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学习

2024-09-21

阅读和学习(精选12篇)

阅读和学习 篇1

一、调查目的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深受传统语法、翻译法的束缚,我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倾向于枯燥单一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教学氛围不高,再加上学生对阅读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提高缓慢。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课状态,设计该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采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做准备。

二、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了大连科技学院外语系2013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大二)为实践对象,共58名学生。采取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两种形式。

三、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于2014年11月10日在英语阅读课上进行。当场发放58份调查问卷,当场收回58份,所有参与的学生均以匿名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就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访谈以个人的形式,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找出一个代表进行相关问题的了解,然后将访谈内容记录下来,最终对数据及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

四、调查问卷结果

你的性别是:□男 □女(男生6人,女生52人),你所在的年级是:□大一 □大二 □大三(全部为大二学生)

( )1.你觉得英语阅读重要吗?

( )2.你对英语阅读的兴趣程度?

( )3.你平时阅读的动机是什么?

( )4.你进行课外阅读练习的频率是?

( )5.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英语课外阅读上?

( )6.你的英语阅读资料通常来自哪里?

( )7.你觉得对你所读的文章有收获吗?

( )8.当你阅读遇到生词时,

( )9.你阅读时会涉及不同的题材?

( )10.目前,你提高阅读能力主要途径是:

( )11.进行阅读练习时,你会:

( )12.你认为英语阅读中的难点是(可多选):

( )13.你希望上一节怎样的英语阅读课?

五、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向我们表明学生的英语阅读课学习状态。通过该调查问卷我们对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两个班19%的学生愿意主动去进行阅读方面的练习,他们或者对阅读材料感兴趣,或者是为了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43%的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一般,因此平时由于老师要求才偶尔阅读。 17%的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自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每位学生都在阅读中存在基础知识薄弱;不能巧妙运用阅读技巧;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差;受母语干扰严重,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等各种问题。阅读理解水平是随着学生的日积月累逐渐提高的,通过学生的留言,我们知道学生希望从兴趣出发,上一节能发挥主观作用,老师引导的阅读课。

由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总结,教师要以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了解到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反映一个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督促,指导的作用,学习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传授并让学生掌握重要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词句, 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另外教师也要互相交流,通过教学观摩活动总结自己课堂的有点与不足,为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英语阅读课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通过该问卷给英语教师提供教学改革的基本数据。

关键词:英语阅读,调查问卷,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钟丽佳.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阅读课程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9(6):103-106.

[2]关于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06(1):88-89.

阅读和学习 篇2

三年级的特点是有作文课了。提起作文,学生是眉头直皱,家长也是忧心忡忡。因为有了作文,三年级语文学习期便被理解成了一个转折期、困难期,大家也知道作文很重要,也很关心孩子的写作水平,那么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起步作文该如何去操作呢?

(1)勤写多练。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让孩子在平时多写作文,除了完成好平时学校布置的练笔作业和两周一次的大作文外,要经常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学习写法,可以先从仿写开始。请家长不仅要重视作文本上的,更要重视日记和造句、片段练习。

(2)课外阅读注意积累

多看课外书其实对写作很有帮助。俗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文不同于其它习题,它不可能在一天或一周内一蹴而就,不能明天要测验了,我们今天来练练作文,起不到效果。只能靠平时日积月累,逐步提高。

(3)接触生活,加强语言表达。

作文是什么,就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把你要对别人说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所以生活素材是否丰富、口头表达能力强不强很重要。平时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让他开开眼界,见见世面,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吸引人的东西可写。生活中和孩子多进行一些语言交流,看到遇到什么事让他说一说,听听他的意见,口头表达能力强了,写作文也会有进步,这就是“口头作文”,又不加重负担,又有效。

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于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来说,意义又显得非同寻常,因此,本学期我们继续沿袭前两年读书活动的传统,尽可能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可读性强的书籍供学生阅读。本学期,在学生的识字量和理解力增强了以后,除了让孩子读一些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童话书,拼音板的四大名著,科普和传记类的等一些经典名著外。在这里我推荐几名最新的儿童作家:金波、杨红缨,曹文轩、沈石溪、郑渊洁、严文井等,他们的书很受孩子的喜欢,也有利于孩子的积累,除了我们给孩子推荐的书籍以外,孩子自由阅读的时间是无穷的。在这方面,希望家长们能广开书源,帮助孩子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家长能根据学校要求和孩子自身情况,帮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每天做完作业后读25分钟课外书,平时多看书读报,少看电视、少上网,每天坚持摘抄1个好词语,1个好句子。让孩子养成爱看书的习惯。会使他受益终生。

阅读和学习 篇3

关键词 自主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目前,各种新的学习方式已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尤其是自主学习方式。在阅读课堂上实施自主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自主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也不例外。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进入积极的、最活跃的语文思维状态,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也会得到弘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不迭时机地创设语文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创设情景来激趣。

(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篇课文的导入,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起点。设计一个好的课题的导入,激发学生理解课文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利用课文的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设置相应的悬念,循循善诱,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到课文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

(2)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走进现今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总是提出这样或那样近乎苛刻的问题,如上课时要坐端正、说话前要举手……反之则被当成是扰乱课堂秩序。其实,发展个性要以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为前提,因为只有在宽松的教学气氛、融洽的教学情景里,才能让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他们上课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少给学生约束和规矩,多给学生自由。只要他们上课能够神情专注,积极参与,对他们的坐姿或发言是否举手可以不在意。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算得上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自主实践的热情。四十分钟的课,要学生安安分分、集中精神地听讲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违反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中,如果借助灵活的教法,那么学生学得开心,教师也教得轻松。

另外,应该适当地设计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活动,给了他们自主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以学定教。而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上,还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上。在阅读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具体操作如下:

