高服务品质。各部门人员要熟悉馆藏资源、馆舍分布、电子数字资源、馆内营销活动等图书馆信息,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图书馆各部门在进行营销活动时需要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并合理分配各部门工作内容, 形成良好的联动系统, 通力合作, 提供良好的品质服务。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图书馆价值, 服务读者, 实践“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这一宗旨。

参考文献

[1]张开选.构建研究型图书馆——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4, (2) :76-79.

[2]王玉华.品牌营销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 2011, 25 (9) :54-57.

[3]韩丽风, 王媛, 卢振波.清华大学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实践探索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 2014, (24) :45-49.

图书发展 篇10

核心价值的确立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图书馆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2]。“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是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人员一直广泛关注的热点,也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2,3]。我国图书馆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报》为推进该项目的研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4,5]。特别是自“中图学会2007新年峰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围绕议题“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再认识”开展征文以后,学界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对实现核心价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取得了一些重大的学术进展和研究成果[6,7,8,9,10,11]。本文根据价值和核心价值的哲学定义及图书馆本身发展的阶段,在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图书馆学对现代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展的观点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进行了探讨,简要分析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图书馆核心价值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

1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哲学界定

1.1 价值及核心价值

哲学中对价值的普遍定义是这样的: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客体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意义。根据价值的哲学定义,物质的核心价值可以理解为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客体的行为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核心意义[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核心价值是客体本质属性的反映,又是对客体本质属性的一种评价和应用。物质的本质属性是该物质区别于其他物质而具有的根本性质。它是特定物质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标志性性质。由于主体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和多样化的,因此主体评价客体的角度也出现多样化,同时作为价值载体的物质本身属性具有多样性,物质价值也随之出现多样性。同一客体由于评价主体不同其价值往往出现很大差异,甚至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客体的价值与人们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需要、利益、兴趣、愿望密切相关。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价值标准或价植规范受其阶级地位的规定和影响,不同阶级对利害、是非、善恶、美丑等往往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由于阶级社会中存在的一定的社会价值观不统一性,导致同一物质的价值由于评价主体评价角度的不同而往往不一样;即使是社会价值观相对统一的社会里,同一物质的价值也会因主体个体需求的差异、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出现多样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同一物质的价值、核心价值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1.2 图书馆核心价值描述

根据价值和核心价值的哲学界定,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可以理解为人们从其需要和图书馆能否满足其需要以及如何满足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图书馆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图书馆对个人、阶级、社会的核心意义。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本质属性的反映,又是人们对图书馆本质属性的一种评价和应用。图书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产生、发展和成长起来的,图书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扮演着不同的促进角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和核心价值。图书馆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其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是不同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是随社会主体需要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核心价值是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不断变化的。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现为图书馆在该社会发展阶段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本质使命和贡献。

2 图书馆及其核心价值的发展

图书馆的诞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人类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文明发生了质的飞跃,图书馆也经历了从古代图书馆到近代图书馆的突变。二十世纪末期,人类社会进入到网络化、数据化的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也出现了第三次巨大的变革。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图书馆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积淀与需求,这种积淀与需求直接导致图书馆的诞生与发展。而图书馆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积淀的储存与扩散源,又对社会生产力及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在其不同的发展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核心价值。

2.1 古代图书馆及其核心价值

图书馆的发展曾经历了农业社会的藏书楼时期和工业社会的近代图书馆时期。农业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古代图书馆则是这一时代精神文明的产物[13]。最早的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的藏书之所。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但其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殿”、“院”、“堂”、“斋”、“楼”等。早期图书馆的形态总体特征表现为封闭性、“以藏为主”。古代图书馆的封闭性和“收藏”的本质使命是由封闭式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早期由于文献(图书资料)较少,获取困难,获取成本也很高,早期图书馆文献(图书资料)的馆藏量也相对比较有限,文献(图书资料)的获取即收藏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心。“收藏”成为农业社会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但图书馆的本质属性(私有特权性)和馆藏量较小,约制了其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

