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特征(精选11篇)
个性心理特征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癔症患者临床护理和愈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癔症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了解到其患者的个性特征, 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耐心、细致、多元化的心理护理, 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讨论癔症患者往往有其典型个性特征, 针对这些特征实施心理护理, 能够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 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更好的情感表达和行为模式,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关键词:癔症,个性特征,心理护理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 如生活事件, 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 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程、预后都与患者的病前性格特征有关[1]。心理冲突、挫折和应对都会引起焦虑、失望和痛苦。一个人不能始终被动地忍受心理痛苦而无所作为。心理社会因素往往是癔症发作的主要诱发因素[2]。个性 (性格) 是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独特个人生活风格以及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持久的行为模式, 性格表现为对广泛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处境中特定的反应方式, 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感知情感尤其是待人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所以在癔症病人的护理过程中, 除对病人癔症发作时的躯体护理外, 心理护理时主要的护理措施之一。为了提高心理护理效果, 对病人病前个性特征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12月收治癔症患者32例, 男5例, 女27例。年龄15~65岁, 平均 (40.6±5.5) 岁。
1.2 客观资料
利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测量, 发现患者在MMPI测量中其躯体化、抑郁、癔症明显高于常人, 其中癔症分值表现更为突出;而在EPQ测量中表明癔症患者属于外向性不稳定性格。
2 个性特征评估
从以上资料不难看出癔症患者有其独特的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因素, 其中个格特征表现突出, 我们称之谓”癔症性格”。许多学者认为, 在一定的精神因素影响下, 有癔症性格特征的人较无癔症性格特征的人较容易发生癔症。因此, 要了解什么样的人格特征是“癔症性格”, 都有哪些表现。按“护理程序”的方法、步骤, 评估住院期间的癔症病人的个性特点, 对其人际关系的情况、处事作风、情绪反应类型、对刺激的应对方式及适应能力、易受暗示的程度、情感反应的特点以及如何使用防御机制等方面, 发现癔症性格特征有一下几种表现形式。
2.1 高度暗示性
患者的情感和行为极易受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的影响, 且不加批判地盲目接受;他们的自我暗示也很强, 以致各种身体不适感往往可作为自我暗示的基础而发作表现。
2.2 情绪的不稳定性
喜怒哀乐等情绪容易转变和波动, 可以突然暴发, 也可迅速消失;感情用事, 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对自己喜爱的人和事, 可赞美得十全十美, 一旦触怒自己, 就可以贬低得一文不值。
2.3 自我显示性
以自我为中心, 处处夸耀和显示自己、吹嘘自己, 要求别人顺从自己。若在病中则夸大症状, 祈求同情获益;他们极富表演色彩, 越多人关注表演性越强。
2.4 丰富的幻想性
富于幻想, 常以幻想代替现实, 当情感反应强烈时, 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 连自己也弄不清到底是想象还是事实, 如他们往往扮成超能力的人物来解决现实问题, 我们称之为“人格分离”。
2.5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通过分析发现, 癔症患者性格不健全, 不会使用良好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做自我保护, 如他们常常使用的防御机制有:潜抑、退行、置换、躯体化作用等。
3 心理护理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 良好的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 (1) 以真诚、和善、支持、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 使患者感到自己是被接受、被关心的。护理人员以此态度往往能够拉近与病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2) 在病人述说躯体不适时, 护士应以一种接受的态度倾听, 尽量不要反驳病人, 做一些相关的体格检查, 结合临床检查的正常结果, 使病人相信其不适并非器质性的。 (3) 要注意缓解紧张情绪, 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 因为紧张情绪是蕴酿癔症的温床。
(2) 要帮助病人充分认识自己, 挖掘出自身性格上的弱点以及和疾病的关系。如让病人谈谈儿时成长经历, 有无重大生活事件, 父母的教养方式等, 使病人逐渐能够自觉地让一些无意识的、非理性的因素进入意识, 要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逐步将意识与无意识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进而更全面地认识人的本质, 发展健康的人格[3]。
(3) 教会病人一些科学的适用的方法完善性格, 处理紧张的人际关系。癔症患者常常使用一些消极的防御机制, 从而导致与周围人的沟通不畅, 人际关系相对紧张, 一些积极的防御机制如幽默、升华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的感受, 教会病人识别负性情绪, 如何找到宣泄这些负性情绪的途径,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5) 指导病人如何用理智而不是情感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麻烦问题, 如指导病人看一些名人名著, 心灵鸡汤等书籍;帮助患者学会一些放松技巧, 如静坐、调节呼吸、肌肉放松等。要加强对患者意志品质的训练, 注意培养她们开阔的心胸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要设法消除患者的心理创伤, 以“要言妙道”的方式加以开导指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对待自己的性格缺陷。
(6) 利用积极的暗示作用。所谓暗示, 即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 个体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 不一定有根据, 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们的存在, 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其中, 尤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和能很好地应用各种有关的暗示方法和技巧协助医生, 帮助病人。
(7) 要认识真正的“自我”。学会用一些健全的策略和方法去应付种种精神刺激, 学会不以这种幼稚的原始反应来应付困难, 学会以成熟的创造性的态度来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帮助患者对己对人和对环境有个理性认识, 使其个性变得成熟稳定, 能以理性态度处理他所面临的困难。
(8) 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家属对此疾病不了解往往不能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帮助, 反之, 经常会由于无意的行为和语言不恰当而起不良的暗示作用, 而加重了病人的病情, 所以引导患者家属建立关心、理解、接受患者的家庭氛围, 注重自己的言行, 家属护理患者时应适当把握度:家里有人患了癔症, 应多给予慰藉, 切不可将其发作时的言语、动作当做笑话。平时对其既不能百般迁就, 也不能过于冷漠。在生活中帮助病人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物, 避免斤斤计较, 与其谈话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 以及教会家属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突出强调了心理护理在现代医学模式中的重要位置[4]。在癔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心理护理是主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 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 恰当的心理护理, 可以有效促进癔症患者的康复进程,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从而达到临床和预后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
[2]胡佩诚, 宋燕华.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护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12.
[3]李德荣.荣格性格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8.
[4]张艳平, 郑春敏.心理护理在脑猝中患者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 (3) .