(1)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这就是课堂上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地位,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课堂的民主气氛。在这一环节,学生的主要任务上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要达到哪个标准。就一篇课文来说,学生初读后的感知各不相同,而学生感知到什么实质上就是学什么,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

(2)学习方法自主选择。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和情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式,这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评价学习结果。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评价一直都是教师的特权。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评价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很多问题,而他们对问题的反思过程,就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思想得到升华,学习的质量也会提高。

三、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悟情和拓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文本,更重要以文本为基础,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会拓展和延伸。所以,阅读教学要将教学平台从课本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只是背景下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1)自主质疑,读中悟情。一切思想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意识开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跟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正是他们自主质疑的基础。由于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比较有价值的。

(2)自主体悟,延伸拓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习要联系实际生活、要渗透到实际的生活中。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充分体悟文本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外的拓展和延伸。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开拓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对活动的构思、策划过程都体现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根据课文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显出学生学习的实用性。

阅读和学习 篇4

一、语文阅读个性化学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这不仅是学生阅读方式的个性化、教师教学模式的个性化, 也是阅读素材以及教师课堂引导的个性化。无论是采取的哪种模式, 个性化阅读教学都是为了跳脱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给语文阅读教学以更多新鲜元素及活力, 这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 也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 这对于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是一篇十分个性化、富有趣味并且思辨性比较强的文章, 开课前我向学生们提问:“对于一件特定的事物, 大家觉得它的正确答案通常有几种”?很多学生觉得这是一个不需要问的问题, 纷纷说道:“当然是一种了”?我接着问:“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们觉得有点诧异, 教师似乎在暗示对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应该不只有一种, 这个个性化的设问对于学生们大脑中形成的常识是一种很大的冲击, 学生都惊奇的用饱含探究神色的目光望向我, 仿佛在等我揭晓答案。就这样, 这个个性化情境的插入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在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中我展开了教学:“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状况”。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关注科学”的单元设计, 这其中很多教学素材都是十分个性化的, 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中, 很多知识和学生固有的观念间是存在很明显的差异甚至冲突的, 这往往是很有价值的个性化教学素材, 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语文阅读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十分常用的教学模式, 协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进学生间的情谊, 还能够借助大家的智慧对于某些问题共同展开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学生间就某个阅读范本来共同展开探讨, 需要学生间能够彼此交流、交换意见, 这对于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识是很有帮助的。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是一篇很经典也很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文章, 就这个话题也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探讨。正式教学前我先就这个题目和学生们展开了交流, 让学生间以协作学习的形式回想一下记忆中自己的“童年的朋友”, 说到童年学生们自然饶有兴致。有的学生回忆起和自己一起长大的隔壁邻居家的小伙伴, 回忆起小时候一起玩耍、打闹, 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有的学生说道小时候家里经常搬家, 所以没有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自己童年最好的朋友就是那些喜爱的玩具。学生们纷纷回忆起自己的往事, 见同学们兴致很高,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我让大家谈谈“童年的朋友”对于一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有一定深度, 然而, 某种程度上这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 童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无比宝贵的, 童年生活甚至能够影响一个人今后的人生, 正是因为如此, 我才会让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思考、有认识。对于这种十分锻炼思维能力的问题协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从别人的观点中不仅能够完善自己的认识, 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 这是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与思考的有效途径。

三、个性化与协作学习的结合

对于初中阅读教学而言, 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看似难以融入的两种模式, 但是并不尽然, 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渠道及突破口这两种模式是能够相互融合, 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 还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两者的结合对于阅读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推进。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 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的结合, 首先我让学生独立的构建一下他们头脑中的“天上的街市”的样子。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本来就富有个性化色彩, 学生们的答案各不相同, 很多学生都对这个问题充满兴趣, 就这样, 怀着各自对于“天上的街市”的设想我展开了课堂教学。在学习了作者笔下的“天上的街市”后学生们的观念明显有改观, 很多学生都被作者笔下所描述的“天上的街市”的美所深深感染, 借助这个契机, 我让学生间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这篇文章中最打动你的地方展开探讨, 同学们各抒己见, 饶有兴致的谈论着对于这篇文章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认识自然也会逐渐加深。

阅读和学习 篇5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薄的纸,蒙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1)鲁迅小时候读书不光凭自己的____________,还依靠自己的______________。

(2)鲁迅小时候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他不是玩得____________,而是玩得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形容非常有趣味

(2)形容集中经历,一心一意。

2、(1)聪明伶俐 勤奋 (2)种花 描画 呆头呆脑 有趣有益

3、本文主要描写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

阅读和学习 篇6

关键词:理清思路 感情朗读 抓关键词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只要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他们方法,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以《詹天佑》一文为例,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一、了解背景,理清思路。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以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这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比较遥远,思想内涵比较深刻,如何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深切感悟,确非易事。在学习课文前,我先布置学生自己去查阅詹天佑的资料,还要了解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状况。再想一想,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資料来说说对詹天佑以及当时中国状况的了解。通过资料,学生都清楚地了解到詹天佑的生平事迹,也了解到当时的政腐败无能,中国贫穷、落后,已到了任人欺压的地步。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更清楚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有思路, 遵路识斯真。”就是说,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我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不同段落的特点,把握了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再出示填空题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詹天佑》一文先概括介绍 ,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__________;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__________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修筑京张铁路的意义。通过这道填空题,学生很容易弄清楚这篇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知道哪些段落是重点段,在学习时重点抓住这些文段来理解、感悟。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后,学习课文就比较顺利,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抓关键词,深入理解。

每一篇文章都有重点的词句,学习一篇课文,想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就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来深入理解。《詹天佑》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是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具体说明,既是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导练,设计了两个问题:1、帝国主义为什么要争夺铁路的修筑权?是怎样阻挠?2、“要挟”是什么意思?他们以什么来要挟我们?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各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

