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战略(共12篇)
水平战略 篇1
一、“一带一路”概述
2013年9-10月, 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 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即一带一路) 的重大提议。2015年3月,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至此“一带一路”战略开始转化为实际行动。
“一带一路”战略是基于进入21世纪以来,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的经济背景基础上提出的,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合作不断深化;其次是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的压力不断增大;最后是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新兴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正是基于上述经济背景,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了划时代的新意义, 它充分推动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 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 提升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动力, 为我国全面构建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财务管理理论概述
(一)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分为投资、筹资、运营、分配和生产成本的管控五个方面,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投资和筹资均有长期和短期之分, 因此将短期投资和筹资合并为运营资金管理, 从而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就包括投资、筹资、运营资金、成本、收入与分配管理五个方面。
(二) 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就是创造价值, 而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这一目标而服务, 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具有了多样化, 目前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四种。这四种理论各有其优缺点, 分别适用于处于不同发展周期的企业。
三、财务管理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主要依赖于其所涉及范围内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实体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投资、筹资的运作、运营资金的管理和企业成本的管控等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因此财务管理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具体体现在:
(一) 财务管理有助于识别和防范资金运营中的管控风险。
财务管理中对于筹资的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的理论, 以及对于项目投资的判断指标的设定, 都能有效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 降低风险。
(二) 财务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提升国际竞争力。
财务管理工作中量本利分析与应用、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等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增加企业利润, 提升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竞争力。
(三) 财务管理能够反映企业在运营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财务分析, 通过财务分析, 能够判断企业的财务实力, 揭示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 从而为决策层提供正确的决策信息。
四、“一带一路”战略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从上文分析可以发现, 虽然财务管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 由于“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 总人口约44亿, 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文化和会计法律法规等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因此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三种模式, 即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 但是在我国企业来看, 由于集权式和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更偏重于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这种体制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具有不协调性。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必然需要在境外建立跨国企业, 跨国企业所面临的管理环境更为复杂, 风险因素更多, 并且资金具有相对独特的管理方式, 财务管理工作与国际金融和国际税收关系密切, 正因为如此, 只有实施集权式的财务管理体制, 才能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 有效防范涉外财务风险。
(二) 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对外项目投资的风险管控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给国内企业提供了资本“走出去”的机会, 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对“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的项目投资。当前国内企业在项目投资上, 未遵循可行性分析、结构平衡和动态监控的原则, 也未建立自身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是依靠企业决策者的个人判断, 投资失败的风险极大。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过程中, 企业要想抓住资本“走出去”的机会, 就必须要严格遵循项目投资的科学评价程序和评价指标体系, 注重项目投资的风险防范, 实现企业的海外发展战略。
(三) 企业应当高度关注政治经济环境差异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 企业不仅要关注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还应当高度关注政治经济环境差异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
1. 劳动力成本的差异。
由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劳动力成本差异也比较大, 企业在做项目投资预算时, 必须充分考虑此因素的影响, 才能降低财务风险。
2. 货币政策的差异带来的汇率风险。
由于各国的汇率会随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变动, 由此汇兑损失会给海外企业的经营带来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所以企业应当充分利用金融工具来防范汇率风险, 例如可以通过购买外汇远期合约等套期保值工具来降低汇兑损失带来的经营风险。
3. 税收政策差异带来的税务风险。
各国的税收政策差异比较大, 因此在实践中不仅要熟悉国内的税收政策和法规, 还要熟悉所投资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规,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利用好各国的税收优惠, 降低企业的税负, 否则, 可能会因违反税法遭受处罚而带来经济损失。
(四) 企业应当关注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 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国际视野、面对复杂环境的职业判断和职业操作能力、高效的涉外沟通和认知能力、强大的学习创新能力。
对于这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一批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社会文化、经济环境、财税法律制度和财务会计准则的“涉外高级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他们应当具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制度设计能力、战略执行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等。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 综合性和制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铺开和实施, 给沿线企业提供了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的机会, 但是它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在实践中, 我们要了解和分析这些风险点, 并通过财务管理的管控作用来加以防范,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和落地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经济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它将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 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对于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所受影响更为突出。本文以财务管理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一带一路”对财务管理的新要求为研究对象, 并针对新要求阐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办法, 为“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财务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婷婷.“一带一路”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6, 05.
[2]栾庆明.新形势下集团公司海外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 2016, 03.
[3]王竞锋.加速财务管理国际化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03.
[4]于洪鉴, 孔晨, 陈艳.论“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会计变革[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6, 06.
[5]杨志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财税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 2015, 06.
水平战略 篇2
提升专业水务营运水平加快“四大战略”实施速度
张宇哲
地处天津市东南滨海新区的中国石油大港油田供水公司,直面服务能力、经营发展、结构性矛盾等实际问题,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四大战略”稳步实施为主线,即“走出去、低成本、人才强企、科技兴企”。不断优化营运流程,加强服务管理,规范基础工作,增强发展能力,在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市场开发、“三基”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公司服务保障能力和经济效益均得到显著提高。
一、服务升级工作取得阶段成果。
对于供水公司来讲,品牌管理是服务提升的一个过程,作为油区唯一的水务企业,服务是天职,只有深化品牌服务理念,加强客户服务意识,供水公司才能一流水务行业中扎好根,站稳脚。
跟踪分析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现况,完善流程、优化工艺、严格执行生产运行和检修维护操作规程,提高了系统的经济运行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提早动手,超前准备,全面消除防洪排涝系统各种隐患,强化巡查值守,提高应急响应速度,有效化解了50年一遇大汛造成的各种险情,出色完成了油区防洪排涝任务,实现了满负荷运转,排水表现获得油田公司认可。
