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护理课程

2024-10-09

成人护理课程(精选9篇)

成人护理课程 篇1

社会的发展要求护理教育从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向以培养能力、传授知识、提高素质三位一体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 其考核目的也将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地关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检验与培养, 使考试成为继续学习的过程[1]。因此, 如何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传统的考核模式为集中性考核, 评价体系单一, 考试方式僵化, 分数重于能力,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实现对课程学习的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笔者在成人护理课程考核中, 尝试应用形成性考核方法。

形成性考核, 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并将考核和评价结果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2]。

1 形成性考核的意义

1.1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形成性考核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 可以及时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状况, 反馈教学信息。教师通过对反馈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 有助于有效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1.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性考核通过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不断激励和督促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理念。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从而达到对知识全面、系统掌握的目的, 此外, 还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学习策略和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

1.3 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学业成绩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其考核结果与课程终结性考核结果相结合, 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职生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的不良学习习惯, 避免了某些学生在期末考试时投机取巧;能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考核, 可全面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 能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

1.4 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核, 加强和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 如良好的学习习惯、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形成性考核在成人护理课程中的实施

在实施中,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作业考核、教学实践活动考核。

2.1 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

根据学生在成人护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定成绩, 依据学生出勤率、学习态度及课堂表现进行成绩评定。教师在教学中做好观察记录, 如学生是否认真参与到教学中, 听课过程中是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建议等。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2 作业考核

在授课中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需要给学生布置作业, 作业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专门设计的综合性作业2种。

(1) 平时作业安排。如:请根据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需求, 制订适宜的饮食护理方案。依据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质量进行成绩评定。

(2) 综合性作业是根据课程阶段性学习测评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 如案例分析, 给出具体案例, 要求学生分析、评估患者, 给出护理诊断, 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引导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

2.3 教学实践活动考核

根据学生在实验、实训课及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综合表现进行成绩评定。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临床见习、技能考核等。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 由学生扮演护士, 对模拟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并指导模拟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咳嗽。通过学生表现进行评分。还可以安排学生到医院对具体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并让学生分析患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 通过学生的书面报告进行评分。

3 考核程序

3.1 记录真实情况

制作各种记录表, 将学生参加课堂学习、作业完成、参加实践活动等情况记录下来。

3.2 整理原始资料

定期或不定期对记录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对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书面报告进行审阅。

3.3 评定分数

根据考核评分标准, 对整理的各项目内容、作业及实践成果进行量化评分。

3.4 合成分数

将各部分的考核结果根据标准进行分数合成, 得出学生形成性考核的总评成绩。形成性考核总评成绩按规定比例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结合, 作为学生学业的最终考核成绩。

4 形成性考核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4.1 强调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

部分学生认为形成性考核是终结性考核之外的另一种考试, 完成的目的只在于获取相应的分数, 在做作业时, 为了得高分而抄袭, 这种现象挫伤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有损于考核的公正性, 违背了形成性考核的宗旨。因此, 教师在开课前应向学生公布形成性考核方法及各部分所占比例, 强调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 对雷同作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4.2 注意考核内容的全面性

部分项目由于学生人数多, 缺乏可操作性, 如课堂提问、角色扮演等。因此, 应注意考核方法的多样性, 同时考核内容应涵盖学生的各个方面, 不能有所遗漏或偏颇。

4.3 注意考核过程的量化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情况应做详细的原始记录, 并将原始资料转化为数字资料, 使考核成绩由量化统计分析得出。

4.4 注意考核的公平性

考核的标准、程序、方式和方法应统一、规范, 不能因人而异。

5 总结

在高职成人护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考核对促进护理教学改革有积极作用, 但现行的形成性考核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摘要:高职成人护理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平时课程学习表现、作业、教学实践活动考核组成, 形成性考核可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成人护理课程,形成性考核

参考文献

[1]彭金波, 郭丽.课程考核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2) :229~230.

[2]李家林.高职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6, 27 (482) :44~46.

成人护理课程 篇2

我始终以积极的信念和勤奋的态度,对护理工作满腔热情,将耐心、细心、热心、责任心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在业务方面认真专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的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工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成为了科室的护理骨干。护理工作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和认可。

实习的过程中让我收获颇多,让我从生命里爱上“白衣天使”这一神圣的使命。使我对医学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实事求是 精益求精 热爱医学事业的我 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我决心全力以赴解除病人之病痛 使之有一个完美的健康,救死扶伤 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 为西部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奋斗终身 尽我微薄的力量 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 不断充实 自我 完善自我 做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

成人护理课程 篇3

关键词:成人护理学,课程改革,护理本科生

我校护理专业自2012年起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整合原有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课程为成人护理学, 起到压缩学时数、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全面优化学科教学的效果。成人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关于了解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病人康复的学科。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 是临床护理学中的核心课程及其他各专科护理学学习的基础,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学生毕业后在临床护理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病情变化判断等综合分析能力的强弱。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 对成人护理学课程进行综合改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校2012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201人。进行课程综合改革的方法如下。

1.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1) 减少基础课内容讲解:减少已学内容的授课时间, 要求学生课前按照老师布置的内容进行复习, 课堂上会随时以提问方式抽查, 以检查学生对前期基础知识掌握的效果, 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授课内容与方法。 (2) 整合其他临床课知识:如与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授课教师沟通, 部分其他课程中也会学习到的内容, 在本课程中略过或简要讲解。

1.2 开展临床早见习

为使学生尽早接触病人, 尽早进入护士角色, 尽早接触社会, 培养人文素养, 要求2012级学生利用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期间到自行联系的医院进行为期10d早期接触临床的活动。告知早见习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 早见习结束后学生需完成《早见习鉴定表》, 内容包括有早见习体会、带教教师评语及医疗机构公章。

