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感受

2024-09-30

体验感受(精选12篇)

体验感受 篇1

曾经有人作过这样的教学尝试: (1) 让学生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间接学习; (2) 让学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体验学习.两种学习的效果一比, 后者肯定优于前者.因为后者学生亲身感受残疾人的生活艰辛, 从而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 今后在生活中遇到残疾人, 就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这是知情合一的学习, 所以这种学习活动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多注重实践, 多创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景, 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 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只有伴随着积极情感投入的亲身体验的学习, 才是成功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 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 使知识、技能同步发展, 并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这种积极稳定的心理倾向必将促使学生去追求更大的成功体验, 学生不仅学得兴趣盎然, 而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可以激发和促进心智良性发展.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极其愉悦的心境中去探索新知, 从而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二、创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无处不在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为此,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场景, 再现自然, 回归生活, 使学生如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和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实践证明, 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加感到自然、亲切、真实, 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 无处不在.这种心理体验, 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三、创设合作氛围, 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魅力

良好的合作交流的氛围,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思想, 倾听别人的想法.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求得同一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的道理, 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正是在与别人的合作中, 学生分享着互相竞争, 共同经受成功与挫折的体验.我们要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领悟了数学的奥秘.

四、鼓励猜想验证,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方法

猜想是一种飞跃式的创新思维, 它是指未经逐步分析, 而迅速对问题作出合理猜想的一种思维.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都是经过合理猜想而得到的.所以,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大胆猜想, 合理验证.即使学生的猜想不着边际, 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猜想验证中, 体验数学结论发现的思维过程, 体验数学的科学性.

五、重视实践操作, 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

“听过会忘记, 看过能记住, 做过才能学会”.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教中做”、“做中教”、“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因此, 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自主探究, 亲历结论的建构过程.

六、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此, 教师应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数学知识, 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七、引导回顾反思,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策略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我们不应该把整个教学过程塞得满满的, 追求表面热闹的场面, 要给学生的反思留下充足的时空.教室里静悄悄的, 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 此时虽静犹胜动, 这是一种境界, 也是一种体验.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满足于点拨、引导、渗透, 要在学生完成一次学习任务之后, 引导学生回过头来思考体验一下自己是如何完成概念的建立、公式的推导和推理方法的应用等学习过程的.让学生学会反思体验的方法, 养成反思体验的习惯, 有利于学生遇到问题时能自觉选择适当的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 感到有道可走, 有章可循.

八、采用多元评价,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

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通过评价能改进教师的教学, 能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 学生自我评价.

大量实践表明,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思维、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体验.对学生而言, 这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过程, 它所产生的激励效果是无法估量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让学生交流或写简要的课后感, 内容包括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习态度怎样、学习能力如何等, 哪些地方是成功的, 哪些地方是不足的.教师或参与交流, 或阅读课后感, 适时表扬其优点, 帮助其改正缺点, 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2. 教师即时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评价, 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可使学生自我调节, 扬长避短, 得到最适宜的发展.

3. 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及素质的不同,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 我们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达到目标, 为此我常常采取“延迟评价法”.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让过程长一点, 让兴趣多一点, 让形式活一点”的评价特色, 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心中悟出始知深.我们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在体验中思考, 在思考中创造, 在创造中发展.

体验感受 篇2

今天,我去上海市公共职业学校进行了一天的职业体验,让我对许多的职业都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不易。

最令我难忘的便是公交车的指令中心的体验。一开始,老师让我们点开了监控系统,我放眼望去,屏幕上一共有三条线路,密密麻麻的,让人眼花缭乱,根本读不懂上边的信息。我心想:这也太难了吧,老师要我们找的那个键到底在哪呀?老师见我一脸的茫然,便让志愿者哥哥来帮助我。志愿者先是指出了老师要求的按钮,还对我讲解了一番,使我对屏幕上的车辆信息以及他们的轨迹有了些初步的了解。“终于摆脱了困难。”我长吁了一口气。“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更难一步的操作了,大家可要听仔细咯!”说着,老师便在电脑上进行了演示,“由于路况的`不稳定因素,我们需要大家选一条线路对它的轨道进行回放,查找它是否有违规行为。”这下我可傻眼了,这可怎么办呀,为什么我按了回放键,可他就是不起作用哪?听过老师详细的辅导,我才慢慢领悟。原来,我本以为这个职业很轻松,只需坐在办公室中,吹着空调,瞄两眼电脑便行了。其实,作为一名公交车调度员,还需要掌握一些复杂的技巧,还要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既是体力又是脑力的消耗,很辛苦。

通过这次体验,我懂得了:每个工作都有它的那份不平凡,再普通的工作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够胜任,所以我们要尊重所有的劳动者,他们都在背后为社会做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贡献,不能因为自己的偏见而轻视某份工作。

感受生机,体验历险 篇3

【作者简介】

托芙·扬松(1914—2001),芬兰女作家,她用瑞典语从事儿童文学创作,1945年因童话集《小特洛尔和大洪水》而闻名,1966年被授予第六届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该奖是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奖项,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

【故事梗概】

《魔法师的帽子》又名《精灵帽》,是托芙·扬松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创作于1948年。作者以生活在自由天地里的矮子精“木民”为主人公,创作了一系列的童话。《魔法师的帽子》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除此之外,还有《彗星来到木民山谷》等。

