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发展方向

2024-09-23

图书馆发展方向(通用12篇)

图书馆发展方向 篇1

图书馆是学习场所,知识传播阵地,对提高全民素质起到重要作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应用到图书馆领域中,促进了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应用网络环境的图书馆,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增强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1 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

我国图书馆发展经历了80多年的历程,现在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基本都是分散与集中的两种。我国图书馆对广大青少年起到知识普及,图书馆图书种类繁多,有自然、社科、科技、人文等各个领域图书,图书馆都对外,用户可以通过办证进行借阅,也可以在图书馆学习,图书馆是人们的终身学习学校,社会图书馆的藏书丰富,能满足各个层次人的要求,符合现代图书馆发展要求。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建立新的组织结构,提高图书馆职能,借助于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用户职能。图书馆发展要紧跟时代步伐,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数字化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方向,数字化图书馆基本完善,符合现代图书馆发展需要,提升图书馆职能,能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我国图书馆主要是社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三类图书馆管理模式基本相同,内部管理与沟通不协调,图书馆没有发挥出最大职能,体现图书馆的重要性。

2 图书馆的新兴管理模式

我国现有图书馆基本都是国家事业单位模式,单位管理缺乏创新,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岗位职责不是很清楚,缺乏竞争,没有体现出合理的服务职能。尤其社会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不周到,服务意识淡化,一种高高在上感觉,阻碍图书馆发展。新的管理模式,必须合理的建立绩效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考评,考评中读者具有一定评分权利,尤其对服务道德有问题工作人员,实现一票否决制,让图书馆在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真正发挥图书馆职能,对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3 图书馆管理政策的规范化

我国图书馆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在管理方面逐步完善,但还存在一定政策的不规范化,没有相关文件对图书馆管理提出政策与法规,图书馆一般都是受到其它部门制约,比如高校图书馆,都受到大学领导的制约,图书馆要服务于高校师生,没有明确政策倾斜图书馆发展,比如在图书馆图书采购需要资金,大学发展资金使用很少往图书馆倾斜,这也是阻碍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图书馆要健康发展,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规范政策,对图书馆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成立专门委员会对图书馆发展进行调研,建立相应的图书馆发展的规划,以提高工作人员效率,服务意识为目标,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作出贡献。尤其广大青少年的知识水平、素质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提高其创新能力。

4 图书馆社会职能的研究

图书馆对社会发展起到服务功能,图书馆是学习知识的场所,经过查找资料,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这四项社会职能。图书馆每项社会职能,都对人们有很大影响,图书馆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图书馆基本都达到数字化图书馆的标准,数字化图书馆的完善,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用户,尤其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能更加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为提高全民素质提供了保障。图书馆行业的强盛与发展带来了机遇,成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深入细致地研究图书馆的各项社会职能,与网络相互融合,互为补充,通过网络需求获得社会回报,让图书馆进行文献整理和数字化工作的人员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摘要:图书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学校,现代图书馆对青少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尤其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高校现在都是数字化图书馆,提高了图书馆的职能与效率,方便了读者。现代科学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明确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管理是图书馆另一职能,科学的管理,是保障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本论文主要从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的新兴管理模式、图书馆管理政策的规范化、图书馆社会职能的研究几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研究图书馆发展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方向,管理

参考文献

[1]郑飒.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初探[J].黑龙江史志,2015(05).

[2]汪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4(04).

[3]王云虹.图书馆与学习型社会[J].现代情报,2004(07).

[4]图雅.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方向[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03).

图书馆发展方向 篇2

根据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第四条 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其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有对应指标。

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的服务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基层延伸十分重要。在城市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在农村发展乡村图书馆,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只有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基层,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社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扩大。社区图书馆是指建立在社区内,对社区居民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进行收集、选择、整理并向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休闲服务的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贴近居民生活实际的服务方式,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提升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大兴学习之风创造便利条件。

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文化设施之一,无论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传递科学信息方面,还是在进行社会教育等方面已经或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社区文化与社区图书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社区内大力发展图书馆,开展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融入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和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切入点。

图书馆发展方向 篇3

1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优势

1.1 文献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自身优势不是藏书的多样性,而是藏书的专业性和可提供服务的深入性。实现了资源共享之后,图书馆能为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图书馆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类竞争情报,使文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1.2 专业人才优势

人才是信息服务的关键因素。有了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才能有高水平的信息服务。在长期的信息服务工作中,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信息专业人员。

1.3 网络设备及技术优势

随着图书馆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将从半自动化走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

1.4 良好的信誉优势和环境优势

图书馆是非盈利的公共事业,以其信息业务的社会服务性和公益性来取得政府的支持。在过去长期为公众服务的过程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再加上资源、人才、设备与技术优势的综合发挥和正确运用,必将加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信誉优势,有助于增强图书馆的整体竞争力。

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2.1 信息服务的开放化与社会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日趋突出,用户全方位与综合化的知识信息需求与日俱增,由此而引发了对图书馆服务的高要求。高校图书馆的自身优势突出,其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势在必行,因此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要积极向开放化、社会化转变。

高校开放化和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优势在于:其一,是高校圖书馆展现自我形象、宣传地方或部门特色的一个平台,有利于树立高校形象、扩大高校影响力,吸引愈来愈多的公众使用高校资源,进而关心高校建设;其二,实现公众与高校的良性互动。了解公众需求和自身发展不足,为高校的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

2.2 信息服务的电子化与网络化

目前,愈来愈多的专业用户已经或正在成为包括因特网在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的利用者,专业用户的信息需求结构由以传统型为主体向电子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用户信息需求的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反映在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上便是图书馆知识信息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服务的要求。

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组织,有别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它不是传绕图书馆联合馆藏书目简单地上网和馆际传递,而是将图书馆服务融入信息网络的大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综合性服务。网络信息资源二次开发与综合服务旨在代利用“网络”弥补图书馆馆藏的不足,进行网络信息“下载”,将其经过序化组织后提供给用户。

2.3 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与特色化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和特色化信息服务的重心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方便用户、满足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为宗旨,通过对用户群体特点、用户行为和信息需求的分析,采用细分服务对象、个性化服务设置,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满足用户不同需要的信息服务。

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今后发展的重点,是能够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服务,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提供服务,或通过分析用户的文化层次、行为方式和偏好习惯等,主动向用户提供的公共服务。

3 高校图书馆扩展信息服务的基本策略

3.1 强化资源整合,突出特色文献资源

文献信息资源快速增长,已经到了爆炸性的程度。一个房子如果不加整理,杂乱地摆放物品,是放不了多少东西的;如果进行有序整理,合理摆放,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整合中应始终抓住“特色”二字做文章。突出自身院校特色、所在区域特色,建立特色数据库、重点学科导航等,通过抓特色,突出信息服务亮点。

3.2 加快信息资源电子化,做好网络平台开发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储存,而是向公众提供服务。整合是解决文献信息资源“超载”问题的唯一出路。

信息资源电子化后应着力网络平台的开发完善,解决用户通常对资源访问平台的意见,如:资源缺乏、界面不友好、检索不方便、信息获取不易等等。

3.3 信息服务辐射地方,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信息服务所面向的群体不应仅局限于高校,应打破传统思想。放眼于地方,开拓渠道,迎合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服务需求,使高校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虽然有中小企业局这样的政府管理机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图书馆可参与该网络的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和实施,根据不同参与方的馆藏资源优势,联盟区域优势产业资源,组建专题信息资源库,并在区域网络信息中心的指导和协调下开展信息服务工作,扩大信息资源的利用范围。

3.4 扩展信息服务渠道,作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逐步深入和高校科研需求的日益增加。高校图书馆开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图书馆个性化特色服务得到延伸。

探索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篇4

1.1 图书馆本身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因此,处理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肯定图书馆信息人员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他们的能力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预知和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作为高校知识库和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能及时掌握知识、文化、信息的动态变化。

了解读者的个性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馆藏结构,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以适应读者的不同需求,保证图书馆在新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3 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知识、信息资源存藏和使用效率。

为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条件一、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2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分析

2.1 新技术的应用对传统图书馆的冲击。

现代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对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迫使传统的手工方式向数字图书馆转化。信息技术革命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推动了图书馆基础业务由手工方式向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了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发展。

