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质创新

2024-10-25

艺术素质创新(精选12篇)

艺术素质创新 篇1

摘要:“以德育为核心,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 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 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艺术,创新,素质教育

“以德育为核心,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 其中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尤其引人注目, 成为教育界内外关注的热点。人们在按照创新能力来衡量教育现状的同时, 也在思考着创新能力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创新教育不仅是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发展和改革的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教育的发展模式, 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 有利于艺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的艺术教育体系。首先, 确定明确的培养方向, 把立足点放在面向市场、面向学术、面向科研的基点上, 将技能型教育转换成创新型教育。艺术教育应该在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实际应用的同时, 特别注重艺术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人文知识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足当代教育与艺术实践, 建构科学可行的我国艺术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有关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高等院校坚持创新教育的策略, 不仅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 也顺应了世界各高等艺术院校发展的趋势, 有利于我国的艺术教育和国际接轨。

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既具有社会关联性, 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 一种教育范式的转换, 就不仅仅是一项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的深切体察和建构。

一、在社会和高等院校中, 努力形成创新素质教育的公共话语

创新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 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 而且更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命。创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目前, 在高校教师当中还没有对创新素质教育有一个较为系统明确的认识, 在思想上还没有充分准备和重视。因此, 在社会和高等院校中加强创新素质教育系统理论的宣传与普及, 使其成为中心话语, 形成理论气候和一定程度的外在强化因素, 是我们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大力加强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职业化进程, 强化教师的导向功能

社会分工的加剧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伴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职业化趋势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对高校教师艺术专业设定职业资格, 赋予高条件的限制, 意义非常重大。适应高校艺术专业教师职业化进程,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 强化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示范导向功能, 就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在高等院校建立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

1.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转变

学分制是和创新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是我们目前的教学制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 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重塑

传统的依附式的师生关系, 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平等与民主的社会价值观, 因而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人格的自由发展, 也妨碍了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活跃与发展, 堵塞了大学生创新潜质的迸发。在这种时空背景下, 重塑高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弘扬平等互助、民主自由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价值观念, 是实现创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具体而言, 就是指在高等院校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心上, 实现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协调一致。这就首先要求艺术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技能水平和思想品德、人格力量等, 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 协调与学生之间的行为能力。在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上, 实现情感上的沟通与融洽。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 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要求有不同的教学方式: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2) 讲授教学内容, 点明基本原理。 (3) 设立研究问题, 指导学生讨论。 (4) 组织社会实践, 体验社会生活。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 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并非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 而是直觉思维与辩证思维、分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创新性想象综合运用而呈现的—种思维状态。所谓发散思维, 就是以某些已知信息为思维起点, 采取推测、想象等方式, 让思维沿着不同的路径任意发展, 重组记忆中和眼前的信息, 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 应特别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宽容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 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向学生表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2) 知识结构的完善。发散思维要真正发挥作用, 还需要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学愈博则思愈远。”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了解邻近学科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 是向创新发起挑战的前提性要件。

(3) 人文精神的熏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人文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格的高低、思维的聪愚、言行的文野, 更关系到民族的存亡, 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进退。因此, 人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有基础性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这就要营造文雅有序、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 整个校园要散发着浓郁的人文知识气息。

(4) 个性发展的注重。创新在很大意义上, 取决于诸个体呈现的多样化, 而个体呈现的多样化则必须以个性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发扬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意识, 注重因材施教, 让学生充分地发展自我、挖掘自我、塑造自我, 使每个人都平等地得到发展和进步。

(5) 考核方式的重建。到目前为止, 我省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然呈现着以闭卷考核为主, 以开卷考核为我们的考核结构。在这种结构方式下, 考核内容必然以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主, 而忽略了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的考核方式, 要向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方式转变。这种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而且意在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发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社会体验进行创新的能力。

纵观以上各点, 可以看出, 该培养模式在理论上反映了艺术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它将对提高艺术院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宗顺.现代学校教育导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田建国, 周兴迅.大学教育综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艺术素质创新 篇2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黄涛雯

【摘要】根据当代教育业情况来看,我国有些落后地区还未重视起艺术素质教育。艺术素质教育是很容易打开儿童心扉的,当他们接触艺术品时,他们的内心会感到自由自在,一切丰富的灵感随之而来,这也伴随着儿童学习生活的热情,当这些经验积累多了,他们也就获得了温暖而快乐的生命,感受到人生的奇妙和可贵。在这些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如果添加一份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实践,那么,儿童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些内心美好的品质,也促进他们人格的塑造。当然,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对象,都会造成不同人格的形成。艺术素质教育使儿童敞开想象的心灵之门,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与经验,在不断培育,不断充实的过程中,会使儿童散发出无限阳光的人格魅力。【关键词】辅延小学 艺术素质 人格魅力 孩子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是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对于儿童的艺术素质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这关系到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当然,要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也要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配合,比如校园环境的艺术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艺术实践活动以及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展现等等。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为: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首先素质包含着一定的生理基础,更重要的是素质是通过后天培养教育而逐步定向地形成。艺术素质是素质的一种,它同样要通过后天的熏陶而形成以及发展。

首先,从学校艺术环境设计来看,就我最近两个星期的实习而谈,我是在江阴辅延小学实习的,初入校园,我就感觉到孩子们活泼跳跃的身影真的是非常的活力四射,朝气蓬勃,声声不息的朗读声,跟读声悦耳动听,校园呈现着一种含蓄而又伟大的精神,感觉甚是美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的大道的两侧、在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们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走进校园,就看到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有利于儿童进行课外活动和休息时的观赏。各个重要场合,例如教室、培训室、少先队会议室、音乐室、走廊等等地方,都张贴着很有启示意义的海报,手工作品,或者是精致漂亮的黑板报„„这些都对儿童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从而帮助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从这些宣传的内容当中,不管是新颖的图画,还是有创意的文字,都有它们特定的寓意,教师们的设计是有一定手段和一定目的的。这样,善于发现的儿童就会去研究其中的含义,久而久之,在他们成长着的观念及艺术素质中,就会产生某种萌芽,它渐渐茁壮成长,潜移默化之中,就会帮助儿童形成一定的人格,并显示出其出乎人意的独特之处,这也就是儿童人格魅力所在。所以说,艺术素质与人格魅力是紧紧相连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对于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

