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适作用(精选12篇)
调适作用 篇1
1 心理调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1 心理调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心理调适是指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维护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扰。大学生如果能在自己遇到心理困惑时,充分运用心理调适进行自我调节,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心理调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服务。
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依据其对个人自身主客观因素分析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大学生能否成长成才与大学生能否制定出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一份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发掘大学生的自我潜能,增强其个人实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其自我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进而提升其成功的机会,更可以提高他们应对竞争的能力。
1.3 心理调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心理调适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心理调适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保障。大学生要制定出一份符合其个性发展特点的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问题和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良好的具有个性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心理调适的目的和归宿。心理调适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引导他们及时调整心理状态,进而指导他们制定出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2 心理调适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求职就业。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心理调适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作用。
2.1 心理调适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树立正确的定位
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往往对自己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如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学校牌子亮,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到头来往往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或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估计不足而在就业中受挫。这时,大学生就需要及时调适各种心理问题,认真分析自己,多了解社会需求,以求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此外,大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还应该多面对现实,充分运用心理调适的作用给自己作一个全面的自我分析,并做好“四定”,即:“定向”,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定点”,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地点;“定位”,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定心”,做到心平气和。因此只有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利用好心理调适给自己树立正确的定位,才可以既防止“低价出售”自己,又防止期望值过高而一无所获。
2.2 心理调适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确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正是他们自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要引导大学生确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心理调适对帮助大学生确立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心理调适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充分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其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心理调适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符合其自身实际的目标,如完善其自身的个性品质和(下转第246页)(上接第229页)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等,而这种目标的实现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大学生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心理调适制定出符合自己个性的具有竞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他们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就能得到很好地提高。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调适的运用
心理调适既然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那么怎样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使用心理调适就成为亟须要解决的问题。
3.1 心理调适的开展要有针对性
首先,依据男女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调适。调查表明,男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体上较女大学生成熟。对女大学生,要特别关注她们的职业生涯心理调适,鼓励并帮助她们找到职业生涯发展平衡的支点,帮助她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角色。其次,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心理调适。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成熟呈现出随年级增高而愈成熟的趋势,因此针对大一新生要让他们从心理上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个初步的认识;针对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从心理上慢慢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而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年级学生,要让他们充分利用心理调适制定出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3.2 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咨询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心理问题凸显:如自卑心理,自负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以及焦躁不安心理等等。面对这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及时开展职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帮助他们从不良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积极乐观地迎接社会的考验。职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开展:
第一,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辅导。比如,针对大学生的自负和从众心理,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和测评系统对他们进行个体心理测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大学生缺乏自信的自卑和焦躁不安心理,可以引导他们掌握缓解焦躁情绪的技巧,树立自信心,积极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