个性心理特征 篇2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在案例导入后对本章要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阐明)理论教学
一、消费者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特征的分析能力
(一)消费者个性特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个性的概念(要指出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而兴趣通常受制于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态度。)
2、消费者个性特点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个性的特点,并分别说明个性特点在消费中的作用,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利用该特点)
(二)消费者气质特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气质的概念
2、消费者基本气质类型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基本气质类型,并分别说明消费者基本气质类型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消费者性格特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性格的概念
2、消费者性格类型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性格类型,并分别说明消费者性格类型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类型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四)消费者能力特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能力的概念
2、消费者购买行为能力类型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能力类型,并分别说明不同消费者购买行为能力类型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不同购买行为能力类型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消费者需要、动机和态度的分析能力
(要阐明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还体现在消费者的兴趣方面,而兴趣通常受制于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态度。)
(一)消费者需要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需要的概念
2、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并分别说明各基本特征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具有不同需要特征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消费者动机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动机的概念
2、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类型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类型,并分别说明不同具体购买动机类型在消费中的表现,以及营销者该如何区别对待具有不同具体购买动机的消费者,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消费者态度的分析能力
1、消费者态度的概念
2、消费者态度形成基本方式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基本方式,并分别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区别来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以达到营销目的)
3、消费者态度变化形式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消费者态度变化的形式,并分别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区别来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变化,以达到营销目的)
实训教学(请按样板章设计)
一、评价分析训练
二、混合选择训练
三、案例分析训练
四、情景模拟演练
五、实习实训操练 项目小结
报告范例(请按样板章设计)
项目三
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在案例导入后对本章要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阐明)理论教学
(先对消费群体进行简单的阐述,并简要说明对不同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对营销有何意义)
一、不同年龄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不同年龄消费者在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周期上都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诸如少年儿童消费心理、青年消费心理、中年消费心理和老年消费心理,了解他们的消费心理和特点是各商家正确营销的前提。下文将分别论述:
(一)儿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少年儿童群体是指年龄0~14周岁的人群。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5年我国的0~14周岁少年儿童总数达2.6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20.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了2.6%,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然而,这一群体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却不降反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开支负担。0~14周岁的少年儿童,根据年龄特征又分为儿童消费者(0~11岁)和少年消费者(11~14岁)两类。
1、儿童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从出生婴儿到11岁的儿童,正处于快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阶段,缺乏稳定的消费倾向和认识,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变化幅度大。这个阶段,他们开始了学习过程,逐渐有了认识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学会了思维,行为上逐渐从被动达到主动。儿童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例如记忆力、模仿能力强,思想活跃,追求自然、自信、时尚等。但是自控能力差,依赖性强。他们手中有可观的零用钱,懂得如何支配,但是儿童并不拥有消费决定权,多数家长往往指定品牌购买,但部分家长会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总之,儿童消费心理处于感情支配阶段,购买行为以依赖性为主,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父母的购买趋向。儿童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1)认识的直观性
(2)从模仿型消费发展为个性消费(3)消费情绪性
(4)选择商品的模糊性
(5)求新奇、好玩、好胜的消费心理
2、儿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儿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儿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少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少年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少年时期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中间阶段,在生理上呈现出第二个发育高峰,心理上也有较大变化。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追求浪漫时尚,积极追求自我,对同辈有很高的认同感,喜欢做年轻人做的事;他们已有了成人意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并开始用成人的眼光审视社会,模仿成人独立地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少年时期是依赖与独立、成熟与幼稚、自觉性和被动性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时期。这种思想感下摆脱父母要求独立的过程叫做心理上的婴儿断奶。一方面开始摆脱父母,另一方面热衷于寻求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对一些想法、主张作比较时,往往感到朋友的主张有价值。对待朋友坦率相告一切的“开放性”和疏远父母的“闭锁性”两种矛盾心理同时存在。在家寡言少语的少年,在伙伴中间则朝气蓬勃,相互融为一体,并且他们的着装有很强的一致性。同辈伙伴们的偏爱远比父母的意见重要,最终使得他们屈从于同辈伙伴们的规范,那些服饰上想与众不同的学生既渴望受到别人注意又发现这是一种不尊重大家的方式,模仿和顺从是少年群体的普遍心理特征。
少年群体的主要消费心理特征如下:(1)消费心理日趋成熟、独立性增强(2)模仿、从众心理较突出(3)强调个性化消费
(4)情感消费,跟着感觉走
2、少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少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少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青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青年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青年是指处于从少年向中年过渡时期的人群,一般年龄在16~40岁。现代青年长期浸泡在多元化的物质状态中,这使他们更具有可塑性和宽容精神。他们具有独立性、追逐时尚、展现个性魅力。名牌不等于首选,便宜也不会动心,购物的唯一标准就是“喜欢”。他们知道追求时尚与新鲜的事物不一定具有现实的价值,但却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新鲜感和美好心情。青年群体中,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除了具有青年的共性外,又有自身特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时期,其抽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均获得了较大发展,个性基本形成。与其心理发展状况相适应,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独具特点:合理消费取向指导下的时尚特征:追求自我成熟的表现与消费个性心理的彰显;计划性购买往往被冲动性购买所取代;消费时表现较强的从众效应,易受广告的影响。
青年消费受其内在的心理因素支配,同其他消费群体相比,具有鲜明的心理特点。(1).较高的消费需求和消费预期(2).富于新时代气息的消费心理
(3).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消费心理(4).注重情感的消费心理(5).超前的消费心理,包括: A.享乐消费心理 B.攀比消费心理 C.从众消费心理
(6).品牌意识强,忠诚度低
2、青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青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青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四)中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中年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中年人一般处于人生事业的顶峰,他们工作压力大,收入水平趋于最高,购买能力也最强。中年人身体状态已不如青年时期强壮,但是他们又会保持青年人的行为方式。他们经验多、阅历深、情绪较稳定,理性消费。购物时往往注意物与物的比较和挑选,独立自主、沉着冷静,一般不轻信别人的影响。1.注重计划,量入为出 2.情绪平衡,消费理性 3.消费品位,稳定性强 4.突出个性,表现自我
消费个性化是中年人消费活动中的普遍反映。他们把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突出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有关部门对中年消费者的调查显示,中年消费者群体存在如下消费趋向:
1)质量。52%的中年消费者把商品质量放在消费决策的首位,即使价格偏高或款式普通,也愿选购质量优良商品。
2)使用价值。51%的中年消费者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过分挑剔商品的款式、外观和色调。
3)便利。32%的中年消费者注重商品便利性,包括使用便利和维修便利,购买时愿意选择售后服务好、跟踪安装、上门调试维修商品。
4)价廉。27%的中年消费者以价格低廉作为购买目的,他们在观念上保持着俭朴的传统,对款式、花色、功能等均无过高要求。
5)信誉。10%的中年消费者对产品信誉表示重视,对质量好、信誉高的商品长时间重复购买。
2、中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中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中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五)老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老年消费群体的定义及特点
老年群体一般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44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预计2030年,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20%,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已经日益突现出来。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老年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同其他消费者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分析老年人群的消费心理,有助于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1).消费习惯稳定,理智消费
