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教学模式(精选12篇)
公司制教学模式 篇1
1 前言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 高校资产公司通过与大的社会企业合作、引入风险投资、鼓励技术骨干或者管理层入股等形式引入股东, 股东多元化成了公司制的主要标志。但也有部分小企业改制中因为规模的问题、合作伙伴选择的问题, 产生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情况。
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司法》增加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 高校产业公司制改革又有了新的选择。
2 部分高校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原《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只有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可以单独投资设立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在高校企业改制的过程中, 为了达到公司制的要求, 学校或资产公司想方设法找股东, 吸引社会企业投资, 鼓励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入股, 有的甚至是名义股东, 只挂名不出钱。这种形式上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不会在公司治理上带来实质性的改善。
高校创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这是高校企业与社会企业的本质区别, 也是衡量高校企业对学校贡献的指标之一。企业特别是一些小企业经过改制、股权多元化以后, 在参与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却增加了许多障碍。
2.1 企业占用的学校资源难以科学估价
高校企业很多是从学校的院系、实验室发展起来的, 学校的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人力资源等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技术来源。当公司是学校全资的时候, 大家可以不计成本的合作, 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科研条件, 企业可以出资支持学校的科研工作, 因为最终投入的是学校, 受益的也是学校。但当公司引入外部股东后, 在资源的使用、成果的投入、收益的分配等方面便存在了诸多问题, 公司参与高校科技创新的效率会大大降低, 一旦管理不善便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2 高校所持企业股份可能在增资中不断稀释
高校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注册资本较少的问题。在企业发展中技术成果产生的效益可能大大高出资本产生的贡献。但是高校的出资能力有限, 当公司为了规模发展的需要提出增资要求时, 高校方往往会因为没有能力增加现金投入, 只能被动的减少股份, 高校难以享受到高科技成果带来的超额利润。
2.3 企业持续转化学校成果的能力减弱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不可能有一项技术能够给企业带来永久的盈利。高校企业要持续发展, 在自身规模较小、研发力量较弱的情况下, 就需要依赖高校的科研力量来改进技术、更新产品。同时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看, 企业转化成果应该具有持续性。但是学校的成果投入到一个股份制企业, 因为成果可能产生效益的不确定性, 合理定价往往会非常困难, 这将大大降低学校出让成果和企业购买成果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学校成果在企业的转化。
2.4 规模较小企业会因治理结构复杂而影响管理效率
高校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万左右的小企业占了一定比例, 这些企业往往是由原来的院系所办企业划转而来, 专职人员较少, 企业业务单一。改制过程中为了形成股权多元化, 鼓励经营负责人出很少的现金而持有了公司股份, 形式上完成了有限公司两个及以上股东的要求, 资产公司派出的人员与负责人共同组成了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治理结构似乎完善了, 但是一方面在反映股东意志方面三会高度趋同,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也就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按照公司治理要求资产公司的决策又必须通过子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去落实, 人为增加了环节, 影响了管理效率。
3 高校资产公司出资设立一人公司模式探讨
新《公司法》颁布以后, 高校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对尚未改制的企业改制中又增加了一种形式, 即设立法人独资有限公司, 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一人公司。山东大学下属的资产管理公司——产业集团利用一人公司的形式完成了部分小企业的改制, 取得了较好的改制效果。
3.1 一人公司组建的程序
改制为一人公司与改制为传统的有限责任公司程序基本相同, 即:由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组织和主持对改制企业进行清产核资, 由中介机构出具企业资产的审计和评估报告;拟定改制方案;由律师事务所出具成立法人独资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书;报教育部审批;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3.2 一人公司管理机构的设置
一人公司的股东是唯一的, 所以新《公司法》中规定一人公司不设股东会, 是否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由一人公司股东自己选择, 即并没有强制要求一人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 这就意味着以三会并存为模式的法人治理在一人公司中可以不存在。
作为高校资产公司成立的一人公司, 如何在实践中既体现股东的决策职能, 又能很好的发挥董事、管理层、监事的作用, 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 值得我们探讨。结合山东大学产业集团组建一人公司的经验, 建议如下:
(1) 资产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行使一人公司的股东会及董事会职权, 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一般有限公司中应由股东会、董事会决策的事项由股东决策, 如选择公司管理层、确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等。重大决策由资产公司办公会研究, 要形成决议。
(2) 一人公司不设董事会, 设立一名执行董事, 由股东委派, 可由资产公司管理人员兼任。执行董事对股东负责, 汇报公司工作, 执行股东决定。执行董事不能兼任公司总经理。
(3) 总经理是公司专职工作人员, 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活动, 对执行董事负责。
(4) 公司设立监事会, 由资产公司负责审计、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和一人公司员工代表共同组成, 对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3 一人公司的适用性
以下情况适宜改制或组建一人公司:
(1) 企业规模较小, 业务较为单一, 发展较为稳定, 预期未来资金的需求量不大;
(2) 企业占用学校资源较多, 对学校科技条件依赖较大;
(3) 企业在学校成果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有持续的转化能力, 在成果转化和现金回报方面为学校作出了重要贡献;
(4) 技术成果预期收益较高, 但孵化期资金需求量不大, 适合先组建为一人公司, 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 经济效益开始显现、资金需求量增加时, 再考虑引入社会投资者。
3.4 一人公司的局限性
一人公司因为股权单一, 在融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获取社会资源方面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 当公司业务逐步规模扩大时, 也会因资产公司管理层的精力有限而可能影响决策的科学性。
4 相关建议
高校资产公司既可以利用一人公司的形式对所属企业进行改制或重组, 也可以根据转化科技成果的需要出资设立一人公司。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能够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者已经有明确预期的未来, 再寻求与社会企业、资本市场的合作。
为加强一人公司的管理, 建议如下:
(1)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公司改制或组建模式, 并非“一股就灵”, 也不能千篇一律。
(2) 加强审计监督, 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其间根据工作需要, 可安排资产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进行专项审计。
(3) 确保一人公司与资产公司做到人员分开、资产分开、财务分开, 机构、业务独立, 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切实规避因无法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财产而导致的连带风险。
摘要:教育部从2005年开始推动全国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 要求所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 通过改制实现高校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而我国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司法》增加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 允许设立一人公司。在高校企业规范化建设中, 将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改制为一人公司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维护学校权益最大化, 形成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 成为企业改制的新选择。
关键词:高校产业,一人公司,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卢珺香.国有企业设立的一人有限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发展, 2010, (3) :33-36.
[2]洪鹏.论一人公司的治理[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9, (8) :44-45.
[3]窦玲.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缺陷及防范[J].河北法学, 2010, (2) :151-156.
[4]李昆吾.浅析我国一人公司法律规制之不足及其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5) :153-154.
[5]左猛杰.浅析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7) :86-87.
公司制教学模式 篇2
国家农商网项目
分公司加盟合同书
分公司加盟合同书
合同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受益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之有关规定,就分公司战略加盟事宜,在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合同,并承诺共同遵守。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执照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权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条 合作方式
1、甲方是经国家工商及有关部门核准的独立企业法人总公司,乙方加盟后依托甲方成立非企业法人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分公司。
2、双方共同到工商部门办理分公司注册登记。乙方为分公司负责人,营业执照、印章由总公司保管,乙方使用时需做登记备案甲方存查。
3、乙方自行选择经营场所,承担一切经营费用支出,并享有和支配分公司经营所得。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每一条信息价值最大化,在开展国家农商网项目业务中,总公司在与分公司协商同意后可对分公司内人员进行暂时调动或者调整,总公司有义务协助各分公司在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并配合制定好分配方案,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甲方依据本协议为乙方加盟经营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乙方向甲方支付加盟费,保证金和管理费等。
第二条 加盟费
本协议签订同时,总公司对分公司收取一次性加盟费 元,大写 圆整。第三条 诚信履约保证金
本协议签订同时,总公司对分公司收取履约保证金人民币 元,大写 ______圆整。在合同期满时如无违规,违约和无有损公司品牌形象的,保证金无息返还。如签定合同时未交足,甲方有权从乙方收入当中扣足。
第四条 分公司相关盈利1、2、经营管理服务费:以分公司总业绩的3%奖励服务费;
物流配送服务费:分公司区域内由分公司直接配送的网购商品,分公司以 元/件提取物流配送费用;
3、实体店加盟服务费:分公司经营区域内每服务加盟实体店一家,分公司提取
元/个实体店服务费;
4、联盟店加盟服务费:分公司经营区域内每服务加盟联盟店一家,分公司提取
元/个实体店服务费;
5、供货商加盟服务费:分公司经营区域内每加盟一家供货商,分公司提取 元/个供货商加盟服务费,额外提取该供货商产品在农商网销售利润的 %;
6、展销会服务费:分公司经营区域内开办展销会,分公司可提取展销会参会费用的 %;