2.2 国内外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

管理活动存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从某种意义讲,中国管理学的多年历史就是西方管理学在中国社会全面揉合的过程在图书馆管理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影响表现为制度化规范化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遵循科学的逻辑和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强调科学的决策定量化标准化的管理稳定有序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权限隶属关系,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控制等。

3 高校图书馆的优势

3.1 高校图书馆会越来越多地利用

现代信息和通讯工具,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多元化服务。发展中的高校图书馆,不但能使读者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使教学科研工作更加顺利,而且还将以丰富的文献与优质的服务为师生提供精神粮食。

3.2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科及读者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指针对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在对其个性、习惯、行为、爱好、知识积累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主要包括内容定制服务、信息检索定制服务、界面定制服务和信息推荐服务等形式。开展个性化服务是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培训,为读者提供阅读引导,为专业教师和研究课题提供服务,为学校教学研究服务,服务形式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由于馆内资源已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量要求,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一切从读者需要出发”为服务宗旨,为读者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利用数据库、数据挖掘、知识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向读者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把图书馆收藏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文献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处理。

4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4.1 按一定方式存储为个性化的最新创新服务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知识服务已成为21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没有知识型人才,就不可能有知识型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实现业务工作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载体数字化等服务目标,必须进行观念上的改变,首先是用人机制的转变。巩固和发展一个图书馆,没有一支热爱图书馆事业、懂业务、肯吃苦、高素质、稳定的职工队伍是不行的,。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机遇,转变服务观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利用优势,扎实做好知识服务工作。

4.2 未来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

服务对象由“到馆读者”发展为“联网用户”。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是以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而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则以网络信息资源和数据库为基础,呈现多元化趋势。

4.3 而且突破了馆藏及馆舍限制。

扩大读者借阅权限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要逐步扩大借阅权限,树立多服务、少限制的理念。目前,教师和学生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据统计,图书馆在借阅数量上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地位的平等,并且数量扩大较多,而在期限上仍然是教师多,学生少,但正逐步迈向解放借阅权限的进程中。在藏书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虽然信息资料较为丰富,但各院校都在扩招,所以馆藏增加的比例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增加的比例。必须采取逐步解放的方法,扩大借阅数量,科学、合理地规定借阅期限,根据不同文献的需求情况分别设置不同的借阅期限。网络信息时代则要求图书馆成为一个贮藏传播纸质书籍文献及采集数字信息并重的综合机构,服务方式由封闭式服务转向开放式服务,由直接提供文献服务专项知识导航服务。

4.4 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

如视听服务、网络信息及数据检索服务、迅速、准确的咨询服务等,让读者在图书馆充分体验和享受超值服务的人文关怀。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服务就是要努力使读者能更加准确、迅速、有效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过去那种“重藏轻用”的指导思想、手工作业文献的开发方法、坐等上门的服务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网络学校时代读者的需求。

4.5 馆员素质有待提高。

较低在对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一些馆员的职业道德有偏差,责任心不够,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的馆员对读者态度冷漠,不热情,没有积极为读者解决问题,导致读者怀有不满情绪;馆员的语言艺术能力低下,工作方法落后,制止读者违规行为的方式过于简单生硬,让读者反感。服务质量不高每个读者都各有特点,而人的要求也不同,如今,大多数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较高,但一些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很难达到读者的既定标准。因此,读者通常觉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内容也只是简单的借阅和一般咨询,缺乏深度和针对性。新时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馆员的文化素养加强图书馆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图书管理员为读者服务的能力决定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这也是做好读者服务的关键。我们必须加强图书管理员的思想素质、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外国语言水平等各方面的培训、学习。

4.6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起源于美国。近年来,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总的发展趋势为:网络化;标准化;开放化。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与协调,其技术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停留在单机和局域网应用阶段。直至90年代后期,顺应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发展潮流,多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分散到多个硬件平台之上,便于进行系统的灵活配置与高效运行表明了国内图书馆系统技术紧跟国外最新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

4.7 加强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

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运转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生到死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危机管理是对图书馆危机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面全程监控处理的连续链条,它是一种系统工程前,国内图书馆危机管理主要停留在理论探索层面,实践还相对薄弱,理论研究不深入,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当务之急是传播图书馆危机管理理念,推广图书馆危机管理方法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大局意识预防意识应对意识补救意识转化意识协作意识等,危机的不确定性部分体现于“危险”和“机遇”并存,所以图书馆在面对危机时,应有转化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由“危”到“机”的转变。

5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

5.1 图书馆管理观念的创新

5.1.1 开拓创新的观念。

要营造一种激励创新的环境,要提高、培养图书馆人创造性的素质和创新性的能力,增强整体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崇尚创新这样一种氛围下,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才可能脱颖而出。

5.1.2 创造合作共享的观念。

要摆脱那种小而全、大而全的资源建设之路,要走资源共享之路。首先要在校内做到资源共享,事实上,在某些高校,很难做到校内资源共享。比如,院系的资料室,只对本院师生开放,同时该院系的师生很难在其他院系借阅到图书或者是进行资料查阅和信息检索。因此,共享观念需要大力宣传,而且要付诸行动和实践。

5.1.3 尝试树立市场观念。

要树立信息产业化的观念。高校图书馆在很多方面都是无偿服务,市场观念仅在少数高校的图书馆得到体现,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书报资料中心,它的信息服务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有企业性质。作为信息产业机构来讲,其具备市场观念是毫无疑问的。高校图书馆,借鉴市场观念也是很必要的。

5.2 图书馆人事管理的创新

5.2.1 在管理机制方面,要实现责权统一,形成分层负责的格局。

一方面,图书馆人必须正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不断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在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科学地认识每个读者的阅读心理,大胆创新服务读者的方式,努力在提高服务质量上锐意进取,使图书馆充分发挥传播知识、创新未来的作用。另一方面,图书馆要把工作人员视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以人为中心,采取动态管理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充分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及合理使用人才,同时对工作人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辅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馆员在图书馆改革和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

5.2.2 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培育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得来有2个途径:一个是引进,第二个是培养。引进即从他处引入一些本系统无法提供的人才;培养即对现有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在图书馆的人才培养上,这2种方法必须紧密配合,才能稳步推进图书馆人才结构的合理优化。图书馆现有员工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人才队伍,图书馆应运用多种形式培养他们思维的转变和技能的提高,尤其对那些有专业基础、发展潜力大的业务骨干馆员要进行重点扶植,为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备足后劲。人才引进也是图书馆壮大人才队伍、平衡人才结构的重要举措,图书馆应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划合理、积极地引进人才。补充新鲜血液。

5.2.3 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是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础。在这样一种开放的社会里,高校图书馆如果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接触,或者只和别的图书馆接触、只和高校图书馆接触是不行的,应加强与科研单位、企业的合二。

5.3 高校图书馆在技术方面的创新技术

创新是图书馆创新的桥梁和载体,也是图书馆创新的主要形态。技术创新是增强图书馆生命力的动力源泉,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信息时代,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需求,要求图书馆要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主动推送技术、专家系统等智能化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服务;要求图书馆不断提高其信息资源总体水平,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搜集与整理、开发与利用水平,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生动、灵活、多样、有效。图书馆的一切资源都应该围绕技术创新能力配置而展开,应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图书馆创新。图书馆要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移植过来,推进图书馆的创新进程。

5.4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提高其竞争优势的基础手段

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指图书馆能够及时掌握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经过长期培育建立起来的自身的独特服务差别优势。

6 高校图书馆的展望

6.1 服务内容的综合化。

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将从文献服务向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深化。大量开展的科技文献加工、整理、检索工作,将使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文献提供,而是包括信息、数据、动态信息、综述信息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综合性服务。

6.2 资源共享的必然化。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将使未来图书馆的生产力发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变革,图书馆的文献处理能和服务能力将凭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几何级数增长。将可以实现跨时空组织、整理、加工、查询与获取文献,实文献的分布式存储与管理。

综上所述,创新是信息社会的生命和源泉,作为传统信息业的龙头,高校图书馆更应该主动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全新的面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特色的服务手段为知识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以文献信息发展促进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推动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S

摘要:探索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必须根据现状,发挥优势,开拓创新,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发展,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艳云.转型期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变”与“不变”[J].图书馆论坛,2011(1):2-3.

