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互动让课堂更精彩论文(精选11篇)
有效互动让课堂更精彩论文 篇1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师生间、生生间发生的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教师不断地去营造和谐氛围,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 发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给学生充足的课堂讨论时间, 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宗旨, 尊重学生的求知个性, 开发智力,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运用多种手段, 解放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大脑, 使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 展现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达到高效互动的最佳课堂境界。
一、创设和谐情境, 让互动从头开始
1. 设疑导入, 激发兴趣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先导, 是小学生语文思维的起点。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故意造成悬念, 紧扣学生的心弦, 让学生处于互动想象, 质疑探究的状态中,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境界。巧用文题中的关键字词来导入新课, 根据文题提出一系列的质疑, 唤起小学生强烈的质疑兴趣, 让学生处在想回答却不能清楚描述的状态, 急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弄清楚它。学生由疑到思, 由思到知, 不断激发探究兴趣。如教学《把掌声分给她一半》一课时, 让学生齐读课题, 鼓励学生对本课质疑, 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问题, “她指谁?”“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 是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动力。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互动, 在课文中找答案, 通过课堂互动, 学生知道了孙晋芳不仅球技高超, 而且胸怀特别广阔。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孙晋芳有什么过人之处, 求知欲强烈, 教师及时导入新课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习, 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究”, 注意力高度集中, 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很高。
2. 运用媒体, 演绎精彩
多媒体色彩鲜艳, 表现力极强, 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学生创设出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教学形式, 把枯燥的课堂生动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增强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学生的有效互动, 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如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 运用多媒体播放风光片《庐山》,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观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用一个词描述一下庐山。教师简介庐山, 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 九百多年以前, 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花了几天的时间游览庐, 他感觉自己对庐山认识还不够全面, 感慨万千, 于是, 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课前大家查阅了资料, 谁能介绍一下苏轼呢? 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发言, 有补充的, 有辩论的, 好不热闹。再用课件介绍作者。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开创了豪放派词的先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 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触动了学生求知的兴奋点。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 一起探讨, 一起畅想, 让课堂不断绽放精彩。
二、营造互动氛围, 让精彩永久绽放
1. 自主探究, 魅力无限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要在师生间、生生间展开互动, 在座的每个人都要做倾听者、思考者。教师要在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读书, 在沟通、交流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有效互动,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课文, 感受语文魅力。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 出示句子“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教师鼓励学生从字词入手, 合作探究, 理解“爱戴”这个中心词, 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 不断交流质疑, 深入感悟“谈《水浒》、谈碰壁、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阿三”四件事的意义, 感受到鲁迅受人爱戴的原因。自学时, 学生要做到动嘴读、动手画、动脑想,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 替别人想得多。让学生和作者的感情相互碰撞, 激起火花, 引起共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来。
2. 和谐互动, 张扬个性
小学语文课堂的和谐互动是建立在人格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 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人格, 实现课堂上的和谐交流, 放下教师的尊严, 倾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 使课堂生机勃勃。第斯多惠曾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发和鼓励。”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难点进行设问, 再由这一点扩散开去, 引出一系列的问题, 形成问题链, 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 用“你认为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难点统领课堂,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讨论: 1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詹天佑是一个爱国的、杰出的工程师的? 面对这些问题, 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文本, 想办法解决问题, 把课本和作者思想沟通起来,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锤炼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准确地理解文本, 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语言沟通和心灵交流的平台。有效的课堂互动,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让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让语文课堂不断绽放精彩。
摘要:语文是应用最广泛, 内容最丰富多彩, 最接近小学生生活, 最有情趣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课堂有效互动,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互动,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于艳杰, 赵玉兰, 董秀东.如何让语文课堂的互动更有效[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7) :102-103.
[2]尤佳.提高语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策略[J].文学教育 (中) , 2010, (06) :102-103.
有效互动让课堂更精彩论文 篇2
作者姓名:何青
职务:教师
学校名称: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通讯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4号
电话号码:8330393
4关注“互动”,让幼儿园网络教学活动更精彩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何青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教育逐步普及,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的功能逐渐被大家所认知。而科技以人为本,生存信息化确实是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向,它所带动起来的人类日益密切的联系和沟通过程中,互动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互动性反映的是联系双方的交互作用,体现的是主客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可能的角色转换,通过一定的反馈系统,互通信息、传递数据、共同发展。由此,互动式教学正逐渐发展而成为未来的主流,并在网络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抓住该过程中富有具体性、外在形态性和可操作性的有关因素,借鉴并运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结合我园实际进行了开展互动式网络教学活动的研究。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如何运用当前日趋成熟的网络技术,构建新型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进行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即在良好的网络教学的环境下,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幼儿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进行主动的对话和合作,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师--机--生立体交叉式的多维的学习活动。
一、设计“互动”的教学内容,为开展网络教学打好基础
我们在设计网络教学内容时,以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本,从各学科领域的教学实际和幼儿个性发展特点出发,设计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满足于一味的观看电脑动画、无目的操作和重复的电脑游戏等,变以往的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向为关注学习的过程。
