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护理论文

2024-10-02

音乐护理论文(通用6篇)

音乐护理论文 篇1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健康、威胁生命的疾病, 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不仅取决于生物学因素, 还取决于心理因素[1]。因此对肿瘤患者实施精神心理干预, 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寻求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已经成了临床护理的热点研究项目。音乐是自然界声音的再现, 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身体和情感, 为人们提供娱乐, 带来美感[2]。将音乐科学地有计划地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中, 对其负性情绪的调整与改善, 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 都能起到良好作用。本院对120例肿瘤患者实施音乐干预,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本院肿瘤科120例肿瘤患者, 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 干预组60例,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18~69岁, 平均48.2岁, 文化程度:初中18例, 初中以上42例;常规组60例,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20~70岁, 平均49.1岁, 文化程度:初中20例, 初中以上40例。两组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 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 (病种及病期不限) ; (2) 年龄≥18岁; (3) 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上; (4) 生存期预计在3个月以上; (5) 神志清楚, 无精神病史, 无认知障碍, 无听力障碍; (6) 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

1.3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组前、后均由专业护士指导填写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 (SDS、SAS) , 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护士应向患者详尽解释量表和问卷的填写方法, 患者仔细阅读每一条问题, 理解其中涵义, 根据最近1周自己的实际感觉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完成报告及填写。不能书写的患者可让家属或医务人员代填, 但必须体现患者的真实自我表现。 (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制定规律良好的作息时间;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 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可选择散步、习剑、慢跑、练太极等有氧运动, 以增强体质;注意调节饮食, 选用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禁烟酒;做好个人卫生, 保持身体舒适。 (2)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音乐干预, 具体如下。

1.3.1 环境的选择

室内清洁整齐, 温湿度适宜, 环境要求温馨、安静、舒适、安全, 色彩和光线要柔和[3]。音乐干预过程中应关门、关闭电视, 清理陪伴人员, 限制亲友探访、接听电话等。护理人员应暂停其他护理活动, 以避免患者受到干扰, 影响音乐干预的效果。

1.3.2 体位的选择

干预前排空大、小便, 取静卧或静坐的舒适姿势, 双眼轻闭, 呼吸平缓, 让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接受音乐干预时可随着音乐节奏打拍子、跟唱或摆动身体, 尽情地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 越专注于其中取得的效果越佳。听完后可继续静卧10 min, 回味音乐带人进入的意境, 释放负性情绪。

1.3.3 乐曲的选择调配

不同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调、音色对人体能起到兴奋、抑制、镇静、镇痛等作用[4]。所以乐曲的选择需要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民族、年龄、音乐素养、社会状况以及疾病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再从准备好的资源丰富的音乐库中精心挑选, 也可让患者参与共同挑选。

1.3.4 音量

可以让患者自己调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可稍高或偏低, 以感觉悦耳舒适为宜, 一般控制在30 d B左右[5]。

1.3.5 疗程2次/d, 30 min/次, 7 d为一疗程, 共4个疗程。

1.3.6 效果评价与反馈

干预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询问音乐对其心理、情绪等的影响, 交流身心感受, 及时记录, 评价效果。根据效果情况, 可进行改进和更新, 以确保得到理想的效果[6]。

1.4 观察指标

1.4.1 抑郁、焦虑自评量表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评价患者情况[7,8], 两个量表均由华裔教授Zung分别于1965年和1971年编制, 因使用简单, 分析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其构造形式及具体的评分方法相似, 各含有20个项目, 应用1~4级评分法, 主要评定项目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率, 根据分值来分别评定患者抑郁和焦虑的主观感受。标准分≥50分为阳性划界分, 分值越高, 表示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

1.4.2 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

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 QLQ-C 30 (3.0) ][9], 是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 (EORTC) 开发的著名生活质量测评量表, 包括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基本组成。笔者使用的第3版中文版具有较硬的心理测量学参数, 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反映度、可行性, 可以作为国内癌症生活质量研究的测评工具。问卷为自我报告形式, 一共有15项领域30个条目, 包括5个功能量表:躯体功能PF、角色功能RF、认知功能C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SF;3个症状量表:疲乏FA、疼痛PA和恶心呕吐NV;6个单项测量项目和1个整体生活质量量表 (QL) 。其中, 5个功能量表和 (QL) 的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而症状量表和单项项目的得分越高症状越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4周后,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且干预组较对照组均降低明显,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QLQ-C30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量表评分及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4周后, 干预组与护理前及常规组护理后各量表评分及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而常规组护理前后比较各量表评分及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医院的环境和疾病本身都是不可忽视的应激源[10]。肿瘤患者在就诊之初, 除了疾病本身的痛苦外, 往往会陷入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的状态, 丧失信心, 甚至绝望轻生。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不仅会影响免疫系统, 促进癌细胞的转移[11,12], 也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3]。针对肿瘤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在肿瘤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护理是心理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14], 音乐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途径对疾病产生有利影响, 一方面音乐声波振动产生的物理能量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和心率以及呼吸节奏等[15,16];另一方面良性音乐可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消除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反应, 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17]。国外多项研究认为, 音乐干预作为非药物辅助干预措施对减轻疼痛、增加患者舒适感具有重要作用, 并且能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增强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 减轻应激反应, 使患者感到放松, 从而降低焦虑水平[18,19]。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 可使患者经历音乐体验, 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之效[20], 它作为一种非语言性沟通手段, 常常在进入人的深层意识时, 能优于单纯运用语言的方法, 起到普通心理疗法达不到的效果[21]