除了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多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发现,采集,实践,收获是很有必要的。这些环节及过程,在小学的美术课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在实习期间,我给二年级上了一堂美术课,叫做“感觉肌理”,一开始,非常疑惑,觉得这个课题很有难度,既然要让他们感觉肌理,那就要让他们全面地感觉物体的肌理,而不是单一地选择几样。那么,应该怎么进行呢?找什么东西让学生感受呢?冥思苦想,终于有了一定的想法。大自然不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所在地吗?什么东西是大自然中没有的呢?于是,我让该班学生上了一堂室外采集课,通过磨印,揉纸,模仿画出等形式让学生把室外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肌理采集到纸上,看谁能找出最漂亮,最奇妙的肌理。有了这样一条原则,孩子们就会非常兴奋快乐地到室外各个角落去探索,去发现,实现了从做中学,不断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而且也能够从这样的探索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肌理这个抽象的概念也逐步地掌握,并且能为下一堂课的运用肌理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吗?当然,组织好他们外出的队伍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并分配小组长,有次序,有规律地实施计划。所以教师的组织能力要达到一定水平,这样更加有利于儿童艺术素质的顺利提高。这堂课通过探索,实践,比一比促进儿童艺术素质的发展,让他们在不同环节中有不同的收获,教师则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交流,很自然地,必会发现一些学生聪慧,独特的想法,这也暗示了儿童一定的人格魅力在发展。此外,小学的艺术实践活动还有很多的实现形式,例如剪贴、编织、折纸、泥塑、书法、小报设计等。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学儿童的兴趣爱好,学校还设立各种兴趣班,舞蹈班、器乐队、号鼓队、声乐组、绘画组、书法组、航模手工组等,这些都由特定指导老师来进行定期的辅导。可见,那么多活动形式可以培养出学生丰富的,多种多样的人格魅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指明一定的方向。最后,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因为这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身教甚于言教,小学生有内心有巨大的向师性,教师应通过自身完好的人格给学生树立榜样,去熏陶他们的精神,教育他们的思想,感染他们的灵魂,以通过自身的优势塑造儿童的人格魅力。同时,这可以通过各种校艺节,教师表演大会等渠道实施教育,让学生充分领略昂扬向上,积极乐观,创新求实的具有魅力的精神,从而让自己的身心受到震撼,吸纳到一定的人格素养,体会其熠熠生辉的魅力,逐渐培养自己独立创新的人格魅力。我还是结合上课来谈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在见习期间,除了上课,我还听了指导老师几节精彩的课,其中有一节是“我和动物朋友”,我听出了老师上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情感。这主要体现在老师在讲自己与动物在一起的经历,她讲到:“我家有一只小花猫,非常地可爱,晚上我睡觉的时候,它总是喜欢跑进我的被窝里,然后躺在我的胸口,和我一起睡觉,我呀,嫌它脏,总是把它赶下床,然后我可以睡个安稳的好觉,没想到呀,等我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发现我家的小花猫居然又在我的胸口甜甜地睡觉。”在讲述过程中,还配合了多种切合儿童心理的动作,很贴近实际,可亲可敬,同时也在黑板上示范出这个场景,简单快速。学生们完全沉浸在她讲述的经历中,投合了学生的兴趣,大多数都开心地笑了,很明显,孩子们在察觉老师的情感时也体验到了与之相同的情感,这主要是老师运用了心理学中的移情的手法。老师让孩子们体验到小动物的可爱,老师与小动物的亲近感,那必然会让学生的心理蒙上一层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也想来试一试,说一说,画一画,在老师设计的环环相扣的情节下,孩子们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某种美好积极的品质,促进其人格魅力的形成与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传承人文艺术 篇3

关键词:综合素质 手工制作 人文艺术

手工技艺是农业文明时期最重要的动力模式及生产方式,围绕着手工技艺而产生的文化运行机制,也都是地方性和乡土性的,是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之一。早期的人类学家普遍认为,在外来更先进文化的冲击下,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是一种必然的规律。现在社会的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人类学家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地方,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相结合,正成为一种人文资源和人文艺术。在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我们何不将这种人文资源和人文艺术贯穿到我们的生活中呢?这有助于将人类从纯粹的物质追求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生活进入一个精神化追求的新的领域。在这样的领域中,我们不再以量取胜、不再以廉价取胜,而是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创意、我们的品牌和我们的设计而取胜。我们不需要仅仅做廉价工业产品的制造者,还要去设计和去制作有知识含量、有文化特色和高附加值而又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化产品,如工艺陶瓷等等,用这样的产品去为人类新的生活服务。我们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争取去做到这一点。

人文艺术的传承需要后继有人,人文资源的发扬光大需要新一代人才的涌现,作为小学教师应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既有既有知识水平和创新意识、又有动手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身体、人格与智力同步发展的人才幼苗,而是生产出一批一切为了考试而死读书的高分低能儿。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上好小学手工制作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以下,结合本人在小学手工制作课方面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谈谈看法:

一、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

如我们南城中心小学位于台州市黄岩区的南部,与沙埠镇首尾相接,沙埠镇有着许多的地方技艺,把这种民间的技艺引进学校,有利于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通过请当地老爷爷讲授地方民俗传统技艺相关知识,沙埠青瓷窑的起源和发展、规模大小、产品种类及学会用橡皮泥制作一些简单的瓷器等等。把这种民间技艺引进课堂,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类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创作能力

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

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易拉罐制作《高跷》一课中,我先找一些造型各异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一件作品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表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我还对有特殊构想、制作精致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同时可以借助学生操作器材表现平衡站立、走等简单的平衡性、操作性活动,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引导他们发挥创意多利用自然资源自己动手制作游戏器材,体会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多进行手工制作可以促进智力发展,手工制作中主题与材料的开放性,使学生的创作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不受行为模式的定型,不受规范习惯的束缚,只有大胆地尝试,因此他们在手工制作中思维较其他活动更开阔,能最充分地表达现有水平,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对想象中的东西进行创造,在从虚到实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更有益的是它还能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孩子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和幫助,这就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说,从小抓孩子的动手能力比从小紧抓孩子的文化成绩来的更加重要。现在的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给学生们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适当的手工制作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学生完成的作业(制作的工艺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手工制作中,有些同学担心自己做不好,产生了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信心,我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表现出工艺品的特点就可以,让学生从像与不像的“旧框”中走出来。手工课作业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应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大胆地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许反复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制作,根据自己的个性制作出一个“美”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上好小学手工制作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尊重其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作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马先珍、范井桂,《怎样上好手工制作课》,《实验教学与仪器》2001年第06期。

