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

2024-06-21

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共12篇)

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 篇1

中国的传统壁画有过辉煌的历史, 也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壁画家。这不用我多言。唐代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 也是传统壁画的鼎盛时期, 然后便是逐渐的衰微, 沉寂, 直到1979年的首都机场壁画群的落成, 标志着中国壁画的复兴, 称为“壁画复兴运动”。

虽然这些壁画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壁画, 但是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使人们初步认识到了壁画在建筑和生活中的位置与价值, 也使众多艺术家 (国画家, 油画家, 雕塑家, 工艺家等) 体验到壁画形式的大体魄所带来的震撼, 纷纷投身壁画业 (兼职或专职) , 壁画的创作队伍空前壮大,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也为当代壁画业提供了发展契机, 举国上下皆大欢喜。成就有目共睹自不多言, 但是从这二十几年的壁画繁荣的背后我们也会发现很多问题, 比如现代壁画与理论的脱节, 现代壁画与设计的脱节, 现代壁画家与制作的脱节, 现代壁画与环境的脱节等。但在这些问题当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壁画设计中的人文关怀问题。就是今天的壁画创作到底是为了谁?壁画家?甲方?领导?这是对于壁画终极关怀的追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有的理论家把壁画提到“公共艺术”的高度, 就是要强调壁画设计的这种人文关怀, 这也是当下社会进步所体现的公众的文化权利。我认为当下一些理论家, 壁画家动不动就把什么本土化, 民族化, 全球化, 与世界接轨等口号挂在嘴边;整天把继承和发展, 传统和现代, 东方与西方, 借鉴与创新等观念讨论来研究去, 其结果还是“玄之又玄”不解决实际问题。既然“现代壁画”是公共艺术, 那么它的受众应该是每一个市民。我想问的是我们在进行壁画创作的时候, 是先考虑写实的?意象的?抽象的?还是考虑传统出新?以西润中?还是中西合并?抑或时刻提醒自己千万要本土化, 民族化, 要么就一定要走向世界, 与世界接轨等等。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放置与特定环境空间的壁画是否与大众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密切相关, 产生互动关系。当然不仅仅是审美层面, 还有文化层面。我要表达的就是要把重点放在研究大众, 关怀大众这个前提下再言其他。

我先谈一下“公共艺术”与大众的关系。“公共艺术”是个舶来品, 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占主导, 强烈强调等级的儒家思想的长期统治下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提法强调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空间享有文化艺术的权利, 这不是在一个重视公众, 重视民意, 相对民主的市民社会是不可想象无法实现的。当然在西方社会, 公共艺术的提出, 确立也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过程, 它是由过去的“贵族文化”, “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的产物。中国对于这个概念的认同, 并使用越来越多, 也是最近几年的事。在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间, 公共场合的艺术不是“政治强权”的强奸民意, 就是“精英主义”的自我标榜, 教化万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加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开始向市民社会转变, 步入市民生活的人民的钱袋鼓了才敢挺直腰板要求政治, 经济, 文化方面的话语权。虽然才刚刚开始, 但这是必然的趋势。所以, 中国文化开始出现了多元化, 多种选择的的趋向;大众文化, 消费文化也应运而生。在城市生活中, 在公共空间里, 市民的意志越来越强烈, 轻松活泼, 富于趣味性娱乐性的市民文化正在逐步取代过去社会生活中的那种大一统的呆板的观念形态。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公共艺术”的概念被引进中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那么很显然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应该是公众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公众是壁画优劣的绝对评判。因此作为壁画家有什么理由不研究公众, 分析受众群的审美价值取向, 审美趣味, 精神情感等, 使自己的壁画创作最大限度地与公众生活, 情感发生互动。这不是迎合, 而是同样作为市民的壁画家的情感体验与公众的共鸣, 只不过壁画家用壁画的物化形式来表达罢了。“言为心声”只不过这是公众之心, 壁画家也是公众不是吗?关怀公众也就是关怀自己, 这种逻辑诸君认为然否?

中国的对外交流, 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但是大量引进西方文化只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情。这二十几年的对外开放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整合造成了今天多元化的局面。那么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积淀的民族心理结构包括审美心理结构审美趣味也不可能在这一百多年之间完全土崩瓦解。这就是说公众的审美结构应该是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多元化结构, 这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却会因为传统文化的长期缺席而改变。从整个文化来看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选择, 从壁画创作来看也面临抉择。对于今天来势汹汹的西方文化, 我不喜欢用“文化侵略”这些字眼不是出于卑微的民族自尊心, 而是西方的文化流向中国的时候, 中国的文化同样在流向西方, 只不过这些文化大量是老祖宗的, 这些老外不是“中化”而是“化中”。我想表达的是壁画家只有立足传统, 研究传统, 吸收有用的西方文化, 才是真正关怀公众。这样既是满足了公众的文化权利, 精神享受, 又巩固了民族文化内核。有人叫嚷“走向世界”我想问一下, 世界在哪里?你要走到哪里去, 外面都是别人的文化领地, 足下才是我们自己的领地, 这片土地本来就是属于世界。因此, 诸如“民族化, 本土化”“走向世界, 与世界接轨”等问题不言自决。研究公众, 关怀公众这个本质问题解决后, 其它问题根本不能称之为问题。

由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威海国际雕塑大赛分别举办了两次 (1993和1995) 使一个威海海滨雕塑公园初具规模.这种当代艺术创作从美术馆走向公共空间的尝试具有重大意义。这被称为“威海模式”, 其后惠及其它各大城市, 如天津、青岛、大连、长春等城市。连“架上雕塑”都有走向公共空间与公众的情感生存状态发生互动关系的趋势, 都有对公众的这种人文关怀。一向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有何理由不关注公众不关注公众的当下生活。1999年策划完成的放置于深圳街心花园的大型纪实性群雕《深圳人的一天》, 设计之初就明确提出新的设计口号:“让社区的居民告诉我们做什么?”这种大魄力在壁画设计中还没有看到。作为规划师和壁画家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关键还是要转变观念。让我以《深圳人的一天》的设计者的观念作为我的结论吧:对于城市公共艺术而言, 规划师和艺术家首先是一个社会工作者, 他们首先要做的是, 了解社会, 了解老百姓的需要;不是他们去引导老百姓, 而是要让老百姓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

参考文献:

浅谈美术油画类创作

吴鹏杨季珑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油画以其色彩绚烂、表现手法丰富、刻画效果深刻、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 已成为我国当代文化艺术领域内最具生命力的新兴学科之一。因此, 各个高校的美术专业都在开设这个课程, 并且美术油画专业的学生要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技术水平, 培养自己综合性审美技能。那么, 在本文中, 笔者将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以“美术油画类创作”为话题, 谈一谈自己对于美术油画类学习的一些认识。

关键字:油画类创作;基本功;艺术态度;实践活动

油画作为外来品, 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历史悠久。油画以其色彩绚烂、表现手法丰富、刻画效果深刻、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 已成为我国当代文化艺术领域内最具生命力的新兴学科之一, 并且在我国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了。因此, 在我国的各美术院校或是美术系均开设有油画课。在本文中, 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以“美术油画类创作”为话题进行浅谈, 说一说自己对于美术油画类创作的一些认识。

一、在美术油画创作中, 对于油画基本功要给予重视和训练

在美术油画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油画基本功可以从素描和色彩两个方面给予重点训练。油画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 但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应该是对于油画基本功的掌握, 可以说, 没有过硬的基本功训练, 对于油画的掌握和把握就是空谈。油画具有时代性等特点, 但是对于油画中的素描和色彩的掌握和训练是进行欣赏和创作的基础。首先, 素描静物和动态写生。通过使用写实手法训练学生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 来提高自己在作画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素描油画基本功通过大课时的训练可以使我们打好基本功的训练基础, 培养其严谨审美眼光, 最终实现和提高自身的技巧训练, 为将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本功基础。而小课时训练则可以针对性的指正我们本身在作画中的问题。再者, 色彩的训练中包括色彩原理、色彩属性、配色 (更具体来说是主体性配色) 等方面的内容。油画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借以色彩视觉化的训练来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相应的审美观和掌握色彩的认知能力。

那么, 我们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应该努力做到:第一, 认真观察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在进行艺术基本功训练时需要将事物和人物的内在与外部共同联系在一起来训练, 更为重要的是, 培养自身能够透过外形能够表达其本质的东西。第二, 油画专业旨在培养我们在作画的过程中具备积累或者是记忆的能力。我们在作画的过程中必定要使自己的脑子中能动地发挥作用, 这就离不开记忆, 那么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作画的基本功训练, 并且这也是自身在进行名家名作欣赏时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对其中的特点进行记忆, 过后才能进行思考和体会。第三, 油画专业也需要教师帮助培养我们的联想性基本功。有了对于前人的学习和思考, 才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技巧和基本功来进行创作, 可以说, 创作活动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想象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性基本功可以使自身在作画过程中掌握“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内容到形式”的实质和方法, 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行油画作品的创作。

[1]孙振华.雕塑空间[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2]孙振华.在艺术的背后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3]胥建国.精神与情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4]李化吉.中国壁画M].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2.

