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演示(共12篇)
课堂教学演示 篇1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可以总结出知识与规律,由实验也可以开展验证性和探究性的学习。由此可知,实验是获得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实验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与辅助说明,理论会显得空泛与无可依托;没有实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理论会缺乏系统性和真实性。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等教学策略主张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采取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与探究、交流合作与互助的方法提升课堂效果,应用演示实验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
一、导学型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导学型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导学型演示实验一般采取的形式为“讲解—演示—观察—总结”,以知识讲解作为开场铺垫,展开导学型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提出假设,由此引入导学型演示实验,再结合一定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实施具体的实验操作,得出相关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导学型演示实验的目标是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其实验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联系,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条件、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和解释,引导学生猜想实验结论、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与新知识和新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展知识网络。
例如,在讲授“铵离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铵离子检验”的导学型演示实验。首先,引导学生复习离子检验的一般方法,即与已知溶液反应产生气体或固体,通过检验出气体或固体而验证存在该离子。然后,教师实际操作小型演示实验———“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后,引导学生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反应瓶瓶口观察颜色变化,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表明有碱性气体产生,可知为氨气。导学型演示实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导学阶段是新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师需要提示学生相关的条件、方法;第二,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思考与分析的时间;第三,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得出规律性知识;第四,以图表形式记录实验过程、实验心得。通过导学型演示实验,学到新知识,扩展知识架构,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二、指导型演示实验,促进深入了解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演示实验是结合化学知识开展的启发性小型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有效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由于高中化学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内容多,因此在课堂上采取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加深知识印象,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究新知识。教师要借助指导型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挖掘知识内涵,深入分析问题,奠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指导型演示实验的重点在于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细节与注意事项的指导:第一,在小组实验前,教师要讲解注意事项,避免学生的实验出现错误和漏洞;第二,教师要讲述实验的基本操作,说明演示实验的目的和结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互动探究。
例如,在讲授“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指导型演示实验教学。教师需要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述,并引导学生阐述实验中的实验现象:“通入干燥氯气,干布条不褪色,湿布条褪色”和“干燥氯气、水、盐酸都不能使布条褪色”。通过一系列对比,得出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的结论。
又如,在讲授“金属Al”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制备Al(OH)3的演示实验,设置方案一:“铝与硫酸反应,再与氨水反应”,方案二:“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二氧化碳反应”,方案三:“铝与硫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反应,生成硫酸铝和偏铝酸钠,之后这两者反应”。教师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案生成Al(OH)3,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扩充学生的知识网络。指导型演示实验具有让学生做好准备的特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主动去实践,能促使学生强化化学科学素养,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三、巩固型演示实验,加强记忆理解
巩固型演示实验是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学习之后,通过开展演示实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对实验的知识来源、发生和发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巩固型演示实验是以巩固和验证为目的的演示实验,一般是在新知识的复习课上引入巩固型演示实验,作用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分析与探究。在课堂上引入巩固型演示实验的原理从逻辑上分析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教师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采取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促使学生建构知识网络,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氧气”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加热可以产生氧气,并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加热也可以产生氧气。再分析利用这三种物质制作氧气的注意事项,得出实验室制作氧气的材料,并借助图片、多媒体、流程图说明加热高锰酸钾制作氧气的过程,之后开展巩固型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升教学效果。
