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民主制度的成因(共3篇)
美国式民主制度的成因 篇1
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起来的, 因而具有鲜明的民主意义。又经过无数调整与变革, 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国家管理体制, 其中许多构成要素与变革经验, 对我们不乏启示与借鉴作用。但如果就此认为美国式民主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制度, 是所有的国家必须模仿的榜样, 还有点儿言过其辞。因为美国式民主所以发展到今天这种状况, 是有其背后原因的。本文试图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一、美国的移民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美国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主要族裔群体, 而且, 美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自认为是“熔炉”, “美国是上帝的坩锅, 一个伟大的熔炉, 欧洲各种族得到冶炼和重铸。德国人和法国人, 爱尔兰人和英吉利人, 犹太人和俄国人———都来投入上帝的坩锅中吧!上帝在制造美国。”在移民狂潮的吸引下, 向往独立、追求民主、勇于创新、敢于探险等具有上述性格的人来到了北美大陆, 聚集在一起, 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命运。
(一) 个人主义与集团主义
富兰克林最初提到了实用精神, 就是提倡个人主义道德。他认为中世纪的封建教会道德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防碍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成长, 而个人主义正符合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的经营方式。美国人相信个人竞争, 承认每个人都有权利来满足个人的意愿, 个人奋斗的目标就是获得成功。因此, 美国人把这种价值取向又称为个人主义价值观念, 认为个人竞争, 满足个人是美国人占主导地位的行动哲学。这种个人主义反映在政治制度上就是有意的造成多重性制度。美国的民主制度设计不是以效率为目标, 而是以保障自由为目标。
共和国离不开关心公共利益和以参与公共生活为幸福的公民的存在, 他们把责任与承诺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这就是一种集团精神。早在清教徒的圣约思想中, 就意识到理想的、垂直的、与神之间的圣约重要性。如果做不到这些, 就意味着圣约的破裂, 上帝将会惩罚人们, 如果人们做到了团结、相互关心, 上帝就会实现他的赐福应许。因此, 美国著名学者R·贝拉说, “提到一种超政治的权威, 提到高踞政府之上, 其目的成为判定政府的标准且惟有以其为根据政府只存在的正当性方能得到证明的上帝, 便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一个永恒的特征。”
(二) 多元主义与契约精神
美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容纳和整合外来文化的过程。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而印第安文化并没有成为主流文化, 美国的主流文化是外来文化与文明在在全新的大环境中酿成的, 其文化的原精神具有鲜明的欧洲性, 但绝非欧洲文化的翻版。美国文化是开放的文化, 其间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追寻到世界各种文化的因子。在这里, “融入”绝非完全失去原有的特性, 从而消失了自己, 而是在保持自己的传统与文化的前提下, 积极适应北美大陆, 使自己成为北美大陆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美国没有封建主义的羁绊, 美利坚及时地从英殖民者手中解放出来, 加之地处两洋之间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等, 美国多元文化得以迅猛发展, 现代美国神话才得以诞生。
多元文化必然带来各民族间的分歧, 而国家的稳定必然要求人们思想认识上的统一, 于是社会契约思想在美国得以上演:由自由独立的十三个州的代表坐在一起, 起草复杂的纵横制衡机制, 构建照顾人民权利和州权的立宪国家, 然后和平地说服一个个州投票认可——在增加了确保人权的修正案后。这几乎就是在历史中唯一一次大规模地、成功地上演活生生的“订立社会契约”事件。
二、美国制宪者们的政治觉悟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之后, 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而非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国家。但是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通货膨胀及1786年爆发的谢司起义, 使联邦政府一无钱, 二无兵, 束手无策。这种情况引起当时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的忧虑与思考。在华盛顿、富兰克林、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等人推动下, 各盟国的代表决定集会讨论如何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大有力的中央政权的问题。在这些人中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几人:
独立战争时担任北美陆军总司令的华盛顿被推举为会议主席, 他是作为弗吉尼亚的代表出席会议的, 时年55岁, 正当年富力强。他尽管讲话不多, 但对维持会议的正常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最长者富兰克林来自宾夕法尼亚, 当时已是81岁高龄, 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享有盛名。他善于用充满哲理又幽默诙谐的语言打破僵局, 在调和不同意见的分歧, 促成最终达成妥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 毕业于新泽西学院, 学习哲学、历史和希伯来语。1776年弗吉尼亚宣布独立时他才25岁, 就参加了起草弗吉尼亚宪法工作, 并开始研究宪法和法律问题, 后成为大陆会议代表, 出席制宪会议时也只有36岁。汉密尔顿是作为纽约的代表参加会议的, 年仅30岁, 他原从西印度群岛来到北美, 独立战争期间他担任华盛顿的秘书, 《邦联条例》通过不久, 汉密尔顿就极力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是制定新宪法的最积极鼓吹者。