三、感情朗读,领悟精神。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课文时,我也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进一步领会詹天佑的精神。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找出詹天佑是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想的句子,然后重点朗读。反复朗读中认识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不怕艰难险阻的勇气。特别是“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一个句子,它充分表现出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它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力量。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出詹天佑的思想感受情呢?我设计了以下几次朗读:1、在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中勘测线路,真是困难重重,可是詹天佑都克服了,因为他想……(学生齐读这句话)2、在开凿隧道时,面对工程的艰巨和困难,他没有退缩,仍然想出办法解决了,这是因为……(生齐读这句话)3、面对青龙桥难以爬上的陡坡,詹天佑靠他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又解决这个难题。这是因为……(生再读句子)4、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他的带领下,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民,比计划提早了了两年。这是因为詹天佑心里时刻想着……(生再读句子)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产生共鸣,在朗读中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为祖国争气的决心。

四、合作探究,感悟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根据这一要求,在学习“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段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相互促进、交流互补,共同感悟。“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段是课文的难点,学生并不是多读几遍就能理解,这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他们自己能够利用文字画出示意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我让学生围绕这两段展开讨论,学生经过阅读和讨论,弄清楚什么是“中部凿井法”,什么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我让他们继续讨论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以及这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有什么好处。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山势,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画出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再细读课文,对照插图,让学生用笔做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行驶。最后我再演示动画课件,再现情境,突破难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

阅读和学习 篇7

一、推荐阅读和网上自我检索相结合, 阅读关于王昭君的诗句。

1. 李白《王昭君》: 昭君拂玉鞍, 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 明朝胡地妾。又: 汉家秦地月, 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 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 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 死留青冢使人嗟。

2. 白居易《昭君词》: 汉使却回凭寄语, 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 莫道不如宫里时!

3. 王安石《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 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 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4. 王安石《明妃曲 ( 其二) 》: 明妃初嫁与胡儿, 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 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 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 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 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 尚有哀弦留至今。

5. 欧阳修《和明妃曲》: 胡人以鞍马为家, 射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 鸟惊兽骇争驰逐。谁将汉女嫁胡儿, 风沙无情貌如玉。身行不遇中国人, 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为琵却手琶, 胡人共听亦咨嗟。玉颜流落死天涯, 琵琶却传来汉家。汉宫争按新声谱, 遗恨已深声更苦。纤纤女手生洞房, 学得琵琶不下堂。不识黄云出塞路, 岂知此声能断肠!

6. 欧阳修《和明妃曲 ( 其二) 》: 汉宫有佳人, 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 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 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 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 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 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 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 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 莫怨春风当自嗟。

7. 清代吴雯《明妃》: 不把黄金买画工, 进身羞与自媒同。始知绝代佳人意, 即有千秋国士风。环佩几曾归夜月, 琵琶惟许托宾鸿。天心特为留青冢, 青草年年似汉宫。

8. 王夫之《明妃曲》: 金殿葳蕤锁汉宫, 单于谈笑借东风。黄沙已作无归路, 犹愿君王斩画工。

讨论总结: 这些诗句的感情基调是屈辱、冤屈、哀怨, 纷纷为昭君鸣不平, 与杜甫诗作的感情基调相同。

二、搜集、阅读史料:比较阅读, 提出疑问。

1.《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

初, 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 以次当为左贤王, 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 单于欲传其子, 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 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 南郡人也。初, 元帝时, 以良家人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 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 不得见御, 积悲怨, 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 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 光明汉宫, 顾景裴回, 竦动左右。帝见大惊, 意欲留之, 而难于失信, 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 其前阏氏子代立, 欲妻之, 昭君上书求归, 成帝敕令从胡俗, 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2.《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记载:

竟宁元年, 单于复入朝, 礼赐如初, 加衣服锦帛絮, 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 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

3.《汉书·元帝纪》记载:

竟宁元年春正月, 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 既伏其辜, 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 乡慕礼义, 复修朝贺之礼, 愿保塞传之无穷, 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 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

4.《汉书·匈奴传下》记载:

郅支既诛, 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 ……竟宁元年, 单于复入朝, ……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 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 传之无穷, 请罢边备塞吏卒, 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号宁胡阏氏, 生一男伊屠智牙师, 为右日逐王。呼韩邪立二十八年, 建始二年死。…… ( 大阏氏长子) 雕陶莫皋立, 为复株絫若鞮单于。……复株絫单于复妻王昭君, 生二女, 长女云为须卜居次, 小女为当于居次。

5.《汉书》记载和亲之后“边城晏闭, 牛马布野, 三世无犬呔之警, 黎庶无干戈之役”。

提出疑问, 相互讨论。

1. 王昭君出塞是她自愿的吗?

2. 王昭君临行, 汉元帝有没有“意欲留之”?

3.“昭君出塞”是“和亲”?

链接阅读:

《后汉书》误记王昭君事辨析

李均惠

王昭君是自“请掖庭令求行”吗?

