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互动教学(共12篇)
有效性互动教学 篇1
1 课堂互动教学的涵义
“互动”是指两个以上的人物或事物, 通过物质的或信息的交流, 彼此之间产生互相影响作用, 引起事物的时空位移或人的意识的变化。 (1) 从理论意义上来讲课堂互动是以老师和学生为教学对象、以课堂为教学环境、以课本知识为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是拥有绝对权威的圣人, 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原封不动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 学生则是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教师通过死板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塑造成社会需要的人, 而不是通过了解学生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于师生之间长期缺少沟通、交流、互动, 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长期得不到提高, 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模式, 课堂互动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在和谐的氛围下教师要对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 采取讨论、探究的方式与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想法、观点, 达到理解意义上吸收与消化知识的目的, 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发展共同进步。课堂互动不仅是简单的传递知识和经验, 而是情感与智慧的交流, 在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下, 师生之间通过平等合作、交往、对话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2 当前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2.1 互动主体不明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 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 从古代私塾的兴起到现代的学校教育, 经过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和社会变迁, 教育思想也发生着变化。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是单向的, 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 在知识、技能和道德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只要顺从教师的指导, 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 (3) 师生在教学中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基于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迫式教学, 以至于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被无情地扼杀掉。在课堂中教师只注重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如何顺利完成, 用枯燥乏味的语言和严谨的教学体系来获取自身的成就感, 完全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师生之间长期处于“零”交流、“零”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导致合作互动难以建立。
2.2 互动机会不均等
互动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全体师生在合作互动、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下实现知识的探究。有效互动能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拥有回答问题的平等权利。但是现在课堂中存在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不均等的状况, 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建立, 也降低了课堂互动的效果和质量。现如今教师只关注所谓的优等生和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 而差等生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只能被冷落和无视。透过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的教学态度会打消学生求知的积极性甚至对学习产生抗拒排斥的心理。长时期在课堂上“失声”的表现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受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局限, 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要点和基础性的知识, 教师只能给予思维更活跃的学生更多的机会来配合老师。 (2) 教师对于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所赋予的期望值不同, 优等生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轻松、知识的传递更顺畅。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互动不均等使学生的学习差距越来越大, 放弃学习的学生逐渐增多, 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发展水平。
2.3 脱离学生生活经验与实践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就是要关注他们的存在, 关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关注他们的生活世界。 (4) 有效互动就是以生活经验为前提、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技巧为手段的双向教学, 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内化科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建构成形象的、生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知识。但在课堂中教师常常把超乎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教学带进课堂, 去规划学生的学习生活, 完全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 造成了学生体验不到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对学习心生厌倦, 丧失求知的欲望。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5) 过分注重知识的理性化而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种子虚乌有的教学互动进行改革, 将社会生活注入到课堂中, 发掘社会生活中对教学有指导作用的方面, 将理论上的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 营造出有趣、快乐的学习环境。
3 提高课堂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创设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
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在教师的主导下, 群体协作、研讨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6) 合作学习是以师生、生生为对象进行分组讨论的形式, 以教师给出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在互相探讨中达到知识的升华、思想上的共鸣。创设合作学习教学情境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法, 吐故纳新, 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此外,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零互动的缺陷, 而是以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各尽其能, 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激发求知欲。通过长时间激烈的讨论, 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 而且教师也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的问题所在, 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答疑,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而且能提高学生活动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体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讨论、探究、反思, 使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更有逻辑性, 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3.2 优化教学内容, 实现师生情感交流
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 也是提高课堂互动效率的重要因子, 所以优化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首先要改变原有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 增添其新颖性、趣味性, 还要和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一方面学生对外界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心态, 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对教学内容加以改良, 适当使用一些夸张的语言但不要失去知识的本质,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学生进一步产生疑问、思考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还要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举例方法将学生带入熟悉的学习环境,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有步骤地渗透知识, 因此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交流, 在思想上认同, 在情感上升华。其次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 不能选择太难的或是太简单的内容, 太难的内容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太简单的内容会使学生骄傲自满。所以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难易不同的内容因材施教, 以更好的互动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3 以教学评价促进有效互动
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方给予中肯的评价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 教学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第一, 教师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 而且还评价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反思学习方法是否适用于自己的学习。第二, 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评价, 既有肯定性的又有否定性的。无论如何, 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 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存在哪些问题。第三, 评价是采取面对面直接的形式, 双方也可以进行双向的评价与交流。这种评价客观公正、平等和谐、丰富有趣, 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效果比较显著。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自己的作业、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中的意义更为重要, 通过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分析、研究、总结, 评价其正误、优劣, 对错误的地方加以改正。在有意识的评价中学生深刻领悟教师的建议和自己的不足, 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动机, 使互动教学的质量、效果达到质的飞跃。
注释
11何尚武.论教学互动生态应力场的构建[J].教育评论, 2004 (5) :68.
22 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
33 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5.
44 姜新生, 戴军.课堂与学生生活世界脱离的现实表现及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3) :149.
55 王道俊, 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5.
66 李云会.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诊断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9.