又如,在讲授“葡萄糖、蔗糖、淀粉的性质”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开展巩固型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教师激励学生猜想实验探究的方法,继而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淀粉遇碘变蓝、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由此加深对淀粉催化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分子含有醛基、能产生银镜反应等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实践型演示实验,提升应用意识
实践型演示实验是对学生不确定的地方或疑问进行实践探究,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演示实验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实践型演示实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自主动手实践,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与互助探究的过程中强化应用意识、提升科学素养。化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高中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在实践型演示实验中融入生活实际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互助探究的欲望,强化应用意识,提升科学素养,由实践型演示实验总结出知识与生活的规律。
例如,为了展示“碳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实践型演示实验。第一,将石墨电极与导线连接,接通电源,灯泡发亮;第二,借助木炭可以制作净水器;第三,木炭与黑色氧化铜研磨均匀后能够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第四、在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石蕊变红,加热之后石蕊又会褪色。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型演示实验,得出碳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石墨的导电性、碳的吸附性、碳的还原性、碳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等,有助于推动碳族元素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通过实践型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构建系统性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五、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展演示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演示实验具有导学、指导、巩固、实践等效果,在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强化基础、发散思维、互动探究、实践分析,由此获得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升。
课堂教学演示 篇2
在教学《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时,即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的教学设计中,只是让学生跟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练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教学演示任你录 篇3
Screen2Exe
软件版本:1.0
文件大小:416KB
授权性质:免费软件
下载地址:http://www.screen-record.com/dl/SCREXESetup.exe
多媒体教学中,很想将操作步骤录制下来演示给学生观看学习。视频录制软件倒不少,但输出大都为AVI格式,体积较大。Screen2Exe可以将屏幕内容录制为自动播放的可执行文件,而且生成的文件个头超小,特别适合经常录制教学演示的教师使用。
启动软件,首先要选择录制区域,默认为全屏,也可按鼠标左键拖出一个矩形录制区域。然后,点击“Next”(下一步),选择录制品质,有三个选项,分别为:Very good,almost lossless(录制效果最好,产生的文件较大)、Good(质量好,文件体积小一些)和Efficient grayscale,smallest file(以灰度录制,生成文件最小),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想添加麦克风解说,选中“Record MIC”复选框即可(见图)。进入下一步点击“Start Recording”(开始录制)按钮即可开始录制。
当录制完成时按F10键,会弹出保存窗口。点击“Play”(播放)即进行预览播放,如果满意可通过“File”(文件)右侧的按钮选择文件保存位置,点击“Save & Finish”(保存&完成)即可保存EXE录像。要让学生观看学习时,双击该EXE录像即可。
课堂教学演示 篇4
一、演示实验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演示实验的选择要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讲清难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等能力, 选择的实验能为进行概念、理论的教学服务。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时候, 学生有时候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实验结果失败。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例如, 学生在进行“膝跳反射”这个实验的时候, 教师会发现有的同学实验效果明显而有的同学实验效果却并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膝跳反射”实验要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凳子上, 一条腿着地, 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着地的腿上, 小腿要自然下垂、放松。身材比较胖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 另一条小腿没有做到自然下垂、放松, 而是紧绷着, 导致实验结果不明显。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让身材比较胖的同学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先让他们坐在桌子上, 不必把小腿搭在另外一条腿上, 以保证小腿能自然下垂、放松。然后教师用橡皮锤迅速叩击受试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面的韧带, 学生便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效果。通过教师的演示, 学生便能消除疑虑, 明白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演示实验教学必须有适用性和鲜明性
演示实验教学选用的仪器要大小适当, 实验装置和操作简便易行, 装置要高低适宜、美观。所用时间较短, 现象鲜明、富有直观性, 便于观察。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客观、全面、准确和有序地观察现象。学生通过演示实验看到了自己平时看不到的生物微观世界, 看到了平时见不到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 因此它具有适用性和鲜明性。例如, 初中学生对于动脉血和静脉血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 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而理解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取装有新鲜牛血的两只试管, 在其中一只试管内注入氧气, 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 然后再在另一只试管中注入二氧化碳, 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通过控制实验条件, 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学生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 启发运用感知到的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而认识了静脉血和动脉血的不同。