[5]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在高校的美术油画创作中, 对于学生本身的艺术态度要端正、积极, 即:加强欣赏作品中的蕴含的能力

在美术油画创作中, 对于学生的艺术态度的引导是油画教学的关键环节。艺术态度是有关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主动性、艺术规律、基本功等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培养自身对于理解艺术态度。可以说, 油画创作中的艺术态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去除被动的纯模仿性活动。在进行艺术欣赏的时候, 一定要锻炼自己进行作品“内在”的把握, 并在自己的美术油画教学中突出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并使其明确化。

三、在美术油画创作中要着重强调了艺术语言的准确性和明晰性

在高校的美术油画教学中要着重强调了艺术语言的准确性和明晰性, 这主要是指通过使用绘画创作中的不同技能或是手法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就是在油画创作中需要重要考虑和训练的方面, 这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例如, 在油画艺术造型方面, 一定要训练自身把握结构和表现手段, 例如借助几何形等作图方法进行绘画。当然, 即使是相同的主题或是素材, 由于在绘画的过程中会流露出自己的特点, 这就是自己的“风格”。此外, 我们要坚持平时作画的习惯, 在作画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的画速写和记忆等基本功得到训练, 并配以自己的情感来体现出作品的不同风格。

四、在高校的美术油画创作中, 积极组织深入生活的实践活动, 培养油画生活性

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为油画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创作题材, 那么我们的气质和素养在作品中的展现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而在这个过程中, 也需要教师帮助引导我们, 要善于细心发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在生活中寻找创作意图和素材, 进行生活化创作。对于实践性指导, 还可以通过实践性活动的共同参与来实现。这些共同性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在真实的环境中去进行绘画;另一方面, 通过这些共同性的实践活动还可以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和画作之间的感情交流, 使得本身在这个过程中真实流露出自己的情感, 进行作品创作。其实, 这些共同性的实践活动也可以使油画专业从中受益, 因为我们在创作中, 其思想上的敏锐性和灵感的迸发也是对于改善自己创作理念、创作手段等方面的有力推动和促进, 使得自己创作针对性更强。可以说, 这些共同性的实践活动是共同受益的活动。

总之, 在高校的美术油画创作中应该是一种实用型学科的体现, 它不但可以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也能提高我们的综合性美术素养。美术油画专业要不断改革油画教学, 使其成为与实践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 美术油画专业的学生要在自己的创作活动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方法或是手段, 培养自己本身的综合性审美技能, 使自己成为适合时代要求的综合性艺术人才, 获取最大化和最优化教学效果。

画艺术教学和油画特质[J].美术研究, 1989 (3) 型艺术语言的重建[J].艺术教育, 2005 (2)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实力增强, 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民生活的水平日益提高的一个大变革, 大发展的时代, 我们创造了一系列的生活空间, 不管是不是自觉, 我们同时也创造了无数新型环境景观。现代壁画是公众的艺术, 现代壁画创作如何适应新型环境景观, 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一个核心是人文关怀问题。本文就针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以期这种探讨对以后的壁画创作实践有所启发。

关键词:现代壁画,公共艺术,公众,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孙振华.雕塑空间[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2]孙振华.在艺术的背后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3.

[3]胥建国.精神与情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4]李化吉.中国壁画M].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2.

[5]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 篇2

【摘要]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企业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进步。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打造人才成长的平台;要培育“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企业文化,为人文关怀提供组织保障。

【关键词】企业人文关怀;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富士康多起员工坠楼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如此高发的非正常死亡,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当前我国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的深思。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其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已经透露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重大转型期的现实需要,“注重人文关怀”是党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所以,加强“人文关怀”,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加强人文关怀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加强人文关怀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GDP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市场经济为人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与趋利性,又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弱化。近年来,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用工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加上先进技术对劳动力的排斥,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当前,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仍然是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裁减的员工一般都是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技能缺乏的人员,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减员也给在职人员以巨大的失业压力。这就需要加强企业人文关怀,为深化改革创造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2.加强人文关怀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根本的靠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具价值的生产要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一靠培养,二靠引进,三靠留住。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生存和安全需要是较低层次的,情感和受尊重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就目前的薪酬水平,对高素质人才而言,物质需要基本上不起多大激励作用,人才更看重的是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关心人才,尊重人才,全方位考虑关键岗位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籍此打造一支对企业忠诚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加强人文关怀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必须持续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在企业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全体员工强有力的执行。因此,必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除了合理的薪酬福利和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外,更重要的要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包括员工各类诉求、心理动态、情绪变化以及承载压力的限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员工心理压力,促进员工身心健康。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能够树立良好的雇主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减低缺勤、离职率,提高员工执行力,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途径

“人文关怀”的核心涵义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强调人的价值,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题中之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为企业如何加强人文关怀指明了方向。

1.企业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带头人是否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直接影响到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各项措施的落实。企业领导班子要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广大员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并把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员工。企业在制定各项政策时既要立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也要尊重员工的合力诉求,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统一起来。领导班子成员要尊重员工的权利,维护员工的尊严,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把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传递到员工身边,融入员工心田。

2.建立相关的制度机制,使人文关怀制度化。

加强人文关怀不应该视作企业发展的手段,而应该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之一,是企业回报员工的具体体现,因此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常态化,这就需要依靠制度来保证。企业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薪酬福利政策的制定时,既要坚持市场化的取向,也要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要重视员工的劳动保护,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环保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设立扶助济困基金,使困难职工和遭遇突发灾难的员工能够得到及时的扶助。

3.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打造人才成长的平台。

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松下电器是培育人才的公司,兼做电器产品”。这种“造人先于造物”的人才观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加强人文关怀很重要的是为员工打造成才的平台,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有利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实施高素质人才积聚战略,根据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加快培育和引进复合型人才,要坚持以包容的文化,吸引一批人,以宽容的环境,培养一批人,以宽阔的发展空间和上升管道,留住人才。要编制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构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需求模型,并以此为根据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要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分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全员培训,促进人才素质快速提升。要着眼与企业战略规划对于关键人才的需求与管理,强化激励约束体系与全面业绩评价体系的建设。

4.培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企业文化。要开展丰富

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既可以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又能满足员工文化生活需要,培养员工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员工情感,减轻工作压力,为员工营造一个生活、学习、精神都愉快的环境。要把职工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想方设法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定期对基层员工、外地务工、困难职工、家庭遇到急难事件的员工等进行慰问,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人们心理失衡和失调的因素,自觉地与企业同舟共济。加强

对员工的心理辅导,通过剔除员工对工作和生活的负面情绪和思想,来提升他们对工作生活的满意度,以激发员工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信心。

5.建设以党工团组织为主体的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人文关怀提供组织保障。企业党组织、工会、团组织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与员工群众最为密切,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换位思考、真诚待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是广大员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企业的关怀,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加强企业人文关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既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经营者要把握时代发展背景,重视和加强企业人文关怀,通过人文关怀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积极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和提供机会,维护员工合理诉求,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真正统一,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3]造物之前先造人:松下幸之助人才管理著 译 者:东方启明,2003-4-1出 版 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与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陈清虎

“人文”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个性和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心理疏导”就是通过解释、说明改变人的认识、行为和意志,达到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五个结合”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融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是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

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新理念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对于企业而言,就是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保障发展,需要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推动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信息全球化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这些都会导致员工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的增大。同时,员工的思想日渐活跃,也会引发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内涵

所谓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与人的价值、尊严、理想、个性和生存状态及其意义密切相关。心理疏导是一个医学名词,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就是应用心理学知识,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改变人的认识、行为和意志,达到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的目的。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注人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扩展到正确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延伸,也更易于落到实处。二者都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都是为了培养人和塑造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需要从认知角度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也需要从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塑造。只有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更好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提升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现代企业实施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意义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

2.1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三会一课”、党委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形势任务教育、政治学习等途径和形式,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成效还不是十分明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注重对员工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把这种关怀体现在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企业与员工共享成果”的理想目标上。因此,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

2.2是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

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基础是人的心理和谐。

在企业,员工只有拥有和谐的内心世界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够具备应对企业改革改制所带来的各种矛盾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才能够不断增强对企业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积极推动员工的心理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的环境下有效

提高员工心理承受力的方式方法,自觉地在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重要环节建立起良好的应对机制,培育和谐的心理氛围,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是现代企业建设和谐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2.3是建立企业内部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疏导工作对象的心理问题,有效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抑郁、恐慌及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和化解员工交往中的非正常行为,包括对他人、对周围事物的偏激看法,促进人格成熟,能以有效且适当的方式、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压力,处理好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同时,能够帮助员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从而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促进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建设。

3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企业实践工,进而把员工培养成为政治坚定、爱岗敬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企业建设者。广州分公司注重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紧密结合,从细微处人手,不断改善、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员工切实感受企业的关心与服务,进而以更大的热情投人生产活动。

3.2注重企业需要与尊重个性的结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成才需要和成长发展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注重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员工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广州分公司充分考虑员工的群体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上,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发展目标,规划方案和措施,努力为员工创造“心情舒畅、信念坚定、健康向上、工作主动、能征善战”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现代殡仪馆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 篇3

关键词:殡仪馆;景观环境;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2-0000-00

Abstract:Our existing most funeral palor environment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s spiritual. This paper to explore how to build a fully reflect the dignity, the quiet beauty of environment through to the China subl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rirual space sequence organization and natural elem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use modern spatial expressions at the funeral palor environment project, around a lead mourners linear on the narrative line of life and to commemorate the mourners humanistic care, for people to reinterpretation of moder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life in environment design.