老年消费者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倾向和习惯方式。由于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自信、自尊。选购商品时,喜欢凭过去的经验、体会来评价商品的优劣。一旦对该品牌形成偏爱,逐渐形成固定不变的消费习惯,很难轻易改变,对不了解的商品不轻易采用。另外,老年人大多有一种怀旧心理,年轻时代使用过的商品能唤起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他们是传统品牌、传统商品的忠实购买者。老年人的消费观较为成熟,消费理智,在购买前(特别是新产品),常常多方搜寻商品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力求对商品有个全面了解,经过详细比较、深思熟虑之后才会做出购买决定,冲动型消费和盲目消费相对要少。他们对消费新潮的反应显得迟钝,不赶时髦。(2).商品追求实惠,价格敏感度高
追求价廉物美是普遍的消费心理,对老年消费者来说,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年消费者退休后,收入有所下降,他们消费不像青年人那样富于幻想,而是常常把商品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强调质量可靠、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身心健康,至于商品的品牌、款式、颜色和装是其次的。可见商品的性能与价格,是老年消费者购物时最关注的因素。
(3).消费追求便利,追求服务
他们希望购买场所交通方便些,商品说明清楚些,便于挑选。使用中要求商品能够易学易用、方便操作、携带方便、维修方便等。老年消费者尤其看重消费时的良好服务,老年人年岁大、阅历深、自尊感特别强,他们认为受到尊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而对营业员的服务态度等十分敏感。在购买过程中,希望营业员能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介绍商品、挑选商品,并对送货上门、免费安装、产品维修等售后服务也较为关切,不仅要有良好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他们能时时处处感受到这一服务。(4).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增加储蓄
由于老年消费者生理机能的衰退,其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老年人的商品消费中,营养食品(以水果、蔬菜、肉类等生鲜食品为主)、医疗保健品的消费占有较大比重,价格一般不会为老年人的购买障碍,尤其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来说,健康无疑是他们关心的头等大事。(5).较强的补偿性消费心理
补偿性消费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性消费,它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自我修饰。老年人群将现代消费水平与过去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大多是对过去某些方面感到遗憾和不足,而当条件允许时,对过去遗憾和不足的补偿往往会成为他们的消费追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子女成家独立后,老年人补偿性消费特征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希望在人生的后半阶段补偿过去未能实现的消费愿望。比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出现了老年人“重补结婚照”的现象和老年人在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旅游观光等方面有着强烈兴趣,以补偿那些过去未能实现的消费愿望。
2、老年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老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老年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不同性别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一)女性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女性消费群体的特点
据网上调查显示:女性在家庭消费中有完全支配权51.6%,和家人协商44.5%。
(1).女性消费者数量庞大,是购买行为的主体。
我国女性消费者占全国人口的48.7%,其中在消费过程中有较大影响的是20岁—54岁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她们不仅为自己购买所需商品,而且由于在家庭中承担了女儿、妻子、母亲、主妇等多种角色,因而也是大多数儿童用品、男性用品、老人用品、家庭用品的主要购买者。
(2).购买商品挑剔,选择性强
由于女性消费品品种繁多,弹性较大,加之女性特有的细腻、认真,因而她们对商品的选择挑剔程度较之男性高。另外,女性通常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感染能力和传播能力,善于通过说服、劝告、传话等方式对周围其他消费者发生影响。
(3).注重商品的外观和感性特征
而女性消费者购买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如服装、鞋帽等,因而对其外观形象、感性特征等较重视,往往在某种情绪或情感的驱动下产生购买欲望。这里导致情绪或情感萌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4).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具体利益
由于女性消费者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家务劳动的经验,使她们对商品的关注角度与男性大不相同。表现为对商品的实际效用和具体利益要求强烈,特别是细微之处的优点,往往能迅速博得女性消费者的欢心,促成购买行为。
(5).注重商品的便利性和生活的创造性
现代社会,中青年妇女的就业率很高,她们既要工作,又担负着大部分家务劳动,因此,她们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便利性具有强烈的要求。每一种新的、能减轻家务劳动的便利性消费品,都能博得她们的青睐。同时,女性消费者对于生活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事物,也充满热情。
(6).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女性消费者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她们往往以选择的眼光、购买的内容及购买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别人。(7).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女性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考虑的方面比较多,因而决策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内各种外部信息如广告信息、售货员的评论、朋友的劝说以及其他人的购买等都会对她们发生重要影响。女性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比较倾向于听取并接受别人的建议。
2、女性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女性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男性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男性消费群体的特点
1.动机形成迅速、果断,具有较强的自信性
男性的个性特点与女性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理智性、自信性。他们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时能够冷静地权衡各种利弊因素,能够从大局着想。有的男性则把自己看作是能力、力量的化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尊心。这些个性特点也直接影响他们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因此,动机形成要比女性果断迅速,并能立即导致购买行为,即使是处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如当几种购买动机发生矛盾冲突时,也能够果断处理,迅速作出决策。特别是许多男性不愿“斤斤计较”,购买商品也只是询问大概情况,对某些细节不予追究,也不喜欢花较多的时间去比较、挑选,即使买到稍有毛病的商品,只要无关大局,也不去计较。
2.购买动机具有被动性
就普遍意义讲男性消费者不如女性消费者经常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因此,购买活动远远不如女性频繁,购买动机也不如女性强烈,比较被动。在许多情况下,购买动机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如家里人的嘱咐、同事朋友的委托、工作的需要等等,动机的主动性、灵活性都比较差。我们常常看到这样情况,许多男性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事先记好所要购买的商品品名、式样、规格等,如果商品符合他们的要求,则采取购买行动,否则,就放弃购买动机。
3.购买动机感情色彩比较淡薄
男性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心境的变化不如女性强烈,不喜欢联想、幻想,他们往往把幻想看作是未来的现实。相应地,感情色彩也比较淡薄。所以,当动机形成后,稳定性较好,其购买行为也比较有规律。即使出现冲动性购买,也往往自信决策准确,很少反悔退货。需要指出的是,男性消费者的审美观同女性有明显的差别,这对他们动机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有的男同志认为,男性的特征是粗犷有力,因此,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对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商品感兴趣,如烟、酒、服装等。
2、男性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男性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男性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不同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这个分法并不统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
(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国家机关、党群组织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事业单位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事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事业单位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事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事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企业单位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企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企业单位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企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企业单位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四)自由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自由职业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自由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自由职业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自由职业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五)无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无职业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2、无职业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无职业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无职业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四、不同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这个分法并不统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改)
(一)高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高收入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1)消费开支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讲,表现出某种“随机游走”的现象。虽然他们的消费仍然是由于其收入决定的,并且正是由于收入高才使他们消费时不需要考虑收入的多少,但是对于每一次具体的消费来讲,开支的多少不是由收入决定的,消费不再明显地表现为收入的函数,消费不再跟着收入变化,而是跟着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消费品价格变化对他们支出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2)他们较多地购买那些收入弹性较高的消费品,即居民收入提高时,市场需求扩大较快的消费品。今年上半年,广州和其他一些大中城市,十万元级的消费增长较快,就是由这些人创造的。
(3)他们的消费支出更多地取决于文化和精神心理状态、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或者他们追求的那种社会地位、取决于他们的时间分配、取决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等等。
(4)他们追求能够表现他们认同的社会地位、社会文化、社会等级、社会观念的那些消费品,对消费品的档次、品牌、内涵、时尚性、质量要求较高。
2、高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高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高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二)中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中收入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我国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应该就是达到了小康生活的居民,他们还没有多少余力像收入高的居民那样追求富裕的生活,但那些是他们瞄准的目标,一有条件,他们就会向上述消费者看齐。这是国内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政府的经济指导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特别注意他们需求的升级。