积极开展标准化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制订活动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从制度建设、素质建设、环境建设等各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精心打造滨海水厂标准化服务窗口样板,有效带动了基层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公司的整体服务意识、窗口意识、品牌意识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不断完善生产服务管理体系,促进了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公司获得了天津市供水行业“创先争优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和企业文化建设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是供水公司打造一流水务企业的前提条件,是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服务品质的根本,供水公司从“十二五”规划人手逐步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积极推进公司“十二五”规划实施,一年来,相继对滨海水厂的工艺管线、配电系统、排涝站的排涝泵、格栅等进行了更新改造,提高了公司供排水系统的安全可行性。对水流量检定站进行选址迁建,更新部分设备设施,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整合。回迁了供水销售中心,改善了工作环境,购置了热熔焊机、移动泵车、应急移动房等机械装备,积极组织建设港西污水处理厂和创业路供水干线,不断扩充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应急服务保障能力。
对润沃公司生产线进行了扩建,提高了炼油催化剂载体的生产能力。经过一年的建设,公司整体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基本达到内不进行较大更新改造的目的,有效降低了系统维修成本和运行成本。
三、经营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公司经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运营状况.以来,供水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注重质量控制,精细运行单耗,实现公司低成本高收益运营。
在去年实行模拟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优化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及配套指标,建立了全新的内部市场化经营考核机制,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深入开展营运流程对标管理,制订了“扬长补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客观评价经营现状,找出存在差距,制订管理措施,持续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强化营销管理,加强计量分析,完善销售过程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供水销售率。
全面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公司实行了“零基预算制度”,即在保证将所有固定成本和半变动成本全部排进公司整体盘子的前提下,取消了机关部门专项费用指标,所有费用支出据实发生。定期开展经济分析,确保了成本可控运行。加大节能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全年节电、节约汽柴油、天然气效果显著,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指标。
四、市场开发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利用现有资源外拓市场,不断增强外拓市场的意识,提升生产服务品质,增强外闯市场的竞争力,紧握市场化经营环境中生存的主动权,为供水公司创效增收创造了机遇。
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油区市场攻关,在巩固现有市场基础上,主动跟进了港西新城地热及供水市场、管道公司地热水市场、天津燃气公司和中成机械公司新增用水市场,取得了油区供水市场新成果。
持续拓展南港市场,在签订水务服务战略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坚持定期沟通联系,及时捕获市场信息,续签了南港排涝服务和供用水服务协议,保持了南港服务市场的稳步发展。积极拓展特色业务市场,成功实施了幸福路加油站管线安装、天津宝坻地区管线试压等项目,开拓了东北、杭州等净水材料和炼油催化剂载体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市场收益。
五、安全环保管理实现持续深化。
以推进QHSE体系运行为主线,强化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为重点,以开展各项安全环保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动年度HSE工作的有效落实,有效提升了公司生产运营的稳定性。
强化HSE责任分解和落实,签订责任书662份,承诺书669份,同时加强有感领导、属地管理和直线责任落实,确保了责任层层分解。坚持危害因素、环境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营造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思想氛围。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两节”、“两会”期间、雨季冬季等综合安全大检查9次、确保了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提前部署雨季及冬季等特殊季节安全生产工作,明确责任,突出重点,细化考核,推进落实,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加强十八大等特殊时期的治安防恐工作,严格落实“三防”措施,保证了油区的安全平稳供水。
六、“三基”建设工作坚持有效推进。
加强基层建设,加强基础工作,加强基本功训练是“三基”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提升服务品质,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意义。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党的纯洁性教育、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找差距,补不足,促使党员干部提高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建设,深入查找和发现问题,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基层软件管理水平,树红旗、亮窗口,以点到面,上下联动,提高了公司整体基层建设水平。强化内控管理,认真进行风险评估,不断完善内控流程,全面开展内控测试,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制定了督查督办实施细则、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对管理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促使公司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围绕“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提倡“一专多能”和“通岗”员工队伍建设,推广实施“阶梯式”培训,加强管理、技术和操作人才培养,举办了7个工种的技能竞赛,成功承办了大港油田公司净水工技能竞赛,并获得一金两银三铜的佳绩。
七、公司发展环境保持和谐稳定。
和谐构造稳定,稳定方能发展。公司着力打造特色企业文化,将职工的个人发展意向和公司未来发展规划相结合,使职工深切体会到组织关怀,构造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及时宣传贯彻油田公司相关政策,使广大员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增强发展信心,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基层现场生产办公条件,绿化、美化基层环境,使各基层现场的视觉形象得到了明显改观;坚持以人为本,尽心尽力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广大员工群众切实体会到组织的关际。认真落实维稳责任,做好十八大等重点时期的风险评估、排查化解和舆情监测工作,确保了队伍的和谐稳定,为公司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水平战略 篇3
关键词:供应链 竞争战略 运营
一、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视为一个整体以增加其效率,使其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供应链管理包括了对供应链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
二、 竞争战略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
公司竞争战略以一个或多个顾客市场为目标,目的是提供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最终实现赢利。为了执行竞争战略,公司的所有职能都会发挥作用,制定自身的战略,包括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供应链战略,以及财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战略。
其中的供应链战略是确定物料的获取和运输,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以及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的方式和特点。库存﹑运输和生产设施的决策及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构成供应链战略的全部。
供应链战略与竞争战略必须相互匹配,为实现战略匹配,企业必须确保其供应链能力能够支持其满足目标顾客群的能力。
企业获取战略匹配应通过以下3个步骤:
1、理解顾客。理解顾客的需要能帮助企业确定预期成本和服务要求。需求不确定性反映了顾客对某种产品的需求的不确定性;而潜在需求不确定性是指供应链必须予以满足的需求部分和顾客需求特点是不确定的,它是供应链不确定性的直接后果。例如,仅仅为紧急订单供货的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需求不确定性,要高于以较长供货期提供同样产品的企业。
2、理解供应链。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反应能力与赢利水平之间进行权衡,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相应的计划﹑协调与控制,适应市场竞争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供应链反应能力是指供应链完成以下任务的能力:对大幅度变动的需求量的反应;满足较短供货期的要求;提供多品种的产品;生产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产品;满足特别高的服务水平的要求。
3、获取战略匹配
获取战略匹配,即供应链反应能力的高低应该与潜在需求不确定性一致。换句话说,潜在需求不确定性越高,则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就该越强,这样才能取得战略匹配。
三.提高供应链运营水平,获取战略匹配
决定一条供应链运营的驱动要素主要有4个:库存﹑运输﹑设施和设备。对于每一个独立要素,供应链管理者必须在反应能力与赢利水平之间权衡。下面以沃尔玛公司为例,讨论其供应链运营水平对其供应链战略和竞争战略匹配的决定性作用。
竞争战略:成为绝大多数大众消费品的可信赖的﹑低成本的零售商。
供应链战略:既强调赢利水平又具有相当强的反应能力。
供应链运营:
1.库存:库存的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该供应链的赢利水平和反应能力。库存水平高,反应能力增强,顾客潜在性需求不确定性减少,但成本增加,降低赢利水平。
沃尔玛在这一要素上关注赢利水平胜过反应能力,保持较低的库存,以维持一条赢利型供应链。沃尔玛的商品品类繁多,品种数万,在配送中心的停留不超过48小时;通过交叉配送,从不同厂商运来货物的卡车在配送中心彼此交换货物,在进货时直接装车出货,转运到各个连锁店,没有入库储存和分拣作业,降低了成本,加速流通。
2.运输:不同的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点不同,运输可采取多种方式与路径联合的形式,运输速度快,服务水平高,反应能力强,但成本高,赢利水平相应降低。
沃尔玛在这一要素上要求保持高水平的反应能力。在美国本土,沃尔玛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配置了GPS/GIS系统,进行运输的实时追踪,保持高速运转。虽然增加了成本和投资,但高水平的市场反应能力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了所支付的成本。
3.设施:要提高反应能力,设施应靠近消费者,部署的密度会增加,成本增大,降低赢利水平。沃尔玛在设施上更注重赢利水平。以320公里为一个商圈建立一个配送中心,设立在100多家连锁店的中央位置,运输半径比较短,比较均匀,满足销售需求。沃尔玛的商场设施仅在需求水平提高到有必要设置它们的地方建设,以便减少设施数目,提高利润水平。
4.信息:信息包括整条供应链中有关库存﹑运输﹑设施及顾客的资料和分析。信息是供应链运营中最大的驱动要素,直接影响其余三个要素。
沃尔玛投入巨大资金,使信息在供应链上充分共享,通过便捷的信息技术使自己反应能力极大提高。沃尔玛将需求信息沿供应链一路向上反馈,一直传到只生产所需产品的供应商,供应链上各环节通过信息及时完成本职工作,满足顾客需求。沃尔玛先后建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MIS),处理系统报表;发射物流通讯卫星,使用GPS/GIS技术;采用销售时点系统(POS系统);使用EDI,实现无纸化作业;建立QR,使用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广泛应用射频技术(RF)﹑物流条形码(BC)及便携式终端设备(PDF),等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沃尔玛将供应链的不同环节联系起来,相互协调,并使每个环节高效率的运营,实现整条供应链利润的最大化。
沃尔玛利用每一个驱动要素,来实现反应能力与赢利水平之间的良好平衡,从而使它的竞争战略和供应链战略协调一致。
随着供应链管理在国际跨国公司的普遍应用,中国企业高层管理者对它的深入认识,国内优秀企业(如联想﹑华为﹑海尔﹑宝钢等)的率先实施,必将推进中国企业提高供应链运营水平,实现供应链战略与竞争战略的匹配,使供应链管理快速高效地发展。
作者单位: 杨冀琴, 成都铁路运输学校,
漆晓宇, 成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1-46.
