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角色(精选12篇)
促进角色 篇1
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说, 幼儿喜欢无忧无虑地学习, 而不喜欢受压制, 他们就如同刚刚萌发的幼苗, 舒展地成长才能够长势良好, 拔苗助长就会枯萎。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怎样做才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让幼儿敢说善论, 勇于探索, 能与伙伴团结合作, 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环境呢?
一、走进幼儿心灵, 近距离了解幼儿
老师要非常有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幼儿, 倾听他们说的每句话, 注意他们的每一个表情、动作, 以便有的放矢地组织幼儿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活动。例如:面对刚入园、适应能力较弱的幼儿, 教师要充当孩子妈妈的角色, 蹲着或将其抱起, 目光做到与幼儿平视, 抚摸他的小脑袋, 拍拍他的背, 用亲切的话语安抚孩子, 先让孩子接受周围环境, 让孩子感到周围的一切是温馨的, 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僵化地执行计划和教材。掌握每个儿童的基本情况, 可以促进师幼关系的发展, 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
二、激发和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要用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激发调动儿童对各种教育活动的兴趣。如果教师自身对活动没有热情没有兴趣, 只是出于完成任务而被动执行, 机械地按教育要求无味地教, 就会使幼儿对活动无兴趣, 更难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如:大班语言故事课《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 老师课前就得对故事内容全面掌握, 并且能编好故事里与老鼠有关的各种有趣的神态、风趣幽默的语气、逗乐的动作等。教学当中绘声绘色一并用上, 幼儿准会非常开心地听了一遍还想听一遍, 课后他们还能绘声绘色地有创意地复述故事。教学本质上教师和幼儿的积极性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 才能吸引幼儿更加积极的情绪, 从而激发和调动幼儿对活动的主动性, 让幼儿的思维、情感等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三、巧妙地启发诱导幼儿学习热情
教学要注重启发诱导, 但又不勉强幼儿;要打开幼儿的思路, 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 巧妙地调动幼儿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 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例如, 在常识课《秋叶》活动中, 先让幼儿描绘秋季大自然中树叶的变化, 幼儿凭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各抒己见, 老师当时不下结论, 及时带幼儿到植物园去观察树叶的变化 (当然上这课时正是秋季) , 边让幼儿描述秋叶飘落情景, 并能用肢体表演出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就是传授”的教育观念, 要把幼儿引入积极的活动中, 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
四、细心指导并帮助幼儿
时常有幼儿在构建游戏的活动中没目的, 玩积木时东拼西凑, 兴致一会儿就消失了, 甚至把积木当成攻击别人的武器。这时老师要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主题, 让幼儿有的放矢、专心致志地玩游戏。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重要组织者, 同时也是指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 通过对幼儿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使一些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建立对活动的信心, 老师要利用时间与幼儿个别交往, 与每个幼儿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个人联系, 帮助幼儿很好地发挥个体潜能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但不能包办代替, 不能强迫幼儿。
现代教育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改变原先拥有知识的权威的形象, 老师应该是教育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不仅要完成教育大纲任务, 让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 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引发幼儿学会在活动中细心观察, 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 善于发现。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 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 引导幼儿学习是自己的职责, 教师的引导对幼儿发展极为重要。引导者的角色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为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 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只有教师的角色转变了, 才能实施创新教育, 才能让幼儿更愉快地学习。教师也要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 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促进角色 篇2
——沙埠小学校本培训自查报告
校本培训是新时期教师培训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我校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将其作为落实科研兴校方针,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全面落实市、区有关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工作精神,本学校制定了立足校本教研,聚焦课堂提质为主题的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为教师创建自主发展的环境,积极搭建发展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现将我校的校本培训情况自查如下:
一、组织保障
(一)、调整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职责明确,长久规划,促进培训发展 为了加强校本培训的领导与管理,使培训工作真正收到实效,我们调整了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戴冠初校长担任组长,分管业务校长徐子祝为副组长,由办公室、教导处的分管同志及部分骨干教师为成员。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在戴校长的统一领导和策划下,负责制定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并制定校本培训的相关制度,负责聘请校外辅导教师,并及时做好校本研修工作阶段性小结和效果评价。
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年校本培训计划,同时学校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班主任培养计划等,制定“实施读书活动”计划。在副校长徐子祝组织策划、实施下,由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学科组长协助实施,有条不紊地开展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二)端正思想,明确理念,确立工作思路。
1、围绕“立足校本抓质量,创建特色促发展”的学校工作核心,明确“ 立足校本教研,聚焦课堂提质 ”的培训理念
在校本培训中以“教师要成为校本培训的主人”为指导思想,既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又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主动性,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创新的氛围,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创新。
2、透析校情,确立了“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的培训思路。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内涵,以适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教师的观念转变、专业能力的提高定为校本培训的主攻 1 方向。针对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现状,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确立了“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的培训思路。
3、以校为本,确立培训原则。
全员参与性原则;因人而异的原则;与时俱进的原则;培训形式多样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校本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三)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培训条件
1、经费支持
学校坚持每学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保障了聘请专家、购买印发学习资料、派出教师外出学习等校本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学校还成立了校本培训和教科研奖励专项基金,每学期都对校本培训成果和教育科研课题进行奖励和资助。
2、硬件到位
学校根据培训需要配置了足量的期刊杂志和音像资料:《教育信息报》《教学月刊》《小学数学教学》保证每个办公室一份。学校还购买了《千课万人》课堂教学实录40余碟,名师课堂实录100余盘录像带,同时,我校老师人人订若干份教育杂志,为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校拥有150多座的的阶梯教室、24个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1个微机教室、1个课件制作室。各办公室电脑都可直接上网、1个教师阅览室、图书室拥有各类图书3万多册。校园网设施完善,运行畅通,为校本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发掘校内资源
我校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教师,计有12位老师是区教坛新秀或优质课获得者。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学校每学期举办镇课堂教研活动,请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开展讲座等活动,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培训,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二、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㈠建章立制,保驾护航
学校健全完善了校本培训制度。如《新教师培养制度》、《校本培训的奖惩规定》、《校本培训考核细则》《业务学习制度》《培训考勤制度》《校本培训五年规划》等。学校每学期都制定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有阶段性计划和总结。
㈡时间保证,管理规范
学校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为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我们主要采取四种措施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保证培训时间:利用周五例会时间间周进行 2 师德教育,每周三下午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及理论学习,每周四上、下午分别是数学组与其他组的学习活动。二是每次培训活动都有主题、有内容、有记录、有检查,保证培训实效。三是注重对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使档案规范有序,四是制定激励措施,把校本培训的结果与教师聘任、晋职、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结合起来,每学年评选优秀辅导教师,先进个人等。
三、面向全体,全面培训,凸显特色。
㈠开展以“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为中心的师德培训
针对当前部分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奉献意识淡薄、境界不高的现象,我们开展以“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为中心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一方面,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树立依法执教、依法施教的意识。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十七大精神,开展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研讨活动。通过活动,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