2、中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中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中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三)低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能力
1、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定义与特点
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他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再缺衣少食,但是还没有完成向小康水平的转变。他们的需求水平还比较低,现在一些地区市场上过剩的商品,比如各种家用电器等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2、低收入消费群体心理特征的分析与运用(阐明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并说明营销者该如何分别针对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来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以达到营销目的)
实训教学(请按样板章设计)
一、评价分析训练
二、混合选择训练
三、案例分析训练
四、情景模拟演练
五、实习实训操练 项目小结
个性心理特征 篇3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特征;个性化管理;措施探究
高中学生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对整个世界都充满着积极的探索欲望,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表现,使高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各种特征。这些特征利弊并存,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已经成为每一个班主任乃至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1.高中学生的模仿心理特征
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关注着教师的一举一动,同时也模仿教师的行为,这是因为高中学生具有模仿心理特征,认为教师可以做的行为自己同样可以做,这就说明教师具有的无论好的或者是坏的行为都会被学生模仿。针对高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班主任一定要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2.高中学生的自尊心理特征
一般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比较爱面子,在这个时期,学生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别人是否尊重自己,这就说明对高中学生进行一味的打压管理是无法真正发挥效果的,甚至还会使学生变得更加叛逆,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3.高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
目前,很多高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公主”或者是“小皇帝”,从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是必然的,在生活中也形成了盛气凌人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树立威信。
二、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化管理措施的探究
1.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首先,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引导者,班主任一定要在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充电,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自己的博学,从而让学生佩服自己、学习自己,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次,班主任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为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
2.班主任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学生犯的错误要以平常心对待,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用委婉的态度给学生提出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让学生在其他众多学生面前失了面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会从心里感激教师,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听从教师的教诲。另外,教师在提出学生的错误之前,可以对学生表现良好的地方进行肯定,避免对学生进行全盘否定,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例如:对于在课堂上喜欢捣乱,但是在体育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在体育上取得的成绩,赞扬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付出的努力以及积极认真的态度,并在学生自豪之际告诉学生应该将自己在体育中的精神应用到课堂学习中来,鼓励学生如果这样做,可以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班主任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疏导不良情绪。同时,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要一直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进行教育,这样会让学生认为教师也“不过如此”,从而仍然我行我素。因此教师一定要该严则严,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最后,教师要注意开展文化活动,使学生养成为他人着想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坏处,从而营造出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之间的关系。
总之,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的特征实施个性化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对高中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管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鹏飞.浅议高中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好习惯[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2):111.
[2]刘华.怎样制作适合高中学生的个性化视频学习网站[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8):42-44.
[3]胡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基本架构[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11):10-12.
吕雉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变化 篇4
关键词:吕雉,个性心理,特征,变化
吕雉为刘邦皇后,从惠帝元年开始执掌朝廷大权,对西汉王朝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司马迁的《吕太后本纪》中除详细记录吕雉的一生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细节和心理刻画描述了吕雉一生的心理变化历程,展现了她从早期的颠沛流离到后期的大权在握的个性心理特征。关于吕雉的评价,有人说她狠毒,有人说她手段强悍,有人说她可怜,其实纵观吕雉一生她只是在扮演女人和政治家两个角色,是位很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
1.贫困动荡的下层生活。吕雉,字娥姁,嫁于刘邦之时,吕父只是沛县的一个泗水亭长。吕雉本来和父亲住在单父县,后因躲避仇家而举家迁往沛县。吕公和沛县县令关系极好,当地官员为巴结县令,就纷纷去吕公家中祝贺乔迁之喜,主吏萧何负责安排前来道贺官员的座位。为体现所谓的“尊卑有别”,他叫仆役把贺礼不到一千铜钱的安排坐在堂下,没有资格坐到堂上和上流人士交流。亭长刘邦认为沛县诸官吏也没什么了不起,从内心深处认为沛县这群官吏无任何过人之处,就献“贺钱一万”,其实口袋空空如也。吕父知道后大怒,就想请下人将刘邦赶走,而见到他之后却大吃一惊,觉得此人将来定是个不凡人物,因此引入堂内就座。萧何告诉吕公,刘邦只会说大话,没什么成就,但吕公不以为然。刘邦坐在上宾位置后,就大声调侃其他沛县官吏。宴会进行到一半吕公对刘邦说“:我十分擅长看面相,但几乎从未遇到你这种相貌不凡之人,我有个女儿,希望你愿意接受她当你的糟糠之妻”。吕公夫人知道后很生气,埋怨吕公的鲁莽,但吕公仍将女儿嫁给刘邦。吕雉初嫁刘邦时可算是贤惠的女人,他们生活并不富裕,刘邦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吕雉便亲率子女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而刘邦则常顶着一个自制草帽到处骗吃骗喝。偶然一次押解犯人过程中,刘邦因醉酒而导致逃犯逃跑,自己也过上了亡命天涯的生活,吕雉除了支撑家庭外还时常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食用品,后来吕雉为刘邦生下一儿一女。公元前206年,刘邦封为汉王,后来刘邦与楚军战于睢水,汉军大败,吕雉等家属成为阶下囚。在吕雉成为阶下囚的时间里刘邦早已另有宠幸的女人——戚夫人,她常常在刘邦耳边吹风,再加上长得貌美,得到了刘邦极大的宠爱,此时吕雉的嫉妒和自卑心理一同迸发,她后来个性心理的扭曲和这段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1]。
环境因素在吕雉个性心理中占据很大成分。在未成为皇后的贫贱时期,生存是最基本的需要,所以会在个性心理上产生自卑,并渴望摆脱这种生活。吕后人生中的第一阶段是和刘邦初遇时,吕后尽可能地做到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并未因刘邦在外的种种劣迹而将其抛弃,反而全心全意地支持刘邦,与其同甘共苦。后来刘邦起义,吕雉也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曾被项羽囚禁两年,这一时期对吕雉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项羽为了击垮刘邦,用“烹太公”来威胁之。当时正逢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担心若长期僵持下去会对自身不利,于是抓了刘邦的父亲,扬言刘邦如果不投降就杀了他的父亲炖成肉羹吃,刘邦听后则说,我和你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亦是你父亲。项羽听从刘邦的劝告后并没有动手杀人。虽然项羽要杀的是刘邦的父亲,但吕雉在那时也一同站到了死亡线上,随之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自卑,她不甘向命运屈服的性格和这种心理让她选择刚强,放弃柔弱,也正是此原因造就了吕雉胆识过人和意志坚定的品格,为后期的政治斗争奠定了基础。
2.争权夺利的皇后生活。吕雉成为皇后后有了尊贵的地位和权利,内心深处的自卑心理也到了补偿,逐渐从幕后转至幕前,开始发挥自己的政治才华。戚夫人自恃得宠,常在刘邦面前哭闹希望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刘邦在公元前205年(汉二年)六月已立吕雉之子刘盈为太子,但随即以刘盈仁弱“不类我”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因“如意类我”。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吕后看到自己儿子地位岌岌可危,有人给她设谋,让她求助张良。将张良请来后,张良说,在战争困难时期陛下确实听从我的意见,他现在改立太子是为了心爱的女人,并不是我说一句就能改变的事。但不可否认的是陛下现在十分看重隐居商山的四位高士,一直想请他们为国家效力,却无法请来。如果能将这四位高人请来辅助太子,陛下也许会回转心意。于是吕后将四位高人全部请来,刘邦看到四位高人后立即改变了想要更换太子的想法,甚至没有再提。这一时期是吕后心理的巨大变更期,现实处境不断逼迫她通过手段捍卫自己和儿子的地位,心理也从嫉妒自卑转为自尊自强[2]14。
3.临朝称制的集权生活。刘邦死后,吕雉的大力辅助终于将刘盈推到了皇帝之位,她也成为地位更为显赫的太后。以前被压抑的心理终于得到了自由释放,但她的个性也走向了极端。对于刘邦生前宠幸的妃嫔都进行了常规安排,唯独戚夫人吕后绝不放过。公元前188年,刘盈忧郁病逝,发丧期间人人痛哭,唯独吕后不见落泪。当时张良之子张辟强对其父说,太后只有孝惠帝一个儿子,如今病逝了,怎么不见她哭,究竟是为何?丞相陈平则反问“:你说为何?张辟强说,因为孝惠帝没有适合登上帝位的儿子,她害怕你们这班老臣就此逼宫,您现在应该去请求太后将吕氏家族的人封官晋爵,在朝廷中执掌大权,吕后才会心安,你们也不会有任何危险。随即陈平就按照张辟强的话语去做,果然正符吕后心意,她哭起来也特别哀痛,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吕后的权势开始扩大,集大权于一身,个性心理也因权力而变得十分扭曲。
临朝称制的集权生活阶段可以说是吕雉个性最为扭曲的时期,尤其在刘邦死后,她分封诸王,建立个人权威。其次就是打击刘邦生前极度宠爱的戚夫人,也是这个女人煽动刘邦废除太子,可以说吕雉对她恨之入骨。吕后掌权后下令将戚夫人囚禁起来,并剃光当时年近30岁戚夫人的头发,穿上囚服,让她在后宫舂米干活。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哼唱她年轻时创作的歌谣,歌词写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果然吕后听到这首动听的歌谣后勃然大怒,立即下旨招戚夫人之子刘如意进京,想要将其杀害。吕后虽歹毒,但她的儿子刘盈却天性善良,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弟弟的性命,所以自打刘如意进入长安地域那一刻起,他就亲自出城迎接并与弟弟同食同寝,防止吕后下手。刘盈每日早起都有习射的习惯,刘如意无法坚持,刘盈看到年幼娇气的弟弟一时心软,就依了弟弟,让他呆在寝宫,自己便去习射,可谁料半刻就传来了刘如意暴毙的消息。刘如意死后,吕后开始残暴对待戚夫人,将她的手脚砍断,熏聋她的耳朵,嘴巴灌满哑药,破坏声带,使她不能张口讲话,连一声求饶都无法呼喊,之后关在猪圈来,起名为人彘。更令人发指的是吕后竟带着刘盈来观看戚夫人,刘盈看到人不人鬼不鬼的戚夫人后大惊失色,泪流满面,嘴里喃喃道:“哪里是人做的事情,太残忍了,母后竟如此狠毒,我还怎么敢治理天下!”刘盈没有想到母亲杀了弟弟还不罢休,竟然连弟弟的亲生母亲都不放过,使他更不能相信的是,当年是弹琴击筑吹笛作歌唱《上灵》,明眸善睐艳盖宫掖,腰肢袅娜翘袖折腰为舞的戚夫人会变成一个怪物。天性温和的刘盈受不住惊吓,自那以后天天借酒消愁,一蹶不振,浑浑噩噩度过七年之后便满怀抑郁离世了[3]92。