[2]刘丽伟.新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走向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2).

图书馆信息管理发展思路论文 篇5

信息化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向读者提供了比传统图书馆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它与我国科技的发展相依相伴,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创新,巩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处于困境的图书馆带来了无限的光明与希望,现代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保障体系,它的出现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标志。信息化图书馆成为时代标志,是具有必然性的,人类在工作,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传统的图书馆是建立于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成为向现代化模式迈进的出发点,历来担任着为人类传播知识的重要角色,是人类从古至今也无法缺少的关键设置。而新的信息管理模式是与当代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图书馆里不仅只有文字印书,还有更多的音频,视频,多媒体藏品,它的发展也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全面化,让读者们听到图书馆三个字,不单单只会想到那些堆积如山的书籍,还会有更加现代化的知识媒介,其知识的规模也是不可小觑的,围绕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立起来的研究机构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知识积淀与传播的中心,现在化图书馆的建立必须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信息化图书馆的建立是国家信息资源建立的关键,我们可以说它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关键。

浅谈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方向 篇6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发展;以人为本

一、引言

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服务始终是不变的宗旨,而搞好服务发展的方向在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动力。以人为本、用户第一的观念是图书馆精神的精髓,是图书馆服务的宗旨,是服务工作活力之所在。

二、服务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图书馆要实施服务创新发展,首先是我们图书馆服务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要转变观念,使图书馆服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限制用户改为面向用户、方便用户。图书馆必须实现服务理念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移,要把读者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形成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

(一)细节决定成败。图书馆以人为本为读者提供各种优质服务还体现在细节上。社会上一些商场的试衣间里通常有“别让衣服弄花了您的妆容”等温馨提示话语,其目的在于提醒顾客试衣时不要将口红弄到衣服上,但是却很少使用“严禁口红弄脏衣物”这样的粗暴语气。同样的目的,表达方式不同,给人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的图书馆不能向这些商家学习,将那些硬性的、惩罚性的规定改为从读者角度出发,而形成一些人性关怀的话语,表达我们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呢?以肇庆市图书馆为例,2013年新馆开馆已开始注意到这方面,所有警示语以温馨提示为主,同时2014年开始免收押金,2015年开始免收滞纳金,借还书提醒短信等等,这些小细节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图书馆应将宽敞明亮的区域都留给了读者。图书馆馆舍无论新旧,全都布置得整洁、优雅,富有文化气息。在楼道、大厅及各入口处,馆内各类标识牌和提示语非常醒目,无论是楼层平面布局图、功能区域设置标识、各区域的馆藏内容和注意事项,还是关闭移动手机、禁带食品等提示语都让入馆者一目了然。除了集中的阅览区,计算机查询区,还设有讨论区,考虑到读者有时集中讨论的需要为日益流行的小组讨论创造了条件与氛围,为方便读者吃食品、喝水和休息我们肇庆市图书馆专门设立了“休闲小憩”室以及空中花园休闲阅读区。图书馆在一楼大厅设置总参考咨询台,各楼层的中厅大都设置了分咨询台,以利于为读者提供面对面的即时服务。由图书馆统一印制的读者指南、利用介绍等宣传彩页置于咨询台旁,方便读者索取。

(三)和谐是图书馆服务追求的理想境界。和谐是图书馆服务追求的理想境界,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馆员与读者、馆员与馆员、馆员与图书馆领导之间的和谐是开展创新服务的前提。馆员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根据读者需求特点。对读者要有耐心,对读者提出的各种要求,馆员要积极地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每年的读者座谈会、QQ工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沟通机制加强读者与馆员相互了解。

(四)树立超市化服务创新理念。图书馆引入超市化服务创新理念在现代化图书馆非常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图书馆超市化,是读者凭一卡通进馆后,可以在各借阅区借阅各种书籍,一切服务自助,这种超市化服务,能给读者带来轻松愉悦的环境,方便快捷。借还自助,是充满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很多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引入超市化服务管理模式后,读者入馆率和书刊使用率上升,真正体现了读者至上。任何读者都享受平等服务,实现充分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资源和满足读者需求。

(五)营造休闲阅读的环境氛围。1975年国际图联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认为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主要是4种,其中就有“提供文化娱乐”。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休闲的需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节假日的增多,人们有了更多的金钱和时间用于休闲,休闲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休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文化行为。休闲的环境氛围会令人一进图书馆即生喜爱眷恋之情。可能很多图书馆受经费限制无法在环境布置上过多考虑,但是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仍然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如:肇庆市图书馆为青少年设了以绘本、表演为主充满卡通人物的“喜悦.空间”,为成年人设立休闲性了“空中阅读区”,为中老年设立国学经典书籍为主的“国学馆”,这些人性化的设置大受读者的欢迎。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一组色彩温馨、舒适休闲的沙发也可以把读者留住、吸引住,给人以宁静、闲适、放松的心灵享受,充满了亲和力和吸引力。积极改善阅读环境,营造温馨、舒适、清新、自然、优美的环境氛围,吸引读者来馆阅读。

三、服务弱势人群,体现人文关怀

利用网络等高新技术来推进盲人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将会给广大盲人带来历史性的变化。图书馆作为信息储存和传播机构,帮助盲人便利地获取信息责无旁贷。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为残障人士送书上门,不定期组织盲人及残障人士参加讲座、参观、技能竞赛等活动。肇庆市图书馆每年都为这些弱势群体举办几场如:“盲人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作为传递对弱势群体的文化关爱。还有体现为弱势群众服务而举办的各种免费培训班,都是积极贯彻公共图书馆面向全体社会大众的教育理念和服务宗旨。如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播放电影、组织文艺演出;为老年人举办免费培训班;为困难家庭子女举办免费课业辅导、技能培训;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赠送书刊等。节假日还可以为弱势家庭子女赠送读书卡、儿童读物、文具,举办如“图书馆半天游”活动等。这些措施可以使公共图书馆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增强教育效果,使进城务工人员、困难家庭、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背景的读者都有机会参加这里的各种文化活动。

四、利用新技术开发新的图书馆服务。

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办证机、图书杀菌机等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不仅方便了读者,还减少了馆员的劳动强度。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不仅可以开展网上实时交互式咨询服务,而且应利用自身信息技术职业技能优势,对无序的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组织、揭示和整合,开展网络信息导航服务。

(一)积极开展人性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参考咨询工作被认为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是图书馆服务的一大亮点,是图书馆员价值增值的体现。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应该是集中体现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窗口,是图书馆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层次的前沿工作,它的目标是使读者的信息吸收能力与知识素质全面提高,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环境下,读者不再满足于检索出来的文献线索和一大堆原始文献,而是希望提供经过分析加工后的综合性的增值信息产品。所以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特别要重视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注重提高信息产品的含金量,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还为读者节省信息费方面的支出,达到信息增值服务的目的。

(二)图书馆服务应适应各层次读者的需求。针对低幼读者可以开展故事会等活动吸引他们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如:肇庆市图书馆的品牌活动“少儿周末故事会”三年来开了100多场,每场参加人数都超过200人;少儿读书会二年间也举办了50多期,同样大受少儿读者的欢迎。针对老年读者肇图举办了乐龄书友会,书友会二年共举办了20多期,参加活动人数达到了3000多人次,活动主题有:“冬日送暖,亲情敬老”、“游美丽肇庆”特辑、“正在慢慢消失的肇庆老街”、“图书馆半日游”、“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游包公文化园、分享怀旧电影的乐趣”等等,由于活动内容充分结合了读者的要求,所以深受老年人读者的喜爱。还有适合中年人的道德讲坛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根据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而举办的,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三)重视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的读者存在着年龄、性别、职业、需求等许多方面的差异,即反映出各自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因此,读者服务工作绝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满足个体需求。

(四)图书馆应走出去,主动寻求读者。国外许多图书馆会主动上门为读者提供服务,当然国内有些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现在也开始提供一些这样的服务,如“主动到院系为师生开设讲座”, “以点带面,走进社区,积极开展共建基层图书室、社区图书室,推广读书活动”,“ 走进学校,宣传图书馆”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

五、结语

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读者群体特点、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内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必然要随之发展、创新。图书馆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图书馆与时俱进,推动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因此图书馆创新要紧紧围绕图书馆的内容和发展需要,淘汰过时的,建立新的,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从“以人为本”服务理念进行服务创新,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才能增强其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与整个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并能充分发挥图书馆自身的优势,持之以恒地加强建设,拓展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为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宗忠.论图书馆创新[J].图书馆论坛,2010(6):1-4.

