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2025-01-07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通用12篇)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篇1

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定的技术检验机构, 在日常检验检测中涉及的化学品种类繁多, 性质各异, 其中相当一部分化学试剂为易制毒化学品。由于接触与使用人员范围广, 层次多, 给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管理环节的漏洞、管理措施不力等因素频繁发生易制毒化学品安全事故。针对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应该采取加大宣传力度, 健全管理制度, 强化责任等措施, 使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走向有序化、规范化, 让食品药品检验工作有序安全开展得到有效保障。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我国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化学原料及制剂, 近年来, 经常发生一些违法分子用来生产、加工或制作毒品。为此, 国务院2005年发布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对易制毒化学品实行了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定的技术检验机构, 在日常检验检测中涉及的化学品种类繁多, 性质各异, 其中相当一部分化学试剂为易制毒化学品。受限于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人员编制、技术水平、管理制度等瓶颈制约, 使易制毒化学品在使用、储存等环节存在诸多管理漏洞。容易造成该类化学品被不法分子利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易制毒化学品的危害认识不够

易制毒化学品分为3类, 第一类是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 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因为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是实验室经常使用的化学试剂, 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普通化学品的层面上, 思想潜意识里放松了对这些特殊化学品的警惕。

易制毒化学品使用混乱, 保管不力

大多数食品药品检验所受实验场所面积的限制, 对日常用化学试剂的存放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力度不够。有个别检验检测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存在随意使用, 随意摆放等现象。所以, 经常会看到实验室里有大量的盐酸、硫酸、丙酮等化学试剂敞开摆放。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监管不到位

虽然各食品药品检验所都有一整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但受实验室分布较广, 检验检测项目各异, 实验人员较多等因素影响, 且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专职管理机构和人员, 难以高标准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督管理。常常是要求日常检查的变成了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变成了应付检查, 使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防范措施和监督工作不到位。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对策

强化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水平

食品药品检验所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宣传重点应放在实验室, 实验室的检验检测人员是接触易制毒化学品机会最多的人员, 他们不仅是被宣传的主要对象, 也应成为宣传的主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单位内部互联网载体 (如QQ群, 单位网页, 共享文档等) 、板报、警示标语、专题考试、专题讲座、专题知识竞赛等形式, 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的学习, 让每一个相关人员都认识到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 提高风险意识和认识水平。

健全管理制度, 降低风险水平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对易制毒化学品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 做到每一批化学品都可以溯源。在购买环节, 坚持统一申请, 统一购买, 规范采购;在储存环节, 要指定专人保管, 专门场地存放, 场地应配备安全监控报警装置、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等, 对不同性质的化学品还应建立存放专库, 实行分类、分区存放;在使用环节, 要严格申请、审核, 定量领取, 专人专用。要建立易制毒化学品购买、使用台账, 对易制毒化学品的采购, 出入库, 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确保出入流向清晰, 档案记录完整, 做到动态化管理。健全双人签字、双人双锁制度, 明确分管责任人、专管员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和岗位职责。

强化责任心意识,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强化责任心意识, 实行责任倒查制, 切实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在领取、使用易制毒化学品过程中出现丢失、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 将严格按照申请流程对各环节相关责任人进行倒查, 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并依据情节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对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购买、使用、储存等环节的特点、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分析、研判, 认真梳理管理工作薄弱环节和漏洞, 研究应对措施。

结语

食品药品检验所面对如此众多的易制毒化学品, 其管理工作是一项难度高, 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而且更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工作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为此从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水平入手,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加强日常监督, 确保工作不缺位, 管理无漏洞, 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管理合力, 将易制毒化学品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篇2

第一条 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施监督检验的法定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有关法规的要求,为加强药品检验所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确保药品检验数据及检验结论 的准确、公正,特制定 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对药品质量检验和标准审核及其有关工作全过程的实施和对实验条件的规定。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省级以上药品检验所。

第二章 人 员

第四条 药品检验所所长应具有药学(或相应)专业知识及组织领导能力,能有效地领导全所工作,对药品检验结果负全面责任。

第五条 技术科室设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应具有相应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能有效地组织、指导和开展本科室的业务工作,对药品监督检验中有关问题能作出正确判断 和处理,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第六条 药品检验人员需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考核,经所长核准后方可上岗操 作。非专业技术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得从事药品检验的技术工作。

关于《人员要求》见(附件一)。

第七条 药品检验所应制订技术人员培养和业务进修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 实施对各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注重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严格控制行 政和后勤人员比例。

第三章 质量保证体系

第八条 药品检验所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所涉及的方面有:①检测过程质量保证(如收检程序,检验依据及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记录和报告的书写、核对、审核,检验数据的处理,报告书的签发等);②检测环境与仪器设备质量保证;③标准物质及实验动物、实验试剂的质量保证;④检验人员技术素质保证等。质量保证体系中应有明确的分级责任制度,以确保药品检验全过程的工作质量,保证药品检验、新药审核、标准复核、科研结果等各项报告的准确可靠性。

第九条 为检查、督促各项质量保证制度的执行,药品检验所应设立质量保证监督检查员(下称质保督查员)。质保督查员应具有多年药检实验室工作经验,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由所长聘任,独立地进行工作,直接对所长负责。

第十条 质保督查员应对收检、检验、实验记录、不合格药品或检验结果处于可疑情况的复验与处理、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科研工作等进行督查。

第十一条 质保督查工作应制订计划;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关部门各项质量保证 制度的执行情况;写出检查记录,包括日期、目的、内容、执行情况、建议和意见、检查者姓名等。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在从事专项检查时,质保督查员中与该项目有关的人员应予回避。

第四章 实验室设施

第十二条 实验室条件应满足工作任务的要求,有完善的实验设施。实验室的环境应清洁、卫生、安静、无污染。实验室内的管线设置应整齐,要有安全管理措施和报警、应急及急救设施。用于放射性药品及菌毒种、疫苗检验的实验室,应有相适应的安全保护设施。

第十三条 药品检验所建筑面积(包括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应与其职能要求相适应。

实验室应与办公室分开。

第十四条 具有与检品要求相适应的专用或兼用的采样间。

第十五条 具有符合留存样品要求的留样间。

第十六条 对于易燃、剧毒和有腐蚀性的物质,应按规定存放、使用。

各类压力容器的存放、使用,应有安全隔离设施。

第十七条 仪器放置的场所应符合要求,并便于仪器操作、清洁和维修,要有适当的防尘、防震、通风及专用的排气等设施;对温度或湿度变化敏感易影响检测结果的仪器,应备有恒温或除湿装置。仪器所用电源应保证电压恒定,有足够容量,并有良好的专用地线。

第十八条 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的实验室,应严格分开。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实验室分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应具备相应的空调净化设施和环境,采用局部百级措施时,其环境应符合万级洁净度要求。进入无菌操作间应有人净和物净的设施。无菌操作间应根据检验品种的需要,保持对邻室的相对正压或相对负压,并定期检测洁净度。无菌操作间内禁放杂物,并应制定地面、门窗、墙壁、设施等的定期清洁、灭菌规程。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实验室分为半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半无菌操作间设有紫外线灯;操作台宜稳固,并保持水平。实验室内应光线明亮,并有控制温度、湿度的设备。实验室内应注意防止抗生素的交叉污染。