从吕后报复戚夫人的手段中可以看出,早在刘邦在世时,吕后心中已经积聚了对戚夫人的怨恨,再加上戚夫人让刘邦废除太子一事,更加深了吕后对她的恨意,所以后来对戚夫人报复纯属个人心理发泄,然而这种发泄形式太过残忍,是典型的心理变态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吕后的参政起到稳定王权政治的作用,然而权力斗争虽然在客观上保全了当时刘盈的地位,满足了吕后的心理需求,但也让刘邦感叹吕后未来必将会主宰汉王朝的思想。刘邦死后的分权更是吕后弥补权势不足的表现,是一种自卑的升华。作为皇后的吕雉要确保太子,巩固自己的地位,作为母亲的吕后要保护儿女不受外来侵略。因此,在感情、人性、地位、权力等多方面争斗中她的征服欲望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现实的统治以外,还在肉体和精神上折磨被征服者,变态的心理和扭曲的人性成为必然结果。
吕雉一生中的个性心理形成和变化都和她所处环境息息相关,许多历史评论对吕雉的行为都给予了批判,认为她惨无人道。作为女性,她心理的变化轨迹,从勤俭持家到舐犊情深,从丈夫到儿子,可以说到刘邦去世之前,她一直是谦卑隐忍的,但正因为这些心理条件的铺垫,才散发出积极的能量,尤其是“与民休息”的政策,对当时西汉社会的经济政治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岐.注.孙奭.疏.孟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王晓红《.史记》楚汉战争中虞姬与吕后描写的深层心理阐释[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
个性化作文的基本特征 篇5
关键词:个性化 作文 特征
叶培祥在《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中的定义是:“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独立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其最重要的品质是特殊、新颖。所以个性化作文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独特的价值判断,独特的审美倾向,真诚的情感体验,灵活的表达形式。”
一.内容个性化。面对同一个题目或同一个话题,学生会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例如,同样是写班主任王老师的肖像,甲同学写道:“王老师把自己油黑的长发染成紫红了,同时把原来那种瀑布式的发型烫成了大海之中的浪花了。灯光下,那紫红的长发反射出的光真晃眼,那滋润长发的香水弥漫在教室的每个角落,那悬挂的白炽灯也似乎散发着油香。”乙同学写道: “王老师特意将自己的粗眉毛修剪成古书中或戏曲中美女的那种柳叶眉,为了彰显自己比较好强的那种很厉害的性格,她特意将眉毛画得细长陡峭,随着眼睛的绷大,那眉毛几乎就直立了,很凶悍的样子,根本看不出女教师的温柔,真像武林中的女侠客。”丙同学写道:“王老师是个最爱打扮的女教师,即使在冬天,她也穿着各式各样的裙子。有时候,配裙子的裤子和皮肤的颜色一样,我们还以为她在寒冷的冬天也因为爱美而没有穿裤子,我们因评价她美丽冻人。”甲同学写的是老师的“头发”,乙同学写的是老师的“眉毛”,丙同学写的是老师的“衣着”。这就是内容的个性化。
二.主题思想的个性化。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总是或明或暗地反映着一个主题。比如,同样写老师,下面的两个片段就表达不同的主题思想。
我和同桌打架了,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怒吼道“你这个疯子,为什么用脚踢人家的肚子?”话音未落,他就一脚踢在我的屁股上,我的身子往前一个趔趄,他顺势在我的脸上一个耳光。“我要叫你尝尝挨打的滋味,我不相信改不掉你疯狂的脾气。”
——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总会进行教育的。老师的性格不同,修养不同,教育的方式方法就不一样。这个片段要表达的是老师粗暴的性格特征和教育方式。
吴老师轻盈地走到讲桌前,笑盈盈地环视一下全班学生,柔声地说声“上课”,等我们起立问好后,她不回敬“同学们好”这样的礼貌语,说一声“请坐”鞠一个躬,便开始讲课了。”
——这段描写要表达的是吴老师温柔的性格特征。
三.表达方式个性化。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就不一样。例如,同样是写国旗下的演讲活动,下面的语段就应用了叙述、说明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周,星期一早上在国旗下的演讲就轮到我们班了。早读的时候,班主任就在教室里组织“彩排”。正式演讲开始了,我和马伟东走上讲台,面对国旗行礼,然后转身有表情有手势还抑扬顿挫地演讲了。我们模仿领导们讲话,在关键的地方提高嗓门表示强调或抒发强烈的感情,换来台下的掌声。演讲结束,我们一走下讲台,班主任就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今天早晨的演讲活动共有四项内容。第一项是李鸿和马伟东代表我们班演讲,他们两个演讲的主题是“做文明的好少年”;第二项内容是副校长宣读上周全校的评比情况;第三项是颁发各种流动红旗;第四项是校长做“新一周寄语”。
四.语言个性化。一般来说,语言风格有平实和华丽之分。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精彩的语言表现在词句的华丽上,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平实的语言也能准确地表达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也能为作文添光增彩,两种风格各有千秋。比如,同样是写“晨读情景”,我的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表现自己所选择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楼前,我们在晨读。王小雷打开课本朗读,朗读一会就合上课本背诵。他是个静不下来的人,走过来走过去,而且走的速度很不慢,背诵的时候,仰起头,眼睛微闭,一遍又一遍,声音很大,口中的白沫从嘴角溢出来,下课的铃声响了,他似乎没有听到,还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背着。
你看,晨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招展的红旗,那碧绿的松树,那争奇斗艳的花朵,还有那穿着蓝色校服的同学。你听,晨读是一曲晨读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低沉的蜜蜂声,清脆的鸟鸣声,琅琅的读书声。
第一段文字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第二段文字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前者语言平实,后者语言华丽,两段文字从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显示出了学生的风格。
90后个性心理特征的问卷调查 篇6
关键词:90后,个性,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教授、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 (John Holland) 将人性分为六种类型:常规型、企业型、艺术型、调研型、现实型、社会型, 他建立的人职理论认为每个人感兴趣而从事的职业应该与自己的人性类型相吻合, 每个人都是依据他的人性类型选择相吻合的职业。因为人的性向中包含调研性向、广泛社会性向和实际性向, 从而每个个体的人性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即并非只有一种性向,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与相邻的两种人性类型有相吻合性, 即性向越相似, 相容性则更强。比如社会型的个人经过训练和适应后也可以从很好的在艺术型和企业型岗位如图1所示, 但实际型不能从事社会型的岗位, 即位于下图对角线上的人性类型是不能相互兼容的, 个人在选择职业时要尽力避开。这个理论具有广泛的理论与指导意义, 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人的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调节能力三个主要方面,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秉性、性格;自我调节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等。本文主要是对90后个性心理特征进行问卷考查, 以便建立与人的个性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而解决“90后的低就业率”与“企业的用工荒”之间的矛盾。
1 90后个性心理特征考查的方法
本文选取了350名90后作为考查对象。在查看大量关连文献并经心理学专家反复修改后生成考查问卷[1,2]。
问卷共设计了9项选择题, 请被考查者遵循自身的立场, 以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对每项内容打分, 1分示意“绝对不赞同”, 2分示意“不赞同”, 3分示意“不确定”, 4分示意“赞同”, 5分示意“绝对赞同”。
在测评过程中, 在随机抽选了350名90后, 收回问卷后, 运用统计软件SPSSl 11.0对300份有效问卷份实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测量, 最后的测试结果为0.7853, 该值归属“很可信”的范围;在结构效度方面, 主因子表明总变异邻近69%, 效度良好。
2 90后的个性心理特征考查结果
个性心理特征1~8题考查结果见表1。
第一项的考查结果表明90后更喜欢或愿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第二项的考查结果表明赞同的人次只达到46.67%, 这与外界认为“90后”做事情缺乏坚韧性相吻合。第三项主要考察性格意志特征的组织纪律性, 有29.33%的人选择“赞同”或“完全赞同”, 有34%的人持否定态度。第四项有55%的人选择了3分 (不肯定) , 态度模糊, 表明解决方式可能与问题难易等有关。第五项只有55%左右选择了肯定, 31.33%选择了不肯定。第六项考察90后性格的态度特征中私已的情况, 只有2.33%的人认为自己经常会忽略别人的感受。第七项考察创新精神, 有30.33%选择了不确定, 仅有45%的人选择赞同, 因为学历较低的原因, 创新意识相对来说较弱。第八项统计结果表明300位被调查者中只有7%人会“随人流”去做目标或目的不确定的事情, 31%的人选择了不肯定, 62%的人认为自己目标确定。
第九项主要考察90后的秉性类型, 由被试者从下列18词 (稳重、敏感、粗心、乐观、含蓄、倔强、善于交际、恪守原则、直率热情、适应性强、有耐性、多愁善感、活泼好动、拘谨、缺乏信心、冲动) 中选择出最能代表自身秉性的三个词。多认为自己“善于交际” (118次) 、“适应能力强” (106次) 、“乐观” (98次) 、“直率热情” (93次) 。
总体来说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乐天、达观、坦率热心, 有主见, 因为创新能力较低因而虽拥有开创精神但缺乏毅力;“爱好自由, 赞同管理上制度化;有问题“90后”更偏爱从网络上寻找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叶翌晖, 袁义论.“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教育引导方法[J].高校管理, 2010, 16 (3) :253.
个性心理特征 篇7
首先,是教师阅读心态的建立和把握。
教师与一般的阅读鉴赏者心态不同。一方面,在文本约定俗成的固有意义基础上,需要建立文本意义的客观接受者和客观传达者的角色。在由“文本——教师——学生”三者共同构成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作为第一阅读者,其主要任务首先是将文本意义(这里主要指教学大纲透露的、普遍接受程度的文本意义)客观地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阅读技巧。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这种传达在方式上进行着不断地改革,如由灌输型向启发型的变革,但最后目的依然是相同的。比如近几年倡导的“情境教学”、“主体教学”以及“非指示性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创立和革新。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师在教学传达的过程中,对教纲所规定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权,或者说学生的接受角度有一定的自由性;但课堂阅读教学目标的整体定向性和教师角色的相对固定性不可能完全颠覆。教师作为课文和教纲意义的接受者和传达者,所要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将此种意义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而作为单纯的阅读鉴赏者来说,教师阅读课本所生发的其他意义暂时只能退居其次。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施教者和阅读主体的双重角色,其对文本的理解、领悟无不渗透着教师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使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带有鲜明的个性符号。所以,作为与学生一样的课文的阅读者,除了上述的基本意义的制约以外,教师又需要在此基础上具有对文本其他意义的独特认识,也就是教师的“个性阅读”。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的个体领悟进行交流和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和思考。在个性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和教师的“个性阅读”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说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就在于教师作为“人”而非传声筒的特点。一如罗杰斯所云:“他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缺乏个性的课程标准的化身,也不是一根用以把知识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而自身却不生产的输送管道。”[1]只有有着优美健康个性的教师,才会培养出优美健康个性的学生。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个性对年幼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2]因此,个性阅读的实现,既是阅读“教”与“学”的过程,也是个体阅读的体验过程。当然,我们同时必须要留意的是,教师作为课文的个性阅读者之一,由于其自身知识结构、性格喜好等因素而产生的对文本理解的偏向性,在某种程度上亦存在着与“传道”目的相抵牾的一面。因而,如何将自身气质及阅读经历与总体教学目标达成一致,也是个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其次,是学生心态的把握。