2、王璇,《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8期。

艺术素质创新 篇4

艺术意识形态上的艺术个性文化差异, 是以千姿百态而又绚丽多姿的不同形式呈现于世的。而这恰是人类历史文化中艺术及文化艺术的共性。只有认清了艺术的共性和个性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 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 而且更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命。创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让个性化突出的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一、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

创新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必须强调的是, 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 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 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 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 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里既包括前所未有的, 如果少年发明家能出现也是非常好的事, 更包括已有的, 但对学生个体来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这里, 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 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二、以教育创新实现个性化的创新教育

传统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国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格格不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 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的表现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 过分强调整齐划一, 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忽视个体的差异性。总之, 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 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 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 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 加大教育创新力度, 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素质教育。

从传统教育转向创新教育, 必须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绝对不是可以独立单列的专项教育, 培育创新素质的任务要靠整个教育体系以积极自觉的努力来承担。从根本上说, 以弘扬“创新”的主旨, 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 才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可靠的途径。教育急需振奋培育创新的正面力量, 谋求“创新”功能的最大发挥, 针对根深蒂固的“五式”现象, 必须大张旗鼓地倡导并坚定不移地追求教育的“民主”“开放”与“创新”, 以期改变“双重力量”对比的现有格局。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技能;创新教育就是现有教育之外附加一些新措施;创新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因此, 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 就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既要努力发展全体学生的创新性素质, 又要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少数尖子学生。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 努力使其成为创造型人才。

三、艺术理论的“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

就艺术理论的教育的性质而言, 其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比例重于“专业”的高等文学教育更有突显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 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 因此具有个性化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艺术文化现象, 不仅仅局限于其单薄而淡薄的审美含蕴或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日益古板的教条, 任何富有洞察力、阐释力和概括力的艺术理论都难以一蹴而就, 毕其功于一役。相应产生的艺术教育更因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在复杂中寻求一种变化, 那就是在创新中产生个性,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创新型的个性学生, 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

我们多年的艺术理论课教学主要全部围绕技能为中心, 重点在教授和灌输, 而淡薄了对对象的第一感觉, 及由此而产生想象力, 忽视了让学生从对象中寻求自己的兴趣点, 从而造成了在平时技能作业训练中, 枯燥乏味, 毫无生气, 缺乏思维闪光点, 创造力差, 久而久之, 使技能教学僵硬化, 限制了教师本人与学生的创造力,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灵感, “艺术的灵感”这个创作的源泉被慢慢的吞噬, 变得麻木、机械。因此, 在文学教学中对学生起到, 观察训练, 培养感觉、发挥个性。实现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迫切的。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 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 人们的创新才能才有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除创新情感外, 个性在创新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新成就的不同。创新个性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说, 教育对象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与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面临第三次人类文明──知识经济的到来,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及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与发展速度, 艺术理论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地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只有打破教育的束缚, 建立全新的艺术理论教育创新体系, 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 而艺术理论的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我们坚信, 在教育创新的推动之下, 创新教育一定能承担起知识和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伟大历史使命。

四、结语

现代艺术理论教育在中国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完善。在新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中, 现代艺术理论教育从大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小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都将经历深刻的变化与改革。作为教育者, 不仅要有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 而且还应该有自我反省的态度和能力, 正视新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 修正观念, 加强文学理论人才的综合素质训练, 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全面并能持续健康发展的个性化人才。

摘要:艺术的差异, 很大程度上是以个体受艺术教育程度之间的区别性差异所表现出来的, 个性的体现也恰恰是共性的产生, 如何使我们的教学与教育体现二者, 那么只有在创新中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素质。创新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 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 而且更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命。

关键词:创新,共性,艺术,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吴国强.设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模式探究[J].装饰, 2004年第4期.

[2]朱宗顺.现代学校教育导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马春东.营造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团[J].装饰, 2002, (1) .

[4]田建国, 韩延明..大学教育现代化[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12)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篇5

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覆盖到全体学生。

第三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应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既关注学生艺术课程学习水平,也关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既关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关注对学生的特长激励。

第四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见附表)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应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达到的目标;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第五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基础指标40分;学业指标50分;发展指标20分,其中加分项目10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六条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学校可分年级段组织实施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应及时汇总、整理、存档、上报。

第七条 学校要如实记录每一名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学生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八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纳入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推进素质教育绽放艺术花蕾 篇6

学校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44664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7名,教学班44个,在校生2322名。学校自2007年以来,加大了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了省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近年来,延长县中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特长教育,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一是积极挖掘术科人才。体育课教学以巩固田径、排球传统项目,组建专业训练队,以身体素质为主,结合高考考试项目,利用课余时间强化训练,实施“走垛课制”,按照学生自选的项目组织教学班,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体育特长生,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艺术课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成立音乐、美术兴趣小组,坚持做到辅导时问、地点、内容三落实。音乐兴趣小组实行集体教学,声乐、钢琴课程实行一对一教学。在小组内部实行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优等生带动学差生的双重并进方式。根据学生的进度情况,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拓宽艺术视野。一个学段结束后,通过模拟高考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次观看教学、比赛的资料和模拟考试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小结,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感知和实践能力。美术兴趣小组实施“合格加特长”的培养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使其在专业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使专业达到高考的要求和水平。积极开展好经常化、长期化,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为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在特色教育上提前开设校本课程,开设了《中学生健美操简编教程》、《地方民歌欣赏》、《棍棒操》、《素描几何形体》。

艺术素质创新 篇7

一、素质教育

(一) 教育的定义

教育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说文解字》释“教, 上所施下所效”“育, 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