水平战略 篇4
1 当前我市线损情况分析
改革开放30年, 东莞从一个珠三角的小城市摇身一变成为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 星罗棋布的制造业分布, 对东莞的供电系统提出极高要求。随着现代工业与现代城市的发展, 与日俱增的供电需求、2 456km2内的电网扩张、用电量的急速增长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 造成了我市日渐增长的供电线损率与严重的电力资源浪费。
目前我市线损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是线损波动较大, 预控能力不足。由于早期电网管理不够规范, 没有及时、详细地记录变电站更换电能表、损失电量的参数, 以及计量回路异常等情况;没有实地实时记录关口电量, 为应付过关而捏造数据;未同时抄录售电电量与关口电量;欠缺良好的供、售电量实时跟踪能力;过快增长的负荷导致不断增加滞留电量;
二是网架结构单一, 配置规划不善。变电站建设滞后于现代生产及市民供应需求, 配网线路运行不科学, 存在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问题, 造成个别镇街出现供电线路过长等局面;不及时清理高损耗变压器, 造成电能资源浪费;部分线路存在老化、破损等现象;
三是执法不到位, 人员素质低下。我市整体供电系统工作人员素质良好, 但仍有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员存在。尤其在基层镇街, 个别地区部分工作人员存在作风散漫, 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消极心理, 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抄表计划进行抄表, 或者没有现场抄录电能表应抄的信息;在执行电网线损管理制度过程中, 由于管辖地划分不清, 出现管理流程不畅和责任推卸现象, 造成时有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四是不规范用电和窃电情况严重。一些用户为降低商业经营成本, 擅自绕表接线, 更换低压表箱, 直接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线损率和经济利益。另外, 由于供用电背后潜在巨大的利益诱惑, 一些不法分子想方设法窃电。由于我市常住及流动人口构成复杂, 窃电主体往往来路不明, 其中不乏地方势力的介入, 形成了极为隐蔽的买方和卖方市场, 造成打击困难;
五是电器大增长率及用电浪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好转, 各类电器产品快速增长, 其中家用电器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供电增长速度, 再加上市民节约用电意识不足, 造成资源的极大损耗。而且我市个别配网的无功补偿设备选择不合理和使用不当, 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增大, 导致线损率持续升高, 无法满足现代供电需求。
2 电能“开源节流”措施探讨
展望将来, 我市必须通过完善电网结构、提升电网运行效益、提高供电质量、优化技术设备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克服线损带来的问题。“采取合适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提高供电系统、供电电能质量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降低电能消耗率,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尤为重要[2]。”
在减损方面, 一是要积极开展线损分区管理工作。根据我市特色的市管镇行政区域特点, 一是进一步梳理线损管理流程, 设法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合理分配工作, 将工作事项细化到个人, 设立岗位责任承包制, 以实际记录的工作表现参加年终工作考评。核实区域管理, 进一步摸清低压损失电量的根源, 制定更富针对性的降损计划;二是做好时段线损报告。要求工作人员在线损分析报告中认真做好次月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率等情况预测, 确保线损管理数据的清晰可见, 做到有据可查;强化线损上报、录入数据的管理, 保证数据准确、及时, 确保有效完成线损率指标。供电系统将工作人员每月的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按月奖惩, 并纳入年终工作考评中;三是加强电表计量管理。全面排查我市电表使用情况, 全部更换国家已明令淘汰的电能表, 加大计量装置投入, 提高精度, 保证计量准确性;针对窃电现象, 加大计量装置的防窃电改造, 可采取表箱或专用计量柜安装电能表的方法进行防盗;根据实际电用情况安装不同电表, 如一般家庭用户、企业用户使用380/220V低压用电设备, 大企业、大工厂等用户使用高压计量箱, 减少用电损耗。四是不定期开展用电普查活动。采取突击查与定期查、互查与自查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查偷漏、查账卡、查倍率、查电表及接线。通过核查相关资料, 检查对临时用电和常用电的管理, 确保破旧电表及时更换, 失灵电表及时校修, 新换电表按时检测等要求。除此以外, 工作人员还应通过现场监测用户电能表, 核查电能表底数, 检查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的变化, 电能表接线等工作, 来发现、消灭用电管理上的漏洞, 并对用户进行定期和专项的用电稽查并提出改进意见, 给予技术指导, 尽快清除用电不安全因素。五是深入开展反窃电工作, 对窃电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厉打击。供电系统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
在错峰用电方面, 要通过全力配合政府推动调峰认购工作, 争取激活东莞休眠机组, 截至今年, 激活休眠机组后可增加电力供应77万k W, 相当于可使广大用电客户每周错峰轮休减少一天。同时, 电力部门还通过合理安排地方机组检修时间, 确保机组在负荷低谷期间检修, 优化停电检修计划等措施, 多管齐下, 尽力减少错峰。
此外, 有关部门还必须充分做好便民利民服务体系建设, 从而争取群众的支持。今年以来, 为保证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位, 我市供电局成立了节能服务中心, 利用专业技术帮助企业改造耗电项目, 向客户提供节能用电指导, 免费为客户开展节能诊断;为客户提供专业节能服务, 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引导客户开展各项节能改造工作;举办节能技术推广会, 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模式。活动开展以来, 共召开69次客户座谈会, 对597户工商业客户开展节电建议、节能诊断工作, 完成了240家企业共24 500万千瓦时用电规模的工商业客户的节能诊断工作。通过各类活动, 将节能减排的理念带给千家万户, 从而全面提高市民的节约用电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德蜀, 王起全.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J].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水平战略 篇5
关键词:桥头堡;高水平大学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227-01
一 “桥头堡”战略的内涵与进展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从调整完善中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作出了“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大部署。这是国家对云南发展的定位,不仅关系云南省的开放,而且是涉及提升云南整体实力的重大问题。
云南“桥头堡”战略的目的主要包括四点:一是建通道,建设我国经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二是建平台,通过构建一些官方和民间的合作制度,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平台,提升西部大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带动西部发展;三是建基地,优化产业布局,把云南建成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以及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为边疆地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四是建窗口,成为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窗口。“桥头堡”战略的具体内容还涉及交通运输电力网络、金融支撑体系、基层组织和民族团结等方面。
二、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
1、要求大学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模式
云南省内普通高校经管类大学的区域性特色不明显,对外开放的各类人才中,对东南亚南亚的经济贸易及商务知识的积累需要加强;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基本状况,政治法律、经济贸易与投资、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系统的了解,适应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2、要求大学的课程建设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云南省各高校在区域性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上,同样是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加强的地方有:对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加强对东南亚、南亚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区域合作等东南亚、南亚课程体系;教师专业背景集中于理论研究,需要加强与东南亚南亚从事经济与贸易的实践经验,驾驭相关课程。
3、要求大学开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东南亚、南亚”课程
开设体现区域性特色的东南亚、南亚系列微型课程和语言课程,以“东南亚、南亚商务环境概论”为核心课程,开设: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与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南亚国家联盟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印关系与区域合作等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东南亚、南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打下基础。
三、“桥头堡”战略对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的作用
“桥头堡”战略对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背景
桥头堡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和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迅速发展,贸易快速增长,投资日益活跃,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平均增长率高达27%,年贸易额突破了20130亿美元;东盟对华直接投资为63.2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25.7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市场。“桥头堡”战略对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培养人才的作用
(1)“桥头堡”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人力资源的建设,“桥头堡”建设过程就是人才战略实施过程,而人才战略的实施从根本上讲离不开大学的人才培养。因此,“桥头堡”建设教育必须先行,“桥头堡”对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培养人才的推动作用明显。
(2)推进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桥头堡”战略对云南高等教育实现新的历史跨越无疑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等学校的教育只有与国际化接轨才可能加快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学校自身管理水平的现代化步伐,从这个角度上讲,要实现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在桥头堡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然要推进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
3、东盟国家的经济较快速度增长对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作用
(1)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的过程中,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高技能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水平战略 篇6