这包括了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心态问题。一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学生群体的“阅读预期”。由于在阅读课堂中,学生通常以群体的角色出现,因此,必然要在综合每位个体的基础上,预设一个一般的、通适的阅读预期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收集学生班级学习经历、学习背景等等的前提下作出大致的判断,使下面开展的阅读成为“有意义的学习”。[3]中学生接受群体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在心理结构上不同于成人,但已形成中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和阅读趋向,对同一阅读对象一般都能获得大体一致的审美感受,使他们在对文本的阅读审美中具有同向性的特征,以及由于“群体中个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性”而形成的“主体特征”。[4]个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应以此为出发点,针对中学生阅读群体的接受层次,寻找能够为普遍群体所接受的教学过程。二是学生个体的阅读准备心理。学生群体审美标准的一致,并不排斥审美个体的差异性。“阅读个体在年龄、经历、性格、气质、文化修养、审美意趣等方面的差别,使得阅读想象在同向运行的总体趋势中又呈现出复杂的多元现象,使审美活动产生了丰富的歧义。这是阅读中的‘同中之异’,是阅读个性的生动性、丰富性在阅读想象中的体现。”[5]这不仅要求个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对整体阅读主体性的体现,更应兼顾学生单独个性思维的维护。这种兼顾,要求我们以群体学生阅读预期为参照,通过分散讨论、撰写非引导性的读后感以及课堂发言等方式对学生的自我认识予以激励和指导。而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这些方式又可以进行交叉和互换。同时,师生“个性阅读”的交流碰撞,亦是激发和引导学生个体审美活动的有效途径。就此两方面来说,个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的动态转换中,对意义传达和兴趣引导的恰当把握。在整体性与个体性互补的基础之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个性为中心”的结合,既要注意对个性思维的激发,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防止学生思维的无限发散,从而导致文本价值功能的消解。
第三,是师生心态的契合过程。
由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和关注,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变革几乎已成定论,受其影响,在相关教学模式的讨论中,师生关系环节很多时候往往趋向于理想化,而忽略了实际教学中师生角色重心关系并非能够无限调整甚至颠倒的。基于此,我们认为,个性阅读所强调的,不仅是认识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而更应是让学生能在适合于自己年龄段的基础上,作出应有的审美认知。反之,无视学生心理状态、阅读背景等因素而进行的无限制的所谓主题开掘、大胆想象等,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在教学中基于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以及立足于基础意义之上的“生——生”讨论,是师生阅读心理碰撞、交流的重要环节。如何实现这一环节,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整个个性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步。就这点来讲,课文的基本意义或教纲所规定的“主题思想”应当成为师生阅读心态融合的中间桥梁。如前所述,对教师的意义客观传达者角色和学生的群体主体性特征的兼顾,使立足于课文基本意义的阅读教学模式建构,可能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第四,是源于课堂且超越课堂的阅读心理的正确培养。
个性阅读的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探索世界、渴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的水平,而并非仅仅止于课堂上的阅读发言或是对某篇课文的无边奇想。因此,如何根据上述第二点所谈的通适的、一般的阅读心态,来针对具体每位学生个体进行修正,从而进行阅读心理的正确导向,是个性阅读实施过程中从课内走向课外的出发点。教师应该立足在传统的“传道者”角色基础上,对学生在横向与纵向上进行阅读引导,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阅读经验为他们提供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的类比阅读。同时,贴近学生的阅读心态去聆听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的阅读心理。个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基于学生阅读体验的真实抒发和个体情感与文本的完美契合,教师在课堂上促成学生生成对文本的审美理解及阅读体验的同时,应适时将学生引向文本之外的更深层更广袤的阅读心理空间,让学生除了能在课堂上体会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和精神愉悦外,更能跳出文字,在此之上能进一步探索其背后的文化魅力和丰富思想领域,推动他们对文学阅读自我学习“内驱力”的形成,并进而促成其自我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
众所周知,个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除了掌握必备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之外,其阅读个性和阅读潜能能够得以最大程度的挖掘。将“个性”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融入中学阅读教学,无疑是对其在智能教学层面之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文本阅读过程中,对参与者心理体验变化带来的阅读成就的高度重视和追求。而个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意在从相对普遍和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这并不代表着每一位教师、每一类学生、每一篇课文都必须使用同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正所谓:“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6]
参考文献
[1][美]卡尔·R·罗杰斯著,杨广学、尤娜、潘福勤译《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2]孙棣华《现代教育锦囊》,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页。
[3]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41页。
[4]郑发祥《主体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5]董味甘《阅读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83页。
个性心理特征 篇8
网球运动起源于皇室贵族,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有影响力的运动项目。当今的网球运动作为世界上职业化最好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一, 一直以来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任何一项运动的发展都离不开青少年的培养和训练, 优秀成年网球运动员的成材轨迹表明成为一名优秀网球运动员大约需要十年或更多的时间, 这是由网球项目的竞赛特点决定的。只有从青少年时期, 对包括心理能力在内的全面技能加以训练, 使其均衡发展, 才能通过更短的时间取得优异成绩。
孙玉宁在对现代网球运动优秀选手必需具备的条件, 王鹏对网球比赛中心理技能的研究, 矫丽华对网球运动员心理遗传素质与选材的相关分析等相关文献表明, 个性特征中神经类型、气质特点等先天性因素对运动员的行为表现方式有直接和稳定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摩尔根 (Morgan) 也指出“运动成绩好的运动员具有独特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来对其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研究。也试图通过本研究对从事少年网球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我国参加U14网球排名赛的运动员共89人, 其中男运动员43人, 女运动员46人, 分别选取最终排名在前16名的男、女运动员, 作为少年优秀组, 其余作为少年一般组。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我国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在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含气质、性格和能力特征, 其中, 性格特征是个性的核心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研究为主线,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 来体现出其个性心理的特征。
3.1.1、我国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性格特征的研究
本文采用漆昌柱《WT运动员性格测量表》对性格进行测试, 包括坚韧、兴奋、社交、理智、自控、情绪、进取8个项目, 测谎分测验由7个项目组成。
3.1.1. 1、优秀少年组与一般少年组网球运动员性格特征比较
通过对优秀少年组与一般少年组性格测量各维度均值分析, 我国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坚韧性、兴奋性、社交性、理智性、自控性、情绪性、进取性、灵活性共8个维度上的平均数都达到三等, 即在每项个性品质上都达到了中等水平, 整体的性格发展较为全面、均衡。优秀少年组在全部维度上所测平均数均大于一般少年组平均数, 表明优秀少年组网球运动员的性格特征优于一般少年组。
通过对优秀少年组与一般少年组网球运动员性格测量指标进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在坚韧性、兴奋性、社交性、理智性、自控性、情绪性和灵活性共7个维度上的P值小于0.05, 表明优秀少年组性格特征较一般少年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优秀少年组的性格更全面、开朗乐观、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善于交流、情绪稳定、沉着等。而在进取性维度上P值大于0.05, 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3.1.1. 2、不同性别少年网球运动员性格特征比较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少年网球运动员性格测量各维度指标均值的分析, 女子少年网球运动员在8个维度上平均数全部高于男子, 说明女子少年网球运动员性格特征优于男子;通过对不同性别少年网球运动员性格测量各维度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除坚韧性P值大于0.05, 表明无显著性差异外, 女子少年网球运动员性格在兴奋性、社交性、理智性、自控性、情绪性、进取性、灵活性共七个维度的P值小于0.05, 表明较男子少年网球运动员性格具有显著性差异。女子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性格特征表现为更全面, 自控力、适应能力都强于男子, 同时情绪稳定、精神充沛、积极向上、上进心突出。
3.1.1. 3、不同性别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性格特征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性别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性格测量的各维度指标的均值分析, 男子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在坚韧性、社交性、进取性3个维度的平均数高于女子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 而在兴奋性、理智性、自控性、情绪性、灵活性5个维度上的平均数与女子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相差不多。
通过对不同性别网球优秀少年组性格各维度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共7个维度的P值均大于0.05, 表明对于不同性别优秀少年无显著性差异。只有社交性维度的P值小于0.05, 表明男子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较女子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在社交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我国青少年网球比赛是站为单位进行, 每站比赛为一星期, 在同一举办地连续进行两站的比赛, 长期的外出比赛和训练, 给了队员的更多交往时间和机会;依据青少年生理发育特点, 随着第二性怔的出现, 男生更乐于处于群体范围, 更愿与人交往、训练等。所测14岁优秀少年女子网球运动员多来自我国网球发达省份的梯队, 取得优异成绩多, 在训练和管理上都较严格, 全国比赛时教练会每站跟随, 这同时限制了她们的交往的主动性。
3.1.2、我国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研究
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和动作方面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及倾向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本文采用心理学常用气质类型问卷测验 (60题) , 分别对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相关题目计算得分, 依据评分方法, 测出所属气质类型, 然后进行分类细化, 比较集中地表现为典型胆汁型、胆汁质-多血质混合型、胆汁质-粘液质混合型、多血质-粘液质混合型、粘液质-抑郁质混合型、胆汁质-抑郁质混合型六种类型。
3.1.2. 1、对优秀少年组与一般少年组网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研究
通过对优秀少年组与一般少年组网球运动员气质类型比较分析, 优秀组气质类型以多血质-粘液质混合型人数为最多、其次为胆汁质-粘液质混合型的人数, 而一般组以胆汁质-粘液质混合型人数为稍多, 胆汁质-多血质混合型、多血质-粘液质混合型、粘液质-抑郁质混合型人数相近。
3.1.2. 2、对不同性别少年网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性别少年网球运动员气质类型比较, 女子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气质类型以胆汁质-多血质混合型、胆汁质-粘液质混合型、多血质-粘液质混合型、粘液质-抑郁质混合型人数占全部类型百分比的90%, 且四种类型的人数所占百分比比较平均。而男子少年运动员以胆汁质-多血质混合型人数所占百分比较多。
3.1.2. 3、对不同性别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气质类型的研究