有效性互动教学 篇2
2011学年我校教育管理处将紧紧围绕区教育局基教科、教研室的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合作教研”为抓手,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力争有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计划制定如下:
一、具体目标:
1、实施课程创新,落实有管理的教学,力争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2、加强常规管理和教研组建设,研究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有效开展“合作教研”活动,推进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4、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二、主要举措:
(一)严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五环节落实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各教研组根据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做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策略。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的记录都作为教研组考核的内容。教研组每月开展两次集体教研活动,做到“提前确定、认真准备”,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能动性,组织组内教师共同商议确定研讨课主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合作教研活动。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备课科学、规范、适切,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本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学期初,开展备课组经验交流活动,分别开展新老九年级、六年级与七年级各考试学科备课组交流活动。
2、加强教学常规建设与教学五环节的落实。坚持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保证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执行。强化教学五环节的落实,重点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备课,充分考虑课堂教学预设。抓好校本作业设计和布置,提倡教师精选、精编习题;作业上交后即时批改,即时评讲,适当面批,做好个别辅导;抓好学生作业习惯养成教育,注意书写规范和字迹端正,不断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1、继续推进“35+5”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导学稿、“35+5”课堂模式和研究学生”等方面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重点开展六年级教学督查活动,通过
对六年级组进行随堂听课、检查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的调研,通过学生座谈会、资料审议等途径,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估,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提出问题和具体改进意见,指导和推动年级组工作的持续改进。教育管理处组织开展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课堂教学评比和研讨交流活动,认真推进“35+5”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经验总结和教学质量问题分析能力、课程执行能力。
2、组织开展“微格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微格教研活动,各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研讨课活动,一以“自我诊断”为目的,教师根据自拍录像诊断、反思教学,交流心得;二以“互助交流”为目的,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以新课导入、五分钟检测、研究学生主动性等专题进行视频片段的小组讨论,交流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实效性。首先,继续强化学校行政联系毕业班制度和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制。其次,借助教研员对毕业班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合理安排九年级学生的教学辅导工作,注重补差,加强提优,提高质量。再次,加强年级组建设,发挥全组教师的智慧结晶和“韧精神”:组内教师每月开展一次工作研讨会;开展好每一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分析年级、班级学生现状,定目标,明方向;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科学家教指导,与家长多沟通,交流方法,增强信心。
(三)加强考试质量分析,探索综合评价制度
1、加强考试质量分析。以“重集体目标的达成,重离差的分析,重成功经验分享和失败后的反思”为目标。学校质量检测、期中和期末考试后,各备课组、年级组、教研组各有侧重地进行考试质量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制度,重学生的全面评价与过程评价,在晨会、学生会等场合对行为规范、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方面表现优秀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教师注重研究学生,积累教育案例,加强研讨交流,提高教育能力。
(四)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完善课题管理制度,规范各类课题的管理,促进科研工作的扎实推进,做好2011年校级、区级课题的申报立项以及已立项的校、区级课题的中期汇报、课题结题工作。
2、组织开展各级各类科研活动。强调“以课题为载体,以问题为研究的起
点,以课堂为研究的阵地”,在教研组大课题背景下组内教师确定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坚持做到有反馈、有积累,学期末进行研究成果评比。依托开设拓展课,推动校本教研。将拓展课与校竹文化校本课程相结合,鼓励非考试学科教师开展拓展课的研究和实践,积累经验和资料。
转变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有效性 篇3
一、强化学习体验
强化学习体验主要是指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越来越爱学习。
1.辩论
通过组织辩论, 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又可锻炼学生的能力。把全班学生或小组分成正方和反方,既有陈述性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回答,还有最后的总结性发言,邀请学校领导和教师做评委。比如,在学习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新的规则”这一内容时,针对课本提供的素材“哈佛学院应不应该开除那位同学”,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课堂气氛热烈,通过辩论,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反应能力,效果较好。
2.小品表演
在教学教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宽容与理解》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两个正反不同的小品表演,体现了同样的一件事:在学校食堂里,甲不小心踩到乙的脚。两个小品中的两个角色表现分别是:宽容谅解与彼此纷争吵闹不休。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和语言,用强烈对比的表演方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了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又如讲到教科版八年级第七课第一节《兄弟姐妹》时,笔者制作了一个展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幻灯片,涉及衣着打扮、语言文字、参政议政等方面。学生普遍对于少数民族的衣着打扮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几名学生结合旅游见闻自告奋勇地介绍了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壮族和纳西族的生活习惯、风俗等。课堂笑声不断,大家积极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愉快。
3.实践探究
在探究学习中,设计适当的题目,给学生实践操作的训练机会,对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大有好处。可以让学生练习写政治小论文,写演讲稿,设计主题班会和策划活动方案等。比如,在讲解科教版九年级课文“小康”的概念时,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点话题,指导学生设计主题班会。设计的内容包括:班会主题、班会目的、班会步骤和发言提纲等。实践表明,在思想品德课中使用探索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的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模拟采访
在学习过程中,模拟采访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使用。例如,在教科版九年级第十一课“基层民主”教学中,组织“小记者跑基层”模拟采访活动:小记者进入广西北流民乐罗政村实地采访,了解当地投票选举新的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流程,采取一问一答形式,让学生对于基层民主村民自治有更深的理解。当时课堂气氛很活跃,效果也不错。
二、增进学习结果
增进学习结果主要是指通过学习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1.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合理安排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利用课堂指导学生在课外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整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个人错题集、班级错题集,由此掌握解题思路。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探讨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实施“兵”教“兵”,教师只作评定、补充和更正。
2.讨论创设的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的看法,阐述自己的依据,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教師再作补充说明。
3.针对某一知识点,征集学生对此出的试题,实施“兵”考“兵”,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4.以“学习园地”“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访问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新闻报道”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效率主要是指在学习特定内容时,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教材、学生三部分构成,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学生依靠教师走向教材,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引领者和合作者。
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就要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自己的“探、究、练”等活动中完成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新的起点》的教学设计时,以“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的图片说明“刘洋的成功与她的理想有很大关系”,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入课题“放飞理想”,极大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然后以“小明的理想”作为主线,“女航天员刘洋的理想”作为副线,把“小明树理想、为理想定计划和实现理想实施行动”分别编织在课本三个知识点“理想、计划和行动”中,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实施行动”这一知识点讲授中,又引入小明看了新闻“刘洋等一大批航天员为梦想坚持努力”的视频,不仅与开头“女航天员刘洋的图片”首尾呼应,更增添了说服力,将整个教学过程再推向高潮。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明显。整个教学流程是通过“问、引、探、究、练”相结合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在这个不断向前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自然地调动学生的参与,而且通过问题的不断扩展,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的方法,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投入教学环节当中,真正地成为“主体”,教师只扮演“主导”角色。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注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使其能循着“学会—会学—乐学”的方向发展,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思想品德的能力和素质。
有效性互动教学 篇4
一、紧扣时代脉搏,联系职业学校课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及时而敏锐的发现并跟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也是关系德育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近年国家就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习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习德育课教学大纲》,教师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积极对《意见》和《新大纲》进行学习。及时摒弃自己已经过时的教学理念,汲取新的教学策略和观念。必要时,学校还可以组织老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使相关任课教师正确而充分的了解课程改革的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提高学校德育教师的整体水平。除了要及时关注、了解、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相应内容外,学校还应根据新要求,组织教师编写与新要求相对应的教学参考书,以保证新要求颁布以后,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的进行。
二、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新课改突出强调要强化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是倡导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活动中感受有关道德问题。在情感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形成牢固的道德信念,懂得自己的道德行为。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变为“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坚持二个结合,首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新课改实施以来,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契机,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用心解读史事,注重学以致用