(二) 素质教育的定义

素质是一个人从事某一工作必备的基础和条件, 关于人的素质的基本理论, 指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在社会中的实际情况需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的实际主体性为前提, 注重对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和开发, 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完整性的注重, 培养学生的德、能、品、技, 全方位的教育, 学生的思想是素质教育重视的根本, 对你掌握文化的关注, 最终对社会的认识和自身的全方面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 素质教育的评价依据素质是一种心理相对稳定的心理组成, 是我们对所学知识内化和知识慢慢积累沉淀的最终结果, 素质教育是我们培养方式的灵魂基础, 它能影响我们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和对自我价值观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现代化体现, 是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又可以分为理性和隐性的思想体现, 及我们看不到内在的和一些潜质培养, 比如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其中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 文化是基础, 另外就是我们显性的素质培养, 及我们的专业技能的培养, 它是我们适应社会被社会接纳的手段之一, 两者统一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独立院校的艺术类的学生在教育模式上如何探索出新的培养模式, 是课题所研究的最终目标。传统教学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 忽视了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独立学院艺术类培养学生的固定模式。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既要遵循市场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艺术类专业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丰富美化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他们具有明锐的观察能力, 丰富而且充满理想的想像,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 在校学生正处于热情洋溢的青春时期, 他们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要求以及社会环节的变化, 学生发展越来越要求适应社会的心理变化, 艺术类的学生在专业上有其特殊性, 他们自身存在很多缺点, 比如文化课程在高考入学基础就差, 善于想象但不愿意付诸实际行动, 行为懒散, 思维比较混乱。自身缺乏约束, 总控能力比较差, 因此重视和关注艺术系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是社会的问题, 艺术类学生专业的个性发展和构建社会统一规范, 以及继承传承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均衡情况下探索一条适合高速信息化, 知识化的现代社会前提下, 怎么更有效地探索出合适艺术类学生的新型教育模式。

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对艺术系学生需求, 应从下面三点重视提高。

(一) 艺术类学生素质教育的习惯培养

艺术类学生在实际作品制作过程中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我们应该在很多作品设计制作时候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 培养和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在实际作品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情, 艺术专业本身专业指导具有小型分散的方式对学生作品提出意见, 学生都容易形成自我的个体意识, 忽视集体观念, 所以我们应该具有针的对课程的设置和作品设计要进行集合合作, 这样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培养集体观念和自信心, 由此来激发其热情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二) 艺术类学生学校校规和校纪的加强

艺术类的学生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宽松, 更多的是重视活跃的思维培养, 并且不固定在传统的教学空间, 课堂相对比较自由, 有时候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对一些学生的思想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随着四年这样的专业教育模式的培养, 部分学生慢慢形成了一种懒散自由的, 无拘无束的生活坏习惯, 没有纪律意识, 认为艺术类的学生就该是这样的方式, 因为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纪律意识的管理和灌输, 让其认识到个体和集合的荣誉感和纪律的遵守。养成尊重长辈礼貌待人接物, 行为举止大方, 穿着得体, 具有艺术品位, 提高艺术和思想的修养, 由此来改变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 提高素养。

(三) 落实好专业素质教育

1.艺术类学生专业素质包含面很广, 大体总结为专业的设计思想能力, 专业的设计动手能力, 专业的表现能力, 专业的执行能力, 艺术类的学生的专业个性特征主要是表现在学生的艺术思想能力上, 如果学生忽视或者歪曲认识了自己特有的这种艺术素质能力, 我们的艺术学生将和其他专业学生没有任何本质的专业个性区别, 没有有特征和特质。因此, 对于艺术系学生我们应该从其真正的素质文化入手, 让其包含真正的文化基础知识, 对已有的大师作品, 以及设计作品掌握真正的欣赏能力, 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 让学生从简单的表现上升到情感的理性认识和自身给予的独特见解的高度, 通过平时的积累慢慢形成一种专业必须具备的的审美能力。

2.专业动手能力。对专业学生在教师授课的同时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往往是学生在构想是比较理想完整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专业技能的欠缺往往是不能把想法通过电脑或者手绘完整的表现出来, 单纯的构想还是不够的, 要培养学生的想与实际表现统一, 做到平时多练习多, 多进行专业的实践培训, 让学生能更好的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现出来。

3.专业实践能力.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对实践经验的积累, 才能对专业进行理解, 在学校这样的教学环境与模式中缺少一些实践环境, 所以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到企业里去让学生多参观多实践, 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独立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创新点

第一, 独立院校院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制定既要遵循市场需求又要结合教育规律, 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贯穿素质教学的整体, 根据市场的变化, 相对应的做出合理的及时的调整, 培养出适合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 在执行者教师队伍的组成应该是合适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双师型教师, 由此真正落实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第二, 商业模式的工作室推向社会不但能为学院带来一定的可观的经济效益, 还能在专业上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提高, 传统的专业培养通过模拟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和紧迫感, 但是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实训教学的实际操作化, 通过对真正客户的沟通和需求, 让学生真正在经济效益和压力下做专业设计, 学生将将很快的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 并且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改变传统的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所接触的专业训练是一种实际的案例, 实现资源共享;意味着将实验室当作一种产业来运营, 即不仅对社会提供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 还要计算其营运收入、成本、效益, 要讲求投入、产出和发展, 利用校园内所有专业的特点优化和完善工作室的产业化、商业化模式。以教室、实验制作室、创业创意工作室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以市场需求为铺垫, 最终教学与此结合之后, 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减短了就业的磨合期由此来提高社会的认知度。

总之,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让艺术类的学生在在现实生活中踏踏实实的积累知识, 从专业知识到自己能力的锻炼和从个人到集体荣誉感的认识, 真正为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审美的提高做出贡献, 这是独立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能够适应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的要求, 从而提高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审美艺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中共中央关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3]素质教育.摇篮网[引用日期2013-08-21].

[4]李泽或.《新编素质教育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艺术素质创新 篇8

一、当前学生审美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分析

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一个人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是带着和多数人一样美好的愿望踏上漫漫的教育旅程的。但是深入课堂后, 通过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素质让我大失所望。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导致大部分学生, 尤其是我校占绝大数比例的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 缺乏艺术素质教育, 艺术欣赏能力偏低, 缺乏应有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加上学生所处的年龄和环境的不同, 文化素养、生活阅历、心智品格的差异, 使不少学生分不清美与丑、雅与俗、文明和野蛮、高尚与卑劣的界限, 反而以丑为美, 以丑为荣, 对人类宝贵的精神产品缺乏起码的欣赏能力, 无法鉴别高雅艺术作品和低俗艺术作品的区分, 如果他们的欣赏长期偏离常规, 还会对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方向产生误导, 例如一些学生在看过西方电影后, 学嬉皮士的打扮, 男同学扎耳环、留长发, 女同学用蓝黛色指甲油抹指甲。可见大学生艺术知识贫乏, 审美意识浅薄, 是由于他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听见美的耳朵”。