总之, 这些人才华过人, 富有创造精神, 思想敏锐, 其中许多人做过律师, 熟谙法律, 对启蒙时代以来的政治思想和法律理论有深刻的理解, 洞察邦联政府的积弊, 积极主张修改《邦联条例》, 制定新宪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 美国制宪者们在制定宪法时, 很清楚他们自己是当权者, 他们制定的宪法实际上是制约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深知“人人都不是天使”, 重重的权力束缚是他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这种精神在当今也不能不令人感慨。
三、殖民地时期的契约劳动、自由经济
在独立战争之前, 北美应属殖民地是以公司殖民地和契约殖民地为主要形式的。1606年, 伦敦弗吉尼亚公司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特许成立, 目的在于开发北美东海岸北纬34°至41°之间的殖民地, 其股东都是伦敦人。公司成立不久, 1606年12月就派出了120名殖民者, 分乘3只船前往北美。1607年5月, 他们到达弗吉尼亚, 并在詹姆斯河口建立了詹姆斯镇, 这里就成为英国在北美的第一块殖民地。1620年, 一批在荷兰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分离派教徒乘“五月花号”船来到科德角 (今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敦) , 于圣诞节后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 他们在抵达北美大陆之前, 由41名成年男子共同签署了一份契约, 其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 奠定了未来殖民地的政治基础。1620年的《五月花号公约》也被看作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治契约。这种契约劳动不大可能形成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即使美国南部的经济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它也不同于古代的奴隶制经济, 因为, 这些庄园的产品也是面向世界, 畅销海外。这样的一个经济基础, 对美国的政体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
美国式民主既是美国先哲们精心设计的产物, 也是北美殖民地当时所处历史条件的必然结果。美国的社会发展历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它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不可模仿性, 所以, 试图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美国民主, 终究是徒劳无益的。
参考文献
[1]邓蜀生.世代悲欢美国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王昭.实用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价值体现[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 (7) .
[3]贝拉.宗教与美利坚共和国的正当性[M].134-135.
[4]孙仲.美国政治中的理想契约[J].浙江学刊, 2002, (3) .
[5]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8.
[6]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美国式民主制度的成因 篇2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在运转中会产生种种非民主的后果遭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深刻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然而,冲突有时只是表面,并未真正造成危害,拥有久远历史的选举制度有其自身的文化和历史传统,不乏合理性。自由理想与现实体制的张力就是美国的特色,民主是从其理想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从应然的推动力和实然的抗拒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形成的。美国选举制度带着自己的功能逻辑和理性展现着美国的文化。
四年一届的美国大选如期而至,在美国历史上,无论内战还是外战都没有阻止或中断美国周期性的、定期的选举,这反映了美国政治文化中忠于宪法、重视程序、相信制度的传统。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深刻的美国特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美国选举制度必然有其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争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在实践中会产生非民主后果的声音不为少数。
一、选举制度与民主的冲突
现代选举制度,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已经发展到高度完善和成熟的阶段。就法律规定和程序安排而言,美国等国家的选举制度堪称完美。选举被视同民主,是现代西方政治理念中的铁律。然而,在众多著作中,批评乃至辱骂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会削弱民主的比比皆是。确实,美国选举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
1.卑劣消极的选举。竞选中双方互相攻击却不表达自己建设性的立场。肆无忌惮地揭露竞争对手,甚至诽谤和中伤。从1800年的美国第四届总统选举开始,相互攻击无处不在。搁置第一宪法修正案的解释、国家与州的权限、经济政策、国际地位等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粗俗的辱骂、指控与反指控,对腐败的谴责。之后众多届选举中消极的选举活动频频发生,这似乎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根深蒂固的部分。缺乏实质性内容,回避议题,只为了获胜无所不做最终人们对候选人失去了信任,伤害到民主。
