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风险防范

2024-12-01

市场风险防范(共12篇)

市场风险防范 篇1

建立规范的财税管理机制, 调整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所得税, 统一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税率。对物流企业制定统一的营业税征收管理办法, 实行统一的营业税税率, 这样更有利于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同时, 对于各地建立与规划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实施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 比如农业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配套的物流中心及园区, 应给予税收政

联动模式, 并实行叠加政策。即除可继续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外, 还可叠加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 这样来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服务于农村物流。

3.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

在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修通了公路, 一些地方甚至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建设联结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配送中心 (物流节点) 。随着我国通讯主干网及电话、电视有线网在农村的普及, 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 建立开放的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积极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同时, 也要建立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农产品的保鲜度和附件值, 实施农产品物流的准时制, 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

4.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村物流运营组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中, 政府应该从宏观调控角度来引导、规范、激励从事现代农村物流的主体, 鼓励和规范一些现有的从事农产品仓储和运输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及合作社组织的联合或合并, 以达到优势互补, 节约资源, 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同时, 政府应积极培育支持大型连锁、批发代理、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农业企业集团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加快建立综合化与一体化兼有的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扶持具有集成化、全过程物流服务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大、功能强、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或集团, 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5.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优化农村物流人才结构。

物流人才的缺乏早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 现代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 从农村建设基金中划拨部分资金, 用于学校和企业联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各地也可广泛开展岗位培训, 特别要搞好农产品物流在职培训, 通过办短期学习班、资格培训、业务学习等形式, 尽快培养出一批农村物流急需的人才。

总之, 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 需要物流市场的参与者认真研究农村市场, 提前规划, 科学决策。相信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结合国家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列政策措施与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 农村物流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学工:我国农产品物流政策框架的建议——基于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背景下[J].宏观经济管理, 2009, (6)

[2]黄体允李英艳: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09, (6)

[3]李乐骆东奇郭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6)

李丰才上海金融学院

一、存在的风险问题

1. 脱节性风险问题

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脱节性及风险问题;二是市场发行价格和交易价格的脱节性及风险问题。制度经济学认为, 产权界定不明晰, 公司治理混乱, 就会形成内部人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其结果将导致公司治理成本增大, 公司资源配置失效, 难于形成市场筛选企业机制并影响公司治理及效率, 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灵和资本市场运作的脱节性, 可引发极大的不稳定性及市场风险。我国A股市场上的ST公司就是脱节性风险问题公司, 尽管长期亏损但题材炒作不断, 被其套牢的投资者不计其数, 市场风险极大。而市场发行价格与交易价格脱节性, 表现为一级市场高发行价和二级市场交易价的脱节性, 大批投资者争相网上申购, 然后助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非理性的泡沫式暴涨, 不管上市公司基本面和经营效益如何, 也不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和市盈率高低, 致使大批投资者蜂拥跟进, 诱多陷阱防不胜防, 最终导致大批投资者在高位接手被长期套牢的极大风险。例如中石油、中国平安、中国铝业等市场脱节性风险问题公司即是如此。

2. 非平衡性风险问题

表现为大量的上市公司长期淡化对股东的股权分红、利润回报, 相反却热衷于增发、配股、扩容 (圈钱) , 从而弱化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 恶化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使投融资结构严重失衡, 诱导投资者无视价值投资, 实施所谓快进快出策略, 短期投机炒作, 致使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紊乱, 在短期内大幅度的剧烈波动。短期炒作 (投机行为) 和快进快出 (投机策略) 隐含着极大的非平衡性风险问题。此外, 机构投资者结构、规模及水平不高且非理性, 个人投资者数量众多且盲目性, 形成投资者结构现状和投资者结构优化之间的较大差距, 理性的投资者结构 (价值投资者结构) 的建构尚待时日, 而非理性的投资者结构现状 (非理性的投机者结构) 难于在短期内改观, 其潜在的非平衡性及风险问题毋庸置疑。

3. 弱化性风险问题

表现为对券商、基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以及注册分析师、股票交易软件经销商等服务中介失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机制弱化, 对其包装推荐、绩效分析、利益合谋、误导投资者等失范、失德行为难以约制, 隐含着较大的弱化性风险。同时, 交易所微观监管和市场交易规则的弱化性及风险问题严重, 除对A、H股设涨跌幅限制、公司重大事项停牌、交易异动暂时停牌外, 其他微观监管措施和交易规则处于失控状态。例如, 交易日交易者单笔卖出量没有限制, 这就意味着允许投资机构巨量卖出, 连续砸盘, 造成市场恐慌。而交易日交易者单笔买入量也无限制, 许可投资机构巨量买入, 连续推升, 制造诱多陷阱, 此种弱化性风险问题危害极大。

4. 悖逆性风险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期, 政策干预、指导是必要的, 也是必需的。但当资本市场由制度变革到战略转换的新时期, 政策干预和指导应逐步减退, 市场规律及市场力量应逐步增强, 但政策干预又不能嘎然而止, 有一个减退期, 这样政策干预和市场力量便无法相向而行, 往往是市场力量趋向利多之时, 政策干预则趋向利空, 例如, 2007年10月之后的沪深股市, 沪市由6124.04点、深市由19531.15点的高点急转直下。而当政策干预强调利多之时, 反而市场力量不断唱空, 例如, 当前沪市跌回3000点以下、深市在11400点徘徊, 甚至还有创新低可能。如此一来, 必然产生较大的悖逆性风险问题。无论从生成还是发展视角考察, 我国资本市场均显得滞后, 缺乏较深层次的制度文化氛围, 由此导致种种逐利行为、欺诈行为、背弃行为、侵权行为, 成为障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症, 制度文化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 越来越显得必要和紧迫。这种由于缺乏资本文化及其价值观的资本市场, 其悖逆性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上述风险问题, 既有体制性风险问题, 也有结构性风险问题, 又有投机性风险问题, 这些风险问题可相互交织、相互感染、相互传导, 形成系统性风险,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危害极大,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风险问题的成因

1. 二元经济因素

我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二元经济决定二元市场结构, 解决二元市场结构问题的钥匙就存在于解决二元经济的问题之中。我国公司治理滞后, 更突出的体现了二元经济及其资本市场结构性风险之中。这种由二元经济决定的结构性风险, 表现为国有公司产权界限不明晰, 委托代理关系弱化, 内控机制失灵, 政策依赖严重, 市场取向较低, 国有资产运营面临着因公司治理结构滞后造成的结构性风险。也表现为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融资结构的不合理性, 机构投资者运营规模小且不理性, 个人投资者数量多且盲目性。市场投融资比例失衡, 融资 (圈钱动机) 持续高涨, 投资 (价值动机) 严重不足, 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必然隐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

2. 政策影响因素

政策影响、政府干预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过程中的一个显著标志, 可称之为“政策市”。在我国资本市场将近20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政策影响、政府干预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预测, 由政策影响、政府干预而形成的资本市场惯性, 还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生重要作用。但从理论上看, 在资本市场由制度变革到战略转型的新时期, “政策市”应当逐步减退, 应由市场逐步发挥主导作用。如果投资者和市场中介对政策产生深度依赖, 并且资本市场惯性依然较强劲, 那么任何程度的政策减退和市场功能的增强, 都会给投融资者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 使之过分企盼出台政策、管理层干预和政策利好消息等, 从而背离市场规律引导, 对市场功能调节固化, 均会产生战略转型期政策因素主导让位于市场功能主导过程所引发的市场风险。

3. 投机博弈因素

非理性的、短期的市场投机博弈行为, 是以市场无名小辈变为声名显赫庄家为投机博弈资本, 以市场某种利好或利空信息为投机博弈依据, 以煽动或诱惑特定投资群体为投机博弈取向, 以特定题材股票为炒作对象, 可引发大规模的各类投资者疯狂参与的投机博弈 (炒作) 狂潮。其典型特征是在牛市中的非理性行为、短期行为、跟风行为、爆炒行为。从历史上看, 经历300多年风雨的纽约证券交易市场, 在其每一次大牛市中都伴随着疯狂的投机博弈活动, 引致巨大的投机性风险。18世纪90年代、19世纪30年代、60~70年代、20世纪20~30年代、60~70年代、80年代等都是如此。我国资本市场近20年快速发展过程中3次牛市中的投机博弈行为也是如此。这种投机博弈因素既与市场法制不健全相关, 也与执法机制不完善相连。目前, 资本市场的法律体系构架已初步确立, 正在逐步拓展、细化和完善之中, 例如, 反垄断法已经颁布并实施, 证券法已作修改调整, 银行法还需完善, 金融服务法尚需制订, 配套法规亟需健全等。而执法体系还不健全, 执法环节比较薄弱, 特别是严格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还需长期强化。法制制度环境的不完善, 系列规制性缺陷, 障碍了资本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并给投机博弈因素提供了条件。而目前缺失的或是游戏规则不完善或是不遵守游戏规则, 已成为资本市场投机紊乱的根源之一。资本市场防止和抑制投机博弈因素的主要制度缺失, 即是市场运行制度不规范和制度效率不高, 制度管理重叠, 协调成本增大, 缺乏平稳性、协调性、灵活性, 亟需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