(二)实施教师书香工程,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师的读书爱好,关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本学,学校着力以书香型的组织建设为抓手,强调读书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组织并引导教师分类阅读学科教学类书籍,教育理论类书籍,人生修养类书籍,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让教师在书香中习染,在书香中工作和生活,以书香丰富教师的人生,以书香丰富教师的课堂积累。(三)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
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为专题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开展了系列活动。
1、案例反思——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培训的针对性,首先引导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案例反思的形式深入研究和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的评选活动,并对教师发现的问题整理归纳,概括出亟待解决的几类问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三维目标的确立、文本解读等,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研究专题。
2、专家引领——提升新课程理念。
我们组织教师观看<<千课万人>>课堂教学系列光盘,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例录像等,与专家进行间接对话。同时学校积极邀请区进修学校与教研室有关专家对我校进行专业指导,提升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3、外出参观学习——拓展教育视野
为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带着问题参与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培训和进修。选派徐云建老师参加省级美术骨干培训,张伟、龚央老师参加市级数学、英语骨干培训,尤卫萍、王素兰、林娜、郑俏参加区级各科骨干培训,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水平。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学历进修,截止本学期期末,我校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已经达到88.1%,本科学历达15.3%,正在在职本科进修的有14人。各种形式的参观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开阔了教师的教育视野。
4、课堂教学研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我们围绕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开展公开课,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我们围绕作为教学、阅读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等问题,先后组织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㈢从实际出发,分层推进培训
1、开展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工作培训:
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为培训材料组织班主任与中层干部学习,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经验。
2、坚强对各级课题研究的指导与检查
为了让课题研究带动学科发展和教师培训,教科室加强了对教师选题的指导,多次组织专题研讨,确立课题选题的指导思想:“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突出研究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写好研究反思和阶段性总结。定期开展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对课题开展情况作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活动,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教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师徒结对,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开展师徒结对的活动。学校将骨干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指导教师,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科课程标准、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课堂管理及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培养活动使新教师具备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全面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教学常规内容,并能独立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工作(特 4 别是课堂教学工作);能总结有自己特色的教学经验,并有文章在镇、区级及以上交流发表,能上合格课和组内研讨交流课,同时班级管理成绩显著。
4、开展课件培训
熟练掌握一种或几种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独立设计课件应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实施进程,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最大效益,本学年中,多次利用星期六上午,在教科室的组织下,由胡云老师对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培训,有力地提高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四、校本培训,喜结硕果
㈠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绝大部分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广大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并且努力将这些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
㈡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成绩显著
通过校本培训,促进了骨干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使一批年青教师脱颖而出。如:孙丹珍、王素兰两老师本学期获得教坛新秀荣誉称号,我校选送的黄春芳、王素兰、龚央、尤卫萍在区级各类公开课中获得领导及同行好评。一年来,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市级课题立项的有王素兰、陈海玲负责的二个课题,另有孙丹珍负责的市级结题。此外,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撰写教学体会文章,论文案例上交到学校将近70多篇,有大量的论文与案例上送到上级教研部门,黄春芳、孙丹珍教师的2篇论文获市二等奖,多篇论文在区级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㈢学生成绩斐然
郑慧老师指导的科幻画《和谐》获省一等奖,在区学生现场作画与书法比赛中,郑慧老师指导的四位学生均获得三等奖;徐正云老师指导的摄影作品获得区一等奖;在区科技节比赛中,郑慧老师指导的科学幻想画分别获得一、三等奖;王增敏老师辅导的科技文明获得三等奖;杨秀珍老师辅导的电脑作品获得区一等 奖、市二等奖。在区级团体比赛中,四个专场,我校样样参加,均获得三等奖;经典诵读比赛获区三等奖;区中小学生运动会,我校获得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
五、反思:
在看到自身努力和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看到我校在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我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有个别教师细想上不够重视,过于重视教学工作,偶尔忽视校本培训,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没有认真对待。
2、缺少省级以上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今后我们积极争取申报有关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培训工作。
3、现代教学设备目前尚欠缺,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教师掌握电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水平还不能适应和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这方面,今后将加强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训,同时,加大设备建设的投入。
4、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对于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档案建设工作有了一定认识。但对校本培训材料归档工作还是做得不够规范。很多做过的事情都没有及时归档整理,今后对此项工作要加强,同时需加强电子档案建设工作。
校本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这条路途中,我们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披荆斩棘。我们将以此次检查评估为契机,继续努力,勤奋工作,为创建更有效的校本培训工作而努力!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篇3
关键词: 角色游戏 幼儿 健康发展
一、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自信心
游戏活动中,幼儿由于经验缺乏或其他因素影响,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胆小、害怕、退缩的现象。这样,本来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久而久之,胆怯心理就会阻碍幼儿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帮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克服胆怯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基础。如角色游戏中为幼儿创设“娃娃家”、“点心店”、“照相馆”、“银行”等模拟场景。在这些游戏场景中,我们会通过视频、谈话的方法丰富幼儿相关经验,也可以周末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去参观银行等,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经验。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相应的游戏区,大胆游戏,针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回应,发现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闪光点,让孩子感受游戏的快乐,增强幼儿自信心。
二、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品质形成
角色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互助、理解、尊重,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品质。例如:对于我们班性格内向的幼儿,可以让他们扮演一些比较主动的角色,如引导他做老板或者小顾客,提醒他们用语言与他人交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克服害羞心理。还可让他们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通过游戏促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进而提高交往能力。对好动、稳定性差的幼儿,可以安排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安静的角色,如引导他们在阅读区里面安静地工作或者做银行的老板,让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克制自己的冲动,培养坚持性和较稳重的性格。游戏中,幼儿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当幼儿完成了游戏活动中的一定任务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中,可以促进自我认识发展,从而获得自信,形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所以,通过角色游戏这一特定的自然情培,可以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纠正不良性格。