第二,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和辅导。例如,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要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方面进行入校适应辅导,使他们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和对本专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引导他们尽快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小组训练活动,如:模拟人才市场、模拟面试考场等活动,让他们提前了解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增强他们的面试技巧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率。
第三,通过现代化通讯方式如电话、短信或网络等开展咨询和辅导。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如电话、腾讯QQ、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和网站论坛等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不仅能方便、快捷地解答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而且还能保障大学生的隐私权,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障碍。
摘要:心理调适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定位,而且还能帮助其完善具有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提高其就业率和创业能力,因而大学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心理调适指导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关键词:心理调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周炳全,谢彩英.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本贤.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3(11).
[3]刘昂.大学生职业心理咨询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调适作用 篇2
2、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称为心理活动强度
3、现代对健康的概念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完美状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
4、对挫折的错误理解是挫折对人百害无一益
5、双向心境障碍是指发作时从抑郁到燥狂两极症状都会出现
6、WHO在1990年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了完善后,新的健康概念包括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四方面的内容,即“四维”健康。
7、在著名的“情绪ABC理论”中,“B”代表个体对激发事件的看法、观点和态度
8、人类(和动物)对紧张或痛苦经验的知觉所引起的普遍反应称为压力反应;以面部表情、声音和躯体姿势体现的对外在影响的适应性行为,持续时间相对短暂,被称为情感反应
9、要保持家庭的和谐,则需要预防和处理家庭“生活事件”,不论发生什么事,不能离开现场,离开家人是不利于“生活事件”的处理的是不论发生什么事,不能离开现场,离开家人
10、个体在接受新的工作时,觉得非常兴奋,有种激情昂扬的感觉,这可能处于压力反应的警戒阶段;小方进公司已经两年了,最近总觉得自己已经陷入麻木的状态中了,每天为工作而烦恼,一想到工作就好像一宿没睡似的身心俱疲,小方可能处于职业倦怠期
11、个体的疲劳程度可以作为职业倦怠的主观指标,它包括了因为工作满意度下降和胜任感下降导致工作中自尊的丧失、出现多种身体症状,但是医学检查并没有发现器质性的疾病、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负性情绪较多和脾气急躁、易怒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2、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并不容易,因为紧迫感会让我们压力更大。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时间管理
13、把自己的经历集中在正确的目标上,每天朝着目标迈出一小步,属于压力应对信念建立的动机
14、面临痛苦经验时,保持心理健康的最佳策略是完全地接纳和面对
15、小林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常常会约上几个好朋友去打篮球,这在情绪调节上属于合理发泄法;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
16、为减轻腰骨疼,减少脊椎的负荷,可以选择挺起胸。
17、压力应对的战胜策略包括认知和身体上两部分,其中更改工作、对某些工作进行委托授权属于身体上的应对。
18、反应关注调节包括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三个方面。
19、压力反应的三个阶段:
(1)警戒阶段,这是个体遭遇到威胁或压力时,身体的压力反应系统由刺激而产生反应的最初阶段。
(2)抵抗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个体可能对工作、对能力、对他人产生怀疑,可能变得忧虑、灰心或者疲乏,可能引发睡眠问题,也可能表现出过多的敌意或易于攻击。(3)衰竭阶段,当个体长时间持续暴露于压力源之下,在用尽所有的适应能量后导致衰竭。
20、关于生活事件量表,正确的是:生活事件量表是自评量表、对生活事件的评价包括其影响时间和影响程度两方面、生活事件量表包括记录和计分两部分。
21、测验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即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22、关于焦虑自评量表的分数分析,主要统计指标为各题的单项分是错误的
23、在SCL-90的测验结果中,某受试者的阴性项目数是65,则阳性项目数是25
24、某人的压力自测量表得分为12分,说明精神压力程度中等
25、某人使用PHQ-9心情指数自测表对自己进行了自测,结果为6分,说明轻度抑郁,需要引起关注
26、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27、郭念锋教授的十条心理健康标准:(1)心理活动强度;(2)心理活动耐受力;(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5)暗示性;
(6)心理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
教师的身心调适 篇3
(1)保持身体的健康,充分激发生理的能量,只有如此,才有充沛的体力来应付日益繁重的工作。
(2)了解自我,并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自己能肯定自己、尊重自己,自然就能获得他人的敬重。
(3)接纳他人非十全十美的,勿以自己的标准来加诸他人身上,亦即充分尊重他人的个性。
(4)放弃神话式的权威身份,平等地对待学生或他人,在双方皆能互相认同时,沟通才会有效。
(5)生活作息弹性安排,留给自己意外的短暂空白,可调整纷乱的生活步骤,重新界定可行的途径。
(6)肯定自己的专业地位及特长,积极追寻专业的成长。未来的社会惟有真正的实力,才有开辟灿烂天空的可能。
(7)塑造平凡充实的家庭生活,掌握亲密的人际互助,有了坚实的支柱,自然无后顾之忧,可专注投入工作的挑战。
(8)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游戏于动静之间,既可增进教学水平智能,又可训练体能、滋润心灵。
(9)结交工作与休闲伙伴,一起分享成就、分担忧虑,集思广益,携手克服人生的困顿。
(10)发掘与善用有用资源,创造更多选择的可能。
调适作用 篇4
在心理学上,挺腹、挺胸、直背,是一种心理优势的显现,表明满足、自信、无畏以及高贵和正直。秦始皇兵马俑中的“将军肚”可以视为典型,那不是酒囊饭袋的象征,而确确实实为“大将军”的标志。舞蹈《秦俑魂》自信无畏的基本体态即源于此。当然,过分地挺拔直立会令人觉得呆板、僵化、缺乏弹性,如同《秦俑魂》刚刚“破壳”而出时的样子。在遭遇心理和生理攻击时,躯干的第一反应便是收腹和弯腰,其极致会演变成蜷缩和驼背,以尽力缩小身体所占据的生存空间,先行自我封闭,它是痛苦、不安、恐惧、戒备、防卫、审慎、消沉、孤僻乃至自卑的表现。
舞蹈是现代人交流的高雅与文明的方式,可表达情绪,锻炼身体,增加身体机能,人们在舞蹈中调节身心状态,能起到不错的效果。现代舞蹈心理治疗始于美国。“美国现代舞之父”泰德·肖恩也与舞蹈疗法有很深的渊源,他与露丝·圣丹妮丝一起创办的舞蹈学校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现代舞人才,也有对舞蹈心理治疗做出突出贡献者,例如M·柴斯(Chace,M)。舞蹈疗法较常用的方法由M·柴斯(Chace,M)1940年提出。柴斯是现代舞蹈调节心理不适的奠基人,于20世纪30年代在纽约创立舞蹈工作室。1940到1960年是舞动心理治疗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期。在舞蹈治疗者眼里,身体的各部分都有着能量的自然运用,心理的变化和冲突可以影响到这种自然流动,从而造成心理混乱的涌动。这样现象往往会表现为适应不良,舞蹈则可以调整这种心理混乱。
二、舞蹈疗法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说,舞蹈疗法是指通过舞蹈的运动形式,调节人体机能,用新的积极的动作代替旧的消极的动作,以调整情绪,治疗疾患,建立人体身心平衡关系的方法。它是跨越了医学、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美学、康复学等学科,是新兴的一个边缘交叉学科,是舞蹈在艺术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