岭南炎热,果然名不虚传。但此次让我见到的是,广东各界对农业品牌建设的热情却比这炎炎夏日更加热烈。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国家对于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视。自2004年以来,11个中央一号文连续锁定“三农”,这充分体现了农业乃国之根本。去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业强则国家强,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此次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的举办,正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农业部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广东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广东农业产值和促进广东的现代农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为其他省(市、区)在进行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道路。
今天来到美丽的清远,参加我们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的推介盛会,就如何推动农业品牌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等问题,我发表三点看法。
第一是保障质量安全。
农产品是我们生活最密切的东西,是我们的衣食之所系。农产品的安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偶尔发生的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都是我们深有体会的。现在人们上市场、超市买东西,第一反应不是价格的高低,而是产品是否安全。人们的从追求温饱到追求健康安全,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必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生产经营中严把质量关。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一个质量有问题的产品是寸步难行的,更何谈去营造品牌?品牌说白了就是一个信誉,是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信任,而质量就是这种信任的核心基础。这些年来,社会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为企业建设自身产品品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国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查检测力度和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生产企业惩处力度不断加大,这也对企业建设品牌起到了客观上的倒逼作用。企业处此环境,保障产品质量、建设自身品牌是发展壮大的不二法门。
第二是提高信息化程度。
社会进入了机械化、信息化之后,生产也迎来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从其实质上讲,就是一种运用现代科技进行社会化生产的农业发展模式。保障产品质量,要靠科技;创建产品品牌,更离不开科技。
十八大报告中,在以往的“三化同步”的基础上中加入了信息化,变成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的“四化同步”。可见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农业中,信息化却是一块短板。跟很多国家相比,我们农业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阶段。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但制约着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也对农产品质量保障和品牌创建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农业生产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生产要素的科学化管理、产品质量的二维码信息扫描等等,通过农业信息化都能精准地进行把控,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系数,为企业创造自身产品品牌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
第三是创新流通方式。
农产品生产出来了,要经过流通才能产生价值、才能为人们所消费,而流通状况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价值的高低。我们知道,农产品很多都是食品,而且很多都是保质期比较短暂、对保鲜技术要求又比较严格的产品。因此,相对于工业产品,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就要求保持一种高效的活性。如果流通不畅,一两天之间,农产品价格就有可能是天壤之别。我们广东这里有“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这是广东人对于农产品流通的经验之谈。
创新流通方式,不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产品品牌实力的一种体现与提升。一个实力强劲、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一定是很注重产品流通环节的。对他们来说,产品流通是否高效已成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近年来,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不断开拓,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产品新型流通方式异军突起,其精准、便捷、高效、低成本等属性受到了很多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转型升级的方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水平战略 篇7
一、医院财务战略的涵义和特性
财务战略, 是企业为增强自身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优势, 以资金流动的内外因素分析为基本, 对资金流动作出的长远的、全面的、挑战性的规划和决策。而医院的财务战略是战略思维在财务管理上的扩展和衍生, 是为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服务的, 是医院为了增强在医疗卫生市场中的竞争力, 筹集和投放资金, 并对医院资金流动的内外因素作出分析后得出的战略决策。
医院的财务战略既有战略上的共性, 也有财务方面的个性, 即全局性、长期性、导向性、风险性、适应性、动态性。这些特性鲜明地表现出了财务战略既矛盾又统一的本质。
医院制定科学的财务发展战略, 需要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 需要考虑到当前不断推行的各种体制和政策、医学的普遍水平、行业的大概形势、资源的可利用情况等因素。为此, 医院管理者需要立足于战略制高点来进行财务管理, 使医院的财务战略得以落实到医院发展中, 以提高医院的效益。
二、医院财务战略的分类
(一) 投资战略
医院的投资战略具有长期性的特征, 其一般涉及重大的投资。医院实行重大投资战略时, 要考虑到其方向和目标, 还有投资项目的具体规划。我国大型公立医院的投资项目一般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二是信息化建设;三是基建项目实施。
为了保证投资项目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 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 适时适量:
医院发展需要用很多资金来保障日常的运行, 鉴于流动资金有限使用, 需要把资金集中投放到合适的项目中, 避免浪费。
2. 灵活投资:
密切注意外部环境变化, 根据宏观政策、近期行业形势调整投资情况, 该出手时就出手, 该放手时干脆放手。
3. 分散投资:
“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通过对不同业务的资金投入, 来分散投资的风险, 减少意外情况造成的资金损失, 降低对医院效益的打击程度。
4. 科学规划投资规模和方式:
管理者要对投资方式进行科学的安排, 使其适应于医院的整体发展战略要求, 合理限定投资规模, 必须保证医院的正常活动不受影响。
5. 强化控制:
加强信息化的进度, 在投资前确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保证投资过程的跟踪和项目结束后的后续评估。
(二) 筹资战略
我国的医院目前采取的筹资战略, 已经从快速扩张型向稳健扩张型慢慢转变。实施筹资战略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内部积累:即控制医院的医药收入结构, 提高内部资金的周转率。二是信贷融资或权益融资:权益融资依靠发行股票, 信贷融资依靠加快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流动, 提高医院资金的流转率。三是民营资本加入与国际融资:医院主动与国内民营企业开展合作, 或借助国际财团进行外部融资来扩大经营规模, 促进医院发展。
实施筹资战略还要遵守以下四个原则:
1. 低成本性:在综合自身情况与资金来源性质的前提下, 筹集时需要考虑到资金来源的成本。
2. 稳定合理性:筹资前先确定筹资的数量和投向以及需求量, 以保证筹资数量和投资数量的均衡, 避免数量不平衡引起的资金浪费。
3. 可得性:即资金流动的顺畅性、筹资方式的合法性、资本结构的适需性等。
4. 提高竞争力:除了资金成本高低的问题, 最好与合作者建立密切联系, 以便从各种渠道得到好处。
(三) 营运战略
医院营运战略即涉及医院营运资本的财务策略, 医院的营运资金以流动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为体现形式。医院若想保持竞争力, 必须保证营运资金管理的高效性。具体的保证措施如下:
1. 完善内部控制、监管流动资金。
2. 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训, 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3. 建立科室文化, 优秀的管理文化有助于医院经济价值的提升。
(四) 收益分配战略
利益分配即收益在利害关系上的分配, 涉及医院的长远发展。医院的内部利益分配战略可以自主决定, 需要考虑到国家、员工与投资股东的分配比例和利害关系。而医院的外部利益分配关系, 即医保报销比例和医疗费用的多少, 是由政策决定, 在这方面, 医院没有自主决定性, 只能被动地去执行。
为了平衡医院的内部利益和外部利益,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 定期考核各种指标。
2. 建立复合分配机制, 平衡医院与职工与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五) 并购战略
医院并购, 即医院规模的扩张和模块的重组, 涉及对其他医院资源的吸收和配置。医院实行并购战略前, 要预先评估并购对象的现状以及并购计划的风险性, 尽量把风险损失尽力降到最低。医院并购战略还能起到资源优化作用, 医院并购后, 处于劣势的医院作为优势医院的新组成部分, 由优势医院进行新式管理, 其管理效率可以得到大大改善, 其资源也可以得到更高效的利用。目前, 我国的医院并购战略依然停留在理论研究的程度, 仍处于卫生管理体制下, 需要相关卫生主管部门来审批才能实行。
医院的财务战略目标一般有三个指定层次, 选择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和实施财务战略。选择战略目标, 要以社会价值为基础, 参考多方面的内外因素, 进行综合性的选择。选择战略目标后, 医院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分析当前医院财务水平与战略目标之间的距离, 提出合适的措施。制定完战略规划后, 根据年度财务计划, 做出资金预算, 以便整个医院的所有部门的全体员工来进行具体的落实和施行。
三、财务战略思维与信息化管理
随着国家加快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进程, 财务系统与信息化系统二者之间有了交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节省医院的运营成本, 需要将财务战略思维与信息化管理二者有机结合开发出适用于医院管理的财务信息化体系。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医院财务工作的关键, 其进行的程度影响着医院的运营情况, 科学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可以提高医院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 如何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需要多加考虑。
(一)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医院的财务工作受国家政策影响, 其业务性质区别于一般企业, 核算时间又有很强的限制, 故采取的是一套独立核算程序。新的会计制度建立后, 要求必须进行折旧固定资产, 核算成本等等许多工作, 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急需一个新的财务信息化平台。为了适应新的制度和新的平台, 财务人员必须加强技能的培训, 以保证医院日常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正常运行。
(二) 开发专业软件, 建立共享平台
尽管目前国内市面上的财务软件功能丰富、操作方便, 然而那些财务软件大多是应对普通企业需要的普通财务软件, 缺乏对医院独立财务系统的针对性, 且受软件公司开发的限制, 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不够, 容易发生数据丢失、软件互扰的问题, 且后台端口不够安全, 无法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对此, 需要开发出对医院财务系统有针对性的专门财务软件, 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并达到医院财务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共享。新开发的软件要满足以下几点:软件对医院的业务有针对性;软件能与医院其他管理系统对接, 以便信息能够及时的共享;软件能综合多项功能为一体, 解决医院的财务和物资的管理, 最好能把医疗保险管理也纳入进去。