本研究中, 对肿瘤患者护理中开展积极的音乐干预, 干预组在经过4个疗程的音乐干预后抑郁、焦虑的情绪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干预组患者护理4周后抑郁、焦虑的情绪较护理前也有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同时, 干预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 各方面机体功能、心理状况均得到改善。说明在临床护理中, 音乐干预对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有治疗作用, 减轻其心理负担, 摆脱情绪困扰, 极大缓解了肿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提高了肿瘤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从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提高生存质量。这也顺应了“舒适护理”的理念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是癌症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应用音乐对人精神身心的作用, 优化情感效应, 从而减轻或消除其心理障碍, 调动体内积极因素, 使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较好的改善与调整, 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音乐干预作为一项非侵入性、风险性小、花费低廉和操作简单的措施, 可对患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 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 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22,23,24]。音乐干预无任何副作用, 经济实用, 简单易行, 患者容易接受, 也是临床护理人员可以独立提供的干预性措施, 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中实施音乐干预后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肿瘤患者分为干预组60例和常规组60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护理, 干预组同时进行音乐干预。入组前后两组患者均分别应用Zung氏抑郁、焦虑测评量表 (SDS、SAS) 、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 (3.0) ]进行测评。结果:护理4周后, 干预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0.01) ;干预组较对照组各项机体功能改善明显, 不适缓解, 生活质量提高 (P<0.01) 。结论:音乐干预是一项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可以缓解及减轻肿瘤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 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音乐干预,肿瘤患者,心理护理

音乐护理对三腔二囊管患者的影响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行三腔二囊管术患者150例, 男97例, 女53例, 年龄35~76岁, 均有明确的肝病史、排除听力和语言交流障碍者, 入院前有大量呕血、黑便, 入院后给予补液、输血、抑酸、止血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均为第一次安置三腔二囊管止血。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 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病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研究方法:相关研究均获得两组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指导和注意事项交待, 同时按三腔二囊管术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前10分钟至置管后24小时播放根据患者性别、年龄、音乐喜好等因素挑选的合适音乐;音量的强度由小渐强, 音量以20~40 db为宜, 嘱患者尽量放松, 以相对轻松的心情进行操作[1]。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心理指标:主要观察患者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价。生理指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平均心率、呼吸、血压等数据。患者配合情况:观察患者吞咽动作的协调性及三腔二囊管插入顺利程度;结果分为3种情况[2,3]: (1) 顺利:指患者能配合默契的做吞咽动作, 一次吞咽动作后食管入口充分顺畅打开插管; (2) 一般:指患者能配合吞咽动作, 呼吸与吞咽协调不好, 食管开口打开不充分, 能插管但有阻力; (3) 困难:指患者吞咽动作配合欠缺, 插管受阻, 需多次调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用 (±s) ,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两组焦虑情绪、生理指标情况比较:干预组的焦虑评分、血压、心率、呼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两组食管口打开配合情况比较:干预组患者食道口打开配合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讨论

肝硬化晚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4], 若不及时救治随时有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三腔二囊管术作为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者压迫止血的急救措施在临床应用中非常普及, 但其操作的侵入性更易诱发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的紧张、恐惧、忧虑等负面情绪会引起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通过中枢神经影响植物神经系统, 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导致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引起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等[5], 患者不利的心理、生理变化增加了对三腔二囊管安置的困难程度以及影响术后安置的治疗效果, 并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注: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均, P<0.01。

注:两组比较, P<0.01。

音乐作为一种客观能量 (声波) , 通过其旋律节拍和声色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从而调节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 起到调节心理和生理的状态, 达到镇静、镇痛、调节心率、调整血流量、降低血压等作用[6]。本研究在安置三腔二囊管的基础护理上加用音乐护理, 让患者处于一种轻松的氛围中, 缓解焦虑情绪, 从研究中监测的SAS评分、血压、心率、呼吸、配合程度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说明通过音乐护理能够分散患者注意力, 降低焦虑情绪, 血压、心率、呼吸趋稳, 配合程度明显增高, 三腔二囊管的安置更顺利,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还发现对于更易融入音乐当中的年轻人、高学历者效果更佳, 为我们个性化的护理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 音乐干预能有效缓解三腔二囊管术患者的焦虑情绪, 对生理性指标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患者更加配合从而提高了操作的顺利性,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且音乐护理成本低、操作简便、护理作用明显, 故应该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万红.音乐疗法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4, 18 (19) :1702-1703.