1.3 考试评价方式改革

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 由原先的3∶7改为1∶1, 平时成绩包括几个方面。 (1) 操作技能考核:为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们对成人护理学的常用操作技能, 如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体位引流、胰岛素抽吸术、洗手、穿脱手术衣、外科打结等, 在课堂内外操作练习, 并于学期末现场考核。 (2) 书写见习体会:要求学生见习结束后完成1份见习体会, 记录临床见习中发生的任何重要的或有意义的、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叙述事件的过程、分析原因、谈体会, 不限文体和字数, 尽情发挥。这种自我体悟性的作业不仅使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 而且能帮助学生养成适时反思的习惯, 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3) 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到社区、福利院、养老院进行疾病调查和健康指导, 到街头进行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等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 免费为市民测血压、血糖等。 (4) 小论文书写:科研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要求学生以“成人护理健康教育”小论文书写为提高科研能力打下基础。既能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又可掌握查阅文献、获取信息、书写论文的技巧, 培养本科学生的科研意识、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标准化病人考核:通过多次专门培训并进行考核, 培训8名性格外向、表演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 让学生模拟临床情况实施护理, 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主动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提高教学效果。

2 结果

1学年授课结束后, 向学生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发放时强调问卷的匿名性, 鼓励学生真实作答。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1份, 回收有效问卷195份, 有效率97.0%。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实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1]。成人护理学课程包含了护理专业的两大主干课程, 涉及范围广, 内容丰富, 知识整体性强, 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但却普遍存在着知识体系繁多抽象, 教师难讲, 学生难学, 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为适应21世纪医学人才的要求, 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对成人护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3.2 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优点

3.2.1 优化教学内容及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针对成人护理学知识点多, 与解剖、生理、健康评估、药理、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多学科联系紧密的特点, 修订教学计划, 采用减少基础课内容讲解、整合其他临床课知识来达到优化的目的, 在总课时保持不变、不增加学生课时负担的前提下, 节省出学时以采取更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讲课任务的手段,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措施[2], 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始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更高目标。护理学是研究人对疾病、健康的特定反应, 这种反映个体化、动态化的护理专业教师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也应如此。故教师授课应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护理实践工作为目的, 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方法, 突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护理技能的培养。

3.2.2 引入学生标准化病人, 弥补实践教学不足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可的、能够有效培养和考核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评价模式, 标准化病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3]。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训练, 能够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情况的正常人[3], 标准化病人具有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3种功能[4]。使用标准化病人教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各项临床操作能力。此外, 还可培养学生的护患沟通、病史采集、健康教育等多项能力, 解决目前临床见习病人不足或不能充分配合的普遍问题。从反馈结果分析学生对这种考试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76.9%的学生认为该考核方法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72.3%的学生对采取此种考核方式持赞成态度。

3.2.3 实行临床早见习, 提高临床思维与应用能力

临床见习是连接医学理论与临床的纽带, 是学生感性认识疾病的开始, 也是学生与病人沟通的开始, 更是临床实习的桥梁与基础。以往的教学安排是见习在理论授课之后, 即先进行理论授课, 在学期中、未进行临床见习, 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学生先对疾病有一理论认识, 再在临床中去观察实践加深印象, 但又存在着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对疾病无直观印象与切身体会而兴趣不浓的弊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其一就是早期接触临床。早见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医院的机构设置、工作流程, 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护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 培养护患沟通能力, 为下学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 (61.5%) 对早期接触临床持赞成态度。

3.2.4 多种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传统的成人护理学考试, 主要侧重于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其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病案题等是常见的出题形式, 学生不用思考分析, 答案固定且全部都在教材上, 学生只需在考试前突击记忆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因此这样传统的考试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起不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作用。因此本课程改革紧紧围绕培养目标, 结合学科特点, 积极推行评价方法的改革, 使之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实际水平做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改革后, 总成绩=期末考试 (50%) +操作技能考核+书写见习体会+社会实践活动+小论文书写+标准化病人考核 (各占10%) , 以避免对学生“一卷定终身”的弊端, 并能从一定限度上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结果显示, 61.5%的学生对此评价方式表示满意, 认为可提高其专业能力与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实行多种评价方式, 淡化了通过一次考试评价学生的方式, 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评价更客观、更公正,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 优化方法与对策

3.3.1 强化学生理论知识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 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 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护士。无论是早见习期间, 还是面对标准化病人, 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充足的问题。故学生在早见习及标准化病人考核前应复习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 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起到预期的效果。

3.3.2 多元化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学生

在问卷中显示, 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元化评价的主体除教师外还应包括学生自我及相互评价。在今后的授课中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引入学生为评价主体, 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解志宏[5]在内科护理操作中引入师生共同评价,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考核变成了一次互动式教学活动, 使考试由负担变兴趣,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 有利于专业目标的培养。

3.3.3 设计全面的标准化病人考核标准

本课改中的考试主要由监考老师评分, 同时参考标准化病人的意见, 但为了更客观全面评价考生, 两方面的评价同等重要。其中监考老师从考生对评估技巧及操作掌握的正确程度和熟练程度方面进行评价, 标准化病人扮演者具体评价考生操作的舒适程度、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等方面。目前, 有关教师方面的评价已经成熟, 有具体、量化的评分标准, 能够准确、客观地评价考生的情况, 而关于来自于标准化病人扮演者的评价还应细化评分标准, 应充分考虑考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样由双方共同打分, 可使评分更加真实、客观, 大力推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林晖, 魏永越.实施“三早教育”努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227-230.

[2]李亚玲, 叶宝霞, 陈琼书.《外科护理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研究, 2010, 24 (2A) :361-363.

[3]仰曙光.护理专业OSCE考核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9.

[4]赵桂黔, 张桂萍.简易标准化病人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 (5) :44-45.