2.金钱政治。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方,社会财富与经济资源在社会成员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少数人掌握巨额财富并拥有影响、调动巨大经济资源的能力。而多数社会成员除去个人生活资料以外几乎所剩无几。在选举过程中,财富与经济资源的运用可间接地影响政治活动及其结果,金钱可以使具有严格、公开、公正程序的选举成为一个受控的政治过程。金钱政治使得穷人望而却步,滋生腐败,将民主作为商品出售。历史资料显示,竞选资费仍在逐年成倍增长。可是,在民主的模式中,不应该有金钱的位置,所有公民都应该是平等的。
3.大众传媒影响公众的参与程度。选举中大多数的政治信息都是来自大众传媒,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公众不知如何挑选。荒谬的、无聊的、虚构的信息比比皆是。金钱驱动着媒体,控制信息使有利信息得到最佳传递、获得最佳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衰减不利信息,并造成对竞争对手不利的局面。选民的政治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所接受的来自新闻媒体制造的舆论所左右的。有人说,媒体是政府或大公司的宣传工具,企图阻止我们发现“真理”。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的判断力,阻碍了公民的参与范围,与民主的精神相背离。
4.选举制度的内在机制安排充满矛盾。主要包括“选举人团制”“相对多数
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这些既是美国选举的独特之处,又是破坏民主的制度缺陷。“选举人团制”反映了美国国内两种民主原则之间的矛盾,一个是国民性原则,另一个是联邦性原则。前者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管理,强调国民多数优先原则,主张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而后者主张各州平等、相对独立和多样性,强调总统选举的地域代表性,主张总统选举应在各州层面进行,当选的总统,除了获得多数国民选票外,还应有广泛的各州地域代表性。从实际运行的客观效果来看,“选举人团制”过多顾及了联邦性原则而忽略了国民性原则,从而导致选举人票数的分配与实际国民人口数的分布不对称。在总统选举中,实行“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一州内得普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就会获得本州在选举人团中全部代表的支持票。可见,“一人一票”的平等投票原则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并不能得到真正实现,获得全国普选票少数的总统候选人可以因获得过半数的选举人票而当选为总统。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告诉政治精英们的统治法则:统治者只有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社会才能获得真正的稳定,政权才能长治久安。现代选举制度正在把卢梭的法则变为现实。
二、冲突的两面性
在消极选举司空见惯之下,在选举活动如此巨大的耗资、耗时、耗力下,在选举制度与民主信仰呈现出明显的紧张关系下,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却仍然长期存在着。难道美国人民会对自由、民主、平等政治价值的独有的承诺与共识动摇吗?为什么在美国的政治中竞选活动采取了这样一种形式?那些令人厌恶的部分是否真的造成了伤害?冲突有时只是表面,并未真正造成危害:
1.消极的选举活动并非总是消极的。只要不是非法和不道德的活动,让人们关注竞选人的背景和历史,从中获得信息,激发人们的意识,促使冷漠的选民参加投票,消极的活动便会带来收效。用夸张的方式赢得公众的政治参与之后,候选人才能激烈的争斗,展现能力,争取选民的支持。这源于美国的政治传统,好坏难辨。
2.金钱的能动作用。金钱所购买的不仅仅是通道,它还能购买政府官员的注意力,购买和影响参与权。同时,金钱不是万能的,不是竞选获胜的唯一因素。竞选策略、影响公众舆论、合理使用经费、善用新闻媒体等等都是成功竞选不可缺少的条件。无论金钱是如何的万恶之源,通过捐款增加参与者还是有其积极的一面。
3.媒体的作用不可获缺。媒体就如一个放大镜,通过对竞选活动的关注,突出了选举活动的重要性。编造也好,偏见也好,毕竟造成了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提供了获得候选人和政治选举活动的机制。而且,事实上,美国的记者在准确报道上一直在努力着。记者们的百般挑剔更加会对候选人产生约束力。只要改善媒体,它一定能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
4.“选举人团制”“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虽然与民主相悖,却是来源于美国的传统,根深蒂固。“选举人团制”体现了美国联邦制的要求。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怀疑人民直接选举,就将总统选举设计成间接选举,设立选举人团作为一个临时、独立、专门的选举总统的机构,有效地平衡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对总统选举的影响,同时在民主不断扩展时保护了共和的原则和精神。“赢者全得制”作为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一个重要惯例,它的出现需要把政党政治和
总统选举制度结合起来解释。“相对多数票当选制”被采用,是因为它能够减轻选举本身固有弊端的危害。如果选举过程历时太长,选举结果拖延不决,将使国家陷入政局动荡、社会混乱的危险中。可见,美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这有利于候选人在选举人团中形成绝对多数,迅速判断选举结果。
民主往往有不同的含义,当民主同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联系起来考察时,不得不与美国的传统相联系。也许继承传统确保政府的连贯性是美国的民主形式与众不同的方式,是否与民主相悖应该放在过去的公民与领袖所面临的挑战的背景下加以检验。世界上没有一种政治制度是完美无缺的,任何政治制度都和它的本土文化、历史传统,尤其是同其生产力水平相辅相成。这种与美国民主原则相结合的古老的选举制度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也许这是是美国人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既然不能废除这一制度,我们可以让它变得更完善。