二、审美艺术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培养中的作用

审美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作用上,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他们正处在心理、生理的发育期和成熟期, 对美的追求有着无限美好的向往。但对美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庄重高雅是美, 有的则认为赶时髦攀比。这就有个教育和引导问题。怎样才能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艺术意识、审美艺术情趣是至关重要的。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 提高审美能力, 对于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造就完善的人格,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作用, 这是因为审美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而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欣赏。美学家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灌注了作者的激情, 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 它能使大学生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美化思想、升华感情, 在欣赏中使人回肠荡气, 心旷神怡, 迷恋向往, 同时作品情感越强烈, 越能打动人, 从而点燃大学生生命的火花,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1. 实施审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

大学生时期是人生生命火花最明亮、最炽烈的黄金时代, 是对未来充满幻想, 朝气蓬勃的一代, 是形成人生价值观、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时期, 理想是人生的一盏明灯, 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 人一生必将处于茫然之中。古往今来, 许多科学家、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都是在大学生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立志成才奋发进取, 而大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培养除了依赖于德育的理教育外, 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艺术教育, 因理性支配人, 感情同样支配人。教育学认为, 人的身心教育是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部组成的, 大学生时期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掌知识, 因此加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 提高道德水, 妥善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的关系, 塑造自我形象和个性, 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敢于开拓的一代新人, 要通艺术欣赏这个有效途径, 教育学生崇尚真善美, 丢弃假恶丑, 透过有情感的艺术形象, 品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 树立正气、陶冶情操, 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

2. 高层次的审美艺术教育是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长期封闭的国门的迅速开放, 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 思想道德领域呈现鱼龙混杂, 多种价值观互相冲撞, 腐朽思想沉渣泛起,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对人生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少数大学生贪图名利、爱慕虚荣、悲观厌世、崇拜金钱、追求低级情趣。思想水平不高, 导致对艺术欣赏的肤浅认识, 产生错误的欣赏心理, 甚至以丑为美, 以美为丑, 对低级趣味和高雅健康的价值取向的评判标准模糊, 在人生理想方面产生了真空, 经过多年的美育和音乐教学实践, 我发现, 高层的艺术欣赏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同时可以激发其生活热情, 发挥联想, 丰富情感和知识, 升华道德情操, 而低层次的艺术欣赏则会诱使处于心理生活剧变期的大学生猎奇窥私、寻求刺激, 甚至醉心于粗俗浮浅的欣赏客体而失落人生的现想目标。所以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 作为美育教师, 要充分利用审美艺术教育这个有利阵地, 适时结合道德品质教育,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结语

21世纪的人才是具备有知识、有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因此, 高等院校在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 还需要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和审美艺术教育来帮助加强审美艺术教育,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美学思想, 使整个社会形成健康的、高尚的审美风尚和新型的人际关系, 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品位。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产生着强烈的碰撞, 如何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 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审美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高其艺术修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主, 以“审美艺术教育”为切入点。本文笔者就审美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中的作用, 谈谈笔者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审美艺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罗丹.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

漫谈演员的艺术素质 篇9

首先,演员一定要热爱生活。

一个对生活漠不关心的人,至少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生活和演员的艺术创造有着重要的关系,那是一名演员对这份事业充满的崇高的责任感。演员只有不断的深入沸腾的生活,正确的认识生活,才能更好的表现生活。但凡艺术的珍品,无一不是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演员对于社会生活的精准把握,才能展现出艺术的真正价值。成功的角色塑造,往往都不是演员单单凭借技术和技巧就能够完成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演员要运用自己细腻的心灵和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和感受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与事。 在当下的许多电视节目中,经常能看到演员们下厨房, 比拼厨艺,品尝佳肴。他们重视平时的生活积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广阔的视野,认识、观察和感受着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限美好,只有对生活有了正确的了解、认识和体验,并扎根到生活的最深处,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水深火热与人们情感的息息相通,也才能领略到生活的内在活力与勃勃生机。演员也只有在这样深厚的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提炼才晶莹绚丽的艺术珍珠, 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角色,才能表现出撼人心魄的艺术形象,这都源于生活的艺术创造。

其次,演员还需要具备观察和感悟人生的能力。

演员是个高度个性化的职业,从言谈举止、个人修养到精神品格,都应该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将其归入固定的类型,即使塑造的人物在不同的境遇中也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不同的表现方式,更不能用一种固定的套路加以呈现。一个演员对自己或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有敏锐、强烈的感受,不管是来自生活的苦、 辣、酸、甜,还是来自情绪的欢笑、喜悦、憎恨、悲伤都应该有所感受,并能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这种人生的甘苦与无常,将这种感受运用到塑造角色中,就能从感情出发,准确地将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同时,演员的生活经历不同,不可能把各个时代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物都包揽无余,因此演员还要能从生活出发,根据生活的逻辑和理性去观察、发现和寻找人物性格的普遍性、合理性和规律性,从人们的嬉笑歌哭和音容笑貌中攫取创作的素材,关心周围的生活和环境,观察和积累身边的人物和事件,用自己的理解和真诚去感悟形象,并将这些片段和形象贮存在记忆里。一个优秀的演员,站在舞台上, 塑造的角色能够得到观众的掌声和认可,那么这个演员一定不是在拼命的演人物,而是对他塑造的人物有着高度的观察、理解和感悟,并能紧紧地靠近所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他才能发自内心的将这个人物形象饱满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三,演员还需具备火热的激情与坚定的信念。

作为一个演员,他要把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方方面面, 各种各样感人肺腑的人和事,通过他的真诚和心灵,强烈真实地表现出来,打动观众的心,并得到观众的认可, 这种例子其实很多的,如在话剧《铁人轶事》中,杨树田塑造的铁人王进喜,当他听到徒弟在事故中丧生后, 嚎啕大哭,并把徒弟的母亲当做自己的母亲,一生来照顾, 观众看到这里,无不落下激动的泪水,这种真实感人的表演,是依靠演员的激情来完成的。演员当在某种特定的生活境遇中体验到了某种情绪反应之后,还必须要有能力记住这些情绪,以便在类似的塑造人物情境的刺激下,能够重新唤醒这种记忆,并能完整的表现出来。这不仅要靠演员平时生活的深厚积累,也要靠演员的对生活的火热的激情。坚定的信念是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的艺术素质。演员只有建立起坚定的信念,才能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角色,也才能获得一种真实的感觉,这也是演员的可贵之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演员在塑造人物时, 根据剧情的需要很快投入到规定的情境和之中,按照人物性格的要求,依靠动作想象力,把文学形象转换成舞台形象,真实地生活在舞台上,并能准确地找到那一时刻的感觉,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就表现出来了。