第十九条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实验动物房的面积要满足工作的要求,各所可根据工作任务、使用动物品种、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药品检定中使用的实验动物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并确实达到合格证规定的质量标准。

药品检定中使用的小鼠、大鼠等啮齿类动物应达到清洁级或无特定病原体(即SPF)级实验动物的标准。

动物实验设施及条件(含建筑设施、环境条件、饲料等)应与检定中使用的实验动物等级相一致,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并符合药品检定工作的特殊要求。

各所应配备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定期培训。

不同种属或品系的动物应分舍饲养。同种但用于不同实验的动物,不宜在同室饲养;如同室饲养,至少应在空间上适当分隔,并作明显识别标志。

实验动物设施必须具有洗刷消毒设备,定期对笼器进行消毒。

第五章 仪器设备

第二十条 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各种参数,应能满足所承担的药品检验、复核、仲裁等的需要,有必要的备品、备件和附件。仪器的量程、精度与分辨率等能覆盖被测药品

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 仪器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校验检定,对不合格、待修、待检的仪器,要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仪器使用人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仪器。

第二十二条 凡精密仪器设备应建立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品名、型号、制造厂名、到货、验收及使用的日期、出厂合格证和检定合格证、操作维修说明书、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附件情况等,进口仪器设备的主要使用说明部分应附有中文译文。

第二十三条 精密仪器的使用应有使用登记制度。

第六章 标准品和对照品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国家药品标准品、对照品的标定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省级药品检验所应协助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辖区内新药标准品、对照品原料的提供。

第二十六条 各级药检所应有专人负责标准品、对照品的管理。

第五章 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十七条 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确保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应制订各项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OP应写明操作程序,其内容应明确、详细。

SOP的制定和修订,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经所长批准后实施;制定内容及修订原因,应保存原始制定和修订记录并存档。

第二十八条 SOP应存放于各有关实验场所。

第二十九条 需制定SOP的项目有:

(一)仪器与设备的使用

(二)通用的药品检验技术与方法

(三)专用的药品检验技术与方法

(四)动物及动物室的管理

(五)试剂及试药溶液的配制与管理

(六)其它

第八章 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三十条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有序进行,药品检验所必须制订一系列的各项实验室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验室工作制度。

(二)实验室安全制度。

(三)检品的收检、检验、留样制度(见附件二)。

(四)新药、仿制药品药学审核制度。

(五)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六)中药标本管理与使用制度。

(七)菌、毒种及细胞系保管制度。

(八)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九)计量管理制度。

(十)精密仪器管理制度。

(十一)保密制度。

(十二)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十三)技术人员培训进修制度。

(十四)计算机管理制度。

各所还可根据本所情况,补充有关制度。

第九章 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

第三十一条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原始依据。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做到记录原始、数据真实、字迹清晰、资料完整。

第三十二条 原始检验记录应按页编号,按规定归档保存,内容不得私自泄露。

第三十三条 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 件,应长期保存。药检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书写检验卡、检验报告书底稿,做到数据完整、字迹清晰、用语规范、结论明确。

检验报告书应按全国统一的规范格式书写打印。关于《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见(附件三)。

第十章 档案资料管理

第三十四条 档案资料必须加强管理,药品检验所应设档案资料管理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三十五条 药品检验所应规定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定期立卷、归档。

第三十六条 药品检验所应根据《档案法》及有关规定建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制定管理规范和分类方案;编制档案资料检索工具,便于对档案资料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地(市)级药品检验所质量管理规范,由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参照本规范制定。

第三十八条 本规范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修订。

第三十九条 本规范自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1:

人 员 要 求

1、药品检验所所长应能有效地领导全所工作,对药品检验结果负全面责任。主管业务的副所长,应具有大专以上药学学历或相关学历和10年以上药检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对业务技术有综合处理和管理能力。

2、技术科室主任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正主任应具有副主任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相应专业理论水平和5年以上药检工作经验、能有效地组织、指导和开展本科室业务工作,对药品检验中有关问题能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3、实验室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经过至少一年专业技术培训实践,经岗位考核、所长批准后方可从事药品检验。非专业技术人员、无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得从事药品检验技术工作。

4、药品检验所应制定技术人员培训和业务进修规划,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实施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注重对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技术人员的考核、晋升,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要有考核

记录。

5、药品检验所应执行国家规定的人员编制标准。充实业务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与药学有关的人员应不少于60%,从事药品检验的实验室人员应不少于总人数的50%,行政、后勤人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

6、药检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7、药检工作人员不得从事可能影响药品监督检验公正性的工作或行为。

8、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有记录;在发现人员患有对实验室工作有不利影响的疾病时,则应暂停其工作或调离。

附件2: 检品收检、检验、留样制度

一、检品的收检

1、检品收检统一由业务技术科(室)办理,其他科室或个人不得擅自接受。

2、除报批产品外,凡未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试生产的药品不予收检,个人送检的药品一般不予收检。

3、接受的检品要求检验目的明确、包装完整、标签批号清楚、来源确切。中药材应注明产地或调出单位。

4、委托检验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检验目的明确、资料齐全方可收检。委托检验由所在辖区的药检所负责;辖区药检所不能检验时,由该所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转送上一级药检所。

5、进口检验由业务技术科(室)指定专人按《进口药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收检、抽样等,并按要求出具进口报验证明,填写进口药品抽样记录单。

6、常规检品收检数量为一次全项检验用量的三倍,数量不够不予收检。特殊情况委托单位可写出书面申请,酌情减量;特殊管理的药品(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等)、贵重药品应由委托单位加封或当面核对名称、批号、数量等后方可收检。

7、复核检品应附原检验单位的检验报告书。仲裁检验应有提出仲裁的双方的检验报告书和加封样品方可收检。

8、报批新药、仿制药品、医院制剂应按规定报送有关技术资料,经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方可收检。

9、符合收检条件的检品,若委托样品由委托单位按规定填写检验申请单;抽验样品应提供抽验记录,交业务技术科(室)统一编号、登记,填写检验卡,连同样品和资料送到有关科室签收。如检品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室时,由主检科室分送有关资料和检品到协 检科室。

二、检验

1、检验科室接受检品后,首先核对检品与检验卡是否相符,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核对后应作检品登记。

2、常规检验以国家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为检验依据;进口药品按注册标准检验;出口药品、新药、仿制药品、医院制剂按合同或所附资料进行检验。

3、检品应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的人员检验。见习期人员、外来进修或实习人员不得独立出具检验报告书。

4、检验者接受检品后,首先对检验卡与样品中的品名、批号、生产厂家、检验依据、检验项目、包装、数量、编号等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按照质量标准及其方法和有关SOP 进行检验,并按要求记录。

5、检验结果的复检,应由检验人员申述理由,查找原因,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进行。

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或结果处于边缘的项目,除另有规定以一次检验结果为准不得复检外,一般应予复检。必要时室主任可指定他人进行复检。

6、在检验过程中认为需要增减项目或改变检验依据及方法时,经室主任、业务技术科(室)主任、主管所长确定后方可进行。

7、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按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记录,严禁事先记录、补记或转抄,并逐项填写检验卡的有关项目,根据检验结果书写检验报告书。