从狭义上来讲,舞蹈疗法可按照其作用区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在生理层面,舞蹈疗法是通过舞蹈运动使人体生理机能得到修复和调整的方法;在心理层面,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名称为“舞蹈治疗”(dance therapy),又称舞蹈/动作治疗(dance/movement therapy),或简称为“舞动治疗”,美国舞蹈治疗协会定义为:“在心理治疗中通过运用舞蹈动作,以达到促进患者情绪和身体整合的目的。”
三、舞蹈的类型与作用
舞蹈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肢体语言,利用舞蹈促进身心健康,旨在用伴随音乐的舞蹈动作来提高大学生躯体的整合性,帮助大学生活跃情绪,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优雅的芭蕾舞动作要求严谨规范,能够培养大学生高贵唯美的气质,经常烦躁不安、情绪易冲动者适宜芭蕾舞。现代舞是回归大自然的“心灵之舞”,主要倡导自然的人体舞蹈,不再注重技巧化束缚,强调自我内心体验和情感的自然流露,即使缺乏舞蹈基础的大学生也可尝试。民族舞蹈风格各异,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培养大学生时而热情、时而端庄的气质。街舞则体现出自由、奔放、豪迈,处处散发个性,极具表现力,适合个性较张扬的大学生,能够焕发昂扬的青春,激发大学生内心的激情,培养大学生活泼、开朗、豁达、乐观和热情的个性品质。交谊舞又称舞厅舞、舞会舞、社交舞、国际舞,被誉为“世界语言”。交谊舞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活动,大学生可通过交谊舞增进人际沟通能力。迪斯科舞主要是扭动腰部,从而带动上下肢的充分活动,其运动量较大,完全可以成为学生早间和晚间在学校操场、体育馆等地的重要运动形式。通过这样的集体性质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提高身体素质,让身体在运动中得到放松和舒缓。“锅庄舞”是藏族人民群众广为使用的舞蹈形式,在藏族地区广受欢迎,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舞蹈形式被更多人认识和学习。每当遇到重大节日,人民都会走上街头,在广场上围成一圈,载歌载舞,用舞蹈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用舞蹈表达对节日的欢庆。“锅庄舞”就其治疗疾病的效果没有得到科学的认证,但是其通过广泛的集体性质的行为,可以起到塑造和净化心灵的作用,有团体心理治疗的效果,在这样集体的活动中,也有利于人们宣泄自己内心积压的情绪。
舞间与舞伴交谈,交流心得,能够增进心灵沟通,消除心中已有的郁结。跳舞与慢跑、打太极拳等有相同的功效。经测定,跳3分钟快四步,脉搏可达130-140次/分,运动量相当于1500米慢跑。大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闲暇时参加舞蹈有益于身心保健,具体说来跳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舞蹈能有效消除疲劳。在学习的时候,大脑改善皮质的有关中枢会形成较强的兴奋点,一时难以消除。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跳一段舞,就会使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发生兴奋,使学习时中枢的兴奋点减弱,从而消除大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大脑疲劳,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兴奋、清醒。
第二,改善脏器功能。舞蹈疗法还可以增强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使新陈代谢更加旺盛,机体各部位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料,让大学生生活充满活力,提高身体免疫力。
第三,舞蹈能增进大脑灵敏性。舞蹈是有节奏、有变化、有规律的活动,身心要密切配合,要求具有协调性、同步性,才能完成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因此,长期坚持跳舞,能增进大学生大脑的灵敏性。
第四,舞蹈运用可以帮助人们促进消化和体能素质的提高。在开展舞蹈运动时,人们通过腰部扭动和腹部肌肉的活动,对肠道可以起到有效的规律按摩作用。
四、跟随韵律舞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广泛地开展舞蹈形式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改正适应性较弱的运动、动作姿势,同时也可以释放出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压力、伤感、愤怒等不良情绪,让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对个人行为和心理的控制能力。舞蹈也是人类情绪的一种自然流露,大学生如何在舞蹈中获得力量?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编排舞蹈作品,激发创造力。创造力能给人带来满足感,消除挫折感,带给大学生积极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舞蹈从姿势和动作的编排,再到最终舞台的展示,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创造与创新的思维活动因素。应打破传统思维,舞蹈并非舞蹈家的专利,没有舞蹈基础的人在工作中也可以编排舞蹈。环卫工人舞动身躯跳着自编的印度舞,在央视《星光大道》上展示着昂扬的精神风貌。随着《自由飞翔》的旋律,扫帚工能舞动自信优美的舞姿,大学生是更具创造性的群体,应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编排舞蹈作品,并为孤寡老人和福利院儿童演绎自创作品,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体现和感受自身的价值,促进自我和他人心理健康。
第二,欣赏舞蹈作品,调节情绪情感。通过欣赏舞蹈作品,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悟,激发大学生愉悦的情绪情感,在舞蹈作品中感受生命的价值,找到灵魂的升华。在优美的音乐中,舞者在活动筋骨,观者便会心旷神怡、情绪饱满、积极向上。舞蹈时身躯随着节奏的有规律运动,塑造出表达某种情绪情感的姿态,配有音乐旋律,与所配音乐节奏相协调,舞者和观赏者伴随着生理上的快乐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起到宣泄情绪、调节心理的作用。例如,现代舞《红与黑》,舞者身着黑色衣服,手拿红色扇子,在极富感染力和节奏感的鼓点音乐中,演绎出大气磅礴的力量,美丽的人体跳出美丽的舞蹈,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能量和美的感受。《雀之灵》表现了一只高傲的孔雀,时而高视阔步,时而跳跃飞奔,时而轻挪缓移,时而急速旋转,将人带入亦真亦幻的境界,让人忘却生活中的琐事,回归大自然的美好境界,随着华美音乐的落幕,孔雀停止了华丽的舞蹈,她静静地立成了一座尊贵的雕像,却又微微地轻颤着……
第三,随着韵律舞动,促进身心健康。“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抖抖手腕,抖抖脚丫,轻松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我也不会老。”在《健康歌》中,欢快的旋律让人听了就有种想跳舞的冲动。舞蹈来源于生活,舞蹈可以强身健体,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舞蹈可以调节心情,作为人们的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舞蹈可以有助于人们宣泄积压在内心的烦躁与不安的情绪;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享受完大汗淋漓的畅爽后,心中的不良情绪和压力得到极大的抒发。有效地运用舞蹈引导大学生融入其中,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大学生舞蹈社团,引导他们融入到集体中去,在集体中交流、讨论,寻找归属感。以舞健身,观舞审美,伴舞成长,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舞蹈疗法在强身健体、提升美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功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在舞蹈中,大学生用动作尽情地去展示自己对感情、对生活、对自然的理解以及对幸福的追求和期望,在其中身体语言和心理状态可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并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使人的消极情绪得以发泄,动作所产生的美感,能让人陶醉于幸福和满足中,从而达到对人心理活动最好的调适效果。我们应将舞蹈文化融入大学校园,让舞蹈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不仅仅局限于表演和欣赏方面,也让舞蹈发挥其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起到高效持续调适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54-261.
[2]李珉珉.舞蹈疗法及其应用的探索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调适情绪放松运动 篇5
调适情绪放松运动
当人的情绪出现波动时,适当做些运动,或收腹挺胸,或双臂上举,或目视前方,此时,你会感到心情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当人产生各种情绪的时候,常伴有身体上的`某种变化.人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尴尬羞涩时,往往会脸红;紧张害怕时,会脸色苍白;兴奋激动时,心跳会骤然加快;郁闷沮丧时,便觉得心神不安.