浅谈县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篇7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县级图书馆的现状来看, 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上的滞后性。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和隶属等级制、纵向结构的影响, 图书馆员的垂直思维、惰性心理不同程度存在, 协作协调、联合发展的意识比较淡薄;二是资源上的局限性。尽管县级图书馆在近几年中有了很大的发展, 藏书总量不断增加, 但仍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特别是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感到资源单薄, 信息贫乏;三是运作上的盲目性。在当前传统型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 不少图书馆员难以适应, 有的消极等待, 有的盲目发展。所有这些均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县级图书馆的发展。

二、发展的方向。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自身问题, 县级图书馆该如何发展, 该选择什么样的办馆方向呢?笔者认为, 当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抓住现代化建设这一突破口, 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协作网, 走联合发展之路。只有大联合、大循环, 才能求得大发展, 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样也是我们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谁先进入角色, 谁就首先获得主动权。那么, 具体来说, 这条联合发展之路该如何运作呢?我认为主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 要自己动手。县级图书馆的发展, 首先是立足自身, 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通过自身的努力, 争取当地地方政府的支持, 重视图书馆, 加大图书馆事业的投入, 完善图书馆的硬件建设, 增加必要的设施设备,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较强专业的队伍, 为联合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其次, 要纵向拉手。即是从国家级到省级再到县级建立共享工程, 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应自上而下进行覆盖。通过国家级网、省级再到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协作网进行资源共享, 弥补自身馆藏资源的不足, 以更广泛地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求。同时, 根据自身的特点, 建立地方文献资料的数据, 丰富网上服务的内容, 特别是抓住此次资源共享工程的契机来发展自 (上接204页) 导员。在换位教学中, 由于扮演的角色并非小学己, 这叫“乘势”。再次, 要横向联手。县级图书馆的发展, 还必须建立横向的拓展方向,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横向协作网, 可借助部门优势, 开展跨行业的协作协调, 开展各项共建共享活动, 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共享资源。这叫“借势”。

我认为,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努力, 对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发展作用。一是有利于图书馆员观念的转变。图书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这一口号已提了多年, 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当然, 观念更新需要过程, 但仅靠学习和开会讨论是很难奏效的, 必须先试、先干, 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在实践中转变观念, 只有在协作协调中冲破传统的思维, 打破框框才能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感受现代化气息。二是有利于馆员素质的提高。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工作的一大飞跃, 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网上服务的拓宽, 是实现联合发展, 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必要条件。因此, 我们的馆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现代化的技术, 运用高科技的服务手段开展图书馆工作, 这与传统的服务方式相比, 要求图书馆员应不断地学习。三是有利于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传统型图书馆各自为政, 相互分割, 自我封闭, 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通过联合发展, 一方面可以激活每个馆的馆藏资源, 使具有本地特色的图书资料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 又可分享别人的资源, 在有形的图书馆的基础上, 建立无形的图书馆, 以有限的投入, 获得无限的回报。四是有利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我们的图书馆专家, 在图书馆业务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国家、省、市及县级图书馆都有相应的业务标准, 为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赶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联合发展, 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工作也正在得到逐步规范, 而且将会更科学、更完善。五是有利于办馆效益的最大化。县级图书馆的资源是极有限的, 而读者的需求是无限的, 因此, 仅靠本馆的资源来提供服务是不可能实现图书馆效益的最大化, 而通过联合发展, 实现资源共享, 县级图书馆可提供的信息量将是成千上万倍地增加, 以满足读者更广泛的需求, 使图书馆成为当地的信息导航员。同时, 要利用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建立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资源数据库, 如特色经济和文化等, 进行网上宣传本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这样一来, 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和效益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从而使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也得以提高。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发展方向探析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国际化和专业化。因此,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收集和传播最新信息的中心, 如何深化信息服务,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成为各高校图书馆研究的主要课题。

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改进的必要性

2.1 适应高校用户信息的变化

读者是我们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因此应该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来将图书馆的服务措施进行改善, 才能帮助图书馆不断的进步。现在是一个信息告诉发展的时代, 人们的阅读物已经从纸质的书本逐渐转变成为数字化的电子书本, 因此图书馆的相关管理工作就应该根据人们需求的变化来增加图书的种类供应以及多种多样的信息需求。人们现在都比较追求的是个性化, 彰显自己的特色, 因此网络发展的背景之下, 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信息, 都更倾向于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开展更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项目。高等学校的学习科目比较广泛, 因此他们会要求学习更多的知识,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些情况要求图书馆的服务人员集中的汇总这些专业信息, 并进行深入的加工和处理, 明确不同专业的分类情况, 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的寻找有效信息。

2.2 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传统社会的更新速度, 因此这对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提高了准则和要求。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师生进行的, 并将科学发展观的观点作为指导他们行动的思想, 促进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的提升和前景, 实现科信有序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同样存在着竞争性,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才能在和其他图书馆之间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和资源。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的服务人员转变工作方式, 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更新图书信息, 为高校更好的进行服务。

3.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发展

3.1 更新服务理念, 推行人性化服务

第一, 坚持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老师和学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 而图书管理员则是服务对象的客体。因此, 作为图书管理员来讲, 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读者服务刚做中用心去感知不同读者的心理状态, 认真倾听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意见和想法, 一切为了师生的需求进行服务, 在工作中时常保持微笑, 树立微笑服务的观念。

第二, 服务环境人性化。通过环境的美化和布置, 例如充分地考虑师生在进入图书馆学习之中可能的心理活动变化情况, 适当的增加一些阅览室或者是休息室, 同时提供一些便利, 例如爱心公益伞或者是提供饮水机等服务。给读者营造出格调高雅和蓬勃向上的氛围, 使读者有宾至如归之感, 有一份愉悦的心情, 并能坐下来认真地读书, 安静地思考问题。

最后来讲, 我们应该提倡完善服务和协作服务形式的落实。完善服务就是在我们现有职能的基础上, 针对一些薄弱的地方进行改进, 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不仅是对于缺点的正视问题, 同时也要求我们对服务对象或者是服务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

3.2 拓宽服务领域, 实行一站式服务

高校图书馆所谓的一站式服务就是读者用户向图书馆发出一个服务请求, 就可获得他所需要的所有服务。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的特点以及本馆读者群的需要, 以方便读者为目的, 构建一个既可以提供传统纸质文献的借阅、复制, 又可以提供光盘查询刻录, 数据库访问浏览, 网上资源查询下载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一站式平台。形成集浏览、咨询、检索、借阅、复制、下载等服务为一体的无缝链接的服务模式, 实现对读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的开放式服务, 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 最少的精力, 最少的环节, 获得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从而使读者用户的需求一步到位。

3.3 进行服务创新, 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

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主流形式是网络定制服务, 它是针对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所提供的服务, 采取以用户为中心, 主动推送信息的服务方式, 从服务内容到服务风格力图符合用户个性需求。

在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中,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 (定制) 信息。定制的内容非常丰富, 包括界面、资源两大类: (1) 系统界面定制。系统界面定制至少包括界面结构和界面内容的定制。此种服务基于显式建模, 实质在于用户对信息定制的内容, 页面和信息的反馈方式表达出个性化要求; (2) 系统资源定制。这些资源可能包括数据资源、网络资源和服务功能等。即基于隐式建模, 系统经由对用户访问习惯、栏目偏好、特点等信息的分析, 寻找相近需求的用户群, 自动组合出对用户有用的定制资料并分发。其实质是信息找人的服务, 它可以帮助用户减少寻找信息的时间, 提升用户信息浏览和检索的效率。

我们可以从服务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除了将图书馆的特色藏书进行保管之外, 还应该积极的将能够反应现在科学技术先进的书本引入校园, 让更多的师生从中受益。图书馆的管理者还可以完善图书馆内部的网络链接等设备的修正, 定期将学生带到图书馆进行培训, 积极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获得更多的知识

4. 小结

综合本文所述的相关知识, 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在学校之中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是学校的信息集散地, 可以帮助师生提供广阔的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同时我们也应该将服务师生的理念贯穿在日常的图书馆工作之中, 尽最大可能帮助师生, 将微笑服务做到最好,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况, 迎来美好的未来。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在不断的进步, 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广泛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内容由以前的课本知识扩展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 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因而, 高校之中图书馆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就成为帮助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一个重要媒介。本文结合我国现在的发展情况, 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希望能够对图书服务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探析

参考文献

[1]孙玉坤.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科技信息.2010 (11) .

