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

2025-02-01

县域医共体(精选3篇)

县域医共体 篇1

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2015年起,安庆市的桐城市和潜山县作为安徽省首批选取的县启动了县域医共体的试点工作,其本质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牵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重新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充分利用各级医疗机构的技术优势,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1]。安徽省医共体的关键就在“共同”二字,其内涵是指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这是与医联体的本质不同[2,3,4]。对口帮扶,尽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县域医共体试点的一项关键工作。试点以来,安庆市县域医共体共有8家县级医院,67家乡镇卫生院(29家中心卫生院),2 301名村医。本文评估了8家县级医院对共同体内乡镇卫生院的帮扶情况,旨在了解对口帮扶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解决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县域医共体的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每季度,安庆市、县卫生计生委分别对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和乡村卫生院(室)进行绩效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在县、乡、村三级分配新农合结余资金。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绩效考核的“对口帮扶”部分的评估结果。

1.2 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

(1)安庆市县域医共体试点运行绩效考核指标(2015版)

在《县域医共体试点运行绩效考核工作指导方案(2015版)》(皖卫基层[2016]1号)的基础上,安庆市卫生计生委根据安庆市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用于评估的《安庆市县域医共体试点运行绩效考核指标(2015版)》(卫基妇[2016]57号)。该考核指标体系共有15项指标,满分100分,其中有2项指标考核对口帮扶情况,分别是评估县级医院对体内乡镇卫生院的帮扶情况(指标12,满分15分)和县级医院医师与乡镇卫生院医师及村医建立师带徒指导关系落实情况(指标14,满分9分)。

根据安徽省卫生计生委要求,指标12的评估采用外部评估的方法,抽取所有的体内中心卫生院(29家),由其提供佐证资料,再由评估组打分(评估组2人负责打分,查阅资料讨论一致后给出分数)。指标14的评估,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体内一家乡镇卫生院,再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的医生和10%的村医;最终抽取到16家乡镇卫生院,调查到83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医生21人、村医62人,总体有效应答率97.6%。2016年3月,对第一批试点的桐城市和潜山县进行了绩效考核;2016年7月,对第一批的两个试点县以及第二批试点的怀宁县和太湖县进行了绩效考核。

(2)牵头医院对体内乡镇卫生院的帮扶情况

安庆市卫生计生委自行设计了《安庆市县域医共体试点运行绩效考核牵头医院对“体”内乡镇卫生院的帮扶情况现场考核表》,主要了解帮扶的形式。通过乡镇卫生院提供佐证资料,由评估组进行打分。本文评估了体内的29家中心卫生院。

(3)师带徒指导情况调查

安庆市卫生计生委自行设计了《安庆市县域医共体试点运行绩效考核“师带徒”指导情况调查问询表》,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建立官方微信群,是否确立了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师带徒帮扶指导关系并开展带教工作,带教活动形式,带教活动的评价,以及对师带徒指导活动的建议。问卷的调查对象和指标14相同。

1.3 组织实施

评估组由安庆市(县)卫生计生委、农合办、县医院的9人组成,考察佐证资料打分时由两位评估人员负责,通过对佐证资料进行讨论达成一致给出最终得分,意见不一致时通过与中心卫生院院长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解决。

1.4 数据录入和分析方法

数据录入和分析均使用Excel 97,分类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

2 调查结果

2.1 绩效考核中对口帮扶工作得分

表1显示,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第一批试点单位对口帮扶工作(指标12)完成最好的是两家中医院,师带徒工作(指标14)完成最好的是潜山县两家医院;随着时间的推进,总体上第一批试点单位考核分数也在提高。2016年上半年,对口帮扶和师带徒工作完成最好的分别是第二批试点的怀宁县医院和太湖县中医院。

2.2 帮扶方式

调查显示,所有的县级医院对各中心卫生院都进行了一些专业指导。表2说明,对口帮扶方式采用最多的是县级医院接受中心卫生院人员进修,其次是开展学术讲座;定期坐诊、带教手术和远程帮助采用的最少。此外,从2015年至今,全市仅潜山县医院向2所中心卫生院赠送了3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

2.3 师带徒带教活动满意度调查

表3显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表示对师带徒带教活动表示满意。满意度最高的是乡镇卫生院医生。

3 讨论和建议

3.1 对口帮扶的绩效考核结果

表1显示,总体上对口帮扶考核得分在提高,说明县域医共体试点一年半以来,各市(县)政府高度重视,稳妥有序推进帮扶工作,县级牵头单位也发挥了主体意识,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功能成效明显。试点以来,无论是对口帮扶还是师带徒工作,中医院的结果均较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打捆给每一个医共体统筹管理,即新农合的基金在县域医共体内实行按人头预算支付管理,调动了医共体的积极性。每个医共体都希望能把自己辖区里的患者留在医共体内看病,县中医院相对于县人民医院的优势不明显,因此更重视对口帮扶工作、往往把对乡村两级的对口帮扶作为提高医共体竞争力的突破口。建议县级牵头医院集中精力制定短期和长期帮扶措施,有重点地开展精准帮扶,完善考核监督等配套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对构建就医新格局也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3.2 帮扶方式