2.2 近代图书馆及其核心价值

近代图书馆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形成于17世纪后半叶至18世纪的欧洲启蒙时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铅活字的发明及印刷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成功三方面社会改革所形成的人们对科学与艺术的追求、生产力的发展等精神和物质的推动力推动的产物。在我国,“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14]。由于近代文明和工业始于西欧,兴于欧美,因此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在我国一直比较落后,直到清末才开始出现雏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文献和图书资料越来越多,图书馆可收集的文献和图书资料也随之增加,图书馆收集文献和图书资料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图书馆馆藏量急剧增加。图书馆不断向公共、大众转变,图书馆对社会、人类的贡献越来越大。文献回归社会为全民提供文献服务是近代图书馆总特征的集中表现。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服务的质量,最大地发挥图书馆的功效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重心之一。因此,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表现为“服务”。

2.3 现代图书馆核心价值

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学者为应对挑战并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大力探索图书馆核心价值,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10]。图书馆学研究认为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为[11]:传播知识,造福人类。

生产力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工业的发展,铅活字的发明及印刷革命导致文献收集成本大大降低,为近代图书馆对读者提供服务提供了物质保障,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现代图书馆则是信息社会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直接促生了数字图书馆(库),图书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图书馆提供的不仅仅是纸质文献,更多的是电子文献。在现代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中,如何将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结合,为读者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决定其根本使命为:传播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全党、全社会的基本任务,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生产力提供文献支持。

3 图书馆核心价值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为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和提供文献支持。然而,现代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虽然随着图书馆本身的发展逐步由原来的面向个人、小团体向面向整个社会大众发展,但绝大部分图书馆(特别是区域性图书馆,如省图书馆、县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目前仍仅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内部,图书馆的这种封闭性大大限制了其核心价值的实现。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已认识到这个局限性,逐渐向社会大众开放[17]。在目前我国发展经济和生产力的社会背景及全球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只有通过加强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建设,同时积极为社会大众提供开放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核心价值。

3.1 图书馆服务功能建设

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建设目的是使读者能方便、高效地找到相关文献(资料)。服务功能的建设包括服务方式建设、馆藏建设和工作人员自身建设。二十世纪最后十年,以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图书馆的诞生与蓬勃发展给图书馆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契机。图书馆服务方式、馆藏建设与自身建设必须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紧密结合。逐步实现服务方式网络化、馆藏的数据化、特色化、建立馆际联盟和互借,同时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建设,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3.2 图书馆服务对象建设

现代图书馆必须推倒“围墙”,将服务对象全面社会化,降低进入门槛。只有这样图书馆核心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体现出来。数字化、信息化对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使远程服务成为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在互联网上,地域概念消失,本地与异地图书馆没有明显的界限。数字化的环境为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提供了可能。在欧美国家,几乎所有人,包括乞丐都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读。我国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也获得了可喜的进步。

4 结束语

国外电子图书发展述评 篇11

关键词:文化;产业;电子图书;市场;经验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电子图书的借阅市场也越来越红火。电子图书标准随着产业化发展也逐渐的更新,在未来发展中将形成固定统一格式并为电子图书的规范化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目前在电子图书市场掀起了文化产业热潮,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文化产业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重视的重点领域,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势头良好,实力也不断扩大,国外电子图书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形成一定的影响,并能够为我国电子图书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电子图书领域发展述评

2012年间哈伯柯林斯限制了电子书的借阅次数的举动,引发了全球对电子图书馆及电子图书未来发展趋势的关注与研究,图书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来进行电子图书的营销,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从而使电子图书技术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新技术之一。无论是电子图书的借阅系统还是电子图书的商业模式及电子图书的阅读市场,均有着重大的发展与变化。

三.电子图书市场近况

1.电子图书阅读发展态势良好。在近几年来,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风声水起,据美国出版商协会于2014年末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一月份,美国儿童、青少年、成人电子图书的阅读量占图书总销售额的78%。这个数据表明各国电子图书市场进入繁荣鼎盛时期。

电子图书阅读人数迅速增加,皮尤因特网上曾对美国十六周岁以上的二千人随机进行阅读调查,在近年来电子图书的阅读人数逐年增加,在二千名人员中,电子图书的阅读人数在2012年由17%增加到了25%,而印刷书籍的阅读人数从73%降低到了61%。这些数据极具代表性,标明近几年来电子阅读市场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步伐飞快,电子图书逐渐会成为人们搜集资料与信息的主要来源与渠道。