Key word: Funeral parlor;Landscape design;Humanities concern

1殡仪馆环境的发展

殡仪馆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影响下西方城市发展的产物, “工业革命”以来的两百年,随着城市结构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殡葬文化也随之变化,从而产生了建立在新文化基础上的西方现代殡仪馆[1]。

作为专门为丧主提供丧事服务的机构,殡仪馆在中国仅有近百年的历史,殡仪馆的发展非常缓慢[1]。尽管我国在实行殡葬改革之后兴建了很多设计水平较高的殡仪馆建筑,但从整体而言,现有殡仪馆的数量、布局与日益提高的殡仪服务需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并且其景观环境设计也落后于其他设计领域,满足不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缺乏人文关怀。

2 殡仪馆景观设计研究

殡仪馆并非完全是人类理性精神的产物,它的主要功能不是庇护躯体,而是悼念者与逝者进行最后告别的场所,使聚集而来的悼念者能够在此自我镇静并相互抚慰。丧家和悼念者希望通过这个告别仪式使逝者进入生命轮回的下一个阶段,殡仪馆环境就是举行过渡典礼的地方。因此,殡仪馆景观环境设计不仅要考虑逝者需要,更重要的是考虑丧家和悼念者的心理需要,给予心灵抚慰。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于殡仪馆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仪式空间序列的组织以及自然元素的引入,来构筑一个能充分体现逝者尊严,并能使生者得到心灵慰藉的静美环境。

2.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我国的现代殡仪馆环境设计普遍比较注重中国传统元素,从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的传统建筑造型到现代较新建的殡仪馆,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很多传统元素。如长沙的明阳山殡仪馆,主礼堂的外立面镶嵌了八副大型石雕壁画,是我国的东阳木雕与惠安石雕的结合,取材于《飞天》等中国传统故事。我国的殡仪馆设计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立意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如何去粗取精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殡仪馆环境设计中值得我国设计师深思。西方与日本建筑家虽受到数千年强势建筑文化的影响,也能抛弃旧有的形式包袱并加以转换,以人本观念设计出一座座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该国文化特色的殡葬建筑,我国的殡仪馆园林环境设计也应走出一条具有现代特征又不失本国文化特色的道路。

近代日本建筑师桢文彦的“风之丘葬斋场”是近年来备受国际瞩目的一个殡葬环境设计作品。其设计概念除了包含日本设计师对于人性化的一贯尊重外,在空间氛围上则充分反映了建筑之美与倾圮(象征死亡)的无奈,以及建筑师对生死大事的深沉思考,园中虽然未见日本传统建筑的形式特色,但却处处充满和式建筑的安详与宁静,包括精心安排的使用动线与炉前空间。

因此,我国的现代殡仪馆环境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不应局限于传统符号的运用。中国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殡葬道德观念、殡葬道德原则和死亡观的总和。虽然殡仪本身只是一个遗体告别过程,但它关系到社会结构、家族、亲情关系等,因此,在殡仪馆的精神空间设计中,要扬弃传统,取中国传统殡葬文化之精髓融入空间设计,来构筑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空间。

2.2仪式空间序列的建立

埃及金字塔前面有祭祀建筑和甬道组成的空间序列,是法老对死亡仪式的一种诠释,它也是古埃及人对生与死的一种哲学思考;伊斯兰教陵墓前面的十字型天国花园有着很高的精神空间意境,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基督教堂中有地下墓穴、祭坛和中庭组成仪式空间。可以看出,通过组织仪式空间序列来营造充满纪念性的丧礼氛围,自古以来都是殡葬环境设计的主要手法之一。在现代殡仪馆环境中,通过组织仪式路线中的空间的尺度、形状、开合以及光线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们进行仪式时的心理感受,以达到贯穿整个纪念生命活动的目的。

nlc202309040347

如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位于日本淡路岛,兴建于古建筑“本福寺”后面的山丘之上。要到水御堂,需要经过旧庙,沿着满眼苍翠的路径往上走,便到达一片铺满白色碎石的开阔地带;其后要穿过和绕过两堵一直一弯的混凝土墙,当人站立在二堵混凝土墙之间时,世间一切都被隔开,能看到的只是上面天空的变化。走完这段路才能见到一个椭圆形的莲花池。水御堂其实是藏在莲花池之下,要进入建筑物,需要从莲花池中央的楼梯拾级而下,犹如进入水中。到达楼梯底部之后,便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颜色和光线与外面完全不同,再经过一段带有神秘感的通道之后,才终于进入大殿。设计师通过对仪式空间的塑造丰富了人们的体验,“漫长”的路途体验令人们专注于建筑物的空间和光线,被引领着进入纯净的灵修状态:纯白色的墙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进入莲花池中,步下阶梯,蓝色的光线渐弱,直至差不多全黑,进入大殿后突然被满堂的红色唤醒。这段旅程,象征了净化、死亡和重生。

由此可见,通过组织仪式空间序列可以充分营造仪式的神圣感和纪念性,仪式前的纪念性空间序列是为仪式作的铺垫。因此,殡仪馆告别环境设计对纪念性的表达绝不止在告别厅中,还包括仪式前的空间序列营造,这是现代殡仪馆环境设计中不应或缺的部分。

2.3自然元素的引入

“自然”在中国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观点,人们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常常与对自然物的认识发生直接联系,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解释着生与死的含义,将自然元素适当运用于告别厅环境,可以产生永恒与永生的纪念意义。

封闭和黑暗的告别环境使人感到阴森恐怖,这也是我国多数告别厅环境设计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而通过营造室内外环境的延续性关系可以消除室内空间的密闭感和恐怖感,是告别厅环境中体现人文关怀至关重要的设计手法。

心理学研究指出,大自然的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75%,人的精神较为舒适,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大自然的开阔景色能使人们放松心情,忘却烦恼;它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新鲜氧气,使人们振奋精神,保持清醒。

位于山水秀美的湖边的瞑想之森火葬场就充分运用了其周边有利的自然环境,立面上,通过大面积的建筑造型形成的曲面大落地窗将室外美景全部纳入了室内环境,使碧蓝的天空、缤纷的树林和翠绿的湖水成为室内最美的装饰,室内和室外浑然一体(图1。

3 设计实践

笔者结合论文主题,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迁址门头沟卧龙岗新殡仪馆规划建筑设计基础上进行景观环境设计。

卧龙岗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永定镇东南端。殡仪馆建筑群则拟建于卧龙岗地区的一片北坡山地上,在戒台寺和阴山嘴森林公园之间,位于北京市1992年总体规划确定的潭柘寺风景区范围内。

原建筑规划方案希望将基地所提供的面北的山坡作为建筑设计的切入点,利用光线和山势,创造一组坡地建筑群。基地所处群山中夹有一条山涧,将山体分为两组,方案设计在高处设置水池蓄水,沿山涧将水流引向山脚并形成一片开放的水面,殡仪馆主体建筑群就围绕这片水面展开(图2)。

本案例研究主要针对功能分区中的殡仪区进行告别环境景观设计。

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曾写道:“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意为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诗人将死亡比作沉静的秋叶,可见其宽厚的情怀。方案旨在将前文所探讨的现代告别厅景观环境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运用到此殡仪馆告别厅环境的实践中,在告别厅设计中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通过对仪式空间序列的组织、告别气氛的营造以及自然元素的引入,来构筑一个能充分体现逝者尊严,并能使生者得到心灵慰藉的告别环境。

现有的殡仪馆告别路线普遍是来去都在一条线路上,经常出现刚进入悼念人群与仪式结束后出来的人群撞个满怀,导致流线道路不够通畅,并且也对两方人群心理造成不良影响,这不仅是功能上的不合理,也是对悼念人群人文关怀的欠缺。因此,本案通过对悼念人群流线的重新规划,设计了分别作为进入和离开的两条流线,这个新流线方案是对生者的人文关怀的体现:首先,悼念人群进入殡仪馆后通过业务楼旁的大坡道上至二层告别厅环境,在面向屋顶水面的休息平台休息,并经由景观长廊通往各个告别仪式厅;接下来,人们到达告别厅前的聚集平台前排队等待,并进入告别前厅进行重要仪式开始前最后的追思;仪式开始后,人们进入告别大厅,经过告别这个“过渡仪式”后,从告别大厅侧门出去;最后,悼念人群经由一个屋顶水面下的大坡道下至一层纪念广场,由此离开殡仪礼楼,并穿过纪念广场而离开殡仪馆(图3)。告别厅的叙事式环境设计也围绕这四个步骤展开 “起”“承”“转”“合”四个阶段和场景的环境设计。“起”是告别之路的启程,告别氛围的起兴(图4);“承”是重要仪式前的最后追思;“转”是人生轮回重要的“过渡仪式”;“合”是送别逝者后愿死者获得返璞归真的宁静(图5)。整个方案隐喻悲伤的人们经由人生的“渡口”挥别逝者,在自然的纯净下洗涤心灵,开始人生新的征途(图6)。