三、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本身是儿童交往过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在玩玩、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涵涵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不敢在小朋友面前交流,平时很少说话。有一天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突然听到涵涵对彤彤说道:“你在家里要看好宝宝,妈妈出去上班,赚了钱给你们买好多好多吃的。”说完,她很开心地走了出去。一会儿她回来了,嘴里说道:“妈妈回来了,你看妈妈给你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又如游戏区通过同伴间的相互模仿,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点心店游戏由星星小朋友担任服务员,她是我班能力较强的一位。游戏开始,她愉快地进入区域,看见娃娃家的人来吃东西了,星星马上过去热情地招呼起了客人:“请问你们要点些什么呀?我们这里有好吃的披萨。”在一旁不说话的袁子航听了也重复了星星的话,尝试与客人交流。由此可以看出,角色游戏是幼儿语言交往的最好时机,能够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实际练习。
四、通过角色游戏,发展幼儿成就感和自信心
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肯定每个角色的成功和进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打破教育要求的划一性,在实现目标的程度和期限上灵活对待,尽可能进行正面评价。教师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扩大幼儿知识面。在游戏中主动帮助和引导幼儿把脑中有的知识印象重新活跃起来,开展积极性思维活动。玩游戏时给幼儿提供游戏中需要的玩具、材料和半成品等。老师参加到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表现,鼓励并启发幼儿发展游戏情节,引导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本月我班新开了一个游戏“星星餐馆”,游戏中发现很多幼儿对餐馆的兴趣并不高,有些幼儿不知道玩法,直接把餐馆里的菜拿到娃娃家。针对这一现象,首先组织幼儿讨论:“你们知道餐馆是什么地方吗?餐馆里有些什么人?他们会做些什么呢?”孩子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餐馆,事后组织幼儿观看餐馆里客人用餐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商场里服务员是怎么做的?客人是怎么做的?幼儿通过直观感知这些知识,获得直观经验,然后联系家长,请家长带幼儿参观餐馆,体验外出用餐的感受。在这基础上,鼓励幼儿说说餐馆里可能有些什么菜?自己又吃过什么菜?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孩子们都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我按照幼儿的回答设计了相应的点餐本,在餐馆中投放了比较常见的一些菜,一切完成之后,请幼儿参观,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开心笑容,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的活动更富有创造性,同时增添玩游戏的乐趣。
实施角色转换, 促进学生发展 篇4
一、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就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学习、讨论、交流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班级研讨、兴趣小组等都是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的教师在新授课前一天发第二天的导学案, 先让同学们在家对照课本自修完学案上可以完成的部分, 然后第二天上课时先小组交流自己的疑问和感悟。教师上课时把教学任务分成几个部分, 分给几个不同的小组, 让小组内的组员先进行题目分析和解法交流, 然后让组内代表上黑板讲解,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他进行必要的纠正和补充, 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补充、评判、总结的作用, 实现了师生角色的完全转变, 充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 并且学生听的也很认真。比如, 在讲解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6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时, 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先让甲组学生自己去搜集和编制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数据, 然后让乙组学生对甲组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接着让丙组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选择和实践验证, 再让丁组学生进行评判, 做出最佳函数模型的选择, 最后教师对丁组学生完成的函数模型进行点评, 进而在班级中加以分析应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转换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心理轻松、思维活跃、学习积极、兴趣浓厚。相反, 如果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压抑的感觉, 使学生思维迟钝、情绪低落、厌恶学习, 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后果。我班有个男学生成绩一般, 但是对老师却有畏惧心, 每次上课都把自己面前堆的很高, 桌子能被老师看见的区域还用书挡住。一次我让他回答问题,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 而且头也不抬起来, 满脸通红, 周围的学生说:“老师他害羞。”我让这名学生坐下了。课后我找他谈话, 他说初中时老师提问, 只要不会的就要罚站或罚抄, 害怕回答问题。而且他还害怕成绩考不好老师会批评, 每次考试就紧张。听了这样的话, 我心中感触颇深, 学生对老师的畏惧会让一个花季男孩这样, 真是悲哀啊。目前这名男生在我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 状态逐渐好转, 成绩进步很大。融洽的课堂气氛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敢于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并树立起坚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不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古怪而有偏见,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树立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不只是师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而且是师生生命价值体现的历程, 对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生命价值的意义。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角色转换实施下的一点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课堂对学生能力要求非常高, 学生必须在课外花较多的时间来准备, 也就是必须做好预习工作。但这种预习并不是通常的阅读教材、熟悉教材, 而是要深层次地理解教材, 才有可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或者学习主动性较差、合作学习能力又不足的学生将被淘汰。其实, 在讲课的过程中就有这样一种感觉, 一个班几十个人, 能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或能把手举起有回答问题愿望的学生就那么十几个, 其他大部分学生就只当听众。并且还会给教师一种误解, 认为大家都理解了、掌握了, 所以也就不再点评和分析了, 从而造成同学们知识上的缺陷而老师却毫不知情。另外, 在的规范办学的大环境下, 以前出现的大面积补课现象不再出现,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 但是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却少了。因为毕竟还是学生, 自制力比较差, 受不了一点诱惑, 从而成为游戏室和网吧的常客, 把本应该上课和自习的时间浪费在娱乐上面了。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要求, 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分析苏教版本教材的特点, 找出与其他版本教材的差异, 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 才能切实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益, 提升班级学生的成绩水平。
参考文献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篇5
社会性是指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动作模仿了,而是喜欢扮演各种游戏角色,反映周围现实生活从中得到乐趣,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发展了其社会性。
幼儿喜欢的角色游戏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二是游戏中离不开想象。幼儿游戏的主题、情节以及玩具等都是自行选择、设定的。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如爸爸、娃娃、司机、医生等来反映现实生活,游戏中具有真实性也有虚构性。角色游戏中几乎都是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这就决定了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的交往程度直接反映了幼儿社会性水平的高低。心理学家帕顿曾研究发现,幼儿进行合作游戏,(角色游戏为其中一种)是社会性水平发展较高的标志。也就是说幼儿的角色游戏开展得越好就表明幼儿的社会性水平越高,愈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
首先,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行为。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发出的社交行为如微笑、请求、邀请 等很常见。幼儿再游戏中不断练习巩固自己已有的社交经验。如一个幼儿卖烧烤,开始时只埋头做,结果没人 买。老师见了以顾客身份参与游戏,问他:“你卖的是什么东西呀?”老师试着尝了一口说:“好吃。”这话给了幼儿鼓励,老师接着说:“我来帮你卖吧!”然后老师就吆喝起来。这个幼儿就试着跟老师叫卖,不一会儿就吸引了许多幼儿来买。幼儿掌握社交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并逐步运用掌握,幼儿对于别人的请求等也能做出积极的反应,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
其次,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也不同,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所做出的表现各不相同,存在差异。当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同伴间相互模仿、学习,扩充了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认识水平。如两个幼儿的妈妈分别在医院和饭店上班,他们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社交环境使其认识也各不相同。当他们在交往时,就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经验,提高认知水平。开展角色游戏成了提高幼儿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幼儿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学会了对事物作客观评价,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事物。正确的认知水平评价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的的发展,为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重要的基础。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交往,认知水平的提高,自控能力的加强以及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同情、、关心并帮助他人,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也能相互指出、纠正。幼儿到大班后,同伴间基本能共同商量角色、玩具分配,而不会用攻击性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同伴间会互相谦让。可见角色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该如何组织开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迅速、全面的发展呢?