成人护理课程 篇4

成人高考医学类护理专业面向全国各省、市、县城乡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精心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适应岗位群需要,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护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威海市海卫教育培训学校—成人高考、滨医在职研究生报名)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热爱护理事业,具备一定的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而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2.掌握从事护理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和科研能力。

3.具备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①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②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③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能力。

④具备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参与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病情和常用药物及疗效、心理反应的观察能力。掌握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⑤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⑥具备一定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操作能力。

⑧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二、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含传染病护理)、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等,必修课共开设36门

三、就业方向:

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并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如果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还可以为每一个家庭和小区配备一个护士,到那个时候护士可以进入家庭和社区,条件是国家有能力给这些人付工资

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技术操作、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2、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报名地址:

1、威海市环翠区世昌大道89号西门道路运输管理处621(西门公交四公司院内)

2、荣成市明珠路76号山艺培训学校(公交总站对面)

3、乳山市青山路87号大众商厦701室

报名热线:0631-5***306313在线QQ189303121

报名网站:http://

乘车路线:12路.14路.16路.22路.23路.28路.30路.34路.41路.42路.46路.47路.101路到西门站点下车,路南道路运输管理处621

成人护理课程 篇5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要求, 在护理专业院校共建共管委员会多次研讨的基础上, 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三年制大专护生, 因前期已学习正常人体结构、健康评估、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等课程, 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及专业基础知识, 为本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属专业核心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 掌握妇科护理的专业知识, 能实施常用妇科护理操作,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疾病的妇女实施整体护理, 同时本课程在执考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对学生临床护理职业能力培养和护理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了主要支撑作用。

1.2 课程目标

1.2.1 能力目标

(1) 能实施常用妇科护理操作;对妇科常用手术及检查进行护理配合。 (2)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疾病的妇女实施整体护理;在老师指导下, 能对急危重病患者配合抢救。 (3) 具有应急和协调能力, 配合医疗, 针对病情做好护理工作。 (4)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主动了解患者情况及时准确判断其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1.2.2 知识目标

(1) 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身体状况评估及护理措施。 (2) 熟悉其健康史、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的评估及治疗原则;了解病因病理。

1.2.3 素质目标

关心体贴尊重每位妇女, 根据妇科患者的特点做好热情周到的服务。

2 教学内容

2.1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组在与校外实习基地密切合作、护理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合作开发课程, 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及依据

根据护理工作发展需要和完成妇科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 并结合执考大纲选取教学内容, 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基本一致, 突出专科理论和操作, 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为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2.3 教学整体设计

2.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通过对妇科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整合五个主题单元, 若干学习任务, 把实践内容穿插在各主题单元中进行。总课时为30学时, 其中理论24学时, 以讲授为主, 实践6学时, 是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相结合。顶岗实习有4~6周的时间, 学生轮转妇科门诊及妇科病房, 这种校内实训与床边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妇科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 在实践中巩固妇科基本理论。

2.3.2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难点:葡萄胎患者清宫术护理配合;化疗患者的护理;子宫肌瘤的分类。解决办法:通过案例教学、临床见习、分组讨论等方式。如子宫肌瘤的分类是学习的难点, 内容抽象, 因此, 我们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供同学参考。

3 教学实施

3.1 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们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案例分析、床边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直观演示、多媒体技术手段等,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以病例和问题为先导, 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 注重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床边教学:在校外实训基地 (医院) 进行, 以真实病例为载体, 如子宫肌瘤病例, 由老师在床边结合具体病例讲解病因、病理、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 并拟定护理措施, 学生现场观摩老师对患者的处理方法, 可随时提问, 床边教学结束后, 学生写学习小结。

3.2 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

在考核内容上采取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包括学生平时的课堂练习、学习态度和实践考试 (由校外兼职老师共同参与) ;终极考核是期末理论考试。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 终极考核占70%。

3.3 学情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

3.3.1 认知能力

学习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及专业基础知识, 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3.2 学习能力

(1) 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 能勤于思考, 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 (2) 相对缺乏学习主动性, 对理论知识接受比较慢。 (3) 对实践课及临床见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且动手能力强。

3.3.3 学习方法指导关键在于引导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1) 课前:布置特色案例, 引导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2) 课中:结合临床真实病例授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鼓励通过学生强化实训、临床见习巩固理论知识。

4 教学条件与资源

4.1 教材选用情况、数字化教辅资源

选用卫生部规划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成人护理 (下) 》。教材采用全新的模式编写, 知识点全面, 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能较好地与执考接轨。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有网络资源信息、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库论文文献等。

4.2 实训基地

(1) 校内实训条件:首先是国家级护理实训中心, 在实训室学生能够进行妇科护理基本技能的训练, 通过模拟教具, 仿真环境的布置, 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妇科护理技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 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我们的实训基地遍布江苏各地二甲以上医院, 具有“规模、教学、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特点。

4.3 教学团队

课程组拥有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的教学团队。团队共9人, 其中兼职教师4人;高级职称占45%, 中级职称占44%, 89%为双师型教师。

5 教学效果

(1) 建设成效:a.三年级学生在医院妇科实习期间, 受到带教老师, 及护士长的高度评价。b.近4年来, 执考通过率在99.5%以上, 其中2010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c.2007年在教育部、卫生部举办的第二届“天堰杯”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团队第三名和最佳创意奖等13项大奖。 (2) 评价:校内督导专家、校外行业专家、学生对于本课程从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学态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内容的适用度、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3) 创新与特色:密切校院结合, 与临床教学医院共同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 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的教学基地管理模式。 (4) 建设与改革思路: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a.校企合作密切程度仍需深化, 青年教师仍需加强培养。b.课程网站等信息化资源建设尚显不足。

参考文献

[1]黄敏, 刘娜.高职课程说课内涵浅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3) :109-112.