三、演示实验教学必须有示范性和可靠性
生物实验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需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只有正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才能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因此教师要严格规范操作, 教学才具有示范性和可靠性, 学生也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尊重实验结果的客观事实。例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这个实验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能正确地掌握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 我觉得可以这样安排演示实验。在让学生熟悉了显微镜操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上台演示怎样使用显微镜, 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演示怎样使用显微镜的规范操作。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两次示范学到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 教师的演示实验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学生也能从比较中纠正错误的操作并加深对正确操作的印象。
四、演示实验教学必须有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的实验内容较多, 实验过程又较长, 这时候可以采取分段实验, 教师讲授和演示一段, 学生跟着操作和观察一段。如观察草履虫的实验, 就要分三段进行实验, 第一段:观察草履虫体型和运动;第二段:观察草履虫的结构;第三段: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在分段实验时, 教师要说明并演示每段实验的操作方法, 提出注意事项, 然后再让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必须对实验内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加以组织、润色并用准确、生动、赋予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的讲授不仅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 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使用创建演示文稿》教学反思 篇5
作者:游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使用powerpoint中的模板创建文稿,其中应用模板的部分知识学生在第一课已经接触过,但是还没掌握。而这一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添加网上下载的模板并且将其应用到幻灯片中。在给学生们讲授完这一课后,我对课堂上的教学有如下体会。
其一、课前导入应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从学生有感受的生活实例入手;而且导入内容不宜过多。在本节课里,我的课堂导入是采用了播放视频的方式,媒体的选择虽然能生动形象地呈现要表现的内容,但是具体的内容是“活字印刷术”和“潮汕红桃粿”。学生对这两种事物不熟悉,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而且,两个视频播放完之后,也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这也是导致最后没有在这一节课完成所有教学内容的原因之一。
其二、在具体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边操作边讲解其中的步骤。课堂上,在讲解如何应用模板和添加模板的过程中我都是先用文件材料描述操作的过程,之后才操作演示。那么在此过程中由于文字过多学生不能马上记住,所以这样讲解的效果不大,而且也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呆板的读PPT而已。相反,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边操作边讲解的话不但利于学生理解,而且也不会为读大量的文字材料而浪费时间。
其三、练习和问题的要求说明应该清晰明了。在练习的布置方面,我只是简单地说了让学生们帮喜羊羊做一个愤怒的小鸟的演示文稿。这并没有注明文件放在哪个地方,要做成什么样的。这样的后果就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迅速完成任务;而基础差的同学就连文件都找不到或者根本不清楚要做什么。同时,这也是备课的失误。因为学生的水平不可能都一样,那么在设置练习的时候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设置阶梯式的练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完成基础任务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自学能力,而部分基础较弱的同学也能掌握基础的知识,逐步赶上。
其四、教学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毕竟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有限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教学也应该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学才更人性化,更适合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其五、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要有激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
而在本节课里,我个人是比较缺乏激情的,无论从语言、表情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表现出上课应有的激情以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这方面还有待改善提高。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演示实验 实验改进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088
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解和做好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对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进行研究,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实验改进和创新,以求达到化学教学的最佳效果。所以,正确处理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精心地选择、设计演示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对教材中现成的演示实验的处理
1.放大实验现象
明显直观是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选择实验时,首先应该自己做一做,观察实验现象是否明显,从而更好地改进实验器材与操作方法。