第一、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以便在角色游戏中能灵活运用。幼儿知识经验越多,想象越丰富,游戏的内容也就越新颖、有趣。幼儿知识经验的传授者主要是教师和父母,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组织幼儿参观、游玩,但这些活动是有限制的,而父母则不同,可以根据条件让幼儿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接触范围更大,更有利于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知识。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知识经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幼儿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难免全盘吸收,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
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时,不要只注意“物”,更要注意“人”。角色游戏反映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带孩子参观时,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时于幼儿在开展游戏中学会了分配角色、协调同伴间关系有很大影响,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创设良好环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角色游戏。
良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幼儿游戏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布置的环境、材料的投放。教师所选的材料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爱玩娃娃家的游戏,而到了大班就不适合了。其次,材料的投放种类丰富,不一定要形象、逼真的。材料简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果提供的材料是现成的,分工非常细,幼儿就不需要协商讨论,更不需要想象与创造,那么孩子就不感兴趣,材料就成了摆设。再次,定期增添或更换部分材料,吸引幼儿兴趣。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材料,往往会对幼儿所熟悉的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如在“娃娃家”放一支笔,会使“妈妈”教娃娃画画,放上牙膏、牙刷,会让“父母”提醒“娃娃”刷牙,保护牙齿健康。材料的投放可以是逐渐增加,变换的,不要一步到位,这样就限定了游戏情节。
利用自然环境开展角色游戏也是有许多的优点。一是活动范围扩大,幼儿可以大胆的游戏而不受场地限制。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二是可以就地取材,以物代物,变废为利。游戏中树叶可以当餐具,小草做菜,泥土做粮食„„。三是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矛盾纠纷。幼儿可以按意愿结伴游戏,司机、警察等,可以请几个幼儿扮演餐厅、医院可以设好几个,这样避免了因场地窄而引起的纠纷。
第三,教师认真观察游戏,适时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促进幼儿游戏情节的开展。
在游戏中教师先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情况,如果情节简单,应考虑如何丰富幼儿这反面的经验。然后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如有的幼儿用手拿东西“吃”,“司机”开车到处跑,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需要教师纠正。
幼儿特别喜欢教师跟他们一起玩,教师参与游戏时,幼儿非常兴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在一次游戏中,司机开了很久的车都没有乘客。教师看见了,就当乘客乘车并问:“这车的售票员呢?”幼儿回答生病了,老师说:“我来帮你卖票怎么样?”幼儿高兴地答应了。其他幼儿看见了,纷纷乘车,司机开车特别带劲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各有分工但有相互协调配合,教师要鼓励得到锻炼与发展,为幼儿以后的社交提供必要的准备。
第四,让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教师应该进行简单讲评。
要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就需要教师掌握时机,即在幼儿游戏兴致尚存的时候结束游戏让幼儿还盼着下次的游戏。收拾整理材料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好的结束可以培养幼儿爱惜玩具,做事有始有终。游戏结束后应进行简单的讲评。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得失,更有利于促进下次游戏的开展。
促进角色 篇6
怎样让自己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怎样让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组织者,怎样让自己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怎样真正做到定向发展自身的教育个性……一系列的问题带给我们思考。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只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文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首先,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当前问题与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揭示那些出现在学生中的新颖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其次,努力为实现角色转变作准备。首先,教师思想观念更新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再次,着力提高从教施教的能力。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确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游泳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一言以蔽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要充分揭示思维过程。首先,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分设、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其次,要充分揭示结论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经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再次,充分揭示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说,某人对某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造性的,不在乎这一解决曾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解决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解题者而言是否具有新颖性。
促进角色 篇7
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作为教师, 我们该如何组织好角色游戏活动, 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 更好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想法。
一、创建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 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规程》中指出, 幼儿园应当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 (时间、空间和材料) 。自由的、开放的角色游戏环境, 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 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同伴共同游戏, 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创建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 是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基础, 我们要重视游戏环境的创建。
1. 根据主题活动的实施, 设定相应的角色游戏主题, 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角色游戏的主题是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主题开展有关的角色游戏, 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巩固强化在主题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 还能通过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的经验。确立角色游戏主题时, 应始终把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放在首位, 题材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且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和积极表现。如在开展中班主题活动《安全小卫士》中, 我们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 在原有的基础上, 增设了“公安局”、“交警指挥站”等与安全主题有关的游戏, 将各游戏区角的名称改为以“平安”开头的名称, 从而突出“安全”, 让安全意识在幼儿脑中深深扎根。幼儿在游戏中也逐渐丰富了游戏的经验。
2. 引导幼儿一起参与讨论确定游戏的主题, 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只有幼儿喜欢的游戏, 才能激发幼儿参与的欲望, 满足幼儿的需要。在制定角色游戏主题时,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讨论玩哪些游戏, 由幼儿自己提出, 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开展游戏的目的, 从而帮助幼儿学会确立游戏的主题。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一起商量如何创造这些游戏区角的环境, 让孩子真正地体验到作为游戏主人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方式, 幼儿的自主性能够充分得到调动, 角色游戏的意义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促进幼儿游戏丰富的开展。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时的必备物质, 幼儿是通过使用这些玩具材料而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的, 因此游戏材料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 就必须重视游戏材料的提供。
1. 材料要具有适宜性, 满足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