7、合作单位授牌服务费:分公司可获得资格授以下合作牌匾,“救援物资合作单位”(由国际紧急救援中心颁发)、“和谐慈善合作单位”(由中国和谐发展基金会颁发)、“全国企业家联盟单位”(由全国企业家联盟协会颁发)、“绿色生态企业”(由湖南省绿色生态发展协会颁发),并获可得授牌服务费的 %;
8、跨界消费返利:农商网会员在分公司经营区域内所有加盟联盟商家消费后,分公司可获得消费总额1%的返利奖励。
第五条 乙方经营地址的选择及经营期限
1、分店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方加盟期限为 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到期后,乙方有权续期,如果甲方与乙方未能就本合同的续签达成一致或未能签订新的加盟 合同,则乙方不能继续以甲方或甲方分支机构或关联公司的名义对外经营,否则,甲方将依法追究乙方法律责任。
第六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监管和检查乙方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合法经营,如乙方违反上述之规定而引起法律,经济责任和损失,应由乙方自负承担,甲方有权劝阻和终止本协议。
2、甲方为了开发公司的业务、经营活动中,即讲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公司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经营规范程序,乙方必须无条件遵守。
3、甲方负责乙方办理工商、税务等各项登记手续,包括(协助)办理每年的年检工作,所发生的费用均由乙方负责。
4、甲方负责统计乙方每月经营情况和财务报表,同时乙方每月缴纳实际的税费,超出部分另开发票按 %交纳税费(附同等额度的发票)。乙方必须做好台帐,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如实汇总给甲方,甲方将统一负责向国家按时交纳乙方税费。
5、甲方向乙方提供银行帐号、支票、发票使用权。
6、甲方统一印制并向乙方提供项目说明书、产品说明书、实体店加盟合同、联盟店加盟合同、分公司加盟合同、供货商加盟合同等各类宣传资料(费用由乙方负责)。
第七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拥有甲方给予的合法经营权,可在当地办理工商执照登记,成立加盟店或分公司。甲方授权乙方特许加盟权,由总公司办理统一资质证书(乙方自行办理分公司的资质),并负责乙方参加有关部门主办的业务培训班,使培训人员取得合格证书及上岗证。
2、乙方应在工商机关登记的经营范围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一切相关费用。乙方必须合法经营,诚信服务,依法纳税,服从总公司的统一管理。如出现违法行为,后果自负。
3、乙方设立分公司负责一切法定手续,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合法劳动用工及经营场所有关手续等。甲方给予尽可能的协助和配合,乙方有权对分公司进行人事调配(但必须到甲方备案),安排分公司工资、奖金发放。
4、乙方负责承担自己的房屋租赁费、人员工资、办公设备、装修费等一 切开办费。
5、乙方同意按照甲方要求统一工作牌、胸徽、服装等。并按照甲方规定统一设计,配备 店面招牌、企业文化海报等。乙方必须在店面显眼位置设置甲方监督和投诉电话,接受甲方监督检查。
6、乙方与甲方没有劳动合同关系,在乙方加盟经营期限内,其门店经营应交纳的税收、门店所聘员工工资、劳保统筹和福利等由乙方自理,甲方均不予承担。
7、在乙方加盟期限内,征得甲方同意后,乙方可以聘请不少于________名工作人员。该分公司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得低于当地劳动工资的标准。同时,乙方保证在经营管理期间,不得拖欠店员工资,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由乙方承担,而与甲方无关。
8、乙方加盟经营期限内,乙方应当努力对外开拓农商网业务。如因业务需要签定合同的,须由甲方派员以甲方名义对外签订,该合同项下的收入与开支,也由甲方统收统付,乙方不得以自己的名义私自对外缔约和收款。
9、乙方加盟期间,因乙方经营业务过程中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乙方自行承担。若甲方为此对外承担了相应责任,则有权向乙方追偿。
10、乙方办理农商网业务时,在受理代理业务签订相关协议前,必须事先报甲方审核批准并将相关文件交甲方备案。
11、乙方因故解除本协议,需提前三个月向甲方提出申请,甲方应及时协助乙方理注销手续。并交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有关手续,在注销完毕后同时须递交债权债务承诺书。
12、乙方在开展业务中要积极维护好公司的形象,不得从事任何有损公司形象的活动。如发现乙方违规操作,甲方有权与乙方解除合同并追究乙方的相关责任,并不退回保证金。
第八条 合同终结的处理
1、解除本合同时,乙方必须履行以下事项:
(1)立即停止使用“国家农商网”和“双上壹佰”的商标及带有“湖南双上壹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标识;
(2)立即撤掉或取消甲方指定的加盟店的内外装修,招牌标志,广告物等,将甲方提供或许可的徽记,标志,广告物,资料等上交甲方,所需费用由乙方全部承担;当乙方未自觉撤掉时,甲方可自行执行,因此造成的损失及相关费用由乙方负担;
(3)立即返还由甲方配备的文件及授权牌等物品。
2.乙方即使在解除合同以后,也要严守合同第五条规定的保密义务的条款。另外,任何时候要保证不得有对“湖南双上壹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利的言行。
第九条 违约责任
1、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一方不得恶意终止合作协议。对以上条款如有违约,任何一方可追究违约方的法律责任。
2、乙方逾期交纳任何费用,应按日万分之五向甲方交纳滞纳金;如无特殊原因而导致逾期超过30天的,则视为乙方严重违约,甲方有权解除本加盟协议,已交纳的保证金不予退还。
3、乙方超范围经营或违反本协议规定经营的,经确认后则甲方有权立即终止本加盟协议。乙方应无条件交回分公司执照等手续,注销分公司,甲方有权追究乙方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4、如乙方经营不善导致分公司无法再继续经营,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甲方;并把未履行完的房屋代理业务无条件转移给甲方,不得从中扣取费用和索要利润;双方共同办理分公司注销或变更登记事宜。
5、如无乙方责任甲方单方解除合同需提前一个月通知乙方,并双倍赔偿乙方所已交纳的保证金,已经所造成的其他损失。
第十条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有效期限为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十一条 保密义务及纠纷报告义务
1、乙方对甲方的商业机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有关其他第三方泄露,但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经另一方书面同意的除外。
2、除法律规定或工作需要需公开的以外,甲乙双方不得向第三者展示公司的经营信息等有关资料及有损于分公司利益的情报。
3、分店营运中发生诉讼、争诉或其它纠纷,须及时报告本公司。本公司以维护本公司事业为目的,可随时指示分公店付诸法院,或采取其它措施,分店应遵从本公司决定。
4、乙方在加盟期间所接触到的所有与甲方或甲方分支机构或关联公司有关的经营信息或技术信息(其中不限于:甲方的经营策略管理模式和方法、客户名单、经营价格和手段、经营方式等)均为甲方或甲方关联公司的商业秘密。无论本合同终止与否,在未经得甲方同意的情况下,乙方除不得使用、对外披露该商业秘密之外,亦不能转让第三人使用。否则,乙方应当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第九条 补充与变更
本合同可根据各方意见进行书面修改或补充,由此形成的补充合同,与合同具有相同法律效力。
第十条 不可抗力
任何一方因有不可抗力致使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本合同或迟延履行本合同,应自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将事件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自事件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另一方提交导致其全部或部分不能履行或迟延履行的证明。
第十一条 争议的解决
本合同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
本合同各方当事人对本合同有关条款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经协商未达成书面合同,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 权利的保留
任何一方没有行使其权利或没有就对方的违约行为采取任何行动,不应被视为对权利的放弃或对追究违约责任的放弃。任何一方放弃针对对方的任何权利或放弃追究对方的任何责任,不应视为放弃对对方任何其他权利或任何其他责任的追究。所有放弃应书面做出。
第十三条 后继立法
除法律本身有明确规定外,后继立法(本合同生效后的立法)或法律变更对本合同不应构成影响。各方应根据后继立法或法律变更,经协商一致对本合同进行修改或补充,但应采取书面形式。
第十四条 合同的解释
本合同各条款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不影响标题所属条款的意思。
第十五条 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在本合同上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各方应在合同正本上加盖骑缝章。
本合同—式二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各执一份,其他用于履行相关法律手续。
甲方:
法定代表人(签字):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授权代表 :(签字)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公司制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模拟公司制市场营销观念技能
“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模式”,主要特色是以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建构课程内容,以项目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模拟公司作为教学的组织形式并且进行三者有机融合的体系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模拟公司制”教学法中,“模拟公司”与市场接轨,按照真实公司设置岗位、安排工作任务,营造学生实训的仿真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完全沉浸在真实的工作中。它既注重专业能力培养,也充分重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我们在08、09级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应用这个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中,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工作,过多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弱,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如何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提前得到职业化训练,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努力的方向。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和我校具体情况,几年来我一直想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职场的舞台,尝试运用“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下面就把我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观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如下:
一、“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
“模拟公司制”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是一种由全体学生普遍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完成项目,项目是指一种典型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所描述的是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我在讲市场营销观念采用了“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将学习内容与所需职业能力相结合,依据学习项目的要求设定工作岗位,根据岗位的要求确定人员组成不同的模拟公司,并选举产生一个经理负责该公司的各项目学习与协调工作。在“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中,我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例如:我将“市场营销观念”这个教学内容分成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和模拟活动。将学习过程融入实际项目工作过程中。各分公司模拟真实情景,进行目标明确的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的自主学习。
具体来说,在基础知识中要求各模拟公司首先讨论:市场营销=推销?经过各模拟公司讨论总结的结果,我实时的提示他们:市场营销不等于推销!推销只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部分。接着我用案例来揭示了市场营销的研究内容——市场营销包括市场调查预测、产品构思和设计、产品生产、定价、分销、促销和售后服务等内容。
下面是我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案例:20世纪40年代,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的快节奏,雀巢公司率先研制出了速溶咖啡并投入市场。这种速溶咖啡免去磨咖啡豆、煮咖啡等烦琐的制作工序,只要用开水一冲即可享受一杯香浓美味的咖啡,而且保持了普通咖啡的优点。但是不久,雀巢公司就发现,人们仍然是购买普通咖啡而不购买速溶咖啡,速溶咖啡的消费量仅占整个咖啡消费的极小部分。
分析:人们为什么不买速溶咖啡?速溶咖啡要打开销路,还应开展哪些营销活动?