三、完善选举制度
至此,笔者剖析了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民主原则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耗资巨大,令人厌恶的美国选举并未使美国民主丧失功能,所有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的出现均来自于美国的社会生活而非选举制度。在美国,选举是公众观赏和娱乐的事物,是马戏观赏的翻版。对于议题,既可以是单独乏味的,也可以是引起分裂的,但对美国人所选择以满足选举需要和要求的方式来说,它们并不重要。美国的政治选举活动的仪式和规范更多的是以娱乐和刺激为主,而非内容。但是,对因为候选人的消极行为而使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候选人的信任逐渐丧失,以致伤害到了民主的情况,是必须要警惕的。
在媒体对选举活动的报道方面,人们不乏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多数公民对候选人和选举活动都漠不关心,缺乏耐心;而媒体从根本上讲是商业机构,关注的是收益,向选民提供信息也许只是次要的,况且美国的宪法允许媒体按照其意愿报道选举活动。因此,改善媒体对选举活动的报道的关键之途是提高公众和记者们的职业精神,期待负责任的报道不会是徒劳。总之,谁将是最有洞察力的选民、哪位候选人将最终获胜,都不是由媒体来决定的。最终是由公民自己决定是否参加选举,了解信息之后进行投票。决定选举中的获胜者和失败者的是选民而非媒体。
选举中的耗财是遭受批评的焦点,虽然有不得已而行之的理由,但是财务改革的建议纷至沓来。限制选举活动经费的筹集和花费的时间范围,取消对一切选举活动的公共资金支持等等。同样,我们要考虑到政治现实:如今的政府官员们是现有体制的成功产物,他们是改革的强烈抑制力量。那些由金钱和选举所引发的根本问题几乎没有被任何改革所触动,对现有体制的微调根本无法触及现有选举活动的财务体制。金钱建立了一个不平等的选举活动场,建立了政治行动组织和候选人之间的过分相互依赖关系。因此,在捐款者和候选人之间建立一种带有协调性和钳制性的组织或机构是当务之急,它可以作为在美国民主理论中的制约和均衡手段,强迫选举活动经费的捐款方和接受方承担责任。一个健康的政党也许是担此重任的一种选择。面对危机四伏的选举经费,公民们有责任挽救这一症结,从体制的深层次原因来加以解决。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选举人团制”,其因联邦制的要求而长期存在。虽然选举人团制度受到了很多的批评,但是不少美国政治学者认为,选举人团制度作为美国式民主的一种范式,体现着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毕竟它能抑制第三党的产生,有助于两党制的稳定。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助于保持
联邦与各州的关系:总统选举并不是由美国的普选投票决定,而是由各个州的普选票决定,这就保证了州与联邦之间的平衡。如果“选举人团制”取消,则“赢者全得制”根本无用武之地,“相对多数票当选制”亦会减色。如果美国总统选举制度进行改革,比如全国合格选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则“少数票总统”不会产生,各州之间和一州内部公民选票价值的不平等也会消失,无疑会更加符合民主的要求。但这样的泛民主最后很难达到集中,且社会成本非常之高。
民主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的理念,而且必须成为建立在一种属于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和伦理形式之上的生活实践。在美国总统选举中,选民在相互竞争的各位候选人之间投票选举总统,并将全国最高行政权力委托给当选总统,体现了被统治的民主的特点。“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政府的统治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对抗不了多数”。在民主社会中,对多数原则的限制是保护少数权利,尊重个人自由所必需的。选举只能是民主的一个必要条件。由总统选举合法产生的总统和政府,在做出决策时,无论如何不得侵犯宪法的权利法案所保护的个人自由,并且在行使权力时也不得超越宪法规定的范围。尽管总统选举中会出现“少数票总统”,但其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并没有什么实际危害。另外,宪法规定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不得提前或推迟。这也反映出美国政治竞争的环境是稳定而充满信任的,奠定了民主政治良好运转的基础。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实际运作避免了一个稳定明确的多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从而避免了多数专制的可能;在选举政治中极大地提高了统治者对民意的敏感度,这也是现行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得以长存的重要原因。
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和工业革命在美国的兴起,民主制度所释放出的个人主义的极大能量并没有为民主制度中“个人性”与“社会性”的二元对立提供一个综合的可能。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仿佛是“传说中的魔蛇独吞了所有其他的同类”,牟利的冲动消解了个人主义理念本身所内涵的一切个人实现和发展的可能性,个人主义由一种民主社会的理想变成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美国的民主社会没有发展出一套丰富的、可以分别私人与公众的社会形式与生活习俗,以此来安置个人的存在与自由。但是,美国文化和伦理生活的“空白”和“缺失”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对于民主社会未来的期待。美国政治的核心特征就是失衡,自由理想与现实体制的张力就是美国的特色,一旦这种张力消逝了,美利坚合众国将不复存在。