本案整体环境设计以“秋叶之静美”为意境指引,并运用用现代空间语汇,围绕一条引导悼念者前行的叙事式路线展开对生命的纪念与对悼念者的人文关怀,用环境设计重新阐释现代人对生命的理解。

4 结语

如果真如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使我们真正活着的是对将要发生的死亡的知觉,那么纪念死亡的环境应该是我们的城市建设中最应考虑周到的地方。纪念死亡的景观环境设计,对于理解我们自己、我们的城市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大有裨益。

现代化的城市中,随着人们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品质”作为“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园林景观设计界也应当对体现“死亡品质”的告别环境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让告别环境体现出“逝如秋叶般静美”的风景园林意境。

参考文献:

[1]祝璟.我国现代殡仪馆建筑设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论现代避孕药具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篇4

关键词:避孕药具,计划生育,人性化管理模式

抓好计生工作仍是目前我国人口管理的重点,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 并在避孕药具管理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 是近年来计生避孕药具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经过多年的实践, 目前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 初步形成了“行政管理、社会参与、部门配合、规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药具公共管理服务工作新机制, 提升了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现将我国计生工作中避孕药具管理的原则和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进行探讨, 报道如下。

1 我国避孕药具发放原则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避孕药具发放实行的是免费发放制度, 对自愿要求使用免费避孕药具的育龄夫妇, 都应当免费发放, 但有少数人不知道国家提供免费的避孕药具, 或者根本不知道去哪里可以领到免费的避孕药具。在我们对育龄妇女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农村育龄妇女通过宣传了解到可通过当地的计生局领取到免费的避孕药具, 但农村人员前往地市级城市务工后, 往往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获取免费的避孕药具, 同时由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地散乱, 不统一, 当地居委会很难做到统一发放, 往往自行购买避孕药具, 有些甚至因无法或无力购买以致避孕失败, 造成计生工作无法落实。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 农村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 再加上异地经商、户籍变动、单位调离、企业下岗等多种因素, 现行的“计划供应、免费发放”的计生药具供应体制弊端凸现, 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因此计生药具供应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可以首先从避孕药具发放的宣传工作抓起,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成立计生避孕药具发放宣传小组, 小组人员在3名左右, 按照地市级、县、乡、村做好宣传工作; (2) 开展定期培训, 不仅引导育龄群众避孕节育, 同时宣传妇幼保健知识, 增强其生殖保健意识; (3) 对城市居住人员, 按照小区统一宣传, 所有小区的居委会均可发放, 对外来务工人员, 只要居住在该小区内, 均可到居委会领取免费避孕药具, 在小区人员较集中的地点及时间段, 开展计生教育普讲工作, 根据小区住户, 发放相对应的计生教育手册, 在手册中注明可以领取避孕药具的地址, 以便育龄夫妇可以及时领取到国家免费发放的避孕药具。

2 如何通过管理和服务创新, 维护群众权益

在大力开展地、市、乡的药具发放宣传工作后, 针对发放点加强管理, 制定岗位负责制。各级药管员根据群众的需求, 改过去定时发放为随时随需发放, 针对部分群众对在公开场所领取避孕药具有难为情的思想, 坚持送避孕药具上门, 并做好跟踪服务, 使避孕药具发放到位。推行“以人为本、按需发放、知情选择、送领结合”和流动人口“登记造册、及时随访、随来随发”的发放模式, 并积极开展避孕药具发放前、中、后的随访与技术服务, 根据服务对象所处的生理阶段、身体状况、个人需求等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并及时随访, 做好不良反应处理。还要依法收缴过期避孕药具, 查封非法零售点, 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

3 积极推行避孕药具发放新机制

近几年来,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 我们在计生工作避孕药具发放中,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 将工作的突破口放在建立避孕药具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上。通过推行领导监管、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方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发展机制, 使得避孕药具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 统一部署:按照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及人口计生办的工作会议精神, 负责计生方面的工作人员每年都在年会上对一年来的计生工作进行总结并作统一部署, 对一年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由全体工作人员献计献策, 对下一年工作提出的建议, 并统一实施, 做到城乡镇步伐一致; (2) 成立督察小组, 将工作成效同年终考核挂钩:目前在地县市人口计生局都成立有避孕药具公共管理服务机制管理督察小组, 定期对各下属计生委工作进行检查, 计入年终考核, 并实施奖罚, 还要把先进者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大家, 每年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经验交流会上, 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工作都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 (3) 做到优质服务:在避孕药具的发放和管理工作中应增强服务意识, 有条不紊地开展优质服务, 实现计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 廉洁自律:不管是发放点还是监管人员, 都应廉洁自律,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对药具经费分配、采购、调拨发放等重点环节的监督, 定期开展经费使用情况检查、行风评议等活动, 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

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 篇5

摘要: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贯穿人文关怀,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分别是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将浅谈如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合人文关怀,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人文关怀;教师;学生

教育管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和素质教育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制度,采用教学管理方法带领全校教师,充分发挥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等所有资源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工作,教学管理的三大要素是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这三大要素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1]。本文将简单介绍人文关怀的内涵,并从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采用科学教学法等五个方面来探索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合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最早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对人文关怀有进一步的发展,主张坚持“以人为本”理念[2]。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所谓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理念主要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关心学生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帮助学生来自学习、社交、就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工作人员应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塑造健康的心理。

二、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合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贯穿人文关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来自学习、社交、就业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很大,教师要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开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时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像“阳光心理建设”、“感恩演讲比赛”、“青年志愿者”等。

(二)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在执行管理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坚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工作原理,主动关心学生,用高尚的师德来感化学生。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融合人文关怀,塑造人文主义精神,必须为学生营造的.和谐校园文化,用优秀文化来影响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标语和各种文化活动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编制校园标语时,教师应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参与填写校园文化标语的活动,运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标语来激励学生,教导学生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可以在图书馆填写这样的标语:“生活不是一个梦,是由我们自己托起的一片晴空;人生是一次庄严而神圣的旅行,路上会遇到许多考题,相信你一如既往,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就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在教室里可以写创造集体精神的标语,像“热爱文明班集体,集体给予你力量与进去的方向”。另外,教师应通过帮助学生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的方式来建立学生文化团体,引导学生创造特色校园文化。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控能力,教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加强纪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法律知识,遵纪守法,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五)采用科学教学法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贯穿人文关怀需要推动科学教学,结合人文精神,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3]。教学管理工作有三大基本要素,分别是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全面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则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贯穿人文关怀,处理好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之间的关系[4]。管理工作人员应注意结合人文精神,挖掘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性、文化性、创新性和教育性,其中,服务性主要是指管理工作人员在执行工作时要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服务根本;发挥管理工作的文化性是要求在工作中融入人文理念和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是指管理工作人员要结合创新理念和人文精神,将教育管理工作打造成充满人文主义和创新性的组织活动;教育性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旨,管理工作人员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精神。此外,要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内涵,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人文理念做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管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和素质教育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行政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制度,采用教学管理方法带领全校教师,充分发挥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等所有资源来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工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采用科学教学法来全面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黎亚春.语音.校本教学管理与行政教学管理的互动整合[J].教学理论与实践,(12:1)

[2]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比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10:1)

[3]游力.论“商品――货币――资本”与“反讽――恐惧――绝望”的逻辑一致性――基于人本主义异化观的视角[J].学术论坛,(7:2)

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篇6

企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

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甚至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人文关怀能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减少甚至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和谐的集体是最有可能创造更多价值的集体,因此人文关怀是企业健康成长、站稳市场、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从长远来说,当企业长期践行人文关怀已形成浓郁的氛围,企业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带有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永葆魅力的重要因素。这种人文关怀还具有传递性,能通过企业产品无形中传递给消费者,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和形象。

人文关怀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企业员工,无论身处何职,若能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力,那么企业的效益就能提高。人文关怀恰恰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促进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同时人文关怀能让企业始终处于和谐温馨的环境中,能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团队凝聚力。和谐的团队,彼此间的互助互促,能推动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人文关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管理者与员工应做到平等和谐相处。另外,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无数个成功的案例与失败的教训都在告诫我们:一个企业只有在平时注重人文关怀,这个企业才有生命力、战斗力和发展力,才会在危机考验面前站得稳、活得长、走得远,确保长盛不衰。

企业人文关怀的现状

流于形式,缺少温情

虽然许多企业管理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中,确实存在着平时不注重沟通交流和情感互动,没有及时了解员工实际情况,只在节假日进行礼节性慰问、或到经济困难家庭送去慰问物品等形式上的人文关怀。由于这种关怀没有建立在良好沟通、情感交流和及时帮助的基础上,没有走进员工的内心世界,因此,不仅不会增强企业凝聚力,反倒给员工造成负累,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人文关怀几乎成了工会的代名词,每当员工遇到困难或重大疾病,企业党组织都会派出工会工作人员,或送去慰问金,或带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这种形式简单的物质关怀,与员工真正需要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人文关怀还有很大差距。