政治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反应了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社会的风起云涌,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绝佳的例证,对于国家政策和条例的部分更是如此。然而正是这些与时俱进的特性给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必须以鲜活的生活细节来让书本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在讲授经济学的“宏观调控”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它的重要作用,我将其与国家出台的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相联系,就提出问题:1.什么是宏观调控?2.物价上涨后,政府采用了什么政策进行调控?3.联系你的生活,说说国家宏观调控对物价的深刻影响。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中,为什么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必须的?5.2008年始于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为何我国经济仍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说明相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的优势在哪里?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从理论到现实,在深入解读国家调控物价政策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调动了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透彻的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设疑引思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但它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在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中处提出。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飞跃。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在“不找市长找市场”中,人们就能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一定要非过不可,市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市场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把握好市场的脉搏,经济才能快速的发展,过市场关需要强化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思考:1.为什么“看不见的手”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这几种意识,这反映了市场经济具有怎样的特征?我们为什么要强化这几种意识?把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后,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对各种结论进行点拨、评价,以达成共识,最后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进行小结,当大家看到课本中表述的内容与我们的见解基本一致、并且还有新的见解时,都由衷的体会了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 .
有效性互动教学 篇5
素质教育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整体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枯燥讲解,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愉悦、自由、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学,树立生本教学观,让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活动,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乐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快乐学习,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主线。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主动学习。
1.生动故事。每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所以,我们要将教学与故事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后面的教学产生更大的期待。对于故事,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也可以自己创编。如汉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从网上收集资料,将每一个汉字与故事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来学习汉字。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2.趣味游戏。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设计一系列的语文游戏活动,可以集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在玩中学会更多。如形近字、多音字等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字集中到一起,让学生将生字宝宝送回家,让学生在做游戏中来加深对这些字音形义的理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眼()、()天、()况、()洁、()进,让学生将“睛、晴、请、清、情”这几个形近字送回家。
二、体现形象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还未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于直观事物,获取信息的种类也主要是感性材料。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知识的抽象性间的矛盾,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只能是机械地记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将那些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层含义与事物本质寓于形象直观的事物中,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课本插图、图片、照片、多媒体等来向学生展现直观的事物,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来获取感性材料,从而为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1.插图。现行教材图文并茂,许多课文都配有大量形象直观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这些课本插图。与文字相比,插图更具形象性,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获取更多文字所不能传达的信息。如写景类文章,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使得学生并不能通过阅读直观地感受到山水的秀丽,也无法感知作者的热爱。而通过展现相关的插图、图片等,学生就可以将优美的语言与美丽的景物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景色的优美,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2.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更能形象直观地展现相关信息,刺激学生视觉与听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能将文本形神兼备地展现出来。尤其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历史题材类文章,通过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向学生展现那段真实的历史,使学生如临其境,让学生将文本的理解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影视剧片断。这样不用教师过多地描述,学生就可以从影视剧片断中直观感受场面的壮烈,感受扫壮士的英勇,从而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主题。
三、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以教师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能以讲解与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而是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与独立的思,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让学生充分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用读架起学生走向作者内心世界的桥梁,让学生在读中得到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
2.让学生独立思。读与思是一个整体,读书重在思考,只读不思是没有效果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将读与思结合起来。读并不是简单地在头脑中还原作者所描述的生活与场景,而是要将作者所描述的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才能产出更多的独特见解,从而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有效性互动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网络互动教学 有效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实现了迅速的发展与普及,在各个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许多要求,例如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网络教学日益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形式,网络教学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料,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
一、网络互动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伴随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联系逐渐加深,网络在现代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英语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点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也选择了网络教学这一手段。由于新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对高中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再像从前那样背背单词就可以,要提高学生综合把握英语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好一种语言,最重要的技能便是听,说,读,写四项,这四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互联网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很好的应用,视频广播,BBS论坛,聊天室,听力学习室等网络教学的实现手段在高中已经越来越普遍。
听。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著名的美国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曾说过“无论儿童或成年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教师对学生进行听力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语音是否标准,语速是否适度等都会阻碍学生的理解,而且传统的“听录音,对答案”的训练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作用也很小。网络上拥有更多,更新颖的听力材料,这些材料的语音,语速几乎不存在问题,据调查显示全国近百分之八十的高中建有网络听力学习室,并且教师会向学生推荐网络英语学习资源。
说。是四项技能中最重要的部分,所学是为了所用,而语言大部分的运用就是交流。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的口语课程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科目繁多等原因,每周只有一次口语训练课程,并且因为语言环境的限制使得高中生的口语很糟糕,面对老师布置的话题能说出的语句有限,大家所说的也雷同。使用网络教学后,学生们搜索口语素材更加便利,而且在一些聊天工具的出现如MSN,QQ等,可以让学生直接与国外的同学进行交流,许多高中会与国外的学校进行合作,建立聊天室,这样可以围绕话题进行讨论、练习,学生置于全说英语的环境中,口语会不知不觉的就越来越好。
读。读英语最重要的是语音是否标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读音会严重影响学生,并且许多高中的英语教师的读音都不标准,所以大部分高中生说的都是“中式英语”。网络教学的应用会让学生听到标准的英语,学生在不觉中模仿,学习,其读音就会慢慢变得标准。
写。作为重要的语言技能,写作在高中英语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考试中的分值逐渐提高。传统教学中,高中英语写作主要使用成果教学法,写作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缺乏写作素材,写作过程中缺少沟通交流,表达方式比较单一,这些都是高中生的写作弊病。网络教学的开展,学生处于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视频广播,视频会议,BBS论坛,WEB教材等都随时的出现,会让学生主动地积累写作素材。
二、网络互动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首先,网络英语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网络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即上面提到的听,说,读,写能力,它的开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增添了课堂的活力,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网络上大量的英语教学软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充足的资源,而且可操作性强,训练方式多样化,可听,可说,可读,可写,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都会增加,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次,网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网络教学的应用将科学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完美的结合,不仅在学校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最好的学习资源,而且延伸了传统教学的外延,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下学习。并且,论坛的开设,聊天工具的出现,让学生在娱乐时间,没有学业压力的情况下获得知识,所以说网络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时”与“空”的限制,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然后,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网络教学使得声音与形象完美的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能够给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与听力刺激,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有利于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网络教学的交互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交流沟通中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高中英语网络互动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为学生提供了更真实的语用环境和语音环境,进一步的优化了英语的学习环境,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可以说高中英语网络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刻板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地成绩。
参考文献:
[1]刁彩霞.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4):67-71.