这部童话的主人公木民小人,是托芙·扬松根据北欧童话传说中的一种林中精怪——小矮人的形象创造出来的。活跃在童话里的木民实际上是一群小孩子,故事围绕着一顶魔法师的帽子展开。这是木民在木民谷里找到的一顶高筒黑礼帽,他们捡回来的时候并没想到这顶帽子是魔法师的,不知里面有魔气,能产生魔力。但他们不能不相信这是一顶神通广大的帽子:当他们把它倒过来当废纸篓时,扔进去的蛋壳竟膨胀成五朵小云彩。小伙伴们驾着云彩四处飞翔,八方飘游;小木民钻进帽子“躲猫猫”,出来后就成了谁也认不出的怪物;魔帽能把一只被小木民诱捕来的小蚁狮变成一只小小的刺猬;流进帽子里的水会变成木莓汁;木民妈妈无意中把几株植物标本扔进了魔帽,枝条就在妈妈睡觉时以神奇的速度生长起来,最后像一床厚厚的绿毯子把木民家的房子裹了个严严实实……

这些由奇特的想象构成的生机蓬勃的世界,给了爱热闹、爱冒险的木民们一个表现乐观性格和冒险精神的天地。

【精彩选段】

他们来到山顶,三月的风在他们周围嬉戏。他们脚下远处是蓝色的一片。西边是海,东边是河,环绕着这孤山;北边是大森林,像铺开绿色的地毯,在南边,木民家的烟囱冒起了炊烟,这时木民妈妈正在做早饭。可这些东西小吸吸全顾不上去看,因为山顶上有一顶帽子——一顶黑色的高帽子。

……

他们就这样找到了魔法师的帽子,把它带回了家,一点也没想到,它会使木民谷出乱子,不用多久,他们就要看到怪事了……当小木民矮子精、小嗅嗅和小吸吸来到外面阳台走廊上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吃完早饭,分头走了。只剩下木民爸爸一个人在看报。

“好啊好啊!这么说你们也醒了,”他说。“今天报上新闻少得出奇。一条小溪冲破水堤,淹了许多蚂蚁,不过蚂蚁都得救了。第一只杜鹃早晨四点钟到谷里来,接着向东飞走。”(这是一个吉兆,不过杜鹃朝西飞走就更好了……)

“瞧我们找到了什么,”小木民矮子精得意地打断他的话说,“找到了一顶漂亮的新筒帽送给你!”

木民爸爸放下手上的报,仔细地看帽子。接着他走到一面照身镜前戴上它。帽子他戴着太大了——说真的,几乎遮住了他的眼睛,样子非常古怪。

“妈妈,”小木民矮子精尖声大叫,“你来看爸爸。”

木民妈妈打开厨房门,惊异地看着木民爸爸。

“你说我戴着这顶帽子怎么样?”木民爸爸问她。

“很好,”木民妈妈说,“真的,你戴上这帽子看上去非常漂亮,就是帽子大了一点儿。”

“这样是不是好一些?”木民爸爸把帽子推到脑后,问道。

“嗯,”木民妈妈说,“这样也很好,不过我觉得你还是不戴帽子更神气。”

木民爸爸把自己前看后看,左看右看,最后叹了口气,把帽子放在桌子上。“你说得有理,”他说,“有的人不戴帽子更好看。”

“当然是这样,孩子爹,”木民妈妈温和地说,“孩子们,现在你们把蛋吃掉吧,靠松针过了一冬,你们得好好吃点东西。”她又回到厨房里去了。

“那帽子怎么办?”小吸吸问道,“这么好的一顶帽子。”

“当字纸篓用吧,”木民爸爸说了一声,上楼写他的传记去了。(这一大本书要写他如火如荼的青年时代。)

小嗅嗅把帽子放在桌子和厨房门之间的地板上。“现在你们又有一件新家具了,”小嗅嗅做着鬼睑说,因为他永远弄不懂,人们为什么喜欢添东西。他爱穿他生下来就穿上的衣服(谁也不知道他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生的),他唯一离不开的东西,只有他那个口琴。

“要是你们已经吃完早饭,咱们去看看斯诺尔克他们怎么样了,”小木民矮子精说。在离开这里到外面花园去之前,他把蛋壳顺手扔进了字纸篓,因为他(有时候)是一个很有规矩的木民。

餐厅现在空了。

就这样,魔法师的帽子放在桌子和厨房门之间的地板上,里面有了一个蛋壳。这时候,一件真正的怪事发生了,蛋壳开始变形。

瞧,出的就是这种事。随便什么东西在帽子里一放久了,它就要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变得叫你事先怎么也想不到。幸亏这顶帽子木民爸爸戴着不合适。因为一切小动物的保护主知道,他要是再多戴一会儿,就会变成另一样东西——至于变成什么,你事先永远不知道。不过他也轻微地感到了阵头疼——可吃过晚饭后也就好了。

现在蛋壳变软了,变得像羊毛一样,不过还是白的,过了一会儿它涨满了整顶帽子。接着五朵小云彩从帽边飘出来,飘到阳台那儿,轻轻地落到台阶上,停在那里,只离开地面一点儿。帽子空了。

“我的天,”小木民矮子精叫道。

“房子着火了吗?”斯诺尔克小妞焦急地问他。

五朵云彩悬在他们面前,一动不动,也不再改变形状了,像在等着什么。斯诺尔克小妞小心地伸出手,拍拍最近的一朵云彩。“像是棉花,”她用吃惊的声音说。其他人走近来,也摸摸它。

“就像个小枕头,”小吸吸说。

小嗅嗅把一朵云彩轻轻一推。它飘开一点,又停下了。

“它们是谁的?”小吸吸问道,“它们是怎么到这阳台的?”