关注外在,忽视心理

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压力都在与日俱增,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已经上升到了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位置。但是,企业人文关怀的现状是,管理者很少注意到企业员工的潜在心理危机,富士康连续坠楼事件就是典型案例。生命的尊严、价值的满足、心理的承受力,这些心理学术语不应仅仅停留在学术领域、教育领域,更应引起广大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加强企业人文关怀的几点建议

要坚持物质关怀与精神促进同步实施

在企业管理中,人文关怀综合体现在物质关怀和精神促进两大方面,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缺少物质关怀的人文关怀是无水之舟,缺少精神促进的人文关怀是涸辙之鲋。企业员工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需要生活,需要面对柴米油盐,因此人文关怀的外在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物质关怀,东西不在多寡,而在于其对员工温暖和帮助的象征意义。企业员工处于不同的岗位,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尽相同,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千差万别。企业管理者在做好物质关怀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员工内在的精神需求,通过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促进员工的精神富有。

要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员工负面情绪

因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每一个社会中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负面情绪,他们或者焦虑、烦躁,或者压抑、彷徨。现代企业员工多为高学历,他们更善于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会给企业带来潜在危机。因此,企业要着眼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自身持续发展,注重调查了解员工实际心理状况,并有的放矢地成立心理咨询工作室,发挥心理咨询职能,组织开展有趣的集体心理疏导活动,润物无声地解决职工心理危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努力构建蕴含人文关怀的机制与文化

企业实施人文关怀,不能只喊口号,不见实际行动。而要注重在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如在建立健全晋升制度过程中,将是否真正做到人文关怀作为考核条款;在日常工作流程的建立、标准的确定、内容的讨论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的身心状况、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努力构建温暖友爱、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优秀文化,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大庆钻探工程公司)

(责任编辑:崔 晓)

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 篇7

一、“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基本含义是指以人为主体进行关心, 爱护人、尊重人以及维护人民群众基本利益, 它对人们个性化发展给予支持, 关心人的精神世界, 激发人的创造性、积极性, 尊重人的思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人文关怀”与人的命运、理想有着直接关系, 代表着人的价值观。

在高校教育管理研究中, “人文关怀”是指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关心, 给予对教师和学生给予关怀, 为其创造出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并采用激励手段, 调动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发挥教师和学生内在潜能, 促进他们个性化发展, 提升他们综合素质能力。高校教育管理领域中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全新的改革与突破, 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管理体系, 使人们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实现他们全面发展自身综合素质。

二、人文关怀与教育管理之间进行分析

我们要通过努力把传统制度转向到人文关怀管理方法, 使在教育建设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 从而有效实现教育管理理念, 人文关怀与教育管理之间的融合, 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2]。下面从民主制、坚持公平公正、设立奖励机制三个方面对人文关怀与教育管理进行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

(一) 民主制

在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中, 是对人才进行管理。大学生是作为主体性的存在, 并且在管理监督中具有民主权。同时, 大学生拥有民主权的表现, 是高校管理教育民主化的一个体现[3]。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中, 实现个人价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民主制的管理。在管理过程实际操作中, 要确保尊重学生人格, 然后实行对学生的管理与组织,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精髓。此外, 高校管理相关部门的行为标准, 除了保证保密性外, 还要进行公开化, 保证其民主化的公开。

(二) 坚持公平公正

在高校管理中, 不能掺杂情感因素, 不徇私, 要以事论事, 不能出现情感用事和徇私舞弊现象。公平公正是人关怀视域下现代高校管理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因此, 只有保持公平公正的教育管理理念, 才能够有效做好现代教育管理工作。而且, 在利益的分配上, 更应该注重公平公正原则, 杜绝不劳而获等现象发生。

(三) 设立奖励机制

现代高校管理工作者要注重人的主体地位, 满足个人精神需求以及物质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 在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与进步。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以及人的主体地位, 积极培养和发现人才, 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在设计奖励机制时, 也要注重公平公正原则, 杜绝出现因不公平事件引起奖励机制设立失败的现象。

三、将人文关怀融入高校教育管理中

目前, 我国大多数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是经过严格制度的规章下才得以正常运转的, 却忽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管理教育就是高校发展的方向。下面, 我对如何将人文关怀融入到高效管理中做出详细的分析。

(一) 实现教育形式的转变

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人文化是实现细致化教育的核心基础[4]。教育工作者应该因材施教, 积极加强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 了解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实际情况, 为学生制定出适合的发展计划。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深入集体中来, 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 对他们的感受和一些想法给予重视。同时, 也要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教育管理方式, 有效把握群体发展形势与结构变化, 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 对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 实现细致化教学。要想将人文关怀融入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就需要从学生个体差异着手, 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对学生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管理。

(二) 提高人文素养

要想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中, 首先应该建立具有人文关怀氛围校园环境, 其次是加强教育管理人员的建设, 最后提升教育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人文关怀素养是指从精神上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并进行指引疏导。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环节都是由教师组织, 教学计划和进度也是教师实行。日常教学中, 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 所以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 教师在做教育工作时, 要以人文关怀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自身品质有着一定作用。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相处时, 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 提高教师的主观能力、人文素养是教育工作开展的保障, 是实现人性化教育的基础管理内容。

(三) 建立科学的考查系统

现代高效教育管理要求教育工作者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 创新的教学模式, 发挥创造精神。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活动, 并灵活应用教材将理论基础与实践结合, 以引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解决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 利用教学资源对课本知识进行形象的讲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考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从学生基本情况出发, 制定出合理的考查制度, 来要求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提升学习自主性。要实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应该建立科学的考查制度,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查。在考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要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 起到督促学生学习效果;其次是在考查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其问题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或者课堂复习讲解对学生及时解决问题;最后是将考查的结果和平时成绩结合起来, 分析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同时达到学生对考查重视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时期的高校管理工作有新的管理要求, 在人文关怀理念上, 要做到塑造学生、发展学生, 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目前, 在社会形式影响下,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能够对创建和谐社会、适应时代发展有促进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有推动的作用。将人文关怀和管理制度融合在一起, 必须将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作为重点, 并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 以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1]邢雪峰.在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经验谈[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3 (3) .

[2]倪志梅, 唐虹.人文关怀诗域下的现代高效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 2012 (10) .

[3]黄宏伟.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发挥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 .

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 篇8

一、现代电路住宅设计的现状与分析

1. 电路设计规范不统一

目前装饰公司良莠不齐, 装饰装修市场较混乱。部分装饰公司甚至没有自己的专业施工队, 国家一般的施工规范都难以遵守, 施工人员仅仅依照工作经验进行现场的强弱电电路布置, 缺乏更进一步的思考与设计, 因此无法满足业主的精神需求。而业主则因为缺乏装饰装修经验, 缺乏相关设计专业知识, 因此很难在现场发现问题。

2. 电路设计不合理

依照国家一般施工规范与标准, 仅可以满足业主的基本需求。甚至部分设计不合理使得开关, 插座面板并不适合使用。例如:某户装修过程中, 床头柜与背景墙将床头的开关遮挡, 不得不重新确定位置;开关被柜体遮挡, 不得不将开关、插座位置重新确定。既产生了浪费, 也影响了心情和使用。

3. 缺乏人文关怀

真正有价值的设计, 是将设计的温度装进房子, 关注于人, 尊重人的理性思考, 关怀人的精神生活, 关注人们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目前部分正规设计公司, 已经可以做到电路设计的规范与合理, 但仍然缺乏更深入的电路设计, 缺乏因地制宜、私人订制的“人文关怀”——即电路设计的唯一性、趣味性、预见性、可能性。

二、现代住宅电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1. 现代电路设计人文关怀之唯一性

唯一性即量身定制, 因地制宜的电路设计。

例如:依据人体工程学, 灯具的开关底板距地面一般1400mm之间 (与成人肩膀一般高) ;开关的位置距离门套至少100mm。然而这种设计虽然合理, 但缺少设计的温度和唯一性。客户的身高不同, 客户的生活习惯不同, 因此为了更舒适的生活, 可以将开关插座的位置, 依照业主的实际情况, 高度放置在900mm至1400mm左右, 开关可以放置在床头、沙发边几等适合业主生活方式的位置。这就要求在前期电路设计的时候, 不仅仅考虑其合理性, 而更多的要考虑业主的实际情况与生活习惯。

2. 现代电路设计人文关怀之趣味性

趣味性即电器开关、插座是否可以与空间相呼应融合, 并且与人产生互动效果, 从而产生趣味性。可根据业主的喜好, 室内的设计风格、室内的色彩搭配, 选择不同的开关, 插座的颜色, 造型。

例如:将开关与墙面的墙绘相结合, 既起到了装饰墙面空间的效果, 同时体现了更多的趣味性。使得开关更像是一处精心设计的装饰效果。

3. 现代电路设计人文关怀之预见性

预见性即未来的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例如:一对新婚夫妇的婚房需要现代住宅设计, 因此需要根据其需求, 不仅仅思考现在的需求, 也需要考虑其五年、十年的住宅需求。假如业主两三年内暂时没有要孩子的计划, 那么目前的室内空间规划, 以夫妻两人为前提进行设计。但是倘若不将时间节点考虑到两三年以后, 那么他们到时候还需要再次进行一次装饰设计, 这样既耗费人力, 物力, 又破坏环境。