[2]冯健兰, 宋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插入胃管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 2006, 5 (3) :1-5.

[3]罗小娟, 谢佩珠.不同方法置胃管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2) :9-10.

[4]郝海燕, 曹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12A) :40-42.

[5]卢彬, 刘文艳, 张树青, 等.音乐疗法在美容整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学, 2002, 11 (2) :176-177.

音乐护理论文 篇3

一、背景音乐与教学

音乐是一种极富情感表达力的艺术形式, 世界上每个地区的音乐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黑格尔曾说:“音乐使内心深处感情世界自由自在, 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音乐自身的特性, 它可使人们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大量实践表明, 人脑中的大量信息是通过潜意识而习得, 而a波状态是最适合学生潜意识学习的脑电波状态。美好的音乐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陶冶他们的情操, 使其得到真正美的享受, 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 背景音乐的概念

背景音乐 (Back Ground Music) 是指为了掩盖公共场所的环境噪声, 为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使用的一种音乐。不同的背景音乐在不同的场合营造出的情境与气氛不同, 好的背景音乐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情感和心理情绪的需求, 这是音乐审美的普遍性。背景音乐对于营造氛围具有隐秘的特点, 可以让人们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在现实生活中, 随处可见背景音乐的利用, 例如, 在餐厅、球场、休闲中心、疗养中心等场所的应用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此外, 音乐在医疗中的作用也日渐明显, 我国的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很早就提出应用音乐来调节人的情绪。背景音乐在现代医疗过程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 例如, 对术中患者播放轻音乐, 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痛苦。在胎教中背景音乐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 它可促使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 对胎儿也有一定的良好刺激作用。背景音乐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可发挥作用, 有研究表明, 背景音乐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显著作用。

2. 背景音乐对学生的影响

音乐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生活中, 并成为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音乐更是与他们密不可分。在各个学校的教室、自习室经常可以看见有同学塞着耳塞, 一边听歌一边学习。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习, 音乐对大脑的刺激表现为积极的作用, 它能使学生思维活跃, 记忆力增强, 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有资料表明, 音乐还能促使学生头脑中众多孤立的信息组合起来, 从而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 对记忆的影响。关于背景音乐对学生记忆能力影响的研究中, 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了背景音乐对记忆能力的积极影响。1993年Felix研究了背景音乐对学生即时回忆的影响。他把学生随机分成三组, 给他们一些单词让他们记忆。三组的背景音乐分别为摇滚乐、轻音乐、无音乐。结果表明, 被测试者在轻音乐条件下的成绩最好, 其次是摇滚音乐, 最后为无音乐条件。另外, Robyn Boyle和Veronika Coftheart在1996年也进行了不同类型背景音乐对记忆影响的研究, 他们让被测试者分别在激烈音乐、轻音乐和无音乐的三种背景下完成记忆任务, 同时通过回答自己的行为问题考察他们的心境。结果表明, 激烈音乐对记忆任务有消极影响, 并且被试报告有反社会行为;平和音乐对记忆有促进作用, 平和音乐背景下完成任务的被试报告有亲社会行为。

(2) 对身心的影响。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医疗工作者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 尤其是护士, 要求具有端庄稳重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高雅大方和训练有素的举止,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内在的修养与情趣。进行姿态训练时, 可由音乐教师选取适当的音乐类型配合训练。例如, 护士站立时, 要求立腰提臀、收腹、挺胸, 两腿微拢, 两手自然轻握于腹部或下腹部, 在音乐的伴奏下, 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寻找美的感觉, 体验那种姿态美与音乐美的结合所带给人的享受。护士的走姿应是抬头、挺胸、收腹、双目前视, 两臂自然摆动, 柔步无声, 给人以行云流水之感。学生通过领会背景音乐的那种轻柔、细腻、飘逸的感觉, 从而体会风行之于水上感, 在走姿的基础上再训练持治疗盘、持病历卡等。通过训练, 使学生明确怎样修正自己的姿态, 怎样追求、创造和表现自己专业独特的美。