[2]周克娟.现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浅探[J].科技信息.2010 (34) .

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发展方向 篇9

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是以用户为中心, 深化改革, 不断创新, 破除阅读障碍, 创造无缝的用户体验, 把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全校的学习资源中心、知识管理中心和文献情报服务中心。二是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为最终目标, 实行“服务立馆、科技强馆、人才兴馆”三大发展战略。

随着人类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互联网迅速普及及应用, 网络信息种类越来越丰富, 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也日益增多, 像图书馆这样的公共信息部门, 带来维护、管理、服务方面的困难。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 相较于美国的便捷实用, 我国则由于服务部门设置过多、管员受制于条块分割的内部部门分工制等问题, 使得馆员们不能及时地解决读者的问题, 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 对于外国一些好的做法, 应该发扬“拿来主义”, 让“重实用、重获取便利、重服务读者”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进而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制度。

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与薄弱环节

从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来看, 前十年的发展基本上是“踏步走”, 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投入, 是一个真正的“教辅”单位;近十余年,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兴起与蓬勃发展, 图书馆智能化设备与技术也逐步开始进入到校园设备改造的进程中。由于图书馆有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新知识的优势, 因此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普及校园的前期, 图书馆曾经是最早的应用单位, 像中央财经大学, 就是在当年先进行的图书馆局域网开发, 后来才逐渐完善到校园网建设, 因此高校图书馆实际上应该是一个能够最先获得并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地方。

但时至今日,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整体建设水平反而落后于学校其它建设项目,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对封闭的环境:由于多年来高校图书馆都定位在重要的学术性服务机构方面, 因此对外部的开放性则相对薄弱;这种情况同时也造成了外界认识上的误解, 也因而产生了隔膜, 可以说这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一大障碍。

三、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眼光和勇气

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 但大家一直都力图在经历磨合的同时将问题解决、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潜能。当明白了“封闭”的危害之后, 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提出要让高校图书馆“请进来、走出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图书馆对外开放是许多高校都正在实施的改革措施。但是, 新的问题也摆在面前: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处于图书资料与资源不足的状态,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 难免会影响到对在校学生的服务质量。如何兼顾二者, 这就需要管理者从制度上和设备改造上做到双管齐下;只有进行自我调整, 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有些项目的具体实施, 则更需要管理者具备超越的眼光和过人的勇气。举例来讲:当年图书馆门闸系统是否设立, 就曾引起过很大争议, 由于该系统在国际上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里并没有使用, 没有太多先例可循;但以中国国情和高校现有条件来讲, 它却是应该引进的设备, 图书馆门闸系统的设立可以弥补因读者人群素质不齐、图书馆资源不足等先天缺陷造成的人员摩擦, 能够有效保障对在校学生的服务质量、规范校外读者群的操作流程, 是符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现状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但门闸系统能够在争议中被肯定下来, 也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才得以确立的。因此, 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是需要依照我国国情在自主和创新中进行的。

四、高校图书馆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选择

图书馆智能化管理设备的引进与改造正是目前新旧观念冲击的焦点之一, 更多从业者应该在这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时代在发展, 高校图书馆建设正处在极为难得的兴盛时期, 如何积极把握住契机, 将各高校图书馆水平提升到较高层次, 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是被动地发展, 还是积极地提升, 大多数管理者都需要做出抉择。以图书馆的借还系统为例, 在进入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现今, 自主借还系统的建立是众望所归的建设项目, 但现在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于:设备价格的高昂与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其中思想观念主要受制于社会的信誉体系和道德规范的不完善, 其中的表现就是:难以保障归还图书的完整性, 完全自主借还有可能会增加图书的损毁率。因此在实施自主借还的同时, 图书馆还需要考虑在先期投入上加大部分书籍的副本量, 也就是要在投入上增加这一部分的资金支出。从这里可以反映出, 图书馆建设真正进入智能化管理, 就需要面对图书馆内部原有的缺陷和外部读者素养这两大方面产生的问题, 图书馆的许多工作并不是单方面就可以决定的, 同样有外部因素的钳制作用。因此在借还系统上目前仍是不能完全实现自动管理, 还需要有人员进行监控, 这也是顺应实际情况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五、转化旧有观念, 增强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 在图书馆整体的工作流程中, 真正需要投入大工作量的并不是借还, 而是图书的分类和整理。在图书馆的发展环节上, 到一定程度应该是零库存的增长, 因为在补充新图书的同时, 许多流通率低的图书会下架, 藏书量是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的。因此, 许多图书馆都需要定期对已下架图书进行人工清点, 这是一项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支出项目。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应该在智能化管理上想办法解决, 像密集书架的应用就可以方便上架图书数量的统计;另一方面是否应该转换旧有的观念, 简化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作内容, 将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入到有效益和建设性的工作内容上。例如:做好自己图书馆的精品收藏等, 这样对图书馆建设的整体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六、结语

总之, 我们现已欣喜地看到, 国家近几年来对高校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在对高校整体评估中, 图书馆已成为重点项目, 因此从投资方面来讲, 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 由于观念陈旧, 许多院校把图书馆建设仍然只放在政绩展示这种表面现象上, 资金投入的定位主要以建新馆等外观性展示为主, 还没有意识到应该在图书馆内部管理、设备改造、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有更多投入。因此, 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我们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目的。

摘要:信息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将在今后图书馆工作中占主导地位, 个性化服务蕴藏着图书馆的生命力, 是未来图书馆价值的体现。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篇10

一我国图书馆自动化走过的历程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科分三个阶段:试验阶段、应用阶段和发展阶段。自1980年起, 我国陆续引进了多种国外文献粗磁带数据库, 利用这些磁带开展联机检索服务。到1985年, 北京文献服务处BDSTRS系统以建成拥有300万篇文献的国内联机检索数据库, 并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置了50台检索终端, 形成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键检索系统。我国利用国外文献数据库的同时, 一些部门开始建设国产文献型数据库和事实型数据库。自80年代以来, 计算机大量进入我国后, 计算机部分进入了图书馆领域。90年代以来, 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时期。由于各级部门对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重视和在投资90年代以来, 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时期。由于各级部门对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重视和在投资上不同程度的倾斜, 促进了图书馆软件投入运转,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得到较大的发展。如深圳大学图书馆推出的“深圳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 (SULCMIS) 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图书管理, 目前已被国内、香港和美国等地几十家图书馆引进。此外还有中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1991年全面开通并投入运行,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第二次开发和运行的传技电脑公司的图书馆集成系统TOTALS等。

90年代国外图书馆自动化已进入了网络化阶段, 与之相比, 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仍是相差一个阶段。但就其自身而言, 发展速度依然是惊人的。

二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现状与发展特点

(一) 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现状

当前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以及一部分公共图书馆都拥有计算机和专职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维护的技术人员, 而且各图书馆大都设有自动化部门, 以组织和规划建立自动化系统。在数据库建设方面, 我国不仅引进了众多国外文献磁带数据库。北京图书馆于1989年开始发行1988年以来其馆藏新书的机读数据, 到1993年底累计达30万条左右, 已为相当数量的图书馆所使用。