8、剩余检品和原始记录经核对人员逐项核对,由室主任全面审核签名后与剩余检品一 并送交业务技术科(室)。

9、由协检科室检验的项目,应由协检科室核对、审核后,将协检卡、原始记录连同剩余检品交主检科室,最后由主检科室合成检验卡和检验报告书。

10、在未出具正式检验报告书前,有关科室和人员不得将检验情况和结果私自泄露。

11、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完成检验任务,科室主任和业务技术科(室)应了解检验情况,督促检验进度。

12、发出的检验报告书应附检验卡、原始记录,由业务技术科(室)审查,送主管所长核签后方可打印、盖章、发出。

13、委托检验的检品在检验中发现问题,经与委托单位联系30天内未获答复时,视为自行放弃检验,检品不予保管。

14、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应在药品检验报告书报告日期起30天内向检验单位提出,逾期即视为认可。

15、委托检验的检验结果只对检验样品负责。

三、留样

1、接收检品检验必须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

2、剩余检品由检验人员填写留样条,注明数量和留样日期,签封后随检验卡交业务技术科(室),清点登记、入库保存。

3、剩余检品在留足留样后,可以退回供样单位。退还剩余检品时,供样单位应持单位介绍信,业务技术科(室)核实数量,领取人签收后方可退回。

4、业务技术科(室)审核报告需要启封看样时,应与有关人员或科室主任共同启封。

检查后由启封人立即重新签名加封,并应记录。

5、留样室的设备设施应符合样品规定的贮存条件。

6、放射药品、毒、麻、精神药品的剩余检品,其保管、调用、销毁均应按国家特殊药品管理规定办理。易腐败、霉变、挥发及开封后无保留价值的检品;在检验卡上注明情况后可不留样。

7、留样检品保存一年,进口检品保存二年,中药材保存半年,医院制剂保存三个月。

8、科室如因工作需要调用留样期内的样品,由使用人提出申请,说明用途,室主任同意,业务技术科(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调用。调用后的剩余检品应退回,并按第2条要求重新签封交回留样室,如样品用完,应及时注销。

9、留样期满的样品,由保管人列出清单,经业务技术科(室)主任审查,主管业务所长批准后,两人以上处理,并登记处理方法、日期、处理人签字存档。〖LM〗

附件3:

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药检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卡”,经逐级审核后,由所领导签发“药品检验报告书”。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书写清晰,格式规范;每一张药品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个批号。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篇3

关键词:食品 药品 检验机构 实验室管理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愈发重视。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作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的法定机构,其产品的最终检验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食品生活与用药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药品行政监督管理的实施锌矿。因此,检验机构的实验室要进一步的提升科学化的管理水平。

1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科学管理的理论依据

1.1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

药检工作是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的这一统一指挥意志上,国家对药品生产、经营等方面开展的监督工作。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都具有是挽回结合过程形态,而不是表现为单独生产者的独立劳动地方,它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与指挥劳动”。但是我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都不受国家政治体制、领导体制和其他法律法规的制约,是实验室管理的社会属性。因此,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要以马克思管理的二重性理论为理论基础。

1.2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成就之一。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组织管理,需要精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因此,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分析、组织、实施并达到有效的管理目的。同时,管理的职能在于计划、组织、控制,其包含于控制论的研究内容当中。最后,管理是对信息过程管理,通过信息进行正确的指导、认知和决策等,进而对信息进行获取、输送、处理和存储等,是对信息论的最好体现。

1.3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研究人的行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科学理论重视人的因素,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并将人作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理论。药检人员的管理,是药检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药检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将行为科学理论作为解决实验室人员管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2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实行科学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随着食品药品检验工作投入资金的不断增加,各级检验机构的先进仪器检测设备已经得到广泛的配备,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检验经验,为科学检验与科学管理奠定了结实的物质基础。(2)科学的检验理念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广大药检工作者和检验机构已经充分理解到科学管理理念的重要性。(3)广大药检机构已经开始加强人才培养与检验队伍的建设工作,检验人员在物质、精神、能力等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

3建立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科学管理体系

(1)实验室体制管理建设:实验室的体制管理,即对实验室的基本设置条件管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设置规程管理等三方面。要岁实验室的设置基本条件进行审核与规范管理,并对实验室的体制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进而为实现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2)实验检验管理:加强对药检文件的管理工作,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记录等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规范药检试验管理规定、药检试验操作以及实验项目和考核等方面,进而进一步的将实验检验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年度药检任务以及药检任务规划,对药检实验室进行定期的药检质量检查或是不定期的抽查工作,进一步规范药检试验计划、药检试验任务的完成和药检试验质量等的检查工作。(3)实验经费管理:加强对实验室材料和设备经费管理,对实验室经费的管理與经费计划的申请、审批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再根据各个实验室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明确经费的具体使用与管理,进一步实现对实验室的整体建设经费的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实验室经费的利用率。(4)实验物资管理:对实验室的材料以及设备进行财务上的系统管理,建立系统的上报制度,对实验室使用的材料以及设备等进行采购报销管理,日常使用管理以及日常的存储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并且要做好使用方向,使用效率与日常维护等各方面的记录,做好材料和设备的报损、回收和处理等方面工作,进而充分发挥材料与设备的价值。(5)实验队伍管理:要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对实验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实验室实验人员的责任制度,对实验室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传输、存储等方面的计算机管理,并做好实验人员的编制、调整工作。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实验技术能力的培养,制定明细的岗位培训计划,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进一步的激发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绩效考核以及评优等三方面的进行制度化管理,从而有效地提升药检实验室的实验质量与科研水平。(6)实验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卫生、安全制度,并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配置与实验设备、材料、环境等相配套的安全防护器材,和应急设备与消防器材等,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讲座,进一步确保实验室与实验人员的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科学管理体系,正确处理实验室各个环节的管理联系,进一步深入探索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能推动我国药检实验室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并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毅生,车小磊,刘绪平,黄富强.科学检验精神对食品药品监管理论创新的贡献[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5,01:62-64.

[2]蒋秋桃,李文莉,李成立,曾三平,王湘波.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231-234.

收稿日期:2015-04-25

作者简介:滕伟(1980—),男,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实验室管理。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篇4

作为一个新组建初期的技术单位, 由于各项工作千头万绪, 往往把科研工作作为提高质量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而忽视了档案建设这个问题。由于人员来自不同地域, 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不尽相同, 工作形成的文件资料的质量千差万别, 有部分文件材料遗失或作为“私有资产”保留, 为日后集中统一管理和提供利用带来隐患。

所以新建单位重视和加强档案工作作为头等大事纳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已刻不容缓。本人结合档案工作实际, 就新建药检所在新时期档案工作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药品检验档案的必要性

药品是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商品, 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 必须保证其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在确保药品质量的各个环节中, 药品检验检测都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药品监管档案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宝贵财富, 综合反映了药品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全部活动, 它包括药品检验的原始记录、药品的抽验记录、厂家的单位药品生产许可信息资料、原始质量标准, 这些原始信息直接记述了药品生产经营与管理、医药经济发展的真实记录和见证、为科学创新提供了可考的依据和参考资料。