作 者:凌晨 作者单位:刊 名:食品与健康英文刊名:FOOD AND HEALTH年,卷(期):”“(6)分类号:关键词:
善调适者长寿 篇6
首先是心理调适。医学研究发现,心理活动影响着机体的生理变化。人类疾病的50%,甚至80%都与精神因素有关。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遇事冷静,想得通,看得开;情趣广泛,精神快乐;老有所为,生活充实;人际关系好,能与人和谐相处。总之一句话,要善于调适,使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是生活调适。生活要调适好,就要讲究科学,要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专家说得好,人可以死于疾病,不能死于无知。吃饭要讲究营养,就要懂营养学。不是说吃得好,老吃营养品,就是营养好。现在很多人因为营养过剩而患上“富贵病”。所谓科学,就是凡事都有个度,吃饭八分饱可矣。
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也要有个度,过犹不及。我有个同学酷爱运动,每年都冬泳,每年都骑自行车旅游,每天可骑行二百多里,可却因运动过度,突发心脏病死亡。我有个邻居患骨质增生,听说喝牛奶能补钙,就大量饮用,结果于事无补。我告诉他,光喝牛奶不行,欧美国家的人喝牛奶最多,患骨质疏松的也最多。补钙也要讲究科学,如多吃蔬菜、适当运动、少吃盐、经常晒晒太阳等。他听了我的劝告,改变方法,取得明显效果。
【读者特惠大医堂养生服务】
1、灸疗师职业培训: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灸疗师职业培训全国课程发展中心面向全国招生。
2、养生专家讲座定制:全面服务于企业,提供中医名家、养生大家的健康讲座和课程定制。
调适作用 篇7
一、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存在问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创业教育的定义, 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人, 而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创新意识、精神、思维、能力与人格等多个元素的教育活动。从内涵上而言,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统一的。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原则, 在四个维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一,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强化实践活动中创新创业意识对个体心理倾向的动力作用, 培养大学生自主意识与竞争意识;第二, 塑造大学生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第三, 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 引导大学生规范个体从事社会活动行为;第四, 健全大学生创业心理与人格。
目前,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是在社会就业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深化推进的教育改革内容之一。然而, 就当前大学生自身而言, 创业意识与创新意识相对淡薄, 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愿意将创业作为毕业之后的选择。但毕业后, 真正选择创业道路的更是少之又少。在人力资源市场, 岗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然而在他们的理解中, 自主创业存在很多误区。首先认为自主创业是无奈之举, 与其承受自主创业必须面对不稳定局面带来的压力, 不如寻找一份相对稳妥舒适的工作。其次是学生对于创业缺乏足够的认识, 大多数创业只局限于门槛较低的餐饮、零售等服务性行业, 技术创新的领域几乎很少涉及。三是对于自主创业缺乏长远规划, 缺乏耐心, 易于急功近利。
从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 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信心与勇气, 与创业成功者有较强的距离感, 甚至将创业成功者归因为天生具备的素质, 包括能力与勇气。另外, 学生缺乏自主创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四年大学生活中, 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相对严重。学生对于创业完全停留在一个模糊的概念上。尽管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效果上仍不理想, 从根本上讲, 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 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相对模糊。目前高校将培养社会人才作为主要任务, 但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相对于时代发展略显滞后,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教授方法及考核标准, 仍然缺少一个明确清晰的界定。
第二, 创业创新教育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大多数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将创业教育课列为公共选修课, 或是组织校企互动, 包括请企业家做讲座或是组织学生深入企业, 有些学校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然而此类做法并未形成体系, 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笼统地将学生纳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或是将此类课程单纯地进行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并非学生综合素质完善的主要途径。
第三,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工作中通常被划归为学生工作、就业指导部门, 使创业创新教育停留在学生活动层面。同时, 承担创业创新教育的大多是兼职教师, 并未形成专业系统的教育研究体系, 评价考核机制的建设也并不健全。
二、职业规划教育的心理调适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提出, 在90年代引入我国。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个体学习分析自我主客观条件, 掌握测定、分析、研究和总结个人爱好、兴趣、特长等能力, 确定个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职业目标, 最终实现连贯有效的职业目标实现路径与实现方案。
首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或者说职业生涯规划, 从本质上讲属于心理学范畴, 是个体认识自我并塑造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要在大学生创业创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教学体系上明确教学目标, 完善教学体系, 转变社会教育理念, 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之一在于其阶段性。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盲目创业, 而是对所有学生进行一种创业精神、文化的培养及对创业基本知识的传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 在心理上迫切渴望独立与被认可, 然而在学习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却因为技能与经验的欠缺难以树立自信心。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创新创业的目标:不同的职业发展层次意味着个人素质发展的不同阶段, 那么意识与人格的培养塑造也可以通过职业发展的层次划分进行相应的目标确定。对此,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依据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依托,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
其次, 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相对具体: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估;对自身知识技能正确评估;对客观环境进行正确评估;对形势与政策发展进行正确评估。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更多的是从内心素质发展层面进行人格塑造与完善的过程, 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引入, 有利于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 最主要的是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 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各专业各科目课程教育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而言, 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精力与资源分配必然有所差别。因此,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 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在专业教育方面也应当加大调整力度, 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围绕社会具体需求, 完善专业结构, 同时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 建设具有高影响力与高水平的品牌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必需更加专业化, 选拔与培养专门从事创业创新教育的教师, 将在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在校教师与社会人员相结合。通过职业生涯与创新创业的多方培训, 专职教师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进程管控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管理, 同时也可以在合适条件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例如企业家讲座或参观企业等, 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
最后,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长期以来, 国内外教育培训经验证明, 评价体系的构建于评价机制的运作有助于教育主体之间竞争意识的培养, 也有利于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因为,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 就业率为导向, 职业理想的完成度为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 可以形成良好的推动力, 也可以及时发现教育体系中某一环节的问题。对高校就业率的评估, 不能单纯地以就业与否、就业薪资水平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考核的唯一标准, 而是要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设定, 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实现进行量化并加以评价, 充分反映学生自主创业、择业与就业的真实状态, 客观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涵锦.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的调研及对策.东华大学学报, 2011 (3) .
[2]万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蒋琴雅.创业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职业圈, 2007 (24) .
[4]桂南岭.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5.5.
[5]刘景宏.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 VOL2 (3) .