通过对不同性别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气质类型比较, 男子优秀少年组以多血质-粘液质混合型人数较多, 只有一名蒙古族队员为典型胆汁质气质, 这与他所属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环境和家庭遗传因素有关。女子优秀少年组则以胆汁质-多血质混合型和多血质-粘液质混合型气质为主, 表明女子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气质较平衡, 不鲜明, 与网球项目有关, 即要精力充沛、果断、活泼丰富, 又要情绪稳定、沉着冷静。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我国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
在性格特征的8个维度上:坚韧性、兴奋性、社交性、理智性、自控性、情绪性、进取性、灵活性等个性品质上都达到了中等水平, 整体的性格发展较为全面、均衡, 表明具有积极乐观、开朗热情、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 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勇敢、坚定、情感丰富等优良的性格特征, 男子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更善于人际交往、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较一般少年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在气质特征中的气质类型多表现为混合型气质, 以多血质-粘液质混合型气质突出, 表明具有思维活跃、动作敏捷, 情绪可控、沉着冷静等气质特征, 女子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还表现为胆汁质-多血质混合型气质类型, 具有精力充沛、率直、热情等气质特征, 没有典型气质类型。
4.2、建议
4.2.1、把心理选材作为我国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材选拔的重要指标
从心理素质层面对我国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人材选拔作为参考指标, 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打下良好的高起点基础。她们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各项指标也为人材选拔提供了一份理论上的依据。
4.2.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提高知识水平, 增加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提高自身修养, 加强性格和气质的完善, 更好地配合教练员进行心理训练, 这能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网球技术的全面发展, 为将来的职业取向打好坚实基础。
4.2.3、建立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能力档案
在日常训练中, 教练员应设计出整体的心理能力培养方案, 对心理能力定期进行心理测试, 通过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及比赛表现的过程, 进行对比分析、经验交流, 对心理特征进行记录和监控, 建立优秀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档案, 这也促进教练员对心理技能知识的掌握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玉宁.现代网球运动优秀选手必需具备的条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1, (6) .
[2]王鹏.网球比赛中心理技能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3) .
[3]矫丽华.网球运动员心理遗传素质与选材的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
[4]庄劲松.浅谈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J].科技信息, 2008, (4)
[5]于清, 袁吉.运动心理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个性心理特征 篇9
1 关于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状况的调查
1.1 调查对象
对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2008年入校的新生进行普查,在一般情况问卷中对于“您是否是单亲家庭子女”这一题目回答“是”的学生作为单亲大学生。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全部采用群体测查的方式,当场发放调查问卷,要求被试独立做答,不得将问卷带出教室,并在答题完毕后立即交回。测试填涂的答题卡使用光标读卡机进行录入。所有数据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测量6,538人,删除部分无效量表,实际有效数据为6,180人,问卷有效率为94.52%。检出单亲家庭子女463人,占总人数的7.5%,其中男生占38.5%,女生61.5%。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子女与非单亲家庭子女相比,在乐群性和怀疑性两个因子有显著区别。个性特征所反映的心理健康品质也与正常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测量结果见表1。
2 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反映的心理问题特点
根据2006-2008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咨询记录和各学院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掌握和反映的情况,虽然单亲大学生在该校还是少数,只占学生总数的7%左右,但单亲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的比例却相当高,占到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人数的60%以上。这些学生呈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卑心理
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其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吵闹让同学、邻居们知道是很丢人的事,脸上很不光彩;家庭的经济不如以前,自觉困窘。由此而产生的自卑往往导致缺乏自信,有的学生就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也不如别人。
2.2 逆反心理
表现为对他人言行不加分辨地对抗,使人际关系紧张。有些单亲大学生,往往表现为无原则、无原因的性情冲动和暴躁,出现打架、骂人、斗殴等攻击行为。在调查单亲大学生是否存在难以控制的情绪和冲动时显示比例较高。
2.3 恐惧心理
单亲大学生恐惧心理的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学生显得突出一些。单亲大学生时时感受到强烈的不安全感,这实际上是源自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当他们遇到一些实际困难的时候,这种不安全的感觉变得更加强烈,这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2.4 敏感和多疑心理
16PF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对比,具有较强敏感、多疑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3%。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教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久而久之会产生对立情绪,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
2.5 自恋心理
表现为过分地自我关心,自我欣赏。觉得自己才貌美,抱怨别人不重视他们。如有些为穿着某些衣物而痴迷,他们常迷恋牛仔裤,不分时间地点照镜子,特意展示自己走路的姿势。还有自傲心理、支配心理等等[1]。
上述单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对于单亲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控制能力及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等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2]。
3 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在对单亲大学生个性轮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这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下列原因。
3.1 缺乏健康完善的人格结构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家庭完整性及由此导致的各种实际困难作为一种客观现实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一定影响。单亲增加了他们适应环境的困难,而对环境的长期不适应又会成为一种持久的刺激物导致个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自卑、无助等消极的情绪反应并进而对现实产生各种非理性认知,而上述情绪困扰及错误认知又会反过来加剧他们对环境的不适应。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大学生无法形成有效适应环境及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遇到困难只能做出消极反应。当这种消极反应方式不断被经验重复并强化后就会逐渐固化在其人格结构中,从而影响了其人格结构的健全与完善。
3.2 不能有效利用现存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量研究均证实了社会支持系统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社会支持系统是人们在遇到挫折时缓解情绪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家庭完整性被破坏,大学生将难以利用这个支持系统来缓冲自己的心理问题。也正是这种消极的心态影响了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从而制约了他们对社会支持系统的有效利用。
3.3 多元教育系统尚不够协调和完善
根据单亲大学生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三方面,由于单亲大学生家庭教育高比例出现各类问题,所以很难有效将其他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到整体教育内涵中,这直接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单亲大学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也重视自身的心理品质养成,但各类心理问题仍逐年上升。
4 针对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如上所述,导致单亲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可以考虑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社会及家庭教育的新模式对单亲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与干预,以多元系统教育的互补帮助他们形成完善个性。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就学校教育系统而言,要转变教育模式。从学校方面来说,高等教育对一个人健康心理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基础开始抓起,并且始终坚持不懈,贯穿在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中,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低年级学生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同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教育。二是加强团体心理训练,通过人际交往和自信心等团体心理训练,帮助单亲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和自我减压,增强适应能力。三是组织各类适合单亲学生参与的大型活动。如快乐成长训练营、感恩的心等活动,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珍惜时间、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四是成立单亲大学生的相关社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和治疗。团体心理咨询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指导教师应该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来担任。同时,要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疏导。
4.2 加强社会及家庭教育
就社会系统而言,需要增加社会支持系统的内容和质量。针对单亲大学生,要充分调动教师、同学和社会的支持力量,主动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沟通和进行教育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和克服自己个性的偏差,让他们可以融入到普通学生群体和正常的大学生活中去。就家庭教育而言,父母也应承担起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责。对于单亲家庭,家长素质更是关键,单亲家长要树立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民主、开放式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爱抚有度、宽严并举。重视子女交往能力的培养,尊重子女的感情,注重同子女的情感交流,教育以表扬为主,增强子女的自信心,注重增强子女的挫折承受力,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增强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4.3 加强单亲大学生自我教育
就自我教育而言,一方面,单亲大学生可以自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知识,积极做到认识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主动的人际交往和反馈,获得良好的社会化状态,积极做到驾驭自我;第三,他们可以在前两方面的基础上,加强自己的目标管理和生涯规划,积极做到超越自我,努力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结构。
参考文献
[1]王祖霞.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与健康教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198.
[2]查颖.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50-53.