(1)分子运动实验的改进:如图1,原课本上的实验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氨水易扩散,污染空气;二是实验药品用量多,实验时间过长,现象不明显。针对以上缺点进行改进(如图2):①把大烧杯改为大塑料瓶;②把“用烧杯盛酚酞溶液”改为“把酚酞溶液滴在棉花团上,用细铁丝做成花状”;③把盛浓氨水的烧杯改为细口瓶。改进后,实验在相对密闭的容器中进行,不会污染空气;实验药品用量少,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器材简单易得,增加学生动手探究实验的欲望。
(2)水净化过程中的过滤、吸附实验:如图3,原课本的过滤实验,学生通过浑浊的水变澄清这一现象得出过滤能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但印象并不深刻。如果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红墨水,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过滤只能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却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的实验现象;再把过滤好的红墨水放入盛有活性炭的试管中,搅拌,随后塞入棉花,用玻璃棒将其推入试管底部(如图4所示),立刻可以观察到红墨水变成无色,从而说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
2.灵活设置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感觉和直觉,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想办法抓住差异,让学生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积小智慧成大智慧,创建智慧型课堂。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而用石灰石和浓硫酸反应或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来制取CO2是不适合在实验室进行的。如果直接按课本的顺序讲课和做实验,课堂平静,难见跌宕起伏,效果自然不会很好。那么,如何让学生信服和领会呢?可让学生先做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及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进行对比,接着老师提出疑问并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弄清楚。因此,面对课本中现成的实验,教师利用时应该加以适当的处理。
二、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亲自动手设计演示实验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造力。教师要对化学教学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直接利用教材提供的实验之外,教师亲自动手精心设计实验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改进碱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如图5所示,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气球,再向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气球变大,与利用塑料瓶做实验相对比,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可控性、可见度,效果直观清晰。
(2)物质导电性的实验。用一个带有两根电极和扩音器的电源装置测定物质的导电性,如图6所示,当两根导线接触到溶液时,指示灯亮并发出响声。实验操作简单,视觉效果好,可重复使用。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在改进演示实验上下工夫,在精心设计实验上下工夫,只要愿意动脑筋,就会想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点子。
课堂演示实验的改进 篇7
在理科课堂教学中, 有些课堂演示实验确实存在对实验器材、实验环境要求较高, 实验现象不易观察等问题。长期以来, 我们已经在传统演示方法上进行了很多改进, 但效果仍不尽理想 (如物理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等) 。许多老师就想到用计算机动画模拟的方式来演示, 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六章《电磁感应》一节中, 有三个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这三个实验的演示, 对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帮助是很大的。物理教师在本章教学中, 对这三个实验的演示都非常重视。
在课堂实验的条件下, 本实验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很小, 演示的可见性较差。许多物理教师和专家都针对问题做过研究, 对实验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如利用放大器放大感应电流, 增大磁场的面积和磁感强度等。经过这些改进, 特别是采用电流放大器后, 实验的演示效果确实提高不少。但改进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如电流放大器的保养问题和使用的可靠性问题等。笔者就曾为一台破旧的电流放大器而大伤脑筋, 调试许久仍不能可靠工作。而且电流放大器本身需要电源, 遇到较真的同学, 仍不能使其很好的信服。
能不能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来改进实验效果呢?为了在忠实原实验的前提下, 更好的演示本实验, 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笔者首先在检测仪表上想办法, 学校原有的演示电表存在转动惯量较大、灵敏度不高的问题。笔者手边刚好有从工厂淘汰下来的光电检流计, 就将其改造一番替代演示电表。光电检流计的指示是利用投射光影的办法完成的, 其转动惯量相当小, 灵敏度极高。为了使其指示亮度增加, 笔者换用了更大功率的光源, 采用外接电源的方法使其更适于课堂演示教学。令笔者想不到的是:使用这台光电检流计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可谓“毛毫毕现”。以前根本不可能检测的电磁感应现象, 如教材第195页第3题涉及到的线圈面积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 都能在这台光电检测计中明显的显示出来。这大大地丰富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演示范围, 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面得以扩展。这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令人相当满意。
毕竟并不是每所中学都配有光电检流计, 那么还有别的方法吗?笔者在看到教室里配备的实物投影仪时, 眼前一亮:如果使用普通的灵敏电流计 (不是演示电流计) , 利用投影仪的放大投影, 是不是也能解决问题呢?如果可行, 既能解决仪表的灵敏度问题, 又能提高实验的可见度。
通过实际的课堂实践, 这个想法得以证实。从实验演示的过程来看, 普通学生电流计几乎没有延迟地反映了电磁感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 课堂可见性极高。看来以后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再也不需要搬动和调试那笨重的演示电表了。后来, 笔者无意中看到电脑城里出售的摄像头时, 设想用摄像头替代实物投影仪, 那么观察的角度将更加随意、灵活。经实地操作取得圆满成功。虽然使用普通灵敏电流计比光电检流计效果差一些, 不能很好地演示微小的磁通量变化所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但用作一般的教学课堂演示已足够了。
第二个改进, 是制造一个足够大、尽可能强的磁场。根据电磁感应规律, 较大的磁场范围即可有较大的演示范围, 又有利于产生较大的感应电动势。查阅资料后, 笔者选定了两个方案, 如下图一所示。也可以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经实验验证, 效果十分理想。
另外, 笔者还“巧妙”地利用长软导线制成的“多匝线圈”来代替单根导线切割磁感线, 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如图二。经实验确定:演示时使用普通蹄型磁铁的话, 线圈只需十匝左右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实验的准备过程中, 笔者发现: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存在磁铁保管上没有注意磁路的闭合, 长时间随意放置的磁铁的磁性衰减很快。我们在改进实验的同时, 也要关注实验器材的使用和保管问题。