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各园所使用的教材不统一,课程种类也较多,这为网络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园是陈鹤琴老先生创办的具有80年历史的老园,应用的课程是单元教育课程,因此我园围绕单元教育课程开展网络教学。近年来我们从单元教育课程中发掘设计了《小岛寻宝》、《小动物找家》、《十六格找规律》等一批交互性和拓展性较强的网络教学活动,使传统与现代化充分结合。在具体设计中,我们将课程的内容结构分为两部分:(1)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2)以电脑网络为学习手段的各科教学。这两方面的内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的。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我们根据幼儿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电脑的熟悉程度进行有所侧重和针对性的内容设计。如针对电脑操作有一定基础的大班幼儿,我们设计了在活动中练习电脑操作“拖拉”这一技能的目标,即练习按住鼠标左键将所需图标拖动到另一位置的操作,同时我们结合大班社会活动“热爱祖国、了解祖国”中的内容,开展了《祖国拼图》的网络教学活动,让幼儿将零散的各省份图形拖动到中国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拼合成一副完整的中国地图。完成后点击各省图标,可出现该地区相应的风情图片,供幼儿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在练习游戏中,还有将各种地域图片拖动到相应地区的内容,供幼儿巩固知识和技能。这一活动的内容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目的性和系统性很强,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由浅到深的开展认识活动,学习技能和知识技能
都在活动得到了提高。
二、制作“互动”的教学软件,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保证
1、扩充丰富课件本身的互动性
我园教师自制网络课件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如今,我们除了保持以往电脑动画层次清晰、操作简便的特点之外,更进一步的扩充丰富课件的互动性。
(1)尽量将图形、图像、数据、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交互传递,力求将动态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多感官剌激。
(2)按照教学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画面和声音材料分出轻重主次,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
(3)突出操作课件的灵活性,让使用者便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学习)方法及需要,轻松灵活的选用该课件中的不同部分。
(4)扩充课件的知识含量,力求给予幼儿更大空间,为其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便利。而大信息量的来源不是单纯的各种媒体信息的叠加,而是经过我们的筛选,为孩子提供的他们所想了解的各种信息,让幼儿的学习打破常规的限制,了解和获取更广泛的多领域的知识。
如在制作课件《鼹鼠的空调屋》时,我们选用了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以及充满童趣的动画效果,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以“路标”的形式设计了多个按钮,层次清晰。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进入所需的界面,同时有语音清楚的介绍这个画面中使用和操作的方法,进入下一级界面后也都有相应的返回按钮。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也使操作轻松简便。
2、尝试让幼儿互动性的参与课件制作
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课件的制作过程,将孩子们的声音、照片、绘画作品作为课件的信息来源之一,在老师的制作合成下,与其他的信息源交互传递,合成为完整的网络课件,这是我们在进行互动式网络教学中的有益尝试,在孩子的眼中这更是一种奇妙的魔法过程,使他们充满了惊喜。可以说在进行网络课堂教学之前,师--机--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就开始了。
如在制作课件《小兔打喷嚏》时,我们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其中小动物的角色进行讲述配音,孩子天真稚嫩的童音成为了课件的声音信息来源。又如在用新的动画软件重新整合课件《信的旅行》时,我们将孩子画的大海作为背景,扫描进计算机保存,将他们的轮船作品作为移动对象,粘贴合成。幼儿在动画中看到了自己的作品,积极性更高了。在《快乐小邻居》、《不说话的朋友》等课件的制作中,也多次运用了孩子们带来的照片、手工制品、绘画标记等,这种方法一方面让课件更富有童趣,进而增色不少,另一方面更发挥了幼儿的参与性,提高了他们自信心,也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操作课件时更有兴趣。
三、制定“互动”的教学策略,是成功开展网络教学的关键
1、利用互动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在互动式网络教学活动中,我们尽力发展其兼有学科教学、游戏娱乐等特征,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愿望,通过游戏的情景性的特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小岛寻宝》的活动中,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通过藏宝图
去寻宝,告诉同伴宝物的具体位置,送宝物回家等,由于网络教学所特有的情景性,使教学形式游戏化,充满了趣味性,为幼儿的学习营造了轻松的气氛,也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促使幼儿更好的完成学习内容。
2、利用互动的操作,关注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和层次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关注个别幼儿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互动式网络教学中,幼儿的一人一机的操作使学习不再是集体性的,而是由个体独立去完成,同时,我们面向不同层次的幼儿,引导他们按照自身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现象,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给不同层次的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与条件,体现各类幼儿的不同特点与水平,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这种个别化的学习也可以使教师更详尽的观察每个幼儿,让幼儿的个性在学习中得以发展。
3、利用互动中的创新,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互动式网络活动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促使思维保持积极主动状态,同时也能使幼儿在独立操作的同时产生大量观念、疑问,并且不受固定模式约束,变思维的单一性为多向性,克服操作定势的阻碍作用,从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幼儿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最终培养幼儿创造性能力。在我们进行了《小动物找家》的网络教学活动之后,幼儿都对其中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感到意犹未尽,有的幼儿向我们建议“这些小动物一直住在一个地方,肯定觉得没意思了,我们给他们搬搬家吧”,根据幼儿的提议我们又设计了“小动物搬家”的游戏,设计了具有更高层次要求的游戏内容,这也是幼儿在网络活动中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的表现。
4、利用互动的成功,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心理学表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功和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让幼儿体验到成功,让成功再带来更大的兴趣,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十六格找规律》等一系列的网络活动中,幼儿正确的操作都可以让电脑显示出活泼有趣的画面提示和鼓励赞赏的语音效果,使幼儿能充满信心的去挑战下一个难关。同时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把自己的操作心得,小技巧介绍给同伴,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他们得到了训练,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学习热情,对于相对弱一些的幼儿,网络教学为他们提供了单独学习和练习的空间,使他们不用担心在同伴面前会没有面子,不会打击这些幼儿自信心,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奋起直追的勇气,对于他们来说在练习中的失败既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促进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给予了他们改正的机会,便会产生去超过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心态造就了一种良性的学习环境,大幅度的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
四、实施“互动”的教学过程,是成功开展网络教学的途径
教学过程是多维的互动,包括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1、人机互动
计算机是一个双向媒体,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能接收幼儿输入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诱导幼儿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对幼儿而言,可以从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中知道结果,并能获得鼓励和帮助。因此,计算机应当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输出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作为计算机,它在人机交互式的语文课中不是点缀,也不是单纯的演示工具,它的作用综合体现在:演示工具(课程内容)、交流工具(相关提示)、提供资源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相关图片、电视片段),信息加工工具(网站式的超级链接)、协作工具(讨论室的设置)、辅导工具(习题的精心设计和计算机的反馈功能)。这样,人机交互式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既不脱离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型,又能真正节省时间、增大效益,真正体现人机交互式教学的优势。
在我园的互动式网络教学中,通过课件、学件以超文本的结构形式提供信息,具有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认识规律,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超文本结构的动态性也使幼儿可能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以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互动式的网络教学课件为幼儿设置了很多与教学知识点有关的问题,也就是一种游戏形式的“障碍”,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究,借助媒体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与每位幼儿之间形成的“反馈循环交互”,即幼儿给出一个答案,计算机做出判断并给予反馈,如果答案不正确则要求幼儿重新给予一个答案,计算机再给予反馈,这是网络教学所特有的有效的互动形式,也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在《小岛藏宝》活动中,幼儿通过课件中设置的情境进行点击或是拖动图标的操作,如点击汉堡包的图标,出现语音提示“我想藏在藏宝图中的第三横排、第五竖行,你能把我藏在那儿吗?”幼儿根据自己的思考判断出图中第三横排、第五竖行的位置,并将汉堡包的图标拖到相应位置,电脑又以声音和图像来响应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如果错误便会提示幼儿再操作一次,这种有声有色、轻松活泼的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取代了以往我们对幼儿答题的判断形式,使幼儿充满了新奇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错误,再进行自我修正;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练习;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游戏内容。幼儿在欢快有趣的情景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自我学习的能力也不知不觉的提高了。