小木民矮子精摇摇头。“在我碰到过的怪事当中,数这件事最怪了,”他说,“也许咱们该进去叫妈妈出来。”

“不,不,”斯诺尔克小妞说,“让咱们自己来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把一朵云彩拉到地面上来,用手抚摸它。“这么软!”她说。一转眼,她已经在云彩上嘻嘻哈哈地颠来颠去了。

“我也可以有一朵吗?”小吸吸叫着跳上另一朵云彩。“真妙!”可他刚说出“真”字,云彩已经升起来,在地面上空很好看地绕了个弯。

“好啊!”小吸吸叫起来,“它动了!”

接着,他们全都向那些云朵扑过去,坐在上面,大叫:“走!走吧走吧!”云朵也真的全部发疯似的颠来倒去,直到斯诺尔克小子发现了驾驶它们的办法。用一只脚踩一下,云朵就会拐弯。用两只脚踩它,它就前进。轻轻地摇摇身体,云彩走得就慢下来。

他们玩得真带劲,甚至飘到了树顶和木民家的屋顶上面。

小木民矮子精在他爸爸的窗外绕圈子,大嚷大叫说:“喔喔喔喔!”(他太激动了,想不出什么更聪明的话。)

木民爸爸放下他写回忆录的笔,向窗口冲过去。

“保佑我的尾巴,”他大叫起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荒唐!”

“可以给你的故事好好地加上一章,”小木民矮子精说着驾驶云朵到厨房窗口,对他妈妈大叫。可木民妈妈正忙得不亦乐乎,只顾炸她的肉卷。

“这回你又找到什么了,小宝贝?”她说,“小心别掉下来!”

【阅读点评】

节选部分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一个被丢弃的蛋壳,在魔法师的帽子里居然变成了一朵朵云彩,而且还能托着小精灵们自由地飞翔。从奇特的情节到梦幻般的场面,处处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让人读来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童话世界,感觉新奇无比,禁不住为作者那奇特的想象而拍案叫绝。另一个特点是描写生动。选文语言生动,表现力强,特别是对蛋壳变成云朵时小精灵们快乐游戏的场面的描写,非常生动,让人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阅读思考】

1.阅读选文,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2.摘抄并品味文章的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请将你对选文中最欣赏语句的摘抄和品味写在积累本上。

【媒体评价】

体验感受 篇4

手机用户输入wap.jlwxcs.com或wap.jlwxcs.com.cn或wap.jlwxcs.cc即可访问吉林“无线城市”。手机登录“无线城市·幸福长春”后, 可以看到“热点推荐”和“页面导航”, “热点推荐”栏里动态更新目前最热的四个应用;而页面导航中则包括16个可选项:政务、资讯、交通、教育、购物、生活、便民、医疗、餐饮、广播、收藏、旅游、娱乐、就业、运动和应用。

一机在手政务资讯全掌握

在“政务”板块, 用户可随时登录长春市政府的门户网站, 了解政务新闻, 长春市各区域概况及本地的文化特色。对于想要办事的用户, “政务”板块的“城市办事指南”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里用户可以详细了解“婚姻登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 以及办理流程。除了以上内容, “政务”板块还设有“便民问答”、“手机信访”、“应急电话”、“办公地点查询”、“办公地点地图展现”等功能区域。

在“资讯”板块, 移动用户可以获得包括“公示公告”、“本地新闻”、“国内新闻”等多种资讯内容。

“幸福长春”生活万事弹指一挥间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 “无线城市·幸福长春”应用平台囊括了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用户可以通过“餐饮”板块图文并茂地了解各餐饮机构的特色菜品, 地址、电话, 更可以点播短信优惠券, 凭短信直接享受商家提供的优惠。

“便民”板块帮助拥护了解到“社区信息”、“地产信息”、“电话查询”、“汽车维修”、“银行及ATM”, 甚至还有“酒后代驾”、“二手车交易”和“结婚预约”等功能。

“交通”板块, 用户可以随时掌握市区的实时路况。此外, 通过“交通”平台, 用户还可以进行“公交查询”、“首末车时刻查询”、“地图位置查询”、“出租车归属查询”、“机场巴士查询”、“火车、航班及客运查询”等。

“预约挂号”服务贴心又便捷。用户只需轻点“医院在线预约”栏目, 就可以进行医院、科室、挂号日期的选择, 甚至连挂号预约的医生都可以选择。除此之外, “医疗”板块还可以满足用户“药品查询”、“医院查询”、“医师查询”等需求, 就连大众药房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查询。

娱乐互动“无线城市”带你high翻天

“无线城市·幸福长春”的“娱乐”频道提供多种视频供用户观看, “手机游戏”和“手机音乐”板块整合了中国移动的移动MM和无线音乐资源, 海量的游戏和音乐可供用户选择在线使用和下载。

“应用”板块还包括了“微博”、“WLAN热点”、“掌上营业厅”、“手机证券”、“飞信”、“彩漫”等内容。

职业体验感受 篇5

大学,是我们曾经心目中充满无限向往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不仅有青春的笑脸,有浓郁的学习氛围,这里更是我们放飞理想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专业知识,还要完成学校与社会的过渡。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这话一点也没错,比如说竞争,人际关系等方面。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做一些兼职,这样就可以增加我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更多地了解这个社会。因为学习的是英语师范专业,所以我在上个假期选择了一份初中英语家教的工作。这个学生基础比较差,对一些的单词短语也跟陌生,所以我督促他多背诵重点单词和短语,每周背诵一篇英语课文,课文的背诵非常有效果,因为文章中就包含着很多常用重要的单词短语,放在文章中有一定的语境,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有点没自信学好英语,这时我就以一个朋友的身份鼓励他,并给他讲了很多自己和别人的故事,我觉得他明显对我的话产生了兴趣,并且慢慢地找回了信心。不过我发现在上课时候,他有的时候会走神,我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也让他给我提出一些建议,因为我也要找到适合他的教学方法,和他一起学习。我努力让自己说的话越来越幽默,这样就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还能让他感觉这个老师并不是那么死板。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经常和他聊天,也知道了他的喜好,我就从这一方面入手,让他用英语和我交谈,说说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方法很有效,不仅让他敢说出来,而且还锻炼了他的口语。