同时建立健全档案工作, 对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维护自身利益、规避市场风险、保持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北是全国制药大省, 仅石家庄市就有95家药品生产企业, 36家药包材生产企业, 141家药品批发企业, 2750家药品零售企业, 24家医疗机构制剂室, 6231家医疗机构和993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 又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全国医药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药品监管技术单位面对繁重而艰巨的监管任务, 档案具有长远的、不可替代的利用价值, 建立和管理好食品药品档案, 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也是间接为我国的药检事业和保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作出贡献。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中的起始环节, 收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档案质量的高低, 没有足够的文件材料作为药检档案的支撑, 开发利用就成了“无米自炊”, “无水之源”。

二、规范药检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档案管理是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要求, 对单位档案业务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是确保档案工作推动药检建设的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 也是使我所档案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和推动各项工作的客观需要。

所以, 要在档案管理机制、人员学习培训、队伍建设、档案管理归档办法、档案的鉴定等各个方面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 逐步形成全面、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

首先, 确定分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 将档案工作方面的领导责任列入其职责范围, 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

二是配备一支精干高效、数量适度、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 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将单位形成的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由专门设立的综合档案工作机构进行统一归档保存、分类整理和开发利用, 并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工作。

三是把单位档案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一档案工作业务规范和要求, 纳入管理体系考核和评价, 使之成为共同执行的基本制度。

四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确定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 并列入本单位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计划之中, 有效地加以组织实施。

五是针对新建单位普遍存在的档案用房紧张的情况, 对档案工作给予必要的投入, 以达到档案保管要求, 确保档案安全。

六是更新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业务水平, 以适应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需要。

三、建立“服务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

如何学以致用, 在创新中求发展, 怎样把有价值的档案从封闭的库房内挖掘出来展现给世人, 建立“服务性”档案管理模式, 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档案管理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 建立“两个体系”, 即“转变重事轻人, 重物轻人, 重典型人物, 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 轻个人利用, 重为机关团体服务, 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 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是对传统的档案工作概念和服务理念提出新的挑战。毋容置疑, 食品药品安全, 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 药检所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神圣职责, 档案工作服务服从于药品监管工作大局, 其业务能力和管理思路能否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不辜负社会和百姓的期望, 取决于档案队伍的综合素质, 因此, 准确把握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要求, 找准工作中的高点, 用崭新的理念, 超前的思维, 做到牢记责任勤于服务,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努力实现主动服务。

保管好档案的基础就是对结繁、零散的档案进行系统的整理, 使之有序化, 这样才能及时、准确、方便快捷地利用。全方位实现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人员要熟知所保管的“家底”, 成份与价值, 使之转化成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篇5

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所是国家和地方食品药品质量保证体系机构和技术支持部门,是一个基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药品和生物制品的质量检验机构和技术仲裁机构,承担对食品、医药、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实验动物等多类型产品注册的审批,生物制品的进口检验、监督、检验和安全评价及发放,负责国家食品药品检验与真菌类有毒物质的研究、生产、销售和管理,并进行相关技术研究。食品药品检验记录检验、科研、培训和管理及其他内容,主要包括食品和药品检验服务以及食品和药物检验管理,归于科技档案的类别,不仅与一般档案“自然形成”“历史记录”“使用价值”和其他属性相一致,还有其独有的特征,例如材料的分散性、较强的时限性、较高的使用频率、查询困难、信息的多样性,较强的专业性等。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借鉴国内外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运用计算机技术中的云计算、网络技术等手段,建立电子食品药品检验档案,拓展、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向公众开放,将有效地改善食品药品检验档案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论药品质量监督检验 篇6

[关键词] 药品监督质量检验药品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授以权力,设置专门的法定检验机构,依据法定的药品标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及进出口药品、医疗机构自制的制剂质量依法进行检验,为药品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一、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对药品检验机构的禁止性规定

1.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国家药品检验机构。

(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置药品检验机构。地方药品检验的设置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3)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确定符合药品检验条件的检验机构承担药品检验工作。药品检验机构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领导下执行国家对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法定专业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2.对药品检验机构的禁止性规定

(1)禁止地方保护,反对不正当竞争。《药品管理法》第69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以要求实施药品检验、审批等手段限制或排斥非本地区药品生产企业依照本法规定生产的药品进入本地区。

(2)禁止药品检验所机构及有关人员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药品管理法》第70条规定:药品临督管理部门及其设置的药品检验机构和确定的专业从事药品检验的机构不得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药品。

二、药品质量监督检验

《药品管理法》第6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承担依法实施药品审批和药品质量监督所需的药品检验工作”。

1.药品审批时的药品检验

(1)根据《新药审批办法》规定,省级药品检验所负责对本辖区内申报新药的质量标准(草案)进行技术复核修订,并对新药样品进行检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可根据审评的需要安排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进行实验室技术复核。新药在试生产期内,药品检验机构要定期抽验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报告。根据《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的规定,申报生产新生物制品的企业,在经过国家验收符合GMP要求的车间内连续生产三批,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抽样合格,填报申请表,提交新药证书、生产车间验收文件、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检定报告复印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批准后,发给批准文号。

(2)对仿制已由国家标准药品品种进行审批时的检验。根据《仿制药品审批办法》的规定,仿制药品在审批时,省级药品检验所要对申请企业试制的连续3批样品进行现场抽样,并出具检验报告。申请仿制生物制品的,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抽样检定。

(3)对进口药品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关于进口药品审批的规定进行有关的检验。根据《进口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口药品需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口岸药品检验所检验合格。

2.药品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的药品检验

(1)药品检验机构在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核对与“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所记录的内容相符、“药品封签”完整等情况下予以签收,药品检验机构收到样品后,应当按照法定质量标准检验,25日内完成检验;检验周期超25日的,应在规定周期完成,并出具药品检验报告书。抽查检验的样品必须按规定留样。

(2)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几种药品在销售前或者进口时,必须进行的检验。根据《药品管理法》第41条规定,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下列药品在销售前或者进口时,指定药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销售或者进口: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生物制品;②首次在中国销售的药品③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药品。

(3)对进口药品的检验。《药品管理法》第40条规定:口岸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通知药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务院药品管理部门的规定对进口药品进行抽查检验。生物制品的进口检验,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口岸药品检验所负责。口岸药品检验所在收到《进口药品报验单》后,应及时查验进口单位报送的全部资料,核对药品数量,符合要求的,发给《进口药品报验证明》。

3.药品监督质量抽验

药品质量的抽验是指由国家的药品检验机构,根据药品管理计划,对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进行抽查检验,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导并加强国家对药品质量的宏观控制,督促企、事业单位严格按药品标准生产、经营、使用合格药品。抽查检验的强制性措施主要有:

(1)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开展药品监督检查和抽样工作时,应当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派出两名以上药品监督检查和抽样人员完成。计划抽验中的评价性抽样工作可由药品检验机构承担;监督抽验的抽样工作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承担。

(2)监督检查和抽样人员在执行监督检查抽样任务时,应当主动出示派遣单位出具的证明文件或药品监督人员的证件。

(3)执行任务的人员有权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样,被抽验方应提供抽检样品,不得拒绝。

(4)药品抽样应当在被抽样单位存放药品的现场进行,被抽样单位应当派专人协助抽样。

(5)药品抽样应当按照国家药品临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抽样指导原则》进行,保证抽样的代表性。抽样操作应当规范、迅速、注意安全,抽样过程应当不影响所抽样品被拆包装药品的质量。