另外, 还需要完善医院的网络, 加强医院的网络安全控制, 规避病毒、木马、黑客的攻击威胁。
摘要: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复原来的简单核算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 医院管理者必须保证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放眼于长远目标, 积极运用财务战略思维制定科学发展战略, 提高医院的经济竞争力, 保证医院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战略思维,医院管理,财务水平
参考文献
水平战略 篇8
一、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指标体系框架。
相关学者对产业发展水平的计量方法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若干成果, 并建立了相应统计指标。本文在相应基础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特点以及现行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 采用全面系统的原则, 从产业投入水平、产出水平以及发展潜力水平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和鉴别力系数法对评级指标进行筛选。由于数据采集困难以及一些指标难以量化, 故而在指标的选取上稍有偏差, 但不影响整体评价结果。
为了进一步量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 如表1所示, 本文将一级指标设置为3个, 二级指标16个, 并用函数Y=F (X1, X2, X3) 来表示。其中, Y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度量;X1是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指标;X2是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水平、规模大小、附加值的指标;X3是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率和效益水平的综合指标。 (表1)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水平方面, 包括6个二级指标:从业人员年平均数、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投入强度、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增固定资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水平方面, 包括5个二级指标: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水平、新产品产值、专利申请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水平方面, 包括5个二级指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
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性强, 其发展受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发展水平测度需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尽管指标体系的设计在理论上可以做到更细化, 但事实上并非越多越好, 只有选择适当才能分清主次, 从而准确反映出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要求。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用来进行实证部分的基础, 科学的构建方法对分析效果很重要。
(二) 发展水平测度函数。
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得出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 以及确定无量纲化的方法后, 最终必须根据所评价对象的特点来选用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文根据文中指标体系及权重的层次划分, 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 逐级计算一级指标综合得分及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通过综合评价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函数如下:
分指标得分计算公式:
综合得分计算公式:
式中, Fj为第j项指标评价的得分, F为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 Wi为一级指标的权重, wij为各二级指标xij所对应的指标权重, zij为各二级指标标准化后的值。指标体系中指标权重是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 通过AHP法综合调整赋值而确定。
二、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测度实证分析
(一) 数据选取与说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提出不久, 因此相关数据较少, 而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属于新兴产业范畴, 有高技术性、不确定因素多、主体为中小企业、均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共同特点。鉴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发展于高技术产业, 因此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以及西部民族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通过对2010~2012年的各指标数据取平均值来排除时间的偶然性因素。同时,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特点, 本文要将高技术产业中技术相对成熟、不具备高成长性的领域、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据剔除。需要说明的是, 考虑到数据统计口径及数据性质的不同, 为使指标具有可比性, 要先将原始数据转化成无量纲判别的标准化值。
(二) 综合评价。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考虑到采用0-1标准化 (归一化) 会出现较高比例的0值和1值, 数据比对结果会出现误差, 故而本文通过Z-score标准化法 (以0为均值, 1为方差) 来处理原始数据。文中指标体系的权重是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 通过AHP方法综合调整赋权确定。 (表2) 然后, 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 通过逐级递加权重并加权综合后, 得出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最终得分及排序。 (表3) 由权重的分布可以看到, X15、X24及X31指标获取了较高的权重。由此可以得出, 专家策略认为, 在现阶段, 新产品研发经费投入、新产品产值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评判的重要标准。
1、总体评价。
从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3年来的平均发展水平来看, 其综合得分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广西, 为-0.3811, 依次为宁夏、云南、内蒙古、甘肃、新疆, 而青海则得分最低, 仅有-0.5959。说明西部民族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整体都还处于幼稚阶段, 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整体的经济发展方式依旧没有摆脱粗放式发展的格局, 同时也说明了快速发展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其区域特色竞争优势的必要性。
2、分领域评价。
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由三项分项指标构成, 分别为产业投入水平、产业产出水平、产业发展潜力水平。
从分领域投入因子来看, 西部民族地区得分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甘肃得分最高, 为-0.4948, 青海得分最低, 仅为-0.6493, 中间依次为广西、云南、内蒙古、贵州、宁夏、新疆。说明西部民族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投入普遍不高, 尤其是在资金和人员两个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限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的发展。相比全国其他发达省市, 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投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从产出水平因子来说, 产出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为广西, 为-0.4232, 其后依次排序为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 青海产出因子得分最低, 为-0.5667。通过对比发现, 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能力都较低, 说明西部五区三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尚处于初创阶段, 总产值以及新产品产值水平都还处于低端, 专利成果数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水平还和全国其他省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发展潜力因子来看, 宁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因子得分最高, 为0.0560,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余省区得分排序依次为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甘肃、青海、贵州, 其中青海和贵州发展潜力最差, 得分分别为-0.5751、-0.5481。通过指标对比可以看出, 青海、贵州等地在技术成果转化程度以及新产品市场化方面与其他省区还存在大的差距, 而新疆、广西、云南等地虽然发展潜力也较低, 但较青海、贵州等地又有一定的优势。
注:考虑统计标准的不同可能对评价结果造成一定误差, 部分性质相同的指标不做结算单位的统一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可知, 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都低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潜力方面除了宁夏外也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 相对于全国来说, 西部民族五区三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较为落后, 主要表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科研投入少、科技人才缺乏以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方面, 这些评价结果都较为准确的反映了西部民族五区三省的现实发展状况, 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测度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 西部民族地区应该充分发掘其后发优势,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第一, 高起点打造各类园区, 实现产业规模化;第二, 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强化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第三, 完善配套金融支持体系, 加速产业的成长;第四, 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十二五”时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我国各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 以产业发展水平测度作为研究切入视角, 从投入水平、产出水平以及发展潜力水平等方面出发, 对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西部民族地区
参考文献
[1]范柏乃, 单世超, 路长生.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2.6.
[2]符想花.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经济经纬, 2010.1.
[3]王飞航, 汪静.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 2011.11.
[4]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及其政策设计[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1.9.