4. 资本文化因素

我国历史上既缺少资本制度更缺失资本文化。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差距, 不在于量, 而在于质, 在于资本观念上和资本文化上的差距。资本文化中的股权文化及实质, 是用了别人的钱要给予回报, 债权文化的核心, 是借了钱必须还本付息。但很多情况则相反。如此根深蒂固的与资本文化相悖的观念, 是不断产生市场风险问题的总根源。所以, 必须对投资者进行资本文化教育和资本市场风险教育, 并予以有效地约制和引导, 加速构建资本文化, 塑造以诚信为核心的资本文化价值观, 促进资本文化行为方式的建立, 以有效支撑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 我国资本市场风险问题的成因, 是一个多因素体, 其成因过程、机理, 首先是缺乏系统的市场制度设计及规范机制, 例如, 资本市场结构单一, 功能不完善;执法及法制环境建设还较为滞后;监管体系固化和监管机制呆滞;诚信意识淡薄, 资本文化缺失, 投机行为严重;缺乏有技术、懂规则、善管理、国际化的高层次资本市场人才等。其次是缺乏有效的法制体系及执法机制, 亟需推进规范的依法运作制度、主体资质认证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违法违规惩罚制度、风险提示制度和系统征信制度建设, 防止和规避各类市场风险。

三、风险防范的对策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依法规范监督, 防止内部人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 确立市场筛选企业的运行机制, 防范和化解制度性风险。要优化机构投资者治理结构和投资结构, 形成长期稳健投资的机构投资者;要优化个人投资者理念及素质, 优胜劣汰, 逐步减少数量, 提高质量, 形成不可或缺的个人投资者群体, 并逐步向机构投资者转化。确立诚信价值观, 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资本文化, 形成良好的非正式制度体系, 并与公司制度相对接, 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

2. 规范市场运行机制

在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难以预期推出的情况下, 仍须严格规范市场发行和交易规制, 依法规范管理, 防止市场发行和交易失控, 确立规范的交易规制体系, 防范和化解投机性风险。要继续完善网上申购发行规制和股票交易涨跌幅限制, 包括改进网上申购结构, 提高个人申购比例;机构投资者的日单笔交易量 (单笔买入量和单笔卖出量) 和总交易量 (日买入总量和日卖出总量) 限制;建立交易量警戒线规制, 超警戒线交易者要交纳与交易量相匹配的累计印花税或其他累计税费;上市公司配股、增资、扩容要对持股股东做相应回报的承诺;不应限制大小非交易, 但其必须遵守交易量限制和超警戒线交易累进税规制;券商、注册分析师、股票软件经销商等服务中介要诚实守信, 对误导投资行为负责, 并建立其失范、失德、失信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淘汰机制, 规范资本市场服务环境;建立跟踪交易席位异动交易警示和谈话制度, 规范交易所交易秩序, 促进资本市场公平竞争和平稳发展。

3. 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借鉴国际资本市场经验, 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要加强对市场中介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训, 提高其执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完善市场监管的配套体系, 实现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的转变, 关注、控制、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再次要加强区域或国际间市场监管的交流与合作, 疏通监管体制瓶颈, 激励监管创新, 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的相互传递、渗透和扩大。最后要加强打击各种金融欺诈活动, 形成内部控制体系, 对各类交易活动依法全程审查、监督, 做到交易记录完整, 审核规范, 细节翔实, 安全保存, 及时防范各类风险。

4. 强化征信体系建设

强化征信体系建设, 构建风险防范的征信机制, 一要加强征信法制建设, 包括征信业管理法规和关于政务、企业信息披露及个人隐私保护法规, 前者调整的对象是征信机构和社会征信活动;后者调整的对象是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二要促进征信机构发展, 通过特许经营、商务运作、专业服务等方式, 促进征信机构发展;三要加快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包括征信机构的信息数据库建设;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公民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社会征信活动信息数据库建设。除央行建立企业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之外, 还要建立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产权市场等信用档案, 特别是建立违法违规信用档案,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查询网络;四要依法监管征信市场, 确立央行对征信市场全面监管权责, 确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对征信市场具体监管权责。建立全国性信用管理协会, 发挥信用管理协会的积极作用, 为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奠定更广泛的信誉基础。

5.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确立依法监管、协调监管的理念。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资格核准、发行监管、交易监管、资金监管、违规监管、退出监管等职能, 应由市场组织机构承担, 更符合市场化的特定要求。资本市场监管中的参与者行业规制、道德规范、诚信教育、执业操守、业务考核、竞争提示等职能, 应由市场自律机构担当, 更符合规范化的相应要求。政府要明晰市场监管定位, 把微观监管权交给市场组织主体, 走市场化混合监管和协调监管之路;二是转变科层制式监管体制, 建立网络式制监管体制, 形成监管机构横向协调体制和机制;三是注重资本跨境流动的分析与监测, 关注资本风险在国际间的传递和扩散, 推动国际间的监管协作, 密切跟踪和控制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区的资本风险;四是依据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要求, 及时制定系统防范资本市场风险的突发事件预案, 并有依法授权的专门的监管工作机构负责, 确立协调应对不同类型、范围和程度的资本市场风险快速反应机制。

市场风险防范 篇2

尊敬的.客户:

根据期货交易所端午节放假和休市安排,5月28日至5月30日为节假日休市。5月26日当晚不进行夜盘交易,5月31日所有商品期货合约集合竞价时间为08:55-09:00,当晚恢复夜盘交易。根据近期市场波动情况及交易所端午节假期风险管理措施有关规定,公司研究决定自205月24日结算时起对相关品种各期货合约最低保证金比例进行调整(详见附件)。

年5月31日恢复交易后,自第一个未出现单边市的交易日结算时起,上海期货交易所锌、铅、镍、热轧卷板、石油沥青期货合约的公司保证金标准分别调整为13%、13%、14%、13%、13%,涨跌停板幅度均调整为6%,其他品种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恢复至调整前水平。

请密切关注您账户的资金及持仓状况,调整持仓结构,务必做好仓位控制和资金安排,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谨慎运作,理性投资。

特此通知

我国纸黄金市场的风险与防范 篇3

关键词:纸黄金;投资风险;风险防范

一、纸黄金的概念及特点

1.纸黄金的概念

纸黄金是一种银行账户式的虚拟黄金,投资者按银行的纸黄金报价在事先开立的账户中买卖虚拟黄金,通过把握纸黄金价格的波动低进高抛,赚取差价。

2.纸黄金的优点

第一,纸黄金适合一般投资者,特别是个人和家庭投资。投资纸黄金的门槛较低,只需投入几千元就可以进行交易。

第二,纸黄金不同于黄金期货和黄金延期,是黄金实盘买卖,不能进行透支、保证金交易,因此投资风险也较小。而且纸黄金提供了美元金和人民币金两种交易模式,为外币和人民币理财都提供了相应的机会。

第三,纸黄金投资具有相对安全性。投资者与银行直接进行纸黄金交易,银行以其信誉保证交易顺畅,资金安全也有保证。而且黄金毕竟是贵金属,有其内在价值,黄金价格不可能像股票那样一直无限制下跌。

第四,纸黄金投资具有便捷性。纸黄金不仅和实物黄金一样具备保值增值、抵御通胀的功能,而且更加方便快捷。纸黄金作为账面黄金,不仅为投资人省去了存储成本,也为投资者变现提供了便利。

第五,纸黄金投资操作可长可短。投资者既可以对纸黄金长线持有以实现黄金的保值增值、抵御通胀的功能,也可以短线操作以获得更多的赚取黄金价差的机会。纸黄金与国际金价挂钩,纸黄金的交易时间覆盖了国际主要黄金市场的交易时间,最长可达每日 24 小时交易。纸黄金的交割方式为 T+0,即当时购买,当时到账,使得投资者可以做日内交易。同时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纸黄金交易还可以精确的预先设定买入和卖出价位,有利于投资者的止盈和止损。

二、纸黄金的投资风险与防范措施

纸黄金投资的主要风险来源分为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又称为价格风险,在纸黄金投资中是指由于纸黄金价格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未来损失的可能性。

1.利率风险

纸黄金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造成纸黄金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其中的市场利率主要是指美元利率。国际黄金价格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利率波动导致的国际金价浮动同样会直接影响纸黄金价格。纸黄金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美联储每期的利率决议报告,以及各联储成员发表的讲话内容。

2.汇率风险

纸黄金汇率风险是指因汇率的变动而造成纸黄金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影响纸黄金价格的汇率因素主要有美元指数强弱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美元强弱一般可以代表美国经济形势是否良好。当美元坚挺时,美国国内股票和债券将得到投资者的追捧,使得黄金作为避险保值的功能受到削弱,从而使得国际金价下跌。当美元疲软时,黄金的投资保值功能又再次体现,国际金价利好上扬。一般来说,国内纸黄金投资者绝大多数都是用本币进行投资和消费的,当人民币升值时,纸黄金价格是下跌的,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因此,纸黄金汇率风险使投资者应加强对美元、人民币和欧元等主要货币汇率的关注。

3.股市风险

纸黄金股市风险是指因股市行情的波动而造成纸黄金价格波动的可能性。黄金在金融投资组合里面的主要作用是避险保值,其次才是投资增值。全球股市和国际黄金市场通常是此消彼长的。当投资者普遍对经济前景看好时,他们的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股市,使得股市繁荣而黄金市场低迷,反之亦然。因此,对于纸黄金投资者来说,了解全球各大股票市场的股指涨跌情况,有助于对于纸黄金价格走势的判断。

4.商品价格风险

纸黄金商品价格风险是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造成纸黄金价格波动的可能性。一般来说,黄金和大宗商品的价格呈同向变化。因为处于产业链最上游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使现货价格上涨,从而产生通胀预期,使得大量避险资金流向黄金市场,造成国际金价上升。有鉴于此,纸黄金投资者也不能忽视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波动,尤其是原油期货价格。