成人重症哮喘患者的护理进展 篇6

1 氧疗护理

哮喘急性发作时低氧血症明显, 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若得不到及时救治, 可引起死亡。应立即给氧气吸入, 吸氧的方式有鼻导管吸氧和面罩给氧两种方式, 鼻导管吸氧时氧流量5-6L/min, 面罩给氧时保持氧流量8-10L/min。面罩法给氧充分, 效果肯定, 能使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99%[3]。面罩上方的两侧孔, 有利于呼气时二氧化碳排出, 解决了二氧化碳潴留问题, 两侧孔也便于吸痰, 操作时不中断氧气供给。而常规的鼻导管给氧插入鼻腔后, 患者感觉不舒适, 有异物感, 鼻导管常常有被分泌物堵塞后给氧不足等缺陷。另外, 鼻导管吸氧会因氧流量加大而对鼻黏膜刺激性大, 使鼻黏膜干燥, 同时使部分氧气从另一侧鼻孔泄漏, 实际吸入氧的浓度较低, 以致纠正乏氧效果不佳[3]。因此, 在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抢救时, 面罩给氧值得首选。注意评估吸氧效果, 监测SaO2、PaO2及PaCO2, 保持SaO2>95%以上。

2 呼吸道的护理

重症哮喘患者由于张口呼吸、出汗、氨茶碱及利尿剂的使用, 可使呼吸道严重失水,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形成痰栓阻塞气道, 且大量炎症细胞聚集及分泌亢进致大、小气道形成广泛粘液栓[4], 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造成低氧血症。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 降低痰液粘稠度的干预方法。氧驱动雾化吸入, 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 使药液形成细微雾状, 随吸气进入呼吸道, 氧驱动雾化时可带给患者氧气, 增加血氧饱和度, 同时达到稀释痰液、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排痰、消炎的目的[5]。雾化的药物及方法: (1) 0.9%NS4ml+沙丁胺醇溶液1ml, 开始每隔20min1次, 1h后改为q8h; (2) 0.9%NS4ml+盐酸氨溴素注射液30mg, q8h; (3) 0.9%NS10ml, q2h雾化吸入, 以上三组药物交替雾化。雾化时患者取端坐位或半坐卧位, 采用氧气面罩雾化吸入, 氧流量6~8L/min, 雾化时间控制在10~15min, 以减轻患者疲劳。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率加快、心律失常或疲劳等现象。每次雾化结束后用清水漱口, 以免引起声音嘶哑及霉菌感染。雾化后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将痰液咳出, 对于痰多、痰阻而又无力咳嗽者给予电动吸痰或纤支镜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药物治疗的护理

3.1 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药物有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舒张支气管。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支气管舒张剂, 根据药物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效和长效两大类。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常用的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主要为吸入治疗, 平喘作用快, 通常数分钟内起效, 疗效可维持1-6h, 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虽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是很安全的, 但仍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潜在心肌毒性、反复支气管收缩等[6], 因此持续吸入时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 静脉用药速度应缓慢,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慌、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 早期发现,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多索茶碱是一种甲基磺嘌呤衍生物, 与氨茶碱相比, 具有较强的平喘、抗炎和镇咳作用, 且不良反应少。

3.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是目前急救重症哮喘最重要的药物。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主要有全身应用和吸入应用两种方法, 全身用药主要用于中、重度急性发作的哮喘, 早期、足量使用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缩短病程, 并减少其他药物的使用。用法:甲基强的松龙80~160 mg静脉滴注, 1次/12 h, 连续2~4 d, 症状好转, 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 血气分析PaO2和PaCO2正常, 逐渐减少甲基强的松龙的用量, 并改用口服强的松, 剂量逐渐减至发病前的激素维持治疗量[7]。在使用激素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神经、消化道等变化。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是哮喘抗炎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最主要的方法,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ICS)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反应, 表现为喉部剌激和咳嗽、口咽部念珠菌病及声嘶, 吸药后漱口或用贮雾罐吸入可防止这些副作用发生。

3.3 药物雾化吸人的护理

药物雾化吸人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气道, 产生较快的支气管扩张效应。与口服相比, 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故药物雾化吸人成为治疗哮喘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被WHO"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列为首选。常用的雾化吸人方式包括:超声雾化吸人、氧气驱动雾化吸人、呼吸机雾化吸人、压力型雾化吸入、高速气流雾化吸人[8]及口腔气雾剂的应用等多种形式。近年来护理人员在药物雾化吸人的护理上有所创新, 熊红等[9]创出了加温雾化治疗法。她们使用由德国百瑞公司提供的PARIBOY压缩雾化吸人机, 先将0.5%的全乐宁水溶液lml加生理盐水4ml配制成药液, 并注人该机的药皿中, 再将PARITHERM加温器置于PARIBOY压缩雾化吸入机的喷雾器上, 加热后进行治疗。不仅具有其它雾化吸入的特点, 还可利用热的物理作用, 促进气道血液循环, 减轻气道粘膜水肿, 从而治疗炎症。且加温的雾化吸入使药物颗粒更小、更易进入呼吸道, 无冷空气刺激的不适感, 降低了气道的高反应性[10]。因此, 理论上讲PARI BOY压缩雾化吸入机加上PARITHERM加温雾化治疗对改善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有明显疗效。

4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持续24 h心电监护仪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肺部体征、心率的变化, 若患者出现神志恍惚、反应迟钝或意识丧失、心率>130次/min或心率<60次/min、SaO2<90%, 血压下降、肺部听诊哮鸣音及呼吸音消失等, 都是哮喘进一步恶化的表现, 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5 机械辅助通气的护理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 重度以上哮喘发作属临床危重状态, 可发生猝死, 经给予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给氧、补液、纠酸等处理无效时应积极进行机械通气, 否则死亡率极高[11]。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哮喘的理论首先由Leon-hardt于1961年提出。其报道5例患者全部存活[12]。机械通气包括有创正压通气和无创正压通气。1952年有创正压通气应用于临床, 90年代以来, 无创正压通气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有创正压通气即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适用于昏迷患者。无创正压通气 (NIPPV) [13]为面罩式无创呼吸机正压辅助呼吸, 适用于重度哮喘及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目前BiPAP无创机械通气, 已作为抢救急性重症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与传统的有创通气相比, 其优点有:无创, 病人易接受, 操作简单, 快捷, 易掌握, 同步性能好, 不影响进食、讲话、咳嗽排痰, 可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和并发症如声带损伤、喉头水肿、气管创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14]。若患者病情短期内恶化, 特别是恶化较快者, 出现窒息或神志改变等应迅速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行有创机械通气[15]。在机械通气护理中, 锁安云等[16]采用"控制性低通气量辅助呼吸方法", 成功救治5例处于呼吸衰竭的重度哮喘患者。近年来, 针对临床机械辅助通气护理提出的规范操作内容[17]包括:观察机械通气的并发症;观察患者和呼吸机的同步协调性和连接密闭性;合理掌握呼吸道湿化, 避免湿化过度;痰液粘稠者, 先滴人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稍后再吸痰, 吸痰前给予高浓度吸入氧气,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加强皮肤、粘膜护理, 防止尿路感染;严格进行病室和器具的清洁、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等。