有效性互动教学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策略
课堂互动教学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多种方法、手段进行良性互动、交流与探讨, 同时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角位置, 使课堂教学的知识可以很好地被学生所领悟和接受的过程。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如下:
一、情感互动策略
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比较抽象与枯燥, 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些单调的数字与符号, 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一下互动交流, 或通过一些小游戏情境为传授新知做好热身和铺垫的情感准备。比如, 可以通过速算游戏等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可以给课堂带来轻松活泼的气氛, 增加师生愉快的心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同时也让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课堂上,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积极进行互动交流。比如, 在教学四年级“倍数和因数”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写出一组数字“3.6、12.24”, 然后让学生来回答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 并不断用一问一答的启发性语言, 引导学生去思考。如可以问学生:三个女生和三个男生在一起是几个人?学生会回答六个。然后再问学生:六个女生和六个男生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启发, 让学生按着教师的思路来思考,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避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带来“学生只能被动听”的弊端。通过这样的教学游戏互动情节, 创造出一种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锻炼。
二、情境互动策略
小学生由于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过渡的成长阶段, 因此在认知上更多地以直观的感知认识为主。因此, 在小学数学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巧妙地设置教学情境, 通过生动、活泼、直观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随意自由地提出问题, 随意讨论。通过这样的情境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 在教学二年级“确定位置”一课时, 可以通过排队游戏, 让学生排在第几排第几个, 第几排第几个是这个班的班长, 第几排第几个这次数学考试得了100分等, 这时学生们都会积极地思考问题, 对位置概念有了直观的认知。通过类似这种情境设置游戏的方式, 可以把学生的好奇心和获取知识的欲望调动起来, 使他们能积极开阔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
三、知识互动策略
在此种互动方式中, 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的积累程度和接受能力去选择一些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消化理解的教学材料, 使学生在课堂上短暂的时间内就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比如, 有些数学问题, 学生比较难理解, 但如果教师把题目内容换成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 学生就很容易把这些内容理解并掌握。如教学三年级“三步计算解决问题时”, 出示问题:王师傅一天加工45个零件, 李师傅加工的零件是王师傅的二倍少10个, 问李师傅一天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教师在讲解这道题时, 可以把内容换成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 如学校三年级英语兴趣小组有学生30人, 三年级音乐兴趣小组是英语组的两倍少20个, 问音乐兴趣小组有多少个同学?这样的问题由于就在学生的身边, 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产生兴趣, 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再比如, 在教学“找规律———植树问题”时, 许多学生对植树问题不能理解。如果教师用学生身边贴接生活的问题来讲解时, 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如:3月12日植树节, 学校组织学生在操场的两边栽树, 要栽20棵柳树, 但每两棵柳树之间栽一课桃树, 问一共要栽多少棵桃树?这样的场景就发生在学生身边, 所以更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另外, 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解能力以及年龄方面的差别, 使得教师根据自己的喜好所选择的材料并不一定是学生们所喜欢的内容。所以, 教师要从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出发, 多选择一些具有儿童化和趣味性的材料, 而不是以成人的角度去选择材料。同时, 材料内容也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再有, 教师还应多选择一些对学生学习产生实际效果的优质材料。如在解决问题时, 教师讲解的重点不应该只限于题目结果的对错, 而应注重解题的过程。不搞题海战术, 在布置作业时, 让学生把一个有代表性的题目掌握透彻, 比把同类型题做10个效果更好。如不同的教师布置的题目如下, 教师A:小明同学每走一步的长度为30厘米, 从学校到小明家是500米, 小明要走多少步才能到家?教师B:如果每个同学每步长度为30厘米, 大家可以回到家里数数绕自家房子走一圈需要走多少步, 然后计算出自家房子一周的长度是多少。相比较, 教师A的题目学生很难实际完成, 而教师B的题目, 学生就容易在现实中实现。如果学生实际去操作, 那么无疑对题目的理解会更加深入。由此可见, 选择好的教学材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四、师生互动策略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比较强、知识环环相扣的学科, 许多新知识都是在掌握了老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领悟的。例如, 在传授“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时, 就可以让学生首先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与现在传授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让学生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然后讲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找到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 然后再找到计算平行四形面积的主要要素“底”和“高”。这时, 教师就要使用互动策略, 提出自己的问题:长方形通过长和宽来计算,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 把长方形倾斜一下变成平行四边形, 该怎么计算面积呢。这样的互动方法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思考之中, 让他们在脑海中思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与共同点, 从而通过自已的思考找到解答的关键点。这要比教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地听效果要好很多。这样的互动策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对知识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思考、交流和探求新知识的良好课堂环境。同时, 这种师生互动策略在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从一味被动听讲的角色, 变成新知识的共同建立者和传授者的角色, 让教师可以更好地把讲解的内容按部就班、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生生互动策略
在课堂上, 要鼓励学生大胆自主思考, 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讨论, 形成良好的同学之间互动的学习模式。比如, 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内容时, 就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讨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这时, 学生之间对这个内容的理解会各有不同。学生A说:两个数共同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公倍数中最小的数就是最小公倍数了。学生B说:这样的话, 三个数也可以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C说:不止三个数, 再多的数都可以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 同学们的思维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互相碰撞, 并最终总结出: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为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由这个例子可以观察到, 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使学生在互相讨论中更容易发挥自主性, 展开独立思考, 同时也会对其他同学的信息和意见加以分析和反思,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自身学习情况, 积极采用不同的互动游戏策略进行教学, 创造一种轻松、平等、热烈、愉快的互动氛围,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 2013 (3) .