5.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改变而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国家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球经济,作为全球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黄金市场也不能避免。近年来,对纸黄金价格产生冲击的政治风险主要有: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西亚北非民主变革运动以及局部战争、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政变、骚乱等。

6.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等导致纸黄金投资者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如自然灾害、科技突破等引起的黄金产量和需求变化。总之,虽然导致市场风险的市场因素有很多,但它们对纸黄金价格的作用和影响却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

(二)非市场风险

非市场风险是指由非价格因素导致的风险,包括决策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等。这些风险虽然不像市场风险那样处于核心地位,但也常常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1.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是指在制定纸黄金投资决策时,由于投资者自身或外部因素造成的决策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偏差,从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导致纸黄金投资的决策风险的因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客观因素有相关投资信息的不对称、突发和不可预知的因素发生,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等。主观因素有决策者的相关经验和能力不足、受非理性因素影响导致判断失误。纸黄金投资者能够理性的制定和执行投资决策,并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在纸黄金投资过程中由自身或外部因素使得操作失误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可以分为人为操作风险和客观操作风险。客观操作风险是由于不确定的客观因素使得操作失误或失败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主观操作风险是指由个人因素使得操作失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纸黄金交易的途径有银行网点柜台、银行自助设备、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其中以网上银行最为便捷,用的人也最多。纸黄金交易中大量使用网络数码工具便捷了投资者的同时,也带来了交易操作上的风险。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可大可小,是投资者最应该避免的风险。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纸黄金交易过程中银行不能或不愿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银行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纸黄金作为银行推出的投资理财工具,实行的是做市商制度,即银行以其资金实力和信誉为担保,保证纸黄金交易按约定完成。因此,除非银行资金出现问题,纸黄金的信用风险是非常小的。

三、纸黄金市场的未来展望

尽管黄金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空间巨大 ,无论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 ,都存在着对黄金业务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黄金市场仅充当着代客理财的角色,缺乏系统性的黄金产品设计能力、定价能力及做市能力,需要向国外的大型黄金经销商学习,加大参与黄金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将黄金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制定长远规划,立足国内市场,努力开拓国际黄金市场,积极开展黄金产品和服务创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和黄金理财产品创新。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对黄金业务的进一步介入,在增加商业银行利润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必将大大推进我国的黄金业务的长远发展。

金融市场的开放与风险防范 篇4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的流通和资本的运作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20世纪70年代时, 以石油危机的出现为导火线, 整个资本主义陷入了“滞涨”危机, 这种危机甚至让国家的干预政策都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便由此產生了。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就应运而生。

那么, 什么是开放的金融市场呢?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市场的开放是指个体的单一的金融市场融入整体的, 全球化的金融市场的过程。比如,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 商业银行的出现, 证券市场的运营, 期货市场的发展等一系列的措施, 让我国金融业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广义的金融市场的开放是指双向的流动, 它包括了货币资本的流动, 证券资本的流动以及借贷资本的跨国流动。除了短期的货币资本, 证券资本自由化流动外, 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借贷, 或者和国外商业银行借款等活动都是金融市场开放的表现方式。

二、金融市场开放的风险成因

虽然金融市场的开放是让国家经济跟国际接轨的必要步骤, 但是,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可以在金融市场的开放过程中获得好处。拉美, 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就在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苦不堪言。如墨西哥在1994年时爆发的金融危机, 巴西在1999年产生的金融动荡。

有开放必然有风险, 反观拉美国家在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失败的例子, 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1. 市场开放不加控制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刚出现新自由主义时, 欧美等一些强国利用贷款等附加条件, 向拉美国家推销“金融自由”, “贸易自由”, “税收改革”等一系列的华盛顿共识。在短时期内的确拉动了拉美国家的飞速发展。但可惜的是拉美国家的政府机构没有好好利用这次机会, 做好市场的内部控制与监控, 对市场放任自流。最终便导致了债务危机, 有了第一个‘失去的十年’。

2. 国际资本家的私有化企业制度控制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

由于这些资本家并不希望拉美国家富有, 必然会采取一些措施人为地将拉美国家拉入泥潭。这样, 失业人员骤增, 让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且, 那些资本的投资都是投向不动产和金融业的, 对生产性投资极少。

3. 过度的政府举债让国家经济在沉重的利息下难以发展。

自从拉美在上世纪80年代爆发危机以来, 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需求大于供给而造成的。因此, 拉美国家便做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 例如限制进口, 鼓励出口;对公共开支压缩, 促进了口;鼓励农业生产, 调整金融政策, 实行能源多样化等。但是, 从现在来看, 这些措施都只是延长偿债期而已, 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阶段,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仍然是过渡时期。因此, 如何避免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 将我国金融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中, 如何趋利避害, 新制度的建设和市场的规划是刻不容缓的。

三、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

为使我国金融市场尽快融入国际市场中, 我们需要从拉美国家的失败例子中总结教训, 借鉴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成功经验, 并以此为基础, 对现行的金融体制进行改革, 对不良债务进行妥善解决, 从而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

1. 对不良贷款的解决。

不良贷款可分为三种。一是由于政策调整而造成的不良贷款, 这个可通过债务重组的方案来解决;二是由于经营不善而造成的不良贷款。政府要考虑到经营不善的因由。若只是由于短期的资金不足而无法按时还贷, 那就需综合各方面因素, 分析报告的条件下注入启动资金, 以便企业能够度过短暂危机。但若是企业内部已无法因为注入资金而继续生存, 就要考虑是否以资抵债, 将现有的实物, 资产变卖, 迅速变现还贷;三是由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不良贷款, 这就要让上方领导协助清收了。总之, 不同的例子不同的解决方案。若是由于信用差而造成的不良贷款, 就要诉诸法律了。

2. 要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 强化执法能力。

自从加入WTO以后, 我国在遵守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同时, 更要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让相关企业做到有法可依。并加大执行力度, 提高法律的权威和强制性。对各个金融机构的审核, 评定都要有章可循。更要不断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员工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金融队伍。

3. 对信贷的操作规程要规范。

在对企业放款时, 要符合“三性”原则。在担保方面, 要选择信用良好的担保公司, 尽量用现有财产, 有价证券作抵押。还要提高企业法定人的法律意识, 密切关注企业的改制方向, 以防止企业逃债, 赖债。

4.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

不同的社会应有不同的金融体制。我国是社会主义的社会, 就要建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金融体系。而对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金融体系, 我们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一定不能生搬它们现有的模式。在开放的过程中总结经验, 逐步完善。并要努力提高各金融机构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完善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机制, 使其能在金融风暴到来之时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另外, 财务制度要透明化, 这样便可以有效监管银行, 使其稳健经营。

四、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加入WTO以后, 我国的金融市场便与国际的金融市场息息相关了。如何在风云莫测的国际金融市场中做到有效融合, 并能在其发生金融危机时及时进行防范和化解, 这就需要有健全的金融体系, 因此, 需要加快完善金融体系的脚步, 毕竟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全局的。

摘要:在当今社会, 随着计算机和卫星通信网络的发展, 全球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已紧密联系起来。改革開放以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我國的经济实力增强, 开放金融市场是時代發展的趨勢。但只要开放就有风险, 我们要取利去弊, 防范风险。本文从金融市场的开放定义, 开放存在的风险成因出发, 在制度及实践上寻找相应的化解对策, 以达到风险防范的目的。

关键词:金融市场,开放,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梁伟杰, 何旭东.浅议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与风险防范[J].云南:时代金融, 2013 (5) :313-314

[2]董丹, 浅析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J].北京市:中国市场, 2014 (31) :113-114

市场风险防范 篇5

2010年9月10日 10:58:32 来源:威海市房地产交易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我处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作目标:通过推行廉政风险管理,促使全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通过建立能够提前发现、有效预防、即时化解廉政风险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遏制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牢牢掌握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动权,为城乡建设事业好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任务: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以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为主线、以人员岗位为重点,通过自己找、群众议、领导点和民主评议等方式,组织干部群众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二是科学确定廉政风险等级。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确定高、中、纸三个风险等级。并根据形势变化和行政权力项目的增减,对廉政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风险等级。三是合理提出廉政风险防范措施。根据不同等级风险,分别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低等级的廉政风险,采取保廉承诺、敬示教育、风险提示、廉政谈话、函询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个人的自律和防范意识。对中、高等级廉政风险,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建立和实行重点岗位公开承诺、岗位责任、首问首办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四是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针对不同等级廉政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做到层层有人管、有人抓。强化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检查和考核,并注重考核结查的运用,强化行政问责,对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严肃查处。

二、主要内容

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围绕制约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紧密结合单位工作实际,重点防范“三种风险”、设置“三道防范措施”。

(一)防范三种风险

1、思想道德风险防范。指个人因主观原因和外部环境的不良诱惑而可能产生思想道德问题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官僚主义;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贪图享受、腐化堕落;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等。

2、制度机制风险防范。指科室或部门因制度机制不健全、机制制度执行不力可能导致的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未能及时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致使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流程出现漏洞;对人、财、物管理等重要事项未能严格按制度办事,致使权力没有按要求规范公开运行。

3、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指个人因不能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可能导致的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在:职责履行不到位,致使科室、单位或本人及所属人员发生违纪违法问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等。

(二)设置三道防范措施

1、前期预防措施。是指针对查找到的廉政风险点,采取廉政教育、公开办事程序、建立或完善相关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等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主动性和监督制约的有效性,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2、中期监控措施。是指在前期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监测、自查、抽查等手段,掌握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廉洁自律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便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后期处置办法。