6 哮喘患者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严重发作可危及患者生命。为了控制重症哮喘的发病率, 降低哮喘的病死率, 重点还是预防。因此必须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教育, 使他们充分认识本病的严重性。动员家人参与对病人的管理, 提供躯体、心理及社会支持。使患者得以长期、合理、充分、有效的治疗, 从而达到减少或避免哮喘发作十分重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制定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 方案, 成为全球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指南。健康教育是整个哮喘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GINA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8]。GINA[19]和我国哮喘防治指南[20]分别指出通过开办哮喘学校、学习班、俱乐部、联谊会等多种方式集中进行系统的哮喘教育和管理能够达到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症状、预防和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就医次数、保证正常活动、减少β2受体激动剂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使肺功能接近正常和不发生不可逆气流受限、减少猝死发生的目的。丁少芳等[21]比较了对哮喘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和一般群体性教育的效果, 发现个体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治疗依从性, 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改善症状和肺功能。王玉梅等[22]主张成立哮喘教育中心, 专人负责, 设专门从事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的护士, 建立哮喘之家或健康教育宣传室, 建立病历, 统一编号管理;设立咨询电话, 定期组织讲课, 定期组织复诊及随访活动。杨春梅等[23]提出巧用健康教育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疾病知识教育、家庭用药知识教育、哮喘发作时的应急措施教育等。

7 展望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 篇7

1 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建立完善的网络体系、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管理、流通和共享, 减少管理工作中的大量重复劳动, 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1]。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可使成人教育管理者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的管理水平, 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和网络资源, 全方位实行数据化管理, 极大地解放劳动力, 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因此,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大学的教学管理不可或缺的支持平台。

2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涉及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由于各高校的管理制度和办学方式存在不同, 加上传统的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 导致现有的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

某些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人员把信息技术当成额外负担, 认为传统纸质内容真实可靠[2], 或者认为通过计算机来写报告, 收发电子邮件就是实现了办公网络化、信息化。某些高校虽然建立了本校的校园网, 但网站内容贫乏, 更新缓慢。

2.2教育管理系统功能单一

目前, 各成人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不平衡。有的高校开发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C/S或者B/S模式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但这些系统多是政府部门或行业部门开发, 功能比较单一。同时, 部分高校还停留在单机处理信息阶段, 仅使用简单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报表统计、打印及文字处理等, 不能在校园网上运行, 不具有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标准等[3]。

2.3 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

现在多数高校已经添置了计算机, 开发了自己的管理系统, 建立了校园网。但是, 由于对教职工培训少, 软件和资源建设投入不够, 造成校园网成了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的工具[2], 因而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的作用。

2.4 信息化管理欠规范

各高校对历史教育管理数据保存不够重视, 各种教学信息难以实现共享, 导致各级教育管理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去应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 效率较低, 严重影响了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3.1 实现教育管理网络化, 日常管理办公自动化

为了全方位地进行信息化管理,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应该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招生管理、教学点管理等多个模块, 并能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和输出、打印功能。各模块间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以方便管理人员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

3.2 实现数据共享, 充分满足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的要求

该管理系统要求功能强大、界面清晰、操作简便, 要满足成人本科护理教育的多种管理职能, 使管理人员能进行实时管理并能根据管理权限对各个部分进行各种增删、恢复、录入和修改等功能;通过高性能网络设备将包括高校与函授点在内的各种PC、工作站和终端连接起来, 组成分布式、开放性的网络环境, 从而完成与Internet的通讯, 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

4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4.1 转变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观念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社会,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 它的先进性和渗透性, 使得当代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敏捷、快捷和高效的利用信息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能。因此, 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成为信息化管理的前提。高校有必要加强领导, 统一规划、统一指挥, 协调职责, 改变重硬件、轻软件, 重网络、轻应用的思想, 加大投入, 进一步开发使用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

4.2 提高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素质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包括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因此, 必须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同时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化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 可以集中讲课, 也可以分散指导或开设讲座及经验交流等。培训内容包括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系统的操作培训, 包括对其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终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培训, 鼓励教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用好管理系统, 还应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批判性建议, 进行创造性思维。当然, 也可以引进一些教育管理和计算机方面专业人才充实教务管理队伍, 提高教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使管理不断完善, 以实现高效、优质的管理。