对于不同阶段的幼儿来说, 他们对游戏材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 游戏能力较弱, 需要直观、形象的物体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 因此要提供逼真、漂亮的玩具材料;大班幼儿处于创新思维发展阶段, 其游戏能力逐渐增强, 此时他们能够进行以物代物, 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半成品与成品结合, 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创新活动;而中班的幼儿处于两者的过渡期间, 在提供材料时, 要两者兼顾, 在玩具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上要根据班级幼儿的特征均衡投放。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在同阶段幼儿的游戏材料中, 要考虑难度的差异, 如在理发店中, 提供操作难度不同的夹子, 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能运用的操作材料, 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锻炼。
2. 材料要有可操作性。
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逐渐提高, 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对现成玩具的操作, 在单纯的买卖、做客等情节中, 孩子们会感到乏味, 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因此, 在游戏中, 我们可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材料, 使幼儿进行以物代物、制作等操作活动, 这样幼儿在对玩具材料的操作中积极思考, 充分想象, 继续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积极发展。
3. 材料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并讲究环保。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很多可利用的废旧材料, 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 既能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工具, 又能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认识到物品的二次利用, 可谓是一举两得。幼儿对于这些来自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 往往会更感兴趣, 更能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纲要》中指出, 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各种材料, 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
三、教师有效地指导, 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提高。
1. 让幼儿自由确定游戏情节。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合作协商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 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决策能力, 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自由进行游戏情节的发展, 这对其协商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我们利用插牌的形式, 让幼儿自主选择想玩的游戏, 当孩子知道了一些与自己玩相同游戏的同伴后, 教师就可引导他们在游戏开展前, 一起商量如何开展今天的游戏, 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即“我想玩什么”, 然后商量“怎么玩”“玩些什么”, 等等。教师是一根引导线, 通过提问、启示帮助他们定下主题, 还可鼓励孩子进一步扩展主题, 丰富游戏的内容。比如, 有的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 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宝宝生日快到了, 该怎样帮助她过生日呢?宝宝不舒服了, 是怎么回事呢?等等。在教师的引导下, 孩子们的想法被积极地调动起来, 思考的空间变大了, 思维也活跃了, 幼儿的游戏的情节也会越来越丰富, 游戏能力随之逐渐提高。
2. 让幼儿自由分配角色。
给予幼儿自由分配角色的权利, 即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扮演角色, 能够使幼儿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的情境中去, 以主体形式存在, 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分配角色可在游戏前和游戏刚开始时进行。由于我们采用插牌的方式, 在游戏前教师即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的分配, 同游戏区域的幼儿一起进行商讨、分配, 产生矛盾也有较为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解决。而在游戏中, 往往会遇到因角色分配所引起的矛盾。这时, 教师不要过于心急而帮幼儿定好角色, 应给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 采用适当的方法, 引导幼儿解决。如采用竞争、猜拳等方式。有一次, 在“幼儿园”的游戏中, 小明月和轩轩为争“小老师”的角色而吵得不可开交, 待我了解了情况后, 一旁的璐璐小朋友想出来一个办法, 即跑步看谁先到终点为胜就可以当小老师。这个方法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矛盾也随即解决了。放手让幼儿做, 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3. 减少控制, 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表现。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快乐自主的实践活动。要体现快乐和自主, 就必须保证幼儿的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情况下进行的, 而是出于兴趣和需要, 自发、自愿、自主地进行的, 才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愉悦。因此, 为使游戏活动更为完善, 教师在游戏的展开中必须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教师只能提出建议, 不能控制或支配幼儿。如果幼儿的游戏只是按着老师的意图进行的, 过度重视游戏的教育性, 而忽视幼儿身心的愉悦感, 就丧失了游戏的真正意义。幼儿获得的自由度越大, 那他们的自主性就发挥得越好, 因此在游戏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愿望, 减少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控制和不必要的干预, 让幼儿自由地表现和体验。
但是, 由于幼儿水平能力有限, 教师适当适时地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善于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对象, 最好以间接指导的方式进行, 即以游戏中的身份进入, 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丰富游戏的情节, 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在开展“超市”的游戏中, 扮演“制作糖果”的工作人员生产了较多的“糖果”后不知如何处理, 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顾客的角色, 问幼儿这些糖果是否穿上漂亮的衣服, 再拿到商店中卖, 受启发后, 有的幼儿开始包装“糖果”, 有的则把包装好的“糖果”送到超市的“糖果柜”中发售, 游戏顺利地开展下去, 孩子们玩得兴致勃勃。
4. 讲评中多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
游戏结束之后的讲评环节, 是帮助幼儿总结交流游戏情况, 提高游戏质量, 发展游戏情节的重要环节。在讲评中, 虽然老师起着主要的讲评作用, 但是孩子的想法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每个孩子都亲自参与了游戏, 他们都乐于也迫切地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情绪、体验等告诉大家。因此, 在讲评中教师要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 不能一味地让幼儿被动地倾听, 这样孩子参与讲评的积极性不高, 讲评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孩子的“说”并不是漫无目的表达, 应是在教师所牵的“线”下有针对性的表达, 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这样既围绕教师的指导要点, 保证了讲评的质量, 又对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游戏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 教师要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为幼儿创造有趣的游戏环境, 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 加强对幼儿游戏的有效指导,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摘要: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创造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因此要注重幼儿游戏的质量, 使游戏真正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提供有效指导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
促进角色 篇8
1. 观照幼儿特点, 设计多元角色游戏
幼儿存在年龄差异, 对游戏的心理需求也呈现差异性。教师要研究不同年龄段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爱好倾向, 针对性设计适合度更高的角色游戏, 为幼儿的广泛参与提供便利条件。角色有丰富的情境性, 教师设计角色游戏时, 还要充分考量幼儿生活积累的情况, 这样才能提升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价值度。
(1) 考量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年龄阶段决定幼儿心理、生理和动作特点, 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参与游戏的能力指数, 创设适宜的角色游戏。如小班幼儿, 身体处于生长发育初期, 其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比较柔弱, 教师设计角色游戏需要照顾幼儿的参与能力, 不能有太大的运动量, 也不可有较为复杂的情节。而大班幼儿, 其活动能力有了一定提升, 而且生活经历较为丰富, 教师设计角色游戏时, 需要加大运动指数和角色内容, 让幼儿在具体情节演绎中获得生活社会认知。
(2) 调查幼儿个性倾向。通过对幼儿的调查访问, 掌握幼儿的情感倾向, 这对提高游戏设计适合性有一定帮助。为让幼儿对角色游戏有选择性, 教师可以将不同角色游戏进行展示, 幼儿根据自身喜好作出选择, 教师根据大多数幼儿意愿设计角色游戏, 这样的游戏受幼儿欢迎的程度更高。
(3) 设计幼儿特点角色。角色游戏有角色有情节, 教师在游戏设计时要注意角色分配, 要让每一个参与的幼儿都能够有自己的身份, 并对这些角色进行解析, 帮助幼儿掌握身份特征。如“小马过河”角色游戏, 教师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 设计一定的对话, 幼儿在实际操作时, 都能够快速进入到角色之中, 很快形成角色游戏情节。
2. 创设游戏环境, 构建师生互动关系
角色游戏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并在角色实践体验中形成崭新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场景模拟等形式, 创设适宜游戏的环境, 为幼儿实际参与角色游戏提供背景和气氛,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基。