(6)抽样时抽样人员应当认真检查药品贮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药品包装是否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字样是否清晰;标签或者说明书的内容是否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内容相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外用药品和非处方药的标签是否印有规定的标志等。

(7)抽样结束后,抽样人员应当用“药品封签”将所抽样品签封,据实填写“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药品封签”和“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应当由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有关人员签字,并加盖抽样单位和被抽样单位公章;被抽样对象为个人的,由该个人签字、盖章。

(8)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质量抽验结果的公告即药品质量公告由国家和省区、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发布。国家药品质量公告每年至少四期,每季度至少一期。省(区、市)药品质量公告每年至少两期,每半年至少一期。

三、药品检验的法定依据——药品标准

1.药品标准的概念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中药饮片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药典委员会,负责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现在国家药品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标准》(局颁标准)。

2.药品品种的整顿与淘汰的方式

(1)定期开展药品再评价;(2)修订药品标准;(3)定期发布质量公告;(4)监测药品不良反应;(5)自然淘汰。

参考文献:

[1]黄敏琪主编:《药事管理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2]江海燕主编:《药事管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3]杨世主编:《药事管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4]黄泰康主编:《现代药事管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篇7

2016年3月爆出的山东假疫苗事件使得药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了社会关注的任点问题, 甚至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由此关于药品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成为医学界全新的研究课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 我国流通的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1]。由于药品种类多样、形态复杂, 其所采取的质量检验方法同样具有多样化特征, 目前较为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非水溶液滴定法、氧瓶燃烧法、氮测定法) 、仪器分析方法 (分光光度法、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物理常数测定方法 (相对密度测定法、馏程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凝点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折光率测定法、黏度测定法、pH值测定法) 、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等[2]。而无论是哪种质量检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应当为药品质量检验人员配备现代化的质量检测设备或者是仪器, 以此来保证质量检验所得结果能够与实际相符。其次, 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检验操作规范内容对药品生产的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成品进行分阶段、有目的地进行抽检, 并且整个检测应独立完成,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第三, 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 物理常数测定方法、药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中无论采取哪种检验方法在最终出具药品质量检验结果时都必须经由专业的检验人员确认并签名归档以备事后调取。

2药品标准化管理方式探讨

标准化管理意指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与管理环节中获取的最佳秩序, 抑或是能够对实际发生或者是潜在存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由于药品属于一类特殊性质的商品, 在其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方能够为药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药品标准化管理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药品生产企业在获得药品生产资质的同时, 应积极构建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质量目标, 将事关药品质量的各种要求系统性的贯彻落实在药品生产的每个环节之中, 确保最终经由原材料生产出来的商品符合临床使用需求。

2)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药品经营企业在获得经营资质之后应强化药品采购、销售、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依据国家或者是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或者是操作规范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 依据系统性、纲领性文件进行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

3)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AP) 。在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中应首先组间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 通过选拔、对外公开招募等方式来聘用机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应的工作人员, 对整个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从而确保最终所得实验资料具备高度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3]。

4) 药品审评质量管理规范 (GRP) 。依据时代发展以及医药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制定或者是完善药品的评审程序, 特别是新药品在经过临床经验之后需要对其数据的真实性以及药品中长期疗效、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认真系统的审核, 只有确定其满足了临床应用的标准或者是前提条件之后方可以准许药品流入医药市场。

5) 药品上市后监测管理规范 (GPMSP) 。药品获准上市销售后并非意味着药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终结, 随着耐药菌株以及变异菌株的不断涌现, 药品所取得的效果随之下降, 由此所致的药品不良事件 (ADE) 不断见诸报道。因此, 药品上市后应随时关注药品使用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报道, 如果确定药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则应及时取消其流动资质并责令药品生产企业做进一步的质控管理工作, 以提高药品的质量与安全性。

3结论

综上所述, 药品质量检验以及标准化管理工作涉及患者、临床、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 因此, 选取最适宜的质量检验方法, 配备最现代化的检验设备或仪器将有助于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前行与发展。而在药品标准化管理方面, 除了在生产以及流通环节应强化管理外, 还应从非临床研究、审评、上市后监测着手, 为药品安全流入及最终撤出市场提供保障。

摘要:药品是指应用在预防与诊疗疾病、有目的地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并对其适用范围、功能主治、用法和用药剂量做出明确解释的化学物质。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药品种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药品质量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具有直接关联性, 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并就整个药品生产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成为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上述两方面展开研究, 以为其他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药品质量,检验方法,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改云, 高美美.药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J].生物技术世界, 2015, (05) :182.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篇8

1检品收检

检品收检是整个药品管理过程中最底层的部分, 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在没有应用计算机技术之前, 每接收一个检品, 都要靠收件人员严格按要求完成填写检品卡等相应的手续, 这样既费人力也费时间。现在我们运用了计算机技术药检软件, 可以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缺点, 一个品种有多个批次只要按“复制”, 然后稍作修改便可完成, 大大减轻收检人员的劳动强度[1]。

2 检验

药品检验标准是药品检验的依据, 选择现行有效的检验标准是药品检验部门出具正确结论的根本保证[2]。由于国家标准的修订, 如增加规格、提高级别、新药转正等很多都是以文件形式批复的, 处于动态更新之中, 能否拥有最新并且完整的检验标准并及时运用到实际检验工作中, 关系到药品检验结果的法律效力。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 极大减轻了业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性。

2.1 编制标准目录

利用Excel建立标准目录, 内容为该品种的名称、标准版本、编号等信息, 做到及时更新数据, 以便于查找。

2.2 建立标准内容库

收录具体标准的内容及该标准有关的全部批复文件、编号等。可利用《中国药典》及部颁发等标准、各种零散标准来完善标准内容库。

2.3 标准查询

利用Excel的查询功能可以很方便查找标准目录中的任何一个标准, 在标准内容库中找出该标准内容, 打印或直接通过联网的计算机传递到相应的检验科室的计算机上, 就可直接引用。

3 检验信息的统计

药品检验的目的是为药品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准确快速的统计分析检验信息是药检所业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必须保证检验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上报。由于药检所业务室每月要上报各种表格及药品质量分析, 如药品抽验情况统计表、统计检验不合格药品情况表等, 由于统计的类别、性质、工作量较大, 为了提高统计速度, 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应用计算机汇总、统计和分析检验信息成为关键一环, 并大大提高了药检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4 检验报告书打印

按照《检验报告书与检验卡的书写要求》, 设计了检验卡表头及检验报告书录入模式。检验报告书、检验卡、报告书结论与各项检验结论是否一致, 是报告书审核的一项很需要工作。当打印报告书数量较大时往往会有疏忽, 在打印过程中如有一个项目检验不符合规定, 则该检品总的检验结论不符合规定, 此时我们就要应用计算机的电子表格的函数内容来判断各项与总结论的一致性。