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篇8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 探索能力和动手技巧等, 不是直接讲述所能给予的, 而且物理实验在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方面, 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一些发达国家, 物理教学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 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如今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 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 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 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 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 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 所以演示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 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 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 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 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
三、注重实验教学的方法
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 也是创新的前提。案例一: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 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 然后出示以下问题: (1) 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 (2) 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 (3) 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 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 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 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 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观察中, 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 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 采用多种实验方法, 活跃学生思维
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 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 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在实验中, 让学生根据各种因素进行取舍, 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 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 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3. 创设实验问题,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 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 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 鼓励学生创造。
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 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学生掌握了什么, 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 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 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 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 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 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 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五、对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某些问题的反思
我国对中学物理实验已越来越重视, 新版物理课本中实验的比重已大大增加。但是应该看到,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 这集中表现在城乡中学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极不平衡性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观念的尖锐冲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乡镇中学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解决他们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问题是亟应受到重视的。
实验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 有许多问题仍等待我们去研究, 创新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 实验教学能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增加锻炼的机会, 也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摘要: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还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等实验素质,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物理
参考文献
[1]物理开放实验教学初探董海鹏.王新练《科学时代》2010年第9期
做好演示实验 加强直观教学 篇9
经过多年总结,我认为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
就是要背好课,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学生的理解程度,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精心选配试验仪器,科学计量所需药品,明确试验步骤。对于仪器规格、反应温度、药品用量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为教师更应该在课前将所讲实验亲自操作,做熟为止,以求出现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更要保证万无一失,完全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因为每一个实验,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这个实验本身,同时还要交给学生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更要备全、备齐,最好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