《汉书》明确记载, 王昭君出塞是因为汉元帝答应呼韩邪单于“愿婿汉氏”之请, 而将她“赐”给呼韩邪单于的。

但据《后汉书》的记载, 昭君出塞和亲是出于自愿而不是被迫的。她之所以要自请出塞, 是因为“入宫数岁, 不得见御”, 因而“积悲怨”, 于是利用匈奴单于呼韩邪请求“和亲”的机会, “乃请掖庭令求行”。即是说, 一个良家女子, 迫于封建权威, 被选进“掖庭” ( 后宫) , 听候“见御”, 纵使获得百般恩宠, 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个玩物而已。何况王昭君“入宫数岁, 不得见御”, 自然不能没有苦闷和愁思。但是, 王昭君不是以消极态度和用庸俗方法去对待这种苦闷和愁思, 而是用积极的态度, 看到出塞“和亲”是一个于国于己都有好处的机会时, 就挺身而出, 慷慨应召, 自愿扮演一个“和平使者”的角色, 去肩负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友好关系的重大使命。

两相比较, 《后汉书》记载的昭君自愿请行和亲之说, 很可能是范晔根据民间传说写入的, 其可信程度自然不如《汉书》。

试想, 王昭君离乡背井被选入深宫, 与父母亲朋隔绝已是人生之大不幸了。她难道不会联想到远在漠北、习俗殊异的匈奴宫廷会是什么样子吗?她难道会认为去匈奴配异族就摆脱了“牢笼”吗?从《后汉书》记载她在呼韩邪单于死后曾“上书求归”, 也可以说王昭君并未完全融合于匈奴族。因此, 昭君出塞恐怕不是她主动请行的。再说昭君的出身和她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滋生为民族团结而献身的精神。所以, 昭君出塞并不是她个人的意志, 而是皇帝的旨意, 她不过是汉朝皇帝为汉匈和平而赐给匈奴首领的一个“礼物”。当然, 王昭君接受了皇帝对她的安排, 客观上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 选自《文史杂志》)

三、搜集、阅读民间传说、地理名胜介绍。

传说昭君出塞后, 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 正遇朔风怒号, 走石飞沙, 他们只好停下来。昭君弹起她心爱的琵琶, 顿时彩霞横空, 白云缭绕, 冰雪消融, 万物复苏, 不一会儿, 遍地长满了青草, 开满了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 黑水变清, 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 在昭君和单于的头顶上飞翔和啼叫。于是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昭君也因此深得呼韩邪的宠爱, 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 即胡汉友好皇后, 成为呼韩邪五位妻子中唯一一位有称号的皇后。虽然两人只在一起生活了三年, 育有一子伊屠智牙师 ( 封为右日逐王) , 但幸福是不言而喻的。呼韩邪单于病逝后, 依据匈奴“父死, 妻其后母”的习俗, 昭君又深明大义, 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任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

当昭君去世时, 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 一包一包地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垒起了十几座昭君墓, “青冢”就是其中之一。“青冢”, 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 意为“铁垒”, 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 墓身呈台体状, 高达33米 ( 纪念昭君公元33年出塞) , 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 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因被覆芳草, 碧绿如茵, 故有“青冢”之称。

呼和浩特一带现有青冢多处, 如八拜昭君墓、朱堡昭君墓、南郊昭君墓、达拉特旗昭君墓等。

要求: 结合史传文学的阅读, 谈谈蒙古族民众心中昭君的形象, 以及昭君和亲对匈奴族的意义。

四、搜集历代对昭君和亲的评价, 探讨昭君和亲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1. 西汉学者焦延寿在《焦氏易林》一书中留下两首最早的昭君诗, 一为: “昭君守国, 诸夏蒙德。异类既同, 崇我王室。”; 一为: “长城既立, 四夷宾服。交和结好, 昭君是福。”都高度肯定昭君出塞和亲, 认为达到了“交和结好”的外交目的。

2. 唐代张仲素《王昭君》: 仙娥今下嫁, 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 牛羊绕塞多。

3. 唐代汪遵《昭君》: 汉家天子镇寰瀛, 塞北羌胡未罢兵。猛将谋臣徒自贵, 蛾眉一笑塞尘清。

4. 金代王元节《咏王昭君诗》: 环佩魂归青冢月, 琵琶声断黑山秋。汉家多少征西将, 泉下相逢也合羞。

5. 元代张翥《赞昭君与民同乐》: 队队毡车细马, 簇拥阏氏如画, ……千载草青青, 有芳名。

6. 明代莫止《昭君曲》: 但使边城静, 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 犹是汉宫春。

7. 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题昭君墓之四》: 千首哀词万首诗, 同声歌哭说妍媸。和亲本是汉家策, 出塞如何怨画师。之五: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嘀无声五十年。

8. 邓拓《昭君无怨》: 塞外月圆花好, 千里绿洲芳草。巾帼有英才, 怨何来!

9. 谢觉哉《看昭君坟碑词有感》: 万里长城杨柳绿, 织成蒙汉一家亲。

10. 董必武1963年在内蒙参观昭君墓后, 题写了一首七绝《谒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 舞文弄墨总徒劳。

11. 费孝通《题昭君墓》: 绝塞埋香骨, 千秋不朽名。

12. 楚图南《登长城》: 塞野高风招国魂, 崔巍万里古长城。功标青史传今昔, 血染黄沙泣鬼神; 壮烈干戈伤往事, 交欢玉帛启后人。堡堠登临怀斯世, 天下一家永太平。

讨论: 和亲对于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意义。

五、探讨“和文化与中国梦”。

1. 分析昭君和亲的“和”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民族和睦, 国家和平, 文化融合, 百姓安和。

2. 搜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文化。

中国“和合”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三大体系儒、释、道都将“和合”视为最高智慧。儒家讲“和为贵”“协和万邦”“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 发而皆中节之谓和”; 道家讲“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佛家讲“因缘和合而生诸法”“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天地同根, 万物一体, 法界同融”。

3. 探讨和文化对中国崛起、“中国梦”的意义。

中华民族天性爱好和平, “和谐共生、万国咸宁”是中华文化政治哲学的核心。和文化应成为伟大复兴的基本精神、基本内涵, 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根源和内在动力。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 倡导“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推进绿色发展, 实施绿色改革, 倡导绿色消费, 建设美丽中国。