家教工作对于我这样一个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教会了我很多。假期结束,学生开学了,我也体验到了做一名老师的辛苦。以前看讲台上的老师讲课不觉得什么,可当自己真正做这件事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的难处。学生有的不会的地方,怎么讲都不理解,要是以前,我肯定觉得他不是很聪明,可是作为一名老师,把学生教会就是你的职责,这也教会了我如何去带着耐心去诠释一件事情。

感受体验表达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心理健康;渗透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它涵盖的内容较多,如阅读教学、识字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由于语文教学拥有丰富的教学知识,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心理渗透时拥有较好的优势。口语交际并不是简单进行语言运用,语言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简单解释清楚的,它还是一个人思想、知识、心理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小学生开始学习语文口语交际的时候,就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心中,让学生在拥有较好口语交际能力的时候,还能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一、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感受、优化心理环境

研究表明,教学氛围融洽,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的效率要更高。而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时,要想使小学生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班级里的學生。口语交际是一门需要对话交流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始终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来与班上的同学对话,无形中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远了,这样的教学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渴望被他人关注,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时刻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班级里感受到温暖,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了,也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渗透。

比如,班上有些学生胆子比较小,在口语交际课上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一味打击学生,给学生以消极的心理暗示,而是应当积极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克服困难,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哪怕只是说了一句话,教师都应当给予他们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二、在具体的交流情境中体验,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容易受身边人的影响,也许在许多教师看来这是小学生学习的一大缺点,但是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善加利用,这种缺点也能变为学生积极学习的优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是只有空洞的理论知识讲解就够了,还需要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交流的乐趣,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心中。

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中有一个关于“秋游”的口语交际,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环境,让班上的几个学生一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胆子小,不敢开口,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容易受他人影响,教师如果让几个学生一起交流,胆子小的学生可能很容易就会被身边的同学所感染,激发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勇敢。

三、在口语实践活动中表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学好口语交际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上教师只能将方法教给学生,让班上的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且学会运用,如果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口语交际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运用生活这本大书,安排学生多接触生活,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形成谦虚、团结、互助的良好心态,以微笑面对生活。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不敢展现自我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去商场购物,培养交际能力,学生如果经历了一次失败,教师或家长要学会鼓励他们,让他们勇敢地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尝试。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细心、耐心,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挑战自我,培养健康的心态。而对于一些性格外向,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则应当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口语交际中的不足,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能让这些学生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优秀,就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学会运用生活实际,因材施教将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渗透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

总之,口语交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要学会运用口语交际的特点,将心理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从小就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中权.新课程下心理健康在小学语文课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

[2]张磊.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语文教学初探[J].读书文摘,2015(20).

关注情感体验 感受歌唱魅力 篇7

一、在唱歌教学的准备阶段, 注重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 教师自身首先要非常了解音乐,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到音乐的细节上。因此, 教师要深入地剖析教材, 反复聆听歌曲, 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融入到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 将歌曲中具有典型特征的音乐要素提炼出来, 并以此为载体精心构建多种体验形式, 设计出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给学生留足体验空间, 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做足, 做到位。

作为音乐教师决不能忽略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有的教师甚至觉得音乐课根本就不需要预习。我认为在课前对音乐教材的熟悉和准备、对音乐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课前让学生收集与歌曲有关的音乐、文学、美术等相关信息, 并进行信息的组织、分析、加工和运用, 初步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因素,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还能促进学生课上的学习, 利于养成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二、在唱歌教学的学习阶段, 注重情感体验与探索

这个阶段是唱歌教学的主体, 它既是一个音乐审美体验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审美探索活动过程。在学习新歌的各个环节中, 均要渗透音乐审美的体验因素,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充实, 在充实中成长。在平时的唱歌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下面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1、创设情境, 营造体验氛围。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音乐课尤其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丰富多彩的媒体渲染, 寓教学内容于情景交融的情境之中, 营造情感氛围, 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 并将这种情感贯穿于音乐体验的全过程, 时刻拔动着学生以情感来歌唱的心弦。

2、交流互动, 参与体验活动。

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要尊重学生, 悦纳学生, 给学生以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空间。在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 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 使师生、生生互动达到至高点, 使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不断得以实现。

音乐是听觉艺术, 音乐教学中必须把聆听音乐作为一种体验。教师要首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主动地聆听歌曲。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或歌曲的音视频欣赏, 配有伴奏音乐的绘声绘色的歌词朗诵, 建立在歌曲美感体验上的以乐句为单位的轻声学唱等, 都会诱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只有教师动情、引情, 学生才能入情、抒情。继而从歌词入手, 结合力度、速度、节拍、旋律、结构等诸多音乐要素的某一个方面, 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感体验。在生动、丰富、具体的歌唱活动中, 促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调性及和声, 追求恰如其分的情感表达, 让学唱歌曲的过程变成情感体验与探索的过程。