提示:人们不买速溶咖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包装、品牌、产品说明等问题外,还有价格、购买地点、宣传等方面的原因。
速溶咖啡要打开销路,首先要对人们不买的原因进行调查,然后开展针对性营销活动。
(二)要点
1.市场营销的目的:满足消费者的现实或潜在的需要。
2.市场营销的中心:达成交易。
3.市场营销的手段:开展综合性的营销活动。
(三)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间的关系计算路段通行能力,并对道路情况及道路设施进行分析;通过交叉口延误调查实践环节,可以与交通控制与管理理论内容的讲授联系起来,调查交叉口的实际车辆延误情况,分析延误原因,阐述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是否合理,并提出减少车辆延误的措施。
这样就将《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都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结语
目前高校都提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课的学时,目的就是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用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加深理论知识的概念。《交通工程学》在我校课时是32学时,其中实践环节占6学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证明实践环节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教师明确学生的理论知识哪里有欠缺。
参考文献:
[1] 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6(第2版):1—320.
[2] 邓建华.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30):123—125.
[3] 孙海浩,吴娇蓉,毋妙丽.交通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2(31):151—153.
公司制教学模式 篇4
在众多的职业学校的教育领域中, 我们都遇到这样的一个困境: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些更是拿到了各种技能资格证书, 但他们走出校门, 到企业上岗时却发挥不出自己的技能, 解决不了实际工作问题, 往往都需要两三个月, 甚至经历更久的“实习过程”才能逐步适应工作。究其根由, 就是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无法达到企业的需求。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不足造成的:一个是职业学校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与社会需求脱节, 无法满足企业所需;另一个是学生在校期间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并不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信心。针对以上两点, 采用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就有着明显的优势。
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在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新的职教理念中已经不再适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才是我们追求的核心目标, 因为它符合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在整个职业教育阶段教学中推行“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形成职业能力, 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经。
项目教学就是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 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工作项目”, 学生们独立的 (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 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与任务教学法不同, 任务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知识与工作任务整合进行学习, 而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 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它反映了职业工作内容的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 它包含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是非常多的。可以说, 项目教学的一个个局部近似为一个个单一的任务驱动, 项目整体呈现为一个如前描述的包括特定内涵的复杂任务, 它并非单项任务的简单合并。
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通过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 以企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为导向, 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首先, 为了营造在工作中学习的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模拟职场来达到模拟学生学习的工作环境。为了模拟职场环境, 第一步自然是成立模拟公司。在成立公司之前, 我们可以采用招聘会的形式先招聘公司骨干成员。骨干成员对整个公司的管理、项目的完成, 成员的学习辅导及业务的动作等等都将起到引导作用。这部分学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责任心等情况来选择担任相关公司职务。我们希望通过这批骨干成员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对这批骨干成员的各方面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而通过轮岗可以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锻炼机会。
确定骨干成员以后, 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 应聘到各个公司中去, 担任相应的职务。同时, 为了让学生在模拟公司中感受到更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可以让学生去参考著名公司的企业文化, 自己设计自身的企业文化, 从而形成公司主人翁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 我们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到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为在工作中更好地学习做好必要的组织架构搭建和精神准备。同时开发网络软件平台, 对课程和考核采用网络平台方式, 可以做到教师资源共享, 学生表现和成绩以及公司的效益考核更直观, 今后用人单位也可以直接在平台查到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过程。
为了促进学生融入模拟的职场工作环境, 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 还可以利用学校构建的网络平台软件发放虚拟工资, 虚拟工资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在考核中的成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以及项目评价都将影响虚拟工资。同时, 如果某公司的业绩十分不好的话, 也面临着解散重组的危险。
完成了模拟职场环境之后, 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安排下达不同的项目了。每一个项目的完成一般要经历“提出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几个阶段。在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 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 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 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 培养了自身的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不过, 要想完成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的教学目标, 有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首先是要拥有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信息, 据此来改变实施的项目及教学计划;第二, 要将基础课程和各门专业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 争取多门课程采取相同的模式, 在同一公司架构下做不同的项目;最后,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关键的环节, 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专业, 通过调整项目和评价奖励机制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融入教学中, 最终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要求、适应企业发展的具有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进程的延伸, 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愈发重要, 如何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校毕业生也成为了职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变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使学生由适应工作需要, 变成工作所需要。
关键词:项目教学,职业教育,职业能力,模拟公司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职教论坛, 2007年1月上.
酒业公司商业模式 篇5
商业模式
XX公司以销售各类果酒产品为主要业务。通过与当地或周边城市的优质果酒产品生产商进行深度合作,采购各类果酒产品,再销售给长期大批量定制的果酒销售企业、超市或酒店等终端销售渠道获得收入。
XX公司在以批发为主要销售形式的同时,还采取门店零售的综合营销模式,全面挖掘了市场潜力,充分满足了各类型酒类消费层次人群的需要,扩大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公司以较低的果酒进销价格、齐全的果酒品种、优质的果酒产品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从而达到持续盈利的局面。现有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莆田市及其周边福建省内城市。/ 1
公司控制的全球模式 篇6
作为一种人为事物,公司法人自身并没有头脑,更没有心灵。无论通过何种机制,公司总要由自然人控制。作为公司终极控制者的自然人,无论是单人还是多人,他们所依据的规则和凭借的机制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控制模式。
两权分离
管理能力比所有权更重要
股东主权已经是现代公司的基础规则,所有权由此成为公司控制的起点。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公司股权的分散,出现了公司的控制权与所有权之间的分离趋势,管理能力成为了比所有权更重要的公司控制凭据。最早系统揭示了这一趋势的米恩斯,对公司控制权状况从完全依靠所有权的控制到没有所有权的控制进行了五级分类:几乎完整的所有权;主要控制权;通过法律机制的控制权(金字塔、无表决权优先股或普通股、表决权信托);通过股份的小部分控制权;管理层控制权。
美国由于缺少欧洲国家(包括英国)那种传统贵族和富有家族,从工业化开始时期就主要靠资本市场融资,走在了公司股权分散的前沿。到1930年代,美国公司的主流模式就已经是股权高度分散,公司实际控制凭据从所有权演变为管理能力了。从终极控制权看,1930年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中,有88家是管理层控制,46家是少数所有权控制,41家是法律手段控制,10家是多数所有权控制,12家是私人所有权控制。从大股东持股比例看,1938年美国最大的200家公司(包括上市和非上市的全部公司)中,有42家(占21.0%)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100%之间,37家(占18.5%)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50%之间,47家(占23.5%)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30%之间,13家(6.5%)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以下,61家(占30.5%)公司无大股东。
日本上市公司也与美国公司无异,股权高度分散,很少有掌握公司控制权的第一大股东存在,更很少有母公司存在。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东证上市公司治理白皮书2015》,在截至2014年7月14日的全部3114家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只有9.0%的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高达56.2%的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足20%。在全部东证上市公司中,有629家、占总数18.4%的公司存在控制性股东。所谓控制性股东是指,是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或者是自身及与其近亲合计持有上市公司多数投票权的大股东。绝大多数的东证上市公司既无母公司也无控制性股东存在。
金钱说话?
从富豪规则到创始人特权
凭借多数股权控制公司,这是1860年代以后的现代公司中才有的现象。今日公司的股东投票权是股份投票权,不是一种人的权力,而是货币的权力,但是早期公司中并不是这样。早期公司的决策更为民主,董事选举及其他公司事务决策中,实行无论持股多少都是一人一票的纯粹民主规则,而不是一股一票这一完全由金钱说话的富豪规则。实际上,英国普通法的默认规则就是一人一票,如果没有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其他的表决权计划。
公司股东会决策规则,从按股东数一人一票到按股份数一股一票的演变,并非一步到位的。即使今天,也存在着一人一票和一股一票这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限制大股东的投票权和分级股份制度等。
十九世纪开始,由于对资本的竞争,股东会按人投票演变为了按股投票,居于一人一票和一股一票之间、人股兼顾的汉密尔顿模式(少数股份者每股所拥有的投票权比例高,大额股份者每股所拥有的投票权比例受到限制)没有兴盛起来。美国率先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采用了一股一票这一富豪规则,从民主规则的股东资本主义发展为富豪规则的股份资本主义。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美国又从金融资本主义发展为了管理资本主义。二十世纪欧洲的股东表决权紧随美国,也变成了富豪规则,但在管理资本主义的发展上相对落后。
二十世纪里,按股投票的“富豪规则”甚至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产生了分级股份制度。将公司股份设立成不同的级别,对不同级别的股份赋予不同权重的投票权。最初,这种投票权分级的做法是用在优先股中的。
对普通股进行分级,赋予不同权重的投票权,从1917年才开始使用。普通股分级,通常做法是分为每股10个投票权和每股1个投票权这两类,因此也被称作双重股份结构。欧洲国家中,实现双重股份制度的著名公司很多,如LVMH、阿利斯康、沃尔沃、ABB、爱立信、伊莱克斯、斯道拉恩索等。美国法律没有禁止公司实行双重股份结构,但是美国公司中实行双重股份结构的比例相对很低,这主要是因为纽约股票交易所曾长期拒绝双重股份结构的公司在该所上市。从1926年开始,一直到1986年,纽约股票交易所都拒绝无表决权的普通股上市。美国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没有这种限制,这使纽约股票交易所最终放弃了这一做法。
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欧洲富豪特权(创始家族后代可以通过持有投票权比例高的少数股份,而继续保持着对公司的控制权)的分级股份制度,被美国高科技公司用来保护公司创始人。欧洲公司的富豪特权变成了美国公司的创始人特权。公司创始人团队保有一种具有更高投票权比例的股份,对外公开发行的则是投票权比例更低的股份,如谷歌和Facebook等。
连锁董事
从大亨工具到精英网络