4. 现代电路设计人文关怀之可能性

可能性即是否可以通过电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为人们改变现代的生活方式, 将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现代电路设计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人们。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因开关、插座而改变, 变得更健康, 更合适。

例如:随着电器设备的广泛使用, 最让人们头疼的便是家里到处都是数据线, 既不美观, 也不安全。人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方便不等于健康。如, 床头柜处设计手机充电器的开关, 这样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方便, 但是大部分人会将手机边玩边充电, 既不安全, 也不健康;有些人喜欢在马桶旁边设计一个为马桶准备的插座, 一个手机充电器插座, 因此虽然方便了生活, 但是长期如厕时使用手机, 同样会影响健康, 也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电路设计是否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同时兼顾到生活的健康,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考虑床头柜仅保留台灯的插座, 手机充电器的插座可以放置到书桌旁, 或者特定的地方, 用来给手机充电。

另外还有一方面比较重要的是考虑预留未来智能家居的位置。未来智能家居的市场潜力巨大, 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趋势, 因此是否需要提前做设计, 也成为了每户电路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结论

现代住宅电路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层面, 而要更进一步体现出设计的“感性”方面;体现出设计的“温度”——将生活方式融入房子。更注重人, 尊重人的理性思考, 关怀人的精神生活, 关注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要求在设计中既考虑到功能上的实用、材质上的坚固、造型上的美观, 又要结合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对人们五年, 甚至十年生活方式的改变进行预估与展望, 力图通过设计提供一种人性化、个性化、更合理、更有趣的绿色环保, 充满无限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 篇9

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教育自身必须现代化。教育软环境现代化就是要在指导思想现代化的指引下, 遵循现代化教育规律和要求, 以人为本, 践行人文关怀, 构建人的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人文氛围, 用现代化教育观念去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 使人真正成为时代的主人、环境的主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软环境。促进与促成人的现代化, 都离不开教育软环境现代化。在充斥着与教育现代化相悖的保守落后的教育理念、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软环境中, 绝不可能有人的现代化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真正实现。在新的时期围绕着现代化建设解决人的发展问题, 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的问题正是教育软环境现代化的功能。

2 教育软环境现代化与人文关怀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人文关怀, 是马克思“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 以人的解放为枢纽, 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的深切体现;是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同时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强调尽力满足人的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要求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 追求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和发挥, 这些与教育软环境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有着本质的一致。践行人文关怀, 就是要在教育领域内,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为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设置教育软环境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工作方式, 为继续推进践行科学发展观, 把教育现代化落到实处, 体现出教育软环境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而人的现代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性要素, 这对教育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通过教育现代化, 塑造具有现代化素质, 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主力军。可见, 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和回归点都是“以人为本”, 人是核心是主体, 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本身所洋溢出的人文关怀。教育软环境现代化就是要从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出发, 从事育人工作, 通过提高人的需求和发展的满足程度, 促进育人目的的实现。离开这些基本要求, 教育现代化就成了毫无意义的空洞名词、无法实现的虚幻设想。

3 新时期的育人机制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与教育软环境现代化的要求

3.1 确立“人的现代化”育人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 发展生产力的终极目标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级形态, 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生产力各因素中, 人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现代化”, 洋溢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思想, 也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诉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把立德树人作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 这对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国内外大环境中, 知识和人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谁能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和水平的人才, 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因此, 高校在育人问题上应当突出人文关怀与教育软环境现代化, 确立“人的现代化”育人目标, 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深切的人文关怀, 把千百万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现代化素质和水平的一流创新人才,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然要求。

3.2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是突出人文关怀与教育软环境现代化, 确立“人的现代化”育人目标的方向性问题

1) 围绕“以人为本”, 实现大学育人目标、内容、方式的转变。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指明了新时期教育应“怎样培养人”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以注重人文关怀为前提, 围绕提升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而展开。人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育现代人的客观要求。大学育人目标、内容、方式都应该适时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主体性, 激励主动性, 开发创造力,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使人文关怀得到深切体现, 展现教育现代化的无限魅力, 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队伍。

2) 围绕“立德树人”, 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立德树人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育人目标, 也是软环境教育现代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教育, 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 把“立德树人”作为践行人文关怀、提高教育软环境现代化水平的根本任务抓紧抓好。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我国要实现育人目标的现代化, 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根本指针, 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3 实施体现人文关怀的育人机制, 提升教育软环境现代化水平

1) 以“人的现代化”育人目标的确立为契机, 推进教育资源的现代化建设和整合。教师为教育之本, 当前应特别注重高校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 要统一思想认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教师素质, 为师德添注新的内容和活力;要加强培训培养力度, 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现代化育人水平。整合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资源的符合“人的现代化”育人目标的最佳配置, 把“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决策落到实处, 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要注重教育体制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改革力度, 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2) 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把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到重要位置, 给予高度重视, 切实抓紧抓好。彻底改变重智轻德、重教轻育现象;建立健全具有现代育人功能的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创新育人方式, 采用体现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现代氛围的科学育人方式;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硬、能力强, 具有现代化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现代化媒体、通讯、网络手段广泛运用的时代, 还必须注重手段产生的异化现象,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 从而使现代化手段更好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

3) 树立服务观念, 完善管理体系。育人机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本”, 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团队要牢固树立服务于教学和学生的观念, 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打造良好的教育软环境。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展开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效优质教学育人服务, 要以人文关怀的视野、思维、观念和工作方式, 贴近学生实际, 尽力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 切实有效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确保学生无障碍成长。

4) 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 弘扬民主, 培养学生现代生活方式, 达到以下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现代公民意识, 使学生成为具有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统一的完整人格的现代公民;设置条件,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 提升学生“现代人”的素质和能力;致力于教育学生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感, 养成良好的现代生活方式, 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主力军。

5) 构建人文氛围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环境。做到校园布置时代化、学生管理人性化、育人方式科学化、生活气息现代化, 增强感染力, 以美的环境美的享受, 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 陶冶学生情操, 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增强环境育人效能。

6) 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教育方式, 提高教育质量。重视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倡导情感教学、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 加强师生双向沟通, 促进师生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开发学生发展潜力, 实现高质量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士宏, 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3) .

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篇10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 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建设起以人文关怀为主导的企业文化, 企业将不能适应社会所注重的价值观倾向, 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 最终将导致企业的衰退或破产,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 建设研究企业人文关怀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 人文关怀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

企业, 是按投资者、国家和社会所赋予的责任, 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等活动, 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盈利, 进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团体法人。但是, 这并不是现代企业, 现代企业还应具备一个显著特征, 那就是人文关怀。

2. 企业人文关怀是企业职工的“守护神”。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人是企业的决定性因素, 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财富, 而人文关怀是这个财富的“守护神”。一是企业人文关怀关注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二是企业人文关怀关注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

3. 企业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社会文明指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文明进化状态, 从简单点的层次理解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逻辑, 这种逻辑包括理解生活的基本方式, 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运作社会生活的基本模式。而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 其文化建设必然折射出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成绩。

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 处处为职工着想, 使每位职工都得到充分尊重, 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职工与企业之间情感交融、休戚与共、共同发展, 成功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信念的职工, 进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想象, 假如每一个企业都将人文关怀进行到底的话, 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影响企业人文关怀的主要因素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 表面上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但根本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上, 必须把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动力源泉, 把打造具有和谐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作为努力方向。重视人文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 使得企业获得足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让职工从心里爱自己的企业, 自觉保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企业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1. 企业人文关怀没有得到管理者的充分重视。

企业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企业管理中, 管理者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 是发展下属的培养者, 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 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 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因此, 在企业里谈人文关怀, 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自我觉悟”, 必须深刻了解职工的需求, 愿意去尊重自己的职工, 才能真正地做到“人文关怀”。然而, 部分管理人员对人文关怀不够重视, 导致企业人文关怀缺失, 给企业和个人都造成极恶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管理者本身素质较差,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不了解, 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人文关怀的价值所在, 在工作中只关心“事”不关心“人”, 在日常的接触中不注意企业职工的心态变化、言行倾向和情感起伏, 不知道“帮人所需、解人所惑、排人所难”是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二是管理者不能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 做事经常朝令夕改, 使企业职工不知何去何从。在管理中, 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时, 管理者不是先冷静地分析问题的原因, 然后再找出解决问题办法, 而是急于下结论说“行与不行”或“是与不是”, 他的理由是“都忙忙的, 哪有时间做思想工作”。其实这种简单、生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显然有悖于人文关怀, 不仅伤害了职工的思想感情, 而且在一定范围内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 企业人文关怀在企业管理各环节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我国一些企业错误地把企业人文关怀定位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上, 认为搞搞文艺活动、组织旅游、进行体育比赛等行为就是企业人文关怀。这种对企业人文关怀的曲解, 使得人文关怀没有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分的体现, 严重阻碍其发展。