二、要合理安排、规范操作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得有理有序。
演示桌上要干净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药品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耗时,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三、要注意安全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如制取有毒害的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如爆鸣气)要更加小心,不接触明火。
四、针对不同类型的演示实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我们通常把演示实验分成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验证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及指导性演示实验三种类型。类型不同,就要采取最适合的教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试验,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既定效果。
1. 用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在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应通过谈话启发学生自己去做结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 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由于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师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观察。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根据掌握的氧气的性质,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浅议 篇10
一、化学演示实验的类型
从演示实验的目的看, 可以把演示实验分成探究型演示实验、验证型演示实验及指导型演示实验三种类型。
(1) 探究型演示实验。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教师在演示前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然后再进行操作;在实验进行中或结束后, 教师可通过提问、集体讨论等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演示实验时, 由于没有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 学生观察实验时没有目的性, 往往会忽视某些内容。因此, 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过程和实验的主要结果, 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在演示实验结束后, 通过提问提示以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 要求学生用文字或图表把实验过程结果及最后结论记录下来, 或要求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做上记号或摘录下来并进行相应的习题练习。
(2) 验证型演示实验。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 通常在实验前,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知识, 然后以进行演示实验的方式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在演示实验前, 因学生对有关内容已有初步的印象, 因此实验前可引导学生运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识来推测实验的过程及现象, 同时要注意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及实验完成后, 要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敦促学生用已经了解到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最后, 可用习题进行巩固加强。
(3) 指导型演示实验。指导型演示实验通常是指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先进行的示范性演示实验, 目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 避免出现错误或发生危险。进行这种演示实验时, 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讲清操作要领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这是一项需要重复反复进行的重要工作, 并且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知道每项实验中可能出现误区的环节和学生易犯的操作错误, 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处理方法。指导及纠正学生时要向学生分析说明原理, 多给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 (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当学生有任何疑问如实验现象反常或实验失败而不知所措时, 要及时地给予提示, 从各个方面分析查找原因, 让学生在重新实验时能够成功。如此既能保证实验进度,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有利于提高实验效果。 (3) 实验结束后, 指导学生正确清理打扫实验室。如用剩的药品统一回收处理, 不能乱扔乱倒;各种仪器清洗干净后放回正确的位置;水槽中的废液冲洗干净, 不允许残留;地面要保持清洁, 若有药品洒落要清扫或冲洗干净, 等等。 (4) 此外, 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问题, 比如学生分组实验时如何分组, 要考虑合理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观察仔细的学生、擅长分析记录的学生等;实验课时维持好课堂纪律, 绝对禁止嬉笑打闹以免影响实验甚至发生危险等。
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中的常见问题
(1) 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在进行实验时, 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 要熟悉操作规定, 了解反应规律。否则, 极有可能会实验失败, 严重时甚至危害师生的人身健康。因此务必在课堂演示实验中, 特别是学生自主试验中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违反操作规定、用药过量、药品混入杂质、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 等等。除此之外, 实验室空气一定要注意流通。在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中, 尤其是有机实验中, 刺激性及有害气体不在少数, 如果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实验, 刺激性气体扩散在师生中将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如果是无色无味的有害气体后果将不堪设想。我曾经经历过一次学生自主实验, 由于学生有些紧张未能及时收集实验产生的气体, 整个教室弥漫着烟尘和刺鼻的气味, 全部师生都被熏出了教室, 本节课当然以失败告终, 所幸未造成严重后果。