2、师生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互动式网络教学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仅限于依赖课件带幼儿做游戏的现象,而是通过巡视、个别指导以及教师机与幼儿机的切换,来反馈幼儿的学习结果,了解预期教育效果的实现情况,采取相应的组织策略。如认识图形的数学活动,要让幼儿达到学习以简单的图形和线条在计算机上组合进行绘画的教学目的。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给幼儿的帮助并不是直接的,如幼儿进行有关圆形的构图,教师不必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给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例如“请你点击圆脸娃娃,看看它会告诉你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学习。在幼儿进行了认识图形的练习后,教师再集中进行巩固与小结:“你们认识了这些图形了吗?让老师来
考考你们。”同时将其屏幕切换为教师机,教师在自己机器上进行操作,让幼儿通过集体游戏进行巩固。因此整个活动有放有收,有幼儿的自主探究,有教师的集中讲解,也有针对性个别指导。不过在此之前,教师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将收集到的素材资料分成教学区、资源区、展示区三个部分,网络的教学资源简明合理,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相应的区域来查看教学的难点和各项步骤、查阅和欣赏相关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则在活动中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也可与幼儿共同游戏、共同工作。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幼儿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在幼儿自主操作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与过程,对于练习的过程中幼儿遇到各种问题,也可以放手让幼儿自由的讨论和解决,这能提高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生生互动
同伴是反馈的最佳来源。近十年来,一些非常成功的和有影响的范例表明,计算机网络能够支持学习者小组主动地投入学习和反思。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
通过网络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可以观察了解同伴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与旁边的小朋友共同进行游戏,可以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操作练习,也可以通过屏幕切换了解同伴游戏中遇到问题的以及他们自我学习的方法,起到示范和共同学习的作用。幼儿通过与同伴间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别人的学习情况,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改善互相学习的方式,这些都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形式小组化的同时,我们还提倡协作学习的模式。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多个幼儿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通过网络来解答同一问题。如在学习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恐龙的知识时,我们就提供了多个有关网页,让幼儿自己收集图片、资料,并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总结,从而得出更广泛的知识经验,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学习,交流彼此的观点、共享集体的智慧。
网络教育有着它特有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园网络教学活动的效果,我们幼儿教师需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树立互动观,为幼儿园的网络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互动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篇3
关键词: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那么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应当是有别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强调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动态教学过程,是一种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它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
当我们一走进课堂,就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由于把握不住师生互动的本质和根本目的,经常为了动而动,使课堂中师生互动出现了形式化、功利化和随意化等一些不良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互动形式单调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形式多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尤为明显。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旧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达,而不注重学生的接收,更不重视师生互动,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学活动事倍功半。另外,在教学互动中,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少,不能充分利用模仿和合作的力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2、师生互动都流于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很多师生互动都流于形式,拘于表面,很多的互动内容都只限于字词句篇问题的设置与回答,缺乏互动模式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不能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问,乐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3.互动评价标准的缺失
语文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课堂教学任务由“双基”变为“三个维度”,就是要在“双基”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评价中,常常暴露出评价方式的不合理、没有做到评价的恰如其分。例如教师对自己喜爱的学生的评价一般是积极的、肯定的;对自己不喜爱的学生的评价一般是消极的、否定的,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可从外在的学习行为和内隐的思维活动两方面体现出来。但两者的结果指向并不总是趋同,如:有些课堂表面上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非常积极主动,效果似乎也很显著。但只要内容稍一变换,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在这种接受型的学习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令,思维却仍处于封闭状态。因此,评价师生互动开展成功与否,应着眼于学生思维是否受到触发,而不应仅仅以课堂行为表现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
二、促进师生互动的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应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因为教师对学生作用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创设互动情景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發学生内驱力,培养品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窗前一株紫丁香》时,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3、学会倾听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学会倾听。倾听,就是要虚心、诚心、耐心、专心地投入听,听学生怎么读书、听学生怎样发言争辩,听学生怎样评价体验。在倾听中,分析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原因及矫正措施。倾听,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去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想说的话说完,让学生把正在操作的步骤进行到一个阶段,经过仔细周密思考和梳理,听出一点门道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劳动的尊重、理解和鼓励。
4、重视交流的作用
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保证,“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关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加强教学互动,课堂才能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语文学刊,2012,11:138-139.
互动让课堂默写更精彩 篇4
下面是牛津小学4A Unit 4的课堂默写片段。
片段一:“互动提默,互助分享”,处理蓝色(四会)单词的默写。
T:Now boys and girls, tell us your secrets on remembering some new words.
S1:/b/-/ai/-/k/--bik+e.
S2:l-i-k-e是like, 把l换成b就可以了。
S3:kite和bike声音接近,我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做比较记忆。
……
T:OK, make a good preparation into groups for2 minutes. (after 2 minutes’preparation) Are you ready?Let’s go.
S1:a bike.一辆自行车。
S2:I love cars.我喜爱小汽车。
S3:I don’t love cars.我不喜爱小汽车。
T:Sorry, the word“car”has been done before.Change another one please.
S4:I don’t love a kite.
T:Yes or no?
S5:I don’t love kites.我不喜爱风筝。
……
T:Now, exchange your dictation paper with your desk-mate.Check the answers by each.Then correct the mistakes you made, each wrong word for two times.