(1) 媒体导入, 注重气氛渲染。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创设良好氛围。多媒体能够将角色游戏进行分解解读, 为游戏创设适宜背景, 幼儿在多媒体展示过程中获得游戏启示, 对提升游戏认知水平有促进作用。角色游戏有程序性, 教师讲解往往让幼儿听不清楚, 用多媒体展示游戏过程, 直观性很强, 幼儿掌握了游戏情节和人物故事, 可以以多媒体为榜样进行模仿练习,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游戏效率。如教师根据相关动画片改编的角色游戏“喜羊羊与灰太狼”, 可以借助动画片相关情节, 设计游戏引导, 也可以用动画片音乐作为游戏背景。幼儿进入游戏角色自然顺畅, 甚至还能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台词。
(2) 场景模拟, 注重课堂演绎。教师在角色游戏设计时, 不仅要考量幼儿的心理诉求, 而且要注重幼儿的表现能力。如果情节太过复杂, 幼儿难以厘清故事情节, 演绎就无从谈起;如果游戏缺少内容, 幼儿会感到乏味, 游戏失去吸引力, 幼儿无法展开有效活动。因此, 教师要在角色游戏设计和实施引导时, 对幼儿实际演绎能力进行评估, 设计幼儿力所能及的场景演绎活动, 这样可以提升角色游戏运行水平, 促使幼儿获得历练。教师设计角色游戏“吃西瓜”, 角色人物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的角色语言, 教师对各种人物语言进行设计。为让幼儿有清晰认知, 教师专门进行了课堂表演, 教师一个人饰演不同角色, 将故事情节推演得有条不紊。幼儿看到教师表演非常成功, 都很兴奋。幼儿开始课堂演绎时, 教师跟进引导, 帮助幼儿顺利建立角色意识。
3. 鼓励幼儿实践, 培养幼儿角色情感
幼儿年龄较小, 参与游戏的能力也比较有限, 教师要及时跟进辅导和引导, 帮助幼儿快速进入到游戏之中。角色游戏有人物、情节、场景等因素, 教师亲自参与, 能够理顺各种关系, 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游戏过程, 确保游戏的高效性。
(1) 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大多喜欢参与游戏, 但角色游戏有较为复杂的情节, 有些幼儿在实际参与时, 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需要亲自参与到游戏之中, 感知幼儿参与游戏的为难情绪, 适时给予积极鼓励和帮助。教师鼓励幼儿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要多进行正面鼓励, 要允许幼儿出现失误, 不苛求幼儿做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对激励幼儿游戏信心有一定帮助。教师身体力行参与到游戏之中, 和幼儿一起活动,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办法, 也能够促进师生关系, 实现双赢局面。
有一次, 一个小班的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时, 因为忘记台词了, 急得哭起来。教师急忙进行安慰:“忘记说什么不要紧, 你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就是说得不合适也没有关系, 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不会怪你的。”这个幼儿很快就平复下来, 游戏继续进行, 虽然台词依然对不上号, 但是游戏质量不受影响。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获得丰富感知。
(2) 培养幼儿情感。幼儿参与角色游戏, 需要扮演具体的人物, 通过实践演绎活动, 幼儿从角色人物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 这也是平常教学难以实现的效果。角色游戏的各个角色, 都具有独立性格和情感, 幼儿在具体演绎时, 自然要对人物思想进行感知。学习呈现潜移默化, 这才是幼儿角色游戏最有价值的地方。
促进角色 篇9
1丰富课堂内外教学, 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
促使护生快速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 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地操作技能是前提, 而理论知识又是实践技能的基础。为使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以开放性、实用性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使学生由“要学”逐渐过渡到“会学”, 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记忆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竞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拓展知识面,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 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2实施SP教学, 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传统的实践课, 如《健康评估》的实训课, 都是老师先示教, 学生观摩之后, 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练习。因学生本身处于学习的阶段, 尤其对一些疾病掌握的并不系统全面, 所以在进行病史询问及身体评估时, 容易出现漏问、错评的现象。但是引入SP教学, 使教学在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中进行, 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技能, 从而缩短护生进入到临床实习时的茫然期。
SP即标准化病人 (standard patient简称“SP”) , 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 能以复述方式准确表现同真实病人近似情形的健康人, 发挥模拟病人、评估者和指导者3种功能, 具有一致性、反复使用性和良好依从性等特点。[1]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通过与SP接触, 可以亲身体验各种人文方面的问题, 增强沟通能力, 培养人文素质、提高动手能力, 且SP能及时反馈信息, 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补救。[2]因此, 把SP用于实践教学中, 不仅可以加强健康评估和临床思维的训练, 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 促使学生及早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 为将来的实际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习前进行岗前培训, 消除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恐惧感
护生临床实习初期, 对护理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和极高的热情, 但又对医院的一切感到新鲜和陌生, 对自己做好护理工作的能力产生怀疑, 担心自己是否能和带教老师以及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 在进入临床实习前, 应做好充分地岗前培训, 消除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恐惧感及焦虑感, 促进其适应临床实习角色的转变。
第一, 心理培训实习护士从学校到临床, 从模拟人身上试验到给真实的患者进行护理, 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陌生感, 每项操作既想亲自尝试, 又怕做不好担责任, 所以实际工作中缩手缩脚, 加上技术不熟练和患者病情的易变性, 难免操作成功率低下, 这样极易产生胆怯感和自卑感。[3]而这种情绪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 在进入临床实习前, 可对学生进行心理培训, 邀请刚毕业的学生讲解实习时的心路历程及注意事项, 提高学生对挫折的理性认识及排遣挫折的能力, 培养战胜困难的信心。
第二, 技能培训实习护士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没有任何实际技术操作经验, 只具备学校模拟的操作基础, 直接导致临床操作技能不高, 甚至违反技术操作规程、护理常规, 导致操作错误,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角色转换。因此除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技能课之外, 应在实习前再统一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 严格把关, 争取将学生的实习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 沟通能力的培训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 是一个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 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了解和满足病人的需求, 且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都有赖于语言沟通。由于护生临床护理实践相对较少年龄较小, 经验较少, 对不同文化、经济状况、地位、背景的病人多被动地应付, 沟通时存在语言生硬、冷漠, 甚至是埋头处置、无任何语言交流的现象, 未能取得病人的配合、理解和信任, 造成病人不愿意透露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 使护理人员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无法实施有效的护理,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生角色的转换。[4]。因此, 在实习前可以带学生先在临床上进行见习, 由带教老师示范如何运用沟通技巧, 向患者解释, 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在沟通的过程中, 做到口齿清晰, 表达准确, 简单明了, 通俗易懂, 多用礼貌性语言, 巧用安抚性语言, 并恰当结合表情、姿势等非语言性交流, 使护生逐步掌握沟通的能力。教导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应深入病房,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主动与患者交流, 了解其心理及生理特点, 逐步从单项护理操作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护理。
第四, 法律知识培训实习护士缺乏对自身在医疗行为中法律身份的界定和认识。一些护士盲目地认为在实习过程中就算自己出错了也有老师负责, 对自己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认识得不够充分。实习时, 因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 擅自执行医嘱或各种操作, 导致护理隐患或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 在临床授课的过程中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其中, 并且通过专门的课程或者培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从而保证实习期间护理行为的安全。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是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最佳途径, 实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护士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 也必将影响到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 优化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教学资源, 促使护生快速适应临床实习角色, 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前提。所以临床护理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去探索, 从而获得更好的改进对策, 进行不断地总结, 以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耀防, 徐明华, 占永平.标准化病人技术与临床多站考试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3, 2 (1) :23-25