80年代中后期, 图书馆自动化从单项、多项系统向集成系统发展。在各种小型机、微型机上均有应用。目前, 自动化集成系统以三种模式存在:大型机系统、小型机系统、和微型机系统。大型机系统中有北京图书馆的“中文图书采编检管理系统”。小型机系统目前主要在我国的大中型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研究图书馆中使用。基于微机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二种方式:一是微机局域网网方式, 二是微机多用户方式。微机局域网方式的有:成都科技大学的“整体化图书情报计算机管理系统“, 深圳大学的“深圳大学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 (SULCMIS) 等。微机多用户方式中突出的是深圳图书馆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 (ILAS)

(二) 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特点

从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现状来看,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具有如下方面的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提高, 二是合作加强, 三是网络的初步实施。自动化和标准化密不可分, 没有标准化, 自动化将成为空谈。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从选择硬件和软件方面, 不仅注意到系统的结构、容量、功能, 而更注重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程度。从数据的标准化看, 图书馆生产的数据普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如西文数据采用LC—MARC格式, 依据AACRLL著录;中文数据采用LC—MARC格式, 根据ZSBO著录。这样数据转换和共享就能得以实现。目前, 我国已建立了小规模的CHZNAPAC公用房数据实验网, 并将在近几年中迅速扩大其规模。国内图书馆界正在研制的“中关村地区文献信息系统”, “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图书馆网”, 这些系统将为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向网络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自动化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正处于发展阶段, 但我们应该看到, 它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与发达国家的自动化发展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与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成功的自动化系统进行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差距。在网络化方面, 国内只有TOTALS系统。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开发的NOVEU局域网, 汕头大学图书馆的DEC—net总线以型以大网。而国外除了GESC系统、NOTIS系统与TCP/TP协议网相连外, 其余各个系统都支持者许多的网络协议与结构。总之, 我国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明显差距, 书目中心尚未形成, 个别书目制作中心刚刚形成。

(二) 国内图书馆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最明显的问题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 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工作非常活跃, 已有许多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专业图书馆在自动化方面也有较长的历史,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90年代则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先进力量, 代表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最新水品。但在一些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和小型学校图书馆中, 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 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解决, 把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整体水平赶上去。

四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应走网络化, 加强数据库的建设和新技术的综合应用, 商品化的道路。

图书馆自动化的目的, 不仅在于实现自动化的管理, 以取代手工操作, 提高工作效率, 而更重要的是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使之达到新的高度。近年我国的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已基本构成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通讯体系, 为建设图书馆网创造有利条件。当前, 我国图书馆网的建设应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 加强局域网的建设, 局域网在图书馆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实现外周边设备的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 软件资源共享。可以预测, 今后会有更多的地区性图书馆网出现。而地区之间的互连, 即可形成全国性的图书馆的网络。二是加强广域网络的建设。广域网与局域网的主要区别在于广域网络传播的距离几乎不受限制, 相互连接的设备之间可以远距离通讯。

数据库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基础, 一个国家文献数据库的质量和数量是影响其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又一因素。我国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经验说明, 合作建设、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等原则是行之有效的。在我国, 数据库建设的重点是中文数据库, 需要全局的考虑和安排, 调动全国图书馆的积极力量。

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商品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外各公司为了立足市场, 都致力于产品的开发, 现在硬件技术发展的很快, 我们有机会选择最新的技术。软件也应从市场上选用, 不一定要自行研究, 这已是十几年发展中得出的结论。选择的软件一定是要经过市场竞争, 能够生存下去的。软件产品要商品化, 尽量适合一定范围的用户。商业图书馆系统公司的出现和图书馆系统的商品化是90年代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体现。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只有投入市场参与竞争, 才能极大推动图书馆自动化的普及, 推动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国, 李东来.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形态及研究范围.图书馆学刊, 2001 (5)

[2]杨向明.21世纪网络环境下省级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1 (2)

[3]管计锁.论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时期的资源建设.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 (2)

图书馆发展方向 篇11

傳统的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一般仅是单一的保存查阅功能, 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现代技术的介入使我国图书馆传统的地方文献类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无论是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还是宣传、开发,均呈现多元合作的趋势,地方文献服务工作也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特色馆藏建设是提高图书馆地方文献特殊资源和特色服务能力的必要条件。为了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服务必须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为此,各馆应根据本地人文特点、行业、专业……来选择多元化的特色知识信息服务。东莞市图书馆麻涌分馆就在地方文献特色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讨。

一、麻涌图书馆建馆之初,就注重与各相关社会机构的互动合作,成为包括地方文献服务在内的信息服务中心

东莞市图书馆麻涌分馆位于麻涌镇次级行政办事中心内,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从2006年开始动工,2007年底交付使用。它的落成为麻涌这个香飘四季的地方增添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该馆根据麻涌的镇情与读者群的情况,制定了《麻涌镇图书馆新馆建设整体设置方案》和《麻涌镇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发展规划纳要(2007—2010)》,对图书馆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定下目标。麻涌图书馆建筑外形新颖,极富现代感,共有四层,设十一个功能区,一层设总服务台、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二层设新书阅览室、社会科学阅览室,三层设自然科学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四层设报刊阅览室、特色馆藏室、多功能活动室、自习室。全馆设计藏书量10万册,报刊50多种,期刊150多种,读者席160多个,电子阅览计算机50台。麻涌图书馆立足于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馆内所有阅览区实行开架式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公共图书借阅,地方特色文献阅览、电子资料阅览、报刊阅览、信息咨询等多种服务。并面向全镇民众举办知识讲座、培训、展览、图书交流、读者互动、地方文献征集、收藏、研究等活动,是集教、学、研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中心镇图书馆。作为市图书馆的分馆之一,麻涌图书馆纳入了东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总分馆体系,与总分馆及其他镇街分馆“统一标识、集中管理、同一平台、共享资源”;读者使用麻涌图书馆的读者证可以免费借阅览、归还市图书馆和其他镇(街)分馆的各种文献资料,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的通借通还功能。麻涌图书馆也是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之一,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种优秀视频资源的点播、查询和使用服务,读者可通过电脑浏览25多万种电子图书、1100多万篇学术论文、8000种电子期刊等。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文化设施,麻涌图书馆一方面作为市民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另一方面也是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的重要象征;同时进一步加强信息参考功能,为镇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高层次的知识支撑和信息服务;成为麻涌镇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展示麻涌镇三个文明建设的窗口。

二、《东莞市麻涌镇志》的编撰工作,凝聚了麻涌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一个基层图书馆为地方志书编撰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的成功尝试

新编《麻涌镇志》,历时八载,终于修撰面世,付梓在即,实乃麻涌全镇人民之大幸。这其中麻涌图书馆为《东莞市麻涌镇志》的编撰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史书史料,给予了全程跟踪服务,可谓功不可没。

盛世修志,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把麻涌的历史翔实地记录下来,使其起到“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在东莞市第二轮大规模地方志编修中,麻涌镇党委、政府把镇志编修当作一项重要的文化系统工程来抓。早在2007年底,麻涌图书馆交付使用之始,就将配合《麻涌镇志》编撰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精心组织人员千方百计征集了大量的史书史料,如旧版《麻涌镇志》、《麻涌百年纪事》、《萧氏族谱》、《大步春秋》、《百年东太》等,并根据《麻涌镇志》的需要开展了大量的文史资料服务工作。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镇志编写人员一起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单位,走访知情人,当事人,广泛进行调查访问,从有关的档案、图书馆藏籍、报刊和专著等中搜集有关资料,再编入镇志。2008年上半年《麻涌镇志》初稿形成。从2009年5月开始,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镇志编写人员又深入市(镇)档案馆(室),查阅了大量民国时期和建国以后的档案;对《镇志》的史实进行了考证,并挖掘考证麻涌地情资料,补写了匾额、碑刻、革命纪念地与文物以及人物篇中重要历史人物等内容;全书设21 篇、96 章、345节,约120余万字,配发图片 400多幅。是为《麻涌镇志》二稿。2010年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又配合镇志编写人员提炼文字、理顺语句、合并段落、修改章节、改变文体、拾遗补缺、补充数据、调整表格、纠偏勘误、优选图片以及做好新旧镇志对接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麻涌镇志》三稿。2011年春节期间,《镇志》办将三稿打印,分篇章对应发到各有关村(社区)、有关单位甚至有关个人(如外出老干部)征求意见,又将志稿挂上《麻涌之窗公众信息网站》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与建议六个方面十七大项三十九条。以上意见经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镇志编写人员一起分析考证、去伪存真、进行了修改,是为《麻涌镇志》四稿即终审稿。《东莞市麻涌镇志》历经八年、四易其稿,这部志稿凝结了所有为编写镇志而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的汗水,麻涌图书馆工作人员与镇志编写人员默默无闻、乐于奉献、辛勤劳动、精益求精,数易其稿,终于编撰成书。新编《麻涌镇志》洋洋一百余万言,图数百幅,上溯千年,纵横百里,雍容大度,包罗万象,全面、系统地记录了麻涌的建置沿革、地理风貌、政治军事、经济建设、文化教育、风俗民情、人物胜迹等方面的演变,其数量之巨,涵盖之广,跨度之长,堪称是一部记载麻涌镇情的百科全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全面系统的资料性地方文献,为麻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科学的依据。新编《麻涌镇志》已然成为全镇各级领导干部的“案头书”,成为地情教育的必备书,成为社会各界了解麻涌的窗口,成为联系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纽带,并为全镇的四个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三、麻涌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在筹建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图书馆与博物馆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个创新范例