二、将背景音乐引入护理专业技术实训中

1. 背景音乐的选取

背景音乐的选择形式比较多样化, 但主要选择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 可以是钢琴曲、萨克斯曲、小提琴曲, 也可以是模仿自然界的声音的音乐, 以及MIDI音乐等, 或者找一些学生熟悉的流行的乐曲。但总的原则还是要以舒缓为主, 绝对不能找一些快节奏的或是舞曲版的音乐, 或是听后让大脑兴奋、情绪激昂的流行歌曲。

2.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音乐教师先跟随基础护理教师上课, 观察各项实习操作, 根据操作的特点, 找出与之相关匹配的音乐, 同时征求学生意见, 从所选的曲目中挑选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乐曲。播放乐曲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教师示范结束、学生开始操练时, 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学生要求更换音乐曲目;教师或学生回顾操作时暂停播放。背景音乐的声量高出现场声音的5~7dB较为适宜。为达到背景音乐的效果, 采用数码产品的环绕立体声源, 能使播放音乐体现作品意图, 以保护学生听力, 达到音乐应有效果。

三、背景音乐对学生的作用

1. 背景音乐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加入背景音乐, 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与教师互动, 使学生对授课时所讲案例容易理解, 且达到对操作流程加深记忆的效果。音乐可以陶冶性情、调节心智, 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加入背景音乐, 可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同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彻底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使其在身心愉悦、精神集中的情况下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来, 用积极的情绪去强化课堂教学。背景音乐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放松, 学会安静, 因为放松、安静是护理教学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与品格。

2. 背景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内在修养

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进行操作练习, 也是欣赏音乐的过程,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具有自己审美趣味与审美习惯的审美判断能力, 进而具备美的心灵和美的信念, 产生美的行为。通过欣赏音乐, 对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完善人格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3. 背景音乐能增强学生拓展思维的意识

学生在背景音乐的熏陶下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 拓展自己的思维, 将这种背景音乐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今后工作的各个方面。接受背景音乐熏陶的学生, 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音乐的独特功能, 能够把音乐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一种和谐舒畅的环境下完成每天的工作。因此, 我们应将音乐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其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杏芳, 万频.让背景音乐进入医院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12) .

[2]顾春妮, 唐忠鲁, 郝小波等.背景音乐下内眼手术血压心律的观察[J].现代护理, 2004, 10 (8) :714—715.

[3]孙兰英, 王艳, 杨晶.手术室应用背景音乐对缓解病人焦虑情绪的探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5, 5 (3) :276—277.

[4]自玮, 沈洁, 辛晓玲等.背景音乐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7) :56—57.

音乐护理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16日—2009年4月21日行择期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病人198例,其中男104例,女94例;年龄52岁~80岁;均无听力障碍,将病人用单双号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各99例。音乐组除按大型白内障手术配合护理路径护理外,术前、术中播放背景音乐,对照组按路径护理未播放音乐,手术均由有丰富手术经验的医师在表面麻醉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其特点是切口小,无需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快,无需住院,平均手术时间45 min。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198例病人要在6 d内完成手术,平均每天要做33例。护士要提前1 h~2 h将病人置于等候室,有序地按大型白内障手术配合护理路径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指导每位病人填写或代为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表),用于测量病人术前的焦虑程度。每位病人都采用电子血压计,5 min测量左上肢血压、心率1次,取手术前3次平均值为术前值(术中两组病人的血压、心率取值方法相同)。然后将两组病人分别置于等候室,按排号等候手术。音乐组在等候室播放慢节奏、抒情、流畅的背景音乐,调节音量大小,以病人能接受为准。进入手术间后,音乐组在手术间播放同样的背景音乐,直至手术结束。术中手术护士再用SAS量表测量观察两组病人的焦虑程度,如护士在耳边小声提问SAS量表中的问题,病人回答,护士代填。术毕,由护士以口头询问的方式调查病人对大型白内障手术配合路径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术前、术中焦虑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病人血压、心率比较(见表2)

2.3 两组病人对大型白内障手术配合护理路径的满意度

音乐组98.99%(98/99),对照组92.92%(92/99),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音乐疗法是通过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作为治疗动力帮助病人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的方法[2]。对心血管系统、腺体分泌、肌肉紧张度都有明显作用。可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动降低,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从而在应激状态下减轻焦虑和恐惧,通过调整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3]。手术对于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应激的本质是机体面临压力时的紧张状态。大型白内障“复明工程”的手术病人,大多数为老年人,来自于农村偏远地区,文化程度低,来到医院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理常常是紧张不安的,尤其是进入手术室后,身边没有亲人陪伴,心理压力更大,他们对手术缺乏了解,顾虑重重,表现出恐惧和焦虑,背景音乐通过艺术的感染力,以音乐特有的物理特性,特定的频率、节奏及强度影响人的生理节奏,尤其在生理和精神方面,对医疗起辅助作用。通过音乐疗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改善精神状态,减少术中的不良反应,缓解术中紧张情绪,稳定血压、心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病人术前焦虑程度,血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音乐组病人术中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压、心率较对照组稳定,波动幅度小。术毕满意度音乐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音乐的影响。