在处理经济发展重大矛盾上, 倡导“和实生物”的发展观,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处理重大政治关系上, 倡导“和衷共济”的政治观, 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上, 倡导“以和为贵”的社会观, 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创造长治久安的社会局面。

在处理国内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上, 倡导“和而不同”的世界观,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六、延伸阅读。

1. 翦伯赞《内蒙访古》

2. 许晖《昭君出塞: 被政治和文学联袂意淫了两千年》

3. 马宪泉《“五和”文化与中国梦》 ( “和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论文)

4. 郝诚之《昭君出塞热两千年不衰说明什么———兼论昭君文化与和谐国学》

5. 阅读《有一种爱》 ( 电视剧《昭君出塞》插曲) 歌词

当你的日子失去光泽/五色花瓣也变得苍白/有一个呼唤从命运中悄悄传来/让柔情投入到同一个所在/沿着一条路越走越远/你的寻找已落满尘埃/有一个身影从人群中慢慢走来/走过那大漠金色草原/有一种爱, 要你用生命来表白/有一种爱, 要你用无悔去等待/有一种爱, 有一种爱, 有一种爱/要你, 用一生去等待/沿着一条路越走越远/你的寻找已落满尘埃

七、成果汇报, 班级交流。

1. 给昭君墓撰写对联。

2. 为昭君写一首诗。

3. 为青冢写旅游简介、做旅游宣传短片。

4. 学习成果汇编。

八、课后总结。

阅读和学习 篇8

一、树立正确的课文整体教学的意识

面对一篇课文, 原来只重语言知识而不挖掘文章内涵的“分块教学”早已销声匿迹, 现今的教学中, 老师们也生怕犯此禁忌, 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不敢多说一句话”。其实, 任何事物本身都有着辩证的两个方面。“分块教学”虽然没有突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但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清晰全面, 这是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没有量的积累何谈质的飞跃?但脱离开文章的整体线索, 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 无异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么, 如何在接收理解语篇信息的同时, 学好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呢?这是课文整体教学面临的双重任务, 这两项任务不是孤立地分别去完成的, 而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 同时完成的。

二、课文教学系统化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课文整体教学应由紧密相关的几个环节组成, 环环紧扣, 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来共同完成。

1. 加强预习, 这是英语学习的良好开端 (Preparat ion)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预习既能促进和提高自学能力, 也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为加强预习的针对性, 教师应先将文章读懂吃透, 摸清文章脉络, 把握文章主旨, 然后,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3~5个对全文有概括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问题。为保证预习的质量, 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回答的问题落实到书面并上交检查。对于预习作业教师要认真翻阅, 以便把握学生理解中的共性问题, 并及时鼓励预习认真的同学, 对忽视预习的同学加强督导, 以此避免学生在预习中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的现象。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又为下一步阅读教学铺平了道路。

2. 从解题入手, 激发阅读兴趣, 进行课文信息的整体接收 (Recept ion)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是点睛之笔。根据语篇选择文题也是阅读考查中常设的题目。因此, 对课文整体信息的理解应从题目入手。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一面出示与问章内容相关的图片、简笔画, 一面巧妙设问、点拨;一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面启发学生抓住题目揣测文意。这种做法反过来也训练了学生根据文意拟定题目的技能、技巧。

3. 由表及里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Comprehension)

在此环节中要让学生根据上一环节的节构图细读课文、勾划重点词句, 并进一步思考、回答预习中老师提出的问题。结构图与预习题是紧密联系、浑然一体的, 共同构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4. 在运用中升华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Applicat ion)

实践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最好途径。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些重点词句、短语潜词造句, 进行对比归纳。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得的语言知识运用到文章的讨论复述、细节理解等语言实践中去。

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 篇9

学生考试时最怕阅读题, 而这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他们对英美文化不够理解, 对他们的文化氛围、思维方式不够了解。

其次, 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 对词汇、语法的掌握只停留于表面现象, 没有深入了解,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最后, 在没有通读全文的情况下, 断章取义, 草草回答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做到:

一、了解英美文化氛围

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很熟悉, 但不了解, 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因此, 学英语要了解相应的文化常识。在不同的社会里, 不同的语言使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可以放映于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含义。不了解文化常识, 就不理解课文里所表达的意思, 教师要有意识地介绍这些差异, 让学生了解语言材料。例如汉语的“你好”, 英语则有这些句子“hello”、“how do you do?”“hi”等等。要教学生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扩大所掌握的词汇量及掌握句型的结构, 以拥有理解问题的基本能力。只有掌握一定的单词、短语、习语及语法的规则, 才能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

1. 巩固基础, 提高能力, 创造条件,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外语输入的环境, 帮助学生尽早使用词典, 并养成使用词典的好习惯。充分利用概括、归纳、综合等教育手段, 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并在基础上, 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知识及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2. 激发兴趣、保持动力, 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兴趣, 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 使学生获得信心, 克服困难, 保持应有的动力。

三、学会思考问题

对所学内容由浅入深, 由表层到深层。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考, 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读者首先要懂得字面信息, 这是前提。然后根据表面的意义, 了解作者的用意, 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这要根据读者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 读懂全文, 了解中心思想。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采用预测手段, 读者可以先看要求回答的问题, 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 然后通过阅读来验证或纠正对文章的预测。

在回答个别细节上, 读者从表面、从深层, 一边读, 一边记, 并做出判断。当然阅读题还会出现一些生词, 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 根据词的结构, 更多的是从语境中猜出词意, 从而考虑到主客观间相互相承的因素。还要注意主题句和关键词, 以便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文章, 有篇阅读题的中心句是“today about half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go on to the universitiesaftertheyfinish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go on to the universities.”很多学生的答案是“right”, 这就是没有了解关键词“most”与“half”的具体含义结果。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材中的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适应在新形式下对育人的新要求。教师可利用卡片、图画等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语言信息, 然后根据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在阅读前, 提出一两个问题, 找出疑难句子, 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捕捉信息的能力, 了解文章细节。