根据《东莞市博物馆之城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为了充分发挥利用好麻涌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水乡民俗优势,麻涌镇决定在香飘四季农业生态园内建造一座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并以该馆为依托,发掘、保护、研究、整理、展示麻涌乃至东莞全境和整个珠江三角洲的水乡民俗文化。“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的建设,是麻涌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麻涌镇委、镇政府落实东莞市打造“博物馆之城”的重要举措,更是一项大力弘扬麻涌的良风美俗,传承麻涌世代相传、勤劳奋进、自强不息精神的壮举。依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筹建工作的函》的定位:“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是‘香飘四季’农业生态园的文化旅游配套工程,是东莞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重要项目。”、“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是以‘香飘四季’农业生态园为依托,以麻涌特色为基础,全面展示和传承岭南水乡民俗和农耕文化,具有较高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和知识性,具有省级水平的专题性民俗博物馆和文化旅游景点”。该馆属历史资源类专题性博物馆。它将立足麻涌、融入东莞、放眼珠三角,通过展示岭南地区传统的民俗文化和麻涌本土特有的水乡风情,成为集教育、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岭南地区水乡民俗多元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基地,成为麻涌发展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的重要支撑点。具体来来说,就是:麻涌传统民俗民风和本土风貌的体现地;麻涌传统农耕生活习俗农耕工具的收藏、研究和展示地;麻涌文化产业、特色旅游的重要承载点。然而,要实现以上设想,就离不开麻涌图书馆特别是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支持、帮助和共同努力。

岭南水鄉民俗博物馆筹建期间,麻涌图书馆地方文献室工作人员和筹建人一起制定了《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方案》,并向各村下发了《关于协助做好“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文物展品征集工作的通知》。在麻涌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麻涌图书馆文献工作者和筹建人员的艰苦努力工作,共征集文物653件,主要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的反映当地社会生活、生产状况、宗教信仰、岁时礼俗等物品。有历史沿革档案、农业生产工具、手工业、商业、生产关系、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工具、礼仪活动、文学、艺术品、音乐、舞蹈、娱乐、嗜好、科学、宗教信仰等一切与岭南人民生活有关的民俗与实物。具体包括:与麻涌水乡生活和农业生产相关的各式各样的旧物品;反映麻涌水乡风情且有较深艺术造诣的字画、照片、诗词手稿以及民间收藏的古字画、古籍、文房四宝、印章等文物;麻涌氏族来源的姓氏族谱、手稿、文献、史料等;体现麻涌曲艺之乡相关的古乐器、古戏服、道具及曲艺界名邻照片、作品、生活用品等;凡在麻涌生活或工作过的名人照片作品稿件、生活用品等;各种民间礼仪、婚嫁习俗用具及民间信仰礼拜用具;近代商业的字号、牌匾、货架和商品等以及反映生产关系的借贷、劳役、租佃文书、典当文书、契约等;各类石碑、墓誌、石雕、木雕等的民间手工艺文物;反映麻涌及周边地区有 关历史档案的方案书籍、文字报告、圣旨、碑文、诏书、抄本、信件等实物;有关各种手工业作坊复员陈列所需的实物;有关科学与宗教信仰方面的资料与实物,等等。上述文物,已做好登记入册,一部分集中在麻涌镇文广中心妥善保管,一部分存放在麻涌图书馆文史资料厅供读者参观与查阅。毫不夸张地说,岭南水乡民俗博物馆筹建的所有过程,都离不开麻涌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者的辛勤汗水,这既有基层单位工作分工不分家的因素,也是麻涌图书馆主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多元合作的一个创新。

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工作及取得的成就,使麻涌图书馆的多元合作道路越走越宽广,为基层图书馆探索出了一个多元合作的新方向

麻涌图书馆十分注重地方文献征集工作,2007年底开馆伊始,就制定了相关的征集方案,通过派发宣传单张,在报纸、电视上广告宣传等形式,加大宣传效应,增强征集力度。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累,通过实地走访,深入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进行地方文献的征集。2008年8月, 设立地方文献资料阅览室;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先后举办或与有关单位、个人联合举办各类文献、文物以及其它形式的大小展览11次;2010年10月起,与麻涌镇委、镇政府联合设立麻涌地方文史资料库,使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的文史资料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建馆5年来,始终与麻涌镇志办一起,对麻涌镇志所需的地方文献资料进行收集、研究、考证和采用工作。从开馆以来,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安排了专人对本馆以地方文献资料为特色的图书馆多元化服务进行追踪、记录、归纳与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按照《东莞图书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与规定,积极开展课题项目的研究成果总结工作。然后,在工作中继续实践、推广与提高,务求取得更好的项目成果。

目前,东莞市图书馆麻涌分馆馆已设立“香飘四季资料室”,专门存放地方文献,基于地方文献还通过举办相关图片、实物展,如“平畴沃野、香飘四季”地方文献图片展、“历史的痕迹”等,向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麻涌历史的窗户,受到了读者的欢迎。2009年麻涌镇委、镇政府决定设立全镇综合性质的文史资料库,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及时跟进了这项工作,全面系统的收集了有关麻涌的地方文献资料,并在文史资料阅览室进行了二次地方文献展览,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同时,我馆还长年开展文献资料的查阅工作。2010年,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配合《麻涌镇志》的编修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经过考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为麻涌的镇志编修工作作出了贡献。2011年,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配合建党九十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举办了“毛泽东纪念章展览”等三个展览,让读者的阅读与参观实物展览结合在一起,达到最佳的效果。7月8日,2009年7月8日,麻涌镇“走进东莞文明”系列活动之历史痕迹--麻涌地方文献展览在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地方文献室举行,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东莞理工学院麻涌镇社会实践分队的队员参观了此次展览。时值建国60周年,地方文献的展览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这次的展览主要是展示一些反映麻涌镇历史的地方文献和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民间收藏品、照片,例如一些村的族谱、旧的诗集、地方粮票及一些毕业证书、教师聘书、会员证、购肉证等珍贵史料,还有近些年来麻涌镇人民编写的镇志、百年记事、乡土史等作品。 在知识海洋里畅游,大学生们都感到收获颇多,领略了很多不为年轻人所知的地方历史,见证了建国60周年麻涌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麻涌地方文献展览的《麻涌民俗志》、《香飘四季》等书还为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文化调研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正因为以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已然成为一个地方文献资料的特色馆,其地方文献资料工作受到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多次表扬,更受到麻涌广大读者和参观者的一致赞扬。

综上所述,麻涌图书馆作为一个镇一级的基层图书馆,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探讨了多元合作基础上的地方文献工作,这不但有效的推动了图书馆自身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也提高了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乡镇一级的基层,一般都没有专门的文史档案馆和博物馆,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与社会各相关机构的互动合作空间也说更加地广大。麻涌图书馆的有益尝试与成功探讨只是个例,但“窥一斑可见全豹”,这种从实践到理论的尝试与探讨,必将为所有基层图书馆传统的地方文献工作带来新的启迪和思路,从而找出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21世纪图书馆新论》    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吴建中