(2) 实验改进。在不少欠缺实验条件的学校中, 为了使课堂实验能正常进行下去, 需要教师对一些实验仪器甚至实验本身进行改进。这一点, 有不少老师已经作出了极佳的创意改进, 值得我们学习效仿。比如, 化学实验中用到的各种仪器如试管烧杯漏斗等都是易碎的玻璃制品, 损毁率较高, 在经济条件受限的时候, 可以考虑用其他寿命更长更廉价的物品代替。这一点, 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的祁有金老师已经想到并付诸实践, 有效地促进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化学实验课的正常开展。祁老师用无毒、无害而生活中到处都有的塑料矿泉水瓶代替化学实验中的好多仪器, 如水槽、试管、烧杯、集气瓶、漏斗等。把大的矿泉水瓶从下半部剪开即是水槽;把小的矿泉水瓶剪开, 下半部分即可作烧杯, 上半部分可作漏斗;想往矿泉水瓶上安一个支管, 利用塑料的热塑性, 把一根玻璃管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往矿泉水瓶上一插即可, 非常方便。再比如, 有些实验按照课本中的指示方法成功率不高, 这样也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创新。例如, 《铝在氧气中的燃烧》, 高中化学课本这样介绍:“把薄铝箔卷成筒状, 内部裹一纸片, 点燃纸片立即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这样做有时纸片引燃不了薄铝箔。为此, 天津市扶轮中学的梁天真老师进行了如下改进:先将滤纸剪成条状后用水浸湿, 然后在滤纸上沾满铝粉, 最后把粘好铝粉的滤纸在阳光下晾干, 引燃粘好铝粉的滤纸立即深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上的铝粉剧烈燃烧, 火星飞溅, 发出耀眼的白光。
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 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演示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实验, 注意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 紧密结合, 达到启智养能的目的。
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是探究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是离不开实验演示的。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实验更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奇的课堂实验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的教学实例表明学生在参与一些课余活动时,其积极性要远高于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是由于枯燥单一的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的。化学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爱上化学这一神奇的学科。化学实验的现象是神奇多变的,这也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会产生思考,主动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通过实验产生了学习求知的动力,所以实验演示是值得重视的一个教学环节。
2.培养学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以语言和板书形式进行讲解,让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对于知识的学习也只是大概了解,没有时间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导致学生对于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面对问题的时候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差,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化学实验的演示,化学实验的现象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现象变化多端、神奇莫测,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化学实验是需要严格、科学、严谨的操作的,细节上的疏忽或是错误的操作不但会导致实验的失败还可能造成危险。化学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化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实验操作前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干净,要检查实验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在实验准备工作都检查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也要和学生讲解每一步的实验步骤,将需要小心和注意的点告知学生,实验动作也要尽量标准,加强学生对待实验的认真度,同时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今后严谨认真地处理事情奠定基础。
二、如何做好化学课堂实验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引导学生融入课堂
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备课工作,结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对将要进行的课堂实验材料、设备等进行准备,提前熟悉实验操作的步骤、现象和实验的目标。尽量在课堂演示之前将实验内容做一遍,确保在课堂上的演示能够成功。在课前实验的过程中总结实验技巧,在实验分析和实验结果观察等方面设置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清水变牛奶”的实验,首先新颖的实验题目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要迫切知道清水是怎样变成牛奶的,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还有澄清的石灰水一杯,将石灰水倒入塑料瓶中,然后上下晃动让学生观察刚刚的“清水”是不是变成了“牛奶”,学生被这种神奇的现象所吸引,能够迅速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灵活改进实验,保证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
化学实验要求严格地操作,稍一疏忽就会造成实验的失败,并且教师进行操作也不能保证每次实验都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得到实验结果。但学生对于实验想象的期待是很高的,成功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失败的实验就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为确保实验的成功,教师要灵活改进实验。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将高低不同的两根燃烧的蜡烛一次熄灭的实现,在将气体倒出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两根蜡烛同时熄灭,这样也就得不到实验的结果。可以在蜡烛的中间用玻璃片将火焰挡一下,就能够避免实验的失败,看到火焰一次熄灭的现象,所以改进实验确保成功对于课堂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再多的语言讲解都代替不了实际操作,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化学知识以更加灵活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切实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再富.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浅谈[J].学周刊:C版,2013(12):32-33.
[2]李莹莹.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之我感[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4):23-24.
[3]张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观[J].学周刊:C版,2013(12):12-13.