[2]赵义红.浅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J].学周刊, 2012 (11) .
有效性互动教学 篇8
如果以学校的视角研究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则是系统工程, 它是一切学校管理工作总和的终极显性的重要指标。学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求教育教学的改进之道, 使教育教学更有效果, 产生更大的效益。
一、重视对教师资源有机整合, 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1. 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 并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普适性指标。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 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 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但是, 研究有效教学行为的意义在于为学校提供有效教学的参考指标。学校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作是让教师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应表现出哪些课堂教学行为以及如何去表现这些有效的教学行为,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以及从研究结果形成的结论, 对教师学习有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尽管教学活动是复杂的, 教师特定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结果是随着情境而变化的。但是, 有效的教学行为一定是符合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而在校本文化的背景下更具有推广的价值。因此, 研究学校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 为学校教学的有效开展搭建了基本的平台。
2. 对教师的精神品质、人格素养进行再度开发, 形成有效的教师文化。
有效教师的标准除了作为教师的专业要求之外, 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是有效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 而在学校中, 良好的教师文化能使这种优秀的品格成为学校的品格, 团体共同学习则是学校优秀品格形成的力量源泉。学校通过建立学习团队, 可以增强师生与所在组织的一体感, 实现组织和师生个体的自我超越。彼得圣吉认为, 深度会谈是团队学习的有效形式。通过会谈方式的学习容易达成一种集体力量, 学校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团体学习中提炼本校优秀教职员工的先进经验, 把模范教师的先进教学思想融入学校精神文化, 进而外化为全校师生的一种精神风貌的过程。比如大力推进“生态课堂”的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学校在实施课堂引领的同时, 不断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 并加以提炼, 归纳为“目标——探究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然后经过全体教师和校长的讨论, 最后组织所有教师学习, 成为学校共同认可的一种价值观。
二、重视学生资源的“再度开发”, 给学生提供最优良的教育
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来体现的, 认真研究学生, 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重视学生资源的“再度开发”, 直接决定教学的有效性。
坚持班级结构平衡配置, 促进群体最优化发展。群体虽然具有共同的品格, 但又是有发展差异的, 不同角色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要合理配置, 更有利于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同样, 生态位原理也给出过类似的解释:在一个群落中, 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 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学校或者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其师生的生态主体都应有相应的生态位。每个学生主体为单独的个体, 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生态位因学生地位和功能不同而不同, 包括在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别而产生的生态位, 个体的性别、性格等生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差别而产生的生态位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地位诸如是否班级干部、不同的小团体或非正式组织等而产生的生态位。生态位造成竞争与分化, 合理的分配有助于个体互相合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 在学生管理中, 坚持班级的平衡划分, 为每位寻找合理的生态位, 给每一个学生合适的位置与合适的学习设计,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尊重的愿望, 每一位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坚持开展学校德育生活化。德育是第一生产力, 它解决的是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如何积极地参与学校生活的问题, 开展好德育工作, 是开发学生资源的重要途径, 而以生活为出发点的德育, 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空间取材, 从最微小的部分做起, 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以便学生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道德教育融入生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重视课程资源开发, 为学习提供最优化环境
课堂教学之外, 学校活动、网络以及社区都是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的深度开发, 可以活跃校园生活, 培育阳光愉悦的校园心理, 对实现有效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说阳光体育活动, 变统一的课间跑、集体操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体育项目, 发挥教师、学生集体智慧, 坚持“个性设计让我们运动效果更好、身心更愉快”的原则, 挖掘了几十种运动项目, 使班级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让单调的运动变得有趣。比如说运动会的入场式, 每个班级用心设计自己的入场方式, 把运动当做了一种仪式, 看作是集体的展示。
在学校管理中, 管理者如果能珍惜学校的每一个活动, 以课程设计的方式认真对待, 精心安排。而这些活动都能成为学生美好的记忆和幸福的回忆,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其中体味成长、体味集体。正如弗洛姆所说的“集体艺术”:“它以一种有意义的、丰富的和创新性的方式使一个人感到与其他的人联系起来。”
有效互动才能有效教学 篇9
1. 最有效的互动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分为组内相互讨论与组间的竞争与辨析。通过组间辩论与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每组充分辩论本组的话题后, 可以组织几个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代表发言, 其余学生则用擂台、举手赞成、找同伴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而把每个同学都带入到不同观点的表达群体中。 (组织形式可以是团团座“杜郎口式”模式, 也可以前后相邻座位的学生组成小组。有些课程可以自由结组或根据学习活动的需求分组。)
2. 最有实效的互动——应用实验教学。
实验性学科要适时应用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及边讲边做实验等方式。实验是高效互动的连动轴, 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 通过实验建立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感性认识, 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开发学生智力, 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创新的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加强实验教学。笔者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 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心理, 精心设计和制作直观、形象的实验教具, 对物理概念的引入、建立和应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 最高境界的互动——动手、动脑。
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教师才能的体现, 活动的目的在于学生的积极思维, 使其眼、手、脑、口都能够根据教学要求行动起来;在活动中逐渐明确教学主题, 改变教师单纯讲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动手性的活动, 可以采取请各类同学到讲台进行活动演示, 也可以请同学担任观察员, 报告和讨论活动结果, 以实现教学做合一, 学以致用。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学生的智慧是从双手与舌尖上形成的。根据“角色效应”, 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内在动力, 其行为是积极地模仿自己所担任的角色, 由此使良好的行为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4. 最具多元化、多层次的互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互动, 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使教与学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苦学为乐学。同时, 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多媒体是多渠道、多途径的联系, 多种不同类型信息的多重作用与影响, 多重刺激更便于有效的互动。