素质教育艺术先行 篇10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功能

艺术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至今不受重视, 原因固然很多,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它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 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 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视为“副科”。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在新历史时期对传统教育体制和观念的一次整体超越,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艺术教育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造性人才, 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

所谓艺术教育, 就是通过艺术作品, 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 去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直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诗教”“乐教”等概念, 可以算是最早的艺术教育思想。辛亥革命后, 蔡元培倡导“美育主义”, 疾呼“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他一面主张进一步完善学校艺术教育, 创办美术、音乐、戏曲等专门学校;一面又向社会普及艺术教育知识, 敦请当局规划城市、美化环境、建美术馆、戏剧院, 以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李泽厚谈论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看齐白石的画, 感到的不仅是草木鱼虫, 而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一般的生活的快慰和喜悦;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感到的也不只是交响乐, 而是听到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 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也正因为这样, 你才可能对着这些看来似无意义的草木鱼虫和音响, 而低回流连不能去了。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 常常是通过有限的感知形象, 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更深远的东西, 领悟到那日常生活的无限的内在的内容, 从而提高我们的心意境界”。

二、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古希腊的柏拉图说道:“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 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 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 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 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 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 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柏拉图这里说的, 正是艺术教育。他认为, 艺术教育能够浸润、滋养、美化人的性格和心灵, 而且这种浸润的力量能够达到心灵的最深处, 能够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培养起对美的事物的识别能力, 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厌恶。这里讲的艺术教育在作用方面的特点。这种教育在方式上, 他认为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 并且伴随着受教育者的“快乐”。这显然是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最神奇之处。还应当注意到, 他认为这种艺术教育在本质上就是“融美于心灵”的教育, 正是艺术教育的这种本质和目的, 决定了它的独特方式、独特形态、独特作用和独特魅力, 决定了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

三、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 艺术教育对于人才素质的养成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 对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许多人尚未真正地认识到, 更不用说重视它了, 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 艺术教育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使学生的人格趋于完善

艺术教育不以说教和训诫为手段, 而是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因而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 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 感情最能教育人, 最能打动人, 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理服人, 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在音乐教育中, 充分发挥音乐教育情感丰富、音律优美、寓教于乐的功能, 引导学生演唱优秀的历史及现代歌曲, 不仅能够有效培养他们鉴赏声音美的能力, 养成“音乐的耳朵”, 而且能够激发他们高昂、欢快的、振奋的情绪, 使优美崇高的“音乐形象”伴随着节奏旋律有力地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 给他们美的意象和感受, 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不断的净化和升华。

当前, 中小学生的模仿欲和模仿能力都特别强, 在对他们实施德育的过程中, 给他们施以恰当的积极的艺术教育, 让他们接受健康的文艺作品, 对他们的道德发展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 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并形成高尚的人格。

(二) 艺术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让抽象思维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协调发展,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创造能力

脑科学的研究充分证明, 人的两种思维能力, 即抽象思维能力与直觉思维能力, 只有得到了协调均衡的发展, 人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中不少人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有的能诗能文, 有的擅画擅乐,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手握着科学一手携着小提琴在科学的高峰上达到极顶的。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人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左半球同抽象思维、逻辑分析有关, 它具有语言的、理念的、计算的能力;右半球与知觉、空间有关, 具有音乐的、绘画的能力。大脑皮质的活动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 如果大脑左半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 它会自然地疲劳而受到抑制, 抽象思维能力随着减弱。如果有意识地转换兴奋中心, 即在左脑间歇之际, 使右脑兴奋起来, 使左脑得到休息, 就能够重新提高左脑的抽象思维能力。保加利亚著名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通过实验发现, 以优美的音乐使左脑进入抑制状态得到休息后, 人的记忆力是通常状态的2.17—2.5倍, 如果人脑两半球长期得不到平衡发展, 就会阻碍人的智力的开发, 影响智育的效果。

(三) 艺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句话点明了身体健康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基础作用。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 愉快感会使人心情舒畅, 肌肉放松, 心律舒缓, 机能协调, 能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扰, 促进有益于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的分泌, 从而增强体质、体能, 提高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 艺术教育可以为健康的身体带来饱满的精神, 从而进一步造就坚强的体魄。艺术对心理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当遇到情感波折时, 通过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 使自己的不愉快的情感通过正常的渠道宣泄出去, 回归正常的心境。因此, 我们认为艺术教育不但可以培养人的健壮的体魄, 而且还可以培养他坚忍不拔的毅力, 开阔他的心胸, 净化人的心灵。

(四) 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 使情商和智商同步发展

智商不是一切, 智商之外有情商。所谓智商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因素,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钻研能力等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情商是指人的一种心灵力量, 人的一种为人的涵养, 也被视为人的性格因素。它主要包括人的情绪、情感、兴趣、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情商包含了人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品质, 培养自我激励的心灵动力, 情商是指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 但它能对智商起到启发、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 是人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 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情商是以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能否满足其需要为中介, 而艺术教育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教育, 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表现中获得心理感知;在欣赏中陶冶情感;在交流中培养情感;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多种评价中认识自己。因此, 艺术教育的陶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 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与发展的过程, 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素质教育的先头兵。艺术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业”, 而是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 艺术教育是“养心”教育;它是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 培养学生感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在美感中动之以情, 在愉悦中晓之以理, 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素质方面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 各级各类学校以及社会的有关方面都应重视并加强艺术教育的实施,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魏传仪.《艺术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声乐艺术指导的职责、素质及培养 篇11

一、“声乐艺术指导”的职责与职业要求

作为一个“声乐艺术指导”,其职责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其职责至少有三:第一,使歌者演唱的作品最终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即通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对声乐技巧、语言的把握、对音乐风格和歌词的理解、文化素质和修养等)将声乐教师所教授的声乐技巧同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第二,指导歌者并同歌者一起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使所表演的作品趋于完美;第三,通过长期与歌者的合作,使歌者逐渐走向声乐艺术的巅峰。总之,“艺术指导”作为“教练”,一直陪伴着歌者成长,成为歌者的“耳朵、镜子、拐杖”。这正是一个“艺术指导”的职责。