伯利和米恩斯认为现代公司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所有者靠边站了。无视投资者利益、为自己服务并自我延续的管理者控制着现代公司。金融经济学者们提出质疑,认为并购活动和公司控制权市场有效地终结了管理主义公司时代。但是,一些制度主义者则坚持认为,一个管理精英集团控制着大型公司,并进而统治着整个经济以至社会,他们的一个主要根据就是连锁董事。
根据David Bunting在《美国公司网络的形成》一书中所做的研究,到1816年纽约市的主要银行和保险公司已经紧密地通过董事互相连锁在一起了。连锁程度最强、出任董事职务最多的董事是那个时代的主要资本家,通过董事席位最大程度地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在1900到1920年之间,由于反垄断法的实施和进步主义运动,以及随美国第一代实业大亨和金融大亨们的离去或逝去,他们的后代或者他们选定的其他接班人,都无法完全承继他们那么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相应地,董事连锁程度在下降。
从1960年代开始,特别是到了1980年代,公司受到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要求通过增加女性和其他种族成员,而使董事会成员多样化。虽然公司董事会里仍然坐着所有者、金融顾问和法律顾问,但是现在增加了公司高管、前政府官员、妇女和有色族群人员。公司圈子的“小世界”是由人际联系和已经加入一个或多个公司董事会的人的专业能力相结合所构成的。这产生了一个不是因为要加强公司间联系(实现某种战略意图),是因为拥有解决董事会所面临的那些问题的经验,从而加入两个以上公司董事会的连锁董事圈子。判断连锁董事产生于董事个人关系还是公司关系的一个标准是,一位董事去世或离职之后是否会有从同一联系密切公司中选聘一位新董事来承接这种关系。
历史上,连锁董事被用做战略目的,把公司联结在一起实现所有者的经济利益。今天,连锁董事往往是董事会多样化和选择合适与有能力的人出任董事所带来的一种附带结果。
很多公司领导人,并不仅仅是坐在他们自己的公司,参与他们自己的事务。通过在诸多董事会的会议中相聚,这些连锁董事们发展出了一种社会关系和凝聚力,形成了一种有关运用他们经济权力的共享观念。多重董事往往在不同产业的企业里拥有利益,因此会更多地从整个公司企业界利益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较少限定在具体一个公司的视野之中。但是,另一方面,这些人往往来自于富裕阶层,交往的也是上层社会,也多是从公司层级中往上爬的,因此其价值观更为阶层内部化,个人倾向上更为支持工商企业界的利益。多重董事往往会比其他董事更多地出任政府顾问委员会、非盈利组织和基金会董事会成员等职务,作为公司阶层的“内部圈子”人员,他们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即便绝大多数董事可能都不是因为公司之间要相互合作的战略原因而被选来的,但是连锁董事网络仍然具有一定的组织间效应。连锁董事会所构成的关系网络,是公司间相互学习的通道,使各董事会之间可以通过那些能够获得多家公司内部信息的多重董事共享信息,使一种新思想或新方法很容易地从一个公司传递到另一个公司。连锁董事会还使公司能够通过联合使用权力而提高影响力,采取一致行动,追求共同目标。帮助公司通过减少竞争和增加协调,从而获得对工人和消费者的更大权力。相比托拉斯、卡特尔和其他垄断形式,连锁董事会还具有更为灵活和更少透明、从而也更少受到公众质疑的优势。
控制光谱
美欧处于两极端日本居中
由于资本市场的高度发达,英美公司普遍股权分散,很少控股股东存在,公司由职业经理人主导。欧洲大陆国家中则是普遍存在着控制性股东,一般是公司创始家族,通过双重股份制度,持有决定性的公司投票权,职业经理人属“高级打工者”,需要得到控制性股东的支持才能站稳。日本既没有像英美国家那样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也没有像欧洲大陆国家那样普遍存在着的双重股份制度,其公司的职业管理程度(职业经理人对公司的主导程度)弱于英美国家,但强于欧洲大陆国家,公司创始家族对公司的控制程度则弱于欧洲大陆国家,但明显强于英美国家。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在现代公司的世界里,由于其基本治理规则的全球一致性,主权国家的影响日渐减弱,治理模式上出现趋同化,这种总体分类学只能是一种简化和近似。国家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从股权(及投票权)高度分散、毫无创始家族影响、完全由公司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控制的一个极端,到股权(就上市公司来讲主要是投票权)高度集中、创始家族强力控制、职业经理人处于辅佐地位的另一个极端,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公司数量分布情况存在差异。
就全球来说,处在“股权分散-经理人主导”这一端的代表性公司是通用电气、雀巢和索尼,分别属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如果扣除公司股票尚未正式在公开市场上市和公司创始人仍在并实际控制着公司这两点之外,华为已经可以算是处于这一端的一家代表性公司了。华为公司股权已经高度分散,有六万多公司员工持有公司股权,创始人任正非只持有百分之一多点的股份,没有控制性股东存在,也没有人能仅凭借股权控制公司。
处在另一个极端的最有代表性的公司当属法国的米其林。米其林家族为了保持对公司的绝对控制,不惜承担无限责任,将米其林公司注册为一种两合公司,家族持有承担无限责任而法定拥有公司管理权的股份,对外发行的是没有公司管理权的有限责任股份。其次是德国的贝塔斯曼,创始家族为了保持控制权拒绝公司上市。再次,可说是德国的保时捷,用足了德国法律中公司最多可以对外发行50%无表决权股份的规定。
日本公司没有欧洲大陆国家那样极端的家族控制。即使是二战前日本的财阀家族,也都是通过层层控股等方式来提高创始家族对整个集团的控制力,而不是直接通过双重股份制度、两合公司(可以看作是一种极端的双重股份制度)或拒绝上市的方式来保持创始家族的控制。与此同时,日本公司中的职业经理人,虽然没有达到美国一些公司中那样的主导性地位,但是他们对公司的控制力和实际影响力,都要远远高于欧洲公司。除索尼等极少的公司之外,日本公司更多地都是处在一种创始家族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平等合伙”的状态,可谓“共生型治理”。
股权高度分散之下,优秀的经理人成就伟业需要有效资本市场和良好公司治理系统的约束与支持;股权不够分散,还有大股东、控股家族甚至创始人存在的情况下,优秀的经理人能否成就伟业还要取决于“老板”的眼光与胸怀。有些日本企业,没有像松下这样完全放弃家族传承,而是保持家族传承,但在公司管理上给予职业经理人以充分信任和完全授权,使职业经理人能够近似于美国公司经理人那样主导公司大展雄图,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当属在伊藤洋华堂老板伊藤雅俊支持下缔造了日本7-11和7&I集团的铃木敏文。
大股东陷阱
阻碍股权分散或职业管理
能够实现股权分散化并成功建构起来一套职业经理人体制的公司虽然不少,但是规模已经大到难以有新的控制性大股东产生,或者公司已经做出了如通用电气和雀巢那样的一种坚持立足于高度分散的股东基础并从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安排上做出了限制新大股东(控制性投票权)产生的战略性选择的公司,还是凤毛麟角。有公司在经过了股权分散、经理人主导之后,因为业务发展不顺或公司陷入困境需要救助等原因,又重新回到了新的大股东控制模式,如西尔斯。王石在万科已经摆脱了原大股东控制,股权相当分散了之后,又自己主动选择了华润成为新的大股东,以“背靠大树好乘凉”。
资本市场越发达,社会和法律对中小股东的保护越充分,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越大,股权融资要比债权融资更容易并且成本更低,公司股权就会越分散。这种情况下,阻碍公司走上股权分散进程的就是大股东。如果大股东限于其自身的眼界或者偏好,宁愿公司发展缓慢也要把公司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公司就会停在“大股东陷阱”之中,走不上股权分散之路。
阻碍公司转型的大股东陷阱不仅仅表现在拒绝股权分散上,也可以表现在拒绝职业管理上,或者说是,把职业管理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拒绝进一步走上“市场控制-经理人主导阶段”。这类公司很多,特别是在欧洲大陆国家,甚至也可以把日本包括在内。从瑞典沃仑堡集团到德国的汽车家族,从法国的米其林到意大利的菲亚特,以及日本的丰田集团等,大股东或创始人家族都对公司管理层人选有相当大的控制权。美国也存在这种情况,不过程度要比欧洲和日本轻一些,性质也有所不同。美国主要是在新近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中,存在通过投票权信托和分类股份设置等手段维持的创始人控制。但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高度发达,这些企业在创始人离去之后,基本不会继续存在严格的创始人家族控制。
康佳集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股东陷阱的新案例。2015年5月28日,康佳公司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公司新一届董事会中,四位由公司大股东和原董事会提名的董事候选人落选,中小股东提名的4位董事候选人当选,占了七个董事席位的多数。这样一个新董事会,一经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就能够立即到位,能够被有关各方所接受,可谓是中国公司治理的一个重大进步,同时预示着中国公司治理的一种“新常态”。可是,这个中小股东占多数的董事会仅仅运作了四个月。2015年9月29日,中小股东推荐当选的董事、监事辞职,康佳集团董事会和监事会都重回大股东控制状态。
从文化传统上来说,中国从政府官员到企业管理者,都不乏“庸者下、能者上”机制。在政府官员选拔上,还发展出来了一套长期领先世界的科举制度。相比之下,在企业管理者方面,虽然一直有着东家基于信任而选拔掌柜的优良传统,但是没有进一步发展出一套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中国人的思维总是偏好集中,以为集中起来才安全。比如,所谓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要保持国有,可是集中起来的国有,不还是要由官僚体系选择出来的一些个人来具体掌管吗?一旦这个人不可靠,其危害力是巨大的。其实,集中是更危险的,越是分散的才越安全。当年,凡德比尔特家族控制美国铁路,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强令其将所持铁路公司股票售给公众。高度分散的公众持有才是最安全的。精英意识作怪之下的官员,会口口声声老百姓,但实际最看不起百姓;精英意识作怪之下的公司管理者,会口口声声中小股东,但实际最看不起中小股东。在公司股权结构选择上,惧怕分散,实际就是一种精英意识在作怪。
万科没有继续推进股权分散,有审批制的中国资本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严格的公司再融资限制这方面的原因,但也有当事人的认识问题。股权分散的公司,只要不是业绩实在太差,像万科这样的公司,完全有机会通过修改公司章程,引入一些市场化的合同治理机制,来抵御敌意并购,保护公司管理层的职位稳定和利益。万科靠上了华润之后,就没有在这方面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其实,可以采用的办法很多,如按投票权不同进行的分类股份,按任期不同进行的分类董事,公司股东权益保障计划,经理人控制权变更条款以及单一股东及代理他人行使的最高投票权比例限制条款等。
公司制教学模式 篇7
目前从全国情况来看, 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较为简单, 流于表面, 难以做到真正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可喜的是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 思想比较开放, 在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些地区的一些商贸类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专业特点, 依托相关行业企业, 实施校企深度合作, 联合建设专业群对应的外贸物流类、网络营销类、旅游管理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 建立校中厂、校中企, 进行商贸类专业“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构建校企合作“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
1. 校企合作“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紧贴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业院校的办学机制必须逐步与市场接轨, 在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时, 必须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就业状况, 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司制”培养模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市场的人才供需状况来设置专业和培养目标, 紧贴市场需求, 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2. 校企合作“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贯彻校企紧密结合的原则
通过“公司制”的培养模式, 学校能够了解社会、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的状况, 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从而使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相接轨。同时, 合作企业也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 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 这样就能够达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互利双赢, 和谐发展。
3. 校企合作“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将重点放在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来,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以及行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确定培养职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其他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利用“公司”的先天优势, 整合理论与实践, 确定和分解职业岗位能力, 构建起专业课程体系, 使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有效对接, 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4. 校企合作“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融“教学做”于一体
“公司制”校企合作模式中, 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业务人员可实现相互任职, 共同开发课程体系, 编写教材, 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公司制”校企合作模式, 能够营造真实化的实践教学场所, 构建模拟实训平台, 有效融“教学做”于一体,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使学生提前变成“职业人”, 将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色
1. 以校企合作机制为基石
校企双方要签订“公司制”校企合作相关协议, 成立合作办学领导小组, 负责管理和协调处理“公司制”校企合作中的有关事项。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过程中, 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 同时按照市场化运作, 形成教学经营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良性格局。学校为校内公司提供办学经营场地和部分通用设备及专项经费保障;企业负责提供业务专用设备、软件及业务经营培训所需设施, 并投入部分员工培训资金, 以及在联合办学业务经营中部分收益作为经费支出, 保障合作办学工作顺利进行。
2. 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载体
目前, 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已建立起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公司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 建立企业在校内的分公司,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 共同经营管理, 既考虑学校实践教学的需要, 同时又兼顾到企业的业务需要, 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经营”的双重功能。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学校和企业双方需要不断磨合, 找到校企合作的链接点和利益的平衡点, 实现无缝对接, 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运行机制。