5. 最能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的互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展示”。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 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 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 给别人讲, 亲身体验, 动手做能够记住90%。爱德加·戴尔提出,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 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 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是学习的发动机, 是有效互动的催化剂。教师可以因地制宜, 多给学生空间与时间, 请同学当小老师等。可以利用实物投影, 将教室前后、黑板、走廊与地面作为展示的平台, 要做到每一个人都有展示的平台与机会。学习动机与兴趣都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台上十分钟, 需台下十年功, 所以只有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平台越高、越宽, 学生就走得越高、越远, 学习的需求也就越强烈。
6. 最精彩的互动——学习内容与学生关联, 让学生好奇。
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 才能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所体验;只有与学生的知识实践经验相关联, 才能适合认知规律, 实现温故而知新。
好奇心是学生产生认知、发生活动的动机, 因为好奇心, 学生会对周围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产生兴趣;因为有了好奇, 学生便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认知。如果没有好奇心, 学生是没有兴趣集中于任何事物并深入探索和思考的,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来扩展学生的好奇心, 驱使学生认识更多的事物, 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7. 最基础的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有效互动的前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与学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互相促进, 共同成长。教师可以用“蜜蜂嗡嗡”方法, 让学生自由组合, 三三两两, 七嘴八舌, 请同学当小老师、小检查员、小助教、小考官, 巡回听取大家的讨论, 在全班报告讨论结果。
8. 最深层次的互动——人与人心灵的互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心里带着阳光进入课堂, 学生脸上才会灿烂;教师心里充满了爱, 学生才会快乐无比;教师满怀激情, 学生才会神采飞扬。互动能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同时也能实现教学相长, 使教师与学生一同提高、成长;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对学生的成长影响与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他们用“爱生”传送带, 形成三维一体的共动体, 即学习社区。
9. 最感动的互动——EQ情商动能大于IQ的潜能。
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激情、热情、微笑、爱心是互动的助推器。赞科夫认为, “教学活动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活动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快乐地去挑战可以让我们轻松胜利, 如果精神状态不佳, 一切都会不佳, 热情可以指引我们取得成功。
10. 最同步的互动——课堂上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
布鲁姆说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目标指向明确、集中, 才能形成合力, 事半功倍。成功的大门有两个把手一个是期望 (目标) 、一个是信念。目标一致才能取得胜利。高尔基说过,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 他的才力就发展越快, 对社会就越有益, 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
综上所述:有效互动最终达到使教与学及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融为一体的共动体 (有效教学) ;使教学成为自然、和谐、生动、活泼的生态环境, 使课堂成为吸引学生、关爱学生、满足学生成功的场所, 使课堂成为学生感到安全、增强自信、体验快乐的场所。
摘要:在“爱生学校”创建中, 有效的教与学是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师生与教学环境、师生与教学资源等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加强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 多途径、多层次展开互动。同时, 还要注重情绪调节, 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 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有效性互动教学 篇10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感到被尊重是建立这种氛围的前提。因此,在上课提问学生时,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不管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都要夸奖。这样可以鼓励其他想要回答问题但害怕出错的学生,慢慢地其他学生会鼓起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为了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在导课上下功夫,学生在上课之初会沉浸在课间十分钟的游戏中无法自拔。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单刀直入直接开始讲课,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时,我们不妨先停一停,运用丰富多彩的导课方式,让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比如,在讲《我叫“神舟号”》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带一些用纸折的神舟飞船,并告诉学生谁上课认真听讲并且积极回答问题,就把这个飞船送给谁。再比如,《石榴》这节课,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站到讲台上,跟学生说:“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在成功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时,可以用左手比划几个动作,并让学生盯着左手看。然后右手拿出准备好的石榴,对学生说:“同学们看这里。”然后左手指着右手,让学生看着右手的石榴。并问学生认不认识这种水果,之后就开始这节课的教学。通过课前的引导,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积极鼓励、引导学生
在课堂上,学生在遇到自己会的问题时,往往比较兴奋,尤其是小学生,这个时候他们会争先恐后地举手,甚至会不顾纪律直接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遵守纪律,引导他们学会聆听他人。这样,那些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尊重,他们就会努力地把答案说好。教师的这种鼓励和引导可以在增加互动的同时,让学生学会遵守纪律、尊重别人。
另外,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在讲解《日月潭的传说》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去过那里,见过什么新奇的东西。很多小学生对于自己所看到的新奇的东西往往只有三言两语的描述,比如,有些学生去了水族馆,但是,他们只是说见到了好多大鱼,不懂得是什么鱼,有的学生甚至说不清楚去了哪里。这些都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慢慢地就没有了回答问题的勇气,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试着用手大致描绘一下水族馆中的鱼,加强学生的认同感。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比较兴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课本问题,让学生读一段或者两段课文。劳逸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有趣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举办一些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讲完一个单元以后,教师不妨以学习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复习。这样的复习形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课堂互动,学生为了获得第一名会积极投入活动中。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将班内的学生合理分组,并让学在生组内选出一个代表。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将这个单元某一节课的一段话拿出来,然后抽出一些生词、生字,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时间到了以后,就不要再让学生动笔。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一次大概的复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一次提的问题可以有很多个,这样可以保证小组内在分问题的时候,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是大致地复习了一遍。为了巩固涉及的生词、生字,教师可以用下半节课或者下课前的十分钟,让学生听写生词、生字,这样可以让学生记忆得更加牢固。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加强课堂上的互动是每个语文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只是列举了几个方法而已,另外还有许多方法有待我们去探索,例如,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辨认等。我们相信,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师生互动,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摘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加强互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7(6).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探究 篇11