这一默写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 全班互动,激发参与兴趣,分享记忆技巧。
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术。如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不过,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让学生多练习也只可能是纸上谈兵。为此,笔者设计一个“全班互动”、分享记忆技巧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不同的记忆方法,从而增强每个人自信心,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激发其主动参与默写的兴趣。
2. 小组互动,缩小互助范围,提高整体默写质量。
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同一默写标准确实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的起因就是学生自身存在着不可回避的智力差异。因而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那些基础不太扎实、记忆反应比较慢的学生,更应该得到师生足够的重视与帮助。“小组合作”因为一般多采用“异质性”方式组合,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性格方面都能形成一种有效的互补,加之小组合作的人数有限,互助的范围得以缩小,这就更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利于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合力,并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默写质量。
3.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诵默,强化综合语言技能。
遗忘是记忆的一种必然进程,但遗忘的速度和程度却是可以控制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程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和保持量的大小。一般把学习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低度学习(识记但达不到背诵的标准)、中度学习(识记后恰能背诵)和过度学习(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为此,笔者一改过去“教师诵读,学生单方面接收并默写”的常规,变成让“学生自主诵默”的方式进行。这一变,使每位学生都从过去的“命令的执行者”变成“命令的发出者”。一方面,因为鼓励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背诵出自己能记住的内容(可以是单个词、短语、更可以是一个句子),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默写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因为要求学生尽量回避已经默写过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回顾已经默写过的内容,并努力搜索剩余的内容,进而促进了学生的中度和过度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鼓励学生在默写中使用短语和句子,这样就使得学生的默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消极的词汇默写,而是具有一定生成意义的综合词汇运用的过程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音、口语素质和书写方面的综合语言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 同位互动,开展即时批改,实现及时有效巩固。
学生“同位互动”批改可以改变教师在极短时间内无法顾及全部学生这一现实,另一方面,学生“同位互动”批改本身就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更为有效的是,它可以即时反馈,形成正确、印象深刻、记忆长久的记忆效果。
片段二:“互动阅读,先抄后默”,处理好黑色(三会)单词的默写。
T:Now, open your English books to the black words.let us go!
S1:look at the yellow puppet. (3 times’reading)
S2:Let’s colour the doll. (3 times)
S3:clean my puzzle.
……
T:Write the Chinese meanings with books closed as quickly as you can.
T:Now, exchange your dictation paper.Check the answers by each.Then correct the mistakes you made, each wrong sentence meaning for two times.
该过程教师继续贯彻了四会单词中的默写训练策略。所不同的是:由默写英语单词,转换成只听读并抄写黑色单词然后再独立默写汉语意思。此转变主要是针对学生平时对三会单词只会说,不会读,或识记不准确而设置的。
其实,采用这一方式还有许多优点:让学生“互动阅读”黑单词,其他学生快速查找,可以训练学生在单词的音———形方面的辨识能力;通过让学生“先抄”,可以强化他们对单词词形的识记能力,尤其是对一些同音异义词、同形异义词以及外形相近的单词更为有效;让学生根据所抄英语单词,再将其进行“后默”汉语意思,可以训练学生的笔译能力。如此一来,也就帮助学生实现了英语单词在“音———形———意”上的有效联系。这一默写过程最大的收获就是强化了学生对各个层面上单词的识记和认读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片段三:“分层互动,分层达标”,处理好四会句型的默写。
如果说前两个片段的“互动”因为要实现“整体性达标任务”而淡化了学生的个人因素的话,那接下来的片段则可有效弥补之前的不足。
T:Please open your English books to Unit 4Part C, you can write the contents as a dialogue, a composition, or even some single words according to your own learning ability.Are you ready?Please go!
T:Now, exchange your dictation paper.Check the answers by each.
该片段实际上就是一种“分成达标,分层互动”的方式。只有此环节才算是真正有意义的默写,才真正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应用性。
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智力能力是有差异的。为了充分尊重这种差异性,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将句型默写提出“分层达标”要求。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默写标准。对基础一般的同学只要求其默写出零散的单词即为过关;对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让他们默写一则小对话;成绩突出的同学,则可以让他们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而在交换批改环节则可采用“分层互动”的批改方式进行,确保信息交流处在同一层面上,从而保证批改的即时性、客观性与有效性(进行分层批改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划分好学生层次,以便在课堂中能快速开展活动)。
可以看出,在整个默写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全方位的“生生”、“师生”互动这一活动方式。在角色上,学生真正实现了由“被动参与者”到“主动组织者”的转变;在学习方式上,真正实现了由“单向接收学习”到“多向互动学习”的转变;在技能训练上,真正实现了由“单一语言技能”到“综合语言技能训练”的转变;以及真正实现了由“单一达标标准”到“多元达标标准”在分层要求上的转变。所有这些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既调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效操作,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篇5
一、有效的操作活动要把握操作活动的时机
不是学习活动的任何环节都适宜学生进行操作的,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徒劳的,学生自发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因此,我们应把握操作活动的时机,才能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1.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新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复习相关旧知,再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引导学生操作,这样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的迁移。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引出新知——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将新旧知识进行转化,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梯形也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自我需求的“愤悱”状态,欲罢而不能,教师把握这个时机,放手让学生操作,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时,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产生争议时,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活动角、三角板等学具,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后,在交流信息时,发现学生能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学具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发现“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有的学生发现“两个角虽然边不相等,但是两个角能重合,即两个角相等”……最后不但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且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还掌握了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开放而且有效,学生学得很主动,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在帮助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时,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适当的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情境以及情境变化的过程,为问题的正确解答创造条件。而形象化的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数量关系的变化中,正确理解题意。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双手的“运动”弄清“相对”“相背”“同时”及“速度和”等概念。这样的操作,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使复杂关系简明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寻求正确的解答方法。