既然“艺术指导”的职责在于成为歌者的“耳朵、镜子、拐杖”,那么怎样才能履行这样一种职责呢?换句话说,作为一个“艺术指导”,除了具有精湛的钢琴演奏技术外,還具有哪些职业要求呢?简言之,除钢琴演奏外,“艺术指导”的职业要求可概括为“风格”、“语言”、“技巧”。所谓“风格”,就是指“艺术指导”应准确认识和把握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这就给作为“艺术指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个“艺术指导”,必须熟悉大量的声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歌剧及其他各种类型的作品),尤其要认识和把握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所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而认识和把握其表演风格。比如说,为艺术歌曲弹伴奏与为歌剧选段弹伴奏或用钢琴替代管弦乐队排练歌剧,其表演要求就各不相同。一般说来,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奥利德(lied)的钢琴伴奏,与声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为艺术歌曲弹伴奏时,钢琴家与歌唱家享有同等地位。不仅如此,浪漫主义时期的欧洲艺术歌曲(包括德语歌曲lied,法语歌曲melodie,俄语歌曲romance等)的歌词往往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故其艺术意境深邃。为此,为艺术歌曲弹伴奏,手法還需精致、讲究,采用细腻的音色变化和不同的触键方式阐释诗歌的含义,表现诗歌的意境。在音乐会上为歌剧选段弹伴奏,或者用钢琴进行歌剧排练,钢琴家不仅要熟悉钢琴缩编谱,而且還应熟悉其乐队总谱。这就意味着,钢琴家应将钢琴想象成一个管弦乐队,应知道什么位置是弦乐,什么位置是管乐,什么位置是“全奏”,什么位置是某件乐器的独奏,尽可能地表现出乐队中的各个声部,使钢琴的音响具有管弦乐队的效果。所谓“语言”,就是指“艺术指导”应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这就要求作为“艺术指导”的钢琴伴奏者,必须掌握与声乐作品最为相关的意大利语、德语、法语、俄语、英语等,以便更直接地指导歌者演唱,更默契地与演者配合。较强的语言能力,也有助于帮助歌手理解歌词,进入歌词的艺术境界。所谓“技巧”,这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说作为“艺术指导”的钢琴伴奏者,還必须懂得一定的歌唱技巧。只有了解和把握一定声乐技巧,才能对歌者进行必要的指导或者纠正,以确保声乐教师所教授的声乐技巧在歌唱中得以实现和发挥。上述三者——“风格”、“语言”和“技巧”,作为一个“艺术指导”除钢琴演奏之外的三个最重要的职业要求。这也昭示出“艺术指导”与一般“钢琴伴奏”的区别。

那么,作为一个“艺术指导”,怎样才能达到这些职业要求呢?他们不仅要修毕钢琴主课,以便具有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而且要系统学习语言、音乐史、音乐美学以及作曲技术理论,還必须了解和把握一些必要的声乐技巧。欧美国家的“艺术指导”正是这样打造出来的。在欧美,如果想成为一位优秀的coach,除了主修钢琴以外,還要学习声乐、作曲、指挥以及音乐学方面的课程,以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例如,美国指挥家、钢琴家詹姆士·列文(James Levine,1943-)就是一名出色的“声乐艺术指导”。列文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个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祖父则是犹太教堂唱诗班的领唱。10岁时,列文就已作为钢琴家与辛辛那堤交响乐团同台献艺。列文曾随瓦尔特·列文学习音乐理论,随鲁道夫·塞尔金学习钢琴。1961年,列文毕业于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其专业是指挥和歌唱。1973年成为美国大都会首席指挥。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背景,列文成为一位出色的“声乐艺术指导”,完全满足作为一个优秀“艺术指导”的职业要求。作为一位“声乐艺术指导”,列文曾是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塞茜莉亚·巴托莉、俄罗斯次女高音歌唱家包罗丁娜、被誉为“世界第一抒情女高音”的卡娜娃的钢琴伴奏,他们合作曾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詹姆士·列文正是这样一位“艺术指导”,成为歌者的“耳朵、镜子、拐杖”。

二、中国“声乐艺术指导”的现状与前景

在中国声乐界,“艺术指导”这个概念是近年才逐渐启用的,但在大多数场合下仍叫“钢琴伴奏”。故在声乐教学和演出活动中,“钢琴伴奏”尚未能承担“艺术指导”的职责。

应该承认,中国声乐界的确有一些钢琴伴奏者具有作为“艺术指导”的素质,他们的艺术实践也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或歌剧演员。但从总体上看,人们对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指导”对于歌唱艺术的重要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弹伴奏的远不如弹独奏的”、“弹独奏弹不好才弹伴奏的”等错误的观念,在中国音乐界并没有得到根除。大部分钢琴伴奏者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指导”。因为几乎所有的钢琴伴奏者都来自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只有中央音乐学院有声乐钢琴伴奏专业),没有受到钢琴演奏以外其他满足“艺术指导”职业要求的专门训练。但在欧美,著名的“艺术指导”不仅是钢琴家,而且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音乐家。因此,他们的表演无论是从技巧上看還是从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上都很是具有权威性。不仅如此,他们還懂声乐、懂多国语言、懂乐队、懂作曲、懂文学、懂戏剧、懂表演,尤其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与歌者共同完成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这些无疑都是中国钢琴伴奏者所不能及的。再就是,整个中国声乐界长期以来对“艺术指导”的认知不足,缺乏关于“艺术指导”的理论探讨和理性认识。如何作为一个真正的“钢琴伴奏”,一直缺乏理论的观照和指导。于是,大部分声乐钢琴伴奏都只能是“伴奏”(accompany)和“陪练”了。在声乐教学和演出实践中,歌者永远是主角,钢琴伴奏者则跟着歌者的脚步走。在舞台上,钢琴伴奏者只要跟上了歌者的节奏就算完成任务了,而根本顾不上其音量是否合适,情绪是否协调,强弱是否统一。更令人忧虑的是,大部分声乐钢琴伴奏音乐修养、文化素养還很欠缺,对古今中外的声乐作品不求甚解或者根本就不熟悉。于是,他们能将作品的大概意思弹出来即可,“风格”上也很不讲究,更谈不上在“语言”和(歌唱)“技巧”上对歌者的“调教”。因此,他们对于歌者的“指导”,也仅限于纠正音准和节奏了。这应该说是中国声乐界钢琴伴奏的现状。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长期以来中国的声乐教师实际上承担了“艺术指导”的职责。声乐教员几乎承担了声乐教学和舞台表演中的全部事务,于是钢琴伴奏者除了弹琴之外也就无所事事了。这也是“钢琴伴奏”放逐作为“艺术指导”职责的原因之一。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美声”歌唱的大国,“声乐艺术指导”无论作为一门艺术還是一个职业,都将具有广阔、美好的前景。在声乐舞台上,曾出现一大批光彩夺目的美声歌唱家:如老一辈歌唱家李光曦、李双江、张越男、张映哲、施鸿鄂、程志等,中青年歌唱家王秀芬、张建一、傅海静、杜吉刚、张丽萍、孙秀苇、黄英、魏松、戴玉强、廖昌永、袁晨野、贺磊明、幺红等,年轻一代歌唱家则有张妮、周晓林、陈苏威、柯绿娃等。这些“美声”歌唱家存在,以及“美声”歌唱艺术在中国的持续发展,无疑都是发展“声乐艺术指导”的重要前提。更重要的是,“艺术指导”的价值及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关于“艺术指导”的理论探讨也开始起步;关于“艺术指导”的人才培养已纳入高等音乐院校的办学计划;以钢琴家赵碧璇、钱致文、黄小曼为代表的“艺术指导”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伴随着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优秀的“艺术指导”已不断涌现,整个音乐界对“艺术指导”的认知也将逐渐有所改观。