一、转变角色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教师再也不能视知识的传授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优化问题设计
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教学互动。比如在创设教学情境后,就需要我们设计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来达成教学目标。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问题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互动不偏离主题。第二,设计的问题应简洁、明确,问题本身不应该有歧义。第三,设计的问题最好是发散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东西可说又给学生的思维创造留下了充分的空间。第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可以设计有梯度的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渐领悟。第五,设计的问题若能引起争辩那是再好不过了,争辩的问题容易引起互动,随着互动的展开,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第六,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选择的问题还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个人难以完成的,这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
三、密切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热情耐心,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多关心、多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他们平等相处,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民主、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这样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四、形成学生互动协作关系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并结合实际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关注弱者,如何帮助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如何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材料,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索。当学生自我意识过强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个人竞争引向组与组竞争,增强组内合作,使每一位学生在同伴的关爱和帮助下开展探究活动。
五、运用评价保持互动热情
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第一,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第二,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第三,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躁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第四,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单一鼓励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保持探究的热情,使课堂互动越来活跃。
总之,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互动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师生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分歧,学会接受别人的不同见解,学会分享合作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师生广泛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逐步增强,敢于怀疑权威并且进行研究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效性互动教学 篇12
一、把握师生互动的目标指向是提升有效性的前提
(一) 师生互动目标指向一:启迪学生思维。
历史思维是一般思维活动与历史学科知识特点结合的思维活动, 是实现由历史感知到理性认识, 并通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思维过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会历史”, 更有助于他们“会学历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启迪下才能逐渐实现。历史教学过程中思维火花只有碰撞才会点燃, 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对话去引导才能提高。这样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历史现象, 学会自主探究历史问题, 从中感悟过去, 认识现在。历史教学如果没有思维的启迪, 就只是静态的死板的历史知识的堆砌。因此, 通过师生互动启迪学生思维是历史教学的意义所在, 也是历史教学鲜活生命力的体现。
如“元谋人教学片断”:
师:在1965年5月的一天, 考古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进行考古挖掘时, 发现了一批凭直觉觉得极有价值的物件, 如图 (展示粗糙的石器、两颗牙齿化石、一些炭屑、烧骨) 他惊喜地叫出来:这将是轰动世界的发现。同学们, 他为什么会惊喜地说这是一个轰动世界的发现?
生: (短暂的沉默后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 “因为他认定这是古人类的遗迹”
师:为什么是古人类的而不是远古动物的遗迹呢?
生:“牙齿是人的牙齿”
生:“不对, 有的动物的牙齿与这两颗也差不多, 你凭什么说这是人的牙齿呢?”
师:对啊, 凭什么说这是人的牙齿呢?这还需要进行科学的检测。他的惊喜还要靠什么呢?看看其他物件。
生:对了, 石器 (一学生直接插话)
师:那你来说说看
生: (情绪兴奋) 书上说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这石器明显带有人工制作的痕迹, 所以可以初步判断这是远古人类的遗迹。
师:这位同学有考古学家的潜质, 思维敏捷, 说得真好。我想也是, 这石器肯定是这位考古学家判断的主要依据。想想看, 要证实这个结论, 建议这位考古学家再做些什么?
生:将这些物件送到实验室检测, 检测年代, 检测牙齿化石。
师:是的, 这位考古学家检测后发现这些物件距今170万年, 牙齿化石确实是人的牙齿。于是这位考古学家开始撰写论文。标题是 (停住, 让学生说)
生:“最早的人类”“云南省元谋县的重大发现”“距今年170万年的人类”……
至此, 通过教师创设的考古发现的情景模拟再现, 让学生通过对挖掘发现的物件进行自主思考, 相互启发, 已把主要知识点了然于胸, 同时使历史课堂充满思辨, 活力自然显现, 这远胜于教师单向讲授的平铺直叙。
(二) 师生互动目标指向二:激发学生情感。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 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2) 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是感染、是共鸣, 而不能传授、命令、规定。没有情感的教师绝不可能激发学生情感。情感之激发和增强, 并不能依赖苍白无力的“说教”, 而是要以真实的情感才能激发情感。老师只有通过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满腔热爱、对侵略者的义愤填膺、对英雄们的敬仰敬佩……才能引领学生去体会和感受这份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南京大屠杀”这一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仅仅面无表情地介绍一些数据和一些图片, 学生只会带着一丝好奇的眼光, 最多是惊讶的表情, 有时还会有一些无知的嬉笑, 这就无从谈起情感教育。笔者在教学时, 首先带着发自肺腑的满腔悲愤以低沉有力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灾难, 这场灾难使昔日繁华的南京瞬间成为人间地狱, 30万手无寸铁的平民顿时成为欲哭无泪无处申诉的冤魂!是谁向我们的30万同胞挥舞屠刀?是谁使我们同胞的鲜血洒满大地?是谁使我们的同胞饱受蹂躏?是日本侵略者!”接着, 以图片、视频、数据来控诉日本的罪行, (或由同学讲述他们了解的南京大屠杀) 。于是, 学生中再也没有了无知的笑声, 没有了麻木的眼神, 有的是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 对同胞被害的悲伤, 对祖国被践踏的痛心。最后, 笔者与学生再次进行对话:“这场人间悲剧使我们愤怒!但我们更要思考, 这场人间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在1937年的中国?我们怎样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这样的互动, 就是以情感激发情感, 以心灵点燃心灵。情感教育是一种交流, 有效交流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相互影响。在互动过程中, 教师应带着学生一同走入历史情境中, 共同学习、共同感受、相互感染, 这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要素。