5 留样、对照品、标准品及试剂的管理

将各种留样药品的留样时间、品种等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控制, 方便管理人员可随时调出留样品种、查看到期药品、打印下架药品清单等。建立对照品及试剂信息库, 通过计算机将对照品、标准品及试剂、药品消耗实行监控, 将领用人、领用品种及数量、检验项目及库存量结合起来管理, 可以有效地防止对照品、标准品的流失和浪费。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提供的库存情况, 合理科学地安排抽验品种, 及时补充所缺试剂、药品, 做到有条不紊, 心中有数。

6 合理运用计算机网络优势, 改进管理方法

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 实现了对药品动态和报告书规范化管理后, 又结合工作实际需要, 逐步扩大了计算机技术在业务管理工作中的使用范围, 使业务管理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共享, 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 可直接将上报资料传递给上级行政或业务管理部门, 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方式发送或接收信函标准等。

7 小结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保证了药品检验工作准确、规范、高效地完成, 也节约了成本, 而且使我所业务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大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使业务管理人员从处理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和开拓业务管理工作等方面上来。随着计算机在工作中的普及, 我们要不断吸收新技术, 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使药检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金理清.计算机网络在药检所检品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 2000, (3) :20.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篇9

食品药品检验是食药监管工作的技术支撑, 行政监督离开了技术的支撑就缺乏了必要的科学性。食品药品检验对于保证人民的饮食用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食品药品检验管理的信息化, 就是要把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入食品药品检验工作中, 为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服务。

1 食品药品检验管理信息化的简介

1) 食品药品检验管理信息化的概念。所谓食品药品检验管理信息化, 是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根据国家信息化体系框架要求, 遵照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 密切联系食品药品检验管理实际, 以食品药品检验工作为中心, 在食品药品技术监督工作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信息资源, 加速实现食品药品检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1]。

2) 食品药品检验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实现对食品药品检验过程的高效管理控制。通过记录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实现资源共享, 有效地提高了食药检验管理的效率, 同时可及时将食品药品的相关信息报送到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 食品药品检验信息化的主要内容。食品药品检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不仅可以便捷高效地管理公文、技术资料等纸质或电子文件, 复杂的检验业务流程、收文和发文流程、成本核算等, 而且可对各种食品药品检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甚至能进行更高级的决策分析与制定。它可以极大地加快食品药品检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建立一个 “科学严谨、公正求实、依法管药、团结奉献”的食品药品检验管理机制[2]。

2 我国食品药品检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 我国现有食品药品检验业务管理系统简介

我国现有的食品药品检验业务管理系统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开发的检验系统 (大部分省级食品药品检验使用的版本) , 还包括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和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5 家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所自行组织开发的检验系统。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版软件主要以日常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工作为基础, 功能包括食品药品检验、药包材检验、医疗器械检验、生物制品检验, 此外还包括公文收发、财务、试剂、标准品领用、人事管理、图书资料管理、档案管理、认证认可、行政后勤办公等功能模块。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自行研制开发的 “食品药品检验所检品管理系统”包括进口食品药品品种、进口食品药品注册证、进口食品药品报验证明、进口食品药品检品、国内食品药品检品、新药审核检品、药厂和医药公司的管理和统计报表、系统设置、数据维护、帮助等功能模块。食品药品检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越来越从专注食品药品检验流程管理向检验流程与内部办公相结合转移[3]。

2.2 食品药品检验业务管理系统的基础功能

1) 业务流程管理。一是业务办公室收到检品并进行合同评审, 决定是否接受;二是业务办公室登记检品信息, 并根据检验项目计算检验费用, 提供给财务科;三是财务科收费并登记, 发回业务办公室;四是业务办公室将检品卡 (登记有检品信息、检验项目及执行标准等信息) 随检品一起发往主检科室;五是主检科室核对检品及检验项目, 如需协检将协检项目分配给协检科室, 并给检品指定主检人、复核人;六是协检科室核对检品及检验项目, 并指定协检人、复核人;七是检验人员核对检品, 按照指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八是检验人员填写实验记录及报告书底稿并送达复核人;九是复核人复核记录及底稿送达科室主任审核;十是协检科室按照和主检相同的流程, 由协检科室主任将记录及协检底稿送达主检科室主任;十一是科室主任审核记录及底稿, 并合并协检结果后送达业务办公室主任;十二是业务办公室主任审核记录及底稿送达技术负责人;十三是技术负责人审批记录及底稿送达业务办公室;十四是业务办公室打印报告书, 盖章并发放报告书。

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最核心的内容是将复杂的检验业务流程电子化。过去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业务流程处于单机作业状态, 需要各环节手书, 资源无法共享, 形成了冗余劳动。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标志着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业务流转工作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资源得到共享, 大大提高了检验检测工作的效率。

2) 检品信息统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可对监督性抽验、案件稽查检验及委托检验等各类型数据, 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态全面的统计分析。这是食品药品检验所业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保证数据统计分析的完整性、准确性, 而且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

3) 检验标准的管理。检验标准是食品药品检验的依据, 选择现行有效的检验标准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出具正确检验数据的根本保证。由于食品药品标准的修订一直处于动态更新之中,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极大减轻标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方便查找和翻阅, 提高工作效率。

4) 留样、试剂及对照品的管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样品留存时间, 样品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样品留存, 以便对过期样品及时下架处理。系统还可以建立对照品及试剂信息库, 对试剂及对照品的库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记录使用信息, 防止试剂及对照品的浪费, 方便管理人员及时补充。另外, 还可根据库存情况, 科学合理地安排抽验样品。

5) 检验报告书打印。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可提前设计报告书模板, 在检验员录入检验数据后, 自动生成检验报告书。既保证了报告的准确率, 又大大提高了检验检测的工作效率。

6) 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是食品药品检验工作的重中之重, 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极大程度上依赖仪器设备正常运行。而随着仪器种类、功能的增多, 仪器的管理难度变得越来越大。食品药品检验软件的仪器设备管理功能解决了仪器管理的燃眉之急, 让复杂的仪器管理工作变得轻松、易于实现, 从而保证了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2.3 主要存在问题与分析

1) 整体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整体上发展并不均衡, 东部发达地区食品药品检验所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远超过西部地区。这一现状, 极大地制约了食品药品检验事业的均衡发展, 对保障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西部地区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促进西部地区食品药品检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 管理不到位。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目前, 食品药品检验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较为零散, 执行力度也相对不足, 尚未形成一个科学、有机的体系, 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

3) 经费和人才投入不足。经费与人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同样重要。在网络维护、易耗品更换、技能培训等方面, 由于投入不足、重视不够, 信息化建设水平长期滞后。

3 食药检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建议

1) 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是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基本保障。应根据业务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 确保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数据安全, 避免出现管理漏洞。技术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普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着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成效。在信息化建设中, 不仅要加大投资, 吸引人才, 还要把有限的资金和人才用到刀刃上, 脚踏实地地把食品药品检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做起来。

2) 深入贯彻相关信息化正确理念。过高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定位常常是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根源。在食品药品检验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一定要务求实效、定位准确、目标合理, 多选一些最能取得效果的项目做深、做透, 做好配套的各个环节, 以点带线、由线及面, 在一个项目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逐步扩展, 强化实际应用, 弱化 “大而全”。

3)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包括先进的管理理念、优秀的管理产品、完备的规章制度等等, 这些都值得我国学习。