[5]杨英.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J].中国发展, 2012.2.
水平战略 篇9
坚持以企业转型为基础, 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微观活力
在推动太原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 政府部门十分注重发挥企业的基础性作用, 大力推进科技、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 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中共太原市委连续3年发出1号文件, 着眼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共同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 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2006—2009年, 太原市科技发明专利由526件增加到1 748件, 增长率为232%;研发费用占GDP比例由1.8%提高到2.15%, 增长率为19.4%。政府特别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动漫产业、软件业、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其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同时, 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国企改革领导组组长, 全力推动国企改革。近两年引进中国兵装集团、英国达比郡第一投资公司、上海雅世置业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重组, 提高了全市国有资产质量和企业效益。同时狠抓企业的绿色转型,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和淘汰。2006年以来, 太原市取缔和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及项目1 000多个, 2009年, 全市万元GDP能耗降至2.08 t标准煤, 比2005年下降了22.1%。特别是启动西山地区综合整治, 狠抓污染企业和小煤矿的关停整治, 稳妥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 两年内将太原市矿井由368座减少到53座, 城区政府全部退出煤炭产业, 郊县煤矿单井生产能力由7.8万t提高到82.0万t。
坚持以产业转型为突破, 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竞争实力
在推动太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 政府始终注意把产业的转型放在突出位置, 千方百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一方面, 以建设不锈钢制造、铝镁合金制造、现代装备制造“三大基地”为太原新型工业化基本框架, 推进重点行业、产业的科技进步和转型发展。太原钢铁 (集团) 有限公司300万t (绿色) 不锈钢生产能力和不锈钢生态园区20万t深加工能力基本达产, 成为国内大钢铁转型发展的示范项目。山西省金属镁产量约占世界1/3, 依托富士康等龙头企业, 加快铝镁合金领域技术创新, 初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3C”铝镁合金加工生产基地, 下一步在节能减排潮流的推动下, 努力把太原打造成“世界镁都”。同时, 煤炭及矿山成套设备、重型汽车、高速铁路装备、风力发电装备等新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初露端倪。另一方面, 为了尽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经济格局, 中共太原市委提出建设现代商务、物流、旅游、金融“四大中心”的要求。几年来, 中共太原市委坚持不断制定和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加快建设现代商务中心城市。借助黄河中游经济区崛起的机遇, 积极推动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资源整合, 努力建设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 充分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不断强化太原旅游中心城市和集散地的功能, 打造“华夏文明看山西”国际旅游品牌。抓住组建晋商银行的机遇, 发挥太原在山西产业资本流转和金融服务上的优势, 加快建设服务全省的金融中心城市。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 特别注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了加快发展会展经济, 太原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创立了新晋商文化传播集团, 努力培育以“晋商大会”和“晋商文化艺术周”为特色的会展品牌。为了发挥创意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建了有130多家企业加盟的太原创意产业集团, 并且已经推出一批好的动漫产品。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 在明确政策、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 全部实施转企改制, 成立了文广、报业、电影三大国有文化产业集团, 在山西率先完成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 从而形成了国有、民营并驾齐驱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为太原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2009年, 太原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为2∶43∶55,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 成为太原市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拉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
坚持以城市转型为依托, 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承载能力
在推动太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 城市基础设施和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十分紧迫。围绕建设现代宜居城市, 太原市人民政府提出“改造老城、建设新城、开发古城”的“三城联动”战略, 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努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着眼于国际化视野和本土文化特色相结合, 进一步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编制完成了《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 纲要》以及上百个重要片区规划。连续三年实施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 总投资581.21亿元, 完成各类项目305个,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整体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在城市管理上, 克服困难, 推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实施了覆盖六城区201 km2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列, 受到国家建设部专家的高度评价。为了推进创新型城市主战略的不断深化, 中共太原市委要求全市各行各业都要在推动思想观念、科学技术、体制机制、发展环境、文化氛围5个方面的创新上下工夫。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带头引导全体市民提高创新意识, 积极投身创新实践, 努力增强城市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坚持以社会转型为落脚点, 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社会支撑力
水平战略 篇10
一、建立和完善“校领导主抓、就业中心统筹、院系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在学校层面上,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主任、主管校领导任副主任、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委员的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 对协调学生就业与学校学科设置、专业调整、招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指导作用;在职能部门层面,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作为学校专门的机构统筹实施毕业生就业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在院系层面, 各院系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 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 一般由院系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 全面动员班主任、辅导员、导师等力量参与就业工作。
二、倡导北大就业“家国战略”, 积极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工作
学校建立了对学生重点引导、宣传教育、政策解释、岗位推荐、岗前培训、跟踪服务等就业引导工作长效机制: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意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情社情教育和就业形势教育, 引导毕业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蕴含的发展机遇;开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系列报道”和“从这里走向西部基层系列报道”, 用先进典型的力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开通了“西部基层就业热线”电话;邀请基层西部优秀校友返校开展交流座谈;聘请校内外专家为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和职业指导;校领导亲自为赴基层和西部就业毕业生送行等;与重庆市、广西百色市、新疆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区和江苏如皋市等单位建立学生西部基层就业实习实训基地。2012年,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北大就业“家国战略”口号, 倡导“我回家乡做贡献”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毕业生的家国情怀与现实的就业选择有机融合, 进一步推动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地区建功立业。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 签约基层和西部地区毕业生人数年均增长10%以上,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京外地区尤其是家乡作为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起点。
三、始终以精致化目标为着眼点, 不断完善北大特色的全程化、专业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校转变传统就业指导工作的“阶段性、单一化”模式, 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校园活动和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打造全程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针对全体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推出各类主题职业规划训练营、职业辅导工作坊等;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规划咨询日、模拟面试大赛等;与校外职业指导专业机构合作开发“职业天空”、“飞途职业导航平台”和“北京大学生涯教育网络课堂”等多个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网络平台。广泛动员并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优势, 聘请了学生职业发展导师、学生生涯咨询师, 发展了学生职业发展志愿者三支生涯辅导人员力量, 为我校学生就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力量。充分动员校友资源和力量, 精心推出“职场北大人”系列品牌讲座。
在做好全体学生指导的同时, 我校特别注重从学生群体差异和客观教育规律出发, 分类关注、重点引导。每学年伊始即对全体毕业生实行全面调查, 对党员骨干、家庭经济困难、有就业障碍、意向参加地方选调、意向自主创业、参军入伍等几类重点人群建立个人动态档案库, 开展扎实贴心、各有侧重的指导、服务和帮助。特别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和有就业障碍的毕业生, 提出以“开展一次全面排查、进行一次深入谈话、提供一次就业信息、实施一次组织推荐、报销一次求职费用”为内容的“五个一”帮扶措施。