歌曲《你是这样的人》中, 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抒发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和痛失总理的哀思之情;第二乐段平行乐句的反复出现把人们对总理的怀念崇敬之情如火山般迸发出来, 表达了对伟人的无限怀念。教学时我先诵读歌词让学生知道虽然歌曲从头到尾都没有指出主人公是谁, 却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进而通过弱起节奏、延长音、大跳音程、力度的练习, 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体验到歌曲激昂悲壮的情绪;再选用刘欢和戴玉强的演唱作对比, 让学生了解相同歌曲的不同演绎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运用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进行对比评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视频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感染着学生, 大多数学生沉默了, 感动的泪水、哽咽的声音告诉我:同学们已经被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最后的歌唱让很多学生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音乐的美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灵。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到歌曲的真挚情感, 并能用歌声来表达对总理的深切缅怀和无限爱戴, 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高尚的道德观念, 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在唱歌教学中, 不仅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更要注意创设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多种形式和通道, 吸引学生参与到音乐的体验活动中。反复聆听音乐、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对比、参与小组讨论、合作设计节拍节奏形式、创编伴奏方式、听音乐画图谱及歌舞表演等都是有效的体验形式。比如《唱脸谱》中的听音乐绘画, 《赶圩归来啊

强化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张燕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开展课外阅读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点。那么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外阅读, 让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 博览群书, 开拓视野, 丰富知识储备呢?

1、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如果对学习不反感, 乐意学、自觉自愿地学, 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研读鉴赏, 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师还可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 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时感受到课外读物的吸引力, 主动进行阅读, 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好;教师也可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欣赏、评析, 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 通过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指导阅读方法。学生如果只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而阅读却毫无目的, 或读了好文章, 也不懂得积累精美语句, 吸取写作技巧, 这样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同时, 还要适当加以指导。阅读的方法有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 等等。除此之外, 教师还需培养学生自主搜集、选择、整理阅读信息的能力,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 又

哩哩》、《青春舞曲》中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爱我中华》、《青藏高原》中歌舞表演的创编, 《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长江之歌》中旋律线的绘制, 等等。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反复的充满兴趣的体验活动中, 才能获得对音乐自主的感受、理解和表现。

三、在音乐教学的拓展阶段, 注重情感体验的融合与发展

新课标中要求音乐体验活动要将音乐同其他艺术形式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对比体验过程的不同阶段, 课后的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将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校内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进行融合。比如在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青藏高原》时, 我将体验歌曲的民族音乐风格、民间舞蹈融合在一起, 并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上网等形式拓展所学内容。了解彝族、藏族的风拓深了学生阅读的深度, 语文学习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

3、培养阅读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 还要指导学生养成专注、质疑、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通过反复地、有效地课外阅读的训练, 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独立的阅读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 会为他们将来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阅读交流。

当然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 及时地鼓励学生,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首先要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 包括一个学期的阅读数量和篇目, 每天定时定量的阅读数目等。其次, 可通过一系列活动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 其形式多种多样, 如编写手抄报、编辑电子报、办墙报、阅读笔记展览;还可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经验交流会, 等等。当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后, 会坚持更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了, 积累丰富了, 就不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 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当然,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 其视野必然开阔, 其志向必然高远, 其追求必然执着。因此, 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 从而开阔知识视野, 增加语言积淀, 丰富完善自我, 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指导学生用器乐演奏、歌舞的形式表现歌曲,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教学之余, 我组建了校合唱队, 培养有音乐特长的学生, 带领他们参加校外和社会的音乐活动, 为他们在课外搭设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又一个舞台。

总而言之, 唱歌教学不能为唱而唱, 教师要将情感体验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抓住歌曲中典型的审美要素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用自己的感动和感悟去感染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音乐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体验歌曲的艺术形象, 用歌声表达出歌曲的情趣和风格,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 实现音乐审美体验价值的最大化。

亲身的体验特别的感受 篇8

课堂变化万千, 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 既不由教师单方面决定, 也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于这些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 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件”。这时, 就需要教师及时发挥教学机智, 作出迅速而准确地判断, 并妥善处理, 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课堂中发生的意外事件我们应该沉着面对, 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它, 解决它。说不定, 学生想到的正是我们老师所没有想到的。也许, 这意外的插曲可以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财富。

【案例描述】

“通讯簿中保存着许多有用的信息, 一旦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或通讯簿中的数据丢失, 损失将是非常大的。为了通讯簿的安全, 我们应该预先备份, 以便需要时进行恢复。那么如何备份呢?备份文件放在哪里呢?同学们请先看我操作一遍, 然后试着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试一下。”笔者先演示了一遍给学生看, 并要求学生把备份文件放在“D:stu”目录下。

经过笔者的演示, 学生们也开始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七手八脚的忙起来了。有的在导出自己的通讯簿到“D:stu”目录下, 有的先删除自己通讯簿里的名单然后把备份的通讯簿导入到OE的通讯簿中。“如果有别的班的同学也来这里上计算机课, 那他不小心把我的通讯簿备份文件给删了怎么办。能不能把OE的通讯簿导入到自己的网易邮箱中呢?”平时比较喜欢钻研的小波说到。“是啊, 如果我把我辛辛苦苦填写的通讯簿资料放在“D:stu”目录下, 那要是给别人删了怎么办。”别的学生也忧心重重的担心到。这下教室里可议论开了, 学生都担心自己的通讯簿文件会丢失。面对此情形, 笔者也是一筹莫展, 教材里没有这部分内容, 备课时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同一内容笔者已上了好几回了, 自信不会有什么问题, 在这个班却节外生枝了。既然问题出来了, 顺势引导下去吧, 试试这个学生的想法可不可行。我心里想到。

“好了, 我们试一下小波同学的想法可不可行。”大家打开网易邮箱, 看看有什么通讯录之类的选项。通讯录里有没有像OE那样有导入导出的功能呢?“有啊, 老师。”有学生兴奋的说到。“好了, 看来我们已经成功一半了。剩下的问题交给你们去探索了。”这下学生们一个个都忙开了, 只见小波同学进入自己的邮箱后, 打开了通讯录的选项后在选择导入文件找到了在OE操作时保存的“通讯簿.wab”文件。然后就开始导入了。“我在开始导入了”小波兴奋的说。接着在他的电脑上出现了“导入项目为0, 可能格式不对”的提示。“老师, 不行啊, 格式不对。”小波一脸沮丧的说。“我的也不行啊”有几个学生也随声附和到。