二、有效的操作活动要加强操作活动的“三结合”
1.把操作与观察结合起来
操作是手与眼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动态感知过程。观察本身就是一种内化的手段,当它结合各种形式的动手操作,使视觉与触觉、运动觉协调起来,能更充分地发挥内化功能。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使学生积累起多种多样的表象,不仅发展了形象思维,而且推动抽象思维的展开。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盒子里有几格、放着几个苹果、还空着几个格子等,让学生感知“相差几可以填满方格”这一关键性情境。后面的每次操作,都要求学生看看格里格外的情况,为“凑十法”的抽象提供了视觉与运动觉相结合而形成的感性基础。这种意识性很强的观察指导,使学生的操作在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形成突出的表象,对于理解知识极为有利。
2.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
数学操作以手与脑的结合为显著特点。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并在学生凭借操作中获得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基础上及时展开抽象思维。如教学“认识分数”时,让学生分别拿出12根小棒的1/2、1/3、1/4、1/6、1/12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地思考:“每次拿的根数一样吗?你还有什么发现?”这样不仅仅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分数的含义,还使学生明白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根数就越少。这样使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同步进行,让学生有所想、有所做、有所思,能有效促进活动的内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操作感知是概括抽象的起点,概括抽象是操作感知的归宿,教学时要将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在操作中让学生进行感知,要用既通俗易懂又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利用语言的功能使物质行为内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初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操作后,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又可从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教学,学生就能在获得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的同时,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增强。
(责编 蓝 天)
有效互动让课堂更精彩论文 篇6
一、实施互动教学, 让学生由被动为主动
实施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 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少, 加上一些课文讲述的内容与背景离小学生的生活久远, 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 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而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 小学生就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不能采取其他办法?司马光有力气把缸砸了吗?等等问题进行了质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于是就把课本内容改变成课本剧来让学生进行课堂中互动。在班级中选择多名同学扮演文中各个人物角色, 这样, 每个同学思考自己的角色。特别演司马光的同学要考虑如何去营救落入水缸中的伙伴, 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不容许考虑的太多。在急中生智的情况下, 毅然决定把缸砸掉。通过大家的互动, 用直观的课本剧让学生得到了启发, 从而多课文中人物特点有了很深入的了解。这种互动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化为主动。
二、在突破重难点时,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 这就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当出现这样的问题时,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成绩好的学生对难点问题理解的半信半疑, 自己都觉得没把握;成绩一般的学生有的一知半解, 有的似是而非;学习较差的学生则更摸不着头脑。在这种情况下,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真理愈辩愈明。小组中的每个成员你一言我一语, 难题中的“真相”就会慢慢地被揭开。互相交流的过程就是相互启发的过程, 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让教学中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 很多同学不理解蔺相如的做法。提出为什么不采取其他办法, 却一味的忍让。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当面告诉廉颇。就这个问题, 可把全班同学分成“两派”, 一派是“廉颇”方, 一派是“蔺相如”方。随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争论了好长时间, 大家还是觉得从“第三者”的口中告诉廉颇, 蔺相如真正的意图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这样的效果比蔺相如直接说出来要好。
三、根据学习需要, 开展不同形式小组互动
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教师在开展课堂中的小组互动, 要根据学生的状况开展形式不同的课堂互动活动。要针对不同的课题, 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 学习小组应由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等具备各不相同因素的同学组成, 以4人一组比较好, 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 小组成员都要进行分工, 明确各人的职责。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分组形式:差异组合式, 即在同一小组中既有优等生又有后进生;男女搭配式, 不同性别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各不相同, 往往产生互补效应;自由搭配式, 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兴趣爱好相同, 有利于合作交流。不同形式的灵活分组, 使学生没有永远固定的伙伴, 获得了和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流的机会, 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 提高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群体意识。
四、启迪发散思维, 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
心理学研究理论认为, 大脑思维的创新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外化, 在知识的外化阶段, 大脑中要采取对思考对象进行扩展、想象、质疑、举一反三等方法。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认知目标, 不妨在师生之间开展相互之间的互动。使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 在朗读课文后学生的复述中完成了初读课文的要求。但是, 很多学生感觉这样的过程让兴趣意犹未尽。对课文中老虎与狐狸的思维没有弄清楚。于是就开展老虎与狐狸之间对话的互动, 很多男生争着想要扮演老虎, 都不愿意扮演狐狸。为了能让表演变得更精彩, 教师先引领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 认真的品味其中的对话。在分角色对话中讨论“神气活现”“大摇大摆”等词语, 来感受狐狸的狡诈;体会“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 这些词语表明老虎被狐狸蒙住的神态。学生在分角色对话与合作表演中, 教师进行深入的点拨与引导。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 让每个同学都理解了狐狸之所以能骗取老虎的信任, 是狐狸狡猾的思维起了作用。
总之, 构建互动语文课堂是新课改理念实施的必然趋势。在互动的课堂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都得到了发挥。在互动的过程中, 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让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课堂教学的氛围也变得十分活跃, 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了巩固。
参考文献
[1]熊银祥.浅谈小学语文互动式阅读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 2013 (9) .
[2]户利平.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互动教学[J].试题与研究, 2011 (11) .