[2]赵梓黔, 张桂萍.简易标准化病人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 (5) :44-45
[3]柳雅慧.临床护理教学中实习护士护理风险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18) :564-565
促进角色 篇10
根据波特的观点, 产业集群指“在特定领域中, 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 以及相关的机构 (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工会等) 。”尽管很多学者都对产业集群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但总体而言, 都认为产业集群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的, 处于特定地域的企业和机构, 它们所形成的产业集聚的现象, 而产业集群也大都具有空间的集聚性、产业的关联性的特点。
一般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自发性组织”, 即产业集群的产生是自发的、内在的, 是市场运行的结果, 而非人为可以创造和发展的。这个观点并无不当, 不过, 在这些观点看来, 政府对产业集群的作用只是在于创造良好的环境上, 政府应较少干预到产业集群的运行和发展中去, 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弱化的, 产业集群归根结底还是其自身的一种自发行为。但是应该看到, 目前在我国, 市场经济虽已初步建立, 但仍不完善, 并且, 与之相配套相关联的其他各个方面也都不很完善, 且整个社会均处于一个转型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 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乃至竞争力的提高, 都必然离不开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政府的作用的发挥。而且, 在很多情况下, 这种作用应该是积极和主动的。在全球化愈演愈烈, 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和竞争领域的范围不断扩大的形势下, 我国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 在体现国家竞争力的产业竞争优势方面, 政府不可置疑地要承担并且也应当承担起一个合适而重要的角色。
其实, 无论理论界的态度是倡导或是质疑, 在现实中, 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都已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尽管由于各地具体情况的不同, 这一角色的重要程度有所差别。全球化发展到今天, 早已颠覆了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大小、强弱的概念, 国家间的竞争, 也正如波特所言, “在于其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说, 在国际交往中, 索尼是我的左脸, 丰田是我的右脸。这些都说明产业的竞争力很多时候就代表着一国的竞争力。在我国转型的关键时期, 伴随着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 政府更应思考、明确自己的职能职责。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 政府究竟是该弱化自身的作用, 还是应该在一个更大的合适范围内发挥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是一个值得考虑与探讨的问题。
尽管理论界极力要弱化政府的作用, 但仍有不少关于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的表述, 如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佩鲁认为, 当代的区域经济增长是以结构变化为特征, 各产业此消彼长, 增长较快的产业和区域将扩散到其他产业和领域, 其本质是非均衡的经济增长, 而并非均衡经济增长。他也正是为此提出了增长极理论。根据增长极理论, 一个地区要实现区域经济增长, 关键是要能够在本地区建立一系列推动性产业, 通过产业聚集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推动性产业, 可以通过国家政策和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尽管增长极理论后来一度遭到学者的批评, 被认为是会造成中心地区贫富差距扩大, 但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 增长极理论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时都起到过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被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
当然, 一系列推动性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有着历史条件、技术、资源、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但制度、政策等与政府治理密切相关的因素是极其重要的, 也就是说, 在可以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上, 政府的作用不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而应当是积极、主动地寻求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及政府治理模式。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上, 虽然市场经济已日趋完善, 但仍不得不看到,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 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如重复投资、生产能力过剩、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等, 如果仅靠市场运作调节, 则不但很难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健康的产业集群, 甚至连已具雏形的产业集群也有在盲目运转下发生各种危机的可能。
此外, 纵观各国各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和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 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因素之一。
例如, 在嵌入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上, 只有引进的外资企业能够做到技术扩散, 并将当地企业纳入其商品链中, 才能真正促进当地发展, 有利于本地供应商、下游企业等的发展, 有利于提升本地产业的竞争力和形成本地的产业集群。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 一些国际先进的电子企业先后在台湾地区设立零部件工厂, 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也产生了对数百种电子材料的需求, 大大促进了台湾地区电子产业自身的竞争力, 是使台湾地区最终崛起为全球电子产品产业链中的重要部分的积极因素。在这其中, 政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如规定零件采购的本地化比例等政策, 很好地将本地企业融入了全球产业链, 促进了本地产业的发展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发展。
再比如, 意大利普拉托地区的毛纺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也离不开政府的诸多支持和有利政策, 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提供的帮助不可谓不多, 包括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尽管这些不一定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但作用却不可忽视:如果当时政府采取的是不管不问的态度, 甚至实行了不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的话, 那么结果可能是造成这一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弱化, 甚至出现危机。
由此可以看出, 尽管产业集群发展的主体始终是企业, 但政府的影响和作用在产业集群形成之初以及发展历程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我国而言, 作为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 要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政府的重要性可能会更加显著一些。这当然不是要否认市场的巨大作用, 而是出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的考虑:
首先, 政府对待经济利益的态度, 和决定怎样去追求, 会影响到市场制度的建立, 特别是在整个社会都处在转轨时期时, 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产业集群的发展。
其次, 政府对产业集群的一些具体规制所产生的影响, 如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规范等, 政府的要求可以促使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提高, 不断提升竞争力。所以说, 适当而严格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一个良方。
再次, 政府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资和决策, 也是关系到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 产业的需求与政府的着重点未必一致, 甚至可能相差甚远, 所以在这方面, 需要政府真正深入到实际中去, 了解产业集群发展中真正所需的人才结构以及人力资源的现状, 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标准, 着重培养实际能力, 公共投资的教育和培训才能更好的适应现实的需求。同时, 政府关于人才流动等方面的政策, 也会直接影响到产业人才的供应和稳定状况。
最后, 产业集群自发的发展, 可能会由于市场机制仍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各种问题。同时, 产业的上下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以至最终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虽然是市场的行为, 但在各方面环境仍不完善的情况下, 可能会产生无序的情况, 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政府无疑要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
促进角色 篇11
关键词:角色游戏; 交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20-001
以小班幼儿为蓝本,他们刚刚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生活转向集体生活,和许多同龄的伙伴一起生活,游戏,自然而然就存在交往行为,而现在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矛盾。因此,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孩子与同伴间的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据实验表明,在小班及早地开展角色游戏,能提供幼儿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学习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合作,互相配合,以及如何与同伴共处。
一、积极引导,乐于交往