4 小结

我院是政府指定的白内障“复明工程”的定点医院,近几年来,共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60余批次,共2 100余例,每批病人人数最多246例,最少32例,其手术特点是:病人人数多,医护人员少,时间紧,病人的所有护理均在手术室完成,工作量大,因此,手术期间的护理应做到快速、有序、细致、周全。以往我们采用实际手术配合过程总结归纳出的大型白内障手术配合护理路径护理,由于大批量手术,病人等待时间较久,现将音乐疗法与手术配合护理路径相结合,能更好地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的需要,从而有益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在大型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中播放背景音乐,无刺激性,无副反应,对其他药物无不良影响,且成本低廉(仅需播放器材,不需病人承担费用),耗时少,简便易行,病人能在经济、精神上获得支持,效果良好(即降低了病人的焦虑程度,稳定心压、心率,病人满意度提高)。目前,我国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由白内障引起的,估计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约有300多万人[4],大型白内障“复明工程”任重而道远[5,6,7]。音乐疗法应在今后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中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大型白内障手术配合护理路径中的作用。[方法]择期行大型白内障手术的病人198例,随机分为音乐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大型白内障手术配合护理路径护理。音乐组再给予音乐治疗。术前术中测量两组病人的焦虑程度、血压及心率,并调查病人对手术期间的满意度。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中焦虑程度、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病人的满意度。[结果]音乐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焦虑程度、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音乐组较对照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音乐组较对照组血压、心率波动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满意度,音乐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明显降低大型白内障手术病人的焦虑程度,稳定血压、心率,是一种简便易行,可明显提高大型白内障手术病人满意度和大型白内障手术配合护理路径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疗法,大型白内障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艳辉,肖春林.音乐疗法在银屑病病人心理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23.

[2]赵景芳.精神因素与癌[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1:1997-1999.

[3]陈晓英.音乐护理的功效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0-51.

[4]陈元,叶爱霞.残联315例白内障复明术手术室护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2007,28(6):745.

[5]何蕾.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4C):1050-1052.

[6]韦爱群.白内障手术后护理模式的演变[J].护理研究,2007,21(1C):204-206.