2.图书出版市场电子化与网络化现象加剧。数据技术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数次科技革命,这种态势对图书出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数字技术的普及,各大图书出版商与网络运营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的占领着新兴领域制高点,从而对传统图书的出版与批发、营销渠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并不断开发新的电子阅读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大的便利。目前英国电子图书的发展较好,牛津大学出版社、阿歇特出版集团等均结合网络运营商开拓多方网络销售与借阅渠道增加电子图书的销售量,使传统的图书出版逐渐向电子化与网络化转变。

3.网络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看好。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段使阅读变得快捷化、多样化,通过移动终端较快的实现随时随地阅读,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电子图书的网络市场投资集团介入较多,在英国大出版集团淘汰中小出版商,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规模。在日本电子图书市场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垄断化的现象,并且其发展势头看好。由于网络电子图书阅读上的便利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越来越利于人们阅读,读者们把目光从传统的书籍阅读上转向网络书籍的阅读,这为电子图书的发展拓展了新的前景。

四.电子图书未来发展

通过对电子图书的阅读人数、图书网络化现象的分析与研究,现有图书阅读与销售系统的发展很可能就是未来图书商业模式的雏形。现有电子图书网络化发展,随着读者群的不断扩大,正在向着更加完善、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主要从这样几方面表现出来:

1.图书馆在商业模式下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一些图书出版商为了扩大电子图书市场的销售,对于图书馆采取了限制电子书销售的方法来限制图书馆对电子书的使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涨价或者是延迟发售等方法来控制或禁止电子书在图书馆的借阅。虽然商业模式在不断的演变,未来还会出现新的变化,图书馆在现有的模式下争取更多的权利与灵活的电子图书使用权,并不断的扩大发展空间是当前所应争取的。

2.标准随着产业发展不断的更新。随着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标准化成为电子图书成熟程度的新标准,电子图书的格式标准、销售、阅读系统的不断完善,推进了国外电子图书产业逐渐成熟发展起来。在当前,电子图书的格式标准的规范是实现阅读系统完善的关键。在国外电子书的格式多达几十种,电子书格式缺乏统一的标准已是共识,这成为制约电子书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电子书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制定新的规范与标准,能够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规范电子书版权与图书馆权利的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中的复制功能使许许多多的图书不断的进行复制传播,从而使众多的图书版权问题摆在了大众的面前。国外这种情形也不例外,这种情形在电子书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引进了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用来限制对电子书的复制传播。但是目前国外版权法几乎对电子书毫无作用,仍旧不断的挑战版权保护法。因此制定版权法律法规是未来电子书发展中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保障电子书产业链有效竞争的一种手段,能够更好的平衡电子书作者与读者之间利益。

图书馆对电子图书使用权利也应当适当放宽,避免电子书财团对图书馆电子图书借阅的挤兑与限制,维护图书馆电子书的借阅权利,并完善图书馆电子书的借阅系统,避免各出版集团对图书馆电子图书的借阅的限制,从而创建出符合各方利益的电子书商业模式。

五.结束语

文化产业的竞争直接影响电子图书商业模式的完善与发展。在近几年来,电子图书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部分成为当代“黄金产业”,其应用价值已经为各国所共识。在受到各大出版集团的市场份额的争抢以外,图书馆作为公益服务单位也应当通过法律手段争取自身的权利来保障电子图书的借阅。国外电子图书的发展,必将迎来崭新的未来,这为我国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

[2]崔跃武.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思考[N].黑龙江日报.2007(6):12-18

[3]Digital Book World.Deal with Smashwords turnsCalifa library network into community publisher[EB/OL].[2013-03-28].http://www.digitalbookworld.com/2012/deal-with-smashwords-turns-califa-library-network-into-community-publisher.

[3]陳志循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10):108-121.