4.3 规范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程序

实现管理信息化需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因此, 信息化管理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舍得投入。首先, 要根据教育管理的需求分析和调研, 吸收教务处、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和各函授站有管理经验同志的意见, 构建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块。其次, 通过竞争和市场运作机制, 选择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软件开发;同时聘请专家作论证、评估和招标等方式来保证投入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再次, 规范管理程序, 制定工作流程。以教学开始的招生信息与教学计划的制订为起点, 毕业环节的管理和毕业生电子注册为终点, 构建信息化管理流程。最后, 制定规范、严密的教学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信息的发布、更新和维护等方面。通过对整个程序与操作进行优化组合, 真正实行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4.4 建设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不仅需要校园网和中心服务器等硬件的支持, 还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管理网站以及与之匹配的软件系统。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的用户较多且分布于全省甚至全国, 因此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建设尤为重要。高校的教育管理系统主要依托校园网和Internet网, 采用C/S和B/S两种网络模式, 根据用户权限实行分散操作, 集中管理, 最终实现招生、教学、教务等信息的资源共享。各教学点 (函授站) 可通过拨号、ADSL等方式上网, 再由Internet网接入教育网来访问校园网中的中心服务器;也可以申请ASSL或DDN专线, 让挂在校网上的服务器直接接入Internet网, 方便各地教学点 (函授站) 用户登录服务器;或者在教学点客户端建立本地数据库, 本地数据信息可以通过Ftp, e-mail等网络传输方式自动发送, 中心服务器自动接收, 再由成教学院管理员导入数据库中。为防范外界病毒侵入和人为地攻击等, 可采用用户登录IP和密码的验证, 或者通过安装防火墙。

教育管理系统应包括招生计划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学籍变动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环节管理、教学点管理、往届生管理和统计打印等子系统, 还可根据需要增设教材管理和教师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间应相对独立, 又密不可分、相互依赖。教育管理系统可以避免大量的人工输入、手工操作,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使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人员能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实现高效的计算机管理。

4.5 完善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

该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求功能强大、界面清晰、操作简便、内容丰富, 满足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的多种管理职能的需要, 能实现智慧化管理、无纸化办公。系统能根据用户信息自主识别身份;用户也可以根据管理权限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各种增加、删除、恢复、录入、修改的功能。系统应能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 如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录取号、入学年份、专业、课程信息、收费标准、缴费注册、成绩和教材情况等;各函授站可以在线进行收费统计、学员人数统计、成绩统计、学籍变动统计、学员人数统计、成绩统计、学籍变动统计、教师课时及工作量统计和教学评价等;高校的主管部门可以掌握所有一级学院 (教学系) 和函授站的学生基本信息、学籍变动、收费、成绩、课程安排、教师安排等情况, 还可以发布信息、进行网上调查或常见问题解答等。通过管理系统及与之配套的网站, 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查询, 跨越了时间的界限, 缩短了管理的距离, 克服了成人教育学员分散学习带来的管理不方便的缺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应具有便捷的输出、打印功能, 能以多种形式 (如Excel, Word, html, pdf等) 输出各种信息、统计结果, 并根据用户的要求方打印各种结果。此外, 整个管理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要有利于今后升级, 满足不断增长的访问量以及增设新的模块和功能的需要。

总之, 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连续的过程, 只有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转变观念,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规范教育信息化管理程序, 建设与之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完善功能, 才能全面推进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深化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改革, 最终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摘要:阐述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分析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成人护理本科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目标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成人护理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姜为, 刘华.关于成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8 (3) :8-9.

[2]王健.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9 (1) :14-16.

成人斯蒂尔病的护理 篇8

成人斯蒂尔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以发热、皮疹、关节痛/炎为三大临床表现,常有网状内皮系统(RES)累及(如咽峡炎、淋巴结、肝脾肿大),以急性时相反应为突出的实验室特征(白细胞、血清铁蛋白增高)的系统性风湿病。从1897年病理学家George F Still首先报道,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全身型”幼年性类风湿关节炎(JRA),到1971年Eric Bywaters正式定名本病,至今对AOSD仍然知之甚少,AOSD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诊断目前还是排除性的,主要还是经验性的治疗。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近两年收治的成人Still病10例,结合文献进行的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笔者所在科室主要参照Cush等[1]标准和日本标准[2,3]。Fautrel等[4]于2002年提出了一个新的AOSD分类标准,将发热≥39℃、关节痛、咽峡炎、一过性皮疹、中性粒细胞≥80%、糖基化铁蛋白≤20%列为主要标准;白细胞≥10×109/L,固定的斑丘疹作为次要标准。认为≥4条主要标准,或3条主要标准+2条次要标准就可诊断本病,且无需排除其他疾病。

1.2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近两年收治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男女比例约为1:1.5,年龄21~65岁,平均42.5岁,病程10 d至1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上述成人斯蒂尔病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确诊后笔者所在科室常规使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5~10 mg或甲泼尼龙20~40 mg静脉输注,体温正常后口服泼尼松1~2 mg/(kg·d),待症状控制、病情稳定1个月以后可逐渐减量。然后以最小有效量维持。

2 护理

2.1 高热的护理

笔者所在科室患者热型主要为弛张热型,体温波动在37.2℃~40℃。高热期间,护士应做到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并且注意患者已出现的症状,了解其血常规、胸片、血培养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特征,协助诊断。体温高于39℃时,及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按医嘱给予患者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时使用冰枕或大动脉处置冰或酒精擦浴,如有皮疹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酒精对皮疹有刺激作用,可加重皮疹,使用药物退热时,遵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或用吲哚美辛栓塞肛,并加强巡视,观察降温效果,防止患者虚脱。退热大量出汗时,及时协助患者更衣,避免着凉。

2.2心理护理

因本病发病突然,患者持续高热不退、全身酸痛、四肢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常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悲观无奈、孤独无助、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整天少言寡语,愁眉不展甚至失眠,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效果主动做出恰当的解释。护理过程中,以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的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解除疑虑,主动配合治疗。

2.3 激素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激素治疗效果显著,使用激素治疗当天体温下降,短期内体温恢复正常。在退热过程中,护士还应注意密切观察血压、脉搏、面色的变化,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保持皮肤清洁,按时做口腔护理,以防发生皮肤感染、口腔炎、营养失衡等。

2.4 皮疹的护理

皮疹是本病的另一主要表现,85%以上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一过性皮疹,皮疹与发热有明显的相关性,呈现典型的昼隐夜现特点,主要为荨麻疹、斑点状疹,密布颈部、躯干、四肢,在搔抓或摩擦等机械刺激时皮疹可加重。护理中应明确本病皮疹的特点,观察发热时有无皮疹出现,热退时皮疹是否消失,这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笔者所在科部分患者出现皮疹时护士及时嘱患者勿搔抓皮肤,以防继发感染,对皮疹瘙痒明显者予以口服抗过敏药物以减轻症状,协助患者勤擦洗、勤更换衣服床单,减少皮肤脱屑的刺激。