3、后期处置措施。是指针对中期监控风险发现的问题,视情节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等措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堵塞漏洞,避免轻微问题演化发展成为违纪违法行为。

三、实施步骤

1、部署动员教育。采取职工大会的形式,在全处开展防范廉政风险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明确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方法步骤、了解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2、梳理岗位职责。各科室要明确所承担工作事项,明晰行政权力运行和完成岗位任务的工作流程,对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人员,进一步明晰职责职权,明确各岗位具体权力责任。

3、排查廉政风险。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从行政管理事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逐一排查廉政风险点,按风险发生几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岗位风险等级。

4、制定防控措施。各科室要按照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的要求制定防控措施。岗位个人要围绕排查出的风险点和确定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防范措施。一是针对个人岗位风险,由本人对照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规制度,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报单位备案,二是针对行业风险,各科室要认真研究分析本科室存在的共性问题,并结合业务工作和自身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风险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防控风险任务要求和工作标准,形成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

5、自查考核修正。各科室通过自己查、群众找、领导提等形式,把风险点找全、找准、找到位,完善预防措施,并围绕风险查找、风险等级评定、预防措施等内容形成自查报告。处廉政风险防范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定期抽查、平时检查和全面评估的方式进行考核。根据自查和考核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考评意见,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改进、更新和完善。

四、组织领导

市场风险防范 篇6

【关键词】金融创新 风险防范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的涵义

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生产方式或者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广义的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对于金融创新,本文的界定为: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管理当局或金融机构为追求宏观效益或微观利益而对其机构设置、业务品种、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具体内涵包括: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

二、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原因

1.金融创新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而使通货膨胀成为可能。商业银行的新型负债账户、可转让存单、证券化贷款等金融创新创造了新的货币供给。而现代金融业电子化的进程加快,电子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从而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另外,金融创新通过电子化交易、创新的工具等扩大了货币乘数。以上都增加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控信贷规模的难度。

2.金融创新弱化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创新,一方面,导致金融监管的领域扩大,对象增多。除了对于传统机构的监管,监管机构需要对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新型的金融和准金融机构监管;另一方面,由于表外业务规模的扩大,表外风险随时都能转化为真实的风险,对于表外业务的监管难度也在增加。

3.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创新使得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大量的金融创新工具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诸多“冲击市场”的手段。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使局部的金融风险能够迅速转化为全局的金融风险。

三、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配套措施

1.完善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管模式,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监管当局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积极支持和引导金融创新。

(1)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当局应变合规性监管为合规性和风险监管并重,在鼓励法人内部风险监控的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水平。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监管经验,积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的金融监管模式。将金融监管的重心放在构建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更多地运用新的电子及通讯技术进行非现场的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备付金率、呆坏账比例等指标实行实时监控,以此来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

(2)金融创新方式应以原创型为主。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有的金融创新多为引进吸纳型创新,技术原创型创新不够,致使已有的创新科技含量低,运用效果差。在确定面向新世纪的金融创新主攻方向时,我们应选择技术原创型创新为突破口。其依据是:第一,技术原创型创新代表着当今国际主流,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赶超优势,保持金融技术上的高起点。如果总是跟在别国后面亦步亦趋,模仿仿制,就会失去先机、受制于人,而且失去金融创新产品先期投放市场的巨大效益,造成亏损风险。第二,在我国还存在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的情况下,技术原创型创新受金融管制的程度相对较小,因此比较可行。

2.进一步完善金融创新的环境。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法制与监管状况构成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外部环境,金融创新同法制与监管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在法律和规章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各种要素和条件的分解与组合,创造出新颖的、更富有效率的金融工具、交易种类、服务项目和金融管理方式,决不能把违法违规行为与金融创新混为一谈。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必须服从金融监管,同时金融监管也应有明确的边界,不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只要商业银行没有违反管理条例和法律条文,其创新活动就要受法律保护。

金融创新在前,而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在后,在此期间有一个时间差,为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一是要加大对已经出台法律的执法力度,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必纠。二是对目前尚缺、配套条件难以一步到位的个别条款,要通过补充条款予以过渡,规定一定时间必须到位,同时要对金融创新之后所涉及的法律条文适时进行修订,以适应金融创新有序发展的需要。

3.充实监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将政治素质高、懂法律、精通金融业务的员工充实到监管岗位上;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出一大批懂得国际金融、了解金融风险、洞悉金融创新业务的复合型金融监管人才;三是落实监管责任,明确监管人员对于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测、风险处置过程中的监管权力和责任,并改进监管手段、鼓励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以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应对金融业务的创新。

4.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金融创新具有国际化特征,一国金融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时通常是鞭长莫及,这就要求各通过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各国监管机构与国际性金融组织的合作与协调,能够有效的降低金融创新风险。金融创新监管的国际监管可以从国与国之间的协作监管;二是国际性组织对其成员国所进行的风险监管出发,加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对国际性的金融创新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确保金融创新既有效率,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刘志新:试析金融创新的风险表现与防范[J].广西金融研究, 2003,(S1)

[2]杨劬杜晓蓉: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

创业板市场炒作风险与防范 篇7

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背景下, 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融资考验, 正如前证监会主席周道炯所说, 此时创业板的推出将给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科技开发园区提供产业升级的平台, 同时可以解决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但是创业板还面临着各种风险, 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其中主要的风险是过度波动与价格系统性高估风险。只有妥善的控制价格波动风险、强化市场监管, 才能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创业板市场。

一、针对各证券市场开创初期炒作风险危害的探讨

1. 主板市场开创初期炒作风险的危害

主板市场在开创初期, 因为众多的投资者都对市场的前景有着美好的期望, 并且首次公开发行的各种新股没有系统性风险, 没有流动性风险甚至不存在对手盘风险, 所以市场炒作现象也会异常突出, 上市公司股价也时常暴涨暴跌。

1 99 0年1 2月1 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时, 上市的八只股票“上海老八股”在A股市场创立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许多投资者借此获取了巨额收益, 而上海综合指数也于1990年末达到1 2 7.6 1点。随后的几年里, “上海老八股”的股价不断上涨甚至于翻了一番, 但是由此产生的股市泡沫十分严重, 一旦破灭, 股价便会出现更大幅度的波动, 继而形成更为普遍的市场操纵现象, 引起证券市场动荡。

主板市场开创初期必然存在着巨大的炒作风险, 它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巨额损失, 还会通过股价的大幅波动破坏证券市场的秩序, 进而不可避免的影响经济的运行。

2. 海外创业板市场开创初期炒作风险的危害

创业板上市的上市公司一般规模较小并且结构单一, 经营业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且其流通盘小、容易出现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行为, 所以相对于主板市场, 它给证券市场带来的危害更加突出, 在创业板上市使得企业股价变动更加剧烈。

成立于1998年的德国新市场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暴涨暴跌, 在指数方面, 德国新市场的综合指数在市场建立后不久就一路攀升, 出现暴涨的局面;从1998年至2000年3月约三年的时间内, 该指数增长了7.6倍, 最高达到8559点。然而, 由于炒作现象普遍、财务丑闻迭出、上市资源质量下降、投资者信心低落, 最终德国新市场被迫关闭。

从海外创业板运行状况可知, 创业板开创初期, 投资者会产生盲目追捧心理, 而不能切实掌握上市公司信息, 过多的发行数量和交易量使股价出现暴涨局面。但是, 最终会因为向价值回归致使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重大、投资者信心低落, 从而给创业板带来关停并转的厄运。

二、针对IPO高溢价导致的炒作风险的危害的探讨

1. 理论阐述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定价都相对偏低, 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如果把发行价定的太高, 则会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 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当然如果将发行价定的过低, 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收益下降, 上市公司则倾向于改变融资方式。

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都是高成长性、规模较小的企业, 准确估值较难, 而且上市企业越年轻, 偏低定价的程度越高, 所以发行首日的开盘价由于投资者的过热追捧一般都高于发行价, 并且无论发行价还是开盘价均偏离其真实价值。IPO高溢价是股市泡沫的重要来源, 正是因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差异, 使得二级市场的价格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 所以当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时, 投资者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创业板创立初期, 由IPO高溢价引发的炒作风险必然存在, 并且会给投资者和证券市场带来较大的危害。

2. 实证分析

如图所示, 于2007年11月5日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石油以16.7元招股, 开盘价48.6元较招股价高出1.9倍, 随后震荡下挫。该股在高估的情况下出现了高换手率, 即说明投资者将套现, 股价将持续下跌。数据显示, 该股在11月13日做了四个交易日的弱势反弹之后, 更是连续8个交易日下跌, 而现在的中石油已经跌破了发行价。

中石油股价的暴涨暴跌, 不仅使众多的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损失, 还严重影响了石油行业和其它权重股, 沪指也因此震荡走低。

创业板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更容易受到各股发行交易情况的影响。

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2005年8月5日在NASDAQ首日挂牌上市, 开盘价为66美元, 远超过挂牌价27美元, 开盘后不断上涨, 收盘价高达122.54美元, 创下354%的涨幅纪录。但是在IPO三个星期后, 百度的泡沫已经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消退, 投资者对于这个Google的“远方表亲”的期望值和热情都在消减。

航美传媒、完美时空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 均存在相同的现象即首次公开发行高溢价引发了后期一定程度的股价下挫。所以对在创业板上市的各股的过度炒作, 同样会影响投资者收益、证券市场秩序以及各行业秩序, 而且因为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为高成长性、规模小的企业, 所以不确定性更大、价值估值的准确性更低、偏低定价的程度更高, 从而股价波动幅度更大, 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创业板市场就更加无法保证。