3. 以校企功能“三个对接”为关键
“公司制”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公司”能够实现校企功能的无缝对接:一是校内实训基地与真实工作场所的对接;二是企业、行业标准与学校培养方案的对接, 三是学校师资技术力量与企业管理技术岗位的对接。这“三个对接”对校企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 校内实训基地与真实工作场所的对接, 能够解决学校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投入的问题, 同时也为企业的生产建设节约了土地及其他成本, 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其次, 企业、行业标准与学校培养方案的对接, 能够同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要求, 使学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进行实战, 提高了企业的用人层次和学校的培养质量。最后, 学校师资技术力量与企业管理技术岗位的对接, 学校的专业师资对应企业的业务岗位, 有利于校企双方的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 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业务管理水平和学校的师资力量。
三、商贸类专业“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目前,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与国内相关企业达成协议, 建立企业在校内的分公司, 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和管理, 形成校企双方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格局。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1. 根据商贸专业特点, 引企入校, 建设企业校内分公司
以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载体, 将合作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复制到校内分公司, 将教学环境企业化、真实化, 为学生的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提供真实的实战平台;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将企业的业务经营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使企业的业务部门成为学生的实习实战平台。在校内公司顶岗实习阶段, 合作企业按一定标准给学生发放工作津贴。同时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有机渗透在实践教学中, 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感受企业文化熏陶, 切实体验学生及员工的双重身份, 使人才培养过程实现职业化。
2. 发挥联合优势, 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
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 进行全方位合作办学, 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聘请企业专家进入学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担任兼职专业教学顾问, 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培养方案的制定、课题研究及相关教研活动, 举办学术报告、职业规划讲座等;学校专业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指导, 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合作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的同时, 积极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 开展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等, 使校企双方的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大任, 刘玉东.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7) :1.
[2]肇立春.国内外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A].沈阳师范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010.
模拟公司教学法教学实践研究 篇8
模拟公司教学法是在高等教学探索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的形式是在仿真的商务环境中, 由受训人员自主地组建公司并作为公司雇员开展工作。
二、模拟公司教学法的内容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六大模块:第一, 模拟公司成立;第二, 公司营销调研;第三, 公司营销策划;第四, 公司商品采购;第五, 公司商品销售;第六, 商务谈判与签订经济合同。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公司经营的流程进行实训, 而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 教师必须及时总结, 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 保证实训效果。所以此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模拟公司教学法的意义
此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体系、内容均按照真实企业操作方式和运作过程来进行。优点是:首先能够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模拟教学实践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在模拟公司中承担不同的角色, 在公司合作和竞争对手的竞争过程中解决问题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重点内容及相关技能, 熟悉商业活动和商业运作的基本规则;其次, 在此教学法中教师除了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同时还担负着咨询及指导者二大角色。实践证明, 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引入模拟公司教学法, 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合作意识, 树立了他们的风险意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并为之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开启了兴趣之门, 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四、模拟公司教学法在运用中遇到的问题
模拟公司教学法优点很多, 但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却碰到了许多的问题。只有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才能够让此教学方法在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1. 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困难。
在模拟公司教学法实施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角色转变困难的问题。教师作为传统的知识教授者, 一直承担着“教”的角色, 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所以在公司情景模拟中容易对整个过程过度干预, 妨碍学生的自由发挥。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属于“学”的角色, 整个教学过程习惯于“被教”的状态。所以, 在情景模拟实践中学生总把自己当作学生看待, 不能完全进入模拟角色, 在模拟公司经营过程中, 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想法, 总是等着教师给予进一步的指导, 丧失了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机会。
2. 课堂时间利用不充分。
由于模拟公司教学法目前在很多高校不能完全作为独立的实践课程开设, 而是在必修课程中拿出一部分时间作为实践课程的教授时间, 所以指导教师如果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还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初探
王娌莉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项目教学法在园林病虫害防治课程中的探索, 提出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和相关思考。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改;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项目教学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 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其他关键能力,
需要做充分准备。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设置好实训环节, 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 深入的思考模拟公司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这些都是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有些教师由于注重理论课程教授, 认为实践课程只需要学生按照实践指导教材的步骤一步一步完成就可以, 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没有重点环节和重点知识的体现。很多学生会在模拟公司运作过程中, 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环节浪费太多时间, 而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关键事件却被忽略, 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 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 学科特点过于单一。
在模拟公司的实训过程中, 学科特点过于单一, 导致环节设计缺乏新颖形式,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由于模拟公司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开设, 从公司运作的大部分环节都是从市场营销学科的角度进行设计, 问题的解决也主要偏重与市场营销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但我们知道, 公司的运营本身就是多环节的共同参与过程, 而不能只依赖于市场营销一门学科。所以, 过度突出学科特点, 减少解决问题的难度, 会影响实训效果。
4. 考评体系不够标准化。
模拟公司教学实训形式相对较为灵活, 考评指标也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固定和统一。虽然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实训的考评中难以做到完全量化, 所以在评价过程中经常受到教师个人主观判断的影响, 导致评分不被学生完全认可, 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很多教师在实训中总是喜欢用“公司盈利”指标来衡量每个公司的营销策划能力, 或者用某一种指标来衡量最终的结果, 这是很不科学、很不全面的做法。只是由教师独自完成评价, 会让学生觉得所有的实训方案的实施只需要满足指导老师的个人偏好和喜好就可以, 而不用太过全面和客观, 从而使整个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五、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模拟公司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及时转换角色。教师即不能过多地干预整个实践过程, 又不能让学生太过随意, 放任自流。在模拟实训中, 教师应在情景设计、进程控制、评价指标、实训总结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而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临场表现则需要随意发挥, 不要过多地被干涉, 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模拟公司教学法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12-0090-04
因此, 也就更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 即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 该教学法将教学过程与具体的工作项目充分地融为一体, 围绕具体的
时间非常短暂, 所以要做到有目的、有重点, 就必须将大量的不属于关键知识点的工作让学生在课堂外完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在模拟公司的角色分配问题上, 如何分配角色的工作就必须在课堂外各模拟公司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对于每堂课程的模拟场景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老师要提前策划、准备以确保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 多学科综合发展。
模拟公司教学实训只有建立在多学科、多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对多种经营行为进行模拟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整个实训的过程中, 应突出市场营销课程的专门性, 合理设置市场营销学运用的环节, 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的发展运用, 才能够提高实训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4. 考评体系设置合理化。
模拟公司教学实训相对传统教学方法, 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评价的体现不能单靠指导教师一人或者一种指标做出判断。因此, 在考评中, 可根据各公司业务量及完成情况, 由各公司分别选出代表组成考核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考核任务。如在考核中, 可先由指导教师给每个模拟公司基本分数, 然后模拟公司内部根据不同职位和每个同学的工作表现分配这个基本分数。在模拟实训完成后, 再由指导教师和考评小组共同商议给每个模拟公司的一个考核分数, 再由模拟公司的各个成员按照基本分配比例来分配考核分数。通过此种方式可以避免指导教师的个人专断, 保证整个实训的公平性。
最后, 在整个模拟公司教学法的实训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当积极鼓励模拟公司之间多做决策交流。其中包括模拟公司与直接竞争公司之间的交流, 不同行业模拟公司之间的交流。只有在相互的交流中, 才能够充分分享每个模拟公司的经营和决策经验, 在交流中找到自己公司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 从而确保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信息挖掘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摘要:实施市场营销学模拟公司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该教学法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只有清楚的认识这些问题, 并且利用有效的方式解决之, 才能够真正发挥模拟公司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宏, 钱晓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旅游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董琼华.情景模拟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
[3]工春梅.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现代推销学》中的应用[J].经济师, 2010.