“大家安静一下, 我们来一起探索”笔者大声说到, 同时用电子教室控制系统把他们的计算机给控制起来。“为什么会导入不进去?网易的电子邮箱给我们提示了么?”笔者问到。“有, 网易邮箱解释说格式不对。”学生们一起回答说。“那么网易的电子邮箱要我们提供什么格式的通讯录文件呢。”笔者又问到, 同时把画面切换的网易电子邮箱的通讯录选项。“有, 网易邮箱要求我们提供一下后缀名为‘CSV’的文件。”学生们回答到, 同时感觉到问题的所在了。“OE的通讯录文件后缀名是‘WAB’, 老师那能不能把OE的通讯录文件导出成‘CSV’格式。”善于发现问题的小波回答到。“好了, 小波同学已经把问题的关键说出来了。我们需要探索的是能不能把OE的通讯录文件导出成‘CSV’格式。”

“老师, 让我们自己试一下。说不定就可以成功了。”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把电子教室的控制系统关了, 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了。因为我之前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希望他们能给我答案。大约过了五分钟, 发现好几个学生脸上已经出现了笑容。“老师我已经做出来了。可以全部把OE的通讯录导入到网易邮箱中。”小波兴奋地喊到。大约又过了四、五分钟我看到班上的大半的学生已经开心的露出了他们的笑容。“好了, 大家停下来吧, 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 我们还是把这个艰巨的任务给小波同学吧。”笔者启动了电子教室控制系统, 把画面转播到学生机。经过小波同学的操作和解释, 几个没有成功的同学也豁然开朗, 一堂节外生支的课在愉快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案例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控制下, 严格按照预设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教师的工作是“讲”, 学生的任务是“听”。有人曾用“一言堂”,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来形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新一轮课改的日益深入,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新的教育思维的冲击下纷纷被淘汰。在这样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势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被唤醒, 探究知识本质的潜能被发掘, 形形色色的课堂意外也就应运而生、层出不穷。意外是好课的亮点, 是能让人的眼睛一亮, 让人砰然心动的情节。意外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 学生有了创造的苗头;意外的出现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 也使教师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

感受学习过程,体验数学魅力 篇9

以下就我的教学心得,浅谈几点看法:

一、主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与用途。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经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思维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面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要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动手操作,从中感知材料,去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如:《栽蒜苗》一课,如果直接输给学生数据,表面看起来时间短,操作简单,效率高,但印象不深。而事先让学生去播种蒜苗,虽然时间长达半个月,操作复杂,但是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了栽种、测量、记录的全过程,每天都在发现中享受快乐、获取知识。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了“长短不一”的过程,增强了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理解,也因投入而使数学知识更显充实,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二、情知协调,“体验”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是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感磁场,让认知活动情感化,学生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对知识的产生展开探索,带着情感进行体验,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吸收、储存、内化、转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真正做到情知合一,共同发展。

面对有待进一步抽象、概括或建立联系的数学问题,要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结论或数学结构。如:学习面积单位时,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通过“猜一猜”“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等活动,小组合作画出并剪出1cm2、1dm2的面积单位,并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大小是1cm2。然后提供给每个小组一把米尺:怎样表示出1m2的大小呢?这时让学生自由活动进行测量。这样,把学生摆在数学家的位置,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地说、充分地说,先是用眼判断,再动手操作验证,做到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学生们在这有层次的、开放的、有趣的多种数学体验活动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其思维更加条理化和有序化,初步形成数学能力。

三、交流碰撞,“探索”数学思维的创造过程

1. 碰撞生疑,质疑生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外”,要抓住课堂中不期而遇的资源,就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他们互相补充,渐渐接触到问题的本质,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数学课堂因为“意外”而更加精彩。

如 : 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时,让学生用4组小棒摆成三角形的操作,对于“长3cm、2cm、5cm的3根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学生在实际操作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1不可以; 2可以。这时,教师应不急于表态,应让每组学生谈谈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发现问题,只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有闪光的生成。教师就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及时回应,引导学生重新操作,反思与比较,从而在再次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错误。

对于看法1,认为不可以摆成三角形的同学的观点是:如图1所示,底边长是5cm,上面两根线段之和就不可能是5cm,否则,这就与“两点间的无数连线,线段最短”相矛盾,结果说明:3根小棒中,其中2根长度之和等于第3根,就摆不成三角形。看法2,经过再次拼接,发现两根短棒2cm、3cm所拼成的两边,其实成了一条线段(如图2所示),这样三条线段拼成了两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从反例中再次强调了:任意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大于第3根,就能摆成三角形。在解决“矛盾冲突”中产生共识,从而验证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中逐渐理顺思路,实现意见的统一,在“摩擦碰撞”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

在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立足于逐步同化的知识感悟,远比教师即时的直白评价有效得多。课堂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学生的思维才会条理化和有序化,精彩的生成就会层出不穷。

2. 探究解惑,释疑创新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应使学生在课内外始终处于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合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是引导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期望,有证实自己智慧力量的期望,同时还希望体会到创造的快乐。

如:东南花都的门票是:成人票30元,儿童票16元,如果购买5张成人票,赠送1张儿童票。一个旅游团有9个大人和3个小孩,该怎样买票最省钱?