[6]党瑛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分析.华章, 2011 (14) .
调适作用 篇8
1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
理想与目标的丧失。走过激烈的高考, 几乎所有大学新生的人生目标突然缺失, 新的环境让人眼花缭乱, 短时间内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生活处于一种异样的新鲜和迷茫之中。对大学生活新生无疑都有自己的设想, 进入大学却发现校园并不如自己想象的美好, 校园的师资力量与自己的设想还相差很远, 没有看见“大师”, 也没有感觉到教师的“学者”风范, 强烈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所有高考前在大学大展宏图的力量支撑顷刻之间倒塌, 理想建立的基础崩溃, 情绪低落, 对学校的负面评价开始增多, 大学生活就成了得过且过。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别, 中学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的自学能力缺乏锻炼, 而自学能力恰恰是大学新生必须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大学的教材仅仅是教师授课的纲领, 不可能如中学那样面面俱到, 一堂课可能讲授了教材的一章内容, 这些内容学生可能根本没有预习到, 况且大学课程的讲授更加重视课程前沿内容的展示与学习, 从中学教师手把手的教授到大学大量信息的自主学习与分析掌握, 对还处在新环境的新鲜中的大学新生而言, 无疑会晕头转向, 不知从何下手。中学对学生学习的严格管理, 在大学更多的变为自我管理, 很多学生在此前没有有意识地学习自我管理, 进入大学在“没人管”彻底放松的环境中, 不知道在大学为何而学?学什么?如何学?而解决这些问题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同时, 由于社会的激烈竞争, 人心的浮躁, 大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难免会抱有功利性的色彩, 认为赚不到钱的知识是没有用的知识, 是不需要学习的知识, 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 大一往往是基础知识学习,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人际交往的焦虑。大学新生是活泼好动情感需求强烈的群体, 远离家乡、父母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圈, 为了摆脱情感上的孤独和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急于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魅力获得情感的慰藉, 然而, 现实的生活与自己的理想存在差距, 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 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千差万别, 经历了最初的新鲜之后, 性格、生活中的不同暴露出来, 大学生的自尊心强, 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 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 宁可回避问题也不愿放过下自尊与他人坦诚的进行真心的交流。同时, 高额的学费对不少家庭是个严峻的考验, 贫困学生在大学不是少数, 由于缺少充足的生活费, 对他们而言每一餐饭钱都要算计, 即使他们愿意参与集体活动, 乐于与他人交往, 但不可否认人际交往也是“需要花钱”的事情, 一边是辛勤劳作仍难以凑齐学费的父母, 一边是热切期盼与自己交往的学友, 让他们如何不辗转反侧、备受煎熬。作为社会人, 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需要有情感的归属, 但却又不愿暴露自己的内心, 因而大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焦虑, 这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对知识的进一步探求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高考后遗症的集中迸发。高考是全民关注的大事情, 直接参与其中的学生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很多学生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不惜补习一年又一年, 在这样的压力不断叠加下, 有些学生越挫越勇, 但是更多学生的心理却是越来越脆弱。在中学由于人生目标的明确清晰——高考, 以及父母因为关注孩子高考的“粗心大意”, 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暂时被掩盖了, 然而进入大学, 父母在身边的嘘寒问暖没有了, 明确的高考目标消失了, 一切处于一种全新的状态, 心理的疾患没有了掩盖的屏障, 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当务之急, 但是大学生活对每个个体的身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心理脆弱、存在心理问题隐患的学生不可避免会出现高考后遗症的集中迸发, 出现作息时间紊乱、神经衰弱, 严重者出现明显的抑郁症表现甚至自杀。
2 大学新生出现心理适应问题的基本原因
家庭因素。家庭是中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父母是他们人生的导师, 在社会激烈竞争、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 家长宁可让自己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也要他们考取好的大学, 况且很多父母为了自己的饭碗不会丢失对子女的教育仅仅关注在学习成绩上, 然而在这样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走入大学的学生要么生活自理能力差, 要么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难以适应大学自由开放的环境。
社会因素。社会是个体生活的大环境,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学习最终都是要走入社会, 同样社会给了学生什么样的氛围, 学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在这个场所, 本应该学习如何掌握适应社会的本领的时候, 学校却给予每个个体考取高分的唯一选择, 因此, 进入大学前学生学会的不是如何学习, 而是如何考取高分。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沿用了这种思维, 除了学会考取高分之外其他的事情不知如何应付, 结果是要么在考试前挑灯夜战为所谓的高分拼搏;要么是只知学习无暇旁顾大学里其他丰富的活动, 但是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还没有取得高分, 结果可想而知, 前者取得的高分是虚假的高分, 而后者因为没有取得高分对自己一直坚持的人生理念产生了怀疑, 自暴自弃索性不学者不在少数。这些与我们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背道而驰。
3 通过“基础”课教学, 解决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对策
认识环境, 分析自己, 尽快确立学习目标。“基础”课开篇明义探讨的是如何适应人生新阶段问题,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能力, 尽快缩短“理想间歇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通过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 努力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同时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熟悉校园环境、清楚学校主要职能部门的办公地点、了解丰富的校园文化, 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在此基础之上,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把校史讲述作为重点之一, 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校使馆, 宣扬学校学习、教学中的卓越形象, 虽然学校没有“大师”, 但学校中有“教学能手”、“十佳教师”、“省级名师”、“国家级名师”等, 虽然看不到在世界上扬名的校友, 但学校仍出现了名闻一方、国人皆知的学兄学姐。使学生产生虽然学校环境一般, 但是在这样的学校学习仍然是“不虚此行”。对于学生的“学者”风范情结, 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充电、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知识, 以渊博的知识、浓浓的感情感染学生。学生认可学校环境和教师的教学之后, 重点把握“基础”课理想、信念内容的讲授, 以课程内容为契机, 请学生谈谈自己进入大学后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 通过充分的讨论把握学生的理想目标, 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育, 帮助学生尽快确立人生目标。必要时可以采用挫折教育, 以校园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雄心, 如古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心,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新老交流, 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教师的授课方式, 积极转变学习方式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需要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共同配合, “基础”课绪论中专门谈到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任课教师以此内容为基点, 组织高年级学生与新生共同探讨学习的方法, 专业课程的授课尽可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 让大学新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适应过程, 实现平稳过渡。大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要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关注大学生学习目标功利性时, 从新生入校开始着手解决“动机误区”, 以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等内容对其进行责任感、使命感教育, 使学生树立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责任感。实践证明学习急功近利、缺乏扎实理论基本功的大学生, 走上工作岗位的确“上手快”, 但往往好景不长, 因为后劲不足不得不“回炉”;而基础相对扎实、素质好的同学这时的优势显现出来, 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基础”课的教学需要解放思想, 不断更新内容, 授课方法上不局限于单纯的说理, 对社会中出现的急功近利、丑恶的现象敢于直面应对, 使“基础”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增强对学生教育的说服力。