1. 培养学生的精读习惯。

精读是对原文从词汇、语法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方面做全面的剖析, 细心揣摩, 知道熟读熟记的程度。我们除了认真领会教材的要旨, 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来训练学生外, 还应该把教材的内容与课外的补充读物有机的结合起来。把精读教科书中的内容、篇章结构、中心思想的写作风格以问答或填空的形式贯穿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从精读教科书中选出一些常用的基础词汇, 复现在课外阅读的短句或短文中, 从而加深印象, 增强对词的理解和提高记忆效率。

2. 鼓励学生课外泛读。

在完成课文的基础上, 适当地增加课外泛读材料,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 如, 与教材同步的阅读训练, 富有趣味性、知识性, 难易适中的文章, 像人物传记、寓言故事、科普小品等。通过课外阅读,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加词汇量, 开拓知识面, 增强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轻松愉快地解决学习问题

学生看到问题会受情绪影响, 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 一看到阅读题就害怕, 焦虑, 甚至厌倦思考, 因此, 教师日常应对学生加以鼓励, 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就像洛扎诺夫所以为的那样:“语言学习的速度, 可以比人们预期的快得多……, 人们在人为地设置了学习上的障碍, 害怕自己不能胜任, 害怕自己会失败等等。结果之一是没能充分地使用自己的脑力。”因此, 学生必须消除担心自己会不会成功的恐惧, 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阅读——学习的核心 篇10

一、阅读成为学习核心的原因

阅读,可以是单纯的常规性读书浏览,也可以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阅读考题形式内容,无论从哪个方面理解,其核心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阅览。提升学生阅读量可以有效的积累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更多的空间和丰富性,同时也在语言的理解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更多高难度、非常规的词句有更快的理解反应能力,对于语言的表达有更为深刻的敏锐性。以中国传统文字信息为例,古代典故与成语内容丰富,可以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来表达丰富的思想与内容,如果学生在相关知识上缺乏深入了解,那么当遇到类似文字信息时便无法理解其表达的含义,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例如,“郑人买履”这个成语典故,如果学生没有了解过相关典故含义,可能就无从知晓这个词语所表达衍生含义。这种情况只是语文学习中最为初级的问题,而由于阅读量积累较少,学生对于社会中人事物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对于人情世故缺乏一定知晓,从而在文章理解上缺乏更加针对性的想象。而通过广泛多样性的阅读,可以有效地扩宽思维空间,让个人对于人事物有更多深入的理解,从而明白人世间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有效判别。而转换到语文学习中乃至今后所有学科的学习中,可以提升个人理解、表达和思考的能力,有利于个人整体智慧的提升。

而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内容上,可以通过阅读习题的提问内容调动学生对文章更细致的观察思考,同时也让学生学习模仿对文章阅读完成之后的提问方式,开阔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众多的阅读题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多样性的文章有所涉猎,而且还可以通过相关文章的问题引导促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对文章有更全面的理解认识。而在日常的文章阅读中,学生同样可以抱着相同的问题思考去深入的理解问题,提升文章阅读效率与质量。例如,简单的阅读题型中都会有文章中心思想的提问,其实这是人们在阅读文章中较为频繁需要理解的问题。在阅读文章后,最基本的是通过文章去了解文章背后所表达的思想与核心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基本的文章阅读要求。如果阅读后无法对文章有其表达含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阅读失败的表现。通过阅读可以从中学习到思想精髓是个人阅读积累可以提升自身智慧的一种方式。大量阅读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对于语言表达有更强的敏感性,能够让语言表达更加的专业、严谨和充满气质,提升表达的舒适度与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表达与理解的流畅性。

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所有的字词句的细致学习都是为了帮助人们在读写能力上得到提升,而转化到具体的形式则是帮助人们在文章理解和文章书写上保证应有的能力,能够充分的理解他人的语言表达内容,能够较好的阐述自身需要表达的思想。而更多时候,基础内容在于读,只有读才能不断地学习更多的信息知识,从而提升自我能力,而写作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生成的表达能力,因此阅读是基础也是核心。在人们生命长河中,我们今后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更多的阅读来学习知识文化,因此阅读不仅是对于学生而言很重要,而且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非常关键。社会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扩展升级,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提升自身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达到自身更舒适的生存状态。无论是初中语文、高中语文还是大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断的在丰富自身的阅读量,通过多种文字的理解阅读来增长知识文化。

二、提升阅读质量的方法

阅读除了日常课程教学中需要涉猎的文章以外,学生自身应该通过多种形式与渠道丰富自身的阅读量。

首先,在阅读的选择上,需要家长与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学生时常对于阅读书籍是存在一定盲目性的,通过适宜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逐步发现优秀文字作品具有的吸引力,避免低俗恶俗文字作品对学生思想带来的侵扰。当下阅读书籍种类繁多,面对着大量的阅读选择,学生自身往往是缺乏辨别性的,甚至在图书馆中表现为选择性障碍,不知道选择怎样的书籍。而由于学生自身好奇心理,甚至会选择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不利的书籍内容。书籍本身的阅览上是没有分级制管理的,同时学生自身也缺乏有效的辨别能力,从而导致不合适的书籍流传到学生视野里。教师与家属在对学生读物做引导上,要积极的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阅读目标的综合考虑,从而针对性的提供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甚至在书籍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书籍中图画表现以及文字趣味表述特点的适用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文字储备已经满足了基本阅读需求,但是对于高深的阅读内容,学生存在理解上的难度,因此在阅读书目的提供上,仍旧以通俗易懂的读物为主,同时要充分的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往往深涩难懂的专业性研究性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而对于通俗性小说学生的接受度更高。一般国内外经典读物在学生群体中的推广效果更好,故事的趣味性以及风土人情的了解,对于学生具有较好的引导性,可以让学生间接性的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而作为教师与家属,在让学生读书的同时,也可以多进行一定的思想引导,做必要的沟通交流来提升学生对读物的深入思考与理解。