互动教学,让初中体育课堂更精彩 篇7
一、身体互动,注重游戏渗透
体育运动的首要目标就是身体锻炼。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观察, 采用互动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因此把身体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十分重要,这既符合体育教学的本质,也符合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知,学生的注意力极易被调动起来。游戏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身体运动,在课堂互动中加强游戏渗透能够取得直接而高效的互动效果。学生在技巧性、趣味性的游戏参与中增强了运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游戏运动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 这相对于传统的师生间的单一互动方式要更为丰富和轻松。教师在实施中需要注意游戏的设置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兴趣范围和身体参与强度。例如,在平衡力锻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推手掌”的互动游戏,要求学生两两相对,身体间隔开一定的距离,然后在教师喊出 “开始”的口令后,保持下半身不动,上半身倾斜,双方用手掌相互触碰的方式“攻击”对方。如果一方因站立不稳而移动脚步就算输。这种运动新颖有趣,互动感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热忱。正在参与的学生劲头十足, 信心满满,而在旁边观看的学生也不停地喊着“加油”,课堂氛围相当热烈。设置的游戏充分结合了平衡力的锻炼, 让学生从身体互动的不断调整中领悟运动技巧和方法。
二、思维互动,实施角色交换
不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认识仍存在着“身体动就好, 跟思维无关”的误区。体育运动虽然表面上是由身体来实施的,但实际上却是个人的思维、反应、协调力等综合能力的呈现,体育运动思维在活动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维互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互动方式,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来完成实施,在传统课堂中师生的地位和责任是固定不变的。而新时期教育理念则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这一理念已在不断地扩展和延深。体育互动中,师生角色互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接力赛跑”训练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展开冠军争夺赛,但却发现其中一个小组少了一人,教师顺势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协商出既能顺利比赛,又不失公平的方法。掌握了课堂主动权的学生也能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从开始的忙乱到逐渐有序,再到最后的胸有成竹,大家都经过了一番思维的互动、碰撞。最后,学生给出方案:原计划四组同时进行的比赛变为各分两组比赛,其中有两组人数不变,剩下两组多出的一人作为比赛的总裁判,通过抽签方式选出,其余的学生正常比赛。在充分的互动环节中,学生发挥了自身的协调力和创造力。
三、精神互动,引导情感交融
体育运动不仅讲究运动技巧与运动活力,更对精神情感有着极高的要求。精神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融入价值追求和人格品质,让体育锻炼趋向内外结合的深层次发展。所以,教师应充分注重精神互动教学,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融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互动中蓄积体育运动精神,沉淀个人素养,使课堂积极向上,焕发正能量。在实施中,教师不要一味地追求技巧, 强调结果,而要适时地理解、关怀学生,传递精神支持。同时也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发自内心地从情感深处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勇于释放自我的能量。例如, 在进行“支撑跳跃”教学时,不少学生都表现出消极逃避的态度。于是教师主动和学生沟通,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喜欢训练。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感觉这个训练危险,怕跳不过去反而摔伤;训练难度大,怕当众失败而丢脸。教师针对学生的想法,讲起了自己在学生时代面对这个训练时的切身经历:我也是从害怕开始,经过不断地调整,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好成绩。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转换思想,消除心理障碍:如果怕痛, 倒不如尽力跳一次,即使摔了也体验一下是不是痛得让人不能忍受。在师生融洽的情感交融下,学生很快调整好了情绪,端正了训练态度,并取得很大的进步。
四、合作互动,展开活动竞赛
体育运动中,合作无处不在,合作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又能让体育精神得到凝聚和发散,从多角度看,合作互动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课堂合作的方式不少,但通过开展活动竞赛来实施合作互动的方式却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活动竞赛是一种开放性、自主性的体育实践方式,对学生的约束较少,能够让学生尽情展示和完善自我。此外,活动竞赛的集体意识增强,求胜的心理能够让学生更具凝聚力。为此,实施合作互动有助于优化运动实践,助推课堂体验高潮,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精彩。例如,在进行“篮球运球” 训练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篮球障碍接力赛,用各种体育器具、生活材料等设置关卡,如用矿泉水瓶隔开的“蛇行阵”,由并列条凳组成的“独木桥”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充满挑战和趣味的竞赛活动中相互配合,互动互助, 共同进步。学生在活动中都能积极地投入其中,彼此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友好沟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互动的情境。这样的竞赛活动充满着感染力,进一步充实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实现了高效。
五、感知互动,拓展评价交流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鼓励学生充分感知和重视人性体验。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运动感知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学习要素,丰富的学习感知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激励学生主动、深入地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有针对性、有目标地改善不足,提升能力。因此,通过学生发起感知互动来深化课堂,提升课堂效率是值得推崇的。 教师可以从拓展评价交流着手,将传统的师对生的单一评价转变为更切实的生生互评和生对师的评价,让学生从“听”的状态转变为主动表达,让学生处于愿意交流的积极状态之中。每名学生的感知方法和感知内容都有所不同,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感知,使学生更有效地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学习“立定三级跳远”时,教师在评价环节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式互评自评,围绕对练习技巧的自我理解和对其他学生表现的欣赏点、建议点以及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看法等进行自由交流。在真实感知的基础上, 学生的互动评价非常充实,共同总结出“起跳不能犹豫, 要调整好三跳的节奏,最后一步蹬的时候要着重于小腿的爆发力”等体会深刻的总结。在自由的互动评价中,学生完善了知识的“充电”,扩大了感知视角,培养了反思能力,让个人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精彩导入让英语课堂更有效 篇8
一、依托文本,插图导入
高中学生对卡通图片的兴致仍然很浓,但在他们的课本上很少有卡通插图,为了增添他们的兴致,我们可以把书本上的插图卡通化。让他们在课上看着卡通图片学习文本内容,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当然,我们更应该用这些插图引导他们联想、推理。或者给出一些问题,让他们针对图片去回答,或者深入地讨论。这种导入方式非常简单,既能让学生看得真切,也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案例:在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 School life的Reading时,在上课之前,我用电脑课件修饰了课本插图,让插图更加形象生动。在课上,我把图片展示给学生们看,他们看到立刻惊呼起来。听到有些学生小声说:“太漂亮了,校园活动也可以这么卡通。”看着他们吃惊的模样,我知道他们的兴致被勾了起来。此时,我给出了几个与图片相关的问题,让他们看着问题深入解读插图内涵意义。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参照课本中的内容,也可以与同桌讨论。通过几幅插图导入新课,自然顺畅,学生们看着图片能够尽情地发挥想象,在如此的氛围中他们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教学效果颇佳。
二、设置疑问,探索导入
创新始于问题,要想有所创新,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用问题来导入新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一种力求解决问题的心理冲动。这种导入方式简单、容易操作,能让学生很快沉浸在问题中,开始新课的学习探讨。而且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让英语课更扣人心弦,并能迅速抓住学生们的神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案例:在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2 Growing pains时,为了在开头给学生们创设最佳的开头,创设好情境,自然导入,我拿出了一张小男孩的照片,让学生们看着照片,回忆上一节课电影剪辑中有趣的画面,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回忆起自己在成长中曾经遇到过的烦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导入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小鬼当家》的节选剧本,然后引领他们进入阅读。为了让他们的阅读更具有目的性,我在阅读之前给了他们三个问题:“1.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lay? (Eric, Daniel, Mom and Dad.) 2. Why was Dad very angry with Daniel? (The room was a mess. / There was trash all over the place.) 3. What happened to their dog, Spot? (Spot was ill.)”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们能更加认真仔细地去阅读文本内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学习。
三、谈话聊天,轻松导入
高中学生已经逐渐成熟,不喜欢幼稚的游戏活动。但他们喜欢与同学、与老师聊天。我们可以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在课上以聊天的形式来导入新课,或许他们更愿意接受。聊天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们觉得老师容易亲近时,他们听课的热情也会空前高涨。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谈话聊天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开开心心地学习英语,课堂效率一定会有所提升。
案例:在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2 Growing pains时 ,我对学生 们说 :“In this unit, we will talk about growing pains and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blem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From the les-son, we will know that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can be the best way to bring parents and chil-dren together and help students out of growing pains.”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又问:“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cause of argument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学生们听完我的叙述,立刻开始思考。由此,他们便在思考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有效引导,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篇9
一、引导学生有效朗读———映日荷花别样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方向———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朗读教学。
有一句话说得好:语文不是无情物, 字词段篇都是诗。语文课堂, 本就应当充满诗意, 而朗读则是能体现诗意, 理解课文, 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朗读?