安庆市通过组建“1+1+1”(即1名县级医院医师与1名乡镇卫生院医师及1名村医建立师带徒对口帮扶指导关系)模式,开展授之以渔的帮扶工作,形成了同建共管、资源共享、技术共用、利益共沾、发展共赢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帮扶方式上目前最常使用的是接受下级单位进修,以及开展学术讲座。但因受限于自身业务量大且人手紧缺、基层开展的外科手术量较少、体内远程设备未统一规划等原因,县级医院仅在不足一半的中心卫生院开展了定期坐诊、带教手术和远程帮助。建议联合县、乡、村三级开展帮扶需求评估,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本土化帮扶方式、共同寻找医共体帮扶工作的切入点[5]。

3.3 师带徒带教活动满意度

总体上对师带徒的满意度较高(84.4%),其中村医对师带徒的满意度较低,主要因为每个村卫生室的村医人数都较少(一般1~3人),一旦离开村室去上级进修三个月以上,村室就难以维持运行;且安庆市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各村卫生室较为分散,村与村之间、村与乡镇之间难以定期保持联系。所以现有的师带徒形式和内容未必能完全适合村医的工作需求。建议关注对帮扶工作中的细节问题补充、更新、完善,凡是基层医务人员和百姓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阶段性的工作重点,要迅速整改落实[6]。

参考文献

[1]许长松.县域共同体:一条心一张网[N].健康报,2016-6-27.

[2]王慧慧.医共体助百姓“家门口”看好病[N].安徽日报,2016-6-6.

[3]文晶.“县域医同体”提升乡村医疗水平[N].经济日报,2016-8-18.

[4]吴黎明.当涂组建“县域医共体”[N].马鞍山日报,2016-4-16.

[5]怀宁县县域医共体试点初见成效[EB/OL].2016-8-23.http://xwxx.anqing.gov.cn/DocHtml/1/99/12/00087044.html.

[6]“县域医共体”提升乡村医疗水平[N].经济日报,2016-8-18.

县域医共体 篇2

市卫计委:

我院依据市卫计委对医共体工作情况检查结果,认真做了整改,逐步完善各项要求,做到逐条落实,现将我院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整收费结构:增加诊疗、护理、康复、手术及治疗性收费;控制药品(目录外药品)、高值耗材(国产扣20%,进口扣40%)以及大型检查(CT、MR、彩超扣20%)。26种药品自5月份已全面在临床路径病例中禁用,辅助药品全院使用量已下降45%。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调整,我院8月份的保内占比、住院补偿比环比上升,分别由93.19%上升到94.70%、71.11%上升到71.65%。

二、县外就诊率:通过分级诊疗、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减少县外就诊率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目前县外就诊居高不下,我们分析主要是因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有限,尤其是肿瘤、疑难危重病患者大部分选择县外就医,为此,我院非常重视医疗技术发展、努力提高诊疗能力。除安排一批技术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外,本月与省立医院、蚌医附院达成具体合作协议,上级医院专家已定期到我院查房、门诊、手术示教,并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新病房大楼建设,通过以上措施,吸引县外患者回流,降低我县县外就诊率。

三、设备捐赠:前期积极筹备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的捐赠工作,下周五医共体理事会例会将同时举行设备捐赠仪式,分别对鲍集中心卫生院及淝南乡卫生院捐赠大型C臂机及彩超机,以提高卫生院的诊疗技术力量。

四、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我院分别于9月2日及9月19日组织帮扶医疗队队员在鲍集镇中心卫生院、魏庄镇卫生院举行了家庭医生签约仪式,下一步将加快其余各乡镇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

五、村、镇医生培训:我院于9月20日至21日对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分别进行了常见病诊疗规范的培训,本期到场参训人员250余人,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转诊转院:加强转诊转院的规范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及我院临床科室均已发放转诊转院单,要求规范上转及下转,提高转诊率。

医共体办公室职责 篇3

一、在医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与指定的一家乡镇卫生院医共体联合管理,根据政策要求,制定医共体建设方案和各项管理考核制度。

二、负责医共体运行情况的分析,定期对医共体内基金使用情况、辖区内病人分布等运行情况进行通报。

三、负责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检查、考核工作。

四、组织安排医共体、医联体相关会议和重要活动,负责相关会议的材料准备及会议记录。

五、组织人员,落实医共体牵头单位(本院)对辖区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工作。

六、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建立上下转病人对接机制。

七、负责落实对口帮扶工作,不断提升医共体成员单位服务能力。

八、根据政策要求及医院发展需求,组织建设各种远程诊疗、会诊中心。

九、负责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及村卫生室人员的培训工作。

十、组织协调医院医疗健康扶贫相关工作,负责医疗健康扶贫资料收集及贫困人口建档工作指导。

十一、负责组织慢病门诊对医共体内新农合慢性病证的审核办理工作。

十二、定期上报医共体工作工作情况。

【县域医共体】推荐阅读:

县域道路10-13

县域统筹10-14

县域调研10-17

县域发展07-31

县域物流08-16

中国县域08-27

县域银行08-27

县域旅游08-30

县域规划09-07

县域农业09-08

上一篇:学习意境下一篇:精品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