营造环境,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新生是一个敏感的群体, 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 对自己的关注度非常高。调查显示, 大一学生较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社交焦虑程度高, 个人评价得分低, 城市学生个人评价略高于乡村学生, 乡村学生社交焦虑偏高, 个人评价偏低;而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社会交往焦虑和个人评价差别不大。由于产生社交焦虑、个人评价低的学生多采取自责、回避的消极应对方式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因此, 结合“基础”课的教学, 重点解决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帮助大学生恰当评估自己承担的角色, 改变潜在的破坏性的信念和假设;重新审视自己, 减少对自己言行的关注, 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和事上;营造积极认可的环境, 帮助社交焦虑的学生建立自信, 增强抵抗环境的能力;保持人际交往中的个性和原则, 防止钝化性格。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核心是使大学生适应社会, 理解、认同、践行社会规范和社会目标, 这些恰恰是“基础”课讲授的内容:锤炼大学生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等等。
善于观察, 及时引导。中学时期的心理疾患在大一的集中迸发, 表明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建立健康心理的关键。适应力在这里指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主要包含耐受力和自控力, 而耐受力指的是对外部环境及自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个体的承受能力。耐受力差, 心理疾患外在化、经常化的可能性就大, 对于这一点, “基础”课程开篇就讲述如何适应人生新阶段开拓新的境界, 通过确立明确的理想目标, 有效避免个体内心的混乱,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健康。“基础”课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长期过程, 教师在运用教学内容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情况的同时, 需要积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尽可能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 对学生的心理疾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共同联手, 平稳过渡。大学新生调整身心以良好的心态适应新的环境, 投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 对环境的适应的状况直接影响以后学习的进展, 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以及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良好身心的形成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 家庭作为学生情感的后盾, 父母要有耐心和耐力帮助子女, 对子女在学校的种种不适应要耐心的听其“絮絮叨叨”, 对其遇到的困难要有忍耐力, 避免一手包办解决子女适应道路上的难题。社会是学生最终要走入的场所, 社会舆论在报道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方面的种种笨拙的同时, 应该多为学生树立典型和榜样, 在学校营造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良好氛围。任课教师尤其是“基础”课教师及时结合课程的特点, 发挥授课内容在帮助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的独特优势, 从而达到齐心协力, 共同联手, 帮助大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人生环境的平稳过渡。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基础”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 由于课程开设的时间性和内容设置的综合性, 使得其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上具有其他课程难以媲美的优势, 运用“基础”课的教学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环境, 及时调适心理问题, 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郝玉芳, 乔旺忠.大学生社交焦虑、应付方式及个人评价的相关性的研究[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4 (1) :41-42.
儿科护士的压力与调适 篇9
关键词:儿科护士,压力,调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学科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的服务方向和服务质量不断更新,从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加,为此,人们也会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医疗服务标准来衡量护理服务工作,护士所面临的国际化挑战也日趋明显。因此,护士所受到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儿科护士,面对特殊人群,又是家中的小皇帝,所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一般人群。了解儿科护士的压力,并能很好的进行调适,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压力
1.1 特殊群体,差乱的工作环境
由于儿科病人自制力、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差,很多情况下完全靠家长叙述病情,靠症状体征诊断,加之多发病急,病人家属的心情往往焦急、紧张、害怕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而留有后遗症。有些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由于生病或经济负担过重而易怒;有些患者因为家庭矛盾而不配合治疗,甚至把心中的烦恼、怒很发泄到护士身上,这些都会给护士施加压力。加之年龄层次不一,病种多,整天处于腥、臭、臊气味及哭闹声等各种嘈杂的声音包围之中,往往使护士的心情抑郁,造成心理压力。
1.2 劳动强度大、学习任务重、技术水平要求高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开展,护士的工作,不再仅限于打针、发药,还要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兴趣的全面照顾。这种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新性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另外,由于孩子娇生惯养及家长的溺爱,对护士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动作利索,轻柔而且各项操作要一次到位,更及时更准确解除病痛。不合作的患儿还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当班护士还要督促收费,必要时还要协助病人检查和住院,完成与各科室沟通和协调工作。由于护士缺编严重,致使护士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昼夜轮回,生活不规律,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特别上夜班时,既要完成繁杂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加之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提高护理操作水平,保证护理质量和效率,使得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占用了大量休息时间。这种长期超负荷运转,往往使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身体压力。
1.3 病人不能独立,病情难预测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生活不能自理、表达问题不能明确的小儿、难预判性强,稍有疏忽就会引起家属不满。因此,儿科护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停地观察病情,及时予以记录,巡视输液情况,注意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由于探视人员多,还要维持正常病室秩序,这种高度紧张状态,往往造成护士精神压力。
1.4 人员混乱,易引起冲突