3. 企业人文关怀意识相对较弱, 对职工心理健康关心不够。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的改革, 竞争日趋激烈, 职工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的产生, 将直接影响到职工思想情绪和执行力。根据《2007年中国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 在“您所在的公司是否致力于改善职工的工作情绪、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中, 76.95%的企业会有改善, 23.05%的企业从来没有。而选择致力改善职工的工作情绪、心理健康状态的企业, 有58.41%的企业只是偶尔口头上提及, 但是没有具体的措施;25.91%的企业内部有一些宣传;13.4%的企业举办过相关培训课程、活动等;2.27%的公司有专门这方面的项目, 比如员工援助计划 (即EAP, 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 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 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

由此可见, 在我国一些企业中, 企业过多的重视对设备、技术等硬件的投资, 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等软件投入。认为企业要做大做强, 依靠的是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 至于企业人文关怀则是可有可无的。或者, 有些企业提出了人文关怀的理念, 但是重视不够, 认为只要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 使职工能够正常地开展工作就是人文关怀, 而完全忽略职工的心理健康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4. 企业人文关怀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一是企业人文关怀缺乏时效性;二是企业人文关怀缺乏针对性。另一种情况就是, 虽没有照搬国外企业人文关怀理论, 却硬套了国内其他企业的人文关怀理念。不同企业因其地理因素、经济条件、职工构成等各方面存在差异, 企业人文关怀具体内容则要有所区别。如果没有按照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 而是依样画葫芦地使用其他企业的人文关怀理念, 则就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

四、加强企业人文关怀的对策

加强企业人文关怀, 就是要对职工政策上关心, 生活上帮助, 精神上鼓励, 积极主动地为职工办实事, 办好事, 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努力营造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 做到真心对待职工, 真情抚慰情绪, 真诚面对矛盾, 形成和谐相处、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良好人际关系和氛围, 企业才会迸发出勃勃生机。

1. 在思想上、政策上、制度上做企业人文关怀的有力保障。

(1) 在思想上做好企业人文关怀建设的有力保障。人文关怀就是做人的工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 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时开展工作时, 既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 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中, 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文关怀的保障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思想政治工作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 而应成为激励人的意志、丰富人的精神需求的精神家园。要做到这一点, 就应该不断吸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 更多地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 形成具有多学科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创新体系。然而人的思想问题是无穷无尽的, 当旧的问题解决了的时候, 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 这就需要我们将知识创新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中, 永葆思想政治工作鲜活的生命力。 (2) 在政策上做好企业人文关怀的有力保障。企业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企业要实现人文关怀离不开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国家制定与企业人文关怀相关的政策法规, 使企业在开展工作时有法可依, 在法律法规层面做有力的保障。 (3) 在制度上做好企业人文关怀的有力保障。企业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框架内, 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职工的不同需求, 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人文关怀的相应制度, 使企业的各项措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在经济上要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保障职工的物质利益。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 改善职工福利。要切实关心和帮助困难职工, 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 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处处体现企业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 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 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 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1) 在企业领导的行动上体现人文关怀。企业领导对职工的关怀可以从许多小方面体现。领导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找职工聊聊家常, 就可以通过语言形式把对职工的爱表达出来。可以用自己的双手为职工做一点生活中的小事, 例如为职工寄一份贺卡, 打一个祝生日快乐的电话, 发一条“您辛苦了”的短信。可以经常到职工中去, 到现场去, 到他们家里去, 问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关心他们的婚丧嫁娶, 关心他们的老弱家小、子女就业等问题。还可以在食堂和职工在一起就餐, 参加职工联谊会。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王石等只要不外出, 没有重要接待任务, 都坚持同职工一起在窗口排队买饭, 和职工在一起就餐。在业余时间参加职工业余体育锻炼、联谊晚会等。这些看似是小事, 但在职工看来, 却是最直接的人文关怀。 (2) 在对职工的培训中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对职工队伍的培训, 努力提高广大职工参与竞争的能力, 这同样是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 (3) 在激励机制中体现人文关怀。在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的过程中, 一要健全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发现和选拔人才, 建立多渠道的职工晋升机制, 给予精神、物质奖励或提职晋级, 拓展职工的发展空间。二要经常组织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只要职工的建议被采纳, 领导就会给予物质奖励, 从而使人文关怀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准确把握职工的激励需求, 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要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与发展激励相结合。 (4) 在服务上体现人文关怀。职工为企业发展而工作, 那么, 企业就要为职工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这种服务不仅仅是针对职工本人的, 更要扩大其服务范围, 将职工家庭纳入其中。

3. 加强职工教育, 促进其心理和谐。

要提高广大职工综合素质, 就要把人文关怀与平时的职工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把提升职工心理素质纳入职工教育工作。

4. 企业人文关怀要凸显时效性与针对性。

一是紧跟时代, 确保人文关怀的时效性;二是立足企业, 增强人文关怀的针对性。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有多姿多彩的文化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在实施人文关怀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这种宝贵财富的传承和弘扬, 在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部经验时, 更要在立足于自身创新的基础上内外结合, 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企业可以在中国传统的追求“自尊、平等”的基础上, 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美国企业, 提倡个人英雄主义, 增强职工个人发展欲望, 在职工中树立标兵, 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要注重工会组织的作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职代会工作制度, 就要使其在审议、决策、公开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要将厂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栾贵杰.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科技信息, 2009 (1)

[2].袁国华.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政工管理, 2008

[3].黄正泉.王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 现代教育.2007

[4].潘云良主编.现代企业管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8

建筑企业海外员工人文关怀探讨 篇11

[关键词]人文关怀;文化差异;党建工作

近年来,SSSSJ大力实施“优先国际、统筹国内”的发展战略,保持了海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由于海外的工作环境不同于国内,长期远离祖国和亲人,人地生疏,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严峻等等,极易给员工思想情绪造成波动,给项目履约带来不利因素。为此,公司党委与行政班子密切配合,努力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把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

一、坚持向海外倾斜的用人导向,在干部任用、薪酬收入等方面实行海外优先的政策。公司党委在选人用人方面,始终坚持为国际业务配备优质的人力资源,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到海外项目上,鼓励他们施展才干,建功立业。在平时的干部选拔中,注重把在海外项目做出成绩的员工,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打开海外员工的上升通道。目前,公司级、二级单位及总部机关部门的负责人,大多数都具有海外工作经历。如公司近两任团委书记,都是在国外工作五六年的优秀青年骨干中选拔的。

在薪酬待遇方面,近年来较大幅度提高了海外项目员工的工资标准,建立了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目前海外员工的薪酬一般为国内同等岗位员工的3至4倍,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关怀密切结合,加强与海外员工的有效沟通,鼓励员工扎根海外事业。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断地在海外员工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大家为国争光、为企业创效益。公司党委编印了《海外项目员工手册》,发到每位员工手中,帮助大家了解在国外工作生活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制定了《关于加强海外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项目高度重视员工的思想工作,关心职工生活,为生产经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各项目普遍建立了职工之家,建立了项目党群组织与员工谈心制度。

三、高度重视海外项目安全管理,加大安保投入,关爱员工安全和健康。人身安全是海外项目人员和国内家人首先关注的问题。公司经营的重点市场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决定:一是高起点、高质量地完善现场作业环境,加大安保投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二是关爱职工身体健康,积极预防疾病。每个项目部都配备了专职医生。坦桑尼亚、肯尼亚、刚果是疟疾高发区,为预防和治疗疟疾,给每个职工出国前都注射疫苗。各项目部还经常举办培训班,普及疟疾防护知识、购置抗疟疾药品,有效地减少了流行性疾病对员工健康的危害。平时加强饮食卫生和住宿环境卫生的管理,每天有专人对营地各区域进行消毒,从源头上预防疾病。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活跃员工精神生活,是保障海外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员工的精神生活,千方百计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是创新项目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司为各项目食堂餐厅都配备了电视机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让大家每天利用吃饭时间看看新闻,关注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各项目部都修建了篮球场、职工活动室、职工书屋等设施。其中有的经理部从国内购买了上万册图书杂志,用集装箱运到经理部,建立了阅览室。各项目利用工作间隙,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联欢会等娱乐活动,借助于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了职工的团队协作能力。还普遍开展了为项目员工过生日活动,将关心和温暖传递给每位海外员工。

五、关心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是海外事业持续发展的保证。青年员工是海外项目的主力军。根据青年人渴望成才、渴望建功立业的需求,我们发挥党组织在培训、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通过选送业务骨干参加公司举办的项目经理培训班,培养出一大批技术人才和商务人才。对新分来的大学生,开展“导师带徒”一帮一、传帮带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给年轻人压担子,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如肯尼亚锡卡公路项目,年轻大学生占60%以上,经过3-5年的培养锻炼,大部分20多岁的大学生都成为项目施工的骨干,成为项目一线的工段长、带班人,有的已当上项目经理、副经理。

为解决国外项目青年人的婚恋问题,公司工会制定了《红娘工作和奖励办法》,通过建立红娘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地方有关组织的联系,组织未婚青年参加地方联姻活动;还设立了“红娘奖”,凡是为公司未婚员工牵线搭桥成功的,均可得到500至1000元的奖励。几年来,先后帮助上百对青年介绍了对象,对稳定青年员工队伍起到积极作用。

结论

通过创新海外党建工作,变空洞说教为深入细致、具体可感的人文关怀;同时把科学管理与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是新时期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宇露.关于对员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2)