三、防范创业板市场炒作风险的具体措施

创业板市场的炒作风险存在并且具有较大的危害, 所以我国应从建立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机制、实行重大信息实时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投资者的教育、强化交易监管等方面防范该风险。

1. 建立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机制

目前, 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 其主要内容是“在新股定价方面, 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 淡化行政指导, 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成功的定价机制应引导市场, 使得新股发行上涨下跌的幅度不会太大, 从而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因为我国市场目前的询价对象中可参加网上申购的较少, 很容易发生市场操纵报价现象, 并且部分投资者报价偏离价值较大, 面临的资金成本较大, 要求的回报率较高, 所以现在市场上的新股定价并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 发行定价偏向二级市场, 从而扩大了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溢价。许多投资者便通过这种价差获利, 操纵市场, 扰乱了整个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因此, 新股发行定价的改革势在必行。

建立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主要是以二级市场价格位基准, 通过中介机构对机构投资者询价自主确定一级市场发行价格, 在保证发行顺利的前提下, 让投资者真正承担新股认购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建立市场化定价机制的方式, 我们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定价的稳定、减少误差, 从而控制价格波动风险、防范炒作风险。

2. 实行重大信息实时信息披露制度

据深交所最新公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征求意见稿) 》称, 为防止新股上市首日爆炒风险, 要求刊登招股说明书后, 发行人应持续关注公共传媒信息, 发现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时, 应在上市首日刊登风险提示公告;并且上市首日公共传媒传播的消息可能或者已经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 将对公司股票实行临时停牌, 并要求公司实时发布澄清公告。

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在临时报告实时披露和定时报告披露两方面有特殊的要求。

首先, 如果在公共媒体传播的信息中存在可能或者已经对上市公司相关股票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交易异常、重要信息难以保密或已经泄漏等紧急情况下, 公司可以申请临时停牌, 并在上午开始前、午休期间或者闭市之后通过指定网站披露临时报告。这就是所谓的创业办临时报告实时披露制度。

其次, 定时报告披露应采取业绩快报制, 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 (征求意见稿) 的规定, 预计不能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年度报告的公司, 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两个月内披露相关会计期间的业绩快报。与此同时, 还要披露内控制度检查意见及募集资金专项审核报告。

为了充分发挥实时披露的作用, 降低实时披露的成本, 临时报告和定时报告全文只需要在证监会制定网站或公司网站上披露, 但定时报告摘要仍需在指定报刊上披露, 这样投资者可以方便的阅读。当投资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信息时, 市场的透明度便增加了, 进而炒作股价的现象便会减少, 风险自然得到控制。

3. 完善投资者的教育

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结构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 而且创业办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拥有更大的风险, 所以如果投资者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 则上市公司的价值估值难度更大, 盲目投资的现象更为普遍, 造成的损失也更难弥补。

因此为了防范炒作风险, 深交所一直致力于对投资者的教育, 把投资者教育视为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将继续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 将投资者教育纳入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不断培养合格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者教育时, 不仅仅是提示风险, 更要引导投资者接受价格更市场化的定制方式。

我国证券市场应当建立相应的投资者准入制度和贯彻《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的具体要求, 深入地向投资者宣传创业板的相关知识, 让投资者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与风险情况, 才能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维持证券市场的良好秩序。

4. 强化交易监管

深交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年自律监管工作年度报告》中阐述, 在自律监管工作的交易监管方面, 应着力强化“大小非”减持监控, 不断创新监察手段, 着力提高对异常交易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和“及时查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异常交易现象和市场操纵行为。

所谓异常交易即因为不可抗力、意外事故、技术故障以及其他交易所不可控制的异常情况所导致的创业板市场部分或全部交易不能进行的现象。当异常交易发生时, 应当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 这就要求深交所加大违规交易行为的监察力度。

例如: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季度共发现并调查异常交易行为147起, 其中对81家次券商营业部给予电话提醒, 发出监管问询函2份, 监管提示函29份, 约见会员公司谈话5起, 走访会员营业部5家, 并采取限制证券账户交易措施4起。通过调查和分析, 及时发现涉嫌市场操纵, 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线索多起, 并提请证监会立案或作进一步调查。

即将开设的创业板市场为了达到防范上市首日的恶意炒作风险的目的, 应当借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经验, 在遏制权证炒作、大股东超比例减持等异常交易行为工作中, 灵活运用盘中临时停牌, 限制违规账户交易等监察处罚手段, 有效提高监管威慑和实效。只有首先通过加强查处手段和力度来强化交易监管, 才能稳定交易秩序, 减少市场操纵、恶意炒作现象, 这是防范创业板炒作风险的必要措施。

四、结束语

根据我国主板市场、海外创业板市场的运行情况可知, 许多企业上市时都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投资热潮。特别是我国许多网络概念股赴海外上市时, 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股价持续上涨, 从而形成了严重的网络股泡沫。所以为了避免严重的股市泡沫引起的经济秩序混乱、市场动荡, 即使是无法完全消除股价的过度波动, 我国证券市场仍然要过强化市场监管、完善各种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来控制风险, 以免遭受巨大的损失。

摘要:本文针对主板市场、海外创业板市场开创初期炒作风险的危害, 从首日公开发行高溢价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面对过渡炒作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和危害, 我国可以通过建立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机制、实行重大信息实时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投资者的教育、强化交易监管等进行风险控制, 从而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创业板市场。

关键词:IPO高溢价,实时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化定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徐岚谢百三:《海外二板市场的发展新态势及中国的艰难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 2003年第10期

[2]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年自律监管工作年度报告》

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措施探讨 篇8

一、金融市场风险的识别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要想弄清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以及其表现形式, 就需要对其进行详细地了解。金融市场风险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对是指金融机构或工商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风险判别, 并对其影响做出估计, 从而更加了解金融市场的风险。风险识别、市场因子分析、风险结构估计、风险状况报告是风险识别的主要方面。

(一) 识别

尽管金融风险在企业的表现形式多样, 但是资金流失以及企业的财政情况才是金融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果要对金融风险进行相关的识别和认定, 需要考察现金流生产的主要环节, 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等。另一方面, 企业对于资金管理需要加强制度方面的制定, 加强资金的管理, 从可能导致资金流失发生变动的风险进行总结, 以把握解决问题的具体防范措施。

(二) 因子分析

根据金融市场价格间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情况, 可以将一个具体的市场风险进行分解, 具体分为一种或几种单一市场风险因子, 风险之间出现相同的市场风险因子是正常现象。对做市场因子进行研究过程中必须要把企业的各项业务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证在同一时间区间上的市场风险一致。还能在企业内部进行小范围的冲消, 再把企业各项业务的市场风险进行分析和归并, 从而了解企业的总体市场风险状况。

(三) 结构估计

金融市场风险结构作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是表明企业的市场风险因子不同水平波动的概率将会造成市场风险的程度情况。在进行市场风险结构的估计时, 除了将企业内部的业务状况考虑在内外, 外部市场环境的系统分析也是应该考虑的内容。一般情况下, 只需要参照分析出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某一集对企业发展运行造成的影响情况, 就可以进行市场风险的结构性质, 例如:低、中等、显著、高等级别的判定。

(四) 状况报告

对于企业来说, 如果经历了市场风险种类及其结构分析等相关分析后得出企业的风险报告总结。市场风险报告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弄清已经遇到的风险问题, 并给予一定的解决措施或者处理方案, 全面反映了企业总体风险状况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市场风险种类及其影响;市场风险的结构性质。鉴于企业经营生产的现金流的分布情况看, 金融市场环境以及不同市场风险的结构性质也会随时间而变化。因此, 应定期对风险状况的估计结果进行调整。

二、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 完善金融市场

我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后, 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虽然我国的经济贸易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但是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既是机遇, 更多的还是挑战。我国的市场和国际市场目前实现了接轨, 中国的自主商品能够及时投入到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 但是金融方面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特别明显的一点就是国际市场由于需求量变化、价格调整等问题造成金融风险的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首先是我国自身存在的经济梯子问题。其次是国际市场上带来的影响。从上述问题来看, 我国的市场体系不够完整, 例如:根据相关的标准,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是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组成, 这些都是必须具备的元素。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经济发展情况来看, 金融市场逐渐朝着规范化、国际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在金融风险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市场架构, 市场规模扩大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第二, 衍生品创造了一个风险管理的市场, 其意义在于补充和完善了金融市场的所需, 大大加快了金融市场各组成部分的更新与发展。

(二) 建设金融工程

众所周知, 金融市场风险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收入的增加必将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兴起和发展。金融工程作为21世纪的标志性工程, 将我国的发展对象和目标转移到金融工程中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是一次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难得机遇。中国如果想实现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应该把投资重点放在金融业上,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金融竞争力, 积极参与到国际上的金融竞争过程中去, 通过采取:放开金融价格、消除金融压制、鼓励金融创新等相关措施来积极参与到新世界金融业工程中去。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中国金融工程进步的同时, 需要以一个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应该把眼光放长、放大, 这样才会发现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措施的选择提供真实的资料来源。