“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系统的民主,包括了种种制度、步骤、程序和结构联系。但是,民主也是一个概念,包含了一系列光辉的抽象原则和未曾实现的理想,而其常常没有清晰的体现在作为一个系统的民主中”。
浅析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弊端 篇3
一、弱势群体缺少真正的民主自由
美国是个财富聚集的国家, 家族式经营使得美国存在很多超级富豪, 但同时美国也是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 流浪汉的身影几乎可以在每个城市见到。美国对中上层人士权利保障可圈可点, 但是对于下层大众保障的就不是很好了。这些贫民的生存权、居住权等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怎么会有更高意义的权利?美国的民主自由是分阶级的, 弱势群体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保障。
二、种族歧视长期存在
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更为严重的弊端就是长期种族主义的存在, 这使得美国形成一个一边大讲民主、平等、自由, 一边粗暴地剥夺有色人种的民主、自由的矛盾的局面。美国《独立宣言》宣布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 但并没有对“人人”的含义做深入的解释。从字面上看, 这应当包括所有种族的人在内, 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但是,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美国的现实, 在美国的黑人、印第安人、亚洲移民, 他们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歧视甚至迫害。种族歧视使美国民主制度名不副实, 摆脱这一局面的道路就是平等对待一切民族, 但综观美国的历史, 做到这点是相当不容易的。
三、美国政治两党垄断, 弊端多多
美国两党相互制约使得美国民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 提高了美国政府工作的效率, 但是其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美国政坛长期被两大政党把持, 所以根据美国宪法和法律, 每个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的规定就成为一纸空文, 民众很难参与到政治生活中, 限制了美国公民政治自由。两党的长期把持美国政坛, 在民主选举时只能从共和党与民主党中择其一, 没有更多的选择。如果想参加美国主流社会的政治活动, 就必须参加两大政党中的一个。如果哪个政党都不参加, “单打独斗”参加竞选, 更是徒劳。而一旦参加了两大政党中的任何一个, 都必须和只能服从其党纲, 也就没有了所谓政治自由。对共和党或民主党的政纲只能“照单全收”或者“照单全弃”, 没有部分选择的自由。
美国两党在竞选中浪费十分严重。美国的选举,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财力的竞争。竞选者本人如果没有钱, 就必须找可靠的财源支持自己竞选。在美国参加竞选, 需要花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视宣传。2、登广告和印制竞选宣传品。3、举行集会, 发表竞选演说。4、竞选者及其助手和随从的竞选旅行经费。5、竞选总部及其工作人员的开支, 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四、经济问题源于政治弊端。
美国经济的困局, 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美国两党制政治的弊端。其弊病主要表现在, 美国总统选举越来越多的是培养政客, 而非政治家。政客与政治家的一个基本区别在于:政客仅仅盯着下一次选举, 为的是打赢选战;政治家则关注下一代未来, 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政治家要比政客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纵观当今的美国政坛, 上至总统, 下至地方官员, 充斥的是大量政客, 而缺少时代所需要的政治家。政治家有其深邃的眼光与感化之风度。他们既能善于理解当今世界变化的大势, 又能够把脉美国在全球的优劣;既能把美国政治、经济和战略的长远利益有效地联为一体并且持续运作, 又能避免政策制定过程中官僚政治的勾心斗角与互相掣肘;既能针对经济困局做迅速反应并且切实有效, 又能避免因特殊利益集团或大选年而随意变更政策。政客总统就是国家问题的所在, 起码是国家衰退的担当者。在前几任总统执政期间已埋下诸多经济问题的伏笔下, 这样的总统不能承担起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责。便会发生严重的扭曲和变异。
综上所述, 任何一种民主政治体制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能例外, 虽然它有着其自身的优势, 但也有着其难以克服的弊端。美国政治制度既包含着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当今时代特征所产生的共同性, 也具有各国的现实国情、民族特点和历史传统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性。美国政治制度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同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相比其有历史进步性。克服制度本身的弊端, 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会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曾绍谦.美国政治制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2.
[2]杨祖功.西方政治制度比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
【美国式民主制度的成因】推荐阅读:
论美国的民主05-21
论美国的民主下09-09
读轮美国的民主有感07-04
民主美国05-24
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06-09
美国联邦制度的变迁08-16
美国国会的听证制度09-01
美国大学的招考制度09-19
美国的公务员制度改革07-08
新审视美国的股票期权制度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