(三) 师生互动目标指向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体体现在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学会自主搜集历史素材, 学会从文字、图片、视频、表格、地图等各种历史素材中判断和提炼有效信息, 学会用口头及书面语言陈述、表达、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讲, 历史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在于“做学生的引路人”, 积极指导学生面对具体问题如何去着手解决, 让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再次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 搭建学生成长展示的舞台, 给予学生信心, 以恰当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这条道路上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互动不在于历史知识的简单的一问一答,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或者是和学生一起去感知历史知识、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
如笔者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的教学时, 课前要求学生采访爷爷奶奶或搜集能反映改革开放前后生活方式的各种材料, 课堂教学中请学生围绕采集的素材来说明衣食住行等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该课堂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形。笔者首先以自己的经历说明“行的变化”:从步行上学到拥有一辆自行车的喜悦到驾驶摩托车、汽车。而学生中有的播放采访父母的录音来说明“食的变化”, 有的带来一件改革开放前爷爷奶奶穿过的衣服来说明衣着的变化, 有的带来新旧住房的照片来谈住房的变化, 他们娓娓道来, 观点鲜明, 可谓精彩纷呈。这样的互动提高了学生自主搜集历史素材的能力, 学会从历史素材中进行分析并提炼观点, 更提高了学生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或陈述历史结论的能力。
二、抓住师生互动的核心因素是提升有效性的关键
(一) 以师生平等为前提。
师生平等, 方能让学生从教师的“学术权威”下解放出来, 学生才有独立思考的可能, 才有个性特长发挥的可能。师生平等, 方能让学生与教师进行真正的心与心的交流, 方能分享彼此的思想与智慧, 才能“教学相长”。没有师生平等, 再热闹的互动只是让学生做教师的扩音器或回音壁。美国教育家多尔指出, 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 但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成员。多尔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从外在于学生的情境转向与情境共存, 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 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3) 要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 教师首先要转变“师者为尊”的意识, 从高高在上的讲坛上走下来, 置身于学生中间, 与学生同学同思同乐同忧。其次, 教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见解, 允许学生对课本知识、对同伴意见、对老师的言语提出质疑批判, 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感。再次, 教师要具备民主的作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民主的教师, 必须具有: (一) 虚心; (二) 宽容; (三) 与学生共甘苦; (四) 跟民众学习; (五) 跟小孩子学习——这听来是很奇怪的, 其实先生必须跟小孩子学, 他才能了解小孩子的需要, …… (六) ……肃清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放下先生架子、取消师生的严格界限。” (4)
(二) 以学情分析为基础。
学情包括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已有的经验、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思维特点等。一位教师, 只有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学情, 互动才能有效地开展, 这样他才能根据学情设计学生能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说的问题情境, 这样他才能根据学情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去通过自主学习建构新的知识,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深入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否则, 就会出现“曲高和寡”或学生“不屑一顾”的局面。了解学情, 首先要“以生为友”, 以朋友的角色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聊天, “拉家常”, 进行充分的交流, 从中了解体会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其次, 关注学生的业余生活, 熟悉学生的热门话题, 如流行的歌曲、爱看的电视, 课堂教学中把这些方式融入, 一定会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第三, 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基础, 这可以通过翻看他们的各学科的教科书或到其他学科老师去了解。因为历史知识包罗万象, 各学科的知识往往与历史密切相关。诸如语文中的常常有反映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 物理学科中有相关的科技发展历史知识等。
(三) 以教学情境为平台。
有效互动一定是在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中展开。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是结合历史内容、为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由师生言语、行为或借助工具、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创建的教学情境。它能成为教学中的“活动情境”、“学习情境”、“情感情境”和“思考情境”, 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创设初中历史教学情境, 主要目的在于让师生共同参与尤其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思考, 得情境之启发, 受情境之感染, 从而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情境的创设首先要有科学性, 即以准确全面的历史史料作为素材, 不得主观臆断。其次要有目标性, 这个目标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主动探究、提高能力、激发情感而设。第三要有创新性, 新颖的情境才能吸引学生, 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精彩的情境设置可以产生极大的促进功能, 它使学生乐于并勇于参与课堂教学, 使师生互动的根本目标得以实现。
(四) 以教学评价为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 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5) 可见教学评价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师生互动中, 及时的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思考, 提高分析、判断及表达能力, 更能使师生互动具有持续的驱动力和吸引力。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学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 对于学生的言语或行为切忌全面或绝对的否定, 如果这样, 一定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互动的勇气。因此, 赞赏及肯定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 即使该生的想法有较大的偏颇, 也要肯定他的积极参与和他的自主思考, 然后再以建议的口气去鼓励他重新思考和纠正不足。教学评价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宜进行横向比较, 而是要对该生进行纵向比较, 只要比他自己的过去有一点改善有一点进步, 就要大张旗鼓地表扬。教学评价不能仅仅关注结果, 而应针对学生参与互动的过程包括其态度、表现、勇气及学习方法、能力等。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用三种: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评价可以是口头语言评价也可以书面记录评价。当然教学评价在师生互动中, 也要发挥导向与诊断功能, 使教学互动逐渐走向科学化, 使学生的思考逐步走向全面和深入, 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 虽然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纷纷进入课堂, 各种教学模式纷纷登台亮相, 但师生互动仍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理应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要问题, 从而使师生互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使历史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摘要: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形成师生情感交融、实现师生智慧碰撞的主要途径。历史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提升首先应把握师生互动的目标指向, 也就是师生互动要有内在意义即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抓住师生互动的核心因素即以师生平等为前提、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教学情境为平台、以教学评价为动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吴立岗, 夏惠贤.现代教学论基础.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2]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多尔著, 王红宇译.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 (上) .外国教育资料, 1996 (6) .
[4]姚文蔚.行知教育论著百篇.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5.
[5]刘军.中学历史教学探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