目前金融业已经成为我国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这是因为金融工程能够代表现代金融高科技的运用情况, 对于中国金融体系实现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有着深远的促进意义。国家或者政府需要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抉择, 对于金融技术应该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金融工程技术的效率, 避免金融风险的出现。在发展金融工程的时候, 需要做到的几个方面是以金融风险管理为中心, 实现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加强金融体系的风险配置功能的改进, 目前, 造成中国金融体系风险配置功能不完善的实际表现形式为, 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配置, 且没有足够的市场工具。中国在发展金融工程技术的时候, 需要给予金融工程足够的重视。弄清金融工程技术先进性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情况,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为了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金融工程技术来发展自己, 特别是在完善金融体系风险配置功能, 提高金融机构管理决策水平等方面开展金融管理工作。对于金融工程, 我们也应当深刻认识到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金融管理, 防止出现照搬照抄国外的产品和模型。对于金融工程的管理作用, 我们可以使用金融工程技术来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对于金融工程的局限性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三) 实施金融监管

加大金融监管的力度有着必然性和紧迫性, 这不仅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管理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国际资本流动需要。尽管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但是世界市场仍是资本主义市场为主, 并且形成了跨国联系, 造成各国资金流动跨国界。资金的跨国流动能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危机。一旦某个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问题,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应该加强金融监管。第二, 我国金融市场的需要。自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 中国的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更是显示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成绩。尽管我国的金融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出现了很多金融违规事件, 使得金融风险的概率加大。

以上的问题均表明在我国加强金融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这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分析总结了加强金融管理的具体措施, 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

(1) 弄清风险承受能力。金融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行业, 出现问题后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应该弄清自己的风险应对能力,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设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避免因风险能力薄弱而带来的问题, 对于风险承受力的范围更加需要控制, 否则将出现经营危机;阻碍了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 加强风险管理力度。风险管理力度的增强, 主要是经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其重点在于做好以下工作, 例如:风险的识别、衡量、管理方法、控制、监察等不同的环节。目前人们对于风险的衡量已经积累了很多测试方法, 并且对风险控制系统检查, 形成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3) 保持信息反馈。保持信息反馈的意义重大, 除了可以满足市场有效前提的存在, 保证各个资金投资者的合理流动, 促进国内监管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 保持金融信息的反馈, 应该积极发挥“两会一行”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 的作用, 通过三方联席会议制度, 使得内部关系和谐发展。 (4) 完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能够对金融风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法的裁决, 也是约束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但是当前我国对于金融业的法律还比较少, 这就不能保证我国金融市场健康的发展。国家应该召集大量既熟悉国际惯例又了解国情的人才, 进行构建监管法律体系的工作。 (5) 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自律的根本是在倡导企业实施自我管理, 如今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采取的方法是行业自律进行金融监管。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辅相成, 只有将其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律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是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 金融业的发展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是巨大的, 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融资证券化等都是将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造成全球经济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带来的结果是金融资产在价格、估计、预算等方面逐渐成为了测量金融市场风险的关键所在。根据这一情况, 我国应该积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在金融工程和金融监管两大方面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1]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贵义.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管理[J].甘肃金融, 2006, (7) :2-4.

[3]程希骏, 胡达沙.金融投资数理分析[M].第1版.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 2001.

[4]陈忠阳.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 2004, (4) :76-79.

市场风险防范 篇9

关键词:铁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 铁路企业将全面走向市场, 发展进入新阶段, 改革进入攻坚期, 将触及运输、经营、管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在这种新形势、新环境下, 铁路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防范问题将更加严峻, 深入研究防范和化解铁路企业法律风险的措施, 促进铁路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一、铁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一) 适应铁路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铁路企业必将进行一系列相应的改革, 如货运组织改革、资产经营开发等, 这些改革与应对措施, 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铁路运输、安全、经营、建设等各个方面;不可避免涉地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也将触及到旅客、货主和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对铁路企业经营带来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影响, 势必对铁路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来巨大挑战。因此, 面对铁路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铁路企业从法治的高度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切实加强企业改制、土地管理、劳动用工等法律风险防范。

(二) 适应铁路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相继实施, 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进程大大加快, 铁路客运专线、大能力通道、新客站建设, 既有线、既有车站改造稳步推进。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 复线率和电化率将达到50%, 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保证中长期铁路规划的成功实施, 完成铁路建设重要战略任务, 铁路企业必须从法律层面正视其所伴随的建设资金管理、投融资管理、招投标管理等风险的严峻考验。

(三) 适应铁路技术创新的保障需要

近年来我国铁路按照“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 瞄准世界高速铁路最先进技术,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比如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列车技术、列车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运营维护技术等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为适应铁路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全面走向市场的需要, 铁路技术创新将进一步加快, 铁路企业也将面临着大量有关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管理等方面的新挑战。

二、铁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理念

(一) 事先防范是重要基础

事先防范与事后救济相比, 事后救济的成本高、效果差。第三方裁决为主的事后救济, 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法律上是应该赢的官司也可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果输了;或者官司虽然赢了, 但是无法执行;或者赢了官司, 却输了生意。因此, 事后救济的结果往往“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而有效的事先防范, 能够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 也就保障了铁路企业正常、持续、健康的运转。如果事先未对铁路企业法律风险进行防范, 等到法律风险已经产生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即使是请来了名气再大的“空降兵”、“灭火队”, 结果往往也于事无补、回天乏术。

(二) 过程控制是关键环节

铁路企业法律风险是一个常用态与动态的过程, 常态表现为涉及车、机、供、电、辆等每个系统, 关系到每个部门, 甚至每一个岗位;动态表现为贯彻并渗透于企业运作的每个时段、每个程序、每个步骤, 其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至关重要, 是铁路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做好事前防范的同时, 必须加强过程控制, 否则同样也不行。比如, 一份运输合同签订时对铁路方很有利, 但是在履行过程中, 双方的电子邮件往来或互通电话传真, 足以变更原有的合同条款。可见, 过程控制是法律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 只有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组织、健全完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强化法律风险过程控制, 才能减少甚至杜绝事后的纠纷。

(三) 事后救济是最后手段

虽然铁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目标是将企业的法律风险消灭于未然, 但是实际情况中可能并不能完全杜绝法律纠纷的产生。而纠纷一旦产生, 事后救济必须要及时跟上, 内部的法务人员应立即采取可行措施, 并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这是解决企业法律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途经主要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至于采取哪种方式最好, 不能一概而论,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原则是和解或调解优先, 因为这样能为双方留下再度合作的空间;对于协商不成又涉及技术秘密的纠纷, 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仲裁的优势是既专业又保密;诉讼是程序性最强的纠纷解决方式, 比如起诉、举证等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 一旦过了时效法律将不保护。

三、铁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 强化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企业法律风险意识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 也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

1. 强化管理者的法律风险意识。

铁路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工作, 其行为对企业有着重大影响。培养中高级管理者的法律风险意识, 就是要通过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吸取不依法办事造成的惨痛教训、梳理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控制流程、借鉴其他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好做法, 切实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建立起依法取得权利、行使权利、保护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思维模式, 在处理具体经营管理业务时有一个法律评价的视角和警觉。比如, 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时, 应当考虑到是否具有法律依据或存在法律障碍, 已经预见到的法律风险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等等。

2. 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素质。

铁路企业各个层次的员工, 都会遇到各种类型的法律风险, 也都有责任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比如, 列车晚点或服务质量有问题, 列车上工作人员如果处理不当, 则可能引发旅客过激情绪, 甚至发生旅客状告铁路部门要求索赔的法律风险。因此, 在建设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过程中, 应对全体员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 特别是关键岗位和窗口岗位的员工, 更应具备与其职务行为有关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法律知识培训课程, 将课程作为新员工上岗前的必修课, 定期举办员工企业法律知识竞赛和测试, 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应急处理简单法律问题的基本措施和程序, 从而形成稳定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

3. 营造依法治企的文化氛围。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从事着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运输服务工作, 应当成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表率。要充分利用办公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 大力营造依法治企的文化氛围;将法律法规内化为企业的规章制度, 使其成为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及时组织学习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 宣扬最新的立法和司动动态, 使全体员工形成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 养成按章操作的行为习惯, 成为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开展生产经营的模范。

(二) 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防范机制

对于大型国有铁路企业而言, 有着特殊的所有者和所有者代表、特殊的社会目标、特殊的社会经济功能和特殊的产权组织运作机制, 尤其需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1. 源头上建立法律审查委员会机制。

铁路企业在决策层面上, 要重视并设置专门的委员会, 为企业决策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参考。如此使得铁路企业在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同时, 能够在制定企业决策之前进行充分的法律方面的论证和审核;使企业制定出来的决策符合法律规定, 并且尽可能降低决策执行时可能会产生的潜在法律风险, 做到“决策先问法”。比如, 广州铁路 (集团) 公司建立了重大决策事项法律审查制度, 制度规定凡提交党政联席会讨论研究的议题和项事, 必须先经过法律审查, 由法律审查委员会出具审查意见, 否定一律不得上会。该规定在实践中大大降低了决策的法律风险。

2. 管理层面建立企业法律顾问机制。

铁路企业在经营管理层面上, 要按照规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根据企业的规模和需要设置法律顾问或法务人员, 负责根据企业的决策制定具体的法律实施方案, 严格把握实施过程的每个环节, 通过“关口前移”控制实施过程中法律风险的发生。在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已是大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比如, 美国新泽西洲的美孚石油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都设有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 都拥有100-200人的企业法律顾问队伍。这些法律机构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以追求最大效益、最小风险和最少纠纷为目标,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舞台上, 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 监督方面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

结合铁路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实际情况, 即企业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的客观存在及其与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可分割, 因此铁路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堡垒作用, 促使企业在决策制定和决策实施上能够真正按照企业构建的决策制定和实施机制进行, 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 保障国有企业的利益。要重新定位独立董事制度, 强化监事会职能;完善对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职工参与制度, 充分发挥企业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决策及其实施的监督作用。