音乐护理论文 篇5

关键词:个性化,音乐康复,抑郁症

抑郁症属于精神类疾病,也可以称作抑郁性障碍。抑郁症的发病往往是各种因素下导致的心理、情感障碍病症。据统计,将近15%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杀的可能性[1],发病时间能维持2周甚至更长[2],容易反复。抑郁症若得不到及时的干预治疗会转为慢性,严重影响自身和家人的生活、工作,也逐步成为社会安定的一种新的威胁。近年来,伴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快速,抑郁症发病率不断刷新。抑郁症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思维迟钝、情绪低落、不爱社交活动以及主动性下降等一系列改变,这些改变或多或少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负性影响,长期以往下有发展成致残性精神障碍的可能[3]。目前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临床逐步开展,通过音乐来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抑郁焦虑的症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对抑郁症患者采用个性化的音乐康复护理模式来探讨其临床实用性和可靠性,笔者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84例抑郁症患者相关研究资料整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84例抑郁症患者。根据第三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4],84例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84例患者均为抑郁症患者;(2)尚未接受过音乐护理;(3)家属表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慢性疾病等;(2)有精神系统疾病家族史;(3)文化程度过低或智力低下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按照随机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64岁,平均(41.2±6.9)岁;病程1~8年,平均(3.2±2.6)年;脑力劳动30例,体力劳动者12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例,高中及大专文化14例,本科及以上文化2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63岁,平均(42.3±5.4)岁;病程1~9年,平均(3.6±2.7)年;脑力劳动29例,体力劳动者13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例,高中及大专文化13例,本科及以上文化25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如心理护理、定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并组织患者参与一些娱乐活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音乐康复治疗,个性化具体体现在:(1)针对每一位患者具体的抑郁症状选择适宜对症的音乐(情绪低沉的患者,可以选择活泼轻快的音乐,如:《洗刷刷》、《小苹果》或《克罗地亚狂想曲》等);(2)抑郁容易失眠的患者,可以选择容易入睡助眠的歌曲(如:《小夜曲》、《夜的钢琴曲》或《绿野仙踪》等);(3)忧郁的患者,要选择节奏适中的音乐,不宜过快也不宜过于缓慢,主张旋律稍明快、节奏活泼(如:《离骚》、《蓝色多瑙河》等)。护理人员在播放音乐时,注意室内光线要柔和,做好隔音措施,避免外界噪音对播放音乐的干扰,嘱患者放轻松闭眼用心欣赏音乐,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以了解患者是否适应或喜欢当前播放的歌曲。音乐播放的分贝在70左右为宜,每天播放3次,每次播放时间在10 min左右。此外,护理人员在每次音乐康复护理结束后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其内心的感受,以此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确保音乐护理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各自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Social Support Revalued Scale,SS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对治疗知识、治疗态度、治疗行为和治疗环节的评分,同时通过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后舒适度情况。其中SSRS评分[5]:<20分表示社会支持少;20~30分表示社会支持一般;>30分表示社会支持满意。HAMD评分[6]:包括17个项目满分68分,分数越高抑郁病症越明显。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医院自行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及护患双方沟通情况等,满分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治疗知识、治疗态度、治疗行为和治疗环节每项满分3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对音乐康复护理认知能力越高。舒适状况量表评价[7],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共28个条目,该量表采用1~4 Likert Scale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反项题1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非常不同意,分数越高表明越舒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SRS、HAMD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SRS、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SRS指标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SSRS、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为66.67%(28/42),低于观察组患者对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的95.24%(40/42),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康复认知能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康复认知能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知识、治疗态度、治疗行为和治疗环境方面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认知能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舒适度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舒适度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精神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以患者心境持续处于一个低落状态为主,但是具体到每位患者又不尽相同,包括了思维迟钝、活动迟缓、言语减少和情绪低沉等[8]。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相对复杂,研究发现与遗传、生化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性格因素均有很大的关联,并且往往不是单独一种因素的作用所致,而是两种、多种因素的长时间的联合作用导致的。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一直较高,然而近年来抑郁症年轻化趋势尤为明显,和工作压力重、生活节奏快息息相关。神经回路学说是目前临床比较认可的一种抑郁症发病机制学说[9],该学说认为抑郁形成机制是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出现信息传导不畅导致的[10],并指出抑郁症就像是心脏呼吸出现了哮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长期以来,医学临床都在尝试采用各种方案用以治疗抑郁症,然而效果往往欠佳且容易反复,因此总体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随着人们对抑郁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尤其是个性化的音乐护理,对于提高疗效的作用令人满意。相关文献称,音乐具有提高和刺激人体大脑皮层神经兴奋性的作用[11],确保机体的情绪处在一个较为良性状态之中,从而减少负面情绪和外在因素对人体的作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体的应激能力。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心理因素联系密切,当心理情绪过于的抑郁、焦虑时,疾病往往向着恶化的方向发展。音乐的存在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释放情绪、平衡心态,从而使得内心逐渐归于平静[12]。不止于此,音乐还具有连接现实、非现实之间通路的作用[13],让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可以沟通交流,丰富人们情感以及思想,满足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得到的感受,营造和建立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14],让机体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这种能力不是药物所能够达到的。音乐营造的氛围,可以让人通过非语言的形式进行情感的交流,满足人们的情感释放和沟通的需求,这一点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社会功能。音乐康复护理是近年来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和传统的护理差异在于音乐护理更多的是对患者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传统护理可能更关注生理方面的需求。对于抑郁症的患者,音乐护理是将医学和音乐进行结合,不仅仅是利用音乐听感上的特性,同时也是利用音乐能够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结合的特性,以此来消除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大幅提高了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缩短了治疗周期。目前的医学研究结果发现,音乐康复护理能够促进伏核区域多巴胺的释放[15],而多巴胺具有提高精神享受的作用,因而能有效对方负性情绪,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还能抑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提高内啡肽和褪黑激素水平[16]。

在抑郁症早期或者抑郁症状严重时选择《二泉映月》等此类乐曲,能更好帮助患者释放情绪,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而在抑郁中期时,则要以舒缓、自然的应用为主,如《绿野仙踪》、《清晨》等,当抑郁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后,可以选择如《小苹果》、《克罗地亚狂想曲》的节奏明快的音乐来巩固疗效。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SSRS、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SRS指标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采用了音乐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缓解,心理方面变得相对健康,同时HAMD评分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可以了解到音乐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SSRS评分以及降低HAMD评分。此外,在满意度对比中,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66.67%低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95.24%(P<0.05),提示临床由于音乐康复护理模式的实施,患者获得了更多的心理享受,负性情绪更容易通过音乐释放和宣泄出来,因此抑郁症状改善明显,故患者对该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也表明了音乐康复护理模式在临床实用价值高,值得借鉴。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观察组康复认知能力中,治疗知识、治疗态度、治疗行为和治疗环境方面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更是证明是康复护理理念的先进性,不仅是提高了护理效果,减轻了患者的抑郁症状,也可以提高患者康复认知能力和舒适度,从而能更好的接受后续治疗。