买9张成人票(赠送1张儿童票)需花:30×9=270元;

买2张儿童票需花:16×2=32元;

那么一共需要: 270+32=302元。

这种思路合理利用了优惠策略,但是不是最省钱的方案呢?这时,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思维:儿童只能使用儿童票,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成人票。所以,这时可以启发学生:再多买几张成人票,就可以再享受优惠票呢?学生就可以打破思维框框,想出更省钱的方案:买10张成人票(赠送2张儿童票),一共有12张票,够12个人去花博园。这样只需花:30×10=300元。

通过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经历了“比较”的过程,可能得出新颖的结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

“知其言,更知其所言。”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知识或问题发生过程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结构的形成。由此可见,在课堂与生活中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探究中体验到“数学创造的过程”,就会获得更完美的结果。

摘要: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的疑惑,会产生认知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火花,所以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联系生活,感受和体验数学 篇10

1. 用生活中的事物, 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经验和知识从无到有。通过多年的学习, 在他们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探索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可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 学生会举出很多实物, 比如, 水桶底, 下水道洞口的盖子, 汽车的轮子等。那么, 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水桶的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 而且还比较漂亮;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就不会掉入洞内;汽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 行驶的速度会更快。”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有关的, 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 大家就会更加明白它的设计道理的。”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 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学习目的性强了, 学习的兴趣自然产生了。

2. 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对比, 提出数学问题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 也必须根植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 从平时看得见, 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如我在教学体积单位时, 讲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先让学生伸出食指, 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个指节大小。下一步, 我让学生用食指的第一指节来跟身边的事物进行大小比较, 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然后我拿出一个粉笔盒, 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笔盒大小。1立方米这个空间概念有多大呢?我让学生都用手势比画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有多大。与此同时, 马上出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架。学生们一看到木架都不约而同地叫了出来, “哇, 很大啊!”于是学生明白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这样, 在同学们既兴奋又惊奇的目光中, 我们完成了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 感受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 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 而是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情境, 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从而激发出学习的需要, 这也是重视数学教学源头的一个方面。

1. 创设生活情境, 产生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呈现儿童生活背景, 当学生发现, 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是一个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思考、分析和解决的。否则, 他们可能就会认为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无关。例如, 在讲授“按比例分配”时, 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张先生和李先生合伙开一间小店。张先生出资70 000元, 李先生出资30 000元。小店第一个月赢利10 000元。可是在利润分配时, 李先生要求平均每人分5 000元。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请你帮他们想一想按什么方法分配这10 000元的利润?通过学生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 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 而变成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2. 创设生活情境, 直入数学问题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 我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和计算”时, 就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 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 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此次活动的钱数都要以“元”为单位进行交易。如一个学生拿5元钱买单价是1元2角的圆珠笔两支, 单价是5角的橡皮一块, 售票员应找回多少钱?1元2角等于多少元?5角等于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参与生活实践, 认识数学问题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 在生活空间中感知。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 我就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 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 然后让学生用绳测量出100米的边长来, 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我们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在同学生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课。这样的教学安排, 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参与到生活实践中, 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四、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 运用于现实生活, 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后, 让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这种性质的实际用途: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成了三角板, 三脚支架, 自行车的三脚架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了推拉门、电动门等。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由此可以说, 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 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近感的内容。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不同的内容, 将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 就会使教学活动过程显得枯燥乏味;有趣的内容, 将会使教学过程变得趣味横生。

感受异国魅力,体验语言传奇 篇11

这条新闻,一下子把小语种推到了公众的面前。小语种强势的就业需求暂且不表,单单从这几年火热的电影市场来看,我国每年引进大片的份额在日益增加,目前已增至34部。到电影院看原版电影,其听觉感受远远超过翻译版。不少同学一定很羡慕那些买原版票的人,可以没有距离没有障碍地看懂外语片,而自己只能无奈地买张翻译版的票。至于风云的美剧,如果能看懂原版的。就不必等网络上的翻译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个最最平常的东西——语言,说说最特别的—一小语种。

小语种是什么呢?小语种,顾名思义就是相对英语这些应用面很广用者甚众的外语而言,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他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有人说过“跟上帝扯淡就要用西班牙语,泡妞要用意大利语,勾搭帅哥要学法语。”嘿嘿,想要学会这么多种语言估计很难,但是学习一门还是没有问题的。

学习小语种的五大好处

1.对大脑比较好。据说会说多种语言的人都很聪明,而且可以提高思维逻辑能力。

2.能够快速了解你喜欢的国家的信息。

3.增加自信和魅力。你看过哪个翻译不自信,举手投足间不充满魅力的么?

4.增强竞争力。除了对找工作有好处,大把的兼职等着你去做。翻译的兼职完全可以满足你日常的物质需求,还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

5.锻炼自己的脸型和面部肌肉。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音和语言。不同国家的语言发音位置不同,对面部肌肉有不同程度的锻炼,也影响呼吸的方式。比如英语重视唇齿音和舌头的活用,而法语的发音中有相当比例的鼻腔共鸣音。如果你对自己的脸型不满意,完全可以通过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对自己的脸型进行微调。小语种开设的类别

第一类是欧洲语系,主要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捷克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保加利亚语、荷兰语、阿尔巴尼亚语、罗马尼亚语等。

第二类是亚非语系,主要包括阿拉伯语、日语、朝鲜语、梵语、菲律宾语、马来语、印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蒙古语、印尼语、土耳其语、越南语、泰语等。

在这些小语种里,常年招生的有十多个,其他语种则是隔年或数年才招一次。

小语种的学习难易程度如何呢?有这样一句话在学习小语种的学生中流传:“三分钟韩语,三小时英语,三天法语,三个月日语,三年德语,三百年阿拉伯语。”这句话虽然未必科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这些小语种学习的难易程度。