[2] 《当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北京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3]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5.北京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

[4] 《岭南水乡社会研究<麻涌民俗志>》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张振江 陈志伟

[5] 《麻涌镇志》(2003版)和《东莞市麻涌镇志》(2012版)

[6] 《香飘四季》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2008再版 陈残云

[7] 《莞城千年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6 北京 《莞城千年文化》编辑部

图书馆发展方向 篇12

传统的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主要是考虑场地的面积大小、图书经费的投入多少、设施的配置情况以及书籍的借出量、读者阅读数量等, 只是追求达到硬性指标, 忽略了工作人员的感受和读者的需要, 在重视硬件条件的同时, 却疏忽了人的发展。在建设和发展中,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会阻碍图书馆的发展和提高。要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工作人员为中心, 二是把读者放在第一位。

(一) 以工作人员为中心。

工作人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 是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和枢纽, 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角。工作人员为读者提供服务, 向读者传递文献信息、图书检索技术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内涵修养等。读者来到图书馆是为了获取文化知识、信息资源、科学技术等, 工作人员要掌握更多的图书管理知识、档案专业技能、现代图书情报, 在读者和工作人员动态的交互过程中,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只有树立了“以工作人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才能促使图书馆从各方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更好地向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 把读者放在第一位。

现代图书馆要实行人性化服务, 必须要把读者放在第一位。首先, 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要热情周到, 让读者在图书馆感到轻松和舒适, 感觉自己是图书馆服务的中心, 在心理上有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把图书馆办成读者之家, 让读者喜欢来愿意来。其次, 图书馆的学习环境要宁静温馨, 因为图书馆是读者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场所, 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地方, 只有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读者静心学习。再次, 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资源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为读者服务, 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构建图书馆内外和谐的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图书馆的设施资源, 这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 现代高校图书馆必须构建和谐发展的图书馆物理环境, 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室内装饰、照明环境、外部景观等方面。

(一) 图书馆建筑要科学设计合理布局。

图书馆的建筑外观要简单、大方、实用、美观, 让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自己想去的馆厅;在建筑体量上, 以建多层 (不超过6 层) 为宜;在内部布局上要依据不同馆厅的读者数量, 将不同的阅览室进行科学、明确的划分, 把读者造访量高的空间比如自习室、阅览室等布置在较低的楼层, 将读者造访量较小专业性较强的馆厅安排在较高的楼层,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图书馆的空间, 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为了满足读者的专业化需求, 可设置大小不同的学术报告厅、学习交流室、专业技术教室, 根据不同读者的学习习惯和特别需求, 可在图书馆内部设置面向个人的学习研究空间和面向多人的集体讨论教室, 还可以设置带有文化娱乐性质的能促进读者沟通交流的咖啡吧或茶室等。

(二) 图书馆环境要舒适、和谐、优美自然。

图书馆的内部的构成主体就是桌椅和书架, 在设计和安排上应考虑人体科学, 让读者有舒适感, 以免久坐或久站导致疲惫和不适;在色彩的搭配和布置上, 要利用不同的色彩营造不同的氛围, 表现出各种空间不同的用途;图书馆内部空余地带要用绿色植物来点缀, 既能美化环境, 又能改善空气质量;照明应采用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相补充的办法。图书馆外部环境布局应突出绿色理念, 可以采取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结合的做法, 合理分配空间, 栽种绿色植物等。

三、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多数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尽管起点不同, 但仍然属于转型发展阶段。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 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直系统对于硬件建设至关重要, 硬件建设必须为日后的数字化建设铺垫好足够的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访问图书资源、文献信息的需要, 因此在选择的软件技术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 易于维护性。高校图书馆的网络系统改善要创造出现代化的信息环境,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提高图书馆网络系统性能。目前, 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建设校园局域网, 大部分网络主干都采用千兆以太网, 同时配备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都是以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 这样可以使图书馆局域网主要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 能基本满足以后数字信息和多媒体信息传输及交换的容量的需求。

(二) 建设多媒体阅览室。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开设多媒体教室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最有效的方法。高校图书馆的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体现高层次、高技术, 应该配置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 能为读者提供复印、打印、扫描、复制等一系列的系统化服务, 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阅读、异地培训等。

(三) 建设电子化馆厅。现在图书馆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电子书籍资源占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比重将日益增大, 传统的纸质书籍馆厅越来越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 随书籍附带的磁盘、光盘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 而传统的图书排列, 简单的电子检索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入库查阅的需要。如果将光盘和磁盘联网、建立电脑入馆厅, 并且在馆厅开通节点, 配备相应数量的联网工作站, 这样馆厅就兼具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实现纸质书籍、电子文献及网上资源的综合查阅, 使读者在同一时空就能查阅到多方面的信息, 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省时省力, 方便快捷。

四、建设专业的图书馆知识仓库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交换的频率越来越高, 读者对索取信息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很多图书馆的数据库只是把书目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列, 但是却不能组合成特定的知识模块, 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建设知识仓库。由于图书馆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建设专业的知识仓库已逐渐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 知识仓库是知识的重新整合。

知识仓库除了储存着知识的条目以外, 还储存着与其相关的事件和知识的使用情况、知识的来源等相关信息, 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库。知识仓库是按照一定顺序和逻辑关系、知识结构, 把原本互不相干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 形成新的知识模块, 并且具备了可用性的数据仓库。但是知识仓库又不同于一般的数据仓库, 它并不是把文献资源进行简单的相加和排列, 而是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人员的知识需求, 按照读者不同使用目的创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知识仓库是各类知识重新整合的过程, 构建文献知识仓库是指把文献资源信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科目进行分类整合, 建立知识结构, 使纷繁芜杂的资源信息有条理、有规律, 是知识之间相互关联的纽带, 同时根据读者对这些信息的使用记录、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判断不同信息的应用价值性, 经过综合衡量和计算后再对知识进行精细化分类。构建文献知识库的基础是文献数字化, 它可以发现文献资源的深层次价值, 挖掘文献知识资本, 从而指导出版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向知识管理发展。

(二) 开发个性化知识仓库。

图书馆建设知识仓库是知识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 要长远发展还应该开发个性化知识仓库, 体现各种层次和范围的知识信息, 以满足不同类型机构和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还要开发网络化文献检索数据库, 从不同的数据库模块中精准地提炼出一个表达知识内容的检索数据, 提高检索馆藏信息资源的效率, 通过关键词或中心思想检索文献资源, 实现知识管理, 提供知识服务, 从而大大提高人类对知识的利用效率, 提高对新知识的创造率。

五、改变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生产越来越需要知识的支持, 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传统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新型服务模式开始出现。图书馆服务工作已经不仅仅是满足简单的书刊阅读需求, 而是要满足知识信息需求, 知识开发服务已经成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功能, 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必然发生改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服务多样型。传统的服务模式只是单一的、反复的、被动的、琐碎的手工服务, 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现代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 读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服务方式。把服务模式从“单一型服务”转变为“多样型服务”, 立足读者需求提供服务, 扩展服务的外延, 比如增加了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书目查询、网上专业信息服务等。多样型服务提供知识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广泛, 提高了知识信息的利用率。图书馆从单一收藏文献资源和提供获取机会, 转变为生产、开发信息产品, 这是图书馆服务的一项大的进步。

(二) 知识密集型服务。现代的信息资源都是必须经过深层次的加工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传统的图书馆只是简单的借书、还书、阅读, 只是进行一些文献资源的简单传递, 现代的图书馆开始对知识资源进行加工, 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开始组织文献资源的整理, 面对市场需求, 成为读者与文献资源的媒介, 在服务工作的每一环节增加智力含量。这种形势下逐渐催生出了一批新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被成为“网上引导员”、“网上信息员”。图书馆信息工作人员已经从单一的体力密集型服务, 转向知识密集型服务。

总之,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 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只有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抓住机遇, 抓紧改革, 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武继山.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 2005

[2].史继红, 孟雪梅.图书馆资源管理科学化[J].情报科学, 2001

[3].娄建石.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产业迁移下一篇: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