其次,在适宜的范围内,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有效的找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提升阅读积极性。在现实中,部分家属往往会按照自身的意愿去强制性要求学生阅读,这种方式学生多会存在一定方案,对于自身不喜欢阅读的内容既不能积极阅读,也不能积极思考,无法达到有效阅读的效果。成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学生自我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武断的通过成人视角去选择读物无法有效的符合学生自身认知需求,进而遭到学生的反感。如果家属希望对学生进行一定积极引导,可以让学生到专门的青少年图书馆区域做书籍选购,一方面,让学生自发的选择图书,避免强制性的阅读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科学性的推荐学生更适宜阅读的书籍,达到学生阅读有效监管的作用。但是作为家属或者老师,即要提供学生更为开放的书籍选择空间,但是也要对书籍提供资源进行有效检查,避免不良书籍的流入。对于学生书籍的管控引导,需要教师与家属有更智慧的处理办法,而不是强制性的干预,应该积极的通过柔和的引导开展。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读书习惯的养成去感染学生,在家中摆放大量书籍,让学生有多样的选择,同时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在阅读书籍后可以通过绘声绘色而具有趣味性的介绍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家属与教师的描述来提升阅读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拿起书籍阅读。而具体的使用方式上,要发挥家属对学生的了解能力,提供针对性的引导处理办法,甚至可以通过一定奖励方式来进行鼓励性的引导。但是引导方式需要积极性,避免过于功利性的物质性引导。

第三,日常可以多进行阅读书籍讨论会。通过大家共同的阅读理解分享,让学生对于书籍或者文章内容有更广阔的理解;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文章中隐含的多种信息,也同时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在文章的理解上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性,了解人与人的异同。一般在读书讨论上,可以运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运用口头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所读过书籍的感受。可以统一针对目标文章做分析讨论,也可以依据学生自身喜好所读过的不同书籍做讨论,具体的形式可以依照实际情况开展。甚至可以进行更为专业的讨论方式,让学生制作演讲PPT,一方面,训练自身的口才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对现代技术的运用,提升自身表达的辅助能力。这种方式在国外已经广泛运用,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运用书面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写读书日记或者书籍读后感,充分地让学生将书籍读后的感想与领会的精华得到提炼汇总,提升学生读书的效率,避免学生应付式的走马观花读书。让学生适度的带着记忆去阅览文字,同时积极地搜寻读后个人印象中的感受,让学生多样性的感受得到表达的空间。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阅读量,了解更多知识,更是对学生表达与思考能力的训练。这种活动不仅仅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更可以展开全校性的阅读体验征文活动,进行对应的奖励与荣誉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将日常的读书感悟进行有效的表达,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兴趣爱好,同时了解作品对学生带来的思想改变。这种了解可以促使教师在接下来的教育工作中,更贴合学生情况作对应的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改良,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阅读不仅是学生,更是所有人生活中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阅读,充分掌握字词句的运用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阅读可以有效地了解世界与自己,对于整个宇宙系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表达,有效地促进学生当下语文水平的提升和今后工作生活能力的提高。人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有效地完善自我,而阅读则是学习的核心,通过阅读获取到更丰富的信息,更深刻地理解,不断地积累与进步,成就更出色的自己。将阅读作为学习的重点工作,需要不断地在家庭与学校氛围的配合引导下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成为其一生的生活习惯。

摘要:多种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表层上看是一种文字语言的学习;从深层次看,是对个人思想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学习。而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多种能力习得的重要途径,通过扩展阅读范围和提升阅读深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了解世界,丰富自身思想与提升多样性的理解能力。因此,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应该成为学习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阅读,语文主题学习,核心

参考文献

[1]陈薇.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探析[J].都市家教,2015,(03):131.

[2]胡贵琴.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J].新课程,2015,(04):120.

[3]刘财英.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105.

报刊阅读对中学英语阅读学习帮助 篇11

【关键词】英语报刊 中学英语阅读 特点 作用 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第五级目标中对课外阅读做了明确的规定:“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要达到这样的阅读量,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帮助。读外国文学原著固然是课外阅读的一种途径,但学生往往浅尝辄止,不容易深入,头脑中积淀下来的东西太少;而纯粹的阅读理解练习又常常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似乎阅读就是做题。优秀的英文阅读报往往能够提供生动鲜活、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同时又配有旨在发展学生阅读技能、策略的练习,很好地兼顾了中学生阅读的多重需求。有鉴于此,教师应当根据自己学生的水平状况,为学生精心挑选一份高质量的英语阅读报(读写报)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努力弥补教材先天的不足,推动学生在较高的平台上发展。

一、英语报刊的特点

我国出版的英语报刊种类较多,如21st Century,China Daily,China Today,English Weekly等等。与教材相比,英语报刊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

(一)时效,新颖

英语报刊内容新颖,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报刊内容广泛,体裁多样,一般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以及对外政策方面的重大事件,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丰富其语言知识。例如,21st Century这份报刊中就有Learning Express,Sports,Entertainment,Focus on,Relationship等栏目。

(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许多英语报刊除了发行纸板报纸外,都有网络电子版,学生可以进行网上阅读,方便、快捷。而且许多报纸也给了学生们练笔的机会,开辟专栏刊登读者文章。这样既展示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参与,从而提高了英语学习积极性。