公司制教学模式 篇9
2002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提交给美国国会的《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中特别指出,健全的治理结构应当建立在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个“基本主体”的协同合作之上。美国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及随后一些重要组织颁布的新的治理标准,无不将内部审计视作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上频繁发生的重大财务舞弊和违规等案件,也表明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健全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作用。国家审计机关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致力于推进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内部审计准则,强调了内部审计对于建设和维护良好的公司治理的意义;2006年在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部门规章和指引中,都将内部审计视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防线。因此,在国内外持续不断的受托责任失败呼唤高质量的公司治理,及法律、法规等不断加强治理管制的推动下,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治理角色与作用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基于内部审计的这一发展前沿,本文将着重探讨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环境下的治理逻辑、作用关系、及其相关的制度设计,特别是集团公司如何对子公司进行审计之特殊难题。
二、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介入公司治理:客观基础与必要性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关于如何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债权人、管理当局和员工等之间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按照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且受托人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去实现个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即是导致代理冲突与代理成本的产生。因此,为缓解或解决代理人违背委托人利益行为的发生,降低代理冲突和代理成本,企业中处于委托人地位的各方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激励,以及通过承担用以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来“使其利益偏差有限”(Jensen&Meckling,1976)。然而,由于激励制度的设计往往是基于财务报告的结果去判断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使得受托人(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就有可能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最大化而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与可能,甚至引发财务报告舞弊和欺诈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只好采取激励和监督(包括内部和外部)并行的手段。因此,内部审计之所以被引入公司的监督控制体系,在于降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性或代理成本的需要。这也为内部审计介入公司治理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同样出于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内部审计,以其提供受托责任之履行过程与结果的信息,为本质上作为一种确保公司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控制与制衡机制的公司治理的有效运行创造了先决条件。不但如此,当内部审计被赋予监督代理人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时,面对复杂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关系,必然要切入治理这一层面,才能真正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责并促进公司治理质量的改进。如COSO委员会(2004)在其颁布的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将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框架相协调,并将内部控制的领域扩展到控制环境等软控制要素之上,从而决定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二)内部审计的治理角色
在整个企业的契约集合当中,出于监督受托人的需要,审计制度(包括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存在于公司的各个治理主体(董事会、股东、管理当局等)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之中,内部审计则又通过“授权与监督”、“监督与报告”、及内外部协作等关系,构成企业契约组合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图1)描述了比较常见的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框架中的角色与关系。从中可知,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受托财务责任和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确保受托人能按委托人的利益行事,以缩小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差距。因此,基于促进公司受托责任关系有效履行的地位,内部审计可以发挥其特殊的治理角色,并表现为有助于降低代理冲突与代理成本的治理效率。
(三)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服务:关注领域的拓展与提升
为适应组织环境的变迁,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做了最新的修正:内
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显然,这一新定义使得内部审计职能发生了革命性的嬗变:从要求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跃升至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增值”角色(吴清华,2004)。也就是,传统的内部审计只涉及内部控制层次,只是评估内部控制是否能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是否可靠、是否遵循了相关法律法规,关注的是公司中层管理者和一般员工对最高管理层的受托责任的履行,而没有涉及到最高管理层对股东的受托责任之高层级的治理关系。由此,为实现对公司治理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的认定和解除,内部审计服务的范围从内部控制拓展并提升到涵盖风险管理、治理流程和内部控制等的综合领域。进一步,内部审计关注领域的拓展和提升,也就意味着其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监督与复核职能,而是试图为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系统过程。而要实现价值创造目标,就要求对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治理流程的有效性进行绩效评估,通过认证和咨询两种形式,将评估的结果反馈给组织,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其实现目标。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将是体现为一种价值创造性质、以绩效评估为主的治理行为,传统的内部审计内容,如财务审计、内部控制评审则成了治理审计的基础,为内部治理审计提供了一个可资信赖的平台。
三、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模式与选择
(一)各种主流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综观国内外内部审计实务,在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中,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模式;隶属于经理层、并由经理直接领导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以下试从独立性与权威性、及治理效率方面,对这三种模式进行简要地分析和评价:(1)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领导模式。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等重大事项以及任免总经理等。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组织地位。但由于直接受董事会领导,对集团内部多层次的渗透监督可能会遭遇来自经营者的阻力。如果由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来领导,由于审计委员会是一种专司公司财务报告流程监督职责的治理机制(吴清华等,2006),以其特有的财务专业性,可以帮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隶属于经理层、并由经理直接领导模式。该模式使得内部审计更接近公司的经营管理层,从而更直接地为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服务,更全面地介入公司的管理流程,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更好地发挥监督、评价、咨询、控制职能,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与此同时,相比财务负责人领导模式,内部审计也提高了其组织地位和权威性。然而,经理直接领导的组织模式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难以对公司总部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需要社会审计的帮助来对经理层自身实行监督。(3)监事会领导模式。从表象上看,由于监事会监督职权较大,地位超脱,内部审计受其领导,将有助于监督力度并减少重复工作,同时,监事会也期望从内部审计揭示的问题做出其职权范围内的判断。但是,由于监事会属于公司高层制衡机制组成部分,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有利于对公司财务的检查和对下属单位管理人员的监控,但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也就难于实现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外,实践中,也有少数公司采用了经理层和董事会的双重领导模式,即融合了经理层领导模式和董事会领导模式的特征。
(二)管理模式的选择及治理效力
以上三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之独立性、权威性和治理效率等方面的特征,汇总于如(表1)所示。从内部审计所应履行的治理角色看,在内部审计的报告关系和管理模式方面,如果是向董事会或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或CEO负责并向其报告,内部审计显然介入了公司治理的受托责任关系中,如果是向财务部门或组织其他中层部门领导,内部审计则很可能排除在公司治理的受托责任关系之外,进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应当隶属于公司高层次受托责任关系的治理主体。同时,领导层次越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就越高。因此,我们认为,在公司治理结构完备(如设置了审计委员会)的前提下,最优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应该是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的模式,或者,在董事会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背景下,至少要求内部审计接受董事会的领导。因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并对内部审计的章程、预算、人事、工作计划和审计结果等进行指导和复核,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公司内部控制、治理流程和风险的监控。
四、审计子公司:基于集团公司的考察
(一)集团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关系,以母子公司为主体形式,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任何一个从事多元化经营、母子公司产权关系明确和采用了多分部制结构的企业,都可被看作是一个集团公司。按照与母公司的紧密关系,集团公司化企业可以划分为紧密型公司、半紧密型公司、松散型公司等形式。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形式子公司所衍生的各种受托责任关系,导致集团化企业在具体治理模式上的特殊性。其中,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公司解释如下:紧密型公司是指全部资产来源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其经营活动有绝对控制和支配权,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如分公司、办事处等;半紧密型公司:是指大部分资产来源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其经营活动有控制和支配权,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如控股公司;松散型公司:是指只有部分资产来源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其经营活动没有控制和支配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如参股公司。
(二)审计内容与关注重点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应由集团公司的审计部门负责进行,其目的不仅在于监督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而且也要稽查和评价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公司治理主体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也就是,由集团公司审计部门组成的审计队伍对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进行巡回审计的专题审计,审查财务收支,检查财税法规和公司内财务制度执行情况,以及风险管理和治理流程,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并报告集团公司董事会。对于子公司的年度报表审计,也可纳入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范畴,通过对子公司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对其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进行认定,可以为集团公司考核子公司提供参考,当然还可以为外部审计提供重要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根据内外部审计的结果,确认和解除子公司的受托经济责任,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施行对子公司的审计监督,其关注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1)集团资金或提供担保资金的运作情况。重点检查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资金管理水平,评价资金使用的效益状况,指出资金使用的薄弱环节,和改进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2)集团委托经营资产的经营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委托资金的使用是否按照合同的规定使用,是否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可持续利用。(3)子公司占用集团公司资源的经营管理情况。重点检查资源的使用效益,与同行业或发达国家相比是否存在浪费和无效率情况,评价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4)董事会委托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的事项,如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与经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等。(5)国家和公司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重要事项。如对子公司的一些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对外合作项目、联营合同等进行单项审计;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审查和评价子公司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
(三)审计组织框架与审计路径
集团公司审计监控机制的基本构架。集团公司的审计监控机制需要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首先,第一层次是在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监控总部,它在监控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和授权。一方面审计部直接负责其直属单位、全资子公司派出的审计人员,对其监控业务进行领导和控制;另一方面向其控股、参股公司派出人员进行协调、指导控股、参股公司的监控活动,代表股东的意志,指导各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报告其监控工作。其次,第二层次是集团公司二级以下子公司的审计监控主体,分别接受上一级公司所有权主体的授权和监控组织的业务指导,对下一级所有权主体受托责任进行监控,并在业务上督导所属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由于两个层次审计监控组织之间权责对应,自上而下,并且由集团公司监控总部统一组织和协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公司审计在监控机制的整体效应。该组织架构在坚持董事会领导的模式下,可以较好地维护集团公司各层次上所有权主体的权益,保证了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财产的约束,以及经营上的法人治理,并且有助于提高集团公司审计监控机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其独立履行监督反馈职能,实现集团公司资本的保值增值。由此,我们认为,作为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框架,应该是(图2)所描述的基本架构。可以设想,假如某集团公司是包括公司总部、直管单位(分公司、办事处)、控股子公司三个层面组构的控股集团公司,而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有限责任、有人负责、有效制衡”的要求,建立起了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式的法人治理结构。那么,对子公司审计的路径可以设计如下: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以强化集团资产控制为主线,建立审计网络,坚持下审一级,各审计部门负责对下属公司的内部审计思路。
五、总结
基于现代企业治理环境和内部审计的契合关系,本文首先从一般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的特殊治理角色,并以内部审计的治理理念,分析了其组织模式的设计与选择问题,进而,着重探讨了集团公司治理背景下面临的如何对子公司进行审计这一特殊问题。形成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基于维系公司受托责任关系的有效履行之共同目标,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可以实现高度的契合,从而内部审计可以突破传统的内部控制完善角色,跃升至改进公司治理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特殊治理角色,并表现为有助于降低代理冲突与代理成本的治理效率。(2)相比其他组织模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既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便于审计信息的传递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一种相对合理模式。(3)对子公司的审计,集团公司的审计监控机制需要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并分别针对分公司和控股公司采用“集约式”和“渗透式”的监控路径。
摘要: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之治理角色,及其组织架构的模式设计与选择问题,着力分析了治理背景下集团公司如何对子公司审计这一特殊难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维系公司受托责任关系的有效履行的共同目标,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可以实现高度的契合,从而内部审计可以突破传统的内部控制改进角色,跃升至改进公司治理质量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特殊治理角色;相比其他组织模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既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一种相对合理模式;集团公司开展对子公司的审计,其审计监控机制需要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并可以分别针对直管单位(分公司、办事处等)和控股公司采用“集约式”和“渗透式”的监控路径。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组织模式,监控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审计研究》2006年第2期。
[2]吴清华、田高良:《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
[3]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COSO,2004.