四、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努力构建与北大实际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围绕着培养领导型创新型人才的战略目标, 我校形成了以创业课程和培训为重点, 以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亮点, 以创业国际交流为牵引、以创业实践为依托, 以创业基金评选为助推、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为支撑的基本格局:举办“青年创业大讲堂”和“多元化创业新路线”系列讲座和创业沙龙等, 邀请唐骏、俞敏洪、李开复等业界人士和优秀创业校友介绍创业经验;举办了11届的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每年有近千人参加;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高等学府进行创业交流;成立了北大学生创业中心, 作为学生创业成果孵化基地, 为入驻创业团队提供场地、设施、公司经营管理咨询、风险投资基金申请等优惠性措施;设立“河合创业基金”用于创业实践支持;举行全校规模的“北京大学创业论坛”, 邀请创业校友和成功人士、教育专家、部分在校生与毕业生校友共商创业教育的途径。
五、不断开拓就业市场, 以“蓝海战略”思维打造北大就业高端平台
我校借用经济学中的“蓝海战略”概念, 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和需求, 展开成系统、分批次、有规模的市场拓展和调研活动;积极借助“省校合作”、“市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 邀请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 与重庆、沈阳、无锡等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合作建立了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创造性地举办首届500强企业北京大学高端就业酒会、优秀校友企业招聘会、高端民营企业招聘会。特别是近两年来, 我校紧紧把握全国各省市选调生招录的契机, 将其作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重要途径, 北大毕业生报名和录取选调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六、加强就业工作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工作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近几年来, 北大就业中心与国内外多家专业机构合作或独立编辑出版了10余部职业生涯指导书籍;成立职业发展教研室, 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过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专题立项研究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未就业毕业生状况等当前热点和难点。我校不断加强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2009年, 学校组织校系两级40多名工作人员参加了美国职业协会认证的“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 (全球职业规划师) 系统培训, 同时还多次组织人员参加教育部和北京市举办的KAB创业讲师等各类专业化专题培训, 校就业中心每年也都会结合本校实际和当年工作重点组织举行院系就业工作专业化培训。目前我校参加过专业化培训的就业工作人员比例近100%。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工作队伍在我校已基本形成。
七、努力将就业状况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 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我校一直把国家、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作为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重要依据, 把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定期通过座谈、电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最新变化和对我校人才培养的意见;把招生与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挂起钩来, 在制定招生计划、设置专业与学位点方面加入就业的指标;根据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来深化教学改革;组织专人走访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代表单位, 编写完成了《北京大学重点用人单位调研报告》;举行重点用人单位就业工作座谈会, 教学部门、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就人才培养进行深度交流。
水平战略 篇11
关键词:战略财务思维;财务管理;现代企业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竞争压力方面,随着国外企业的不断涌入,其所承受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说,现代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特别是提升战略财务思维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的应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当中,战略财务思维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这就需要强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因此通过强化战略财务思维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当中的应用探究,能够更为有效的财务相应的措施,强化其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更好的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战略财务思维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当中,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与理念,充分的发挥战略财务思维的作用。对于企业的战略财务思维来说,就是通过开展必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自身资金的均衡以及良好流动,从而促进自身财务竞争的优势,对财务资金的流动与安排进行长远的全局性的安排。作为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延伸,战略财务思维在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战略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更好的统筹管理,从而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最为需要的地方,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战略财务思维实施的必要性与效果
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的提升,这就需要其通过战略财务思维的实施,更好的促进其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战略财务思维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效力的提升,从而避免出现短期投资情况的产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应用战略财务思维的过程中,企业应该以自身的发展战略为依托,从而保证其能够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与统筹规划,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特别是在实施战略财务思维以后,企业能够更好的对总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更好的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除此之外,在企业战略财务思维的引导下,企业的财务战略能够通过资金流动的形式与其他战略融为一体,从而保证各项战略的顺利实施,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战略财务思维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应用中的措施
(一)企业投资战略。在一个企业的发展当中,投资战略的制定直接决定着其以后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只有保证自身投资战略的高水平开展,才能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战略财务思维的应用,能够对企业重大投资对象、方向、规模一级筹划等问题进行更为科学的设定,从而更好的保证投资战略的科学性。在这一过程中,企業必须要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为需要的环节项目当中,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在投资战略制定以后,企业应该在战略财务思维的引导下,积极的关注本行业所产生的一些变化,从而对自身的投资工作进行适时的调整,保证其能够发挥出最佳的作用,为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融资战略。一个企业的融资能力直接影响着其自身业务的开展能力,通过实现良好的融资战略,能够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工作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简单的按照以往的融资思维来开展相应的融资工作,很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企业在战略财务思维的应用中,对自身的资金运营效率与现金流量等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保证企业所开展的融资工作能够与自身的发展相适应,为资金链的稳定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战略财务思维在内部积累、信贷融资以及社会融资等方面的作用,更好的与其他企业之间开展相应的合作,从而借助其他企业的资金来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
(三)企业运营战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来看就是为了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自身的运营战略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在企业的发展当中,运营资金直接关系着其自身的发展命脉,只有保证运营资金的充足,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应的生产经营业务。在战略财务思维的应用当中,企业应该从多个方面来促进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运营战略的顺利开展。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人才培训工作,从而保证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开展,保证各项现金流量的有效控制,最大程度上的促进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促进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企业利益分配战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分配战略的确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当中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自身的稳定,必须要充分的发挥战略财务思维的作用,对企业的利润收入进行一个合理的分配,从而在稳定自身内部发展环境的同时,更好的保证企业下一步业务的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该在确定未来发展战略之后,更加科学的对自身的利益进行分配,从而保证其留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其以后业务的开展,保证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进行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来进行衡量,从而保证各项分配工作的公平性,最大程度上的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结语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当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的建立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在不断的提升。现代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特别是提升战略财务思维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的应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当中,战略财务思维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这就需要强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强化战略财务思维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当中的应用研究,从而加深对于战略财务思维的重视程度,通过采用最为恰当的措施来提升战略财务思维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应用当中的作用,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清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协调[J];现代企业教育,2015(02).