音乐护理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的冠心病患者共194例, 患者年龄40~70岁, 平均54岁, 病史2~18年, 均无心脏支架植入及瓣膜置换, 意识清楚, 能很好地配合MRI检查要求。随机分为三组, 实验一组64例, 男39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52岁, 实验二组62例, 男34例, 女28例, 对照组68例, 男41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55岁。

1.2 护理方法

实验一组采用音乐疗法A方案护理, 实验二组采用音乐疗法B方案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

3.0T MRI是高磁场, 所以禁止一切金属物品进入磁体间。询问患者过敏史, 手术史, 是否体内留有金属材料, 如有应确定材料性质是否适合做磁共振, 以及是否有幽闭恐惧症。冠心病患者对磁体间环境陌生, 对自身疾病严重程度担心, 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 而磁共振封闭的检查室, 有限的孔径, 特殊的噪声及较长时间的检查会加重以上负面情绪, 对屏气及图像质量产生影响[5]。所以允许带一家属进去, 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病况。家属和患者需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 必要时换病号服, 并佩戴耳机, 防止听力损伤。嘱咐患者扫描时身体保持不动, 皮肤不要直接接触磁体壁及导线, 以防止灼伤, 并且双手不要交叉一起及与身体其他部分皮肤直接接触, 以减少外周神经刺激症状的出现[6]。心脏磁共振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呼气末屏气, 以保证膈肌位置相对恒定, 保证每次屏气时心脏位置的一致性。扫描前检查并记录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脉搏, 并让患者填写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 (HAD) 情绪测定表, 评价焦虑、抑郁水平;检查完毕重复上述检查记录工作。

1.2.2 音乐疗法护理

记录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 (HAD) 情绪测定表后, 实验一组检查前给予半小时舒缓的轻音乐 (A方案) , 由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 实验二组检查前半小时与检查过程中均给予舒缓的轻音乐 (B方案) , 对照组不给予音乐疗法。目前临床中多采用50~60 d B的柔和、舒缓的轻音乐, 每分钟60~80拍的旋律对患者进行干预[7]。需要指出的是, 播放的音乐节拍略等于人体心跳的速率, 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合适, 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 节奏太慢则可能令人产生悬疑感。检查完同样对患者进行基本生命体征、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 (HAD) 情绪测定表检查记录。

1.3 检查方法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3.0T超导MRI (PHILIP Achieva) 扫描仪, 使用专门的心脏专用相控阵线圈。患者仰卧位平躺, 常规胸前贴磁共振兼容心电电极片, 连接心电门控, 调整心电信号至R波清晰可见, 心前区覆盖相控阵线圈, 扫描中心定位。如果常规电极位置无法获得准确的R波触发, 而患者无明确心律失常病史, 则需调整电极位置, 直至获得真实准确的心电信号。采用美国双筒高压注射器团注, 静脉留置针用22G安装高压注射器, A筒抽对比剂, B筒抽生理盐水, 排尽高压注射器针筒及连接管中的空气并连接留置针, 调好注射压力和剂量, 先注射5 m L生理盐水,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 嘱咐患者尽量放松配合检查, 关闭磁体间门进行常规扫描, 扫描的同时高压注射器只能控制在以0.5 m L/s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 维持静脉通道。在心肌灌注中, 通常采用快速静脉“团注法”注射对比剂, 经静脉注射后, 可动态观察对比剂依次通过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 最后到达心肌。对比剂为顺磁性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Gd-DTPA) , 剂量为15 m L, 心肌灌注时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 m L/s, 注射剂量7.5 m L, 在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开始扫描心肌灌注序列。Gd-DTPA为水溶性细胞外对比剂, 经静脉注射后可快速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细胞间质, 并很快经肾脏排泄, 因此评估心肌灌注时应予注药后1 min内完成扫描。完成心肌灌注扫描6~7 min后实施对比剂延迟扫描, 注射速率为1 m L/s, 注射剂量为7.5 m L。虽然Gd-DTPA毒性低, 但在严重肾功能不全时, 仍可能引起肾系统性纤维化, 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行增强磁共振检查时应充分评估其安全性[8]。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该慎用, 确有应用必要时, 应在检查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情况。