公司制教学模式 篇1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文化生态”指特定文化各构成要素之间、文化之间、文化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状态, 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文化自身的生态环境, 是文化功能得以发挥、文化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依据;文化的外部生态秩序不仅有利于文化自身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当内、外部文化生态秩序处于良好发展状态时, 文化才能健康发展, 人才能和谐发展和体面生存。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
(一)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广告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顺应生态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广告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调了学生因素的重要性。但广告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因素并非必要, 一些学校只考虑资源因素, 产生因人设课、因设备设课、无人不设课等问题;另一些学校只考虑社会因素, 形成社会需要什么, 就讲什么的问题。在办学、就业的压力下, 这种急功近利的广告教育使学生的基础理论根基并不扎实, 或许在当下的就业中学生有竞争优势, 上手是快, 但没有后劲的竞争优势消失也很快, 这给学生未来的广告生涯和自我提升都带来了伤害。 (1) 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大广告”的观念来学习和经营广告, 而不是就广告学广告, 就上手快而上手快。要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理念相结合, 把广告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的特点进一步强化, 引导学生把广告、营销、公关、历史、哲学、艺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用具有各种特色的文化武装学生。
(二) 在跨国广告公司及其文化入侵的背景下, 广告教育,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告教育, 应该更注重文化生态的平衡发展。
文化全球化从某种角度体现着西方的文化霸权。由于西方发达国家, 特别是美国, 出于统治全球的霸权主义需要, 凭借其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优势及对全球各种传媒和网络的垄断性经营, 在文化领域向全世界倾销、灌输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社会方式和“欧美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 任意贬低、排斥、歧视、歪曲, 甚至诽谤其他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秀文化, 结果反而人为制造了各民族、国家之间在文化上的隔阂、矛盾和对立。在全球化过程中, 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则极力维护自身的主权和独立地位, 在文化上必然会出现强化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以抗拒西方文化的趋势。西方文化被谴责为一种傲慢的、会对当地文化造成革命性冲击的世俗意识形态的载体, 被谴责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外衣。特别是民族文化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民族情感、民族自尊的根基, 对西方文化的抗拒总是难以避免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由此激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但有一点是明确的, 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加深了, 同时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出现了。 (2)
如果我们在广告教育中听之任之的话, 那么若干年后, 我们的广告文化在哪里?我们又可以向谁传承广告文化?不可否认, 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传统文化的保存更为完整, 但如果我们在广告教育中摒弃的话, 那恐怕才是对学生的最大失职, 才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上述问题正是我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要找到一条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培养广告人才的模式, 在保证文化生态平衡的背景下, 做到教育与社会相结合, 教育与市场相结合, 培养综合素质高、基本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二、研究的意义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 大学即文化, 大学的创办实际上就是构建优质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生态观就是以生态学的方法论考察文化的发展状态。
从文化生态角度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先例。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 解释现实社会, 处理现实问题, 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 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商业化对于文化的提升作用是明显的, 但商业化也容易导致文化的低俗化, 如广告表现的低俗化近年来就比较明显。低俗化和文化的本质是相背的, 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不可取。
文化生态需要平衡。曾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阿瑟·奥肯坚持一个基本立场:社会需要市场, 社会必须约束市场;商业之外的各种价值都必须得到保护, 以免受到金钱尺度这个潜在暴君的侵犯。 (3) 广告人作为商业文化的传播者, 维护文化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广告学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应用型学科, 学生不但要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技巧, 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岗位实操能力。一方面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个专业多种岗位”的特殊目标要求。另一方面人才市场要求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职务要求, 顺利融入公司运作团队, 缩短与社会的磨合期。通过“公司制”模拟实战教学, 学生在直接参与全程广告实务的模拟训练中, 自行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决策, 从而具备广告策划与创意的实际职业技能, 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素养的目的。在金融危机背景下, 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就业和择业。
传统的广告教育理念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过分注重各种广告技能的培养, 我们称之为“工匠型”的广告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主要存在于以艺术院校或艺术系为基础建立的广告院系中;另一种则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这一类型的广告教育理念可以称之为“学院型”广告教育理念, 多存在于以新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背景建立的广告院系中。不论哪一种广告教育理念都有其偏颇之处,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广告教育理念的建立缺乏一个核心的、主导的、起着支配作用的深层次的理念支柱。这些广告院系广告教育理念的建立多以具体的广告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虽然短时期内可能引导广告教育蓬勃发展, 但从长远来看, 这样一种广告理念缺乏核心理念的支撑, 内在地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 不利于广告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4) 而本研究的支柱就是“人文视野”, 就是要研究人文在广告教育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西方发达国家, 广告人才的培养主要在广告公司或从事传媒的企业, 大学主要在传播学院, 实行“公司制”培养模式。在国内高校, 目前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的广告学专业越来越重视广告实战教学, 加重了广告实践教学的比重, 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了“公司制”培养模式, 加大了模拟实战的训练, 从而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社会的发展对广告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 中国的广告教育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多元化、多个性, 同时又具备实践能力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广告专业人才。只有那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的广告专业人才才是未来中国广告事业的中流砥柱, 也才可能真正地担起推动中国广告事业发展的重任。所以“人文生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广告学的发展先天不足, 既没有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 又没有比较正规的广告公司供学生实践实习的地域基地, 所以他们的就业综合竞争能力要比经济发达地区的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中国广告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 首先要结合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意能力, 使广告文化生态得到提升, 从而使中国元素与企业产品相结合, 提高广告产品的竞争力;其次要在文化生态视野下使学生适应现代公司的生存法则, 实行“公司制”培养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力;最后要使社会文化、公司文化、专业文化三者相结合, 打造文化生态型广告专业人才, 从而使学生具备就业竞争的比较优势。
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1950年代重知识、1960年代重能力、到1990年代以来强调能力与素质并重协调发展。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素质教育被提到特别重要的位置。
目前广告业界的种种弊端, 诸如短期行为、好大求洋、缺乏诚信、效率低下、缺乏创造、缺乏文化、违规广告屡禁不止, 以及从业人员大量频繁跳槽, 均为缺乏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
注释
1 贺倩.论生态学视角下广告教育的平衡[J].新闻爱好者, 2008, (3) .
2 李金宝, 杨洪兴, 张冠男.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生态建设[J].新闻爱好者, 2009, (5) .
3 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M].华夏出版社, 1987, 序:2.