1.利用语言描绘情境
借助图片、音乐创设情境固然是引导学生有效朗读的方法,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 如果能以动情的语言, 丰富的表情, 传达作者的情思, 感染学生, 从而创设一种与文本相和谐的情境, 利用语言引导学生朗读, 也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凡卡》时, 为了引导学生读好第8自然段, 我饱含感情地说了这样几句话:“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 街上是多么热闹呀, 而可怜的凡卡, 却带着浑身的伤痛, 饿着肚子, 孤零零的一个人, 偷偷地给唯一的亲人写信, 他边写边哭, 泪水打湿了信纸……”学生似乎受到了感染, 朗读得很投入, 我相信, 学生的心, 已经走入课文中了。
2.注意朗读的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朗读的总要求”, 又指出:学生的朗读要自然, 不能做作。对于朗读中的字音错误, 教师可以直接地指出来, 而流利程度, 也比较容易辨别。但在读得“有感情”这方面, 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如果教师能准确地用语言对学生的感情朗读进行有效评价, 则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另外一位老师在教学课文《钓鱼的启示》中指导学生朗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这句话时则这样做:学生第一遍读完时, 老师说:“老师看到的是一条两斤重的鱼吧, 太平常了!”于是学生在第二次读这句话时, 就比第一次读得好多了, 老师又说:“这回老师看到了一条很少见的大鱼了!”几句情景评价语就精彩地指导了学生的感情朗读, 提高了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挖掘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空白”原是美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能使艺术作品形神兼备、虚实相映, 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和思维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 许多课文也留下空白。这就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而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善于挖掘, 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空白”, 在文本空白处引导学生填补内容, 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挖掘文本描写空白, 丰满人物形象
小学课文虽然以写人叙事为主, 但由于感情抒发、表现方法等因素的限制、影响, 有些课文对人物的描写形成了“空白”。抓住人物描写的心理空白点、动作空白点、等进行扎实到位的训练, 就能丰满人物形象。如我在教学《为了他的尊严》时, 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 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 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想像:那个乞丐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 去补充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更鲜明, 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联系生活实际, 加深文本理解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所以,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情感体验,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北师版五年级课文《微笑》这首诗歌, 有这样一节:
有了它, 家庭充满温馨
有了它, 生意兴隆荣耀
它使陌生者不再陌生
它是朋友间交流的暗号
教学时, 在引导学生读诗明白这节诗讲的是微笑的作用后, 我又问:微笑的作用很大, 大家想一想, 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吗?同学经过思考后说开了。一个同学说:“读着‘有了它, 家庭充满温馨’这句话, 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吃饭夹菜时, 我和妈妈的筷子落在了同一块肉上, 妈妈对我笑了笑, 我也笑了笑, 把筷子收了回来。”一个同学说:我来讲一个微笑让生意兴隆的例子。……孩子们讲得多好呀, 这么精彩的生成是我备课时所没想到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心灵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走进文本, 走进彼此的内心世界。
三、引导学生走向正确———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老师, 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关键的地方启发引导,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好的引导正是体现教师价值的地方。
适时地来点幽默。当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稚嫩的认识, 肤浅的体会时, 不要急于打断他们的思维, 更不能粗暴地否定他们, 这是课堂平等、民主的体现。有时, 不妨适时地来点幽默, 让学生在善意的笑声中走向正确。《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在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极目远眺”的意思时, 班上那个比较调皮的孩子脱口而出:就是眼珠子跳一跳的意思。他的话引来了大家的哄堂大笑, 我先示意大家别笑, 接着笑着说了一句“老师可没那特异功能噢, 你再仔细看看这个眺字。”他不好意思地搔搔后脑勺, 认真地看了看书, 说:“我发现了, 这个字是目字旁, 刚才我以为是足字旁的跳呢, 老师, 这个眺和看有关吧。”我微笑着表扬了他, 并引导他说出了这个词的意思。
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在阅读教学中, 应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而当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主流价值观发生矛盾时, 教师更应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引导学生走向正确。在一节观摩课上, 有一位老师执教《钓鱼的启示》, 当讲到詹姆斯在父亲的要求下放了钓来的大鲈鱼后, 他的心中只剩下悲哀, 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詹姆斯, 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前面两个学生说得不错, 师给予了肯定, 第三个学生站起来, 竟冒出一句:“可恶的父亲, 我要把你干掉!”全场哗然, 都等着老师的引导, 然而老师只说了一句:“这是一个愤怒得无法控制自己的詹姆斯。”就这样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显然, 这位孩子的回答冲淡了课堂的主题, 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语文课程的重要维度相悖。而这位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幼稚、不足予以引导, 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价值体现”与“学生独特体验”的统一, 真是令人遗憾。
有效示范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学;有效示范;专业素养
“示范”是一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音乐课堂上,教师富有情感的范唱、范奏及表演,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它比采用其他艺术手段更直观和具体,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此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示范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产生兴趣
在基础教育中,很多学生都存在严重的向师心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在教师示范演唱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观看到教师演唱的表情,还可以听到教师演唱的声音,感受来自教师的魅力。这样学生也会不自觉投入到音乐中,感受音乐思想与情感。如果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做示范,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从而对音乐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做支撑,学生便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应认识到示范的重要作用。
如,教唱歌曲《放牦牛的小卓玛》时,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了各种与歌曲情境相关的西藏风光图片后,學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此时引入新歌为了给学生有最直观的感受,最深刻的印象,我便随着录音伴奏边唱新歌边跳舞,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有效示范让教师在学生心中更具威信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演唱时投入真情实感,认真演奏也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也会主动要求模仿。由于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示范中一定要充分展现自己的地位,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专业能力很强,信服教师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这样学生也会喜欢上音乐课。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示范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同时,正确示范也可以让学生获得音乐美等多种美的体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对音乐知识学习产生兴趣。
如,在教授歌曲《彩云追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聆听了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彩云追月》,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又用钢琴为学生演奏了独奏曲《彩云追月》,学生在聆听了教师钢琴演奏的《彩云追月》后眼里充满了崇拜,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边弹边唱歌曲版本的《彩云追月》,此时学生已开始情不自禁随着老师唱开来,教师在学生眼中成了闪亮的明星。