1.4 评价指标

1.4.1 生命体征

对患者行MRI检查前、检查后分别记录其基本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脉搏, 并观察记录其在检查过程中是否有不适表现, 如面色苍白、四肢冷汗、胸闷气短、头晕心悸。

1.4.2 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

其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忧虑、焦虑、敌对、恐怖等症候群。每项采用五级评分, 1分:无, 2分:轻度, 3分:中度, 4分:重度, 5分:超严重[9]。1.4.3综合医院焦虑/抑郁 (HAD) 情绪测定表评价磁共振检查前、后焦虑、抑郁水平, HAD量表共包含两个项目, A代表焦虑项目, D代表抑郁项目, 可分别评价出焦虑和抑郁状况。每个项目分4级评分, 两个项目分别叠加即得出总分。0~7分代表正常, 8~10分表示轻度抑郁/焦虑, 11~14分表示中度抑郁/焦虑, 15~21分表示重度抑郁/焦虑[1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的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MRI检查前后基本生命体征比较

(1) 对照组各项生命体征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各项生命体征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音乐疗法护理患者比常规护理患者MRI检查前后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幅度小。见表1。

2.2 三组患者MRI检查前后SCL-90评分比较

(1) 对照组SCL-90评分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实验一组、实验二组SCL-90评分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音乐疗法护理患者比常规护理患者MRI检查前后基本症候群变化幅度小。见表2。

*与检查前比较, P<0.05

*与检查前比较, P<0.05

2.3 三组患者MRI检查前后HAD评分比较

(1) 对照组HAD量表评分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实验一组、实验二组HAD量表评分在MRI检查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音乐疗法护理患者比常规护理患者MRI检查前后基本情绪变化幅度小。见表3。三组患者MRI检查后HA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56, P=0.0000) 。然后对其进行两两比较: (1) 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q=2.3153, P>0.05) ; (2) 实验一、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9.5504、11.8657, P<0.05) 。由此可见音乐疗法A方案或B方案对于磁共振检查后情绪变化无明显差别。

3 讨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疾病, 男性好发, 据统计, 世界每年因冠心病及其诱发疾病引起死亡的人数高达16.7万人[11]。以往冠心病常用的检查技术有心脏彩超、心电图、冠脉CT等, 随着磁共振在临床应用的拓展, MRI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 MRI可以在无造影剂的条件下观察心脏大血管, 并可以在无创条件下评价冠心病患者心肌活性, 这一点优于其他任何检查。但是磁共振有着其检查的禁忌证, 且其噪音大、孔径有限, 容易使人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特别是对冠心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常规的护理无法避免这种负面情绪而会引起患者心理、生理的变化, 以致影响检查效果及图像质量。于是, 本实验引入了音乐疗法护理, 讨论其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优越性。

音乐疗法是以心理治疗的方法理论为基础, 运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 通过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 经历音乐体验, 达到消除心理障碍, 增强心身健康[12]。音乐疗法历史渊源流长, 《黄帝内经》、《乐记》中就有记录。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医学的发展及音乐基本知识的研究, 音乐治疗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音乐疗法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13,14]。很多研究证明音乐疗法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心率和心肌耗氧量, 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15]。而冠状动脉MRI检查图像质量随着心率的增快而下降, 容易产生运动伪影, 影响检查效果。杨则成等[16]经研究证明, 良好的音乐刺激可经听觉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产生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引导作用, 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 从而调节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当音乐产生的振动频率与人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 会刺激大脑减少应激相关激素的分泌, 通过人体内分泌减少负面情感, 而趋于平静。可以说音乐疗法可以从心理、生理两个方面同时调节人体趋于稳态。另有报道, 音乐作为一种有规律的优美的旋律可以起到屏蔽噪声的作用, 减少周围环境对患者的影响[17]。这就说明了音乐疗法护理用于磁共振检查的优越性, 这和本次试验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证明了音乐疗法护理患者比常规护理患者MRI检查前后生理、心理变化幅度小, 且音乐疗法A方案与B方案无明显差异, 显示了音乐疗法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磁共振检查有明显的影响, 进一步说明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且音乐疗法护理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 这充分证明了音乐疗法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检查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冠心病患者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的冠心病患者共194例, 随机分为三组, 实验一组采用音乐疗法A方案护理, 实验二组采用音乐疗法B方案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检查前后生命体征 (血压、心率、呼吸、体温、脉搏) 、症状及心理 (焦虑、抑郁) 变化。结果: (1) 三组生命体征、SCL-90评分变化:对照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一组、二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 三组HAD评分变化:对照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一、二组检查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检查后实验一组、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一组与对照组、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音乐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磁共振检查前后生理、心理变化, 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利于得到满意的检查结果。

上一篇:3D动画电影下一篇:电台播音主持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