各角色游戏的主题,都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幼儿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就是认识社会的一个过程。如:售货员与顾客的扮演认识到了买卖关系,家庭成员的扮演认识到了家庭成员关系……但由于小班幼儿刚刚开始游戏,受到他们浅显的表达水平以及与其他角色交谈甚少的限制,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的社会关系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为此,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幼儿乐于交往的习惯。
1.帮助幼儿感知游戏主题的设置
游戏主题的设置需要幼儿的参与,游戏开展前,有必要组织幼儿感知游戏活动的内容与材料。让幼儿即时了解角色游戏的各主题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可引导幼儿共同设计角色的标记,并发动家长帮助我们一起收集游戏的材料,更好地为游戏地开展做准备。小班幼儿刚开始游戏时,总是喜欢一个人围着一堆玩具,没有交往。然而在相互建立区域及角色的前提下进行游戏,变陌生的为熟悉的,使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自然地交往,乐于讲述自己的设计经验。
2.指导幼儿运用常见的交往语言
小班幼儿交往水平不高,没有完全掌握一些交往性语言,甚至于有些幼儿不喜欢用语言与人交往。在与同伴或成人交谈时,往往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或是该说些什么。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应适时指导幼儿运用常见的交往语言。教师可扮演与幼儿从属关系的角色或与幼儿扮演同一个角色,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渗透于游戏之中,主动与幼儿交谈,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水平。如:在娃娃家中,老师来当妈妈,幼儿来当孩子,教师通过运用语言来指导幼儿游戏,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交往性语言。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与人交往
教师帮助幼儿积累交往性的语言是幼儿乐于交往的前提, 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可能,但还有部分幼儿在活动中交往比较被动,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首先,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对角色的兴趣,鼓励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中难以避免会有与其他角色交谈的机会。这样在无形中就萌生了交往的机会。比如:“幼儿园游戏”的小朋友除了可以在“幼儿园”中跟着“老师”参与活动,还可以到点心店吃东西,去小小书屋看图书。在这一过程中,就大大增加了幼儿交往的机会。看似游戏的情景却促进了幼儿的交谈,以游戏的形式丰富了幼儿角色的开展与语言的表达。
二、创造条件,促进交往
1.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教师应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心目中喜欢的人物,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入手选择合适的游戏主题。如:“娃娃家”、“幼儿园”,是幼儿熟悉的环境,这样才让幼儿在游戏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老师”、“点心师傅”、“图书管理员”是幼儿喜欢的人物,都非常乐意模仿。幼儿渴望了解成人的一些社会行为方式,想去尝试。为此,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供丰富的材料。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提供形象逼真、制作精美的材料,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给予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交往水平
对于有一定组织能力,有带动力的幼儿,可以让幼儿担任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参与分配角色和解决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给其他幼儿起到调控和示范的作用。幼儿与同伴间为了一种游戏内容或材料而产生争执,这也是游戏中常见的现象。这时老师就应该以支持者的身份出现,支持他们用分享、协商、交换等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班上有个孩子来到建构区想参与设计房子,但建筑设计师的角色已满了,我试着让他到别的区玩,但他仍然很倔强地站在那儿不动。于是,我以“大家一起来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吗?”来请幼儿来想办法。于是,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明天你再来玩吧”,有的又说“用石头剪子布来解决吧”……这个幼儿在老师与同伴的共同帮助下,选择了另一个角色——点心师傅,对他来说更具挑战性。就这样,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了这件事情。在这过程中,教师主要提供了交往的策略,与幼儿建立相互协调、分配的机制,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水平。
3.重视游戏的评价活动,实现幼儿的发展
幼儿玩过一种角色游戏后,一定积累了许多谈话的题材。他们在游戏中都有自己的玩法,在游戏后介绍自己的探索经验,给其他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经验的机会。此时教师用鼓励自由发言和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描述游戏的过程。
我班幼儿在结束游戏时,就以提问“今天你参加了什么游戏?”“你发现了游戏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想想怎么办?”等来展开幼儿的话题,由幼儿自由讨论讲述再到个别讲述,还可以同区域的幼儿共同讲述。这样一来,幼儿的经验丰富了,交往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可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显得尤为重要。《纲要》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孩子们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过程中,就培养了他们的交往能力。
今天,我们在游戏中要给幼儿营造氛围、搭建舞台、提供机会、选择策略,为每一个幼儿的幸福成长创设交往与合作的心理环境。明天,在孩子们现实交往中建立了一种积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那么,人人都会成为活泼、大方、热情、自信的现代儿童。
促进角色 篇12
一、创设适宜的角色游戏区域
幼儿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 从他们和小伙伴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 并找到与角色游戏活动的最佳结合点, 以满足幼儿经验的再现和发展的需要。
比如:小班幼儿的认知经验主要是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 像自己的家庭、生病时就医的医院, 男孩子最喜欢的汽车, 女孩子最偏爱的娃娃、毛绒玩具, 还有他们共同喜欢的好吃的东西等。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开展适合小班的角色游戏区, 如小动物的家、美味甜点、爱心医院、糖果屋和米奇汽车城等游戏区域。
另外, 作为教师也要摒弃包办的做法, 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创设游戏环境, 使孩子成为游戏环境构建的主人, 同时也让家长认识到游戏对孩子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争取家长的配合, 帮助幼儿收集材料。教师帮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布置游戏区域, 孩子们会更熟悉、更珍惜, 在这过程中也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提供适宜的角色游戏材料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 他们的兴趣点也不同。比如: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材料, 要可爱、形象、颜色鲜艳, 品种丰富, 数量充足, 这样对幼儿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小班的孩子刚脱离家庭, 在家里一个人独享惯了玩具, 刚进入群体生活, 往往会因为争抢玩具闹矛盾, 这也是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造成的现实情况。因此, 小班幼儿的游戏材料一定要数量充足, 才能真正满足游戏的需要。例如, 有一次, 孩子在玩娃娃的时候, 开始每个家中, 我只提供了一个娃娃, 小女生们也说好谁当妈妈, 可是玩着玩着, 就有的孩子哭闹起来, 原因是都想争夺娃娃, 于是, 我就又多放了几个娃娃, 这样她们在玩的时候想抱娃娃就可以满足她们的需要。
中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他们都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他们提供的游戏材料, 应是低结构的。其游戏区域要能够根据游戏的进展而变化, 材料可以是半成品, 要给幼儿留有自主的空间。如我班曾经开展过美味甜点的角色游戏, 区域内有很多教师手工缝制的蛋糕, 非常逼真、精美, 有外来参观学习的教师看了都赞不绝口。一开始深受孩子的喜爱, 每天都争着抢着要玩这个游戏, 可是时间不长, 就失去了吸引力。原因就是, 提供的材料没有给幼儿留有创造的余地, 限制了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 幼儿的思维得不到发散。于是, 我们将成品的蛋糕改成半成品的材料, 孩子们玩的时候, 自己分工, 有的选择所需要的材料, 根据“顾客”的要求制作, 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在游戏进展到某个阶段, 还要及时调整、更新游戏材料, 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要, 更好地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三、打造生活化的角色游戏环境
幼儿的自身经验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 因此我们要遵循幼儿的生活特点, 有效地将有幼儿熟知的生活资源运用到游戏环境创设中去。
根据这一理念, 我们吸取了家乡的地方特色, 创设生活化游戏环境, 这样更能够引发幼儿将自己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来。如:我们江苏新沂的当地特色小吃“摊煎饼”、“打潮牌”、“美味早点”和“一品香甜点”等, 都是孩子们经常吃的。他们在和家人买的时候, 目睹了制作的过程, 在游戏中, 他们也模仿得有模有样, 尤其是在语言交流上更加丰富, 如“你喜欢什么口味的?”“要放辣椒吗?”“要加荷包蛋吗?”“欢迎你下次再来买”等等, 有了生活经验的支持, 孩子们发展的空间就更加宽广了。
四、为不同的游戏区域开设绿色通道
在幼儿角色游戏开展的实践中, 通过观察发现:有时候孩子们在进行游戏时, 往往会出现玩了一会儿就无所事事的现象, 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到处乱串, 教师便会制止他们的这种行为, 或是强制他们只能呆在自己的游戏区里, 将本来快乐的游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促进角色】推荐阅读: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06-25
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06-03
教师角色与家庭角色论文06-12
以角色为话题的作文600字,角色的作文06-17
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培养09-04
角色控制05-12
角色心理05-14
角色选择05-16
角色责任05-22
团队角色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