(三) 突出重点领域法律风险防范

铁路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覆盖于各种业务和事项, 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铁路企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实际情况, 应着重关注重要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的法律风险防范。

1. 重大经营决策。

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经营自主权将全面确定, 面对经济环境的不断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 对铁路企业有重大影响的决策事项越来越多, 包括重大投融资、重大改革、重大资产重组、重大技术更新改造等, 这些重大决策事项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影响深远, 涉及的法律问题较多, 必须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2. 投融资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33号文件部署, 铁路将加快向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支持地方政府、社会企业以股权投资、资产重组、特许经营权等方式, 投资铁路建设或参与铁路经营开发。这不管是铁路企业顶层设计还是基层单位实际操作都涉及诸多法律和政策问题, 稍有不慎极可能付出惨重代价, 必须重视法律研究和加强风险防范。

3. 土地资源发开。

当前, 国家出台了盘活铁路用地资源政策, 大力支持铁路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为铁路土地开发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重点是要加强铁路空置土地保护和利用, 抓紧制定和完善空置土地保护开发规划, 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进行空置地合营、转让、出租等, 提高土地资源的收益率;杜绝避免发生地方政府以闲置名义收回土地和进行行政处罚的情况。

4. 知识产权保护。

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 我国铁路将在规划研究、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维修养护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打造中国铁路品牌, 大力拓展国际铁路市场, 提升我国铁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就需要加强知识主权开发和保护, 一方面要对自行独立研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及时申报专利保护;另一方面, 对于侵犯铁路知识产权的行为, 要积极通过法律途径捍卫正当权益。

四、结语

铁路企业已阔步走向市场,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不仅需要在安全、技术、质量、效益上下功夫, 而且还需要尽快完善企业内部的科学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 尽快提高依法经营管理和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永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

[2]张凯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探析[J].北方经贸, 2011, 10:42-44.

市场风险防范 篇10

外贸风险是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 造成外贸波动, 从而对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外贸风险是指在进口、出口贸易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贸易收益的不确定性。外贸市场风险是在生产活动中因市场变化以及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所导致的对一个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害和危险。如对客户信用的把握, 对入市时间及价格的控制, 对币种及付款方式的选择, 对商品质量及数量的监控, 对货物运输及保险的安排等均可产生风险。市场风险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控制, 或通过数学方式和概率统计, 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市场分析后加强风险管理, 或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经验积予避免, 或通过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分散转移, 简而言之市场风险是相对可控的。着重从外贸市场风险方面分析其风险的分类及形成原因, 探索外贸市场风险的防范化解对策。这有利于提升防范贸易风险理念, 增强与国际市场竞争抵御风险能力, 使我国对外贸易能在安全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2 外贸市场风险的成因

2.1 信用风险是进出口企业的首要风险

据有关机构统计, 在欧美一般外贸企业被拖欠应收账款或变为坏账的发生比例约为贸易额的0.25-0.5%, 而在我国这一比例约为5%, 部分企业甚至高达30%以上。高信用风险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和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形成信用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体上可从两方面分析:

从国际因素分析, 一国的宏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外贸信用的走向, 具体表现为:

(1) 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如政府更替、战争、对外贸易政策变动等, 政治风险具有不可预见性和可控性差等特点, 常常使外贸企业本利无归, 损失惨重。

(2) 经济形势的恶化, 如经济滑坡、消费需求下降、金融危机、汇率变动等等均会增加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

(3) 信用欺诈司法约束不足,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未制定反信用欺诈的法律, 有的国家从保护本国利益出发, 在贸易方有理有据的追收货款的过程中, 实行法律歧视或无理拖延, 增加了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的国际救济难度。

从国内因素分析, 形成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 外贸体制不合理。我国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属性始终没有得到普遍实现, 许多生产企业产品的进出口都是通过外贸代理来实现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的可能性。有些企业在申报成功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后, 往往又因缺乏对外贸易经验, 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规则以及贸易管理法规和外贸合同单证不熟悉, 导致在外贸活动中屡屡受挫, 积累了大量信用风险。

(2) 信用风险意识淡薄、管理滞后。在与各国对外经贸往来中, 经营者信用风险意识淡漠, 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 政府在风险管理上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 惩罚力度小, 标准宽, 既不能不能强化外贸企业的信用监管意识, 也无法为风险防范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3) 国内企业恶性竞争。当某个行业有利可图时很多企业便蜂拥而上, 造成企业间比拼价格战, 恶性竞争。一些企业在价格无回旋余地的情况下, 被迫冒险采用D/A、D/P或接受软条款信用证, 甚至降低商品质量, 导致风险急剧增加。

2.2 价格风险是进出口企业的主要风险

价格是外贸企业实施经营并最终取得经营成果的价值表现和实现手段。价格风险是指商品价格、利率以及汇率的波动引起的风险。外贸企业面临的价格风险就是外贸企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导致的一种潜在的经营性风险。外贸企业的价格风险可定义为因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对外贸企业的物质商品资产所可能带来的损失。由于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波动性, 使得财务主管们面临着要为有着不可预测的汇率、利率和商品价格风险的公司设计出安全的财务计划的困难。由于价格风险的存在, 企业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因为急剧的价格变化会抽走资金、降低股票价格和削弱竞争能力。价格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商品价格的波动产生的风险是很明显的:在买卖合同签订以后, 若国际市场价格上涨, 则签约的卖方受损, 买方得益;反之, 卖方得益, 买方受损。在国际贸易中, 从谈判、签约、履约到最后货物抵达目的地, 往往要经过相对较长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 出现价格波动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从而使得买卖双方遭遇市场价格风险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如欧洲是广东省企业的一个重要出口市场, 而从深圳港装船运抵欧洲的主要集散地鹿特丹所需要的海上运输时间约为一个月, 在如此长的一个运输周期内, 而一旦发生较大的价格波动, 则无疑将使买卖方中的一方蒙受较大的损失。

其次, 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中的成本核算, 从而直接影响着贸易成交量的大小;另一方面汇率的波动还将影响结算时的汇兑损益。在汇率波动较大时, 对这两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均很显著。

2.3 外汇风险是进出口业务中的附属风险

在涉外经济活动中, 外汇风险是指一个经营实体或个人, 对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 在国际经营中因外江汇率波动而遭受损失或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导致外汇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外汇风险产生于外币与本币间兑换。一般来说本币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共同货币指标, 如果企业在某笔对外交易中未使用外币而用本币计价收付, 则因未涉及外币与本币的折算, 这笔交易就不存在外汇风险。

(2) 外汇风险产生于外汇汇率波动。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 发生外币与本币的折算, 若汇率无变动, 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就不会发生价值上的变化, 因此在原固定汇率制下, 汇率风险较小, 在浮动汇率制下, 汇率变动带来的外汇风险就大, 在现行管理浮动汇率制下, 影响汇率变动, 也是影响外汇风险的因素, 主要有:国际收支状况好坏, 通胀率高低, 利率水平高低, 及政府干预能力大小等。

(3) 外汇风险还产生于时间因素。通常交易达成到应收账款的实际收进, 应付账款的实际付出, 及借贷本息的归后清偿均有一个期限, 在这一期间, 外币与本币的折算比率可能发生变化, 导致产生外汇风险, 通常时间越长, 汇率波动越大, 外汇风险也就越大。因此, 改变时间结构可减缓外汇风险, 但因外币与本币折算的汇率波动风险依然存在, 价值风险不能消除, 因而外汇风险就不能得到完全回避。

3 外贸市场风险的防范化解措施

3.1 信用风险的防范化解措施

(1) 加强客户信息管理。

加强客户信息管理须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针对客户所在国家的宏观环境, 企业应该采取以防范为主的措施。在具体外贸业务操作中, 企业可参考专业机构对其的评价指标, 如欧洲货币指数、机构投资家风险等级指标等, 通过考评, 做到有的放矢, 适时的给予风险预警, 可以防止风险的发生。二是指严格客户资信调查。企业可通过国内商务机构、国外贸易协会、银行保险机构、专业资信调查机构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 及时掌握和了解客户经营情况、资信偿付能力, 以此来制定或衡量对客户所采取的经营策略。对客户建立档案, 根据客户付款情况, 评定信用等级, 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 给予客户不同的信用额度。

(2) 完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 设立信用风险管理的专职机构。风险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主要针对三项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库存风险、以及部分账外科目风险。风险管理部门应针对这些薄弱环节, 积极干预业务, 有效防范风险。其次, 建立信用风险责任制。明确信用风险责任是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条件, 企业应明确风险主体、风险责任的范围和风险责任、奖罚分明, 建立风险责任制。

(3) 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

我国应尽快完全放开外贸经营权, 使企业能自由经营对外贸易, 既可以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 放眼于国际市场,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又有利于外贸代理制向国际规范发展。

(4) 深化外贸企业改革。

加快外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强化管理, 彻底改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可从根本上避免信用风险的发生。

3.2 价格风险的防范化解措施

(1) 由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构成因素不同,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也多种多样, 必须随时跟踪世界市场动态, 正确制定销售价格。

(2) 科学拟定合同中的价格条款是防止价格风险的最直接的办法。对外作价有三类方法:第一就固定作价, 必须对商品的价格前景做出准确判断;第二是非固定作价, 指在签订合同时只规定作价时间和作价方法, 具体的价格留待以后确定;第三是制定价格调整条款, 把价格风险规定在一定范围内。

(3) 利用商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减少或避免价格风险。在出口现货的同时, 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再买进一笔相同数量、相同金额、同期交割的期货, 形成一种反向资金流动, 从而用期货市场上的赢利弥补现货业务中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

3.3 外汇风险的防范化解措施

目前我国企业在涉外经济活动中, 能够避免和降低外汇风险的主要措施有以下方面:

(1) 在商务谈判中, 选择有利计价货币。这其中包括在进出口合同中尽量促使采用本国货币计价, 及在出口贸易中, 力争选择硬币结算, 在进口贸易中, 力争选择软币计价结算, 即收硬付软策略。

(2) 实行配对管理, 平衡贸易。即一笔交易发生后再进行一笔同币种、同金额、同期限, 资金流向相反的交易, 使外汇债权、债务相对应并存, 使汇率风险抵消的防范措施。

(3) 在签署合同时, 加列保值条款, 或对汇率锁定。出口商可以在合同中订定保值条款。其具体做法是:双方在交易时首先确定合同计价货币, 然后选择另一种货币或一组货币作为保值货币, 把签订合同时的或双方自由约定的保值货币与合同计价货币的汇价明确规定在合同之内。在进口方支付货款时, 如果合同计价货币与保值货币的现行汇率和合同规定的不同, 则合同总金额应据此作适当调整。这一定程度上缓和出口方在汇率变化明显时承担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栗书茵.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 (12) .