(三)语言地道,贴近生活

英语报刊的语言地道,近似母语的表达,有利于学生避开中式英语的“陷阱”,接受地道英语的熏陶。而且英语报刊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大学生活、课外兼职、就业等等话题。一些英文报刊甚至开辟了英语四六级的考前辅导,如听力、词汇、阅读、写作、翻译,面面俱到。

二、英文报刊阅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在报刊阅读中扩大词汇,学习活的语言;词汇量的扩大又反过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词汇量不足是学生阅读的一大障碍。单纯的单词记忆枯燥乏味,又由于缺少一个上下文语言环境,因此很难记住,但如果把单词放在语篇中就容易被记住。实践也证明,阅读能提高语言、词汇的复观率,在阅读中掌握新的词汇。只要我们关注英文报刊,关注新闻英语,许多重要的单词是想忘也忘不掉的。

(二)通过报刊阅读开发锻炼学生思维,培养阅读技巧,从而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在英语文章阅读中,学生往往有注重词语忽略篇章、重视语言忽略观点的倾向,往往导致词义理解偏差、文章内容曲解。英语新闻报道渗透了记者的新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时记者即使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新闻英语的阅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立场、倾向进行分析、评论,变消极的接受型思维为积极的评判型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并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同时,学生还能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在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一种观念的批判并建立自己的观点。

(三)在报刊阅读中排除文化障碍,增强跨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正是因为语言中渗透着文化,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必须了解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只有排除文化障碍,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最能反映文化变化发展的非新闻莫属,学生通过报刊阅读了解新闻英语所折射出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习俗观念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就能培养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突破平时阅读理解中的障碍,并获得跨文化的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三、英语报刊阅读方法

(一)注意精心筛选文章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保证成功开展报刊阅读课的重要前提。报刊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学生着重阅读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不是随机挑选的,而应经过精心筛选,在难度上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第一篇为趣味性较强、符合学生口味的文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介绍一些明星、球星和时尚潮流的文章。第二、第三篇为难度较大的文章,引导学生掌握报刊阅读的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在题材上,可以选择介绍外国尤其是英美国家不同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的文章,或是涉及社会热点时事话题的文章,或是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体裁上,尽量让学生多接触不同体裁的文章。

(二)培养学生处理生词和猜测词义的能力

这主要指的是训练学生运用构词法、语境等推测关键词义。阅读文章时,理解词义是基础。不懂得词义,就谈不上理解文章。而同一单词往往因语境不同而产生词义变化。只有根据上下文,正确掌握适应具体语境的词义,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阅读。英文报刊中的许多文章普遍都有较多的生词,但如果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可以结合构词法、文章中的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稍稍转一下思维就能体会其意义。学生只有真正掌握这种能力才能达到快速阅读的水平。

(三)课前10 分钟

在不影响课文教学的前提下, 笔者利用每节课前的10~15 分钟, 阅读报刊中的个别篇幅。形式有教师解读学生朗读、选句选段翻译、长句难句解答;也有限时阅读,指定篇幅, 找出文章主题句与关键词, 并解答教师事先备好的阅读检测题;有时, 教师也可以设计能引发学生讨论的阅读任务,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

(四)课外自读

为了及时了解和督促学生报刊阅读的进展情况,促进学生自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尝试建立阅读档案。建立阅读档案不仅是学生个人的阅读过程记录,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一条重要途径。每周阅读后,要求学生写出个人阅读小结,通过小结一周内的报刊阅读情况,形成对自己报刊阅读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总之,英语报刊阅读课外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范围等意义重大。英语教师应该在把握课堂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报刊阅读,全面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编著.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语文阅读与学习兴趣 篇12

在阅读中,学生必须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才能形成语文学习能力,才能经过长期的钻研,获得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兴趣浓厚的学生能专心阅读,认真圈点批注,遇到困难时也能查找资料、积极思考、开展讨论;而兴趣低下的,就不够专心,阅读较为被动,阅读过程也多为走马观花。可以说,兴趣对文章的理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兴趣高的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表现出更强的推理能力,兴趣高的学生在阅读中也会表现出更高的元认知水平。

兴趣对语文阅读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为阅读的开展作积极的准备,可以推动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了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接近阅读材料,才能让学生对材料展开钻研,才能让学生的思考处于长期的激活状态。对尚未有适当阅读兴趣的学生,教师也不应是消极地等待,而是要尽可能有效地启发他们,依靠富有成效的教学手段使他们体验到阅读本身的兴趣。

阅读兴趣受学生性格的影响,也受阅读品质、能力的限制,对阅读兴趣的培养,我们可以着重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

将阅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中间的步骤与学生目前的兴趣领域联系,将理想与阅读兴趣相关联,通过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需要和兴趣,如以韩寒的小说《三重门》为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的成功与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是密切相关的,这样可以为阅读活动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并逐渐地将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过来。要注意通过诱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阅读的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得以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

二、利用学科优势

用文质兼美的材料去吸引学生,挖掘材料本身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因素,以此为突破口,唤起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产生问题情景;用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研究精神,教师要掌握好点拨的时机、分寸。在《阿Q正传》的阅读中,对典型形象与封建思想影响的关系进行分析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阅读经验展开讨论,学生们列举了在这一问题上与阿Q相似的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并进行比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理解也深化了。

三、培养师生感情,稳定阅读兴趣

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开掘个性魅力,善于将钻研教材所得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善于了解学生,师生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教学目的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近期与远期目标的结合,要注意合理预期的调动作用,注意评价标准的反馈作用,如果学生无论怎么做也不能达到及格或得到满分,那么就会丧失阅读兴趣。

上一篇:资本主义股份制下一篇:教育考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