三、打造“声乐艺术指导”之我见

作为一个声乐大国,怎样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声乐艺术指导”呢?这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这首先需要开展与“声乐艺术指导”相关的理论研究;其次是与国际接轨,借鉴欧美国家培养“声乐艺术指导”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第一,开展关于“声乐艺术指导”的理论探讨,为“声乐艺术指导”正名、定位,并进一步确定“声乐艺术指导”的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关于“声乐艺术指导”的理论探讨,首先要分清和厘定“声乐教师”和“艺术指导”的职责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分工。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划分:“声乐教师”主要解决歌唱中的技术问题,“艺术指导”主要解决歌唱中的艺术问题。前者旨在声音,后者旨在作品。只有这样,“艺术指导”作为一门艺术、一个职业,才能从“声乐教师”身上分离出来,并脱颖而出。关于“声乐艺术指导”的理论探讨還必须肯定“艺术指导”的价值,并给予“艺术指导”公正的评价,其目的就是提升钢琴伴奏者的学术地位。20世纪曾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如一直从事钢琴伴奏的杰拉尔德·穆尔(Gerald Moore,1899-1987)、作为一位指挥家和钢琴家詹姆士·列文等,他们的知名度才不亚于钢琴家库劳(Kuhlau)或歌唱家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这和国际社会对知识和艺术的尊重相关,更重要的是对“艺术指导”的认同。关于“声乐艺术指导”的理论探讨,更重要是探讨成为一个真正“声乐艺术指导”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总之,开展与“声乐艺术指导”相关的理论研究,就要为“声乐艺术指导”寻找一个理论的支撑点。

第二,开展培养“声乐艺术指导”的专业音乐教育。这首先就需要建立起一个观念:一个钢琴专业毕业生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声乐艺术指导”,但一个成功的“声乐艺术指导”一定是一个优秀的钢琴家。要建立这一观念,需要与国际接轨,借鉴欧美国家培养“声乐艺术指导”的成功经验。如保加利亚索菲亚音乐学院培养“声乐艺术指导”的程序是这样的:一个学生在经附中、大学钢琴专业的学习之后,在研究生阶段主修“声乐艺术指导”。又如,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作为“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一个分支,不仅是一个专业,同时也是钢琴演奏专业的必修课,并从大学二年级一直研习至五年级,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本科阶段“声乐艺术指导”的教学训练程序包括:第一学年,可从视奏开始,要求学生将作品中作曲家规定的各种表情符号全部表现出来;第二学年,要求学生演奏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以便理解和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第三学年,指导学生开始和独唱者、独奏者合练,并进行各种即兴性的练习;第四学年,学生开始和歌者共同表演,进行真正的舞台表演。除学习以上科目及内容外,還要和各种乐器一起进行合奏练习,而且還要学习各种与声乐相关的语言。但更重要的是,学生還应多弹奏独奏曲,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曾在俄罗斯马林斯基歌剧院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担任钢琴艺术指导的维多利亚·帕伊金娜教授就曾强调:“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生应多弹钢琴独奏曲,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当然,在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和歌剧演员和声乐教师相配合,进行广泛的艺术实践。在中国,开展培养“声乐艺术指导”的专业音乐教育,也有必要在本科、研究生阶段设立“声乐艺术指导”专业(或方向),无疑也需要借鉴欧洲一些成功的做法。应实施严格的筛选制度,吸收钢琴专业优秀毕业生前来深造,通过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将其打造成名副其实、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在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师。这就意味着,中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聘请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前来授课,以培养出真正能和国际接轨的“声乐艺术指导”人才。

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不仅要有优秀的声乐教师,而且還要有“声乐艺术指导”。只有有了一流的“声乐艺术指导”,歌者才能不断得以进步,不断接近艺术顶峰。总之,只有全力打造世界级的“声乐艺术指导”,中国才能有世界级的歌唱家。

王菁菁 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讲师

艺术素质创新 篇12

海南省尚雅堂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海南教育期刊社艺术中心海南创意文学院

●培训成果发表:《新教育》杂志、《快乐学习报》

●培训对象:8-18岁青少年:8-12岁小学组、12-15岁初中组、15-18岁高中组

●培训科目:文学创作、书法训练、剪纸艺术、军营拓展

●培训教师:教授、博士、作家、书法家、军事教官、安全专家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

●培训周期:15天

●培训地点:海南师范大学+军营

●培训费用:报名费100元;培训费参照下表;学生食宿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

本培训中心提供平台刊登学生优秀作品

【招生报名中心】

●报名流程:填写报名回执单, 并邮寄至本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审核后通知学生缴纳报名费, 学生需妥善保留汇款底单→培训中心收到报名费后将以邮件或电话形式告知学生入学细则→带齐相关物品, 缴纳培训费并报到入学

●汇款信息

户名:海南省尚雅堂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海口海师支行

账号:2201003609200052541

报名热线:0898-66979026 18889793269 13278971592

联系邮箱:2414861753@qq.com1214872344@qq.com

联系QQ:2414861753 1214872344

联系人:王莉华蔡文婷

地址: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 (师大东门)

上一篇:职专数学的生活化下一篇:广场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