[2] 唐昭华;试析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中国商贸,2014(10).
水平战略 篇12
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步入社会中心之后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一个共同趋势。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 始终与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 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强力支撑始终是中国高等教育最核心的使命与任务。
建国以来, 新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起步, 对一大批有思想、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求催生了一批高等学校的产生, 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基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我国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倍时间走过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实现了国力的增强、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振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格局基本达成。应该说, 高等教育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中国高等教育通过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服务以及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引领, 强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也正是在这个进程中, 各类高校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与定位, 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在数量、质量、类型、层次、结构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21世纪以来, 快速发展中的国家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提出了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 并总结了要在三方面上“大台阶”, 即: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大台阶, 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大台阶,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大台阶。这“两个指标”“三个台阶”的首次提出意义重大, 催人奋进, 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本世纪头20年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提出的宏伟目标, 标志着中国正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新起点,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并进一步推动着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变革。
在这个背景下,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高等教育, 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以自身的变革与创新, 肩负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大使命, 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推动国家战略目标的发展进程。因此, 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 需要科学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 提升自身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着力重点建设的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应该始终顺应时代的需求, 走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前列。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定位中的“高水平”在于对行业发展的引领
什么是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大学中的“高水平”体现为大学职能的什么特征?这是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一个类群, 其特征是: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和专才型人才培养理念, 学科分布相对集中, 科研重点是行业共性技术, 具有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产学研合作历史等。这类大学多是依据新中国工业体系的成长, 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多年来, 行业特色型大学为新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为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形势的深刻变革, 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格局使国家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国力的增强从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人口大国转向建设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强国, 各个行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结构、内容、需求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型与变革。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而言, “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的基本格局面临着新的挑战, 大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对行业的支撑与服务都需要重新思考定位。而要高水平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就必须从对行业的依托服务转向走出行业、实现对于行业的引领与超越, 这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何为引领?引领是高水平大学作为社会发展思想库与产业变革智力库的显著标志。首先, 未来行业创新最关键的在于人才,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集中在高端人才的竞争, 因此, 高水平大学应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培养一大批能够支撑行业发展的自主型创新人才或领军人物。其次, 在科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上, 高水平大学应着力解决行业发展“源头”的基础性、原创性问题以及与行业产业密切相关的共性技术问题, 要建设能够站在国际、国内前沿的学科, 保持与行业适度的张力与距离, 并进一步对行业产业的转型催生新的经济生长点。也就是说, 在大学的工作室或实验室里, 要探索那些在当下行业产业技术上尚未应用的领域, 使之能够鸟瞰行业产业的发展、超前行业产业的发展, 而不是跟在行业的后面仅仅支持现实的问题。第三, 在产学研方面, 高水平大学承担的职能要以政府为主导, 着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变革, 加强高校、各类科研院 (所) 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 充分整合优势资源, 构建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于行业的引领, 高水平地完成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
三、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也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定位的选项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带有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它的办学“特色”也只有在与社会的适应与动态平衡中才能不断推向新的领域和高度。单纯的行业特色不足以支撑其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新的竞争体制形成的形势下, 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更多地取决于建构在学校历史发展基础上的战略目标、战略谋划、科学发展。由于大学的历史、资源、禀赋、发展状态各异,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类群的大学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发生不同的分化。一部分发展势态良好的学校可能在战略机遇期率先发展变革与转型, 走向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 形成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机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以下简称MIT) 就是由工科大学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成功典型。在百年发展的历程中, MIT始终以高度前瞻性的战略思想, 很好地处理了大学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使之一直处在对于行业的思想领先与智力支持的卓越地位, 并在不断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 成功地实现了大学自身的提升与转型。
MIT是一所以工科起步并发展成多学科并进、综合性发展的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目前, MIT的工、理、文、经、管多个学科在全美学科评估中处于领先的水平。MIT的发展历经四个阶段, 从表3-1中可以看到学校由一所工程技术学院发展为理工科大学, 再由理工科大学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的成功转型与发展之路。
中国国内也有同样的发展范例, 如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校时间及发展历史比较相近、由理工科大学发展成为势态良好的综合性大学的华中科技大学 (以下简称华科大) 。其前身华中理工大学也是在建国以后才起步发展的工科院校。从20世纪70年代起, 华科大率先在国内理工科高校中发展文科。华科大的老校长、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先生主要做了几件事:一是提出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理念, 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二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为华科大争取到了一大批各个学科的人才;三是围绕喻家山“圈地建校”, 为华科大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可持续的良好基础。这样的举措很快起到了良好的效应, 促进了华科大从理工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 成为今天工、理、文、管、法、医等多学科发展的高水平大学。与同期发展的其他工科院校相比, 华科大走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跻身于国内一流大学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