群众图书文化发展探析 篇12

事物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的, 群众图书文化的发展正经受着人文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影响其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 使许多传统的自然环境变化成了人文环境, 赋予了文化底蕴和文化含义, 原本贫穷无奇的经济生活逐渐发展成了衣食无忧甚或小康的生活模式, 封闭的传统文化环境开放成了宽松、和谐、多元的社会文化制度环境, 这些都从本质上促进了新时期群众图书文化的繁荣, 也推进了群众图书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影响其二:事物的发展往往也具有多面性, 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冲击和社会上急功近利心态的滋生, 一些传统的图书节、群众读书文化活动正在受侵蚀而变得面目全非, 用于开展图书文化活动的场地被利用为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生产性经营场所, 各地独具魅力的群众图书活动掺杂进了不和谐的经济利益, 这些都在润物无声地影响、改变着群众图书文化的有序发展。

二、群众图书文化受众的骨干群体在转移

群众图书文化的践行者是由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和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业余管理人员所构成。图书文化管理普及者还可以细化为受众群体和管理群体两部分, 他们的出现因时代、环境、社会风尚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不确定性。

进入新时期以来,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日益发展, 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百姓从解决温饱的生活追求逐渐过渡到享受精神生活的理想层面, 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 要求调剂生活内容, 丰富生活情趣, 追求美的享受, 要求实现自我理想和提高生活质量, 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于是, 迅速涌现出了学知识、学文化、力求以知识改变命运的青年群体, 社会上掀起了读书学习的热潮。但是, 随着受众群体积累知识的日益丰富, 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 追求精神享受的精益求精, 接受精神生活方式的日益丰富, 为了致富的需要, 出现了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民工大潮, 回看群众图书文化最古老、最基本的服务地——广大的农村, 已经人去村空, 只留下老弱病残艰难度日, 给群众图书文化的普及带来了困难, 许多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

三、群众图书文化的活动构成在改变

群众图书文化活动的有机开展, 是群众在劳作之余为满足自己的精神享受和精神追求而采取的私人化文化行为, 他和人的职业、爱好、操守、性格密切相关, 并且因人而异, 因人而变, 他的图书文化活动也相应地随着改变, 群众图书文化工作者要审时度势, 抓住有利契机, 在传统性节日和纪念性节日期间, 组织群众开展图书文化活动, 这样, 群众图书文化活动的开展才能掀起高潮, 读书会、读书知识竞赛才能得到有效开展,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群流动性的加强, 特别是农民工这个新兴群体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成为被城市抛弃和冷落的群体, 接触不到理想的图书, 阅读活动受到限制。一方面又因受现代媒体的诱惑而开始抛弃传统的文化接收方式, 看大片、上网、游戏成为新的文化娱乐方式, 淡漠了传统阅读或是将传统阅读置于脑后而不顾。

四、群众图书文化普及形式亟需更新

针对上述现象的发生, 群众图书文化工作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方式, 采取群众新闻乐见的形式, 凸显地方特色的方式, 促使群众图书文化能蓬勃开展, 造福于群众。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变:

第一, “送图书下乡”的形式内容应变化创新。在以往以农村为主体开展活动的基础上, 扩大覆盖面和受众面, 进行送图书进军营、进校园、进厂矿活动, 切实让群众享受图书文化带来的实惠。

第二, 群众图书文化应注重流动人员群体。新时期, 图书文化受众构成和结构已发生了变化, 流动人口成了每个城镇人口构成的组成部分。所以, 他们应该进入当地图书服务机构服务对象的范畴并为之服务, 例如开办农民工书屋, 图书流动服务车等。

第三, 图书阅读活动亟需规范、创新、上层次。由于现代娱乐文化的浸染, 群众文化生活日新月异, 丰富多彩, 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纸质书读者在不断流失, 如何对纸质媒体读者引导、组织、管理, 这已成为群众图书文化服务部门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新课题。

从较高层次上看, 这里还包含一个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融合的问题。在外来影视文化、动漫文化、口袋本文化不断涌入, 改变国人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时候, 中国群众图书文化管理和普及机构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实现洋为中用的目的。近年来, 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办, 学习国学、国粹成为热门, 这也是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尝试。

上一篇:建筑性能分析下一篇:VD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