去哪些学校学习小语种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语言专业类学府,是我国外语院校中历史最悠久、层次最齐全、语种最多的高等院校,其中文音译Bei Wai蜚声国际。截至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已开设4g种外国语课程(其中18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培养出诺贝尔奖得主1名,驻外大使400余人,参赞近1000人,“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友的身影”,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英语、德语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俄语、阿拉伯语言是北京市重点学科。

2.上海外国语大学

设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泰语、葡萄牙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瑞典语、荷兰语、越南语、乌克兰语、希伯来语、印度尼西亚语等34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文社科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其中希腊语是我国内地唯一的硕士点,2个全国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阿拉伯语语言文学,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一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国际关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高级翻译学院经常承办联合国、国家政府、上海市等举办的各种大型国际活动的会务翻译工作。其口译系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唯一一所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

3.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是一所以外语为主,文、管、经、工、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外国语大学。学校设有日语、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朝鲜语、西班牙语等26个本科专业;日语、英语、俄语、朝鲜语、德语为省级示范性专业。日语、英语、西班牙语和俄语为省级重点学科,西班牙语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立韩日、日韩、日英、英日、韩英、德英、法英、俄英等复语专业方向,复语专业是大连外国语大学的特色专业。大连外国语大学利用与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这一优势,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长野大学等多所名校开展联合办学。

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省涉外型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日语专业是广东省高校最早的硕士点之一,1981年即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校拥有设备先进的全景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室。

5.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简称“北二外”“二外”,是教育部、外交部、旅游局和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已经成为培养国家外语外事、对外经贸、旅游管理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在全力建设以外语和管理等学科为优势,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北二外在民间被誉为“外交家的摇篮”“旅游人的港湾”和“管理学的圣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一日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翻译、旅游管理、阿拉伯语。4个国家级特色学科建设点一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

除了这些学校外,学习小语种,还有很多大学值得你们选择,比如《金粉世家》里金燕西求婚的场地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很强的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

让感受与欣赏成为快乐体验 篇12

一、在听听、画画中感受音乐

音乐是非语言性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根据之一, 是听觉的艺术, 它在时间中流动。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奏、唱、动、创是音乐教学领域的五大原点。在音乐课上, 培养学生对音响的聆听, 它包括对音乐的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 这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要围绕五大原点之一的“听”展开系列教学活动。

(一) 在听赏中, 感受音乐旋律曲线的变化

聆听, 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反复聆听, 感受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表现怎样的情绪?在教学中, 学生可以伴随着音乐, 用手画出旋律曲线, 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

(二) 在演奏中, 感受音乐曲式结构的变化

以音乐短句作为学生乐器演奏的核心, 进行最初的音乐教学并反复听赏。让学生连续听短句后, 在乐句接头地方标出, 并用图形谱画出旋律走向, 感受、体验音乐结构的变化。

学生通过听赏、演奏, 感受旋律曲线、歌曲结构变化, 让学生发自内心做出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 快乐体验,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 进一步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要素的精髓。例如, 歌曲《小雨沙沙》, 教师引导学生去用心聆听音乐中的声音。让学生体会歌曲唱了什么? (大雨和小雨) ?“大雨、小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学生用手画出乐句的上行、下行变化, 用不同色彩笔画出图形谱。结合图谱, 进行情感体验, 让学生表现出大雨声音就稍大, 小雨声音就小点的音乐形象。

二、在看看、想想中理解音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它比其他更容易进入人们心里。如何获得这种情感体验, 我们在“听听、画画”感受音乐的基础上,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看到乐谱, 通过反复视唱, 仿佛“看到”音乐的画面, 从画中“听到”音乐, 从曲中“看到”画面。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感受与欣赏教学的三度创作。一首乐曲带给人的想象是不一样的, 它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要让学生敞开心扉, 用心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 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的, 我们要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设空间。因为音乐的魅力在于:当人们沉浸在优美动听、饱含情感的音乐中时, 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是, 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地走进音乐, 理解音乐, 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听赏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 (第五号) 》, 通过听赏一、二部分, 让学生找出第一、第二部分的主题乐句, 体会力度、速度、音区的变化, 感受乐曲热烈、奔放的场面。

三、在哼哼、唱唱中表现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 学生能用不同的声音和情绪表现音乐。在音乐课上, 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 均可以用声音予以表现。可以让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进行体验和感受;可以对人声和常见乐器声进行感受和体验等;可以采取哼唱、模唱、轮唱、接唱、对唱等形式表现作品。让学生在哼哼、唱唱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大胆去表现对音乐的理解。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表现、感受音乐, 体会音乐的不同风格和音乐形象。如:《小步舞曲》合唱曲, 优美的歌词配上曲调使得旋律更加动人。学生完全有能力唱出来, 在唱中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四、在读读、拍拍中创造音乐

节奏是音乐的灵感, 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节奏特点设计节奏型, 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图谱。不同符号代表不同节奏, 每一种节奏可用人体、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结合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这些音乐表现要素, 体验和感受旋律、音色、力度、速度、曲式及织体等。凡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可在读、拍中表现并创造音乐。如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可以在旋律下加固定低音, 可以在旋律下加简化了的副旋律, 可以加级进式副旋律和和声连接等。在读读拍拍中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来伴奏, 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还可以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在欣赏过程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 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学生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在享受体验的快乐。在感受与欣赏中还要重视三维目标的制定、音乐为主线, 注意曲目的广泛性, 关注音响品质, 关注音乐与相关学科的综合等。

上一篇:经济法的独立法律地位下一篇:改良前庭大腺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