三、有效示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中,之所以教师要进行示范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演唱能力,减少演唱中出现的失误,这也是强化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示范对学生影响很大,也是较有效的方法。学生不仅需要演唱还要会演奏,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自身才能,影响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学习重点,尤其是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在示范时应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与领会其中的要领,并进行体验,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如,歌曲中重难点的把握、装饰音的学习、一字多音的演唱等,教师可通过对比示范让学生通过聆听,比较不同的声音效果从而准确掌握。因为精彩准确的示范远比直白的说教更深刻。
四、有效示范让师生关系更和谐
教师正确示范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展现艺术价值。如,在舞蹈教学中,就要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模仿,只有在学生熟悉动作以后,教师才能与学生一起舞蹈,这样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再如,在合唱教学中,部分作品既需要领唱又需要合唱,这时教师就要扮演领唱角色,鼓励学生参与到合唱中,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也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亲切感,这样也有利于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五、有效示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示范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方法,尤其是对技法训练与创作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歌曲演唱教学中,为解决好高音演唱困难问题,仅限于理论讲述是不够的,如果将理论讲述与示范演唱联系在一起,就可以使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模仿与思考,找到正确的演唱方法,控制好气息,这样就可以将高音演唱问题解决掉,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在此时得到全面展示。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充分将演唱要领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感悟。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时教师不经意的演唱与示范就会让学生豁然开朗,找到正确的演唱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示范与演绎将问题处理好,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敬佩教师,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有助于教师基本功的提升。要做好示范对于教师来说并非易事,更是对教师实力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熟悉教材内容,做好演绎准备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得到锻炼,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技巧。
音乐教学中的示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美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效示范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自己的歌声与舞蹈等将音乐之美传递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音乐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4.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4.
[3]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让语文互动的课堂更有效率 篇11
一、利用教材, 确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
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特殊的一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 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并精心设计实施策略, 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 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因此, 互动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
二、引导学生自学, 精心设计互动过程
在备课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学生开始学习时需要教师的监督指导, 教师应设法采取积极措施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学生一旦养成习惯, 会促进教学, 实现课堂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这一环节是实施互动教学的前提。在设计互动活动时, 教师要考虑“不同人的发展”, 因人设计学习目标,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在教学内容中学生已具备哪些知识, 哪些还是比较模糊, 明确在此基础上, 确定各课时的教学方案。在备课中, 教师应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自学, 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源, 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等。
三、学习中的问题是有效互动的起源
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发动机。问题又何来?通常是由教师来提。提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 要因人施问,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在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下, 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问, 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果子, 同时要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有了疑问就有了探求的基础, 从而有利于开展互动交流, 而没有互动交流就像没有油的发动机。互动最忌流于形式, 要有思想的互动, 这样才是有效的互动。在课堂中互动要避免单一的问答形式, 要避免在课堂中进行大量的一问一答。这样学生就会陷于被动, 甚至造出“南郭先生”。对教师提问来说主要是注意两方面:怎么提和提什么。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方式、时间及要求等, 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怎样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是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应对。往往在教师的不经意间, 学生爆发出了一朵朵创新思维的火花, 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如果我们教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 加以重组整合, 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 引起深刻的认同, 广泛的共鸣, 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
四、师生对话是有效互动的重要方式
课堂上互动不起来, 在很多情况下, 问题就出在对话上。人与人之间必须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关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互动是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渠道, 而师生的对话的基础是师生关系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是很简单的, 但是要教师尊重学生, 与学生平等对话是很难的。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 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尽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有时受题材限制, 学生施展不开, 没有平等的发言机会, 没有足够思考时间等, 故实际教学中互动的广度往往不够。为此, 在教学互动中, 教师一方面在互动时要积极引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要使每一位学生有所知、有所感、有所议、有所获, 并创设宽容和谐的互动氛围;另一方面要善用教材, 分层次挖掘合适的题材, 确保学生全员互动和有效互动、全程互动。
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延伸, 我认为家校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若能建立起有效的互动, 达到以互动促互动的效果, 也一定能促进学生良好互动习惯的养成。因此, 教师要积极建立课外互动的机制。实际的教育不限于学校和课堂, 因此互动也不止于课堂。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 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建立各种兴趣小组等, 让学生在互助互动中共同学习进步。
此外, 当学生在合作中有困难、疑虑时, 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教师要对合作小组的组员情况要合理配置, 小组人员、互动话题, 交流的时间和小组人员的任务分配等, 都要给予科学合理的引导。要教给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在互动中都取得一定的提高和进步。教师在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要调控全局, 对于学生提出的新看法和表现出的新思维, 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互动既是一种理念, 又是一种方法。它倡导平等、交往、互利和共同发展, 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的互动理想境界。它要求我们走向交流和多元, 我们应秉承这一原则, 让知识更好地在互动中生成, 在共享中倍增, 在交流中重组。
摘要:把握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并精心设计实施策略, 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让知识更好地在互动中生成, 在交流中重组, 在共享中倍增。
【有效互动让课堂更精彩论文】推荐阅读:
有效评价让课堂更精彩08-02
课堂有效互动07-05
有效互动成就高效课堂06-13
有效的提问互动的课堂09-25
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06-13
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07-14
有效提问让课堂更美丽07-04
有效导入让课堂更高效12-11
如何让课堂提问更有效06-09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