4) 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硬件建设是软件实施的前提条件。加强食品药品检验计算机网络建设, 实现全国食品药品检验体系联网,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加工和传递, 有效保障数据的及时传送,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5) 完善系统分析功能。在技术环节中一要注重操作设计的直观、简洁, 让使用者对操作步骤一目了然;二要注重开放式设计, 从技术角度解决与其他软件系统的结合, 增强系统的融合性;三要充分了解和认识软件技术与平台的优势和缺陷, 以选择最适宜的软件技术与平台;四要选择适合国情、所情的软件系统, 避免贪大求全;五要充分注意到硬件系统的支持能力, 避免 “超负荷”现象;六要对软件系统附加的信息资源给予足够的重视, 必要时应组织力量及时补充和丰富;七要重视系统的维护工作, 有效保障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转。总体来说, 把握好上述原则, 就可以选择或设计出适宜的软件系统[4,5,6]。

4 结束语

随着食品药品行业的不断发展, 食品药品检验必须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加强业务技术管理, 不断提高食品药品检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此时食品药品检验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一个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食品药品检验管理信息化, 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对收集到的各类医药信息加以分析, 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信息, 从而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决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秀记, 董中平, 崔晓姣, 等.浅论药品检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药事, 2007 (10) :797-800.

[2]官辉煜.我所药品检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J].中国药事, 2003 (9) :44-45.

[3]董中平, 于继江, 陈为, 等.《药检所管理系统2008版》的推广应用与思考[J].中国药事, 2009 (7) :663-666.

[4]丁宏.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信息化软件研发相关问题的探究[J].中国药事, 2009 (8) :765-769.

[5]Lou Cequn, Zhu Hong, Wu Yang.On the office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J].Information Science, 2006, 24 (4) :496-500.

药品检验所采用药品标准应用体会 篇10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国药典》为基础和核心的药品检验标准, 但还是缺乏一些必要的检索工具, 对药品的管理和使用仍然有很多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 提出以下建议。

1 为实现动态管理药品标准需要自见Excel查询系统

1.1 药品标准的现实状况

我们研究所现在拥有各种的药品标准, 像《中国药典》的正式版还是增补版以及其对各方面的要求, 像中药、抗生素, 还有各种性质和化学作用的药品都有详细的标准和记载。这些记载都关系到药品的重要使用原则。先把我所拥有的标准总结如下:国家药监局的关于化学药品的使用标准及规定;国家药监局的关于中药的使用标准和规范以及中药的使用范围等问题的具体规定和做法。同时我研究所针对各种标准的使用和其他一切要求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指定出版了各种关于药品标准的科技文献和学术文件, 对药品标准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至今已经对使用范围, 期限以及还有标准的原则性等都进行了探讨, 当然还对标准中有遗漏还错误的地方那个进行了修正, 修订版也面向社会出版。

1.2 建立药品查询系统

研究所将历史收集的药品标准输入电脑建立了查询系统。输入时认真负责, 确保没有错误。在使用时, 只要输入检品名称, 就可以显示出执行标准以及所在的册数、版本、等信息;而散行的标准所列出的是药品规格、名称以及编号、日期、等信息。我们要特别留心药品的标准变动等情况, 因为国家药品标准中的药品是在不断地修改和增加或者删除的, 而国家的药品标准对真个行业标准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我们研究所的查询系统是随国家标准同步跟新和变动的, 一旦检索到新的药品名称会及时跟新到我所的标准目录里, 并做到具体的说明和备注。这个系统的运动提高了药品标准的运行效率和确认效率, 确保了动态管理药品标准。

2 查找和使用药品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1 使用药品标准的原则性

所谓药品标准的原则性, 指的是药片标准的规定和原则, 就是说我们在使用药品标准时一定要严格和严肃, 不能因为相似或相近而随意的采用其他的标准套用, 还有在使用期限上的原则性, 一般药品都有使用的试用版和正式版, 我们在使用时有必要严格执行, 试用和正式的版本在某些要求和方面还是有差异的。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注[2009]第108号的文件, 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增补本;这个版本实施的同时, 与之相应或相似的其他版本应该同时的被废止;但在2009年7月1日之前仍然按照原来的标准实施, 必须准确的采用药品标准。

2.2 查找药品标准时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2006年, 国家药品监督局发布了通知要求增加执行标准项, 虽然现有的说明书已注明执行标准, 但有些事已经过期或者不太准确的。所以, 在说明书中已注明执行标准的也有必要重新审视一番。将所查的执行标准与产品的规格、批号、生产厂家一一核对确定执行标准的正确使用, 当发现所采用的执行标准与产品说明书有出入时要及时和厂家联系, 相互沟通解决, 明确药品应该使用的河中执行标准, 确保采用行之有效的药品标准。

3 药品标准在应用使得注意事项

3.1 整体上使用药品标准

药品标准在使用时应该标注版本、期号和适合使用的范围。尤其是使用范围, 在表品标准的使用过程中, 如果遇到适用范围不对或者使用的时间不对, 都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这关系到药品对某些病人和某些病症的对症下药, 因此, 不能大意, 我们在使用药品标准时决定了以后药品的使用状况, 值得注意。如要检验复方丹参片时常采用的标准是《中国药典》2005版第一部及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件2008010和补充的检验方法。又如氨咖黄敏胶囊的检测标准是《国家药品标准》。检测西黄丸的标准是《中药成方制剂》。因此、我们采用标准是一定要考虑周全, 争取不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3.2 注意检查产品的生产日期及批号

采用何种标准的关键是药品的生产批号, 同时其标准也有特定的使用时期, 切丁药品标准的使用期限和产品的生产批号对产品的检查至关重要。

3.3 对产品的规格需要注意

药品的规格不同但名称相同, 其采用的检验标准可能不相同。如0.3g和0.5g规格的阿司匹林常采用《中国药典》第2005版;50mg的规格采用的是国药标准, 其标准编号是WS1- (X-074) -2005Z。另外, 检验北豆根片时, 药品外层是糖衣的适用《中国药典》第2005版;要是薄膜衣包裹的则采用国家药监局的标准修订批件2000ZFB001的所附上的质量标准。

3.4 注意生产厂家

同一种药品名字是一样的, 但如果厂家不一样, 其标准也可能不一样。这主要是国家标准变更引起的, 国家标准有正式的标准还有试用的标准, 我们在采用标准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有时候对标准的使用对象不一, 这样造成的检验结果也不一。

3.5 注意收集信息资料

要收集到完整有用的信息, 就必须应经常性的关注国家药监局的相关网站, 注意其各方面的细节, 既减少错误, 检查遗漏。作者以下的例子是工作经验的总结, 以供参考:关于中成药的标准咱国管 (2000) 第169号文件中变更的通知, 其涉及到国药标准中11种药的更名, 并已于2000年6月1号开始执行。要将药品标准的采用和更新工作做到更细致和更到位, 就必须即使了解各方面的信息, 包括网络和新闻媒介。

本文是笔者这么多年来从事医药工作的的经验总结和体会, 同时也介绍了我们在药品标准选择时所应该注意的问题。由于这项工作内容比较琐碎, 同时对工作人员的思路以及注意力还有细致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希望, 广大同行能与我们共同探讨, 努力提高药品标准的管理和检测水平, 为人民群众和药品监督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药品管理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 2001.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颁布和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有关事宜的通知[S].国食药监注[2005]234号, 2005.