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几辈人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文化层次的差异,加之对孩子的宠爱,很容易与家属之间发生冲突,有时遇到病人及家属歪曲事实,蛮不讲理,甚至痛骂,过激,过分的行为等,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理解的心态。在得不到对方理解、感到委屈、伤害又无法表达时,护士会认为自己工作低下,对工作失去信心,甚至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胁,这种长时间不愉快,会使其感到身心的压力。
2 调适
2.1 转变服务理念,控制自身情绪
(1)转变过去以医护为尊,改为以病人为尊。把护理的重点放在提供人性化服务,方便病人,提高护理质量上,学会控制自己的个人情感,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因自己的情感失控而影响工作。树立高尚情操,视病胜亲人,宽容、理解、体贴他人,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提高工作的质和量。
(2)学会文明用语。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世上有2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人。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全方位护理。工作中熟练掌握和规范使用文明用语。
(3)培养控制情绪能力。护士上班过程中保持情绪良好,处事得当。当与患者及家人出现不可避免的冲突时,可以暂时离开,与同事通过互相间的交流,解除郁闷情绪,当双方冷静后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4)学会发泄、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生活中的郁闷情绪,护士肩负多重角色,在家里当好妻子、儿媳、母亲等角色,心理压力大,如果不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郁闷情绪,则有可能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工作情绪低落。所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排解郁闷的方法有: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或与朋友聊聊天,散散步或找亲人诉苦、谈心,彻底忘掉工作中的不快,这样上班时保持充沛的精力与活力,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
2.2 培养自己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
(1)练好扎实基本功,拓宽知识面。护士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过硬的医学理论基础和熟练地操作技巧,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是平日工作中的学习积累和锻炼所得,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充分体现“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才能赢得病人家属的满意、信赖和尊敬。
(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树立工作中的榜样,向先进人物学习。
(3)让社会各界认可和赞美护士工作。
护士应该被了解、肯定和赏识,对取得成绩和表现优秀的护士有关部门领导应给予认可和赞美,当护士犯错时也应给予真诚理解和安慰。这样才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潜能。
2.3 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具有强烈的同情心
(1)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的优劣贯穿与整个护理行为,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
(2)应用亲人般的护理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是简单、机械的完成任务,不善解人意,不愿与人沟通,就无法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就感知不到他们的情绪。如果在工作中经常与家属交流,建立一种朋友,亲情关系,在重要的日子慰问和关心他们,用一句话,甚至一个手势,一个拥抱,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会把最知心的话告诉你,从中找出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
2.4 培养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1)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相互尊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
(2)护士更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宽容、谅解,不要为别人的过错烦恼和过激。
(3)要学会赢得别人尊重和喜欢的技巧。护士不仅要有自身的完善,还要在他人面前受欢迎,儿科护士更要有一颗童心,有一颗爱心,视病人如亲人,视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有浓烈的人情味,做病人的大姐姐、好阿姨。
(4)单位可以组织一些活动,陶冶护士情操。如组织郊游、文艺演出、体育锻炼等,在这种群体活动中,情操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5 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护士应多为家人,特别是丈夫、子女、父母介绍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诉说工作中的苦与乐,尽量得到他们的谅解和支持,关心和体贴,尽量减少护士的家务劳动,多给他们创造轻松舒适的休闲生活,体会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加深,加之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儿科护士的压力必将受到广泛重视并得到有力缓解,护士也必然会将各种压力转变为工作动力,护理水平和质量也将大大提高。护士正确认识自己,理性控制自己,合理调节情绪,不仅可以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还可以使护患关系更加亲密;善于理解他人,感知病人家属的情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护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护理质量也能进一步提高。护士需要不断进行自身修养,才能减轻压力,解除不良情绪,树立正确自我意识、服务意识,更好从事护理工作。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广大的“白衣天使”都将是人们最忠实的健康守护神。
参考文献
调适作用 篇10
联合国《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说, 主动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发达国家经济疲软等因素将导致发展中国家2012年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增长将持续保持强劲, 但增速将放缓。中国、印度这两大新兴经济体2012年的增长分别为8.7%和7.6%, 均比2011年放缓了一个百分点左右。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严峻,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中国和印度的带领下仍然会高于其他地区。
2012年, 发达经济体将面临以下四大风险:债务危机深重、金融系统脆弱、高失业率和紧缩政策导致需求疲弱, 以及政治僵局及机构效率低下造成的决策机制瘫痪。这四大风险甚至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看点一:财政支出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并进
2012年, 政府在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继续投入大量资金, 社会保障、就业、医疗等民生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三农”、节能减排、区域协调发展等经济结构调整也需要财政支持, 需要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增长。财政支出结构的安排中, 有望在压缩行政支出、保证政府在建项目支出的同时, 推动财政支出大力向社会保障倾斜, 向改善民生倾斜, 不断提高其所占比重。
看点二:深化市场化手段对物价的调控力度
在改善物价调控的手段中, 有望更加重视经济手段、市场化手段的运用, 并有效推进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 取消信贷规模行政管制措施, 让国内资金要素价格找到真正的市场定价。同时, 有望改进对通货膨胀形势的判断标准。除考察CPI外, 还应将核心CPI、“低收入群体CPI”等纳入考查范围。
驴象之争:危机阴影下奥巴马奋力一搏?
根据美国年初发布的国家就业报告显示, 美国去年12月就业人数大幅增加, 增幅远超预期。美国去年12月3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1.5万人。这表明, 美国经济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 经济复苏的好处还没有触及每一个人, 许多中小企业仍处于困境之中。对于奥巴马的总统连任之路来说, 民生问题成为了绊脚石, 虽然失业率下滑, 但仍处于高位。
美国的国债危机势必给经济复苏带来阻力, 目前美国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接近70%, 比美国除“二战”之外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高。且美国“婴儿潮”一代即将进入老年, 需要更多政府福利和医疗资源, 这很可能导致债务问题持续恶化。此外, 美国的住房市场也是经济复苏的制擎因素。有鉴于此, 2012年美国经济的看点在于:税收新政、提振内需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欧元区能否安然无恙?