论公司内部战略沟通模式 篇11
关键词:战略沟通;战略执行;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3202
1合理的战略沟通模式
事实上,战略管理者一直在强调战略沟通,问题是他们常常错误地把战略信息的传递等同于沟通。而传递只是战略沟通的一部分,在企业中只有传递而没有沟通的情况屡见不鲜,信息只有为接收者所理解了,沟通才能算是完整的。那么该如何有效的实施企业内战略沟通呢?整个战略体系的构建要从行为主体的精神层面(如企业文化)切入,在良好的沟通环境中(主要是物理渠道的支持),通过完备的沟通模式的设计,最终回落到行为主体的具体操作上,从而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在这个模式中,信息的发出者通常是上级、部门、员工等,而信息的接收者通常是下级、横向部门、员工,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渠道来传递信息,而传递的内容是公司的战略和具体的指标等。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信息接收者的反馈和再学习后,整个沟通才算完成,这个过程是循环和反复的,因为战略沟通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逐步地向企业的员工传递战略信息,需要不断的沟通、回馈、再沟通。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每当我有一个希望贯彻到公司里去的注意或消息,我都是怎么说也说不够。我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在沟通方向上,应强调双向沟通,即:既有从上到下的传达,也有从下到上的反馈,当然,横向的跨部门甚至是事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2战略沟通的原则
战略沟通需要将企业的战略意图清晰地传达给员工,让企业各部门了解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从全局出发,让企业在实施战略中更加有效和顺畅。为了让战略沟通得以发挥效用,战略沟通本身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战略沟通是一种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结合。
战略沟通的实施,事先需要有完整的规划,在战略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而非正式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的补充。
(2)战略沟通是企业各个层次全面的沟通。
要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对企业战略方向和目标的了解,而不是只局限在管理层,或者仅局限在与战略制定相关的某些部门中实施沟通。而是公司各个层次各个部门都要进行沟通。
(3)战略沟通应该是持续性、长期性的。
企业战略具有长期的指引作用,引导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朝着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努力。在此前提下,沟通也需要持续性、长期性。
(4)战略沟通应与企业绩效管理评测工具结合在一起。
战略沟通需要与企业战略相关的企业绩效管理评测工具,例如:平衡记分卡的主要内容结合在一起,教育企业员工如何运用和理解这些相关的测评工具来衡量和估计战略执行的效果,以提高企业员工对绩效评测过程和工具的认知度的操作性认识,使之与企业绩效结合在一起。
(5)战略沟通要提供持续的信息。
在沟通过程中,需要定期提供在达成战略目标过程中的组织业绩和进度信息,以帮助员工了解企业在战略过程中的业绩和不足,而持续改善计划是战略和战略执行不偏离市场变化的重要保障。
3战略沟通的内容
(1)战略是什么。
根据研究表明,随着组织层级的降低,企业战略和目标被了解得越来越少。根据Renaissance与CFO杂志的合作调查,在大多数企业中只有不到10%的员工了解企业的战略,以及战略与本身工作的关系。特别是处于低层次的员工和管理者,尽管他们对于客户和业务机会等与经营决策相关的信息有较深入的了解,但他们很难与整个企业的战略构想、运营模式和赢利能力等总体目标联系在一起。员工必须对公司的愿景和战略有清晰的认识,只有让员工知道我们的战略是什么,他们才不会迷失方向,自己的行为才能和公司的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
(2)战略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战略的制定和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其背后必须有强大的逻辑依据做支撑。但成型的战略常常只做一些定性的描述,员工只知道是什么(what),但却不知道为什么(why)要这么做。显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整个战略的协凋。企业应向员工说明我们公司的自身情况、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技术实力、市场状况、竞争状况、消费群体等这些制定战略的依据,员工知道了战略的由来,会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发挥自身的潜力,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这里边还牵涉到一个信息泄露的问题,公司应该根据不同的沟通信息和对象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
(3)怎么样实现我们的战略。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我们每一个部门和员工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办。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目标细化,把模糊的战略目标和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联系起来。这一步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一步的目的是目标的具体化和明确化。
4战略沟通渠道设计
(1)管理会议。
会议是公司组织最主要的传达途径之一,它是从上至下的一种形式,具有相当的严肃性、权威性,是传达思想,明确、分配任务及交流意见的最好场所,所以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具体战略和目标的宣传,可以使全公司组织上下迅速的进入角色,更快的创新,适应新的变化。
(2)宣传手册。
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内部宣传手册,使员工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更加明确公司的战略及自己在战略执行中的定位,这不同于企业平时向外发布的宣传画册,其内容是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量变指标,可以更为深入的是,它还可以向每个员工说明他们的行为可以最终影响战略的执行。
(3)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针对实际战略沟通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培训,促使员工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4)公司内部刊物。
这不仅是员工学习的工具,也是员工展示自己的平台,员工可以在上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定期的分析和互动可以使得战略执行更有计划,更加有条不紊。
(5)企业内部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系统(如ERP、OA)成了现代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需要将平衡计分卡融入企业局域网中,让企业网络为战略实施服务。
(6)核心职员小型讨论会。
这是企业战略产生和完善的核心机构,首先在这些核心职员内部思想和行动要保持统一,才能形成一种感召效应。
参考文献
[1]宝利嘉顾问.战略执行——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和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黄惠琴.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沟通[J].特区经济,2005,(1):245246.
[3]迈克尔•古尔德,安德鲁•坎贝尔.公司战略——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协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284.
公司制教学模式 篇12
1 “模拟公司”简介
1.1 “模拟公司”的起源
“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 是指人为的创造仿真模拟经济活动, 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可在其中进行全部业务流程的操作, 熟悉与掌握其各环节之间的业务联系, 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的风险。同时, 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 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运输、税务、海关、保险、商检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模拟时, 除货物是虚拟的并且不发生实体位移外, 其它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由此可见, “模拟公司”也可理解为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1.2 “模拟公司”的特点
“模拟公司”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半开放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学习。“模拟公司”运作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采用行为导向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
“模拟公司”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实践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也就是通过外贸业务实践来获得贸易理论与相关知识。在模拟公司中, 就如一个真实公司设立诸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购部、销售部、市场部等职能部门, 学生可在模拟公司的每一个部门进行轮岗操作实习, 直接与其他国内外模拟公司发生业务关系, 直接与模拟的社会经济部门, 如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商检等发生联系。在这种仿真的商务活动中, 使被训者了解、熟悉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这样将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2国际贸易专业实行“模拟公司”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 我国大部分国际贸易专业相关核心课程教法单一、实际操作性差,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典型问题, 具体来说,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一味强调课本上有的东西。然而, 目前我校在该课程的教学上, 基本上仍以课堂内教学为主, 学生对于一些基本概念、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各项交易条件和进出口合同有关内容的规定方法以及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法规等的理解, 也仅仅只停留在课本上, 难以深入理解, 更谈不上进行灵活应用。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预期与实际存在很大的差距。
2.2缺乏相应的模拟实验教学环境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涉外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专业, 涉及到金融、贸易、政策、法律等诸多领域的问题, 单纯通过理论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而需要学生在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熟练运用于实际操作。但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却往往落实不到位, 没有相应配套的贸易实验室, 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所教知识缺乏生动性, 无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更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师生间缺乏教学上的有效交流, 教学效率不高。有些高职院校为学生联系了校外实习基地, 但外贸企业一般接纳学生到本单位实习的名额和时间有限, 很难满足校外实习教学的需要。
2.3师资水平与结构不合理
从工学结合的角度、从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特性来看, 目前, 一些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师资的来源分散,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都丰富教师只占很小比例。有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并不是经济或贸易专业的, 而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来的, 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学习;有些教师是该专业的, 但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 对于贸易实务课程大多只能纸上谈兵。
实践教学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 成为国际贸易专业急需合理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 “模拟公司”仿真教学将成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将教与学, 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缩短他们就业后的业务适应过程, 为他们将来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顺利实现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的对接。
3 “模拟公司”教学法在国际贸易专业中的运用
在具备成立“模拟公司”的软硬件条件后, 学校可以根据自有条件, 有序地开展模拟教学。为了发挥“模拟公司”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建立多样化的模拟外贸企业
随着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国际化, 以及学生毕业去向的实际情况, 单一以外贸企业为模拟对象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国际贸易教学的要求。在进行国际贸易模拟实习时, 我们应建立不同类型的模拟外贸公司, 除一般进出口贸易公司外, 还应包括如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使其在运作形式、经营产品方面更加全面, 以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外贸企业的运作方式及产品经营特点。学生在进行模拟实训时, 可首先进行国际市场调研, 选择贸易方向。在教学过程中, 由学生自己选择不同职业岗位完成与进出口贸易业务相关的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 信息在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 学生再通过角色扮演将信息反馈给老师, 同时学生之间的信息也可以相互交流, 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息量的交流。学生对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熟悉后, 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全面的模拟的商业环境。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2根据外贸业务操作环节建立相关模拟机构
外贸业务与内贸业务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涉及更多的相关机构, 须接受更多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在建立模拟外贸企业的同时, 还应建立高仿真的外部经济环境。此部分应由专人负责, 随时跟踪真实贸易环境及相关贸易政策的变化, 调整虚拟背景条件, 以达到模拟公司系统与真实状况的吻合, 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环境的关注能力、适应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3加强模拟公司的系统管理
目前, 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在开展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时几乎都是在本校范围内进行, 缺少必要的对外联络, 各模拟公司的活动缺乏统一的操作规则, 相互之间难以进行业务交往, 现实经济活动中一些十分重要的环节, 如资金往来、财务核算、税务登记、海关申报、商品检验等都得不到真实的模拟, 这种实践教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模拟公司”教学, 它只是一种简化版。因此, 要进行高效的、更为真实的模拟公司教学, 必须规范模拟公司实践教学的运行规则。同时, 为了使这一方式得到最大限度的仿真, 应扩大与外部的联系, 如与国内外同类院校进行网络联系, 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模拟实践。
3.4提升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
“模拟公司”教学对指导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 教师既需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能指导学生的技能操作, 又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模拟公司”实践教学模式是否能够达到一定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教师的素质和理论业务水平, 而实验教学教师的素质必须是全面、综合的, 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爱岗敬业精神;而且还必须十分熟悉外贸业务各个环节的实践工作。因此除需对指导教师做好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师资培训外, 还应为其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 包括港口、码头的实地参观, 到各类外贸公司的制单科、业务科、储运科等实习锻炼, 及时将外贸实务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
4结语
模拟实训是国际贸易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而实训教学的模式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模拟公司”的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从长远来看, 这种方法是符合高校实践性教学需要的, 也是教育创新的一种途径, 需要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蔡珍贵, 王石, 杨竹.试析外贸模拟实验在外经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 2006, (1) :246-247.
[2]何莉萍.产学结合的高级形式——模拟公司[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5) :86-90.
[3]周慧, 张建明.学校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应成为培养外经贸人才的基地[J].国际经贸探索, 2002, (3) :75-78.
【公司制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公司+农户”模式10-13
油公司模式05-12
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范本10-19
保险公司营销运营模式10-20
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07-24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分析08-31
公司经营模式管理制度06-03
项目公司进度管理模式09-05
公司治理模式三种09-14
融资租赁公司业务模式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