作者简介:唐卫荣,男,汉族,1982年生,中学二级,就职于南京育英外国语学校,中学化学教师,主要从事化学教学教法研究。
加强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实践 篇12
关键词:物理教学,随堂演示实验,教学实践
大学物理是我校工科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理论教学模式仍然是讲授为主, 即教师描绘物理现象, 理论分析, 演绎推导, 得出结论。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解释, 教师感到困难费劲, 学生听起来也是糊涂不解, 课堂气氛沉闷, 二者课堂上都觉得疲劳, 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 物理的理论教学活动中加入演示实验环节, 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对随堂演示实验的看法, 很多教师认为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应有的, 而大学物理教学应注重理论推导、形象逻辑思维培养, 况且课时少, 没必要也没时间做随堂演示实验。
通过网络我们有机会观赏到一些国外名校公开课, 例如麻省理工的物理课, 发现几乎每节课教师都要做几个演示实验, 演示内容之丰富,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值本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之际, 我们做了许多改变, 其中包括在课堂上加入演示实验的实践, 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随堂演示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单, 使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 刺激学生的感官, 吸引注意力, 提高了物理理论教学效率。以下是关于演示实验实践的简单总结。
一、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 使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
演示实验说明不确定度的重要性。学生对“不确定度”概念是模糊、不习惯的, 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随堂用实物来演示炮弹的真实运动情形, 可改变学生一些观念,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问题:与水平夹角α=45, 以初速度v=7m/s射出炮弹, 炮弹会落在何处?学生根据抛体运动规律的射程公式, 很快得出x=5m, 所以给出炮弹落在5m处的答案。
然后开始做演示实验, 结果是:第一次落在4.9米处, 第二次落在5.2米处, 实际发射的炮弹并没有正好落在5m地方。难道是物理理论错了?显然不是的。正确的解释是因为初速度和发射角度有2%的偏差, 导致射程有4%的误差, 即与5m处有±0.2m的偏差, 所以正确的理论预计应x= (5.0±0.2) m。显然, 在从理论公式出发对结果做预测时, 不考虑不确定成分是不行的。演示实验很简单但非常深刻, 学生明白了不确定度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缺少不确定度的实验结果是没有意义的。
二、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使深奥的概念变为简单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从一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来引入的, 对一匝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的理解比较容易, 但如果N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是一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N倍, 用磁通量的概念解释真的难以理解, 可以通过课堂演示来证明。将柔软闭合回路 (线圈) 绕在螺线管外面, 形成一圈, 接通或断开螺线管电流瞬间, 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然后将柔软导线环绕螺线管三圈, 将会看到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增大到3倍, 说明N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是单匝线圈产生电动势的N倍。
也可用演示实验来验证理论推导结果。由静电场高斯定理可推导出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的电场强度E=0, 结果不可思议, 对这样的结果学生不易想象, 记住更不容易。期末考试总有同样的填空题, 以前给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不到一半。此后, 随堂做了这个演示实验后 (带电小球伸进球壳的空腔内) , 学生亲眼见到带电体没有受到静电力作用, 证明球壳内没有电场, 对此记忆很深刻, 期末考试还是同一个填空题, 答对率占75%, 由此可见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三、随堂演示实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质点简谐振动与匀速圆周运动的关系比较抽象。但是利用演示实验能亲眼看到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在直径上的投影运动就是简谐运动。利用轻质弹簧振子, 电机带动一小球旋转, 转动角速度大小等于振子的固有角频率大小, 会看到匀速运动小球在振子振动方向的投影运动与弹簧振子的振动几乎是一致的。简谐运动中的相位概念不直观, 较难理解, 而角位置直观易懂, 演示将二者联系起来, 有助于学生对相位概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同时明白了物理中为什么角频率和角速度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要用同一个符号来表示的道理。
杨氏双缝的随堂演示, 使学生对双缝间距和观察屏间的距离有感性认识, 对干涉条纹的样式, 条纹位置与出现的区域, 条纹间距的影响, 光程变化与条纹变化的关系等通过演示一目了然。
另外, 我们还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以及实验录像播放等手段, 为学生创造了多种教学手段并存的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 物理难学是因为概念抽象, 难以想象造成的。演示实验可以弥补理论教学上的不足, 及时地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 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增加随堂演示实验, 使学生尽可能地直接观察、经历体验物理过程, 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杰.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犯法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1 (1c) :84-85
[2]兰明乾.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6 (4) :102-104
【课堂教学演示】推荐阅读:
课堂教学中的临界演示09-25
物理课堂演示06-14
课堂演示实验07-01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09-03
动作演示为一年级语文课堂注入活力07-02
教学演示系统09-10
教学演示型课件设计05-10
比较演示教学法05-25
演示实验教学改革09-03
营销策划教学演示文稿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