欧债危机的效应势必将不断冲击着欧元区的经济增长, 欧债危机的强大余波将使2012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很难出现根本好转, 甚至有可能陷入新一轮衰退, 其出口、市场容量及区域内贸易可能进一步萎缩, 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欧盟出台的债务危机解决措施有望集中在加强财政纪律和经济治理方面, 即中长期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案为主。欧盟内部有望对治理达成共识, 以弥补内部协商机制的种种漏洞。此外, 欧洲央行的注资行动, 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补充银行系统资本金, 保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扶植实体经济的东山再起。据相关学者的观点, 欧洲央行将进一步降息, 欧元则将进一步走软, 这都将缓解紧缩带来的苦痛。
打造中国财会人的“软实力”:第九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峰论坛暨中国总会计师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发布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2年, 将是全面开启文化体制改革的“元年”。作为中国总会计师事业文化建设的旗舰媒体, 《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将继续在资深传媒人、《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社长兼总编刘丽君女士领导下, 有效推进总会计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传播新时代中国总会计师社会责任新理念, 铸就中国财会人的“软实力”。
善调适者长寿 篇11
首先是心理调适。医学研究发现,心理活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变化。人类疾病的50%,甚至80%都与精神因素有关。一个人要保持心理健康,就要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遇事冷静,想得通,看得开;情趣广泛,精神快乐;老有所为,生活充实;人际关系好,能与人和谐相处。总之,一句话,要善于调适,使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是生活调适。生活要调适好,就要讲究科学,要学习一些有关的保健知识。有关专家说得好,人可以死于疾病,但不能死于无知。吃饭要讲究营养,就要懂得营养学。不是说多吃营养品,就是营养好。现在很多人因为营养过剩而患上了“富贵病”。所谓生活调适、讲究科学,就是凡事都要有个度,吃饭八分饱可矣;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也要有个度,过犹不及。我有个同学酷爱运动,每年都冬泳,每年都骑自行车旅游,每天可骑行200多里;后囡运动过度,突发心脏病死亡。我有个邻居患骨质增生,听说喝牛奶能补钙,就大量饮用,结果于事无补。我告诉他,光喝牛奶不行,欧美国家的人喝牛奶最多,患骨质疏松的也最多。补钙也要讲究科学,如多吃蔬菜、适当运动、少吃盐、经常晒晒太阳等。他听了我的劝告,改变了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调适生活不只是认识问题,还有个毅力问题。
高考补习生的心理调适 篇12
一、补习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正是心理初步成熟和不完善的时期, 往往表现出独立意识与依赖意识并存, 冲动情绪与理性思维同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补习生在心理上看似成熟而又非常敏感脆弱, 其主要心理特点为:
一是自我意识强烈。补习生对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一方面比较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不愿意被别人当作特殊人员, 与别人交往常带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一旦有被“歧视”的感觉可能会有很强烈的思想及行为反应, 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希望显示出自己经历过了高考的历练, 经验阅历丰富。事事以“过来人”自居, 积极乐观者, 往往以自嘲的心态自称“在读研”或“高四生”, 乐于指导帮助别人, 消极者对往往表现出自以为是, 特立独行, 甚至与老师、同学采取一种“对抗”的态度。
二是存在自卑失落心理。落榜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补习生既要面对失败的结果, 又要面对家庭和社会的重重压力。一方面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愧对对父母的期望与厚爱, 在同学面前也感到是个失败者, 虽然“高人一届”, 自觉“低人一等”。另一方面容易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产生怀疑, 对未来缺乏自信心。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心情压抑、性格孤僻, 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之中, 不很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是存在自暴自弃心理。一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补习生迫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重读, 对前途感到十分渺茫, 无法从重重的压力之中解脱出来, 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淡漠, 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对自己缺乏约束和克制, 逃课、上课睡觉或沉迷于上网、看小说等, 经常发生违纪行为。
二、应对高考补习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补习生的心理问题从短期看影响到个人的学业, 从长远看可能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因此要把补习生心理调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从自身、班级及补习生三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 教师要以接纳、理解、支持的态度来对待补习生。要与他们真诚的交流、沟通, 实现心灵的相通, 让他们感到老师就是一个关心自己的长者或朋友, 值得他们信赖、依靠和支持。其次, 老师也要做好班级同学的工作。要让他们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些补习的同学, 不歧视、不搞“小圈子”, 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创造一个尊重和协的集体氛围, 使补习生能够尽快融入到集体之中。最后, 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打破自己的心理壁垒, 重新确立目标, 勇敢面对现实, 面对新生活、新环境, 关心集体、关心同学,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
二是总结高考失利的原因, 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教师要根据每名补习生的实际情况, 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 帮助他们分析和认识高考失利的关键所在, 既给予积极的鼓励, 使他们能够树立信心, 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平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往往是学习兴趣不高, 对未来的信心不足。教师要从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入手, 帮助制定一些具体可行的计划和目标, 使他们的学习和自我上进的意识逐步得到提升。发挥失常的同学往往很懊恼, 长期徘徊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中, 他们的问题往往是个人心理素质问题。教师要注意从克服失落心理, 提高心理素质上给予关怀和具体指导。对于认为考题偏难、偏怪影响高考成绩的同学, 往往是因为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解题技巧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正视问题, 从自身查找原因, 解决知识结构不完善, 基础不牢的问题。教师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 打开一个个补习生的心灵之“锁”。
三是注重长期关注、跟踪问效。自控能力弱, 思想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和反复是高中生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补习生身上体现的就更明显了。思想认识的改变, 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因此, 作为教师要对补习生给予长期的关注, 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对于取得进步的和成绩的补习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 使他们感受到进步和收获的喜悦, 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有畏难情绪和懈怠意识的同学, 要及时进行沟通交流, 帮助解决思想上、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教师要让补习生始终感到一种关心和支持, 始终有一个“助推器”在自己身边。
【调适作用】推荐阅读:
调适对策07-28
自我调适能力06-24
税务干部心理调适07-26
之十二心理调适06-13
新教师的心理调适08-02
领导干部心理调适08-17
大学新生心理调适感悟08-25
老年人如何调适心理07-12
儿科护士的压力与调适09-06
初级心理健康心理调适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