[2]王新.企业工会要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中国工运,2011(01)

现代企业的人文关怀 篇12

经济全球化加速,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企业面临来自全球的竞争加剧,而这些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市场和技术的竞争,实质上却是人才的竞争。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体,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正如IBM创始人沃森所言:“砸毁我们的设备,烧毁我们的工厂,IBM依然屹立,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曾说:“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故能否有效地吸引人、培养人、使用人和发掘人对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

梅奥的实验证明组织中的员工不仅是经济人而且还是社会人,具有社会性的各种需求,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不能仅仅把员工看作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劳动者,他们还具有各种社会需求。惠调艳与杨乃定关于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的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对绩效有较强的正影响,当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较高时,对其工作更喜欢,具有较高的认知评价和积极的情感反映,从而引发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创造出更好的绩效。企业人文关怀正是在满足组织员工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更多关注员工各种社会需求,关心员工精神生活的一种管理理念,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力,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创造出更好业绩。因此,研究企业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企业中实施人文关怀,现在的学者提出了不少有效的途径。集美大学的余楠教授提出从引导、接受和协调三方面来实施人文关怀。郭丽炜提出企业人文关怀的对策为:在思想上、政策上、制度上做企业人文关怀的有力保障;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处处体现企业人文关怀;同时加强职工教育,促进其心理和谐。宋伶俐认为人文关怀应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情感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中体现出来。郑厚明则建议企业从和谐文化、和谐管理、和谐心理三方面来践行人文关怀。从上述学术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学者对人文关怀的的实施途径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有具体的实施方法,有指导思想,但没有提出明确的理论支持企业实施人文关怀的意义,本文拟从企业激励角度来考虑,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通过总结全球最佳雇主企业实施员工人文关怀的经验,提出企业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并总结出企业组织实现员工人文关怀的途径,为企业实施人文关怀提供参考。

2 需求层次理论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简而言之就是尊重人、肯定人、关心人和爱护人。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需求组成。如图1所示,由人文关怀的核心内涵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实施人文关怀恰恰就是对需求层次理论中各层次需求的满足,满足这些需求,能更有效地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从而实现成功的人才战略,达到培养人、吸引人、使用人和发掘人的目的。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组织实施员工人文关怀就是在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这将直接激发员工行为的内在动机,对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组织的效率来自于组织中每一个人是否能够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个人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并能够相互分工协调,这便是组织的奥妙所在。只有通过共建共享机制来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才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每年都会发布“最佳雇主100强”名单,这份名单以津贴、福利、多元化和工资为评价指标来进行评选,已成功举办二十多年,并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认可。成功入围的企业各有各的妙招,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根据评选指标中的津贴、福利和工资可以得出推论:成功入围企业都已满足了员工的生理和安全需求。那么员工其它的需求是如何给予满足的呢,本文拟通过分析最佳雇主入围的特色亮点来探讨如何通过满足员工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来实施企业人文关怀,对企业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3 基于需求理论的人文关怀实现途径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文关怀内涵的对应关系,要在企业有效的实施人文关怀,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首先要满足员工的两个最基本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也就是说首先要保证员工基本利益和权利的保障,在此基础上,通过人文关怀的实施,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实施人文关怀才能对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真正发挥作用。

3.1 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社交的需求也叫归属与爱的需求,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心、呵护和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的需求;而人文关怀要求关心和爱护人,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通过关爱员工实施人文关怀是很多最佳雇主企业的制胜法宝。如丹麦罗氏公司为员工提供健康的餐点、专业营养师、按摩服务、健身设施和压力疗法;USAA公司的办公大楼里配备了医疗诊所、室内散步道、篮球馆、排球馆和网球馆。然而关爱员工,不仅限于关爱员工本人,更可以通过关爱其家庭,让他感受到友情、信任和温暖。微软公司为初为人父母的员工提供支持和帮助;美国SAS软件公司支持员工将幼儿送到知名的蒙特梭利早教中心托管,并予以补贴;思科公司为有孩子要照顾的员工提供临时工作分担和办公室育儿室;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出资为员工建立了一个6300英尺,足够容纳300名孩子的幼儿中心,是当地最大的幼儿中心,设计时尚而温馨。除了直接的关爱员工及其家人,企业还可以通过提供义务服务社会的机会来帮助员工贡献爱心、感受温暖。基于云计算的商业软件提供商Salesforce的每位员工每年可以有6个带薪从事志愿者服务,鼓励员工为社会做贡献;3M公司则为员工的“挑战计步器”活动提供赞助,该活动旨在通过每天行走一万步为慈善募捐,让员工加强身体锻炼同时,又为社会献了一份爱心。这些最佳雇主企业的人文关怀正是通过各种举措关心员工、服务员工,让员工感受到信任、关爱和温暖,满足了员工的社交需求所体现出来。

3.2 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尊重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自尊、自信和成就感;外部尊重是指社会地位、认可和关注或者说受人尊重;而人文关怀要求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通过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来实施人文关怀同样为很多最佳雇主企业所青睐。所有的企业都鼓励员工积极进取、追求高效工作,通过工作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最佳雇主企业也不例外,但最佳雇主企业不仅鼓励积极进取,对员工的任何细微进步、努力或任何才能的展现也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动画梦工厂为了迎接新员工每日更新员工花名册,让新人感觉是在一个200人的公司工作而不是2000人;埃森哲鼓励员工积极行动,并提供支持,协助他们完成决心要达到的任何目标;美敦力加拿大分公司总裁尼尔·弗雷泽在节假日时亲自给员工写信称赞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感谢每个人所做的贡献;梅赛德斯-奔驰美国为庆祝卡尔·本茨发明汽车125周年,公司给每位在公司服务满14年的员工在奖金的基础上额外发了一个1400美元的红包。然而职场中大部分的工作都只是重复性的劳动,大部分的员工都很难步步高升。一些最佳雇主企业积极创造机会让员工展示自己多方面才能,从中获得自信、认可和成就感,从而赢得了员工的忠诚和拥护。快餐巨头麦当劳公司不仅关注员工的厨艺,对他们的独特才能也给予肯定和鼓励。麦当劳秘鲁分公司举办的“麦当劳之声”可以说是麦当劳版本的“美国偶像”大赛,冠军将得到25, 000美元的奖金,还有可能签约录制唱片。西班牙电信集团旗下子公司Atento组织一年一度的动员大会,会议包括运动、才艺、戏剧表演和一般性娱乐,为有才艺的员工搭起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这些人文关怀举措是对员工劳动付出或杰出才能的认可,树立了员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满足了员工对尊重的需求。

3.3 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求,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而人文关怀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佳雇主企业卓越的绩效离不开他们对员工潜能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力争人尽其才。谷歌公司自成立以来发展迅猛,为众多IT精英首选的雇主,谷歌鼓励工程师抽出20%的时间进行头脑风暴及研发与谷歌相关的新内容,即使这些新内容从未具体成形也没有关系,“20%时间”让谷歌人保持住了创新精神;DPR建筑公司以其开放的文化氛围荣获盛誉,员工可以自由参加季度会议,并发表意见,一位员工说:“如果我有一个好的想法,我就有权将其推进。”通用磨坊声称他们提供的是职业生涯,而非工作,其85%的管理者是从内部提拔;英特尔的员工平均约18个月到24个月就会被调到新的岗位以期开拓新的领域;Intuit的企业文化鼓励创新,定期的轮岗制让新员工更好地定位自己,此外员工可以每周把四小时的工作时间用于自己的项目。通过这些人文关怀激发人的潜能,让员工在最适合自己的舞台大展身手,从而满足人自我实现的需求,让人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 结论

企业的人才战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和高度,而人文关怀是确保人才战略成功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有效的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便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更有助于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建立起一个高素质、高效率、高忠诚度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综观最佳雇主企业的各种人文关怀模式,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关心和肯定人的多种需求,故企业进行人文关怀可以以这样三种途径实现,一是从满足员工社交需求出发,关爱员工及家人,为员工创造机会给予温暖和感受温暖;二是从满足员工尊重需求出发,肯定员工的成绩和能力,给员工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三是从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出发,帮助员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激发员工的潜能。

摘要:本文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出发, 分析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全球最佳雇主企业的上榜理由, 总结出企业实施人文关怀的三条主要途径。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的人文关怀途径可以很好的解释最佳雇主企业人才战略的成功, 并对其它企业管理者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文关怀,马斯洛需求,最佳雇主

参考文献

[1]惠调艳, 杨乃定.工作满意度与绩效关系研究[J].软科学, 2006, 04:62-65.

[2]常凯, 陶文忠.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6, 08:4-9.

[3]余楠.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价值的实现途径[J].学术论坛, 2007, 11:137-140.

[4]张宏如.基于EAP的企业人文关怀激励[J].企业管理, 2010, 12:91-93.

[5]杜凤君.加强企业人文关怀初探[J].商场现代化, 2011, 16:73-74.

[6]郭丽炜.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J].经济师, 2011, 08:248-249.

[7]宋俐玲.人文关怀与企业文化建设[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 01:64-65.

上一篇:科学输血下一篇:让学生自己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