个性心理特征 篇10
如何在习作中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应巧用描写,在记人叙事的文章里,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以使作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从而增强文章的主题表现力。要想自己作文中的人物气质,触手可摸,情感真切饱满,永不磨灭地烙印在读者的记忆里,必须抓住人物外在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写,主要途径是从课文中获得感悟,聆听老师的点拨指导,潜移默化地接受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技巧,然后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动力,揣摩人物的语言,把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再现读者眼前,由感悟到创新,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功效。
一、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容貌、体态、服饰、神态等)的描写。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的颧骨和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这寥寥几笔就画出了杨二嫂的外貌特征,透露出她尖酸刻薄的性格特征。又如《七根火柴》中“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舒展开来,眼睛里死灰般的颜色突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王愿坚抓住了红军战士的神态,以诗歌般的凝练,雕塑般的线条,简练几笔,使这位出场后一直躺在地上的无名战士一下跃出画面。像浮雕一样凸现出来,屹立在读者的心中,怎能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这是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在特征,从肖像、服饰、神态等方面描写人物的结果。通过我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肖像描写的感悟,一位学生的习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新老师》中这样写到:“教我们英语的付老师,秀发披肩,红润的圆脸,着矮领圆口的雪白的衬衫,一双咖啡色高跟凉鞋衬得她亭亭玉立,水晶般的大眼睛闪着亲切的亮光,一口流丽的英语似泉水流淌,我们称她:夏天美丽的风景树”。学生领悟到肖像描写要以形传神,才能使人读后如见其人。
二、语言描写传达心声
语言描写,它包括人物对话和独白。李逵的话不可能从宋江的嘴里说出来。要写出人物性格的“声音”,契诃夫的《变化龙》可以说是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典范。小说认为奥楚蔑洛夫警官在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时,说:“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当他听到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说:“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你呢?”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将军家的都是名贵纯种的狗……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不,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就说是我找到,派人送上的……”厨师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说:“這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厨师说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他说:“这小狗还真不赖,怪伶俐的……。”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不停的变色,时而痛骂小狗是下贱胚子,时而又夸小狗伶俐,前后矛盾,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阿谀奉承的可笑可卑可憎的性格特点,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不多,不多,多弗哉,不多也”,就活画出孔乙己穷酸迂腐的个性特征。学生通过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的揣摩和领悟,一名学生在《童年》中有一段童戏时的语言:“白鹤白鹤弯脚脚,背上背个油馍馍,喊你给我吃个,你给我取个空壳壳。”小伙伴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行为描写动态传神
行为描写,它指的是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一段描写脍炙人口。“扑的只是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场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拳打出味道,打出颜色,打出声响,一拳重过一拳,三拳致人死命,拳拳详写,泼墨如云既见拳拳头之猛,又见仇恨之深,表现了鲁达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又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来贺喜后,范进送给他六两多银子,文中的动作描写包蕴着丰富的讽刺意味: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见财心喜,“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他假意推让,又怕弄假成真,生怕范进当真以为叫他收着,生怕已经到手的银子又失去了,他推让时攥着拳头,而且动作又那么不爽快,是慢吞吞的“舒过来”,可见他口是心非。一听范进真心相送,他就再不客气,动作又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完全相反,“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他那贪婪却又做作的小市民相表现得惟妙惟肖。通过对这些行为描写的点拨指导,活泼好动的学生在习作《乒乓球赛》中写道:阿华高高抛起乒乓球,反手一削,球低低地跳了过去,对手顺手一抵,球擦网而来,他顺势一挑,对手慌忙一挡,球快速飞过来,“啪”的一声,他已经将球拉了过去,球重重的砸在对方球台的左角上……实例模仿,学生行为描写运用自如。
个性心理特征 篇11
1 方法
1.1 受试者
以南京某军校2008级84名国防生为受试者。新训前共回收81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79份, 男生46人, 女生33人。新训后共回收80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 77份, 男生43人, 女生34人。
1.2 调查工具
1.2.1 生理心理状况自评量表 (SCL-90) [1]31-36
心理健康状况评定采用生理心理状况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 采用0~4五级评分, 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症状因子, 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给1~5分, 得分越高, 表示症状越严重。
1.2.2 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1]40-42
这一问卷是一种常用的自陈式人格问卷, 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艾森克教授于1952年开始设计、几经修改, 1975年定名为EPQ。该问卷简明易行,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已经被应用于欧、美、亚、非等许多国家, 成为国际上所公认并被广泛使用的测定个性的一种标准量表。本研究使用的就是龚耀先教授主持修订的EPQ (Adult) , 该问卷表述简洁, 项目少, 共88个题目, 选项回答分“是”或“否”2种。4个分量表为:①内外向 (E) , 用于说明个性的内外倾向性, 记分越高, 则外向倾向越明显。反之则内向倾向越明显。②) 神经质 (N) , 主要表明情绪的稳定与否, 高分者趋向于不稳定, 反之则倾向于稳定。③精神质 (P) , 得分高者精神偏移倾向明显, 得分低者则精神偏移倾向不明显。④掩饰性 (L) , 分数高说谎倾向明显, 反之则说谎倾向不明显。
1.3 研究程序
在南京政治学院2008级国防生新训前一天统一组织实施测验, 国防生新训返校后第2天统一组织实施测验。前后问卷的项目顺序不同, 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不同主试实施测验, 以减少误差, 确保测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结果
2.1 国防生SCL-90因子分与普通大学生常模和军人常模的比较
将新训前国防生的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与普通大学生常模、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均低于2个常模的各因子分,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表2。
注:普通大学生样本容量为4141[2]8-9。
注:军人常模样本容量为19662[2]9-10。
2.2 国防生新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的差异分析
国防生新训后测的SCL-90总分比前测得分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偏执因子的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得分,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54, P=0.027<0.05) 。
2.2.1 国防男生新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的差异分析
国防男生新训后测的SCL-90总分比前测得分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偏执因子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个性问卷中的E因子和L因子的后测得分均低于前测得分,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表4。
注:**表示新训前后偏执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表示新训前后E和L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2 国防女生新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的差异分析
国防女生新训后测的SCL-90总分比前测得分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43, P=0.404>0.05) , 个性问卷中的各个因子得分前后测均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新训后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新训前良好, 尤其是偏执因子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因子。这可能与新训期间管理的严格程度有关, 同时, 男生对自身各方面的要求较高, 压力较大, 尤其在最后的综合演练中承担的任务较重, 导致了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略有下降。在个性特征方面, 男生由新训前明显外向到新训后的内向和外向都不明显, 反映了新训后男生更加成熟和稳重, 对自己入伍后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有所认识, 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和前进方向进一步明确。掩饰性方面男生比新训前显著减少, 通过2个月的训练和生活, 大家增进了交流, 男生们对彼此的脾气性格都有所了解, 友谊在集体中弥散开来并逐渐加深, 男生变得更加淳朴, 对彼此需要隐瞒的东西也越来越少。
女生在新训后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但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与在新训过程中对女生管理相对男生较宽松, 以及在训练过程中总是受人照顾有关。另外, 女生所肩负的职责与期望都不如男生高, 因此压力相对也较小。女生在人格问卷各个因子得分方面新训前后没有显著差异, 反映了女生相对男生较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较成熟的心理状态。
总体看来, 男女生在新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各不相同, 男生有所下降而女生有所改善, 虽然差异都不显著, 但却反映了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各自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新训最后的综合演练对体力消耗较大, 环境较差, 导致国防生心理负担加重, 而由于对男女生管理的严格程度以及男女生对自身的要求不同, 使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参训前后变化趋势不一致。将国防生参训前的SCL-90各因子分与普通大学生常模和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均低于2个常模, 表明国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由于新训后测得分受几天前的综合演练影响较大, 心理健康状况不稳定, 因此, 采用前测得分进行比较。心理健康状况又受到人格特征的影响, 从国防生个性问卷各因子的前后得分来看, 女生的性格特征较男生稳定, 新训前后差异不显著, 而男生在新训后明显不如新训前外向, 并且掩饰性也显著降低, 这说明新训后的男生较新训前更成熟, 表现了男生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针对国防生的入学新训有必要把握好他们的特殊心理状况, 对其进行有区别的、针对性的训练, 时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消除国防生的困惑心理, 进行积极的行为引导, 进一步端正国防生的入伍动机, 打牢献身国防的思想, 帮助他们顺利地走好军营第一步, 为其将要踏入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和比较国防生新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采用生理心理状况自评量表 (SCL-90) 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对南京和武汉某军校2008级84名国防生入学新训前后分别进行测验。结果新训前共回收81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79份, 男生46人, 女性33人。新训后共回收80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77份, 男生43人, 女生34人。国防男生在SCL-90中, 偏执因子的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得分,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EPQ中, E因子和L因子的后测得分均低于前测得分, 且差异显著 (P<0.05) 。结论国防男生可塑性较强, 自我要求严格, 全体国防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关键词:国防生,心理健康,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31-36, 40-42.
【个性心理特征】推荐阅读: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10-22
试析探析《教父》中教父的个性心理特征08-03
个性心理体验05-08
个性心理干预06-01
个性心理特点07-05
个性心理与安全06-02
个性化心理干预07-12
个性心理健康教育11-10
个性心理自我分析及自我完善规划08-27
高中生的个性心理发展辅导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