药品检验所的财务管理 篇11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37-01

新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食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人员,由先前的单一药品检验改为食品、药品全部检验。只有发现并掌握二者检验的异同,才能更好的开展检验工作。本文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异同,作如下概述。

1 检验标准

(1)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3)比较。药品标准近些年来五年更新一个版本,为能及时反映当前科学发展水平,通常在新版药典出版之后,下一版药典出版之前出版增补本。食品标准无固定更新周期。

2 实验室环境

(1)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1]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有单独的洁净实验室,每个洁净实验室应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涉及实验室监控菌株的分离鉴定、样品阳性菌株的分离分析、方法验证中的阳性菌操作等实验活动,应在专门的阳性菌实验室进行。阳性菌操作不得在供试品检验用洁净实验室内进行。[2](2)食品。实验室环境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布局应采用单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实验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应符合工作要求。一般样品检验应在洁净区域进行,洁净区域应有明显的标示。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工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3](3)比较。二者对阳性菌和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环境都有严格的限制。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对环境洁净度、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有明确的要求,而食品没有要求。

3 培养基

(1)药品。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用的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计数测定用培养基进行促生长能力的检查,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进行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的检查。(2)食品。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按照GB/T 4789.28的规定执行。(3)比较。培养基质量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药品对培养基有适用性检查,食品对培养基有质量控制。二者计数所用的培养基也有区别,应当引起注意,如药品细菌计数一般用营养琼脂培养基,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用平板计数培养基;药品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用玫瑰红钠培养基,食品霉菌和酵母计数用孟加拉红培养基。

4 抽(采)样

(1)药品。一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其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2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的3-5倍。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应选取有疑问的样品,机械损伤、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凡能从药品、瓶口(外盖内侧及瓶口周围)外观看出长螨、发霉、虫蛀及变质的药品,可直接判为不合格品,无需再抽样检验。(2)食品。食品的采样应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应采用随机原则进行采样,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3)比较。食品与药品对抽(采)样都有明确的要求。食品的采样更加复杂和严格。不同类型的食品的有不同的采样方案,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样品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数量变化,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

5 方法验证

(1)药品。当建立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检查。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技术方法应重新验证。(2)食品。食品标准中没有方法学验证实验的规定。(3)比较。微生物检验结果易受实验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样品中含有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组分时,影响尤为突出。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保证在检验条件下的样品浓度不足以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长,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和准确。食品微生物检验由于没有引入方法学验证,若加工过程中添加防腐剂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添加剂,可能会影响食品本身所含微生物的检出,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6 动物实验

(1)药品。控制菌检查标准中无做动物实验的规定。(2)食品。某些致病菌的检验需要做动物实验,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比较。动物实验对检验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动物实验的开展对评估致病菌对人体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7 仪器设备

(1)药品。标准中规定生化实验用传统方法。(2)食品。标准中规定生化实验可用传统方法或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3)比较。微生物检验中的生化实验对检验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提高了鉴定水平,提升了检验效率和质量。

8 结语

通过对比食品和药品微生物检验各方面,可以发现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各自的特点。如药品的方法验证和标准按时更新是食品所没有的,食品的全自动微生物生化检定系统和动物实验是药品所没有的。如果二者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二者的检验能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食品药品检验人员,要掌握二者的异同,以便更好的开展检验工作,保障人民的食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附录Ⅷ C 79-88.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总所.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51-389.

药品检验的信息化 篇12

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增长, 更是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因而, 提高药品研究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非凡, 王旭光[2]曾提出, 医院应加强信息化管理, 要求医药系统内信息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这种信息化的要求, 也不仅限于医院内信息的流通, 更是整个医药研发体系, 包括生产、检验以及销售的必然趋势。

药品检验作为国家对药品监管的重要途径, 更应该提高其信息化的速度以及检验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保证合格药品流入市场, 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意义尤为重大。药品检验系统信息化的定义为: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根据国家信息化体系框架要求, 遵照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 以药品检验工作为中心, 在药品技术监督工作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信息资源, 加速实现药品检验系统的现代化进程。

药品检验信息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对外业务公开, 行业内部交流和内部优化管理。对外业务公开, 主要是通过网络完成的, 通过建立官方网站, 将国家关于整个行业以及药品检验的动态和咨询及时的体现出来, 使广大药检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形势, 同时, 网络还可以公开一些常用药物的相关资料, 使广大患者更好的了解药品的相关信息。

行业内部交流, 是指药品研发相关领域与药品检验之间, 通过网站或者局部网络的形式, 交换资源, 相互了解各自领域的特点, 以便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对于药品检验, 了解其他领域的研究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药品的生产流程, 可以快捷的控制药品可能超标的相关物质;了解药品的理化特性, 有利于寻找到有效的检验条件。药品研发过程息息相关, 药品检验作为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安全关口, 更应该有效的利用整个流程的资源来保障药品安全、有效以及稳定可控。

内部优化管理, 主要是指掌握药检工作的核心, 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工作, 保证药品检验高效顺利的运作[3,4]。在日常工作中, 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 检验标准的管理, 比如通过Excel表编辑品种的名称、标准版本、编号及页码等信息的目录, 方便查找。 (2) 统计药品检验信息, 通过Office等办公软件, 可以将检品编号、报告书编号、检品名称等输入到Excel表格中, 依据软件特征, 可以设定筛选、隐藏以及查找等相关功能, 有效的提高了检验数据的处理。 (3) 剩余样品、对照品和标准品等试剂的管理, 通过计算机将对照品、标准品等试剂的消耗实行管理。将领用人、领用样品、时间、数量、检验项目及库存量保存为电子格式, 并可以在局域网络内查看, 有效的防止对照品、标准品的流失和浪费。张月琴等[5]曾报道, 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FoxPro 6.0, 在新的开发模式“项目管理器”的管理之下, 以对象来组织应用程序, 该程序操作简便, 可以扩展, 功能完备,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该管理系统的使用, 大大的促进了药品检验工作科学、规范、高效的完成, 提高了整个检验行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药品检验工作意义巨大, 它是药品监管的重要环节, 对人民群众药用安全负有重要的责任。药品检验系统信息化, 可以有效的提高药品检验的速度, 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这种信息化的过程, 可以是网络建设, 也可以是检验方法学的进步。总之, 药品检验信息化迎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可以将内部、外部的资源整合到一起, 有效的促进药品检验的发展, 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保驾护航。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医药行业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趋势, 同时, 药品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 对于人民群众的健康有着非凡的意义。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 对于药品检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结合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现状, 有必要提高药品检验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以更好的保证药品的安全。本人从药品检验信息化的必要性出发, 简述了药检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以帮助广大药检人员更好的完善信息化过程。

关键词:医药行业,药品检验,信息化,计算机

参考文献

[1]李秀记, 董中平, 崔晓姣.浅论药品检验系统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药事, 2007, 10 (21) :797-800.

[2]王旭光.科学地推进医院信息化[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 6 (19) :666-667.

[3]夏维柱.药品检验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4) :250-251.

[4]丁宏.药品检验机构信息化软件研发相关问题的探究[J].中国药事, 2009, 8 (23) :765-769.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下一篇:信息化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