2.5 疼痛护理

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疼痛、肌肉痛、咽痛等。部分患者关节疼痛明显,护理期间嘱其卧床休息,分散注意力,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尽可能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关节疼痛伴肌肉疼痛时,采用非药物性止痛措施,给予40℃温水热敷,配合肌肉按摩,或红外线理疗,因为温和的热刺激,能起到明显缓解疼痛的作用[5]。退热后鼓励患者活动,开始先在床上活动,然后下地活动,循序渐进,先被动运动然后主动运动,避免因过度疲劳加重关节疼痛。为了避免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咽部疼痛,每日在进食后使用1:10 000制霉菌素溶液和1:5000呋喃西林液交替漱口。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咽痛和关节疼痛症状缓解,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无继发感染。

2.6 并发症护理

成人斯蒂尔病所致的脏器损害多表现为肝肿大、黄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应密切观察患者精神及神志、尿量及其颜色、皮肤有无黄染等。出现胸腔积液时,应配合医生胸腔穿刺。

2.7

出院健康宣教、成人斯蒂尔病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出院时要再次向患者介绍有关本病的知识,告知患者激素是治疗本病唯一有效的药物,可控制病情,避免器官功能受损,但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否则复发率高,预防复发的关键是一定要遵医嘱服药3~6个月。同时告诉患者激素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会自行消失,不必顾虑,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力。

参考文献

[1]Cush JJ,Medsger TA,Christy WC,et al.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Arthritis Rheum,1987,30: 186-194.

[2]Ohta A,Yamaguchi M,Tsunematsu T,et al.Adult Still's disease:a multicenter survey of Japanese patients.J Rheumatol,1990,17: 1058-1063.

[3]赵绵松,张江林,黄烽.对六种成人斯蒂尔病分类标准的验证与评价.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208-211.

[4]Fautrel B,Zing E,Golmard JL,et al.Proposal for a new set of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adult - onset Stills disease.Medicine,2002, 81:194-200.

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设的思考 篇9

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的经济转型, 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高技能型人才的数量需求也急剧增加。但这时市场上却非常缺少有一定培训深度且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较低的培训机构。这从一个侧面充分暴露出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需求和供给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状况。一方面我国的社区成人教育存在着大量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国的社区成人教育又无法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当前, 我国社区成人主要的教育需求分析如下:

(1) 农民工对进城务工的培训需求

据统计全国2013年约有2.7亿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 农民工的就业层次普遍相对较低, 其报酬收入相对也低。为了改善这种境况,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渴望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收入状况。

(2) 城市待岗人员对再就业的培训需求

当前, 由于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变化, 我国各地城镇社区中, 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待岗人员, 他 (她) 们都急切希望能有一个较好的工作机会。为此他 (她) 们也都渴望通过新岗位的职前培训来达成这一目标。

(3) 社区人员 (包括退休人员) 对健康、精神文化、娱乐等知识的学习需求

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大量的社区人员中, 他 (她) 们在工作之后的休闲时期里也有对健康、精神文化、娱乐等知识的学习需求。这在每天早晚的街头巷尾人头攒动的跳舞人群, 社区中座无虚席的各种健康讲座, 各类体育场馆内的场地一席难求的现象中即可见社区人员对各种成人教育课程的无止境需求。

(4) 农村社区、村、镇对农林牧副渔等种养殖技术的学习需求

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期里, 我国农村对农林牧副渔等种养殖技术的学习需求从来就没有降低过, 希望致富的农民也都渴望通过掌握一至两门种养殖技术来实现致富的目标。

(5) 企、事业单位对上 (在) 岗人员的培训需求

尽管经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努力,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相对世界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 企、事业单位就业人口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员需要进行岗位职业培训才能适应不断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需要。

对于上面叙述的、社区人群日益增长的各种终身教育需求来说, 我国在成人教育方面的进展与社区人群日益增长的终身教育的需求之间始终存在着相当大的不适和落差。原因固然有很多, 但各地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设量的稀缺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

2 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设的现状

实施教育的关键在于要有适当的课程, 而我国目前社区成人教育课程从“质”和“量”两方面都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其主要原因有:

(1) 社区教育行政管理者专业知识的相对缺乏, 他 (她) 往往很难确切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难以贴切的制定出社区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标准。

(2) 社区教师专业素养不太适应社区教育的方式与要求。社区教师大多由于开课需要而被临时聘到社区中, 由于他们大多来自普通中小学或职业技术学校, 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不太熟悉, 因而其教学的方式和专业素养不大能适应社区教育的方式与要求。

(3) 社区学习者处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被动地位。社区学习者在课程开发中多处于被动地位, 他们大多扮演的是课程实施对象与被调查者的角色, 对课程开发和设置基本上没有发言权。

由上所述原因, 造成许多地方的成人教育课程要么理论面孔十足, 听课者难以理解, 要么课程内容不贴近实际, 学习者不感兴趣。许多地方的成人教育处于想学的课程没有或者难学, 过时乏味的课程却还在开设。很少有针对本社区特殊需要和问题而开设的个性化课程被开出来, 可供选择的合适课程寥寥无几, 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社区更为突出。目前我国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质”和“量”可以说是处于非常“饥渴”的窘境。

3 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设需解决的问题

3.1 政府要加大对社区成人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政策扶持

尽管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已制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0-2020年) 》等政策文件, 文件中均将成人教育与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创业教育联系在一起, 但是, 宏观政策并不能为成人教育的实际运行提供有效的现实保障, 成人教育乃至泛在的终身教育都缺少微观政策使之付诸实践。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 应当进一步出台鼓励企业和公民参与成人教育的新政策, 以及具体的扶助社区教育发展的各类补偿措施, 出台的政策措施可以带有强制性。如可以向德国那样立法强制企业参与成人职业教育, 并作为评估企业资质的法律指标和税收依据。另外, 社区也可以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实践培训的基地和场所;企业还可以对社区教育的开展进行赞助, 扩大企业的影响, 实现企业与社区的双赢, 最终在社会上营造出一个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为社区教育课程的实施拓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3.2 提高社区教育部门的课程开发能力