[2]马文婷.统计局经济述评: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N].京华时报, 2008-08-05.

[3]傅蓓.外贸企业的风险分析和防范[J].市场周刊, 2007, (4) .

[4]曹欢.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机制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

树立风险意识防范信用风险 篇11

据商务部研究院的保守估算,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商账早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50亿美元左右的速度增加。而今年,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成为了海外商账的重灾区。

次贷危机虽然发生在美国,但远在大洋这边的中国出口企业也感到了唇亡齿寒,不仅海外欠款大幅增加,还有大量债权会随着美国企业破产倒闭化为乌有。近期,美国破产法院公布的多起家具、五金机械类破产案中,大部分债权人都是中国企业和供货商。美国企业可以通过一纸破产令,一走了之,昔日给他们供货的中国企业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一些外贸出口公司告诉记者,过去对中东、非洲、东欧等地的贸易相对来说,容易出现海外欠账。但今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欠账在急剧上升。与此同时,浙江一些地方对美国的出口开始大幅下降,今年前3月,义乌市对美国自营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4.07%,中国义乌小商品景气指数也下跌到1060.82点,逼近1000点的基数,创下两年来最大跌幅。

记者在浙江省的金华、嘉兴等多个地区进行了采访,但接触到被欠债的多家中资企业,都拒绝正面回答问题。他们担心,一旦被美国企业欠债的事件曝光之后,会对企业有所影响;一些企业更是担心,害怕消息传到外商那里,会引起更多的欠账。

来自美国市场上的欠账,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部分出口加工型企业缩减了生产量。而与此同时,很多美国企业也缩减了到中国企业订货的定单。在一直帮着企业追讨国际欠债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看来,美国次级债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引发了经济社会对于资金信心的危机,这在国际贸易中,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中国企业现在的真实状况,是在一定程度上替美国承受次级贷风波造成的损失。

次贷危机引发的市场风险正在一步步向中国企业逼近。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商在面对海外坏账的时候,选择了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业机构,利用法律手段到海外追账。

对于来自国际社会的欠账风波,很多中国的出口企业目前都在收集情报,分析原因,很多企业家认为,美国次级债的影响,远远不会只影响到金融系统,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经济的一次伤害。

一直在帮着企业追讨国际欠债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得出了同样的分析结果,在中国信保看来,美国次级债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引发了经济社会对于资金信心的危机。

大量拖欠国际货款也是美国企业在次贷危机下转嫁损失的一种办法,不论美国企业的这种选择是不是惡意的,它都在提醒我们,次贷危机引发的市场风险正在一步步向中国企业逼近。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其大意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今天,蝴蝶效应也发生在国际贸易上,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开始给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麻烦。由于美国金融系统收紧了对本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支持,这些开始把急于出口的中国中小企业当成了他们的融资工具,欠债成为相当普遍一个现象。当很多美国企业宣布企业倒闭时,下游的制造企业成为了接最后一棒的人,刚刚起步或起步不久的中国制造企业这次就承担了这样一个角色。

市场风险防范 篇12

作为消费者权益的代言人—中消协在这一事件中, 逃脱不了“失察”的干系。倘若中消协在授予企业允许使用“3·15”标志称号之前, 对即将上榜的公司或产品, 进行一轮科学的征信调查, 还能出现这般低级的恶性事件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 征信调查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运用它可以去伪存真, 还事物之本来面目, 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免受不法商家的蒙蔽。

一、征信和征信调查

“征信”二字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专有名词, 在今天已构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或职业。征信是由海外华人传入国内的, 溯源《左传》〉有“君子之言, 信而有征…”之说。

“调查”和”核实”是征信的关键词。“征”:即为寻求、验证;“信”即为真实、信用、言而有信。所以征信即对事或人显露出来的迹象, 通过寻求、验证、面访等方式, 提供真实、言而有信的信用信息, 以做出正确判断依据或过程。直白地说, 征信就是对企业资信调查和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

征信还可分为国内征信和国外征信, 以下我们通过“欧典”案例加以分析说明。

二、从“欧典地板”征信过程看征信的作用

1. 国内征信可以做什么工作, 如何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在征信中, 我们把被调查公司称为“目标公司”, 以下我们就把“欧典 (中国) 有限公司”, 简称为“目标公司”。

在公开媒体和目标公司的宣传材料上, 可以看到“欧典 (中国) 有限公司”名称, 但是该公司是否合法存在, 是否是合法经营?只要采取国内征信便可对其注册名称、注册时间、法定代表人等基本注册信息了如指掌。

本案目标公司最终征信结果表明:

(1) 通过从工商部门核实:“欧典 (中国) 有限公司”这个名称根本没有注册。 (2) 通过商标局查询, 结果是:“欧典”所使用的商标在2000年才正式注册, 注册人是1998年成立的北京欧德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目标公司宣称:2003年投入2, 000万欧元在北京通州工业区建立了合资地板加工基地。在征信行业, 若要给予核证, 我们称其为对“下属机构”的调查。进行国内征信:

(1) 联系通州工业区相关管理机构, 得知通州工业区里唯一生产地板的企业是:北京吉林森工股份公司。 (2) 与北京吉林森工股份公司联系, 得知其是“欧典”国产系列产品的制造商, 即“欧典”就是吉林森工贴牌加工生产的产品。而且吉林森工并非欧典投资建立的, 两家只是合作关系。 (3) 面访:通过征信人员实地去通州去走访, 进一步证实通州工业区没有目标公司的合资企业。

2. 通过国外征信, 可以向市场和消费者揭露什么信息。

国外征信, 即通过委托国外征信机构对“目标公司”进行信用调查, 尤其是实地考察和面访, 尤为重要。

(1) 目标公司宣传册中称:在德国有一家名为“欧典 (德国) ”的企业, 德国欧典创建于1903年。我们对此进行核证, 在征信领域称其对“主要关系企业”的调查。 (2) 征信的结果是:经联系德国当地工商管理部门核查, 德国根本不存在“欧典 (德国) ”的企业, 更不存在创建于1903年的“德国欧典”。 (3) 欧典宣传册中称“欧典 (德国) ”有两位总经理, 名字分别为PETER.HAMBERGER和PETER.M.HAMBERGER。对其核查, 在征信业称其对“主要负责人”的调查。经实地考察、面访主要负责人、与当事人核查后, 证实: (1) 这二人只是汉姆贝格公司的总经理。 (2) 汉姆贝格公司是为欧典地板进行贴牌生产的一家德国工厂;目标公司和汉姆贝格公司应为合作关系;“欧典 (德国) ”应该是汉姆贝格公司的客户。 (4) 目标公司宣传称:欧典地板在欧洲拥有一个研发中心、5个生产基地;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罗森海姆市拥有占地超过50万平方米的办公和生产厂区。核证这些信息, 在征信业称其为对“下属机构”调查。对下属机构也可进行国外征信。

在德国采取实地访问等方式, 很快确定这些下属机构是不存在的, 目标公司宣传的东西纯属是谎言。

这一征信过程彻底戳穿了欧典地板2004年宣传手册上所谓的一些说法“不准确”的谎言。

三、征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武器, 征信机构是市场经济的眼睛

信息不对称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企业和个人要树立征信意识, 依靠自身调查系统和专业征信机构, 运用科学严密的征信技术, 使信息尽可能透明, 以较低成本, 做出较为准确判断, 保护交易双方利益,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征信工作并不难, 关键是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 掌握控制风险的征信方法。“欧典事件”的发生, 其实就是缺少了征信环节的工作, 引发了市场各方的尴尬。我国企业实行的是登记注册制度, 企业到工商部门和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后方可正式营业, 因此, 企业的核心信息通过工商登记部门可以准确获得。

征信公司是专业和专注的调查机构, 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的信用信息收集和整理的信息加工厂。它所生产的产品——征信调查报告其生命就是客观和真实。目前国内的征信公司与国外的征信机构有着越来越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 所以, 征信调查逐渐成为无国界的行动, 全世界信息调查机构联合起来, 可以成为围剿假冒商品和市场骗子的主战场。

征信将使市场骗子无处藏身, 会使守信企业和个人超值享用信用之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篇:集中训练下一篇:企业多元化经营