社区教育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地对社会需求做透彻分析, 对社区居民学习需求做缜密调研, 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充分服务于社区居民和社区的发展, 尤其要加大对再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力度。由社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教师和社区学习者三方经过充分酝酿讨论, 用课程编制与规划、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法来加强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3.3 整合社区内外各种可用资源

依托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 将社区内一切可供开发和利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资源, 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居民素质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筛选整合作为社区各类课程开设的基础。并在当地政府的出面牵头下, 将地区内各类学校和文化体育、科技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当地社区的教育体系, 实现最大限度的开放和共享, 同时, 由政府统筹协调, 整合教育、文体、劳动、广电、计生、农科、司法、妇联、企业等培训资源。除了面授课程之外, 还要引进视频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 以此丰富社区终身教育课程的内容。在人力资源方面, 要建立一支熟悉社区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一定专业经验和素养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队伍。同时注重发挥社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在充分调查社区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类急需、适时的课程。

3.4 社区教育课程的开设要与相关文凭和职业技能考证挂钩

在许多情况下, 由于社区教育课程 (尤其是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没有与文凭和考证挂钩, 学习者在学完课程后其获得提升的知识、技能等能力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 学到的技能和知识不能在认证方面直接获益, 这就导致了一些年轻人和待岗人员对社区教育课程不感兴趣。因此, 为了增加社区成人教育的影响力, 吸引社会人士广泛地支持参与, 除了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是关键环节之外, 将社区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考证挂钩, 实现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是增加社区成人教育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 现阶段开设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思路

4.1 以“课程先要有”的思维开设课程

鉴于我国目前各地社区成人教育课程严重短缺的状况, 我们的社区成人教育学院或社区的教育工作者不妨采取一点“实用主义”的思维, 对社区内外凡是可以拿来作为教育课程的现成的授课资源都可以将其作为课程先开设出来。并且现阶段对其中某些急需且紧缺课程的学术评价和审查也不妨放松一些。另外在筹备开课方面, 社区成人教育学院或社区的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主动联系当地的电大、函大、职业学院、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以合作、支援或低价购买的途径将其现成的、适用的热门短期培训课程 (无论是面授课程还是光盘、U盘及网络视频课程) 以聘用对应单位教师的方式, 在适当的地点场所先开设出来。

4.2 以学历化与非学历化相结合的方式开设课程

在社区的成人教育中, 若需培养水平较高的职业人才, 则仍可沿用学历化学校的长期培养方式培养人才, 社区学习者学成毕业后颁发其文凭学历。而对于更多大量的职业技能类、生活与休闲类、文化与素养类的短期实用培训需求, 则可以采取非学历化途径进行解决, 学习者在学完课程后颁发其结业证书。还可以进一步在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结束的时候, 给达到一定技能等级水平的学习者颁发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此提高其择业及工作的竞争力, 同时满足用人单位对被聘用者工作能力的了解需求。

4.3 社会急需的课程要尽量优先开设出来

鉴于我国目前各地社区成人教育资源 (主要是经费) 非常匮乏, 因此, 我们需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需将有限的资源和经费用于开设社会急需的培训课程。如, 城镇各类待岗人员培训课程和农民工岗前培训课程以及农村农林牧副渔各种时令性较强的种养殖技术培训课程都是当前社会急需的培训课程。

4.4 将电视台的科教节目作为社区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

(1) 以各地方台的科教节目作为课程内容。以各地方电视台的科教节目作为课程内容的做法也是一种解决目前成人教育课程严重短缺的方法。例如, 常州市社区大学经过精心准备, 专门在常州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了社区成人教育课程, 首批课程系列有素质教育类、休闲娱乐类、文化修养类和现代生活类等, 每个星期播出两讲, 每讲课程时间大约45分钟。课程的播出得到了社区民众的热烈欢迎,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还计划将其他类别的课程陆续播出。常州社区教育的这种用电视台科教节目作为社区终身教育课程的做法, 无疑给社区学习者挑选课程提供了新的选择, 也对目前成人教育课程严重短缺的状况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2) 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作为课程内容。作为全民宣传教育重要载体的中国中央电视台, 其许多电视节目, 都可以拿来作为社区终身教育的课程。例如, 中央电视台1频道的“生活早参考、天天饮食”栏目、中央电视台2频道的“健康早班车、超级减肥王”栏目、4频道的“中华医药”栏目、5频道的“健身舞起来”栏目、7频道的“科技苑、致富经、农广天地、每日农经和生活567”栏目、10频道的“百家讲坛、健康之路”栏目、11频道的“跟我学、过把瘾”栏目、12频道的“法律讲堂”和13频道的“法制在线”栏目等电视节目, 完全可以在各地方教育部门与中央电视台沟通协商后拿来作为各地方社区终身教育的课程开出。尤其是7频道的“科技苑、致富经、农广天地、每日农经”栏目中的许多内容, 对于帮助农村的农民致富和农村的科技普及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和立竿见影的实用价值。

摘要:本文从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出发, 阐述了现阶段我国成人教育课程开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并提出了现阶段构建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设想。

关键词:成人教育,课程,设想

参考文献

[1]张冬兰.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1) :105

[2]罗祥华, 李丽芳.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J].成人教育, 2007, (9) :3334

[3]陈乃林.正确把握宏观发展形势, 科学谋划社区教育新发展[J].成人教育学刊, 2010, (12)

[4]杜君英.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职教论坛, 2012, (12) :49-51.

上一篇:工程焊接技术质量管理下一篇:数学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